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01: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稻栽培管理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81-02
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发挥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升有机水稻的种植效益。
1 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
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基层工作者要指导有机水稻种植工作,要求创建良好的有机水稻种植土壤环境,例如: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适当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
第二,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在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生长需求,设置营养补充方案,可以大力推广生物菌肥或是有机肥,将其作为底肥,同时,还可以指导农民施加叶面肥料,保证在有机水稻植物生长旺盛时期提供充足的营养[1]。
第三,保护有机水稻植株。在有机水稻种植之前,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制剂,引导农民利用制剂浸泡种子,科学防治病虫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现象,需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杜绝所有农药的使用,提升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同时,要利用叶面肥提升有机水稻自身抗性,缩小病虫害的扩大面积,利用人工灭草方式减少其中存在的杂草,不可以使用农药开展相关工作[2]。
2 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在使用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基层工作者需要利用良好的推广方式开展相关工作,提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质量。
第一,科学选择地块。在有机水稻栽培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选择地块,根据相关标准,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保证有机水稻栽培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例如:选择灌溉便利、肥力较高的地块开展种植工作[3]。
第二,科学选择有机水稻品种。在水稻种植之前,需要科学选择水稻品种,例如:在吉林省区域,可以选择吉农大878品种,并对水稻种子进行全面的筛选,选择颗粒饱满并且外形较为完整的水稻品种,并具备一定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科学的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育种措施。在有机水稻实际种植中,需要做好育种工作。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然后利用盐水对其进行浸泡,再利用1%的生石灰浸泡处理,避免种子中带有细菌。在此之后,需要对种子的苗床进行处理,在翻耕12cm之后,必须保证苗床的平整性符合相关规定,然后在苗床中添加一些有机肥,并对其进行均匀的搅拌。在当地气温为7℃的时候,就可以对水稻进行育苗处理,在育苗之后,需要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如果选择常规播种方式,就可以将其密度控制在1800粒/m2左右,如果选择地膜打孔育苗播种方式,就要将其密度控制在800粒/m2左右,保证播种的可靠性[4]。
第四,插秧措施。在有机水稻插秧过程中,需要做好整地工作,科学开展灌溉活动,利用机械设备清理土地中的杂草。在整理大田之后,需要在温度达到13℃之后,才能对水稻进行插秧处理,保证插秧工作的匀称性。
第五,秧田管理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大力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指导农民做好秧田管理工作,保证可以满足水稻植物的生长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保证秧苗的茁壮成长,合理控制秧田温度,例如:在秧苗生长中,需要将其根部温度控制在13℃左右,叶部温度控制在16℃左右,如果温度过低,会出现停止生长的现象。其次,需要科学防治青枯病,保证水稻秧苗的快速生长。
3 有机水稻管理措施
在推广有机水稻栽培技术之后,需要指导农民对水稻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可以提高有机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达到预期的种植要求。
第一,除草管理工作。在有机水稻移栽大田之前的15天左右,需要做好翻耕工作,消除大部分的杂草或是老草种子。在插秧前3天左右,需要再次开展翻耕工作,去除新生长的杂草。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利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减少稻田中的杂草[5]。
第二,水分管理措施。有机水稻种植中,水分管理工作较为重要。在幼穗抽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间歇性的灌溉处理,在抽穗之后,要做好浅水湿润管理工作,保证水稻根部的生长效果。对于灌溉区域而言,需要利用洁净无污染源头水等对其进行灌溉处理。要及时开展杂草清理工作,避免田间出现新生杂草。保证水面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水稻成熟之前,需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水稻黄熟期间,也就是抽穗30天之后,需要停止灌溉,全面排水,并根据水稻生长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水分管理方案。
第三,病害防治措施。基层工作者需要做好病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大力宣传生物防治技术,科学控制水肥等管理工作,提升水稻的病害抵抗能力,从根本上防治病害问题。
第四,虫害防治措施。在虫害防治工作中,基层工作者需要根据水稻虫害实际问题与特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需要科学开展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例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等对病虫进行诱杀,除了可以提升虫害防治效果之外,还能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优化其l展体系。
结语:
在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做好肥水管理等工作,满足有机水稻的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灌溉工作与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提升先进技术的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桂英.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探讨[J].大科技,2015(27):201-202.
[2]钟春梅.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3(6):118-118.
