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01:4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业发展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021-02
一、引言
商业地产作为房地产开发形式的一种,是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的产物,商业与地产的融合,它成功驾驭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两驾——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但商业地产具有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给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014年重庆商业地产的整体发展状况表现为甲级办公楼更受租户所青睐,商铺购物中心体验感增强。2014年重庆甲级办公楼成交创历年新高,达140,400平方米,同比增长134.4%。强劲的需求使甲级办公楼市场空置率从2013年底的60.7%下降至2014年底的45.1%。另外,近几年电商发展突飞猛进给商业地产带来了较大冲击,但体检式餐厅、娱乐、休闲等业态地产发展较好。解放碑是重庆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中心,本文以重庆解放碑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解放碑商业地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解放碑商业地产发展的条件
1.政策的影响
1999年左右,重庆开始提五个商圈的概念。步行街和商圈的概念促进了商业地产的成长。近几年,世界五百强企业开始涌向中国,进一步促使了商业地产的发展,加大了对发展商业地产的认识。据重庆市商圈建设工作会2012年的部署,重庆市计划将建45个商圈,在这样的部署下,重庆商业地产迎来了发展热潮。
2.城镇化的影响
近几年重庆市城镇化速度较快,居西部第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及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消费市场的扩大,加之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促使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地产作为服务业的发展平台,其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这就加快了重庆商业地产的不断发展。
三、解放碑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一)解放碑概况
解放碑是重庆著名的历史最悠久的商业中心,是重庆游客必须要去的地方之一,而一些商界人士甚至将进驻解放碑看作企业品牌形象与实力象征。解放碑商贸中心共有楼宇425幢,建筑面积459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密度大、大型商场多,为全国同类地区少有。解放碑CBD区域内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户,世界500强企业中,38家入驻解放碑CBD,47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区内商业网点达4482个,营业面积共121万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有20多家。近百个金融网点和证券交易所,同时还汇聚了超过500家餐饮宾馆、休闲娱乐、信息中介等社会服务场所。解放碑CBD区域商铺整体出租率达90%以上,特别是临街铺面的出租率几乎达100%。
(二)解放碑商业地产存在问题
1.购物中心同质化
随着其他新兴商圈的崛起,重庆主城区当前已营业的购物中心有27个,但缺少差异化特质,出现了同质化竞争。多数购物中心都以百货、超市、电影院作为主力店,每个购物中心几乎都引进同类品牌,商场也缺少特色,这为招商引资带来了困难。怎样走特色差异化路线,是解放碑商业中心应该多考虑的问题。
2.电商的冲击
当前,几乎任何的商品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易,苏宁、优衣库、周大福等各大品牌纷纷入驻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同比增长21.3%,开始涉及各个商业领域,并颠覆了一些商业领域,这对传统的销售渠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作为商业销售平台的商业地产也受到了不小冲击。电商低成本的运作方式向商业地产高成本发起了挑战,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对购物中心环境和体验功能的看重,更加说明传统的商业形态与运营模式急需改变。
3. 核心商圈与外围商业网点联系不畅
解放碑商业中心因楼宇的建设导致解放碑与较场口的商业断层,使商圈人流动线被割裂,核心商圈与外围商业网点联系不畅。
四、解放碑商业地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扩容升级
解放碑的扩容升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商圈连接。通过商圈内专业特色街的建设,逐步实现了大型商业网点之间的商业连接。(2)区域错位发展。解放碑商业中心商业项目数量多,但布局比较分散。为较好的显示各自的特色,可将整个解放碑商业中心按地理位置划分成了四大板块,以走高端奢侈路线为主的朝天门板块,以走记忆路线为主、着重发展体验式消费的临江门板块,以走潮流时尚娱乐路线为主较场口板块,及走金融商务路线为主新华路板块。
(二)走差异化路线
重庆主城区多数购物中心在服务客群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合,品牌组合的同质化也大大降低了购物中心的吸引力。开发商应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消费习惯,建设具有特色的、差异化的符合现代人情感及心理需求的购物中心。
(三)建设体验式购物中心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集休闲娱乐、优良品位于一身的良好购物环境会越来越受人们的追捧,建造一个好的体验式购物中心,对吸引消费者前来休闲、娱乐、驻留、购物,具有重要作用。体验型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将对抵抗电商的冲击、促进商业地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博尧.商业地产定位及案例分析.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2] 铁媒体. 数读2014年中国电商发展现状:移动购物市场增速迅猛.2015.
