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教师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死气沉沉、大搞题海战术、重复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厌学。基于新课程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采取哪些策略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觉、快速地进入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联系社会实际、立足现实生活,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领悟到数学的魅力。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笔者用笔筒、篮球、文具盒等物品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几何体,充分感受了数学图形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美。

2.创设故事情境。枯燥抽象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解,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以至失去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编写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教者用“棋盘上的学问”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

3.创设动画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4.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学习离开了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欲罢不能”的状态,引发学生提出猜想、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创设实践情境。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亲历“做数学”活动,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创造。如在“七巧板”实践活动中,教者通过范图展示,让学生获得感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出人物、飞禽、走兽等图形,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既启迪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重氛围渲染,关注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示范活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要用积极进取、治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朴素大方的仪表,教态自然、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克服困难的乐观精神去征服、感染学生,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首先,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要关心、爱护后进生,通过表扬、激励,诱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激情,让他们重塑信心。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愉快、安全的学习氛围和轻松、自由的人际交往氛围。其次,教师要营造合作氛围。数学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共同操作、互相讨论、协作交流中提高知识,培养能力。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从多度思考问题,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能力。最后,要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独立思考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留有一定的时间,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让他们迸发思维的火花。

三、重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教学要具有生命力,教师要交给学生一个驰聘想象的空间。数学学习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交流、分析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创造”数学。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的积极态度,对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教师要强化一题多解训练。一题多解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学生通过多种解法的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途径,能节省解题时间,减少解题失误,提高解题效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改编习题,培养“再创造”能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改编习题的条件和结论,让他们体验创造成功的乐趣。如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中,教者出示一个结论:函数解析式y=x2-3x+2,让学生自编题目。同学甲:已如抛物线经过点(1,0),(-1,6),(0,2)三点;同学乙:已知抛物线经过(0,2),且x=3/2时,有最小值-1/4;同学乙:抛物线y=x2-x-1向右、向下平移1个单位;同学丁:已知y=ax2+bx+c,当x=-1和4时都有y=6,且y的最小值是-1/4。通过不断改变条件,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不断变化的题组,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篇(2)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堂提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置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提问的研究分析后发现:提问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功能与作用、艺术与技术两大方面;提问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数量、分类、教师的候答方式、教师的反应四大方面,但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策略举例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精心设计,以问引思

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有效探究中“愿意学、主动学”的前提. 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就有了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把方法和原理告诉学生,而应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维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1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教学片断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历来为教师们所重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多数教师会从“多米诺骨牌游戏”出发归纳出数学归纳法原理,但这种引入方式游戏成分太浓,让人觉得数学归纳法没有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体现不了数学归纳法的本质,特别是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归纳”的思想方法. 一位教师采用了“以问引思”的教学思想,以层层相依的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逐步揭示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为体现数学的本质和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先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一个用“归纳推理”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1: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比较2n与n2+2的大小(n∈N*). (为便于观察,也有教师从比较2n与n2+2的大小出发,但我们认为,这里的大小比较可以由二项式定理来完成)

学生探究: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当n=1,2,3,4时,2nn2+2.

问题2:由于我们不可能将n≥5的值一一列举来验证2n>n2+2是否成立,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通过有限的步骤证明无限的问题”(这句话已经写入教科书)的方法. 你能在数学中或者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方法吗?

学生探究:比如由a1>0,且n≥2时an=a■,能快速地知道an>0,这是数学中的例子;这样的思想在生活中也有,如多米诺骨牌游戏、人的姓氏、放鞭炮、传染病、齿轮转动等. 不论是数学中的例子还是生活中的例子,这里体现的都是“递推”的思想.

问题3:利用上述递推的思想,你认为问题1中的猜想可以怎样来证明呢?

