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18: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加强科技创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立陶宛科技领先,网速世界最快
“可能人们对立陶宛的了解并不多,立陶宛位于欧洲中部,尽管立陶宛国土面积不大,但在激光产业方面堪称大国,世界上80%激光产业中的产品和相关价值都与立陶宛有关。”立陶宛驻华大使伊娜・玛邱罗尼塔说,“立陶宛的网速是世界上最快的,而且世界上十个激光技术产品中就有一个来自立陶宛。”
近15年来,立陶宛使用互联网的家庭数量增长19倍,其中,城市家庭占比70.6%,农村家庭占比62.7%。目前,立陶宛全国94%的人口为互联网用户,在欧盟各国排名第一;网络视频电话普及率为71%,在欧盟各国排名第二。根据立陶宛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两年立使用电子服务的用户数量增长30%,显示立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具备广阔前景。
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报道,2014年度,可再生能源占立陶宛当年用电量的23.9%,远高于欧盟28国的平均水平(16%),实现了到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占比23%的既定目标。
根据立陶宛lITGRID公司的数据, 2015年立陶宛发电总量为3.271太瓦,其中风力发电量达到806.3吉瓦,比上年增长26.7%,占比24.6%,创历史新高。目前,立陶宛境内共有21个风电场,125台小功率风力发电站,总功率达成432兆瓦。
今年是立陶宛与中国建交第25周年,两国对彼此都有浓厚兴趣,大学中有众多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项目,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也很感兴趣。“中国和立陶宛之间有众多的事业可以开展,而立陶宛的科技创新领域值得中国企业重点关注和学习,立方也期待能与中国企业尽快在此领域加强合作。”伊娜・玛邱罗尼塔表示。
愿助力中国企业增强其研发实力
“立陶宛只有不足三百万的人口,也没有什么自然资源,没有钻石,没有油。所以我们最珍视就是我们的人民。立陶宛有诸多为之骄傲的世界知名研发人才与科学工作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名扬四海。因此,立陶宛把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在基于开放型的研发之上。”立陶宛科技创新署副署长立卡达斯・万兰崎奥卡斯称。
近几年,在研究基础设施方面,立陶宛对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进行了大力投资。在波罗的海和拉脱维亚国家中,立陶宛是拥有最大、最先进研究设施的国家,其开放型研发网络在波罗的海国家研发、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型行业方面是最为开放的。
立卡达斯・万兰崎奥卡斯介绍,立陶宛有5个研发之谷,把科技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5个研发之谷汇聚了14所大学、13个研究机构的智慧成果,共同搭建开放型的研发网络。不管身处何地的企业和机构,如果对某一项研究感兴趣,可以与网络中的相关人员去联系获得服务。其研发覆盖的领域十分广泛,比如海洋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等。
立陶宛维尔纽斯科技大学就是研发之谷中的一所重点大学,据该大学食品研究技术中心主任奥迪塔・布莱迦蝶特介绍,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活性复合物和食品的化学反应,创新生物工具。其在创新领域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例如,研发生产的福尔摩斯啤酒获得了2015年波罗的海沿岸最佳啤酒奖;恰当使用添加剂的饮用水,使得清洁水的干净程度保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保证其中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抗微生物及抗氧化包装系统,可以使被包装的产品延长货架期等等。
“我们生产的无线设备,鲜肉测试电子鼻,可以衡量新鲜肉类产品质量。今年的上半年,已经在美国销售数千台。而加入银离子的抗菌空气净化器,可用于食品加工行业,有两万多台的销售。”奥迪塔・布莱迦蝶特称,基于立陶宛的研究战略提出横向跨国合作2020年项目,期待与中国共同合作研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立陶宛在研发方面的潜力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研发实力。”立卡达斯・万兰崎奥卡斯表示,有了领先的硬件设备和高素质的研发工作者与科学家,立陶宛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一步开发自己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不仅在中国能够更好的发展,也更利于中企“走出去”。
立卡达斯・万兰崎奥卡斯谈到与其它国家共同打造研发方面的服务,认为立陶宛的特点是简洁、迅捷、不贵。为了更好的帮助立陶宛和其它国家潜在的研发网络使用者,立陶宛科技创新署提出一站式电子平台服务方式,按照一定流程提供研发方面的服务和价格。
“立陶宛的众多研发机构拥有很大潜力,我们的大学与各个研究机构会成为中国企业在拓展自己研发实力、发展企业业务中可靠的合作伙伴。”立卡达斯・万兰崎奥卡斯坦言。
期待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
“我们把可持续性发展放在教学和研究中心,相信这是未来的发展主题。只有可持续性才能保证人、物、思想的可持续流动。”奥迪塔・布莱迦蝶特进一步分析,可持续性智能城市覆盖众多交叉跨学科研究领域,城市化、绿色楼宇建筑、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以及管理基础设施、环境等。
奥迪塔・布莱迦蝶特认为,现代化城市中最难的部分是基础设施,这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大,这种创新型研究需要众多的跨学科专家参与。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数字化匹配,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反映。建立城市规划的数字平台,位于智能化城市核心地位的居民在任何一个城市规划或楼宇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他们的意见。
引言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发展动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确立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水平,各地政府也在群策群力,本文将以科技平台的建设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一、科技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建设由资源条件、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专业人才队伍等组成,是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对于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交流合作平台的建设,本文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的对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展开分析和讨论。
二、科技平台建设的类型
1、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需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响应的工作: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自然科技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在这方面大庆市政府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07年以来,大庆市通过实施“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农村”四大工程,加快“数字大庆”建设步伐,实现了全市网络资源优化组合与共享,及可共享信息的集中存储、交换与共享,为全市搭建了畅通的交流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而起重要的成果则体现在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上,因此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尤为重要[1]。技术创新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集成的平台体系,在重视产业单项或共性的技术开发的同时,更加关注新兴产业和重大产品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公共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等。经过积极努力,目前大庆市科研院所及分支机构已达到86家,省部级以上中试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8家,检测中心10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个,重点实验室43个。这为人才引进、发展创造了条件。
3、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前提,而成果转化则是假设技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桥梁,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响应的工作:首先,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科技园区的推动作用。以重点行业和优势产业为核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其次,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促进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交流合作。再次,建立各类产学战略联盟,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最后,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大庆市政府经过积极努力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各级、各类单位和个人创新、创业优化了环境。
