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规范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规范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房产档案是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公房、私房的产权登记和管理活动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形成的,反映房产权属关系和状况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表册、卡片以及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是房产产权历史及现状的真实记录,是房产所有权、使用权的凭证。

房产档案是城市房屋权属管理的基础,是房产业务开展的重要信息,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数量大,涉及面广,在解决房产纠纷、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深化住房制度 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房产档案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程度,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

1 房产档案的特点

房产档案管理与一般的档案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它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1.1 专业性:房地产档案管理产生于房地产专业部门,是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中形成的历史记录,而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是依法进行的,是其他任何部门都不能代替的工作。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形成的档案材料专业性强,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一般公文有明显的区别,在内容上,反映了房地产权属状况和房地产位置和面积大小,文件名称多采用房地产专业术语,在形式上,结构规范,多为表格式,填写式。

1.2 动态性:房地产档案形成后房地产权属和房地产情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产权人的变化,房屋的拆迁、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活跃,房地产的买卖、交换、继承、赠与等交易行为的发生使房地产所有权不断发生变化,房屋的拆迁、翻建、扩建、 灭失、土地分割与合并等房地变更不可避免。因而房地产档案处于不断转移和变更之中,具有极强的动态性,房产档案作为房屋变化中的原始记录,必须随着房屋及房屋所有权人的变化而变化,房产档案只有全面真实的反映房屋变化的全貌,才具有其利用的价值。

1.3 法律性:房屋属不动产,价值较高,在单位或个人的财产构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产权档案的有无,记载的是否准确,全面,产权档案管理的好坏,都能对产权人产生一定的甚至是具大的影响。房屋所有权为归属的凭证等组成的产权档案,是房产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处理房地产纠纷的重要依据,应永久保存。因此,房屋产权管理档案具有很强的法律性。

2 房产档案的社会功能

2.1 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的重要依据。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制度,登记发证的中心环节就是依据房地产档案材料确认产权,提高发证的准确率。同时,在房地产交易中,产权清楚是交易的前提。房地产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房地产档案,纠正出现的伪造、涂改、谎报遗失、重复申领《房屋所有权证》,维护正常的房地产管理秩序。利用房地产档案记录的不同时间、地点、类型的房屋,对房屋交易价格进行“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估工作,建立有效数据库。

2.2 落实经济适用住房过程的可靠凭证。

为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有序地进行,房产档案要将单位性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人均收入、单位已售公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拟建住房地点、套数、总层数、建筑面积等,详尽登记整理,按程序上报,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符合法律和政策的框架要求。

2.3 住房拆迁管理工作的有效凭据。

在拆迁工作中,房地产档案记载的居住状况、经济状况、人均面积等,为制定建房规划、分批解决干部职工住房困难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建设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面积提供了参考数据。

2.4 司法、税收工作的有利依据。

房屋拆除、买卖、继承等行为的发生,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纠纷,要解决这些纠纷,房地产仲裁和司法部门都要查阅房地产档案,弄清房地产权属关系。同时,由于房地产档案记录了每户每处房地产的面积、价值,可以作为税务部门开征房地产税及契税的计税依据。

3 加强房地产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一是要充分认识房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房产档案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平凡朴实、复杂细致、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发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满腔热情地为社会服务。二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三是要制定一系列房产档案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定期组织考核,严格奖惩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归档,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了解网络知识,灵活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胜任文档的存储、编辑、检查、利用等工作的专业房产档案管理队伍,是新时期房产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档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3 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调阅速度。

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科学管理方法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开发房产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一是要提高对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二是要完善房产档案信息归集、检索系统。在工作中,要将房产档案信息系统与房产交易系统有机地结合,将房产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房屋产权信息自动归入房产档案信息系统,形成文本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功能,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形成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互补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实现万能检索,从而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准确的房地产档案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对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运用相关调控手段,使房产需求保持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达到科学决策,回避风险的目的。

总之,房地产档案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是确认房地产权的重要依据,也是丰富的档案信息源。房地产档案管理是一个信息量大、变动关系复杂,事务性很强的行政管理工作。只要我们坚持提高标准,严要求,明析工作程序,按照规范操作,分清责任,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就能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知识面广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房产档案在房产事业中,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吴伟新。形势下高校房地产档案管理刍议《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卷,6期

[2]阴宏哲,栾学莉。房地产档案管理特性探析《黑龙江档案》2010,2期

篇(2)

