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探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综合实践探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综合实践探究

篇(1)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在实践中能不断创新发展,以达到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我认为开展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提高,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呼唤,也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迫切需要。具体分析如下:

一、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应学会如何让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以运用。每当学完一节新课,我都会结合实际生活开展生活情景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如我们学习了许多水果、动物、食物类的单词,我鼓励同学们回家后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在校多用英语和大家交流。其实英语教学是和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的,如在学习新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我让学生们课下当小记者去采访班上的同学,每人各采访6名,并做好详细记录,用英语写出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通过查看学生们的访谈记录,学生们都很用心地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并很详细地做了记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此次访谈活动的开展巩固了所学句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间组织会话的能力。

又如比谁积累的单词多,我们每学一节新课前,我都让学生们事先做出小卡片,图文并茂,用完后好好保存,定期开展“单词大聚会”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你做我猜”、“摘苹果”、“单词大接龙”、“抢拼单词”等学生们感兴趣的游戏来巩固所学单词,增强了学生们的记忆力。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还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实践中学会了知识。

二、在实践中创新

在实践中创新,开展小组活动更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我所教的班级人数较多,要使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中都得到相应的交流机会,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分组进行操练、小组一般由前后两桌人组成,这样操作方便。每组里选出一名成绩好的同学任小组长。小组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小组对答、小组互测、小组帮差、小组竞赛、小组轮答等。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小组演示活动可以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3《How many》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数字11到15以及巩固1到10。为了避免枯燥,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小活动。如挨个报数,报完15后,从1再开始另报;到室外分小组踢毽子、拍球、跳皮筋等学生们喜欢玩的游戏来进行小组内的比赛,最先数到15的为获胜者,要求英语发音要正确。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足为奇的活动,但却让刚刚入门的小学生们快乐不已,并且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了本课的数字。这种实践活动不仅使书本知识融入了实际生活,还使更多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找回了学习英语的自信,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师生共同合作的默契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更能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要“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还要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如编故事:教师先给学生们起头,让学生们每9人为一小组,根据给出的第一句话每人续写一句,直到最后一个人写出故事的结尾。要求要有创意,联想合理,注意前后句的衔接,所述故事尽量做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附优秀作品展示:There are some apples on the tree. They’re big and red. I want to eat the apples. But I can’t reach the apples. A monkey comes here. He climbs up the tree. He picks some apples for me. The monkey is friendly. We share the apples together. The apples are delicious. )

这次创新活动的开展,首先以讲故事为主题,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培养了学生由词组句、由句到篇的能力。在小组的交流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一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了英语故事带来的乐趣。但在续写过程中,个别学生的词汇不丰富,对组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出自己的优秀作品。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差距的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强化训练,从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了词汇的积累和口语的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又如:在学习了很多的动物单词后,让同学们自编英语小谜语考大家,只要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不计较语法上的错误。小组内挨个口述自己编写的谜语,并让伙伴们抢说出谜底。每组评出最佳谜语,让编写者进行口述,并让其它小组抢猜。通过编写谜语,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复习所学单词的基础上,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既动了脑,又动了口。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形式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同学在词语的积累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并要求这些学生平时注重口语交际,多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创新,我们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态度,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激活各种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会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会有很大的进步。

三、在实践中提高

要使综合实践课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才能真正实现活动自主性,有效性,使学生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并不一定只在教室里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求把学生带到合适的场所。如:解除固定座位编排的限制,采用小组活动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离位,找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际,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超市,带到动物园进行实地教学,切实做到变静为动,动中有序。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并伴随学生的思维活动,肢体活动。可以是画画学英语,唱歌学英语,全身反应活动学英语,对话学英语,表演交际法学英语,练习比赛学英语,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的身心,以“动”促学,以“动”促用,把英语从学生嘴里“挖”出来。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意识到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活动课不只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说说、唱唱、玩玩的活动,仅在直观兴趣和课堂表演上下功夫。尽管有时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未真正习得语言。所以,我们在活动前一定要说清活动的目的,并要求学生们积极地完成任务,才能收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要想让学生们能很好地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还应不断地学习、探究如何开展好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篇(2)

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一大亮点,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活跃,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质量因而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下面将构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供广大数学教师参考和借鉴。

