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18: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工程评价标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展开工作的,同时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的原则,进行分部位、分系统量化评验打分。开展此项工作一般的程序是听汇报、看录像、召开用户座谈会,察看工程实体,查验工程技术资料,验收组总结点评四个环节。作为参加验收评价的专家评委,应当如何工作,如何评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从以下环节做起。
1、听——即听汇报
进入验收环节,就须首先做好听的工作。听取主申报单位全面而系统的汇报(主申报单位可以是建设单位,也可以是施工单位),单位管理人员从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听取的重点内容如下。(1)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性、目的性、用途、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描述。(2)施工单位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十大”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检测、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3)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工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4)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对设计要求、标准、规范执行的见证结论,各种检测记录是否齐全、有效,评价要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管理控制有效。(5)业主单位对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作的角度作出评价,对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落实到用户满意程度。
2、看一即察看工程实体
一般是在昕汇报和看录像时,对工程的外貌结构有大概了解。一般的方法是检查组成员围绕着建筑物转一圈,然后查看一层、屋面、顶层,并按40%左右的比例抽查标准层,抽查中间几层,再查看地下室,最后回到一层,对裙房和设备层必须查看。(1)建筑物外立面看外立面及各种立面造形、幕墙、台阶、阳台、门厅、外窗、散水、水落管等。(2)屋面女儿墙和栏杆高度及表面质量,屋面卷材铺设质量,排气管设置质量,保护层铺设质量,坡度坡向、檐沟的做工是否牢固可靠。(3)室内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饰面板,裱糊软包面每个节点收头的细部做法及整体观感质量。(4)地下室地面的平整度、分格缝,外墙面的防水处理,排水沟糟的细都做法,梁、柱、顶板的外观质量。(5)其他查看重点各种管道的坡度坡向、管道支架设置情况,油漆保温标识是否完整清晰,变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各种设奋安装质量和管道支架的排列情况。
3、查——即查阅工程技术资料
查验分系统、分部位进行,查阅所有建设程序规定的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查阅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相关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质量目标及措施。查验建筑物全高测量、垂直度和沉降观测记录。
(1)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2)结构工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
(3)装饰装修工程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室内环境检测记录,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通风道的试验记录,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安装工程。1)给排水工程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2)电气工程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3)通风工程空调水试验、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4)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评—即评价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钟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与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却笑引以为戒,对安全试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一件,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治疗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是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各专业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是基本准则,只有全面熟练掌握这些标准,才能对工程治疗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葛兴杰,杨晓华.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修编建议.2009(03).
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要与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以后的质量验收工作进行区分。在实际的施工质量评价工作当中,只有极少的实际工程质量的抽样调查行为。
工程质量评价工作更多的是建立在建筑实体观察和数据报表的核对方面进行的。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工作的切实有效,完善和规范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设施工表格申报和填写工作意义重大。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三个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分别是建筑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土地申报和项目申报等等),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的相关材料(安全施工资格证明、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产品生产证明等等),其他材料数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和质量验收记录以及具体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的材料,比如工人的技术资格证等等)。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涉及到的审核材料和内容复杂且多样,为此需要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进行以前,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审核重点,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审核步骤和规划。
2听汇报和查看工程实体工作的具体内容
2.1 听汇报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完成以后,工程将会进入验收阶段。在这个阶段,工程质量评价单位要对工程申报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建设过程的描述作仔细的听取工作。要求申报单位将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立项开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各项工作进行有顺序的、完整的汇报。对于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质量验收者要对其中几点进行进行着重听取和分析。
(1)建设单位项目立项的过程。对于建设单位项目理想过程中,设计、申报、审核的各个环节做仔细的听取工作。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功能规划作出基本认识。同时,重新审核项目的合法性。(2)施工单位的汇报内容。对于施工单位的汇报听取工作,主要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格和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各项标准进行听取。通过施工单位方面的汇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的规模、特点、难度进行理解。对施工采用的技术、设备、相关工艺进行记录和掌握,以用于工程实体的验收工作当中。(3)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结合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汇报,对于建筑施工的总体设计进行初步的评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项目进行记录。同时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标准和建筑的功能实现进行初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工程实体的考察工作当中。(4)监理和业主单位。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览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建筑功能方面的使用效果评价。
2.2 查看工程实体
通过听取申报单位的汇报内容,工程施工质量评价单位需要对工程建设的结构功能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制定详细的工程实体查看流程。通常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评价单位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排除必要检查项目以外,其他为抽样检查。出样检查的比例基本为建筑整体的40%左右为宜。
