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1 08:33: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信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护理信息

篇(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可以迅速收集、大量储存、灵活处理和检索显示所需动态资料,并可进行对话的计算机系统[1]。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医院局域网与广域网的链接,更加速了护理信息共享和护理技术优势互补,并为护理信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

1 护理信息系统

护理信息系统系指一个由护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能对护理管理和业务技术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和处理的集合;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3]。护理信息系统的根本驱动力在于避免医疗事故与差错,提高医护质量[4]。

2 NIS构成

2.1 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将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检查结果输入计算机,可随时为管理者提供护理质量的相关准确信息、查询手段及规范的决策方案[5]。

2.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实现护士个人基本情况和业务技术档案的无纸化管理,便于管理者进行有效的人员调配和对科室护士工作负荷的了解。

2.3 护理成本管理系统 管理者能随时通过网络掌握护理物资的数量、分布及使用情况,便于调配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4 临床护理信息系统 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信息、重症监护等方面的信息系统。

2.5 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主要由人员档案系统、继续教育学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人力资源调配系统、业务信息系统以及系统维护等模块组成[6~9],几乎涵盖护理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各类信息。

3 NIS的护理管理的应用

3.1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电子计算机作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控制与评价,是现代护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集中体现,提高了护理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10]。护理管理者能随时掌握护理质量信息动态,为质量评比、质量分析、下个周期考核重点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临床护士、护士长能及时得到质量信息反馈,使各护理单元很快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厉群等[11]报道的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开发的“护理质量管理子系统”,包括病区质量管理与护理部质量管理两部分,具有登记与查询两大功能。该软件的应用使护理人员考评及科室护理质量管理量化,减少了主观因素对护士绩效评价的干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由于信息反馈快,管理者从而很快发现和纠正问题,变终末质量管理为环节控制,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2.1 在人力资源调配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量和质量不断增高,是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更显严峻。利用该分类系统,护士长只需将病房中病人需执行的护理项目在预先制定的表格上作记号,然后由专人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运行就可以得到病房每班需要多少护士,护理部可据此对全院护士进行统一调配,从而做到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调配人员[12],有效避免护理单元人浮于事和超负荷运转现象的出现。

3.2.2 在人员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此类NIS,将护理人员信息,包括个人简历、技术职称、护士注册、进修情况、工作经历等输入保存于计算机,避免手工记录产生的误差。管理者使用系统的查询功能,可以全面掌握全部护理人员的信息,了解护士层次结构和分布,为人员、人才管理提供依据。

3.2.3 在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发展现状。在网络环境运行下,护士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机动地参加院内统一的培训和考核,而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则可根据自己的权限查询分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结果,有效地解决由于护士倒班,难以参加院内统一培训的难题。

3.3 在护理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控制医院成本意识不断增强,护理是重要的成本中心。解放军第九十四医院将护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护理成本核算基本模型。它的应用不但可以保存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护理成本核算的自动化程度,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护理成本,为我国相对独立、完整的护理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3]。有助于把医院管理中的未知因素转变为已知因素,减少盲目性,从而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医院管理者能够选择最佳方案,做出正确科学决策。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经历了从单机上开发单任务的NIS到单机上开发多任务的NIS再到在医院局域网环境下开发NIS的发展阶段。随着护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移动工作站、护理专家系统、远程护理会诊咨询系统等NIS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朱玉森,李红,孙艳红,等.以病人为中心建设“护理信息系统”.实用护理杂志,1998,14(5):269.

2 王艳红,李继平.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护理研究,2005,19(2):189.

3 陈健.护理信息系统的新进展.护理学杂志,1999,14(4):203-205.

4 李包罗,马琏,赵艳伟.护理信息系统发展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5-9.

5 吴妙玲,陈秀强,何伟民.护理质量综合评价软件的开发.护理研究,2001,15(3):175-176.

6 刘燕玲,张秀英,席艳荣,等.护理信息网张哗管理的研究与软件开发.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3-765.

7 程薇,齐卫东.护理管理支持系统设计与实施.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5):38-39.

8 关如红,荣玉葵,谭家声,等.护理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1,11:19.

9 陈君英,马红丽,钟初雷,等.护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医疗设备,2001,14(11):22-23.

10 杨银深,刘晓玲,梁金霞,等.护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7-49.