[3] 赢商网.“体验式”购物中心模式解析及发展探讨.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是指经国鱼脸批准,由原各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主要面向城市企业和个人并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政府及监管部门给其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与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初步形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众多的农村信用社)三个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征
“具有地域化特征,但己开始淡化”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特征。城市商业银行是以某一城市为服务区域的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服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地域性,在本地吸收的存款资金一般只运用于本地,减少了本区域内资金的流出,有利于本区域内经济的成长。同时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对城市基础建设支持力度相当大。
第二,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规模相对较小,管理层次少,与客户联系密切,决策迅速,具有零售业务的比较优势。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自身实力的壮大,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仅仅服务于地方城市金融的功能定位己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经营情况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谋求在资本市场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开展跨区域经营。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又掀起了一轮更名热潮,尽管这些银行更名后还保留着地方区域特色,但己经明显地体现出淡化地方城市金融的特点以及逐步成为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趋势。
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一)两极分化严重,并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各地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对不同数量的城市信用社进行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的可以达到近百家,少的仅几家,加之各地经济,金融总量和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迅速崛起,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商业银行群体内部的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二)社会信誉较低
城市商业银行组建后,都将自己定位为“市民银行”并为在市民中树立良好信誉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却鲜有成效,与其他银行相比差距巨大。
(三)市场份额较小
从市场格局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度非常高,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网络,具备强大的银行零售业务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巨无霸。城市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受限的情况下,又与四大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业务相对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上,中间业务比例比较小,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实行存款全国通存通兑的情况下,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只能在本地区实现通存通兑,由此分流了一部分本地客户。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系统存款不得存入中小金融机构的不恰当干预,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雪上加霜。从而导致大量存款从城市商业银行向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大银行转移,造成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
(四)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薄弱
出于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考虑,城市商业银行在组建之时金融当局就规定,地方财政对其持股比例在30%左右,单个法人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单个自然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总股本的2%,从而造成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度―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控股地位;股权过于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之手;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比重也很大,而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
(五)市场定位摇摆不定,业务特色不突出
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实际采取的却是采用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业务发展与大银行存在“同质同构”现象,未能扬长避短,不能反映其特色。
(六)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较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产品品种一直停留在信用社时期的水平上,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历练了自身的生存能力。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脱胎于原城市信用社,虽然发展迅速,但既没能完全摆脱从原城市信用社沿袭下来的弱点,又在前进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受到了限制。
(一)地方政府控股,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对于组建之初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30%左右的地方财政持股比例造成了地方政府事实上处于“一股独大”的相对控股地位,从而为地方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表现如下:
首先,虽然城市商业银行大都通过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形成了对银行经营者的产权约束,但是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的绝对控股地位使得银行实际上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对银行的所有权,由此产生了城市商业银行所有者缺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要管理职位都是由政府推荐并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有些银行也会出现政府直接指派的现象,地方政府一股独大难以避免的会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而对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实际控制权的高管人员可能为了追求自身收入和效用最大化,置银行所有者和投资人的利益于不顾,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对银行资产的使用、处理和分配加以干预,甚至可能在银行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和分配方法等重大决策上出现个人独断现象,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偏离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而削弱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其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实际被控制在少数政府资本人手中,使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权利部门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无法对银行人行使有效的监督。股东大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并不进行独立决策,而是通过听取行长报告来定度银行重大事项;行长的政府任命制,使得董事会和监事会无法制约高级管理人员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资本充足率仍未达标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实力的象征,对于防范银行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提高银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惯例,我国银监会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2007年1月1日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以上。按照这一标准来衡量,截至2007年底,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仍有17家资本充足率尚未达标。资本不足不仅会降低城市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会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削弱竞争力。