三、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充分有效的引导能够有效规范和提升政府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激发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运行机制市场化,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调动作用;扩大科技平台的服务对象,将研究、开发等产业环节纳入服务对象;实现资源条件的共享化,打破科技条件拥有者、经营者、使用者间的壁垒,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制定的切实可行的科技共享服务计划,实现科技资源条件的共享,开放资源服务社会。政府应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设立专业的科研机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平台建设,对于推进科技经济结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切实了解区域科技创新实际,把握现有的科学技术,将人才与资源结合,借助政府与市场的配合,才能正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发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目前我国在果蔬加工转化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农产品加工领域仍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例如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分级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波加热与杀菌技术、超高压加工技术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科技人员积极发扬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而面对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更多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我们年轻党员应不畏艰辛,紧紧抓住本学科发展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努力把握企业的生产创新动向,深刻了解农业生产应用中的具体需求,唯此我们才能更快的站在科研的制高点,作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年轻党员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可见,我们的技术创新必须要与企业、生产、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是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协作。所以我们年轻党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紧紧团结在学科带头人的周围,努力构建面向企业、生产、市场的科技服务合作体系和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合作体系,唯此我们才能发挥出团体创新的力量,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以大科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以更加更新的观念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和开辟国内重点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造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对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为我市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
〔一)努力争取对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6.122010*科技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共性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联合国内重点建造高校,共同提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项目,积极争取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个项目列人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1430万元资金扶持。其中,“绿色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列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扶持,“高性能纸张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人*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获得210万元资金扶持.
(二)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的新模式。为总结市校科技合作的经验成果、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动*和相关高校全面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我市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汉市和成都市开展产学研活动。1月份,我市构造印刷包装行业部分重点企业和有关专业镇负责人赴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开展深人洽谈。本次活动实效显著,胜利促成“共建广东省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10项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10月份,我市再次构造产学研合作访问团,赴成都市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成我市企业与两所高校签订了“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等13项科研合作项目.
(三)继续办好我市特色产业产学研交流传统活动。继前几年连续胜利举办食品、包装机械、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之后,2009年6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导部产学研结合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产学研结合活动”又在我市胜利举办。来自*大学、省材料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粤东各市科技部门负责人,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产学研结合活动由科技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组成。本次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共促成*大学与我市有关企业达成41项合作意向。本次活动的胜利举办,对于推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粤东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造,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能力
2009年,我市创新载体建造取得新进展,创新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队伍取得新发展。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对创新载体的建造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是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综合、专业性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工业财税收人的主要来源。金平民营科技园现有人园企业300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园区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00亿元,上缴税金18.60亿元,成为驱动金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湖民营科技园现有企业252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7家,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一批光机电、电子信l/2010*科技·7技工作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产业特色鲜明,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30亿元,上缴税金19.63亿元,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软件园现有人园企业65家,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依托于软件园的“省火炬计划医疗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建造有序推进,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2009年园区实现总收人6.5亿元左右,软件产品收人达到3.5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2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区、*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造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6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造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3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26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构造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5个镇(街道)为*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12家.
