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2 16:35: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传统教师的角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05-04
一、教师隐喻及其伦理意义
教师隐喻是借用另一个事物来指代教师。它是关于教师形象的社会共识及其文化符号,是关于教师角色及其社会定位的社会期待与心理认同,是长期历史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与生活概念。人们熟知的教师的隐喻有:“园丁”,“工程师”,“蜡烛”,“路标”,“灯塔”,“摆渡人”,“梯子”,“一扇窗”,“钥匙”,“镜子”,“拐杖”,“铺路石”,“孺子牛”,“太阳”,“指挥师”,“导演”,“教练”,“学生的朋友”,“一桶水”等,以上主要是积极正面的或褒义的隐喻;也还有消极负面的或贬义的隐喻,如“臭老九”,“警察”,“法官”,“身心摧残者”等等。教师隐喻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中产生,并与世俗观念和民族文化传统有关,经主流媒体与大众舆论的推波助澜,从而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园丁”,“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传统的教师隐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流传至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树立了教师的伟大的光辉形象。
传统的教师隐喻清晰地表达了教师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教师隐喻蕴含的伦理意义,规定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必须做什么,及如何做等伦理责任与义务问题。具体地说,它定义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知识、教师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之理。它成为教师人格的内在维度,决定着教师劳动的实践特征,暗示了教师关怀学生真实性的实现,描述了教师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的定位倾向,说明了人们当时对教师的普遍价值与期望。如作为“园丁”的教师就要关心学生,作为“蜡烛”的教师就要牺牲自己,作为“工程师”的教师就要塑造灵魂等等。并且,隐喻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时代与历史环境,如“水桶论”一直是坚守教师是人类知识的载体的价值取向;“铺路石”、“孺子牛”与“蜡烛”等隐喻要求教师大爱无痕,无私奉献的价值传统;“工程师论”恰好是工业文明中坚守科学理性的价值需要;“臭老九”却是特殊历史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的产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教师隐喻有一个可怕的危险,我们在反复强调并坚守教师隐喻所歌颂的教师正面伦理价值时,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负面价值。这就是笔者所要论述的传统教师隐喻的伦理悖论。如与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有关的平等、自由和控制等教育中的根本问题,需要对之进行重新批判、审视与建构。林贤治先生有一句话特别深刻:“人类记忆中最耸人听闻的罪恶,并非一群无法无天的乌合之众所为,而是由身穿制服的唯命是从的人完成的;它不是源自秩序的破坏,而是一种源自完好的秩序的统治。”现实学校生活中,许多压迫人性甚至戕害生命的事件,我们往往将之边缘化,归咎于社会弊端或历史遗留下来的野蛮行为,从而免除了教育合理性的追问与反思。当我们被置入一个物质与精神高度剧变的复杂社会时,深感传统教师隐喻或如瞎子摸象,抓不到教师伦理的根本,难以将特殊上升到普遍。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教师隐喻应该与学生的生命属性、自由生长及适应环境等教育的实质性内容相关,它需要被重新定义。
二、角色神圣: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传统教师隐喻蕴含的教师角色神圣性,内化为教师的品质,并先于教师个体自我的存在,使教师在教育关系中成为支配者角色,规定了教师如何对学生、对知识与对自己的道德责任与实践义务,从而决定了其具有相对积极的伦理价值。下面从几个主要的教师隐喻说明其蕴含的正面伦理价值。
1 灵魂的启蒙者
中图分类号:G645?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12-02
教师角色的转换直接影响到了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变书本知识的复制者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高校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师角色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社会中教师角色的局限性日渐凸显。如何实现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成功转型,成为高校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转变与更新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有助于高校教师角色转型的实现。
一、成员分类分析理论
成员分类分析理论(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简写MCA)是由哈维萨克斯(Sacks)于1972年提出的,属于民族方法学和对话分析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解释实际导向、公认意义和文化推理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把焦点集中在个体作为某个种类的人的一种可识别性。更加具体的说就是有关个体作为社会的中某个种类,根据这些分类来组织活动,与此同时把自己归为某种社会成员。这种构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个体与他们的语言交流进行的。成员分析理论经常别用来分析人们日常情境对话中人们如何使用语言。MAC不多用作一种来测试实际对话中发生情况的一种预测,更多的是用来解释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资源。
MCA(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旨在研究成员如何通过种类(categories)、策略(devices)、预测(predicates)三个手段展开对话,进行互动。Sacks以“婴儿哭了,妈妈过来抱起他”为例指出,根据这两句话,读者会很自然地理解为,婴儿哭了,他的妈妈把它抱起来。其中,婴儿和妈妈被称为成员种类(membership categories)。人们之所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两者同时属于更高一层的the family,也就是成员分类策略(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devices)。在整个活动当中,婴儿的哭与妈妈的抱婴儿都属于种类必做活动(Category-bound activities),这些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常识性知识相联系。
在此基础上,Sacks提出了两条规则,即经济原则(economy rule)与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rule)。经济原则指的是如果一个成员仅用任何策略(device)中的一个种类(category),那他就符合了经济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如果同一个群体的人具有给种类(category)的同样特征,那么其他该群体的成员也应该同属于这个种类(category),这就是所谓的一致性原则。随后,Sacks又提出了一个听话人准则(hearer’s maxim),即听话人听到了两个或者更多的种类(category),而这些种类category又同属于一个策略(device),那么听话人就会把这些种类(category)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根据萨克斯所说,使用社会分类的核心元素是成员分类的策略和一套应用规则,应用原则可以根据分类策略将各个种类分入某个体或者个体的集合。其中一致性原则和听话人准则是非常重要的,人们总是会根据这个分类策略将说话的人和听者进行分类。进而,这种分类还可以推论某典型的对话活动,根据种类这种活动被认为是会一定发生的。但对于萨克斯和他的追随者的问题是某人在某种情形下常被认为是“正确的”的,定义这个正确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对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CA)所提供的顺序排序和接收者设计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Jayusi(1984 &1991)提出了有关分类的道德和规范的特征。道德性和规范性的标准被引入到了成员分类分析的解释中,正如萨克斯在文中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婴儿在哭,妈妈过来抱他,根据道德规范,孩子在哭,母亲就会或者应该过来安慰宝宝,这是符合妈妈的角色的。有了道德规范的意义,就将MCA固定地拖入了一种社会的情境中,更加具有应用性。关于成员分类分析国内鲜见此类研究,只有王颖(2012)对萨克斯提出的成员分类建设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在即时语境和即时交流的框架内,对教师的成员分类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成员分类分析