一、合作教学模式

由于小学生长期受到家长的溺爱,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傲慢、自大的心理,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数学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合作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数学问题,比学生独立学习更有效率。同时,合作教学还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美好品德,学生也会主动要求进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陋习,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比如说学习“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以桌子为中心,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图片、玩具、模型放在中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的画面;然后互相交换位置,再描述一下此时物体的样子。学生会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全面。很多学生会存在疑惑,观察物体和数学有什么联系呢?这是因为很多数学计算都存在规律,比如说125+241+275+359求和,如果依次相加计算量较大,很容易算错,可是通过观察会发现125和275相加是400,241和359相加是600,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最终结果是1000,所以说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数学源于生活,很多数学定理都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学习数学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经常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但是我们已经对其智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以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能力,在不对知识科学性学习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巧妙借助生活化的语言对其思维进行引导,让其在童趣化的语言中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科学的学习。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要急于教学,而是询问学生最细化哪个数字?为什么会细化这个数字?有的学生说喜欢4,因为家里有4口人,有的学生说喜欢7,因为我们是7班,更有甚者说喜欢1,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期末考试要考第1名。和此相类似的回答有很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学生结合学习、家庭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降低了学习十以内数字的难度,构建了高效的课堂,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三、游戏教学模式

数学知识的灵活性高,趣味性强,教师可以用其他的教学形式来替代枯燥单调的书本知识,将学生从固定思维中解放出来,使其逐渐发掘数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并且学会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游戏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比如说以《田忌赛马》为例设计游戏,让学生抽取标有数字的卡片比大小,每个人抽三张,采取三局两胜制。第一个学生抽到了8、4、1,第二个学生抽到了9、5、3,当所有学生都认为第一个学生输定了的时候,教师要让其思考胜利的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到,教师应从旁指导,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并W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类似问题,在游戏中逐渐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为数学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转变了僵化、呆板的教学模式,营造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对数学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教师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并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知,新课程改革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要求。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局限于“就教材读语文”,片面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严重脱离。而语文综合性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站在全面发展的高度,把学生的学与用、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近些年来,综合性实践活动,已经逐渐走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高效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语文教材内涵丰富,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学完《我叫神舟号》这篇课文后,教师设计了收集、整理图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空,想象自己坐在月亮船上,遨游太空。接着告诉学生,太空已经不再是人类的梦想。引导学生从哥哥姐姐用过的教材或是报纸上,搜集图片如“人造卫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等。然后剪下来,在班上用一两句话解说图片中的内容。又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后,笔者开展了以“学习英雄,我奋进”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搜集英雄事迹,并在班级以故事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评价,评出班级“故事大王”。这就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二、走近自然,感悟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核心。要想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通过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笔者先是设计了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不会偏离,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语言清丽典雅,散文色彩浓厚。在课前笔者布置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或是向别人请教。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基本的了解。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习渠道,学习热情高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关注社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然界是神秘而伟大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真实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对自然便能产生喜爱之情。从而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边环境逐渐恶化,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与生活相关的课题。比如在《云雀的心愿》课后,笔者组织学生调查了周边的自然环境情况。特别是学校周边小河的环保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校周边小河今非昔比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保护小河的建议,最终形成简单的调查报告。通过这一实践形式,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体验了真是的自然环境。在观察与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认识到人们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方式,会给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了解一定的环境保护常识,掌握了基本的环境保护技能。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说是一箭双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得到提高的同时,其环保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四、延伸课文、拓展教学

课文的眼神与教学的拓展,能给为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这种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材,适当地延伸,就能训练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技能。比如在《用冰取火》时,先让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原理。鼓励学生在课外根据原理进行自己的小发明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要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总之,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教学途径,使得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呈现多元化。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培养综合性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瑞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河南教育,2002 (2) .

[2] 钟永辉.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民族教育,2010(Z1).