(二)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造,*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造”、“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造”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20万元。新启动建造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造,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增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造,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8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3家市级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4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16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3家.
(三)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2009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增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2009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办法》出台及实一/2010*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建造,规范财务治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更好的发挥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会同市财政、地税、国税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精心构造申报,共推荐两批共7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6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构造的专家评审,进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构造认定了2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6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同时,根据民科企业认定的新变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业的界定,省、市级民科企业的认定标准、程序进行明确,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治理。四是努力培育软件企业。新增2家省级软件企业,全市现有省级软件企业20家。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治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该政策出台后,我局会同市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建立了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调解机制、明确了具体操作规程,推动此项政策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此外,继续做好软件园人园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2009年共落实税收优惠返还100多万元,补助人园企业办理著作权登记、双软认证和系统集成费用20万元.
三、实施精细化治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
2009年,我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规范科技治理手段、细化科技服务内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构造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构造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立项扶持企业增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认真编制2009年度*市科技计划,按工业科技项目、信息技术项目、大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其他项目(包括科技能力建造、创新体系建造等)五部分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工业和社会发展项目中,重点安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大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本年度共安排项目159项,计划总投资7.5亿元,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为主,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人1745万元作为引导启动资金。这批项目的实施,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32.49亿元,年税利6.19亿元,创节汇1.58亿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治理奖励。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鉴定36项,包括工业项目17项、农业项目7项、医疗卫生项目1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n项。进一步完善*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办法,对评审专家选聘、评审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公正。共评定市科学技术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构造19项科技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三)增强科技项目的绩效治理。一方面,构造开展2009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增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有效地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项目的规范治理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增强省级科技项目的规范治理,共构造122010*科技·技工作对181个省级科技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其中,工业项目68项、农业项目48项、科技能力建造项目27项、民科园建造项目巧项、社会发展项目6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造项目6项、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4项、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项目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
(四)加快技术市场的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做好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项目的网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的服务能力。做好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记技术合同44项,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0项、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服务合同3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为238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91万元.
(五)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市外向型企业居多的特点,引导企业增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立项扶持,发挥推广、示范、带动效应。2009年,我市共有5个项目列人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扶持资金90万元,立项数量和获得扶持资金均为近年最好成绩.
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对新农村
建造的引领作用2009年,我市抓住国家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继续贯彻落实《*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9一2010)》,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农业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带动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开展专题调研,明晰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我市农村科技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开展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农村信息化建造》的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开展农业科技区域创新能力调研,对2009年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省科技厅。此外,还就海洋科技发展等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二)功少决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兴农。
一是发挥科技支撑效应,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年初,低温冷冻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较大危害。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防寒抗冻恢复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我局成立了农业防寒抗冻恢复生产科技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切实做好科技防寒防冻以及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经精心构造申报,“潮南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减灾综合措施”项目列入省科技减灾专项。同时,指导各区县各有关部门积极构造专家到种养大户、农业基地指导抗灾减灾工作,依靠科技手段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实施项目扶持,引导农业科技发展。积极引导和精心构造本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人省农业科技项目,获扶持经费123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了我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扶持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根据我市海藻资源丰富、海藻养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支持省重点课题“*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的有关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在龙须菜、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引导各涉农科研机构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开展林业种植、蔬菜瓜果种植、*柑品种改良等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扶持引导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信息直通车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建造。积极构建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向农民提供及时的科技、市场等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9年,“*农村基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蔬菜产业)”列入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造项目.
(三)开辟工作新路,增强农业科技合作。
在巩固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关系的同时,增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的科技合作,寻求农业高校的技术支持。牵头联系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潮南区东华村的技术支撑单位,做好科技部认定的国家新农村示范点工作,帮扶东华村发展成为具有粤东濒海平原种养业的示范典型。增强地区间的横向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建立与我省粤西海洋大市湛江市的合作渠道。进一步深化对台农业科技合作,推动*龙鱼进口项目落户我市。此外,积极构造引导我市农业科技界增强与*台商的合作,以联合攻关项目,共同促进农业科技的提高.
(四)构造科技下乡活动,普及农村实用技术。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造,先后构造了在澄海区莲上镇兰苑村举办的“科普惠农兴村—送科技下乡”,以及在南澳县举办的“龙须菜栽培技术培训班”两次大型科技下乡活动。同时,通过科技立项,支持*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展龙须菜品种的引进和技术推广工作,构造开展龙须菜栽培和加工技术培训.
五、增强科技发展环境建造,完善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2009年,我市科技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上下发展科技的意识得到增强,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增强构造领导,统一思想部署工作.
12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达学习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表彰奖励省、市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总结部署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市上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造创新型*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科技创新的工作合力具有积极意义.