下面以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分类建设。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简而言之,即:要求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对体育课堂上的教师成员分类进行分析时,我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在所记录的语篇中找到成员分类建设的谈判过程。以下是以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太极拳项目教学中即时交流为例,从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提出教师角色的成员分类建设。
例1:传统教学。教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现在我们学习第一个动作——起式,两脚分开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双手慢慢抬起,抬至……学生:跟着做。教师:(做完起式动作)回头看学生,并到学生中纠正错误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体育教学中是以教师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改正为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以较规范的语言,类似于播音员,建立权威的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信息的提供者,这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遵循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学生可以直接接收到教师传递的权威信息,不需要探索只需要模仿和记忆,效率较高;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并做示范,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接受知识,其过多强调了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做示范,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间相对少,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减少,不利于课堂信息量的丰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2:合作学习。教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大家看看我刚刚发给到你们手中的材料,上面有四个动作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现在我们根据上次课的分组,大家一起来学习这四个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的四个成员分别担任讲解员、研究员、动作示范者和组长,所承担角色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并在下一次课后进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学习材料后,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教师检查合格为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将根据小组学习速度来决定优胜组,大家现在开始学习。学生:开始协商分配角色,并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合作技能的指导,在学生存在问题的时候给予解答。有小组示意完成学习后,教师给予评估,检查合格视为完成学习任务,检查不合格给予再次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李莉.知识传播者还是课程建设者——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与教改同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8):31-32.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SBAR技术(情境-背景-评估-推荐)是在医疗团队中以标准方式彼此通信的工具。SBAR技术是一种较容易和客观的方式来记住和建立通信,特别是在危急情况下。通过使用该技术方法,对于护士可以实现在交接班期间医疗信息的正确传送,并且有效减少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错误。这种技术增强了卫生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增加患者的安全。SBAR技术包括:患者的当前状况,患者的先前背景,患者问题的评估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四个要素组成[1]。
然而使用和掌握SBAR技术要求护士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教育。因此,应该使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来教授这种方法。但目前针对关于通过使用角色扮演在SBAR技术的教学的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SBAR技术中角色扮演和演讲对护士沟通技能的影响[2]。
1.材料与方法
实验研究分为角色扮演组和演讲组(对照组),以检查教学SBAR技术两种教育方法(角色扮演和演讲)的影响。我们获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外科系统中所有护士的名单,使用普查抽样方法。然后通过电话邀请护士参加该项研究。所有愿意参与研究的护士被要求在准备的卡上写下她们的姓名及手机号码,并将这些卡放在篮子里,从篮子随机取出卡。具有电话号码尾数为奇数的实习护士被分配到演讲组,而具有偶数号码的实习护士则被分配到角色扮演组。重复该过程,直到每组包括40名护士。然后,SBAR技术教育演讲组应用演讲、幻灯片和引用的例子。在角色扮演组中,提出了SBAR技术的简要说明。然后将参与者分为四组。所有护士都参与由研究者提出的假设情况,然后在她们的各小组中进行讨论。研究者监督各个阶段的团队的表现,并向她们提供必要的反馈。两组的学习课程设两周一次,每次2小时。第一作者进行角色扮演和演讲的SBAR技术的教育。研究者为每个组设计了假设情况。两组护士被要求将自己置于这种情况,并通过SBAR技术将他们的病人交接到下一班。最后使用标准SBAR评分来评估每个护士在执行SBAR技术中的技能。在本研究中,SBAR量表包括四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情况,背景,评估和建议。对于SBAR技术的每个部分,得分范围从0到1.得分1适用于正确完成技能的护士。所以最终每个护士的得分范围从0到4。
研究变量的分布的正态性检验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两组独立比较用t检验。设立检验水准a=0.05,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这项研究最终选取了40名护士在角色扮演组和38名护士在演讲组。其中有2名护士在演讲组没有完成最终评估并从研究中排除。数据分析表明所有研究变量具有正态分布,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发现SBAR技术的总得分显示角色扮演和演讲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临床决策制定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也是护士、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不断面临的重要挑战[2]。无效沟通往往导致患者不满意的结果[6]。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角色扮演相比单纯演讲显着增加了护士在SBAR技术的沟通能力。这意味着角色扮演应该用于在护士或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沟通技巧教学中。护士需要接受有关有效沟通技能的培训,即使他们已经毕业并开始独立的临床工作[3]。通过适当训练SBAR技术能够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医院事故,正确使用通信方法减少了手术部位的误差以及保护患者安全[7]。本研究中通过比较两组在SBAR技术中不同四个阶段,尽管两组间比较均具有差统计学意义。但是,如表2所示,两组获得的最低平均值均在推荐阶段。这意味着护士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弱于其他阶段。因此为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士在SABR技术的推荐阶段的能力是必要的。
