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8 16:51: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提高初中数学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03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22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部分学生有厌恶数学之心

初中生已经正是接触数学的学习多年,有些学生由于贪玩或其他原因,跟不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成绩较差,致使其厌恶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也有些学生虽然数学成绩尚好,但并不喜欢思考,从不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也并不感兴趣。这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都不能正确把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初中数学。

(二)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如今,新课改实行多年来,依然有部分教师不注重新课改的内容,沿用曾经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范进行数学方面的教学,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想老套,不适用于当今的新课标教育,其教学方式无法切入重点给学生直观地讲解和理解,致使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也有一些教师教学心态不端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这些教师有的具有一些副业,例如当家教等,他们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不努力讲课,不认真对待学生,没有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缺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做题分不清入手点,无法切中要害的抓住数学题的入手点,在学习方法做题方法上都存在缺陷。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想要学生人人学好数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单是因为其天生不喜欢数学,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跟不上数学的学习,进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在某些考试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出一些较简单的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并且多表扬、少批评,使之拥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

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开始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课堂不积极配合教师,这些学生时间一长便失去与教师之间的默契,也会渐渐跟不上功课。因此,初中学生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多参与到教师的提问当中,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才能更加用功学习。

3.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讲课和课下留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多通过做游戏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数学,认为数学并非仅是抽象难懂的。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增强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全面的解答。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最后,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1.理解数学理论

初中数学理论包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学生一定要重视数学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不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学生应当注意圆的外心、内心、中心、重心等不同概念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2.重视推导过程

数学的推导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更加深刻地记住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如图,AB=DC,AC=DB,试证明∠ABD=∠ACD。

解析:学生在解答的过程概念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性质通过已知条件AB=DC,AC=DB和图中两三角形的公共边BC,证明ABC≌DCB,之后再证明∠ABD=∠ACD。

3.灵活运用不同解题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因此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很多,有些时候有的题不能单单通过理论知识的研究去解答,而是要适当选用更合适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该注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其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一次函数;方法探究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的共同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推广下,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抵消掉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项锻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在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才能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那样简单,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教授是需要老师们多下一些功夫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实生活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才科学合理,既能为学生传输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针对“一次函数”这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需要进行细化,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为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他性质,为学生们接受全新的知识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个课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课时,对它的目标设定应该更加细化,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第一课时上的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学生们对一次函数中的变量和常量的具体含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特点等问题有没有理解到位。针对学生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进行第三课时的目标设定。由此可见,只有数学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设定,并依据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促成教学相长。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相较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初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带来诸多益处。通过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可以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促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逐步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成为大部分数学老师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在开始“一次函数”的具体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进行对这部分内容的预习,并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作业上,要给学生们的预习作业进行问题布置,而问题的内容需要以教材为主。对于积极完成预习作业、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言语上的鼓励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干预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生意识,渐渐地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并由此产生浓烈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可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

对教学情景进行设置,可以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新颖,因此也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在所设置的情景中,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变得形象、活泼、趣味十足。生活情景和疑问情景等情景的设置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贡献是非同一般的。数学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拉近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疑问情景的设置来保持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

例如:通过设置疑问情景来开展“一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对一次函数进行解答时,一定要强调常数b不等于0呢?”

学生1答:“如果让常数b等于0的话,那么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我们对一次函数的解答就变成了对正比例函数的解答了。”

老师提问:“那你们觉得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联吗?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函数吗?”

学生2答:“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只不过是一次函数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老师提问:“现在同学们形成了两种观点,那么究竟那种观点正确呢?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到底是不是相同呢?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具体有哪些?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进行一下探讨。”

通过老师这样的疑问来设置情景,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这堂课的内容,即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联与区别之中来了,而且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由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结:本文以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设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和设置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是最有成效的三种方法,数学老师们做好这三项工作便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篇(3)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的共同追求,在课程改革的推广下,提高教学有效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更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抵消掉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并不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专项锻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以初中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究。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制定教学目标,只有在确立了教学目标之后才能依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那样简单,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教授是需要老师们多下一些功夫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将教学大纲的要求、现实生活以及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相结合,这样设定的教学目标才科学合理,既能为学生传输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针对“一次函数”这样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其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需要进行细化,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第一个课时是为学生们简单地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他性质,为学生们接受全新的知识做一个基础铺垫。第二个课时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课时,对它的目标设定应该更加细化,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第一课时上的反应,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如:学生们对一次函数中的变量和常量的具体含义,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特点等问题有没有理解到位。针对学生们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再进行第三课时的目标设定。由此可见,只有数学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目标设定,并依据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才能有效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促成教学相长。