【关键词】

计划生育档案;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资金投入

为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必要的。但目前在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内容,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规范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为档案资料查阅和利用创造便利。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查阅,可以对计划生育档案的政策法规、生育指标、生育措施、优惠政策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有效解答人民群众遇到的疑惑和困难,促进信息有效交流和沟通。

(二)有利于方便管理决策。计划生育档案记录计划生育档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采取措施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部门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具有可靠的参考资料和依据。在制定计划生育决策时,通过查阅各项历史资料和记录,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不仅提高决策水平,还能推动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能对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了解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执行效果和人口流动情况。并且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与互动,构建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防止工作疏漏,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缺失。一些单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约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制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投入不足。相关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由于资金缺失,计算机、扫描设备等投入不够,忽视设备更新和完善。管理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不当。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管理台账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管理规范措施。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管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让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让管理人员努力开展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二)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档案管理预算,满足各项工作需要。资金投入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培训、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购买和更新等。要加大资金投入,满足档案管理的资金需要,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重视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使其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健全台账,规范管理。根据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措施,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在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严格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本单位的档案卷宗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查询借阅登记簿、利用登记簿等。建立计划生育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库存温度和湿度记录簿,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四)改进服务,注重利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改进服务,为档案资料使用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系统和信息平台,方便档案资料查阅。注重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便捷服务,让利用人员能够高效、便捷、迅速使用所需要的档案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结语

总之,推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不足,健全并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注重档案资源利用和开发。从而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潘之柱 单位:菏泽市巨野县卫计局

【参考文献】

[1]张永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63-164.

篇(3)

一、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对档案管理重视度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情况有所改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但是现行的管理条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管理规范化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有关部门仍需加强改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高校档案采用规范化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前,涉及高校档案管理的制度主要有材料收集制度、鉴定制度、保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主要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据可依,但是在现有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体系中,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可观。[1]造成制度落实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制度的建设并不完善,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管理内容也没有经过严谨的理论验证,导致制度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制度都无法落到实处;其次,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不能满足要求。高校在进行档案管理人员招聘时并没有建立明确的标准,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不够,而且在?F有的条件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体系,还要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善于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最后,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待加强。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行动力会直接影响管理的效果,但是现有人员大部分都消极怠工,执行力不足,无法发挥制度的优势。

(二)只有严起来,才能落下去

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最主要的是为了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从而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准则,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而要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最主要的就是建立严格的落实政策,加强对管理人员日常行为的监督,只有从意识上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自《档案法》出台以来,各高校都逐步建立了与此相对应的制度和政策,但是人们并没有建立对系统的认知,在思想上也没有提高重视度,从而导致在操作上严不起来,进而出现档案管理混乱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必须从以下几点加强对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一)优化档案管理的路径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只有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在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中,必须依靠高校领导层的力量,自上而下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逐步提升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加快信息化建设。[2]首先,高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建立开放的信息化环境,从而为信息化措施的落实提供积极的环境支持;其次,应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不断提升制度的使用率,充分做到档案的规整与接收同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最后,应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网络技能的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

(二)探索优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档案管理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校园建设的主要成分。首先,应建立档案管理的意识,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逐步转变工作人员的态度,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其它部门对档案管理部门的配合,从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积极的环境支持;其次,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技术及人才投入,各部门应积极响应领导层的号召并将政策落到实处,基层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建设,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而实现高校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三)加强收集工作,使高校学生档案更加立体化、规范化

篇(4)

首先血站档案管理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近年来,血液的临床使用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血液采集及供给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数据需求也日益强烈,若归档不及时、资料缺失严重,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应用效果,而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对献血者的基本资料、献血时间、献血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同时助推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确保输血纠纷各方合法权益的实现。近年来,由献血、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部分患者输血中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感染某种血液传播疾病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血站档案记录将能够作为原始档案对各方责任进行判断。另外,血站档案管理能够为临床用血尤其是稀有型患者用血提供保障。当出现稀有血型患者输血时,可以从血站档案中查询相关血型记录,迅速确定合格的献血者,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除此之外,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能够享受双倍免费用血[2],凭献血证便能够享受用血报销,一旦献血证丢失,将无法补办。而通过血站档案查阅则能够查询到献血者的相关信息,为献血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2血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对档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直接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低、利用率低等现象。