角色扮演是教学SBAR技术为护士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它可以用作建立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工具。但是成功使用SABR技术,应提供更多的相应学习机会以及有关技术方面的支持,采取相应的监督和反馈,护士应该鼓励谈论他们自己以及和其他医护人员实际沟通中潜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有效的保护患者安全,防止不必要的医院事故。
参考文献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进入新课程时代。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能否摆正自身角色位置,事关新课改的成败。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了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角色必须转换,因此必须对新型的教师角色做认真的思考,加以重新定位。
一、 传统教育中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是一个教育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曾指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到将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甚高,尤其对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更是非同一般。
(一)教师是“燃烧的红烛”、“吐丝的春蚕”、“辛勤的园丁”
无论是红烛、春蚕还是园丁,它都体现了教师职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崇高期待。教师的“师道尊严”应运而生。教师作为“圣人”成为权威的象征,是学生的标准。然而,红烛光亮有限,只能照亮一部分学生,甚至只能照亮学生的一部分;春蚕丝少时限,未必能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求知欲;园丁则过多按自己意愿修剪枝条,重视种子的开花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语文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心灵的发展,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但学生与教师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同等的生命价值,怎能按统一的标准塑造学生呢!黑格尔说: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意在说明人的复杂性,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工程师”式的教师却过于用整齐划一的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每一个“工业产品”。
(三)教师是课堂上的统治者
传统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来以效率低下的讲解法为主,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不过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以及三寸不烂之舌。课堂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学生完全受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灌输——训练”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主要方式,教师不怒自威,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师生关系极度失衡。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教育状况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传统的语文教师角色,在今天,这种与时展极不相适应的陈腐观念还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它们的束缚,改变这种种情况。
二、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语文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成为“知识的传声筒”;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自己的要求把学生“格式化”,充当课堂教学的霸主,成为“教学内容”完成者;习惯于唯教育行政命令是听,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是从,是完全的“遵命教学”,成为“课程计划”执行者;习惯于认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只是“你、我、他”某个人的事,行动上单兵作战,成为“个体劳动者”……这些传统角色,忽视了教师作为一部“生命经典著作”的价值。
(二)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角色转变的呼唤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的合作进行学习,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显然,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不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师角色,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呢?教师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的,而是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因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
1.课堂教学活动的“总导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42-02
一、问题的提出
克拉克斯顿描述了一系列的教师角色:“其一,教师扮演油站加油员的角色,这种教师把教科书这部运油车所承载的经过提炼的知识,注入学习者;其二,教师作为反刍喂饲小鸟的母鸡,在这个角色中,教师诠释知识后,把它再组织成为可消化的东西,然后供学习者享用;其三,教师是驯兽师或雕塑家,这是指教师训练或模塑学习者的思想,以达到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形态,学习者本身就像一堆堆的黏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被动的;其四,用钟表匠的角色比喻那些视本身职责为建造者的教师,学习者虽然会参与建造,但却由教师去质疑或决定教学目标;其五,教师是园丁,所有的生长过程是由植物(即学习者)自己完成的;其六,教师是向导,为不熟悉地域的探险家充当有丰富知识的导游”。[1]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扮演不同的教师角色,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持有不同的教学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宁夏师范学院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的出台,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缩减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课时,加大了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凸显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尊重个性、全人发展的育人思想。这种课程设置是与中学政治课新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相适应。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随着新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教师要对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审视、反思,探讨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下如何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方式,实现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实现新版培养目标。
本文在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视角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式变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其现实意义在于:第一,实现新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学新课程标准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更好衔接。第二,在传统教学的的基础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三,实现学生们学习思想观念的转变。第四,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