建筑物工程实体的查看内容主要为建筑物外立面、屋面、室内、地下室及其他建筑构件的查看。对于外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观察建筑物外观线条和平面的流畅性和平整程度。同时观察外置设备和器材的完整程度和布设比例。对于建筑物屋面的查看工作主要针对电气线路、管道铺设以及其他设备的建设质量。观察要细致,同时需要记录在案以供整体评价时作为参看材料。对于室内的查看主要为粗装修和室内墙面、地面、顶板的建设质量检查。对于地下室及其他构件的查看主要针对消防安全方面进行。
3查阅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总体作出评价
3.1 工程技术资料的审查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的审查要分为几个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项目内容建设相关的施工证明和批文的审查。确保工程施工的整体流程合法正规进行。同时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记录材料,现场施工责任制度、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同方案等等。检查材料的主要目的是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建设规范进行项目建设。
3.2 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
针对审查过程中建筑项目的不同建设内容和阶段,将审查的技术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地基材料。地基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工序,通过审查地基建设的相关材料,对地基建设的承载力、地基强度、抗震能力等等进行记录和审查。(2)结构工程。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3)装修报告。对建筑物内的装修记录进行审查,同时审阅装修验收的各项指标记录。(4)消防电气工程。对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和电气铺设的设计和验收材料进行审查。结合我国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和电气设备建设的相关规范,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项目建设的安全性。
3.3 总体评价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要参考听、看、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记录进行整理和审核,评价单位根据项目整体建设的流程和建设结果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要以建筑工程的建筑质量为主要参考内容,以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工程特点、创新内容为补充内容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评价。在肯定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同时,还需对建筑物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记录,同项目单位进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
2越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越南还没有一个组织机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过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参考中国标准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经验,结合越南现行的建筑法规,以一般建筑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标准作为基础,采取以下步骤来评价越南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a)建立一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清楚地规定各种评价方法,列举各种有关评价质量的准则。工程质量评价应按照工程建设特点,评价工程的各主要部位,列出主要质量指标,评价则按分值来表达结果。(b)评价体系建立的标准就是针对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质量给予评分,并专门为这项工作设计1套评分方法。通过该体系的评分系统可以对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客观地比较各工程之间的质量。优质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92分。优良工程评价总分应大于等于85分。统计相关资料,作为以后分析相关内容的数据基础。(c)该评价体系包含以下内容与意义:第一,评价建筑承包商的建筑技术。评价范围含建筑工程的不同部分,包括基础设施等,要求承包商按照规定的标准施工。评价结果以百分法显示。该评价体系主张对工地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每次检查结果,留作档案。检查后的所有不合格部分都将不被验收。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目的是要让承包商提高警惕,从头到尾要把工作做好,不可怠慢。第二,评价体系的运作。评价体系主张独立运作,客观地实现检查工作,不可与项目的其它部门拉拢关系,例如设计组、考察组、施工组、监督组、项目管理组等,以免影响评价系统的公平、公正。执行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质量管理部门培训合格的专员,对于建筑工程的技术与质量有相当认识。评价单位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有合法身份才可以依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第三,评价方法和取样抽检流程:在对工程各部分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先确定评价方法,诸如取样法、统计法等。取样法必须前后一致,根据设计图和施工进度,在该建筑工程的每个不同阶段选取样本。所检查部分必须具有代表性。评价工作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内容开展,要保证评价一项建筑工程是完善、合理、公正的,并且符合评价流程。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要求正式纳入立法。《规定》首先明确四大类建筑必须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日益严格。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电气设计的因素。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是环保(绿色)和节能,而绿色建筑中电气设计亦应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规范有如下版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 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星、二星、三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款分为控制项条款、一般项条款和优选项条款。评价的项目需全部满足控制项条款;根据满足一般项条款和优选项条款的程度确定绿色建筑等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注: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款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电气设计内容
由《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是一个所有专业根据所定目标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系统工程。
其中与电气相关的内容如下表:
上表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条件。
从上表分析看出,绿色建筑电气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系统设计的节能;二是科学管理的节能;三是电气产品的节能;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其中必备的控制项在我们以往的设计中已经参照国家节能、照明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执行,相对容易达到;而在一般项和优选项内的科学管理和电气设备产品在当今的科技发展及人们的节能管理意识提高的状况下也都可体现;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起步不久,同时各地气候、经济发展又不相同。因此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设计难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的难点
《可再生能源法》中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和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但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造价先对较高,成本回收常常需要10~20年不等,这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何种形式能源。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合理的确定,才能真正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设计。同时风能、太阳能等独立发电系统原动力不可控,电能质量不佳,调节能力有限,能量转化效率低,投资成本较高,为了优化电力结构和方便统一调度,并网发电已是大势所趋。为了不影响电网的质量,必须保证使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在频率、相位和幅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发电系统和电网间功率能够双向调节。这就牵涉到的功率因数较正、大功率变换以及高稳定性系统设计等技术,也是我国国内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5、电气节能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环保电气设计存在着价格、技术等方面问题的制约,那么换个角度思考,我们通过节能设计降耗实现低碳、实现环保,也是对绿色建筑的一种贡献。电气节能设计应包括以下关键点:
供配电系统节能: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提高设备用能效率;
