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应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市场供应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市场供应分析

篇(1)

一、引言

目前我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对政府职能进行不断完善,政府的职能有所转变,这使得公共管理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发展速度飞快,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思想来进行指导,而市场营销理论中,有许多可供公共管理借鉴的地方,一些市场营销的理论可以指导公共管理工作的进行,这些市场营销理论可以帮助公共管理优化服务,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以及效率。

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应用市场营销理论的创新点

(一)公共管理民众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消费者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针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行为特点以及消费行为等等展开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对消费者进行分析的部分,对于公共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公共管理工作时,可以结合有关理论了解人们的心理以及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公共管理工作,公共管理与服务以人为本,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及落脚点,围绕这一原则制定目标,从而开展公共管理工作。

(二)公共管理与营销战略的模式

市场营销是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销,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制定一些营销战略,在制定营销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公共管理工作与市场营销类似,公共管理工作不仅要宣传国家的政策内容,让公众了解政策导向,还要吸引公众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来完成工作。

(三)社会公共服务与产品策略

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会受到产品质量、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性能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工作时,要为公众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提供能够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产品,要想了解公共产品是否能为公众所接受,可以借鉴市场营销中的产品策略,来了解群众的产品接受度。社会公共部门应该优化自身的社会形象,积极开展有关活动,并做好跟踪与回访工作,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获得公众更多的认可,博得公众更多的关注。

三、在公共管理中,市场营销理论的应用情况

(一)通过运用营销理论进行管理创新,从而缓解社会矛盾

合理借用市场营销相关的理论,对公共的管理进行改革,促进社会创新和出现对应的改革。市场营销的理论对于一些部门影响比较大,比如教育部门或者是其他组织部门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市场经济。由于竞争机制的出现,整个市场的服务和管理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用营销的理论对质量进行提升。关于市场营销理论的使用与否,可以借鉴国外,比如说英国、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他们对于使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使用的经验更加丰富。观看这些国家对于使用市场营销后的管理效果可知,在社会的公共管理中使用市场营销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是显著的,可以起到缓减社会矛盾的作用。

(二)通过运用营销战略思想,用于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意识

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发展建设需要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管理模式,让公共管理在社会矛盾中起到缓解的作用,对社会的关系进行调节。采用市场营销理论进行管理社会,在社会管理中公众充当市场里面的消费者,使用相关的营销理论化解管理的被动,这样就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让社会的秩序更加稳定。除此之外,可以让管理工作在公众的视角开展,有利于增强公共管理关于服务的意识。我国是党为人民服务,社会公众需要提高主人翁意识。相关的机构也需要保持营销理论中的顾客至上观念,让社会公众的地位得到提升。服务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公共管理质量的提升,公共管理更加方便,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

(三)通过运用营销渠道思想,用于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服务

市场营销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渠道,没有渠道再好的产品也无法成功销售出去,这个放在社会管理方面也是适用的,对公共管理来说,渠道是很重要的。现在我们国家在公共管理方面的服务还是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关于社会公共管理还是单单的靠政府和一些相关部门是不够的。可以借鉴市场营销理念,对产品进行包装,也就是说对公共管理改变成服务化,把一些服务拆分开。呈现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同的服务分给不同的部门,让企业和官方合作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样就可以保证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也可以保证社会公共管理的需求,对于公共管理的质量也有积极的意义,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

(四)通过运用市场营销观念,使政府树立“顾客”至上意识

NewPublic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发表目标,然后让行政部门去实现这个目标。目标是具有引导性的,关于目标的实施以及目标的有效性,都是需要相关机构去实行,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目标。什么是目标呢,就是让社会公众感到满意。NewPublicManagement也就是前面说的采用市营销理论对社会公共进行管理,这也就意味着管理机构需要把社会群众视为顾客,秉持顾客是上帝的理念,需要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给社会群众更好的服务。给社会公众选择的权力,促进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如此以往,可以促使社会公众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中心,做到以人为本。让社会群众摆脱崇拜物质,被物质和权力掌控。让人们把关于关注物质和权力变成更注重过程。政府不再是唯一一个管理机构,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机构也可以成为管理机构,对社会公共管理出一份力,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更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促进社会公共的进步,让社会更加稳定。在实践中,国家权力社会化或国家治理的分权,意味着它已经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因此,这项服务将成为新的国家治理的主题。现代政府是由人民组成的,我国宪法赋予人民组织政府的权力,也就是说政府需要服务于人民,以人为本,这是政府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关系。但几千年来,中国一直被官贵民贱的思想影响,导致在现代社会人们在心里还保留着这样的阴影,缺乏自己是主人翁的意识。采用现代经济学里面的概念,社会群众都是纳税人,是给政府缴纳了税的,社会群众应该受到政府的服务。因此社会公众就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顾客,管理者需要实行顾客至上的理念。社会群众缴纳了税务,就有权享受政府的服务,所以官贵民贱的思想必须舍弃。公共服务应该以“客户”为导向,并对整个社会的需求做出更敏感的反应。对于民众的需求政府不可以不理睬和不作为,而是在了解之后立马去解决,去满足群众的需求。关于公共服务,这需要经过社会公众的评价,只有公众满意才是合格的,所以公共服务的质量一定要足够好。现代政府要是失去服务的原则,就会变成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群体,腐败和特权,而不是公共利益。

篇(2)

近年来,公共关系作为组织通过传播沟通、形象塑造、利益协调等手段与公众建立关系的一种活动,被誉为“组织致胜的秘密武器”并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极富深远意义的变革,公共关系亦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上,而网络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却只是刚刚起步,远未发展至成熟的地步。如果组织想要更好地运用网络为公共关系服务,使公关的发展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首先就必须清楚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网络究竟为公共关系带来了什么。

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特点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一客体的桥梁,也是公共关系的实现机制,可以说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就是主一客体之间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既然信息传播在公共关系中占有如此显著的地位,那么研究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征对于我们研究网络时代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廉价的,突破时间、空间及信息量限制,由公众驱动的“多对多”网络型传播,其中技术成为主要制约因素,信息可按公众需求个性化定制,而信息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

网络时代的这些信息传播特征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和非地域性为任何组织、任何个人的交流提供崭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参与者既可以进行点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互动,网络媒体若能广泛应用于组织公关活动中,公共关系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展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媒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在大刀阔斧地向传统媒体的弊病开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先天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共关系的良性发展,给公关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网络对组织公共关系的影响

1、公共关系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突破时间限制的优势,用极少的成本增强公关活动的时效性、推动公关实践的全球化

