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精细化服务具体措施

篇(1)

随着人们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及保健意识也不断提高。患者就医过程中不仅希望获得更好的医疗技术,同时也渴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1]。与成人病房相比,精神科病房由于患者年龄小,生活物品较多,加之患者配合度及自理能力差,从而增加了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量及护理难度[2]。此外,部分家属由于过度担心孩子的病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不配合护理工作,容易出现护患矛盾及纠纷[3]。研究认为,对日常护理工作加以规范化、人性化及精细化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率及护患纠纷。本研究将对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并探讨其对精神科病房护理质量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护理部神经内科拥有26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2±3.8)岁。工作年限1~32年,平均工作年限(6.3±1.4)年,学历:本科4名,大专22名。职务: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1名,护士23名。所有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保证全程配合。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护理部神经内科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在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神经内科收治的200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两阶段抽取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精神科病房住院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做好本职工作,注重精细化管理。护理人员在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同时,应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了解患者病况及患者身心需求,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及帮助。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及总结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避免失误。②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明确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本人,护理过程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同时应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增加护患间的交流,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了解,提高护理效果。③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注重精细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中各项流程及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④护理服务精细化、程序化。根据患者年龄及疾病种类,采用不同的护理服务方式,让护理服务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在护理工作中应注重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日常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家属心理波动及变化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稳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⑤建立奖惩机制。明确奖惩机制,合理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护理管理工作流程,将精神科管理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进行精细化、量化管理,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及工作习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但随着人们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应更为广泛,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更多的新方法及知识,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并将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更好地发展。精细化管理强调护理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及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精细化化、程序化、规范化,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精细化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

参考文献

篇(2)

手术室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因此,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保证手术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1]。精细化管理即使用精细化的分工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通过一定的标准和制度规范,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手术效果,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工作中。我院手术室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效率方面有显著提高,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进行手术的14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其中男78例、女62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8.9岁,排除:(1)有严重心、肝、肾器官疾病的患者;(2)有严重免疫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3)恶性肿瘤的患者;(4)有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其手术类型:胆道手术33例、胃肠手术34例、腹股沟疝手术14例、乳腺手术4例、甲状腺手术3例、微创手术20例、传统手术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护人员、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行。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室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手术室管理方式,具体措施如下。1.2.1工作环境从细节之处抓规范建立合理的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做好手术室环境地面的消毒清洁工作,合理的手术室物品运转流程,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间物品、设施的摆放合理有序,利于操作。1.2.2细节护理从细节之处抓质量规范护士言行礼仪,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需求为主动服务,关爱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微笑服务患者及家属,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手术的进行[2]。1.2.3物品管理从细节之处抓落实专科仪器、设备专人检查维护,无菌间物品有醒目的标识,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对过期、污染、变质的物品,做好登记和管理,重点物品、药品做好班班交接工作,做好物品的管理工作。1.2.4考核管理从细节之处抓实效为手术室医护人员建立相关的考核标准,检验精细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临床效果,监督并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慎独意识,提高工作质量,使护士主动充分的照顾患者的需求,利于反馈相关的管理结果。1.2.5人员管理从细节之处抓高效精细化的管理相关的护理人员,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流程,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不仅能够使护理工作安全连续的进行,而且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休息,在工作中有利于培养护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减少发生医疗差错,从而实现整体工作能力的提高[3]。护士长主动关心护理人员情况,加强手术室防护措施的教育,保证工作人员及患者的安全。1.3观察指标采用我院手术室自制的评分表进行护理质量的考评,包含5个方面: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每项细分成若干小项,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则效果越好;手术效率从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术后满意度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满意度分为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得分≥85分为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的影响观察组在物品管理、无菌情况、知识考核、护理记录、健康宣教等方面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精细化管理对手术效率的影响观察组手术效率在术前准备时间、术中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拥有各项设备和较高的建设成本,是对患者进行诊疗救治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管理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及人身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的规范管理工作会导致分工不清,工作混乱,造成手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影响患者手术的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甚至造成患者的死亡,引起医疗纠纷[4]。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成效显著,能够使护士积极主动的为患者提供服务,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真正贯穿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病人对医院的信赖度,降低其焦虑情绪[5]。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对护士的相关专业知识要求更高,促进了护士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提升了整体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实施精细化手术室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手术效率,并且在医生、护士、患者三方面对手术的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改善了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为推动医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值得手术室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芋玉,吴应虬,黄爱丽,等.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3):41-43.

[2]许巧玲,冯娟,王日星.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42-144.

[3]路桂梅.手术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47-148.