篇(2)

1.1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直接质量信息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间接质量信息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3.1质量信息的应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随时评价护理质量信息。各级质控人员检查过程中对质量信息及时分析处理,护理部白班收集护士长夜查房表了解各护理单元患者数、夜间工作量与人力是否匹配,夜间护士工作状况、夜间病区环境状况、有哪些重点患者。医疗过程不能重复,医疗结果不可逆转,最重要的是安全。对质量信息的分析要把有关安全的问题放在首位。通过1周环节质控分析确定周重点,如某月脑外科连续发生3例输液反应,虽然药品细菌培养未发现问题,但对输液操作过程加强无菌技术的监控和全面检查,将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降到最低点。质量信息应用过程中要放到系统中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质量信息评价需要管理者再加工,把握整体观,摒弃片面性。偶然性的问题,及时纠正,体系问题及时完善;日常工作中应动态识别质量信息,放到系统中分析,调整流程针对不合格项目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如基础护理不达标,是否人力不够,晨间护理时间安排不妥;药品拿错是未坚持三查七对,还是药品放置标识不清?3.2质量信息反馈的活用动态反馈――动态管理呼唤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及时调节现场控制的力度,让反馈贯穿于管理者的工作,有利于达到同期控制。在我院实施的护理质控体系,重视反馈的作用,随时反馈,逐级反馈。护理部质控员在巡视重点患者时、护士长参加床边交接班时、专业护士工作过程中,随时查、随时反馈。我院各护理单元建立有信息反馈本,护士长将质量问题记录在上面,每班护士都要查看并签字。避免护士倒班,不能及时了解信息。定期反馈――每周重点反馈,每月底护理部对环节质控总结和终末质控结果结合奖惩反馈。定向反馈――对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定向向护理单元反馈,做到责任分明,及时改进工作。质量信息的反馈是对员工质量标准的最好培训。护理质量管理始于标准,终于标准。临床上常常重视质量现象,忽视质量教育[2]。质量信息的反馈以沟通为要:临床环节质控反馈过程中直接反馈到责任人,目的为了及时修正和今后避免,临床上常常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注意与当事人沟通,可以很好的取得认同,彰显标准。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检查手段。质量信息的反馈可帮助管理者调节资源分配。

篇(3)

1.1数据采集层通过RFID、温控传感、压力传感等医疗智能传感节点获取采集人体的血氧、脉搏、体温等病理信息,并通过无线通讯与医院云计算平台链接。

1.2网络设备层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传感器获取的实时数据通过医院网络设备传输至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再根据各终端设备的数据请求将实时病理数据通过网络设备传输至终端设备上,从而保证病例数据的及时性和唯一性。

1.3应用系统层把云计算平台中存储的病人的病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实现进一步的智能识别、在线监控和管理。

2基于云计算平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设计

对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时,应满足:(1)需要满足同医院其他系统(如:HIS系统、PACS系统等)完美实现高速数据交换和数据运算,确保云计算平台中的海量数据信息唯一、可用,为每位病人、每位医护工作者提供准确、唯一、及时、易用的基础信息。诸如医嘱执行与统计、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腕带标签和输液瓶标签打印、病人信息呼叫提示、重症病人心电监护及报警等。(2)需要保证移动护理服务平台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与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医护设备兼容,能够完成数据交换、采集。因此目前比较通用的系统架构主要是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以服务为基础,将不同软件厂商的不同系统包装成服务的形式,从而实现强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基于云计算平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整个移动护理系统中,涉及到大量病人的个人信息,为保证病人病历信息不被泄露、医嘱信息不被篡改以及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截取,系统中所有的应用和数据都位于医院数据中心的云计算平台,网络上没有数据传输,终端设备上也并不存储数据,大大提高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即使终端设备意外丢失或损坏,也不会造成数据泄密、丢失。在安全保障方面,该平台采用基于TCP/IP协议开发的专有加密虚拟通讯协议,云平台服务器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终端显示变化的操作信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交互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从而保证了病人数据不会被在传输过程中泄漏或丢失。移动终端登陆采用登录名+密码+数字证书的双重认证模式,避免传统的“登录名+密码”登录方式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篇(4)

