科研项目的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项目的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项目的管理

篇(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projects for many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from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pplic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age management, project funds management perspective, etc,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internal manage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budget management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重视,对水利科研的投入也逐年加大,来自部委、省、市的水利科研项目大幅增多,水利行业研究院所、高校等众多单位参与其中,推动了中国水利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根据2009年水利部组织的专项检查情况,目前水利科研项目存在预算执行不严、滥用结余资金、研究任务违规外包、项目经常延期结题等问题,说明当前水利科研项目管理尚有较多问题。

本文根据多年来开展水利科研项目研究的实践经验,从水利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阶段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等角度,简要阐述水利科研项目实施单位的内部管理。

1 科研项目的申报

1.1 科研项目选题

选题是水利科研项目申报的第一步,一个好的课题需要同时具备实用性和可行性两个条件,即不但要确实能够解决当前水利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而且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完成课题所有的研究内容。由于科研项目研究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因此,近年来很多单位为了上项目,申报科研项目时课题往往贪大求全或脱离实际,结果项目批下来后完成难度很大,不能按时结题或最终不得不半途而废。因此,项目选题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使项目既能争取到,也能按计划完成。

此外,在初步确定科研项目的课题后,应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解,详细分析完成课题研究内容需要投入的人员、试验研究条件以及课题的难点、不确定因素及风险。在深入评价上述因素后,进一步界定课题的研究范围,并审核课题的名称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应进行调整。

1.2 项目申报的预算编制

水利科研项目资金预算集中反映了项目的各支出款项及收入款项,其中收入款项一般包括财政划拨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两个部分。项目预算是水利科研项目报批时上级主管部门核定项目经费的依据,也是项目立项后进行项目资金管理的基础。原则上,项目申报时应根据指定的支出款项类型及课题实际需要实事求地编制项目预算,但由于水利科研项目目前尚缺乏规范、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导致很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随意性较大,受自身利益驱使,多报、虚报的情况经常出现。

编制项目的资金预算时,以下问题经常会被忽视,需要多加注意:

(1)应说明各支出款项的计算依据;项目课题研究若需购置仪器设备,应在附表中说明需购置仪器设备的型号、数量、产地等参数,以利于预算的审核和批准;

(2)项目预算编制时不能忽视申报单位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房屋占用费和外协测试等方面的费用,因为这些费用多为各项目的公用费用,在做预算时往往会被忽视;

(3)对于列入国际合作计划或必须进行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的水利科研项目,可开支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其金额在其他直接费用下单独预算;

(4)当项目是多单位协作申报时,项目预算编制时应填列协作研究支出费用,即合作研究课题时支付给合作单位的经费。

2项目的实施阶段管理

2.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水利科研项目需投入的人力资源规模较小,一般项目十几人甚至几人便可,大的水利科研项目一般也仅几十人,因此,相比较建设工程项目,水利科研项目人员本身的管理相对容易。但水利科研项目对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项目课题负责人,其技术实力、项目实施经验、对研究方向的把握能力、资源调动能力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如期结题;同时,项目负责人还需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抗干扰能力,保证项目研究成果的客观公正,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可见,水利科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一是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二是课题负责人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控制能力及资源调动能力。此外,当项目较大时,选择合适的分项研究专题的负责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水利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规定项目负责人一般不能更换。

2.2 项目进度管理

水利科研项目研究的一般程序为: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验研究、成果分析、提交研究报告,其核心是试验研究和成果分析。水利科研项目的进度控制与其他项目类似,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对项目申报阶段的进度计划进行核实和细化,进一步明确项目各部分工作开展的时间,作为进度控制的基本依据;并为每项工作分配合适的人员及试验条件;②找出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关键环节的进度控制进行重点关注;③若项目某部分工作进度出现延期,则应对其后的其他部分的工作进度进行压缩调整,并资源分配进行相应调整;④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能偏离合同约束的研究内容和方向,避免出现因此导致的项目进度延误;⑤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研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通过专家咨询或其他手段加以解决,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

根据规定,水利科研项目一般应按期完成并提交研究报告,如果项目最终无法按时完成,则应提前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延期申请,等待主管部门的处理意见。

2.3 项目质量管理

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由项目业主方、监理方及质量监督单位共同管理,并有严格的单位工程验收制度,因此项目建设质量一般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水利科研项目与及建设工程项目不同,目前尚无监理、质量监督和中间成果审查制度,项目成果的质量管理主要依靠合同及末次验收会的约束,除此之外,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科研项目实施者自行控制了。因此,水利科研项目成果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是:项目组在项目开展的每个环节中进行严格的过程质量管理。

要做好项目过程质量管理,主要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对资料收集整理、试验研究及成果分析等环节均实行二次审核,确保原始资料及试验研究数据全面、准确,成果分析及相关推理严密可靠;②严格按照合同文件规定的研究内容及项目进度计划开展研究工作,不能随意变更研究内容,避免出现实际研究成果与合同要求不相符或合同要求的研究内容完成不彻底的情况;③对于科研项目的研究技术路线、试验手段及阶段成果,应多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避免出现大的偏差;④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各环节质量管理进行总体把握,随时纠正可能影响项目成果质量的行为。

3项目的资金管理

水利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分为资金预算、资金使用控制、资金使用决算三方面的管理内容,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科研项目资金来源明确、充足,使用有序。

3.1资金预算管理

水利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分为预算的编制、审核及调整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很多科研项目申报人员对预算编制本身并不十分在行,预算编制时往往随意性较大,经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项目预算由项目申报人员编制后,应经过申报单位的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审核,若否存在问题,应会同编制人员对预算进行进一步调整,同时落实自筹资金的来源。最后,将审核过的项目预算呈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对外报出。

水利科研项目资金预算经过上述共同审核及二次调整后,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避免项目实施过程研究经费出现大的亏空;同时,上报后的项目预算一旦经过主管部门核定后,项目预算总额一般不能再次调整;即使能调整,也需按原来的预算编制程序重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程序较为复杂。

3.2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后,财务部门应给项目设置核算编号,并设置外部拨人科研经费专户,外部资金到账后统一纳入该专户内;同时,财务部门依据项目合同、拨款通知书将外部资金从专户中划入科研项目的核算编号内,并将单位自筹资金也转入该项目的核算编号内。转入后的资金为科研项目组可使用的项目资金。

在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为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应做到以下方面:①按预算内容使用资金。脱离预算使用资金,不仅不利于资金的管理,同时易造成项目资金亏空;②项目资金使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当资金使用额度超过项目预算额度时,应视作项目申请人增加配套资金,并需经单位负责人批准;未经上述规定程序批准的,财务应拒绝支付;③及时做好项目各项成本支出的报销和结账,使整个项目资金使用得到准确和完整地控制;④建立资金使用信息反馈制度,财务部门应按月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同时,应会同单位纪检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3.3项目资金的决算和销项