篇(3)

关键词:

医院管理;精细化管理;措施;降低医疗成本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是通过科学的思维模式,将每一项工作或活动标准化、数据化和系统化,产生协同效应,实现组织目标高效运转。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俨然成为医院管理的突出问题。因此,精细化管理将是新医改下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背景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院正在向市场化运营模式转变,服务意识、运行效率、管理水平在逐渐提高。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行业相比,我们大部分医院的实际管理能力与医院目前发展规模,医疗卫生改革目标以及社会期望仍存在巨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医院运行效率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二是运营经费不足与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并存;三是人员短缺与人员闲置并存;四是医疗技术创新发展与管理理念粗放并存。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运用精、准、细、严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努力降低医疗成本,以提高医院自身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医疗行业的差距。

二、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于医院的成立时间、发展规模、人员构成等不同,实施精细化管理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参考。总的来说,医院需有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实施计划,有条不紊推进。本文以S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与借鉴。

(一)细分临床科室,引入竞争机制

S医院是一所以国际尖端放射治疗技术——质子重离子(以下简称:PT)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是主要临床科室。为确保治疗目标顺利实现,医院将原有的科主任这一垂直管理模式改向扁平化管理,完善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负责制。医院根据病种,将原有科室进行分组,采用相关选拔竞聘程序产生主诊医生。通过“双选”机制,由主诊医生、主治医生、住院医生组成一个诊疗组,从患者入院、治疗、出院全过程实施独立运作。医院从医疗质量效率、收治患者数、每疗程治疗次数、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对其进行动态绩效考核。

(二)推广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是制定一种大家认同的治疗模式,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依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S医院从实际出发,首先制订粒子放疗技术规范,并根据PT治疗特点,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和确定实施病种,同时完善物理师工作流程、放射治疗技师工作流程、MDT讨论流程,护理流程等SOP共50项,让临床路径工作有依可循,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入院等待天数、平均治疗次数、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目前,已在5个优势病种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分别是:鼻咽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腺样囊性癌。院级层面针对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指导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小组成员由不同专业背景人员组成,共同合作。多数科室也已认识到临床路径的重大作用,参与度热情高涨,在科主任带领下,组织讨论、制定临床路径具体实施方案。

(三)构建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体系

面对后勤保障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的成熟市场条件,S医院实施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即社会化,这也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趋势。社会化外包的服务项目包括:废弃物处理、被服洗涤、绿化养护、设备仪器维护、物业、食堂、保安、室内外保洁等。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明确服务要求及质量标准,并将服务质量进行量化,每季度让患者、员工参与评价反馈,考核结果与服务费直接挂钩。社会化企业提供一系列专业化服务,如开通24小时电话统一服务热线“一号通”,提供院内自然灾害、火灾、停水、停电、医疗设备故障、辐射泄露、网络故障、食品安全等后勤服务报修;根据大家口味不同,提供在线订餐贴心服务;根据能耗较高的情况,对院内变电站、地下车库、电源机房区域的照明系统进行改造;对锅炉加装烟气冷凝回收装置,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等精细化管理措施。

(四)推进JCI评审工作

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医疗质量和水平的改进,创建国际一流肿瘤治疗中心,S医院积极推进JCI评审认证工作。在2015年3月召开首次JCI认证大会,成立JCI工作认证小组,由院长担任认证小组组长,常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从组织架构上确保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进。确保医院安全是JCI核心标准,S医院根据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原则,建立健全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思路: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医务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运用先进医院管理方法、技术对S医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三是开展内部模拟评审活动,推动质量管理的实施和改进。共建立院级优先级质量指标2项,院级指标5项,科级质量指标20项,并构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临床护理、设施设备、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对降低医疗成本的影响

S医院自开展精细化管理以来,在运营管理、绩效考核、后勤保障、医疗质量等多个方面有提升,降低医疗成本取得初步成效。

(一)科室细分改革后,缩短治疗次数,降低医疗费用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对业务科室细分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优化,打破原有“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体现“多做多得”、“难易有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据统计,2016年下半年收治患者数量同比增长15%,平均每疗程治疗次数由40下降至35天,同比缩短5天,几个优势病种的治疗次数下降明显,如:前列腺恶性肿瘤由原来的23-24次/疗程下降至16次/疗程,鼻咽、鼻窦及腺样囊性癌由原来的28-33次/疗程下降至17-24次/疗程,由于治疗天数的下降,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也随之下降。改革后,科室主任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科室管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上,大大提升科室精细化管理水平,科室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也有力推进整个医院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临床路径的实施,确保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临床路径要求医务人员依据预先制定的最佳诊疗模式开展工作,有效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而且高质量的医疗行为缩短了患者入院等待天数和平均治疗次数。S医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试点以来,患者入院等待天数由21天下降至18天,降幅为14%;5个重点病种入选病例的平均治疗次数由23次下降为17次,降幅为35%;平均住院日天数由37天下降为30天,降幅为23%;住院费用下降10,428元,下降幅度为3%;与全院平均水平相比,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呈下降趋势,患者治疗费用随之下降。根据随访资料显示,医疗质量即期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随着临床实践工作的开展,已完成46项粒子治疗SOP的修订工作。事实证明,临床路径这一医疗模式的成功实施既可确保医疗质量,又可降低医疗成本,还能增进医患间的信任。

