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

篇(1)

很多家长与小孩越来越难沟通,小孩也不愿意多跟父母交流,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沟通交流方式不正确。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求家长放下“家长权威”,忌讳命令式的说教育以及武断式的批评。其次,要有耐心去倾听小孩的心声,给小孩解释与辩解的机会与权利。因此,建议每当周末小孩回家时,父母尽可能一起陪伴小孩,过好家庭生活,一起聊聊家常,耐心听听小孩在学校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了解小孩学习情况等。父母适时地对小孩所说事情进行分析与引导,结合社会问题对小孩进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对小孩学习,不要只盯着分数不放,多问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等。这样,小孩就会感觉到父母尊重他(她)的意见与感受,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关心,享受到与父母交流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喜欢与父母进行交流。同时,父母还要注意一点:当小孩在谈学习时,如果总是把学习不好的理由归咎为客观原因(如受周围同学影响,老师不好等),这很有可能是自己小孩在学习中出现了思想问题,这时就要清醒地判断,指出小孩本身存在的问题,或者及时与班主任了解情况,再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做榜样型父母

一是过有规律的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现在绝大多数高中生喜欢做“夜猫子”,这些“夜猫子”除了小部分是在加班加点用心学习外,大部分是在聊天、玩游戏,甚至有部分男同学深夜仍在宿舍喝酒、打牌,部分女同学则在聊天、唱歌,不仅严重影响了自己,而且还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这些“夜猫子”周末在家都有熬夜的坏习惯。要使小孩养成有规律、健康的作息时间,父母就必须以身作则,形成良好的家庭作息习惯。

篇(2)

一、问题提出

学生学业成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内因来看,它包括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如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等。从外因来看,它包括社会环境,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文化传统等;家庭教育环境,如家长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价值观、人才观、期望值等;学校教育,如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教师素质、校长办学思想等等。本研究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父母教养方式、家长文化水平、职业因素等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作一次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某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为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结论

(1)对高中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学业成绩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父母教养方式已不是造成学习差异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学业成绩与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多数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可以说高中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已较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但父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仍有较大消极影响,父母是否偏爱、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也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3)父母的职业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因素,但有一定的关系。

三、讨论与建议

(1)一提起家庭教育环境,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对儿童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了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说明了高中生的学习同样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靠学校单方面的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对学生而言是不够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同时也指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学校作为最能动的力量,若能主动连接社会环境系统,组合各种正面影响,形成合力,营造起大德育体系,对提高教育整体效益也许会有很大作用。

目前我校的家校合作唯一方式就是家长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将新型家长会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出的家长会形式有:交流式、对话讨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家长会的内容也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的多个方面,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使家庭教育环境得到优化,使学生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值得借鉴。

(2)学生学业成绩与父亲的文化程度不相关,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这一结果与我们的测前假设有些出入。究其原因,可能与取样较少,样本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又都较集中有关系。但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呈负相关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从一个角度印证了弗洛伊德(Freud)的观点:“一个人若曾是其母的毋庸置疑的宠儿,那他会终身保持着胜利者的情感,这种成功的信心常常导致成功。”母亲文化程度越高,自身越成功,对子女的期望就较高,会不自觉地以高要求、高标准规范子女,子女的成就感就降低。同时,由于要求严格,也可能导致子女形成较为强烈的外部学习动机,而过强的动机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特别是母亲心目中的形象对其发展的影响力是较大的,直到高中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3)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说明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也说明了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需求,父亲的肯定认可称赞,母亲的关爱理解照顾对高中生来说更重要。

高中生追求民主、平等、自主、自强,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充分发挥,父母要通过与子女的交流来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要时刻关注子女的情感状态,并给予积极的疏导。不断鼓励子女所取得的进步与成绩,以培养他们的能力信念与自信心。还要尊重并支持子女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与子女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的言行举止要让子女体验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4)父母的职业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关系,说明不同职业的父母会为子女提供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岗工人家庭,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省吃俭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一股奋斗精神,其独立性、进取性就强。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明显较学业成绩较差学生多,说明知识分子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方式上是有优势的。学业成绩较差学生父母一方是干部的(特别是母亲是干部的)明显多,干部家庭在培养孩子上有什么劣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9.5.