(二)出台工作计划,明确目标细化任务。
经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市政府于3月巧日颁布实施了《*市科学和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科学分析了全市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明确了规划布局,是“十一五”期间统筹全市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同时,制定了《建造创新型*行动计划》(2009一2012年),提出通过实施行动计划,切实推进创新型*建造,从而有效提高科技进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三)开展科普教导,营造氛围提高认知。
一是广泛开展群众科普宣传教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携手建造创新型*”为主题的“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撑发展两大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二是引导科普场馆增强功能建造。精心构造我市的省级青少年科技教导基地申报省科普项目,增强基地建造,完善科普功能。“*科技馆模拟人体解剖实践室”、“科普画廊的建造与利用”和“教导基地科普宣传演示设施建造”列人省青少年科技教导基地科普项目。积极引导科普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发挥科普功效,*科技馆新增“青少年科技探索园”常设科普展馆,全年承办7项大型展览及科普活动,完成各项学术报告会、讲座、论坛技术演示等科技活动59场次,承接举办各类培训班18场次,接受参观科普展览85000人次。三是增强基层科普阵地建造。引导一批基础良好、具备一定科普能力的街道社区居委会增强科普功能建造,经常性开展科普教导活动,建立和发展面向群众的科普活动前沿阵地。金平区永祥街道永安社区、石炮台街道新湖社区、海安街道海悦社区,澄海区澄华街道华冠社区被认定为2009年度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四是及时报送政务信息和开展宣传报道。全年共向省科技厅报送信息专报6期,向l/2010*科技·11·技工作市委报送信息专报18期,向市政府报送信息专报17期。出版编辑《*科技》4期。通过新闻传媒、网络大力宣传报道我市的科技工作动态。参加电台“民声热线”栏目,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是实施项目扶持,引导农业科技发展。积极引导和精心构造本年度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2009年,我市共有17个项目列人省农业科技项目,获扶持经费123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提升了我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扶持优势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根据我市海藻资源丰富、海藻养殖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特点,加大力度扶持海藻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支持省重点课题“*海藻资源调查及开发”项目的有关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在龙须菜、坛紫菜等养殖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引导各涉农科研机构发挥各自专业技术优势,开展林业种植、蔬菜瓜果种植、*柑品种改良等的技术研究和推广,扶持引导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实施信息直通车工程,推动农村信息化建造。积极构建我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通过实施广东省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向农民提供及时的科技、市场等信息,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抓好队伍建造,强化治理提升服务.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市场竞争已经由简单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竞争,转化以科技生产力为根本的竞争。中国经济已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化为绿色科技创新为根本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一系列新的重大科技创新,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绿色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出路。因此,新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维系在所属行业中地位,必须加强绿色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宽经营思路,努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在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原料药行业,这种竞争压力尤为明显。近几年,国家药品价格调控政策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原料药市场低迷走势。2012年原料药市场低迷主要体现在大宗、交易型的抗生素中间体,以及维生素等原料药品种上。这类产品长期处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状况,导致原料药行业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都没有以往的预期高。投入成本在不断上涨;下游制剂消化需求能力却远跟不上原料的加速扩张速度。受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抗生素被降价药物。2012年预计医药全行业抗生素销售量相比去年下降10%。2013年又是推行新版GMP力度更大的一年。2013年前无菌制剂产品全部要通过GMP认证。2012年10月,工信部颁布的《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要求,国内原料药企业以低能耗、低污染的生物法,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学法生产。新一轮原料药领域竞争要素,已逐渐从过去的产能规模以及成本竞争,向环境污染控制、清洁生产工艺和由此带来的产品质量优越性等“绿色”竞争能力转变。
因此,要改变这种严重的市场压力,原料药企业必须迎难而上,尽快改变资本投入价值取向,主动转型,以绿色科技创新,靠科技革命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获得独一无二的环保、经济的专有技术,靠绿色科技,创造新的高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注重绿色制药,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生物酶法催化替代化学催化工艺生产原料药。
以常用抗菌药阿莫西林为例,阿莫西林原料药以往一直用化学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二氯甲烷之类的化学溶剂,这些化学溶剂不但会造成能源浪费、溶媒回收困难、设备投资大等系列问题,而且产品在杂质、含量、色级等方面都需要再次改进。对于阿莫西林生产技术的创新,用绿色酶法技术代替化学法是最好的出路。酶法阿莫西林与化学法阿莫西林相比,酶法阿莫西林占有绝对优势:一是酶法产品外观颜色白、产品含量高,稳定,杂质低。二是酶法产品生产批量大、成本低。三酶法产品溶媒残留低,减少环境污染,安全无毒,不易燃易爆。
阿莫西林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低成本的竞争,作为阿莫西林原料药生产的龙头企业,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成立阿莫西林酶法技术创新攻关小组,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验,研发和探索,攻艰克难,使酶法生物技术应用于阿莫西林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终于使酶法阿莫西林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13年初,“酶法阿莫西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一举通过了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酶法生物技术应用实现了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完全符合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实现了绿色科技创新。该项目技术先进,工艺成熟,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酶法阿莫西林项目将于年底前建成投入大生产。它将促进华北制药青霉素类产业的工艺技术升级,实现规模化效益,大幅提升绿色环保水平,打造华药酶法技术的行业领先优势;同时对于促进我国抗生素产业与技术水平的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这“十六字”方针,是我国半个世纪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它将贯穿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过程。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连续2年居全国首位。
“十五”期间,取得3392项科技成果,其中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期共获准专利7800件,专利授权量近8年来增长了150%,获奖成果中自主创新成果比例达到65.4%。
