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青春期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

篇(1)

二、研究结果

1.学生对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的掌握状况

大部分中小学生对基本的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有所了解,但是也有18%的学生不能分辨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约有77.9%的学生不太了解人工流产对身体的伤害程度;学生遭遇身体侵犯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当遭遇身体侵犯后向成人求助的比例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在公共场所遇到性骚扰后,50%的学生选择逃避或者忍受;大部分学生选择从网络和影视中寻找青春期遇到的困惑,由于网络和影视作品良莠不齐,给学生造成了认识上的偏差。实际调查中,学生表示更期待通过学校课程和家庭教育等正规、科学的途径获取青春期知识。

2.家庭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在家庭中开展情况并不乐观,教育内容不全面,有26.3%的家庭没有开展过性保护知识的教育;部分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知道;也有家长担心青春期性教育会诱导过早的发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究其原因是:(1)家长自身对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知识的储备不足,这与家长文化程度和教育观念有关;(2)没有提早思考相关问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3)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缺乏方法,不知道哪些该讲,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存在错误,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困惑,需要一定的指导,也渴望接受相关学习。

3.学校性安全教育的现状

调查发现,约三分之一的学校未开设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相关的课程,有38.78%的人认为目前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令人担忧;90.17%的老师觉得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大部分教师对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只是稍有了解,不能胜任相关的教育;同时还存在一些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误区,如,与家长一样,大部分老师也认为只有进入青春期后,才需要进行性安全教育,忽略了青少年的性自我保护教育应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另外,占60.92%的教师认为学生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中最大的困难是观念的转变,在观念上没有重视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部分学校重心还在围绕考试,忽略了学生的成长需求,青春期教育内容过于简化。

三、思考与建议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具有专业性和连续性,调查中发现,学生更希望通过学校课程等正规、科学的途径获取青春期知识,家长也渴望在家庭青春期教育中得到相关指导,这都决定了学校教育是目前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途径。针对目前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现状,开设课程、培训师资和家校合作是顺利进行性安全教育的三大保障。

1.开设课程

教育部早在2007年3月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都涉及了性安全教育的内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纲要内容,编写系统的适合学生各年龄阶段和发育特点的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教材或读物,让学生能学习正确处理青春期情感问题、学会拒绝他人的爱慕、了解与酒精对成长的危害、了解各种性病的传播方式、辨别性骚扰、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并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同时学校应该单独开设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课程,集中教授性安全教育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结合有关课程及各项活动,如,班队会课、团体心理辅导课和拓展课等深入展开,成为学校中每一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关注的日常工作。

2.培训师资

充分的知识准备和充足的师资队伍是科学而有效地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学校要想胜任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并掌握较好的教育技能。在很多中小学,承担青春期教育任务的主力是班主任、团队干部或心理健康老师。所以,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为这些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实施的教师队伍搭建培训平台、提供教育资源,使他们能接受到专业的性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到一些与性有关的医学、社会学、法律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成长为学校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中坚力量,并辐射到学校,培训其他的任课教师和家长。

3.家校合作

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各有优势和不足,需要共同合作。在本次的调查中,家长既支持在学校开展性健康和性保护知识教育,又渴望接受性安全教育相关的学习和指导,以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虽然学校是实施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的主阵地,但父母在性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家长必须先掌握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知识,才能在家庭中实施,在家庭如何配合学校进行青春期自我保护教育方面,学校也是责无旁贷的,可以开办家长学校,通过举行家长讲座、沙龙、工作坊、论坛家长、发放家长刊物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协助家长学习较系统的性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性安全教育方法,并及时沟通,把握时机和分寸,为教育孩子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2)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因为身体迅速发育而强烈要求独立,又因为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而保持儿童似的依赖性。青春期就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中挣扎,难免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很大的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表现,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一、青春期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帮助中学生度过“危险年龄期”。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社会的成熟在程度上存在差距,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产生许多心理矛盾,极需要成人的理解、关怀、引导和帮助。教师应引导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陶冶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能较好地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2)促进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使他们成为健康幸福的人。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引导、教育得法,可使青少年们更加蓬勃向上,把青春的活力引导到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来,这样,就促进了中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强化了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感,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期望、适应时代潮流的一代,为他们今后的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幸福奠定基础。从长远看,这是一件关系到人口素质、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大事。

二、组织青春期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即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面疏导的原则。青春期教育往往涉及一个人生活和思想中最隐秘、最敏感的领域,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教育任务,要求班主任具有真诚耐心的态度和掌握谆谆善诱的教育艺术。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既要洞察学生思想感情深处的活动,又不能粗暴地闯入他们不愿被人窥视的神秘的心灵。对学生在青春期所表露的现象和问题,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粗涉。用简单的训斥和制止去处理这种微妙的问题,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需要的是坦率真诚沉着冷静的态度,出于挚爱的关心和爱护,推心置腹的心灵的交流,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2)全面发展的原则。从根本上说,青春期教育就是促使人的社会化,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毫无疑问,它必须服从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把性教育问题看成是孤立的问题,把它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分离出来,并非说性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性教育要解决的是人人都必须会面临的最实际的课题,需要专门的知识武装和思想指导,是其他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以性教育为主的青春期教育应当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育中去,服务于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全面贯彻。

