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

篇(1)

一、老年人跌倒的概况和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龄化的人口数已占总人口数的10.6%,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9.3%,我国老龄化即将进入一个高峰期。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30%的老人跌倒一次或多次,高达80%跌倒率的老人都是78岁以上的老人,也就是说,老年人的跌倒率是随着年龄而递增的。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养老院的老人,甚至是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减弱,都曾出现过跌倒的情况。其中,5%至10%跌倒的老年人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身体伤害。国外有家医院曾经对于急症伤害就医的进行过排名,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跌倒所导致的伤害居然排名第3位。面对这样的数字,老年人跌倒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跌倒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甚至会导致部分老年人因为跌倒而伤残和死亡。年龄越大的老人就越容易跌倒,导致的伤亡几率也就越高。

二、老年人跌倒原因

(一)身体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日渐衰退,而且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急剧下降。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耳聋眼花、弯腰驼背、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等现象,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跌倒伤害。还有一些老人常年患有急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关节炎、偏瘫、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会造成老年人行动反应迟钝,如果没有家人的看护和照料,是极易发生跌倒等意外的。也是由于这些疾病,很多老人对药物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干扰老人身体的正常机能,有些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会造成直立性的低血压,使跌倒的危险性又增加了几分。

(二)外界因素

外界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之一,由于很多老年人平衡能力的下降,那些我们看似平常的环境都会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例如,湿滑的地面、凹凸不平的地面、松垮的地毯、拥挤的闹市、楼梯太陡等因素都会造成老人的突发性跌倒。

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安全防护

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及时掌握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及时预防,前期的预防比后期的护理重要的多。

(一)强化健康教育

不论是家人还是老年社区服务站,都要及时的对老年人普及健康保健常识,使老年人明白并且能够记住哪些因素会导致他们跌倒,给她们带来身体的伤害。而且要给老年人讲解一些有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例如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从凳子上站起来时候不要太急,以防跌倒。

(二)加强防护措施

要定期给老年人做体检,及时了解掌握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且对他们所处的环境进行安全评估,将那些会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隐患及时排查修理、更换。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关于老年人的防护知识,做好针对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消除安全隐患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非常重要,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布局要合理、安全、没有障碍物。如老年人家中的家具有棱角的地方一定要把棱角包裹住,以防刮碰倒老人,地面的防滑措施一定要做好,尤其是卫生间的防滑措施。尽量不要让老人独居,出门时步态平稳。做好这些,老年人的健康就多了几分保障。

篇(2)

最近,采用低窗台或落地窗的住宅越来越多,有若干情况存在安全问题。如固定窗框强度不够,使用者轻趴在窗框上会导致玻璃破裂;落地窗仅用固定玻璃,没有必要的防护,儿童玩耍、椅子翻倒等正常活动会碰破玻璃,造成险情;在高层住宅的高层套型中采用落地窗时,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设施,老年人普遍反映外眺时眩晕。类似情况只要引起投诉,设计人员就要承担一定责任。设计固定扇落地玻璃窗时,务必采取确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低窗台附加栏杆,重外观效果更得重安全 常见的低窗台距地0.5米左右,如果紧贴内墙增加0.4米栏杆或栅栏肯定达到规范要求的防护措施。但由于美观要求和利用窗台的需求,很多人喜欢将栏杆设在紧贴窗扇的位置,如果窗台台面太大,如凸窗等,小孩经常站在窗台上眺望,而且使用者也必须站到窗台上开启窗户,这时,附加在窗台上的栏杆本身高度应达到0.9米,如果窗台太低,住户往往会无意识攀登到窗台上,不宜简单附加低栏杆,否则危险是没有充分杜绝的。封闭阳台的栏杆,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关于阳台,《住宅设计规范》要求“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中高层、高层住宅的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米”。比窗台护栏要求0.9米高些。规范编制的初衷是,阳台往往三面临空,是全家向外眺望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对栏杆的防护要求应该高些。近年来阳台封闭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工程在设计阶段就按照封闭阳台设计,并认为封闭阳台的栏杆高度可按窗台要求降低。但在施工图审查或工程监理中经常引起争议。质检和监理部门明确认定阳台是阳台,窗户是窗户,指出如果将阳台当窗户,工程图中出现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比如面积计算、日照间距、窗地比指标等。一些工程设计虽然按封闭阳台设计,实施时仍然交给住户自行处理,引起事故或纠纷使设计者十分被动。所以应考虑到,封闭阳台并没有改变阳台三面临空,是全家向外眺望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等性质,并且阳台是否封闭应是住户自己的选择,目前封闭的阳台日后敞开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减少或降低标准,因此封闭阳台的栏杆决不可采用窗台的高度。

