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8:33: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预防流感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最近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养猪业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饲养数量以及饲养规模都达到了高峰。所以相应的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也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国家的各个地区的养猪场猪流行性感冒都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闽南地区,这就对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威胁。在对于猪流行性感冒这种疾病的相关研究当中,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病症和相关的治疗与预防措施都有所提及。本文在这些基础之上,对该病的发病病症以及综合防治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可以作为借鉴。
1、流行特点
这种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以及携带该病毒的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之中,而且这种病毒对于热和日光没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所以通常只要使用消毒药就可以将其迅速杀死。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品种的猪都有比较强的感染性,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和携带该病毒的猪。病毒会依附在呼吸道粘膜上,随着分泌物排出之后,通过飞沫经由易感染猪的呼吸道侵入体内,然后在呼吸道的上皮细胞里进行迅速的繁殖,在较短的时间内猪就会发病,之后又向外界排出,从而造成迅速传播。已经被治愈的猪体内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携带病毒,这些猪是猪流感病毒的主要宿主,也是以后爆发该流感的传染源。该疾病一般爆发在晚秋和早春,还有寒冷的冬季。该病发病率很高,病死率比较低。但是如果相继产生了巴氏杆菌等类的感染,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2、临床病症
流感病毒的潜伏期为几小时到几天,被感染猪的体温会突然上升到40~41℃,如果病情更严重时甚至会升高至42℃,猪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也会减退,甚至不进食,猪群会挤卧在一起,不喜欢起来行走活动,若是强迫其起来活动则会发现他们走路跛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的症状,除此以外,从鼻眼会有粘性的分泌物流出,而且分泌物当中通常会伴有血液,怀孕的母猪则会在后期出现流产的现象。若在发病期间不能够做到适当管理,则会导致胸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增加了死亡率。普通的感冒与流感的主要区别表现为:前者的体温稍高,而且呈散发性,发病不似流感急,病程较短,在其余的病症方面没有太大差别。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是发生在呼吸器官上,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鼻、喉等出现充血、肿胀,有时会混有血液。肺部、纵隔淋巴结和颈部切面外翻、水肿、充血、。肺病变组织与其周围的健康组织之间出现明显界限。胸腔之中有黏液性渗出物。此外,胃粘膜的充血情况严重,大肠出现斑状充血,脾稍肿大。
4、综合防治措施
猪是一种恒温动物,天气突然发生变化会直接导致猪流感的发生,在春季,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温度或者是湿度太高或是太低,猪舍的卫生条件太差等都会引起应激反应,最终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在易发病的季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加强饲养管理,经常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猪舍的卫生环境,定期消毒,除此以外还要适时做好预防和免疫工作。
4.1加强饲养管理和防寒保暖工作
在春季也不可忽视防寒保暖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减少猪舍内部环境的急剧变化,保持温度的恒定;当遇到温度骤降或者阴天大雨时,一定要尤其关注对猪仔与保育猪的保温,防止冷风从清粪通道的侵入,防止着凉;北方地区的春季还比较寒冷,昼夜温差大,通过在门上安装挡风草帘,在窗户上安好塑料薄膜等措施来做好防寒措施;夜间也要坚持做好巡圈工作,遇到降温天气,要根据猪群状况来调整温度,查堵猪舍漏洞,从而防止冷风的侵入。
4.2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污
开春之后,白天变长,中午的阳光十分的温暖,在这样日趋变暖的环境当中,粪便的发酵速度相比较于冬季会加快许多,这样猪圈当中就会聚集很多甲烷、氨气等有害的气体,若是不及时加以排放,机会对猪群的呼吸道粘膜以及眼结膜产生刺激,从而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在温暖的中午要延长开门的时间,进行通风换气,将猪舍内部的污浊气体排放出去,还要及时清理猪的粪便,并且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4.3定期消毒
定期对猪舍以及饲养用具进行消毒处理,还要保持猪圈内部的清洁卫生。在疫情流行期间,要每天都对病猪的猪舍M行消毒,消毒可以运用熏蒸与喷雾两种方法。对运输工具、猪舍、猪栏、周围环境、衣服、用具消毒可交替使用复方戊二醛、百毒杀、优氯环净、金碘、等广谱消毒药。熏蒸法一般使用碘溶液与食醋,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消灭流感病毒,从而避免病毒的传播。
4.4选择有效疫苗
目前研制的猪流感疫苗当中,技术最成熟的当属H1NI型与H3N2亚型单价或者双价猪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应该在夏末秋初这个时间段来进行疫苗接种,接种两次,每次间隔一个月。
4.5强化保健预防
猪流感的发生通常都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在冬季这个高发期,一定要选用能够提高猪群免疫力的药物,适当的进行保健预防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春季到来之前可以在猪饲料当中掺加一定比例的复合多维、小苏打以及维C。在水中添加绿益态,从而可以增强营养,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出现猪流感的可能性。还可以在天气发生突变、出栏运输的时候,在饮用水当中添加电解多维,并让猪自由饮用,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应激。
结语:
猪的流行性感冒对于猪有着特别大的危害,尤其是高温与咳嗽这些症状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很多比较大的疫病的先兆抑或是诱因,如果在前期不能够做到有效控制,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要做好对该病的预防工作,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主场,要严格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养猪业发展比较迅速,对于如何预防与治疗猪的流行性感冒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可以保障养殖户的效益,希望未来我们国家的养猪业可以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养殖户们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晓林.如何区别猪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及有效控制措施[J].湖南畜牧兽医,201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99-01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1]。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有研究显示,约有70%的肿瘤患者需要采取放射治疗[2]。在放疗期间,由于原有疾病本身的代谢异常,以及放疗所引起的黏膜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患者对抗癌治疗的反应下降,增加了各种抗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为探讨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6-74岁,平均42岁;其中鼻咽癌30例,肺癌14例,食管癌13例,乳腺癌10例,喉癌6例,舌癌5例,淋巴瘤4例,皮肤癌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类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营养宣教