篇(4)

2001年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实行,综合实践活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今,距开设这门课程已有十余载了,这一课程从出现到繁荣,再到如今的反思与探索,问题也层出不穷。对此,笔者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见解。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研究领域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素养,不仅包括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反思不正确的信息,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体验方式,为展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问题;2.制定计划;3.收集资料,处理采集信息;4.构建学习成果;5.作品展示交流,讨论完善;6.作品评价。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过程,则需要信息技术为每一阶段提供支持。因此,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脑力劳动,去研究,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综合实践活动既要突出“综合”,又要体现“实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实践中确定研究的问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及探究过程,更为注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亲身经历活动转变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有效从学科知识的学习迈向对生活世界的探索。

(三)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封闭的教学模式变得开放化,把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生存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81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然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并不容乐观。过去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误认为就是单纯的劳动,忽视了技术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综合实践活动将其与其他三个领域相整合,渐渐改变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其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如今,劳动与技术教育已成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内涵和要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主题研究、多元评价能够很好地诠释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丰富学习方式,摆脱传统教育一味灌输的不良方式,让综合实践课回归到社会生活中,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组织学习内容,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如:选择让学生心动的综合实践主题,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前便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真正地热爱学习,使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行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经历来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由衷地喜欢这一学科。

(二)综合实践要与德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普遍缺少合作探究意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并且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德育课程多处于枯燥说教阶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因而教学效率不高。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有效整合,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作为前提,密切联系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尤其在综合技能的运用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将德育工作有意识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增强其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综合实践课与德育课的双赢。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达成共识,共同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集合则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教师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家长则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做到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有效地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虽推行十余载,但至今仍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流于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虽实施多年,但很多学校并未真正将其转换为实践课,并未真正带领学生参加实践,仍旧处于书面化的传授模式,学生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二)教师受固有课程模式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

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不能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导致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处于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并未真正体会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Q问题的乐趣。

(三)受应试教育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认识不断转变、不断完善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大部分家长并非这样认为。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无足轻重的一门课,语文、数学等科目才应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他们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并未认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意义。

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具有规划、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学校只有健全制度,才能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转换教师角色,摆脱传统教学禁锢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更新观念,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多都涉及课后学生的调查研究,单单依靠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家长更新观念,积极配合。家长要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成为教师的好帮手、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要挖掘家长专长,为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牵线搭桥,尽义务,尽职责,尽全力指导学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全力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搭建一座桥梁,给学生创造一个改变自我、创造自我的平台,正视实践活动中的不足,积极改进,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9-01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和性质,采用探究式教学习是一种能够实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短时高效的教学方式。但受到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形成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影响,探究式学习不可能全过程完整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误区,它影响和制约了“课堂转型”理念的有效实施,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 在探究学习中正确处理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要动手也要动脑。在大力推广“课堂转型”课改理念的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探究过程。但很多时候,教师将探究理解为只要让学生的收“动”起来,甚至误认为课堂上活动越多,学生越活跃越好。课堂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状态,表面上看学生都在参与,但在看似热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后,学生的头脑依然一片空白。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动起来,没有感悟,他们的观念、认识、探究技能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并没有将探究能力有实质性的培养、提高。

真正高效率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在活动中认真的动手操作,并在做中有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决不能厚此薄彼。我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就给了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探究空间。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带的材料尝试调制泡泡液,提醒学生不要浪费,也不要弄脏环境,先想好应该怎么调试泡泡液后再动手实践。调好液体后,试吹泡泡,可能出现吹不出泡泡,液体挂不住泡泡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失败的原因,是泡泡液过于稀释了还是泡泡器的大小不适合等原因。学生在活动中会经历反复的“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 重视小组合作,提高探究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的发展,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的过程和探究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但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的互动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要理解集体协作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就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在小组互动活动中要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等不良的心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其次,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竞争、协作意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竞争合作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使他们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既合作又竞争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而提高探究的实效性。

3 让交流与评价成为为探究学习中的“催化剂”

评价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因此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而对一些富有创意的想法,独特的看法持不温不火的态度,要么不管对错,一律肯定;要么含糊其词,不予深究。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因此,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展示学习展示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要包含着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尽量给予学生客观、真实、恰如其分的评价。

在平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让学生个人观察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练习内容,对他们的探究结果或用适当的文字加以点评,或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探究活动的关注,促进他们更加努力的研究;还促进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

探究的美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在探究、体验与实践中感受活动的快乐。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要尽量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让他们从中获得最大的快乐,从而让他们真正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 宁涛.综合实践应以探究性学习培养为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

[2] 张培华.《浅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性学习》浙江嘉兴市秀城区新丰镇中心小学[Z].