(1)网络可以使信息实现无限量“实时传播”,具有传统媒介无可比拟的快速及时性,为公共关系活动实现及时有效奠定了基础。在网络经济中,速度是衡量组织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对于公共关系来说,速度不仅仅是尽快地获得信息,还意味着迅速地向社会公众扩散组织的信息,与他们一起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沟通。可见在数字时代,沟通仍然是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只是沟通的速度上升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公关媒介受到时间的约束,使得公共关系难以实现沟通的快速有效,而网络传播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与及时性优势,为公共关系实现真正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可能。

(2)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用极小的成本极大地推动了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全球化”与“本土化”一样,成为近年来公共关系实践中的一个鲜明趋势。公共关系实践的全球化是以公共关系研究的全球化和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全球化为主要标志的。而要实现这两者,除了要求公关从业人员具备全球性的战略思维和开发新的战略、战术外,还要求物质方面有所保障。作为一种数字化传播,网络突破了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使人们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不论相隔多远都能如同近在咫尺般地迅速沟通。同时网络的经济廉价,使得沟通成本大大降低。随着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全球公共关系学术界的交流变得空前的活跃;同时互联网也为组织开展全球范围的公共关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网络重新定义了社会组织与媒介的关系,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

传统公关活动必须借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来实施,大众传播媒介手中掌握稀缺资源、享有支配信息资源的行业特权,这使得它们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拥有一种媒介权力――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具有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样发生,界定问题以及对问题提供解释与论述,因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见的种种能力。因此,媒介关系构成了组织在开展公关活动时所要面对的各类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有时甚至能决定社会组织的生死存亡。而现在,作为新生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悄悄地改变着媒体格局和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网络被誉为迄今为止最“民主”的媒体。从理论上说,网络给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向大众发表言论的渠道,造就了“一人一媒体”的基础。任何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便可通过建立网站、发邮件等网络功能,新闻、传播信息,犹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媒体,这就使得少数人通过对媒介的控制而达成的对公众舆论的控制和操纵化为乌有。在这一“数字化的民主”环境中,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被打破,并为公关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可控媒介,从而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在网上,组织完全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这一可控媒介,组织可以在不违背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类公众信息,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必经过第三方的“解释”和“过滤”。这样,组织就能掌握公关的主动权,对公众(客体)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与各种媒介建立良好的关系。

3、网络“多对多”的沟通保证了传播的双向互动

这使组织实现公共关系实践的双向对称型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公共关系的主一客体即组织与公众建立长久关系。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格鲁尼格指出,公共关系实践有四种模式:新闻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型模式和双向对称型模式。其中,双向对称型模式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然而,在主要利用大众传媒的传统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大众传媒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送给受众,受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于这些信息往往没有发言权,这种“一对多”或“少对多”自上而下的模式很难实现传播的双向对称。

网络的出现,使得每一个有条件上网的人都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经过很少的“过滤”,而将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建议等传达给很多人,从而实现一种“多对多”的传播。这种“多对多”的传播从本质上保证了传播的双向性和对称性,这种互动特性使得公众真正参与整个公关过程成为可能,公众不仅参与的主动性增强,而且选择的主动性也得到加强,使组织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公众提供个人化的信息服务。

4、网络使公共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公关业务的难度和风险及环境监测的难度

(1)网络社会的信息的过量和无序给公关人员识别有价值信息带来了极大的障碍。由于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网络这一最民主的媒体,传统媒体中“把关人”角色在网络媒体中

弱化甚至退出,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信息、获得信息和交流信息,所以同时也带来了网上信息爆炸、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使组织与公众在信息的交流沟通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公关部门失去了独有的信息来源,这对公关部门的影响是,它必须重新确定自己在组织运营中的位置,由传统的信息者的角色向信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信息过量和无序的网络社会,如何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如何确定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流程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2)网络安全的先天不足和脆弱性使组织开展公共活动的风险增加,给组织带来许多安全隐患。网络具有高度开放型、虚拟性和交互性等特征,人的真实行为和真实身份不再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这种模糊性加大了网络公关的难度,使网络的信息安全出现先天不足和脆弱性。

病毒的入侵尤其是网络黑客的攻击会极大地损害组织尤其是营利性组织的利益:通过互连网对某个组织的网站进行大量的删除和修改重要数据、破坏网页等攻击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同时,不利信息传播迅速,危机形成和蔓延的速度大大加快。而公关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沟通信息,为组织监测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外部舆论环境。因而无论是作为组织耳目喉舌的公关部门,还是充当组织“外脑”的公关公司,对组织外部社会环境的监测尤其是舆论监测的难度都正在加大。

5、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1)在网络时代,新闻、广告策划、专题活动等公关活动融入了越来越多新的通讯和传播手段。例如,企业网站的设置,网上的新闻、网上展览,利用互联网实施对外开放参观等。这里都有着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与独特方式,使传统公关模式中的一套业务体系,向网络时代的网络工具的操作系统发展。这种转变对于公共关系人员来说,意味着机遇,更意味着挑战。他们不仅要有高度的公关意识,超常的敬业精神,还必须掌握更加深入地了解网络,网络时代高技术传播手段,熟悉电子商务,包括ERP、CRM的基本运作手段和运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从而使公共关系工作更加有效。

(2)正在纷纷崛起的网络公司虽然给公共关系带来了更多的业务,但同时也加剧了当前公共关系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公共关系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存在公共关系人才短缺的问题。新兴的网络公司对公共关系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纷纷网罗有经验的公关人才。由于优厚的待遇和美好的创业前景,许多有经验、有能力的公关人才纷纷跳槽到网络公司,使得公共关系行业本已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更加雪上加霜。同时,网络时代对公关人员更高的技术要求也使得具有网络技能的新型公关人才极度紧缺,因此,科技公关人才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公关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三、公共关系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篇(3)

2资源优势理论

企业竞争地位模型如表1所示。公司从竞争过程中汲取经验,如果获得竞争优势地位,公司要不断地寻找资源上的比较优势。R-A理论把资源定义为:可为公司利用的有形和无形实体,能使公司有效地生产或者效率更高地向某一或某些细分市场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公司可从竞争过程中汲取经验,如果公司的业绩达到一定程度,其可以获得竞争实力,以及这一实力所依赖的特定资源。通过从竞争中汲取经验,公司要改善经营策略,决定应该投资哪些资源。在资源处理过程中,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社会组织、公共政策、社会资源是影响R-A理论竞争过程的因素,客户的偏好可能改变,竞争对手可能模仿某些资源、供应商可能提高产品价格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会影响资源比较优势及公司的资源。