(三)实施后勤保障服务社会化后,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据S医院2年来对外包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总体满意度超过90%。满意度最高的是室内外保洁和物业维修服务项目,连续两年超过93%。食堂用餐满意度低于总体满意度8%左右。2年来后勤保障实际费用较预算金额节约5%。其中,完成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实现照明电费同比降低11%;2016年8-11月,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项目节约天然气13,547m3,预计全年节约18万元。实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2016年,S医院分别荣获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全国医院后勤管理创新先进单位》以及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颁发的《2016年度上海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项目》等荣誉称号,这得益于医院将后勤保障服务推向社会,通过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对服务流程进行科学管理,使各项社会化服务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后勤保障利用社会资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医院可专注于自己的主业,集中优势开展PT这一高精尖医疗技术,最终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JCI的评审推进工作,降低医疗质量成本

经过1年多JCI的评审准备,对医院的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质量持续改进和患者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得到强化,各项流程制度的制定、梳理、改造打通科室间的隔膜,科室间的业务联系更加畅通。员工遵循和执行制度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也培养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服务氛围。“住院患者满意度”和“接触患者前洗手率”2项院级优先级质量指标的制定,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接触患者前洗手率”方面,共观察1260人次手卫生的情况,发现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洗手率由48%增至60%,医院感染率由11%下降至6%,说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率呈负相关。“住院患者满意度”方面,通过收集2016年第四季度的66份有效满意度表分析,总体满意度达95%,患者普遍感受到尊重和关爱。通过JCI评审准备,科室发现院感、安全、应急等问题100项,共理顺工作流程26项,优化规章制度52项,硬件改造完成64项,并通过PDCA方法持续改进中。JCI评审工作的推进降低医院的质量成本,使S医院的管理水平使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水准迈进一大步。

四、结论与展望

S医院在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运营成本这一战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做精、做实、做深各项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精益求精,取得一些成效。然而医院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努力降低医疗成本。这是目前医疗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新医改下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医疗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时代要求。

作者:徐丹 单位: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程明,周斌.医院要努力降低质量成本计[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04).

[2]赵阳,易利华,胡敏敏,郝爱民.公立医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11(09).

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病房编制床位40张,护士24人,年龄20~37岁,其中大专及以下19人,本科5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8人,护士12人,工作年限>10年3人,5~10年9人,

1.2方法

1.2.1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等,结合新生儿专科特点及实际情况,制定并不断更新、细化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制定并落实各项标准操作规程(SOP),把制度、具体措施、、标准操作规程编辑成册,组织学习并逐项落实,切实加强清洁、消毒灭菌、手卫生以及感染监测等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1名兼职医生和1名兼职护士为质量控制员的感染管理小组,每名质控成员职责明确,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督促、检查、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1.2.2人员的精细化管理 重视对规培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保洁工人的的管理此类人员流动性大,院感意识差,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对该人群进行严格规范的岗前教育非常重要。我科所有规培、进修、实习的医护人员入科第一天,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入科培训,包括着装、手卫生、消毒液的使用、无菌技术操作等,培训后签字。在规培、进修、实习过程中,督促其严格遵守各项医院感染规定。

1.2.3医护人员手及手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

1.2.3.1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2] 洗手是保持手卫生的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洗手的依从性,每间病室门口配备了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洗手液、一次性干手巾、一次性干手器;所有的治疗车、护理车、配奶车、辐射台、暖箱及婴儿床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要求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并在所有洗手的地方张贴6步洗手法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及时、认真洗手。当医护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皮肤黏膜破损时戴手套;从污染部位移至清洁部位时要洗手;脱手套后要洗手。

1.2.3.2手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 手机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通讯工具,在医院中使用手机的现象十分普遍。手机与手直接接触,其卫生情况与手卫生息息相关。根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医务人员的手机表面细菌数>10cfu/cm2为超标。一项对医务人员手机表面污染状况调查显示,手机表面污染率多在90%以上,手机表面平均细菌数为811.67cfu/cm2,其中内科医生与检验人员的手机表面细菌数高达3225cfu/cm2。为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目前采取的是用75%乙醇擦拭消毒手机表面[3]。

1.2.4病区环境的精细化管理

1.2.4.1布局合理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设置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物流通道,分医疗区与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早产儿室、足月儿室、感染室、隔离室、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消毒间、接待室、配奶室、沐浴间等。做到洁污区域分工,功能流程合理。

1.2.4.2病室空气管理 最简单的空气消毒方法是开窗通风。新生儿病房开窗换气2~3次/d,20~30min/次,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病室空气3次/d,并有记录,按说明书保正确使用、维护、定期清洁、更换灯管,保证空气消毒的的有效性。墙面、地面、门窗每日清洁,遇有污染时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2.4.3物体表面及台面的消毒 仪器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等尤其是其频繁接触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由专人用75%酒精擦拭消毒,接触前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护士站台面、门把手、电脑键盘、电话、鼠标、病历夹、输液袋等每天热水清洁,当这些物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立即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2.5新生儿沐浴及用物的管理 护理人员为每一个婴儿洗澡前后使用抗菌洗手液洗手或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新生儿沐浴操作流程上墙,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防止洁污交叉。感染、非感染、隔离患儿分室沐浴,防止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沐浴露采用不可回流式,新生儿用眼药水、纸巾等治疗护理用物一婴一用,禁止交叉使用。