(三)业务经营的地域限制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优势的凸现,众多的保险公司在县域大量增设分支机构,直接向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
2.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份额相对集中
各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时推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新产品,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据统计,目前,县域保险机构累计开办保险产品110个,其中财产险60个,人身险50个,城乡之间在产品种类上相差无几。从保险产品的市场份额看,人身保险占据绝对多数,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一般是财产保险的3—4倍,农村市场份额差距略低人身保险市场以寿险和分红险占比较大。
3.县域人身保险发展较快,财产保险发展相对迟缓,农业保险几乎空白
近年来,随着保险知识普及和保险营销力度的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得到广泛拓展。据对烟台9个县市区的180户农民问卷调查,有127户办理过保险业务,另有35户有办理保险的愿望,分别占调查样本的70.6%和19.4%;所办理的保险种类以人身(寿)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居多,办有该两种保险的分别占全部调查农户的45.7%和43.3%,而财产保险则不足15%。由此可见,在现有的保险品种中,农民对人身健康、养老保险情有独钟。从烟台市保费收入的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县域人寿险业务呈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9个县市全部保险费收入占烟台市的比重为51.8%,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人身保险占比提高4.7个百分点,财产险占比下降7.1个百分点。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农业保险占比微乎其微,全辖只有1个县(市)办理了农作物火灾险,其他各县市均未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二、制约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障碍因素
1.农业保险业务萎缩,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有效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分支机构专门设有农业保险科,开办的保险品种涉及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但随着保险公司的商业化改革,已不再单设农业保险科,并相继取消了麦收、特色养殖、水果蔬菜等险种,目前开办的仅有农作物火灾、冰雹保险和家庭财产责任保险等几个险种,在众多的近60个财险种类中,涉农险种占比不足10%,品种少、份额低。农业保险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灾害多、风险大,出险后勘查难、赔付率高,与保险公司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显冲突,基于此,诸多保险机构都纷纷退出了农业保险市场。
2.保险产品设计上的缺陷,与农民的支付能力形成较大的差距
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将产品定位于城镇市场,产品设计趋同性较强,普遍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研究和开发,少有推出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保险新品种。而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业务发展不够平衡,市场监管存在盲区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地区间机构设置存有偏差。二是展业、理赔质量态度相差迥异。调查反映,保险公司普遍存在重展业、轻理赔的问题,对客户投保和缴费服务热情、不厌其烦,而出险后理赔时则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三是保险业务发展与市场监管不相对称。诸多保险公司都实行营销机制,营销人员良莠不齐,为了提高业绩而进行不实宣传甚至相互诋毁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退保问题。
三、我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1.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农业保险体系鉴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和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性特点,建议尽快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推出农、林、牧、渔业各具特色的保险品种。在目前情况下,为提高农民和保险公司办理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农业的保障功能,可采取政府扶持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在两个环节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入保环节,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对农户予以补贴;出险后的理赔环节,按照赔付额的一定比例对保险公司直接补贴。
2.规范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营销服务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保险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是加快农村保险产品研发。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地改造现有保险产品,开发推广新产品,满足农民低保费、低保障、广覆盖的保险需求。二是加强农村保险机构网络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保险机构的布局,在网点设置上应适度向偏远农村地区倾斜,增强对农村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强化营销队伍培训和管理。营销人员是体现保险公司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其培训,既要具备精良的展业技巧,更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对其考核,既要注重保费收入增量,还要考虑保户资源的稳定性。
3.健全农村保险市场监管机制。首先,引入同业竞争监督机制。在目前的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各保险公司逐步向农村延伸触角,增加农村保险市场主体。其次,健全保险协会网络体系,重视发挥保险业协会的监督作用,督促各保险机构严格遵守保险同业自律公约,对违法违纪行为按职能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切实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再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建议在地市级城市设立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加强对县域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当前发展农村商业保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商业保险的现状,探究其原因。并就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保险业近来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国有着数量相当大的农业人口,而这一群体由于经济上的相对弱势地位和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更多的保障,然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并没有实力去实现十分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险。如何有效发挥保险的救济和保障作用,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成为当前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商业保险发展
1.国有银行“大投行”业务发展强劲
随着国有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投行业务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发债转变为应对客户多元化融资的多业务模式、多产品体系、多通道拓展的“大投行”策略。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强投资银行产品研发创新,并构建成了“结构化投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及投行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投融通”“私募通”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直接融资及结构化融资服务。大力推广债券融资、并购顾问、融智顾问、上市培育顾问、资产管理顾问等业务。2013年末,该行以财务顾问、股票经纪、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安排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投行业务总收入为94.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15%。