(1)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宜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分组计算,精确选取变压器值。
(2)变配电机房位置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各层配电竖井的合理设置,缩短配电距离,降低线路压降损失。
(3)按照经济电流合理选择电缆截面,降低线路损耗。
(4)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5,减少无功损耗。
(5)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设备实现自动华模式化的自动控制,实现建筑设备及环境的自动化节能控制。
(6)空调器、水泵等采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能效。
(7)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荷,如:冷冻泵、生活给水泵、空调器、新风机等,采用变频器控制,根据负荷大小实时调节电能供应。
(8)照明节能: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推广LED照明光源,提高照明方式与照明器具的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公共区域(门厅、走廊、会议室等)、大开间办公室、外部环境照明等实行集中管理实现照明系统的实时控制;
(9)节能管理:避免人为浪费,通过设置计量及能耗监测系统,提高人们用电的节能意识。为提高用能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 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仅从2010年到2011年一年时间里,中国全社会建筑业增值了3.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但这些成绩却不能掩盖其背后的隐患。“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虽然也有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参与监督管理,但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工程评价体系,致使很多建筑企业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这种现象在建设工程领域也大量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无论从其理论上还是思维方法上都存在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各项要求,因此完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2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相关概念理论及发展
2.1建筑工程质量评价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在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中,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建筑工程质量也等同于工程项目质量,具有单件性、建成的一次性和寿命长期性等特点。它包括建筑工程过程质量,建筑工程功能质量以及建筑工程主体行为质量三个部分。
所谓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适当的方法技术对评价客体的价值进行认识评定。项目评价在项目管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随着各个机构本身对项目评价认识和运用的深入,以及项目评价在各机构管理工作中的择重点不同,各机构对项目评价的定义也一直在变化,至目前也尚无一个统一规范的定义。建筑工程评价的目的是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并对建筑行业有一个约束准则,因此,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遵循预测性原则,导向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以及动态发展原则等。
2.2我国建筑工程体系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得到空前的发展。虽然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对“质量为生存之本”这一点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仍屡见不鲜。建筑工程的质量,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的都进行了研究。郑周练等人指出通过划分质量等级来对一个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价具有模糊性,因而构建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评判工程质量的数学模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者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做出了进一步研究。除了在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中引入了新的数学方法之外,国内许多学者也对评价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一些探讨。周焯华等提出现有质量评价方法不符合工程质量的系统性、模糊性和客观性要求,应该运用质量学原理,以系统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技术手段对工程质量及其内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这些观点虽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有所深入分析,但仍未能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的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体系。上述文献中大多以得出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结果为目标,偏重于讨论项目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而较少涉及对质量评价制度以及宏观质量数据的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国内学者从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角度,对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及评价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评价方式。顾胜则提出由建设方组织由建设、监理、施工三方组成的综合打分小组评定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综合三方评价结果得出工程质量评价结果的方式。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数学方法和评价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标准的不足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已有了很大进步,但还是存在以下缺陷:
(1)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评价标准中规定建筑工程质量优良评价应先由单位按规定自行检查评定然后由监理或相关单位验收评价评价结果应以验收评价结果为准。由于评价主体与工程实施主体为同一人,因此在各方利益的驱使下质量评价基础数据缺乏稳定性与可靠性。
(2)评价方法具有模糊性。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可以称之为模糊评价法。因其在对工程的每个分部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一般采用分档归类法。由于评价方法的模糊性最终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稳定性
(3)评价存在滞后性评价标准中规定建筑工程质量优良评价应在工程质量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验收合格基础上评价优良等级。这些均是在工程竣工后才进行的评价,且不能很快得出结果,所以其评价存在滞后性。
4构建建筑企业质量评价的方法
随着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热潮。评价方法也采用多学科多角度综合分析评价。由于系统科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其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研究开发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还没有见到统一分类。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决定型评价法、比较型评价法和系统分析法。
4.1决定型评价方法
决定型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直观判断为基础,用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将定性的因素指标化,有助于直观判断,以防止直观容易产生的独断和偏见。其设定几个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标准,进行分等,决定该项目是否采用的优先顺序。采用决定型评价方法,在根据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比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时,对各项目的评分,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数值进行判断;也可用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示,以图形进行判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定性的、直观的;前者是综合的,应尽可能地客观和定量化。属于决定型评价方法的有:加法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渐聚群意法及特尔斐法等。
4.2比较型评价方法
比较型评价法是在技术经济评价中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评价法,现已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它借助于一组能从各方面说明技术、经济的指标,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既可以用于技术决策、也可以用于经济决策。这种方法的工作程序是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对比方案,定量比较,综合评价,方案优选。