(3)注重导向的原则。导向性原则,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文艺的浓厚兴趣,转移他们的兴奋点,置换他们的追求目标,净化和升华他们的思想感情,把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篇(3)

二、高中生性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对性的不正确认识,多数人认为谈性不好,对首次遗精感到害怕,认为遗精有害,不知道遗精、月经是正常现象等等。高中男生的发生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后都存在愧疚心理,甚至感到有罪恶感。个别学生行为失控,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月经不稳定和痛经状况的女生多半与对性生理现象认识不正确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而且这在高中女生中占很高的比例。高中生在对恋爱的认识上,认为各方面未成熟、不宜谈恋爱、早恋是糊涂错误行为的占大多数。学生们对早恋问题还是有一定正确认识的。

三、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进行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性知识,而是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四、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最初的遮遮掩掩、步履蹒跚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普及,取得的成就值得称赞。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学校对高中生的性教育依然是比较薄弱和滞后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依然严峻。

1.没有设置独立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学校大多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般是通过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进行渗透, 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时序性,也不容易使学生对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任课教师对性问题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使有关性内容的教学被选择性忽略,造成了走过场的事实。

2.封建的性罪恶、性观念还未完全破除。由于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人们把性的问题看做禁区, 把性与下流等同起来。谈性色变、羞于谈性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由于旧观念的束缚, 有些学校对性教育的知识轻描淡写, 对一些关键问题停留在“点到为止”的水平;有些教师就干脆避开课本中的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而不讲。封建意识长期影响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见, 使我国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困难重重。

五、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性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讲授。

2.读书指导。即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课外读物。

六、结论

我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还比较薄弱, 如何从国情出发,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做到针对性强、适时、适度、适当并卓有成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做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教育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篇(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8-0981-02

【关键词】 青春期;健康教育;方法;学生保健服务

中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教育工程,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学校在中小学生青春期性教育中应发挥主渠道作用。学校在开展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中能以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提供符合其认识水平的、科学完整与全面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摆脱性无知,科学认识性,避免不良性信息的影响,按照社会的性道德规范做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只有借助多种教育途径,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综合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优势与价值。

1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1.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途径又分为3个方面:一是专门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二是有相关教育内容的学校设置课程,三是学科渗透。

在中小学专设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按照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原则科学系统地实施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并能较系统地将性健康教育中的知识与方法高效传承。

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有科学、生物、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思想品德等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涉及了动植物的生殖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及胚胎发育知识、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与方法、遗传知识、异往、责任、法律常识等内容,这些有关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虽然分散在各个学科,如果各学科教师有学校青春期教育整体性的意识,就会更好地配合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课程,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小学科学课程和中学生物课程的一些内容,能够很好地引导儿童少年科学自然地看待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能引导学生人文地看待性、社会地看待性、自我地看待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内容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更能够根据学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儿童少年智力、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以问题为中心,采取活动的形式在学生中全方位地开展青春期性健康的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使学生性健康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树立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性价值观和性态度,提高学生对不良性信息的识别和抵制能力,学会自我保护,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科渗透性健康教育是通过学科课程的教学,将小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小学性健康教育的目标。这种学科渗透教育包含2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将教材外性健康知识与教材内容结合进行渗透;另一方面,挖掘教材固有内容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语文课程、艺术课程都是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健康教育很好的载体,在这两类课程中可以有效渗透男性和女性的性别角色特征、每个成员在家庭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性审美、健全性人格的自我培养、恋爱、婚姻与家庭的概念等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人文和社会两方面认识性,培养学生的性别角色意识,养成良好的性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课堂教学是青少年接受性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具有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学生可通过各科课堂学习,从科学的、人文的、社会的多重角度有机地接受性知识教育。

1.2 学校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活动包括班队会、校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参观性健康教育展览等。学校性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活动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可根据学生在学校出现的与性健康教育有关的突发问题、具有代表性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活动,如通过班队会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适合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异往方法指导,利用校外计生委、派出所、法院、医院等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知识竞赛拓展学生性健康知识。这些学校教育活动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内容和形式限制,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综合利用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使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和内化。

1.3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事物环境、人际环境等。学校环境从某些角度可以体现学校文化,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包括显性教育影响和隐性教育影响。在学校物质环境中定期布置一些与性健康教育有关的板报、壁报、宣传栏,提供咨询热线、少男少女信箱、咨询室,开发和建设性健康教育的教学课件、教学图文资料、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图书馆配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图书资料等,这些物质产生的影响都是学校物质环境的显性教育影响。显性教育在学校创立了一种文化氛围,有利于使学生摆脱性神秘、性龌龊的不良认识,以科学和人文的态度对待性健康教育。学校物质环境对性健康教育的隐形影响应该受到重视,如学校卫生间每个便池要有隔板和门构成独立空间,进卫生间最好有缓冲区,这样的如厕环境给学生隐私意识,是对学生自我保护的隐性教育。学校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上述隐性教育可以认为是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其教育效果不亚于显性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应当引起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1.4 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行为指导 对每一个孩子来说,青春期的到来并不是一致的,加之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导致个体心理发展水平、道德水平的差异。因此,学校性健康教育中,在普遍开展教育的前提下,应注意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可以采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咨询与行为指导。教师既以长者的身份,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谈,取得学生的信任,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1]。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行为指导需要有专业教师来进行,通过咨询与学生讨论遇到的性健康问题,通过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发现、理解和解决性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危害性健康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青春期性健康咨询与指导可以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2种方式,集体辅导可以分小组、班级进行,以夏令营形式体现。