从农业银行投行业务来说:2012年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66期,募集资金2347.79亿元;积极牵头和参与大型银团项目,全年共牵头和参与各类银团项目185 笔,银团贷款余额3851.15亿元;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全年审批通过并购贷款17笔,新增并购贷款143.36亿元;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政策,继续保持并提升本行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优势。该行提供全程顾问服务的两笔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实现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突破。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并成功办理了“已注册减排量(CER)转卖顾问”、“合同能源管理(EMC)顾问及融资”等一批创新产品。
2.股份制银行架构升级拓宽业务范围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进行业务扩展及创新,不少股份制银行率先行动起来,通过结构调整、设置新型平台的方式发力投资银行业务。
比如:平安银行设立第四条业务线―投行业务线,主要为企业提供再融资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浦发银行在上交所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总行部分业务板块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该行此次调整将在投行业务、资金市场和金融同业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移动金融这五大战略选项上发力。
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投行业务方面加大了推广力度。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之所以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商业银行欢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收。一方面投行业务本身的资本消耗低;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顾问、结构性融资安排、上市服务等,可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现阶段,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调整的大趋势下,股份制银行反应最快,其主动创新,在多业务领域中有很多产品模式中脱颖而出,值得其他银行借鉴。
3.城商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对接客户需求
200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现阶段,基于城商行投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主要在特色投行和循序渐进两个方面加强投行发展。
具体来说,城商行在投行业务经营上虽然劣势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比如说大多数城商行有地方资源的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紧密度比较高、有些城商行在资金市场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等。因此,城商行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商行实际的投行业务经营模式,有序地加以推进,不断地累积投行业务经验和优势。其中,比较关键的两点是:
坚持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城商行发展投行业务不可能像大型银行一样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突破、成效,必须要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出发,围绕提高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通过做多投行业务,逐步培养运营重大项目的能力。
循序渐进地开展业务。在投行业务发展路径上,一是可考虑优先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如咨询顾问类、资产转让、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城商行现有资源优势,积累经验,实现规模经济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业务范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投行业务产品设计在逐步复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城商行在业务开展前期,应该从简单、传统的业务入手,注重积累经验、控制风险。三是推进自营与平台合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投行业务是综合性业务大类,具有不断扩展的内涵,很强的专业性及与其他业务广泛的关联性。因此,城商行开展投行业务要建立与行内外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发挥合力的作用。通过合作平台,城商行可将受业务资质、客户资源、专业性等方面限制无法自营的投行业务交给专业外部机构或以合作的方式操作,借助其他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2、电子商务参与主体多元化。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消费者对消费者、企业对政府、业务流程等。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均可参与电子商务。
3、电子商务交易金额增长快速。截至2010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未来两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以上。2010年,我国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9200家, B2C、C2C企业数已达15800家,无论是B2B企业电子商务,还是个人电子商务(B2C、C2C、团购、代购等),新模式、新平台、新特征等均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经济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刻。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如阿里巴巴等,成为世界领先的企业,网盛生意宝、焦点科技等上市公司也纷纷走出国门,探索国际市场。
4、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形式多样。伴随我国电子商务的腾飞,非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快速崛起,2010年,国内第三方支付金额达到10500亿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数量达到320家,排名前8位的企业占据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企业占7.8%。跑马圈地时代所形成的寡头垄断格局保持至今。支付宝仍占据半壁江山,占比48.9%;其次是财付通23.1%,“国家队”银联在线9%;网付通、快钱、环迅支付、易宝支付、首信易支付、网银在线紧随其后。随着国内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
二、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挑战。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日趋完善的信用支付模式,使得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普及,由于第三方支付使用信用担保模式,个人资金不是直接转到卖家账户,而是先保存在支付平台账户上,确认收货并同意支付时,才转到卖家,这一模式消除了人们对网络购物安全性的顾虑,比起直接刷卡消费显得更安全更可靠,因此更容易取得用户信任,这必然降低银行卡的交易量,进而影响银行卡业务的拓展,另外,实体店使用POS机等刷卡设备的手续费要比在线支付要高,商家更喜欢使用在线支付,以降低成本。第三方支付的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折换卡的进度,这是因为随着存折版网银功能的扩充,存折类客户也可以在网上购物,银行卡不再是必选项。
(二)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在线支付形成竞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合作共赢,发展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形成巨大挑战。商业银行一方面维持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以保持其在线支付业务的拓展,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在担忧越来越多选择银行直连的商户转投第三方支付。这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具有直连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一是开发难度小,不需要对多家银行做重复开发,一次上线,所有银行即可识别,节省了小型电子商务公司的开发周期;二是手续费折扣越来越接近或低于银行收费标准,银行直连模式已不具备价格上的明显优势;三是第三方支付给予商户更为贴心的服务,凭借积累的用户资源和营销推广渠道(比如通过自身平台免费为商户提供广告)等增值服务以及产品服务的灵活性获得了大批商户的青睐;四是快捷支付的推出打破了网银的限制,一般网银系统仅仅局限于IE浏览器平台操作,对于不支持IE浏览器的系统平台,用户无法登录与网银建立资金结算通道,这也成为网银在移动远程支付应用上的最大障碍。而快捷支付则打破了这一屏障,可以为Firefox、Chrome等更多浏览器用户进行网上支付,同时也为手机支付业务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三 ) 第三方支付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存贷汇等传统业务形成竞争。一是在第三方支付的模式中,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收到买方货款后,通常需等买方收到货物、检验商品并确认后才会将货款转至卖方账户,中间的账期使得大量买家货款会在第三方支付企业账户上滞留。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沉淀资金规模日益庞大。按目前支付宝日交易额14亿元测算,考虑