[3]宋长庚.有机水稻的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27.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40-01
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就是水稻,自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在我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根据先关同级,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儿科学主要对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并且具有自我鲜明的特点以及独特的内涵,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要求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必须要得到飞跃式以及全方位发展以及进步,因此,人们必须要审时度势抓好水稻栽培科学,抓好机遇,加快水稻科学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了放在水稻栽培科技工作人员首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了四个主要特征,主要为多目标特征、重集成特征、高科技特征以及机械化特征。水稻作物的栽培要实施多目标的发展,要不断拓宽研究范围以及研究内容,自从进入新世纪和新时代以来,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失衡以及环境污染等等问题得到了严重凸显,人类的健康以及环境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我国新时期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增强水稻作物产量,必须要改善水稻品质,实现资源高效等目标,这不仅仅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更加是在我国作物栽培长期发展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水稻栽培科学要实施多学科的交叉和集成创新,还要不断开拓新领域,水稻栽培学具有作物本身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作物生理学等等联系,有研究环境关系和作物的农业化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态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等,有研究作物生产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耕作学以及作物育种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些学科都从作物自身某一个方面或者侧面研究了和作物生长相关的技术问题以及理论,这些都有可能做为作物安全生产、作物生态生产、作物高效生产、作物优质生产以及作物高产等等提供一个措施以及依据。
二、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并且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个行业和各个产业都实现了机械化发展。水稻栽培发展引进了信息激素和以及航天技术,通过对于复杂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综合分析以及系统分析,建立一种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动态模拟模型,可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进而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除此之外,水稻栽培科学更多的融合了现代材料学、工学、化学、物理学等新成果,并且融入了生物技术,开发以及研究了一系列的水稻栽培新产品,例如农业机械、塑料新制品、纳米肥料以及新型植物生长的调节剂等,高新技术进一步的应用,不仅仅调整了水稻栽培学科研究的方向,对水稻栽培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深化,同样解决了过去传统技术不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最终促进我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以及理论跨越式发展。
2.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
伴随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到了高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调整,大量农村的青壮劳动人口也进入到了城市中,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得到了大幅度减少,农村劳动力还呈现出了妇女化以及老龄化的现象,因此,农民急需要省力和省工,进而使得减少农村的劳动力用量,减少劳动的强度,与此同时,机械化成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十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仅仅表现出了稳产和高产,而且能够节省工本,更加是促进我国农村三农全面协调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更加是实现我国农作物生产商业化、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化重要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十分重要,水稻轻简栽培也是机械化过程中重要、阶段性的途径以及形式,机械化也会成为我国未来水稻作物生产最为主要的方式方法。
结语: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接着从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融合先进技术以及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和轻简化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兼及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述评(上)[J].中国稻米. 1999(01).
前言: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国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以水稻为主要日常食用的粮食,所以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现阶段我国主要将农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在提高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方面,努力的是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大幅的提高,有效地保证我国水稻的品质与产率都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会带动我国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对提高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是提高农业发展的前提。
1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概况
1.1 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背景
水稻作为我国的基础粮食在我国农作物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水稻的栽培技术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品质与产率的控制较差,水稻在栽培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状况,对于如何进行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主要基于栽培技术中所包含的内容,但是我国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较差,不能对这些有害于水稻生长问题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与解决,所以造成了我国在早期中水稻品质与产率都较差的现象。基于这种水稻产率低与品质差的状况,我国采取了较多的措施来对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进行完善,为了是我国的水稻品质与产率得到改善与提高。