水利科研项目完成后,原则上应编制项目的资金决算,同时做好科研项目的销项。科研项目资金初步决算由项目组在会计的配合下编制,经项目负责人签字后送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正式决算的口径、内容应与项目预算一致,正式决算经单位领导批准后即可报送科研项目的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审批。科研项目决算经主管部门审批且项目验收通过后,财务部门便可进行项目资金销项,全部或部分拨付剩余资金,同时结转项目经费和核算号。

4 小结

篇(2)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文本,是建立在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使用非强制的方法让人们对管理理念产生信服,并通过自觉行为来实现项目的管理理念。科研项目实行柔性化管理其实质是一种转变,由传统的支配管理模式过渡到服务性的激励管理模式,最终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

一、科研管理柔性化的必要性

(一)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体系,需要柔性管理

针对科研项目,开展制度化管理工作,在科研秩序的规范以及科研工作发展方面,都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然而过分强调服从和遵循方面,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等方面有所忽视,人性化的部分有所缺失。要想实现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将柔性管理引入其中,突出人性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当前科研管理进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弥补,将一个更加轻松的科研环境提供给工作者。

(二)科研人员主体意识的突出,需要柔性管理

科研人员这一群体,其具有高素质,同时也具有高学历,因此他们具备了更强的主体、自我意识、自尊心,在自我实现、追求等方面,拥有更加迫切的愿望。科研人员的意识是管理者必须要尊重的,并积极鼓励他们对不同的发展道路进行选择,结合激励等在内的各种方式,实现科研人员自控意识的产生,达成自我管理的目标,由此实现其个性的发展,产生独特的见解。

(三)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氛围,需要柔性管理

创造是科研的最终目标,结合已知的内容,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发展。要在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活动。西方学者们曾经表示,民主的基础之上,产生了科学,同时也是自由的最终结果。因此,就柔性管理而言,必须要具备人文关怀氛围,在此之中要实现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的互相理解、尊重,构建起自由、民主的工作氛围,帮助他们实现创造能力的提升和发挥。

(四)柔性管理促使科研管理部门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结合柔性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要做到以人为本,实现主动服务意识的树立,以对相关工作者的尊重和理解为基础,开展管理活动,要积极服务于相应的科研工作。此外,对于管理者而言,要深入相关单位开展调研活动,要实现和科研人员的交流、沟通。并征求相关的建议,合理地实现科研资源的配置,以及积极因素的调动,帮助科研人员实现科研目标的顺利完成。

(五)柔性管理促进科研项目健康、持续发展

就科研活动自身而言,其并不确定,也极为复杂,因此强制监控并不适用于这一过程。在评价时,要做到个性化、人性化,不能以一概全。例如,农林项目的育种团队,需要对出国审品种进行考察,实现推广面积的扩大,短期考核则为次要事情。柔性管理以及科研活动的文化背景、价值目标之间的耦合程度更高。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把对科研人员的尊重放在首位,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完成科研任务,推动科研项目的健康发展。

二、实现科研项目柔性化管理的途径

(一)树立科研管理柔性化的新观念

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刚性管理的理念根深蒂固,柔性管理的理念还比较淡薄,“以人为本”尚处于表面化。要想让柔性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作为管理者而言,必须要具备温情关怀、柔性化管理的观念,在科研管理活动中,以发扬民主等思想为主。以一般的眼光去看待科研人员,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他们所处的困境有所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来自领导和企业的关怀,进而完成工作。此外,上述关怀的存在,也会实现该团队凝聚力的提升,由此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农林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很少能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对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管理缺乏人本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只是简单地发通知、收材料、报材料,在提高管理素养和管理艺术、提供主动有效的服务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科研管理方面,通过对管理学等各方面知识的融合运用,就构成了柔性管理。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来说,有必要通过学习的加强,对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有所了解,结合各类学科的知识,有效地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方面的提升,最终实现科研管理工作艺术性的提升。

(三)柔性管理需要放眼长远,坚持不懈

柔性管理表现为滞后性。它要求科研人员把外在的规定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行动,不仅主动执行,而且自觉维护。上述过程的完成,需要以一定的时间为基础,不能要求一蹴而就。就柔性管理而言,要想实现立竿见影的目的,必然不现实,但是也不能因为无法做到立竿见影,就放弃这一活动。作为管理人员而言,有必要做到放眼未来,在相应的时间周期之后,最终实现柔性管理模式的构建。

(四)构筑柔性化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要做到科研项目申报的公平与公正,使每个教师得到均等的实力展现机会。其次,规范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通过人性化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内的运用,推动科研人员形成自觉科研的意识,让科研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三要实现柔性化科研评价体系的完善。在管理学内,项目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所有的过程都能够达成一定的目标。通过对完善的科研体系的构建,最终实现柔性管理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内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

(五)运用合同化管理实现柔性管理

合同化的管理蕴含着宽松、非权力的色彩,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体现了管理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更易被管理者所接受。在合同管理中,管理者以协商的方式提出要求和义务,并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做出修改,达成一致,减少因双方利益和目的的差异而带来的对立性。由此,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方面,管理者的地位不再高高在上,不再以对他人的管制为主,而是全心全意地实现服务的提供;作为研究人员来说,也不再需要消极地承担起自己的义务,而是积极行使自身权利。在柔性管理当中,合同管理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方式,能够让当前管理体系内的缺陷得以弥补,在体制的创新方面,意义也极为重大。

三、结束语

作为一个全新的策略和理念,在现代管理方面,柔性管理已经成为全新的取向和趋势。通过科研项目内这一管理理念的应用,能够实现管理科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能够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将柔性化管理理念引入科研管理活动中,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基础,实现和谐的科研氛围的营销,激发科研人员的巨大潜力,在实现科研健康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科研实力的提升方面,都能够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何斌单位为东华计量测试研究院;汤昊单位为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是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制约性等特性所造成的。因为一个横向科研项目的独特性就意味横向科研项目是市场新技术、新工艺或者技术更新等地方是以前尚未碰到过的事情,所以就会有没有认识清楚的规律,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横向科研项目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数,从而使得横向科研项目具有风险性的特点。由于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性使得科研项目管理与日常运营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同时这也造成了在横向科研科研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并且成了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成败关键。

在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引进风险管理的技术,就是要对所制定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主动控制,预防在横向科研项目开展当中所遇到风险和干预因素,保证所定目标的实现。虽然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进行风险的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置等工作,都要占用有限的资源和人力,但是非常必要。