2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采用讲授的方法,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讨论、指导阅读、情景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游戏、实践体验、小课题研究、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教育,在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在自我保护与保健、异往能力和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

2.1 讲授 讲授法是知识传递有效快捷的方式,是目前学校性健康教育中最常用、最广泛的方法。讲授法的优点是,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讲授性的内容,有利于创造严肃、认真的学习氛围;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教学安排,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相关知识,如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内容中,结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采取讲授法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方法。

2.2 讨论 讨论是在一定的主题下进行,伴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学生的性心理不断发展,社会活动范围逐渐加大,社会交往不断增多,学生会遇到各种与性有关的问题,适当、适时、适度地选择一些主题,在学生中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易于提高学生对性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水平,在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过程中,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会得到同步提高。

2.3 指导阅读 在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条件下,不可能有充足的性健康教育时间,有些内容教师在集体场合与学生探讨会引起学生一定的心理排斥和忌讳,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专门的书刊,可免去许多难堪和尴尬。

2.4 情景模拟表演 有些性健康教育内容可以用模拟表演的形式,如在小学生中开展自我保护教育,教师可以介绍案例或创设特定情景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针对具体情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再指出哪些方法不当及其原因,哪些方法正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情境、介绍案例一定要注意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他现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适时、适度。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处理面临有关性问题上的能力,形成应有的性态度。

2.5 实践体验 实践是认知的重要过程,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生成,在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实践、体验性活动,如学生模拟母亲怀孕状态,体验母亲怀胎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学生获得的对生命认识和对母爱的理解是自我构建生成的,是讲授所不能及的。角色扮演也是一种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体验他人的感受,学会待人接物,从而达到改善交往,提高交往技能的目的[2]。

2.6 游戏 在小学和初中各学段开展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性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从游戏中学习,而不是从书上获得间接经验的学习,从实际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涉及从经验中建构知识,而这种知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来进入学生拥有的知识网络,会进一步升华,使学生产生特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中小学生在游戏中接受性健康教育,是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活泼生动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性态度的形成和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除采取上述途径和方法外,关键在于把中小学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和教学计划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对中小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认识,使性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将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教学与青春期性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 参考文献

篇(5)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着剧变,其生理形态和代谢机能不断完善,自然的性别属性导致男女生在体能和心理上的差异日渐明显。单一陈旧的体育教学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进入青春期后的初中生逐渐减淡了小学阶段对于体育课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心理上不断滋长的不和谐因素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进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传统的体育教学常常忽视了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导致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了厌学或者逃课的现象。有些中小学校虽然注意到了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是在实行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贯彻和落实,只是做表面的工作。而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则需要针对性的体育教育理念来促进。

二、针对体育“无性教育”的改进措施

1.开设多种选择和特色的体育项目

开设多种选择的和特色体育项目有助于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项目,得到切合自身发展的提升,丰富自己的体育活动范围。例如,篮球、跆拳道、武术等项目有助于培养男生坚毅和刚强的品质,开设形体、舞蹈、羽毛球等项目则对于女生身形的塑造和性格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2.个别性教育和统一性教育相结合

个别性教育指的是根据男女生性格趋向所选择的体育教学项目,而统一性教育指的是男女学生一起进行的基础性的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需将统一性教育与个别性教育相结合,类似于跑步和跳远这种基础性项目需要保持。并且定期进行体质检测,引起中小学生对于自己体质提高问题的关注。

3.体育测试模式的改革

篇(6)

中图分类号:G8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1-0087-04

坐位体前屈是测量人体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其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1]。长期以来,坐位体前屈都被作为衡量大中小学学生柔韧素质的重要指标,2007年开始在我国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欧美国家的体质健康测试[2]也普遍用其评价学生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以及运动时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幅度[3]。柔韧素质关系到肌肉的力量与速度、动作的协调与舒展,对于提高竞技成绩[4]、减少运动伤害[5]、增强身体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小学柔韧素质的研究多集中在绝对值的纵向比较[6-8]、训练方法[9]以及测量方法[10]等方面,但关于中小学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研究较少[11]。本研究通过6~18岁男女学生坐位体前屈均值的比较研究,分析随年龄增长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规律,为中小学生发展柔韧素质提供理论支持。

2.5 乡村女生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6~12岁区间,乡村女生坐位体前屈的均值随岁数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图3),到12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期间在7~8岁、9~11岁两个岁数段均有一个小幅升高;从12~16岁,均值开始回升,到16岁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从16岁开始,出现一段下降,到17岁时止降,随后开始回升,但17岁时的均值也高于6岁水平(表3)。