1.2 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经过我国农业部门的努力研究,水稻栽培技术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完善,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水稻栽培技术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加强完善的方面,有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解决[1]。水稻在栽培的过程中及时的对种子与秧苗进行正确的处理是保证水稻前期生长的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对种子与秧苗的处理还是存在较大的问题,种子与秧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引起种子萌发较晚和秧苗成长较慢的情况,只对于水稻品质的保证与产率的提高都是十分不利的。田间管理在现阶段也是水稻栽培中存在较大问题的环节,田间管理主要就是对生长中的水稻进行较好的保护与支持,进一步的保证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在现阶段我国水稻栽培中的病虫草害的防治也是影响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在水稻的栽培过程中总是不能够及时的对病虫草害进行预防与控制,最终导致严重的病虫草害大范围的传播。
1.3 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现阶段较为重视的问题,只有将水稻栽培技术进行较高的发展,我国的水稻品质与水稻的产率才能有较高程度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较多的人口使得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其他国家都大,所以提高我国粮食的产率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最有效方法。水稻作为我国需求量最多的主要粮食之一,它的产率提高对我国粮食的总产率有着较大的意义,所以探索提高我国现阶段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方法是对我国粮食产率增加的前提之一[2]。提高我国水稻栽培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所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业生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与进步。
2 提高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方法
2.1 及时的进行种子和秧苗处理
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首先就要进行种子的晾晒,晾晒将提高种子的活性和种子的发芽率。其次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处理,将种子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进行浸泡,挑选出适合的种子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浸种也是种子处理中的主要步骤,将种子放入恶枯灵进行一次浸种会很好的对种子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的发生。秧苗移栽前7d喷“艾铜”,防治水稻白叶枯、纹枯病和稻瘟病等,加入杀虫剂防治水稻潜叶蝇。在移栽前5d施硫酸按1009解这样移栽后的秧苗返青缓苗快。
2.2 加强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的管理对水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只有将田间管理正确进行才能使水稻的品质与产率得到较高的保证。精细整地、测土施肥、提早插秧、合理密植、实行节水灌溉、及时晒田这些方法都能够对水稻的品质与产率有较高的保证。
2.3 重视对病虫草害的防治
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以及胡麻斑病等,其防治方法主要有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消灭杂草清除菌源、发病期间采用叶青霜或艾铜等喷雾进行防治等,这些方法都有很高的防治效果[3]。苗期除草用秧苗灵拌细沙均匀撒在床面上进行封闭除草,这种方法是有效的除草方法之一。
3 结语
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虽然在现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在农业生产部门的重视下我国是到栽培技术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我国的水稻品质与产率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发展速度也极为快速,农业经济的发展可谓是基础,也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健发展的保障,中国农业人口可以占据全国总人口的2/3左右,因此,只有农民富裕才能提高人均的物质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到了攻坚时期,其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可谓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完成农民增产增收目标的重点和要点[1]。农业技术的推广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应当将农业种植模式予以转变,体现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先进的技术手段融入到新的农作物产品之中,使新技术和农业生产二者实现有机的融合,逐步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可见,农业技术推广给农业的实际经济训练所带来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甚至可以对农产品质量形成制约。
2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
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实现高产的目的,就应当择选高质量的水稻品种,与此同时,积极研发科学的栽培技术,这就会使水稻种植成本一定程度的降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也需要相关的水稻技术管理人员明确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和重点,将这些信息渗透到水稻种植工作中,提高水稻种植效率,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2.1从育苗环节做好把控工作。水稻的选种环节应给以一定的重视,对水稻品种的择选需要做到因地制宜,还应当充分考虑到水稻种植区域范围之内的环境特征,提高水稻的生产产量和质量,比如,水稻进入到壮苗期时,应从气候环境层面做好把控措施,落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使农民可以对水稻种植技术予以全方面的了解和掌握[2]。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令土壤更具紧实度,土壤水分也会得到充分保留,使水稻的根系生长快速,但是,这一过程中的操作手段应当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可过于压实,使土壤出现板结现象,施肥的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使用有机肥,按照土壤的内部结构等,来确定最为适宜的施肥配比度。2.2从田间管理环节做好把控工作。田间管理工作中将会涉及到诸多的工作内容,比如,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施肥管理工作等等。病虫害管理工作的落实,应将预防措施作为主要方向,药物防治措施作为辅助方式,同时应当做好水稻病虫害的监测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高效解决,确保处理方式的适宜性。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水稻可以实现正常生长的基本因素之一,可以为水稻植被提供一个较佳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应重视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防治措施,而施肥管理环节,水稻的种植以有机肥为主,保证水稻的生长具有充足的养分供应[3]。水稻的灌溉环节,则应当对水量和灌溉方式予以确定,尽可能使用干湿交替的方式完成供水,使水稻的成长更为高效和健壮。