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6 16:18: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音乐实践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音乐实践教学

篇(1)

1. 指导思想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告诉我们: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目标是“育人”而不仅仅是“育才”;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新课程提醒我: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面对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探究与创造,弘扬民族音乐也尊重多元文化。

2. 新课程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

2.1 学生“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当代学生是听着各种媒体传播的大众娱乐性音乐长大的,因此从心理上比较接受通俗音乐排斥课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又由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缺乏,对音乐语言运用的理解比较生疏,在实践和创造中的表现不太理想,合作效果差。

(2)学生学习的动机。小学阶段,应接不暇的各种作业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紧张、精神疲惫的状态下;相比之下, 音乐课没有升学压力、没有高低分之心理落差,自然而然成了一堂休闲放松的调剂课,使学生对学习音乐课不重视。只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促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音乐教学是育人最好的教材,她能启迪人生,给人以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更重的要是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各科的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条件,以促进教育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学中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的旋律、歌词,都是有潜力可挖的,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验其中的奥妙,学生就会在学习态度上有所转变,有所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随之感兴趣,肯下功夫、花力气。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积极性。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民族的文化品位。见于这一观点,我们就应当重视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进来,我们的教育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2.2 教师“教”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事业心。良好的教学心态是音乐教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普通小学教学工作中, 音乐课总是摆在次要地位,常因特殊需要被冲走;除了有节日庆祝活动或音乐比赛外,平日里,学校领导是不会踏进音乐教室来关注你教学的;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引发的教学事件带来的情绪冲击,无论是哪种状况,作为美好情感的传递者――音乐教师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去面对,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热诚开朗的心,才能不断求进,默默中创造不平凡的教学业绩,开创属于自己的特色天地。

篇(2)

关键词:

音乐教学实践;湘西民歌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界对音乐教育的本土化问题日趋重视,在音乐教育体系中建立基于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语言越来越重要。湘西民歌具有十分丰富的种类和内容,包括劳动号子、桑植民歌、土家族哭嫁歌、苗族歌谣和侗族大歌等,凝聚着各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精神追求,彰显了湘西各族人民文化的创造力[1]。将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体现民歌的原生性、广泛性和独特性,以此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湘西民歌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推动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统一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优秀的传统音乐加以传承;而湘西民歌具有淳厚的艺术内涵、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能够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将民歌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地位加以突出,有利于维护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传承和保护民歌,实现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二是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学习和了解民歌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这也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当前虽然有部分湘西民歌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是还不能满足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这就需要让学校音乐教学中纳入湘西民歌,适当设置民族音乐课程,从而实现优秀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是满足审美教育的需要。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突出民歌教学,能够提高师生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满足审美教育的实际需要[2]。一般而言,湘西民歌是湘西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己创作和演唱的歌曲,具有便于以及、朗朗上口、旋律清新、结构简练、曲调短小、歌词通俗等特点。民歌学习过程也是体验审美的过程,因此在民歌学习时需要让学生积极走进湘西民族的心灵世界,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实践中湘西民歌教学的应用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对湘西民歌具有全面的认知,这就需要科学设置民歌教学内容,选择具有明显地方风格的民歌目。如让学生多听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歌,讲解歌曲的起源,使学生在歌声中深入体会苗寨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领略林涛、流水、蝉唱、鸟鸣等大自然“和声”,感受苗歌的民族韵味,激发学习的欲望。同时可以选择具有生活情趣的民歌,如土家族的山歌《挖苦歌》,该歌曲通过幽默诙谐的民歌内容展现出浓郁风情的土家生活,学生对其加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和民歌的热爱。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还有很多,如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激发学生需要等,这些都能调动学生对民歌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民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要想让学生学习和喜爱湘西民歌,需要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通常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暗示作用,只有教师对民歌具有浓厚的兴趣,具备深厚的底蕴,准确示范演唱教学曲目,对民歌的曲目资料信手拈来,才能使学生对民歌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歌学习态度[3]。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湘西民歌时,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初学阶段可以歌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适当传递民族文化教育的意识;到一定阶段之后可深入挖掘民歌的思想深度与历史深度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另外,在湘西民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科技手段与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具体化和形象化民歌,使学生突破理性和感性间的障碍,增强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民歌的情感表达与完整性不能只依赖于谱面,还需要深入到民歌流传地和产生地进行生活体验与调查。当前许多音乐教学实践课程多是采用照谱跟唱的形式,难以体现民歌的韵味,如演唱《十姐壮如牛》时不能只局限于乐谱,部分自由延长音的长短可以个人气息量为依据加以决定,越长则越具有山野风味。湘西民歌的传唱多是“口传心授”,艺人在“口传”过程中融入自身对某段唱腔的体验与感悟,让学艺者能够心领神会,实现“心授”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引导学生体验民间艺人的唱法,对学生音乐视野加以扩大,全面了解民歌的内涵。除此之外,在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地方方言加以学习,用方言来演唱民法,准确把握民歌的特色风格[4]。以《马桑树儿搭灯台》为例,该首民歌的歌词中带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涉及诸多衬词,学习地方方言后进行演唱,可以唱出该歌曲的风格,感受歌曲中凄美动人的浓情。