学生探究:我们可以从改变试验方法开始,比如已经验证了n=5时,不等式成立,那么只要能由“n=5推证n=6成立,n=6推证n=7成立,n=7推证n=8成立”,即“已知当n=k(k≥5)时,不等式成立,即2k>k2+2,求证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即2k+1>(k+1)2+2”就可以了.其证明过程为:(1)当n=5时,25=32>27=52+2;

(2)假设当n=k(k≥5)时,不等式成立,即2k>k2+2,则当n=k+1时,2k+1=2×2k>2(k2+2)=(k+1)2+2+[2(k2+2)-(k+1)2-2]=(k+1)2+2+(k-1)2>(k+1)2+2.

问题4:由以上的证明,是不是就说明当n≥5时,2n>n2+2就一定成立了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探究:首先是n=5成立,然后是n=5,n=6,n=7,n=8,n=9,…,一直到无穷,其关键有两步:一是n取第一个数即n=5时,不等式成立;二是有了一种“递推关系”的存在,即“n=k(k∈N*,k≥5)时不等式成立,可以推出n=k+1时不等式也成立”,这样就使得对“不等式对任意的大于5的正整数n都成立”的这一无限问题的证明成为可能.

问题5:(教师指出)以上的证明过程可以称之为“数学归纳法”,那么从特殊到一般,你能归纳出数学归纳法原理吗?

学生探究:对于一般的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P(n),若要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其主要的步骤为:(1)证明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2等)时,命题P(n)成立;(2)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P(n)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由(1)(2)可知,对任意的大于n0的正整数n,命题P(n)都成立.

教学随想:案例中,教师精心设计5个问题,一环套一环,从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引出新的问题,学生深入思考,探索一般规律,展现的是知识的发生过程,使得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主动探究成为一种可能,学生学得自然,教与学融为一体,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意义非同一般.

■适时点拨,以问拓展

“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固”.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通过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深入下去,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2 设点O是ABC内部一点,且满足■+2■+■=0,则AOB与AOC的面积之比为______.(答案:1∶2)

批阅作业时,教师发现该题的出错率极高,于是在随后的课上对该题作了详细的讲解,讲解完之后,提出问题.

教师:本题的面积之比和条件■+2■+■=0中■,■的系数之比相同,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学生思考、讨论解答.

教师:已知点O在ABC的内部,且有■+3■+■=0,则AOB与AOC的面积之比为______.

很快,学生得出答案是1∶3,这和题目条件中■,■的系数之比也完全相同.

教师:看来我们今天会有意外的收获了,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对结论进行合理猜想.

学生1:(猜想1)设点O是ABC内部一点,且满足■+■+λ■=0(λ>0),则SAOB∶SAOC∶SBOC=λ∶1∶1.

学生2:(猜想2)设点O是ABC内部一点,且满足■+λ1■+λ2■=0(λ1,λ2>0),则SAOB∶SAOC∶SBOC=λ2∶λ1∶1.

学生3:(猜想3)设点O是ABC内部一点,且满足λ1■+λ2■+λ3■=0(λ1,λ2,λ3同号),则SAOB∶SAOC∶SBOC=λ3∶λ2∶1.

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1、2、3进行证明,发现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如果点O位于ABC的外部时,相应的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4:(猜想4)设点O是ABC外部的一点,且满足λ1■+λ2■+λ3■=0(λ1,λ2,λ3均不为0),则SAOB∶SAOC∶SBOC=λ3∶λ2∶λ1.

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4进行证明,发现其是正确的.

教师:结合前面的所有结论,我们可以得出更为一般的结论吗?

学生8:(猜想5)设点O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点O不在ABC三边所在的直线上),且满足λ1■+λ2■+λ3■=0(λ1,λ2,λ3均不为0),则SAOB∶SAOC∶SBOC=λ3∶λ2∶λ1.

教师引导学生对猜想5进行证明,发现其是正确的.

