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的策略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8 16:51: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产品开发的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产品开发的策略

篇(1)

一、WH医药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

作为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经过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造的中药生产企业,WH医药公司的产品市场目标人群瞄准的是接受传统文化,相信中医药理论,认可中医药的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用药人群。这一人群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广泛存在,并逐步辐射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和使用中草药。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近百个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有54个国家制定了传统医学相关法案,92个国家颁布了草药相关法案。201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予中医中药合法法律地位的西方国家。在德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分别都有数千家中医诊所,有相当数量的患者选择中医中药进行疾病治疗和康复保健。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将传统医学纳入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之中。千百年来,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药的临床作用和发展前景作出了充分肯定,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适应这一特定消费人群的市场需求,WH医药公司将发挥企业中成药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传统优势,继续在中成药研制、生产、经营领域深耕细作,谋求发展壮大。

在产品的治疗领域方面,WH医药公司将坚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原则,专注于心脑血管领域,将目标人群重点关注中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WH医药公司将心脑血管医药领域作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并专注于纯天然植物类心脑血管中成药这一细分市场,致力于将公司发展成为国内心脑血管领域纯天然植物药的最大生产商之一,持续开发预防、治疗、康复相关产品,搭建一流服务平台,以产品经营为主,资本运营为辅,坚持做实、做专、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心脑血管医生和患者多样化需求,建立起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营运模式,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最受专家、医生和患者尊重的企业。

二、WH医药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开发方式

在产品开发方式上,短期内采用技术转让方式,结合市场需求,采取一次性买断或者签订合同、约定按照销售额分成,引进心脑血管领域创新程度较高的新药,加快上市后临床试验,加强市场培育,培植新的骨干支柱品种;中长期通过合资、参股等方式,加强与新药开发组织的沟通协作,实施联合开发,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拥有庞大的人才和智力资源、配备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尖端科研设备和仪器、科研态度严谨、操作规范、实验设计标准的优势,开发新产品。与此同时,敏锐捕捉市场信息,运用资本运营手段,在合适的时机,针对特定对象,实施技术兼并,占有被兼并企业的产品品种资源和非专利工业技术,扩展企业产品线。

在产品来源上,从各类中医典籍中筛选经方、验方,加强与在药效物质和作用原理清楚的基础上,明确临床定位,优化处方,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从企业现有制剂品种、众多医疗机构制剂以及现用的“协定处方”中选择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理清楚、有效成分明确、质量安全可控的品种,按照现代中药标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二次开发”。

篇(2)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急剧变化,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导致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压力显著增大,内心宁静与和谐常常被打破,人们努力寻求有效的心理调适方式。本文试图探讨将心理服务融入休闲旅游之中,开创出一种广泛适用的全新旅游产品——心理旅游,让人们不仅在游山玩水中体验到美景带来的感官愉悦,又能感受到期间相应心理服务带来的心灵成长,实现“身心快乐+心灵成长”的双重收获,以期推进旅游产业和心理服务共同发展。

一、心理旅游内涵辨析

(一)心理旅游的缘起

2002年底和2003年春节期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分别主持了两次融入心理服务的旅游活动。参加旅游的队员都是在心理上有一定困扰的城市白领。他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如何来帮助他们?杨教授说,她想到了自己非常喜爱的旅游。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在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群的交往当中重新认识和找寻自我呢?[1]这些将心理服务融入旅途的活动都获得成功,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的旅游项目——心理旅游。

(二)心理旅游研究综述

曹静[2]认为,心理旅游是一种新兴事物,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本身心灵缺失部分,以帮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拥有健康心理素质为目的,加入包括心理调整、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开导难题等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旅游形式。

王晓乐[3]认为,心理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为实施形式,以心理咨询和治疗为实施手段,以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新型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以上观点都强调旅游者本身存在“心灵缺失”或“心理危机”,强调心理旅游解决心理问题和干预心理危机的“治疗性”作用,属于障碍性咨询模式。强调这种定位就人为窄化了心理旅游的服务对象——仅仅是心理问题者,导致心理旅游虽然在2002年即已启动,但一直没有广阔的市场。其实,心理咨询还有面向社会大众的发展性咨询模式。国际心理学联合会1984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4]

发展咨询以心理正常人为工作对象,主要关注恰当认知和健康人格以及危机预防这些心理健康的共性因素,更强调对心理健康者或无心理问题者提供开发潜能促进更大发展以及预防潜在心理问题的“教育性”、“预防性”等“非治疗性”作用,即心理旅游更为强大的功能应该是面对广大心理正常的游客的“发展性”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心灵缺失”或“心理治疗”的内涵限定,使心理旅游的对象全面涵盖心理不健康者和健康者,扩大心理旅游的消费群体及服务范围,面向所有人群推广。这样,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心理旅游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二、心理旅游产品概念新论

(一)心理服务的涵义

心理服务旨在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预防或消除心理不适的症状或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它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量和评估等工作方式,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借助心理服务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坊)方式,可以开发与户外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心理旅游产品。

(二)心理旅游产品的涵义

心理旅游产品简言之就是心理服务项目在旅游中的应用所形成的独具心理学特色的旅游产品。它使游客在游山玩水等旅游过程中参加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充分发挥旅游团队的集体优势,推进游客心灵的有效成长。旅游行程中渗透进了经周密设计的心理服务,利用团体动力,弥补游客单个独自体验和领悟环境而没有游客群体人际互动和心理咨询师引领的不足,从而激发游客对行程中的人、事、物、景更深刻的或全新的体验,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发现自身潜能,学会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烦恼,促进心理健康;又能促进游客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改善。

(三)心理旅游产品的特点

心理旅游产品是一种全新的精神旅游产品。这种产品需要旅行社借助心理咨询师开发,当旅行社开发了较为成熟的心理旅游产品后,一般来说由于产品的专业性较强,对心理咨询师要求较高,其他旅行社短时间内复制经营的可能性不大。从旅游产品分类来看,心理旅游产品与文化旅游一样,可以归入专项旅游产品。心理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应当是广大正常人,也可面向有心理问题者,其功能应当是以“发展性”为主“治疗性”为辅。心理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理大讲堂的活动,课堂就是人文山水的场景,内容是我们的心理活动,目标是心灵的成长。

三、心理旅游产品开发原则及实施策略

为了完善心理旅游业务,必须有相对正确的开发原则和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具体如下:

(一)心理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心理学特色原则

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必须像文化旅游突出文化特色一样,在旅游主题及主体内容上体现心理学特色,要将高深的心理学通俗化,用轻松快乐易于接受的心理实践活动引导大家认识心理学,运用心理学,享受心理学。此原则反映心理旅游产品的本质。

