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01: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调研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概述
加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是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黄河不断流,使有限的黄河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黄河下游94座引黄涵闸能否实现科学有效地实时监测、控制与调度,是解决下游断流、实现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目前,黄河水量调度监控技术手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日益强化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和水量调度工作的需要。虽然黄河连续两个大旱之年不断流,但背后凝聚了多少水调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艰苦努力,“绿色颂歌”的谱写确实来之不易。“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正是立足于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和优化配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确保黄河不断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系统设计思想
遵循黄委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总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和系统科学先进、经济实用的原则,立足于现有黄河广域网系统和无线接入通信网系统,实现黄河水资源调度管理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确保黄河水调控制断面下泄流量不低于控制指标;根据黄河可供水量指标和引黄用水单位需水量,实现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网络化管理,实时调配各个控制河段之间涵闸引水流量,达到可供水量的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同时提高涵闸监控管理自动化水平,实现流量及预付水费水量自动控制、超量引水自动报警提示与调控,以及远程控制涵闸运行安全保护等功能。
2.1 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
以先进的调度系统,科学的调度手段作保证,提高水量调度的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
1 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黄河通信系统和公网资源,实现对涵闸运行状况、运行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监视;
2 根据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现对涵闸运行分级限权远程控制管理;
3 改善涵闸管理条件,提高涵闸自动化管理水平;
4 通过电子地图、电子表格,直观、动态、实时显示涵闸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达到决策可视化效果;
5 实现黄河订单供水申请、审批和引水的网络化管理;
6 根据订单批准水量和预付水费水量,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引水;
7 预留多种扩展接口,可以随时添加其他功能的传感器;
8 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直接与有关控制中心网络系统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2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涵闸本身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系统的特点、以及水位、天气、人为等其他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情况等,建立了自动报警系统,确保涵闸运行和远程控制万无一失。同时,系统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存储、查询,也充分满足了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的需要。
2.3 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共享性
系统设计和所采集的数据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能够较好被其他相关网络系统查询和应用,实现水量调度资源的共享、共用,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系统开发研制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和升级,始终保持系统的科学先进特点。
3 系统研制的主要内容
建设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该系统包含市河务局指挥中心、各县河务局监控中心、涵闸监控站。市、县河务局中心主要包括监控计算机、打印机、管理软件和大屏幕投影设备,涵闸控制站包括监控设备、安全保护装置、计算机、运行软件和远程通信系统。市河务局指挥中心通过黄河广域网与县局监控中心联网,县局监控中心通过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与前端控制站连接,从而实现对涵闸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对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的网络化管理。
4 系统工作原理
前端闸位控制器、信息显示屏、水位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分别有1片单片机与涵闸监控站的计算机通过4芯电缆实现远程多机串行通信。闸位控制器通过霍尔器件实时记录闸位变化,通过继电器等功率器件控制启闭电机,通过单片机与计算机通信,实现远程监测与控制。水位控制器实时采集闸前水位,并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闸位、水位高度查找流量曲线,得到流量,并把闸门启闭高度、闸前水位和流量数据发送到闸房内的信息显示屏和远端控制计算机。县河务局的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与涵闸值班室的计算机通信,市局计算机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与县局计算机通信,从而达到获取涵闸运行状态信息数据与远程监测控制涵闸的目的。当闸前水位抬高,引水流量超过批准引水流量时,系统报警提示并自动调控。当水闸升降到设定的极限高度,接触到限位开关,自动切断涵闸电源,闸门停止升降。当涵闸降落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克服一定向上顶压丝杠力后,承重弹簧被压缩,接触到行程开关,自动切断涵闸电源,闸门停止降落。闸位控制器、水位传感器均安装备用电源和存储器,在通信中断或没有市电时,系统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单片机仍然正常工作并自动记录闸位、水位,存到存储器里面,待市电和通信正常后再把这些数据自动写入数据库。
5 系统综合功能
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中央控制、限权管理、分级负责、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实时监督、远程控制之目的,为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1) 实时监测。通过黄河计算机广域网和无线接入通信网,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各级水调部门实现对其所属供水管理单位执行水调命令情况、涵闸运行状况、运行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2) 远程监视。通过闸前、闸室、前端监控站视频采集系统,远程监视涵闸运行过程。
(3) 远程控制。根据中央集权和控制权优先级原则,实施分级限权管理,实现调度监控指挥中心的集中控制和上级对下级水量调度实施有效的远程控制与调节。当有权限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实现对指定涵闸的控制时,该控制中心以下各级子控中心和前端控制站均无权启闭所指定的涵闸;
(4) 电子地图、电子表格综合控制。
(5) 黄河水资源订单供水网络化管理。县、市局网上申请订单用水指标,上级网上审核、网上下达批准的流量和水量,各级根据分配流量、水量,实时监控下级批准流量、水量引用情况,若引水超过批准指标,系统报警提示,并自动予以调整。
(6) 预付水费水量自动控制放水。输入用水户预付水费数额和用水户需水时段,计算机自动计算供水量和平均流量,并在上级分配的用水指标范围内自动控制放水,任务完成后,计算机自动关闭涵闸,并计算出实时水费数额,通知用水单位;
(7) 流量自动调整和控制。前端计算机依照市局分配流量,根据闸前水位变化情况,在实际引水流量超过分配流量5%时,自动调整闸门启闭高度,以控制流量不超标;
(8) 安全运行保护装置。实现限位保护、断电数据保护、闸门运行(启、闭)异常保护等功能,确保涵闸远程控制安全、有效。
(9) 自动报警系统。当引水量达到审批水量、引水流量超过批准流量、闸前水位超警戒水位、涵闸在远程控制中遇到故障,系统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控制措施。
(10) 水调命令网上公告栏。实现水调命令的网上,提高其实效性。
(11) 自动生成、存储、打印各级、各类水资源报表,建立统一、完善、兼容性好的综合信息数据库,便于各级查询和调用。
6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工作电压:AC220V;
(2)前端计算机采集存储数据平均间隔时间≤10分钟。
(3)闸位传感器分辨率0.3mm,测量误差≤1mm;
(4)水位传感器测量误差≤5mm;