一、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属性,这些属性是由各种数据和信息加以描述的,横向科研项目也一样。科研工作人员通过现在掌握的科学及时水平和对横向科研项目的要求信息,预见未来要达到的结果。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及其特性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认识深度与广度两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对世界上许多事物属性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有各自的习惯和经验。横向科研项目也不例外。对于横向科研项目认识上的这种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获取数据和信息的能力有限性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无限性这一对矛盾造成的,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项目的完备信息,从而不能准确的预见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造成项目的风险。

造成项目风险的原因除了人们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和信息的滞后性等原因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和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展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因为横向科研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影响内外部条件的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市场需求信息的变化,在研发当中所需技术的变化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横向科研项目的资金到位情况、科研中作者的可延长新能力、采购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对项目的最后结果产生影响。而在项目的外部,项目投资人的利益、项目的时间计划、科研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项目结果的认可程度等都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项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以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原有计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其内外环境的各种发展与变化所带来的项目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计划和进程,而这种项目的不确定性也是项目出风险的一个重要因。

信息的滞后是造成风险的因素之一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造成事物信息不完备的客观原因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理论上所有事物的属性都可以由数据加以描述的,但是这些数据只有在事物发生以后才能获得,然后再由人们加工处理后才能产生对于决策有支持作用。因此一个事物的信息总是在事物发生之后生成数据并经过再加工以后才能产生的,所以任何事件的信息总会比它本身有一个滞后,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信息本身的滞后性。横向科研项目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该事件在以前是没有的,它的本身是一种新生事物,他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它本身的实际数据尚未发生,所以在决策中所使用的信息都是根据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做出的推断,推断的依据只是理论的依据,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完备,造成了很多的风险隐患。只有随着横向科研项目开发过程中,科研工作者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取得完整的数据,信息的完备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直到项目完成时人们才能获得完备的项目信息。这种信息的滞后性也是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

横向科研项目属于科技创新,科研工作者希望能成功的进行科研创新,取得科研成果并发表学术论文,取得事业的成就并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横向科研项目创新系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

因素,在这些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下,其创新活动最终可能出现三种结果:一是创新活动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或者接近预期目标;二是创新活动失败,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并且损失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创新活动的大量投资也无法收回;三是科研创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还有横向科研项目在合同签订时没有明确该成果的责权的约定,做成日后成该成果的产权纠纷,陷入长时间的口水战,甚至动用法律途径解决产权纠纷,做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科研开发周期的估算是否准确,有的在竞标当中,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取得横向科研项目采用压低预算成本,或者因为考虑不周,把有些内容没有考虑到,遗漏了这部风内容等情况,造成所需费用的预算偏低,影响了横向科研项目的进度。

二、横向科研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者识别风险来源、确定风险发生条件、描述风险特征、评价风险影响的过程。风险识别需要确定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风险来源、风险事件、风险征兆。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来源一般来自技术风险,对所需的技术或者现有的技术对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他们设计的是新技术、新领域、新工艺的要求,这个要求在以前还没有出现,解决这些问题是建立在科学的推理或推断的情况下做出的科学化的理论推断。而解决这些问题是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或者理论基础下对新生事物的研究开发,现有技术的支持力度也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质量风险:技术需求方与开发方队新产品、新工艺质量的约定,技术开发放在实现产品或工艺时,影响质量体系的因素很多,其质量最终检验达到双方约定,则为成功的案例,负责将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做成很大的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这包括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作用;管理风险是指在技术开发当中参与管理方法、管理形式、对资源的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成员的沟通能力、成员之间的技术协作、团队成员学术互补性、计费的到位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还有组织机构风险以及市场需求变化引起需求方对产品技术要求的变更等方面的风险。

风险识别后要把结果整理出来,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好准备。

三、横向科研项目风险估计

横向科研项目的风险估计是对风险存在及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损失的范围和程度进行衡量和估计。横向科研项目是新技术、新工艺等的创新,属于新生事物,对于他来讲,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在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研究人员对它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技术分析和相关人员收集的一些数据,这些都对该项目的研发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人事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就要对它存在风险作出理性的分析和估计。风险事件分为确定型事件和不确定型事件。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判断是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风险事件概率的分布,根据以前相似的实验数据和收集的资料数据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利用理论概率分布情况作出判断。要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大小,并且要估计出可能对横向科研项目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作出估计。通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做成的损失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预测风险发生的次数以及其发生的后果,作为决策的依据。

四、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规划

篇(4)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59-02

科技计划管理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和政策调控,组织和协调各类科技机构的参与活动,从而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是国外一贯的做法,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创新形式的日新月异,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科技计划改革,以期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科技计划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我国采用“项目/课题制”模式管理科技计划,近年来,该管理模式在推进国家经济、科技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和其它配套环境的不完善,导致科研项目管理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够,重复、分散、封闭、低效;资源配置“碎片化”,近百个计划(专项、基金等),近40个管理部门;项目众多、目标发散等等,严重制约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效果。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2014年,我国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文件,明确提出未来也将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为此,分析和掌握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经验,将为我国实施科技计划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外科技计划实施一般采取决策、管理、咨询和评估相互分离的模式,即由政府部门进行决策,专业机构实施管理,社会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咨询和评价,如此能够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科技创新事业、保证科技管理的公平、公正。纵观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科技计划管理和实施中的做法,发现其在依托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 科研项目管理相关政策的完善,为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保证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予以支持,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居多。如美国相继颁布了《总监察长法》《联邦会计和审计法》《单一审计法》《公共法97-258》(1982)、《政府公司控制法》《首席财务官法》(1990)、《政府管理改革法》(1994)等法规,国家预算管理局还根据特殊情况多个通告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日本的最高科技部门综合科技会议出台的《关于防止公共研究费不正当使用的共同指导方针》、文部科学省出台的《研究机构的公共研究费的监管指导方针(实施准则)》、政府颁布的《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等法规,都对科研项目专业机构在项目实施、审核、财务审计、人事薪酬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

2 政府+社会化的专业机构设置模式,既减少政府负担又体现管理民主

专业机构在项目管理中主要负责项目受理申请、评审、立项、实施过程中管理和结题验收等。专业机构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的机构、委托社会化的非营利机构等。如日本既有国立科研机构,又有众多民间机构,国立科研机构参与首创研发类项目管理,民间机构则参与技术应用和再开发类项目管理。美国拥有大量的政府科研机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军事、空间、卫生、能源和基础科学等。英国趋向于发展商业性科研机构,还通过科研机构的“私有化”改革将政府科研机构改造为商业性科研机构,从而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1]。

3 多样化人事制度下实行市场化薪酬管理,鼓励创新

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完善的科研人员培养体系,尤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比如: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优厚的研究条件、科研贡献奖励等来鼓励年轻科技人员创新[2]。