篇(3)

一、区分不同因素开发医疗险产品

1.针对不同人群设计险种

一是基本医疗保险未覆盖的人群,如农民、学生等,他们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因此可以为这些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障计划。二是拥有社会医疗保障的人群,可从两个方面对其增加保障,即超过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自负费用)和不属于社会统筹基金支付项目范围的医疗费用(自费费用)。前者需要一些高免赔额、高保障的产品,以解决特殊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支出,使保障更加完善;对于后者,例如社会保险范围之外的医疗费用、就医过程中的费、营养费、误工费等等,可以通过费用型或补贴型等多种形式的保险来补充。

2.针对不同地区设计险种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原有医疗保障基础以及人口、地域疾病等特点,提供适合现阶段该地区需求的医疗险种。

3.可将医疗保险分为几个层次低层次为费用补偿型险种,满足客户的医疗费用补偿需求;中等层次能在医疗费用补偿的基础上提供医疗津贴和收入损失补偿;更高的层次可以适应较高经济收入群体的需求,及时制定出全方位、多功能的医疗保险项目,特别是发展一些能够满足特需医疗服务和保健项目的综合医疗保险方案。

二、开发新型医疗险种

借鉴国外的医疗险经验,我们可以考虑开发下列几个新医疗险产品:

1.收入损失保险(或丧失工作能力收入保险)

指的是当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以致失去收入或收入减少时,由保险公司在一定期限内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它主要是保障被保险人在丧失劳动能力后仍能有一定的稳定收入。

市场上类似收入损失的险种仅是提供医疗津贴或残疾金,定期补偿其收入损失的险种极少见。因此,保险公司可开发此类险种,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或意外事故而丧失工作能力时,由保险公司按被保险人在丧失工作能力前的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定期给付保险金,以补偿其收入损失。这种保险可以采用团体保险和个人保险两种方式,保险责任期限也可以有长短期之分。

2.老年护理保险老年护理保险是为那些因年老患病或伤残需要接受长期护理的被保险人提供费用给付或护理服务的保险。

老年护理保险是一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新型分支,自西方国家开办以来,呈现出大力发展的势头。虽然目前我国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已推出老年护理保险,但其仅仅在规定年龄后定期给付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作为护理费,与国际上的老年护理保险仍有较大差距。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大有裨益。

3.为企业提供基金式账户管理服务保险公司向客户企业提供一个单独的类似于基金的账户,用于该企业自办医疗保险的保费、赔款和资金运用收益的结算,同时保险公司附加相应的管理、精算和投资服务,还可以应客户要求对超过约定数额的医疗费赔付项目吸纳承保或代其办理超赔分保。保险公司根据提供的服务收取相应的手续费。这种形式既可以使企业不必自行投入人力物力,便可以享受“自保”和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又可以将企业自保基金不便承担的高额风险及时转嫁出去,避免自保基金的剧烈震动,而保险公司也可以部分转嫁费率精算上的技术风险而拥有稳定的利润来源,保险双方可以在最大诚信基础上达到双赢。

4.现有医疗保险的发展和延伸(1)提前给付期权。客户在投保人寿保险的基础上,只需加缴少许保费,便可以获得一个提前给付期权,当客户在保险期间内被确诊患有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几种重大疾病时(一般来说这些疾病要么属于绝症,要么费用极高且若不及时医治可能危及被保险人的生命),则上述期权便转化为现实的保险金请求权,保险公司可以依此向客户提前给付死亡保险金的约定比例部分,而寿险保单上的死亡保险金相应减少。应当说这种产品设计思想可以为已经投保人寿保险的客户比较经济地提供附加医疗保障服务。目前,我国有的保险公司在条款设计时采用了类似的延伸服务,比如平安公司在重大疾病保险中加入“生命尊严”给付条款。如何进一步将该设计思想运用到人寿险中,为人寿险增加医疗保障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加保选择权益。对于投保了给付型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如果其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收入有所增加,则有增加保险金额的权利,而不论当时健康状况如何。被保险人在申请增加保险金额时,只需出示收入增加的证明。这实际是为客户在年龄渐大后提供的一个优惠投保的权利。

(3)医疗津贴调整给付。对于投保了给付型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可以在保险金给付期间根据生活费用的变动而调整给付金额。通常每年调整一次,调整的依据是通货膨胀率。它能够有效地保证被保险人得到的保险保障不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到很大。

三、产品设计中的风险控制

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开发新产品首先从公司财务状况考虑。如果公司财力雄厚且准备金充足,可扩大医疗险业务领域;而对于规模小、财力较弱的公司,可先设计几个主要险种,不必求全。

其次从公司对医疗险的管理经验来看,如果公司经验丰富,可以开发一些综合性医疗险种,否则,可先开发一些功能单一、便于管理的医疗险种。

商业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战略应该是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业务难以控制。从情况来看,门诊医疗费用较难控制,而住院医疗保险由于医疗费用数额大、发生率低、医疗方案相对较易于监控,因而保险公司应当优先开发住院医疗产品,谨慎开发包含门诊医疗的综合医疗保险产品。从保险给付方式来看,定额给付型产品要比费用补偿型产品管理控制成本低、操作难度小,更适合作为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公司应当首先开发、推广重大病种的定额给付型医疗保险,暂缓开发费用补偿型的医疗保险产品。从保险期限来看,逐年续保的产品要比长期型或终身型产品对保险公司而言承担的经营风险小,对于试验性险种,保险公司可先设计逐年承保条件,掌握一定经验数据后再附加保证续保条款改造成长期险种。这一原则既符合医疗保险风险控制工作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

篇(4)

李松柏认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周刚认为养老旅游在本质上属于老年度假旅游,是老年旅游者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这两种定义都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来定义的,笔者认为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应该以旅游的定义为基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我认为养老旅游是指老年旅游者在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异地养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 开发养老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1 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养老旅游提供了可观的客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并且有关人口专家预测, 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8 亿, 占人口总数的 18.46% ,2050 年将达到 4.2 亿, 占人口总数的 29.8%,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型国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人群,而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退休后有旅游的倾向,所以养老旅游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

2.2 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数值还将持续增长,到 2010 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另一方面,与在职的中口相比,子女多已成家立业,负担较轻,而且过去我国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其储蓄存款将产生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养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 观念的转变使老人消费者具有强烈旅游欲望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他们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渴望享受宁静,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旅游正是满足老年人此种需要的绝好方式,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求乐的综合体验。加之现在一些传统观念的变化,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方式,将养老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老年旅游者在旅游中养老,在养老中旅游,一定会受到老年老年旅游者的青睐。