2.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血站档案管理普遍呈现出管理分散、信息资源整体性不强等特点,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部分血站尽管建立了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然而更多是沿用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模式,实用性不强。另外,部分采供血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容易出现填写错误、资料填写不完善等现象,为档案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当前,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未纳入到行政预算中,血站对档案室设备及网络化建设等的投入不足,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单机整理模式,不仅信息量少,而且制约了档案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一方面档案管理信息化设备价格较高,血站内部所投入的预备预留资金少,制约了采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血站采购人员对信息设备了解不足,所采购的设备整体质量不高,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

2.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网络信息化时代,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相对混乱。

3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策略

3.1增强血站档案管理意识

血站档案管理关系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献血者、用血者双方权益的顺利实现,血站内部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到血站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体会血站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3]。通过讲座、集体培训等向血站档案管理人员传达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提升其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更好地投入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

3.2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相关领导要提升思想认识,结合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体现合格、安全、方便、保密等原则,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拟定整改计划,并认真及时予以改进提升,进一步加强档案长效管理,严格执行各类档案法规制度和管理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档案信息,推动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同步提升[4]。

3.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基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站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从业务档案信息入手,加强血站档案的信息化建设,①要使用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取代原有的单机版管理模式;②要加强三大数据库建设,即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5];③做好档案开发利用,积极创建各类编译材料档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为采供血工作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人才是确保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招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要结合血站档案部门的工作实际,选取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及业务能力的人员担任档案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业务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另外可以组织参观优秀档案管理单位,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确保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

4结语

新时期,社会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民生,关系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临床用血的体验,因此,必须认识到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血站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作者:郑万森 袁远 韩秀彩 单位:潍坊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冯海魂.浅析中小城市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11.

[2]曹志刚.襄阳市中心血站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做法与体会[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3,16(2):269-271.

[3]李建华,黄会武,杨雪松.研究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创新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164-165.

篇(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继农村地区取消农业税、开展农业直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农村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遵循的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至此,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同步开始建立和开展起来。

一、新农保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实施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保证全体参保农村居民利益的最好保障。农村居民参保新农保,需要提供个人相关证明资料并经审核通过才可参保,需要定期交纳参保费用并留存信息,参保资金合法使用计息并归入相应帐户,养老资金依法支付并核算收支状况,各环节管理均要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和制度,才能维护参保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参保农民的档案信息是证明农民参保、付费并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主要依据,是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档案管理全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使新农保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让参保农民放心,令参保农民信服,才能更好地保障全体农民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的统一和公平

开展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和保障。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三项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合并,首先需要的就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完善,还需要详尽的档案信息资料、相似的档案管理方法、一致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及相同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都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我国三项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步推进,体现了国家对农村农民的重视,体现了在社会保障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3.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建立规范化的新农保档案管理,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最好方法。规范化的资料采集收录、资料归纳整理、资料查询利用,大大降低农村基层档案管理的工作难度和强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反过来也促使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机制,有利于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农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重视程度和专业程度不够

农村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整个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是随意的安排人员处理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个别地区的领导甚至没有档案管理的意识和观念,根本认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无视上级部门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监管。注重直接利益、眼前利益、短期利益,完全是一种短视行为。对于档案管理这种不能直接创造收益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的工作或者认为只有投入没有任何产出的工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种不规范的档案管理直接造成对参保人员信息统计不全面、不准确,影响正常养老保险工作的进展,也极大地影响了参保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新农保的普及推广。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差别很大,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太强,岗位调整频繁,普遍采用兼职人员,即使是专职管理人员也很少具有本专业知识,都是转行过来,缺乏档案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很难胜任繁琐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不断增多,城镇养老保险的接续衔接,档案资料会越来越多,工作会越来越零散,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没有很好的档案管理能力,没有统筹的管理思路,没有规范化的操作方案,档案管理工作只会拖累养老保险进程的推进,阻碍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发展。

2.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资料损毁丢失现象严重

基础设施匮乏,基本办公条件不具备。有些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机构自身办公场所很简陋,甚至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都是和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专门的档案室更不具备,收集的参保人员资料随意放置,没有建档归档,没有整理梳理,损毁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有档案室,档案资料摆放整理混乱,没有条理,一旦发生参保人员调入调出,资料变更情况、查询、改动都很困难。由于经常性的翻动查找,有些资料发生损坏,信息被破坏。个别农村地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还未完全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甚至连基本的电脑都不具备,档案管理难度很大,档案信息很容易遗失。保障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部门安全防范意识差,措施不得力,卫生条件不合格,档案资料容易发生受潮、霉变、虫蛀,甚至发生水淹、火灾、腐烂,偶尔还有失窃现象发生,资料受损、毁坏、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