对于上人屋面的安全防护问题也同样要考虑到栏杆和女儿墙的净高度要求和净距离要求,尤其是屋面的做法厚度比较高,更是要注意满足净高的要求。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屋面的面层做法,而是很不灵活的将女儿墙或者是栏杆的高度设计为1.2米或者是更低,设计上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正确的,应该是扣除掉面层后保证规范要求的高度。所以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对于楼梯的安全防护来说主要从栏杆(栏板)的高度和梯井的宽度来考虑的,对于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楼梯梯井的宽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更要注意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另外对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部位比如说设在侯梯厅风井上开的百叶,如果距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安全防护要求,对成年人还好说,要是对儿童的话是非常不安全的,所以对这个细节的安全问题还是要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以上是对于住宅建筑设计安全防护问题的几点考虑,在这里还要补充的一点是对于使用栏杆的建筑来说高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同时栏杆的间距一定要控制在110mm以内。希望各位设计同仁能够在今后的设计中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篇(3)

选取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后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安全防护图标实施前收治的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入选条件:均为首次住院治疗,神志清醒,无精神异常,且言语表达及理解能力均正常。其中,对照组男68例,女56例;年龄26~79岁,平均(46.6±5.8)岁;平均住院时间(15.0±5.3)日。观察组男70例,女54例;年龄25~77岁,平均(45.9±6.1)岁;平均住院时间(15.7±4.9)日。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安全防护图标的制作

(1)使用入院评估表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基本资料、体检情况、生活与营养状态、心理状况、自理与康复能力、疼痛程度、压疮及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等进行详细评估,最终确定13种神经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分别为防走失、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防误吸、防舌咬伤、防自杀与伤人、放烫伤、防意外拔管、防肢体功能废用、防泌尿系统感染、防肺部感染、防下肢静脉血栓。(2)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制作安全隐患识别与防护图标,其中图标外形要美观、易于摆放,颜色要醒目、便于区分,内容要通俗、易懂。

1.2.2安全防护图标的应用

(1)对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内容为安全防护图标的使用、资料收集与信息反馈等。(2)分析所选病例的入院评估表,对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给予我科统一制作的安全防护图标,将大图标放置于患者病床尾部的信息栏,并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于床旁识别,帮助临床采取正确而及时的防护措施。将小图标贴于腕式识别带上,以便于患者外出活动、检查及医务人员识别,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3)安全防护图标实施过程中,护士每2小时进行1次检查,内容包括防护措施落实与否、图标是否丢失等。责任护士每周进行2次复评估,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则需根据新的安全隐患评估结果调整图标的内容及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4)对出院时仍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给予腕式识别图标,以方便院外医务人员的快速识别,使其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并能向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汇报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5)定期进行电话调查、随访,及时反馈安全隐患的信息。

1.3效果评价方法

①观察和记录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事件,并填写意外事件表,比较安全防护图标使用前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概率。②患者出院前1天,分别调查医、护、患三方对护理安全管理和隐患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1.4统计分析

使用软件包SPSS14.0处理所选病例的数据资料。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的坠床、走失、误吸或窒息、自杀或伤人、肢体功能废用、肺部感染、意外拔管、泌尿系统感染、舌咬伤、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

2.2实施前后医、护、患三方对安全防护的满意度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神经内科的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安全防护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

篇(4)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  跌倒  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据报道,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3]。