二、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方式中教师角色的反思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由原来的教学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建构所学课程知识的意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占比较大的比重,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从以下四个教学维度来分析。第一个教学维度:在师生关系上,体现的是教师中心观。教师是中心,在教学中处于支配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更好地被体现。第二个教学维度:在学习目标上教师设计学生能达到的目标,而忽视了教育客体的现有状况。第三个教学维度:在对知识的传授上,教师是知识的中心,教师把储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输送到学生头脑里,而忽视了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知识,比较重视学生的识记目标即记住了多少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素养。第四个教学维度:在课堂语言上,满堂灌,学生只是听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较少。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46-02
进入新世纪,大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的遭受严重的挑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对传统教师角色经典的概括,尽管仍然保持其本质题义,不失为一个教师一个固守的基本职业理念。但随着课堂教学背景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渠道的拓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已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的关系,教师在传递知识、技能、道德等方面所秉持的权威以及所扮演的单一角色,所期望获得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事适得其反,所产生的正能量也令人堪忧。因此,进一步认识和做好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很有必要。
1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批判
人们包括教师本人,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的定位的理念根深蒂固,普遍认为教师是教书匠、讲解员。这种定位是基于教师把自己知道和把握的书本知识,转授给学生的一种责任。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熟悉教材,有确当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清晰的逻辑结构,教学语言表述通达,就算尽了责任。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做到教态自由,课讲的诙谐风趣,深入浅出,有节奏,学生爱听,那就是一个好老师了。毋庸置疑,这种教师角色定位规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模式,也相对固定了课堂教学教师的评价标准,同时也确立了无视学生存在的教学权威,所谓“师道尊严”可见一斑。
非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理念的彻底更新,在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多种教学、学习手段、方法的并用。客观上学生学习的视野不断扩展,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多,尽管学生仍然比较看重和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信息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把这种模式作为唯一的选择。随着学生对自身所具有的作为学习主体的理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越来越高,更多的学生能够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一味被动式的“被灌输”“被说教”的学习方式逐渐被淡化。值得强调的是,在教改教研活动不断深入并取得积极成果的大背景下,学生不但提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能够从自身主体地位需求出发,积极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诉求,成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其所起到的课堂教学反馈及监控作用不可小觑。从教师的角度看,随着课堂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对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大多数教师对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的认识,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很少有人顽固地坚守所谓的教学权威,开始自觉地顺应时代的潮流,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学习要求,塑造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角色的转换,使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2 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转换的评价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一个教师要达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仅靠在设计、挖掘、整合自身掌控的教学资源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再用过去传统课堂教师的角色定位的内涵所确定的标准,去评价一个教师行为及教学效果。相反,学生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从多个视角去考量和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倒逼教师们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仅仅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改教研活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转换多重角色的尝试。
2.1 由“主宰”者转换为主导者
教师与学生同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然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牢固地确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就会彻底地更新自己是课堂教学“主宰”的教学旧理念,改变所有与教师主宰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相适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代之以与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推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与教师一起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一相对和谐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目空一切、包揽一切、我行我素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与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的核心职责是把教与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案例分析、教学反馈等教学环节上把握教与学的预期方向,最大可能地拓展学生接受课程信息的渠道,最大可能地施以方法论的指导,培养和塑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2 由“垄断”者转换为合作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单一角色决定了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的信息源和渠道,使教师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垄断了几乎所有的教学资源,学生在选择和接受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不可能有更多的选择。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垄断教学资源已不可能。如果一个教师不愿意或者不善于与学生们共享教学资源,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相反,一个教师愿意或者善于以合作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并和学生一起共享各种教学资源,又鼓励学生收集、梳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那么这些教学资源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教与学相得益彰。
