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7 15:45: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学教育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学教育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19-02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既是卫生技术人员履行权利义务、提升素质能力、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又是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必须迎接挑战,创新发展[1]。

卫生部于1996年颁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要求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确保每人每年完成一定的医学教育内容,目的在于保证卫生技术人员能够跟上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不断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回顾近十五年以来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历程,还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等问题,本人认为应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等方面不断努力。

1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部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是一项任务,完成的目的只是为了晋升、考核过关,所以职称晋到一定级别后,参加学习不再积极,网上答题找人代答。这与当初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首要目的初衷相悖,卫生技术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得到的提高有限。毕竟,继续医学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的,容易被忽视。为了轻松的“挣”够学分,部分临床医护人员乐于追求学时短、学分高、学费个人不承担的短期培训,而很少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2]。

1.2 学分取值不能完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国家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医学科技的发展,但目前的学分取值,参加一次短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就可以获得一定学分,而完成一项国家级课题也不过10分。一项国家级课题需要一个团队花费数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检索文献,研究国内外研究情况,思索创新点和应用前景,其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与参加短期继续教育学习班相去甚远[3]。

1.3 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良莠不齐。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在全国开展以后,出现了各类学习班、培训班、提高班、学术会议等,名目繁多,铺天盖地,从各种渠道涌入医疗单位。有些学习班的内容重复,甚至有的打着继续医学教育的招牌,将学习商业化,教学质量差、学时不够、学分授予管理不严、费用高,使学习班的可信度大大下降。

2 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2.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继续医学教育是在职医务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伴随科学技术创新,迅速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领导要不断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继续医学教育事业,完善制度管理,健全教育体系作为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和根本保证,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建设学习型单位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大家树立战略眼光,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晋升职称而学为提高工作能力而学。

2.2 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继续教育学习班、听课等途径获得学分的分值,增加科研、论文、业务等方面的学分分值。同时,在学和用两系统中学分取值应根据各医疗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分别按照技术含量、难易度、对医院的贡献度、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影响力、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等进行适当调整,让继续教育体现出本来的目的。

2.3 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继续医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医院的继教工作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才能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长期健康发展[4]。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通过各级医学项目的举办,调动全市各级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大家自觉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和教学水平全面发展。

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要严格把关,所学内容必须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且适宜在本单位开展,或是科室急需开展的技术项目。外派人员学成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讲座,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目的,节约成本,提高学习效益,提高外派学习人员的责任心。

3 小结 

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成熟的经验,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模式、要求、考核方式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相互支持、协调共管,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林书,曹静,武风娇等.地方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09-111

篇(2)

生物化学学科知识范围极其广泛,它涉及化工、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是一门刚刚新起的学科。而目前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基础医学院只学基础知识,在临床医学院仅学临床知识,大多教学改革都没有将其与临床联系起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改的难题。

一、生物化学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生命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和技术已渗透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学,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是系统性、抽象性、联系性比较强,难度比较大,发展比较快。在基础课程学习起始阶段教师应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由临床问题引出要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的意义存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这样可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一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行精辟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相互渗透。在基础课程学习中,适当地结合临床内容,在后期的临床教学阶段,较多地联系基础知识,会使学生在脑子里建立起医学知识的系统知识结构。不至于到了临床课程乃至做了医生之后,才发觉生物化学知识如此重要却又无暇再深入钻研。

二、结合临床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篇(3)

采用阶段性学习方法,主要分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变理论学习为操作技能培养,初步掌握一般性疾病的诊疗技能。临床医学是以经验总结为主的学科。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的发展,这一学科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但是从总体而言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属性。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一般性疾病,采用以问诊和体格检查为主的诊断方法,往往已经可以得出正确诊断。而对于少见的疑难病例,常需要用到特殊检查和深入的理论知识予以分析研究。中职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既是对一般性疾病诊疗的实用型人材,所以掌握一般疾病的诊疗技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2)中级阶段:指进一步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临床经验,也懂得要对少见病疑难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治疗,需要加深医学基础科目学习的道理。