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相较于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在初中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带来诸多益处。通过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可以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促使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逐步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成为大部分数学老师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在开始“一次函数”的具体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进行对这部分内容的预习,并落实到具体的家庭作业上,要给学生们的预习作业进行问题布置,而问题的内容需要以教材为主。对于积极完成预习作业、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生,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言语上的鼓励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潜移默化的干预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生意识,渐渐地让学生们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并由此产生浓烈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便可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中得到提高。

三、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

对教学情景进行设置,可以使老师们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新颖,因此也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在所设置的情景中,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整堂课变得形象、活泼、趣味十足。生活情景和疑问情景等情景的设置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贡献是非同一般的。数学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元素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设置生活情景拉近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间的距离,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疑问情景的设置来保持学生们注意力的集中。

例如:通过设置疑问情景来开展“一次函数”的课堂教学活动。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我们对一次函数进行解答时,一定要强调常数b不等于0呢?”

学生1答:“如果让常数b等于0的话,那么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我们对一次函数的解答就变成了对正比例函数的解答了。”

老师提问:“那你们觉得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有什么关联吗?他们是同一类型的函数吗?”

学生2答:“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只不过是一次函数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篇(4)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力训练一直以来就被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与之相随的是数学概念的认知和传授。数学概念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因为它在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对数学解题方法等的讲解,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的要求是相悖的,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接下来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引入

1.创设情境,引入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时,应体现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情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感受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在“数轴”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引入,怎样用数来表示温度上升5度和温度下降5度,怎样用数表示收入500元和支出500元等这些相反的量呢?引出正负数的概念,进而追问学生是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可以引出图示法,启发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数轴”的概念。这种引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类比引入概念

任何数学概念都有与之相关的邻近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从学生的邻近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理论整体性与严密性的把握。比如,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引入”时,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中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引入。这样的引入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同时更易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概念

比如,在讲“梯形的概念”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梯形的实例――梯子,或堤坝的横截面图,再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从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的概念,学生掌握起来也更加轻松,数学教学也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二、在数学教学中认真剖析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1.从数学概念中的关键词入手进行剖析

数学概念严谨、简练、准确。教师要特别注意数学用语的准确性,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的每一个字、每个句子、每个符号的意义,特别是关键处的字、句,这是引导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的前提,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比如,对于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学生往往忽视“只有”两字,而缺少这关键的“只有”,概念就完全错了。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并与学生仔细分析这两个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同类项就是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这一概念讲解时,应着重于“相同”这一关键词的分析。

2.从新旧概念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概念。从新旧概念知识的衔接处入手学习概念,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概念的长久记忆,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比如,在讲“分式的约分”一课时,它的重点就是要找到分子分母的公因式,而公因式涉及已学概念中因式分解的内容,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因式分解进行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新旧概念进行衔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3.从数学概念的相似处入手学习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用对比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的知识。数学概念一般都是从正面阐述,有些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以为自己掌握了概念的本质,但是一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正面认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眼进行比较。比如,学完单项式、整式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仔细观察后并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式的联系和区别。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概念的有效运用和巩固

1.概念的表述要准确

数学概念具有严密性、准确性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掌握概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概念,抓住概念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刚接触到抽象的概念,往往会出现表述不准确的现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述进行纠正,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表述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归纳、总结,必要时可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比如,在讲“直线、射线与线段”时,在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归纳、总结,根据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编成顺口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3.要注重概念的观察、阅读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具体概念讲解时要让学生注重观察,抓住概念要点,强化阅读,加深学生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多读中,学生能够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进而达到熟练运用概念的目的。

4.对数学概念要及时练习、巩固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概念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遇到概念填空就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练习、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及时地巩固所学概念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就可以以不同的练习方式出现,检查学生概念的掌握情况,可以填空,可以判断,可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打好概念教学这个根基。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选择学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尽量丰富概念教学的形式,注重概念引入的趣味性,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巩固。只有坚持这种渐进式的概念教学方法,才能显著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并优化概念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概念,更轻松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沈艳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08).