教学随想:案例中,教师没有对数学问题浅尝辄止,而是通过适时点拨,从最初教师的提问,到三个猜想的得出和证明,再到“点O是ABC外部一点”,最后拓展到更为一般的结论,不仅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同时学习了猜想与归纳、推广与拓展,帮助学生形成了“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使学生达到“解一题,会一类”的目的,避免了数学教学中的“题海”战术,真正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

■积极评价,以问探幽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调控手段,学生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活动. 通过调查发现,当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最喜欢得到教师的赞扬,并能说明欣赏的理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热情的鼓励,并说明错在哪里;当教师提问学生不能回答时,他们最希望得到教师适当的提示.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从而收获课堂教学精彩.

案例3?摇 这是一节排列组合的习题课,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供学生思考:“4本不同的书给甲、乙、丙3人,每人至少1本,有多少种不同情况?”

学生思考、解答出现了两种解答方法,随机投影如下:

学生1:先找出3本书给3个人,最后剩下的那1本给3个人中间的1个,分配完成,所以是A■C■=24×3=72种情况.

学生2:先从4本书中找出2本,就可以理解成1个大元素和2个小元素组成3个个体,所以只要再分给人,也就是C■A■=6×6=36种情况.

学生(众):两位同学的解法好像都有些道理,但结果却截然不同,问题出在哪里呢?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3:学生1的解法出现了重复,学生2的解法是正确的.

教师: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

学生4:老师,上一题如果换成5本书,用学生2的解法如何呢?

教师:学生4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换成5本书如何处理.”这种不满足对现成的问题的解答、善于进一步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大家都学会对问题进行变式探究,我们就能收到举一反三、以少胜多的效果. 作为老师,我非常欢迎同学们对一些例题进行改编,提出自己的思考!下面看看谁能回答学生5提出的问题?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61-01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m当的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 课堂因争执而精彩

数学课程很枯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例如,教师为了引出千克和克的这两个质量单位,叫了两个男同学上讲台,一个较瘦,一个较胖,教师让这两个学生互相背一下,较瘦的学生说:“他太胖了,我背不动。”教师就问较胖的学生,你能说出你有多重吗?学生说:“我有40千克。”这时就有学生大声说:“不应该是千克,而应该是克。”此时班级里一部分学生说用千克,一部分学生说用克,争执不下。教师要求学生保持安静,同时告诉学生因为他们的争执,教师也不清楚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等一会再来解决。教师就在这位学生的后面板书40克,就把这个问题放在这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东西,并查出上面的质量标记,报出物品的质量,如一个热狗40克、一瓶饮料500克等。学生通过比较,从中发现了问题,纷纷告诉教师:刚才那个同学的体重应该是40千克,而不是40克。教师又追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学生的质量不可能和一个热狗一样重。学生们自己找到了正确答案,也都发出了会心的笑容。这个课前的争执使学生们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还总结出了比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

