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17:01: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乡规划实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促进勤政廉政,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特制定本制度。
二、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实行政务工作四公开,即:政策法规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承诺服务公开、监督方式公开。尤其对审批项目、建设项目、规划项目等重大事项,要提高行政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预防和制止行业不正之风的发生。
三、及时受理有关当事人的办理申请,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的规定,在承诺期限内尽快为当事人办理有关手续。
四、为确保服务承诺制度全面有序实施,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服务承诺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各处室服务承诺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服务承诺制度的执行情况要纳入各处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工作人员要做到礼貌热情、服务文明、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办理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要及时耐心与当事人解释、说明,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使用户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
第二章 承诺内容和服务标准
一、实行首问责任。工作人员在服务对象首次咨询或联系办事时,要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对所问问题不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负责及时联系相关人员接待处理。
二、开展预约服务。推行全天候无假日预约服务,只有服务对象事先约定,办证工作人员及时到位,对具备规定条件的,做到随到随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三、坚持挂牌上岗。上班时间内,工作人员须佩带胸卡或摆放桌牌,以方便建设单位和群众办事,并接受监督和投诉。
四、“一书两证”办理。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并在其他资料齐全的条件下,实行限时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在20天内(国家法定工作日,下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类)30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工程类)15天,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15天予以办理完毕。
五、勘察测绘管理。在申报资料齐全的条件下,在20个工作日完成丁级测绘单位资质审批和国家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提供和使用审批。
六、违法建设案件查处。自接到群众举报之时起,及时给于回复,或现场检查,其中在规划区范围内2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查处。自发现违法建设后,一般在2个工作日内送达违法建设停工通知书,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查处立案工作,在三个月内办结,重大或复杂案件经局领导批准可延长(不包括规划局以外的时间)。
七、保证服务质量。严格依据行政审批程序,做到“三快”:受理快、协调快、审批快。对申请人办理审批、审核、验收手续前进行电话咨询,即时答复;面谈咨询,即时答复,办理手续时,应发资料即时发放,做到服务优质高效。
八、接受监督投诉。设立监督投诉电话:8482087。局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受理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对违纪情况的投诉举报,并将查处情况及时向当事人进行反馈。
2、合理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一定的比例。
3、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高效、务实。
4、城镇空间布局合理。
5、保持独特的城镇生活环境。
6、良好的生态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
二、城镇用地规划镇区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取134.85㎡/人,规模为148.76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19.76ha;远期建设用地指标取119.94㎡/人,规模为200.00ha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245.88ha。
三、镇区用地布局
1、城镇发展方向
主要向东发展,次要向北,谨慎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
2、规划区范围
镇区规划用地东至红枫路,西至合欢路,南至临河路,北至青枫路,面积552公顷。
3、规划结构和形态
3.1、结构
规划结合现状道路情况,考虑操作的方便性,及建筑物的朝向问题,基本采用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最终整个镇区形成以“一心、两区、多组团”的规划格局结构。一心——镇区新的商业教育服务核心;两区——镇区工业生产区、镇区生活服务区。多组团——镇区生活区形成的多个居住组团。
3.2、形态
由于镇区主要向东发展,次要向北,谨慎向南发展,控制向西发展,为此镇区最终形成以原建成区为基础的逐渐形成集中团块状用地格局。
4、各类用地布局
4.1、工业用地
镇区工业为民营产业区。本区对镇域范围内部的传统工作业的整合重组,原则上要求无污染的绿色企业进驻。规划在镇区东北侧集中布置,建设用地面积49.70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6.55%。
4.2、仓储用地
规划集中布置了两处处仓储用地,位于镇区繁荣路和河滨路交叉口东南侧。另一处布置在产业区内,服务于工业。仓储用地总占地面积为6.30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07%。主要用于粮食收储及物流存储。
4.3、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面积为92.92ha,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7.79%。
——镇区居住建设用地集中布置,由繁荣路及历大路的划分为四个组团。
——现状居住地主要进行调整,改造居住条件,调整人口密度,增加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居住用地按规范要求,合理安排住宅,公建道路及绿化用地,加强居住环境建设,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形成居住中心。
4.4、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依需设置,规划总用地总面积为32.13ha,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3.06%。
(1)行政办公用地:将原镇政府扩大至龙槐路和繁荣路交叉口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完善,其它行政办公机构用地尽可能在其周围集中设施。
(2)商业金融用地:完善原有的镇区商业金融区,规划腾飞路和盐化大道作为商业发展轴线。
(3)教育机构用地:现状城西中学和城西小学原址扩建,同时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远期在北部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更好地服务于居住区居民。
(4)文体科研用地:规划在新镇政府北侧结合水体绿化景观布置科研、文化、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现状的老医院原址扩建,并且为远期预留发展用地。
(6)集贸市场用地:为强化本镇的商业服务功能以及良好的区域位置条件,规划在东北部居住区处建设综合交易市场。
四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过境公路:青班路,历路,均为二级公路。
——汽车站:在镇区西部设置汽车站。
——加油站:镇区共设置一个加油站。
2、城镇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现状路网情况,规划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系统,路网间距基本上为200—300m。道路等级主要采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道路体系。
——主干道:红线宽度24-36米。规划将青枫路、红枫路作为主要干道。