到出项资金和进项资金之间的时间差,其沉淀资金每日至少100亿元。这仅仅是支付宝一家企业的沉淀资金规模,如果以支付宝目前47.1%的市场占有率计算,那么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日沉淀资金总额将至少为210亿元。显然,这些沉淀资金与金融机构的短期存款非常类似,而且第三方支付企业还不需要为这些资金支付利息。二是第三方支付公司还向客户提供担保。显然,第三方支付公司虽未取得金融牌照,但却不同程度涉及了银行存、贷、汇兑、支付的传统业务,一些企业甚至利用这些沉淀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或融资,已经对商业银行存、放、汇业务和新兴业务产生了多方面的替代和分流,例如,2010年,以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代表,中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市场企业全年“网络融资”贷款规模首度突破“百亿大关”,达140亿元,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与其的竞争焦点不仅仅是电子支付领域手续费的比例问题,而是客户的全面争夺。
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夯实市场竞争力的措施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百年不遇机遇。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深入挖掘电子商务市场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机遇,抢得市场先机,夯实市场竞争力。
(一)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商务的主体包括:买方、卖方、支付公司、银行、物流公司,要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在这五方之间自由流转,前题条件就是有关各方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包括企业网上银行和个人网上银行,开通网银后买卖双方才能获得网上支付的各项功能,如订单管理、安全认证等,支付公司、银行、物流公司才能在网上进行各项费用的实时清算,因此网上银行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前题;另一方面,买方和卖方群体均来自于存量个人和企业网银客户,客户规模越大、优质客户占比越高对电子商务的支撑就越强。因此,要想做大做强电子商务,首先要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扩大企业和个人客户规模,优化客户结构,特别是注重在年轻群体中的渗透和普及,为电子商务提供强大的平台保障和雄厚的客户基础。
(二)加强渠道建设。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的,只能用信用卡、智能信用卡、数字货币、网络货币等电子货币来支付,在国际上,非金融机构也发行电子货币并进行结算,如维萨和万事达国际信用卡组织发行的电子钱包也可以在因特网上支付,同时因特网以外还有许多新的金融支付工具已经并正在改变着银行和其他金融行业,而货币流通速度和资本流动性将会受到新支付工具的影响,同时,金融机构也存在非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由传统银行垄断的支付领域正受到非银行机构的威胁,当它在因特网上支付时会加剧这种趋势,甚至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因此,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新支付工具的可行性,加强渠道建设,拓展支付手段,应对支付市场带来的冲击。
(三)加强合作,加强延伸。目前各家商业银行与支付宝联合推出支付宝联名卡,实现了银行账户和支付宝账户的绑定。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60余家商业银行与支付宝达成了“卡通”产品的合作。通过此种联合发卡的措施,极大增强了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益相关性。商业银行要逐渐形成前、中、后台的联动机制,树立电子银行业务大营销的经营理念,以各类优质客户为重点、以交叉营销为主要手段,积极推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作为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不仅在传统的商业模式蕴藏着巨大商机,而且在电脑下乡、科技下乡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推动下,农村的电子银行业务也同样会得到迅猛发展。农民们信任最大的还是银行,所以应该与农行、农信社合作,有效扩大农村市场份额。
(四)开拓第三方支付平台,重点突破B2B、B2C市场。 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零售行业的支付,支付金额有限,但是对于大宗货物的款项支付来说并不具有优势。简单来说就是第三方支付还主要在C2C方面发展,实事上目前B2C商城用户增长率已经领先C2C平台,B2C市场正处于一个黄金拐点。随着物流、支付、网络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的全面成熟,国内B2C网购市场的全面繁荣时代正在来临。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构建类似于第三方支付的平台,同时引入信用机制。并且适当扶持一些B2B、B2C行业类企业,增加自身的市场份额。
(五)为 第三方支付公司网商客户提供网络融资服务。未来电子商务平台,以网商的现金流数据、运营细节、供货情况等各种网络行为为基础的信贷金融产品的合作将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的热点。关键还是如何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小型网商与银行独有的特点和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量的网商是中小企业客户集群。商业银行应为这些客户搭建网上金融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8-0060-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8.17
一、引言
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1]。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居民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连续几年高幅度上升。由于目前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少家庭逐渐将单一的存款转换为多元化的金融资产,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以其低风险、多种类、渠道便捷等优势逐渐成为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投资品种。与此同时,积极开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能够稳定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信贷资产的有效流动,为我国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国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起步较晚。由于理财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初,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国内首个个人外币理财产品,成功开启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先河。同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我国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6年以来债券市场走低,股票市场回暖,商业银行通过信托进入股市和产业投资,极大地丰富了理财产品的种类。随后受次贷危机冲击,银行普通类理财产品在2008年末陷入低迷之后,2009年全年处于低位运行,一直徘徊在月度发行300款至600款之间。然而,随着金融市场复苏,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逐渐恢复元气。据普益财富的估算,截至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已达到7万亿人民币,相比2009年4.8万亿的规模增长了46%[2]。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仍然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QDII市场份额锐减,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导
自从2006年第一款QDII理财产品问世以来,曾一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好景不长,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QDII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近期虽然世界经济逐渐摆脱次贷危机的影响,但是国家债务危机接踵而至,直接导致QDII的发行量进一步减少,2010共发行70款,较2009年减少29款,平均业绩的增幅较2009年减少为约20个百分点。相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一路走高。2008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外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到3343款,占总产品的比例高达75%,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的主导。2009年得益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和潜力,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度占据了理财市场的首位。2009年全年发行的7566款银行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为85.9%,位居各币种理财产品之首。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逐渐丰富,结构日益复杂
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已实现与股票、汇率、利率、艺术品、消费价格指数、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杯足球赛等多类标的挂钩。例如北京银行“心喜”理财产品与消费价格指数挂钩,民生银行“鼓浪屿”产品与生物能源商品指数(包括糖、玉米、大豆)挂钩。据统计,2007年发行的3000余只理财产品可以分为8类基本结构和上百种衍生结构。另外,在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中,还创新出了优先受益人和一般受益人的分层结构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的结构化“打新”产品,通过优先、次级的信托结构安排,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分享不同的投资收益。