在人事管理方面,发达国家多采用合同制或公务员制进行科研专业机构的人事管理,如:德国、韩国均采用合同制,日本和法国则根据专业机构类型来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人事制度。为确保专业机构的持续“专业性”,对机构人员进行内部定期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同行评议和项目评审等。

在薪酬方面,既有固定值,又有额外的奖励值,如美国联邦实验室按照“政府机构与雇员法”规定,对雇员实行政府职员通用的18级工资制,每级设10档[3]。韩国实行“年薪制”,并推行效益分成和奖励政策,允许专利权人拥有部分专利份额,并且还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款等优厚待遇鼓励机构人员停职创业。

4 严格的立项和结题制度下,给予专业机构自由的管理权限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在严格把控项目“头”“尾”,从而给予科研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较为自由的管理权限[4]。

德国主要是中介咨询机构参与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申报中为申报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筹划申报方案,项目审批期间的各项辅助工作,项目管理中定期项目状态审核和结题时组织专家评审。这些中介机构内部按专业门类设相应的委员会/部门,保持对口专业领域的权威性,掌握着最新的领域研究动态,从而确保对口领域上报项目的科学管理;中介机构性质大多为非盈利公益机构,保证了管理的公正性,确保科研经费的高效应用[5]。

日本的科研机构兼具项目承担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机构既可以申请科研经费,还进行自主的项目管理,政府能做到如此放权,前提为项目都是政府通过非常严格的程序确立并明确了研究方案,专业机构只是执行研究工作[6]。

5 对专业机构的管理效果进行严格的评价监管,保证管理成效

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管理,而是从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方面进行综合把控。

美国于1993年实施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针对大型科研计划/科研部门进行整体绩效评估。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根据《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NSF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是对一类项目或该机构在某方面的特定任务所涉及的诸多项目所开展的综合考评,用以表征其整体的绩效水平。NSF将项目绩效考评指标分为资助结果、内部管理和投资过程三类。

德国采取同行评议法,一方面通过评估促进项目管理主体优化项目内部资源分配,促使其提高管理的效能;同时,也为项目承担方加强自我控制、优化自身结构、提升研究质量方面提供参考。

日本为保证项目实施的预期成果,一方面承担方须向资助方提交项目阶段性成果报告;另一方面科研单位的信用等级作为未来资助的评判标准,国家还专门设国家审计员制度对科技经费进行监管,除此以外,还通过全方位的项目结题评价来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结题评价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对研究开发项目的评价、对研究机构的评价、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评价范围包括体系评价、目标评价、立项评价、方法评价、经营评价、场所评价、时间评价、进度评价、经费评价、创新评价、效益评价[6]等。

对比国外科研项目管理经验,我国在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改革中,还需加强管理政策研究,从专业机构确定条件、专业机构管理的项目分配、专业机构的管理效果评估、专业机构的项目经费监管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法细化。

参考文献

[1] 刘云,董建龙.英国科学与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74-79.

[2] 杨明华.借鉴韩国经验,加快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Z1):42-45.

[3] 朱斌.美国科学与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9:242.

篇(5)

一、科研项目及相关概述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已逐渐应用于商业和研发、军事、工程等各项活动。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是指组织中所有具有一次性、有头有尾而非持续性的工作或项目是为达到一个特定目的而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结合成一个短期的组织。项目管理则是将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其内容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采购及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这些内容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即项目的概念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以及终止阶段。

(二)科研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是指为探索自然界事物变化的规律或者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提供某项服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进行一次性的探索活动。以科研项目为对象,通过组建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的组织,并通过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有效的配置并充分利用资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进行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目标的一系列活动就是科研项目管理。

本文将引用的案例是西华大学对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扶贫项目,该项目交由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战略研究所具体操作。该科研项目要求战略研究所在2013年4月初至6月底,完成高坪区的全域产业规划,具体包括高坪区25个乡镇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及高坪区的全域产业总体规划。为此,该研究所在其所长A教授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他为项目负责人,包括四名教授,11名研究生在内的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组。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应用的必要性

1、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共性要求

科研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因此,科研项目与其他项目相似,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同时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成立的科研项目课题组与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团队结构基本相似,项目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也是科研项目急需引入和强化的内容。可以说,项目管理非常适用于科研项目的管理。

2、科研项目特殊性要求

从科研项目的定义可以看出,科研项目也具体一些特殊性:首先,过程的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其期望的最终研究结果和实现这个研究结果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因此科研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结束和评估五个阶段的任务是重叠反复的;其次,项目成果的不可预见性。由于科研项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的结果难以预料,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超乎意料的成果,也可能由于与实际的脱节,达不到科研预期目标;最后,运作的风险大。科研项目是一种探索性的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其研究的最终输出和实现输出的过程都很难预料和把握,因此面临的风险大于普通项目。因此,为了保证科研项目在预期周期内高质量低成本的实现其项目目标,必须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管理工具应用于科研项目。

二、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愈显重要,包括企业、科研机构等在内的各主体都十分重视科技项目。但是科研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进度情况及完成质量等受重视不足,导致有些科研项目进展拖后,成果不过关或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科研项目进展控制困难

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科研项目的计划制定同样是其得以实施的前提,但是由于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缺乏相应的标准,造成了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匹配等现象的产生。[]加上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科研项目的进度不想工程项目可以准确的进行控制,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实施。

(二)团队建设困难

与一般的项目不同的是,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或者课题组成员对于经常从事的研究领域往往比项目管理者了解更多、理解更深,因此研究人员在做出某些决策时比管理者有更多的决策优势和发言权,这种知识实施的方向不对称各项目管着者树立管理权威,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带来难度和困难。同时,在科研项目中,课题成员往往希望比其他人优先获得某些知识或者赢得其他成员的认可,而造成科研项目成员之间的过度竞争,不利于项目成员之间的合作。

(三)科研项目监督力度不足

对于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或者企业等委托,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委托方虽然会根据合同的进展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同时科研机构内部也存在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的进展及费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是对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并不够完善,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委托方高坪区专门成立统筹委与该项目组进行对接,负责该项目组所需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组实地调研时的接待联系工作,并在项目结束前即六月底验收成果,但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并没有相关的项目监督工作,虽然项目组提供了相应的时间安排,但是对于其是否按照计划进行并没有实际的考核指标。

三、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实践应用

根据科研项目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的相关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并结合《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提出相关的实践应用。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知识方向不对称,提出构建基于项目管理人的管理团队;提出使用甘特图法控制科研项目进程等。