1.2.6多重耐药菌的精细化管理 国家卫生部2011年出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2012年起对所有入院新生儿进行多重耐药菌的主动筛查,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尽量选择单间隔离,条件有限时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隔离标识醒目,医护人员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1.2.7医院感染监测的精细化管理 每个月对新生儿病室、治疗室、配奶室空气及台面、仪器设备按钮、物体表面、暖箱水槽、医护人员的手、消毒液、奶瓶、奶嘴等进行菌落数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科内对每一例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2 体会

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好做细,其内涵可概括为"精、准、细、严"[4]。"精"是指精益求精,追求更好,将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极致;"准"是指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准确的数据和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指操作、管理和执行细化;"严"是指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这正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中的逐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不谋而合。我科结合新生儿病房工作特点,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病房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建议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更多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推广,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70-175.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a)-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fine nurs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transfusion in the cadre ward.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port in the cadre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izing, each group had 3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meticulous care. The transfusion adverse event rates, nursing satisfaction, VAS pain score and SAS score of anxi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33.33% (P

[Key words] Cadre section;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transfusion port; Fine nursing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静脉输液装置,可在患者体内长期留置,便于输液、输血,但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堵塞、感染等不良事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较为不利[1]。干部科的患者主要为离退休老年干部,这类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一旦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在干部科患者的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应用过程中施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次研究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了60例采取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干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精细护理,以探讨精细护理在干部科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干部科方便选取60例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入住干部病房接受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治疗,年龄均超过75岁。此次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为78岁,年龄最大为92岁,年龄均值为(85.14±5.62)岁。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为79岁,年龄最大为91岁,年龄均值为(85.09±5.76)岁。两组患者就其性别、年龄均值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护理服务,给予患者相应药物,并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对输液速度进行适时调整;对患者的内心顾虑进行了解,并予以及时的疏导;如患者出现疼痛,应对疼痛原因进行查找,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精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2]:①精细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重要性、优缺点、配合要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讲解过程中,应保持温和耐心的态度,语言尽量通俗易懂;还可设置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患交流群,在交流群中定时相关知识要点,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疑问予以耐心解答。②精细化消毒维护: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戴上口罩和手套,对患者的皮肤完整性进行检查,打开输液港专用换药包,设置一块无菌区域,将注射器、孔巾、正压接头、无损伤穿刺针分别放置于无菌区域内,采用酒精棉棒、洗必泰棉棒对穿刺点分别进行连续3次的消毒处理,消毒范围不小于15 cm×15 cm,脱下手套,待穿刺点消毒液蒸发后,铺上孔巾,露出穿刺点皮肤。③精细化穿刺护理:戴上无菌手套,将正压接头与无损伤穿刺针连接,采用生理盐水对导管两端进行冲洗,夹闭导管;左手以触诊方式找到输液港中心位置后,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呈三角形将输液港注射座固定的同时,撑开绷紧的皮肤,减轻患者疼痛;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体,针尖于输液港注射座的中心点进行垂直穿刺,到达注射座底部即可;打开导管,将血液回抽,使针头留在输液槽中;冲洗输液港,夹闭导管,将注射器分离。④精细化固定维护:选取一块9 cm×12 cm的透气透明敷贴,对针头进行无张力固定,并用纱布将正压接头包绕,用胶布以高举平台法固定在皮肤上。⑤精细化冲管封管:选择容积大于10 mL的注射器,按照回抽血液、冲洗导管、消毒、封管的顺序依次对导管进行冲洗和封闭,并采用冲港、夹闭导管、固定接头、拔针、消毒、按压穿刺点的顺序依次拔出针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VAS疼痛评分以及SAS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采用选项法进行评估,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3]。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分别表示为[n(%)]、(x±s)。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共28例患者表示满意,其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共22例患者表示满意,其护理满意度为73.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

2.3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VA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更低(P

3 讨论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装置,具有一次性植入、可长期留置、可终身携带等优点,能够有效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5]。干部科是指老年离退休干部保健科室,收治的患者主要为老年人,这类患者在采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过程中,由于其机体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输液不良事件,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6]。因此,有必要在干部科患者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应用过程中加以护理干预,以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常规的护理措施较为陈旧,仅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未进行细化,无法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尤其是在当前人们对护理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逐渐不适应护理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无法给予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效果欠佳[7]。而精细护理是指针对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的特点,给予患者精细化的护理,从输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予以患者精心的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施行精细护理的观察组其输液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93.33%,较之施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均明显更优,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也明显更低(P

综上所述,在干部科患者的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实施精细护理,可有效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如虹.优质护理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7):1583-1584.

[2] 曹慧娇,梁亚清,郑霞,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3,19(13):39-40.

[3] 傅静.护理干预在预防输液港感染及堵塞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信息,2015,28(33):134,135.

[4] 冯旺黎.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预防堵塞及感染的护理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158-160.

[5] 顾莲芳.输液港在老年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C]//全国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研讨会暨护理风险、患者安全目标与护理优质服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重庆:中华医学会继实教育部,2011:36-38.

[6] 王容,林彩萍,林碧丹,等.老年患者20例植入静脉输液港的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4):163-164.