比较型评价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种评价法侧重于方案fBJ的定量计算比较,对定性分析比较不够重视。
4.3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系统分析评价法就是将分析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针对其特定的目标,就其基本问题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理论为之建立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据此对若干个指标进行数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此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出优劣的一种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系统分析评价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可能.满意度法(PS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功效系数法等。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法种类很多,各有利弊。考虑到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涉及确定性因素,也包含模糊因素;既有定性因素,也有定量因素;既有指标间的横向联系,也有指标间的纵向上的层次关系。同时也考虑到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中,既要充分吸收广大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又要尽量减少不利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我们应该采用系统分析评价法,以模糊综合评价为主,结合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对建筑工程质量做出一个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价。也就是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建筑工程评价体系。所谓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建筑工程质量行评价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且秩序井然的系统。这也是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政府管理部门必须改变以前旧的管理标准及方法,以积极的态度积极探索解决我国工程质量管理问题。以上是我个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些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的评价方式,让“豆腐渣”工程远离我们。
[参考文献]
我国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各项事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的安全与否关系到每个人的财产和安全,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可靠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来说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实施建筑施工监督制度,保证建筑工程安全可靠。一般的工程事故由于设计原因导致建筑强度不够整体坍塌的现象比较少见,大多为建筑施工过程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引起结构的破坏,这就需要建筑施工监管人员做到认真负责,提高监督质量,保证工程的安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施工的每个阶段都会对最后的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该保证监管体系的健全。总的来说,质量管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三个体系的平稳健康运行才能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这一体系主要是指各个工程对于项目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的直接监管。具体来说可以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参建各方、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2、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是指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建各方要树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质量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努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是指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特征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监督十分重视,他们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 外国对于建筑施工的监督主要在于利用一定的规范提高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人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危害到责任人,这种方法可以术说从根本上杜绝了因设计施工不认真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受损的现象发生。而且只有提升建筑设计施工人员的素质,才能彻底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2、体制方面。国外政府在建筑工程监督体制上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定建筑市场的稳定,同时对企业投资方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责任的准确性。除此之外,为了避免非专业人员进入建筑市场浑水摸鱼,政府对设计施工监管人员的水平都有着一定的限制,只有取得国家规范的证书才有机会进行建筑的设计施工。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质量的安全性。
3、法制方面。法制方面的监管主要指工程出现问题之后的惩罚制度。目前来说,中国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工程问题出现之后,常常没有责任人,或者是随便找人进行顶替,更有甚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关系逃避应有的惩罚,不健全的法制无疑助长了这些不按规章制度进行建筑施工的人的气焰。只有制定出详细的法律,规定责任人,并严格的按照法律行事,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实际的工程质量毫无帮助。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化措施
(1) 深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制改革
目前来说,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极不健全,经常存在这监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串通的现象,很多监管单位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施工进行监督。这样的监管单位对于工程质量来说没有任何保证。因此应该深化建筑施工监督体制的改革,与世界接轨,采用新的管理理念进行监督,加强创新,加强对于工程的严格要求,让监管体制焕然一些,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2)严格检查材料质量
很多工程最后之所以发生倒塌,都是由于施工单位为了获得利益,偷工减料,买入大量便宜的材料进行施工,这大大的缩短了建筑的寿命。因此监管体制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保证建筑材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也对监管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监管人员应该做到对于建筑工程材料的价格心中有数,才能看出好坏材料之间的区别,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施工单位偷梁换柱的把戏,提升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建筑的监管体制并非一次完成,需要经常性的进行监控。从工程的开始直到最后的竣工都应该进行监督,如果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找出解决措施,防止危害的进一步恶化,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帮助监管,从各个角度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管,保证工程的最后质量。
四、结论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进行健康可谓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这就需要监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完成自己的监管任务,从多个方面提升建筑监督的质量,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75-2
0引言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是采用钻探、坑探、野外测试、物探等现代地质勘探手段和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测,从而获得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地质条件,在此地质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基础设计,最后进行施工建造。地质勘察结果和在此基础上的基础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对建筑物工程的地勘工作必须获得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这样才能保证相应工程的基础设计方案符合该地质条件,从而保证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勘探手段