(一)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团队建设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以及科研项目对于项目成员的知识结构要求比较全面,加上成本的制约,因此科研项目的成员并不能也不必及时培养,应该从其他部门临时选派人员参与。以《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为例,该项目的负责人是战略研究所所长A教授(主要负责战略管理、区域经济研究),根据上层领导的要求,将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B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经济管理学院前院长C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管理学院教授D教授(主要从事文化旅游研究)以及党办主任E教授(主要负责区域经济研究)集中成立项目组,根据高坪区的行政地图划分区域,分别负责相关乡镇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每位教授自行选择研究生,负责协助资料的收集、整理。由于项目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有强烈的个人利益动机和自主欲望,因此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将项目成员转变成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为项目成员留有发展空间,也就是说项目负责人已成为项目的指导者、激励着和监督者。

同时,科研项目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必须通过成员间的密切协作和不断探讨才能完成。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成员与负责人之间的沟通,还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并沟通要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

(二)甘特图在科研项目进度控制中的应用

甘特图又称条状图,由亨利・甘特于1910年开发的,其内在思想简单,是由多个条状图组成,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以一段横向线条表示一项工作,通过横向线条在带有时间坐标的表格中的位置来表示各项工作的起始、结束时间和各工作的先后顺序,整个项目进度都有一系列的条状图组成。该工具简单明了直观的表明任务计划什么时候进行,并时时与实际进展进行对比,方便项目负责人及时发现偏差,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据此,在《南充市高坪区全域产业规划》项目初期,制定项目计划时,就绘制了该项目的甘特图,并在相应的时间每项活动结束之时,在改图中绘制相应的实际进展,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比如在2013年4月的第一周,应委托方的要求,将实际调研提前,因此,及时将调研问卷,调研方案提前,以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该项目还在进行中,因此,实际的绘制工作尚未完成。

甘特图虽然简单明了,但是不能充分表示各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指出影响项目寿命周期的关键所在,因此只适合简单科研项目,至于复杂的科研项目,可以选择其他譬如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工具进行项目进度控制。

篇(6)

我国明确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高等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制中培养高端人才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此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针对大学生设置了各种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科研项目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显示,针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对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研创新项目的增多,一系列管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如何针对这些项目进行管理,让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及管理现状

1.1 大学生科研项目特点

大学生科研项目作为项目的一种具体形式,项目所具有的众多特点都在它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它有具体的经费,有固定的项目组成员、有明确的周期、有具体的目标,但是相比较一般的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又存在一些特殊性。

1)多样性的目标:由于大学中存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的科研形式和成果千差万别。很多理工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表现为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专利产品,而文科学生的科研成果主要体现为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这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就很难用一致的量化标准去衡量。

2)特殊的项目组成员:大学生科研项目组的主体成员是在校学生,由于爱好兴趣的因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探索性创新活动。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与一般企业的项目成员不能相比,所以要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持续保持动力和激情,在成果量化和考评方面要有一定的弹性。

3)不确定的结果: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推出的最初目的就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动。但是由于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较少,同时科研能力相对进行的训练较少,这样的因素也就确定了科研项目的失败风险比较高。

1.2 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大学生科研项目虽然现在在中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的举办,但是由于中国高校引入该活动时间相对较短、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水平有待提升。

1)重视目标忽略过程。现有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方更多重视的是立项的评估和结项的考核,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如项目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不能够被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只有项目负责人在做,其他成员没有能够有效参与,项目实施中没有任何考评机制,项目能不能顺利结项只有在最后环节才能够被知晓。

2)缺乏统一协调组织机构。现有的高校科研创新项目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有的项目由校团委负责,有的由教务处负责,有的由具体院系负责实施。由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项目申请的动员和组织、教师的指导参与,项目经费的管理、实验室的设置、配套设施的提供等。由于单一部门无法完成所有涉及资源的配置,所以抑制了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3)管理相对松散。很多学校还是缺乏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的重视,认为其属于学生兴趣自发活动,在教学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对于学生科研项目的指导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或者缺少工作量的核算。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都是处于自发状态,导致管理相对松散。另外,很多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管理办法和正式的制度去遵守,那么就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监督机制。学生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导致相当数量的项目结不了项,或者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

2 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和项目管理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管理中存在很多契合点。如果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去,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2.1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可行性

大学生科研项目具有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征,相关人员由于科研项目而成为一个团体,当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解散,这与项目管理的临时性特征一致。大学生科研项目自始至终都是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而项目管理的原则是项目组成员为了一致的目标,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目标,它们在目标维度上也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是一项高度柔性的活动,这与项目管理的管理客体存在一致性。科研项目存在明显的启动、规划、实施、控制和收尾过程,这也符合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另外项目管理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引入项目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采用适合的项目管理工具对科研项目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解决方面的冲突,保证科研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2.2 大学生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将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应用到大学生科研项目中,能够解决当前大学生科研项目中的一些问题。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协调,能够使项目效应最大化。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践行项目管理理念,能够以全局观念考虑整个科研项目的实施。通过周密的策划,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的划分,从而科学地协调组织,明确各个成员、各个时间阶段的任务,从而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在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管理理论的控制和监督方法,能够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项目管理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管理素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和其它的科研项目的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对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现代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具有能够与相关利益方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科研项目管理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 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对大学生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可以将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划分为策划申报阶段、申请立项阶段、计划编写阶段、实施控制阶段和验收评估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利用相应的项目管理知识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项目的申报阶段。科研创新项目是否能够吸引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项目开展前,要有有效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活动,如通过网上平台、海报、宣传栏等,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存在意义和价值,科研项目活动的具体流程,并且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申请立项阶段。申请立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的确定,并且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此阶段主要采用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的形式,通过答辩的项目签订项目合同。专家评审和学生答辩的过程非常重要,决定了项目能否实施、一般具有创新性和实践研究价值的项目才能够通过答辩,没有经过评审同意的项目方案则被淘汰。

计划编写阶段。通过申请立项的项目方案进入项目计划编写阶段。计划的编写包括编写计划进度表、项目资源的分配、人员的分工协作、任务的分解、经费预算等。编写计划是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依据并且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没有计划的项目就好像没有明确的方向,尽管后期会有所变化和调整,项目组成员也应尽可能按照计划来逐步地推进项目。项目计划可以使项目团队成员在明确的项目研究范围内使项目各项活动协调一致,同时还能确定出关键的活动,努力实现并完成目标。

实施控制阶段。项目实施控制阶段包括时间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人员沟通控制及项目中期检查。项目的实施和控制是对其进行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监督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找出应对方法,预测未来进度可能出现的偏误进行纠正,对目标和预算进行修正等。现有的大学生科研项目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控制阶段,控制阶段的有效进行对项目的实施有重要价值,特别是中期检查报告在监督和控制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对中期检查材料的审核对于项目最终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价值。

验收评估阶段。到了项目后期,要对项目进行验收并评估项目的成果价值。一般对项目的评估采用的是量化考核的方式,因为科研项目一般成果都是知识性的,很难采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估。只能把计划的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达到预计目标。验收评估阶段主要是结题报告,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搜集的材料、得出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及调研情况撰写项目工作总结,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等,上交给专家进行验收评审,评估项目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在高校学生科研项目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期望对国内高校现在举办的各种创新项目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随着其理念和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项目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并在联系企业的发展战略、项目与作业,管理众多项目及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上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1.整合管理

