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的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19 16:4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临床护理的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临床护理的内容

篇(1)

内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对此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1]。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内科疾病患者,对其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88例内科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岁,女性40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内科疾病,需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3例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行常规护理,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患者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躁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他们已经不再是社会及家庭的主角,由此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从而对其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对此,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建议,同时告诉患者其病情发展情况及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并向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1.2.2饮食护理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期间,由于疾病的困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食欲不佳,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一些色泽鲜亮的食物,并合理搭配,以引起患者的食欲。同时多鼓励患者喝水,并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促进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从而不断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要。

1.2.3康复指导患者出现内科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内科疾病知识的了解较少,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当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以使患者充分了解患病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免再次出现此种疾病,从而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观察组45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25例,一般满意的有16例,不满意的有4例,护理满意度为91.1%,对照组43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17例,一般满意的有15例,不满意的有11例,护理满意度为74.4%。

3讨论

对于患者内科疾病的治疗,需要临床上给予其适当的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虽然对于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一定帮助,但难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上新引进的一种现代化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对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4]。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1%,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4.4%,显著低于观察组,由此可见,临床上对于内科护理疾病的治疗,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屈树娟,董瑞馨.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2(11):65-66.

篇(2)

临床护理路径是继整体护理之后出现的新的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 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为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患者共同制定的有时间顺序的最适当的护理计划, 以便促进患者康复及节约资源, 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1]。国内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经可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增强护患沟通, 提高满意度, 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近年来, 为了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提升服务品质, 在产科也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孕产妇进行护理,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其在产科的护理工作意义报告如下。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运用

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 从“情、理、德”上下功夫, 使护理工作系统化、人性化, 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将临床护理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产科护理管理中, 结果显示, 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 改善护理质量, 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产科质量, 限制剖宫产率。

2 应用与效果

2. 1 王梦醒等[3]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 为提高孕妇对产科门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和门诊健康教育质量, 根据门诊流程相关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孕妇首次就诊时由接诊护士向孕妇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根据孕妇的孕周及检查结果, 由责任护士和孕妇按临床护理路径流程共同完成临床护理路径表上的护理工作。最后发放孕期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 依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在产科门诊为就诊孕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 将围生期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护理服务流程中, 优化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满意度。

2. 2 范晓琴[4]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程中的应用, 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待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制定待产妇版和工作人员版的临床护理路径表, 在做入院宣教的同时将临床护理路经表发给产妇或家属, 并向孕妇或家属讲解临床护理路经表的内容与作用, 然后将临床护理路经表的附在病历前面, 由责任护士逐项完成并打勾签名, 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待产妇的需求不断完善CPN的内容。结果显示产妇产程时间缩短、阴道助娩和剖宫产率下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产妇满意度提高。

2. 3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病房的应用

2. 3. 1 李旭茹等[5]报道临床护理路径在正常顺产和剖宫产(病理产科除外)的应用 , 根据产妇分娩前后不同时段的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然后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图分别对入院后的正常顺产及剖宫产的产妇进行实施。然后每日每班次的护士都必须按当日护理路径的内容进行护理。护士对每个产妇进行提问评价, 对未掌握的产妇要求责任护士重新讲解及示范, 出院前考核产妇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结果显示, 产妇对宣教的接受能力和新生儿护理操作的动手能力、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和产妇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同时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和减少住院平均费用, 产妇泌乳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和肿胀硬结发生率下降。李丽娟等[6]报道, 在产科剖宫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使产妇排气时间和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提前, 泌乳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

2. 3.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胎膜早破患者中的应用, 根据胎膜早破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相应的医疗护理服务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然后由专人按时、按质、按量的进行实施, 结果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组孕产妇减少住院费用, 产前、产后感染率降低, 提高病情知晓率、医疗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2. 3.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合并胆汁瘀积症患者中的应用, 在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和常见护理问题的基础上, 研究者根据孕妇在入院、产前、产后及出院时的环节进行详细的护理设计, 然后由接诊护士、责任护士按照设计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 临床护理路径组孕妇的满意度、顺产例数升高, 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下降。