1.1钻探技术
在地质勘察中需了解地质内部结构,因此钻探技术在地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钻探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如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影响较大。人、设备和环境是钻探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和对钻探结果的不利因素。因此,钻探成果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2坑探
坑探更多的是运用在山地场地,采用人工和机械进行剥土,对地质浅表部分开挖探井,适合地表浅层地质勘探时使用的一种勘探技术。这种勘探技术的优点是容易直接观察地质现象,能够直接开展实验、取样。但是其勘探深度有限,只能进行地质的浅表性勘探。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建筑工程的地质野外试验主要指通过地基处理试验、灌浆试验和触探试验等获得地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资料的一系列试验。如灌浆试验的进行可获得地层岩体的透水率、完整程度、断裂带、裂隙等的分布和发育状况等一系列力学特性。目前这一领域的设备和技术发展非常快,如灌浆孔浆液注入量已实现自动记录,并且灌浆记录仪已经从传统的一台记录仪记录一台灌浆泵工作状况,发展到一台记录仪可同时记录多台灌浆泵的工作状况。
1.4工程物探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勘探的是地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则是对勘探区物理场情况进行勘探。工程物探主要包括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直流电场勘探、磁场勘探以及重力场勘探和以波动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电磁波和地震波勘探。通过测定的物理场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地质体的构造、埋深、发育情况等,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资料数据。
2当前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质勘探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技术测定的数据资料也更加准确、可靠,这些进步都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质勘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了解地质构成,另一方面是了解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对基础处理方案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学指标则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基础处理方案和工程造价对建筑物的施工都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因此地质勘探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由于建筑场地的唯一性,勘探结果对各个不同的场地并没有可比性,因此选择一家专业规范的勘探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建筑的安全、工程的造价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2地勘部门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外业勘探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一些勘探单位为了业务,报出了比成本价更低的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外业勘探出现造假。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包括勘察工作概况、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及其变化特性、水质条件等情况,并应该对拟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以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建议,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但是有些地勘部门提供的报告错误百出,并一再简化,对该说明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指标。
2.3勘探方法不对
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勘探得到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土层的实际情况。如有些勘探部门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标准来确定承载力,由于两侧土层的深浅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若一侧深而另一侧浅则会得到不同的压力值,这时就很难界定需要用哪一侧的压力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往两侧土层的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会有一个夹角,不能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2.4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目前工程勘探的前期阶段一般由建设单位自己选择勘察单位,一方面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对地质勘探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建设单位为节省资金往往对勘探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求能够出个成果就可以。另一方面,地质勘探都是野外作业,整个过程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去监督,勘探成果是否造过假、力学指标是否精确都无法得知。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评价
3.1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并进行评价是全部勘察工作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它是在综合地质勘探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透过条理化、概化并进行适当的推断,同时联系各种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以及判断上升到理性高度之后得出的评价。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的标准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并且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各个不同地点均会有不同,各个不同勘探场所之间并没有可比性,因此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
3.2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运用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地基融为一体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建筑工程的地质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勘探和建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岩体的分类从原来的单一的从年代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名称作为依据,发展以多因子力学指标和岩体类型作为依据的综合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和准确。
(2)以地质背景作为根据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发展为建筑工程使用标准年限的频率概念,这样的发展使得地质工作人员摆脱了无法量化的抽象概,简化了地质工作程序。
(3)可使用基岩面的标准已经由风化程度的定性评价发展为按照建筑物类型、规模以及混凝土强度与岩体强度的比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不均匀的地基岩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力学特性会有所差异,地基反力的集中体现比均匀地基更为明显。因此为了避免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对不均匀的地基岩土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基础设计时沿基础纵横向而设分布钢筋外,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如下地基处理措施:⑴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基础应加大基础刚度。⑵建筑物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⑶同一建筑物基础不应置于岩土性质绝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⑷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单独柱基应沿基础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异明显的柱基或各柱基埋深差较大的基础。⑸对于桩基应设置桩帽(单桩)或桩承台(多桩)且沿纵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桩底持力层差异较大的桩基础。
5小结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有一些理论和具体操作守则尚不成熟,不能得到严格遵守,始终处于经验或半经验状态。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要更严谨,同时加固处理措施也要做到位,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工程事故。
