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五步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教学五步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教学五步法

篇(1)

自学探究包括初步感知,发现疑难,尝试解惑,准备质疑四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学生不仅增长了学习兴趣,还由感知引发思维,增强了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同时,也使学生在主动地探究和实践中,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接收到学生自学情况的反馈信息,为以后各步骤的实施提供了准确的指导依据,从而增强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1.初步感知

首先,由学生自读(或听)课文,初步感知语言材料;然后,完成由教师设计的自读检测练习,对课文进行表层理解,把握课文整体大意。对于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辅导。

2.发现质疑

由初步感知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自学,采取“边读,边想,边圈划”的方法,寻找疑难问题,如:生词,生句等语言点,把握不准的语言现象,以及影响理解的词语,句子或句群等,然后对圈划的内容分类,写出自学笔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尝试解惑

该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本,音像教材,工具书,其他相关资料以及已有知识,能力储备,尝试解决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完成以下自学作业:

⑴完成生词,短语的初步认识,掌握生词的音,形,了解词汇的基本用法。

⑵熟读课文。

⑶完成由教师选编的课文阅读理解练习。

⑷弄清课文篇章结果,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4.准备质疑

学生通过自学,经历了初步感知——发现问题——尝试解题几个环节,其中一些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有些问题仍然把握不准或不知如何来解决。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对语言材料再思考的基础上,对自学笔记进行再整理,并结合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写出质疑方案,并交教师批阅。

这一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自己订阅的报纸如《学英语报》。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可以让学生们先自主完成以下预习任务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核对,能够很好的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Task 1: Read the text on pages 2-3 of Student’s Book 7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itle Marty’s story

At an early age He lived a_____life

Like other children He could do all kinds of _____,like swimming and climbing trees.

His greatest dream was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

At primary school He got a disease in his

_____,causing much

Trouble to him He got out of breath when he ran or climbed stairs.

He always felt too______.

He would be _____by his classmates.

He missed a lot of lessons.

At high school His life has become

Much easier and

_______ Others students arte getting on well with him.

He becomes very interested in writing and computer football game

He is fond of raising______.

His expecttions If you are a_____person, don’t feel sorry for your fate ,face it bravely and lead a rich and full life.

Healthy people should _____and accept the disabled.

Task2: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with proper words.

1.In my opinion, this present is not_______(合适的)for a little boy.

2.His _______ (残疾)prevents him from applying for the job.

3.The worker attributed his success to his friend’s _____(鼓励)。

4.The little girl is _____(笨拙的)in her movements.

5.It’s well-known that keeping the body in shape is b______to mental health.

Task3.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propositions or adverbs.

1.Now that you have come here, you should adapt yourself ___ the new environment.

2.It is necessary for you to cut___ the paragraphs unnecessary for the essay.

3.Mr. Leighton will be in charge_______ my absence.

4.From then on, he helped me a lot ___many ways.

5.It’s bad manners to make fun ___the blind.

第二步: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包括小组交流,小组质疑,全班交流三个环节。这一阶段课堂组织形式以分组为主。小组的组成一般要有各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指导在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有效的解决疑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指导点拨。这种点拨,首先不要讲问题本身,而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点拨解决思路课方法。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身,帮助学生对问题的最终解决。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少儿精。教师还应特别注意点拨艺术,如,点拨的时机,点拨的层次等问题。教师对学生交流活动要做到“放”,“控”结合,这就是说,在给学生比较大的空间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围绕教学目的,有序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轨道运行,保证交流活动的方向和效果。

1.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中,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首先按各自质疑方案,向全组提出质疑,然后全组对质疑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共同探索解决。因各组分布着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细小问题和一般性问题可能会得到较好地解决,同时差生也得到了帮助和辅导。

2.小组质疑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对本组交流的疑难问题进行筛选;对本组不准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加以整理,制定出本组质疑方案,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该环节中,各组首先向全班提出质疑方案,然后全班讨论,各组可由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见解,根据交流情况,教师随时给予确定或引导。对个别重,难点问题,教师应重点加以引导,促进全班重点讨论。

对学生为涉及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引导方式,启发学生再质疑或由教师直接补充质疑,以供全班交流,对全班交流后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应引导性讲解,以求问题的圆满解决。

第三步:演练巩固

这里的演练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语言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听,说,读,写训练;二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训练。这种演练实质上是在学生经过自学,交流之后,自觉的巩固新知,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新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课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学生须经过反复有效的实际演练才能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动力。在演练之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有关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自学情况,设计好演练项目和内容,引导帮组学生深入学习。从程度上来讲,演练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同时还应符合英语教学的延续性和循环性原则;从数量上来讲,演练应注重听,说,读,写四能并举的原则。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演练得 设计和组织上。教师通过只做个别指导,除非发现学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进行整体辅导。