2.6 女生总体柔韧素质的年龄特征

综合城乡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均值来看,在6~11岁区间,随年龄的增加女坐位体前屈均值缓慢地下降(图2),到11岁时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但该值与6岁相比差异并不显著(表3);11岁后开始快速升高,到15岁时升到整个年龄段的最高值,该值显著高于6岁水平;15~17岁时又出现一个小幅回落,到17岁时降到14.3 cm,略高于6岁水平;17岁过后又再次升高,到18岁时达到整个年龄段的次高峰值。

3 讨论

3.1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本研究表明,在16~18岁年龄段,男女学生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虽有波折,但总体呈现提高的态势,男生在18岁、女生在15岁(乡村女生在16岁)时达到最大值,第二个峰值男生在15岁、女生在18岁,且均比6岁水平有提高,这与前人的结果有显著的不同[12];也与有人[13]认为年龄越小柔韧素质越好,一般在13岁前柔韧性最好,13岁后开始下降的结果不同。笔者认为,应将柔韧与柔软进行区别。青春期前的学龄儿童骨骼钙、磷等无机物含量少,而有机物和水分的含量较高,因而其骨骼的弹性大,比较柔软[14];而柔韧性水平则取决于关节、肌肉和韧带的综合发展水平。

3.2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素质出现“双降双升”现象。从本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6~18岁区间,坐位体前屈的值均呈现“双降双升”现象。第一次“降升”发生在6~15岁,即男生在6~10岁、女生在6~11岁呈现第一次下降,并分别在10、11岁降到整个年龄段的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到15岁时达到一个高位,形成了区间的第一个“V”型;第二次“降升”发生在15~18岁,即15岁过后,男女生柔韧素质开始第二次下降,到16岁(男生)、17岁(女生)时降到一个低位(但该值仍高于6岁水平),之后又开始回升,形成区间的第二个“V”型。柔韧素质“双降”的特点是,第一次下降幅度大,持续的时间长;第二次下降幅度小,时间短;男生“双降”现象明显,女生的“双降”趋势比较柔缓;男生“双降”的两次低点均比女生提前一年(这与男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比女生晚一年相一致)。宋启灿等[11]综合转肩、体前曲、纵叉、横叉等指标衡量少儿的柔韧素质,发现了少儿发育过程中柔韧素质的两次下降与提高的过程;文国瑜[9]也曾指出,10岁以后儿童的柔韧性有所下降,但青春发育期又会有所提高,发育成熟后又逐渐下降,均与本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3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双降双升”现象是少年儿童整体身体素质发展的反映。柔韧素质的第一次下降基本发生在6岁~青春期开始前的时期(本研究另外两组检测数据即男生初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的检测结果表明,女生从11岁陆续出现月经初潮,到15岁全部出现;男生从12岁陆续出现初次遗精,到15岁全部出现),此时期在幼儿发育的基础上,新陈代谢旺盛,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发育平稳,如身高、体重等平缓增长;骨骼弹性大,硬度小;肌肉发育不完全,肌纤维呈纵向生长,显得细长、柔软,含有较多的水分,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较少[14-15]。即总体上该时期幼儿的骨骼发育较快,而肌肉、神经系统发育相对滞后,使得关节的灵活性、韧带与肌肉的延展性反而略有下降(女生)或显著下降(男生),所以造成此阶段学生的柔韧素质随年龄的增长不升反降。另有研究表明,男性尿17-酮类固醇的含量在6~8岁有一个下降的过程[16],是否说明柔韧素质的改变也与人体性激素的生成规律有关。

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一次大提升在陆续进入青春期开始到全面进入青春期时,并在15岁时出现第一次高峰。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身体增长全面进入人生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如骨增量在12~14.5岁生长最快[17];身高的发育高峰82%的男生出现在12~14岁、90%的女生出现在9~13岁,而体重的发育高峰90%的男生出现在10~16岁、90%的女生出现在11~15岁[18]。说明身体整体的快速发育与柔韧素质的发育相一致。

至于6~18岁年龄段男女生柔韧素质的第二次降、升(15~18岁)原因尚不清楚,是否与机体发育无关,而与刚进入高中学习出现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外界条件影响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4.

[2]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6:96-97.

[3]王瑞元.生理学[M].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36-337.

[4]李晓鸿.柔韧素质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7):152.

[5]许汝霞.浅谈人体柔韧素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2):83-84.

[6]雷少华,张亚平,郭卫,等.甘肃省天水市城乡中小学学生四项素质比较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8-110.

[7]张亚杰,姚蕾,冯全,等.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64.

[8]刘晓军,张一民.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13-915.

[9]文国瑜.中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柔韧素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6(3):67-68.

[10]徐玉明,张国海.柔韧性测量方法及其预测属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84-485.

[11]宋启灿,董平.儿童、少年柔韧素质发展规律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6(1):78-80.

[12]王晨杰,金辉,邢连军.健身与健康[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28.

[13]刘传进.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24.

[14]阮芳赋.小学生科学性教育[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3:54.