1 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实践表敏,工程质量管理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且作业面大,不同工程项目的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都可能产生质量变异,影响工程质量。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常用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有:直方图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管理图法、相关图法、调查分析法和分层法,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中具体采用何种控制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1 质量控制的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将产品频率的分布状态用直方形来表示,根据直方的分布形状和公差界限的距离来观察、探索质量分布规律,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2.2 质量控制的排列图法
也称为巴雷特曲线法。是根据施工工艺对项目进行逐个检查测试,把影响项目质量的所有因素逐一排列出来,从中区分主次,抓住关键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2.3 质量控制的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鱼刺图、树枝图。这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影响复合砂浆加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这些原因有大有小,把这些原因依照大小次序分别用主干、大枝、中枝和小枝图形表示出来,便于一目了然地系统观察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运用因果分析图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对策,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2.4 质量控制的管理图法
管理图又叫控制图,它是反映生产工序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质量变动的状态,即反映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质量管理图就是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质量波动范围之内,一旦有异常原因引起质量波动,通过管理图就可看出,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不合格的产生。
2.5 质量控制的相关图
相关图又叫散布图,就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出来,借以观察判断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以便对加固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的控制。
2.6 质量控制的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又称调查表法,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表格形式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应便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的分层法
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就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方法
3.1 构建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这里是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其思路主要是:(1)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2)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3.2 实施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
3.2.1 实施原则
(1)循序渐进。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2)区别对待。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3)评价信息化。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3.2.2 定位好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1)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2)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3)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3.2.3 科学进行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另外,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3.3 应按照科学合理的依据进行对比评价
工程承包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包括图纸、设计说明、标准图集)、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是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实行管理的共同性依据,具有通用、具体、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特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建筑材料及制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技术标准、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如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等,是工程质量检验控制的专业性、技术性、法规性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性法规性文件,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应遵守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鉴定材料质量的科学尺度。在工作中,我们应结合工程实际,按照上述文件依据,及时进行对比评价,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绿色建筑施工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工程建设中尽量节约能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新建项目的实施到扩建和改建项目,不仅应用在普通的住宅楼、商场等,还在学校、医院及科技馆、体育场馆等工业建筑中发展开来。绿色建筑的评价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能源节约与能源利用(水、电、材料)、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大因素,根据各地的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绿色施工技术要点
2.1材料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主体,材料的费用是建筑工程中占成本比例最大的一项支出,所以材料节约和利用是绿色施工评价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工程施工时应根据我国建筑业的整体状况分析考虑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模板等)、装修材料的节约和利用。1)提前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对建筑材料的进出场时间、路线、堆放场地等做出严格规定,减少二次搬运;尽量采用场地周围材料并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避免运输过程中增减材料的损耗率;另外,对运输进场的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不必要的损坏。2)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推广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钢筋等成熟工业化生产的材料,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还能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对于钢结构工程,应对加工和安装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减少因技术问题造成的材料浪费;对装修过程中的木质材料,采用新型人造板材来代替以减少木材资源的浪费。3)施工中的周转材料和工具,应满足容易维护、拆装方便并且有足够耐久性的特点,对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材料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能。4)施工现场的围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围墙;打桩机、塔吊等大型装置的布置应根据场地环境合理安排,减少移动造成的人工和材料损失;场地设置的临时性办公和生活场所采用周转式活动板房,争取把场地临时建设材料利用率达到最大。
2.2水资源与电能节约和利用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临时用水应精确计算用水量,包括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量、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等;合理选择取水、净水设施、输水管道和储水容器等,配水管网的布置主要供水管线采用环状,利用周边的管道或修筑好的永久管道作为配水管网,确保在供水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现场机械的清洗用水、路面的洒水、园林绿化的浇灌等用水必须设循环用水装置,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市政自来水。3)基础工程施工时,应根据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情况来确定抽取地下水的多少,当基坑抽水量大于50万m3,应进行地下水的回灌,回灌使用的水应该高于地下水的标准,不能污染地下水。4)根据各地能源储存量的不同,合理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代替电能传统能源,合理制定能源消耗标准,提高能源利用率。5)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的选择应考虑能源利用率,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优先使用能耗少、效率髙的施工设备,发展新工艺、研制新材料和装置,对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的设备强制淘汰,推动绿色施工的发展。