篇(3)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利观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高校学生的义利观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多数能够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主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反哺之意。他们在面对社会好心人资助时,往往更多的是看重“他能资助我多少钱”“他能资助我几年”“我去他的公司锻炼实践能获得多少报酬”“总共就这么点钱,评选的要求还这么高”等利益方面,他们在思考反哺社会时,往往占主导的是“公共场所捡垃圾多丢人啊”“做文明交通协管员好累啊”等个人问题,这些都不符合正确的道德标准。学生的这些想法凸显出他们的利己主义,他们内心认为社会的捐赠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道德之鸿在义不在利,善恶之别在心不在迹,这是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主流。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会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有些学生为利而不择手段,以至见利忘义、贪利害义,待他们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对社会发展会有一定的抑制。由此可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已迫在眉急。

二、儒家义利观中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内容

儒家义利观经过历史的洗礼与发展,在传统义利观中占主导地位。儒家义利观在高校贫困学生教育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现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的转型,从而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帮助贫困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舍生取义”的集体主义教育,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步意识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时代赋予了舍生取义新的内涵:舍生衍生为舍弃个人利益,取义衍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一切公共利益。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句话表明个人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知识、情愈意志等方面的交流才能有全面发展。因此,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必须让学生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个人的得失在大义面前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儒家义利观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学校可以对儒家义利观进行改造和变换,使之符合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要求,进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将儒家义利观中的“重义轻利、先公后私、以天下为己任”转换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不损害他人利益”,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其作为自己抓学习、求进步、强素质、作奉献的风向标,用健全的人格促使自己不断前行、回报社会的关爱。

2.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郁闷、自卑、无奈等情况,从而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厌世情绪。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告诉学生一个正直的人要安贫乐道,只要自己始终坚守传统道德操守,并表现出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积极为班级、学校和社会服务,即使再贫穷,也会被他人尊重。“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则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功利价值观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形态。钱财要取之有道,不能由于金钱的诱惑而损害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和他人的利益。

3.儒家义利观有利于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儒家义利观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洗礼、凝结、升华,凝聚成“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浩然正气,成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精神之一。随着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多元化扩展。义与利的冲突日益加剧,重利轻义的思想在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萌芽,集体利益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心中逐步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发展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应该以发展为目标,刚正不阿,不屈不挠,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奋斗。我们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只有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前提下,社会才能进步,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应该自强不息,舍生取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4)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21-001

一、当今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概况

在1946年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职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1]目前职业高中学生患有心理健康疾病的比例在25%左右,情况不容乐观。

职业高中学生面临着比同龄人更早的社会挑战和考验。由于他们学习成绩较差,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另眼冷观,有时还会受到普通高中学生的歧视,这些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各种障碍和问题。根据研究表明,目前职业高中学生在“总症状”、“强迫”、“焦虑”、“抑郁”和“恐怖”等几个方面都有着显著的问题,而且随着年级的不同,这些症状也会相应的有所转变。[2]

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职业高中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因素的影响

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年龄普遍在15-19岁之间,这一阶段属于心理学分期阶段中的“青年期”。从生理上讲正处于人体发育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认知水平发展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最高阶段,人格发展到了危机最多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会有很多的叛逆行为,如破坏公共设施、吸烟喝酒、随地吐痰等一系列较为恶劣的行径。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职业高中学生本身的性格缺陷和自卑心理。在性格缺陷方面,有不少职业高中学生过于孤僻、压抑、急躁、固执、偏激、不善交往等性格缺陷,经常无法抗衡心理的一时冲动而导致严重行为,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模式,这最容易导致人格障碍。从自卑心理的角度来看,进入职业高中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初中阶段的成绩较差导致的。各种自卑心理最终导致职业高中的学生缺乏归属感,不知道将来会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使得他们脾气暴躁、情商很低,缺乏耐性,经常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

3.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职业高中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而加强学生知识领域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一些学校的管理方式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并且实习设备落后。学生普遍感觉在这样的学校里学习就是混日子,整日无所事事,从而产生了应付厌倦的情绪。教师只负责学生的学习,根本不去理解学生心里到底想什么,只要学生不好好学习,就会进行严厉的批评,而很少去理解学生。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批评甚至体罚,导致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敌对心理,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4.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存在不正确的行为。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具体情况而盲目的教育。各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分析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对当前家庭的教育方式、职业高中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反思,认真寻找解决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笔者通过分析,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1.明确定位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3]

必须重视对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清晰定位他们的心理健康目标和任务。狭义上来讲,职业高中心理教育应该包括的目标有:使职业高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勇于面对挫折,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应变的能力;培养职业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有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职业高中学生,要能正确对待,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形成健康的心理。每一位教师要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呼吁职业高中学生所在家庭也要能够相互协调,让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完善起一个引导作用。