[15]李清亚,王晓慧.小学生健康方案[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篇(7)

一、“性”并不是无师自通、水到渠成的知识

在这次讨论中,仍听到个别人持“性”是无师自通的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在学校中开展性健康教育。虽然,至今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数不多,但对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还是形成了比较大的阻力。这使笔者想起最近到四川旅游,导游谈起的一件有关大熊猫的趣闻。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已经濒临灭绝。因此,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大熊猫的人工繁殖。但是,当这些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长大到了生育年龄时却不,不会跟异性,这就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怎么办?后来,有人出主意,把其他熊猫的过程拍成录像,然后放给这些人工繁殖的大熊猫看,结果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想,这就是性教育啊!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类呢。虽然过去一直没有在学校专门开设性教育课程,但青少年还是可以通过各种社会途径获得性知识,这就给我们造成“无师自通”的错觉。上述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项生物学、医学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如果让一个人自出生后就与世隔绝,那么,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类似人工繁殖大熊猫的状况。

二、“性”是伴随人类终生的重要生活内容,因而性教育是终生的事情

在我国,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性教育存在很多误区,其中“何时开展性教育最为合适”就是误区之一。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性”只有到了婚育年龄才可以谈,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只有到了登记注册结婚,才获得一本有关婚后性生活的指导手册,后来又增加了婚姻学校,有了面对面学习辅导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来自“官方”的正统的性教育。在学校,长期以来健康教育不受重视,更不用说是性教育。后来,由于在青少年中发生的问题实在太多太严重,不得已才有一些地区的高中年级开设了一门叫“青春期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一方面不敢直面问题,羞羞答答,连“性教育”“性健康”这样的字眼都不敢提,内容上纯理论灌输,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是开设的时间太晚。像这种只有到了结婚时才可以堂堂正正地接受性教育,只有青春期来了才进行青春期教育,都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所致。这种错误观念也导致人们长期忽略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种人群的“性”问题。因此,一旦向儿童开展性教育,就担心会不会教“坏”孩子;独身的老年人找到情投意合的老伴结为夫妇,同样会招来明显带有世俗偏见的眼光和议论。

从生理角度来说,“性”是人的本能,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和人要吃饭、要呼吸空气一样重要。只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性的需求有不同的特征。当人一从母体生下来,那么家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哦,是个男孩”或者“是个女孩”,然后,就给孩子起一个与其性别相吻合的名字,接着在以后对孩子的哺养过程中,都是按照孩子的既定性别来养育。例如,在给孩子做衣服、买玩具等时候都是男女有别的。实际上,性教育从此就已经开始了。但我们大多数家长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事实。大量的研究证明,幼儿在2岁时性别同一感就开始发展起来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则认为,儿童自幼就有,它是与生俱来的。但儿童的对象和表现方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的,是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婴儿从口腔、和生殖器区域得到,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随着儿童知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他们感到了社会的压力,因而把表现的行为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一直到青春期,才得以重视。在这个阶段,孩子随时会向父母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因此,到了小学再讲就太晚了。

由于幼儿期与儿童期性教育的缺位,导致现在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补救性”的教育,即发现出问题了才想起该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了。近些年来,笔者也经常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接受学校的邀请去给学生进行“补救性”的教育,感觉收效甚微。因为到了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对性知识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但又感到羞于启齿,加上青春期所特有的叛逆性,所以在青春期教育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故意打岔捣乱。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笔者终于明白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在学校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之前,孩子们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秘密地、隐蔽地探求和了解到了性知识,当在课堂这种大庭广众的场合去跟他们谈论性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十分敏感和不安全,于是就采取了不配合甚至抗拒的态度作自我防御。遇到这样的情形,经验不足的教师连自己的心理关也难以逾越,更难将学校性健康教育开展下去。

由于性教育的严重缺位,导致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问题重重。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老师告诉笔者,到咨询室求助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为与性相关的问题而来的,其中,最严重的是少女怀孕的问题。每年在学生健康体检时都检出怀孕的女生;一位在医院妇产科门诊工作的大夫告诉笔者,她每天在门诊接诊的基本上都是穿着校服来堕胎的女学生,她很痛心,质问笔者为什么学校不开展教育工作。

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类学校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的卫生标准,200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包含了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此外,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也是对性健康教育的一个补充。也有一些省市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以生命教育的形式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知识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在2003年到2006年期间,在广州市教育局的主导下,我所组织了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广州市中小幼性健康教育实验”的课题研究和试点,将性健康教育前移至学龄前儿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什么年龄开展性健康教育最合适?”这样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因为“性”是伴随人终生的重要内容,性教育应贯穿在人的终生过程中。因此,笔者个人观点倾向于以“生命教育”的形式向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

三、“参与性教学”是开展学校性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目前学校的性健康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令学生不容易接受的就是我们的教育都是传统的、生硬的、单向的教育形式,而且经常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能做到与学生平等,也就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心平气和地讨论性健康的问题。近十年来,我们在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都在积极地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向教师们介绍和培训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篇(8)

一、调查背景及对象

(一)调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规范等都直接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因此青春期是决定人的一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

2.2016年3月,县内一初中学生因不懂月经的生理卫生知识,又羞于跟老师、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3.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联合教育、卫生等单位,全县欣起抓实青春期健康教育进课堂热潮。

(二)调查目的

1.通过对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调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对男女生殖器官的认识,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并根据已有知识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将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课堂。