(5)流量测量误差≤5%;
(6)闸室显示屏显示数据无误差实时显示,闸位、闸前水位精确到厘米,流量保留两位小数。
(7)室外显示屏滚动显示闸位、水位、流量,10分钟变换一次实时数据。
(8)闸门运行异常保护装置在闸门正常启闭时不能出现动作,当闸门运行出现异常时,异常行程≤3mm时切断电源。
(9)断电记忆装置应在断电的同时启动,后备电源能保证停电167h以上用电。
(10)值班室—前端控制器通信速率1200bps,县局—涵闸值班室通信速率9600bps;
(11)县局至前端网络连接中断,30秒钟内自动重拨连接。
(12)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2000小时;涵闸前端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10000小时;
(13)最小维修时间(MTTR):1小时;
(14)工作环境温度:-10~50℃;
(15)储藏温度:-30~70℃。
7 系统建设的实施情况
为保证本系统的科学合理、先进实用和安全可靠,我们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对一些研制安装监测系统的单位进行了考查和学习,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先进的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在原阳县河务局柳园闸进行了“涵闸自动化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的研制开发。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反复试验,并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2002年3月,体现“数字水调”思想的“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的开发、研制、设计和试运行工作全部完成,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综合控制功能,以及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完全能够满足黄河水资源统一管理调度的数字化管理需要。
2002年4月2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委员会专家对该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和各项功能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在郑州召开了成果鉴定会,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和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国内领先水平,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系统鉴定后,我局已在原阳县黄河河务局韩董庄、柳园、祥符朱引黄闸推广,并投入了水资源调度管理应用,实现了省、市、县河务局对原阳三座涵闸的远程实时监控,在今年的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十分显著效果,达到了系统设计目的。
6月13日,李国英主任等黄委领导在专程考察该系统后指出,新乡市局开发的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是适应我们现在整个黄河下游目前微波通信条件下涵闸远程监控的一套系统,该系统是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系统,适合黄河下游推广应用。
8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047-0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年来各高校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强,建设信息化、现代化实验室已经成为各高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它不仅体现了高校的办学实力、同时是展示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而然自从高校改革、扩招以来,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调度系统,各高校实验室面对统筹不均、资源浪费、调度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1]。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和调度变得日益重要,传统的人工统筹调度的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实验室的需要和发展。如何合理的调度、安排实验室,使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Internet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的普及,为建立基于互联网、合理、高效的实验室调度信息系统带来可能。
1设计目标
本研究将按照“科学管理,统筹调度”的原则,实验室调度系统的主要设计目标为:
1)以互联网为平台,可方便实现远程登陆管理;
2)适应能力强,扩充功能方便,简易,易维护;
3)具备网络安全登录和数据库安全登录,设定数据库访问权限保证程序使用安全,同时前台的数据检索需要授权(密码)方可进入,后台通过用户登录设置进行数据的管理,使得数据安全可靠;
4)支持常用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功能;
5)具有较强的数据检索和统计功能。
2运行平台
1)硬件环境
服务器:处理器(CPU)1G MHZ以上(建议配置双核以上处理器),2G以上内存容量,10G以上可用硬盘容量,100M或1000M网卡,以保证多用户在同时请求服务时响应迅速。
客户端:处理器(CPU)1G MHZ以上,512M以上内存容量,10M以上网卡。
2)软件环境
服务器端要求采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并安装IIS6.0 (web服务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软件。
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以上,浏览器IE6.0以上,显示最佳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
3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使用B/S网络架构,采用3层体系结构,即包括客户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三部分[2]。B/S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布性强、维护方便、开发简单且共享性强、成本低。B/S系统结构开发平台选用ASP +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用户通过浏览器与系统进行交互。服务器端接收到浏览器传来的用户请求后,将请求做相应处理并传递给后台的数据库系统,接着将请求的处理结果从数据库系统传递给客户 端浏览器。
高校实验室调度系统使用“三层应用程序模型”,即将系统按照功能逻辑划分为表示层、数据业务逻辑层和访问层。这样的多层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可以让程序代码实现模块化,每个层次的代码可以重复使用,为系统维护性带来更大的便利。具体来讲,本系统由底层数据库、后台服务器以及前台组成。前台主要是利用浏览器来显示系统中的信息,通过菜单栏可以访问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系统有方便、强大的管理功能。模块化的程序代码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各模块的功能可能有一定的交叠,各模块互相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调度管理系统。后台服务器主要用来对前台传来的各种请求信息进行处理。而底层数据库主要负责信息的管理,包括数据添加、数据修改、数据删除等。如若进入后台,必须有授权,即有合法的用户名与密码,通过这样的身份认证,使不同的用户可以得到不同的权限,而不同的权根对不同的功能,从而实现多人分工合作。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管理员实验管理、教师预约实验室、学生查看实验的安排、公布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成教师与实验室管理员及学生的信息交互,方便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使实验室资源的使用实现合理化、规范化[3]。
为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的使用者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三种权限用户。每种用户的权限不同。三种用户都必须通过系统的合法性验证才能正常使用系统。
本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的具体模块设计如下:
实验室规章制度:所有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相关实验室的通知以及制度。管理员用户可以、修改、删除相关通知。
实验查询与选择:该模块可供所有用户使用,但主要针对学生用户,当用户登录到系统后,可以根据查询条件查询相应的实验安排情况。
实验室预约:该模块主要针对教师用户,教室登录系统后,申请实验室预约,并且可以随时查询相关实验室的预约状态。
实验管理:该模块主要针对管理员用户,管理员根据教师预约情况以实验室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实验的具体安排,这里的操作包括实验室和教师用户的查找、增加、修改、删除。
实验室管理:该模块为系统管理员使用,管理员可以通过该模块实验室相关信息,同时提供实验室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