1.2统计方法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5)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护士工作站在患者床边的扩展和延伸,其解决方案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支撑基础,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传输交换信息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数据的及时交换,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1]。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发挥出显著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国内外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国内,PDA只是在一些大医院开展和使用,由医院与某些公司合作开发并试行移动护理信息系统配合PDA使用,每个医院根据自己原有的工作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使护理工作发生革命性变化[2]。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在呼吸科试用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2004年底开始全院推行;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开始在几个病区试用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此外,北京同仁医院、天坛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解放军第302医院等单位也相继在临床使用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国外,PDA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造价高昂[3]。PDA体积小巧、携带方便、价格低廉、功能性强,满足了护士随时随地获取患者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欧美国家将掌上电脑大量应用于HIS的医学大全和药典参考,也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跟踪系统。美国的Bicomerica公司为医生配备的ReadyScript解决方案,是一个保健现场无线手持设备开具处方和解决药物治疗管理方案。医生利用无线手持PDA,可以经因特网或其他电子连接将处方以电子方式传送到患者选择的药房,此外ReadyScript还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可提高他们工作效率与能力的工具和资料,从而使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更大的便利[5]。有关资料报道,PDA在台湾数家医院的应用效果显著,且有些医院在移动式医疗信息管理建设方面已超过欧美等国家,台湾的新光医院和长庚医院都实施了移动医疗整合系统[6]。

2 移动护士工作站功能

2.1 确认患者身份、查询与统计患者信息 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通过无线护士工作站可查看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科时间、临床科室、诊断情况、主治医生、疾病状态、饮食情况、护理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过敏史、费用等基本信息;利用在院患者的入院评估单与护理记录单,可随时获得患者的病情信息。

2.2 生命体征的实时采集 PDA 自动提示生命体征信息采集时间,护士随身携带PDA,将采集的护理数据即时在床头录入,保存后信息直接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HIS系统即时生成体温单、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等记录,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当多次录入生命体征时,计算机可以自动筛选最靠近体温单记录点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绘制到体温单上,并自动识别与生命体征正常值差异最大的数据绘制至体温单上。与PC机上的HIS系统相比,PDA还能显示正在发热患者,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

2.3 出入量的录入、累加和查询 PDA 明确设置可录入的项目有体重、腹围、大便次数、尿量、呕吐物,各种出入量可随时录入。如果需要记录的项目在PDA里没有设置,可在“补充项目”中自行添加所需项目,并输入相应数据,添加的补充项目会在系统中自动保存,记录用户所输入的项目名称和单位,再次输入此项目时,只需要在“项目名称”中选择该项目即可。各种出入量录入后将自动累加,24 h累加结果自动记录在体温单上。

2.4 医嘱查询、执行与统计 无线护士工作站的设置使医嘱的分时处理成为可能,系统将医嘱按临床路径进行拆分,PDA 上只显示当前班次需要执行的医嘱,并提醒护士需要执行医嘱的时间,在当前班次尚未执行的医嘱可选择性地交到下一班,交班后的医嘱在当前班次将不再显示,从而使护理工作程序更为清晰、明了。医生下达医嘱后,信息自动转移到PDA上,PDA会提示有新医嘱,提醒提取,护士可以随时随地在PDA上提取和转抄医嘱。经校对后护士可即时进行读取、查询、查对与执行。执行医嘱时,执行者只需在指定位置点击,即可自动生成该条医嘱的实际执行人和真正的执行时间。另外,护士可利用PDA上的远红外线,扫描患者的腕带和输液袋上的条形码,然后简单点击PDA上的触屏,就可将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等信息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护士长可随时查看全天的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护理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区护理量统计及护士工作量的权重。

2.5 患者护理过程的记录及护理工作量的统计 责任护士随身携带PDA,特殊的时间治疗与护理可设置提示音,可在病房内随时以点击的方式将对患者测量到的结果、所执行的操作、观察到的病情、治疗和护理等情况以精确的时间记录于PDA 上,信息直接回传到HIS系统,呈现于医生及护士工作站。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可以短信方式及时发送于医生PDA上,保持有效畅通的工作联系。床旁即时书写护理病历,包括记录单首页、一般护理记录单与危重护理记录单,PDA内设常用医学术语及护理记录单模板,录入过程简化,护士可点击选择或利用手写板功能稍加修改即可形成记录,工作效率增加。该系统还设有科主任查房移动记录功能,利用手写功能,查房时护士长可在床旁即时完成查房记录。移动护士工作站充分体现出护理记录的即时性与真实性。系统还可对护理工作项目进行统计,根据护士上班的时间、所执行各项操作签名的护理工作,统计出护士个人、病区或者全院某时间段内护理的危重人数、一级护理人数以及具体护理操作数量,通过科学加权使护理工作达到了量化,为科室建立二级考评制度提供了数据基础 。

2.6 护理质量查房移动记录 移动护士工作站有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模块,分为本病区质量检查与院质量检查记录,其中院质量查房包括护理部联查和夜值班护士长查房。护理管理者行质量检查时,持PDA在病区发现问题时,选择检查内容,点击不合格项,当场由责任人口令确认,信息记录于数据库,即时上传到护理部,并自动汇总个人、病区、全院合格率。护理部助理只有查看权,无修改权。用PDA 进行移动护理质量检查,保证了记录的即时、真实;由管理者与当事人共同签名确认,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公正、透明。同时,责任到人,为年底病区、个人考评提供了依据。另外,自动汇总功能也使护理部助理减少了以往文件输入及人工汇总时间。