篇(6)

我院自2014年1月以来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与服务手段,贯穿于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通过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等多种手段,使患者身心达到良好的手术状态,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与依赖感,降低对手术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效果。该种护理模式,得到医生、护士的普遍认可,具有高效、安全的优势,患者临床满意度较高。现将具体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抽取原则,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12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共80例,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42.18±3.25)岁,其中普外科31例,骨科23例,妇科19例,泌尿科7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1.2护理方法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定护理服务方案 结合各个科室的手术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案。首先,开展术前访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内心的忧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①手术前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术前注意事项、手术一般流程等,正确引导患者,耐心答疑解惑;②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基本情况,核对检查结果及指标,做好术前评估工作,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③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咐患者家属开导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其次,通过术后回访,了解患者手术后的情况。①术后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皮肤上遗留的血迹,为患者盖好被单,将患者送回病房;②术后24h内增加回访的频率,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与病房护士和患者家属沟通;③叮嘱患者术后尽量卧床休息,遵照医嘱加强营养,病情逐渐恢复后,配合医生进行简单的创伤恢复练习;④做好出院前健康教育工作,教会患者家属家庭护理方法,建立患者档案,便于出院后随访。

1.2.2实施精细化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单纯的配合手术开展护理工作以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原则,实施精细化护理。①在接送患者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为患者准备轻薄保暖的棉被,注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减少顾虑,配合手术;②为手术患者设置术前等候室,实行集中化管理,温馨布置,为患者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的情绪;③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随时陪伴在患者身边,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由于手术患者实施麻醉、输液等,长时间暴露体腔,导致身体温度偏低,应为患者提供保温毛毯并加温输血输液,注意保暖;④为患者安放舒适的,在手术部位放置凝胶垫,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手术损伤问题,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⑤手术过程中帮助患者按摩非手术部位,避免发生水肿,及时处理手术中的异常情况;⑥由于患者术前服用药物,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可能造成口渴或嘴唇干裂,护士应使用湿润的棉纱放置患者嘴唇上,保持湿润;⑦护士在手术中协助医生监视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注意防范器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感官刺激,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医院做好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针对优质护理服务设立专科护理小组,选聘组长配合护士长共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由组长负责本组的疑难手术配合、教学、科研及业务指导等工作,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减少护理工作中的不良行为;②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技术水平等,划分护士能力级别,不同级别护士参与不同难度的手术,合理调用人力资源;③完善手术室护士的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包括手术室护理质量、参与手术的数量、手术的难度及患者满意度等,结合护士的临床表现与工作业绩,将考核结果与护士个人的薪资待遇、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等挂钩;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定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间表、手术数量统计表、护理质量考核表等,综合手术医师、护士长、组长的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④针对护理不良事件及时召开会议并进行质量分析,积极探寻发生原因与解决对策,由护士长下达改进措施并监督执行情况,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1.3评价方法 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发放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满分为100份,其中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

2结果

根据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来看,患者非常满意42例,满意33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3.8%,患者对满意度评价良好。

3结论

总之,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通过对患者术前探访、术中精细护理及术后回访等多重护理手段结合,围绕患者为中心,为患者营造充满人性化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系统化、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医患纠纷,同时也督促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改进护理技能水平与护理服务态度,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价值。

篇(7)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9-0107-02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正倒逼国家医疗体系进入广度及深度均前所未有的改革调整浪潮,而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因医患矛盾导致的各类恶性案件,无疑是对这一历史背景令人触目惊心的注脚。作为一名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管理人员,笔者认为,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的工作质量和相应的绩效管理理念、考核指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但是,目前我国医卫行业并没有针对行政后勤服务品质的权威性评测标准或评估机制,医院对行政后勤系统与临床医、护系统的管理基本上依然沿袭传统的“职能―业务”双线管理模式,反映到绩效考核上,就出现了评估结果“职能部门凭印象,业务部门拼业绩”的误区,撕裂了行政后勤与医护部门共同服务于患者这一共性管理目标的有机关联性。在笔者看来,将“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总目标,在现阶段倡导引入或部分借鉴JCI、KTQ、CARF等具广泛公信力的国际医疗服务品质认证体系的管理原则及方法来优化调整考核指标,引导医疗服务机构纠正管理误区,端正服务态度,进而促成我国医疗服务品质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良性变革过程,不失为有效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助推剂。

2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医院临床医护领域的行业标准、法规及评审机制相对完善,但评审标准“因地制宜”,没有体系化的行政后勤服务品质行业标准;各类医院虽都在推行不同版本的绩效管理模式,具体到行政后勤领域却存在无章可循、考核指标难量化,因与业务部门实行“双线管理”导致考核出现“双重标准”、考核结果主观化等问题,使行政后勤管理机制未能有效推动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行政后勤系统在组织内扮演的角色认识模糊,对其重要性估计不足,如将行政后勤的服务对象定义为业务部门等;二是对行政后勤板块的绩效考核定义不太准确,有些甚至将其等同于绩效管理本身,导致行政后勤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错位和运用过程流于表面,程序烦琐;三是很多医院对行政后勤职能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设置随意性较大,很多工作的考核都是采用主管陈述的方式进行,而各级领导对每个考核指标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创新能力和思维缜密等指标,因缺乏客观量度,难以使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