2.3 由教员角色转换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者
教员角色基本上是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这一角色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教材的阐释和知识点点解惑是否正确、习题答案等评判,即单纯的知识传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认为,知识传授仍然是课堂教学教师不可偏废的功能,但强调一个教师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的努力是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的。许多教师试图由单纯的知识施与者向学生的朋友和知已者的角色转换,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这种角色的成功转换最直接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在坚守教员角色功能的基础上,又凸显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功能,几种功能的叠加,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作为学生们的朋友和知已者,“为人师表”所承载的一个教师所具有的师德、师范、人格魅力及相应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自然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和交流,传递并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过程,甚至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在实践中,更有许多教师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尝试课堂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反思者、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的转换,并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心灵体验,值得我们共享。
3 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是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统御下,顺应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客观需求的理性选择。但角色的转换能否成功,受到教师本人主观条件的限制,同时也受到各种教学环境、条件的限制。因此,在积极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认识和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3.1 角色转换需要理念先行顺其自然
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教师有意识的自主的参与教改教研活动的尝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树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意识。因为一个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越成熟,就越能自觉地实施角色的转换。由于每一个教师主客观情况的差异,实施角色转换不能搞形而上学,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采取扬长避短的策略,根据自身对角色的偏爱和学生的喜闻乐见,循序渐进地实施转换,也要在转换过程中注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施角色转换提供支持。
3.2 注意各种角色功能的整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56-01
多元教学模式的出现让传统教学课堂迎来了挑战,教师的角色定位也产生了变化,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多元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个体。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观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角色功能的转变,正视大学教学现状,把握角色转变的“度”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一 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与角色功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充当的角色有很多种,而影响教师角色的因素也非常多,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人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观念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因素,还包括了与任务相关的因素等。教师角色涵盖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社会权利等特征,而学生则包括对学习目标确认、挖掘潜在情感与认知能力以及激活学习任务等特征。因此,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1)承担着教书育人的教育功能;(2)促进学生学习的管理功能;(3)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功能。
二 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课程执行者转为课程学习者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让英语教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开始对英语课程产生兴趣。在这种发展形势下,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就要开始从教材执行者向研究者与学习者转变。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其既是课程教材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学的开发者和设计者,除了要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来创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封闭独立者转为开放合作者
多媒体教学模式中,以计算机网络为首的各种信息技术将各学科领域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能为不同地域的研究单位、学习团队和个体提供合作机会与知识获取途径,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开始由单一个体向相互合作者转变,这种转变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不仅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具有新型合作关系的教学模式,更要在以往的教学制度上进行创新,避免个体之间工作隔绝的问题。多元教学模式已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由独立性、封闭性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三 大学英语多元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度”的把握