(三)调查时间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调查地点

思南县思林初级民族中学

(五)调查对象

7―9年级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

二、调查过程及获得信息情况

通过围绕以下七项内容与来自思林中学12个教学班的615名学生交流,获取信息统计如下:

三、结论分析及建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急切渴望获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但他们又羞于跟父母、老师发问,仅仅是与要好的朋友、同学进行有限的交流,而他们的有限知识来源主要依靠的是网络,这就使他们很容易进入黄色网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成人感”的突出,对异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识的萌动,加之身体上突如其来的第二性征变化,都让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课堂中适当地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实措施及方法

根据调查情况,结合县教育局、县卫计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取得成效。

一是开展好教师二级培训,由到县局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二是利用班会课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用生动、直观的事例教育学生。三是由生物教师牵头,确立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项课题,开展青春期教育进学校课题研究。四是举行学生手抄报比赛,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在学校展板中展出。五是开展青春期健康小论文竞赛,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收获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认识,为他们安全地度过美好而烦恼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活动图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县船小:洪毓桢.《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进英语课堂教学体会》,2013.01.

[2]顾维红,曹莹文.《心理班会:中学心理教育进课堂的新思路》,江苏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苗世荣.《少女课堂与女学生健康成长》.

篇(9)

通知指出,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西部边远地区骨干教师培训专项计划、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

据悉,教育部将采取专项支持和“对口支援”相结合的方式,委托上海等东部省市和陕西师范大学等高师院校分别对云南等西部省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今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近10万名高中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今年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100个项目县,对1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还将委托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对西部地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和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按照农村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在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不得向教师个人收费。

(摘自2008年4月15日新华网)

乌鲁木齐将开设

小学青春期教育课

经过近两年的试用,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于一体的地方课程《健康》现已全部修编完毕,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时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校全面推广使用。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体艺卫教研室教研员崔君说,修编后的《健康》从小学二年级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四年级的“我是男孩我是女孩”开始性别教育,到五年级则正式开始青春期教育。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专家认为,现在未成年人的青春发育期提前到了9岁至11岁,在内分泌调节下,身心发生着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表现出焦虑和烦恼,让青少年早一点接受青春期教育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崔君说,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获得的信息内容不仅庞杂而且片面,如果学校不开展青春期教育,那种片面的信息就会对没有判断力的学生产生误导作用,因此开展青春期教育需要科学规范的引导和教育。

(摘自2008年4月10日新华网)

江西实施农村师范

定向生培养计划

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今年江西省将正式实施农村师范定向生的招生政策,并扩大招生计划数。

目前,江西省农村教师存在问题突出: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年龄老化,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科结构不合理,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缺乏。

对此,江西省政府于2007年试行了农村师范定向生培养计划,分为高中毕业三年制和初中毕业五年制两类。其中,填报高中毕业三年制志愿可以是跨地区的生源,填报初中毕业五年制志愿的考生必须是需求县(区)的生源。

为确保定向生毕业后顺利就业,需求县(区)教育局、培养院校与正式录取的学生必须签订《农村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协议书》,确保定向生毕业后到指定学校任教并落实编制和工资待遇。协议书明确了定向生的权利和义务: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任教时间不少于5年。毕业后不履行合同到指定学校任教,即自动放弃分配资格,不得向组织提出其他分配要求,同时须向需求教育局交纳违约金2000元,向培养学校交纳定向培养费3000元。

(摘自2008年4月16日《中国青年报》)

烟台一高级职业学校为

特困生设“一元窗口”

近日,记者从烟台市牟平区高级职业学校了解到,该学校为了帮助特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从本学期初起,设立了“一元窗口”,受到了多方称赞。

在这所学校的学生食堂里,有一个窗口名为“一元窗口”,在这里一些特困学生可以用专门制作的饭卡花一元钱,买到其他同学在别的窗口花2.5元到3.5元才能买到的饭。该校2008级特困生王英同学说,学校为我们想得很周到,在这儿买饭既能吃饱,每个月还能省下100多元钱,给家里又省下一笔开销。

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入校的新生中有不少学生家庭条件非常艰苦,甚至交不起学费、生活费,而且近来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一些特困学生只好节省伙食费,所以学校决定,在食堂里特意为特困生开设“一元窗口”,希望通过此举,让他们花一元钱就能同其他同学一样吃饱吃好,不要因为吃不饱而影响学习。

(摘自2008年4月16日《齐鲁晚报》)

江苏试点五年制

高职“专转本”

为打通高职和普通高校的升学通道,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全面启动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高职五年级在籍学生,经所在学校推荐均可参加普通高校“专转本”选拔。

江苏省教育厅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称,“专转本”学生统一转入本科三年级学习,除国家和省有明确规定的,享受与转入学校本科生同等待遇,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专转本”学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通知》要求,五年一贯制高职“专转本”选拔工作在推荐学校学生报名和推荐的基础上,先进行专业技能考试,再进行综合考试(面试),最后择优录取。录取工作由接收院校负责,在学校招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按专业技能考试总分的50%、综合考试(面试)总分50%,累计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报省教育厅审核。视录取情况可适当进行同专业学校间调剂。

(摘自2008年4月9日新华网)

浙江取消

“省级优秀学生”高考加分

4月9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政策确定。为畅通社会和考生对招生考试工作的监督渠道,浙江省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考“阳光工程”制度化。