针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工作,本单位成立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作办公室,对重大专项各课题进行整合管理,此项措施可以保证对重大专项的申报进行合理的组织协调,对重大专项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考核,以及对重大专项的结题进行检查和督促。

2009国家重大专项课题“TD-LTE终端基带芯片研发”由本单位牵头,另3家子课题单位参与,项目规模大参与人员众多,本人作为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的一员,主要负责本项目申报、管理、组织、实施、验收等一系列科研管理工作。

2.沟通管理

本项目由本单位牵头,另3家子课题单位参与,由于研究范围广,子任务多,为了便于课题组人员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交流与整合研究成果,本人作为本项目科研管理工作的总接口人,制定了相应管理措施,采取多种多样的沟通形式,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讨论与沟通,以促进合作单位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

3.进度管理

由于投资规模大、研究任务繁重、项目周期长、参与单位多,为了更有效的督促课题参与单位及时完成各类成果,避免项目结题前夕临时抱佛脚的局面,本人在项目立项之初就极为重视此项管理工作,并编制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所有参与单位以任务书及合作协议为依据,以季度为时间单位制定各自的进度计划。本人汇总各参与单位的进度计划,并绘制成甘特图,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星期,督促各单位进行阶段成果反馈,考核各单位的进度指标完成情况。

4.财务管理

1)协助编制项目预算书,主要负责除技术类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以外的其他科目的预算编制。

2)组织子课题单位编写子课题预算书,协调子课题中各科目经费分配比例,指导各单位参悟人员编写预算说明,汇总子课题预算,形成总课题预算表。

3)协助财务部门,根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监督项目资金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就是预算及其执行,重大专项投资金额巨大,如按照以往的财务管理方法执行,往往只注重验收和事后控制,在实施阶段出现控制真空,这将影响项目的整体实施和财务验收,导致整个项目失败。为此,我们建立一个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人员责权利相结合的有效管理办法,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办法,涉及课题经费使用的各个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包括:《09-18财务管理制度》、《09-19财务内控制度》、《09-20借款报销规定》、《09-21差旅费管理规定》、《09-22合同管理制度》、《09-23设备物资申购管理办法》、《09-2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09-25会议费报销制度》、《09-26出国管理制度》等,同时针对重大专项课题还专门制定了《09-17重大专项课题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以确保能够规范项目财务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并在课题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有效地执行。

4)在各阶段节点时间,我负责对课题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以电子表格、报告、图表的形式提交给专项办及课题负责人,并督促课题参与单位按照预算执行支出。

5)协助财务完成经费支出流程,并编制《课题经费收支情况报告》。

6)由于国拨经费滞后,国拨经费难以按时划拨,对于重大专项的实施构成了一定的影响,本人协助财务部门编制了《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资金归垫申请》并组织相关凭证及证明材料,提交至专项办,供财务验收及审计。

7)由于国拨经费滞后,项目周期长,以及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本人负责组织编写了《预算执行变更报告》、《课题经费结余说明》,并指导参与单位编写《子课题预算执行变更报告》,提交至专项办,供财务验收及审计。

8)专项办要求项目设立特设账户,对项目经费进行专款专用,对人员费用,间接费及很多公共资源如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水电费等要求进行单独核计,为此,我负责编制了《测试车出车情况说明》、《设备用电说明》、《中央资金支出劳务费情况说明》等说明材料,供财务验收及审计。

5.成果管理

项目成果包括知识产权,技术文档,其他文档等,是项目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也是衡量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项目投资规模大,考核指标高,考核形式多样,针对不同的项目成果形式,本人编制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

篇(8)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农机科研项目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农业机械的研究和开发。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机科研项目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建设步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手段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科研项目管理简述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从项目建议、申请、立项、调研、实施、试验示范推广(或产品定型)到专利申报、项目验收、资料存档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是一项为了满足甚至超越项目实施人员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而将理论知识、技能、工具和技巧应用到项目的活动中去的工作,所涉及到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员管理、采购管理和沟通管理等方方面面。任何科研项目的完成都要经历申请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三个基本过程。申请立项和项目验收一般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而项目实施过程主要由项目承担单位控制。项目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识别与控制,还需要对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督促和协调,对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2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农机科研项目的基本流程:项目建议申请立项调研项目实施试验示范推广或产品定型专利申报项目验收资料存档。项目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项目的实施过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保证项目技术指标能全部完成。农机科研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1.1项目来源多

农机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局限性。目前,江苏省农机科研项目来源较多,主要有省农机局的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科技厅、农科院、苏北专项项目,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横向课题,单位自主研发的项目,等等。每个项目的验收要求不同,所要实现的目标也不同,这就给农机科研项目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1.2项目参与人员分散

项目参与人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专业领域。如果一个单位有几个项目同时开展,参与人员的工作可能会有交叉,再加上平时工作任务较重,真正参与项目研发的人员很少。因此,项目完成的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项目过程的管理以及对项目研究情况的交流和沟通。

2.1.3项目专业性强

目前,大多数农机科研项目的立项都着眼于对现代农机科技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及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探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项目参与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要求都很高。

2.1.4项目合作性要求高

农机科研项目的研究讲究团队合作,仅凭一个人的能力和专业技术,很难完成所有的研究目标,所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只有紧密合作,各取所长,才能出成果。

2.2农机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项目管理过程不完整

目前农机科研项目管理主要集中在项目的申请立项和终期验收上,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不够重视。项目立项后,基本上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申报专利、撰写报告,在各个节点准备材料应付检查和结题验收,一个项目结束后再去争取新的项目,项目完成的质量不高,很难有创新性、推广性的成果。

2.2.2项目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从事项目管理和项目研究的是不同部门的人,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不参与项目研究,不了解项目的实施过程,对项目的管理和考核更多的是注重资料审核,对照项目合同书中的考核指标来评判项目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过程的考核,项目管理大都流于形式。

2.2.3项目成果转化机制落后

项目成果与后续的转化利用缺乏有效衔接,大多数项目仅能满足科研样机的试制和新技术的基本实现,后续转化为现实产品和生产力的不多,所产生的经济或社会效益较少。

3加强农机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3.1加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江苏省农机管理部门已建立了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出台了《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建立了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在线管理系统,对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进行统一管理。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一些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建议各项目承担单位加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设科研项目管理人员专职岗位,培养懂技术、懂管理的专业人员。

3.2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目前,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项目已实现了项目申报、立项和验收的在线管理,在过程管理上还需要增加进度管理、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等内容,使项目管理更加完善。