篇(5)

在公司理论和实务中,普遍认为市场先动者具有很大的优势。Porter认为,先进入市场的企业通过确立开拓者声誉、抢占有利定位、规定行业标准、使用最佳分销渠道、设置买方转换成本和制度壁垒等方式获得先动者优势,从而使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在动态竞争中处于劣势。

Tellis和Golder(1996)发现市场先动者的失败率很高。Tirol和Fudenberg(1985)也证明任何先动者优势都可能会在动态竞争中完全失去。并且Porter也承认了先动者劣势的存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竞争向R&D投入消耗型转变,科技因素在动态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先动者优势正日益消失。首先,市场细分的细化导致新产品目标市场狭窄,价格优势期缩短,产品生存期减少,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新产品报酬急剧下降。其次,新产品活动的费用剧增,新产品开发者将不得不承受盈亏平衡点的上升,销售款回收期的延期以及毛利不断下降的压力。第三,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家精神的日益退化,生产率水平的起伏不定以及现代技术的复杂趋势等因素导致新产品过程的难度增大和不确定性增加,先动者优势正日益被次动者优势所代替。

次动者优势理论

次动者优势是指在先动者之后进入市场的企业和组织(次动者)所具有的一种竞争优势,它是后进入战略所具有的一种后发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市场先动者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过程中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使后进入者能以较低的成本享有先动者所开拓的新市场,获得源于先动者的知识溢出等外部效益,从而实现创新成本的节约和经营效率的提高。通过这种优势,后进入者能够在动态竞争中战胜先动者,取得很好的市场表现。

次动者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

获得来自市场先动者的知识外溢,通过低成本模仿和学习,实现高效率的技术创新。通过向先动者学习,在获取较新的信息基础上,减少由于需求不确定造成的生产能力确定方面等存在的风险和企业经营的“试错”成本,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以低成本享有先动者所开拓的新市场,减少企业在获取管制批准、教育买方和投资于互补产品等方面的市场开拓成本和营销费用,获取比先动者更大的潜在市场。获得在市场初期不易获得的重要信息流,使企业降低在市场定位方面存在的风险,更好地应对技术突变等引致的专有性投资的低效率等问题,降低企业的转换成本。

次动者优势理论的运用基础

银行产品的低成本模仿性降低了先动者优势

Cronroos(1993)认为银行产品是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很大的同质性的一种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任何一家银行的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大体上是相同的,这使得银行产品创新极易被同行竞争者通过人才流动、顾问咨询、贸易报刊等形式实现低成本模仿。此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银行产品开发模式,使具有相似目标市场的银行之间,面对着相同的产品创新概念来源。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导致竞争对手可以轻易地获得先动者银行所开发的技术,使率先行动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和歧异性优势迅速的失去。

银行产品的低专利保护性迫使在产品开发中采用次动者优势理论

银行新产品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基础专利,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是网上银行业务得以开展的基础;另一类是从属金融产品,如独立的服务方案,这类金融产品往往在前者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而消费者接触更多的是后者。

从属金融产品在我国被称为“商业方法类”产品,即指为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务,而藉由人类心智创造的方法或规则。此类产品是否能授予专利,在业界一直争议不断。我国专利法规定,商业方法类产品不受专利法保护。而我国中资银行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外观专利”(如点钞机、保险柜)等方面,鲜见其他的金融产品发明专利。

目前,我国各个银行的金融产品中,如一卡通、理财宝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操作方法和规程实质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基础专利的基础之上或者借鉴国外银行金融产品的操作方式,开发有自己特色的从属金融产品,从而获得后发优势。

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是采用次动者优势理论的客观基础

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弱化了其开发新产品、积极开拓新业务领域的动力。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从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上均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见表1)。这种垄断虽有规模效益,但由于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垄断,并依赖政策的保护而生存与发展,这造成了我国国有银行金融产品既单一又单薄。其次,我国独立的商业银行体制尚未建立,许多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基于基层行领导追求政绩的动机而开发的,具有行政性特征。许多创新金融产品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创新产品的流动性差、成本高、效率低。国有商业银行这种缺乏创新动机、技术更新缓慢的产品开发现状,根本难以与以“客户至上”为经营理念和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外资银行抗衡。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缺乏独创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新的金融工具多达70余种,范围涉及金融业的各个层次,但通过“拿来”和“继承”方式创新的工具占85%左右,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和旧时代民间非正式金融机构(钱庄、当铺)已有的金融工具。而由技术进步引起的金融创新工具只是极少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所能提供的新的金融产品的能力,难以与顾客个性化的需求相匹配,南京爱立信就是因为中资银行不能满足其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要求,而转投花旗银行。

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良好的资金运用能力以及极强的产品创新能力,这使外资银行在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混业经营是当今各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主流,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银行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同时可大大提高资本回报率。在中国开业经营的外资银行中,大部分不仅具有混业经营的经验和专门技术。同时也建立了一整套防止和化解混业经营而引发之潜在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此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意识强,在有效防止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并将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必然会提高其在华分支机构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力。

人才和规模上的劣势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运用次动者优势理论的紧迫性

金融产品的开发需要创新人才和一定的市场规模。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两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人才方面,外资银行通过高薪、高福利、出国培训等手段,吸收了我国银行业的大量骨干与优秀的人才,而我国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

从市场的规模上看,由于开发一种新产品的成本大致是固定的,市场份额大的银行和份额小的银行相比,其研究和开发成本从比例上比较低,这样就可以在研究和开发上花费更多的经费以维持技术领先地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与在我国已经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在总资产、税前利润、人均资本、人均资产等规模数据的比较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见表2)。此外,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有助于减少资金成本、降低金融风险,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这更加剧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规模上的差距。

基于次动者优势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产品开发策略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加入WTO后,所处的竞争劣势地位,特别是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应借鉴次动者优势理论,积极构建并形成次动者优势。

创造性模仿

Levitt(1960)首先提出了“创造性模仿”概念。其主要内容是:次动者吸收了先动者的创新成果,对其以某种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对市场或是对市场分片来说是具有较高价值。

创造性模仿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紧跟市场的模仿策略。这样能通过最大化的吸收先动者的正外部效用,低成本获得先动者的知识外溢,但这种策略取决于跟进的反应速度。第二种策略是分片特许。它是指某商业银行希望所提供的金融产品能够实现最大化限度的被顾客接受,可以借鉴外地先动者的银行产品,在本地推出并成为所在地区第一家从事该项业务的银行机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上述两种策略的某一种或者二者混合使用,实现创造性模仿的最大效用。