2. 3. 4 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相关护理内容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 然后由责任护士或健康教育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次序和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直至患者掌握。结果显示在知识与技能掌握方面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3 小结

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规范了医务人员的行为, 有效的监督了护士工作, 减少了医护行为的随意性, 所取得的效果显著;目前,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方面, 在高危孕产妇方面应用较少, 尤其是剖宫再孕孕妇方面并未谈及,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 当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在5%~20%, 并且孕产妇病死率和婴儿病死率均处在世界最低水平, 而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竟接近50%。近年来, 我国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 剖宫再孕孕妇经阴道分娩也随之增加, 但剖宫再孕增加了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风险, 严重威胁母子生命安全。鉴于此, 目前临床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剖宫再孕的孕妇, 因剖宫再孕的孕妇在孕期出现宫缩、孕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很大, 如孕妇不定期产检, 对剖宫再孕分娩风险知识不了解, 在诊疗上不配合医生, 未按医生嘱咐进行产检和住院、观察不到位等, 严重者会导致子宫破裂, 影响到母儿的生命, 因此, 在产科门诊内容方面应增加优生优育、分娩方式以及分娩风险相关内容和新生儿护理知识, 通过不断完善和修订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内容, 加强环节上的管理, 探索出适合剖宫再孕孕产妇的服务模式, 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袁剑云, 英立平.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78-84.

[2] 攀俊玲, 祁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29):228-229.

[3] 王梦醒, 韩秀.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门诊的应用.护理杂志, 2011, 28(2):69-70.

[4] 范晓琴.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产程中的的应用研究.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2(16):1039.

篇(3)

随着近年来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教学模式也在随之不断的进行改善,以促使理论教学更加适合临床实践的需要。部分调查资料显示,护理专科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后,反应临床实践操作同在课堂上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存在不一致现象;部分临床见习负责教师反应,学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过于繁琐机械,部分内容已经被淘汰或不适用于临床实际护理工作,教学同临床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地医院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应用情况进行研究调查,旨在对基础护理教学同临床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提出问题

1.1 教学现状

随着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知识和内容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与临床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护理教学的主旨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该专业特点在于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内容。在《护理学基础》及《新编护理学基础》中,均保留有近80项护理操作内容,因此基础护理教学的重点仍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1.2 临床现状

对本地18所级别不同的医院进行80项临床基础操作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2.1临床基础护理操作的应用情况,见表1.

表1 80项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应用结果

类别 例数 临床应用 非临床应用

基本操作项目 26 22(27.75%) 4(4.75%)

临床护理项目 11 9(11.5%) 2(2.25%)

治疗护理项目 36 31(40.25%) 5(4.75%)

抢救护理项目 7 7(8.5%) 0(0)

总计 80 69(87.5%) 11(12.5%)

1.2.2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人员的情况 见表2.

表 2 69项基础护理操作的技术人员情况

类别 护士 医生 其他人员

基本护理操作 14(20.92%) 0 8(6.83%)

临床护理操作 2(2.65%) 0 7(8.85%)

治疗护理操作 23(31.25) 2(2.44%) 6(7.56%)

抢救护理操作 4(5.35%) 3(3.15%) 0

1.3现存问题

1.3.1部分过时操作技术仍在被讲授

当前临床应用的很多设备都已革新,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简化了众多护理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教学中扔在按照过往内容进行操作讲授,使得众多已经被淘汰的操作项目还在课堂中出现。

1.3.2护理教学程序繁琐,过于机械

随着一次性护理用品的出现,使得护理操作中的许多中间环节大大简化,但是护理教学仍旧按照原有的操作程序进行讲授,使得课堂同实践脱节。

1.3.3部分课堂内容并不进行临床操作

目前在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大部分清洁护理操作均是由家属完成,使得护士所需进行的护理操作项目大大减少,因此造成许多教学中讲授的患者卫生清洁护理工作基本不会再临床出现。