2.职业高中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系统

建立包括身份资料、个人详细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职高生的个人资料档案,同时派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心理辅导信箱和心理辅导教室,让每一个同学能够找到倾诉的对象;在学生中培养心理信息员,有时因为学生不敢或者不好意思直接找老师,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贴近,通过学生心理信息员,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心理辅导教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一定要注意保密问题。心理辅导系统每隔几个月或者一个学期进行一次统计分析,绘制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轨迹曲线,制作统计报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完善心理辅导系统的功能和效果。同时,对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系统起到了较好的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监控的作用。

3.定期举办特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职业高中学生的素质较低,违纪行为较多,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文明礼貌都没有,为此,可以专门制定学生礼仪规范手册供学生们学习,并且进行考核,让职高生具有较好的自我教育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做到知礼节,懂礼貌。另外,通过全校学生在课间做礼仪操、举办礼仪知识竞赛、评选“文明高职生”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4],让学生通过和周围优秀同学的对比,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气氛。

参考文献:

[1]陈.《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篇(5)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学生”,长期的与家长分隔两地,心理上渴求尊重与关爱,而这种对尊重与关爱渴求,单靠家长的电话沟通是无法满足的。作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陪伴者,农村高中班主任,是给予学生尊重与关爱的最佳人选。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专业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一个专业化的班主任热爱学生,心系学生,为学生着想,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以及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以一颗诚挚的心,给学生以关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

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道德是为人的根本。重视德育、重视精神力量的人才培养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的关键。班主任是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最深。因此,农村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格魅力。必须注重自身修养水平的提高,能够用自身师德修养,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亲近、模仿,为学生树立起学习榜样。具有深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细致、耐心的品性,做到言出必行,做一个讲信用,值得尊敬、信任的班主任。同时还应做到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正值严明的优秀形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从而感染学生,培养出真正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可塑之才。

三、必须具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篇(6)

一、遵循“三个贴近”

一是贴近学生的原则。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不同年龄和不同家庭环境、生长环境、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呈现出不同的思想道德特征。满足学生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积极需要,贴近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成败的关键。

二是贴近生活的原则。生活是人存在的基本价值,对生活的感触与体验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根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教师在教育内容上,要发掘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素材;在教育方法上,要创设浓厚的生活气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说话;在教育手段上,要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节;在教育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社会生活的变化。贴近生活,就是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学生最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j]

三是贴近社会的原则。社会是思想道德教育最大的课堂,社会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从而为自己和社会的未来设计美好蓝图。

二、利用“三个载体”

一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开足开齐德育类课程;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本中鲜活生动的教材,通过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汲取教材中思想道德的养分;要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

二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生成的土壤,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高中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作用。三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高中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学校将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活动等,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三、强化“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 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特别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加以重视。家庭对高中学生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充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家长工作,改善家庭教育状况。社区教育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特殊的作用,要紧紧依靠社区各方面力量,优化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工作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四、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辨别力。

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不断探索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对于中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抓住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机会,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能只求形式,而是需要踏踏实实的工作。我们只有对这个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掌握多种有效途径,形成合理的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

篇(7)

(一) 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复习旧课,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再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如果经常采用此种方法会显得单调平常不能吸引学生,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言部分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可以用歌曲开头,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我在讲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人生当自强”这一课时,举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动物实验故事,在非洲大草原的奥兰治河两岸,生活着许多羚羊。动物学家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是相同的。于是,他们在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然后把它们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之剩下3只。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群狼。面对这样的生存条件,他们必须使自己强健起来。由这个故事导入新课,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

(二) 利用多媒体分散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人的注意力的保持是有限度的。在一节课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学习,是不容易做到的。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着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情境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各方面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又可刺激学生进行思维,还可增强学生的欣赏能力,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十分抽象,只凭教师讲解,学生较难掌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动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手段,就容易分散教学难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学生对“规律”和“规律现象”难于理解、区别,容易把两者混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录像或将一些相关画面、动画展示给学生,如播放“瀑布流水”的录像,并给学生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总是往下流?”让学生思考、回答,由于在物理课中学到了“引力规律”,学生对此问题不难理解,得出“由于地球引力引起水往低处流”的结论。教师适时结合播放的录像和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讲解,瀑布流水是看得见的,也就是用感觉器官可以感觉到,这是“规律现象”,而引力是看不见的,即用感觉器官也感觉不到,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揭示,这是“规律”。然后再展示出一些相关内容、画面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 巧妙激趣,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热情

兴趣来源于认识和需要,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总是要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政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他们有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设置有一定难度的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状态,就会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选用一些精彩动人的事实资料、趣闻轶事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为了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我们还常用一些脍炙人口、内涵深刻的经典名言和诗词警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篇(8)