1.2.1.1 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营养宣教计划。
1.2.1.2 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营养教育手册的具体内容包括:①肿瘤的发生原因以及与饮食的关系,饮食在放疗过程中的作用;②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进餐,少食多餐,避免饥饱不均;③避免偏食废食,保证足够热量;④饮食与药物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如为防止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烹饪上宜采用煮、炖、蒸等方法,宜多食猪血和肉类食品等,可以选择动物内脏、蛋黄、瘦肉等含铁质较多的食品,以纠正肿瘤病人的缺铁性贫血。使饮食服从治疗,避免影响药效。
1.2.1.3 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包括饮食营养原则,饮食宜忌如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进食少渣半流质或少渣软饮食,忌油腻、难消化的食品等。
1.2.1.4 采取图片或幻灯形式介绍平衡膳食宝塔内容。
1.2.1.5 采用录像形式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介绍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同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3]。
1.2.2 不良反应的干预 放疗反应严重,出现口腔溃疡、吞咽疼痛、胃口不好者,宜采取半流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为刺激食欲,可稍微多加点食盐以缓解口中乏味的感觉,肉类可切细并炖烂,蔬菜或水果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头颈部放疗患者,以汤水、细软、清淡的食物为主;吞咽困难者,可以吃一些冷食来缓解;腹部放疗患者,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同时注意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肠道不适[4]。
1.3 效果评价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体重变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放疗前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32.72,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88.07,放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治疗时期的肿瘤患者之中,如果忽略肿瘤患者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必然会加重其营养不良,引起患者体质下降和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
肿瘤患者改善营养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大多数肿瘤患者都能经口进食,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及家属的过于担心和恐惧,饮食过于忌口,导致患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而引起偏食废食,无法保证足够热量;或过于相信保健品,或过于相信单方偏方等。由于这些错误的饮食行为,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采取图片、幻灯以及录像形式介绍向患者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使患者在观念上形成了一种科学正确的营养观,并能从行动上逐步形成正确的饮食方法,从而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真,李素芬,季玉珊.营养教育对肿瘤病人营养知识及状况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518-519.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68-1
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把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提高到了六级,表明正在发生全球性流感大流行[1]。截至2009年10月28日,中国内地病例数量也已达42009例,死亡4例[1]。接种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1]。我院于2009年11月2日―2010年4月28按上级要求共完成3970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在短时间内大批量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院启动了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阶段性接种任务,现将接种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日―2010年4月28日共为适宜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970例,男性1900人(占48%),女性2070人(占52%),年龄范围3-70岁。成人662例,少年及儿童3308例。受种者中有79人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78人为轻微反应,有一名经留观4小时后出院。
2方法
2.1接种点设置
临时接种点应具备与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候种区域、接种区域以及留观区域相对分开,并有明显标志。学校等应种人员较多的临时接种点,设在一楼,避免拥挤。候种区域、接种区域以及留观区域宽敞、明亮、通风、清洁,配备救护车和急救设施及急救药品等。接种区和留观区还应配备观察床和相应急救设施和药品。同时报告市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指导、查验。接种前2小时内要进行接种场地消毒,接种后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
2.2接种点人员的配备及组织管理
起动甲型H1N1流感防治应急预案,成立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急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院内及接种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培训、预防接种工作宣传动员、督导检查、制订接种流程等。接种点根据接种对象的数量配备足够的医务人员(有预防接种上岗证),接种区和留观区各应配备一名急救医生和一名护士。
3健康教育
设立咨询处,由4名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接待受种者、向受种者解读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知情同意书,严格筛查禁忌症,做好接种登记;接种医生负责核对接种知情同意书并提供接种服务。在接种后向受种者告知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急救医生和护士负责应对现场发生的不良反应。
4效果
我院成功接种了3970例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有78名受种者出现局部疼痛、头疼、头晕、心悸等轻微症状,1小时后恢复正常。有1名受种者出现咽喉疼痛、腹痛、口干、胸闷,呼吸困难,立即予以抗过敏、吸氧等处理,住院留观4小时后出院,1周后随访受种人群均无不良反应。
5体会
优化接种组织流程是保证完成大批量疫苗接种的关键。预防接种疫苗包含着一个接种护理的流程,各环节的合理有序安排直接影响接种质量。舒适温馨的接种环境是顺利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前提,实施细致的健康筛查,以发现禁忌症,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反生。接种工作人员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精湛的操作技术,熟悉各种反应的处理原则,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接种。做好接种后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因此,保证了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大批量的疫苗接种任务。
参考文献
[1] 甘志远.南宁市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不良反应情况[J].中国健康教育,2001,(11):856-857.