1.3.4部分内容不属于基础护理范畴

部分抢救性和治疗性的护理操作主要是由医生完成,而护士在其中主要起着协助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扔被在课堂上作为护理专业的教授内容。

2 问题分析

2.1被淘汰的护理操作项目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疗设备不断得到革新[3]。目前大部分医院均配备有齐全的护理设备,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某些操作项目,如电动吸痰、氧气吸入等已实现管道化和中心控制,但是在教学中仍是以人工操作为讲授重点。因此,教学内容应紧跟临床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

2.2护理操作机械繁琐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教学在结合临床需要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规范进行护理操作的讲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应用护理操作流程图来辅助教学,指导学生护理操作的正确次序。但是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受到医院的实际条件的制约,应该在操作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变通,以期最好的完成护理操作。同时,护理教学只能对临床操作中的一般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无发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要求学生不断进行自身解决问题的护理思维的培养和强化。在护理教学中,繁琐的教学程序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则需要更具实际要求进行调整,不能僵化。

3建议和对策

3.1 不断更新教育者的观念和知识

在实施护理操作教育时,要求教育者很除了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外,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护理教育应该同医疗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教育者应不断进行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以便于将临床应用中的新技能、新器械及时向学生介绍,以培养更加适合临床护理的新型护士。

3.2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探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进病房,同病人进行实际接触,使课堂教学同临床实践牢固结合。

3.3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完善教学基地的建设,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按照医院的具体要求来建设教学基地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学生在教学基地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尽早融入实际医院工作的节奏。

综上所述,改进护理专科的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对于实现基础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97-02

为了部分特殊患者能够得到专业护理,依据相关标准护理计划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就是临床护理路径,英文简称CNP。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避免患者康复延迟,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的专业护理。

1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方法

1.1前期准备在医院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宣传、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培训、构建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吻合的组织结构以及科学合理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疾病类型。首先要对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知识宣传,保证医护人员充分了解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保证医护人员对CNP实施的支持和配合。其次,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CNP具体实施的流程以及措施,确保每一个CNP实施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CNP实施具体操作要求。最后,CNP实施组织结构要求医院要组织部分医护人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对各种病例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等工作,准确选出治疗方式差异较大、治疗费用成本较高以及并发率较高的疾病种类,并且将其作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对象。

1.2CNP的制定医院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要根据选出的临床护理轮径实施疾病的基本特点和治疗过程,结合医院具体护理管理工作基本现状,制定出形式简洁、语言通俗易懂、颜色鲜艳的临床护理轮径表,以便于病人理解病情,掌握整个治疗过程,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增强护理效果。表格形式的护理路线图是CNP具体实施内容的表示方法,图中纵轴为患者全部住院护理流程,横轴则表示时间进度。另外在CNP图中纵轴护理流程上还要同时标注每一个护理阶段患者护理目标。

1.3CNP的实施CNP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CNP内容图表计划。具体步骤是对每个病人进行诊断后,根据患者病情,门诊医生确认需要实施临床护理轮径的病人,然后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疾病临床护理轮径表内容对需要接受临床护理轮径的患者进行相关讲解工作,以便于患者准备好之后的各项疾病检查项目。对于入院后的病人的治疗,所有相关部门都要以该疾病临床护理轮径表为参照,有步骤、有计划、合理地共同完成病人整个治疗以及护理过程。在开始阶段,医院要设置专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严格监控,严格依据临床护理轮径对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记录。另外,在此阶段中,为了提高患者家属以及患者的护理配合积极性,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发放CNP图表,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整个护理流程充分理解和配合,改善医患关系。

1.4CNP的评估以及优化有效的CNP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护理效果评估体系,评估结果需要提供当前医院CNP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CNP实施小组要根据评估结果对CNP的实施做出相应的优化措施。经过一定时期的临床护理轮径后,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要对临床护理轮径实施后的效果进行数据收集,并且进行分析统计,查看临床护理路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异,并且分析原因,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优化临床护理路径。需要评价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有病人满意度、经济指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效率。