二、对学困生在课后进行情感教育

新课改向一线教师,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教材难教,班级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难题。而其中怎样使学困生“脱困”,是教师们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这样一位学困生,下面就谈谈这位学困生是如何转变的。二年级刚开学,从农场转入班级四名学生,教师让这四名学生做自我介绍。当小H自我介绍时,其他三名同学说他从来不写作业,他是我们班最差的学生,小H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教师心里想,刚上一年学就这么不在乎,一定很难对付,看来以后一定要严格对待。一上课,教师就领教了小H的不在乎。教师不看着他,他绝不写作业。教师也使用了各种严厉的办法,如叫到办公室、在全班写检查、批评受罚等。小H对待教师的各种严厉的办法还是满不在乎地咧嘴一笑,就这样对峙了半学期。正当教师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习态度。有一天早晨,他因病在班上吐了一地,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打扫干净,并给他的母亲打了电话,让他母亲来领他去医院看病。当时小H在住校,可教师下课到班里以后,发现他还坐在班里,就对他说:“小H,你生病了怎么不跟妈妈回家?”他说:“如果回家了,我就上不成课了。”听了这话,教师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他天天在这里也不学,生病了却怕上不成课。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小H真勇敢,生病了还能坚持上课,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时小H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从这天起,教师总是给他倒水提醒他吃药,小H也喜欢围在教师身边,一会儿问字,一会儿问题,忙个不停,学习变得主动多了,上课也不再是眼睛东看西看,一问三不知了。教师也给了他一些表现的机会,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他开始慢慢地听一些课了,在复习中几个单元连续考八十分左右,虽然在班里还是最后,但是进步了很多。教师在给学习好的学生发奖时,跟全班同学说:“小H最近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说该不该给他发个进步奖?”学生们说:“应该。”教师说:“小H来领奖。”等了一会儿,不见小H上台,教师又说了一遍,这时小H的同桌说:“他说他不敢。”话音一落,全班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教师也给了他鼓励的眼神……终于,小H带着羞涩的微笑走上了讲台。从这以后,小H上课注意听讲了,不再是眼睛到处乱看,在兵团联考中数学打了98分。从小H身上,教师看到了所有学困生的影子,对于批评、处罚,他们都满不在乎,但对表扬和关心,反而使他们不安。教师对学困生经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常以严厉代替慈爱,但实际上学困生却往往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表扬和关爱。学困生认真学习,往往不是对这门课有了多大的兴趣,而是他从内心里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只有用各种办法去爱这些学困生,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当前,学生的主观意识、行为能力还很稚嫩,需要成人的约束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创新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中的生活化是指在小学生的数学教育中,运用小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将课程教学内容和数学联系在一起,让小学生按照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对该数学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也是借由此种策略,让小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一、小学数小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在教学中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小学生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的理解,而且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阻碍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容易影响原本轻松、欢快的课堂环境。

因此,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不仅能缓解沉闷的课堂气氛,还能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带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然而要营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先改革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结构,形成一个全体互动的教学格局,并且改善室内的色彩搭配状况,尽量选择蓝色、浅绿色这种较为安静的颜色,使小学生能心无杂念的听老师讲课。此外,针对当下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还应该给小学生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休息区域。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入富有生活趣味的学习内容

小学生在步入数学课堂时,虽然是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但是在此之前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将这一特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一些就有生活趣味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领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内容时,教师应该注重生活化和数学知识的结合,以及与小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多样性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吸收。

(三)以生活为例导入教学内容

教学课堂知识的学习只是小学生成长阶段的一段学习旅程,而生活课堂中小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却会伴随小学生的整个生命旅程。相比于书本而言生活化的教学更具有形象意义,它在教授小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传授了一些生活上的道理或者重要的生活经验,为小学生今后的生活发展奠定好良好的基础。

以生活为例导入教学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在数学课程上课前,结合小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导入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有一个更加形象化的理解,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减缓教师的教学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小学生数学三年级的《认识面积》中,教师若单纯的告诉学生这是“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学生很难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若教师将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比较,例如我们生活中吃饭的小方桌的桌面面积大约是“一平方米”、我们所玩的魔方单纯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一些四方形的眼镜布其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分米”的那学生不仅仅能够明白教师所讲的“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概念,还能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由此可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插入到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还能加快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速度。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一)巧设疑问,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思考

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来自惊奇和疑问的开始”,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疑惑,但当学生对疑惑进行研究了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主的进行知识的运用,从而找出所疑惑问题的答案。也正因如此,学生就能慢慢的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就进一步的丰富了自己的数学知识。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自主解答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当中,例如在讲授数学加减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集市中买卖苹果的案例,让学生对所花费的金额进行计算,然后在展开数学加减法的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存中,绝大部分的知识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比如在数学的单位认知中,小学生对厘米、分米、平方米这样的单位还比较的模糊,并且它们之间的换算也不清楚,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身高为导入点,让每一位学生将自己的身高数字写在黑板上然后将其身高进行单位换算,加深学生对单位及单位间换算的认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能缓解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加快教师的讲课进程。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对数学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此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帮助教师展开一些抽象性的数学内容的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推动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青、谢志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5,(2):95-95.