篇(6)

第二,对于现如今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来说,中国的数学教育在近十年内并无太大的变化,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教师认为一直遵从这种教育是没问题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一直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任教时间可能多达十数年,在知识点的讲解上也是循规蹈矩,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综合实践数学课程,同时也无法认识到综合实践的小学数学课程给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和小学数学带来怎样的好处,更有的教师将其认为是一个知识点,粗略地讲给学生后让学生自行领悟,就因为这样才出现了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不重视,所以说要想让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有条不紊地执行下去,首先就需要让教师进行一个清楚的定位。

二、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对策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通常是言传身教,即教师在讲?_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课,而教师所讲的内容大多也是根据以往的授课经验以及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所以,为了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能够顺利实施,首先就需要转变师生共同的观念问题,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来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好处,首先,小学生还处在心理和智力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往往能够加深孩子们的记忆程度,所以,通过这种实践教学让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更快,同时,由于是实践教学,大多的实践教学方式也能够让孩子们喜欢,而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通过这种教学就能够改变孩子们对于传统教学的观念,不仅如此,学校也需要适当的组织教师进行授课,传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深入剖析知识点等等。

第二,对于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来说,首先应当确立一个明确任课方向,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校为辅助的这样一个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即严厉苛责等决不能出现,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去接受实践活动课程,其次就需要确立教学主题,虽然原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出现过类似的知识和学习主题,例如《自行车里的数学》、《房子中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等等,然而教师却并没有将此进行深入剖析教给学生,例如房子中的数学,人们都知道三角支撑的建筑是任何图形中最坚固的,然而为什么坚固,怎样的三角形才更坚固等等,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不会深入剖析,最终导致这类的课程以失败告终,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引入相应的活动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活动的目的之后,让学生们自行讨论,然后教师再去讲解,并且纠正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一个个的问题,一些实践课程可能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探索然后总结探索后的资料进行陈述总结,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这种探索和合作的精神,这样,才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数学课程深入人心。

篇(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愿问”,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学生会逐步达到“会问”和“善问”的层次。例如,近年来,雾霾现象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雾霾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小组讨论后提出若干关键问题:雾霾分级的数学标准是什么?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对雾霾的成因进行量化分析?怎样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真实有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发成立了研究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调查访问,有人负责拍照取样,有人负责整理数据。研究小组连续12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着学校大门上方固定的位置拍照取样,完成实验报告。他们将研究成果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出,并且联名给市长写了一封环保建议书。

正是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来,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际自由飞翔。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技能训练而弱化了知识的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当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时,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校食堂中午至少要做出多少米饭才能让大家既吃得饱又不浪费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对在校吃饭的人数和每个人的饭量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全部人数,会很麻烦,于是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样本,在每个年段随机选择5个人调查他们的饭量,调查结果如下:

接着,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算出食堂至少要做出的米饭量:1.5×400+2×500+2.3×200=600+1000+460=2060(两)。这又一次将实际问题和众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深刻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统计量。

篇(8)

现阶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贯做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数学游戏和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把教学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活动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一点一点地展开,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得学生们一想到学校就想到了“游乐场”。教育能达到这种至高境界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要做到这一点就简单多了。信息技术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得生动而且丰富多彩。

一、应用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情境,改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却忽视了教法、学法、能力的培养,然而教学实践表明,对这些抽象的概念与规则的学习并不但不能增加学生们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反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创造性与灵活性,这样,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而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新教改则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情境性学习方面进行了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因此而增加了许多学习的趣味性,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更是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给我们提供了实时、开放、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使得问题情境变得更加地逼真,更加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弥补了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使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

二、 应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资源的外延,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

1.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资源的外延大增,使得知识点的展现更灵活生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要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学生理解的进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增加课堂容量的同时,学生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也得得到了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也要留意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去,制造一些游戏活动与数学学习挂钩,在信息的海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增强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利用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要恰当利用多媒体,以使得在课堂上出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3.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使得数学的重点部分得到突出,进而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增加知识的内化。小学生们在遇到知识难点时往往不容易解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调动起来促进知识理解,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三、 应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改变师生的互动方式