重构价值链,获取成本领先和歧异性优势

价值链是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各种活动的组合。Porter认为竞争对手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因而价值链的重构能够将金融机构潜在的成本优势和歧异性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是Porter的基本竞争策略之一,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次动者进入市场时,获得次动者优势的重要来源。先动者可以从其所处的暂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降低成本的动力。德鲁克认为先动者一时的高利润,实际上是对后来的竞争者的一种优惠。作为次动者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识别成本优势并控制好重要价值活动的驱动因素。另一方面,通过重构价值链,实现对银行成本结构的重新组合和改善,并依据国有商业银行的偏好而改变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实现在金融产品设计、生产等方面比先动者具有更高效率。

歧异性策略是Porter竞争战略的另一基本策略。经营性歧异优势来源于金融企业的价值链,而实际上金融企业的任何一种价值活动都是其来源之一。作为次动者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重构自身的价值链实现歧异性的方式,影响买方的价值链,从而达到减少买方成本或提高买方的收益,并最终战胜先动者。

篇(6)

    1新产品内涵及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1.1新产品内涵

    从新产品的概念提出到今天,由于研究的角度、层次和重点不同,所以学者们对于新产品的定义各有己见,尚未达成共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新产品包括新发明的产品、改进的产品、改型的产品和新的品牌,它们都是公司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努力而发展起来的[1]。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则认为,新产品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较原产品在使用价值、性能、特征等方面具有显着差别的产品[2]。

    在借鉴总结以上的各种定义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新产品定义为: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新发明产品。主要是运用新技术或新工艺生产出来的市场上没有的产品。(二)改进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将原产品的用途功能保持不变,而在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改进。(三)改型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或性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享受。(四)新品牌产品。这类产品是将原产品做些改变,使用一个新品牌进入市场。

    不难看出现在的新产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我们开发新产品不仅仅与技术部门有关,同样与营销部门也有重大的关系,要想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技术部门必须与营销部门合作,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要好好的进行交流,产品的创新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刺激,只有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准备的判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营销人员天天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他们最了解,至于技术难题当然是留给技术人员去解决。有时新产品的开发或许只需要改善一些服务细节,而并不触及技术问题。所以创新人员可以是公司的任何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也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开发者。新产品定义的"新"思维将会给产品创新的策略带来重大的变化。

    1.2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长远目标,它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企业经久不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形势很严峻,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乃至发展壮大起来,企业就必须要有优势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只有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企业才有实力进行竞争。

    2、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年发展到现在的一年甚至是几个月。如果一个企业不及时更新产品,那么它的老产品不久就会被淘汰,从而失去了市场。

    3、有利于开拓新的经营领域,降低风险。开发新产品,让企业经营的领域越来越广阔,这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单一产品再如何多样化,总有一天也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进军新领域,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一直走在潮流前线。

    4、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的新产品是第一个进入市场,那么它在市场中就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人们会认为第一个是最正宗的,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对以后开展其他的产品营销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2新产品开发策略

    由前文讲述可知,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企业都不约而同的竞相开发新产品,如何才能高效的开发出新产品呢,在这里将给出几条新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

    "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是指让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合作起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公司可以先让营销人员摸清楚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再把这个需求信息反馈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依据公司的资源进行技术研究,攻破技术难题,开发出新产品,这样的新产品才是顾客所真正需要的,这样的新产品会很快占领市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的也达到了。在这部分里,企业应注意两点:第一就是企业需要清楚认识到新产品用于消费者,但同时其来源也是消费者,在企业的框架中把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第二就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不单纯一模一样的仿照,而是在分析成功产品的基础上,领会其产品核心,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取其精华,再加上自己的精华,这样改进后的新产品将会更加有竞争力。一般情况下采用模仿紧跟式策略的企业要求对市场的信息收集快,处理快,反应快,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还要有一个高效率的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机构。

    三、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企业运用类比的思想,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用已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在类推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必须是原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产品的特征词,特征词表明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所具备的独有的特长,主要是把关键词引入另外的新领域,这样就往往会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问题,开发出新的产品。

    四、组合革新策略

    组合革新策略是企业将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加以重新组合,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占领市场。该策略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也小。因为是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组合,可以开发出很多种产品,但要求企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好的设计开发者[3]。组合革新策略也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反应,该仅仅产品的特性,开发产品的功能,革新产品造型包装,以巩固老客户,争取新客户[4]。例如现在很多产品都定期改变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虽然产品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焕然一新的包装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达到了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目的。

    五、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不循常规,反向求异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的关键是运用变换的思路,内部变成外部,前变成后,热变成冷,上变成下的思路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人们常常会发现正向思维所看不到的事物。1、时间反向。利用一些人的怀旧思想,将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产品经过新的技术再度开发出来。2、空间反向。利用不同空间、不同季节、不同国别、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开发新的产品。3、功能反向。即从产品的功效、作用、性能去反向思考,开发出新产品。4、结构反向。从产品的结构上反向思考,也会另有一番新产品的天地。5、市场反向。对市场进行反向求异,开发用于反向市场的产品。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一定要注意反向思维既要反向的出人意料,又要反向在情理之中,既要打破常规,又要合乎逻辑、让人信服。

    3结束语

    总的说来,成功的产品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制定产品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对产品要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市场周期下新产品推出时间、产品的创新管理和产品的品牌策略等因素,确保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原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吴世经等,市场营销学,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01。

篇(7)

1.赛事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如: 冬季奥运会、亚冬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有影响的国际比赛。

2.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冰雪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一产品,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经历,满足其体育冰雪旅游心理需要。如:滑雪体育旅游、冬季森林探险体育旅游、冰雪游戏旅游等。

3.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项目中包含特定节庆因素的体育冰雪旅游产品。节庆因素包括体育节、地方特色的体育盛事、大众体育比赛等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如:哈尔滨国际滑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吉林雾凇节、长春净月潭国际滑雪节等。

4.民俗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民俗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冰雪体育产品。民俗传统体育冰雪旅游产品与一般的体育旅游产品相比,呈现出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融于一体的特点。它反映出一种独特的体育冰雪文化,是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与当地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满族人喜欢的冬季活动抽冰猴、滑冰车、拉爬犁、冰上踢石球等;达斡尔族的打冰哧溜,锡伯族的蹬冰滑子、撑冰车;赫哲族的滑雪、狗拉雪橇,鄂伦春族的精骑善射、森林狩猎;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开展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5.刺激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刺激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体育冰雪旅游冒险经历,使旅游者体验惊心动魄的场面、感受到激烈、紧张、惊险和眩晕等独特信息,从而使体育冰雪旅游者获得体育冰雪旅游消费过程的一种产品形式。如滑雪、冰球、雪地足球、冬季森林探险、冬季森林狩猎等。