合作交流和演练巩固在阅读课中运用非常广泛,以Anne’s Best Friend这篇短文为例子,可以开展下面这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语言技能的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对语言材料进行了巩固。

Step 1: Before the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What else can be your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2: Listen to the tape of the text, Anne’s Best Friend, and try to find out: Who or what is Anne’s best friend?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听录音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听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了解朋友不仅限于人类之间。

Step 3: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ish Exx.1-2 in Comprehending.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阅读文章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确定答案。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学习用英语写日记和书信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打下基础。

Step 4: Based on the text,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dairy about opinions on non-human friends. Then share the dairies and discuss non-human friends.

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各自写日记,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所涉及的语言技能:培养读和说的能力。

所完成的教学要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初步学习用英语表达赞成与反对、表达同意和不同意以及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的方法。

第四步:整理加工

这一阶段要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它包括三项内容。

1.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学生通过前几阶段的学习,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进行课文研究,进一步加深印象,深化理解并对课文的内容,精彩片段,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和文章欣赏能力的培养。

2.对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加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发现知识掌握缺陷,及时提出疑问,或通过进一步自学或通过教师,同学的帮助辅导,修正错误的或含糊不清的结论;其二,分清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以及非重点内容,使重点更突出,掌握更准确;其三,强化,引申一般性结论,使其更好地通过同化,概括,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

3.对学生情感进行总结调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确立并发扬积极的情感因素,发现并调整消极情感因素。

第五步:迁移创新

经过以上五个步骤,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认知,梳理和吸纳,也获得了运用新知识的基本技能。这就为迁移创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为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需要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迁移创新实际上是学生运用技能从自己知识体系中搜索,选择,调出知识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这需要学生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对已学内容在思考,再学习,再运用,具体环节如下:

1.复述课文,然后对课文进行自由地,独立地概括复述,复述中要体现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有改造,有创新。

2.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得评价,对人物,观点,事件等,并提出个人创见或创造性的质疑。

阅读教师选编的课外读物,写出摘要,或进行缩写,改写。

同样以Marty’s Story这篇文章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用合适的单词填空。

Marty Fielding suffered from muscle ______ when he was 10, which sometimes made him ______ and drop things or bump into furniture. The doctors don’t know exactly what is wrong with him, so they don’t know ___ to make him better. But he has to learn to _____ to his disability. When some people cannot accept him for who he is, he doesn’t get _______ . He just ______ them.

All __all, he has a good life. His ________is to work in the computer ________when he grows up. He has a very happy life and doesn’t have time to sit around ______ sorry for himself. He is ______to have found many things he can do really well.

In many ways his disability has made him grow stronger and more ___________. He has had to work hard to live a _______ life, but it has been _____ it. From him, we can learn more: Just having a________ doesn’t mean your life is not ________.So don’t feel sorry for the _______ or make ___ of them and don’t ignore them either. Just accept them for who they are, and give them ______________to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__ you do.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课外准备辩论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形式化,真正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Do you think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布置任务)A free debate

For: Disabled people can live a happy life as normal people now.

篇(2)

1 五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五步教学法符合认识规律: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辩证途径实现的。”五步(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教学法中,“介绍”这个环节就是教 师将新的语言知识示范表演,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操练”这一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 一次飞跃;然后以“练习”这个环节,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 程的第二次飞跃;最后巩固阶段,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认识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 往是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五步教学法遵循的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认识过程。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语言的词汇和语法必须经过语言环境的过滤,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运用,否则就看不出其语言功能。书上的文字和老师的讲解,只是语言知识,把知识化为能力,要经过反复练 习才能掌握,语文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五步教学法提倡把每节课大部分时间(大约35分钟左右)交给学生,让 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言语操练中学习言语并形成熟巧。

1.2 五步教学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美国语言学教授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他提出关于外语学 习的五个假设:(1)习得是无意识地形成语言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非常近似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2)自然习得时,学习者是按一定的可以预见的顺序学会语法结构的;(3)习得在外语学生中起主要作用,是形成流利地运 用外语的能力的关键途径;(4)主张外语教学的输入,即学习材料应该超出学习者的现有能力(i+1,而不是i ),因为只有当学习材料含有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法结构时,习得才会产生,但学习材料必须是“可理解的 ”。(5)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即学习者动机强烈;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心情轻松,焦虑程度低),才 会产生真正的习得。