(三)宏观经济走势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状况的影响逐渐增大
近期,由于经济大环境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状况也在随之变化,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在不断增大。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引导下,投资渠道不断拓宽,结构型理财产品大量增加,尤其是与信用、股票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次贷危机爆发之后,随着境外场外交易市场崩盘和资本市场深幅调整致使结构类产品风险对冲工具缺失,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迅速下降,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低风险类理财[3]。2009年由于低利率水平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仍以低风险稳健收益类为主。2010年,由于我国CPI节节攀升,中央银行又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宏观调控措施,导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趋于短期化。同时,受银信合作业务政策调整的影响,债券类理财产品取代信贷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市场上重要的产品类型,发行量接近70%。
三、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银信合作模式的制约
由于受分业经营的管制,国内商业银行无法直接进入银行市场以外的市场进行投资,使得理财产品的开发受到很大的限制。理财产品不像基金产品一样在资本市场具有虚拟法人资格,它只能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这种银信合作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首先,法律定位不清,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服务尚且属于委托性质,但是委托关系法律上对人的义务要求不是很严格,并且很难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专家理财的效率优势;其次,银信合作增加了操作环节,从而降低了投资效率,提高了交易成本;最后,由于银信合作模式中存在着双重委托关系,资金需要经过两个节点才能投入运作,因此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4]。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结构性产品都是与外资机构合作推出的,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完善的结构性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和对冲技术,因此也不具备独立的产品研发能力。在产品的投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只发挥中间商的作用,向外资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向投资者收取手续费。另外,商业银行严重缺乏理财产品研发设计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和技术,加之内部创新机构和流程不够完善,难以培养高效的金融创新研究团队。因此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虽然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但是理财产品的新品种同质化比较严重,以致客户不能根据现实需要清晰地选择产品和服务。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营销盲点
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对本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个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存在对客户的利益造成潜在威胁。就目前而言,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过程中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的言语渲染预期收益率,刻意淡化产品设计上的固有缺陷和投资存在的市场、利率、汇率、操作、流动性等风险。使公众对风险与收益缺乏正确认识,很难对个人理财产品的选择保持理性。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不到位,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蕴涵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虽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商业银行及时披露个人理财产品的经营、收益、风险情况,但是多数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而对风险疏于管理。商业银行多数仅在其营业网点简单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和到期兑付的通知,基本不涉及运作情况。有些银行为了吸引客户,采取报喜不报忧的信息披露方式,因而严重影响到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并最终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
(五)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建立有效的客户投诉登记统计制度,缺少专业人员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在销售银行理财产品的操作过程中,无论在客户投资风险评估、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还是认购和签订购买协议书等各个环节,并没有明确的提供客户投诉途径;对客户投诉较多的理财业务环节和理财产品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和改善。
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下,必将推动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新局面。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冲破银信合作的束缚,搭建自己的衍生产品开发平台,实现理财产品的集成化、专业化发展
从短期看,商业银行可以暂时通过收购信托公司取得信托资格,克服银信合作的合规性瑕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投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必须突破行业限制,实现混业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系统风险,提高经营与监管效率。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在目前即期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国内状况的衍生产品交易平台,尝试相应的结构性衍生产品的设计和交易,从根源上解决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问题。
(二)加强证券投资类产品的研发,并提升相应的服务品质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润增长点,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需加强证券类理财产品的开发研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精品基金池,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对基金理财需求,为客户量身设计个性化基金投资组合方案,同时为客户提供后续的理财咨询服务[5]。此外,为满足中高端客户投资证券市场的需求,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与专业化投资机构的合作,通过私人银行服务,研发出更多具有市场优势、风险控制能力突出理财产品。目前比较成功的高端证券投资产品有阳光私募产品、实现投资业绩二次优选和分散风险的TOT产品、集合理财计划等。
(三)开发短期稳健类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自发行以来,其收益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较高,同时风险相比证券类较低,一直受到客户的青睐。但是理财产品发行品种需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而不断调整。据普益财富金融数据平台显示,近年来我国CPI同比涨幅节节攀升,通胀形势已十分严峻。因此,银行的存款利率和准备金率不断地提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短期化资产配置成为2010年理财产品的主流,并且相关数据显示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亦高于长期理财产品。从理财产品的风险结构来看,2010年共有823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产品281款,较2009年上涨21.38%;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231款,较2009年下降16.82%;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135款,较2009年下降4.56%[6]。由此可知,为了适应现在多变、高通胀的经济形势,商业银行要着力开发短期稳健收益类理财产品。
(四)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
在各国金融风险尚未完全消除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形势变数较大,因此提高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商业银行须从以下方面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一是充分披露信息。商业银行在推广及运作理财产品时,应及时披露资金的管理及运用情况、投资组合及风险收益变化等信息,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二是严格遵守理财产品风险揭示的相关规定,严禁向客户承诺到期收益,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全面客观地向客户介绍理财产品收益水平及风险程度。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风险损失抵补机制,通过定期按比例计提最低风险准备金来降低客户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金洳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2]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R].2010.