二、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1.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原则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为依据,开发出基本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是非常必要的。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不同,人们的旅游需求有所不同。充分了解主要体育冰雪旅游目标市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分析各地特别是主要体育冰雪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冰雪旅游需求特征。以使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体育冰雪旅游资源特征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是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在较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冰雪旅游资源利用得当与否。所以,在开发某种或某类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该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所依托的冰雪旅游资源的性质、特征。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分,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冰雪资源和森林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滑雪、滑冰、森林探险、狩猎等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冬季冰雪体育赛事是一种人文体育资源,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大中城市可以利用举办大型冬季体育赛事的资源来开发观赏型体育冰雪旅游。

3.体育冰雪旅游产品特色原则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以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以富有特色的体育冰雪旅游资源为依托来开发旅游产品。这样对旅游者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其市场进入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强。二是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冰雪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原有特色面目。三是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力戒重模仿、轻创新的做法,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旅游环境,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特色。

4.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刺激性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具体活动形式,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观光游览,更是对人与自然融合的追求及对自然的挑战,追求的是冒险、新奇和不同凡响的旅游经历。因此,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注重刺激性原则的应用,满足体育冰雪旅游者的需求。

三、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1.加强宣传,推广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冰雪旅游是体育旅游中的一种专项旅游。由于我国发展体育冰雪旅游较晚,体育冰雪旅游还没有深入人心,对这一产品比较陌生。因此,旅游界必须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来促使人们逐步认识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将人们对体育冰雪旅游产品的消费从目前潜意识状态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长春市就曾派出了冰雪旅游促销团赴香港“卖雪”,国内促销的地区有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外促销区域有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2.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优势组合

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在总体布局上是否合理,产品结构是否具有丰富稳定、优势互补的组合属性,是决定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中,首先要对品牌形象进行开发,并形成稳定的拳头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其次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重要产品的开发空间,通过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内容形式,充分发挥重要产品对整个东北体育冰雪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作用,不断展现和强化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形象。并在发展重要产品的同时巩固强化品牌形象的成效;最后要完善和推动配套产品开发,重点从配套产品的开发品种、开发范围和开发内容着手,形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功能齐全、质量优等的配套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3.发掘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推出特性鲜明的专项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我国一直是薄弱环节,许多旅游区面临着经营的困惑,光靠“湖光山色”和“新鲜空气”已不能将旅游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而另一方面,我国旅游区又具有先天的一些优势,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规模和配套设施比较健全,非常适合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赛事的举行。发展冰雪旅游应该成为旅游区发展的新思路,做好“体育与旅游”这块蛋糕,既是旅游者的需要,也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发冰雪旅游要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利优势,推出特点鲜明的专项产品,例如:吉林市的雾松、哈尔滨市的滑雪、雪雕和冰灯等。

4.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市场竞争力

品牌产品对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起着导向作用,是最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使冰雪节的若干体育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形成知名产品和旅游精品,树立品牌形象地位,增加市场竞争力。东北要依托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相关设施,针对国内外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开发东北体育旅游精品,加快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化发展,使冰雪节的品牌产品走上商品化和高档次发展、高水准管理。由单一产品到众多精品,再发展到独具一格的绝品的良性发展道路。

5.加强监督机制,重视安全保障

冰雪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有些项目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和危险性,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组织者务必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确保旅游者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否则,冰雪旅游产品的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将影响到冰雪旅游产业的声誉。所以,要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必要时以行政干预方式监督体育旅游安全保障问题。

篇(8)

一、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 

1.城郊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规模大、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济南市城郊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并且有些资源体量比较大;资源种类也非常丰富,既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也有古建筑、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其中,有些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九顶塔民俗风情园、金象山滑雪场等。 

2.济南市民平均出游率高,城郊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市场 

根据客源市场分析可知,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济南市民,因此,济南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市民的“富裕程度”等将直接影响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与规模。济南市拥有近300万常住人口,市民人均收入较高,其中,2004年济南市非农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2 005元,并以年均9.1%的速度增长,这在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为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基本的市场保障。 

3.济南市区位条件优越,内外交通发达 

济南市位于京沪铁路、胶济铁路交叉点上,又是京福高速、济青高速、济聊高速、104国道等重要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并且济南市已经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框架的城市交通环线,内外交通非常发达。济南市公交体系逐渐完善,交通网络已经延伸到至城郊各主要乡村旅游点,并在市区主要路段开辟了旅游巴士,从而使市区游客能更容易地进入城郊进行乡村旅游活动。 

(二)劣势 

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特色仍显不足 

目前,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使得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仍以简单的乡村观光、“吃农家饭”等为主,对参与性活动的安排较少,乡村资源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实际上也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淡旺季明显,对旅游接待形成巨大压力 

由于济南市处于我国北方地区,四季明显,乡村旅游景观四季差异很大,使得城郊乡村旅游淡旺季突出,其中,春夏两季是乡村旅游最好的季节,许多旅游点经常会出现产品、设施“季节性短缺”现象;而秋冬季节由于景观效果较差,温度较低,使得游客很少进入。乡村旅游经营户经常是忙半年、闲半年,使得很多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长时间闲置,难以长期保持供需平衡。 

3.专业人才缺乏,经营能力弱 

除了几个主要的乡村旅游景区是由旅游开发公司科学经营外,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仍为当地的乡村业户,他们长期与土地打交道,还未摆脱小农意识,缺乏现代服务观念,服务意识低下,市场开拓能力较差,这也是制约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综合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机遇 

1.山东省建设500个“旅游强村”的政策推动 

在2006年5月召开的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旅游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在全省推广旅游兴县、旅游兴农经验,强化乡村旅游规范管理,继续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30个旅游强县、100个旅游强乡(镇)、500个旅游强村,推动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这一针对性政策的出台,使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开发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2.回归自然的社会趋势,使乡村旅游日趋时尚 

城市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给人们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城市病”等,这就使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更多城市旅游者的青睐。济南市城郊乡村景观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满足济南市民日常休闲、回归乡村田园的愿望。 