——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8-24米。
——支路:其他道路为支路,红线宽度14、16米。
——停车场和其它交通服务设施:停车场设置两个,一个在历大路西侧、公园路南侧,另一个考虑在民营产业园区设置停车场,镇区新建项目应按有关规范的留足停车泊位,居住区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家用小汽车的停车问题。镇 区西侧设置汽车客运站一处。
——城镇广场:在镇政府南侧设置一个广场,平时供居游憩,特殊时可做集会之用。
五、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1、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1.1、城镇公园
规划在镇区设置城西水上公园以满足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的需要。并为镇区居住环境的提升打下基础。
1.2、城镇小游园
规划中以保护和利用自然河塘为原则,结合居民的行为特征,规划结合河道设置绿地景观小游园作为镇区景观点供居民休憩、谈心、游玩等。
1.3、线性绿地
本次规划以整合镇区内部水系建设绿地为主、重点绿化道路为辅防护隔离带作为补充,形成线性网络。
——滨河绿地:在镇区北部、中部和东部通过整理形成的水系,在其两侧设宽不一的滨河绿带,以环境绿化为主,建军设对应突妯其休闲、娱乐功能。
——重点绿化道路:路和和左路规划为重点绿化道路,保证应有的道路绿化的同时,两侧还各增设4-15米的绿带,以丰富城镇景观。
——防护绿带:规划在汗水处理厂北侧和镇变电站西侧设置不小于30米的防护绿地,以尽量减少其对居民的干扰,现时为防护设施的扩建留有余地。
1.4、小块绿地
居住区的组团绿地,城镇内部的小块绿地,公建前的装饰性绿地等,在建设时,要按规范配置。
1.5、经济果林
在镇区周围结合地形、水塘种植果林,既有利于小环境气候的改善,又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2.1、规划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同时强化生态景观特色的营造。
2.2、规划重点
a、主要水体景观轴线:对现状水体进行科学整治,在最大限度减少土方的同时,精心设计一个水体景观公园即“水上公园”。沿线建造造型优美的建筑物,以形成活泼有序、统一、和谐的水体景观画面‘
b、次要水体景观轴线: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加以整治疏通,设置两岸绿地小品形成次要水体景观轴。
c、道路景观轴线;以河滨路、柳林路为主要道路景观轴,在美化街道的同时对各个景观点以及各条水体刘观进行串联。
d、公园建设;公园是绿地景观系统中所占面积最大的景观中心,其建设效果直接影响整体绿化风貌,规划提出应挖掘景观资源、突出城西特色。
e、环境细部处理:规划要求在注重大环境塑造的同时,应注意各类小品、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目的。
3、整体设计导则
3.1规划原则
1)以镇总体规划为指导,在城镇功能分区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城(来源:文秘站 )镇的特色条件,加以充实、突出、提高,以创造新的城镇风貌。
充分利用城镇的经典门户区、控制点,重点规划,精心组织,使城镇景观富有生机。
根据城镇规划结构和自然环境,创造丰富有序的城镇生态景观。
3.2规划重点
重点研究在城镇总体规划前提下的城镇形态结构、城镇景观体系、开敞空间和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确定城镇特色形象塑造的标志、标识性景观区域及其景观节点,构筑城镇景观整体框架。
3.3规划措施
1)城镇形象整体景观框架构筑
城镇形态空间结构:“结合现状、中心发作、绿带环镇”的整体城镇空间形态。
2)城镇景区的划分
规划将镇区划分为以下景区:
——自然环境保护景观区:主要是中部水系周边区域。要求保护水体的自然形态,加强绿化,严禁污染;适当修筑人工景点作为镇区核心景观;
——近郊田园景观区:主要是城镇近郊观赏性农田、果林、苗圃、鱼塘等,突出田园风光特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中心政务文化区:主要是新镇政府及附近的城镇中心区,强化建筑的风格、个性,反映现代化城镇的风貌;
——城镇门户景观区:主要是城镇对外出入口地区,其建筑、小品、环境等主要突出强调城镇门户的景观特征;
——城镇环境:强调城镇水体的保护与利用,重视绿化的质量和覆盖效果,提高景点与景区的观赏价值和品位。
——建筑物
a、建筑高度:新老镇区均为4-6层,城镇中心和地段中心可适当布置高层建筑;
b、建筑风格:以现代感为主,以有特色和个性为宗旨,建筑色彩宜淡雅、明快,并形成和体现地方特色。
六、城镇建设规划
1、规划原则
1.1、建设实施总体规划的关键步骤,注意与总体布局的协调统一。
1.2、依托现有镇区,逐步发展,充分利用原有各项设施,避免分散建设提高资金利用率。
1.3、成片集中开发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1.4、在进行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进行原有镇区控制、改造和建设。
2、建设规模
镇区人口将发展为1.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48.76公顷,人均用地为134.85㎡/人。
3、用地发展方向
依托现有镇区,沿繁荣路、历大向北、向东发展。
4、近期建设主要项目
4、1道路建设:拓宽历大路、打通马朱孟大街海棠路、合欢路、富康路、临河路以及城西公园区域一些道路、停车场等一期工程。
4、2完成镇政府周围环境的整治。
4.3、完成河滨绿苑的一期工程。
[ABSTRACT]
The paper is about how to develop a programming management, decision, service information platform, realize the city plann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e with serve, end establish an united information platform which is served for programs manager of the whole process, and real realize "sunlight programming".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Keywords: city planning,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communion, service
前言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势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结构和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先进的生产力。
信息技术的诞生和应用,也给规划行业带来一系列令人惊讶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弊端”正逐渐展露出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将规划部门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如何帮助规划部门冲出孤岛?在现有的环境中,采用集成的技术及产品,将数据、系统或应用整合,是一种正在被重视的解决之道,它可以帮助规划部门摆脱现处的困境:庞大的系统、低效的运行、决策的困难……,为此,一些行业人士正在大力提倡冲出孤岛的“治本”之策——进行“规划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
目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领导、信息中心负责人(CIO)和信息化建设骨干们,都已经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总体规划。但是,有些单位的总体规划从调研到讨论制订、到项目审批通过,再到最终实施,常常几年过去了,需求发生变化,技术设备也已更新换代,规划显然已经“过时”,没有充分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局的信息代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已经在全局实现了规划管理、审批的信息化。但是因为每一个系统都是自成体系,各个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协同工作,各系统之间都需要数据共享,没有实现真正的“阳光规划”,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为规划管理的全过程服务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局认为很有必通过建设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以上各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形成健全和完善的机制,最终实现在统一的平台上互通互联,保证信息上传下达,实现城市规划部门的快速响应,避免信息孤岛的形成。使它能够为规划部门提供更具体、更科学、更有时效的决策支持,为全面实现规划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解决