[3]黄剑平,胡敏.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一、长春桂林路商业区发展形成现状
桂林路商业区位于长春市几何中心,是现阶段长春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商业区之一。桂林路商业区以同志街与桂林路为主要中心,从商业区的辐射面积考虑,桂林路商业街以自发形成为主,缺少明确清晰的界限规划,泛桂林路商业区可覆盖至北起解放大路,南至自由大路,东起新民大街,西至人民大街。然而在研究中,从商业密集度与商业形式考虑,在划分中,通常以同光路为北部界线。
从长春商圈形成的历史考虑,桂林路商业区出现与形成的时间较晚。由于19世纪末到20年代初,长春受到西方列强和日本的侵略,直接导致当时形成的商圈主要以火车站附近的长江路、珠江路、大马路、宽城地区为主,桂林路商圈在当时并未形成。解放之后随着市中心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桂林路同志街商业区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快速发展。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长春市政府按照商务部、建设部的要求出台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才正式将桂林路列为市级商业中心。这也直接导致了现阶段桂林路商业区商居混乱的问题,起初以居民区为主的建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布局与发展。
2004年长春市政府对桂林路商业区进行整体规划,欲将其打造成以经营韩国商品为主的“长春韩国商业街”,然就现阶段桂林路发展现状观察,其成果见效甚微,并未达到特色商业街的程度。但由于桂林路地理位置优越、周边人群集聚、学校单位密集等原因,其仍是长春知名且商业热度较好的商业区之一。商业条件良好,商业程度高,发展空间受限是桂林路商业区最主要的商业特点。
二、长春桂林路商业区发展问题
(一)空间狭小局限
桂林路商业区东西(西起新民大街,东至人民大街)长1.3公里,南北(北起同光路,南至自由大路)长0.7公里,大致面积为0.91平方公里。从整体面积进行计量,桂林路商业区并非狭小,但由于历史及建筑特点原因,桂林路的商业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附居民区展开的,可以进行商业开发的空间十分有限。除却大型商场外,许多商户,特别是经营饮食及特色小吃类的商户,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多会出现占用道路的情况,使得原本以双车道为主的桂林路商业区更为混乱。在桂林路商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流动商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桂林路商业区发展的空间饱和问题。
(二)交通拥堵
桂林路商业区作为长春最为著名的商圈之一,人流量巨大。然而作为一处大型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商业集聚地,却没有一座大型停车场,这使得交通问题正逐渐成为影响桂林路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桂林路商业区地处长春市的中心地带,除去私家车的影响,公共交通本身对于商业区的压力已然十分巨大,而在商业区的改造设计时,也并未设有任何禁止车辆进入的步行街道。从动态空间的角度观察,交通拥堵的问题阻碍了桂林路商业区的进一步发展。
(三)建筑限制发展
桂林路商业区中的建筑类型以居民楼为主,辅之写字楼与商业用地。建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桂林路商业发展走向。缺少大型商场和高档次的购物中心让桂林路商圈在规模和层次上与传统的红旗街商圈或重庆路商圈相比劣势较为明显。目前的桂林路商业结构主要以小商品零售批发为主,在市场的目标人群定位上以消费能力处于中低水平的青年人为主。桂林路商业区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需要正视建筑物所带来的发展限制,努力打造符合青年人消费习惯的精品商圈。
(四)经营成本过高
桂林路商业区虽发展的历史较短,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商业条件良好,导致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现阶段的桂林路商业发展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良好的商业发展前景使得商铺租金在近年来直线上升。一间几平米的小型商铺,其租金已高达四十至五十万元。这直接导致许多商户在商业经营类型方面选择收益较快、资金循环较短的项目,并且整体商铺的淘汰及更新周期都相对很短。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激烈的竞争状态并不利于特色且具有潜力的商业项目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
三、长春桂林路商圈与其他商圈对比分析
(一)以重庆路与红旗街商圈为主的现代都市商圈
与桂林路商业区进行比较,可以较为明显发现,在商圈的定位和作用上,红旗街、重庆路商圈与桂林路商圈有较大的差异。大型百货以及城市综合体所带来的品牌效应使前两者更多的体现的是现代都市的繁华与繁荣,而桂林路商圈更多的展示的是都市居民日常的生活气息。缺少大型知名品牌虽然是桂林路商业发展的弊端,但相比重庆路与红旗街商圈,中低端的市场定位可以使消费者的出游频次得到提升。桂林路商业街区可以向精品商业街的方向发展。
(二)以大马路与站前街区为主的传统商圈
桂林路商圈与其相比,由于周边学校机关单位众多,消费人员的层次和素质相对流动人员为主的两个商圈较高;在地理位置和商业条件上,桂林路商业区均要优于这两个商圈。但除了销售产品的档次外,从产品类型上来观察,三者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这对桂林路商圈也同样是中警示,如果在日后的调整发展过程中,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桂林路商圈同样可能会出现衰落的迹象。
四、长春桂林路商圈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一)桂林路商圈的发展方向
桂林路在日后的发展中要立足自身条件,认清空间拥挤、缺少品牌效应的劣势,发挥地理位置、客源稳定的优势,在发展定位上应以精品街为主要方向。现阶段的桂林路商圈的经营广度上已比较稳定,应注重深度的挖掘,努力打造特色商铺,培育品牌和区域文化。其次,在规划上,可设置步行街,在减轻交通压力的同时,建立休闲游憩空间。
(二)桂林路商圈发展对策
1.交通布局调整
针对私家车的拥堵问题,由于桂林路商圈地上停车位不足,所以可以考虑建立地下停车场或者地上多层停车场。针对公共交通问题,由于桂林路商圈人流车流量巨大,特别是晚高峰期间,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问题。公交车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手段,顺畅便利的交通是公共交通的基础。所以桂林路街区的改造可以适当调整公交线路,北至同光路南至自由大路东西向可以考虑设立步行街。
2.环境卫生监控
对于桂林路商区环境卫生较差的情况,城管与卫生监督部门可以考虑实行商铺分担区制,设立商区垃圾集中点,并对其进行监测。除卫生外,桂林路存在另一主要问题是用电线路安全问题。桂林路线路多为电线杆电线输电,电线杆的高度低,不仅带来安全问题,也影响街区的整体美观程度,建议进行线路改造,进行地下运电。
3.市场营销宣传
桂林路的商圈改造可以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旅游发展带动商圈经济。一个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应该注意宣传渠道所发挥的带动作用。桂林路商圈商品类型多样,地理位置便利,可以考虑从旅游地点购物点角度进行打造,与旅行社合作进行市场营销。
五、结语
桂林路商圈作为长春市较为著名的商圈,其发展的优劣势清晰明显。由于其自发形成的条件及相关历史背景原因,现阶段的桂林路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通过适当的规划和调整对其进行升级改造。良好的商圈形象不仅对于自身发展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因此,长春市应将桂林路商圈的规划调整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发挥其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43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羊肚菌养殖中存在的商机。但是供应者的不断增加,很有可能导致羊肚菌的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买方市场,降低羊肚菌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开展羊肚菌商业化发展活动时,一定要明确的了解当前市场的具体发展状况,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1 羊肚菌进行商业发展的有益条件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检验证明羊肚菌的菌盖部分含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羊肚菌味道甘甜、性质偏寒凉,无毒,且存在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化痰理气等功效。除了氨基酸外,羊肚菌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羊肚菌所提供的营养成分对于良好的补充人体营养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氨基酸更是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另外,相关检测结果显示,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即: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中所蕴含的营养成分,可以与牛乳、肉、鱼粉不相上下,因此羊肚菌的商业化发展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2 羊肚菌商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从羊肚菌商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市场形势来看,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居民对影响产品的热捧,以及现代化栽培、管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羊肚菌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与保障;由于羊肚菌目前在市场上仍然处于比较稀缺的状态,导致其价格明显高于其它类型的食用菌,因此一些普通消费群体只能望而却步。另外,羊肚菌种植和栽培在前期阶段的投入较大,对于普通的种植者而言可能无力承担,因此羊肚菌的种植者相对较少。