2.7 条码扫描检验标本 无论是传统的手工检验单模式还是标本容器条码化,都不能解决床旁标本采集容易出错的问题。引入PDA以后,抽血前护士在床旁先用PDA扫描患者腕带识别身份,提取检验医嘱,然后根据提示在试管架中选择所需试管,扫描试管条码后即可进行采血,省去了人工对照的麻烦,同时保证了试管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2.8 耗材的录入及费用显示 在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耗材,可随时点击耗材对话框,选择相应的耗材名称、规格,即完成录入,可有效避免遗漏。同时,自动显示患者住院费用,便于通知患者缴纳治疗费用和解释费用支出。现有的系统是在医嘱转抄阶段就对其分解的医嘱项目进行了收费,如果患者因某种原因终止医嘱流程后,护士需通过退药、退单等手段将已收的费用再退给患者,易出现差错,移动护士工作站实现了确认医嘱执行后再收费。

2.9 字典库与护理工具库 无线护士工作站中设立了护理计划中常用的护理诊断等字典库,包括目前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orth America nursing associa-tion,NANDA)正式通过的148个护理诊断和相关的护理措施等用词,将各种疾病与其主要的护理诊断与措施呈对应关系排列,避免了护理记录中繁冗重复。护理工具库内设置护士工作中常用的计算公式、各种评估表等,方便护士随时使用。

2.10 实时与信息传递 医护人员工作的流动性比较大,PDA提供VOAP方式的小区电话、短信功能,更适合移动工作的特点,当有紧急情况时,可与医生护士及时联系。

3 移动护士工作站对护理工作的作用

3.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因移动护士工作站与HIS资源共享,信息一经录入,多终端读取,简化护理记录程序,减少护士重复劳动,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护理患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记录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3.2 建立标识系统,减少护理差错 目前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查对有许多不确定性,如同姓名、换床、患者意识障碍等,加上护士查对工作量大,人为出错的几率较大。基于患者标识系统的条码或射频识别技术,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操作时,用PDA对患者进行确认,极大地提高了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临床管理路径提供了辅助手段,确保了治疗过程中患者、时间、诊疗行为的准确性。快捷、方便、有效的医嘱查询,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医嘱漏执行。用PDA床旁扫描检验标本,保证了采样信息的实时性与正确性,彻底解决了标本采集在源头出错而造成医疗纠纷的问题。

3.3 解决签字问题,规范文书书写 长期以来医嘱执行的签字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特别是长期医嘱,目前HIS系统中护士站不支持这项功能,而移动护士工作站中医嘱的拆分实现了所有医嘱执行后即可签名的功能。签名方法可直接点击,签名时间为服务器提取数据时的时间。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实现了医嘱全程跟踪,满足了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长期医嘱执行后应签署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的要求。另外,使用PDA后,无需再打印各种分类执行单,随着电子病历归档,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3.4 加强质量控制,杜绝护理差错 移动护士工作站使护理质控深入到医疗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实时环节控制,使终末式管理变为环节控制。即时的信息存取,降低了错误率。护士长能够很方便地随时掌握全科的护理工作动态,加大了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及管理,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的问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增加了护理管理的深度。

3.5 规范护理行为,增强法制观念 由于每条医嘱与实际执行人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记录医嘱的执行时间、用药途径,对病情观察的时间、观察数据即时进行录入,不但规范了护士的行为,同时为护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避免了在医嘱执行过程中责任区分不清。

3.6 提供法律证据,避免护患纠纷 基于HIS系统的安全机制,移动护士工作站准确、实时、完整地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并且永久保存医嘱记录,为医疗举证倒置提供了法律依据。

3.7 加强医护配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PDA的医嘱提示音、短信功能等为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保障,减少了医护语言沟通中的信息传递失误,同时责任护士能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各种治疗与护理信息,有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满意度上升。

3.8 促进管理创新,树立护理品牌 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管理更加严谨规范,由定量管理向定性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护理工作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实施移动化的医院,降低了人力资源投入和耗材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树立了“精美护理品牌”意识,增加了医院的竞争力。