1 为害症状
1.1 花。在蕾期、花期发病,花冠变褐,花萼产生黑褐色椭圆形凹陷小斑,严重时可造成落花。
1.2 果实。幼果感病一般在萼筒周围发生豆粒大小的浅褐色病斑,逐渐扩展为中间深褐色、边缘浅褐色的凹陷斑,直到整个果实腐烂,可造成早期落果。果实膨大期至初熟期受害,干缩成褐色僵果(上有许多黑色小颗粒)挂在树上,不再脱落。贮藏期可造成果实腐烂,果面上产生密集小黑点。
1.3 枝干。新梢、果台受害变为褐色,产生分生孢子器。枝干被害,树皮初期现出黄褐色湿润状病斑,后期病部枝皮失水干缩下陷,其上发生密集小黑点,病健部分离,病皮翘起,以致剥离,病枝衰弱,叶变黄,树皮烂透后上部很快枯死,严重时可造成树体死亡。
2 发病规律
石榴干腐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鲜壳孢属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干僵病果、枝干病皮上越冬,次年4月中旬前后,新生孢子器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皮孔侵染,一般发病期在5月中旬至8月下旬,雨多湿度大时,发病较早。严重为害期在7~8月,此时高温多雨,蛀果或蛀干害虫多有发生,加速了石榴干腐病的发展。
3 防治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病例均在手术前经本院病理检查被确诊是宫颈癌Ib期以下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为(40.25±2.25)岁;对照组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为(41.12±2.15)岁。两组患者在数量、病情分类、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理,即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
1.2.2.1 预防性心理护理干预[2]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好手术前的解释工作,疏导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手术后再次向患者进行强化性心理护理。
1.2.2.2 预防性膀胱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方法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通过患者不同的阴道、尿道、腹壁肌肉、括约肌舒缩锻炼等具体功能训练方法来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训练。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使患者掌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1.2.2.3 其他临床护理 在给予患者拔出尿管之前可给予患者碳酸氢钠加上庆大霉素进行膀胱的灌注,温度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在半小时内滴完后,马上拔除尿管,当患者出现尿意就马上排尿,医护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的具体拔尿管时机以及在拔管前需要进行的处理,并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1.3 临床评价标准[3] 并发尿潴留的诊断标准为在进行手术14天后,患者还是不能自行进行排尿或者虽然可以自行排尿但是尿液的残余量大于100ml。尿潴留发生率=发生尿潴留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3 讨论
一旦出现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就会出现膀胱内已经充满尿液但是却不能自行的排出,或是不能有效的自行排空膀胱出现尿液的残留,会导致患者的膀胱因为过度的膨胀以及出现永久性逼尿肌的损伤[4],而通过留置尿管来预防术后并发尿潴留,则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
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要鼓励一定要自解小便,并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如果出现尿潴留的严重危害,例如进行导尿很容易导致尿道损伤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协助患者早期的进行下床活动,尽早的自行进行排尿。
4 小结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参考文献
[1] 杨凤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0):16―23.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问题。在我国,住院病人死亡率中约20%的死因,直接或间接的与医院感染有关【1】。在医院感染病房中,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可能跟疾病严重程度有关【2】。本文具体调查了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肿瘤介入病房2009年7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00例,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及(或)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确诊;病例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都接受了介入治疗;年龄≥18岁。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9.69±5.26)岁。男209例,女191例。住院天数16-90天,平均(39.63±0.36)天。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利用我院病案管理系统,详细的查阅本文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同时笔者在复量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可能对肿瘤介入患者医院感染产生影响的多个因素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肿瘤类型、肿瘤病理、介入方法、动静脉插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等。
1.3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资料的收集与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X2检验对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感染部位
在4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0例,发生率为40.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是口腔和血液。单个部位感染103例,发生两个部位感染的患者有50例,7例患者发生3个部位及其以上的感染。
2.2 发生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本文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3 讨论
随着医院肿瘤介入病房规模的扩大、各种侵入性诊疗方法的普及,现代介入技术的发展在降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同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却仍然居高不下。医院感染威胁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和由介入治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皮肤粘膜屏障的破坏等,其感染凶险,病死率高,感染易扩散;机体感染体征可不典型;混合感染多,同时难以早期诊断。本文在4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60例,发生率为40.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是口腔和血液。