从市场发展的基本状态来看。目前我国对于羊肚菌的开发、研究、栽培、养殖等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掌握一手技术的单位和个人,往往在这个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在定价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主动权。当相关技术得到全面的发展之后,羊肚菌的消费首先会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兴起,之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
从羊肚菌市场中的发展关系来看,从买方来看,受到经济水平的掣肘,我国国内的羊肚菌消费并不乐观,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羊肚菌消费情况良好,市场需求量呈现出乐观增长趋势;但是从卖方的角度来看,受到前期投资巨大、栽培及养殖困难等条件的限制,我国所销售的羊肚菌以野生为主,以种植为辅。这就导致其供应量容易受到人员、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市场供应量无法确定。
3 羊肚菌商业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为了确保羊肚菌的商业化发展并非昙花一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的保护好现存的羊肚菌野生资源,在进行野生菌挖掘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维持其原有的生态环境。这既需要当地政府部分加大政策的管理与宣传,也需要采挖者不断提高个人保护意识。
当地政府需要充分调动当地农业科学管理相关部分的人力资源,详细分析当地的羊肚菌产业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羊肚菌采挖计划,保护羊肚菌的生长链条;政府部门需要将相关计划进行明文规定与管理,对于不遵守相关规定、私自挖掘羊肚菌的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当地政府需要结合宣传部门,向相关民众宣传羊肚菌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
为了进一步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相关区域还需要不断加大羊肚菌种植和栽培的相关技术投入,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之外,相关企业也可以主动寻求技术研究伙伴,比如与当地的农业大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研究、开发、生产的模式。这不仅可以大幅节省技术研究的相关资源,也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和挖掘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不断扩展羊肚菌的市场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加大技术的研究和分析,还有望尽早扩大羊肚菌的种植范围,提高羊肚菌的产量。目前,我国的羊肚菌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熟料脱袋栽培、室外生料栽培2种类型,相信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深入,相关栽培技术能够早日突破技术瓶颈,迎来羊肚菌的丰产。
4 结语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少、规模有限,还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终身价值的研究尚未普及,对客户识别也缺乏科学全面客观的方法。目前主要以客户当前为银行创造的利润作为客户识别的主要依据,而没有以发展的、动态的、全面的角度来衡量客户价值。虽然通过现有价值的判断可以识别出银行现有的高价值客户,却缺失了对潜在高价值客户以及未来高价值客户的关注。在对高端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强烈的环境下,对于潜在高价值客户以及未来高价值客户的关注和培养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2.高端客户难维系、多抱怨、缺乏忠诚度
在零售银行业务占整个银行业务比重越来越大的时候,谁掌握了高端客户,谁就掌握了零售银行业务。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端维系和发展也缺乏系统规范的知识,而认准所谓高端客户是一个难以伺候、个性迥然的群体。对于高端客户的差别化服务没有体现,直接造成了高端客户难维系、多抱怨、缺乏忠诚度的局面,银行认定的高端客户并没有心生感激,而是更有投机倾向,摇摆不定,银行根本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而其他银行具有雄厚实力,金融创新能力、优质服务、先进管理水平和人才意识,使他们凭借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成熟的经营模式,推出高端个人理财服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端客户的流失。在高端零售客户的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旦原有的高端客户流失,又没有后续认定的潜在高端客户补充,带给我国商业银行的损失将不只是存款的减少,而是意味着在整个零售银行业的竞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3.低端客户难拒绝、高投入、低效果
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尤其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从自身商业性出发只关注高端客户,而去淘汰甚至驱逐低端客户。对于低端客户,我国商业银行事实上花了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量的维护工作,这些只产生20%利润的客户却消耗了80%的银行资源,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利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零售业务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必然要求银行树立起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增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刻理解客户终身价值并采取针对性的营销手段,对客户进行全面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对策如下:
1.经营理念的转变
零售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应从“产品中心型”转向“客户中心型”。银行同业竞争主要是服务水平上的竞争。1.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首先,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次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金融改革深化,银行、保险、证券三者要密切合作,为银行提供更多的零售业品种,为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2.不断推进理财业务的发展。将个人理财作为银行零售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和同业竞争的要求。只有将时间和资源花在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服务上的银行,才可能成为市场中的领先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研究挖掘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理财产品与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银行与客户间的相互信赖关系,树立个人理财服务真正以客户利益为中心,服务功能强大,可充分信赖,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品牌形象。个人理财进一步发展成为扩展银行零售业务功能的最主要内容,成为提供给目标客户的最主要渠道,成为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联动的一个重要支撑点。3.大力拓展零售银行业务新的渠道。当前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影响着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动柜员机(ATM)、零售终端机(POS)、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等大大提升了银行服务的功能,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快捷、便利、安全的多样化服务,而且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加速信息传递,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进入市场的速度。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非常强劲,网银的发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的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和全新的思想观念。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客户通过手机直接进行账户查询、银行转账、自助缴费个人理财服务,手机银行业务会迅速发展。
2.客户价值关注的转变
零售银行业务的客户价值应从“关注显性价值”转向“关注终身价值”。对于一个客户的价值判断需要通过动态的、全面的视角深刻认识客户终身价值,客户终身价值包括客户显性价值、客户潜在价值和客户成长价值。对客户终身价值的认识和把握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成长的关键。按照客户终身价值分配营销资源能够大大节约银行的的营销费用。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二)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订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三)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