    1.2  误食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  暗室内碰伤  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1.4  坠床  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回避险境的反应比较迟钝,易发生坠床。

    1.5  告知行为不规范,健康宣教工作不细致  护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及家属自愿的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宣教不细致或不恰当,会给病人带来不稳定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因眼内惰性气体在高空中急剧膨胀可引起高眼压等并发症,故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气体注入的患者应禁止坐飞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俯卧的姿势,在保持俯卧的同时,胸部不能长时间压迫,以防静脉回流障碍使头部供血不足,引起视神经缺血,导致视力下降。若健康宣教没有告知患者,将会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问题。

2  安全防护措施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安全教育应在落实上下功夫,找出相关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防性和预见性。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角度规范眼科护士的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我们考虑到眼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的特殊性,要求护士必须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安全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安全防范的措施。

    2.2  进行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进行入院评估,评估内容除一般情况、护理体查、心理社会评估外,重点评估患者的生活处理能力,根据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通过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护士有重点地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护理人员处于主动地位。

    2.3  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30s后再站立,站立30s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3.1  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  (1)病房用防滑PVC木地板,在拖地板时要求拧干拖把,并用干布立即擦干,保持每块地板清洁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走廊、厕所设有扶手。单间厕所门口加防滑垫,最大可能地减少患者滑倒。(2)患者的用物整齐地放在患者易取之处,医疗器械和电线需卷放好,以免散放在地上绊倒患者。(3)针对老年患者视物不清,嘱其上厕所时可按呼叫器,由护士给予帮助,呼唤器应放置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 2.3.2  嘱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宽松舒适。

    2.3.3  性低血压是老年人晕厥和昏倒的重要危险因素[4]  向高危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低血压的相关信息,使他们了解发生性低血压的原因,如何预防以及一旦出现性低血压的症状该如何处理。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指导其分几步缓慢起床:在起床前,先取半卧位,再在床上坐几分钟,再扶床头柜,拐杖等缓慢站起。嘱咐患者一旦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篇(5)

跌倒是指病人的身体(不包括双脚)意外地“触及地面”。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原发疾病,跌倒的风险进一步加大。跌倒所造成的骨折、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限制了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必将导致其严重心理或社会障碍,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关注高危人群,加强预见性防范措施

明确高危人群,确定重点护理对象:临床上能自理的老年住院患者往往存有不愿意麻烦护士的心理,老年人常存在不服老的心态。护士的观察重点往往集中在急、危重症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身上。意外的发生恰恰多数出现在这些既能活动又身体虚弱的高龄老年患者身上。因此护士应对年老体弱又能活动的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筛出易跌倒高危人群,并做出警示等级标志。特别注意对安静卧床解除后允许下地活动的老年人,注意患者有无药物引起的头晕、性低血压。以提醒护士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应给予照顾,同时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在加深对患者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跌倒。

切实有效地进行健康、保健知识宣教:关注平衡失调、有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的高龄患者。帮助患者分析发生跌倒的相关因素,向危险人群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跌倒的措施,提供其上下楼要扶扶手,转身动作要慢,以防跌倒。提醒老年人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2]。为了防止因性低血压而跌倒,上厕所最好用坐厕而不是用蹲厕,晚上在床边使用便器小便。从椅子中站起时动作应缓慢或扶稳椅把或有人搀扶,以减少跌倒。对于高危患者,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上厕所、洗澡等都随时有人照顾或有支持器具,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护士要评估患者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情况,对环境的改变是否习惯?光线是否太暗?地面是否保持清洁、干燥、无障碍等。要求穿防滑拖鞋。洗澡间增设防滑垫。病区的走廊、楼梯口要设椅凳,以备行走间短暂休息。走廊、厕所、浴室要设扶手,以防滑到。增加巡视病房次数及早发现,协助患者起床或下地活动。对身体移动困难的卧床患者、老年人,须采用床档保护装置。