1.坚持革新者角色,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期,与我国教学改革中的现代网络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单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现状,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久远,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传统授课模式,在多媒体设备应用研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对大量的语言资料进行教学安排,课堂重难点也常常被忽视,且多媒体教学还缺少了一定的情感因素,很难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是革新者角色,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时也要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基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多媒体教学革新,采取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革新。
2.坚持传授者角色,将讲授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除了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反复练习和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之外,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丰富的教学语境,为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练习。教师的多元教学角色是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分清教学的重点,遵从教学过程的简约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简洁明了的接受过程。与此同时,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这一教学模式也是知识构建的必要过程,学生运用教师讲授的知识来形成自身的知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教师应在多元的教学模式下,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更需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将讲授型教学方式完美地融合进网络英语教学中。
四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多元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转变一定要学会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合理倾听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时运用合作模式,打破单一的个体教学研究模式,把握好转变的“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环境,以此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进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c)-0181-01
在我国传统教师中,教师被看成是教育的基础,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看得非常重要,不过随着社会语言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进步与完善,开始对学习模式、教学实质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所以,英语教学领域也随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英语教学教师角色的完善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学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反思至关重要。在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很多的英语教师都存在教育观念的误区,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此外,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和评价机制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起着很大的决定性作用。
1 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角色依然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课堂讲学中还是采取讲解词汇、语法,对课文进行解读,间接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如果不存在知识传授的需要,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教师这一角色。就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代表着知识,就像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素质,教师应该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做出选择,加以概括和总结,利用不同的形式选择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传授给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占用很大比例的时间来阐述间接知识、语法结构等,而对于直接知识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会强调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样造成学生难以探索处方获得知识的途径,同时教师的过多传授,学生就不能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推动学习兴趣。
1.2 教学模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
绝大部分的高职英语教学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字讲解、翻译和分析,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在高职英语课堂上得到落实,仍然是“一言堂”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在这样模式下,教师是主导角色,是课堂的发言者,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造成了学生产生了被动心理,逐渐减弱了学习的主体性,为学生的潜能开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仅影响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且还影响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有待提高
在我在高职英语院校中,自始至终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固定的设备,比如:黑板、粉笔等等,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大部分课堂都是教师通过黑板、粉笔来授课。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就不能设立语音室,或者是语音室陈旧,不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所以教学只能选择录音机在教学讲授听力课。同时,英语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职院校的过快发展,每年的招生人数都是增长,一些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造成了教师存在应付心理,相对投入的精力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对于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的学习和应用更是无法实施。
2 高职英语教师理想角色趋向
2.1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保障教学目标成功实现。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需求没有足够的认识,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的发展不相符,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创造力的激发者、教学的合作者和心灵的倾听者。
在信息社会中,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信息传播者和讲授者,应该从教转换为导。辅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探索最有利的途径,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创新型的教师应该善于激发所有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自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咨询者、催化者,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正确的引导。