目前养老档案管理方法还不一致,管理程序还不明确,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管理制度还不规范,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档案资料管理效率低下。资料是否留存、是否销毁、是否归档、是否分类,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如何延续,城乡养老保险如何转换,各地档案管理还处于各自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标准的缺失,缺少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就无法进行统一的约束和监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就无法实现。即便很多地区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缺乏管理的严谨性、高效性和规范性。管理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和遗漏,都可能影响到参保农民利益,影响到保障资金公平公正的运行。比如,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参保农民的信息管理的更新不及时。每年都会有农民参保,每年都会有适龄人群达到补偿标准,也会有一部分逝去的老人,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检查和核实,不能及时修改和完善信息,并将造成信息收集的错误,从而影响部分农民的利益和保障资金的分配使用。随着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新农保档案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各种新问题也必将不断出现。

三、提高新农保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1.加大农村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对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档案管理绝不是可有可无,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建立起日常资料留存归档的习惯,提高日常档案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农村参保人员人数众多,分布广泛,人口流动性大,这些都给养老保险机构带来很大困惑,档案管理起来愈发复杂繁琐,管理难度巨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有细心认真、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态度,看似简单枯燥,实则要求很高,需要农村养老保险机构配备合适人员从事此项工作,不能随意安排。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有比较固定的专业人员从事,岗位人员调整不能过于频繁,谨慎使用兼职人员。养老机构还要统一对档案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养老保险改革的步伐,档案管理要统筹安排、整体梳理、细化分解,做到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专业人才是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为档案管理人才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研讨,共同提高。

2.加强档案管理软硬件建设,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需要完备的软硬件条件作为基础。县乡村各级养老保险机构均要提供相应的办公区域,配置相应的办公条件,方便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办公场所要科学划分、分区明确,保证各项工作不受干扰。我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先进的档案管理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结合,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要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所以要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个人信息个人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调取查询,信息变动随时监控,使档案管理更加现代化和规范化。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投入,全面采用电子网络化办公,使用统一的养老保险参保软件,整合城镇居民和职工养老保险各种信息资源,共同纳入我国社会保险子系统,为我国“金保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的管理水平。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关系到全体参保人的利益,必须高度重视,严格管理。档案信息的保存要求很高,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档案材料,在保证空气通畅的环境下抓好各方面细节,房间温度湿度控制要适宜,需要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潮、防光、防虫、防鼠、防尘“八防”措施,电子版资料还要做好备份和日常检查工作,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档案质量,避免损坏。

3.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保证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档案管理各地区要遵循统一的管理方法,明确的管理程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指导,明确的管理程序作为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约束,管理人员按照标准管理体系按章办事、依法管理。如建立人员责任制度、收集制度、整理制度、存档制度、保密制度、统计制度、归档制度,等等。县乡村各级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上墙,按照制定好的工作程序和要求,科学有序的开展各项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定期更新参保农民信息,及时调整档案归类,工作人员要深入农村基层,掌握参保农民的最新详细信息,相应的及时修改和补充档案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同时档案管理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复杂的工作要学会化繁为简,在工作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新农保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初期建机构、保基本、广覆盖的阶段,进入可持续发展时期,所以必须对新农保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顺利合并,保证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有序,最后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红红.试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完善[J].山西档案,2013,(S1):209-210.

[2]赵敦芳.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J].中国档案,2015,(9):40-41.

篇(6)

二、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措施

(一)强化宣传,加强档案意识

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种种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档案部门来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应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学习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档案观念,将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与领导责任挂钩,以此来保证社区档案的完整。

(二)健全档案管理,建设合理的社区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制定并健全社区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促进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对档案管理办公用品的投资,完善社区档案管理条例,要将制约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因素一一解决。

(三)加大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

积极组织各个社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关于档案的培训,让其了解档案整理与立卷等规范的工作形式,同时还需要对社区工作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只有熟练掌握社区档案工作的详细步骤以及了解社区工作的相关职能与性质,才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

(四)加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当今世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网络程度也在持续强化。而档案人员必须要通过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观念来强化社区档案管理工作,并改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那些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要落实好电子企业档案的网络安全工作,针对一些十分重要的档案文件,需要应用非常严格的保密方式,实施重点保护。另外,要尽量保障一些关系到商业机密及知识产权的档案文件的完整。与此同时,社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拓宽知识面,掌握工作所相关的知识以及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应用现代化的科学装备与技术,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指导及改善档案工作,这样才能做好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

篇(7)

【Abstract】Medical equipment archives management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a very important content, modern hospital management process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onstituent.The hospital important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good or bad, directly affect hospital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quality.