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经过调查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红蛋白量和血小板计数为影响肿瘤介入病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肿瘤介入患者医院感染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一般而言,抗生素用于防止单一特殊细菌引起的感染,可能获得相当效果,如用于防止多种细菌侵入,则效果很不好,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常与其他化疗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母细胞的分裂增殖、淋巴细胞的致敏都有抑制作用,长期使用可以诱发或加重感染。红细胞不仅具有呼吸功能,还具有增强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增强T淋巴细胞依赖反应及效应细胞作用等多种免疫功能。贫血会对机体各系统造成影响,使器官组织功能降低。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病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数目的减少。
在护理中,要积极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强支持治疗,纠正贫血,减少出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医生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检,积极处理基础疾患,消除感染隐患。
总之,我院肿瘤介入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但是也要根据发病危险因素加强预防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a)-045-02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retention enema for hepatic encephalopathy ZHANG Y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Ji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retention enema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Methods: 96 case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sampling and serial number grouping. In experiment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cleaned the intestinal tract before retention enema, right lateral decubitus, and their insertion depth oftube >25 cm.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not cleaned the intestinal tract, left lateral decubitus, and their insertion depth oftube
[Key word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Retention enema; Observation; Analysis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通过保留灌肠使肠道保持低pH值环境,是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进而降低血氨、促进病情及早恢复的重要治疗方法。笔者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96例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方法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是提高肝性脑病疗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中,男69例,年龄18~72岁;女27例,年龄31~72岁;病因包括肝炎后肝硬化70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6例,重症病毒性肝炎6例,重症中毒性肝炎3例,原发性肝癌1例,门体分流术后1例;根据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1]分为一期59例,二期35例,三期2例。保留灌肠前,两组血氨浓度均为(98.40±24.22)μmol/L。
以随机抽样按序编组为原则,并按照患者保留灌肠前是否先清洁肠道,以及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因、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灌肠方法及疗效判断
1.2.1 药物配制
生理盐水140 ml+白醋60 ml(浓度:30%)。
1.2.2 灌肠方法
1.2.2.1 两组均采用点滴保留灌肠法:将配制好的药液加入密闭的输液瓶中并加温至38~39℃,插入一次性输液器,输液器末端连接40 cm长的一次性肛管,然后将肛管插入肠内,打开输液器开关,从输液器茂菲氏管观察滴速,将灌注速度调整为85~90滴/min,20~30 min完成。每日1次,共7 d。
1.2.2.2 试验组患者在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意识清醒患者应嘱其先排空大便,意识障碍患者则应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后,患者取右侧卧位,臀部垫高10~15 cm,肛管插入深度>25 cm(多为30~35 cm)。
1.2.2.3 对照组患者不清洁肠道而直接保留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15 cm。肛管插入深度为15~20 cm。
1.2.3 疗效判断
1.2.3.1 判断依据 根据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即保留灌肠后到患者第1次大便时间)和第1次保留灌肠8 h后血氨下降程度判断。
1.2.3.2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1 h,8 h后血氨较灌肠前下降≥80%);②有效(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30 min,8 h后血氨较灌肠前下降≥40%);③效果较差(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5 min,8 h后血氨较灌肠前下降≥10%);④无效(灌肠液在肠腔内的保留时间<5 min,8 h后血氨较灌肠前下降<1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比较
试验组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试验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5.4%、54.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4.88,P<0.05或P<0.01)。见表1。
表1 两组灌肠液在肠道保留时间比较[n(%)]
注:与试验组比较,χ2=4.38,#P<0.05;χ2=14.88,*P<0.01
2.2 两组第1次保留灌肠8 h后血氨浓度下降效果比较
第1次保留灌肠8 h后试验组血氨浓度下降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9.6%、4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0.8%、3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1.60,P<0.05或P<0.01)。
表2 两组第1次保留灌肠8 h后血氨浓度下降效果比较[n(%)]
注:与试验组比较,χ2=4.00,#P<0.05;χ2=11.60,*P<0.01
3 讨论
由于血氨浓度升高,使大量氨进入大脑。大量氨在脑组织中:①干扰大脑能量代谢妨碍ATP供能;②消耗大量谷氨酸等减少大脑兴奋性神经递质;③通过在脑内与谷氨酸大量合成谷氨酰胺引起脑水肿;④或还伴有对大脑的直接损害等,均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发生机制[1]。临床上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增加氨从肠道及肾脏排出、使用降氨药物降低血氨,从而降低脑组织内的氨水平。临床上用酸性溶液保留灌肠,使大肠内pH值降低,是减少肠道内氨产生和吸收的重要方法,而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肝性脑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呈正相关。