4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为SQL Server 2000。SQL 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它使用SQL语言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结合数据库范式设计原理,使得整个数据库通过各个不可再分的表相关联,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冗余,提高系统的效率[4]。系统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模型来完成关系数据库设计。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抽象出了教师、实验室、班级、课程、学生等几个实体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图3显示了系统中主要表格的关系视图。
5系统安全性
对任何系统来说,安全性至关重要,所以在系统设计重点考虑了安全性因素。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客户端执行JavaScript程序,这样在网络安全性方面拥有以下优点:第一,因为传到浏览器端的只是转换成HTML语言的结果,这样一来用户无法获取ASP源程序,这既维护了开发人员的权利,又保证了网站的安全。第二,系统使用了虚拟目录,这样在网络安全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虚拟目录是通过“别名”或名称,供浏览器访问目录。使用别名更安全,因为用户无法知道文件在服务器上物理位置,所以无法使用这些信息来直接修改文件。这样可以隐藏站点目录结构,从而避免站点目录结构的暴露,防止系统受攻击[5]。这样从服务器人架设上就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第三,采取多级权限的方法设定不同用户的权限,通过不同用户拥有不同的用户名和口令,来赋予用户的权限,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6系统分析与结束语
本实验室调度系统使用Windows平台,以IIS作为应用程序服务器。经过逐步测试,系统基本功能已完全实现。教师登陆系统后通过实验室预约模块,可以完成实验预约、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管理员登陆系统后通过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规章制度模块,能完成实验室相关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实验安排,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数据检索。本系统符合学院的实际需求,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采用ASP+SQL Server结构设计的高校调度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对客户端的软硬件要求低,只需要能上网并可以使用浏览器即可;
2)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的优点,采用范式设计的原则设计数据库,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运行效率;
3)通过权限分离、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的分离、虚拟目录的使用等手段,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4)数据具有实时共享的特点,突破了过去采用Excel作为数据库工具时只能进行单机操作的缺陷.使得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从人工管理阶段走向计算机网络自动化办公阶段,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和物力。
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需求变化等种种原因,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为更科学调度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杰,田珍.论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8).
[2]陆永祯,孙云龙.用ASP和SQL Server实现网站分级管理[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3).
合同生效后,履约行为通常由经办部门来执行。银货两讫型的合同,履约行为较简单;而分段执行的合同甚或是跨年执行的合同,履约行为就相对复杂一些。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一般由经办部门掌握,如果部门规模大、专业分类细、经办合同多、涉及人员多,经办部门的领导也未必能掌握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必须找到具体经办人才能真正了解相关信息。如此,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对于合同实际履约状况的监督也是比较繁琐的,往往要到经办部门实地了解,还要到财务部门去核实资金记录,费时费力。
1.2合同信息查询分析不便
合同管理工作中还经常需要追溯相关信息或进行统计和分析,例如:在接受外审的过程中,外审人员经常会根据财务付款记录调阅关联的合同,核查付款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若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扎实,合同编号有明确规定、具有唯一性,财务付款凭证上标有合同编号,合同管理部门也设有标注合同编号的管理台账。当外审人员报出某个合同编号时,合同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合同编号的唯一性,追溯查询到相关信息。再如:企业需统计年度合同的总体发生情,若要快速统计,必须在平时建立数据较翔实的基础台账。企业若是合同管理基础薄弱的,上述两例几乎无实现的可能,即使合同管理基础较好,实现上述两例也属不易。
2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
目前,很多企业的基础管理都在大量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并运用企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ERP)。通过ERP的推行和运用,企业很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已实现信息化,一些与合同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在ERP内也留有记录并积累。笔者长期从事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企业ERP构建较为成熟的基础之上,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合同管理作为ERP中的一个子模块,纳入了整个ERP的运行,利用ERP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数据的联通和共享,对进一步提升合同管理水平做了一些尝试。
2.1做好合同管理ERP模块开发的前期调研
在前期调研中,首先对企业发生的合同进行梳理,如以资金流向来分类,可分为资金流入型和资金流出型;以业务方式来分类,可分为物资采购类、工程采购类、服务采购类和销售类等;其次,确定以资金流向和数量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来开发合同管理ERP模块。由合同管理部门牵头,会同信息化开发人员分别到采购、销售和设备等合同发生频次较高的部门进行调研,针对现行流程实现信息化所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合同管理部门主要关注合法合规性,业务部门主要关注实际可操作性,信息化开发人员主要关注术上的可实现性。调研发现,合同管理信息化实现的前提是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大致包括:合同管理工作中有串联所有相关信息的有效索引,即合同编号,合同编号有明确规则,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合同编号由合同管理部门统一确定;合同生效前,需经流转审核,由财务和法务等部门参与;合同履约由经办部门负责,实际收付款时在财务凭证上标注合同编号;内部监督部门着重从资金角度监督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合同管理部门建立合同管理基础台账,以满足企业对于查询、统计和分析方面的需求。
2.2做好合同管理ERP模块首期上线后的调试
ERP模块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将合同管理ERP模块首期上线的目标定为:将现有合同管理流程全部推上信息化,实现无纸化办公。首期上线后,以企业合同信息化审核流程举例,大致流程为:由合同具体经办人在合同管理ERP模块中发起审核——流转至部门领导审核——流转至财务部门审核——流转至法务部门审核——经办部门在完成审核后办理签字盖章手续。在各审核环节均可以打回至原始经办人。
2.3满足相关部门的个性化差异管理
合同管理ERP模块首期上线之后,在实际运行中,还根据销售部门的工作特性,实行差异化管理。通过差异化管理,既加强了对销售合同的管控力度,又满足销售部门对合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
2.4做好系统首期上线之后的持续优化
系统首期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业务部门对于操作界面和一些细节提出不少优化建议,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甄别和梳理,既考虑业务部门需求,又兼顾合法合规性,持续开展优化工作。
2.4.1 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大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将是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合同管理ERP模块作为企业ERP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与企业ERP中已有的功能模块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是持续优化的关键。
2.4.2 合理减少重复劳动的工作量