2.3土地节约和保护技术要点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性质决定了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造成设计师设计方案时更多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降低了对土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的意义在于满足建设需要的同时更多保留土地原有的环境,促使生态可持续发展。
1)场地内的临时设施的建设不仅要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场地的利用率和施工生活的方便性,临时设施的规划应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合理规划板房的空间也是节约土地资源的方式,除此之外,场地内道路、园林、市政管线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布置应合理科学。2)基础工程中,土方的开挖和回填会对场地以及周围的土体造成扰动,在基础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尽量坚持自然土地不受扰动的原则,通过不断优化方案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3)对建筑红线外场地的占用,如有需要选择废弃的荒地,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原有的植被。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建筑物和道路作为施工道路,按照永久道路与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减少土地的占用。
3.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片面追求速度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建筑行业的许多缺陷和不足显现出来,建筑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建筑质量在建筑施工以及人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是势在必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有其形成的客观规律,它是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分阶段形成的。每一个施工阶段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中,必须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筑工程的每一个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监督控制。它主要包括直接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在整个体系中,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层次最高,监督的内容也最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
2、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指的是参加建筑工程施工的所有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加建设施工的各个方面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建筑施工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标准化认证。其中包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对建筑工程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建筑工程服务质量的评价。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质量,其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利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客观地描述建筑工程的质量,推动各施工主体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1、依法监督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的质量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依法检测建筑工程的质量结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程序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尤其是对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的监督。把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
我国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就是加强对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在近几年的工程施工中,我国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基本上处在受控制的状态,在这一方面没有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水平比较低,没有细腻的观感,存在着明显的质量缺陷;再一个就是砌体工程的施工不规范,质量水平不高;有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对工程监督实行差别化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对监督工程实行了差别化管理。根据施工企业的业绩、信誉、工程质量保证能力等,对不同的施工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督管理对策;在工程的类型上,主要监督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在实体质量上,主要针对技术风险比较大的建筑工程实施监督;对政府投资的工程,要加大监督力度。
4、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但是,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没有具体的参照依据。
5、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经费困难
在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在经费问题上,都是自负盈亏。监理费用往往都是建设单位直接交给监理公司。建设单位为了降低自己的工程成本,一般都不会按照相关的标准来确定监理的费用,这样监理公司就得不到足够的监理费用,公司接到任务以后,派不出足够的监理人员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的建设单位拖欠监理费用,导致监理公司经费紧张,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法可依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建筑市场行业标准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满足不了工程监督的需要,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力度,才能促进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质量监督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之外,还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因此,加强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监督机构加大对人才的甄选力度,储备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促进现代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查,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以后方可使用。各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因为建筑行业市场比较混乱,各种伪劣建筑材料充斥着建材市场,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必须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督检测,严厉打击伪劣建筑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加强对工程建设主体单位的资质审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每一个施工主体单位的资质,审查合格以后,发放施工许可证,才可以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建设。没有通过资质审查的施工单位,不给他们发放建筑工程许可证,这样可以净化施工队伍,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5、加强用户的监督
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监督工序应该是由用户来完成的。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用户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购买意愿。因此,用户在对建筑工程监督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更加严格。现在很多建筑单位允许用户参与评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用户还可以抽出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但还必须完善工程质量的监督措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苏凤.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
[2]任云.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1)
[3]徐伟国.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