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与语言习得规律完全吻合的,例如教材中语言材料的选择与编排,以及学以致用的 教学目的。五步教学法的课堂结构形式更是符合习得规律。克拉申认为:流利的口语是不可教的,只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自然形成,课堂上大量的操练和练习,不就是为语言的习得创造条件吗?另外五步教学法教学形式生 动活泼,灵活多样:对话、表演、唱歌、游戏,就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感过滤”的学习环境之中,去学习 可理解的、有趣的(i+1)学习材料,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习得第二语言的场所。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002

教有方法,却又教无定法。这是同行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所谓教有方法,指的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最基本的原则。教无定法,指的是课堂上教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在严格遵循课堂教学最一般最基本的原则、模式的前提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去设计较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的话,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感到乏味,课堂教学毫无生机活力。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五步法”教学,效果是较好的,在此借以抛砖引玉,望行家不吝赐教。

所谓“五步教学法”,是指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按照“导入―自学―评价―探究―提升”五个步骤实施教与学的活动。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五步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步:导入

导入是教师进入课堂时必不可少的引入课题的步骤。常言道:一个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它的“开头”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导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当然,导入的设计自然是多样的,有的可从历史典故方面导入,有的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导入,有的可从校园生活方面导入,有的可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方面导入,有的可从上一堂课的知识点方面导入,有的可从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方面导入,等等。无论是语言导入还是音频视频导入,只要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导入,我认为都是可以的。例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课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刚才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两个青年妇女正在吵架。甲妇说,乙妇家阳台里的景观树妨碍了她晾晒婴儿衣服了。大家知道乙妇家的‘景观树’是如何‘妨碍’甲妇晾晒衣服的吗?另外,你们知道教室里靠窗户的同学为什么要时不时地或升或降窗帘吗?”因为这样的导入充满了生活气息,这一课的知识能立竿见影地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课堂的互动、探究便可顺水推舟了。

第二步:自学

记不清哪位名人说过:学生的成绩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我深有同感。历史也已证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的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引”、“导”、“评”、“控”,语言必须少而精,这与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是不谋而合的。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个别难题或个别“困难”学生适当地做一些暗示和引导,学生是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引导和控制好目标达成的技巧和方法。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主体和主角,在教师的引导和帮扶中完成“学”的目标,即“自主”学习。可以说,学生的自学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符合当下关于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重视互动与探究的课改要求的。如前所述,导入后便可乘着学生们对知识学习的热情,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完成目说耐揪丁⒓记伞⒎椒ǖ取Q生通过自学、互动后很快就能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要点脉络梳理出来了:

第三步:评价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在各自的自学过程中,其达成教学目标的路径是有差异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自学过程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好的方法技巧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不足的或不太理想的加以纠正和引导。这样一来,不出几次课,学生就形成了自觉自学和自纠的良好习惯。

第四步:探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好课本上出现的基础知识点、原理、规律外,还要通过课本中的原理规律去寻找问题、挖掘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根据大家提出的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尽情互动,认真地开展探究。本课中,学生们将知识脉络梳理完后,会自觉地对课本习题开展探究。如课本第19页“读图思考”,学生通过对a、b、c三幅光照图的判读比较和分析归纳,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对“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极昼、极夜地区的变化规律”等都能很好地把握。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回归线与极圈线有什么关系?回归线的位置是否固定不变?如果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或变小,五带的位置范围又将发生什么变化?对相应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南、北极圈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是否一样?为什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来解决,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探究性教学。

篇(4)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专辑第351页《“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评价》一文,让我想到了课堂五步教学法,现说说自己的看法。学校自去年以来就把原来的每节课45分钟调整为现在的每节课40分钟,上午由原来的4节课调整为现在的5节课,下午由原来的3节课调整为现在的4节课。课堂上一直强调“30加10”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30分钟,学生动手10分钟,其中分讲授、阅读、讨论、练习、小结等5个步骤的教学法。其中讲授、阅读、小结30分钟,讨论、练习10分钟。每个阶段的做法如下:

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阶段

讲授过程是整节课最主要的教师活动过程,教师应该做精心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阅读、整理教材,潜心钻研考试大纲,严格把握考试大纲,然后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联系一些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质疑,在问题驱动下逐渐展开活动探究,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达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讲授时语言上要做到“清楚、准确、精练、生动”,行为上要“潇洒、机警、热情、优美”。在解释性讲解中采用“比喻”“笑话”“顺口溜”“歇后语”等特殊语言。总体上要做到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在板书设计上提倡以提纲式结合图解式板书为主,板书时要做到工整清晰、结构匀称、图文相符、色彩优美、条理清楚、规范准确、前后照应。板书应该依讲解顺序边讲边书,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同时提醒学生记好笔记,指导学生用关键词、符号和图式简明扼要地记录内容纲要、疑难问题、重要补充、学习要点等。