为实现合同管理的某些要求,合同管理ERP模块在开发初期可能会要求操作人就某一内容在企业ERP的多个模块中进行录入,有重复操作之嫌。信息化本应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手段,如果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实质上增加了重复劳动的工作量,这就有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初衷。因此,如何利用好企业ERP中现有模块的数据和信息,提高效率,也是持续优化的目标之一。
2.4.3 加强对合同的实际管控力度
在合同管理ERP模块首期上线之后,逐步将过程监督的要求融入其中,加强对合同的实际管控力度。前文已述及,该模块首期目标主要是原合同管理流程的无纸化,在这个阶段性目标完成之后,需要逐步过渡到合同管理的理想目标。因此,以加强合同管控力度为目标,结合该模块的实际运行状况,适时地增加一些补丁。举两个这方面持续优化工作的实例。第一,通过优化,将销售合同与生产定单建立关联,要求业务员在开具生产定单时必须输入合同编号,以合同编号为索引,可以调取企业ERP其他模块中的数据和信息,如生产管理模块中关于生产定单运行的相关数据。这样做既没有太多地增加业务员的工作量,也为加强过程监管提供了便利。第二,通过优化,增加了合同履约信息的录入功能。主要是针对资采购合同,在合同正式生效后,由合同经办人根据合同履约的实际情况,在该模块中录入资金支付的信息,以反映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且与财务部门的实际资金结算节奏保持一致,在通过财务部门的审核之后生效。如果该合同的资金支付记录在企业ERP其他模块中已存在,则直接调取。这样做能够使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通过资金支付这一关键信息在该模块中予以体现,便于过程监管。通过上述四方面工作,合同管理ERP模块基本实现了三个目标:合同审核无纸化、合同履约信息化、数据使用快捷化。
3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在合同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3.1提高流转审核效率
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减轻经办人的工作强度,缩短相关材料流转以及相关人员的审核和签字的等待时间,经办人还能够随时查询合同审核进度,缩减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
3.2加强过程管控能力
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将资金流向、数量和时间为具体内容反映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开展过程监管、同步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
1.引言
在核电工程项目建设中,采购主要有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建安工程采购、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采购,由于核电建设周期长,采购种类多,技术复杂,专业性强、资金额度大,接口环节多,管理上容易产生漏洞,采购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核电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同时,核电设备安全性要求高,技术门槛高,质保体系和HSE体系不同于普通设备,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对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核电项目采购需从采购的各个环节入手来严格控制采购质量,通过合格的来源,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符合设计要求的物项和服务。
2.采购环节分析
采购首先要编制采购计划,根据采购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及供应商评价,然后根据市场调研情况、采购金额大小、货源条件、现场需求的紧急程度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并依据采购流程进行采购,最终确定供货商并签订合同,进行合同的执行管理等。采购流程详见图1。
2.1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未来采购工作的整体谋划,核电建设期间由于采购数量庞大,安全质量要求高,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计划,通过“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协调、事后分析”保质保期完成采购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电工程采用网络进度计划,分级进行控制,以规划、控制和协调工程进度。工程总进度(即一级进度计划)为主进度和里程碑进度,在项目建议书申报与核准时确定;二级网络进度计划为工程综合计划,涵盖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等工作的接口和逻辑关系,由业主控制;三级进度计划及其下级计划分别由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安装、调试责任单位根据二级网络进度计划编制并组织实施[1]。以设备采购为例,设备采购的各级、各类计划管理体系如图2:
2.2潜在供应商的调研
确定采购计划后,根据所采购项目的范围及要求,核电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供应商市场的环境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力求全面,调研重点应侧重于以下几点:了解行业内产品的供求状况、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市场构成、品牌分布等情况。通过对以上信息的了解,可估计采购项目的市场价格及可供选择的潜在供应商来确定采购方式;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制定适宜的采购策略,提出合适的资格条件及采购要求。如果没有对供应商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就开始编制采购文件,则很难提出切合实际的采购要求,也很难请到真正有资质、有能力的供应商参与竞标,最终将无法达到较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采购效果。
同时,为避免核电现场承包商多,管理接口多等问题,市场调研时应根据核电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如核岛、常规岛土建安装工程、海工工程等主体工程项目,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专业资质,施工力量雄厚的承包商进行调研;对一般的专业工程项目,首先考虑已通过招投标方式进入现场内承包商的资质是否满足专业工程的资质要求,如场内承包商数量不能满足招标规定时,再适当引入资质评价合适的潜在承包商,这样可以既能减少调研工作量,避免现场接口复杂,又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2.3采购方式的选择
采购方式分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两种模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规定,核电项目的主要采购方式是招标采购,由于核电建设周期长,采购种类多,资金额度大,在遵守法纪法规的基础上,核电企业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招标模式和招标方法,比如针对招标采购物项的特点可整合集团内人力、信息、供应商等资源优势,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扩大招标范围进行打包采购以及框架招标等多种招标方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统谈统签、统谈分签等灵活的采购手段,以降低采购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采购效率。
核电建设项目由于其技术的复杂性,资源的垄断性,安全的敏感性等因素,可供选择的潜在投标人较少,在这种客观条件下,采用招标采购方式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困难。为适应上述情况,核电项目按照采购项目的特点,在对潜在供应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不能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可采用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直接采购、续签采购、紧急采购和零星采购等非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并通过程序固化采购流程,明确操作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4固化采购流程
采购流程是采购业务的操作程序,采购流程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影响到采购的效率,而且影响到采购对象的质量和准确性。
核安全文化强调“凡事有章可循”即核电厂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依据相关方案程序来进行,个人经验不能凌驾于程序之上。已制定好的程序是核电厂完成某项工作的最合适和有效的方法,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经过现场实践证明科学可行的,其中的一些程序更是建立在血的教训基础之上。
核电企业从程序上对招标采购、非招标采购的采购流程进行了规范固化,从编制采购文件、成立评标委员会、评标、定标、合同谈判、合同签订等采购环节进行了详细地规定。企业员工在采购时严格执行程序,按照规范的采购流程编制和发售采购文件,确定评标办法和标准,组建评标委员会,开评标、直到最后确定中标人。每项采购工作做到有据可依,保证采购工作精益求精。
2.5合同执行管理