将安全护理纳入病房的管理

住院患者的安全防护应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护理之中,管理者应把患者安全护理放在首位。建立护士长安全检查制度,要求护士长对所辖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对重症患者的安全通过护理查房能够提出指导性意见,对病房的呼叫系统、地面、床的滑轮及位置、浴室等环境设施、患者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助行器、夜间照明等环节每周进行1次详细的检查,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管理的意识,做到常抓不懈。

重点加强夜间护理力量

从我院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的情况看,大多是老年人群,并多数发生在夜间,由于夜班护理存在工作人员少、工作独立性强、工作量大、夜间病情变化不易发现等特点,同时,从人的生理特点看,夜间工作人员的精力不易集中,判断力也下降[3],要维持与日间相同的护理质量,除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外,适当调整夜间护理人员数量,是确定医院各项制度和职责落到实处,确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一项措施。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

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尽管现代医学迅速发展,但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还有许多未知数,医护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受条件的制约,也不可能达到顶点,患者病情又是错综复杂难以意料,故发生意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出现意外的后果往往造成医疗护理纠纷,医院处理纠纷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使正常的医疗秩序受到干扰。通过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使医院各临床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持续提升,一些可预见、可防范的医疗风险(如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可以有效地控制与杜绝。

参考文献

篇(6)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故而我们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采取人文关怀以及安全防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影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分析

1.1跌倒眼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地面光滑、潮湿、有果皮,病房内设施多,过道障碍物,俯卧时间过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有患者因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导致颅底骨骨折。

1.2误食眼科患者因视力障碍发生误食屡见不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另外,因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激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的患者,误食后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给术后带来不利因素。

1.3暗室内碰伤暗室是眼科检查的特殊环境,眼部许多精细检查都要通过裂隙灯、检眼镜在暗室内进行。为有利于检查,暗室内光线较暗,加上患者对环境陌生以及视力障碍,没有适应暗室环境就接受检查,很容易碰伤,引起医疗纠纷。

2安全防护措施

2.1防跌倒我们对手术后和俯卧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以防跌倒。

2.2防误食对于视力极差的老年患者,均应由护工或家属喂饭,每喂一口都要用餐具或食物接触一下老人的嘴,然后再将食物送进口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每餐均应由护士检查后方可食用,以免饮食不当影响治疗效果,再者喂饭的时候尽量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篇(7)

帕金森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变性引发的疾病,通常又叫震颤麻痹,是以一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静止性震动等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1000/10万,伴随抑郁的发病率为40%~70%,而且男性比女性多,这严重影响着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一、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是我院这两年帕金森入住患者男20例,女17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51岁。在治疗上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及在心理治疗、饮食上等为辅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在不同程度上有着不同的改变,并且并发症有明显的减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了患者生命。

表1 帕金森患者治疗临床护理前后症状分析

分组 手部动作 上肢协调动作 步态 震颤 面容 生活自理能力

治疗前 1.90 1.13 1.97 2.80 1.03 1.81

治疗后 0.97 1.13 0.97 1.90 0.97 1.03

二、护理

1、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及运动量给予热量及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为患者提供符合口味的,营养丰富的,以三低一高的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对于动物脂肪的食物尽量少吃,适量进食海鲜类的食物,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酸,防治动脉粥样的硬化,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对于卧床患者,医护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协助患者进食,把床头调高到45度,有利于患者下咽,防治误吸,当患者发生呛咳时应停止进食,等患者呼吸恢复平稳时在继续进食,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应马上停止进食,给予鼻饲[1]。

2、用药护理

为了防止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必须要对老年人给予明确的用药。必须要嘱咐药剂师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的时间。对于一些药物的服用,如:美多巴是需要告诉患者服药的时间及禁忌事项,督促患者坚持按量、按时服用,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

3、生活护理

病房应该要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平坦,障碍物必须要少。病床应针对老年人行动上的欠缺多加使用防护栏、防坠垫等实施,同时还要嘱咐患者做好防滑措施,以防跌倒。患者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用一些比较合身的衣服,以免过大导致踩踏摔伤。起床或下床时应扶住床沿,动作缓慢的进行,避免直立型的低血压发生,在外出活动室,患者应有专人陪同。