2临床护理路径执行中的注意要点

要实现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导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遵循的原则有:明确病人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的核心主体;医院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要依据当前护理标准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定期修改;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不得与我国现行相关疾病护理法律法规相违背;临床护理路径的基准是取得最好的护理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保证合理性和科学性。

3护理管理中临床路径作用

3.1护理管理文件书写更加简化临床护理路径表中内容具有极大的全面性和详细性,包含病人所有可能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护理操作步骤、监测、饮食、检查、用药以及入院和出院等信息。所以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全程护理工作中,对于每一项已经完成护理和治疗工作打对号即可,对于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也打对号,没有出现的则勾上错号。一般而言,无需护理人员再进行额外记录,如果情况特殊,护理人员也可以在侧边栏进行重点记录。

3.2强化了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知识讲解的意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中要求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根据患者即将接受的各种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并且保证病人对相关治疗没有疑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人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便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提高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流程的标准化程度临床路径护理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流程的标准性,护理人员必须每天按照标准流程和时间计划进行各项护理管理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度,解决了传统护理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时间观念和规范操作意识。

3.4增强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临床路径护理中含有一定量的护理调查项目需要病人完成,这样能够提高病人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病人对治疗过程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标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极大地减少不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护理人员不遗忘某一项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管理有效性。

4结语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护理管理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患者的康复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对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篇(5)

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类医学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医疗护理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就是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大信息建设水平。而提升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取得的一定发展,护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然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还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临床护理路径的缺陷

1.1 对护理执行时间的不正确反映

传统的临床护理路径以纸质为主,能够对患者所需护理内容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然而,护士工作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量大,很难对每一项护理工作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记录,同时也无法有效的跟踪和确认实际的护理工作行为。因此传统的护理路径无法对护理执行时间进行充分的反映,对护理质量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医院运行过程中,对护理行为的规范能力降低。

1.2 对患者综合信息的不及时掌握

传统的纸质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护理内容以模板的形式进行有效的规定,然而,无法将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病信息、特点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更重要的是也无法及时的向患者提醒费用信息,而护理路径中存在的缺陷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弥补,因此很难有效统计护理费用,医院对整个路径所耗费的费用状况也无法实现有效控制。

2 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

2.1 系统模块

该系统的整体架构,是根据实际护理工作内容,对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进行详细的划分,包括护理评估、患者资料查询、护理方法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板块,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对护理内容进行自动生成,在对移动护理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将其同电子病历联系在一起,促使结构化和系统化在护理路径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首先,患者资料查询。护理人员可以对该路径中的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查询,同时还可以针对某一时间段中,路径发生变异的原因、变异发生的概率以及路径完成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查询;其次,护理评估。患者自住院之日起,路径中就能够结构到具体评估单,这一评估单存在于电子护理病历当中,将其录入到移动护理床之中,并可以对护理记录进行自动生成;再次,护理方法。根据病情以及患者不同的个人状况,医生会给予不同的遗嘱内容,在对这些内容录入到路径当中以后,系统会自动的生成护理方法,忽视在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护理步骤以及方法来工作,还可以在扫描患者腕带的过程中,对无线护理设备进行应用。对于已经实现的护理工作来讲,该系统能够自动生成记录,极大的节约了护士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实践;最后,健康教育。在该系统当中,医院的用药系统以及知识库能够同电子病历建立紧密的联系,路径运行中,相关健康教育内容会自动弹出,在对该系统进行利用的过程中,护士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补充自身的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传播到患者当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教育记录会在扫描腕带的过程中生成,促使健康教育切实得到全面宣传。

2.2 系统功能

2.2.1 统计查询变异原因

该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针对某一种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异的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展现出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计算出满足这一变异的病人数量以及没有完成变异病人的数量,并指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一来,能够为修改以及维护这一路径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以往的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掌握,并通过重新修订,构建全新的护理路径规范,促使林场实际需要可以被护理的内容进行满足。

2.2.2 监控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产生的费用

移动护理应用过程中,可以实施监控和统计路径内部实际产生的护理内容以及因护理而造成的设备材料消耗,并对消耗内容所造成的费用进行统计,从而提升信息化临床护理路径中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患者对服务以及费用进行更加充分的掌握,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这一路径有效实施的过程中,有助于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参与到诊疗活动中来,对于提升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我国在积极构建现代化医院,将信息技术同临床护理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对于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我国部分医院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已经能够实现护理电子病历以及移动护理等功能,极大的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这也充分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信息系统能够规范我国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护理中发生差错的概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容,罗春梅,骆书兰,杨红利.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监护期间临床护理路径表的设计及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01:42-43+47.