相比其他合同,核电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具有数量大、类型多、金额大、接口复杂,执行周期长,风险高,变更频繁,索赔难等特点。在核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作为一项管理职能,由专门的部门及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合同管理人员需建立合同信息台账,做好合同管理的进度款支付、变更、索赔、偏差分析与记录等日常性工作,同时,注重合同执行过程中合同变更和索赔信息的收集,及时处理合同变更、合同索赔等重大事项[2]。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供应商的合同管理和保证合同执行效果,核电企业有必要对供应商的履约能力进行评估以吸取合同管理经验,改进和完善合同文本。合同履行评估工作以合同为依据,根据合同特点、重要程度以及项目管理模式,可采用日常监督、定期考核、集中组织等评估形式。履行评估不合格的,对正在履行的合同,应要求供应商制定整改措施及计划,并督促和跟踪其完成整改,对已履行完毕的合同,将其调整出合同供应商库。
3.结束语
对核电企业来说,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是电厂的工作核心,采购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安全运行这个前提来开展。核电企业需严格控制采购环节,加强采购过程管理,切实控制采购进度,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原则,合理控制采购成本,确保所采购的物项/服务满足核安全法规和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签订者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一、房地产合同的特点
房地产合同除具有一般合同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合同标的物的特殊性。合同标的物――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建筑产品投资大,同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
2、合同执行周期长。项目合同执行周期长是由项目施工周期决定的。在长时间内,如何保证及时实现合同约定的权利,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始终应注意的问题,要求开发商加强项目合同全过程的管理。
3、合同内容多,涉及范围广。由于开发项目涉及经济法律关系的复杂性及每个项目的特殊性,开发项目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是相应地反映在项目合同中。范围广主要表现在项目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全涉及多方面关系,如监理单位、承包方、分包方、材料供应单位、构配件生产和设备加工厂家、银行及保险公司等。
4、合同风险大。由于项目合同上述特点以及金额大、竞争激烈等因素,构成和加剧了项目合同的风险性。
二、房地产开发常见的合同管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合同管理工作不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缺失或不健全,或者建立的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合同管理制度不符合或不满足本企业或本项目合同管理的要求,达不到合同管理的目的;二是未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或指定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导致合同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合同管理散乱;三是配备的合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如人员数量少、缺少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差等。
2、对中标候选人的信用和履约能力调研不充分,导致签约后乙方不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从而影响到项目整体的建设。
3、签订的合同内容不严谨。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善,如缺少应有的条例,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相关内容表述不明确,违约责任过于笼统,意思表达模棱两可等;合同语言表述不准确、不规范,导致拟定的合同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扭曲了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愿。一旦出现违约,容易引发合同纠纷。
4、合同签订与执行脱节。合同签订层与合同执行层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底,导致执行层对合同理解不到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符合标准的现象,从而为纠纷埋下隐患。
5、合同履行不到位,导致乙方进行工程索赔。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节点,施工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未按合同约定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所需要的翔实、准确的资料;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提供材料和设备等。
6忽视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管。企业未建立对执行过程中的合同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的相关制度,或虽然建立,但未能有效发挥制度的作用,导致合同执行偏离目标(合同的一方或双方)时不能及时纠正,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等。
三、对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防范合同管理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并完善适合项目特点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归口管理、审查、考核等环节,对合同签订前的调研和准备、合同签订中的协商和谈判、合同执行过程和执行后的评估等进行全流程的管理,保证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运转顺畅,各个环节之间衔接流畅。
2、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归口管理部门,并配备业务熟练、品德优秀的专业人员负责合同合同管理工作,同时要明确其他业务部门的配合责任,实现全面管理、全员参与。
3、加强对合同招标的管理,对中标候选人的资质、信用和履约能力进行全面的调研。
4、重视合同谈判和合同内容的签订,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在谈判起草合同时,一定要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尽可能地预见合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并予以适当考虑;签订合同时,要尽量做到条款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违约责任清晰,用语规范、准确、简练,尽量避免出现存在歧义的条款和使用不利于自己的含糊其辞的语音;另外对自己不能兑现的事项,不要写进“专项条款”里。
二、如何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日常合同管理工作动态性非常强,可是在如此大量且金额巨大的情况下,传统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已经非常吃力。因此需要完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达到合同管理流程顺畅、合同履行到位、合同信息归档科学合理、同时做好对相关信息的评估和再利用。
1.要实现合同管理的标准化。
实现从申购到履行以及合同履行后的评估都确定负责人、环节固定、流程明确,使合同管理形成一个闭合的环。标准化可以降低合同管理的沟通成本。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经常发生倒签现象,因事先履行合同,需要付款时才补签合同使合同管理失去防范和监督做用,造成即使合同履行有瑕疵,项目负责人也容易忽略。标准化的程序可以防止合同倒签。通过标准化可以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保证所有环节上的人都能参与到合同中去。比起让领导了解合同、在合同上签字,更加重要的是让合同执行人对合同透彻理解,特别是在合同流程都以手工签字完成的情况下,实际上每个环节的签字人不一定完全理解所签的内容。这就造成前期调研以及进行商务谈判时,相关人员非常尽责,为了一个细节甚至微小的利益甲乙双方多次谈判,但在履行过程中,由于项目负责人没有注意到合同文本,凭借提出申购时的需求描述以及主观经验,造成与合同真正标的的质量、数量、质保期、履行方式等之间形成差异,影响了合同履行质量。所以只有将合同管理标准化,项目负责人重视合同,对合同不折不扣的完成,才能彻底杜绝合同倒签、履行不到位等现象。通过标准化的程序使合同相关人可以在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反馈的方式了解进度、细节等,有利于合同履行。
2.将前期论证与预算结合起来。
做预算只能是纵向的经济或经营商的预期和控制,但横向与类似单位类似情况或市场行情的比较才是核心。杜绝申购只是从部门需要出发,论证过于简单,对行情不够了解的情况。根据建立供应商库以及主要设备信息库,搜集同类地区同类设备等的招标结果信息,掌握市场行情,使预算更加科学。力求每一份合同不但满足每一次业务需求,同时也能对今后医院的经营有参考作用。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66-01