3优化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具体思路和措施3.1借助专业化质量认证体系,校准绩效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笔者认为,目前各大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在理念、程序及组织上其实是相通的,在理念上明确以病员为中心,全部管理活动围绕病员的需求展开,对医院、部门、岗位提出管理标准;在实施的程序及方法上,则以病员从入院到出院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为主线,从多个维度以“可达到的标准” 为基础确定岗位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要素;在组织上则实行一体化管理,设立由医、技、护理及行政代表联合组成的评审认证机构,形成全员参与、各尽其责、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以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其管理价值将体现在医院的社会认可度及经济效益提升、运营实体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员工业务能力提升、福利改善、事业发展空间拓展等诸多方面。

3.2以精细化管理途径优化绩效考核标准,以客观的合规性检测替代主观判断在优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医院应当把推行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因为这正是各主流认证体系维系与提升服务品质的法宝:KTQ认证标准涉及25个子目录、63条对应标准;再以JCI认证标准为例,其涉及323个标准,衡量要素达到1140项,具体到行政后勤岗位的考核,主要考核员工资格与教育、医院感染控制、服务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等主题,考核标准及要素分布如表1所示:

表1精细化管理考核表JCI:医院行政后勤岗位考核标准QPS 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1标准38条/衡量要素77条PCI 感染预防和控制1标准23条/衡量要素82条GLD 主管、领导和指导1标准26条/衡量要素91条FMS 设施管理和安全1标准27条/衡量要素85条SQE 员工资格和教育1标准23条/衡量要素92条

4GS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优化及管理效果的实证探讨笔者所在单位(简称GS医院)行政后勤部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借鉴JCI、CARF等医疗服务认证体系的先进理念,试行与业务部门同步的岗位考核机制,并对标准、测评要素及质控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

4.1后勤行政岗位绩效考核流程、指标、权重的设计

新模式按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设置相应测评要素,表2为部分测评界面示例:

表2新模式按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设置相应测评要素管理主题1考核标准1测评要素感染预防

和控制1病房地面卫生病床清洁1抹布、拖把分区域清洁是 否 记分:消毒一床一巾是 否 记分:普床5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6个月是 否 记分:特护床:5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3个月是 否 记分:污染床:1000mg/l含氯消毒剂,床帘更换:实时是 否 记分:设施管理

与安全1污水站水泵、空调回油系统清理及电气安全检测:每6个月1次是 否 记分:照明灯具、消防设施完好性巡检:每天一次是 否 记分:员工资格

和教育1全体员工(含后勤外包人员)完成医院全年继续教育课程并合格是 否 记分:

记分原则以记分要素可达到的总分为满分,不符合=0,部分符合=0~8,符合=10;自评阶段分值权重35%,联合考核阶段分值权重65%。

4.2考核标准优化的依据及实施效果情况简述

此次考核标准优化以医院现行公开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等为依据,我们所做的是,运用国际认证体系的多维评价标准,将其所对应的工作环节、数据、要素等进行提炼和归纳后,授予相应分值而形成完整的考核界面。

一年多的管理实践证明,相对于以前双线管理、定性考核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优化后的行政后勤考核模式在强化岗位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单位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表3 为GS医院推行新考核模式后院感防治及就医人数等对比情况。

表32013年GS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类别11季度12季度13季度14季度1合计院内感染发生率16.54%15.14%13.41%13.49%14.44%院感漏报率10.00%13.45%10.00%10.00%10.93%注:3级医院发生率≤10%,漏报率≤20%。

据统计,在推行新模式一年多时间里,该院就医人数较往年提升了24%,而在此以前,该院就医人员年增长率只有约10%;当年职工及患者对行政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行政后勤服务各模块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5结论

笔者通过对我国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如何优化改善这一课题进行分析探讨,概括总结了该管理领域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实践案例提出了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和标准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的管理服务水平,为我国医院后勤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128-02

在医院当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架构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卫生护理工作直接对患者服务,和患者接触密切,患者也能最直接和最深刻地感受和理解卫生护理工作。在当前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医疗卫生水平快速提升,护理工作已经从以往的简单与被动的服务形势转变到了现如今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当中来,基层医院要面向老百姓,提升医院卫生护理队伍的规范化,保证服务质量。为了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的卫生护理工作,本文通过问卷方式,以基层医院卫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入户调查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基层医学的卫生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护理情况、治愈情况与护理服务满意情况。