[2]张秋平,李红颜,李领娣.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与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05:527-529.

[3]辛晓燕,单玉静,祁佳.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5,34:4240-4244.

作者简介

篇(6)

在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发出了广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通知,旨在通过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面对新的护理理念,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一直从事护理教学工作,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教学作思考。

1 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1.1教师理念的更新

随着现代新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10年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临床护理工作的理念、模式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革。这对于学校护理教学来说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矛盾差距越发突出。要想缩短护理学基础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首先理念的更新是首要的。因此我校认真学习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及《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等相关文件,并邀请市卫生局的领导及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护理教师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识,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实践的意义。切实转变传统护理教学中“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把“夯实基础护理,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融入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护理人才。

1.2护理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中职学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激励下,招生火爆,规模扩大迅速,教师队伍编制不足,大多数中职卫校的教师因教学任务繁重,加上有些学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专职护理教师到临床实践的机会较少,缺乏临床经验,对临床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及新近护理服务理念也相对陌生。

所以,为了培养适用型护理人才,学校要建立起“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双师型”护理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分批选派护理骨干教师到临床进修学习,参加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随时把握临床一线的动态信息,对临床发生的哪些变化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学校也聘请有经验的一线护理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使临床护理教育与护理学科发展相适应。

1.3护生理念的更新

在基础护理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生活护理的内容如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口腔护理等这些操作不够重视,持消极懈怠的态度,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态度不够认真,而更偏向于治疗性的内容如打针、发药、给氧等项目,这与马晓伟副部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务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相违背,不利于护生的发展。故把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护理观,提高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认识作为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护生认真学习《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使护生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基础护理是全面了解患者、观察病情的重要手段;做好基础护理是落实整体护理的切入点;做好基础护理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途径。

2 优化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护理教学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选择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并与临床护理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新知识与新技术进行拓展,使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改变以往偏重治疗性内容讲授练习的情况,同时注重生活护理内容的讲授和练习。采用案例导入教学内容,对很教材知识点进行优化整合,使之更贴近临床护理。

2.2教学模式的转变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由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参与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技能实训课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设临床情境,依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病人进行操作前评估、计划、实施、操作后评价,在整个模拟工作过程中,“护士”运用所学的人际沟通及护理心理学等知识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操作中,实现“护士”与“病人”的共同参与,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夯实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3 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理教学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并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工作,即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接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实训课实行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护生形体、人文关怀意识、沟通技巧、职业礼仪及健康宣教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生活护理技能的训练、加强护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整体护理模式的渗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理活动中渗透。

4 改进考核方法

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方法,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并重视技能考核,在技能考核时多为学生创设与临床工作接近的操作情境,将护理技能提高到与临床工作接近的标准,使学生的技能能适应临床要求。同时,将护理礼仪、护患沟通及护理伦理等人文素养的内容增加到考核中,在操作中为学生制造一些突发状况,考查学生临床应变及沟通交流能力,以在临床能够具备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

总之,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出与发展,对护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融入护理教学的全过程,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考核方法,培养护生形成优质护理服务意识,才能培养出能适应当代护理模式的优秀应用型护理人才。

篇(7)

2项目教学基本条件

2.1项目教学准备

对口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主旨是将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和和护理岗位实践技能课程变系统为实用,变课程为项目。项目的教学设计主要是护理技术课程内容和临床护理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在实施过程中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或模拟临床学习环境,配备教学水平高的临床护理指导教师和必备的临床实习仪器设备,为项目教学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基础护理技术课的技能操作,以及项目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内容与临床护理实际操作实践技能无缝对接。