2.2 从课程运作的角度出发
课程不再是传统的以特定知识为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和学生是彼此影响的主体,从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建立者。教师成为的建立者应该是课程的设计者与评价者的角色。
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课程进行选择,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来设计全速的课程,而教师就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存在很大的层次差异,而且具有的专业化特征,因此,课程的设计存在很大的难度。首先,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角色,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对于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于校外的教育,主要开发图书馆、工厂、企业等有效资源,对于现代信息资源也要合理利用。其次,教师要对课程的结构与进度进行合理的调整。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当课程的评价者这一角色,积极地对自己所设计、实施的课程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做出有效的评价。教师对于自己所设计并实施的课程十分的了解,其中的所有环节都很熟悉,并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之处具有清楚的认识,所以都应该充当课程评价者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高秀云.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 人类发展生态学;成人学习;角色分析;远程开放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65—04
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角色与活动、人际关系一样,是构成小系统的基本特征,人总是在多元化的角色承担及角色活动践履中得到发展。角色是活动参与者进行人际互动的行为起点,是包含了活动和人际关系的有机整体。[1]所谓“角色”是指“对社会中占某一特定地位的人和与之有关的其他人所期望的一组活动和关系。它通常可以用一定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加以描述,并按年龄、性别、职业和亲属关系等变量加以区分。”[2]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有关“角色”的观点,本文对远程开放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成人学生角色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下的
师生角色分析
1. 教师角色失调频生,角色转型步履维艰
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多元的角色定位更有利于促进活动主体的发展。[3]但教师角色的多元化拓展,教师角色期望的日趋复杂,使越来越多的教师难以达到角色要求,教师角色失调现象频频发生,最终损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教学效果。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常扮演着“布道者”的角色,但在时代变迁中,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教师的角色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推进着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信息化、学习方式自主化以及师生交往民主化的进程。这一系列变革,意味着教师传统角色的断裂与重构。贾维斯提出教师至少应扮演十八种角色,其中绝大部分已超越了教育的边界。[4]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师角色定位的教师,其角色的艰难承担与痛苦转型可想而知。角色转型的巨大压力,角色实践的焦虑、无力乃至失败充斥在教师专业活动中。为应对教育情境的急剧变化、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荷,要么角色行为退缩,回归已熟练化的传统模式,要么简化或者将角色行为刻板化、形式化。
2. 教师、成人学生固守传统角色,双方间的不平等“主客”控制关系难以消融
人类发展生态学认为,“如果某一角色在一定社会机构中确立得很好,即社会对角色行为和关系的期望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性时,处于该角色的人被唤起与角色期望一致的感知、活动和人际关系模式的倾向将会更大一些。”[5]显然,传统教育观念和形式无论是在教师还是成人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定的沉淀,甚至是根深蒂固。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已深入人心,社会对这一角色规定有着广泛的共识,因此,教师践履这一角色可谓驾轻就熟。同样,社会对处于从属地位的“知识接受者”学生角色也存在着广泛的一致期望,成人学生践行这一角色时不存在角色不清、角色紧张等角色失调现象。与传统角色期望相一致的活动开展得总是比较顺利、容易,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满堂灌”方式仍然是面授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也习惯于扮演听众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实质性的互动如热烈的课堂讨论、网上在线BBS讨论难以开展,成人学生参与不积极,主体能力不够,等等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成人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应的师生人际关系样式,总体上必然表现为“主体-客体控制模式”,即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成人学生作为被动、服从、接受的客体,能量从教师一方单向地向成人学生一方流动,互动总是由教师发起、规划,情感联系以消极情感居多,这种主体-客体控制模式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受教育的快乐,也使教师丧失了教学的乐趣。在这样的角色实践中,教师只在乎学科的逻辑,学生只在乎知识的掌握,生命的激情与欢乐就在本质上无爱的控制中消解。[6]
3. 教师与成人学生之间的不良角色互动导致彼此活动动力不足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很长一个发展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角色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下,首要的就是要对现代教师的角色重新认识,利于加深对教育的理解。
一、教师角色的认识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一般人认为,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一角色有自身特殊的身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独特的职业风采。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在前人的基础上,概括出教师角色概念三种含义:
(一)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师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实践,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主要是指教师在特有的工作环境中,即学校或课堂上的行为。此外也包括可能影响学生的师生交往行为。教师在学校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是知识的传授者、管理者、合作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咨询师、教育的研究者等。
(二)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角色来表示教师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一观点侧重教师的静态特征,承认教师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以及教师的组成、状况、进入或脱离教师队伍的条件。