3供应链间和供应链内的竞争

在R-A理论的术语中,供应链是基于资源比较优势存在的,其结果就是在某一市场或细分市场形成竞争优势地位,使这个链条产生卓越的经济报酬。供应链是有关资源如何运作的典型例子,给出的是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同一细分市场,两个供应链之间竞争,就是要比对手更有效或效率更高。为了实现卓越的经济报酬,企业不仅要参与链链之间的竞争,还要参与链内的竞争。在为资源比较优势展开的持续竞争中,供应链会通过不断改良合作伙伴关系(吐故纳新)而改善资源存量。那些占有的资源能使供应链竞争效率更高的企业,可进入供应链而取代其他企业。企业可能参与多个链,这样,它在配置资源上更具有战略性,能统揽全局以寻求新的机会,并对现有关系的重要性和新关系的潜力做出评价。

4量化客户价值

一个关于企业定价行为对创新利润的影响分析显示,创造更高价值企业往往不能在他们所得回报的价格上,反映他们的价值创造。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市场上参照点的信息缺乏,以及与此参照点相比,企业的创新到底有多好等方面的信息缺乏。在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报酬接近潜在报酬,但是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首先,他们应该能合理地评估客户价值相对值。其二,其他供应链成员应有能力量化出他们各自的相关价值。因为下游供应链成员所获得的报酬大小,决定了他们将该报酬传递给上游供应链成员的可能程度。

5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障碍

潜在报酬表明这一报酬不是必须给予的报酬。事实上,在供应链活动中,因为很难量化消费者对市场产品的准确价值,一个企业不可能获得全部的潜在报酬。通常企业不能获得潜在的报酬障碍,可以分成组织间壁垒和组织内部壁垒两类。

5.1组织间壁垒

评估客户价值的信息可以从很多方面获得,其中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外部网络环境中获取的信息是最重要的。量化客户价值需求具有洞察消费者行为的能力。为了评估上游供应商对下游客户市场势力贡献有多少,必须拥有市场势力的洞察力,即了解客户拥有它的客户情况。但是,只有当企业和它的客户发展成牢固关系时,才能获得这些详细的资料。供应链中的脆弱关系,它包括信任和承若的关系缺乏,这是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首要制约因素。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缺少供应链牢固关系之外的其他交往。牢固的缺点是其对成员的盲目影响,在量化潜在报酬中,为评估相关客户价值,企业需要评估参照点,这个参照点可能就是他们最近的竞争对手。为了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保持联系,企业不应该太多关注他们自己供应链内的关系,但应在业务关系中保持与那些能够提供所需信息的人交往。第三是由于价值创造的创新方式要求创新定价机制,而该定价机制决定创造客户价值的报酬,因而供应链中现有的定价机制可能构成障碍。目前,对于合约、日常事务或者如拍卖等的机构,已经有了固定的定价机制。但是,当这些既定定价机制不是建立在量化相关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或者供应链成员是不情愿地转向新的价格机制时,这个价格机制就成为量化客户价值相对值的障碍。

5.2组织内部壁垒

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合适的网络关系,并且从中获得适当的信息,那么企业内部的一些制约因素可能会抑制其量化消费者相对价值的能力。第一个制约因素是企业内部的信息传输,信息应传输给那些对负责价格决策或与客户谈判的人。为了使供应链成员增加报酬,企业也应该奖励为供应链做出贡献的上游合作伙伴。第二是管理者不应该只拥有信息,他们还应该正确理解信息。为了在价格决策中使用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管理者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具有市场导向作用的信息。在组织中可能存在使用其他类型信息的倾向,以避免信息价值的含混不清。第三是即使获得了相对价值的信息,分派给相关业务并进行了正确解释,它可能始终在决策中不能使用。管理系统应与创造价值的企业目标一致。

篇(4)

一、南昌市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及经营现状

从行政区划分情况看,南昌市上市公司集中在高新开发区。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企业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占57%。主要原因是,高新开发区属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园区规划起点高,配套设施齐全,享有诸多优惠政策,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从产业分布情况看,南昌市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第二产业。14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占85.7%,其中制造业企业10家,占71.4%;电力、供水企业各1家。另外,赣粤高速和江西长运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企业。从企业类型看,以内资企业为主。南昌市14家上市公司中,有13家企业属于内资企业,占93%;外资企业仅有江铃汽车一家,江铃汽车主要与美国福特汽车合资,旗下的五十铃汽车主要与日本五十铃合资。

南昌市14家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呈现出几个的特点:企业规模大,行业门槛高;主打产品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注重管理,注重广告宣传;注重科技创新,注重环保;获利能力强。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选取

我国财政部于1995 年公布了一套企业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10个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该体系评价方法:①以行业平均值为标准值;②根据企业财务报表,分项计算10 项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到综合实际评分。

考虑到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特点,抛弃那种企图以少数指标排定名次,选择使用相对指标的方法。经仔细分析和权衡,选取以下指标:

A.盈利能力指标: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销售净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B.营运能力指标:应收帐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C.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

由于数据收集方面的限制,2006年一季报11个指标齐全的仅有11家公司(赣粤高速、诚志股份、洪城水业3家公司缺少数据)。设x1为销售毛利润率、x2为主营业务利润率、x3为销售净利润率、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应收账款周转率、x6为存货周转率、x7为固定资产周转率、x8总资产周转率、x9为流动比率、x10为速动比率、x11为资产负债比率倒数。

三、实证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出几个主要因子,使其在很大程度上(85%以上)反映公司众多财务指标的信息。并利用其贡献率做权数,得到一个财务综合得分函数,对南昌市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情况的综合评分。

通过SPSS软件操作对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之后,进行因子提取(结果略),最后根据因子得分函数自动计算各样本的4个因子得分: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南昌市11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综合评分。采用的指标不再是原有的11个财务指标,而是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4个因子变量,利用4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每一家公司的综合得分。这里,我们以这4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于是得到下面的计算公式:综合得分=0.3529F1+0.3050F2+0.1144F3+0.1096F4。

根据该线性函数,可以得到上市公司的综合评分:

根据综合得分排序依次为:1昌九生化、2江中药业、3赣能股份、4长力股份、5洪都航空、6江西纸业、7江铃汽车、8江西长运、9江西水泥、10泰豪科技、11联创光电。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排序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昌九生化、江中药业、赣能股份、长力股份,综合得分分别为:0.5669, 0.5279,0.3438,0.2188,这与南昌市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符合。说明这种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通过综合评分,其中的昌九生化、江中药业、赣能股份、长力股份算得上是十分优秀的上市公司。