2.2项目教学设计

针对对口护理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背景,在设计《基础护理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时,将临床护理专业课知识与基础护理技术相融合。为此,在制定项目教学方案时,要突破单一课程教学,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项目教学内容是由多个临床护理病历构成,学生在项目目标驱动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将护理技术课程中的某一个单元拟定为一个项目教学内容,项目中的每个案例就是一个个学习任务。例如在项目教学中,可以设计某一个临床病例开展项目教学,病例中涉及的患者护理内容,可以按照患者整个就诊过程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临床护理案例,分为3个子项目,即患者入院护理项目、患者住院护理项目、患者出院护理项目,学生依据案例病情开展学习。在患者入院护理过程中要明确病情,要按项目要求,针对病情展开临床护理实践。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分级别护理,做好各类疾病有针对性地护理和治疗,如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等。在患者出院期间,开展终末处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项目任务。

3项目教学实施

运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每一个项目任务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教学,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先由教师布置临床病例:“王某,73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为该患者提供项目护理工作。”提供提供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展开项目内容。首先要分析项目任务中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能,如急诊护理工作内容、住院配合医生临床治疗内容、鼻饲护理内容等,并安排学生针对项目任务中的护理技能进行单项训练。单项操作训练结束后,学生要针对项目任务中的案例分析情况展开项目任务学习,如入院护理、住院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出院护理等。同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案例预演,将基础护理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技能贯穿于临床案例中。具体教学流程应为:课前任务分配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课前项目方案汇报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问题安排护理实践训练学生分组预演项目互换分组演练随机抽签考核,完成整套护理病历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总结评分。在项目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护理程序的步骤开展项目任务的训练,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共同合作方式解决临床护理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辅助手段,如电教视频、查阅文献资料,多媒体、网络信息等,强化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过渡,逐渐增加难度,逐步贴近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使项目教学内容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效衔接。

4项目教学考核

项目教学考核要针对学生前期的项目任务学习和训练,将项目任务打包成一个综合大病例,对学生分组进行综合测评。也可以针对某一个学习单元的项目内容进行独立考核,了解学生对一个单元项目内容学习的完成情况。项目考核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考核时,主要考核事先准备好的项目任务,项目病例资料,方案制定,人员分配,物品配备等准备情况。考核时面向全体同学,其他组别的同学可以参与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广的思维。第二轮考核时,主要考核更新病例,考核时,项目病例于考核前一天公布,小组成员现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考核时,项目教学内容的资料分析,计划制定,项目实施目标均由小组成员现场完成。所有用物均混乱地摆放于治疗室,由学生自己依据病例自行准备,这种考核能极大地考验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考核时,教师要将学生考核的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考核结束后及时与全班学生共同观看,一起分析讨论考核中的不足及差错原因。同时要给每个项目小组现场打分,评定成绩。综合考核的项目及其分值设置为100分制:方案完善5分,团队合作5分,仪表态度5分,沟通能力10分,人文关怀10分,应变能力10分,知识融会度35分,操作熟练程度15分,用物处理5分。

5项目教学效果评价

对口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项目教学是以能力为主线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项目模块,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实践项目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实施项目教学的显著效果是将《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与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无缝对接,有机分块。实施项目教学,使学生能主动,重点地在临床护理情境下自主学习和训练,从而达到学得进,记得住,会动手,用的上的学习效果。此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性强,教师设置项目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项目学习导入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寻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项目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在讨论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现代教育模式倡导的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基础护理技术》实施项目教学,主旨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完成项目来到创设情境,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项目内容来达到意义的构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再发展护理知识体系,教学中不是单独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项目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互动中,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强化临床护理实践技能。

6项目教学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制定时要与临床实践和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相连,并针对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的重点,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无法完全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项目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探究性,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项目实施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明确教师在实际过程中的作用。教师把项目实施的步骤解释清楚,相关要求要及时提出,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避免学生走弯路。项目结束时,要及时做好总结和评价。可以是同学间的互评,也可以是教师的纠错式的评价,通过项目总结,学生检验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要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此外还可以通过评价对项目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在以后遇到了同类问题可以灵活变通去解决。