(四)威胁 

1.重复性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点较多,虽然类型丰富,但仍存在同质竞争、重复开发等问题,比如,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就存在这种竞争。对于各种形式的“垂钓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区(点),其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这种现象必须通过规划、管理和引导,并进行协调与平衡,才能避免过度竞争。 

2.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地主要处于南部山区和东部丘陵地带,尤其以南部山区为主,这里的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水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因为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而遭到破坏;当地的乡村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消失、变异的威胁。因此,这里的乡村旅游开发一定要充分注意对传统乡村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必须把环境保护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的地位。 

 

二、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通过分析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提出具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积极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 

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以产业化农业园、特色蔬菜园、林木花卉种植基地、渔牧养殖基地、乡村农舍、溪流湖泊等为旅游对象,开发以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使游客通过观赏游览和参加简单的乡间劳作,感受浪漫、宁静、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氛,满足在奇山秀水间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以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刘家村为例。该村交通便利,省道327线穿村而过,村南八里峪广泛种植杏树、桃树、苹果树等,形成了大面积的果园。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该村成为历城区历届春季赏花会的重要赏花区,赏花会期间游客可以参与桃花观赏游览活动,从而吸引了大批济南市内游客。

而对于历城区仲宫镇支家岭村来说,过去该村旅游资源基础差,经济基础薄弱。后来该村投资了500多万元建成奶牛小区,现已养奶牛1 000多头;村里还拿出30多亩地扶持群众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殖业,鼓励村民进行奶牛、蛋鸡、生猪等规模化饲养,这就为该村开展观光型牧业提供了优质条件。

(二)不断探索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

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是在田园环境优美的乡村地区,通过修建住宿、餐饮、娱乐等一体化设施,吸引市内商务游客和会议人士前来观光度假、娱乐休闲,为他们进行商务洽谈、会议培训等提供理想之地。

以济南市城郊柳埠镇涌泉山庄为例,该山庄环境优雅清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它东邻风景名胜四门塔,背靠青山绿水,四季阳光沐浴。山庄因为有一天然地下泉水长年不枯而得名。涌泉山庄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是集餐饮、娱乐、学术交流、商务洽谈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地,其内部装修极为考究,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能体现出民族典雅之风。山庄设有客房30余套,其中,包括商务套房、标准客房、单人间;餐饮部设有零点大厅一个,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就餐;还设有大中小会议室3个,可供举办大型会议、学术交流、婚宴等。

(三)全面开展体验参与型乡村旅游

1.体验农园

体验农园是通过建设一些亲情农园、度假农场等场所,让游客与家人一起度过一段乡村生活,从中体会休闲和放松,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和喜悦,之后还可以回来收获自己和家人们一起劳动的果实。体验农园提供了游客与村民交流的机会,使游客充分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和乡村居民的热情,因此,这种旅游产品非常适合家庭旅游、都市白领和青少年以及中远程文化旅游者。体验农园可以开发的活动项目有:农田耕作、花草栽植、农田灌溉、牛羊放牧、农产品收摘与加工等,这样就可以让游客充分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深入乡村生活,感受劳动之美,丰富旅游经历。 以历城区西营镇为例,该镇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群山环抱,山青水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该镇还与济南市三大旅游热点相邻,并且交通方便,省道327线、港西公路贯穿境内。当地以盛产苹果、板栗、核桃、杏、柿子等各类干鲜果品著称,全镇果园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量2 000万斤,形成了济南南部山区大型果品生产基地。该镇今后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水果种植资源,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培育几个体验型水果采摘园,开发果品采摘、果树认养等项目。

2.民俗生活体验游

济南市城郊民俗文化内容丰富,诸如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都独具特色,这为济南市民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实现精神交流提供了机会。可以结合民俗手工艺品开发制作、民俗节庆活动、民俗主题游乐园建设等,深入开发济南市城郊民俗生活体验旅游。

以济南市城郊九顶塔民族风情园为例,该园集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民居建筑、民间艺术于一体,每天还举行苗族“上刀山下火海”、佤族“甩发舞”等大型少数民族歌舞演出。游客可以身着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演员一起载歌载舞,欢庆“火把节”、“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也可以参加少数民族婚俗表演,亲自感受吊桥、溜索、攀岩、秋千等饶有兴趣的娱乐项目,并可以在民族村品尝各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购买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族工艺品。

3.森林徒步探险游

济南市城郊南部山区隶属于泰山余脉,区内植被茂密、沟壑纵横、水系发达、泉水众多,药乡国家森林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腊山森林公园等亦在区内。可以在这些森林公园内,设计开发森林徒步探险旅游。游客深入神秘的自然空间进行探险猎奇,可以暂时远离喧嚣的都市,这也是游客实现自我价值的很好的旅游方式。当然在开发此种旅游产品时,要做好旅游线路的策划、乡村大本营的建设等,以便充分保障游客的安全。

(四)大力发展教育型乡村旅游

1.乡村生态科考游

发展乡村生态科考旅游,能够增加游客对乡村生态的基本认识,让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旅游,而是通过更为积极的游览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济南市城郊原有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地质科考游、森林科普游、观鸟旅游等旅游活动。

2.农业科技展示旅游

济南市城郊乡村地区已经建立起许多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诸如章丘市垛庄镇林果科技示范园、章丘市水寨镇生态科技示范园、平阴县玫瑰科技示范园、济阳县太平镇设施瓜果科技示范园等。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应逐渐增加其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科普教育功能。可以将传统手工劳作与高科技的农业科技展示结合起来,在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的同时,营造自然纯朴的传统农业景观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使旅游者在两者的对比中对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产生自豪感。

(五)引导发展乡村古镇文化旅游

济南市城郊地区仍遗留有历史久远的乡村古镇,其中以历城区仲宫老街为代表。仲宫老街位于仲宫镇政府以西500多米处,老街古称终军寨,呈封闭状态,南北两端有城楼式建筑。街上有多条通向东西方的窄短胡同,整条老街蜿蜒崎岖,南北两端阁楼旁挖有十多米见方的大水塘,形似巨龙戏水,为理想的风水宝地。古代曾在此设驿站,南北驿道贯穿其间,既为官府传递公文,又为商贾提供贩运货物之便利,因此,早在唐代便逐渐形成街道,开展集市贸易。老街有多处名胜古迹,如南北阁楼、清真寺、汉白玉终军像、古代民居、老街石板路等,有的尚保存完好。可以在充分保护老街古迹的同时,利用古老而传统的民舍,开展住宿农家、领略古镇风貌、理解古镇文化内涵的古镇文化体验旅游。可以组织游客进行农家访问,到农家做客,与纯朴热情的村民交流,体验古镇居民质朴的生活方式。