(3)高级阶段:指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习方法基本接近于传统模式。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属于第一阶段教育。初学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目睹医生护士处理病情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方法。所以教师应多带学生去医院见习,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之中。比如我们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是如何和病人交谈的,如何采集病史资料,如何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何组织和书写各种病案资料。

篇(4)

1.2只有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人类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世界卫生组织将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提升到“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医学模式。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应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学会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对待患者和疾病[1]。

1.3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从根源上缓解、扼制医患关系的恶化。由于现阶段我国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和医疗服务与国际水平靠拢,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原因导致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走入了低谷。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掌握与患者沟通的策略和技巧,是医生良好个人素质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医患关系的基石。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改善医患关系。

1.4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以往关注的生理因素外,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临床医学中,一个人可能患各种各样的疾病,一种疾病的每个患者身上又会出现个体差异,任何疾病又会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就必然要求医学生(未来的医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分析、判断、综合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全面的、较高的医学人文素质和医学科技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真正达到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目的[2]。

1.5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除了满足职业的需要外,还应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以进一步改造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深入认识到将要从事的医学事业的崇高和生命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3]。

2加强人文、道德和伦理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修养与人生境界。医学专业的教育首先是由掌握这门科学的专业教师完成的,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意识地挖掘蕴涵在专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挖掘和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通过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校内外的假期短训班、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文学科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东方文化强调“医者仁术”,要求医生具备仁、孝、智、勇等美德;西方文化强调医师的社会属性。爱丁堡公报指出:“21世纪的医师,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患者的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专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努力终身学习的学习者”。文理渗透是现代医学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要求,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出发,要求临床教师在某个领域获得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有相当的了解。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才可能搞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大批富有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2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首先在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较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常识和基础知识。医学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它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使命。医疗工作的对象是人,医学必然具有生物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双重特征。只有具备了较高人文社科素养的医生,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才能胜任现代医学工作。学生在医学实践教学中刚开始接触患者,这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当好表率,对待的患者言语和行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将医学的人文特征渗透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会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处处为患者的利益着想,提早感受医生崇高的职业价值,加快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4]。

2.3改变教学方法,把人文教育融合到医学实践教学中。进入见习和实习后,学习的主要内容不再是系统的医学知识,而是如何把现有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工作能力。因此,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为“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线索”的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这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要重视传授临床思维方法外,更应在临床病例中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加深对专业和伦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并使医学生通过接触患者或模拟场景掌握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引导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从患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通常会在学生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病例,或指定学生模拟某个环境中的特殊病例,让另外的学生模拟临床医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读检验结果等临床工作程序,分析患者的诊断及提出进一步的诊疗意见。教师则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专业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遇到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同意见时,不要直接给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引导双方说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后大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和社会学知识得出结论。遇到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组织开展自由讨论,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成人;预防医学;教学;多媒体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of adult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frontier region,some measures haven been adopted,such as making out multi-stage teaching plan and enhancing students’recognition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making us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case discus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attain the teaching target. Key words:Adult;Preventive medicine;Teaching;Multimedia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而不再满足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强调把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充实到有关如何处理病人的教学工作中去 [1] 。宣言为在临床医学专业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几年来,大理学院成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大多来自于云南滇西地区的县、乡镇、村级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他们的定位是服务于社区,履行着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职责,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成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的要求。然而,成人教育与日制生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套用日制生的教学模式 [2] 。因此,如何提高边疆地区成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现对大理学院成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作总结如下。

1 成人预防医学教育的特点

大理学院成人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大部分(约80%左右)来自于云南滇西地区的县、乡镇、村级等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他们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或后备骨干力量。他们继续深造的主要目的是: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业务素质,满足时展的要求。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这为学好预防医学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1.1 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员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及卫生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学员普遍认为只要将临床知识学好了,能对当地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合理处理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至于预防医学知识与己“无关”、“无用”、“无益”。“重临床、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