1.在网络环境下课堂的反馈与评价更及时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们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反馈信息,但在网络环境支持下,一对一的解答与教授学生成为可能。在校园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电话将自己的答案上传给教师接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和纠正学生的习惯性错误,同时教师要采取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正确引导,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比照以往的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可以顾及到更多的学生,甚至是全班,并且能及时调控学生的上课状态,有张有弛。

2.所学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进行扩展和延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内容,只能在这一节课上发挥它们的作用。这节课结束后便缺乏可操作性,学生不能对所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而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我们设置了BBS这样的交流版块,这节课的素材可以随时再拿出来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使这节课得到很好的延续。

3.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是师生关系的转变,网络的优势,可以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网络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师生互动方式,丰富反馈与评价功能,使师生之间增加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地交流。运用计算机监测记录教学过程,可研究学法和反馈信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的有机部分,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小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篇(9)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在新一轮教改中,素质教育被提上议程。在迫切呼吁中国教育应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浪潮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对当代小学生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当代小学生掌握教科书中内容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还能使当代小学生劳逸结合,培养勤动手、勤思考、勇于创新、勇于挑战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主动爱上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促进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顺应当代学生教育尤其是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潮。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呼吁教师应当尽快转变传统角色的定位,以小学教学活动中的钻研者和创造者的身份来充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第三部分中的内容里阐述了这样一段话:“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并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因而,有的学者认为:不可以没有教材,课程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前提,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者对课程资源问题却没有给予较好的解决,设课之初即过分强调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行开发,为防止活动的学科化倾向,对应不应为学生编制使用教材的问题更是讳莫如深,使得课程资源建设问题始终成为制约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上便沦为“三无”课程(无教材、无教师、无课程标准)的状态,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课程的健康发展了。

二、当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各学校都极其重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代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但是,87%的教师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不好教、难教,实施起来有困难。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活动计划性太粗略,落实性和可执行性同样有待加强。其次,这种问题的出现在于教师自身对课程的安排的可实施性及教师对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要量体裁衣对课程的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灵活教学手段。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培训需要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规划。

1.自主收集并整理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材料的选择要求尽量符合现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难度要适中,课题不能过于复杂,也不可以过于肤浅。过于复杂的综合实践活动容易导致小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挫伤,不利于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容易气馁,形成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反之,如果实践活动太简单,小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则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空洞,达不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的初衷,还浪费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

2.创建指导教师小组,提倡学生选择指导教师

把综合实践教师进行分组,改变了传统的给学生分配教师的教学安排方式,由学生来选择教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活动中,以分成小组的方式展开活动。这样能够提高小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更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规范化策略的实施办法

相对于传统的学科课程形式,它不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课程观,教学观及对教程的设计理念及学生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校的教学实施能力,甚至相关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的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我们知道,制订科学而新颖的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方案是上好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一个比较成功的课程实践活动方案,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在活动过程中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想办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一个科学的实践活动方案的设置,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前提和保障。

1.活动资源的选择要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出台和素质教育提倡之前,小学教学活动场地几乎都局限于教室内。封闭的教室就像一堵大的围墙,把小学生与外界社会和大自然相隔开来。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像一条纽带,为小学生认识世界、融入大自然开辟了一条渠道。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选择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维,不能太过于复杂。贴近生活并融入生活,才能指导生活并在生活中启迪学生。譬如说:准备一堂综合实践课程,了解农民伯伯如何辛勤劳动种植粮食以及感受植物生长历程。组织活动时,我们需要学生带好自己熟悉的种子,如:黄豆、花生等。用分组法将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相应分组,一组可以选用一个小盆子,取好土壤,把种子埋在土壤里。另一组则用透明的瓶子等小容器,将容器里倒一部分水,将种子放在水里。前一组可以通过对土壤的收集等准备工作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体会到我们平时一日三餐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后一组则在不断地观察中感受种子从发芽到长出嫩绿的新苗这个阶段,记录种子成长过程的同时,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一些参观、走访、调查之类型的活动,从而使他们在简单的观察、交流、沟通中,形成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

2.活动目标要合适,能够对综合实践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最核心的就是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灵魂。因此,活动方案中体现的活动目标必须得当,能够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

3.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和有效开展,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有了有效的准备工作保证为前提,教师才能够顺利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下去。

4.活动过程要考虑全面,时间分配要合理

要首先确定好活动环节。一般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要有活动导入、合作探索、交流总结、实际操作、展示评论和开拓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六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教师要按照这六方面的比重安排好时间,对活动合理展开。建议活动讲解的时间占活动的比重略小(建议讲评环节占10%),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成为综合实践课堂中的主体。

综上所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被各学校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会越来越规范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小学教师能够很好地制订出活动方案,来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4.