4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存在不足

(1)由于存储容量大,每次切换模块时速度较慢,有待进一步研发。(2)由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程度低,无线网络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忧,如何保护移动用户的合法信息(账户、密码等),使患者的隐私不受侵犯,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移动医疗的需求还未完全成熟、 医疗行业的复杂性、供方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没完全做好准备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规模和全面发展[7]。(4)医疗信息化的成本不菲,而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投入较低,医院的信息化主要靠自力更生,边积累边发展。由于患者涌向大型医院,很多小医院门可罗雀,收入都是问题,信息化投入自然更要打个问号了。其次是来自医院的障碍,包括管理、观念因素等。(5)特殊的领域,存在着二次开发的现实需求。不同医院、不同用户势必需要适应各自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移动办公、治疗或护理的要求。(6)但繁忙的护理操作中,会发生PDA跌落和碰撞的事情,对无线终端设备造成损坏。(7)国内大多数中小医院还没有建立HIS系统,导致HIS市场分化。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现阶段并不是购买硬件就能达到,只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在硬件和软件功能逐步提升中进行改进。

5 发展前景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信息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更多适合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系统软件,使护士能够利用现代化工具及手段直接服务于患者,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基础较弱,但增长的势头很猛,并被评价为需求旺盛、后劲十足。IBM 大中华区CEO 周伟火昆就曾把未来5~10年的金矿定向到医疗行业,并表示医疗行业的发展一定需要运用IT、移动无线技术,而不光是传统的HIS。一些医院正在将IT投资从过去的立项性投资,改变为持续性投资。而且一些三甲医院的信息化投资正在接近年收入的1%。讯宝科技提出了“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理念,希望整合专业服务合作伙伴、ISV、服务供应商、分销合作伙伴、系统集成高等,形成合作联盟。还有一些企业也在努力创建高效的无线商业软件联盟,毫无疑问,移动医疗大潮势不可挡,并已经给无线、网络、存储、安全、软件、集成等领域带来巨大商机和挑战。所以要实现医院的要求,应做到以下两点:各软件的模块功能可以叠加,方便以后改动;新的信息系统与医院原有信息系统实现无缝隙连接。由于当前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还处在摸索过程中,管理者应多搜集使用者的意见,逐步修改,达到最适合本医院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丽芬,陈金雄,黄平.基于NET的移动护士站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数字医学,2007,2(9):34-36.

2 李丽,冯威,苏晓静.掌上电脑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工作的作用.现代护理,2006,12(27):2361-2362.

3 于广远,盛楠,李玉萍.便携式信息终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55-256.

4 沈菊萍.无线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3):261-262.

篇(6)

研究对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护理3班和4班护生100名,均为女性,年龄18岁~21岁,平均年龄19.3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均于入校后第3学期学习《外科护理学》,采用由熊云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了排除其他可变因素的干扰,两个组的课时数和授课教师相同。观察组护生采用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理论知识讲授和课后复习等相应的教学环节。

1.2.2具体教学实施

1.2.2.1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观察组护生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室上课。多媒体教室提供外科护理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及自主学习网站,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验报告及考核范围等。此外,学院图书信息中心提供护生国内外检索网站,如万方中华医学会杂志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资讯和EBSCOhost等。

1.2.2.2教学步骤

观察组护生随机分配任务小组,每组4名~6名护生。课前专业课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集体备课设计教学方案。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如E-mail、飞信、微信等布置讨论任务,提供护生检索文献的方法及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分级。课上教师合理运用任务引领、案例导入及小组讨论等激发式教学方法,并辅以教学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中重难点的讲解。课后任务,安排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论文,并要求护生在论文中标注论点资料获得的来源和循证护理证据的等级。

1.2.2.3评价方法

教学结束后,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观察组护生对基于循证护理的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对两组护生进行教学多阶段性、全方位的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包含主观题和客观题。统一进行考核,教研室教师按照评分标准统一阅卷。

1.2.2.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讨论

2.1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可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护生知识学习的主要来源,而教材往往落后于临床。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和临床的知识冲突会使护生困惑,而又无法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很好地弥补了教学和临床的脱节。护生通过该教学模式掌握了解决临床问题的一条可靠的网络途径,而不仅仅依靠教师和临床带教护士来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护生通过资料检索、采集和分类等,提高了文献检索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护生在学习中不再单纯地接受,而是学会了思考和判断,从而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客观化理论考核成绩的支持,观察组护生主观题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生很好地将此种教学法所获得的综合能力运用到理论考核中,极大地提高了解题能力。