1.2 实施方法:(1)细节管理实施方式。首先要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关爱、关心患者和护士。确保护士有专业的卫生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水平,有满意的护士才会有满意的病人,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和病患的双重满意;其次要预防控制。在医院卫生护理工作当中,医院感染是重要内容。要掌握好消毒、灭菌质量、隔离以及严格无菌技术,这也是医院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要抓好治疗室的消毒以及卫生清洁工作;最后要提高防护意识。要避免发生护理的意外情况,针对特殊病人要实施特殊护理,做好整个护理流程。(2)调查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依照患者的流量和年龄进行分类,分成婴幼儿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掌握好每一组所占的比例,对卫生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入院卫生护理工作;青中年人体质明显较好,入院结合治疗,配合医生医嘱,护理工作相对容易;老年人行动迟缓,不便,要求家属跟医护人员协调好,做到事无巨细,使患者早日康复。(3)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要热爱卫生护理事业,全新服务病人,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以及责任感。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岗位,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同时,和患者谈话时要用良好的语言进行,让病人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有利于对情绪波动的患者进行安抚。

1.3 护理流程:(1)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行初步评估,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交流。(2)巡访患者。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对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措施如何等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引导患者,为患者排忧解难,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3)实施心理护理。病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与日常的生活习惯不相适应,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给予情感支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为病人解除疑虑。(4)预防感染。对住院患者积极寻找潜在的隐匿或慢性感染灶,除对其有针对性地控制感染外,应对其房间进行通风,每日两次,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拖地,避免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接触,加强皮肤的清洁卫生,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外伤,加强对出院患者预防感染等知识的宣教。

2结果

婴幼儿、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特殊,患严重疾病或者病情恶化的患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救治;中青年人,由于严重外伤,个别患者病情急,需要特殊护理都予以转院处理,使其早日康复。在调查问卷中,所有患者与护理人员对基层医院在护理过程中实行"两个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措施都满意。

3讨论

要想做好基层医院的卫生护理工作,就要构建以人为本、医患和谐相处的医院。其中在构建和谐医院当中,实施和谐的护患关系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护患沟通。护患沟通作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可以加深护患双方的了解,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相互理解,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其次,要做好人员管理。在卫生护理当中要重视护理人员的管理,树立一个整体的护理理念,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同时,制度管理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只有实现抓责任、重落实、奖罚分明,才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护患纠纷。最后,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卫生护理,接触患者的顾虑,通过自身以及所有医务人员的努力,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篇(9)

二、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成本管理内涵认识不够,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按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基本上都开展了成本核算。但是大多数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分配医务人员奖金提供数据支持(程林,2014),很大程度上属于“事后记账”,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环节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总体功能。另外,医院的成本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全院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医辅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科室,但是绝大多数医院职工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形成“厉行节约、人人有责”的成本意识和文化氛围。对医院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导致医院在成本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上都明显不足。

(二)成本管理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主要包括成本核算体系、成本分析体系及成本控制运行体系。目前,医院成本管理框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和彻底,无法满足医院精细化管理要求(汪丹梅等,2014)。一是核算对象不全面。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主要核算医院总成本及科室成本,大部分医院没有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进行核算。二是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精确度不够。受成本核算资料采集、传输,统计未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低下,导致科室成本的归集与分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片面性,无法为医疗服务项目和病种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科学的基础数据。

2.成本分析弱化,无法发挥其效用。医院成本分析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上的,成本核算的质量直接决定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受现有成本核算诸多问题的限制,医院存在成本分析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甚至分析结果与现实大相径庭的情况。此外,医院缺乏事前成本预测,无法提出科学、详细的目标成本,导致成本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再者,医院成本相关指标衡量标准尚未出台,对于成本的构成项目、成本的合理水平没有统一规范,导致无法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最终的结果就是成本分析数据不能让人信服,不能充分参与绩效考核。

3.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第一,成本控制意识薄弱,未形成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氛围。第二,成本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而且有些制度缺乏可行性。第三,成本控制方法单一。目前,医院主要采用财务审批控制方法,通过成本费用审核及资金授权审批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预算控制、可行性论证控制、网络化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仍在探索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第四,缺乏对成本控制措施的跟踪及落实,很多管控措施无疾而终。

(三)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由于医院的专业特性,其成本管理涉及大量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获取途径繁琐,而且成本核算过程繁多,仅靠手工操作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因此,要想抓好成本管理,其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巨大进步,但就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医院成本核算软件还未全面普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更加注重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及医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系列的信息化建设投入有限,导致很多医院都缺乏相应的成本核算软件。

2.“信息孤岛”现象仍然严重。很多医院的物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奖金核算等财务管理系统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导致财务管理信息使用效益低下。

3.信息系统功能设置上不够精细,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科室之间的内部结算和划转未实现系统自动操作,仍需进行人工录入和调整,不仅使得成本管理效率低,而且人为调节因素比较高,不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另外,在物资管理上,信息系统只反映各科室在医院物资库房领用的物资,而这些被领用的物资的最终流向则无法在信息系统中直接获取数据。

4.医院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紧缺,对医院信息化系统开发商的依赖程度过高。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少既熟悉医院业务和管理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导致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信息化系统开发,往往都是出巨资请专门的软件公司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往往无法掌握核心技术,系统维护及升级也得依赖软件开发单位。在双方的博弈过程中,医院处于弱势地位,不仅要支付高昂的系统维护及升级费用,而且还经常出现医院的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的现象。

