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01:3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科技网络营销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与其说为获得至高荣誉而欣喜,不如说激情难抑,勾起了我对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辉煌的畅想与回忆。
1994年4月20日,确实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当日,在国务院的明确支持下,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连接着数百台主机的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成功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
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相继开工建设,开始了全面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国人面前悄然开启。
从1997年开始,中国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统计显示,全国网民每隔半年即增长一倍,中国互联网第一次浪潮到来,免费邮箱、新闻资讯、即时通讯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应用。
跨入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先后登陆纳斯达克,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热潮骤然涌起。然而,受美国互联网泡沫崩盘影响,中国互联网很快遭受到来自大洋彼岸的寒潮袭击。
挺过数九寒冬,在短信服务、网络游戏、音乐下载等业务的支撑下,到2002年,中国互联网迎来新的春天。当年,中国网民数量飙升至5910万。
在互联网先锋们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下,从2003年起,中国互联网逐渐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发展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全面开花。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新一轮的高速增长,中国网民数量也不断攀升。 到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手机网民占到80%;国内域名总数达1844万个,网站超过35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中国揽有3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0年间,中国互联网由呱呱落地成长为翩翩美少年,世人为之注目。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互联网大国。
会间,我与老朋友方兴东等交流,我对他说:这20年互联网引起的人类和社会的变化可能超过过去1000年。有幸参与其中,是我们的人生之幸!
我1988年进入中国第一份IT媒体――《计算机世界》报社工作,先后担任报社总编辑和传媒集团总裁。记得1993年11月我作为《计算机世界》报记者,赴美国Las Vegas参加Comdex展览会,有机会独立采访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和IBM公司前任总裁郭仕纳,他们提出网络计算时代已经到来的观点,引起我浓厚兴趣。回国以后我即在报刊发表系列文章,系统描述“网络计算”对信息产业和社会大众生活的影响,在国内新闻媒体中率先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呼喊。
1995年我主导创立“互联时代”专刊,率先营造出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信息交流平台,并积极推动“计算机世界网上日报”的创立出版,.cn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站之一。1996年我又主持设立“中国.COM”沙龙,联络起吴建平、王志东、张朝阳、宫玉国、丁磊、张树新、张向宁、方兴东、吕本富等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精英并组织定期交流,将这些互联网探索者创造的思想智慧和具体操作经验,进行研究挖掘,撰写成文章在报刊发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1998-2000年期间,我作为《计算机世界》总编辑,继续深入全面地为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摇旗呐喊,除了自己独立走访国内外互联网精英和深入采访国内外互联网企业以外,还组织编辑记者,先后策划出版了《网络英雄传》、《新浪模式》、《搜狐传奇》等影响中国互联网产业的著名书籍。2000年以后,我又以产业评论员的姿态,冷静看待互联网泡沫,大力倡导互联网站基于大众需求,提供务实信息服务,构建起务实的互联网发展模式;随后我还以传媒管理者身份,仔细观察国际传媒企业以互联网为牵引推动转型调整的趋势,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倡议,并大力推动营造平面媒体、会展活动、互联网站、手机等多媒体互动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传统媒体转型进行了率先探索,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