二、学生阅读―教师指点阶段

阅读前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记忆哪些内容,而且要将设计好的讨论问题告诉给学生,让他们边阅读边思考。教师还应该适时地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补充笔记,勾画重要内容,摘录要点,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和存在的问题。阅读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检查、督促和个别辅导,帮助排除自学障碍。对于简单的内容,就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阅读、自由理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而对于较难的内容,则可以由教师领读,在读的基础上领会内涵,教师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对疑难问题作适当的解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领悟。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释疑者,使学生的主导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阶段

学生的讨论是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所以讨论的前提是提出问题,没有问题就无所谓探究,所以探究活动是以明确的问题为向导的。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结果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对新课题进行探究,首先要提出明确的问题,提问时要问在有疑问之处,要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讨论开始前,教师应当简要地说明讨论本题目的意义,号召学生围绕主题,认真思考,积极大胆地参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置疑、辩论和补充,以共同求得比较深刻、全面的正确结论。在学生碰到力不能及的疑难问题时,教师要进行提示,层层启发点拨,在学生出现难以分辨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去伪存真。当学生提出超出大纲的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和说明,留待课后商榷,避免浪费课堂时间,同时,教师要掌握好讨论时间,在适当的时候总结评价,并进一步提出思考的问题。

四、教师出题―学生练习阶段

首先是练习的选取,选取题目要典型,难易要适中,要紧扣本节课的内容,最好题目能囊括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出题,如果本班的学生基础较好,题目的难度可以适当地增加,反之,则题目难度小些。再者,如果是学生练习,给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做题目的情况,如发现题目较难时,则应该适时指点,对做错的学生,应及时了解错误的原因,及指点纠正方法,同时把错误原因投影在荧屏上,引起所有同学的重视。对于有些题目的解题,教师还应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重点地提出几个相同类型的题目,以便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五、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小结阶段

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束以后,就进入了本节课堂教学的小结阶段,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来作小结,通过小结总结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加强记忆,应该说实际效果是比较好的,也可以由老师做小结,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同时也可以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提倡采取绘制联络图,结合列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华,教师还可以一边指点一边叙述,多利用强调语气和提问语句,将重点、节点及主线条重新推理、归纳出来,使教学内容高度系统化。

总之,五步教学法是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法。素质教育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重视学生的潜能发展;重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相处;重在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过程。五步教学法能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通过讨论发展学生的个性,学会相互学习;通过小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对知识的整理,使知识连贯,很好地抓住主干知识,整体全面地掌握知识。

篇(5)

1.师生问答法。教师可以采用任意口头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迅速作出反应;也可以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连锁操练形式,训练学生灵活多变的表达能力。

2.看图复述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多媒体直观展示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视觉的刺激,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单词,或要求学生用英语快速地描述图上的人、物和景象等。

3.串词联句法。教师提供关键性的句型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快速替换操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句型掌握的熟练程度。

4.游戏表演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初中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言游戏和角色表演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二、介绍(Presentation)

在完成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呈现教材内容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单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等将单词词义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起来,让学生边看实物或图片,边听教师的发音,边联想单词的词义。通过眼看、耳听、脑想等多种感官有机配合、协调活动,使得学生第一次感知的印象既形象直观、又直接深刻。在学生建立起音、义的直接联系之后教师再引导其进行该词的书写,通过跟读和拼写,就能大大提高学生识记的效果。同时,对话和课文内容的介绍也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应尽量多使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创设语言环境,通过边说边演和以动作、手势、表情等为辅助的手段,使学生在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话语的意义。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介绍新的语言材料的同时用英语组织教学,就会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语言的氛围中,从而使听觉和视觉协调活动,将感知、思维和语言紧紧结合起来。这样输入的语言信息不但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理解、主动运用语言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真正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再分析有关句子的结构,通过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句子中具体说话时的时间、地点、条件、在场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和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类比,使学生真正理解其语法内容,避免和减少在今后的语言实践中出现错误。

三、操练(Drill)

在学生感知了语言材料后接着教师就应对其进行操练。这种操练是以使学生掌握结构形式为主要目的的。习惯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没有模仿和重复,就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记忆单词,更不能保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句子。教师要精心设计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操练。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教师既是设计者、组织者,又是指挥者。操练的方法可以有跟读法、复述法、替换法、并句法等。通过这些操练形式,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组成结构句型的有关的词,还要模仿它的语音语调,做到准确无误地记住句型,甚至无需教师的帮助就能够脱口而出。在操练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地变换操练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使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去进行反复操练。在操练中教师要努力兼顾集体与个别,更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既能避免因操练形式单一而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又能扩大活动面,保证操练的密度和广度,有效地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提高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