篇(8)

【关键词】骨科临床护理路径表设计应用

一、设计护理路径表的思路

1.1目标的设计

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39号为根据,收集骨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和创伤骨折的如腰椎间突出摘除术、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过程资料,与医生一同进行全面分析,完成其成本的核算和回顾性的调查。制定此三种疾病住院过程中的护理服务项目,并严格执行,节约护理时间及项目偏差,且对预期结果进行及时的测量。

1.2设计版式

为了与病历各表大小相一致,我们采用A4纸设计临床护理路径表。一个病人装订一份,以便出院后收集归档。

二、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

护理路径表具体内容是采用表格的形式,根据医疗上相对应的骨科临床路径表格制定,依据是以时间为先后顺序,主要内容简单明了,如入院第1天、第2天、手术日期、出院日期等,依据每天的服务项目如:入院评估、入院指导、心理护理、诊疗、各项检查、用药的情况、饮食情况、休息与活动的安排、术前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引流管拨除时间、特别是骨科康复锻炼的时间、频率及达到的效果、卧床时间、下地时间、身体负重时间,扶拐、出院的指导等,在眉栏的部分,应该将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依次填入,依次上述条件制成的一个日程计划表,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共同知道何时该做什么检查、何时接受手术、何时进行功能锻炼,如何功能锻、在何时拆线、何时出院等。并设计了执行过程中有无变异及变异原因分析、处理。

三、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范围

3.1使用的方法

当病人入院后,就启动了该疾病的临床护理路径,由责任主管护士填写表的眉栏的部分,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用此表的目的,告知表中各项目的执行时间、内容、注意事项,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放入文件袋,挂在病人的床旁。为了达到共同完成每天表中的内容,每做完规定的内容后护患需要共同签字并注明执行的时间。如果未能及时完成,或时间项目有变动,也必须告知医生和病人,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如骨科此三种疾病的病人年龄较高,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这就要责任主管护士灵活掌握,既要达到目的,又能完成表中各项内容。此表护士长要在病人出院将其收回,分析有变异的部分并完善表中内容,存档。

3.2先期测试

篇(9)

建议内科护理学开课初,增设内科护理技能兴趣课(如模拟典型患者的护理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确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设置比例,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系统、完整、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实行紧密、连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理论-实践教学全程衔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边理论、边实践”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育方面,以“一主线、五步骤、两对接、社区延伸”的实践教学特色。以“一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为主线;“五步骤”:以预见习、校内实验、校内综合实训、医院见习、毕业临床实习来加强护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两对接”技能考核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需要对接,技能考核与护理执业资格考试对接;通过健康促进技能训练将健康知识延伸给个人、家庭、社区。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真实的医院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以护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突出护理职业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实验教学大纲、实训指导教材,每个实训项目均制定了详细、规范的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考核手册。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护理工作的发展,不断以创新的科技知识为导向,动态地更新相关内容;以护理岗位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地调整理论知识的偏重并体现在实训实习之中;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经常进行专业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提出更多的具体能力要素,使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更新新技术等实际操作用于课堂和实验,使教、学、做相结合,实际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包括: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人的全方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技术。

课程难点主要包括:心电图的分析、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及其初步识别;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全面护理评估、护理要点,以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针对课程的难点专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采取措施如下:

基础护理技能实训 包括基础护理、健康评估能力实训。这两项技能是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专科护理技能实训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对护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选取临床常见疾病和常用护理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进行重点教学。此外,教学内容还兼顾到护士注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顺利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围绕案例设计实践教学-先启发学生讨论应采取哪些治疗、护理措施,然后教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仿真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加强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器材数量的同时加速实验器材的现代化,不仅要使实验开出率达100%,而且要使实验形式具有多样性、启发性、直观性和实体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实验课效果。

实验及实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达到声文图并茂,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向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使学生从直观上产生初步认识。使用模拟人、各种操作器械,由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利用功能齐备而先进的多功能护理人员和高级急救训练组合,让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护理实践操作。