篇(5)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具有更大的难度,甚至一些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中之后,数学成绩就是难以提高,更有甚者跟不上教学进度。因此,在高中阶段很多同学不适应,如果这时没有教师的及时引导,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影响最终的高考成绩,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过了深入的思考,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效率是决定因素

1.让学生做到提前预习。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避免在课堂上浪费更多的时间,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上,把复杂的问题反复讲,让学生反复练习,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学生自己复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其自学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大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上课前要准备充分。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上课时一点也马虎不得。因此,要求老师和学生在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和课堂教具,以免上课时找不到必要的材料而慌乱。学生也要做好各种准备,把教科书和本节课要讲的一些练习题准备好,并在心理上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够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3.做到全身心投入。数学课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口到、耳到。眼到,要求学生不但要看书本上的知识点,还要看教师的表情和手势,还要看老师在讲台上的讲写演画,通过老师的讲解,关注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弄懂自己课前不明白的地方。手到就是在老师讲解时,遇到不太理解的地方就标记下来,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一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后面也就很难再跟上了。心到就是要跟上老师的思路,甚至要超越老师的讲课思路,预判下面老师要讲的内容,抓住老师要讲的重点,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数学思维。口到就是要参加老师的互动,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和同学辩论,主动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免阻碍以后的学习。耳到就是要认真听讲,不要错过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不要因为自己的思路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课。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生要是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很难学好数学的,失去学习信心会让学生从心理厌恶学习数学,从而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要让学生在战略上藐视数学,而在战术上重视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比老师讲更有效果。要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习不仅仅是上大学的敲门砖,而是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告诉学生不要因为一两次没有考好而灰心丧气,西方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年轻的时候数学也经常不及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比老师课堂上的发挥更具有重要意义。

三、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做大量的联系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这是因为初中数学比较简单,内容也不多,比较容易掌握。但高中的数学要上更高的台阶,让很多同学都感到困难,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到了高中之后,学习数学的时间增加了,但效果还是不明显。因为高中的数学更具有抽象性,理论性更强,不是通过简单的练习就能提高的,所以在逻辑思维方面要加强训练。这要求学生对同一类的问题一定要深入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师的讲解思路,敏锐的捕捉老师的提示或暗示,在老师讲解下一句之前,自己要先于老师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久而久之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四、做好课后总结

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只是课堂听讲而课后不加练习是难得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这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课后复习。首先,课后复习要及时,越及时越好,如果老师提前5分钟结束讲课,千万不要忽略这几分钟的时间而和同学讲话,要用最快的速度复习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加深记忆。在晚自习还要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再复习一遍,主要是分析老师的解题思路,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能不能做到融会贯通。晚上睡觉躺在床上要想一想,把白天老师讲课的难点,自己理解的解题思路再过一遍,基本上就把当天的问题解决和巩固了。其次,要做好阶段性复习。每过一段时间,要对本章节做一个系统的复习,分析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思考一下解题思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数学课本的逻辑关系。

总之,高中数学固然很难,但只要教师加强引导,给予鼓励,有耐心,不放弃,学生能够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思考和训练,赶上或超越老师的讲课思路,课后加强复习和总结,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篇(6)

数学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帮助,尤其是在提倡少留作业、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重视作业的多功能性,尽量设置数量精、类型全、效果好的作业,以保证质、量都能够符合新课程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最终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主要针对作业的设置、作业的评价两个方面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自认效果较好,现总结出来供同仁参考。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

初中数学作业的设置质量对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在注重题量的同时,更关注作业的质量。为改变教师为布置作业而布置、学生为完成作业而作业的尴尬情况,笔者在题型、题类等作业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有效的尝试,试图把新课程要求融入进去,将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带到学生的作业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1.根据学生年龄,设置趣味性作业

初中生总体来说还是少年,童趣未消,对一切事物还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作业变成有意思的游戏。例如,在学习单项式过程中,笔者设计了一道名叫“找朋友”的作业,请学生在卡片上写包含a、b字母的单项式,然后请学生找出自己的同类项作为好朋友。这样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点融合在活动情节中,提高学生兴趣。

2.根据学生生活,设置实践性作业

数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应用于生活、工作实践,初中生已经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在他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数学技能。因此,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比如,在学习“概率与统计”相关知识后,设计学生统计自己家半年内的用电量、用水量情况,让他们分析哪个月最多、哪个月最少,水电用量之间是不是有关联性等,以使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费用使用情况,并据此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根据学生水平,设置有层次作业