4、运动护理

帕金森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结合适当、正规的有针对性的既安全可靠又能对患者起到治疗效果的康复训练。(1)步态训练,针对老年人患者肢体乏力,行动不便,重心感丧失的现状做出适当合理的步态练习。(2)面部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吹气、伸舌、噘嘴等训练,可以起到改善患者面部表情和吞咽困难,对保持呼吸顺畅及协调发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要结合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及语言的沟通。

5、预防并发症

帕金森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疾病晚期由于严重肌强直全身僵硬导致卧床不起。各种骨折、肺炎等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在做好护理工作前提下,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是至关重要,老年人患者因身体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护理工作人员应注意是病房保持通风、适温、干净整洁的环境,并要嘱咐患者在多变的天气下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受凉感冒,加重病情的发展。对于晚期的患者因该特别注意肺炎、必尿系统的感染等,嘱咐患者多喝水,预防尿路感染。

6、心理护理

帕金森患者由于怕受到他人的歧视,在心理上对疾病对自身躯体的将康恢复、功能恢复及给家庭造成负担等问题产生巨大压力,甚至出现抑郁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关注,针对不同背景的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解除患者心中的疑惑。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让患者明白病情恢复的过程,减少患者心理的疑虑,降低心理压力。

三、护理体会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94-01

在医院护理工作中,难免会有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住院患者发生坠床、跌倒常导致纠纷。不仅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负面影响,同时给病人造成身体、心理损害,增加其经济负担。跌倒是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触及地面,是老年人常见,也是最严重问题之一[1]。本科从2009年开始,对住院患者,尤其是易发生坠床、跌倒的高危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坠床、跌倒事件的发生率,还很的程度上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9月~2009年11月在我院神内科住院发生坠床、跌倒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男6例,女4例。患者私自外出,被车撞跌致左股骨颈骨折1例;无陪护自行散步跌倒,致硬膜下血肿2例;自行打开床旁护栏坠床4起,腓骨骨折1例,左股骨颈骨折2例,软组织挫伤1例;中风发作跌倒致软组织挫伤3例。其中1例导致医疗纠纷。

2 高危因素

2.1 疾病因素 神经科疾病容易发生跌倒,如:中风患者,无论脑出血或脑梗塞,常出现偏盲、偏身感觉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及智能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身体平衡障碍,姿势步态障碍,易发生坠床、跌倒;小脑共济失调病人易出现向前向后的倾倒;此外TIA病人,眩晕病人在改变时易发生跌倒。

2.2 药物因素 脑血管病人多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若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可发生跌倒[2]。此外服用镇静催眠药,也容易发生跌倒,跌倒最易发生的时间是夜间,被公认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3]。使用脱水利尿剂的患者也易发生跌倒。

2.3 心理因素 病人自尊心强,不愿依赖他人帮助,而高估自己的能力,自行取物、如厕、康复锻炼等而坠床跌倒。

2.4 影响活动的环境因素 病房夜间灯光昏暗,物品摆放过多又不合理,地面湿滑,穿着不合适的鞋袜、不防滑的鞋底,床铺太高或太低,平车、轮椅防护带使用不当等。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护士对坠床、跌倒的认知度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度 很多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认为病人跌倒、坠床与医护质量无关,因而组织全科护士系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将防坠床、跌倒纳入临床考核指标,与质效挂钩,强化护士防范意识及责任心,并系统学习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潜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做到人人都能随时随地、因人而异,经常性、重复性、耐心地向病人、陪人宣教防坠床、跌倒。护士每天进行自控评分,科室每月进行总结性科控评分,护士长还不定时抽查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2 提高患者及陪护对坠床、跌倒的重视程度 从临床资料中可以看出患者私自外出、独自如厕,急于求成的康复锻炼,陪护未及时陪同扶持而致坠床、跌倒是一很大的危险因素。就此,本科室在《入院须知》中增设了一条“家属须做好24小时陪护,防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向病人、家属口头介绍后,其表示理解并签字。还发放防坠床、跌倒健康教育处方(①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病人,需家属陪护;②.请正确使用呼叫器,不适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帮助;③穿鞋码合适的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适时使用拐杖扶手;④生活起居请做到3个30秒,醒后等30秒再起床,起床后等30秒再站立,站立后等30秒再行走;⑤用降压药、降糖药、镇静药、利尿药后宜卧床休息,听嘱咐)。