点滴保留灌肠法有如下优点:①灌注液加温并密闭在容器中,使氢离子不易挥发,能保持恒定浓度,使灌肠液进入肠腔后能保持有效的低pH值,因而能有效维持肠腔内的酸性环境。②因灌肠液速度缓慢、均匀恒定地灌流入结肠,既减少了灌肠液快速进入肠腔时对肠黏膜造成的容量刺激[2],又使结肠内低pH值较长时间内保持。③对肠黏膜刺激性小,使肠蠕动减慢,患者无便意感,也是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由于点滴保留灌肠法的上述优点,故点滴保留灌肠法已经被大多数医院采用,但保留灌肠前是否先清洁灌肠、采用哪种、肛管插入深些还是浅些尚无公认。根据本文资料中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结果,笔者推荐肝性脑病保留灌肠前先清洁肠道、采取右侧卧位、肛管插入深度在25 cm以上的方法。
先清洁肠道,再行保留灌肠优于单纯保留灌肠。单纯保留灌肠,虽然量不多,但由于患者肠腔内有大量食物残渣和积血,结肠蠕动增加,肠道内容物排泄加快,致使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短[3]。同时肠腔内因有大量食物残渣和积血,使肠腔空间缩小,不利于药物在肠壁吸收。所以,要先进行清洁肠腔,然后再保留灌肠。当肠腔处于清洁状态时,一是引起便意的机会少,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延长,以便较长时间地维持肠道内的低pH值;二是肠腔空间增大,弱酸液能与肠壁充分接触,以利于减少肠道内氨的产生和吸收。
肛管插入深度超过25 cm优势明显。人体直肠长度为12~15 cm,如果插入深度不明显超过15 cm甚至刚好15 cm时,灌肠液很容易返流入直肠,引起直肠壁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使降结肠、乙状结肠收缩,括约肌松弛,灌肠液排出体外。当肛管插入深度超过25 cm,如30~35 cm时,肛管所达位置在乙状结肠中段[4],因其容量较大,单位时间内灌肠液流入直肠容量很少,避免了液体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从而使液体在肠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可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灌肠以右侧卧位效果为好。众所周知,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的地方[5-7]。右侧卧位灌肠时,因臀部抬高和右侧卧位关系,当灌肠液进入乙状结肠后便会迅速流向降结肠、横结肠,继而进入右半结肠,使右半结肠腔内的酸性溶液短时间内明显增多,从而能有效地降低右半结肠腔内的pH值,使氨等毒物在右半结肠内的产生和吸收减少的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右侧卧位更能大大减少灌肠液返流入直肠,不会或极少引起排便反射,使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更长,药物效果发挥更充分。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8-243.
[2] 张克君.食醋保留灌肠疗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2):209-211.
[3] 黄芸,谢德芬,田茂容.两种不同剂量灌肠在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08,29(11):951-952.
[4] 蒲继红.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40-642.
[5] 芦红霞,段晓莉,张催荣.肝性脑病患者采用右侧卧位灌肠方法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4336-4337.
关键词: 感应电流;电阻抗;计算机模拟;算法;体层摄影术;牛顿迭代法
摘 要:目的 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一种用感应电流激励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算法―牛顿迭代法的特性及其对独立测量数的依赖性. 方法 利用有限元法对成像区域进行离散,然后再用牛顿迭代法针对不同的线圈数进行求解、成像,以资比较. 结果 对同一目标,分别就不同的线圈数得到了成像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电导率扰动的定位是基本准确的,成像误差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的逆问题是可行的,但在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不会准确的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而是一种近似;在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可以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重构图像.
Keywords:induced current;electric impedance;computer simulation;algorithms;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roperty of the algorith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nd its dependency on independent measurement.METHODS FEM method wa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imaging area,and the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reconstruct imag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coils for comparision.RESULTS With different coils,different images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lo-cate the conductivity perturbation accurately,and that 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ncreased,the imag-ing error would decrease.CONCLUSIO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inverse proble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But,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will not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re-sult is just an approximate.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is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can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by which high quality images will be obtained.
0 引言
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induced current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ICEIT)是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一个新的分支,该技术利用载流线圈在成像区域内产生变化的磁场,由电磁感应原理在成像区域内产生感应电场,继而通过区域周围的电极测量区域边界上的电位,经一定的重构算法来得到成像区域内电阻抗分布的图像.ICEIT按成像目标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ICEIT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的绝对分布为成像目标,动态ICEIT则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变化量的分布为成像目标.到目前为止,只有ICEIT的动态算法可见诸报道.我们假设成像区域为一圆形区域,测量电极等间隔分布在区域的边界上.激励电流为频率是50kHz的正弦电流,大小是500mA.激励线圈的圆心等间隔分布在以成像区域的圆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成像算法需要两组测量数据之差,一组是电导率无扰动时的边界电压,即背景的边界电压,此时电导率为均匀分布,另一组为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边界电压.独立测量数等于电极数减一再乘以线圈数.对给定的有限元剖分模型,设成像区域内的每个单元内的电导率为常数[1] .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如Fig1所示.