篇(10)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笔者走访了本县相关学校,发现一些学校只开设信息技术课、劳动技术课。这两个模块都有专职教师,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有课表的安排,却没有专职教师。这节课,有的学校是学生自习,有的学校安排语数英老师上课,美其名曰:语数英的研究性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也没有抓好,常常被主科老师捡去上。这样,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同虚设。

2.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学科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性质是“综合”与“实践”,它和学科课程的知识化学习有本质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独立的教材要求,探究的内容可以来自学生,因此,这样的课程应该是真正体现生本要求的。但某些老师在教学中偏偏把它们当做学科内容一样讲解,这其实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性质理解不到位的体现。

3.综合实践活动课各自为政。

专业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乏,导致某些学校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外的综合实践课分配给其他学科教师。由于学校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案,有的老师很受学生欢迎,但他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积极的推广;有的老师一到综合实践课就不知所措,干脆占用来补主科课程,也没有受到学校管理的限制。这样教师授课的随意性很大,教育效果差别也很大。

4.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空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的内容太多太杂,相关评价方案没有确立,某些学校没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某些学校甚至没有相应的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机构。

二、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的原因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不被学校领导和老师重视,大家在实践中感到茫然,这是有原因的。

1.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追求教育教学中的过程体验。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某些学校把升学率放在首位。与应试关系不大,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被不少领导、老师忽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缺乏目标指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学校把春游、体育艺术节、少先队活动等当做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虽然这些活动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但总的说来学校缺乏对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的目标引领。某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教研室这样一个引导老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教研机构,缺乏目标指引,导致缺乏实践热情。

3.综合实践活动课师资培训欠缺。

相比其他学科的师资培训,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机会几乎没有。某些老师凭自己的感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可避免受到课程本位主义的影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带有浓厚的学科色彩。

4.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其实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我们不缺知识、不缺资源,缺的是整合资源的能力,缺的是把学习的知识和现有资源发挥到极致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成为学校最重要、最受重视的一门课程才对。

5.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不到位,实施有难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怎样评价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实现什么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什么时间实施,学校大多对这些缺乏统一的认识,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案。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几点对策

1.领导要首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

校长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校长的观念决定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很难想象,一个学校校长不重视的课程可以教好或者学好。因此,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成效,校长首先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把它统筹规划到学校的各项计划、各项制度中。要从整体上进行顶层设计,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发工作当做最重要的教研工作,设立专门的教研室,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抓好抓实。教研室要在校长的领导下做好常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这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从无序走向有序、从茫然走向清晰的机制保障。

2.要通过学校制度管理创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很多工作都是枯燥乏味的。但学校制度可以创新,学校管理也一样需要创新。只有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应对教学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如有的学校把信息技术、劳动技术作为常规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每个老师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要求每个老师至少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这样由于任务分解,每个老师都感觉很轻松,而且认真准备,既利用了其他学科的资源,又使综合实践课群策群力,把每个老师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成为最优化的学习资源,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手段。

3.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施。

今天,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潮层出不穷,但有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应该是可以实现少教多学的生本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总是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应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的提出者、探索者、解决者。如一位数学老师把“三八二十四点”作为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研究性学习经验。一位学生通过探索找到一种解决较难问题的方法:算5、5、5、1时,他先得到5×5=1;然后再提取5,得到5×(5-1÷5),很快就掌握这种方法,迫不及待地要与别的学生分享。很多学生在他的带动下,又发现3、3、7、7与4、4、7、7的算法。还有一个学生会解3、3、8、8。他是这样想的:3×8=24,3×3-8=1,然后把这两个等式相除,再约去3,就有8÷(3-8÷3)。他把这种方法发挥到了极致,这其实是研究性学习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其自主探究精神。

上一篇: 知识产权法教案 下一篇: 贫困学生资助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