3.3 常规使用保护性用具 易跌倒、坠床的病人,床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使用保护性约束带;检查有人陪同,借助轮椅平车应系好安全带;床头悬挂防坠床、防跌到警示牌;厕所、走廊、楼梯墙壁上贴有醒目标识,提醒每一位注意防坠床、跌倒。

3.4 制定并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每天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评估,及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及时告知病人、家属配合,并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护理交接班,特殊情况在晨会上报告,提醒每一位医护人员。之后,护士长检查高危对象的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指出纠正不足之处。器械仪器保养护士,每周检查推车、轮椅、呼叫系统、地面、夜间照明系统等环境设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安全隐患问题。

3.5 安全的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是神经内科病人治疗中的一重要部分。护士长根据科室需康复锻炼的病人数弹性机动派1~2名康复护士上班,指导病人正确行主动康复锻炼,在康复活动室锻炼,使用康复器材,为病人行手法康复训练。对于个别有急于求成心理的家属、病人耐心,详细解释康复宜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科室还定期安排康复师为科内医护人员讲授康复课,并邀请病友及家属嘉宾,使人人都能正确宣教康复知识。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神经内科的护士必须重视并随时评估本科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掌握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规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及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保证[1]。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跌倒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还可因脑细胞减少而引起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对险情不易发现,在快速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也容易失去平衡而发生跌倒。如遇地面湿滑、地面不平整、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另外住院患者多服用镇静药、降血糖药、降血压药,也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1.2 坠床 脑血管疾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出现尝试行为及高龄老年患者对病床的高度不适应而容易致坠床,另外昏迷、癫痫、躁动等患者未予床挡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也是发生坠床的危险因素。

1.3 烫伤 神经内科患者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患者对痛温觉感觉障碍,使用热水袋时护理人员由于宣教不到位,患者或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和使用方法易造成烫伤。

1.4 压疮 神经内科患者因病情重、长期卧床、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因素,或护理未到位,如及时给予气垫床、翻身拍背及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等易使患者形成压疮。

1.5 非计划性拔管 神经内科患者因病情危重,或出现各种并发症,给予留置各种导管的几率很高。患者对置管不适,当出现躁动、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护士宣教不到位,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放松约束带,或陪护熟睡未严加看管,易自行将导管拔除,影响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1.6 窒息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如脑卒中,运动神经元病,吉兰-巴雷综合征,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如进食呛咳严重而未及时调整进食方式,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操作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胃管长度不够、鼻饲速度等皮肤问题。滋润剂能延缓皮肤水分的挥发,改善患者皮肤的干燥,减轻痒感和清除皮肤表面的脱落角质,增强皮肤屏障功能,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少疾病复发次数。指导患者夏天以1~2次,冬天以2~3次,以达到最好疗效[2]。

1.7 输液外渗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患者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同时危重患者多,使用升压药时如外渗,由于该类药有强烈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更易出现软组织坏死。

2 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应急的处理能力,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镇定自若,遇急危重症病人沉着应对,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要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特别是对年轻护士更应严格要求。

2.2 提高静脉穿刺率 老年患者末梢循环差,血管弹性差,在输液前注意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程度,有无硬结,严格判断静脉炎和血管损伤征象,保证一次穿刺成功。输液时,加强巡视,防止输液并发症发生。

2.3 抓好安全教育 加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提高护士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落实各项护理职责,按时巡视病人,加强看护,防止坠床、跌倒、管道脱出及压疮的发生。对有褥疮危险的患者,给予按时翻身,做到“五勤”。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使用床档、约束带,保持约束带松紧适宜,专人守护。对病情需要使用热水袋或冰敷的患者,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或冰袋,以免烫伤、冻伤。及时查看带有各种管道的患者,评估管道有无松动脱出。对精神异常患者,专人守护,以防发生意外,并做好床头交接班。