四、练习(Practice)

篇(6)

在塔尖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人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但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 操作要点

根据学习金字塔,笔者创设了“五步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该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五步教学法”的操作步骤与要点见表1。

3 采用“五步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过程就是要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师生物化劳动,靠提高课堂45 min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要以教师、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本,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效果。而“五步教学法”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良好平台。在进行“五步教学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

5个教学步骤均要瞄准教学目标,不指向目标的任何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2) 教师要强化主动学习。

被动听讲是学习效率低下的根源,因为通常学生会觉得上课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是教师的事情。通过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把上课变成学生的事情,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改变教学方法,本质上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做事,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意图、想法及时充分展示给学生,把让学生所为的利弊讲清楚。全班学生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道理时还应及时讲出所学知识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而且在教学时要尽量少指责、少批评,多肯定、多赞许,尽量用生活化语言,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成效的教育,一般包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好胜心以及获取成功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明确而具体,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是轻而易举,通常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优秀同学或进步明显的同学。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如让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的学生总结自己的成功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交流。这样做一方面是这位学生会找到成功感和幸福感,自信心倍增,而对大多数学生则起到唤醒和激发的作用,他们也会沿着好的学习方法试一试。

在教材内容不断向学生呈现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变化呈现的形式,使学生有新颖别致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教学中语言的幽默动听、语调的高低起伏、字体的大小变化、英语的适时插入、多媒体媒介的应用等。

(3) 教师减少讲授时间。

事实证明,讲得多、讲得全、讲得满,教师效率肯定不高。因为人的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是20 min,20 min后的讲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以,语言精炼何其重要!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量,教师讲授时间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必然减少,这也是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的一个重要原由。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是有条件的,就事论事,照本宣科,是谈不上启发性的。只有当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并对自己要讲的一切都烂熟于心、确信无疑,“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课堂上才能拥有可供发挥能动性的自由度,真正做到游刃有余、指点有方、循循善诱,从而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和魅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启发的最高境界是以灵性启迪悟性。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或目示点头,或取喻明理,使学生对问题心神领会,如入幽微之境,突见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4) 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力。

教师要消除不放心心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学时间还给学生,把合作时间还给学生,把展示时间还给学生,把检测时间还给学生,不要事事代替学生去做!学生不会轻易浪费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宝贵时间,这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道理。当教师信任了学生,培养了学生,提升了学生,课堂上的“霸权主义”现象就会逐步减少,师生间的情感和默契会逐步增强。现在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讲少练多,在课堂上多以学生的尝试探索,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学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自主性学习时,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而且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篇(7)

如何热身呢?这就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了。从人的角度来说,性格内敛的教师,往往会以放音乐、讲故事、展作品、猜谜语等方式来达到热身的目的;而性格活泼的教师,也许更多地会选择做游戏、变魔术等方式来热身。从课的角度来说,如果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对于不同课型来说,热身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如果想通过热身活动为课堂的主要内容作铺垫,那么不同的课型,在热身方式的选择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如,复习课要体现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融会贯通;新授课则更多地需要考虑怎样引入课题,怎样为新课作铺垫,怎样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等。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精心准备的热身活动,总能帮教师在课堂上迅速打开局面,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其与学生的互动,也经常能碰撞出出人意料的火花。尝到了这些甜头后,哪怕是上复习课,笔者也会像新授课一样,认真思考最佳的热身方式,把复习的内容贯穿于谜语、游戏中。这既让学生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而当学生自信心爆棚时,教师便可适时延伸复习的内容、拓展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更多启示。

热身活动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应灵活机动,既可以领唱一首节奏明快的英文歌曲,也可以做一个趣味十足的小游戏,如猜字谜、变魔术、击鼓传花等,还可以上演―个幽默风趣的情景剧。各种玩法都可以合理选择,但切忌本末倒置,把热身活动当成课堂主体,而忽略了教学的中心任务。

二、呈现(Presentation)

新知的呈现是一堂课的核心环节,无论什么模式都离不开它。这一环节,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录音、实物、图画、卡片、体态语言、动作以及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或认知单词、短语、对话。以视觉感知实物或图片,以听觉感知单词、词组或对话的音调、结构、语句。教师也可以用直观的手法来展示新知识,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新的语言材料。

新知呈现环节需要教师慎重考虑的不是怎样让一堂课看起来气氛热烈,而是学生能否有收获,能收获多少。不少教师在教授公开课时,往往重视丰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却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这也导致其课堂只能是中看不中用。而相反,有些教师在常规课上,没有了公开课的花架子,往往又走入另一极端―一单调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由此,导致许多学生对英语课产生或多或少的厌倦情绪―一头是必须面对的考试压力,一头是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有的学生便选择妥协,而有的学生则选择了放弃,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哀。