【Key words】Medical equipment,archives management,standardization

引 言

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机械、电子、医学、微机、光学、核医学及商贸、统计等各个学科,是一门融技术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近几年来,大量高、精、尖设备投入使用,为医院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对保障人民健康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领导开始认识到:现代化医院医疗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医院所拥有设备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管理水平。如何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这是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1、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疗设备档案工作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医院医疗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和技术支持。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医院的管理部门片面强调对设备的论证和采购环节,只重视设备的考察和引进,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新设备仅仅重视安装和验收和调试环节,忽视对医疗设备的相关资料的保存和档案管理。而医院的现实情况是,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设备管理部门、档案保管部门、设备档案使用部门等较多的部门[3]。在医院的具体管理中,三者的责任和分工常常不是十分明确。工作不协调,未能深入挖掘部门的最大潜力和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加之医院管理部门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手段。特别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系统更是薄弱环节。设备档案管理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工作不协调;操作流程不规范,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监管等诸多问题迟迟未能很好解决。

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档案资料管理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档案管理混乱,借阅查询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人员更换或调动时移交手续不清楚。档案资料保管分散,没有专人保管,导致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甚至相当一部分资料分散于各科室或个别人员手中,收集困难,甚至发生资料丢失。借阅和归还手续不严格,久借未归档的资料没有及时催还;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医院缺乏经过职业培训的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2、增强对医疗设备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凭证。医疗设备在一定的时间内,从开始购置到正常运行,直至最终报废,有一个循环周期的使用过程。医疗设备档案是指所产生的文字、图纸、照片等具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载体资料。医疗设备档案的主要价值,有着促进医疗水平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优势的作用[4]。

例如,在设备使用规划中,医疗设备档案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支持医院主管领导的决策,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防止贵重仪器闲置浪费、杜绝盲目引进和重复购置[5]。在设备采购及售后服务中,医疗设备档案能够提供具有法律依据的“合同书”,根据合同条款的约定,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医疗设备日常运行中,医疗设备档案能够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为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在医疗设备报废审核中,医疗设备档案能够提供真实的原始资料,发挥其功用,合理报废资产,防止医疗资源浪费。真正把医疗设备的立项采购、基本情况、监测检查、故障维修、日常维护、大型维修、报废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在设备档案中。

所以,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好、保存好、使用好档案资源,才能使其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档案在医疗、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作,管好用好设备,在设备档案具体管理中,要把医疗设备档案视为晴雨表[6]。使其真正融入监督医疗设备管理、跟踪医疗设备服务、维护、维修医疗设备正常运转的整个环节和全过程中。

统一思想认识,充分意识到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引进档案管理专业的技术人才,成立专职的设备档案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医疗设备档案相关人员的分工,加强协作,才能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转。

3、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3.1 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成立由相关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小组”。它隶属于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整个医院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修订、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小组成员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和《病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增进依法治档的意识。设置医疗设备档案专职岗位,应聘用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设置兼职岗位,可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仪器设备主要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内负责所在科室的档案管理,定期查看、整理、核实医疗设备的使用记录,汇总后送交设备管理部门,经审核后移交到设备档案室保存[5,7]。

3.2 明确划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归档内容由两部分组成:设备采购过程产生的文件和设备使用过程形成的资料。①申请及采购过程所产生的文件:采购申请和论证、公开招投标书或采购合同、商务谈判记录、评标和开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正式采购合同、售后服务协议、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标准配置的装箱单、货物运输单据、安装调试结果、验收检测证明、设备操作说明、维修技术资料,生产制造许可证、注册登记证、销售许可证。属于严格监管的特种设备,还需要有政府部门出具的技术鉴定和使用许可。属于卫生部、省卫生厅严格配置的大型设备,必须要有医疗设备配置的许可证。属于进口的设备,特别是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出口设备,还需要有机电设备的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凭证、外贸合同、质量保证书、发票凭证、商品检验报告、注册许可证等。②设备使用过程形成的资料有:设备的使用登记、开机负荷累积量、消耗品类型及数量统计、操作规程、故障维修记录、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分析、使用率与完好率统计、医疗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报废申请与审批记录等等。