乌鲁木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经过几年的建设,本着“统筹规划、实用先行、讲求实效”的原则,以规划实施管理业务为主体,以规划管理业务所包含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为数据资源,形成一套以综合数据库和GIS平台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支持工具的图文一体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规划局内部为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创建良好的数据环境、分析环境、评价环境和管理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形成全局(包括七个分局和联办大厅)联网和高效、协同运作体系。
为实现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在行政上实行了“三个统一”。即由信息中心作为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全部信息收集、管理、的机构,统一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制度,以此为依据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同时,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局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管理机制、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为主要的工作出发点,查漏补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二大平台”、“四大库”的建设,具体体现为“二大平台”指规划管理、决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和“三网一库”(内网、专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四大库”指1.地下管线数据库;2.规划历史蓝、红线审批库;3.全市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4.影像、声像数据库。
一.为了配合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完成并投入使用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行政办公和理信息系统以及公众服务系统。
1.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数量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下管线的资料不清、不全、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及时准确为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准确依据,已成为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数字化的管线信息在制定切实可行、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案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局在经过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使用AutocadMap作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采用现代化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物探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管理技术建设而成,改变了传统的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方式。实现了GIS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线设计(CAD),集数据采集、监理、建库、动态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于一体。借助三维建模与视觉仿真等高新技术手段,将城市现状直观地展现出来,以便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工作者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并为有关领导做出最终决策提供帮助。
2.行政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为规划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的网络应用平台,它协助用户构建信息化的支撑环境,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的信息平台。用户可以轻松、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类公文办理及其他行政工作,能满足日常行政办公的所有内容和实现网络及远程行政管理。
3,公众服务系统
目前提供的公众服务系统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①
电话语音查询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使用户通过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项目的办理指南、咨询方式和办理的进度等信息,支持语音呼入功能、语音呼出功能及文字传真和手机短信业务。
②
IC卡及触摸查询系统:通过电子媒介IC卡及触摸屏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服务,可以IC卡机读取或通过触摸屏输入IC卡号查询项目的办理进度。
③
规划新时空网站:除一般网站的特点外还包括:基本城市规划公示、查询、信息、远程报建、网络交互办公、规划法律法规规范查询、基于三维仿真的网络模型等功能。从而建立了社会公众反馈信息的网上途径,加强服务和监管力度。转贴于 二.“三网一库”网络安全平台建设
“三网一库”主要由内网、专网、外网、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组成,为保证每一部分网络、数据安全,同时不同用户又能访问到需要的内容。我们建立了由涉及网络安全的软硬件:防火墙、分析机、动态防护系统和RSA双因素安全认证系统紧密结合构成。规划网络动态防护系统秉承“战场体系对抗”的攻防战略思想,提出了“智能型积极防护”的网络安全理念,保护关键性网络信息资产。为每个用户发放RSA双因素认证令牌该令牌密码每分钟变化一次,令牌密码是用户登录不同网络、系统认证密码,不同用户根据令牌设置权限来访问不同的网络、系统。
该网络安全系统的运行,保证用户的应用系统数据安全,保证只有本系统合法的用户才能使用访问网络和使用应用系统。在该网络和基础和安全保证上,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全规划局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规划局七个分局实现了与规划局机关的网络互联,各规划分局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案卷办理和审批及资料的查询、借阅。同时与城建档案馆就及时掌握信息与建设单位签定《档案报送责任书》,城建档案馆及时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指导。在建设单位完成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后,规划局可通过网络查看建设单位的档案移交情况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竣工认可书》。
三.四大信息库及工程地质数据库
1.
地下管线数据库
地下管线数据库有二部分的数据组成1.地下管线普查数据 2.地下管线竣工验收数据 3.工程地质数据。
地下管线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去年我局受政府委托全面开始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在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我局的城建档案馆在2003年正式成立地下管线竣工验收办公室,主要进行2003年1月以来所有完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竣工验收工作。该竣工验收数据库保证了在进行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后地下管线数据的现势性。使用竣工验收数据库的内容直接更新现状管线数据库,为今后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检修、事故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2.
规划历史红、蓝线审批库:
该审批信息库包括了1992年以来规划局所有审批完成的所有建筑蓝、红线的图形数据库和其对应的属性信息数据库及编制完成的各项规划编制成果(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区规划、市政管线规划等)。这类数据是规划局审批业务地的主体,对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有关直接的实用性和现势性。除了被查询利用和快速跟踪更新外,它们所起的作用更深层次的在于规范规划审批流程,避免同一地块重复审批与错漏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领导掌握全局。
3.
建筑控制线图形库
道路建筑控制线图形库主要包括全市所有巷道以上道路的道路控制线、规划建筑线和现状道路断面和规划道路断面图。该图形库的建设为规划设计起到了控制和监督的作用。
4.