注释

1.以上两份数据根据新浪网公布的南昌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计算得来。

参考文献

1.李从珠,单梅秀,李祥君.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统计分析[P].北京:2002

2.汤宏波,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研究[P].北京:2003

篇(5)

地铁是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大众化、用电力牵引、线路全封闭的轨道交通。随着地铁施工技术的逐渐成熟,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由于各自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地铁区间隧道的两种主要施工方式。在各种施工条件下,我们应该对各自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分析,选择一种合适的施工方式,使地铁能够安全、快速、经济的建设而成。

一、浅埋暗挖法

⑴概述

浅埋暗挖法是以加固、处理软弱地层为前提,采用足够刚度的复合衬砌为基本支护结构的一种用于软土地层近地表隧道的暗挖施工方案。它以施工监测为手段,指导施工与设计,控制地表沉降,保证施工安全。

⑵起源

浅埋暗挖法起源于1986年北京地铁复兴门车站折返线工程,由于当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铁道部等相关部门讨论后确定采用“浅埋暗挖法”这个名称,建设部将它命名为国家级工法。

浅埋暗挖法是新奥法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又开发的一新方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浅埋暗挖法是适合于城市地区松散土介质围岩条件下,隧道埋深小于或等于隧道直径,以很小的地表沉降修筑隧道的技术方法。

⑶基本条件

第一、浅埋暗挖法不允许带水作业,如果含水地层达不到疏干,带水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开挖面的稳定性时刻受到水的威胁,甚至发生塌方。把地下水,尤其是上层滞水处管理好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影响浅埋暗挖法的成败。第二,采用浅埋暗挖法要求开挖面具有一定的自立性和稳定性。

⑷优缺点

优点:结构形式灵活多变,对地面建筑、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不大,拆迁占地少,扰民少,污染城市环境少。缺点:施工速度慢,喷射混凝土粉尘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高水位地层结构防水比较困难。

⑸施工关键因素

浅埋暗挖法是以地层预加固为前提的一种施工技术。对松散地层,开挖的过程更主要的是支护的过程,地层加固是开挖成败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铁地下水位一般较高,水的影响往往是浅埋暗挖法施工成败的关键,而大深度、大范围降水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如导致地面沉陷、地下水流失等),而且也是造价偏高的一个原因。

⑹主要指标

浅埋暗挖法综合各种岩层,月平均进尺50~80m;施工费用大概为4万元/米,如果地下水位高,需要采取大量的辅助措施,费用可能增加到5万元/米。

二、盾构法

⑴概述

盾构施工法是使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在护盾的保护下,在机内安全的进行开挖和衬砌作业,从而构筑成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施工法是由稳定开挖面、盾构机挖掘和衬砌三大部分组成。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见下《盾构法施工示意图》

⑵我国盾构技术的早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东北阜新煤矿用直径2.6m的手掘式盾构及小混凝土预制块修建疏水巷道,这是我国首条用盾构掘进机施工的隧道。

1991年上海地铁1号线引进法国FCB公司的7台土压平衡式盾构,采用大刀盘开挖、螺旋输送机排土,同时备有同步压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性能比较完善;上海利用这7台盾构机建成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全长18.5km。为我国在含水软土地区的城市中修建隧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⑶适应条件

盾构法隧道施工适用于软土地区埋深大的隧道工程,可穿越江河、湖泊、海底、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密集区的下部。现代的盾构对各种复杂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很大的适应性,而且其施工速度较快,能够很好的控制地面沉降。

⑷优缺点

除竖井施工外,施工作业均在地下进行,既不影响地面交通,又可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和振动影响;盾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主要工序循环进行,施工易于管理,施工人员也比较少;土方量少;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不受风雨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建设埋深较大的隧道,盾构法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越性。

主要缺点是:盾构机械造价较昂贵,隧道的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工艺较复杂;建造短于750m的隧道没有经济性;对隧道曲线半径过小或隧道埋深较浅时,施工难度大。

⑸施工注意事项

在硬质岩层中应注意刀盘的变形及刀具是否发生崩裂,需要经常对刀具进行检查和更换;软岩中容易造成超挖,产生一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要严格控制土压,严格控制出土量,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在地下水丰富地质条件下,还要特别考虑隧道上浮和管片变形问题。

⑹主要指标

盾构法根据地质情况,在松软土中日进尺可达15m,在微风化岩中大概日进尺6m左右,月综合进尺150~180m左右。

盾构费用主要分5部分:盾构机费用、掘进费用、管片费用、洞口加固费用、竖井费用,盾构机摊销费约为0.5~1万元/米,掘进指标为1.1~1.4万/米,管片约为1.8-2万/米,一个区间的洞口加固费用约为200~300万,1个竖井的造价在1000万以内,大概综合费用4.2~4.5万/米。

三、两种施工方法的对比

方法

对比指标 盾构法 浅埋暗挖法

地质 各种地层均可 有水地层需做特殊处理

占用场地 占用街道路面较少 不占用街道路面

断面变化 不适用于不同断面 适用于不同断面

深度 需要一定深度 需要的深度比盾构法小

防水 较难 有一定难度

地面下沉 较小 富水地层控制有困难

交通影响 竖井影响大 不影响

地面拆迁 较大 小

水处理 堵、排结合 堵、降或堵、排结合

进度 前期工程复杂,长大区间工期有优势 开工快,总工期正常

造价 较高 相对投资少

四、结论

随着城市地铁的大力发展,盾构法由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好、施工效率高、对各种地层的适应性强、对周围建筑物地表沉降控制效果好,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城市,盾构法越来越普遍的推广;但在埋深较浅、低地下水位、断面变化多、工期不太紧张及硬质岩层的地段,浅埋暗挖法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和相对经济性,是首选的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凤祥,朱合华,傅明德,盾构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6)

中图分类号:T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239-02

在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新时期的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也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工行业如沐春风,化工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样以来,化工生产装置中必要的化工设备使用数量、种类亦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化工设备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损失。预防化工设备事故,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化工装置生产安全,运行稳定性、连续性的重要举措。

一、化工设备的概念及分类

化工设备,即化学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机器和设备的总称。化工生产中为了将原料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成品,往往需要经过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以及反应产物的分离和精制等一系列化工过程,实现这些过程所用的机械设备的统称。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1.化工机器。指主要作用部件为运动的机械,如各种破碎机,过滤器、离心分离机、旋转窑、搅拌机、旋转干燥机等。