篇(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提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合作者”的观点。由此可见,当代教学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并不是要削弱老师的引导地位,恰好与之相反,若我们的老师能善于采取合理的引导策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课堂的引导策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有效指引学生学习的各种方式方法。现代教学论也把引导看成是教学本质的范畴。所谓引导,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引而不发,导而不达,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经历必要的过程,最终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真谛。所以,老师更应该是一位“导”师,“教”师的意义次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框架下,作为一位优秀的“导”师,应该把身心充分融入学生中间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把握好时机,深入挖掘课堂引导策略,提升引导的力量和作用,尽快完成角色从“施教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历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其中所倡导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知和接收。但教育理论不等同于教育行为,新课程标准和真实的课堂教学之间也还存在一定不可否认的差距。对于眼下我们数学教师队伍的教学理念来说,许多教师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更独立、更积极和更具创造性的主体性品质。然而,从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信息反馈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数学老师还比较缺乏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现象:片面强调自主、合作和动手等,如此一来,老师的主导功效在无形中被淡化。教学结束后,通常只是底子好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底子差的学生却收获甚少。因此,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改善数学教师队伍现状。笔者认为,研究数学课堂的引导策略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策略

不同教育政策背景、不同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不同教学经验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的因素,所以对于课堂的引导策略来说,其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例谈几条具体的引导策略,不求面面俱到,旨在抛砖引玉。

引导策略一:瞒天过海法

瞒天过海其本来寓意为用伪装哄骗对方,背地里偷偷地行动。用在数学课堂的引导策略上,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设置“陷阱”,让学生在攻克“陷阱”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数学课堂上,不时采用瞒天过海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经历一点小挫折,才能对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上当”并快乐着,通过设置适当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在错误中提出质疑,再由质疑拓展思维的深度,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对权威说不的勇气。但是,通过“瞒天过海”所建立的引导策略一定要有足够的意识性和针对性,设计的“陷阱”不能过于偏移学生思维可触及的范围,让学生深陷“陷阱”难于爬出,如果学生体验不到探索的成功,一方面引导策略丧失本来意义,另一方也容易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引导策略二:顺水推舟法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课堂现场情况,对教案预设做出灵活的调整。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把学生的思维顺势引向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

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时,通过观察不难看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而且只需要知道圆柱的高和底面圆半径就能算出其表面积。此时老师举出实例: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a,高度b,求圆柱表面积?

学生应该很容易列出算式为:3.14×a×2×b+3.14×a2×2,当老师把计算式在黑板上板书出来的时候,就有同学马上说了:“这道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此时老师便可顺水推舟:“还有同学也认为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吗?”很快就有同学列出了利用分配率的计算式3.14×a×2×(a+b)。此时又有学生语出惊人:“老师,还有更简单的办法,其实圆柱的表面积直接用圆柱底面圆周长乘以高与半径的和就可以了。”大多数学生此时都满诧异的。老师:“你的方法很独特,我们先留机会给其他同学一起想想这个问题好吗。”同时将该同学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有同学说:“底边周长乘以高可以看作是求侧面积,那么底边周长乘以半径又可以看成是什么呢?”有同学说:“应该算是求两个底面积的和吧?”但从表述上许多同学都还是感觉困惑。此时,老师继续顺水推舟:“同学们仔细看看,如果把3.14×a×2和(a+b)分别看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式子像是在求一个什么图形的面积呢?”有同学反应很快:“老师,是长方形,是一个以底面周长为长,高与半径之和为宽的长方形。”老师继续顺水推舟:“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很快有同学反应过来:“对了,我们以前学习圆面积推导公式的时候,不就是把圆转化为长方形的么,与这个方法差不多。”此时,多数同学就恍然大悟了。

教师的教案预设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寻找规律的能力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设,作为老师,应多采用顺水推舟的策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但顺水推舟并不等于完全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一旦学生的思维和方向超出了教学目标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老师应及时在引导策略上做出调整。

引导策略三:将错就错法

在课堂上,学生犯错误是必然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有的时候,如果老师的思维足够敏锐,就可以把学生的错误巧妙地运用起来,并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