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
影像、声像多媒体数据库主要包括我市所有重要工程、大型工程的照片、录像资料。所有道路改扩建、新建的前后对照的录像资料和照片,以及重要的全市城建规划建设会议的录像资料。以上资料在辅助规划决策中起到了参考、借鉴、警示作用。
四.前景展望
乌鲁木齐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辅助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的不同时期不同深度的规划成果,为今后各阶段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不仅能提供现状数据与图纸资料,还能输出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及相关资料,可直接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使城市规划的编制在系统、全面、详细的基础上展开,大大减轻了以往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繁重的资料搜集的工作量。
利用GIS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查询统计功能,在完备的数据库基础上,使城市规划走向多方案比较与方案优化的科学途径。就目前而言,规划设计利用CAD大多还处于单纯的辅助绘图的层次上,如果利用GIS软件的功能,规划方案有关的数据、指标提取统计分析等均可自动完成,从而使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与成果水平均产生质的飞跃。
完善乌鲁木齐市规划信息系统,应向大小两个尺度方向进行。一是建立城市设计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展规划人员在五维(X Y Z T(时间) I(属性))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与决策,从而提高分格能力和准确性。这对于保证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及提长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库、规划图库、制约因素图库、地下管线数据库、城建档案数据库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科学分类,变独享资料为共享资料。为公众企业或其他部门提供有偿服务,引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并监督城市规划实施,使城市规划部门从过去单独的资源消耗部门向资源生产服务部门转变,从过去只重管理向既重管理又重服务转变,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即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由单一的行政审批逐渐转向由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法制管理共同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幸福城市两步走:生活富足社会公平心情愉悦
根据规划,武汉市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分阶段目标分别是,2015年,通过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促进综合经济实力走在全国城市前列,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社会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基本建成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社会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努力建设富足之城、保障之城、宜居之城、公平之城、文明之城。
2020年,武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在全面小康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达到人民群众普遍满意的程度。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全市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群众因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感到幸福,基本实现全体市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普遍感到生活更富足、社会更公平、城市更安宁、心情更愉悦、活得更有尊严。
五方面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在4月10日举行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五场新闻会上,武汉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住房保障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主题“建设幸福武汉”2012年及未来五年工作思路、规划和具体举措。
收入:争取每年提高养老金增幅
武汉市养老保险2012年实现全覆盖——将目前尚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城镇老年居民,还未纳入各类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农村居民,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市提出,将努力争取每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幅,力争到2015年末武汉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逐步使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40%左右。
看病:医生开“大处方”系统将报警
武汉市将重点探索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降低住院费用。目前已有医院探索按病种住院限定价格,有效降低了住院费用。201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按全省统一招标价格采购、零差率销售,今后这一制度还将向大医院推广。2012年,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35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武汉市还在医院试点用药电子预警和监管系统,有医生开出“大处方”,系统将报警提示。
上学:困难家庭孩子上幼儿园有补助
2012年,武汉市拟安排幼儿园专项补助资金8000万元,拟设立学前教育公用经费专项补助资金。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将首度在学前教育领域建立资助制度——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孤儿和残疾儿童上幼儿园将享受资助。政府今年还将对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补助,根据幼儿园等级,按每个学生每年350元—450元的标准给予幼儿园补助,总计补助1100万元。
住房:公租房申请标准将放宽
武汉住房保障将有两大转变,一是从经济适用房过渡到公租房为主;二是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5年内,武汉市将完成保障安居工程40万套,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6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目前,武汉市正在研究适当降低公租房申请门槛,放宽申请标准——包括可以跨区申请、收入标准可提高等。
食品安全:责令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食品
武汉市将争取到2015年末,食品监督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市提出,届时,该市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98%以上。备案由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登记备案,不需要村民提出申请。另外,武汉市还将建立食品追回制度——责令企业主动召回问题食品,督促无害化处理;建立食品消费警示——公开向市民做出食品安全提示和消费引导。
专栏10
武汉首次市民幸福指数 总体分值63处中等水平
2011年12月28日,武汉市社科院《2011-2012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首次公布了市民幸福感指数:总体分值63分,处于中等水平。
2011年4月至5月,武汉市社科院、市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办开展了“2011武汉市民幸福感指数”调查测评,经13个城区的1000份问卷调查及百分制评估发现:市民总体幸福感指数为63分,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基本满意,但与期望值(100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地方特色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社区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占全省GDP的54%;从业人员总数达到440万人。到2015年,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村(居)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城市社区用房满足工作服务要求,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5000个以上。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力争到2015年,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研发人员 4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0000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万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万亿元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 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率先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基本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机制;2、基本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3、基本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4、基本形成绿色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 5、基本形成依法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文 化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2%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文化服务业总产出、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业年均增长20%,2015年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一半以上。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文化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城乡社区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教 育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建成浙江教育计算机网、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浙江省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浙江开放大学;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中职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以上;生均校舍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生师比达到16:1左右,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培养和培训能力达到1∶1,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分别达到30%左右和10%左右。