3.3 积极创新设备档案的整理方法

档案经过初步简单粗略整理后,仍然处于条理不清的状态。只有经过科学地整理,系统地排列,有序地存放,才能便于今后的管理和查阅使用。常规的整理过程是先按大类划分并登记目录,然后对每个类型进行整理汇总并登记目录,最后制订具体医疗设备的档案卷册。对每份医疗设备文件进行编号,按规范对文件进行顺序排列,最后编写卷内目录:序号、文件号、责任人、文件标题、日期、页码和备注。

查阅医疗设备档案只需按类型浏览目录,查询某台医疗设备的卷内目录,就可了解该设备的档案具体明细表,为查阅者提供极大方便。当然,随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应用,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医疗设备档案整理的方法需要管理人员去不断创新[8]。例如,开发功能齐全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设计科学的检索系统和针对不同需求的检索工具,以适应差异化的信息需求;设计完善的统计分析功能,为管理工作提供汇总信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需要。

3.4 不断拓展医疗设备档案的应用领域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工作目的和价值是广泛被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确保档案资料的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同时更要求以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医疗设备档案使用者提供高效的服务。真正使医疗设备档案在提升本院的综合诊疗水平,为医院管理决策部门了解最新动态及新技术的开展等方面,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医疗信息[9]。因此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结 语

医疗设备档案的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以细致、周到的工作,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现今信息时代要加强医疗设备档案动态管理,及时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为有计划引进设备及合理选型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推动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瑞峰 浅谈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医疗装备 2007,20(1):25-26.

[2] 朱水芳.浅谈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 .中国现代医生 2007,45(9):95-97.

[3] 李魁生.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浅论 新西部 下半月,2007(12X):117.

篇(8)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篇(9)

(一)对档案管理不重视

目前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对管理工作的态度也以应付居多,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等事物性的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档案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检查就行了,档案管理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卫生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二)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目前绝大多数卫生院都制定了较为健全的院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考核标准却较少,没有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档案制度不健全,在的各项管理中,卫生院制定了医疗、药品、预防保健、行政后勤等各种管理制度,而涉及到档案管理的却很少,在各级的目标管理中,一般也未将档案管理纳入考核中。对档案缺少科学的分类管理,管理模式和手段比较落后,部分档案资料缺失现象严重,应该形成的重要档案没有形成,为今后的提供利用留下缺憾。档案收集效率不高:在卫生院管理中,各级卫生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三)缺少专业的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

由于较多的卫生院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因此,在很多的院中没有设立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招聘兼职人员进行简单的管理。兼职人员流动性较强,不仅给工作交接带来麻烦,也不利于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出于各种原因,卫生院通常会为医疗技术人员提供大量的机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进行继续教育,却很少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的、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他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平都停滞不前,无法更上社会和卫生院的前进步伐,自然无法满足卫生院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是卫生院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脚步,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为卫生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使档案工作更上一层楼。因此,卫生院应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对档案管理重要性学习,在平时也要注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整体的档案管理意识。另外,院领导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卫生院发展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与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卫生院档案管理的意义,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使全院干部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卫生院日常工作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是卫生院发展的见证,它从各方面客观、全面地反映卫生院了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工作,同时档案对于卫生院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如在卫生院的改革、建设文明行业,提高医疗质量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卫生院首先要制定相对可靠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制度的内容做到熟记在心,以此来改变档案人员随意、懒散的工作作风;有关领导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另外,还要将档案管理纳入卫生院发展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紧密联系卫生院的发展战略,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把档案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才能把卫生院综合档案管信息化落到实处。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篇(10)