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步伐就在日渐加快,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深,农业产业结构也在随之升级,水稻作为粮食作物的代表,应当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强化水稻的生产质量,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的作用,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强化人们对于这些技术手段的认知,最终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笔者首先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而后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要点予以了探讨,希望给有关人士以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李明富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枫芸乡农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对我国的水稻种植和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积极推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使该项栽培技术在我国水稻种植和生产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2006年,我们开始引进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结合地区各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研究出符合当地特点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并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提高了全镇的水稻产量。
一、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种促进水稻生产和提高水稻产量的水稻种植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新的关于水稻栽培的理念,由马达加斯与美国康乃尔大学水稻栽培的专家研究而成。众所周知,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致力于水稻等粮食的种植和生产,虽然传统的栽培技术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但是却达不到超高产的要求,也无法为我们创造更高的价值。然而,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作为新型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强根和足肥高产等。在所有的强化栽培技术中,这些显著特点在三围立体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三围立体栽培方式是指在进行水稻的移栽时,每窝水稻栽3苗,使之呈现三角形分布的状态,其苗距为6cm至10cm,并且使其行间错窝,尽可能地实现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和促进分蘖的效果,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增加,最终使水稻的产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优势分析
由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定义可知,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相比,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例如稀植壮株、嫩秧早栽、控苗壮秆、湿润强根和足肥高产等,这使得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有了许多优势。在水稻种植和水稻生产的过程中,采用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水稻育秧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相同种植面积条件下的水稻用种量的减少以及用工量的减少。此外,其嫩秧早栽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秧苗的早生快发,使秧苗低节位分蘖的发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充分地体现并且发挥了水稻分蘖的巨大优势,使水稻的足穗和大穗等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进而促进水稻的超高产。
栽秧时灌水方法也很重要,要以干湿交换为主。应采用浅水、湿润、晾田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对秧苗灌溉,这样方便稻苗的插入站立,而且有助于水稻高产的生态和生理需求,达到合理灌溉对水稻生长十分有利。干湿交换也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技术来衡量,干湿的时间长短要根据科学依据有规律的掌握,有利于秧苗的成长。
三、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有效措施
1、做好水稻品种的选择工作
要想实现和提高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的使用效果,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水稻优良品种,目前水稻的品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但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情况做出选择。地区的不同温度差异就不同,干旱地区就要选择耐旱、耐痔、感温性强的品种。低温地区也要选择适合当地气温的水稻品种。严格地按照抗病性强、分蘖力强、生长力旺盛、耐肥力高而且穗型偏大的标准来对高产杂交稻进行选择,对此,市、县的相关农业主管部门有所推介,例如川优6203、川香优37、蓉18优198、健优388和内5优828等品种都比较适宜。
2、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
做好水稻育秧栽培方式的选择工作对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选择湿润保温育秧的栽培方式来对适龄的壮秧进行培育,根据水稻秧龄的长短来确定和选择适宜的水稻播种量,并且加强对其肥水管理,使适龄的壮秧得到更好的培育。
3、做好水稻栽种时间的确定工作
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是实现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对水稻进行适时早栽可以促进水稻秧苗分蘖和早生快发,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的。
4、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我们要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三围立体的栽培方式来对水稻进行栽培,将水稻栽培成每窝水稻栽3苗和三角形分布的形式,将其苗距控制在6cm至10cm之间,并且使其行间错窝,使水稻栽培密中有稀、稀中有密,促进水稻的分蘖,尽可能地做好水稻的稀植强化栽培工作。
5、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施肥量的平衡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关键,施肥量的不均匀不适当对水稻的秧苗有很强的破坏力,施肥量过高的稻田区域,会因为量大产生肥害,稻苗慢慢的变黄,死掉,而施肥量过低的稻苗区域的秧苗成长会很慢,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营养补充不足,导致虚弱,因此产量会大量减少,甚至稻子不成熟。所以在施肥过程中要综合实际情况制定水稻施肥量。而且要根据科学技术对水稻进行分期追肥。从灌溉用水量来看,传统技术习惯漫灌,而强化栽培技术移栽则强调以湿润灌溉为主,两者相比,强化栽培技术用水量大幅减少;从施肥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以有机肥与化肥并重的方式,视稻田肥力而定;从营养生长方式来看,强化栽培技术更加强调中期晒田,促进水稻有效生长,实现产量大增成果。
6、除虫草防虫草措施
水稻生长时难免会遇到有虫害现象或者生长杂草等现象,水稻强化栽培在水田种植时不可以用水压草,这样杂草会继续生长出来,影响水稻的生长。在抛栽后一般要用化学防治,将出虫草剂均拌在化肥中,撒进稻田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灌溉农田,采用综合防控的技术措施来对水稻进行除虫和除草。