社会民生
《浙江省“十二五”城镇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城镇住房保障方面。到2015年,全省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550万平方米、76万套,新增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16万户。
房地产业方面。开发投资:到2015年达到4050亿元,五年总额达到18000亿元;市场供应:“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亿平方米;企业发展:到2015年,全省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达到10家以上;住宅产业化:到2015年,全省新创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10个以上,20个以上住宅小区通过国家A级住宅性能认定。
房地产服务业方面。到2015年,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物业服务到2015年平均覆盖率达到80%以上;房地产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物业服务企业1-3家。
《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80%以上;2、健全两个体系;3、依法维护权益;4、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率达到75%以上。
《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10/10万以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孕产妇死亡中因产科出血死亡比例控制在30%以下;3、以县(市、区)为单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3%以上;5、妇科常见病检查率达到80%以上;6、生殖健康和优生知识宣传普及率达到80% 以上;7、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70%以上;8、孕前优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年》
1、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9‰以内;3、幼儿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4、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85%以上;5、学前3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 96%以上,学前1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服务业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生态文明的先导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使浙江成为全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示范省和国际化发展的先行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企业间网络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占全国15%以上;网络零售额超过2500亿元,占全国10%以上;B2B、C2C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全球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辐射力不断增强。集聚一批国内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生产资料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培育2-3家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和20家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络零售企业;推动5-10家电子商务企业上市,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及配套服务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80%,一批龙头骨干工商企业建成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并实现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云计算和移动商务等技术创新快速推进,培育1-2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研发机构;建成覆盖全省地级市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2015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2.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1.5%左右;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16%左右。
2015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7.5%以上,品牌营销逐步推进,生产企业新设品牌连锁网点2万个,新增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10万家,培育有产业依托的省内重点展会20个,培育交易额超100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15家,30个城市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水泥散装率达80%。
全省性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基本形成,商业网点布局更加合理,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以上网点达300家,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达50条。
乡(镇)连锁网点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70%。培育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流通企业50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农批市场75家,营业额超亿元的农资企业15家,农村现代居民消费、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网络逐步形成。
《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直接经济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达到50亿美元,在岸外包执行额达到150亿美元,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执行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全省服务外包合同执行总额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有所增加,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稳步提高。
社会民生指标: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年均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突破3万人。
企业发展指标:2015年全省形成1-2家万人以上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和发展50家千人以上企业,培育30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5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左右,达到4500亿元左右(按2010年价格计算),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相对于GDP的比率明显下降。
其 他
《浙江省水利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实施16项重大水利科技项目、开展4个方向的水利基础研究、开展7个领域的面上应用性研究、建设和完善8个水利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广应用50项左右各类先进适用水利技术和产品、建设20个地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创建10个左右水利科技创新团队等主要任务。
《浙江省核电关联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到2015年,取得核安全许可证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取得核电合格供应商资格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初步建立具有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教育培训、建筑安装等功能的核电技术及产业服务体系,全省实现核电关联服务产值400亿元左右;培育龙头骨干制造企业5家左右,全省实现核电设备销售产值200亿元以上,带动关联设备制造企业销售产值2000亿元左右。
《浙江省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新建2座公厕的建设验收工作,于4月底投入使用。
2、配合区建发公司对阳光大道两侧绿化进行移栽恢复,为工程顺利施工做好基础协调工作。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维护、注重绿化日常管护。
(二)、认真梳理房管工作
1 、积极协调房管部门,启动安置在怡XX区居民的产权证办理事宜,上半年共整理怡合新城产权证资料516户,有效推进辖区居民驻怡合新城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
2 、抓好房产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协调,做好资料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3 、积极协调上级对口部门开展工作,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群测群防,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
20xx年5月9日省国土局和气象局专家到街道办进行地质灾害预防专题讲座,各村社区主任及监测人员参加了培训,做到群测群防,确保安全度过汛期。
(四)加强巡查,做好建筑安全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1、做好街办辖区内在建工地的安全巡查,协同街办安监办做好各项安全管理巡查,组织安全检查十余次,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8处。
2、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安排专人不定期对集镇进行乱搭乱建巡查,发现乱搭建行为,及时下达停工通知书,并限期拆除,减少了后期拆除工作的难度,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
3、制定《同安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方案》,实行街办、村、组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设专项资金对抓好此项工作进行考核奖惩。每月25日前村社区上报治违月报表,定期不定期进行巡查,上半年共巡查30余次,加大巡查宣传力度,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苗头。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配合丽阳社区做好“同安生态田园城市”项目后续房屋拆除工作,提前做好“丽阳实践”项目分房前的基础数据核实和分房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二)对2013年危房改造工程进行验收,及时将中央危房补助资金发放到危房户。