三、结束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湘西民歌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时,需要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民歌和民族文化。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创造价值和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力、感受力,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夏卿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课题名称:

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武陵山片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16C1321

参考文献

[1]吴海华,姜仁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探讨[J].音乐探索,2012,02:119-121.

篇(3)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多年以来,主要以人格塑造、素质培养、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为主,通过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一、师生发掘音乐的美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对于各种音乐材料,老师先要做好反复听、反复唱,多遍揣摩,这样方可更好更准确地感受到它的美。还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搜索,以加深自身对材料的掌握程度。老师要仔细揣摩,才能找到处理的方案及思路。唱出揣摩过的歌曲,老师在范唱伴奏时的美感会更好,从而了解歌曲最具魅力的地方,也会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韵味。比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让学生先欣赏流行版的《梁祝》,然后对教材上的曲目加以欣赏,对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乐于接受并欣赏,从中能体味到传统音乐之中的旋律美、情感美。

二、师生感受与体验音乐的美

音乐蕴含了美好寓意故事,抒发了温馨风格的自然景色,具有童趣的美丽梦幻,并能让人体验与感受到亲情、友情。它具有如此广阔的表现范围,能够吸引中小学生,让学生们的内心萌生美的愿望及美的期待,音乐教学内容要涉及中小学生可以接受及喜爱的内容,让中小学生喜欢听、喜欢唱,加以积累、理解,并产生审美效果。比如:在教唱《祝你生日快乐》这一歌曲时,我做了如下设计:布置生日场景,准备贺卡等生日用品通过情景的设计来唤起歌曲内容的表现意境,在学生们在所熟悉的生日生活经验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受到这一深情美妙旋律的熏陶。

三、师生欣赏优秀流行音乐的美

篇(4)

2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

音乐实践向来被看作是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和检验标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种是通过演奏、演唱或感受实践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用自己的音乐素养去影响周围的人,即用自己的所学来实现音乐功能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弥补课堂实践教学的不足,解决课堂教学空间、时间所造成的活动类型的局限同时当学生能开放的、自由的领悟音乐的神韵与真谛、参与到歌唱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中,再加上绚丽多姿的文艺活动不仅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而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音乐素质素养。

2.1专题音乐活动

专题音乐活动是指围绕某一主题,以音乐为主要表达形式开展群体性活动,因为其主体明确而集中,可以满足不同时间多样化的需求而被广泛开展。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地民歌小调、地方戏曲、历史故事等便是其中璀璨的明珠。这些专题可以使学生在演唱和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增强归属感、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从而培养出深厚的民族感情。其次,专题活动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探索能力。

2.2竞赛性音乐活动

竞赛性音乐活动是指,以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为竞赛内容的课外实践活动。它不仅具有知识性与娱乐性的特征,同时还具有竞争性让学生在挫折中成长。首先,从知识性和娱乐性来看,学生需要积极的储备相关的知识、刻苦的训练并提高相应的技能。这不仅提高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其次竞赛活动本身就有挑战性,会有成与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前要在了解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去分析其他竞争者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尽量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努力在竞赛中获得成功,参赛后的成功将会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高峰体验,通过不断的成功不断形成自我承受的能力。如果失败就要尝试如何面对挫折,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欣赏他人的成功。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理论中阐述道:“假如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变成人性丰满的人,能逐步发挥他们所具有的潜在能力,那么能起到这种作用的一种教育就是艺术教育”。可见综合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养成非常重要。