图1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示意 略
1 正向问题
ICEIT的正向问题是指已知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和激励线圈的电流,求成像区域的电位分布.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可得ICEIT问题的微分方程[1] :・[(σ+jωε)ψ]=-jωA・(σ+jωε)2 A=μ0 (σ+jωε)(-ψ-jωA) (1)其中,ψ为成像区域的标量电位,σ为成像区域的电导率,ω是激励电流的正弦角频率,ε为真空介电常数,A是成像区域的矢量磁位,μ0 是真空磁导率,为矢量微分算子,j为虚数单位.边界条件是[1] :ψn=jωA・n (2)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矢量磁位和没有扰动时的矢量磁位相比,差别很小,因此,可假定二者相等,这样可使电位的计算得以简化.又由于在50kHz电流的激励下,成像区域内的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相比可忽略不记,可假设位移电流为零.由这两个假设,并将电位的实虚部分离,可将微分方程组(1)简化为[1] :・(σψ)=-ωA・σψn=-ωA・n (3)和微分方程(3)相对应的能量泛函是[2] :
f(ψ)=12 ∫Ω [σ ψ 2 ]dΩ+ ∫Ω σωA・ψdS=min (4)Fig2是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剖分规模为4层和6层,节点数分别为81和169,单元数分别为128和288.用有限元法将成像区域离散,计算(4)的左侧并对节点电压矢量求导,可得关于节点电压的线 性方程组[1] :s(σ)v=b(σ) (5)其中,v为节点电压矢量,σ是单元电导率组成的矢量,S(σ)为系数矩阵,b(σ)是常数矢量,他们均是σ的函数.解此方程组,即可得节点电压值v.
图2 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 略
2 牛顿迭代法
ICEIT的逆问题是指已知激励线圈的电流和成像区域的边界电压,求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由于边界电压的测量值中,既有标量电位的成分,又有感应电动势的成分[1] ,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前后,感应电动势变化很小,经过两组测量值相减,可抵消感应电动势的成分,这样,仅能得到标量电位的差值,所以,仅能用于动态算法[1,2] .由方程(5)可得:v=S(σ)-1 b(σ).边界电压差表示为:g=c(s(σ)-1 b(σ)-s(σ0 )-1b(σ0 )) (6)其中g为相邻电极的标量电位差矢量,c为关联矩阵,σ0 为已知的背景电导率.对于n个激励线圈,可得n个形如(6)的方程组,将这些方程组并到一块,即可得逆问题的方程组,可表示为:G=S(σ)-S(σ0 ) (7)这是关于电导率σ的非线性方程组.其中未知数的个数就等于剖分单元的个数.把(7)改写为:F(σ)=S(σ)-S(σ0 )-G=0,用牛顿迭代法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步骤如下:(1)令i=0,设σi =σ
0 .(2)在σi 处F(σ)=0将用它的切平面F(σ)-F(σi )=F(σ)σ(σ-σi )代替,解之可得:σ-σ
i =σ i =pinv(F(σ)σ)・(F(σ)-F(σi ))其中,pinv(X)是求广义逆的函数[3] .(3)令σi+1 =σi +σ i ,i=i+1,重复步骤(2)和(3).
在一定的判据下,迭代若干次数后,即可得方程(7)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近似解.
3 成像结果
Fig3是针对不同的线圈数得到的成像结果.其中,激励线圈的半径为25cm,成像区域的半径为15cm,线圈中心距成像区域的圆心9cm,激励电流为500mA,剖分规模为4层,节点数81,单元数128,电极数为16,背景电导率为100Ωm,扰动也为100Ωm.成像误差定义为:error=1NΣN i=1 (σi -σi’ )2其中,N为剖分单元数,σ
i 为第i个单元的实际电导率,σi’ 为第i个单元的计算电导率.在计算的过程中,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有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经过适当地选取校正因子,可将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控制在108 数量级以内[4,5] ,这时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Fig4是另一组成像结果,其中剖分规模为6层,电极数16,节点数为169,单元数位288,其他设置与Fig1相同.
图3 - 图4 略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扰动区域的定位是准确的,但当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扰动区域的实际面积,随着线圈的增加,成像误差将逐渐减小,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的减小,逼近实际的面积.成像结果的精度和线圈数并不是直线关系.
4 讨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ICEIT的逆问题是可行的,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时,迭代过程可收敛于电导率的真实分布,这时将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但是,由于受实际系统条件的限制,如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等,电极数和线圈数不能无限的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将因为系统误差的增大而使成像质量恶化.这使有限元的剖分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独立测量数很大,牛顿迭代法也可能不收敛,或者收敛速度很慢[6] ,如何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Gencer NG,Kuzuglu M,Ider YZ.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using induced current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4;13(2):338-350.
[2]Ruan WX,Guatdo R,Adler A.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6;15(2):180-187.