综上所述可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在农作物发展迅速的当下,我国对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加强,为提高水稻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加强栽培技术和施肥技术的更进。不断地更新、创新水稻作业的技术水平,为我国的水稻产业再进新一阶段的生产高峰。
参考文献:
我国是世界产稻大国,每年水稻栽培面积约3300万公顷,水稻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阔,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的平均单产最高。但部分农民朋友对水稻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掌握不多,在生产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与随意性,致使产量低、品质差。所以掌握科学的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优质高产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一、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与栽培方式
水稻品质尽管主要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但褚多环境因素对稻米的品质也会产生影响,如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光照条件、土壤特性与栽培措施等。
2、营养元素
氮、磷、钾三要素配合施用和高施用量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水稻产高,同时对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氮肥与磷、钾肥用量过高会对稻米的高产与外观品质及碾米品质造成影响。把无机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且适当增加有机肥的用量,不但对稻米品质的改善有利,而且对促进产量的提高也是有利的。同时对硫、镁、硒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对稻米的增产与改善米质是有明显的作用,并可以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与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
二、优质稻米种植技术
1、选用优质良种
根据当地试种情况及品种的丰产性、抗性及米质,选择高产优质米的水稻品种。
2、稻田基地选择
优质高产稻米生产基地要选择稻田土壤不含重金属与残留农药污染的土地。土地要确保土壤疏松,地势平坦,稻田源头灌溉水源的清洁,无病虫害。同时,稻田应该选择背朝风区、向着太阳的走势,以选择这样土地作为稻苗的栽培田。
优质水稻生产对土壤肥力水平要求较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5.0毫克/千克,氮磷钾含量在中等以上,硫、镁、钙、硒、硼等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不含有重金属离子,耕层深厚。种植地选择海拔高度越高,气候越湿凉,稻米整精米率越高,米质越好。对于肥力条件较差的稻田种植优质水稻品种,要通过水旱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稻草还田,客土掺沙,改造排灌系统等措施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优质水稻的产量和米质。
3、培育多蘖壮秧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或者旱育秧中苗移栽是最适宜的,这样不但以利于调节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而且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优质高产稻米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壮秧,由于壮秧可节省大田用肥、扩行稀植、降低群体起点、减少病虫为害,并可增强抗倒伏能力。一般所指的壮秧,通常具有以下四种形态特征:①秧苗矮壮,茎基扁蒲,叶身挺立不弯,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健壮;②根多发白,发根力强,白根多,没有黑根与腐根;③叶色青绿,浓淡适宜,没有虫伤及病斑;④生长整齐一致,清秀健壮。
4、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通常不超过三十五或四十天,在移栽前要防病虫一次、施送嫁肥一次,要选择移栽的时间最好在晴天下午或阴天上午进行,移栽密度可合理密植,这样可提高有效穗数。
5、合理施肥
品种营养元素供应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对氮肥的适当增施能提高优质稻的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磷肥的控施可改善优质稻米的外观品质,增施钾肥,补施镁、钠肥可改善食味品质,灌浆结实期喷施稀土元素、钼等微量元素有利于米质的改善,对提高优质稻产量是非常有利的。
6、合理灌溉,降病抗倒
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合理灌溉,对于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来说尤其重要,否则往往会加重田间纹枯病的发生,还容易发生倒伏现象。
7、除草
稻田杂草除了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阳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外,也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因此,防除杂草是优质高产水稻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要提倡人工除草与生物环保制剂搭配使用,化学性农药的除草剂要尽量减少使用,这样可避免在除草的同时,对稻苗的生长产生损害。在除草过程中,对土壤要进行疏松,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确保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同时,为了做到稻田的生态平衡,可使用生态食物链的自然方法,在水田地放养些鸭子。
8、对病虫害防治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提倡综合防治措施如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栽培上可选用抗病虫品种、适当控制施氮量、调整株行距与插秧规格等农艺措施来培育健壮的水稻群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田间按每4hm2左右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对水稻害虫进行诱杀。在栽培后15~20d按每公顷放养180只水鸭,来防除杂草与抑制病虫的危害。秧田期与大田期分别要对稻蓟马以及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进行防治。
9、适时收获
对于水稻的品种不断改进,现在的水稻开始大范围的种植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秧技术也可以进行采用旱育秧,品种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秧苗的生长质量。此外,从栽培方面来看,插秧的密度在不断变小,无论早稻、中稻还是晚稻都有这样的趋势,秧苗数量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水稻的整体产量。水稻施肥从过去单纯使用有机肥料到现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使用,肥料中包含了以前水稻栽培中缺少的氮元素和磷元素等。水稻生产中对烤田工作不在意,这对水稻的穗料稀少产生了影响。再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稻农也不再对水稻进行中耕,而是采取了更为方便的除草剂,用机械代替了人工劳动。
2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面临的问题