1.2 高素质要求与生源的矛盾 成教学员与日制生生源相比,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家属拖累,有的还要牵挂单位事物,干扰因素较多,这些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1.3 集中学习的时间有限 由于成教学员大多数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加之各种考核措施的限制,不可能安排太多的时间集中学习。因此,教学内容多,集中学习时间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对保证教学质量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2 教育方法的实施与策略

上述的困难是成教学生学好预防医学的障碍,也是教师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因此,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主要实施以下措施。

2.1 加强学员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认识 在集中授课的学时较少的情况下,仍然抽出1至2学时的时间跟学生共同讨论“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首先由教师介绍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以及所包括的基本内容,然后列举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禽流感等)以及学员工作、生活中所发生一些事件(如滇西地区近几年发生的不明原因心肌炎等),与学员共同讨论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产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饮食卫生与健康的关系,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让学员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流行病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预防医学在研究疾病的数量变化规律中的作用,特别是在预防、控制疾病中的独特作用。

2.2 制定“多阶段教育”的教学计划,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集中教学时间较少,以及成人理解能力较强,而记忆力较差等特点,制定了“多阶段教育”的教学计划。即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导学与自学、教学答疑与集中学习、考试考核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细化,进度适宜的“自学指导”提纲,并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督促学员的学习。为了鼓励并确保学员能认真完成作业,将平时作业成绩按总成绩的30%进行考核。在第二阶段,首先依据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自学中反馈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进行集中学习。在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分配上,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将预防医学分成“卫生学”部分和“研究方法学”部分。“卫生学”所覆盖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生产环境与健康、饮食与健康等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容易掌握。因此,该部分作为自学的内容,在第一阶段完成。而“研究方法学”部分所包含的流行病学原理与统计学方法,比较抽象难懂,公式多,学生理解、掌握他们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该部分作为集中学习的内容,即在第二阶段完成。在第三阶段,将自学的内容和集中学习的内容都作为考试考核的内容。考核的重点是学员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学员单纯地背概念、记内容。

2.3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传统的预防医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则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下,2002年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当年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2.4 开设案例讨论课 流行病学原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都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方法学。其公式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是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内容之一。为了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案例讨论课。

3 实施后的评估与讨论

通过上述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通过“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的讨论,学员们从整体上对预防医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预防医学知识是临床医学专业知识链中的一个环节,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从而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员上课率由2001年的60%左右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85%左右。

其次,提升了教学效果。一是,通过多阶段教学即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互补作用,可有效地缓解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重的矛盾,同时突出了重点、难点,保证了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发现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能节约传统的板书时间,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统计学的教学方面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链接统计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得统 计图形、图表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其二,链接统计软件进行教学,便于讲解一些很难讲透的内容和在课堂上处理大量的数据。如正态性检验、四格表资料的确切概率法、频数表绘制和方差分析等内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难以讲清楚,学生听得也稀里糊涂,教学效果极差。链接统计软件可以使得这些内容的教学简单化,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其三,链接统计软件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重点得到突出,使教学目的得到升华。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方式是建立在手工计算和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讲授的重点是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受到课时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限制,讲授内容的广度与深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事实上,只要学生学会利用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课程的全部习题和例题,只需要数小时就可以全部演算一遍。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计算后,教师完全可以把授课的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是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对统计结果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大量实例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效果。

第三,提高了科研水平。开设一定数量的案例讨论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互动,一些雄以理解的概念、原理、方法都能获得较好的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等内容的案例讨论时,将部分学生的科研设计申请书和待发表的论文作为案例讨论的内容。通过讨论、点评,学生认识到在科研设计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除了实现教学目的外,还有效地提高了学员的科研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当然,在成人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例如:应积极创造条件,在统计学的实验中加强统计软件的教学,以提高学员的统计分析能力。

总之,教学是教与学双方互相促进的过程。教师、学生在各自的方面,只有不断地探索,共同努力,才能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培养出面向21世纪、符合时代要求的基层卫生人才。

