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数学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的数学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的数学教育

篇(1)

1 引言

“教与学的三角形”可以说一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焦点,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事实上,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M,上述这些焦点问题逐渐找到了答案,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中依然面临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困境,而应用数学的应用往往可以解决上述难题。由此可见,关于“应用数学”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数学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弥补了目前关于学生发展水平研究不足的缺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决定其数学成绩好坏的因素不仅仅是智力因素,同时还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尚且处于探索阶段,这就使得我们在践行“以学生为本”教育观念的过程中,同时担负着实践与探索学生发展规律的双重任务。

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念来看,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而这种建构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有社会意义。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的环境,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深刻感受到科技成果的益处;随着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手段的普及极大拓展了学生的信息来源,使得学生们的视野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文化。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一定不能忽视这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要以此为依托,改善初中数学教育的质量。

应用数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长途旅行计划的日常家务事、航空运输计划、科学中各种数据的获取与测量等,都可以让学生充分领悟到数学领域或许没有一些学科那么生动,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对于人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当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以此为依托,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等手段达成积累数学学习事实材料的目的,逐渐演绎归纳出数学理论知识的完整体系。

其次,应用数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某种程度的厌烦情绪。通过应用数学,可以在两个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即从情境创设到问题提出,进而解决问题到得到最为实际的发展。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理解初中阶段的相关知识,同时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数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数学相关内容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习的难度,只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就可以让师生共同成为问题解决的探索者,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就是应用数学与情境性教学。如果本着教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精神,提倡情境性教学的话,应用数学就能够在基础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把应用数学的有关内容当作学习的内容,可使一些问题解决的选材成为真实性的任务,当然就可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虽然任务本身具有复杂性,但它同时具有挑战性,它比起简化了的学习内容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由于存在着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任何对事物的简单的理解都会漏掉事物的某些方面,而这些方面在另外一个情境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用数学内容的教学可以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可以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它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真实丰富的实例可以成为每个概念教学充分的变式,自然地说明概念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其他概念。这样的学习能使学生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形成与真实情境相联系的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生针对具体情境建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由于应用数学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真实性任务的背景,它可以成为进行情境性教学的重要源泉。在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基础的同时,一方面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策略的时候,应用数学的丰富素材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数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只有恰当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应用数学为依托,充分利用广泛多样的实际材料、真实材料,甚至新兴学科,来为学生创造更为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朝着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朱长江,何穗,徐章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社会的进步,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普片意识到教育对于个人成长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好的教育不仅增长见识,更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向着更科学,更理性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道德观等。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学会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更要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一.初中数学中包含的素质教育

每个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因此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观下的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性应体现在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因为中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必须继续学习,不可否认,在我国初中到高中,能总体上大学的还不多。而大多数中学毕业的学生只能靠自我学习来提高未来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知识和能力,而这种继续学习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他们会不会学习,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适应信息化,数字高度发展的需要,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站在素质教育发展性的高度,努力教学生学会数学,这里应着重在学法上给予指导。例如,怎样教学生由因到果综合处理问题,怎样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怎样教学生通过个别实验归纳猜想,怎样教学生通过同类问题求解抽象概括出这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总之教会学生学习一般方法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后劲。

二.数学能力的应用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应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收到吧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数学意识”。

作为为人生准备的数学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工作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技能和能力,具体的,素质教育观下的中学数学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和社会,生产以及生活。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概括,抽象,弄清楚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他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和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意识大于裨益。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中素质教育的创新性

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他总在努力的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判现代教育体系的局限性和弊端的时候,往往批判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他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学教育应当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和加减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在明主开放的教学活动中,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提出的是,猜想是活的发现的源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牛顿所说的“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因此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和调控,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中,自由的展开思维的翅膀,大胆猜想,不断探索,真正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这正是素质教育下中学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四.总结

素质教育之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演讲者而更应当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导者,鉴赏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传授者,而应当是知识的积极探索着,发现者和创造者,中学数学教师应当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充分信任,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人格身心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篇(3)

现行中学数学教材中,穿插了较多的数学史料,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引入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1.初中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简析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数量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多。初中教材一共有六册,在这六册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通常体现在“阅读与思考”中,根据数据统计,“阅读与思考”共有15处,其内容详细,具有真实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史知识。如在九年级上册的数学教科书中,“阅读与思考”中加入了“海伦―秦九韶公式”、“黄金分割数”和”圆周率π”等内容。在课后习题中则引用了古算题,共有12道,不仅有古代文言文历史原题,还有白话文对原题的解释。除了“阅读与思考”和古算题之外,还有“专题片段”、一些数学家的简介和数学著作的书影等数学史内容。虽然在数学教材中引入的数学史较多,但是用途较浅,大部分只是作为铺垫,容易让人忽视其重要性,让老师和学生误认为只需了解,不必深入探讨史料之中隐藏的数学思想,老师和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史料的内容,数学史料的价值无法呈现。