如,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时,可能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是从列举非3倍数的数字入手,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但现实的课堂往往会偏离教师预设的轨道,所以在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学生说:“老师,我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那就是这些数的个位都是3、6、9。”在这样的时候,老师也许没必要立即否定学生的判断,而是采取将错就错的引导策略:“现在我说一个个位数是6的数,你看看能否被3整除,16可以吗?”学生应该很快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看来仅仅看个位数还是行不通的。”通过这样的引导,老师接下来便能正式进入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中去。

这个案例,老师就采用了将错就错的引导策略,很容易帮助学生自己错误的判断,达到不攻自破的效果,显而易见比直接否定的效果要来得好。事实上,学生错误的判断也是建立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渗透着运用猜想的精神,这恰恰也是数学研究经常会采用的办法之一。如果老师随意地否定,可能会遏制学生思维的萌芽,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从课堂引导策略来看,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几乎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篇(6)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忽略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解题的方式和能力,忽略了解题过程,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形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浪费大好的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 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

许多教师很少花时间去研究教材,没有吃透教材,在课堂的讲解中总是使用几种固定的解题思路,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盲目灌输的状态,阻碍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一方面,部分学校因为资金原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优质教学资源也不能实现共享。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设备运用不当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投影、多媒体演示过多,减少了学生操作时间,没能发挥现代手段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轻易武断地认为是错误的,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表扬。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课堂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和他的同事们总结出了四个数学学习原理:建构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以及关联原理。

(三)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

(四)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管理自己的机会,他们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1.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平台。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艺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情境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3.重视学习过程。如何设计好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心智发展体验,是教学理念中的要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自己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并通过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乐学;其次,要尊重、信任、理解每个学生,既要激发优秀生,又不冷落学困生。3.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小学生的一言一行需要教师用欣赏、赞扬的心态去看待,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

(三)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1.灵活安排合作学习。以下三种情况比较适用:一是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二是当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三是当遇到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的时候。2.进行分层次教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围绕知识结构中各个学习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进行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3.实施“讨论—发现”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多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发挥空间,适当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四)要有效利用教材

首先,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次,要领会教材意图。要活学活用,给教材灵活的加工和诠释。只有通过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才能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篇(7)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篇(8)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2-01

高中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高中数学是应用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促进其个人智力发展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实施以后,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能否培育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前提必须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是创设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本文首先分析了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让读者对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半时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老师对学生评价的高低也完全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这显然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老师将教学目标一概而论,不论优生,还是差生都在同一教学目标下进行课堂教学。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以优等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差等生的数学成绩愈来愈差。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优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使之更加符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

(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需求

教学改革是完善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本身就属于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其并非独立的存在,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学改革所涉及的项目众多,除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改革以外,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落实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很多教师将众多复杂的数学知识在一堂课中尽数灌输给所有学生,毫不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全部理解。而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往往也不从自身教学方式中找原因,只是一味责怪学生不努力,这显然是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鉴于此,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化为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干预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科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相继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影音、图像、文字等诸多符号形式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给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感受,刺激其感官思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深其记忆。比如在《椭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椭圆;也可以利用影音媒体向大家展示椭圆的形象;还可以让学生制作椭圆等。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中学习。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业界有句箴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生,学习任何课程,都必须要先对其感兴趣,才愿意学,才能学好。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突然发现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很多知识自己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也开始降低,学习成绩也慢慢的开始下降。针对这类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学习兴趣方面。因为数学难度的增加,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尤其是以前数学基础本就不好的学生,更加不愿意投入精力与这个“难缠的学科”耗时间。鉴于此,教师必须要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对其引起高度重视。然后再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题,尤其是针对基础不好的学生,必须要设置其感兴趣且难度相对较低的课题,慢慢培养其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为高中主要的基础应用课程之一,必须要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时代特点,勇于创造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邵传经.高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的优化策略[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3):3.