通过“十五”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在内蒙古优势特色领域研发新产品170多项,新工艺80多项,攻克了一批制约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全区农牧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牲畜良种、改良种比重达到75%以上。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2家,民营科技企业840多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已发展到2200多家。具有我区优势特点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6大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加值已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增加值的比重从“十五”初期的2.13%上升到2005年的9.4%,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电子信息、重型汽车和农牧业高新技术等已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根据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内蒙古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0.1%,较上年提高5.7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全国第1位,在全国的排位由第28位跃升至第19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但从总体上来看,内蒙古的经济结构大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导,自主创新能力弱,原始性创新成果少,技术储备不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4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建立技术开发机构,70%以上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能力,80%以上的企业创新资金不足且缺乏筹资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二是各创新主体相互脱节,科研机构、大学的自主创新成果与企业联合推向市场的能力差,由于创新体系各主体间不具备有效的互动机制,使得两者间脱节,创新资源配置环节僵化;三是政府管理职能转变速度慢,创新服务意识差,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导向上存在着“主体缺位和越位”的体制;四是支撑区域创新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鼓励创新的人才和金融政策力度与灵活性不够,保护创新的法律、市场和知识产权制度尚未健全;五是中介机构创新服务能力弱,基础条件平台不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和科技文献共享有限;六是科技创新人才短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才数量极少,骨干企业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企业家奇缺,严重制约了我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要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5个统筹,以构筑“创新型内蒙古”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从宏观、整体和大区域的角度调整科技布局,整合产学研等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以原始创新高地为核心、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重点、创新应用平台为基座、创新示范工程为骨干、创新激励政策为抓手、产业创新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创新网络,实现各创新主体由单项主导到多元互动的战略转换。
要建设内蒙古创新体系必须遵循七个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主体原则。区域创新体系由具有多元、独立、竞争的创新主体构成,必须突出和明确企业作为创新第一主体的地位。
二是模式优选原则。在选择创新模式时应根据不同的实际确定不同的路径,在具有优势特色条件的领域实施技术跨越的同时,主要以集成创新、引进创新模式为主。
三是渐次推进原则。结合科技发展中长期和“十一五”规划,确定阶段重点,分步组织实施;在空间分布上,注意试点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有序组合。
四是培育示范原则。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当集中创新资源,培育若干有代表性的创新载体、创新示范工程和创新服务品牌,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起引导和带动作用。
五是产业集群原则。引导产业向优势领域集中,形成集群,共同分享区域创新资源,共同承担创新风险,共同使用创新成果,相互利用创新特长,降低创新成本。
六是持续投入原则。必须不断加大包括资金保障、人力资源、知识积累和技术储备的持续投入,确保整个区域创新体系的持续创新能力。
七是协作互动原则。各部门和各地方在支持创新体系各主体的建设时,要形成共建共抓的机制,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十二五”以来,兵团获得国家、部、省等科技成果奖53项。培育出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玉米新品种18个,大豆新品种11个,向日葵新晶种9个,小麦新品种10个,棉花新品种19个。此外,还研制出先进实用技术120余项,多项技术成为全兵团的主推技术,其中,“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42号”等棉花品种成为国家农业部推荐的主推品种。
(二)科技示范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兵团科技服务工作的实施,加速了农牧业新品种、新机具的引进和推广步伐,使药剂拌种、地膜技术、模式栽培、全层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种子包衣、化除化控、大马力农机具和奶牛养殖等320多项实用新技术和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得到了人面积应用,累计推广各种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面积达650万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80多亿元,加速了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为兵团团场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科技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兵团已具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节水试验基地、国家棉花工程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各1个;拥有绵羊育种、节水灌溉、农产品监测、农业信息化等4个国家挂牌重点领域,是国家优质棉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通过科技项目和技术合作共建了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科技示范基地和试验站,如兵团农十师184团高纬度棉花示范基地、兵团农七师130团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示范基地、兵团农五师87团葡萄示范基地、兵团农九师170团沙棘示范基地、兵团农二师库尔勒垦区农业科技园区等,有效地带动了区域的农业发展。
二、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协调,创新服务机制。一是与兵团相关的师、团场组成了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双方组成联合工作组定期检查科技服务工作进展;二是实施了“双向选择、合同管理、利益共享”的科技服务的“组织管理”机制,推动科技与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结合兵团团场生产实际,集成农牧业新技术,实施了以科技示范带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的工作模式。
(二)创新科技服务工作模式。创新成果转化模式,是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尽快被团场职工掌握的有效途径。创新和完善了科技服务的“工作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和开展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模式。促进了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成果推广近年来。兵团通过组织“科技服务专家团队”通过深入服务团场,与广大干部职工、技术人员加强沟通交流,瞄准地方优势特色资源开发,针对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对兵团现代农业的支撑、推动和引领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围绕兵团实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积极推动兵团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一)以“科技人员团场服务”为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兵团区域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主导产业全程服务,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密切结合,多种形式帮助团场发展生产,为兵团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全方位、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与服务。采取科技服务专家“长期驻点服务”与技术咨询专家“短期咨洵”结合形式,实施和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专家团队”为主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成果推广模式。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技新区”为目标,按照“整合、建设、共享、服务”的工作思路,引进和吸引科技人才、科技项目,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科技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鹿泉科技资源现状、特点,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按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不同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倡导和鼓励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单位的界限,通过市场化机制,扩大增量投入,盘活存量资源,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潜能。