(六)广泛开展购物型乡村旅游

济南市城郊乡村地区蕴涵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很多地方特产经过加工、包装后,就可以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这为开展购物型乡村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研究旅游者的兴趣、爱好,进而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等,供游客参与购买活动,可以丰富游客的乡村旅游经历。

济南市城郊在发展购物型乡村旅游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发乡村旅游商品:(1)土特产品系列,包括各地盛产的特色水果、海鲜、农作物等,如历城红玉杏、平阴玫瑰、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稻、明水白莲藕、福牌阿胶、灵岩绿茶等;(2)旅游纪念品系列,包括特色工艺品、印刷与出版物、乡村景点纪念品、民族风情纪念品、生产工具纪念品等种类,如鲁绣、长清木鱼石、黑陶、鲁绣、绢花、面塑等;(3)特色食品系列。由于不同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各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系列,这些地方特色食品对外来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可以开发设计成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如济南的糖酥煎饼、盘丝饼、酥锅、馓子、油旋等。这些乡村旅游商品可以摆设在水果采摘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等地方,这样可以方便游客随时购买,并争取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某些旅游工艺品等。开展乡村旅游购物活动,既做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又突出了乡村体验旅游的参与性;既能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又为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七)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重点开发综合型乡村旅游

综合型乡村旅游就是将各类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使其具有观光游览、商务会议、体验参与、科普教育、旅游购物等功能,从而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以济南市城郊历城区柳埠镇龙门山庄为例,该山庄已初步建立起集农家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乐、避暑度假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山庄内有一片杏林,色泽鲜亮的杏子可供游客随手采摘品尝;树下菜园中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游人可以任意采摘,也可以在田间劳动,尝试劳动的乐趣。游客还能在路边的吊床上休息,在竹林中纳凉,可以喝山泉水浸泡的香茶,可以吃农家的媳妇宴等。游客返回时,还可以购买当地无污染、无公害的山鸡蛋、山河鱼、薄荷芽、灰灰菜、花椒芽等土特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卫文.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04,(10):85-86.

[2]杨军.福建休闲体验农业的发展[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2)26-27.

[3]杨建翠.成都近郊乡村旅游深层次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2004,(5):33-34.

篇(9)

1 开发策略

未来两年我公司将在这些研制和产品试验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针对本项目产品在用户使用及自身的发现中显示的一些问题,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在预研成果基础上,针对本项目的具体结构和技术指标及功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系统软件功能,完成软硬件联合调试与总统调试。针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最终完成整个设备的改进完善工作。

1)本项目计划在执行期内采用FPGA动态重配置技术。FPGA实现功能的内部结构,是由外部FLASH芯片进行配置的,所谓动态重配置技术,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根据外部要求,将FLASH内不同的软件程序放入FPGA,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因此,准备在FLASH中放置两套不同的程序,一套为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的软件系统,另一套为由大量实验数据得到调试程序。这一套调试程序可以显示更多的图像信息,作为辅助安装位置调试的作用,不仅不用再考虑与车道偏离报警系统主体程序在资源上的冲突,还能有效地防止软件系统因过多的内部信息输出给外界,增加泄露软件系统核心思路的可能性。

2)电路板尺寸减小

本项目目前设计的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的电路板无论是在摄像头板还是图像处理板上,都还有不少富余的空间,最初这样设计的考虑是为了减少在电路板布局上的不足对整个系统的干扰,影响图像质量和降低车道线识别准确率。在当前版本的硬件系统调试到最优效果之后,将会对电路板进行优化。本项目组已与SGS认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其指导下,未来不仅能降低电路板面积,同时还能使系统满足汽车内复杂恶劣的电气环境。

3)驾驶员状态智能分析。

本项目产品在设计中针对驾驶员的需求,采取了可屏蔽的方式,即通过开关关闭系统功能。本项目未来将考虑采用的一种主动分析驾驶员状态的方式来开启或屏蔽车道偏离报警功能。其设计思路为增加方向盘传感器,采集驾驶员的方向盘转动行为。如果驾驶员在短时间内频繁换道、超车,则方向盘会有频繁的转动,这个时候,系统会认为驾驶员精神状况良好,并且驾驶比较激烈,系统会自动屏蔽报警功能,以避免产生过多报警干扰驾驶员。相反,如果通过这类传感器判断出驾驶员驾驶状态比较平和,精神状态并不太好的时候,系统会自动打开功能辅助驾驶员。

4)HUD作为后装报警配置

本系统未来的目标市场是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对于后装市场而言,目前产品的声音和灯光报警的装置都整合在外形结构上,而通常安装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的安装位置(前挡风玻璃正上,内后视镜基座附近),在这样的位置上,灯光的报警会不太引人注意,降低了本系统的警示效果。在本项目完成之前,本系统将采用更加明显的抬头显示方式(HUD)来进行视觉报警,通过与现有生产HUD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设计出适合车道偏离报警系统的显示模板。从而使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更具实用性和科技感。

(2)在完善以上技术改进的情况下,再制作样机一台并完成性能测试。

(3)完善本项目的机械图纸、材料规格资料以及工装图纸资料;

(4)完成改进后重新投入用户的试用,并记录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完善;

(5)进行产品的少量中试生产,检验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6)撰写并完稿操作、维护说明书等全套产品资料;

2生产策略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整车电线束产品及其他相关汽车电气类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和丰富的生产、管理及产品销售的经验。并且也建立了一定的市场营销网络。公司现有的生产厂房及设备设施、生产工人、技术力量等条件是本项目产品能够顺利开发、并实现生产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的必然。(具体见"现有生产方式及条件"一节)。

根据公司目前的经济条件,本项目第一步计划形成30000台/年的生产能力,结合公司的实际条件、本项目产品的特点和重庆老工业城市配套生产能力强的现状,我们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的生产策略:

(1)生产方式

本项目产品的生产采用自我生产和外协加工相结合的方式。

本项目所设计的车道偏离报警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化特点,从工艺流程图可知,如果全部采用自我加工的方式,在设备的购置上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而重庆本地又具备配套加工能力,所以电路板的制作和元器件焊接均采用外协的方式完成,同时,在本公司内部完成的工序主要为清洁元器件和组装工作,复杂程度较小,因此本项目对生产人员数量需求较低 。

(2)生产手段

1)已经确定了生产所需的外购件及外协加工件目录及质量标准,同时也确定了各保质保量供应的单位,完全可以保障在生产过程所需。

本项目外协件为处理芯片,图像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电路板等;处理芯片选用的是全球顶级半导体制造商Xilinx的FPGA芯片。图像传感器选用的世界两大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的美国OmniVision公司生产的0V796。