(三)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教师角色指的是对教师的期望,其中有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期望,也有学生家长、学校行政领导、学生、政治家或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望。有些期望属于一般规范性的,如要求、标准、责任等,而有些期望则反映了某些信念、偏爱或别的思维方式。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人,他们可以达到自己的期为目标,并且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总之,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多种社会角色。教师能正确地认识自身的角色,是明确自身责任的基础,是做一名优秀老师的基石。在教师专业化大背景下,教师应不断进行角色转变、角色适应、角色调整,从而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外部条件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各国加快发展教育,力争培养最优秀的公民,以便在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处于制高点。外部条件的改变,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次学习,终生受用”的模式,而是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无时不学习,无处不学习”便是学习型社会的真实写照。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名词,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学不再是权威的指令,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相待、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那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都不断更新,必然要求老师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技术意识。因此,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意识、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即终生学习者。
(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教师职业已经由经验型向专业型演变。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各国都在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摒弃传统角色,从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任何一种潮流利于社会进步时,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应该认清形势,去掉传统角色的惰性。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潮流,以新的角色投入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内部条件
(一)教师的职能决定教师的角色
传统最具代表的观念:“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首要功能就是传道,古代的“道”也就是一种高深的学问;帮助需要学习的人解怀释惑,传递人类文明。“古之学者必有师”,学习就得有老师,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教师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人类文明,师者闻道在先,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结晶,教书育人是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教师的职能决定了教师的角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学生为本,做学生学习的同路人。
(二)教育新理念的内化结果
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时期,传统教师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新时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再也不是终结性的活动,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就必须做终身学习的楷模。21世纪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讲究民主平等,教师再也不是传统的知识权威,跟学生应该平等相待,以学习为共同目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路人。开放的社会,人们再也不能闭门造车,作为教师就要“学会合作”,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领导都要通力合作;为了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了教师自身的提升,一定要用开放的思想教书育人。教师要对学习的本质进行深入渗透,学习是人类的客观活动,学习的主体是人,作为现代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好的思想指导好的行动,教师要适应新的时代,应先从思想上改变,让行动更富有教育的新理念。
(三)教师自身素质修炼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从学生、初任教师、然后成熟教师、教育专家,这本身就是角色不断转变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学习,做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得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正如老教育家吕型伟所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奉献精神,就得有自己的公众意识、服务意识;要了解儿童、学习教育理论,就要向科学家一样求真务实;新时代的教师可不能当老学究,不能当知识的容器,得将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得有灵气、有创造,把教书育人生涯演绎成真正的“艺术人生”。因此,当代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四)教师人生价值实现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职业者,教师传递着人类文明。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渴望在精神领域获得价值的绽放。教师角色的转变,映衬着教师人生价值的追求。教师自我实现的载体是专业化活动,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逐步实现。教师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就需要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因为教师工作对象是学习知识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教师的人生价值在满足这些人群的需求中得以实现。一位教师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就会感到无比充实;如果在教学科研中取得一些成绩,就能够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四、现代教师角色体现
教师是学习者,教师教育已经将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提倡教师终生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教师是研究者,已经从经验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过渡,研究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和环节。教师的各种教研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对教学的仔细计划安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合作。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真谛。现代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生涯,应该以崭新的角色面对教育工作和学生学习。
我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很多年,教师观念也有诸多改观。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真正体会教书育人的内在魅力,完成教师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责任,引导学生追求完美人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施光跃,李荣,邬旭东著.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