3实践活动设计

实践活动计划是关乎实践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音乐实践活动计划设计的越周密详细,活动效果就越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活动精心而独到的设计,开发课程资源,转变教学方式,从课内到课外、从本学科到跨学科,设计多元的音乐视角;同时要加强家庭、社会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学生的生活体验、音乐经验出发,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为课堂教学有利补充的实践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尤其是比较自由、灵活多变的实践活动课。如果教师在组织过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那很可能将一节实践课上成一节娱乐课,大大降低或偏离了实践课本身的目的和音乐学习效果。

(2)实践活动应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是对音乐课教学目标的巩固与延展,提高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的认识及音乐体验,从而发觉和培养学生潜在能力。例如:活动内容必须是接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如当地的民歌、戏曲或者历史故事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如此紧密联系,就是在没有电脑、没有图书馆的情况下也很好搜集到相关资料或很容易学习和了解。

(3)实践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实践活动尤其是课外实践活动不可能一个课时就能完成。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好时间安排,可以通过调课或利用兴趣活动等方式,尽量留够充足的活动时间。

(4)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将活动的部分主动权交与学生,例如整个活动的策划,各小组内部分工等,这样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但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与学生形成互动。以自己的专业和人格魅力去带动学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活动中和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激发教学灵感提高创新意识。

(5)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实践活动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践过程、内容、结果的评价三大部分。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实施时主要通过“教师观察评价”和“学生观察评价”两种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对实践结果及学生表现等给予评价。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使实践活动良性循环,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发展。

4案例分析

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鉴赏模块第27课《黄自和萧友梅》中,教学目标为:(1)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2)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出的重要贡献。(3)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可以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而第二节课可以安排成拓展和探究。因为如前所述,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时,要利用一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内和以外的知识面。在我们陕西,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因此完全可以把当地的文化资源引用到音乐课中。

篇(5)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得音乐教学能充分服务于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音乐教学就不能单纯的是律动、节奏、唱法的问题,要将课程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要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起到重要作用。

1.音乐实践是轻松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

音乐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实践的各种角色或者场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逐渐进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比如,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设置一定的游戏表演,让学生学会在乐曲的伴奏下通过游戏的表演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2.音乐实践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

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中的学生才能发现音乐的美,才能驱使他们去探究音乐、喜欢音乐;也只有在音乐实践中,学生才能慢慢培养音乐的兴趣,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多提供给学生们音乐实践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挖掘出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音乐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实践教学的音乐教育课程,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育特点,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学会一两种基本的乐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鉴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了解音乐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例如,教师通过光碟等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同时以生动、简明的语言讲解歌曲的背景、主题大意,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小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鉴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正如很多人所简单认为的那样,音乐就是演唱。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问题,但也体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乐意参与音乐的方式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歌唱的技巧,让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就能学会唱一首歌曲,这对他们来说就很有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标示音乐的基本符号,也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只有学会了识谱,我们才能够唱响音乐,才能够进行其他的乐器表演等活动;音乐实践教学也才可以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学生识读乐谱。

三、音乐游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因此我认为,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采取游戏的方式是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的。音乐游戏大体有以下几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就是在游戏中组织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去感受不同的音乐。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歌曲的主题都是围绕动物、小朋友等角色展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提前设计好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游戏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

2.比赛游戏

以音乐内容为主线,把学生按小组划分,分为N组,参加比赛。如在教《下蛋啰》这首歌时,我用皮球当鸡蛋,以组为单位,每人下一个蛋,哪个组以最快的速度把鸡蛋运到筐子里就算是自己下的蛋,同时也就取得了胜利。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很浓,学习的动力也很足,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3.听觉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听觉游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比如组织学生们深入社会,带领他们接触、感受自然界,辨别生活中声音的强弱,并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材料,再通过自己的手、口等让它们发出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强弱不同的声音。

篇(6)

1.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乐曲氛围中。当前,很多小学教师都不重视音乐课,仅把音乐课当作一门学生放松身心的娱乐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唱几首歌来敷衍了事,并没有进一步地把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专业的音乐知识一无所知。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学生并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缺乏对音乐的鉴赏力,有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可能就会从此被埋没。为了能营造一个浓厚的乐曲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很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