2)本项目的主要外协单位

重庆市同耘谷科技有限公司:外壳制造

重庆市瓯福安科技有限公司:电路板制造和焊接

以上单位与本企业有长期合作关系,且均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合格供应方。

(3)生产加工部分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汽车整车电线束产品及其他相关汽车电气类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为了满足现有产品日常生产,我公司已陆续添置了相当的加工设备,这些现有加工设备已有部分可用于本项目产品的生产。同时,前期还为本项目的开发添置了部分设备。只是由于本项目的特殊性和设计生产能力,需要适当增加所需的相关设备就可以满足所需。既节省了固定资产投入(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只需新增投入50万元就可以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又节省了大量的人员开支。

篇(10)

一、房地产企业实施品牌发展策略的必要性

现在的市场竞争其实已经发展为到了“品牌的战争”的阶段,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由于房地产销售一般是商家(开发商或商)直接针对消费者,且房地产具有四大特点:(1)房地产不是大众产品,不宜进行大众媒体传播;(2)产品个体独立性强,差异性大,不宜复制;(3)地域文化、人文风情存在较大差异;(4)越域拓展,难以实现资源共享等。正是因为房地产企业具有这些特点,因此在越域拓展的过程中,品牌无疑是房地产企业最为有效共享资源和竞争优势。

二、房地产企业营销品牌现状

1.现状。当前,品牌早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点石成金的利器,近些年来房地产界“打造品牌”的呼声也风起云涌。然而,我国今天的房地产业品牌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房地产业经历了地段竞争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是规划竞争、概念竞争、品牌竞争并存。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公司都属于以规划竞争、概念竞争为主导战略的企业,而真正的品牌驱动型企业凤毛麟角。2004年,由世界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海尔以612.37亿元名列榜首,而房地产业“第一品牌”的万科仅以173.56亿元排在第30位。前200位排名中,也只有万科等三家地产品牌入围。对于动辄大手笔的房地产业来说,这样的结果确实令人汗颜。忽视品牌建设的结果是,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难以积累和借助品牌的信誉资源,迅速提升产品价值销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pultehomes占美国国内房地产市场份额达4%左右,而我国房地产老大万科占我国房地产市场份额不足1%。

2.导致房地产营销品牌现状的原因。(1)缺乏对品牌管理精髓的深入理解。很少有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高层与品牌负责人理解品牌管理的精髓,他们基本上不明白“品牌价值的源泉来自消费者大脑中对品牌的独特联想,品牌管理的本质是在消费者大脑中留下个性化的联想”。因此,具体的营销传播没有围绕品牌管理的终极目标而展开也就再正常不过了。(2)没有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财富,在房地产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确定自身品牌的价值对在企业发展和市场占有率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房地产业品牌策略的制定

1.品牌准确的市场定位。准确的市场定位必须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目标市场足够大,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目标市场未被竞争者完全垄断,或竞争尚不十分激烈;三是企业有条件和有能力进入新选定的目标市场。只有定位准确后,采取寻求空隙市场的策略,寻找为客户所重视的,但尚未被开发的市场空间,以利于房地产企业树立好自身的品牌形象。首先,应做好市场调查,掌握市场信息,这是营销策划的基础工作。并关注国内外投资流向和国家有关金融、税收等政策的调整,以便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策略作出适时的调整。其次,应加强对市场的系统全面的调查和细致的分析。根据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企业应将目标市场主要定位在中低收入者。在确定目标后,在保证品质的同时,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做到品质与价格的最优组合。

2.加强品牌意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房地产企业应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并把这种品牌意识贯彻到每个员工的行动上,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个环节中,落实在每个项目、每栋房屋的决策、设汁、施工、营销和物业管理之中,使企业的品牌经营理念成为消费者能感知到的服务、信誉和品质。可以说树立和加强品牌意识,可降低消费者对房地产的价格的敏感程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房地产企业创造可观的商业利润;可形成强有力的竞争防线,使企业长期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有助于企业实现永续销售;加快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速度等;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实施扩张战略。

3.建立品牌模式,制定企业品牌策略。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最后必然是品牌的竞争。而房地产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不是片面强调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物质因素的运用,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强调时髦的市场概念,而是通过整合来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目前,我国房地产品牌发展呈现以下三种特色模式:一是单一品牌模式。所开发的所有项目都与企业使用同一个品牌名称的品牌模式。采用该品牌模式,有利于企业形象的统一和树立产品的专业化形象;二是多品牌模式。同时开发两个以上相互独立且市场定位明确的品牌。采用该品牌模式的优点在于各品牌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可以发挥多品牌整体优势;三是主副品牌模式。一种介于多品牌与单一品牌之间的一种品牌发展模式。如万科――金色花园、万科――四季花城等。

4.以质量为中心,提高房地产商品的内在价值。房地产企业实施名牌策略过程中,在商品质量管理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一是房地产商品在规划设计、功能配置、环境美化等方面上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应将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到规划设计上,保证房地产商品功能适用,保证房地产功能的长久性和超前性。二是房地产在建造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图纸审查、工程招标、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到竣工验收等每个环节都以质量为中心严格把关,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以不断提高房地产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造就名牌的卓越品质。

5.开展品牌化的物业服务,提高全面周到的服务水平。服务是商品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品牌化的物业服务,是强化品牌,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重要保证。因此,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则须提高售后的物业管理水平。首先,物业服务应以尊重客户和理解客户为前提,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从客户的角度和观点来分析考虑客户的需求,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最终达到客户满意,从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其次,物业公司应要求服务员工不断地学习,可通过内部经验交流和引进外部知识等,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其服务水平。

6.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塑造名牌企业形象。一是应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这是创名牌企业形象的基础和核心;二是应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即可通过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民主管理、经验交流、社会公益服务、企业发展研讨等活动来规范企业行为,以构成完整的企业形象;三是应设计企业标志,其应形象新颖明快、简洁易记、富有特色、具有吸引力等,并将其广泛使用在企业招牌、产品、办公用品、往来函件和纪念品等一切可以使用的地方,以起到在塑造形象方面的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新一轮竞争将是品牌竞争。因此,在房地产企业开发营销中,应注重品牌策略营销手段,即应品牌准确的市场定位,加强品牌意识,建立品牌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提高房地产商品的内在价值,开展品牌化的物业服务,及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塑造名牌企业形象等,从而以增强其自身竞争优势和提高行业竞争门槛。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合同管理创新 下一篇: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