2.4 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增加护理人员,保证基本工作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节假日及夜班人员力量不足,易造成安全隐患,人力资源应合理配置。2.5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及总结

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严格每日检查清点急救物品、药品及仪器,保证急救用品完好备用状态。

3 结论

总之,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篇(10)

1 前言

护理风险是指护士在从事医疗护理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危险。静脉穿刺和输液是临床护理最频繁和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安全隐患较为集中存在的工作,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衰退和感觉、运动的迟钝,静脉弹性差、脆性大、易滑动,传统头皮针穿刺困难,易滑出血管。因而静脉穿刺和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多、风险也更大。目前,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采用浅静脉输液方式,不仅能减少病患痛苦,而且能随时增减输液通道,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目前为了降低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静脉留置针逐渐被应用。然而,静脉留置针也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渗漏、静脉炎、堵管、栓塞、感染等,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应对之策

2.1心理护理

大部分的老年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用法、作用、副作用不了解。因此容易产生护理风险。为此,针对老年人最担心的最需要的问题制定了规范、科学、安全的输液服务流程,改变了传统的服务理念,不能把静脉输液作为单纯的技术性工作,整个输液过程贯穿着很多人性方面的服务。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多种疾病共存、高龄、感觉迟钝和行动迟缓,多数无子女陪同来院输液。护士应尊敬、尊重老年患者,了解老年人心理特点,谈话时使用适合于老年人的语速、语调,使护患之间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提高老年输液患者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另外护士还必须熟悉药品性质,清楚用药目的,患者及家属其所用药物的数量、作用、目的、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患者不同用药调节滴速的意义等,避免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随意调节滴速,造成一些特殊用药(硝酸甘油、胰岛素等输液过快,引起病情迅速变化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嘱患者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

2.2注重细节护理

凡是静脉输液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不变,通常感到疲劳,尤其是液体量大,致几小时不能活动者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指导患者输液一侧肢体在小范围内平行移动,活动一下手指,协助坐着输液的患者上床休息一会儿,躺着的翻翻身,让患者听广播或者观看电视节目,分散注意力,消除疲劳感。应用此项措施,患者的输液疲劳感由25%降至15%。在调查过程中,部分患者希望护士在巡视过程中,能主动询问需求,帮助解决最低生活需要。与此同时,患者担心影响进餐是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治疗班护士与巡视护士心中有数,有计划的安排输液顺序,尽可能做到病情需要的、液体量大的患者优先输液,并合理调整滴速,选择适宜的静脉针,保持患者在进餐前顺利完成治疗。

2.3留置针脱出的护理对策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胶布固定不规范:躁动患者未进行适当的约束: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活动未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护理时可以:(1)将穿刺部位及针梗2/3处用3M敷贴完全盖住,延长管及肝素帽再用两条胶布固定在穿刺口以上、敷贴外的皮肤上,另一条胶布固定针柄。(2)穿刺后加强巡视。躁动患者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3)大力宣教穿刺前的准备工作,指导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静脉肢体不宜活动过度,预防发生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睡眠时应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不能将导管拔出。

2.4严格配药

配药过程存在的风险:检查瓶装液体和药物不严,如瓶身有细小裂纹、瓶盖松动、澄清液体变浊、药物或液体己过有效期等;注射器或输液器质量问题、无菌操作不严、配药误差、同一注射器反复抽吸多种药物、配好药后长时间搁置、配伍禁忌不熟悉、盲目按医嘱配药等。护理策略:①配药室每天空气消毒2次、每月空气培养1~2次。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仔细检查输液瓶及输液器和药物有效期。③避免使用同一注射器抽吸不同的药物,尽量减少抽吸药物的次数和避免穿刺瓶塞,以免增加污染机会和穿刺瓶塞产生的碎屑。④注意所加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避免多种药物混合于同一输液器中。⑤配制好的药物不宜放置时间较长现配现用。

2.5静脉炎的护理

上一篇: 安全生产交流 下一篇: 基础文学知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