三、操练(Drill)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离不开操练环节。正如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所说,疯练才能锻炼出西式口腔肌肉,为我们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打好基础。但是,教学中的操练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朗读,它其实也是一种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达到对单词、短语、句子的熟练掌握,也可以通过对话、情景剧、看口型猜单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同的活动形式,侧重点也是有细微差别的,如交际性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对话的理解;猜测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表演性活动能强化学生对句子的掌握程度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交替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新鲜感、好奇心。但教师须把自己融入学生的学习潮流之中,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

笔者通常会将朗读和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加深对单词、短语、句子的理解;再开展一些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正是由于活动的多样性和乐趣性,故一到英语课的活动时间,学生们就异常兴奋起来。

四、练习(Practice)

这一环节是第三环节的延伸。由于它们都跟“练”有关,故很多英语教师不能把这两个环节有效区分开来。就笔者的理解,操练和练习的作用的确有重叠之处,但其着重点不一样。前者是让学生熟悉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后者是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语言来表达实际意义,强调语言运用的流利程度。操练时,教师是―位组织者和指挥者,主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各种机械陛的语言训练;而练习时,教师则是一位监督员、监听员和裁判员,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逐步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尽量独立运用语言。

可见,操练是练习的基础,练习是操练的提高。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景或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或类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取的主要形式有:话题讨论、调查采访、表演课文、情境表演、改编对话等。在笔者的课堂上,情境表演和改编对话是用得最多的两种形式。实践证明,学生们对情境表演的喜爱,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能够自如地再现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并灵活运用习得的语言包。有时甚至笔者也身临其境,与学生一起做即兴表演,而这也往往能把课堂带入。

篇(8)

一、生动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对化学(必修2)中《苯》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认识苯的物质结构,在导学案前介绍有趣的凯库勒故事作为引入,并配以形象的6只小猴子手拉手,两个尾部相勾连的画面,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比起开门见山切入主题,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

二、丰富多彩的疑难辨析能消除学生厌学的心理

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课堂,不再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满堂灌的课堂,不再是应试教育的课堂,课堂的辨析是丰富多彩的。例如,当讲到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对枯燥的内容时,我们常常尝试采取模拟“非常1加1”节目方式、有奖抢答等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分组竞赛,竟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纷纷涌上讲台抢题做,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小组合作探究为课堂增添光彩

化学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课堂是实验探究的课堂,真正展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体验物质性质的真实性,这是提高学生化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学生之所以感觉化学难,往往就难在知识点的来源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脱节上,空对空地学习,死做题、做死题,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四、学生在辨析和合作之后进行成果展示,在教师点评下可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无论是疑难辨析,还是小组合作,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知识收获。我们尝试在实验设计方面的小组合作课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讨论中让教师也大失水准,各种合理方案层出不穷,在教师的评价下学生们最终得出优化的方案。

篇(9)

我国商务日语教学与研究源于20世纪90年代,课堂教学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对日经贸知识和相关的商务日语词汇,但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商务日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还远未达到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从教学方法来看我国高校的商务日语教育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流。第二,与实际脱节的“纸上谈兵”。课堂缺乏模拟演练环节,仍以课文翻译及专业词汇、语法讲解为授课重点。第三,忽视日本文化及日本商务礼仪的传授,造成学生今后的交际失误。第四,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白底黑字的PPT内容,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五步教学法的课堂导入

笔者在最初的商务日语教学中,也由于怕学生对课本内容看不懂,不理解,所以过多地注重了对于书本知识,尤其是语法及翻译内容的讲解。在授课中发现学生只是在前面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对相关商务礼仪进行了讲解时表现出兴趣,能集中精力听课,对于接下来的书本知识讲解则表现得被动,消极。笔者认为首先是转变日语教学的理念,从关注“教师如何教”的传统理念,转换为关注“学生如何学”的新理念。其次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创建“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和发挥的空间,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商务日语教学的课堂质量。

因此,笔者在2013年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根据在商务日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探索总结出了以“感”、“演”、“比”、“教”、“练”,为特征的“五步教学法”。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五步教学法及具体实施过程

哲学认为人类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限循环往复的过程。五步教学法正是一种遵循了这一认知过程,集模块式教学、合作学习、对比学习和实战演练为一体的动态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对商务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追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目的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其基本操作流程是先通过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对给出的商务模块的原有认知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总结的结果进行现场演练,来进行第一次的实践。之后播放一段相关模块的视频(错误的演练例),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演练中错误的内容,进行记录。这两个环节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认知矛盾,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商务日语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内部动机。接下来是教师讲授环节,主要利用PPT的内容和视频(正确的演练例)来实现再认识过程。讲授结束后,给学生一定的消化时间,整理新认识,然后重新进行演练,以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一)第一步:感