2.化工设备。指主要作用部件是静止的或者只有很少运动的机械,如各种容器(槽、罐、釜等)、塔器、反应器、散热器、普通干燥器、蒸发器,反应炉、电解槽、结晶设备、吸附设备、普通分离设备等。本文以此为主展开探讨。

二、化工设备常见事故

化工设备通常是承受高温、高压、低温、高真空度和处理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介质,完成复杂工艺过程的工具。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非常严重。轻者会导致设备损坏、失效,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重者会引起爆炸、中毒、环境破坏以及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

按照化工设备破坏失效形式,其事故一般可分为爆炸事故、腐蚀破坏事故、泄露事故三类。

(一)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又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两种。

1.物理爆炸:是指由于物质的物理变化即是物质的状态或压力、温度发生突变而引起的爆炸。其爆炸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均不发生变化。化工设备发生物理爆炸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正常操作压力下发生的,一种是在超压情况下发生的。正常操作压力下发生的化工设备爆炸,有的是在高应力下破坏的,即由于设计、制造、腐蚀的原因,使设备在正常操作压力下器壁的平均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而破坏;有的是在低应力下破坏的,即由于低温、材料缺陷、交变载荷或局部应力的原因,使设备在正常操作压力下器壁的平均应力低于或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而破坏。正常操作压力下发生的破坏常见于脆性破裂、疲劳破裂和应力腐蚀破裂。超压情况下发生物理爆炸而破裂,一般是由于没有按规定安装安全泄放装置或安全泄放装置失灵、液化气体充装过量而严重受热迅速膨胀、操作失误或违章超负荷运行等原因而引起的。这种破坏形式一般属于韧性破裂。发生物理爆炸时,一般升压速度都是比较快的,但是总有一段升压增压过程。1988年4月22日,吉林省辽源市某石化企业,环氧化物车间皂化岗位环氧乙烷精馏塔,在压料过程中,因未打开出料阀,造成压力升高,发生爆炸,致使4人死亡,3人受伤。

2.化学爆炸:是指在设备内,物质发生极迅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产生高温高压引起的瞬间爆炸现象。发生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种类和化学成分均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化工生产中,发生的化学爆炸事故,绝大多数是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也就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后,遇火源而发生的异常激烈的燃烧,甚至发生迅速的爆炸。2003年9月15日,韩城一钢铁企业一万立方湿式煤气柜,在检修时,产生火花,引起化学爆炸,造成6人死亡,3人受伤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腐蚀破坏事故

在化工生产中,参与化学反应的介质以及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大多是有腐蚀性的。腐蚀会导致化工设备的金属壁变薄、变脆,还会造成化工设备的跑、冒、滴、漏,严重的情况会使化工设备破裂而引起燃烧爆炸。腐蚀一般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1992年6月27日,内蒙古通辽油脂化工厂因葵二酸车间水解釜水解生成的油酸对碳钢容器的腐蚀,使器壁减薄,强度降低,致使水解釜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14人受伤。

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破坏。其特点是腐蚀过程中没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与电解质溶液间产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破坏。其特征是在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

(三)泄露事故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设备的密封不严、严重腐蚀穿孔、超压引起的设备与管道断裂等原因导致大量有毒、易燃气体或液体泄露、溢出、喷出等而引起的事故。泄露的有毒、易燃物质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可造成中毒伤亡事故、燃烧爆炸事故等严重后果。1997年6月4日,上海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导致800多名市民不同程度中毒,814人被送入医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三、影响化工设备安全的主要因素

(一)化工设备的本质因素

1.设计缺陷。在通过对大量化工设备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化工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材质选用不合理等,造成化工设备在使用中,不能满足生产要求而导致事故发生。有些化工设备由于设计不合理,有缺陷,在操作员工作时,化工设备往往会经常出现故障。有的化工设备是因为外部造型存在危险因素,有的是操作部位不合理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化工设备的安全性,从而使化工生产装置处于不安全状态。

2.制造和装配缺陷。在化工设备的制造生产以及其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形成危险因素,容易引起事故。化工设备的制造工艺不符合标准;加工方擅自变更图纸;加工时的精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对化工设备进行预处理或热处理时控制不当,引起化工设备的强度以及硬度可能不能满足要求;还有的是在化工设备安装时,受安装技术、安装人员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导致化工设备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等等,造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化工设备的使用因素

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化工设备都是在高温、高压、低温、真空、腐蚀等苛刻环境下运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化工设备的正规操作和正确的设备保养维修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不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误操作、技术能力低下;以及对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的缺失;对于化工设备本身及安全附件的定期检验校验不到位;检修维修前后不按规定程序开停车等等;种种因素都是化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发生化工设备事故。

(三)安全管理因素

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以及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其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不能对化工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和报废的全过程实施有效地管理。选型不合理、制造安装监管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不到位、检修维修计划落实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设置不合理等环节的管理缺失都有可能成为化工设备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四、防止化工设备事故的措施建议

(一)抓好源头,严把设计制造关

化工设备的本质安全是保证化工装置生产运行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达到化工设备的本质安全呢?首先,设计者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规范标准,根据化工设备的使用条件,严把设计关,力求使化工设备达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全耐用。其次,化工企业在购置化工设备时要做到所选设备的结构、强度、性能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第三,制造和安装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化工设备制造和安装技术标准,在制造以及安装过程中,确保质量达标。属于压力容器的,还应符合国家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相关规定。

(二)规范操作,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为了实现化工设备安全,在使用化工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时,所有化工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或考核合格,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每位操作员工都必须熟悉和掌握装置中化工设备的性能、操作要领和工艺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三违现象。严禁化工设备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以及超期服役,同时,要及时的对化工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以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用。

(三)加强管理,健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经济运营的重要环节,加强安全管理,也是保障化工设备安全的必要措施。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管理,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加强对化工设备的维护保养,使设备本身和各个安全附件都处于良好状态。属于压力容器的,还必须严格遵守特种设备有关定期检验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努力提升企业对化工设备的管理水平。

(四)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

加强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对化工设备安全运行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化工设备方面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等;其次,要普及和提高化工设备安全技术知识,使其了解相关的安全管理要求,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化工设备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第三,通过对典型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使员工从事故中汲取深刻的教训,让他们了解到自己所执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但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所要求,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是血淋淋的事故中总结出来的。要使员工明白化工设备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增强员工对化工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视程度,以保障化工生产的有序进行,实现对化工设备安全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总之,要实现对化工设备常见事故的有效控制,就必须抓好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操作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对操作员工的培训教育等重要环节,做到对操作员工的专业技能素质以及化工设备安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实现化工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实施科学的安全管理,对化工设备定期进行检验、检修、保养,遵守化工设备的设计条件和使用环境,以达到保障化工设备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智梁.浅议化工机械事故的控制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1,(3).