3.3积极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项目成果一般都是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项目管理过程中要重视项目成果的管理,对于那些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成果,要积极申请发明专利,,推动项目成果转化。

4结语

随着农机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渐扩大,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彦武,曾长虹.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

[2]李波.项目管理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

篇(9)

On the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Manag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in Research Institute

Lan Wang, Xiaofeng LIU, Shuwen GUO

(Weapon Industry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Xi'an City, Shaanxi 710065)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factors measuring popularity of an institute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ar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work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organize declare project and carry out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research projects,extensive knowledge and high risks,at different stages of research projects,must tak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tasks on time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as, Management

目前在一些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类似问题,如项目研究范畴雷同,经费核算不准,过程控制不够及时,评价验收不规范,技术推广滞后或者未推广等问题,结果造成很大浪费[1];再加上科研管理涉及知识领域广、受控因素多、工作量大,这一切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果在科研课题管理中科学地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使科研项目的管理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既出人才和成果,又创效益。

1 科研项目管理新特点

项目管理体系包含对进度、范围、质量、资金、人力资源、采购、风险、沟通、整体等九大管理领域,其中前四项属主体领域范畴,最后一项属综合管理,其余四项属辅助领域范畴[2]。就科研所科研课题管理而言,其内容涵盖一般项目管理框架外,还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1 创新性

创新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科研项目创新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新发现,体现出对新知识体系的贡献,即基础性研究,也可以表现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和潜在的效益,即开发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创新是各类创新的源头,那么科研管理则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为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灵活的反应机制,服务于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创新,即在课题管理中,找寻一种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最佳管理组织方式,将课题研究思维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课题管理思维模式,在科研课题管理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从理念上和行动上增强对课题管理的成功标准把握。因此科研管理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1.2 知识性

科研所科研项目组研究成员是知识密集型群体,课题研究的结果是知识产品,因而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升其开发创新能力、转变和创新其管理思路及管理方式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对项目组织所拥有的和能接触到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提取、判识、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管理过程就是科研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1.3 不确定性

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辨识风险,查找它们的来源信息,一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即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对内部成员有效沟通失败,成本预测不全面,项目进度把握欠佳、评价体系不完整等;外部信息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前景瞻望不深远,市场预测偏移,外部因素干扰等。当获取信息渠道不通畅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未知因素减少,风险概率随之降低。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采用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通过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或者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综合研究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建模,进行技术风险评估和市场风险评估,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

既然科研课题管理有自身特点,属于一个特殊的管理范畴,那么从项目前期准备、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评价结题到成果转化等各阶段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管理活动贯穿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以下从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申报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谈谈如何开展全过程管理。

2.1申报准备阶段,强化长期科研的意识,为申报课题做铺垫

在项目申报通知前,一方面积极组织讲座及交流会,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家讲解和宣传其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和谐宽松的科研氛围,增强职工和科研人员科研信心,发扬雷厉风行、协作配合的科研作风,鼓励大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以此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将来项目申报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提前开展系统论证和大体设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无结束的过程,一般项目从组织申报到上报申报材料往往半个月,仅依靠这么短的时间准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需要申报者在了解各级各类项目申报时间的前提下,有一个长期的科研申报准备,需要从事科研的人员具有“长期科研”意识;最后在制度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协调各部门在配套经费、试验设备、办公环境、成果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引导科研人员积极申报课题。

2.2申报立项阶段,切实组织好科研选题和队伍组建工作

申报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在以往的的课题申报过程中,由于选题不当或填报表格时,没有认真研读吃透通知精神,导致申报的课题偏题、课题重点不够突出、研究思路不明晰、项目目标不明确等失误,导致申报的项目中标率偏低。因此该阶段须做好:

第一,选好课题,严把申报质量关和遴选关。科研管理部门接到申报通知后,要及时有力地进行动员,鼓励生产人员及科研人员认真填写科研申请书。申请书是专家评审时的唯一依据,填写申请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能否申报成功,这其中题目重要性可以达到50%~80%,所以说题目的选定又是重中之重。一个好题目首先要有新意。“新”不可能全新,可以老题新做,也可以“小题大做”,尽量使问题细化,从纵深挖掘,从内涵挖掘;其次要有有价值,能体现某个领域的创新或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最后要有竞争力。总之,选择科研课题既要考虑能够最佳发挥自己具有的知识贮存、知识结构和研究才能,又要遵循可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填报申报表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要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邀请组织专家评议申请项目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等,把好选题关、论证关、申报关,确保研究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得当、研究价值高的申请课题预选上报,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的申报立足于高起点,提高立项成功率。

第二,组建好研究团队。对于一个研究所而言,科研实力的强弱并不是单个学科、单个部门或者单个项目成果的累加。对科研课题的申报,科研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有意识地引导,首先提倡勇于奉献、热爱集体的精神,其次整合优势,挖掘特色,将科研实力集中到重点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上来,全局统筹规划,以联合协调的科研格局,协调组织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申报,适时引入“外援”,当然课题负责人和研究主体必须是研究所本单位人员,并注意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的有机结合,组成多学科的课题组联合攻关,避免个体的、单一学科的、分散的研究活动单打独斗。对于主要参加者人数不应太多,也不要太少,一般依课题的内容选择3~5人较为合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综合研究或应用对策研究,生产部门的人员最好有一些,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题尤其应如此;在成员搭配时,尽可能合理,如分工、专业特长、学科特长等,使科研课题研究在一个团结、和谐、技术过硬的团队中开展。

2.3项目实施阶段,切实做好中期检查及进度、成本、技术统一协调

申报立项获准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给课题组转发科研管理办法,积极抓好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组织落实等科题启动工作。一旦课题研究实施,就必须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地对课题进行查促,避免过程管理失控或者由于管理不规范,致使经费超标和课题延期,出现弄虚作假甚至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科研项目能否按时结题及确保资助效果的关键环节是科学的中期管理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中期检查。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课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定时实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节点进度控制管理。通常科研项目启动后3个月和结束前3个月必须各设定一个节点检查,检查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凡在科研计划书中明确的课题节点任务、目标执行情况应逐一检查,形成节点检查报告,将作为阶段性预算分割、产值分配和考核项目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的重要依据。目的在于对项目研究意义、进展程度、研究水平等进行阶段评估与考核,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解决,以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3]。

第二,加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自始至终,是反映项目研究状况最直接的指标,经费管理要实现专款专用,科学地管理。如果经费管理不当,不仅不能够有效约束项目研究人员遵守管理规定,而且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导致课题目标不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并严格执行,切实发挥经费资助实效,这种在经费使用上先算后花,预先控制,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超概算严重,对课题研究尤其重要,是科研所项目管理手段中最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手段。