(四)成本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医院成本管理发展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期望值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医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这使得医院的成本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医院成本管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成本核算阶段,只是记录过去所耗费的费用、定期提供成本数据表,无法进行专业的成本分析(梁桂凤,2014),更不用说对成本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我国的医院成本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流程建设,营造医院成本管理文化氛围

1.建立健全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医院一般应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包括财务、信息、人事、总务、设备、医务、护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时,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在财务部门设立专职成本核算员负责医院成本核算、分析及成本报表编制等日常工作。此外,为保证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收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医院还应在其他相关部门设立兼职成本核算员。

2.完善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优化医院成本管理流程。首先,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医院成本管理工作小组、成本核算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保证权责清晰。其次,应根据医院、科室和成本项目的特定情况,建立健全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建立健全招标采购制度实现质优价廉的物资供应及服务;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筹集、投放与使用管理,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效果;建立健全员工激励制度和竞争机制,打破医院人员结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局面,以达到合理控制人力成本,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管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并且给予一定的权重,让医院每个岗位、每个员工在每一个成本控制关键环节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将员工利益与医院管理效益挂钩,调动全院职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整改跟踪及落实报告制度,保证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二)丰富成本管理内涵,拓宽成本管理外延

1.开展全成本核算。从核算对象上看,医院应在开展医院总成本、临床科室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对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及床日和诊次成本的核算;从纳入核算的成本要素来看,应对医院全成本、临床科室全成本及医疗全成本进行核算,以分别反映包含不同资金消耗情况的单位成本及差异。

2.强化医院成本分析,加大对成本分析结果的运用。第一,建立医院成本管理预测分析体系。编制收入预算,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成本核算体系确定合理的消耗定额,通过下达成本计划对各类成本消耗实施控制。第二,建立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及汇报。第三,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及量本利分析等成本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掌握有关成本数据的变动趋势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医院成本的内部结构特征及合理性,确定医院的盈亏平衡点和有关因素变动对其的影响,真实反映医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水平。第四,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及产生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公正的评价与考核。第五,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便于医院及科室对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3.实行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综合运用各种成本控制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绩效水平。具体措施如下:(1)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及全员参与原则,通过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差异揭示和事后成本信息反馈对成本发生全过程实施控制。(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应以成本数据为依据,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好营运成本分析与预测,将全部成本纳入管理范围,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控制。(3)对重大经济行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指导经济管理决策,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成本控制关键点进行检查、评价,对成本控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以确定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医院成本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应满足其为医院带来的效益高于其所耗费的资源,而成本管理信息化无疑是提高成本管理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成本核算的功能模块,使成本核算更加科学、规范。及时归集、处理成本资料,对成本核算基础数据归集和各种指标的计算、分析、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减少人工汇总、分析、汇报的工作量和产生的误差。(2)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网络,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技术,整合与成本核算相关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

(四)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医院要想发展就必须把人才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里的人才不仅仅指医务及护理人才,也包括各种管理人才。医院应积极推动成本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成本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人才保障。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成本管理人员结构,实现人才结构增量性、存量性之间的平衡以及年龄结构、专业技术结构和业务水平结构的平衡;(2)完善成本管理从业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对其开展业绩考核;(3)定期加强成本管理从业人员在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5±2.1)岁。对照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43~67岁,平均(54.3±1.8)岁。所有患者神志清除且合作,均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急慢性疾病等。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入院后常规检查、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等,并按照医嘱用药,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意外跌倒,以免引发严重后果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疾病知识宣传教育 根据患者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运用有效沟通手段、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如:高血压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了解高血压虽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已能得到很好治疗和控制,使患者心理压力得以消除,从而避免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干扰。2)增强患者对高血压治疗的了解 主动向病人介绍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意义、配合治疗的必要性,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治疗方面的问题,与患者共同探讨控制高血压的对策。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坚持长期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不可分。病人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病区医务人员及其他病友,以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引起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同时保持病房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以促进病人身心和谐统一。4)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高血压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在患者初次接受治疗时,即应让患者树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应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关心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想法,评估患者需求,及时发现并分析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澄清对高血压疾病的错误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克服无助感。让患者在最佳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维持血压的稳定。5)帮助病人形成有利于高血压治疗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协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合理安排有益身心的活动,如下棋、散步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度关注、担忧。指导患者控制体重,少食多餐,以低胆固醇、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原则,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禁烟酒。

1.3 疗效评价标准

高血压治疗合格标准[2]:收缩压低于140 mm Hg,舒张压低于90 mm Hg,无头痛头晕等症状即为血压合格。利用SA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总分低于40分表示患者为轻度或无焦虑症状;评分为40~50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焦虑症状;评分大于50分为表示患者有重度焦虑症状[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 . 1 两组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观 察 组 血 压 达 标 25 例(89.29%),未合格3例(10.71%),对照组血压合格15例(68.18%),未合格7例(31.82%),两组血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平均血压值的变化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观察组重度焦虑3例(10.71%),中度焦虑4例(14.29%),轻度及无焦虑21例(75.00%)对照组重度焦虑5例(22.73%),中度焦虑8例(36.36%),轻度及无焦虑9例(40.9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3讨论

上一篇: 科研项目的管理 下一篇: 建设项目划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