2.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展望

问卷调查显示,部分护生保持中立观点,还有极少一部分护生不赞同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法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便捷,而且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方法,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改革。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们不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学习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实施。此外,研究发现两组护生理论考核中客观题部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新型教学模式不吻合有关,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没足够的能力将自己所获取的资源进行分层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导致在做客观题时,干扰选项的出现使护生产生迷茫、困惑等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加强护生的学习能力,适时指导护生进行知识的再构建,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添加趣味性学习环节,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帮助护生渡过新旧交替的教学磨合期。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07-02

医疗保健中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三大要素:群体、个体、信息系统。医疗保健是一个多变的环境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个人态度,个人能力以及信息需求也与信息系统的使用息息相关。最后,电子信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以及整合影响医疗保健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1]本文的目的是描述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对于电子信息系统的认知理解状况,重点在于宏观的描述信息系统。

背景:

资料和方法

样本的收集采取的是特征群体面谈的原则,于2013年春天采集。一线以及二线的护理管理者参与了此次面谈。8组特征群体分别来自不同的组织机构,访谈时间大约为每组2-3个小时,面谈的信息完整记录。每组面谈至少配置2名研究员,2名研究员中的其中1位负责介绍此次面谈的目的,意义,并且带领每组切入话题,比如劝导参与者分享他们的观点等等,另一名研究员则是负责记录此次面谈。护理管理者应邀参与此次面谈,他们需要满足以下标准,他们需要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并且对于信息学的知识有所涉猎,自愿参与特征群体面谈。调查个人及单位都采用匿名处理。调查数据分析针对面谈内容采取归纳总结的分析方法。ATLAS分析软件也运用于此次调查中。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类别为护理管理工作中对于电子信息系统的赞成者和反对者”。其中包含三个子类型:(1)护理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2)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3)个人能力和工作进程的发展。

护理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

大部分护理管理者都能赞同计算机一级电子信息系统是日常工作进程中必备的元素之一,他们也提出信息技术在健康护理机构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因此,护理管理者有机会作为护理代表深入了解IT行业的运用。[2]

护理管理者在信息系统使用的先决条件部分达成共识,即足够的计算机硬件资源,舒适的计算机使用环境,基本的个人使用计算机技能,电子信息系统的了解,恰当的计算机升级服务。护理管理者以及其他护士都很渴望使用计算机资源,以至于护理管理者开始担心电子信息系统变得如此重要,一旦系统崩溃,一切医疗工作都将终止。

护理管理者使用一些电子信息系统来完善他们的护理功能。例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交流信息系统等等。

使用信息系统利弊皆有。护理管理者认为使用信息系统加强了他们作为管理者的角色的作用,同时也便于他们的管理有序进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系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护理管理者,有些护理管理者并没有使用信息系统。即使同一个医疗机构也不是所有的护理管理者都在使用信息系统,这种传统方法和电子信息系统方法管理的不同步浪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3]

同时,尽管信息系统的便利使得护理管理者从中受益但是信息系统的维护所花费的经济代价有时十分巨大。

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

护理管理者对于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评价十分严苛。可用性被分为两类,一类为信息内容使用障碍,一类为信息系统使用障碍,虽然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信息系统,但是他们也发现有些信息在信息系统中缺失的现象。当信息系统中只有相关联的信息时,对于护理管理者来使用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或者是没有权限等原因。有些数据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所以有些护理管理者会质疑信息的实效性。

信息系统使用障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同一系统中存在不同的版本。并且一些系统正处于开发初期或者调试阶段,因此使用起来极为不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信息系统的长远规划严重不足。

个人能力和工作过程的发展

实施信息系统对于护理管理者是一个挑战,护理管理者从四个方面描述了这种挑战:管理,被管理者,环境,变化的工作过程,护理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使得被管理者以他们为榜样,被管理者的个人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为了能够使得他的团队能够很好的运用信息系统,应该对于团队中被管理者的能力有所认识,创造一个乐观,积极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工作过程是管理导向的范畴,使得被管理者能够认同接受新的工作过程。

护理管理者也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实施信息系统的普及化会增大他们的工作量,他们必须妥善处理好之间的关系。

讨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描述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电子信息系统的理解运用,通过护理管理者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个人能力和工作进程的发展这三个方面阐述。

参考文献: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0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1-02

信息技术的渗透力极强,具有强大的增效功能,其迅速的介入,使医院管理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1992年,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诊疗工作上的应用,标志着医学诊断技术的重大飞跃。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护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其管理特点,成为了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护理工作,促进护理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护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护理工作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联系