2.音乐教师缺乏舞蹈基础

在我国的小学舞蹈教学中,一般都是由音乐教师来担任学生的舞蹈教师,而多数音乐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或训练。因此,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专业、规范的舞蹈动作。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音乐,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拍,将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音乐教师的舞蹈知识不够全面、专业,缺乏熟练的舞蹈技能,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二、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实践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要使小学的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应当借助相关乐器弹奏歌曲,为学生营造一种音乐氛围。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就会高涨,而且能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而在这种美妙的乐声中融入相应的舞蹈,则会使音乐变得更加动听、感人,所以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适当地结合舞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妈妈的吻》这一歌曲时,教师首先弹奏这首歌曲,然后再播放该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学生跳舞。这首歌曲的舞蹈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才能完成,所以这首歌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融入课堂中,活跃课堂气氛。

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音乐是一种有声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舞蹈是一种无声的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方式,若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定能为音乐教学添色不少。例如,在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一歌曲时,教师可通过“轻轻踮起脚尖”的舞步来表达歌词中的“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窗前”。教师在课堂上表演舞蹈,而学生则伴随着教师的舞蹈唱歌。教师通过跳舞来表达歌曲中的大意,创设一种有趣的教学情境,而学生通过教师的舞蹈能联想到歌词的含义。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使学生在这种舞蹈情境中更愉快地学习音乐。

篇(7)

快乐的学习氛围,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真正做到快乐教学,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愉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能够学到有关知识,又能够获得快乐。本文就对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快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快乐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快乐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快乐教学法的真正内涵,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快乐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学生学习音乐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培养艺术修养。教师采用快乐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极大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审美意识得到强化,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喜欢上教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老师是主体,老师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学习老师教的内容,这样根本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肯定得不到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平等关系,教师平时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作学生倾诉的对象,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放松、愉快地学习,学生尊重教师,上课认真听讲,形成十分融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教育中,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锻炼学生的思维。具体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根据学生不同专业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些适合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多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大家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自认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说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一定要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首先,院校在招聘音乐教师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招聘,切不能让没有能力、没有资历、没有能力的人鱼目混珠,影响音乐教育质量,要让教师真正懂得如何进行快乐教学。其次,院校应该定期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他们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培训他们关于音乐鉴赏课程的构建方法,让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当中。除此以外,院校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审查考核,激励老师不断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学习与研究,提升音乐鉴赏专业水平,还要对他们进行快乐教学法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快乐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教学。

(四)在音乐教学中学会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各种现代化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枯燥、难懂的音乐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

情景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一些音乐情景教学时,教师可以找一些典型的音乐曲让学生进行欣赏,体会其中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亲手体验其中的情景,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去了解、去感受其中的真正内涵。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快乐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进行探讨,得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开阔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教学法以一种快乐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学习,极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Theraputic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Viewed from Special Education

YU Xue-qin

(School of Arts, Nanj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Jiangsu 210038)

一、治疗性音乐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功能

篇(9)

近年来,笔者在声乐教学中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声乐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中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歌唱技能而轻实践,应将技能与实践密切结合。新形势下的声乐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最关心的学习和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新方法,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实践教学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助益,激发他们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有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是人的心理发展变化和内心冲突最为强烈的时期。大部分学生是出于热爱艺术而报考音乐教育专业,但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一般,以及艺术院校收分较低的缘故报考音乐教育专业。另外,由于每位学生还存在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差别、声乐基础好坏的差别、音乐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差别,故他们在声乐学习的努力程度上及实践水平上或多或少有所不同。学生各方面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教师的实践教学,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条件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学业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积极主动的,而少部分学生是急躁的、懒散的、学习被动的。积极主动型的学生学习稳定,进步明显,实践效果较好;急躁、懒散、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进步缓慢,实践效果不好。而歌唱技术的掌握主要是靠大脑神经支配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除了掌握发声技巧外,还要注意音准、节奏,力度变化及语音、语意的表达,这都要靠大脑两半球交替协调工作,所以说声乐学习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头脑、准确的思维和正确的思想,而教师就要细心地了解每位学生,并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

(一)学习主动型。教师对这类学生应做到宽严适度,不能过度偏爱,应对其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除了让他们熟练掌握歌唱技能外,还应拓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

(二)紧张型。教师多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及采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增强发声器官及各腔体的活力,多让学生做些松弛的动作,逐渐克服紧张的心理。

(三)懒散型。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做快速练习,同时多念几遍歌词体会含义,来促使学生的歌唱情绪高涨,使发声器官的各机能准确无误地配合,巧妙地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积极歌唱。

(四)学习被动型。上课时教师可以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内在听觉细心地分辨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让他们分辨对与错的声音及内在感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也可有意安排学习主动的学生和比较被动的学生在一起实践,慢慢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声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正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在掌握歌唱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以传统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受歌唱知识技能,以致许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本科学习的歌唱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实用性,这都是声乐教学中未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欠缺实践经验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应在学生掌握了基础歌唱技能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在整个声乐教学中的比重。