篇(7)

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建设了完整的SCM系统的企业并不多,只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等少数企业已经建设或正在尝试。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雅戈尔集团则与中科院合作开发。 

但近60%的被采访企业如宛西制药、新华制药、长空机械、安徽叉车机械厂、广东美的、江苏春兰、上海烟草集团等都表示对SCM比较感兴趣或正在建设日程上。新华制药信息主管宾深竣的看法颇有代表性,他表示:“SCM系统是加强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提升竞争力的支持平台。随着企业ERP的实施,SCM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要考虑。”除此之外,其他被采访企业则表示,由于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SCM需求。 

总之,SCM市场在国内仍处于启动期。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全球市场竞争趋势已由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竞争,国内制造和流通企业迫切需要运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的管理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所以,对成本控制和价值创造进行的研究已经推动企业,特别是制造商、运输公司,转向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以便取得盈利的结果并在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中巩固商业关系。SCM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需求主体。尤其是,随着不少企业尝试实施并应用了ERP系统,业务系统必将继续向上、下游扩展,因此SCM必将是企业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方向。 

注重整体解决方案 

用户在建设SCM系统中会遇到什么难题?40%的被采访者表示,如何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长空机械信息主管王军的解释是,由于企业内部一般没有足够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难以自行评断个别解决方案的利弊与适用性。 

他们选择SCM厂商的标准是什么?调查显示,目前被采访企业在选择SCM软件时更加务实,他们希望通过供应链管理适应复杂、变动的竞争环境,从而为企业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进而提升流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能否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正是选择的首要标准。其中,SCM软件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模式的可延伸性(随企业业务或规模扩展, 是否可以继续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对此,江苏春兰集团网络中心主任邵伯余表示:“事实上,信息技术应用的好坏,最大的难点在于管理和业务流程两方面。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最大的障碍有时并不是来自于IT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管理问题的理解和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消化,来自于对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据标准化的认识。因此,建设SCM必须意识到这更是企业管理改革的一种手段。” 

其次,被采访者表示厂商的专业技术能力、在相关行业的实施经验、队伍的规模(对项目支持的稳定性)等也是考察的重要标准。 

另外,随着用户对SCM认识的不断成熟,对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支持、维护和实施之外,咨询服务也成为一个新的需求。因此,用户将会更加重视咨询服务在系统实施中的地位,希望通过制定个性化的信息化方案,帮助自己进行硬件、软件和网络方案的选型,信息化建议和项目实施计划以及项目实施和监理等,进而提高项目实施成功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期待成熟的SCM产品 

目前国内SCM市场大概分成两大阵营,高端大型企业被国外I2、SAP等厂商所占据;中低端企业则是国内SCM厂商的客户群。像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采用的都是I2的产品,海尔采用的是SAP的APOSCM产品;而四川华西德顿塑料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引入的是招商迪辰SCM管理系统,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则选择了上海博科的SCM产品。 

被采访者如何评价市场上的SCM产品?他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调查显示,大多数被采访者一致表示,国外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但却小巧灵活、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另据赛迪顾问统计,我国SCM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的并不多,因而厂商的解决方案真正能使客户的管理流程得到优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多。SCM软件产品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继续完善。 

随着用户认识的深入,用户对SCM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是其涵盖的功能将日益丰富,包括管理供应商、原材料、库存、渠道、价格体系、市场渗透、品牌宣传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其次,要充分考虑与企业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也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将SCM与企业已经有的IT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要发挥已有系统的作用,还要使SCM系统顺利运转。 

2003年国内SCM(供应链管理)市场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2003年SCM市场概况 

赛迪顾问统计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75亿元,同比2002年第一季度增长11.3%,增幅一般。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SCM软件市场的销售总量为0.82亿元,相对2002年第二季度,同比跌幅达10.6%。其中,高端SCM软件受到“非典”因素影响,第二季度跌幅在20%以上;而低端的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饱和。 

总体说来,国内SCM软件的应用环境还不成熟。目前SCM软件的市场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政府及教育等行业没有市场。其行业用户主要集中在制造、流通、能源三个行业。SCM软件市场的主要拉动力是企业针对物流方面所采用的管理模块和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采用的管理软件。 

二、未来5年国内SCM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赛迪顾问预测,今后5年里,中国SCM软件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07年将由现在的4.09亿元翻一番,增加到9.54亿元。但增长速度并不均匀,其中2003年增长最快,达到42.5%,从2004年起,市场发展逐渐成熟,增长速度也逐年放缓,2005年开始,增长下降到不足10%。 

篇(8)

1.前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景下,我国的各个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一个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跟其营销策略息息相关。通过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进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并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只有这样做电力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化显著的今天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并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电力营销工作体现出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开展优质化服务。所谓优质服务就是通过在营销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服务,以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展电力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

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产品的重要组成,在电力营销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优质服务是营销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对内抓管理,才能在外树形象,才会有满意的客户;(2)优质服务是企业承担经济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电力企业不仅要维护电网稳定、服务好客户,更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还要考虑社会责任,企业需要增大服务成本以改善社会竞争环境,而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承担责任的保证;(3)优质服务是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只有通过优质服务,才能有效地减少电网事故,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当前电力营销工作面临的现状

针对电力营销工作所面临的现状,简要地作以下分析。

3.1回收电费具有压力。单是用户使用电费的回收问题,就具有很大压力,具体表现在:①用电客户的法律意识淡薄;②电能运输由于用户四季用电情况不同而出现季节性,容易出现欠费现象;③收费人员主观因素限制,其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造成欠费现象等。

3.2电线损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对于电线设备的管理与维修等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①受素质方面影响。目前采用的新型表具有轮显内容多、投放速度快、培训时间少等特点,所以容易出现抄写上的错漏。②受关口抄表纪律方面的影响,有些单位对于关口电表的管理不得当。③受线损管理本身不合理的结构影响,一线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并不能形成和谐统一。④受计量设备质量方面影响,由于部分计量设备的质量不理想,电能表容易出现跳码、不走字等现象,给低压动力表造成沉重的压力。

3.3难于开拓用电客户市场。随着人们提倡环保型社会,越来越多的以节能性为目的的替代能源被人家挖掘出来,所以电能以及处于强大的能源竞争环境中,而居民用电市场在面临庞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应对面临着的巨大挑战。