(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巡查力度,做好基础工作,严防地质灾害事故发生。
(四)启动20xx年新建3座公厕的立项、招标、建设等工作。
(五)做好绿化改造工作,重点配合建设单位对阳光大道、幸福路延伸段进行绿化改造。加强市政绿化管护工作,达到美化场镇,提高人居环境的目的。
(六)配合建发公司做好忠诚路延伸线建设启动的协调服务工作。
(七)做好在建工地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定期巡查,针对扬尘、降尘、施工打围、安全施工等,做到及时监督、整改。
【关键词】
城乡经济一体化 贵州 电子商务
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即所谓城乡经济一体化。马克思早就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可见,城乡分割并非中国所独有。从世界范围来看,城乡统筹和协调也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普遍遵循的规律。作为欠发达地区,我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为加快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必由之路。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发展战略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林毅夫2002等)。然而我省在相当方面都具备一定资源禀赋。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背景下,以目前逐渐凸显而将来成为经济发展主流趋势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来促进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拟从现阶段贵州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推动促进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思路,即电子商务。
1.贵州概况及贵州城乡经济现状
贵州,位于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人口约3474万。植被丰厚;矿产资源丰富,且以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成矿地质条件好而著称。是我国的能源大省,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
经济方面,贵州是2007年是全国最后一个突破人均800美元,2009年达人均1502美元的省份(全国排名靠后)。因此城乡经济一体化对于我省来说,有着特殊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从原因来看,贵州地处边远,交通信息发展的滞后,使得资源不仅未得到合理利用,而且存在着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例如:贵州的铝矿资源居全国第四位,而炼出的铝深加工少,以卖铝锭为主;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四位,但采出来运不出去;磷矿资源居全国第二位,但磷化工跟不上去。种种类似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贵州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新的形势下,电子商务所带来带来的机遇,是为了促进贵州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可错过的良机。
1.1产业结构的优化:数据显示,2011年贵州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7%、40.9%和46.4%。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1.2基础设施的改善
2011年末,贵州公路通车里程15.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23公里,比上年增长34.2%。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货物周转量952.8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6%;完成旅客周转量582.91亿人公里,增长25.1%。民航完成货邮吞吐量6.93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完成旅客吞吐量745.93万人,增长17.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推进宽带提速、3G网络改造和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建设,开展三网融合试点。
2.电子商务及其在贵州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
2.1电子商务——以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运用电子和电子技术手段,实现对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我国非常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被列入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从实际运营观察——今年11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确认“11.11购物狂欢节”期间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是去年的三倍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12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934亿元。以此计算,10月每天零售总额为611亿,这意味着仅阿里11.11狂欢节,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就达到了31.2%。
2.3从理论分析来看,电子商务具有以下优势:
2.3.1市场信息的实时灵活
无论何种规模,企业都需要大量的信息。电子商务就能让贵州企业和商户高效、便捷地了解同行动态和增加对市场的把握。相比较传统的传媒方式,不仅途径增多了,而且消息的及时和广泛也大大提高。从而,企业就可以更快更灵活的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路线。
2.3.2营运成本的降低
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和商家可以利用网络直接传递询盘、发盘、还盘等交易条款,提高了企业与企业间交换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一直以来,产品的外销方式之一即依赖参加展销交易会,这种方式不仅被动而且往往需要耗费客观的差旅及展览成本。而电子商务则可免去这些开销,并且消减担心展销是否能够迎来订单的风险。
2.3.3自我品牌的建立和推广
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原材料的直接销售加工无异于是一种短期经营行为,而非长久之计。作为具备相当资源禀赋的贵州,企业当以自我品牌作为附加值的体现和利润的延伸,品牌效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使得企业在降低了营运成本后,能够加大对产品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的建立。而更进一步,电子商务也能有针对性的推广品牌,从而有效地节省人力物力。
2.4贵州发展电子商务的良好基础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由于当前网民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并且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特性,为部分落后地区和难转化人群中的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而在贵州,从数据来看,近四年以来,贵州省仅就互联网宽带用户就在逐年稳步上升。
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贵州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3.基于比较优势的建议对策
如何根据我省这样一个区域鲜明的城市化发展特性和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从产业集聚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我省发展的战略来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为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转变我省欠发达的现实,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的建议:
3.1宣传推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营运方式,电子商务的推广需要多管齐下。笔者认为,在基础设施达到一定基础时,适时在教育培训上重视对其的培养,大力鼓励学校对各专业学生普及这门课程。在政策上给予学校或企业一定的倾斜或拨款。而作为直接受益的企业自身,也要在现有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也能迅速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3.2强化投入: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政府的财力资源、金融资源等向城市的过度倾斜,切实有效地强化国家对农村的各种投入。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而这又进一步加大的城乡差距。要扩大公共财政所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不仅仅是信息基础设施方面,还包括含公路交通等在内的高效物流体系。
3.3 政策法规导向:调整强化金融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为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提供信贷支持,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中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其中,由于我省在资源优势产业和制造业所具备的一定优势,金融对这些产业的电子商务化应走在前面。
3.4制度创新:为促进我省的城市化,必然由于城市化,必然会使城市在就业、生活环境、贫困人数、城市体系拓展是否有序等方面面临很多问题。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我省城乡一体化的途径之一,需要多部门、多方位的协调促进,最终使之成为增加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的根本途径,找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在更高起点上实现贫困地区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是包含工业的)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4.结语:总之,基于对现实的观察。电子商务是未来经济的主流。其发展已经并将在更大和更深的范围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城乡一体化也将得益于此。城乡一体化的起点在城市,最广泛的却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是结合城乡的优势,将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使城乡在多维度上平衡发展,也将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课题。
作者简介:
宋行,女(1980—);民族:土家,籍贯:贵州,讲师:学历:研究生, 单位: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P:104-105.
[2]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J]. 《北京大学学报》(京)1995年02期.