篇(10)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

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主旨

就是关注教学活动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强化效率观念,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应,取得应有

的效果,产生应有的效益。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由于高中数学固有的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等原因,常给人以枯燥之感,同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不少学生越学越困难,信心越学越差,有的干脆放弃。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困扰

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难题,结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在这个方面做了以下的探索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创新型的数学活动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

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魅力,必须充满活力,必须把这教学过程转化为

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

四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

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

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获得数学观念。

二、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

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然

而创设的情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的话,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

自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时,教师有些知识点的讲解,觉得很难联系生活,就望文生义创设情境,但有时情境的创设未能突

出数学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但许多时候,我们

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浪费时间,又

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他总是对新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比较和

判断,无论哪个认知环节,都是其智力积极参与的结果。因此,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就必须引导各层次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性品质都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发展。具体做

法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G.波利亚认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最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使他们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

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按深度和广度分解成若干个由低到高、梯度较小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

同难度的问题,以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

2、巧设问题悬念。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

知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在教

学中,教师可利用新奇的材料,创设具有悬念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悬念,产生揭开知识奥秘的浓厚兴趣。

3、组织合作学习。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把全班学生编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人员组

合通常考虑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

以解决。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与互动,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学习质量。

四、注意把握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是需要一定习题积累的,高中数学也是如此。但为什么有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做了那么多题,却

不见长进,而在那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点一点的退步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学生认为不管什么

样的题目,只要它在那个单元里出现了,即使只有一道题没做,心里也觉得不踏实;二是学生认为只要能

解出难题,实力就会自然的提高。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

真正重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多,应该先把重要的题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学习不重要的题目。而

且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

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无所畏惧的鼓起勇气钻研下去。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布置的练习要遵循指导性原则,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

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对

基本题目,多采取学生板演,既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同时由于学习成果及时反馈,又起到激发学生再学习

的动机。此时教师胸中有数,也就点拨及时,效果远远超过课外批改。

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习习惯是一种无条件的、自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

行为。它是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动力系统,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呢?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策略:

1、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主体的学习习惯常常将一些单个的行为协同起来,自动地作出一系列的学习

行为。一种行为要变成自动化的动作,必须经过不断的练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也是这样。因此在学生

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反复的指导,学生反复地训练,从而使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一种自动的意志行为

,即所"习惯成自然"。

2、严格要求、积极鼓励 严格要求包括对学习中的一切行为的严格要求,比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

上专心听讲,课下独立认真完成作用等的要求。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也

是符合人的记忆规律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作业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良好习惯,教师和家长

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是鼓励他的好行为。"心

理学的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

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因为那时候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多是来自于外

部动机。

六、关注数学学困生群体,有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

学生的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课堂应该是群言堂,教师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分享观点、合作交流

等方式,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帮助他们不断克服自身认识局限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他们的

思维往辩证、深刻、合理的方向发展。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效率,缩小个体差

异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平衡点,而缩小个体差异除了要分析学困生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因素外,更重要的

是要分析他们思维品质结构与大多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关注学困生的数学思考及影响数学思考的各种因

素,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给学困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并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

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要突出其数学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采用评价标准个别化,尽量挖掘每个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或可取的一面。

七、实施延时评价,活跃学生思维。

所谓延时评价是指学生在做出一件事情或说出一种想法之后,不急于对他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肯定或者

否定,而是让他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延时评价能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

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轻松自如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及多向思维能力。

(一)学生有疑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寻疑的环境。

学习中学生往往会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书

上内容的区别,或比较与某一问题有必然联系的一系列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学生问题的

提出,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萌发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用问

题当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必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

时评价。

(二)学生有怪问时,延时评价可提供一个敢于释疑的环境。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提出某些古怪、幼稚,甚至是荒诞的"怪论"时,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地否定,无形中

扑灭了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妄下断言,而应通过延时评价的方法

,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与众不同、敢于发现和挑战,然后及时转换角色、转换角度,走进学生的内心

世界来解决问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

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

上一篇: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下一篇: 钳工工艺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