加强课堂实践活动:每一系统疾病理论讲授后,均根据临床典型病历组织同学进行病历讨论和制订护理计划,并完成护理计划的书写上交,教师批改后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反馈。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实践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在配有阶梯椅、黑板、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仿真专科护理实训室内,按临床护理工作过程进行专科护理演示教学及训练,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见习临床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熟悉临床环境。组织学生课间见习,或集中见习。早期接触临床:在《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中见习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改变以往课程结束后下临床造成理论与临床脱节,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护理综合实验提供依据。

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学完专业课及临床见习后,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临床情景,组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模拟临床真实的诊治、护理过程。根据每组学生综合应用临床知识、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计分。

实习临床护理工作将课堂知识与临床真实护理工作接轨充分发挥实习医院的实习基地作用:加强与实训基地交流,配合校内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篇(10)

目前在临床方面,护理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关注,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可以降低住院的成本以及住院的时间[1]。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成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并被广大医护人员认可,其特点是医护人员对情况相近的患者制定出一个共同的护理方案,根据相关计划和时间的次序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能够合理地进行人员调配,减少患者的住院支出以及时间,从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2]。本次研究选择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00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其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9.4±2.4)岁;其孕周范围是38~40周,平均孕周是(38.4±0.7)周;其中自然分娩者263例,剖腹产137例;头胎产妇245例,二胎产妇155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9.7±2.3)岁;其孕周范围是37~40周,平均孕周为(38.5±0.6)周;自然分娩265例,剖腹产135例;头胎产妇251例,二胎患者1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年龄及孕周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1.2.1组建研究组选择本院妇产科的骨干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小组,在本次研究中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观察并分析护理的效果,总结临床护理路径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争取最大化的体现出护理效果。1.2.2确定路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及手册的内容确定临床护理路径,然后按照产妇自身情况及分娩种类等方面,结合本院的相关工作情况,对护理路径进行制定。1.2.3路径内容护理路径表格:以内容为纵轴、时间为横轴。护理路径内容为:患者在入院时所做的检查,饮食用药,指导,婴儿护理及出院指导。1.2.4路径实施根据路径表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采用不同符号将未完成的及完成的内容做好标记,参照护理的项目和内容,观察患者自身情况即刻调整。1.3效果评价对比并评价产妇在产后身体情况,主要内容是尿潴留以及硬结肿胀的发生情况,同时对产妇在产后早期的泌乳情况进行观察;采用问卷方式考核两组患者的产后保健等知识,并总结两组产妇的情况;按照护理的具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判定产妇的满意度,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与所花费用。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后情况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产妇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母乳喂养、保健及育儿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产妇住院时间、费用和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特点为目的性和计划性较强,且实施过程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同普通护理方式比较,其精细度高,且针对性强,可取得更好的效果[3]。通常使护理的内容系统明确,且内容全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同时结合医院相关工作情况制定路径,因此其护理过程方向性更强,可有效降低费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对产妇和婴儿的益处为护理内容更为全面,且护理的过程中细节均考虑的细致缜密,整个护理路径有效且科学,故有效的将产妇的产后并发症降低,有利于产妇学习更多的产后护理的知识,促使产妇能够加强自身的保健以及科学喂养婴儿等工作[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产后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可以在产后更早的泌乳,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保健、母乳喂养等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度来进行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从被动转换成主动去接受服务,由于服务内容不仅仅是由护理人员进行决定,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在此参与,共同讨论并对护理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制定,产妇在此护理模式中主动参与[5];医护人员在护理内容的执行过程中严格依照表格内容进行,增强了其责任意识,主动地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显著提高了护理的效果,也有效地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同时其住院的时间和费用更少,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综上所述,在妇产科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自身育儿保健知识,并降低费用和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娟.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4):50.

[2]汪素琴.临床护理路径在产褥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387-1388.

[3]陈桂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6(18):3519-3520.

上一篇: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概念 下一篇: 广告设计专业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