[3]Tang M,Dong X,Qin M,Fu F,Shi X,You F.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gener-al inversion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J].Med Bio Eng Comput,1998;36(4):395-398.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97-03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较少见的肝脏良性间叶性肿瘤,由异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按不同比例构成。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以来,随着病理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报道的例数逐渐增多,但因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多样,尤其是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at-deficient hepatic angiomyolipoma,FDHAML)缺乏脂肪组织所表现出来在密度及信号方面的特殊性,与肝癌的影像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原发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表明肝硬化导致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从增生结节经过退变结节演变而来[1],及早发现病灶,明确病灶性质、范围、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的关系极其重要[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FDHAML和40例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以探讨MRI在两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8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例FDHAML和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FDHAML:男3例,女7例;年龄为18~70岁,中位年龄45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男33例,女7例;年龄为28~65岁,中位年龄5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22例;甲胎球蛋白(AFP)均为阳性,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24例男性患者有>10年的吸烟或饮酒史。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1.5T MR/i型MR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TORSO)。增强扫描使用脉高高压注射器。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患者仰卧位,训练平静呼吸和屏气。常规SE序列T1WI(TR 400~500 ms,TE 9~14 ms)扫描;加呼吸门控FSE序列T2WI扫描(TR 3500~4000 ms,TE 85 ms);增强扫描采用屏气轴位LAVA多期动态扫描,每期扫描时间7~10 s,SAT采用SPECIAL抑脂,层厚2.4 mm,先行LAVA蒙片扫描,然后注射对比剂,采用马根维显,剂量15~20 ml(0.2 mmol/kg),经右肘静脉快速团注,注射速度为2.5~3.0 ml/s。延迟10~13 s后嘱患者屏气行轴位LAVA四期动态扫描,包括动脉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及平衡期。
1.3 资料处理
按病灶形态、信号、强化范围及形态分析,根据MR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信号值和肝脏信号值的比较分为4型:快进快出型(高-低-低或高-等-低)、快进慢出型(高-高-低;高-等-等);慢进慢出型(低-高-等)及延迟强化型(高-高-高),探讨FDHAML和原发性肝癌的特征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MRI平扫征象的比较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的MRI平扫征象(直径、信号、包膜、边界及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FDHAML和原发性肝癌MRI增强扫描模式的比较
FDHAML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仍呈持续强化,病灶范围减小;原发性肝癌强化模式以“快进快出”表现为主;两者MRI增强扫描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
2.3 资料分析的结果
有2例FDHAML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其中1例患者为体检发现肝脏肿物,当时未引起重视,一段时间后肝区疼痛,无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贫血、黄疸、腹水、下肢肿胀、皮下出血;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术前彩超提示肝内实性占位,MRI考虑原发性肝癌;术后病理诊断为FDHAML;免疫组化:Ki-67
3 讨论
3.1 FDHAML的MRI征象
FDHAML患者多为女性,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常无临床症状,AFP、CA199及CEA等肿瘤标志物多正常,常于健康体检时发现。近年文献报道,13%~21%的FDHAML患者合并复合型结节性硬化病(TSC)[3],本研究中未发现合并TSC的患者。FDHAML术前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肿瘤穿刺病理活检[4],影像学表现与其组织构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和成熟脂肪组织的分布是最重要的诊断特征。MRI增强扫描对FDHAML中脂肪成分的检出比CT扫描更敏感,其典型表现为T1WI在稍低信号中可夹杂有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常较混杂。MRI平扫对FDHAML未能发现脂肪成分,致使其无确定的影像学表现,同时FDHAML无特异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误诊率较高。文中提到的1例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FDHAML,回顾分析其MRI表现,强化方式还是符合FDHAML征象,动脉期病灶呈明显强化,门静脉、延迟期仍呈持续强化,病灶中心或边缘可见高密度血管影,病灶范围有所减小。
3.2 原发性肝癌的MRI征象
原发性肝癌多数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由良性到不典型增生再到恶性的过程。本研究显示85%的原发性肝癌病灶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原发性肝癌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和异常动脉供血,门静脉血供明显减少[5],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LAVA序列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价值,LAVA能明显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尤其是在小肝癌的检出上,LAVA序列扫描层厚仅2 mm,因此发现的最小病灶直径为0.4 cm,而2D T1WI增强扫描层厚达8 mm,发现最小病灶直径约5 mm[6]。动脉早期对肝癌显示很重要,可以发现其他影像设备不易发现的小肝癌[7]。假包膜是原发性小肝癌的特征性表现,LAVA可提高假包膜的显示率。本研究显示75%的原发性小肝癌有假包膜,T1WI为环绕高信号结节的低信号结构,T2WI呈内低信号外高信号(内为纤维结构,外为肿瘤压迫的血管和胆管)的双环影,由于包膜内对比剂的扩散和滞留时间长,病灶内对比剂已开始排出,所以包膜呈欠规则的环形高信号[8]。原发性肝癌另一个特征性表现是在T2WI出现镶嵌征,病理上是肿瘤内融合、有活力的结节被薄层纤维分隔所致,病灶越大越易出现,或与肿瘤包膜、坏死和脂肪变性有关,本研究中有4例出现此征象。
FDHAML的MIR平扫缺乏典型的征象,但仔细分析增强扫描,尤其是LAVA扫描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影像征象。FDHAML是肝脏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无恶变倾向,因此,若术前能提示诊断或明确诊断者可采用保守治疗,而无需做手术切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广泛应用,先通过血管造影,再进行介入性栓塞治疗也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9],其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患者预后尤为重要。应降低FDHAML的误诊率,避免给患者增加巨大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宋彬.肝脏结节性病变的影像学和相关病理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3,18(9):674-680.
[2] Tsim NC,Frampton AE,Habib NA,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liver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8):927-933.
[3] Fricke BL,Donnelly LF,Casper KA,et al.Frequency and imaging appearance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s in pediatric andpatients with tuberous sclerosis[J].AJR Am J Roentgenol,2004,182(4):1027-1030.