一、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采购管理直接影响设备的后期管理,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设备采购管理行为的随意性、主观性,不但会造成投资的直接损失,还会影响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产能发挥,产品拓展等方面,甚至影响企业的竟争能力和发展机会。研究统计表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95%以上,在其设计制造阶段已经决定了。好的设备采购管理,不但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投资回报;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使用期中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设备维护费用,从而减少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有效资源,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装备技术,以提高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由设备决策、调研选型、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监造、安装调试及验收管理等环节组成。建立规范化设备采购流程的目的是明确设备采购职责,规范设备采购流程,确保设备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并且满足使用要求。
1.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流程
设备采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设备、规划、工艺、财务、审计、安全与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分工合理,并能协调配合,否则会影响和制约设备采购管理。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以明确目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管理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并使制度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
2.1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研究
设备采购前期调研是进行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的前题,有选择性地对设备供应商、产品和售后服务进行调研、考察、评估,对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工艺流程、重要设备选型、总体布置等进行比较、论证,并推荐出可供决策的建议方案。
设备的性能应体现和保持行业的先进水平,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将“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结合起来,坚持“比质比价”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经济效益好的设备不仅应安全、耐用、可靠,而且价格应合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耗低,维护费用低。
2.2设备寿命周期分析
设备的寿命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设备寿命划分为物资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折旧寿命。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设备的寿命周期反映在设备的故障率上,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期分为初期故障期、偶发(随机)故障期、损耗故障期三个阶段,故障率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描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退出使用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退出使用的全部生命周期。
根据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建立完备的设备寿命周数据库系统,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故障率、维修费用等。研究发生故障的机理和原因,对日后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改造更新提供依据。
三、建立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招标管理,维护企业利益及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择优定标。
1.制定设备招标采购程序:设备的招标投标同其他工程、货物、服务项目等的招标投标一样,不仅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而且基本程序也都是由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等六个阶段组成。根据以上招标投标程序,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2.规范招标管理内容:
2.1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招标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2.2完善招标采购项目的立项、审批流程;
2.3根据调研收集的信息,建立入围单位审批流程;
四、建立规范化的设备合同管理流程
设备采购合同是设备招标选型后的重要环节,是从合同谈判到合同执行完成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实施情况。合同管理分为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个操作步骤。
1.合同谈判分为交流验证阶段、技术谈判阶段和主合同谈判阶段。
1.1交流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了解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信息,比较不同设备的优缺点,这一阶段的谈判和交流可以作为设备规划和决策的依据,这一工作在设备前期调研阶段已基本完成。
1.2技术谈判阶段是在设备招标完成并确定中标单位后进行,与选定的供货商进行的技术谈判,谈判可直接涉及合同的相关条款。技术合同及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的产品大纲、生产能力、技术参数;设备技术规格说明和供货范围;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及交付日期;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合同的总进度计划;技术服务和操作培训等。
1.3主合同谈判阶。主合同即商务合同,是交易双方在交易中权、责、利和义的书面表达方式。合同的内容比较全面详细,除了包括交易的主要条件如品名、规格、包装、数量、价格、交货、支付外,还包括不可抗力、索赔、仲裁等条款。
1.3.1合同的结构
i.约首:名称、编号、订约日期、地点、序言(订约原因和条件),必须注意序言对双方有约束力,应谨慎重拟写其意愿以及保证部分。
ii.主体:条款,即双方在交易中的权、责、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
iii.约尾:执行合同的“技术细节”:包括合同语言、份数、效力、签字,注意签字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3.2合同的基本要求
i.合法、有效:形式合法;约因合法(不得有违“公序良俗”);签约主体合法;签约条件合法。商务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合同法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惯例,涉外商务条款应尽量符合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规范条文。
ii.合同各要件齐全完整。
iii.合理条款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无歧义。合同的文字必须严格准确,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汇;涉外合同应使用中外二种文字书写,外文文本应请外文专家仔细审查,避免因中外文理解上的概念偏差而引起合同执行时出现异常。
iv.合同对当事双方均有约束力,合同必须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以及所获得的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在设备调研选型、设备招标采购、设备合同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现有流程管理同已往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调研选型,既符合先进的工艺要求,又节约投资成本,避免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而出现重大方案变动或返工造成的损失,加强投资的可靠性。
2、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使招标更具有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通过招标采购,引进了一大批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实惠的设备,为公司的生产以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招标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廉政建设。
二、非供应链类采购合同管理体系建设