篇(6)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1.以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法的核心是任务的设计,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任务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蕴含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任务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完整性、开放性、整合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任务大致可分为封闭型的和开放型两大类。封闭型任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任务综合度小,包含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开放型任务综合程度相对较高,是一些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需要通过小组学习共同探讨完成。任务涉及的主要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选择任务主题,可以进一步整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在学习内容、方向、过程、结果和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标准化的指导、评估,并对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3.以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局面,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其主动投入到执行任务过程中。同时任务的完成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所有学生均学有所获,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难易深浅,设计任务时要有梯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三、预防医学教学中实施TBL教学模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满足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伴随问题解决的教学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新旧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索和主动应用,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促进沟通交流,学会表达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判、接纳与反思。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强调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选择和控制,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篇(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也逐步健全,对医务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熟悉自身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依法行医,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承担起对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法律素养也是任何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通过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授,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革。

一、“问题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高校大学生已经步入成人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简单的灌输方法是无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为此,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使提问成为课堂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传统教学一直把提问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认为,在当今形势下,提问的职能要发生转变,即提问不仅仅起到检验的作用,更应该是师生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使问题成递进形式,让学生不断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加以引导和归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提高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法学理论可谓博大精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学生既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又对他们进行法治思想的教育,案例教学法不失是一个捷径。在具体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我们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一)案例讲授

学生们普遍感觉行政法这一章很难理解,它不像刑法、民法那样贴近生活。我们就在课前先讲一个主题案例,并把该案例贯穿整个理论讲授全过程,让学生对什么是行政机关、什么是行政相对人等问题先有感性认识,再向学生讲授“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约束性”,这些法治理念,就容易得多。我们讲授的对象是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更希望了解医患纠纷中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加入了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学生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学习法律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了他们的兴趣。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

选用有代表性的案件,实际放映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对法律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在讲授“刑事诉讼程序”时,结合相关庭审视频,给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条文阐述其意义,这样就是学生对书本上枯燥的叙述有了鲜活的认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理解这些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考试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对作业还是考试,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依赖标准答案的习惯,只要与标准答案不同,就是0分,这样做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挫伤了学生的思考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一改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而是采用了案例考查法,就是让学生根据案例中所给的条件,回答两三个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与案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的目的。在评卷方法上,采用标准答案与非标准答案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相符,但是学生运用了学到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会取得好成绩,这就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学生们能够活学活用,把考试变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通过对医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方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专业技术优秀,同时,懂得法律知识的人才。为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颇为有益。

参考文献

篇(8)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医学临床对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临床心理主要包括临床岗位所需的应用性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如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以及相关的评估知识,对临床工作有辅助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可初步掌握执业医师所要求的临床心理知识和技能,为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学效果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尤为重要。

一、《医学心理学》的课程特点

《医学心理学》与医学的四大学科即内、外、妇、儿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密切的联系,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其应用于医学临床对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因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应当注重其实践操作,即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心理学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二、《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方法

1.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中,没有专门的医学心理学专业,因此,高校医学心理学课程的开展,师资力量缺乏是一个大问题。医学心理学教师岗位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者,或者是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或者是有一定的医学基础。教学人员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搞好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准备时应注重实践资料的收集,尤其是与课程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资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避免简单的照本宣科;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资讯工具,及时了解医学以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条件允许时也可参加一些心理学的培训和学习。

2.调整授课内容

《医学心理学》虽然专为医学学生开设,但它是医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交叉学科,其中涉及很多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心理学内容在大多学生看来普遍表现为抽象难懂,因此,课程难易程度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简单则不易让学生有知识的丰收感,过难又容易让学生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因此课程设置要难易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的最终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丰富教学方法

由于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学中应在传统的理论式授课方式过程中,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角色扮演法,此种方法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模拟实际场景,在创设的情景中体会心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再比如问题导向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该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案例法也是一种常用方法,教师给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写出报告,然后教师再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总结经验。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可以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5.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医学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多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其中的新异因素,使所教的知识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比如列举生动案例来说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说学习活动都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也要求教师注意对学生兴趣、学习动机的培养,因此,教育工作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即是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6.情境式教学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创设相关情境,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课程导入时可以提出与课程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接下来的课程围绕问题展开,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更有利于相关知识的掌握。