对于水稻高产研究方面,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实验田、小面积田的高产量不等于我国水稻单位平均种植面积的高产量。此外,水稻的产量并非唯一指标,还需要注重水稻的质量,如何能增量又保质这是新时期水稻增产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2.1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稻农大多数学历不高,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水稻种植技术的认知主要是依靠自己过去的种植经验。水稻的选种方法自己不清楚,也不知如何选择。在一些地区出现大家选择同一水稻品种,同一田地选择同一水稻品种的情况,而这容易引发大范围的水稻病虫害问题。水稻栽培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海拔、气候等地理条件选拔合适的水稻品种及搭配组合,水稻的生产状况与其地理环境、水稻生长周期、自身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而水稻栽培过程中没有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及合理搭配抗病、抗旱、高产、优质等不同的水稻品种。
2.2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秧苗培育不合格,会影响到水稻的品质。秧龄如果时间过长,插秧太深,秧苗之间的间隙不合理等都是水稻育秧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水稻育秧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劳动生产中,很多稻农更看重水稻插秧后的管理,而对前期的育种、育秧环节不够重视。2.3水稻播种时间不当一些地区选择的水稻播种时间比较早,如此会延长水稻的秧龄,推迟晚稻的播种时间,如果遇到寒流早到的气候,会影响到两季的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播种时间并非都是固定的,其需要考虑到前后两季的连接性。如果前季播种时间安排不当也会影响到后季的水稻。
3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选择品种分析
选择水稻品种主要应该根据其生育成长期及水稻栽培的地理环境。水稻的品种一般有高产类、优质类及抗病类,建议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区搭配使用中熟和晚熟两个品种。在550米海拔以上的地区搭配使用早熟与中熟两个品种或者早熟与早熟两个品种。在400米海拔上下的地区可搭配使用中熟的两个品种。即使同一地块,也应该采用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使用,严格防止使用单一品种造成的病虫害问题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品种是保证水稻质量优、产量高的主要手段,首先应该选择市场上销量好的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水利设施、土壤肥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水稻品种。
3.2播种时间分析
播种的时间早稻、晚稻各不相同。早稻的播种时间应该考虑全年的种植,衔接好前后两季的播种过渡。不同的育苗方式对播种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湿育苗一般比旱育苗选择的温度高2度。晚稻播种时间的主要参考依据是安全齐穗,经过合理的推算得出晚稻的生长周期,从而确定其播种时间。
3.3培育秧苗分析
壮苗的培育过程很复杂,壮苗的生长环境适宜的条件有:肥沃的土壤、土质疏松且透气、灌溉排水设施使用方便、肥料丰富、土壤富含各种营养成分等。壮秧虽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一般来说,根又白又旺,根基粗扁,均匀整齐的秧苗就是一颗好苗。整个育秧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测验,晾晒种子,选择种子,浸泡种子,种子消毒,最后是催芽及育秧。
3.4水稻用肥分析
尤其是杂交的高产水稻,它们的根系非常发达,有很强的汲取养分的能力,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多施加一些氮肥、磷肥、以及钾肥等。在肥料的施用上应该主要选择施用有机肥料,配合使用无机肥料,另外补充氮肥、磷肥、及钾肥。耙田应该将所有的杂草清除干净,选择各式各样的底肥,施用农家肥的用量可以参考每平方2.2公斤上下,农家肥中要富含磷元素、钙元素等,搅拌均匀后置于土地表面后再耙田,浅水灌溉即可等待插栽。水稻施肥应该先对肥料进行分类,对钾肥、磷肥、氮肥、分桑肥、穗料肥等均匀使用,保证土壤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追肥一定要在施用基肥后进行,可以使用无机肥,且保证四次左右的追肥次数。
3.5水稻灌溉分析
灌溉应该注意灌溉的时间和次数,保持水稻所需求的用水,灌溉应该间歇式灌溉,不可一次性灌溉过多水,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量的水。传统的水稻的灌溉方式一次性灌水太多而且不注意烤田,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应该采取湿润式浇水。如果水稻田水源充沛,可以选择多次浇灌、浅水浇灌,且注意烤田。现在提倡的节水灌溉不仅为农户节约了种植成本,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灌溉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如何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稳定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成为众多水稻主产国的重点目标,而目前田间管理包括栽培方式、种植密度、肥水管理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栽培方式的改变往往会影响病虫的发展,对于病虫的发展,怎样才能尽量减少病虫危害现如今也是很重要的。
一、对近10多年水稻栽培方式的转变分析
在2000年以前,水稻的培养方式主要是手栽,大概85%以上的水稻都是采用手栽的培养方式来培育的,而在21世纪之后,科技发达了,随着机械化农业的进步,手栽稻的面积逐渐下降,特别是2005年以来,手栽面积迅速下降,近几年大部分水稻的栽培方式改为机插。
二、影响水稻病虫的产生的分析
2.1水稻栽培方式带来的影响。水稻培养方式由手栽方式渐渐的向机插方式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其他种类的栽培方式,也就是很多不同的地方栽培方式是不同的;水稻的生育期普遍推迟了,像麦套稻、直播稻生育期要比普通的手栽稻推迟10到15个小时,这种推迟期的变化,在前期不利于灰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内源性害虫的发生,在后期却有利于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两迁害虫滞留为害,这两迁的害虫世代的增加,以至于危害水稻的时间就会增加,但同时有利于稻曲病发生。对于直播稻田落谷前大部分不进行浸种处理,导致水稻恶苗病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2.2分析对内源性螟虫的影响。对于二化螟的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一些山区仍然偏重发生,三化螟的发展程度也在逐年下降。下降的原因:一代螟虫无适生寄主,在整个市里手栽稻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区,手栽稻落谷早,一般在5月初落谷,而机插秧或直播稻要到5月中下旬或6月初落谷,一代螟虫没有适生田块;水稻易感期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了,机插秧或直播稻比常规手栽稻晚了7到10个小时,与三化螟易侵入期错开;三化螟是单食性害虫,在近几年水稻病毒病发生较重,秧田多次用药压低传毒媒介灰飞虱的发生基数,且水稻是三化螟的唯一寄主,而二化螟寄主除了水稻外,田边杂草、玉米往往都是它们的寄主。
2.3分析对两迁害虫的影响。发生期延长,为害的世代增加了。在2000年以前这些两迁害虫在8到9月份就陆续回迁了,而2000年以后,由于轻简栽培面积大,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食疗条件有利,所以尽管在9月底到10月份初,这些两迁害虫还是滞留在这里,导致形成了危害。
2.4分析对纹枯病的影响。水稻的纹枯病在水稻产业上是常发重发病害。直播稻和手栽稻相比较,前期苗小、空间大、屏蔽度低、纹枯病发生的几率小,在后期由于基本苗多、密度高、透风透光条件差,直播稻纹枯病重于手栽、机插稻等其他栽培方式。
2.5分析对灰飞虱和水稻病毒的影响。水稻病毒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于水稻病毒病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轻简栽培方式不利于灰飞虱和病毒病的发生。因为轻简栽培方式的播种期推迟,水稻易感病生育期错过了一代灰飞虱迁入传毒高峰期,加之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对于条纹叶枯病近年发生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在手栽稻为主的山区。因为在生产上没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近年黑条矮缩病在山区明显加重。通过大量的调查不同栽培方案下秧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轻简栽培方式使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轻于常规水育秧田,而对于在山区,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在后山的比例较大,主要因为后山区主要是手栽稻区,在5月份初九大面积落谷育秧,秧苗感病期遇上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即使在丘陵重发区,直播稻、机插稻发病也较轻。