[中图分类号] D2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49-03
在现行行政体制下,乡镇处于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一层,各种矛盾和问题辐辏聚集。乡镇公务员则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线传递者和执行者,是改革的排头兵和冲锋队。这支队伍处在干部体系末端,队伍数量庞大、工作事务繁杂、接触群众最为广泛,如何尽快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公务员队伍已成为推进“四个全面”在乡镇基层落实的必然要求。本文的“新乡镇公务员”特指2005年以来通过考录和部队转业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长为当前乡镇工作的有生力量和未来基层政权建设的主力军,其中一部分业已走上基层领导岗位。本文拟对温岭市最近10年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人员的成长轨迹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规律,剖解难题,构建起符合当前形势的“新乡镇公务员”成长路径。
(一)乡镇公务员编制总数及来源。温岭市下辖5个街道、11个镇,公务员编制1160人,现有1078人。2005年以来,该市共考录、安置干部465人,其中考录404人,占比87%。安置干部61人,占比13%。
(二)乡镇公务员流动情况。温岭市乡镇公务员流动主要分为调入台州市级及以上单位、温岭市级机关选调、乡镇之间调动三类,三类流动一般要求乡镇公务员在原单位工作满三年(包含试用期)。从2014年开始,依据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乡镇干部在乡镇工作满5年后方可参加上级选调考试,这等于从政策层面延长了2011年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人员参加上级选调的时间。自2005年以来,这批乡镇公务员共流动85人,其中调入台州市级17人,调入温岭市级机关57人,乡镇之间调动11人。
(三)2005年进入乡镇工作且留在乡镇的公务员情况。2005年以来,仍有436名公务员留在乡镇工作,占到近10年招收公务员总量的86.2%。分析其招录情况可以看出,2011年之前共招收了87人,这批人最早从2008年开始可以参加各类选调考试调离乡镇。2011年进入乡镇公务员的对象因政策上的5年服务年限限制,目前均需留在乡镇工作。
(四)乡镇公务员受培训教育情况。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管理的主体是各镇党委,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层面的培训主要分为特定群体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特定群体培训包括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层干部培训、中青班等,各类特定群体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培训,时间从一周至三个月不等。普及性培训主要是对“新乡镇公务员”进行轮训,一般培训时间为一周。
(一)重视抓乡镇公务员的教育培养,提升乡镇公务员的素质。一是多层次抓培训。包括重视加强对新录用的乡镇公务员培训,对全市乡镇中层干部的培训。另外对于其他一些表现优秀的人员,如各级选调生,均不定期安排统一培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提升,做到对新录用人员、中层干部及重点培养对象全覆盖。二是全面开展竞争上岗,以岗位锻炼干部。2011-2015年期间,各镇街道通过开展竞争上岗,共产生140多名中层干部,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三是实施乡镇干部到市直部门定期锻炼制度。时间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通过锻炼,既加强市直部门和乡镇的沟通,也锻炼了乡镇干部,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也逐渐信息化、系统化。矿产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更加紧迫。针对乌鲁木齐市矿业权资料格式不统一,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我们根据用户需求,制作了乌鲁木齐市矿业权规划影像专题系列工程项目。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乌鲁木齐市矿业权影像专题系列工程的项目背景、成果、技术特点及在矿业管理中的应用。2、项目背景
从外部因素来讲,《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要求持续推进土地调查评价监测信息化和加快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核心数据库建设;从内部自身来说,市国土资源局需要为了更好的满足乌鲁木齐市矿产资源管理“先上图、后审批”的管理要求,需要将原数字化测绘升级为信息化测绘,从而统一国土资源管理的底板数据,实现实时更新。乌市原有矿产管理资料格式不统一,没有全局性,数据混乱、应用效率低;原有的纸质及表格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阻碍矿产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效率。 为了解决矿管部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精度差、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就很需要有统一格式的电子资料及一套矿产管理的软件来提升管理手段,我们应市局要求,制作完成乌鲁木齐市矿业权规划影像专题系列工程。
3、项目成果
乌鲁木齐市矿业权规划影像专题系列工程的主要成果有:
1) 整理乌鲁木齐市已有矿业权资料,整理历年来乌鲁木齐市已有矿权界线1045宗,形成同一坐标系下的电子资料,按矿业权类型整理538宗,形成《乌鲁木齐市已有采矿权一览表》、《乌鲁木齐市已有探矿权一览表》、《乌鲁木齐市拟设采矿权一览表》、《乌鲁木齐市拟设探矿权一览表》等电子表格;
2) 整理乌鲁木齐市原有矿产管理资料,结合地籍、现状、规划资料,建设乌鲁木齐市信息化矿产管理系统,实现矿产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实时查询和更新;
3) 依据用户要求,制作乌鲁木齐市矿业权系列挂图,包括影像挂图、现状挂图和规划挂图。同时根据管理和日常使用需要,还需制作全市范围及各区辖区范围的专题挂图;
4) 为乌鲁木齐市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提供图形数据访问接口,同时满足省厅验收要求。
4、项目技术特点
4.1 矿业权资料的标准化
该项目形成了统一坐标系下的电子资料,主要资料包括:乌鲁木齐市款也全分布示意图(shp格式)、乌鲁木齐市矿业权一览表、乌鲁木齐市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乌鲁木齐市历年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资料(shp格式)等。
4.2 矿业权管理图属一体化管理
该项目通过调研、整理和技术开发,完成了乌鲁木齐市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该系统主要功能有:数据更新、属性查询、数据应用、数据导出、数据服务接口及成果报送。
4.3 实时动态化更新,保证了数据现势性
该系统实现了增量模式的要素级更新,由于矿业资料的更新速度和周期较长,一般采取按区按季度更新的方式。如果遇到同一时期矿业资料较多的情况也可以直接提取更新区域进行增量更新,保证数据现势性。
5、应用
5.1各类数据集合,实现可定制化
该项目成果集合现状、影像、规划及矿业权信息,可以根据采矿、探矿、拟设采矿、拟设探矿、砂场、煤矿、搅拌站等种类以及实际需要,定制使用分类信息,制作各类专题成果。
主要表现在:
(1)乌鲁木齐市矿业权系列挂图,如煤炭矿区影像挂图、全辖区矿业权分布图以及根据项目需要制作的井沟石灰岩矿区影像图和混凝土搅拌站和砂场分布图等;
(2)由于坐标系的统一性,可以叠加已有的线状、影像、规划图,快速制作相应的专题草图,进行数据分析和辅助作业。
5.2 移动办公系统
基于整理的各类数据,为了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将矿产资源资料加载到以平板电脑为数据终端的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移动办公系统,实现了矿产管理移动办公。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根据项目需要,选择数据图层,在野外进行场景切换,外业核查、标注以及内业的整理与检查。
乌鲁木齐市国土资源移动办公系统提供数据包括宗地权属、农用地报批、建设用地预审、供地信息、土地利用现状等10类数据,基本能够满足矿产资源移动办公和决策需要。系统辅助决策分析计算量大、展现空间大,不仅对硬件要求较高,还需保证用户访问效率,故依据业务类型、使用频率、显示效果,将数据按一层或多层组合成不同的场景,共设9个场景,供使用人员及时方便的获取所需结果。