7.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多媒体教学方式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医学心理学,因其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施使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片、音像等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具体化,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同时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生动有趣,教学内容丰富,扩大信息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增加学习兴趣

尽管医学心理学知识抽象难懂,但其中涉及较多与人体身心相关的一些问题,加之学生往往对心理学知识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保证正常的教学效果的同时,适当地安排一些课程相关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

参考文献

篇(9)

2实施医学审美教育的具体方法

2.1合理开设医学教育课程

结构合理化的开设医学教育课程,并进行优化。目前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审美课程有以下三类:

(1)普通选修课程:主要有美学原理、艺术原理、艺术概论与大学语文等。开设这些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正确看待审美,有效培养其审美思想和审美的趣味性以及审美的能力,为医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医学与美学同步实施:主要有医学美学概论、美容医学基础、康复医学美学与医学审美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能够系统性反应出在医学中美学的重要性,医学生通过加强这类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的了解医学中美学特点、基本操作技巧以及思维方法等,提高其思想和理论上的认识。

(3)开设蕴含审美内容的课程:有数学、生理学、解剖学与伦理学等。能够有效帮助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审美,从这种含美的因素中更深层次了解美学。例如在数学中学习到形式的美。从解剖学中学习到人体线条、比例以及对称的美。从体育课程中学习人体健力的美。从伦理学中学习到医德的美等。从这些蕴含审美的因素中学习,全面提升医学生的审美观点。

2.2加强医学审美的实践

审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医学审美同样也是审美中的一种体现。医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审美的具体事例,才能提升自己的亲身感官。通过想象和具体实例有效结合,达到美学的最大实施效果。因此,医学院校应与相应的医院进行联合,拓宽医学教学的路径,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认识。让医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巧妙结合。这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另外,医疗技术的美也是整个医学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操作的美,提高医学生们审美创造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使学生们去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篇(10)

1 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切的创新源于发现,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谈起创新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发现问题需要对问题本身的背影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于发现问题是不可或缺的,这要求学生或低年资医生要注意基础知识学习。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使医生过分强调新知识、新方法,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复习。“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新的技术方法,而只能流于表面。比如说出血病人失血量的估计,如果单纯讲授几种失血量的判断方法,就忽视了血液的构成和机能。而深入了解血液的生理,对于发现输血补液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2]。此外,也要避免为了发现问题而无中生有制造问题。实际中常常遇到很多学生会问出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其实这主要还是在于对对象本身的知识背影掌握不够造成的。

2 辨别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在问题发现后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识别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对于对象本身存在的主要矛盾才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刻意培养学生对于实际工作主要矛盾的辨别能力。尤其是对于急重症病人和复杂多症的病人,要善于从人体机能最基本的心肺脑功能入手,而复杂多症病人要善于发现其主症所在。

3 培养学生掌握循证的方法

EBM的根本是解决问题,因此掌握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要,实际上EBM主要是对于涉及问题的对象的查找、筛选以及如何得出问题结论。这主要需要统计学的知识,也就是说要在实践中充分让学生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循证求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循证[3]。

4 在临床教学中大力推广医疗指南及共识

现实中最为典型和生动的事例是各种疾病的指南和共识意见。由于各级医疗单位,甚至同一医疗单位不同个人在诊疗选择上差别很大,这会相当程度上人为造成资源流逝和浪费。正是为了解决这种差异,近年来各国医疗机构制定了大量的医疗指南。指南本身是在充分的循征基础上结合了各领域专家的意见产生的,因此它不但代表了大量客观事实同时也有了专家的主观经验[4]。这些指南往往对临床常见和多见病的诊疗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非常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这也成为教学中的新的任务。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来负责普及指南和共识。

总之在实践中充分的运用PBL和EBM进行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茂友. 浅议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的关系[J].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7):795.

[2] 严志汉,虞志康,许崇永,等. 学习循证医学,转变临床思维[J]. 新医学,2006,37 (8):554.

[3] 葛绳德.循证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新观念[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4):67.

上一篇: 电商分析论文 下一篇: 预防感冒小常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