据悉,浙江今年起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省教育厅不再评选“省级优秀学生”。对政策加分考生,今年首次实行考生所在地和省考试院两级公示和省级主管部门会审制度。保送生、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招生均集中公示,今年实行先公示后办理录取手续。

同时,强化阳光招生的秩序管理,杜绝乱收费和违规录取、严打非法中介诈骗活动。任何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弄虚作假及违规录取考生,未经教育部批准和统一公布的招生计划和专业一律不能招生,防范和打击非法中介,维护高考良好的秩序。

有关负责人强调,各高校在招生宣传中要加强自律和监管,坚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闪烁其词,不含糊其辞,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摘自2008年4月10日《现代金报》)

甘肃今年将招聘

2000名农村特岗教师

今年甘肃省将公开招聘2000名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特岗教师,到该省“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据介绍,甘肃省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特岗计划”,“特岗计划”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甘肃农村地区教师素质,缓解了甘肃长期存在的农村高学历教师缺少的压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去年全省招聘1300多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今年“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将扩大至全省42个国扶县和省扶县(其中包括两个移民基地),计划招收农村特岗教师2000名左右,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聘期3年,合同管理。

据悉,“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设岗位教师除享受教育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当城镇、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特岗教师将被优先聘用,同时,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岗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摘自2008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启动

2008年3月26日,由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和中国泰康人寿共同发起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球华裔中学生的数学奖项――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正式在北京启动。首届年度大奖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揭晓。

据介绍,“丘成桐中学数学奖”竞赛的组织与选拔模式借鉴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西屋奖”,注重创新与实践,鼓励团队精神。该奖项分五大赛区(东部赛区、西南赛区、北部赛区、台湾赛区、海外赛区),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奖励约10个中学生参赛团队。参赛团队由1至3位队员和一位指导老师组成,自主选择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题目及资料,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研究计划,经指导老师或所在中学推荐,向评奖委员会递交专题研究报告。经过初审筛选、复审推荐、终审确认和最后的封闭式答辩后,决出优胜者。优胜者将获得丰厚的奖金。为引导学生尊敬老师,鼓励和认可老师与学校在数学教育方面的贡献,相应奖金的30%用于颁发给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丘成桐教授亲自担任主席,成员多为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际一流学府的教授。

(摘自2008年4月2日《中国教师报》)

中国拟推出学生汉字书写

等级标准

学生提笔忘字、书写潦草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语委近日透露,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的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汉字书写仍应作为人们学习、工作的基本技能。我国正在制定中小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还要写得规范和美观。

据介绍,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语言课程标准已对汉字书写提出要求,但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已探索开展相关工作的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广泛欢迎。

“我们不指望所有人成为书法家,但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推广将使青少年具备基本技能,同时传承中华传统书法艺术。”王登峰说,“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将对各年级达到什么水平都提出原则性要求。”

篇(10)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校园集体舞已推广多年,但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当跳到需要手拉手的动作时,有些学生会表现得很抗拒。例如他们会拿出一根铅笔或一把尺子,两人各执一头;又如,他们只拽住对方的衣袖抑或磨蹭半天才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对方;还如,他们在跳完集体舞后故意反复地洗手。

2.现象调查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他们的说法不一,耐人寻味。

(1)一些女学生的想法

有的女学生表示:我很爱跳校园集体舞,只是舞伴是男同学不好,手拉手跳舞怪不好意思的。我每次都是看别人拉手后,我才和对方拉手,要是和女同学跳就好了。还有的女学生表示: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不要和男同学拉手,我也不愿意跟那些脏兮兮的男学生拉手,可老师却要我和男学生拉手,没办法只好跳完舞就洗手。

(2)一些男学生的想法

有的男学生表示:刚开始跳校园集体舞时,我很大方地把手伸给对方,可跳完后,有的人说我们俩很般配,关系不正常,把我气得要命,所以我要用尺子来代替拉手。还有的男学生表示:一开始跳集体舞,我就很担心到了该手拉手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总觉得不好意思,不想拉手,可是看到别的男女同学都拉手,我就只好勉强地拉起女同学的手。

(3)一些家长的想法

有些家长表示:这件事不用大惊小怪,小孩子懂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跟孩子讲两性关系的事,孩子长大后自然就知道了。另外一些家长表示:我的女儿因为跳集体舞而惹上“绯闻”,被同学指指点点,她因为这件事还大哭一场,我劝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说法,身正不怕影子歪。但说实在的,我也很担心跳校园集体舞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家长表示:我不赞成我的孩子和异性同学手拉手跳舞。中小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校增加体育锻炼是好事,但跳集体舞就没必要了,孩子正值青春期,每天手拉手跳舞,很有可能引感方面的问题,会增加孩子早恋的可能。