3.4供电合同存在管理上的缺陷。供电合同本来应该是对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提供保障性作用的,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3.5供用电合同牵涉范围过广,管理难度大。由于供用电合同所面对的对象范围极广,而且要有庞大的签约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同的种类、签约方式、地域等问题,因而出现“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高压合同、重电子签约、重修签率、重城市和轻低压合同、轻书面签约、轻修签质量、轻农村。

4.应对电力营销工作现状的策略

4.1加强回收电费的力度。针对拖欠电费,难以回收的现状,必须要加大对电费的回收力度,具体可行的做法建议如下:①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电费的回收,惩治恶心拖欠电费行为。②落实电费回收的制度和方法,从而增强对电费回收的力度。③完善电费回收机制,为防止季节性用电和临时性用电,可以对用户实施预支电费的办法。④与通信、银行以及邮储等单位进行友好合作,建立一定的优惠渠道,或是相关的抽奖活动,以吸引用电客户。

4.2重视线损管理工作。电线设备的损耗在所难免,不过平时还是要重视电线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损耗维修管理。针对线损管理严重不当的现象,有以下策略:①全面增强稽查力度,严打窃电行为,成立打击专项小组,建立有效反窃电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敬经营的效益。②加强对各个单位线损管理工作的考核,从根本上明确工作的重心和责任。③严格执行抄表日程以及轮换制度,减少由于人为态度而造成的损耗。

4.3加大拓展居民用电市场的力度。拓宽居民用电市场,有助于提高电能在各项资源里的竞争能力,具体对策有:①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作充足的分析,挖掘出能应对替代能源的更强大的竞争能力。②施展积极的销售策略,激发用户的消费潜力,并且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打动用户。③树立科学用电的生活观念,加大用户健康用电意识的宣传,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4.4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充分运用供用电合同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供用电合同的管理有助于电力营销,具体建议如下:①利用网络空间,搭建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主的平台,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②有针对性的安排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避免人员冗杂影响工作的效率。③对供用电合同的质量要严格把关,杜绝因合同错漏引起的不必要损失。④针对“四重四轻”现象作有效的调节,以防止偏颇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5.优质服务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5.1电力企业发展需要优质服务

电能服务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服务,它的消费与生产是同步进行的。电力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电力服务的同事还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为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企业不断推行改革,目前电力企业已将开始全面的面向市场,强化服务,并树立起了“以发展为主线,优质服务为宗旨”的新型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在供电中的服务质量,并对供电服务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提升整个供电服务过程中的水平,进而击败其他供电企业并赢得市场。

5.2电力企业应该如何提供优质服务

5.2.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增强优质服务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供电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用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都与自身提供的服务息息相关,只有当电力企业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 服务时,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收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同时开展经营与建设。在整个工作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里面,将服务融于经营之中。

5.2.2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是搞好优质服务的基础电力企业对客户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是基于电网安全运行的。只有当电网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才有提供优质服务的可能,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运行、输送、维护等过程中,要杜绝违章操作的发生。严格把关。

5.2.3建设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健全优质服务目前,几乎所有的刚也都把营销服务当做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因此,只有电力企业满足了不同用电群体的需求,才能够在建立营销系统的进程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6.结束语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运用现代精细化管理替代粗放式的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建立起适应买方市场需要的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人民的收入增加,财富等于收入以利率折现,它也会跟着收入增长而增加。人民的财富增加总要找一些投资项目放进去。一般而言,土地或楼房是可靠的财富积累的选择。人们把财富放进房地产是合理的选择。房价上升主要体现着地价的上升。原则上,房价的上升等于经济租金上升的折现,而经济租金上升反映着生产力的提高。因此,房价上升可以反映一国生产力的增长。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农业人口会大量转变成城镇人口,中国的人口应该如何分布,这是一个难题。合理的房价有利于引导人口适当的分布。北上广等大城市有着优良的医疗、教育、就业等条件,如果这些城市的房价过低,其人口势必会过多。土地、资本、劳动共同产生财富,在一定的生产函数约束下,土地、资本、劳动有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根据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劳动投入所带来的边界产量会递减。而边际产量又会影响到人们劳动的工资收入,边际产量递减会造成人们工资收入增长乏力,进而不利于居民消费增长。可以说房价问题影响深远,一方面房价上升可以体现生产力提高,另一方面合理的房价有利于引导一国人口分布;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同其他行业紧密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房价的不断上涨似乎让人怨声载道,不堪重负。直觉来看,人们的抱怨是说房价过高了。有学者根据现有的房价与房屋租金进行比较,得出房价偏高的结论,但是判断房价是否过高的难处在于房价不是现有租金的折现,而是预期租金的折现,一旦牵涉到预期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很难判断人们是如何做出预期的。如果人们认为房价未来要涨,进而做出投资的决策,那么现在的房价必然会体现人们的这一预期,此时房屋的租金可能还没有做出调整,因此就很难说房价出现了泡沫。

市场经济中,供求决定价格。影响房价的因素无非也就是供求关系。影响房屋供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的供给。在中国有两个因素对土地的供给有决定性影响。

其一是土地的国家垄断。土地的供给曲线应该是垂直的,完全无弹性的,土地的价格完全是由需求决定的。但是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有多少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是由政府决定的,也就是说土地的供给变得有弹性了。国家垄断土地的供给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知道供给多少土地是合适的。而垄断的结果一般会导致土地供给低于最优水平从而导致地价偏高。与此同时限制土地的用途,造成了原本稀缺的土地更为紧缺。本来农业用地的收益就不如工业用地,按照市场规律,农业用地会逐渐转变成工业用地直至两者收益相等。但是,政府限制之后,等于人为的限制了农业用地的收益,不但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且也为政府低价拿地提供了便利,因为按照农业用地的价值算就值这么点,而转手做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价钱就不一样了。

其二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卖地收入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政府有动力扩大土地供给。一方面,在现行的房地产税费政策下,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种巨大的利益诱惑,必然大大刺激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对抬高房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地价的不断攀升和房地产税费过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价的飙升,而房地产税费最终会转化为商品房成本,由购房者买单。

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对房地产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有:

第一,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银行存款利率过低。居民拥有的财富增加了,财富增加总要有个投资项目放进去。由于银行存款利率过低,存款对于居民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股市的发展又很不好,找来找去也只有房地产不仅投资收益好而且安全。社会的财富自然会涌向房地产领域。