医院信息系统,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综合管理医院的物力、人力、财力,采集医疗活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的运行提供各种服务信息的全面管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相结合的精品,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人员数量多,护理工作范围广,贯穿于病人就诊、治疗、出院的全部过程中,因此,护理工作的管理更需要标准化、规范化,而信息技术正符合护理管理的需要,所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护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十分重要。

1.1 医院信息系统的数字性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 由于护理工作十分繁杂,其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去量化,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医院信息系统可以让护理工作人员通录入工作信息,进而实现工作行为思维数量化,其不仅可以客观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规律,也方便管理者实施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护理管理量化也可实现严格管理,强化落实规章制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1.2 医院信息系统的共享性与护理工作的管理形式 护理工作的范围广、程度繁杂,因此其管理工作难度大。例如业务查房、调整班次、护理质量监控等,其管理过程费时费力,且管理信息反馈所需时间长。运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利于信息快速流通,进而及时反馈护理信息,完善工作中的不足。

1.3 医院信息系统的时效性与护理质量监控 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治疗、出院的全部过程中,实现对护理工作过程的质量监控,就应注重管理每一个环节的护理质量,实行护理环节质量监控,增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可对信息发生点进行记录,其信息录入具有实时性,使信息管理具有时效性,使环节质量管理得到了可靠保证。除此之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标记任何时间内每个岗位的工作信息,简化了环节质量分析和评价工作,使之有的放矢。

1.4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的广泛性与岗位的多样性 医院信息系统涉及医疗工作管理的全部过程,任何部门的问题均会为医院整体效益带来影响。护士岗位涉及医技科室、卫生经济、临床科室以及医疗统计部门,医院信息系统应囊括多种护理岗位的工作范围。护理岗位应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最早参与者、最活跃的群体,必将受益极大,最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1.5 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与护理工作效率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了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对医院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重构和优化,网络作业有效的规避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缓解了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同时增加了护理服务时间,使护理服务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使医院分割式管理模式向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化,使单项管理变为多方面的控制,护理工作和管理活动也将变得透明,进而提高了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2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联系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其实现科学管理的必备基础,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护理管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护理管理发展。

2.1 更新护理管理观念 提高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应强化信息意识,运用信息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医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后,标准制度、传统工作模式以及医务人员的观念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管理者观念对实施管理影响重大,管理者的信息意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学习,不断强化信息意识,探索护理管理规律,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以满足护理管理发展的要求。

2.2 探索护理管理方法,努力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创新 信息化管理改变了护理工作模式和各岗位工作流程,护理管理方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后,护理人员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终端录入的信息来反映,信息发生过程反映了工作质量。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熟悉系统功能,还应该掌握数据分析、管理方法。例如病人入院、处置、核算、交费、出院等流程中的信息处理,可以通过监控工作截面来实现。在此,我们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护理管理软件的开发,把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转化为工具,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扩充护理管理领域,依靠科技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综合上述,全面加强医院现代护理管理,我们应以医院信息化发展工作为中心,不断探究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护理工作相结合,转变护理观念,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护理管理创新,顺应护理管理的科学发展。在此鼓励护理管理者积极参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樊晓玲.护理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12,2(1):33-35.

[2] 白利峰.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52-653.

篇(9)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开始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护理管理在信息化洪流的冲击下,也开始迈向信息化护理管理层面。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将患者的信息进行储存、处理、分析,使得以前繁琐、复杂的护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轻松。护理人员得以在高强度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1]。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衡量医院护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护理管理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存在的问题

1.1难以满足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

护理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宽泛,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将众多内容涵盖其中。现阶段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主要应用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护理病历的规范整理、护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护理信息管理、护理质量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业务技能档案管理及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虽然护理管理涉及到了临床护理的许多方面,但是护理工作是相对繁杂、涉及面较宽的。现阶段的护理管理系统相对较为单一,许多护理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到[2]。比如对于各个科室之间人员的配合与协调、各个科室的人员配置及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控制等。护理管理系统功能还有待完善,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高速、智能的管理手段,它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分析来对相关事宜加以判断。但是目前许多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停留于数字的计算和统计上,而缺乏对一些相关事宜的判断功能。当下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只是充当了信息存储、整合及分析、传递等角色,其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使其具有相应的判断逻辑功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护理管理水平[3]。护理管理工作较为灵活,因此也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以辅助。

1.3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

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想真正的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有一批熟练掌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及相关知识的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推动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只是单纯的依据护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及简单的理论而开展,而忽视了技术的延伸性培训[4]。这样就导致了许多护理人员只是了解各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步骤,只是单纯的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而存在。培训的力度及方向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虽然现阶段护理管理信息化逐渐在各大医院开展,但是对于信息化教学却迟迟未落实。在这种情况下缺乏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高超的信息操作技能及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在探索中缓慢的发展。