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能力、水平、兴趣等差异是非常大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设计有差异性、层次性的作业,不能“一刀切”,从而为每个学生都提供练习、提高、发展的机会。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将作业列为A、B、C三类题,让学生A类必须做、B类尽量做、C类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二、初中数学作业的评价

作业批改是让学生转化、吸收知识的重要环节,能够掌握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批改工作,以学生学好、学精为目标,创新形式、大胆变革。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批改主体多元化

笔者一改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以教师批改为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评价自己作业的成果和失误,这样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教师批改法外,以下几种方法笔者是这样操作的:一是学生自我批改法,让学生在教师批改之前先自己批改,这种一般是客观题居多,能够让学生一眼就看出来哪儿对、哪儿错,错是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浏览一下,找出需要重点指出的错误之处,表演做得好的地方。二是随堂批改法,在重大有标本意义的题目尤其是大题目上可以采取这个方法,一般是让学生先做,在遇到困难时、出现错误时暂不指出,而是让学生直接互相纠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水平,又能锻炼学生能力,还能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三是师生共批作业法。笔者一般用投影仪集中学生典型的作业错误,然后和学生一起大声指出错误、说明正确答案和原因。

2.批改视角多维度

作业批改不是简单地求对求错,而是要发现亮点、补缺漏点、修改错点,因此,不能简单打对错,而是要借此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并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欣赏等情感。在实践中,笔者除了关注作业对错的结果外,一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比如,在(+77)+(+6)+(-5)+(+7)+(-1)+(-24)这道题上,有的学生不仅按照传统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出来,还使用了(+77)+(+6)+(-5)+(+7)+(-1)+(-24)=[(+77)+(+6)+(+7)]+[(-5)+(-1)+(-24)]这个方法。笔者就在批语上写到“你的想法真多,很了不起!”这样就能更加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另外,在学生写出错的解题方式时,笔者会写诸如“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等评语,以此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满盈.数学作业设计要形式多样[J].教育教学论坛,2011(4).

篇(7)

1.夯实基础灵活运用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牢固的数学基础是数学解题的基石,牢固的基础知识是高效解题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而且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理清解答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并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题.

2.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目前初中的数学命题不再是单纯地对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进行考查.学生要想成功解题就必须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将不同知识点进行融汇贯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合作讨论、反思总结等,让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二、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1.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钥匙,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导入主动、自觉学习之中,引导他们对各种数学思想进行总结和比较,找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适用范围,从而寻求到更好的解题方法.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是代数和几何,两者之间是具有联系的.研究代数问题时一般会运用到几何知识;探索几何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代数知识进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答数学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灵活解题

方程思想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中遇到未知量往往会利用方程建立等量关系,然后解方程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初中数学方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如果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可以针对未知量问题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遇到含有未知量的题目时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对数学转化思想能力的把握

数学转化思想就是当遇到复杂、繁琐、未知、抽象的问题时往往将其转化为容易、已知、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一个个规则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然后将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的面积之和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这样就将复杂、困难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1.引导学生高效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问题的步骤是从审题开始的.题目的大量信息和已知条件会在题目条件和结论中体现,良好的审题能力能使学生找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审题能力不佳导致无法解题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复杂的题干条件和题目设问中理清题目的逻辑,排除干扰条件,找到有用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方法

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将题目具体、复杂数量关系通过所学知识抽象化、简单化,建立符合某种规律的数学关系.简而言之,通过题目的所给条件,建立含有变量和参数的等式或者不等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至知识的讲解之中.

四、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解题信心在数学解题中也相当重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数学的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积极心态.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遇到难题沉着、冷静,抱有克服畏难的心态,认真审题理清题意,不忽略任何条件,挖掘题目潜在条件,把握数学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导学生学会总结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数学学习的目的是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题只是巩固知识的训练手段之一.解题完成后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00-01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初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初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经过多年的经验,在此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望同行指正。

一、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

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成绩,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额学习兴趣,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喜爱也就是做一件事的理由和把事情坚持下去的最强动力。良好的心理素养、近乎痴迷的兴趣是高效率学习数学的前提,也是在最后的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保证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篇(9)

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整个中学的基础阶段,学生的数学学得好不好,与将来进一步深造及学习理、化等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我现在就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提出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解决好“衔接”与“入门”的问题