2.6分析对稻曲病的影响。稻曲病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遇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而多种栽培方式的并存,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在栽培方式多样化之后,生育期参差不齐,水稻破口抽穗期从8月上旬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导致部分水稻的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已成为水稻上的常发性病害。近几年稻曲病呈加重发生趋势,直播稻播种量高、基本苗多、密度大、田间郁闭、通透性差,这一系列原因都导致稻曲病发生,从而不利于水稻的生产。
三、对水稻栽培方式演变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实际上对病虫发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水稻栽培方式的变化是必要的,即使有危害也要进行变化,对于新时期栽培方式变化带来的病虫发生特点、发生的规律有所变化的现状,需要想出适合的办法来应对产生的后果,以达到对水稻生产率的最小影响,加强研究,对于应对措施,主要有:
3.1对基础进行研究,加强测报。在调查的时候,要注意扩大调查的面积,增加调查点,及时掌握不同栽培方式水稻病虫发生动态,从基础开始研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实时分类指导防止提供准确的数据。认真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病虫发生的研究,对水稻病虫的治理与管理也要做深入的研究,多利用科学方法来对病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3.2在政策和技术上进行指导。对于政府部门,一定要对水稻农业发展方面重视起来,要进一步加强商品化的集中育供秧、机插秧补贴和推进力度,可以试着以乡村为单位统一进行育种、统一进行供秧、统一进行机插,通过行政措施对农民进行科学引导,最终实现科学种田。在现如今,水稻的品种多,栽培的方式也较为复杂,随着培育方式的改变生育期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为了适应变化,对于技术部门一定要从基础抓起,坚固每个细节,在技术上正确指导,同时对于不同的地区所产生的不同情况一定要做好分地区、分方式、分播期的分类指导,减少农民不懂药而乱用药的发生,对于指导一定要科学合理,来的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3.3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力度。对于水稻农业一定要加强重视,做好为农民提供水稻从种植到收取的全程综合服务,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药剂浸种、统一播期、统一秧池无纺布覆盖和统一机插,使秧苗素质一致、生育期一致、病虫发生一致,可以有利于统一用药,更好的控制病虫害。
四、结语
对于目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水稻栽培方式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病虫害一定会存在,并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水稻加大生产量,必须对水稻发展变化按时进行调查,并不断改进,这样才更利于水稻产业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81-01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遗传转化的模式植物,其遗传转化一直受到广泛重视[1]。目前,水稻转基因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可以直接利用的基因依旧很少,有关品质、抗逆、抗病、生育期、产量等基因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研究[2]。水稻科研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培育水稻的培养室,而加强规模化转基因水稻设施条件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1]。当下科研人员常有一种困惑,即科研条件有限,经费少,这尤其在新进入一个单位的水稻科研人员身上得到体现。一般的大学或科研单位并没有现成的配套设施,新建完善的水稻培育设施需要经费、审批和建设时间,因而小规模水稻栽培仍是获取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水稻属于相对长周期模式植物,并且对于温度、光照等条件有一定的要求[3],错过季节就会延误半年甚至1年的培育周期,后续的试验也会被延误。因此,可以选择自建简易的水稻栽培设施以应急需。现介绍一种简易水稻科研育种栽培水池的建设方案,以期为水稻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1 建造方案
1.1 选地
水稻是一种喜高温多水的作物[4],因而选地需注意两点,即阳光充足和浇水便利。中等城市的大学校园和科研院所的楼层一般较低,有阳光的地方较易寻找,但要距离有水龙头的地方较近,以方便接软水管浇水,比如操场的后方或者校园的一角。
1.2 规划
根据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可以简单画张草图,标好尺寸,以方便挖池。水池可以设计成2 m宽,以方便架上长木板,供科研人员站在上面进行田间操作(比如授粉、除草等);水池长度则没有严格规定,以方便使用为宜,见图1(a)。如果宽度超过2 m,太长的木板不太实用,人站上去会下沉到水中,需要另外在水池中央加一个着力点,比如用几块砖头垒一个平台,用于架设木板,见图1(b),如果需要,还可以隔成多个区域。
1.3 建设
水池的长、宽分别为8、4 m,深度以下挖50 cm为宜,然后加高水池周约30 cm,里面铺设1~2层塑料布,然后把土回填,具体见图2。简单建造过程如下:①准备。根据水池规格选择塑料布的宽度,最好能够铺双层,以防止漏水。②挖水池。需要雇工2人,工期需要1~2 d。第1天挖土,第2天铺塑料布、回填土、建造水池周缘以及细节修整。
2 配套完善
2.1 水源及引流
直接使用塑料软管,接上水龙头,使用方便。如果修建多个水池,可在水池间挖小管道连通,一个水池灌满水后可自动流入另一个水池。为了防止大雨淹没水稻幼苗,在不能及时排水的情况下,可以在水池边缘挖开一个侧孔,于小苗时期开放,水位到达侧孔便流出,可防止幼苗在急雨或浇水忘记关水龙头时被淹没,待水稻长高后则可以封闭。
2.2 配套设施
一般需要配置3种设施:①一块坚固厚实的长木板。长约3 m,用于架在水池上进行田间试验操作或除草;②软水管,用于浇水;③铁架子和鸟网。在水稻种子收获期,需要搭网防止小鸟啄食,如果不用专门的铁架子,也可以用竹竿或木棍代替。
2.3 保护与维护
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扎烂塑料布,否则会漏水,降低保水功能,增加浇水频度。这种水池一般使用2~3年后需要再次更换新塑料布。
3 应用与意义
近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硬件条件改善很大,并且开始整合、共享相关科研平台,课题组之间、院系之间甚至国内共享平台也可以使用[5]。然而,植物科学研究的课题组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植物培养室[6],以便顺畅地开展科研工作。水稻科研人员根据研究课题需要设计独立的水稻栽培水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高校或科研院所如果没有人涉足水稻的科研工作,就不会建设水稻栽培水池,而新聘任或引进的人员要想发展水稻科研,必须从零设施开始,因而一定时期内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可以立解燃眉之急。建设专门的水稻栽培水池,建设周期长,费用高,如果短期使用就没有必要建水泥池,一旦不用,恢复可用土地困难,还会额外产生建筑垃圾。而简易的栽培水池如果不需要则随时可以恢复土地供其他作物种植使用,而且建设一个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只需要2 d,花费仅1 000~2 000元,周期短、费用低。
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对于经费少又无条件的科研人员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对于有经费又急用的科研人员可以应急,临时建设在温室大棚里,用完后可以迅速恢复土地生态;对于设施条件好、有栽培水池的科研人员,临时需要扩大栽培规模,自建简易水稻栽培水池也是一种配套和补充。
4 参考文献
[1] 张欣,付亚萍,周君莉, 等.水稻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4(21):4141-4154.