2.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数学史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老师而言,数学是难教的科目,对学生而言,数学是难学的科目,数学课堂如果过于枯燥无味,即使是在激情澎湃的年龄,也难以让人兴致勃勃、认认真真地听课。数学本身并非无趣,只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起,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愿意自觉专研数学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恰当地引入数学史知识,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听史料的过程中思考其中蕴涵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2 引导学生自觉探究数学知识。

顾名思义,数学史就是有关数学的历史,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的思想起源及发展。数学史的引入,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数学知识,体会其中的奥妙。同时,数学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2.3 有助于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史中众多的优秀作品,如《九章算术》、《四元玉鉴》和《海岛算经》等,通过对其内容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基础,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情感,能降低学生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难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地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专研和探索精神,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苦难的勇气,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通过了解古人伟人专研探索数学知识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前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正确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直面困难和失败,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3.1 重视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分为同时期和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它的存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自然情景是同时期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则是教师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介绍,让学生在理解数学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掌握数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在班级里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数学史的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探讨数学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强化所学知识。

3.2 丰富数学史内容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数学史的引入数量较多,但其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且数学史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较单一。因此,可把数学史转变成数学文化史的形式解读,让数学与哲学、政治、艺术、经济等多方面挂钩,尽可能地体现出数学文化的多样性,阐释数学发展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让数学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补充数学教学与数学史相结合的资源,开发与我国国情息息相关的数学史资源库。数学史的内容,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不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水平范围的,要讲究实事求是。编排教材时,对数学史的内容应仔细挑选,史料应编排在适当的位置。此外,教师和学生一同回顾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谈论为数学发展史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明白数学知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史史料的选取,应呈现多元化,可选取不同文化背景下,一些国家及地区研究在数学知识研究上的发展历程,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

3.3 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

教师的数学史修养程度,决定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结合。数学史本以历史形态存在,由于教师对数学史的理解与诠释,使数学史逐渐向教学形态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教师担任主角,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史修养,认可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意义,理解数学史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史材料,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把数学史植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一般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学历史资料,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或者陈述,内容过于单调,应有针对性地对讲解方法进行改良,使历史资料发挥最大的引导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师通过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屈不饶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4)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模式逐步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也成为了素质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更好地体现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深入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引领素质教育模式真正进入课堂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关键在于明确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力促广大初中生能朝着全方位、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指引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探索,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转移到提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轨道上来。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在知识及能力的现状,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的素养得以整体提升。此外,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引进素质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变过往“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探究式”教学,使广大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教师仅扮演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角色,充分发挥学生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探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地推进知识和技能的有序提升。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内容时,教师要摒弃以往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 通过事先精心设计问题,将学生的兴趣点引入教学知识中,并以若干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分组探究,通过各抒己见,调动和汇集每位学生的智慧,使学生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和提高,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播放一条公路、一束光线及一根竹筷的图片,让学生们分别指出所代表的数学概念,如公路向两端无限延长便是“直线”;光线从一端射向另一端,便是“射线”;竹筷是固定两个端点,可度量长度,便对应“线段”。不难发现,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使生本教学的理念得到成功运用,每一位学生均能投身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彼此协作、独立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进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了教学难度,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便是教学的素质观的生动体现。

二、教师要注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从宏观上看,思维能力直接关乎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在数学教学中,为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探究学生思维活动的演变规律,熟知学生思维的类型、结构框架及功能,并弄清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脑力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借助于数学功能,将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打造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得到系统地明确,做到既有个人独到的意见,又能直接查找到数学问题的实质。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根据“不等式解法法则”,并参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们通过类比,在解不等式时,即可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并按照“不等式变号法则”即可准确掌握不等式解法。通过教师的科学点拨与正确指引,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教育

初中数学拥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促使学生养成做学问的毅力有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养包括学习兴趣及合格的意志品格。教师在教学时,可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钻研数学的兴趣,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将其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作对比,并借助于教学投影设备展示两类三角形判定定理的比较,请全体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究两者的异同。学生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明确全等三角形是理想化的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进而严格区分两者的判定定理,避免混淆,并快速掌握知识要点,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在这期间,学生们无论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均得到了系统培养,心理素养加强。

篇(5)

良好的心态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智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畅,灵气得到解放,这就要求课堂上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学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对教师信赖,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由遇到问题而引发的,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兴趣,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呢?一是提出问题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欲解之而后快;二是鼓励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于书本上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同看法;三是设置问题要有多层次,有梯度,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条件和机会。