针对以上的漏洞和问题,笔者试着转变管理思路,采用深度应用金蝶ERP系统的思路,采用项目管控方式,建立起公司的非供应链类采购合同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和有效控制非供应链类合同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并对合同承办部门的经办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国家内控法规和现有制度保证的情况下,有效监控这一部分合同的执行和结算,有效降低企业财税风险、提高合同履行执行效率,提高公司信誉。
(一)确立项目的阶段性目标
1、确立非供应链合同类合同分类及编码规则。
2、实现在金蝶ERP实现非供应链合同类合同的录入、审核、付款、开票结算流程顺畅。
3、指导业务人员操作,确立试点对象,完成两个月的业务同步模拟测试。
4、制定《非供应链类合同管理操作规范》。
(二)项目具体实施的总体思路
1、根据公司现状确立本单位涉及纳入管理的合同实施的范围。针对公司业务情况对涉及的合同进行分类和编码规则的制定。合同编号是一个基本的工作点,也是录入ERP系统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编号是可以按照部门代码+年份缩写+合同类别进行编号,也可依据以前公司或单位的习惯分类来编,总之,目的只有一个,方便记忆、保存和查找。
2、走访业务单位并开展公司合同管理现状的调研,了解并分析现有流程风险点。可以采取对公司业务进行分析的方式,找出涉及问题最多的部门和业务,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调研。特别需要挖掘现有合同履约结算流程的风险点。
3、根据调研结果拿出具体项目方案并在项目组开展项目方案评审。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可以先对公司使用的财务软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尽可能不要改变稳定系统的核算思路,但对于需要重点把控系统又无法支持的情况下,建议对系统进行简单的开发调试。例如,例如有的公司在年初会下达技改计划和资金预算计划,而系统提供的合同录入单据中又没有填列技改编号的地方,那么可以在合同录入单据和付款单及系统发票的单据上进行将此内容添加成必录项。
4、根据确定的方案在ERP测试系统进行模拟测试,包含权限设置测试、业务流程测试、关键控制点测试、财务控制点对接等。这个环节特别重要,需要在测试库中进行完整业务录入,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业务应对,有的公司的财务软件如果系统操作复杂,那么更要考虑与财务流程的对接,包括什么角色的业务人在什么情况下做怎样的动作来完成。
5、根据测试结果编写《非供应链类合同管理操作规范》并组织业务和财务开展一对一业务操作培训。
6、确认项目正式系统试运行时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推进范围,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以公司常常发生的合同试点对象,在测试帐套中运行检查2-3个月无特殊流程变化后逐步推广至其他非供应链类合同正式运行。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依法办事和自由竞争。通过合同来进行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这两项重要特点。订立合同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合同法》,此外还有其他法律来约束合同的订立,如《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因此合同管理体现了依法治企理念。同时,合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违反强制性规范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因此,合同管理是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依法治企的大趋势。
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是业主、承包商与市场连接的桥梁与纽带,工程施工、监理和验收的重要法律依据。强化合同管理,有利于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有利于提高业主与承包商的履约率,同时实现双方当事人利益,促进企业、行业发展。
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需要
合同管理的全过程都明确界定了市场主体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各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正确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约与索赔等纠纷的重要依据。市场活动中不断涌现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等危害市场经济发展,主要是企业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弱化的结果。强化合同管理,使市场主体时刻受到合同管理的约束,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处理纠纷,起到规范市场主体和整顿市场的积极作用。
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合同管理体系是指以相关法律为基础,以合同为管理对象,以合同管理组织为管理主体,依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建立严格履行合同职责和义务的评审、实施、履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体系。
(一)确定合同管理组织及其职责
合同管理贯穿项目的全过程,包括从项目的前期调研、谈判、合同评审和签订,到中期的合同履行、变更和监督,再到后期的项目总结与评价等全部工作。因此,必须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有两层含义:一是全体员工都应该具备合同意识,具备按照合同办事的意识;二是各业务部门都应参与合同管理的分工协作。全员参与要求明确企业内部合同管理的各参与方,包括各职能部门和专业负责人的权责,打破条块分割,清晰划分工作界面,确保各部门发挥优势、分工合作、紧密结合,协力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合同管理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有归口管理部门。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合同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在实践中,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已经建立了法律事务机构,因合同以法律为基础,因此将合同管理集中于法律事务部门,一般称为合同部。合同部的重要职能就是推进合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与信息化。
(二)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1、前期参与制度
在签署合同前,合同管理人员要参与到项目的招标投标、合同谈判等工作,就合同相关事宜提供专业支持并进行合规审查。合规审查包括营业范围、资质审查、履约能力调研、招标投标文件的审核、权利义务划分,风险分析等诸多内容。
对于招标文件的审核是承包商应进行的工作。审核招标文件,首先要审核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签订合同的各项原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投标单位在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前提下进行投标。其次要审核其内容,确保企业自身条件能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确保招标文件响应招标要求。对于模糊不不清的地方要进行澄清。招标单位的澄清文件、会议纪要、其他补充文件以及后来的中标通知书都将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进行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条件的审核和分析。
权利义务的划分在合同管理的前期谈判工作中至关重要。任何一方主体都要预防相对方凭借自身优势或市场地位,在合同中明显加重对方责任、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显失公平条款。
分析风险、明确风险承担责任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些风险,既不能完全预见和把握,也不能在执行中完全避免。为了尽量减少风险,避免由于风险造成的损失和争执,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应尽可能提供充足的资料,制定明确的合同条款和规范,承包方则应认真研究招标文件,仔细地分析和估计可能出现的风险,谨慎编制投标文件。
2、合同范本编制与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合同范本库,每个项目都要临时编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耽误工程进度。
由此可见,通过编制企业自己的合同范本,可以大大提高合同草拟和合同谈判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全面防范风险制度的构建,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并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拟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使拟定合同具有预见性,并且要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避免所拟定的条款出现歧义。拟定合同文本要把握以下要点:明确订立时间和优先顺序;约定价款和工作时限;明确组成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重视索赔条款的拟定。合同初稿拟定后,要进行合法性分析及完备性分析。同时要确保构成合同的各种文件齐全、合同条款齐全、合同用词准确、对项目可能出现的不清情况有足够的预见性。
3、合同的评审、审批、签订管理