[2]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等.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4-6.
[3] 符德保,李燕,肖景华,等.中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历史及现状[J]. 生命科学,2016(10):1113-1121.
1我国水稻栽培现状
我国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对我国近代水稻种植进行分析,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自改革开放以后,水稻种植由高秆变矮秆,从常规稻到杂交稻,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品质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二,从育苗角度分析,由水育秧、湿润育秧再到旱育秧,直到今天的塑料软盘育秧,秧苗的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抛秧盘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人工劳动量;第三,从施肥技术角度分析,由单一的有机肥、化肥联用,再到今天的化肥单用就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要求,在水稻施肥技术发展的今天,通过对肥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可以为水稻实现高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第四,从灌溉技术角度分析,长时间以来我国灌溉主要采用水管灌溉、浅水灌溉方式,这种粗放式的灌溉形式一方面造成成穗率低,另一方面对穗粒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应用背景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灌溉对水稻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第五,从耕种技术角度分析,在过去主要以中耕方式进行除草,而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今天,除草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除草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量,另外在农业生产大量应用机械的今天,水稻种植所需的人工劳动越来越少,上述这些都为水稻种植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意见
2.1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与品种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其他作物一样,水稻种植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水稻品种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所选择的种植品种必须同地方气候条件等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不适性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另外对水稻生长过程中抗病和抗旱能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2保证播种育苗质量
从种植实践经验方面分析,播种育苗质量对水稻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应当科学确定播种和育苗时间,切记不可出现过早播种或者过晚播种的问题。其次在确定播种时间时,还应当对水稻生长关键期的天气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高温天气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再次,育苗栽种之前应当了解和熟悉水稻的生长特点,综合地方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具体的播种时间。最后,在育苗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育苗新技术,以水稻产量、地方特点和种植过程为基础,制定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尤其是先进育苗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改善水稻根部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对水稻后期生长管理水平及水稻结实率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大田栽培与管理
2.3.1整地
通常情况下,水稻种植若选择在免耕栽培田块上进行,则可以不用进行整地处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秧苗移栽之前应当使用除草剂完成除草,之后再灌水、施肥。若选择的不是免耕栽培田块,则必须进行翻耕处理,同时在翻耕之前应当使用农家肥和化肥的混合肥料均匀地洒在田块中。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混合肥料的用量应当以田块的具体营养情况为参考。通常情况下,每667m2田块需要农家肥1~1.5t、三元复合肥30kg以及锌肥1kg。
2.3.2移栽
水稻产量高低同种植密度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秧苗种植密度过大,可能会降低成穗率和穗粒总数,因此插苗具体栽植密度应当以所选择水稻的品种来确定。在移栽过程中,应当保证移栽动作浅、稳、匀、直,一气呵成,切记不可移栽过夜秧与深水秧。若选择抛秧式移栽法,则应当保证天气晴朗,同时水深应当控制在1~2cm,另外抛秧方式应当选择后退式,待大部分秧苗抛完之后,应当间隔3~4cm设置一条30cm左右的工作行。
2.3.3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分粟阶段应当保证浅水;第二,分粟结束后应当及时排水晒田;第三,孕穗阶段将水深控制在3cm左右;第四,生长后期应当使田块保持干湿交替。
2.4湿润间歇灌溉,促根长蘖争大
穗传统淹水不烤田的排灌方式对水稻的生长是十分不利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水分供给充足,应当改变这种排灌方式。其中针对排灌方便的田块应当使用浅水勤灌的方式,同时做好烤田。从实践种植经验分析,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应当主要使用无水层或湿润灌溉方式,这种方式在水分敏感期和施肥用药阶段是不使用的,这两个时期通常以使用浅水灌溉为主。例如插秧时保持浅水;首次追肥分蘖阶段保持田面无水;插秧后的4~5d内不进行灌水;插秧后5~6d施肥时灌水深度小于3.3cm。
2.5适时有效综合防治病、虫、鼠、草害
第一,在秧田阶段,对于早稻而言,应当注意稻叶蝉、稻飞虱和稻瘟病;对于晚稻而言,应当注意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第二,在大田阶段,应当重点注意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细条病等。在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用药时间、种类以及方法和具体用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稻病害和稻纵卷叶螟防治过程中,应当将药喷洒在叶面处,因为只有稻株吸收药物后才会发挥防治作用。鉴于此,在喷施农药过程中最好采用喷雾形式,雾点越细,效果越好。
3结论
总而言之,在耕地资源日渐紧张的今天,如何提升水稻栽培技术应用水平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品种的选择,做好播种和育秧工作,同时保证后期栽培与管理工作到位,以切实保证稻田产量。除此之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当加大对水稻根系生理、光合作用及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机械化设备,为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水稻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