4、突出共享,强化服务。采取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动,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和创新服务功能,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对接、融合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计划,吸引、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服务机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科技研发实力,努力建设特色明显、运转顺畅、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到“十二五”末,建设3-5家石家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科技带头人7-9名。
四、主要任务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建立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运营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培育并保留一批科研专家、设备,提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对接,围绕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关键工艺等科技课题,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进行研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注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建设,引导企业把握好保密与开放两个规定,持续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在保持本企业领先的前提下,通过共享设备等科技资源和指导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进步,引导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标准的提高,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我市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个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局共同协调负责,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市科技局。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52-03
收稿日期:2014-06-28
作者简介:芮新海,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泰州,225300)党委书记,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近年来,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泰州机电高职校”)理清了“稳定规模,增强能力、调整结构、办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本领,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尤其是创新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师生拥有发明专利77项,在各级各类发明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个,其他各类奖项近30个。在第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5金1银,2010年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上获得6金1银,在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3金1银和2个“宝钢奖”。学校被省教育厅等7部门授予“发明家摇篮”荣誉称号,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教育厅评选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学生创新社团被江苏省职教德育工作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学生社团”,创新教师团队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省级“创新工作室”,学生万宇浩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泰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在刚刚举行的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创业精神大奖全国决赛中,创新社团朱思亲同学的商业计划书《仁和专职宠物洗浴用品公司》获得全国创业精神大奖。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自觉地参与创新实践。同时,学校也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科学,突出创新,吸引学生。
1.邀请名人专家讲座。学校经常聘请江苏省科普专家张家生、创新发明专家任祖平、黄海鸥以及企业公司技术代表,面向全体师生开设科普知识和科技创新讲座,介绍科技前沿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应用,促进师生积极投身发明创造,形成个个爱发明、人人想发明的良好氛围。
2.利用成才典型引路。学校利用广播、板报、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创新优秀成才典型。邀请优秀毕业生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专利工程师移凯、窦晓玲返校做专题报告,用自己的成才事例激励更多的同学参与发明创造。在校生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万宇浩同学、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标兵”马宏阳同学、泰州市“十佳阳光学生”发明能手曹锦同学经常给创新社团成员上课,讲述自己的发明体会和成功的方法。通过鲜活的人和事,让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创新发明。
3.深入科技创新前沿。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科技公司、专利公司开展科技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目睹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高学习科技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发现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带回学校,由科技辅导教师指导解决,使学生的创新成果及时为当地经济服务。
4.举办校园科技艺术节。学校每年都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科技知识、科技绘画、科技征文、科技小制作、创业义卖等系列比赛,为学生提供创新锻炼的平台,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施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巩固学科知识,激发科技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构建制度,保证学生的创新实践
制度是保障,是规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为了让创新教育不只是昙花一现,让更多的学生能接受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创新教育的质量,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学校为此构建了四项专门制度。
1.导师制度。重在培养教学团队,促进科技教师专业化发展。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与专兼职创新骨干教师一对一结成“对子”,专业涵盖机电、电子、计算机等。每学期初,导师制订指导计划,并按计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每位被培养的青年教师至少随堂听创新课10次以上,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创新课教案进行指导、审查,让创新教师有理论、有实践、有本领,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2.课程制度。学校将科技创新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限选课程,建立严格的课程制度,开设知识产权公民教育知识、科技发明方法等任选课。开发了《快乐的发明家》、《引你成为发明家》等多种校本教材,建立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库。同时利用师资、设备等职业教育优势条件,把科技创新教育全面渗透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全面、全员实施科学创新教育。
3.竞赛制度。学校每年举办教师创新大赛,聘请创新专家担任评委,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专利改进和创新说课。比赛和赛后点评及研讨活动促进了创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每年举办学生“金点子”创意大赛,全校同学共同参与,评选出30名“创意之星”,以激发广大同学的创新热情,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创新社团中来。