合同的评审是指合同审查人员对合同初稿进行全面审阅和审查,提出修改建议的过程。合同评审要坚持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风险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合同的审批是由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和负责人按照一定的流程,在各自的权限与职责范围内对合同进行审核与批准。任何合同都必须经过合同部的评审,未经评审的合同不得提交审批。合同的审批流程具体包括:(1)具体业务负责人审批;(2)企业职能部门审批;(3)项目主任审批;(4)企业领导审批。
合同经过合同部的评审、负责人的审批就进入签订阶段,也就是进行合同的正式签署。合同的签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合同审批表,合同审批表是合同评审与审批流程形成的纸质痕迹,是确认合同经过评审和审批的依据;二是授权委托书,是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代表企业签署合同。合同审批表和授权委托书都是后期进行合同归档的内容。
4、合同的履行与动态管理
合同的履行跟踪与动态管理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在合同签订后,要及时跟踪合同的履行,进行动态管理,合同的履行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重视现场签证。签证必须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如果发生变更,要格外谨慎,尤其要重视设计和施工图变更,此类签证只需对变更或修正的项目进行签认,未发生变更的图纸无需重复签认。
(2)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各种文件资料。一是现场记录,包括现场施工日志、施工报告、业主和工程师的指令和往来信件、出勤情况、设备材料使用报表、中间验收记录、事故记录、现场会议记录、施工进度记录等;二是财务报表,包括施工进度款报表、会计总账、财务审批报告等。
(3)进度动态管理。在合同履行中,要随时把握进度的变化,运用图标、线路等编制方法编制出实际工期。将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进行比较对照,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加强控制措施,确保最终的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偏离不是太大。同时,根据偏差原因做好索赔工作。
(4)质量动态分析。工程质量是关键,质量管理也应该是动态管理,时刻跟踪质量变化,避免偏离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
5、合同的归档制度
合同管理不只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的归档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归档制度不仅使企业文件资料的保管与归档工作统一管理,而且是处理经济纠纷、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凭证。
合同文本、有关合同的修改、补充、变更、中止、解除的协议、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合同审批表等合同文件都应列入合同归档的范畴。各项文件内容都应确保其完整性,其中合同文本的完整性应包括:合同中约定的“合同文件”范围以及合同附件、合同附录等。
合同归档不止是所有合同文件的简单整理,每一份合同都应当独立建档并编号,并做好合同归档的台帐工作,确保合同归档制度意义的充分实现。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合同管理
要做工作,制度先行,是合同管理工作的座右铭,也是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能够得到稳步、协调发展的关键。因此,本人任职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几年来,先后制订了《东滩煤矿经济合同管理暂行规定》、《东滩煤矿合同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范了从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到合同审批、签订、履行、终止、归档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矿属各单位和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度规定,签订经济合同必须有承办部门、合同科、财务科参加;合同科对经济合同的全部条款综合把关,承办部门对经济合同的质量、技术标准、履行等条款把关,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结算方式等条款把关。在此基础上本人又起草形成了统一的《东滩煤矿经济合同管理规定》。结合工作实践,本人又根据不同种类的合同在立项、审批、签订、履行方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专门的单项规定:先后形成了《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规定》、《修缮修理合同管理规定》、《购销合同管理规定》等单项制度;根据煤炭销售的实际情况,本人又对《煤炭销售合同管理暂行办法》重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煤炭销售合同管理办法》对煤质科、合同科、财务科在管理中的职责,合同相关方的资格,销售人员具备的条件,合同审批与签订都作了明确规定,为煤炭销售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法律基础;为支持企业环境贯标工作,在本人指导下,合同科制订了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制度。
二、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监督
1.纵向管理系统
纵向管理系统上有经济合同领导小组,中有经济合同管理科,下有兼职合同管理员组成。经济合同领导小组,是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合同立项、审批,并指导检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合同管理科是经济合同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经济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兼职合同管理员,是企业各主要单位和科室配备的专门办理合同业务的联络人员,是联系合同管理部门、业务科室的纽带,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横向监督系统
横向监督系统有合同科、财务科、纪委、审计科等部门组成。签订经济合同必须有合同科和财务科参加;在工作中,根据合同的种类不同有不同的承办部门和使用单位,会同上述部门共同参与合同的签订。对于数额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合同还应邀请审计、纪委等部门参加。合同科对经济合同的全部条款综合把关,承办部门对经济合同的质量,技术标准,履行方式等条款把关,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结算方式,付款方式等条款把关,审计、纪委检查监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纵向管理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得以顺利地贯彻实施,并能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反馈,既保证了决策的客观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横向管理则使合同会签部门共同参与、互相监督、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互相交织,相辅相成,既避免了个别单位权力过于集中和合同承办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又保证了合同立项、审批、签订、履行、验收、终止过程有条不紊、高效运作。
三、制定规范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1.立项程序
矿属各单位如需签订合同,均需以书面报告形式说明合同标的的基本情况及数量、价款等,上报矿分管领导,经矿分管领导和经济合同领导小组审核研究,决定取舍,如认定项目合理,则由矿分管领导签字简要阐明矿合同管理小组的意见进入下一程序。合同标的列入集团公司批准的各项计划的,以集团公司批准的各项计划作为立项依据。
2.调研程序
项目经经济合同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对于金额较大、产品质量和价格市场情况不明的,经汇报请示矿分管领导同意后,由合同科招集有关部门本着“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信誉”的原则,对市场进行广范调研,确定供应商。
3.审批程序
上述工作完成后,根据合同的性质和矿领导的要求,填写《经济合同审批表》,上报合同主管部门审查,无异议的,上报矿分管领导,明确签署意见后,再返回合同主管部门,进入会签程序。
4.会签程序
合同科接到矿领导签字同意的《经济合同签订审批表》后,便进入合同管理的中心程序。会签合同由合同科召集承办部门、财务科参加,与合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部门应合同科的要求也应参加,重大合同还应邀请矿审计部门、监察部门或集团公司合同管理部门参加,上述部门密切合作,一致对外,对合同标的的数量、价款、技术标准、质量要求、付款方式等逐一谈判落实,与对方形成初步意见后,填写《经济合同签约单》,向矿领导汇报同意,合同部门盖章后,合同生效。
5.验收程序
合同签定后,由承办部门和对方根据合同所订立的原则,具体协商履行合同,合同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可随时监督检查、提出问题,承办部门和对方应负责解释,并及时解决解释不了的问题,履行完毕后,由参加订立合同的部门全面验收,填写《验收单》,及时终止结算合同。
6.终止程序
合同规定的对方义务全面履行完毕,矿属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对方持合同、验收单等有关资料到合同科办理终止手续,填写经济合同终止报告单,到财务部门办理结算手续,合同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