[4] Messiaen T,Lefebere C,Van Beers B,et al.Hepatic angiomyo(myelo)lipoma:difficulties in radiological diagnosis and interest of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J].Liver,1996,16(5):338-341.
[5] Danet IM,Semelka RC,Braga L.MR imaging of diffuse liver disease[J].Radiol Clin North Am,2003,41(1):67-87.
[6] 严福华,周康荣,沈继章,等.MR和CT动态扫描对小肝癌强化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23(5):413-416.
[7] 钟美花,吕敦召,杨志宏,等.MR LAVA技术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095-1097.
引言
我国的羽绒羽毛资源十分丰富,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羽绒是一种动物源性产品,卫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而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羽绒羽毛原料中,生产过程中灭菌处理不严格就会有残留。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群细菌,能形成芽孢,并还原亚硫酸盐产生硫化物,厌氧生长,具有动力,且革兰氏阳性[1]。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粪便排泄物、废水和土壤中。该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可引起创伤感染、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
我国羽绒羽毛中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验依照国家标准GB/T 10288―2003《羽绒羽毛检验方法》和行业标准FZ/T 80001―2002《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但是这两个标准中某些技术参数不很完善,对检验过程的某些问题指导性不强。本文参照上述两个标准并结合实际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工作,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亚硫酸盐添加量和多粘菌素B添加量对检出菌落数的影响关系,以期掌握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的关键点,提高检验水平。
1试验部分
1.1试剂与材料
羽绒羽毛:取自某品牌送检原料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呈阳性样品;
0.1%灭菌的蛋白胨生理盐水:蛋白胨1g,氯化钠8.5g,蒸馏水1000mL;
亚硫酸铁多粘菌素B培养基:胰蛋白胨15g,酵母浸膏10g,柠檬酸铁胺0.5g,亚硫酸钠1g,琼脂16g,10mL多粘菌素B,1000mL蒸馏水;
革兰氏染色液试剂盒(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脱脂棉纱布(河南焦作联盟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1.2试验仪器
显微镜(XS-212,江南仪器厂);调速多用振荡器(HY-2,江南仪器厂);厌氧培养箱(1029,美国热电公司)。
1.3试验方法[2-3]
1.3.1试样前处理
用灭菌一次性手套取出12g(精确到0.1g)试样,放入经过灭菌处理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200mL 0.1%无菌蛋白胨生理盐水,无菌室中室温振荡3h。通过消毒纱布过滤溶液,取该溶液5mL于经过灭菌处理的三角烧瓶中待用。
1.3.2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测定
将5mL样品滤液置于75℃水浴中处理10min。取处理后的原始滤液1mL做10倍递增稀释,同时即以吸取该稀释度的1mL稀释液于灭菌平皿内。及时将晾至(46±1)℃的亚硫酸盐多粘菌素B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小心转动使试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凝固后,再用5mL相同培养基覆盖表层。再次凝固后置于厌氧培养箱中37℃厌氧培养48h。
1.3.3菌落计数和确证试验
厌氧培养48h后,计数黑色和暗棕色菌落。取特征菌落进行确证试验,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梭状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
2结果与讨论
2.1亚硫酸盐的影响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以还原亚硫酸盐成硫化氢为主要特征。因此,对该菌进行检验的选择性培养基中一定含有亚硫酸盐。试验中对培养基中亚硫酸盐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每100mL培养基中添加10%亚硫酸钠溶液为1mL时,最利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见图1)。
图1不同Na2SO3添加量的检出菌落图
2.2多粘菌素B添加量的影响
多粘菌素B是由多粘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组多肽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或杀菌作用。亚硫酸铁多粘菌素B培养基中添加多粘菌素B能有效地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的生长,提高对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的选择性。试验发现,多粘菌素B的添加量对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检出菌落数有一定影响。添加量在每100mL培养基中1mL~2mL时最有利于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见图2)。
2.3培养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机体生长与存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机体的代谢活动与生长繁殖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温度继续提高,细胞功能急剧下降以至死亡[4]。试验发现,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培养温度在36℃~40℃时最利于其生长(见图3)。
图2不同多粘菌素B添加量的检出菌落图
图3培养温度对检出菌落的影响(a, 阳性样品; b, 空白)
2.4培养时间的影响
当少量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开始有一短暂时间,细胞数并不增加,以后增加很快,然后又趋于稳定,最后逐渐下降[5]。在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时间过短,可见菌落过少;时间过长,则易造成菌落相连或染菌。因此,在48h内应间隔一段时间计数一次,如发现菌落相连,则以上一次计数为准。 试验选取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检验阳性羽绒样品,取三份样品进行平行试验,并记录不同培养时间的检出菌落数(见表1)。
表1培养时间的影响
3结论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是羽绒羽毛制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指标。依照GB/T 10288―2003和FZ/T 80001―2002进行检验时,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因此要严格控制各项环境条件和培养基配方,提高检验的准确性,确保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彦长. 常见细菌及检验实用技术[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 GB/T 10288―2003 羽绒羽毛检验方法[S].
[3] FZ/T 80001―2002 水洗羽毛羽绒试验方法[S].
[4] 魏明奎. 微生物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