数学知识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一些学生往往感到学习上有困难。这就要解决入门难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重视新旧课,即小学与初一数学的衔接问题。因为新的知识不但有新的概念,而且会出现一些新的公式、法则及新的规则等,学生一时不习惯。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新知识比较多,例如,从正数到负数,从数字到文字,从恒等式到方程,从算式到图形,从计算到逻辑推理等等。学到这些知识,都存在一个入门难的问题。例如,开始教有理数,从正数教到负数,就要通过许多事例,说明负数的存在及在生产劳动、生活中的应用。再进一步说明负数的意义。

二、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主要有:有理数、实数、整式分式、方程和不等式、指数和常用对数及其运算,函数及其图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的证明、直角坐标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各科知识所必需的,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搞好双基教学,首先在教学中要正确无误地讲清各种基本概念,还要精讲多练。讲解要突出重点,腾出多一点时间作各种练习。例如,讲解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性质,重点应放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就改变”。教课还要注意教好关键点。例如,教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如“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生不难接受。它的关键在于,几条直线和线段相交,在许多不同位置下,要正确看出哪些角是内错角等。

三、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思想教育是必要的,要在教学中说明学好数学,才能更好地为将来的社会所适应;对原来少数学习差的学生,要设法补课,以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才能提高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讲课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引起学生兴趣。如用实例引入新问题、用适当的教具、运用适当的比喻等。

在课堂教学中,发动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笔、动脑,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题技巧

进入初中阶段,随着数学知识的增加,解题方法也多样化,在解题中有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掌握一定解题技巧,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技巧,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对于复杂一些代数式能化简的可先进行化简变形,若开始就进行数字计算,麻烦很多。在几何的解题画图时也有不少的技巧。即以画图而论,如果需要画一个三角形及其外接圆,先画三角形及其外接圆就比较麻烦。先画圆,后画其内接三角形,容易画准确。求证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常常庑证明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然后证明过交点的某一直线,即第三条直线。

五、要指导学生掌握解题规律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只是算术计算,规格比较简单,初中里要学的内容就相对复杂了,有代数式、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对数等。特别是几何,要求比较严格,有些问题也与数学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解题不合规格,实际上是对数学上某些概念不清的体现。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对的关的问题也要及时讲明解题规格。例如,书写的规范化,写幂的指数写在底的右上角,根式的指数写在左上角字小一些;单项式中数字夹文字的,数字要写在前面,文字写在后面,带根号的数字写在不带根号的后面。在解应用题时,如果运算比较复杂,计算中途可以不写单位,最后的得数写上单位,但要加括号。如果得数是多项式的应该按降幂或升幂次序书。

六、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单有老师主动地教,没有学生主动地学,知识学不好;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学生年龄的逐渐长大,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多方面做起,可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领会教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例如,做课外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课文,基本概念、公式、法则要弄懂,记牢。把有关例题再看一看,然后再去做复习题。如有困难,也可以反过来查看课文及例题等。尽可能的自己解决问题,不得已再去问人,这样学得知识才比较扎实。

篇(10)

一、创设活动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中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活动情景中感受和学习数学知识。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数学在学生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有些知识点的新课引入应尽量以学生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作引例,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实物操作、模具展示、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尽情领略数学的“美”,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激发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数学游戏或者动手操作演示等一些方法来活跃课堂氛围。也可以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研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比如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合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喜欢上数学课。

五、引入数学的魅力

为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们上课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提高听课兴趣,教师可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些数学发展的史实、数学的广泛应用、数学的知识奥妙,介绍数学的最新成果和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或者常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这样不仅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激励进取,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善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要素。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实践也证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只能象一支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相反,有的老师的语言像兴奋剂,象磁石,使学生很快进入兴奋状态,并深深吸引着学生,唤起学习的热情。可见,教师的语言艺术性也不失为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从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应是形象性、趣味性、动态性和简洁性。教师的语言应注意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炼、生动、清晰,力求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教师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言来渲染气氛,能激发引导学生或苦苦思索,或热烈讨论,或凝神谛听,或驰思遐想,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

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会越来越自信,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学困生在学习上很多时候表现得很自卑,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及时予以表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和期望时,他的内心就会受到信赖、鼓舞,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成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有兴趣和能力学好数学。

上一篇: 新型工业化建设 下一篇: 工程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