4.激励制度。学校制定了《关于推进学校创新工作的意见》,把教师的科技教育实绩纳入业务考核,在教师职称评定中担任科技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工作同等看待。设立专门奖金,对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优先推荐在科技创新中有杰出成绩的学生为省市“三创”学生进行表彰,并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如此,各系主动抓创新,教师主动教创新,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的热烈氛围形成。
三、运用策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意自由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兴趣取向,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学校鼓励学生在创意过程中拓宽思路,放开眼界,活跃思维,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寻找到自己独特的创意。创新教师尊重学生的创意,努力保护和调动学生奇思妙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元启发策略。创造发明的方法很多,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每次定下发明题目后,发动学生围绕题目收集相关资料,把新原理和新技术或是在其他物品上的功能、结构、组合进行合理移植,或换角度、或逆向思考。引导学生从安全、方便、节能、环保或从特殊使用人群的角度寻找物品的缺点,不断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3.适时点拨策略。教师在创新活动课中,随时注意给学生必要的指点,防止学生空想、乱想,偏离发明的题目,偏离科学规律。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耐心分析,恰当点拨,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激发学生探求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创新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创意点子的源泉,在学习相关创新课程后,学生能自己创意,自己查新,自己制作,自己申请专利,独立完成创新作品的全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的教学目标。
1.搭建社团平台。学校的创新教育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分别组建了两级社团,搭建了人才成长的阶梯。在开设选修课的基础上,选拔有浓厚创新兴趣和制作能力的学生参加科技发明社团。社团建设有创意部、查新部、宣传部、推广部和制作部等5个部门,成员分为两级,初级200人左右,高级50人左右。初级成员主要为起始年级的学生,定期参加创新活动,完成创意作业。高级成员为高年级的学生,重点方向是制作作品,申请专利,定期交流科技创新理念知识和创造发明技法。
2.搭建课堂平台。学校建有完善的社团轮流上课制度,高级社团同学每个月轮流上课一次,一学期完成两节课。一节课内容是科技发明基础知识,授课对象为初级社团成员,学生自己备课,自己收集素材,自己制作PPT,分不同的专题,如传感器的使用、创新关键词的应用等;另一节课内容是自己的发明作品介绍,从生活实际出发,阐述自己的创意和制作作品的基本思路,参与讨论的是高级社团成员和创新教师。
3.搭建拓展平台。参与创新社团的学生,每周完成一份创意说明书,每月撰写一份专利申请书,每学期完成一份寻找创新课题的调研报告,通过3份作业提升创新的拓展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自己的发明题目,自己检索专利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自行设计方案,完成作业。每年度,教师挑选有价值可操作的10份学生创意说明书,师生共同研究,论证新颖、实用、科学的创新作品,共同设计,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五、注重推广,彰显学生的创新成果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创新成果的推广工作,鼓励创新工作室的师生们大胆创新,积极介入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发明作品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发挥已经取得的创新成果优势,利用创新教育的人才资源,积极为泰州市科技教育服务。
走进企业。2014年上半年,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书记王万里一行到学校考察,就学校研发的500吨冲压床智能安保装置进一步合作达成协议。创新工作室的师生们又到泰州日顺电器发展有限公司,帮助解决导线成型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近年来,创新团队坚持送科技到企业,帮助企业革新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的安全系数,先后走访企业20多家,解决了12个技术难题。
走进学校。创新工作室的师生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四送”活动,即送课、送展、送讲座、送作品,让全市各类在校学生共享科技教育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展板、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上一节创新课、展示学生创新作品等形式,向中小学生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每到一所学校,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作品“无绳跳绳训练机”、“键盘乐器手指力量练习器”、“校园防暴抓捕器”等总是引起不小的轰动。毕业生有5人被聘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多次荣获一等奖。
创新教育之路永无止境。学校的创新教育已被列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特色建设项目,学校成立了科技创新作品研发中心、展示中心、推广中心以及培训中心,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推动地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校还将在如何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如何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合理结合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转型和企业产品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助力。
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to Promot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RUI Xin-hai
从多年辅导和培养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经验来看,注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由为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认识能力的旺盛阶段,他们的智力发展十分迅速,对客观世界兴趣特别浓厚、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思维活跃喜欢发问、模仿等。这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他们创造发明的兴趣,强化创造发明的意识。
科学发明是以依靠作为创造活动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出发点。要善于消除学生在发明创造中“高不可攀”的思想,树立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到的坚定信念。启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科学。从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那些不方便、不顺手、不称心、不先进、不科学课题,并激励他们大胆创造、打破常规,多方面去联想,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灵感。从而强化他们创新的愿望直达入迷的境界。
结合本校的实践情况,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开展以“小制作、小发明、风筝、七巧板、车模、航模比赛”等――“爱科学月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做科普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在教导处、辅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集师生各类作品上千余件,并多次受到了师生、家长、校领导以及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向全校普及科普知识、科学思想,在全校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活动。
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主要是在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和发展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技知识毕竟是很有限的,搞好青少年科技培养,提高和培养青少年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的方法和学科学的兴趣,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的,所以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在这一方面多做努力。
多年来,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利用十二种少年发明法指导:
1.“加一加”法则
原理:可在这些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吗?