所谓“感”,即学生对已设定商务模块内容的原有感知和原有认知。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合作学习法”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按4-5人为单位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对给出的商务模块涉及的商务知识进行整理。具体有“日企录用面试”、“日企访问”、“交换名片”“来客接待”、“就餐礼仪”等模块。接下来是每个小组发言,宣布讨论结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当中,把各组发言的主要部分摘抄在黑板上,并归纳出各组相同观点出现的次数,为进入第4步“教”的阶段打下伏笔。但在此环节不对学生讨论结果予以或对或错的点评,以激发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讨论过程中,理想的状态是学生产生一些认知矛盾,甚至因此而引发组内的小小的争执,这些都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二)第二步:演

所谓“演”,就是演示,表演。即在这一环节要求各组选出代表,把在第一步中讨论并总结出来的成果进行实际的演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主导”,培养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能力,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现在的90后大学生,尤其是外语学院的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主张自我的表现欲望。此环节通过利用学生的表现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第三步:比

所谓“比”,就是比较学习。这一环节会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进行。但是这段视频是一个错误的演练例子,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以第一步及第二部的学习过程为基础,将录像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原有认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认为演练中错误的内容,并进行记录,找出与自己认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种给“别人找错误”的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上效果显著。

(四)第四步:教

所谓“教”,就是教师进行讲授。是学生对原有的认知的再认识过程。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应用PPT,视频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讲授理论知识。所播放的视频是与第三步中所播放的错误视频相对应的正确的演练例子。通过这段视频,能更加深学生的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修正学生错误认知,使学生更透彻理解商务日语内容的重要过程。

(五)第五步:练

所谓“练”,就是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演练。第4步讲授过程结束之后,给学生留出5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还是先由各组在第二部中表演展示过的学生进行第二次演练,以求证学生对原有错误认知的修正效果和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之后会随机指定2人结组,到前面进行相同内容的演练,使学生在模拟的商务语境中完成再实践的过程。

(六)相应的考试制度的改革

为了保证五步教学法的实施效果,笔者将每学期的三次月考和期末考试的笔试形式统一改为实战演练的考试形式。提前公布需要学生复习的几大模块,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来确定所考内容,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四、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对象为实施此教学法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2级商务日语专业3个教学班及2012级日语专业1个教学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68份,收回问卷16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有效率为95%。此调查问卷共设有9个问题。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问卷结果进行列举,以求证本次所实施的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问卷的第1个问题为:你对本学期商务日语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选项为(1)非常满意(2)比较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数为126人,占总人数的78.75%,选择“比较满意”的学生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10%,选择“一般”的学生数为18人,占总人数的11.25%。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数为0人。从此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效果予以了高度肯定,商务日语课堂实施的五步教学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问卷的第2个问题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你是否觉得自己商务日语能力有所提高?选项为(1)有较快提高(2)有提高(3)一般(4)提高较慢(5)没有提高。选择“有较快提高”的学生数为65人,占总人数的40.62%,选择“有提高”的学生数为90人,占总人数的56.25%,选择“一般”的学生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3.13%。“提高较慢”和“没有提高”的人数为0人。从以上问题的回答,有97%的学生认为商务日语的综合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问卷的第5个问题为:为了进一步提升你的商务日语水平,你认为商务日语课堂上应以哪种授课方式为主(可多选)?选择项为(1)理论讲授式(2)分组合作学习式(3)实际场景演练式(4)习题式(5)自我学习式。选择实际场景演练式的学生数为154人,占总人数的96.25%。从此问题的回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热衷于在实际演练的过程中来学习商务日语,而不是传统的“纸上谈兵”。

问卷的第7个问题为:你觉得在本学期商务日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那节课的内容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会印象深刻?此问题不设选项,由学生自由回答。在160份有效问卷中,有64人的回答是“名片交换”,73人回答“用餐礼仪”,23人回答了“来客接待”,20人回答了“日企面试”,2人选择了“访问”,2人选择了“工厂参观”。对于“为什么印象深刻?”的回答多为:“因为多次进行了实际演练”,“因为考试抽中了此项内容,实际表演了”,“因为看了录像(错误例),在错中学很有效”等。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此次所实施的五步教学法中的“演”“练”“比”的步骤与方法都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学生在调查问卷感想栏中写道:“学习商务日语课程一年以来,我学习到了许多商务日语相关的知识,这得益于老师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视频与演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很多知识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私底下都亲切地称这门课为“话剧课”。因为就像话剧一样引人入胜”。“商务日语课以实践为主,多次的演练以及月考让我们能更将其熟记于心”。还有学生写道:“以前是听老师讲,照着课文熟读,背诵,对其中含义并不理解,不喜欢学。这学期老师让同学到前面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感受日本商务礼仪的内涵和重点,我觉得这个环节特别好,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让我们在台上和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得到提高。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及学生们在感想栏中的留言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的认可,也可以倾听到他们渴求在课堂上表现自我,获得成就感的心声。笔者认为,本次商务日语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教学法的应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其成果归纳如下:

第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二,实现了“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课堂。

篇(10)

过去的课堂教学改革,从满堂讲到满堂问,改来改去,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也就缺少了学习兴趣。这显然不符合“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程理念。基于一年多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我们确立了历史课堂的“三环五步”教学法,三环即预习、展示、反馈;五步即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反馈。

一、三环

第一环,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第二环,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对感悟进行锤炼提升。

第三环,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并进一步反思和总结。

“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中都要注意: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侧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二、五步

第一步:独学

在授课中,我们运用导学案辅助教学,历史导学案分五部分:课题、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拓展延伸和夯基达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仔细阅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梳理和拓展延伸。

“不动笔墨不看书”,这是主席关于读书的经验之谈。学生在书上就相关要点做好标记,在疑难之处打上问号,同时也可以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才能为小组讨论做好充分准备。需要学生查阅资料的,可安排学生课前完成。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学生遇到的障碍,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进行点拨。

关键点:

1.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

2.这部分提倡自学,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不能代替独立思考。

3.学案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学到什么程度?

4.要充分相信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的,教师绝不包办。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是贯穿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的,联系相当紧密。对学指小组内成员1对1交流讨论学习,群学指小组内成员2对2或4对4以至全组、全班成员的交流讨论学习。因此,对学和群学从一定的意义也可以说是展示部分。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在导学案的完成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个人解决不了的,再加上学生新提出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放到小组讨论的层次上。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由组长负责主持,要求每人都要积极参与,采用轮流发言和畅所欲言两种方式。小组先进行相互找错纠错,再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方法,完善问题答案。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参与其中,以了解学习成效,点拨迷惑之处,掌控讨论进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记录员作记录。

关键点:

1.遵循“1、2、4、8”交流原则。

2.要保证充分的讨论时间。

3.做好小组成员分工,加强小组长培训,确保组内交流有序高效。

4.讨论完成后,由组长举手,便于掌握讨论进度。

5.每个环节结束后,都布置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事可做。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各小组的记录员把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起来,由教师指定各小组相同序号的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和疑难问题,再让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有预见性,对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要适时点拨,组织即时互动。

面对超出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促使学生思考、探索、争辩,直至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当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也往往会超出教师的认知范围,教师也可能一时无法解答,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提问者,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等。另外,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跑题现象,要适时调控,避免出现泡沫现象。

关键点:

1.精选汇报内容。一组汇报,他人补充,控制全班汇报时间。

2.对回报的问题要挖掘透彻、深入分析、举一反三,因为这是重点或难点。

3.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的生成问题,把它变成进一步思考学习的问题。

4.不要重复学生的汇报内容。

5.限制强势学生发言过多。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以上两个展示的环节当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始终充当引领者的作用,一定要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各组的学情及进度并适时给予学生点拨,这样才能对全班的学情了然在胸,才能知道应讲解什么,什么不用讲解,最终做到精讲拔高、点拨拓展。

教师的精讲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要把握时机,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该出手时就出手,语言要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进行横纵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要教会学生如何理清历史线索,每单元、每课、每个知识点都要形成知识框架,并让学生形成笔记并掌握;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要多使用图表、幻灯、录像、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语言要抑扬顿挫,突出趣味性,还要运用一定的小组评价机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只有真正做到精讲拔高、点拨拓展,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反馈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主整理学案,放手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内化本节课知识,然后当堂检测,要求对本课所学内容当堂掌握,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堂堂清。教师在检测题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题目难易要适度,要有梯度,保证好学生能拔高和待优生掌握基础知识,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当堂达标时,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将答案写在检测本上,完成后上交,由教师批阅,并算出小组平均分,排出各组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测本上交后,再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合,解决疑难点。

关键点:

1.检测必须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思考。

2.讨论整合时,引导学生二次拔高。

总之,实施这一教学法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不同学生灵活运用。在时间分配上,也要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安排,每一步用多少时间,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可。

我们采用的历史课堂的“三环五步”教学法,已经经过了一年多的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得会学习、爱学习,历史课也一举成为与体育、音乐并列的学生最喜爱的学科。

参考文献:

[1]马立.名师讲述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下一篇: 古代文学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