(一)多元化教学观念。声乐教学应多增加学生的实践与讨论等双边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声乐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学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还能使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有效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注重专业技能与实践相联系的应用性。在努力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声乐基础理论与歌唱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密切联系声乐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使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拓宽实践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声乐课堂的信息量,将学生带进形象、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互动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歌唱技能。(四)加强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舞台艺术实践、声乐比赛;也可组织学生观摩声乐比赛或音乐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高校声乐教学应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科体系建设之中,加强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考核方式的调整有利于声乐实践教学的实施

专业考核历来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教学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学生的声乐成绩是检测和评价教学质量,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对学生专业成绩的考核,大都以期末考试为准,未将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列入考核系列,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学习、实践不努力,临近考试时突击一首考试曲目,其结果造成学生的专业学习不扎实,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难以实现,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缺乏针对性,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整体声乐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因此,考核方式的调整也应该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考核方法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的改进,只有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声乐学习成绩的考核,可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以期末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为辅。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的整个声乐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给学生,促进声乐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

(一)平时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这种形式应多样化,可包括课堂考勤、上课质量、课后练习情况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关要严,对其完成演唱作品的目标要求、练习时间、完成质量要有明确规定,既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一年级上学期,可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3首;三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演唱基础发声练习6条,结构练声曲3首,中外艺术歌曲各1首,中外民歌各1首,中外歌剧咏叹调各2首;学生每学期应有1次学结,阅读相关论文12篇或书籍一本。

(二)实践成绩,成绩比重约占20%。艺术实践形式包括观摩音乐会、参加舞台艺术实践、参加教学实践音乐会、参加各类声乐比赛等。如一年级上学期观摩音乐会2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1次;三年级下学期观摩音乐会3次,参加舞台艺术实践、教学实践和声乐比赛各1次。这样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注重学以致用。

(三)期末成绩,成绩比重约占60%。期末考试由演唱歌曲的难易、技术掌握、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组成。声乐教研室可对学生每学期的考核内容进行规定。如一年级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能还不够扎实,考核内容可选择演唱结构型练声曲或较简单的中外艺术歌曲;三年上学期由于学生的歌唱技术较熟练、水平较高,可在考核内容上选择中外歌剧咏叹调;而在三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弹奏水平提升,可考核中小学歌曲的自弹自唱。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强调了专业性,又突出了师范性。这种采用“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考核方式的优点是:1.减少期末考试比重,增加平时考核和实践考核比重。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2.减轻了部分学习努力但先天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的考试压力;3.优化声乐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改变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调动教师备课、授课、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4.拓宽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虽然高校音乐教育声乐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广大声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在声乐教学改革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将声乐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篇(10)

职高生来自不同的中学,有些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有些中学即使开设音乐课,也常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有些中学把音乐课上成了单一的唱歌课,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性和延续性。在基本乐理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认识、理解、掌握和运用乐理知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越高,对音乐的感受就越充分,也有助于他们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反之,学生掌握的基本乐理知识越全面、越牢固,就越有助于他们在音乐实践中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边让学生感受音乐,边讲解有关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的初步认知和理解。以“速度及其音乐表现特点”一课为例,可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复习其他曾听过的速度变化较明显的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并由浅入深地讲解速度的定义、标记、用法以及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基本乐理教学不能光讲不用、学用脱节,只有随学随用、学用结合才能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随着学生运用基本乐理知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对基本乐理知识的认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入,运用起来就会更加准确。

二、聆听音乐,强化欣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职高的音乐欣赏课上,总有一些学生不认真聆听音乐,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偷偷地用耳机听流行歌曲。学生喜欢音乐,却不愿意上音乐欣赏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欣赏课在内容选择和教学方式上缺乏新意。对于很多经典作品,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演唱或演奏,不能有直接的感官体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听经典的民族音乐,多听高水准的世界名曲,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解析,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单纯的鉴赏覆盖还不够全面,教育内容应该是艺术实践、知识、技能三者并重的,要使三者有机结合,达到互相渗透的效果。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多播放经典民族音乐和世界名曲,也可以举办一些高雅的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电影欣赏等,在耳濡目染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调整内容,激发兴趣

上一篇: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建议 下一篇: 节能降耗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