1.4网络资源不能够被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较多,但是在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未能够将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各大医院相继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技术薄弱或者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难以将网络上的数据及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网络资源浪费[5]。对于部分信息管理系统,未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信息系统仅仅停留于护理部内部。这样无法使医院的管理者及时了解护理管理状况,难以实现信息的交流互动。

2对策与建议

2.1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护理管理系统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护理管理系统运行的顺畅与否,和管理者的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信息技术是护理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有效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准备。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善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也需要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强化信息意识,能够对来自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高效的系统,逐渐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2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是保证护理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评估,逐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更新。将各类型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综合性对比分析,找出各种软件所具有的优点。整合优点,对现有管理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充分考虑医院护理工作的特点,从各个环节出发,整合各个环节的逻辑层次关系,实现护理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高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能够实现护理管理的高整体化、高组织化,使得各种复杂的环节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2.3提高对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至关重要。目前各大医院在开展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全能人才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能够极大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着重要的帮助。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逐步渗透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之中,以信息化引导护理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加大投入引入或培养高技术人才,使其能够对网络信息技术、护理专业技能以及管理技巧有着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和变通。

2.4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可以及时的将信息进行更新和传递,做到了各类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借助于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将各类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各区域更具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极大地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网络将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工作融合在了一起,使得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得以联系。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护士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下及时进行学习,对于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传递的时效性使得各层的管理状况及时被掌握,对于加强管理、调整部署有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及时在科室中进行共享,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推进到同一个层面上来。

3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医院相继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形成了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护理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但是现阶段在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护理管理较为笼统单一、网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和方向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护理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新和强化信息化管理理念,从意识上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护理管理信息人才的培养,使得护理管理信息化能够快速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更加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新时期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步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护理管理思想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以期全面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胡艳丽 王静 周必芬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潘虹,陆燕女,王川.促进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169-170.

[2]李冰冰,吴晓英.大数据时代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6,31(4):91-92.

篇(10)

    护理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是重要的资源。质量信息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信息,护理质量信息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是对护理质量评价所得。质量信息在管理者进行检查和控制职能中得以体现和运用。有效应用质量信息才能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医疗护理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服务产品中的特殊产品,有其独特性,在管理活动中其质量信息的应用也有其独特过程。护理管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调整产品质量,保持产品的恒定优质,确保患者得到优质服务。现根据我院的护理管理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1  护理质量信息的来源

    1.1  通过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检查所得信息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的三级医院的护理质控体系和质量检查标准,我院实施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长――专业护士(相当于管床护士)三级质控检查体系。每日动态检查控制和每月的全面质控检查相结合,分级收集质量信息。护理部每日的质量信息是通过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质量控制人员白天对各护理单元巡视所得的信息,包括全院各护理单元患者数、人力、重点患者(危重、手术、分娩、新患者等)护理落实情况及其他重点事项等。护士长通过每日5次查房(4次床边交接班、1次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检查),科内质控小组的每周定期检查信息反馈(消毒隔离、文件书写、急救物品、病区综合质量等)获取本护理单元患者的护理过程及结果信息如护理措施落实、人力物质配备状况等信息。专业护士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评估检查获得护理措施落实、辅助护士工作质量、病房管理、文件书写等质量信息。

    1.2  直接质量信息  指直接影响患者的服务质量,包括护理并发症上报信息(如压疮高危或已发压疮报卡,输液反应、静脉炎、意外损伤等护理并发症报卡)和差错事故上报信息,此二类信息于24h内上报护理部。来自服务对象的信息、服务对象的信息是质量的金标准:包括满意度调查信息、服务对象投诉信息等。

    1.3  间接质量信息  指间接影响患者服务质量。与护理相关的人财物的信息包括加床情况、危重患者数、新患者数、人员与工作量配比状况、护理用品的质量等。

    2  护理质量信息的特点

    (1)连续性、动态性:护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质量信息的获取必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时间上的动态性,如白班、夜班、节假日等时间段均不能忽视。人员上的动态性,如新上岗护士,各班次上岗护士、专业护士等各级人员的心理状态、业务素质均会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管理者需要把握质量信息的收集、随时调整、以保证产品质量恒定。(2)医疗护理结果的不可逆性导致管理者不能放过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偏离质量的信息,医疗服务产品的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必须重视过程质量,及时纠正过程偏差。

    3  护理质量信息的应用

上一篇: 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 人事管理工作流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