三、从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新意识训练的另一个主要方法。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发散思维就具有启发学生发现事物多属性的因素,从而引发创造性的东西来。比如,对于“?=0”这个问题发散式思维训练可得多个答案:⑴0+0=0,⑵a-a=0,⑶ a 0=0,⑷ =0,⑸ =0,⑺ =0,⑻03=0,⑼Sim0=0,⑽ =0,……可见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各种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思路广阔,学生处在一个主动探索状态,且能各抒己见,通过活跃的思维求异,结果各具特色,新颖不俗,真所谓“横看山岭侧成峰”。

四、在公式的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公式是数学知识的高度浓缩,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所在。在公式的教学中,引入变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除了掌握公式结构特点,推导方法,成立条件,使用范围,要引导学生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组合、推广等变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增强创造力。

五、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类比分析思维的基础,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比较分析中,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探究的欲望,拓展思维空间。

六.一题多变,挖掘引申,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解题后,可以将原题稍加改动,结果使一道题变成一串题,一类题,也可以借题发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演变,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3个题目:

①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

②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x≤7时3≤y≤11.求这个一次函数.

③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

初看起来,这3个题目好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学生发现:

(A).题目①只有一个解( ),而②与③均有两个解(而且均为 或 );

(B).题目②与③的两个解中的k值互为相反数.

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②与③的两个解中的k值互为相反数?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研究.我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理论和平移理论进行解释,又用待定系数法进行一般性的结论:命题: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m≤x≤n时p≤y≤q. 则这样的一次函数y=kx+b有两个解,并且这两个解的k值互为相反数.类似地也对于给出其它结论。

七、一题多解,提高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思路开阔,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在通过对各种解法的比较,知其繁简。从中找出最简单、最出色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通过一种问题的情景,把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入具体的认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学习勾股定理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不仅学习了教材上的证明方法,还引导学生探讨多种证明方法:《赵爽证明》、《梅文鼎证明》、《杨作枚证明》、《李锐证明》……等二十多种证明方法,这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八、利用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闻轶事,在教学中可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等,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篇(6)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言传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篇(7)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篇(8)

数学知识的学习普遍具有枯燥的特点,不像其他学科那样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因此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德育需要理论观点的渗透,更需要高尚行为的影响和感染,老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正是对学生进行强烈感召的有力武器。教学中老师的规范语言、文明举止、娟秀工整的板书、仪容仪表无不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甚至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这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隐性德育目标。

二、在数学历史的认知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老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其中绚丽的数学文化瑰宝如同夜空的明星,熠熠生辉,照耀着我们后人学习数学的道路。我国悠久的数学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华夏民族在世界数学史中涂上了重重的几笔。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为世界数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让学生了解这些文明史,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精神。

三、在数学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德育和智育,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初中数学中,教材内容有很多都可以进行德育素材的挖掘,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联想到每个人都是这个象限中的—个点,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适应社会中那些无形的坐标,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生位置的确定有两点,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后天因素,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是一个人真正成功的关键因素。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6-0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初中数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数学教学中去,成为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关于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数学教学对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总结,简要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经说过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这句话不但为教师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提出了建议,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数学教育中来,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在知识水平与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依据学生志趣与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位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学生数学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智慧与潜能得到开发,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教学

初中数学内容抽象、应用广泛,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要结合数学科目的特点,把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目标,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努力探索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初中素质教育主要包含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良好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教育三个方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史上数学家的事迹与数学成就,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在我国一些先进的数学成果,藉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其次,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中所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目标是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数学的应用意识,并精心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习惯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指面对数学问题时,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同样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结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中不断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决定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活动,积极探索思维能力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开拓思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

篇(10)

二、努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做出解释和应用。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希望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以初中数学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

首先,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老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以PPT的形式罗列出来,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链接相关的数学教学视频和动画,通过多媒体的视听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遨游,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其次,老师要多提问,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老师可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只有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怎样证明勾股定理呢?”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后,适当的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数学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从作业中老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掌握,并整合在课堂中及时进行反馈。

四、挖掘数学内容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学,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奥妙,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能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概括、抽象、和谐、严谨、完美等。我在讲乘方时,给学生讲了奇妙的数字世界。122=144,换一下次序,212=441。同样的数还有一串:1022=10404,2012=40401,1122=12544,2112=44521……这种蕴藏于大千世界中的“自然美”是何其的对称和谐。在讲圆的周长公式c=2πR时,告诉学生圆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它们紧紧相连。天地间有无数个圆,唯有c=2πR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无怪乎人们用“圆满”言喻十全十美。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采取情感教学,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建华 单位: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胡家坨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 课堂组织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