第三,进度、成本、技术管理统一协调。项目进度计划、成本计划是实现研究目标的控制结点,在以进度和技术为依据,以实现既定的技术性能、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 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注重预测性,从时间、经费、技术等各方面预判,做好应急预案,解决突发事件;二是注重均衡性,在进度、经费、技术这几个约束因素间寻找平衡,以获得整体上利益最大化;三是利用“矩阵管理”的特点,及时调整项目组,使项目管理在灵活运用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2.4 项目总结阶段, 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和成果申报转化工作[3]

第一,严格执行项目结题验收。科研项目最终形成的是科研成果,按照项目结题程序,认真履行结题验收,既能鉴定项目完成的质量,也能衡量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3],因此科研结题验收对于促进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推动科研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很有意义。一般情况下,在把好项目申报关、中期检查关的前提下,课题研究都可以按时结题。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各种材料,并认真初审提供的材料,对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的科研项目,再向立项单位提出结题申请并交结题验收评议组,以便检查验收,通过结题的项目及时移交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注重科研成果申报和转化。科研项目通过结题验收后,并不意味着项目就此结束,而是项目的另一个新的起点。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科研项目验收后的追踪管理,以此为契机,推动项目成果朝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加强科研档案归档意识,规范管理,做好备案工作,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将科研项目结题的全部材料整理成册,报送并存档,并提供所有材料的电子版,这直接影响着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连续性;二是督促课题组在时机成熟时申报鉴定成果,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科研成果转化是指新发明、新产品、新技术转化成成品、样机、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等,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重视科研成果转化是世界竞争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技人员致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从优化政策环境、协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三是抓紧成果的报奖申请,通过科技奖励达到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评价。

3. 结束语

总之,研究所科研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根本宗旨,就是通过符合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服务,建立与国际化、开放型、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充满活力、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制度,达到提高科研水平、丰富科研成果、促进人才培养、增加科技收入、实现科技目标,从而整体提升科研所研究实力。在管理中应做到:

3.1针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具有知识集成、学科集成的特点,有继承性更有创新性等特点,实施以柔性管理为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

3.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研人员为原则,开创项目管理新思维。从服务的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过程中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造科研氛围和科研条件,使研究所多出成果和多出人才[4]。

参考文献:

[1]徐敏.项目管理在设计院科研课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2):156-158.

篇(10)

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快速增长,社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关注度不断加大,科研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益加凸现,截留、挤占、挪用、套取、侵吞科研资金等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科研经费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审计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一环,面对新形势,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开展科研管理审计,发挥风险防范职能,预防科研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科研经费高效使用,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一)科研人员认识存在偏差

“课题制”是我国科研项目最常采用的管理模式。在“课题制”下,项目是最基本的管理单元,项目负责人拥有科研项目实质管控权和经费支配权。“课题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存在一定缺陷。科研人员大多是学术型人才,不熟悉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的实质认识有偏差。“课题制”既赋予了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自主权,也包含了对科研经费的监管责任。项目负责人是科研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有些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思想上一味要求扩大自己拥有的经费自主支配权,淡化甚至忽视自己应承担的经费监管责任。甚至还有些科研人员错误地认为自己争取来的横向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抵制和规避财务部门的监管。这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导致虚列支出套取科研经费等违规情况严重。

(二)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作为科研项目依托单位,担负着管理主体责任,应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但实际工作中,项目承担单位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重科研、轻财务”的情况,表现为重视项目的级别、数量、经费和成果,对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过程的监管关注不够。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扮演流程控制和辅助服务的角色,在工作中存在强化服务、弱化监管的倾向,侧重于提供立项申报、成果申报等服务,对管理制度建设和经费监管重视不够,造成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甚至出于鼓励科研的目的有意识地放松管理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有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财务部门侧重对科研经费支出合规性检查,主要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对经费的相关性和合理性则难以把关。审计部门侧重科研经费决算审计,介入项目监督滞后。上述管理部门都没有对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未能充分发挥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

(三)管理部门协同不够

管理部门往往局限于职责分工,各管一块,“自扫门前雪”,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信息不对称、不共享,“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因为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经费管理,财务部门不熟悉项目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不掌握项目的资产状况,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导致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和资产管理相脱节,造成了管理上的“空白点”。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实施、结题验收及成果管理等,对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缺乏监督。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日常核算,不了解项目的运行情况,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处理层面。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单位资产的实物管理,但科研用仪器设备大多由项目组自行保管使用,资产管理部门往往对科研资产家底不清、情况不明,难以审核购置科研设备的必要性,难以防止科研设备重复购置,难以实现科研设备的充分共享,更难以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实现重大科研设备对社会开放。

二、科研项目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滞后,未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目前,科研项目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即在项目结题验收时,对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决算审计,基本不参与项目过程监管。由于介入滞后,审计没有充分发挥“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职能和风险防范作用,无法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科研经费的合规高效使用。有些问题已形成既定事实,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和浪费。

(二)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方式单一

在审计范围上,科研项目审计侧重经费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查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不重视科研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经费使用效益监督。在审计方式上,主要采用账项基础的审计模式,对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项目实施等环节监督不到位,对经费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关注度不够。由于审计范围狭窄,不够全面,面对科研项目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计部门在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上存在薄弱环节,审计监督职能弱化。

(三)审计深度不够,审计流于形式

科研机构的审计人员主要来自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科研项目相关专业知识,对科研管理的专业判断不足,影响了科研项目审计的权威性。审计深度不够,主要还是停留在经费收支层面的检查,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费支出合规性、会计核算规范性等政策性、技术性层面,在管理层面对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不够,难以形成针对性强的管理建议书,难以通过审计推动科研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三、科研项目审计新模式

(一)推进审计转型,提升审计层次

内部审计是单位管理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职能上应该兼具管理和服务的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体。推进审计转型,就是要在开展科研经费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审计,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把审计与服务融为一体,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提升审计层次,就是要在审计工作模式上将审计关口前移,推动审计范围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二)创新审计工作,优化审计程序

管理审计是现代审计一种新的审计类别,是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就科研项目审计而言,创新审计工作,重点是要落实管理审计理念,运用审计调查、审计分析、业务核对、控制测试、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技术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审计监督与管理评价促使科研项目管理沿着健康和增加价值的方向运行。优化审计程序就是要分阶段有序开展管理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认真研究梳理现行科研管理制度,分类总结归纳,绘制管理业务流程图,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管理控制关键点编制审计方案;在审计实施阶段,注重加强过程把控,采取与科研人员访谈和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科研管理流程执行情况及管理部门的履责情况,对科研业务总体管理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在审计报告阶段,全面复核审计结果,严把质量关,切实做到内容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恰当、建议可行。

(三)推动内控完善,发挥监督服务新职能

上一篇: 中学生安全学习 下一篇: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