第二,随着金融的发展,住房按揭贷款的推出,极大的刺激了住房需求。要知道这些人本来是没有钱买房的,可是银行会向你提供这些钱,这就相当于把未来的需求提前到今天。如果整个市场风险控制得当,这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提前的需求毕竟不是真实的现在需求,如果楼市不断上升,自然皆大欢喜,一旦泡沫破裂,后果堪忧。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第三,投资环境恶化,制造业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在人们普遍觉得房价太高难以承受之际,而对房地产的需求不减,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制造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很多央企、国企涉足房地产领域就是一个例证。由于投资办厂的利润下降,而投资房地产的利润丰厚,造成对房地产投资需求旺盛。

最后讨论下楼价上升,穷人应该怎么办?房价上升代表着财富增长,人为的压低房价,会造成人们的财富无故损失掉,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况且房地产市场究竟有没有泡沫,这实在是一个难题。历史的经验是楼房的出租市场会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帮助穷人,推出了廉租屋、经济适用房,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因为廉租屋、经济适用房和市场价的差距会导致黑市、腐败出现。另一方面,廉租屋、经济适用房可能会扰乱国家应有的人口分布,这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灿煌、张立军.高房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3)

[2]刘琪.浅析地价与地租、房价与房租之间的关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8)

[3]吴一平.财政分权、腐败与治理[J].经济学,2008(3)

篇(10)

    0.前言

    在我国电力行业是走向市场经济较慢的行业,长期以来的电力卖方市场,使供电企业只需埋头生产,而无销售之虑。近几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企业员工思想上一度难以适从,没有能真正树立市场观念和服务观念,营销体系更不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仍然习惯于用“靠国家、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处理市场问题。因此研究供电企业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可以促进供电企业改变计划经济的经营理念和思路,树立市场经济意识。

    1.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1.1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基于环保要求,当前国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太阳能等逐步进入居民家庭。电力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努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当今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市场的敏感性,产品的供应达不到居民新时代的用电需求,产品销售手段远远低于市场经济体系下优秀企业应该具有的水平等方面。

    1.2缺少自主的价格调整手段

    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转必须要受到国家管理和控制,然而国家对电价控制过死,造成电力企业无权对电价作相应的调整。企业缺乏应对市场应有的敏感度,故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电价进行适当的调节。

    1.3电网建设依然滞后,电力产品质量不过硬

    长期以来我国电网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电网建设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按照惯例,电网建设应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而实际上,电网建设无论在宏观的投入上,还是微观布局上都存在着与经济建设脱节的情况,电能不能畅通地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

    1.4电力企业营销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在电力系统内部,传统的观点认为营销应该服从、服务于生产,营销只是生产的附属品,形成了只重视生产,不重视营销的局面。而在激励机制上.营销人员的岗位工资比较低,干部提拔时往往不重视营销岗位的人员,这造成优秀人才不愿意在市场营销岗位工作。此外,企业对于营销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也没有像其他生产岗位那样重视。

    1.5电力企业人员营销管理意识淡薄

    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力市场营销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都制约着电力销售。

    1.6用电业务流程复杂,环节太多

    当前我国的用电业务流程复杂,环节太多,与当前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要求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电力市场营销现代化的步伐。加之电力企业相关人员基础管理工作意识薄弱,现有用电客户的基本资料不全,直接导致企业业务传票无法正常传递,相关信息也得不到共享。

    1.7缺乏有效的电力市场营销系统

    电力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于市场发展的要求具有滞后性,大多数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营销策略。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虽然单独设立了市场营销部门,可是由于权限的制约,也不能有效地开展营销工作。

    1.8电力行业的不良形象阻碍了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对电力市场营销缺乏足够的重视,轻视了服务环节的建设,部分电力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服务态度相当不好,人们甚至将电力行业称为“电老虎”。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电力企业应当在这一方面下足功夫。

    2.提升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2.1形成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建立以市场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观念,以政策法规为准则。走适应市场发展、适用市场经济规律的、全新的市场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的营销之路。应当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经验,建立新的电力市场机制,稳定市场、开拓市场。

    2.2制定适应市场营销机制的价格体系

    为了促使电力市场快速、有序发展,应建立科学、多层结构的电价体系;并制定适应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间以及省网经营公司、供电局、供电公司问的成本分摊、合理补偿、利润合理分配的市场机制,使电力系统内各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

    2.3电力品牌与商标战略

    在电力企业中,人们对电力商品的品牌意识比较薄弱,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在商品流通中所起的作用必将会越来越显着,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增强自己的品牌意识,努力打造品牌,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电力企业使用品牌策路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品牌可以指导用电用户选择满意的电力企业;良好的品牌效应可以改善电力企、世在消费者的形象;品牌注册后受到法律保护,可以成为电力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2.4电价策略

    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电价策略是决定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上能否成功经营的关键。电力企业为达到特定的电力销售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计价方式。这种计价方式的总称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电价策略。

    厂网分开后,电价策略要区别厂网两个层次。一方面。发电公司的上网电价在不同的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便为发电公司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发电公司通常可以采取财务水平定价策略、边际成本定价策略、高峰技巧定价策略以及低谷损失定价策略等策略。另一方面,电网公司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不同的时期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电价策略。电网公司通常有两步制电价策略、峰谷分时电价策略、可靠性定价策略、丰枯季节电价策略和功率因素调整电价策略等。

    2.5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中的比率

    充分利用国家正在实施的治理大气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电力企业要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采取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的措施。积极参与推进电炊具、蓄热电锅炉、冰(水)蓄冷空调及其他有利于环保与节能的技术和产品的活动;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提高人民的电力消费水平,从而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市场的比率。

    2.6电力销售渠道策略

    所谓的电力销售渠道是指电力产品从发电环节进入消费领域过程中,由提供电力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所组成的通道。电力销售渠道包括发电公司、电网公司、供电公司及用电客户。

    销售渠道选择的是否得当,关系到电力企业是否能够尽快地拓展电力市场,故电力企业应该在国家电力管理体制下,选择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电力销售渠道。在电力销售渠道的选择和制定过程中必须要着重考虑电力产品因素和电力市场因素这两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销售渠道,才能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快速的发展。

    2.7电力促销策略

    电力促销是指电力企业通过人员或非人员的方式,传递电力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客户购买电力产品,促进电力产品销售的一种活动。电力促销的方式主要有人员和非人员促销方式。人员促销即为通过推销人员直接向电力客户推销电力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促销活动。非人员促销即为电力企业通过一定的媒体向电力消费者传递产品的信息或服务,它包括广告策略和营业推广策略等。在进行电力促销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要遵循相关的电力法律法规以及商业道德,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2.8服务策略

上一篇: 小城镇发展现状 下一篇: 老人护工护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