系统提供了据涵盖了国土行业的主要业务数据,目前主要提供三类服务,一类是电子地图服务,包括矢量综合电子地图服务、影像电子地图服务,这些地图服务均以OGC服务标准提供切片地图服务,有助于提高地图浏览速度;一类提供地理实体服务,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实体数据,如境界、道路、水系等,和专题地理信息实体,主要用于查询统计分析;一类是通用地图服务,包括GPS定位、地名地址搜索服务、信息采集等。
室外现场作业时,该系统在GPS定位、GPS轨迹记录、兴趣点标注或手绘界线的同时录入文字,进行照相、录像、录音,系统自动将获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与对应的对象关联,便于查找。如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时,确定核查疑似图斑内容,前往疑似图斑的路线、外业电子底图(导入/打开)、外业核查定性、电子标绘辅助等工作都可在该系统完成,尤其对监测图斑实地核实记录地类,现场各角度拍照等工作,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利用该系统野外办公,现场即可完成以前需通过内业处理才能完成的工作,尤其是针对乌鲁木齐市新建矿界或矿界迁移、规划或重点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需尽快落实土地坐落及范围,及时获知现状、规划等一系列是否符合政策的情况,若采用传统模式,内外业依次进行,如此反复过程势必会对后续工作的开展在进度上增加压力。
矿产移动办公系统目前主要应用在日常矿业权更新外业调查、市政矿产项目汇报及验收、年度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制定等方面。
6、结束语
乌鲁木齐市矿业权影像专题系列工程项目直观的反映了矿业的分布、面积、种类等,底图准确、美观,信息量大,注记取舍合理,在乌鲁木齐市矿业管理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移动办公系统的使用,有效地辅助了相关部门矿产资源管理与应用,提高管理效率,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矿产济源总体规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海芹,周金珠等.基于CIS建立空间图形数据库的方法[J].山东国土资源,2004,20(2)
[2] 赵立新.矿产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5).
[3] 国土资源部.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试行稿)[Z].2003
现代城市设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其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年来,伴随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管理者已意识到控规在城市空间塑造、建筑形态控制等方面的不足,纷纷利用城市设计来辅助城市管理,各地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例如重庆市规划局将城市设计的部分成果明确地纳入到法定的控规编制中[1],深圳市于1998年通过《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将城市设计融入法定图则[2]等。
本文重点对融入南昌市中央商务区控规的城市设计运作进行分析,结合实施的案例,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1 融入控规的城市设计运作特点
2001年,南昌市启动跨江发展,构建红谷滩新城,至2011年新城已成雏形。2001年至2003年期间,红谷滩新城基本实现了控规的全覆盖,上述控规有效地指导了新城的初期开发。伴随城市建设开发的快速变化,地方政府企业化[3]、开发行为复杂化、规划管理法制化,原有控规已难以适应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需要,控规指标的调整频繁,在2009年住建部开展的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检查中,红谷滩新城中土地出让前控规指标调整比例较大,这也是国内控规在运作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总体来说,我国现行控规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控规编制组织粗放,缺乏统一的技术、管理平台;二是与总规相脱节,偏重于地块控制;三是控规指标拟定的上位依据不足;四是不分地区差异,雷同化、无差别的控制模式;五是控规调整导致控制总量的不断突破[4]。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目前控规的法律地位空前提升,“控规成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最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出让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定前置条件”[5]。为适应新的形势,减少对控规的调整,南昌市规划管理机构在控规的基础上,先后委托编制了多项城市设计,例如金融大街城市设计、红角洲沿赣江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前湖卧龙山景区城市设计等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多项城市设计根据区域特点,其编制的内容仍希望突破控规指标的界限,是否可以批准?如何批准均使管理部门陷入尴尬的境地,为使此类城市设计具备合法性,最终管理部门还是执行对控规的调整程序。
为此,规划管理部门意识到在控规编制时应同步进行城市设计,这样控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借鉴深圳市的做法,2009年规划管理部门将城市设计融入到南昌市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控规编制中。
1.1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程序上更具有操作性
南昌市中央商务区控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和图则,第二部分为规划研究报告(技术文件),在规划研究报告中含有专门的城市设计图则。上述两部分文件编制完成后报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
规划管理部门在出具土地规划设计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时,明确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也明确了须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这样城市设计有效进入了“一书两证”为核心的规划管理体系,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1.2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技术上有效地完善控规
控规中地块的主要指标一般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这些控制指标往往只是简单的确定的数值。容积率的限定,只控制了建筑的总量,建筑密度的限定,只控制了建筑在二位平面上的最大数值。显然,上述数值对建筑设计在二维平面及高度上的控制是不够严格的,在此基础上将会导致变动范围非常大的建筑形态,这对城市的整体形态控制十分不利。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等方面内容,同步编制的城市设计在技术上可以对重要节点进行城市空间研究,对一些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均进一步强化,在技术上形成对控规的完善。
1.3城市设计融入控规后在机制上形成对控规的反馈
随着时间、外部环境、城市发展方向等因素变化,控规的指标体系不可能一直保持不变,对控规中地块指标体系的调整可以从城市设计着手,首先对城市设计进行新的研究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有必要的地区可以科学地调整地块的指标体系,不仅仅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方面,甚至在建筑高度、建筑立面风格、交通体系等方面均做好基础研究。
显然融入控规的城市设计起到了先期作用,也为控规中地块指标的调整提供了参考,形成了对控规的反馈。
2 案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中央商务区控规编制后,城市设计成为了项目建筑设计的前置条件,在实践中有效地指导了重点地区的城市空间构建和建筑形态塑造,下面就总部基地一期项目进行简要分析。
2.1总部基地一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