1.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惠及民生,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并在党的十上被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国家档案局依据所学发展观,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提出了“人的档案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理念。在高校中,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领导,更不是校长,是学校主体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档案最重要,最有价值。增设“学生类”档案是对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的彻底否定,它有利于学生对其个人档案的查询和利用,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众所周知,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的人事档案是处在一种极度封闭的状态,过分强调保密,公民个人根本无权查看自己的档案,在高校中,学生也无权查看自己的档案,对于自己档案中的内容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一些学生档案中的不实之词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得不到公正对待而贻误发展前途,以致影响一生的情况多有发生,而本人并不知晓其原因。《办法》明确提出并列举了学生档案包括的一些基本内容,并强调学生本人是档案形成的主体。对自己的档案享有知情权。符合现代社会人事档案必须阳光化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2.有利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体制的规范。《办法》实施五年来,纵观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仍呈比较混乱的状态。从表面上看,有的高校学生档案由各院(系)管理,有的是研究生档案由研究生院管理,本科生档案由学生处管理,有的由学校档案部门管理。这种不统一性必然使学生档案管理混乱,但这只是一种表象,而本质问题则是由于管理体制不规范而造成的。因此,《办法》在分析了高校档案管理混乱原因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高校学生档案归档案馆管理,这是既体理了学生档案的本质特征又符合档案工作规律的。实行高校档案馆管理的体制有诸多优势,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优势。学生档案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需要专人管理,更需要有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的人去管理。而学校各院(系)、学生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兼职做档案工作,平时事务性工作就比较多,很难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学生档案,突击整理学生档案是家常便饭,由于他们一段都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因此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档案利用反馈中提出的诸多问题中可以看到这种管理形式带来的各种负面后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只有高校档案馆的专门档案人员才能真正胜任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二是保管优势。档案馆以外的部门管理学生档案,一般将档案存放于普通的办公用房中,档案丢失、损毁时有发生,而高校档案馆有专门的库房和保管设施,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此外,各部门管理学生档案的做法,导致各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诿,造成学生档案质量差、可信度低,降低了学生档案的利用质量,不利于学生本人和社会各方面的查阅和利用。

3.有利于实现高校档案馆藏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集中统一地管理党和国家的全部档案是我国档案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基本原则。高校档案是国家档案,而高校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国家档案,必须由档案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各高校逐步建立了档案馆或档案信息中心,其目的就是实现对高校全部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维护高校档案的完整与完全。《办法》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中,对学生类档案的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这些材料既包括了学生个人档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也包括了教学档案归档范围中的部分内容、即学生的“入学登记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等是比较完整的学生档案材料。校档案馆或档案信息中心以此为标准,可对学生档案形成院、系、班级进行指导,及时归档,保证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并与学校其他档案信息共同构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实现高校档案馆藏资源的集中统一。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途径

高校学生档案要真正做到“档如其人”,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本人在校期间的成长历程,其根本途径就是实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规范化。

1.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校学生档案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办法》对“学生类”档案的一些主要和基本的内容做了规定,这是十分必要的,有指导意义,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去收集和保管,各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制度层面上做文章,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强操作性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体系,提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全面的归档范围,对产生学生档案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提出基本规范要求,从而确保学生档案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虽然我国高校的规模、所有制千差万别,但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明确由档案部门牵头,与各院系协同单位协作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制度去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一个相对集中统一管理学生档案的不同模式。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开展系统考核,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

2.充实档案内容,提高档案质量。《办法》颁布以来,许多高校在学生档案的内容上,除保证基本的《办法》所列举的内容外,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沿着学生自身成长的轨迹,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丰富档案内容的各种有益尝试,体现高校素质教育的成果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档如其人”的目标,这样形成的学生档案能够涵盖其全貌,为用人单位全面了解毕业生提供了准确真实全面的信息,同时也为学生本人在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了鉴借依据。各高校现阶段对学生档案的不断充实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为表现情况,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身体健康情况,反映学生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三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个性倾向和职业倾向。四是技能水平记录情况,记录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水平的鉴定,能力水平考试等。五是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效果,记录学生在校任职情况及评价,参加大型活动,科技活动效果等,反映学生社会活动及社交情况。六是信用情况,个人信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品德,是现代社会关心的基本要素。经过不断充实,使学生档案更具个性特征,避免了“程式化”、“公式化”千人一面的档案现状。为了保证充实工作,高校应建立学生档案信息动态跟踪机制,及时收录学生各种全面信息数据,动态地记录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丰富学生档案信息资源。

3.运用现代科技推进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校招生、就业都已基本实现信息化和网络管理,学生档案在载体上已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高校应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网络优势,整合各方面信息资源,开发运用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库,依托互联网建设学生档案管理与服务网站,为学生和社会提供各种学生档案咨询、查询等服务,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势。

上一篇: 工地建设管理 下一篇: 水厂节能降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