(4)一些教师的想法

第一类教师表示:原以为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开放,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现象,我们课堂上从来不对学生讲“异性要保持距离”之类的话,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而然就有性意识了,而且性别观念很强,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欠缺。第二类教师表示:这样的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以前很少发现,校园舞的推广让这个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三年级是这种情况的分水岭。例如,以前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为了保证安全,老师通常让学生们手牵手过马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很痛快就拉起了手,而且握得紧紧的。可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就会对老师的这一要求很抗拒,磨蹭半天,最后只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异性同学,还有的干脆让异性同学拽着衣袖。这种情况说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已经对和异性身体接触感到害羞,并刻意与异性保持距离。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还特意开导过学生。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并不是班主任开导就能解决的问题。第三类教师表示:其实学生们并不是真的害羞,而是做给别人看的一种假象。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跳校园集体舞时,某一对男女学生表现出一副很亲热的样子,就有可能被大家笑话。为了避免被其他学生指指点点,他们便装出一副很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并没有真正在意,他们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伪装性。第四类教师表示:我国目前正在广泛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教育部提出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来说,确实是好事。但在以分数为前提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本来就对异性存在好奇心理,跳舞时的身体接触也许会增大小学生早恋的可能,这很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目前,各地中小学普遍采用的第八套广播体操很好,既增强体质,又少惹麻烦,至于学生跳校园集体舞,还是持保留态度吧。

3.现象分析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为什么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跳校园集体舞这一问题均有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两方面。

(1)校园集体舞遭遇“青春期性紧张”

其实每个人从童年开始就有和异往的欲望,人类快乐的、亲密的情感是靠和异性的交往来完成的,交往的过程就是性心理自我构建的过程。例如,10-14岁的孩子一般正处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他们刚刚告别两小无猜的异往期,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异性疏远期。这个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对“性”产生了极大兴趣,内心深处产生近距离接近异性愿望的萌芽。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之间的交往一般是“里热外冷”和“欲擒故纵”的方式,但在骨子里却总是想方设法进行交往。他们一般都渴望接触异性,包括肢体上的接触(例如,握握异性的手),这是青少年最正常的反应,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心理需求。此外,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反应,这种压力反应叫“青春期性紧张”。在这个时期,他们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和异性的关系,有时会感到背后有一双双眼睛在监视自己。通过以上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小学生跳校园集体舞不愿手拉手了。

(2)校园集体舞缺乏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自古以来,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家长和学校最担心和头疼的事就是男女学生的早恋问题。而偏偏这套校园集体舞,不仅需要男女学生肢体的接触,而且还需要有眼神的交流,而眼神交流就可能迸发出青春激情的火花。平时不拉手都有早恋的苗头,如今一拉手,还兼有眼神的互动,那还得了?如此一来,不但家长担心,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也担心跳集体舞时大量的身体接触和情感传递容易诱发学生早恋。因此,在校园集体舞推广过程中发生学生不愿手拉手、家长担心和老师顾虑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

对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跳校园集体舞可能引起早恋的想法,笔者认为,大可不必过虑。跳校园集体舞时的身体接触和学生早恋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恰恰当家长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孩子的学习活动对立起来时,或因为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情感环境,导致孩子的心理逆反时,就有可能引起早恋。相反,跳校园集体舞是缓解青春期压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给少男少女们提供一个在阳光下交流的机会,既满足青少年接触异性的需求,又促进男女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

对于有的家长给女学生灌输一些“不要和男同学拉手”这类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特别是在学生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期,会导致女学生跳校园集体舞时和异性有身体接触之后,心中产生不洁感和罪恶感,甚至出现诸如反复洗手之类的行为,不利于正常性心理的发展,严重时会出现性心理的异常。

二、对策:是问题,也是教育契机

校园集体舞是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而创编的,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广大的中小学生。笔者认为,让中小学生跳校园集体舞,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当然,在校园集体舞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我们能正视以前曾忽视或误会或不知如何解决的青少年性心理教育问题,正确处理,它便是教育的契机,能促进青少年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有所作为,让校园集体舞真正成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

1.教师要正确理解并引导学生在跳校园集体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跳校园集体舞不愿手拉手,正体现着中小学生性意识的觉醒,不过,他们对异性间交往的尺度拿捏不准,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引导。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跳校园集体舞的,并能积极参与,学校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做好充分的准备。总之,开展校园集体舞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职责,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和支持学生跳校园集体舞。在跳舞过程中,引导男学生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教导女学生要表现淑女的气质,从而让学生感受校园集体舞真正的美。

2.从小学开始重视性心理教育

学校要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一些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中小学生解开藏在心底的困惑,这并不是说要给学生们上复杂的生理课,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两往心态,让学生清楚哪些接触是正常的交往,哪些行为应该适当注意,表明跳校园集体舞过程中男女学生的身体接触是正常的,最终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打消会被人说三道四的顾虑,让学生从小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

3.讲究方法,幽默调侃转移话题

作为教师不能板起面孔讲大道理,可以幽默调侃转移话题。例如,面对以各种道具代替拉手或拉手后洗手的学生,可以故意调侃说:明天大家都把手洗干净点啊,否则人家不选你做舞伴了呀。这样就抹去了学生的“伪装”,不好意思再故弄玄虚。

4.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

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性意识的发展,中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性的困惑和对异性人际交往的迷茫,对此,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困惑和迷惘写成文字,放入信封,交给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教师,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另外,对于个别对异性接触特别敏感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解开其心结。

5.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上一篇: 电磁辐射污染防治 下一篇: 不动产基金投资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