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变,家庭教育渐陷困境。家庭教育资源缺乏、家长不了解子女不足、家长缺乏家长训练、教育子女的方法落后、子女受传媒及次文化负面影响等都是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严重的是不少家庭单位逐渐瓦解,出现了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祖父母家庭、保姆任母亲角色等家庭问题,不少学生缺乏父母照顾,难有完整的家庭教育。再者,很多家长不懂处理子女问题,当子女的成绩不理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便往往归咎于学校或感到无助;亦有家长因面子问题,难于面对学校教师寻求帮助。家庭教育的困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看来,学校、家庭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高中学生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孩子自进入高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

3、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进入高中后,身体内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往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不要溺爱要关爱。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家庭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关爱,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关心和爱护。

(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高中大多数的孩子要过集宿的生活,这时他们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搞得一团糟。所以,学会独立生活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在这阶段,家长就要逐渐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要再百般呵护,包办代替。

(2)注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表会越来越重视,有的还会追时髦、讲新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要注意收集一些实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是在内心,不在外表,同时家长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呵护,尊重他人的观念很淡薄,更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教育他们孝敬父母。慢慢,孩子就会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正确意见。

2、不要放任要关注。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穿着、打扮,与哪些人交往,放学能否及时回家等。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3、不要管制要情制。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须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家庭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家庭教育的辉煌一定会到来!学校将促成父母成为参与学校教育的伙伴,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 使他们能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 作者 (美国)尼尔森

篇(9)

1、教师问题

(1)教师的重视度不够,对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

(2)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纲要和课程标准理解不够透彻,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2、学生问题

(1)学生对政治课存在厌学心理。一方面,由于许多政治老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置学生的诸多疑问于不顾而高谈阔论,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课枯燥,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理论和实际相脱节。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会碰到很多问题,例如代沟问题、不正之风问题等。另外,党和国家的重大举措在社会上会引起群众的议论,而观点不尽相同。还有学生意志力薄弱、自信心不足和非主流文化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课教学产生了强大冲击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产生了厌学心理。

(2)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观念和对课程的认识有待提高。由于高考“指挥棒”和社会教学评价观的影响下,学生将思想政治课当作一门要应付的课程来看待,并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采用“识记――考试”的基本方法,只求将此课程应付完毕,因而就出现了“教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的现象,思想政治课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些条条中。

二、对策建议

1、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多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适应教师新的工作方式的改变,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以主阵地的地位审视课堂,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从创新的角度驾驭课堂。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注意教与学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教师教学策略应发生根本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育“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和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改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课改信息,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应积极参加市、区培训,对自己的目标要高标准、多层次,突出实用性,加强典型引路,强化榜样作用,多与参与教改的兄弟学校、同行交流经验与心得体会,学习他们的长处。

2、改变学生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10)

(二)家庭教育没有及时跟进

我们应该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单单依靠学校是行不通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有很多家长往往是忙于自己的事业,一心将孩子放在学校,认为学校是万能的,将孩子“托”给了学校,无论孩子学好还是学坏都与家庭没有任何责任,其实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家庭教育引导的学生虽然在学生能够受到老师的约束,但是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却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往往就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前功尽弃。

(三)学生面临巨大升学压力

随着我国高考人数的逐年上升,高中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也越来越大,高考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竞争,于是各个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都纷纷实行揠苗助长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题海战术、早晚自习等方法纷纷出笼,让高中学生失去了本应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乐趣,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只会考试,欠缺综合能力的学生。还有少部分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让学生参加各种补课班、培训班,不仅让学生的心智劳累不堪,甚至某些时候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和家长也都为了孩子能够考上好的大学而默许了这些教育方法,学生只知道一味的读书,其他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这也让高中素质教育成了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二、办好高中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学生学习评估体系

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该将学生的能力与成绩情况、思想品德情况、身体以及心理素质情况列为第一指标,同时考虑学生的政治品质、文化成绩、审美情况等,将这些要素设立为二级指标。通过学生学习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情况进行引导。此外,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特长生的培养,让他们某一方面的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小组等形式,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进行业余学习培养,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发挥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作用,而要充分发挥课堂素质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须提高教学常规管理水平,让其能够真正引导、控制课堂素质教育。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促进各项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还能够有效的规范教师行为,确保课堂教育能够正常运行,更加有效的发挥其在高中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其次还应该着重做好教学计划,作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教学工作按秩序进行,作为教师应该持之以恒的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做好每一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对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方面的教学工作一定不能忽视,保证学生在各方面的完全发展。

(三)深入进行制度改革

上一篇: 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 下一篇: 电气行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