把这些东西跟其他东西合并为一体,结果会怎样?
例如:风雪大衣(大衣加帽子),带闪光灯的照相机(闪光灯加照相机),收录两用机(收音机加录音机)。
2.“减一减”法则
原理:可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吗?
可以减少些时间或次数吗?还可省略或取消什么吗?
例如:我们的汉字不容易写,有许多字的笔画很多,很难写。我们国家听取群众意见,请专家研究并搞了汉字简化方案,使很多繁体字现在省去了许多笔划。如小发明的“发”字,原来是“l”。现在就好写多了。
3.“扩一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放大、扩展会怎么样呢?
例如:利用普通算盘放大制成大算盘,可挂在黑板上上课,效果很好。
人们还广泛运用放大扩展的方法制成放大镜、望远镜、银幕电影等等。
4.“缩一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压缩或缩小会怎么样?
例如:为使人们携带方便,塑料厂用薄膜生产一种“袖珍雨衣”,比起一般雨衣的体积来,它是大大缩小了,折叠起来只有一包香烟那么大。我们还可见到许多应用“缩一缩”办法制成的产品:压缩饼干、袖珍词典等等。
5.“变一变”法则
原理:改变一下原来物品的形状、颜色、味道会怎么样?
例如:铅笔的外形不同分为圆形、六角形、扁形等,铅芯颜色深浅分为黑色、彩色等。牙膏的味道不同分为水果香型留兰香型和薄荷香型等。
6.“改一改”法则
原理:找一找这件东西还存在什么缺点?需要加以改进吗?它在使用时,给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和不便?
例如:伞太长,不便于携带,人们把它改成折叠式的等等。
7.“联一联”法则
原理:某个事物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关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么?把某些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例如:捕鼠夹的发明是用了这样的“连环计”,准备老鼠喜欢吃的事物作诱饵――安在联接弹簧的挂钩上,让贪吃的老鼠触动挂钩――由于弹簧的作用,使挂钩突然松开――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带动夹子把老鼠夹住。这就达到了灭鼠的目的。
8.“学一学”法则
原理:有什么事物可以给自己模仿?模仿它的形状、结构,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传说鲁班被茅草拉破了手,他就模仿茅草边缘的小齿发明了锯子。现在已经有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它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模仿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探索人的大脑功能,发明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电子计算机。
9.“代一代”法则
原理: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样东西吗?
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当时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当时没有能称几千斤重的大象的秤。曹冲想出用重量同这大象相等的许多石块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我们还可以见到许多“代一代”的事例,如人们想出了“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等。
10.“搬一搬”法则
原理: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也能用得上吗?
例如:日常所见的电视机上的拉杆天线“搬”到圆珠笔上去,成了可伸缩的“教棒圆珠笔”。
11.“反一反”法则
原理:如果把一件东西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要是不马上把他救出来,就会被水淹死。司马光就是用“反一反”的办法,要使掉进缸里的人不被淹死,就要想法使人和水分离。别的小朋友想的都是“人离开水”的办法,可是司马光想的办法却是“水离开人”,于是他搬起石头砸破水缸,使水缸里的水流出来,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2.“定一定”法则
原理: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力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规定些什么?
例如: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规定水结冰时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中间分为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1℃,这就发明了摄氏温度表使用的“温标”。
你都能用这些方法,还能发明出什么新的东西吗?
我校青少年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发明的《针孔式颜料盖》、《简易晾衣绳》、《节墨套》、《连衣手套》、《多功能视力表》、《洗瓶器》等作品,在参加乌鲁木齐市、自治区和全国以及国际青科展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我校从事青少年科技工作的教师抓好学生的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