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式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教学方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教学方式

篇(1)

在辩证唯物主义当中提到:“人才是世间最为能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学,首先就需要注重自己的仪态端庄,努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亲和力,能够真正的和学生交心。在教学行为之上,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亲身地参与到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来,对于化学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另外,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多的是需要教学生做人的品德以及传播正确的人生信念。最后,教师也要懂得学生是具有个体独立意义以及个性发展的一个个体。为了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针对性的做好教学措施。

(二)“物的因素”

目前,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是教学进行了第一准则,例如:宽敞明亮的教室、绿荫环绕的校园、齐全的多媒体设备等等,无疑成为了学生愉快心情的重要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就能够让学生大幅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尽量的少走弯路。

例如:在化学反应本质、分子运动这一些章节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类抽象的知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掌握知识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展现出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将学生能够看见以前肉眼无法正常看见的。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够将原来的化学知识通过工厂化的流程操作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完全的依靠多媒体教学,例如不能由它来代替化学实验。初中化学,需要真真正正的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仅仅能够将化学现象或者是变化规律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但是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因此,如果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可能变成另外的一种灌输式教学。

二、有效的讲授

无论如何的改变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中,“讲授”依然是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如果能够做到画龙点睛,一样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例如:对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化学式、方程式、元素符号等堆积在一起,学生很难全部记住,但是这一些又是学习的重点,往往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此时,教师就要注重一定的教学突破方式,采取分散记忆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尝试记一些以往学过的化学式或者化学符号开始,比如H2代表氢气、H20代表的水、H代表氢、O代表氧等。当学到了那一章节的时候,才告诉学生H、O分别是氢、氧的元素符号,H2、H2O分别是氢气、水的化学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效地记忆化学符号,才能够轻松的学习。如此,不仅教师教授的轻松,学生也能够愉快的学习,通过某种神似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力,掌握以往似乎很难的知识点。

又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列”这一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用这样的一个例子:每一只刚生出来的小鸟都是呆在大鸟旁边的,当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围绕大鸟不远处进行飞行练习,当成年之后,就可以飞向更远的地方。”这样,学生也能够理解能量的排列规律是从低到高的。

三、有效的练习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练习巩固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学生当堂知识点的吸收与消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化学巩固练习当中需要注意到题型、深度、重点以及题量这四个方面。例如:题量一般把握在3题左右,不能够太多;题型上尽可能选择填空和选择;难度需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出的题目也需要紧紧扣着章节重点,绝不能够随心所欲的选择,那样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也达不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四、有效的反思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反思是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一种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学习愿望得以达成,也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对话,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开展。

(一)教师与学生

1、反思,教师的本身

不断地反思,才会迎来成长,在“经验+反思=成长”这一个简单公式中,将教师积极向上的成长历程体现了出来。如今,教师的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有效性教学的必然趋势,对于每一堂课得与失的反思,才能够将教授当中的不足之处找出来。

例如:在《化学式和化合价》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去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对于习题,怎么的解答最为简便,这一些都是需要不断地反思积累。又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当中,认真的找寻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如此的反思流程,才能够逐渐的达到“聚沙成塔”的收获目标。

2、反思,学生的思考与思维

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日常习惯,从而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体验自己思维,尝试着思考的机会,从而在反思当中找寻新的经验,真真的做到轻轻松松学化学的效果。

例如:当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课题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次“反思竞赛”,让每一位学生将本单元中所遇到的困惑提出来,也包含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困惑。这样,教师也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积极地找寻方式进行补救。

(二)反思的开展

1、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知识,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课堂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在化学实验中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错误。但是往往很多教师却没有从心底引起重视。因此,做好必要的备课,是上好化学实验课的关键所在。

篇(2)

明确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预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不明将导致教学行为的偏离。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总体的思考方向。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仅“双基”目标比较明确,能力目标模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虚化甚至缺失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2.注重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知识,数学学多是枯燥的活动。特别是打过上课铃后,由于刚刚结束上一节课的学习,加上课间休息,此时,学生大脑皮层上的兴奋正高,如果教师设计新颖别致、有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瞬间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通过实践,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投入学习,认真听课。

3.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新调整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督促者,是学生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者,而不是学生语言上的代言人。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是对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

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结合学生实际,不照本宣科;在课堂上不是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而是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弄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绝不是少讲少练。

4.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的机会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篇(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不同,因而教师选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则有所不同。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由整体出发来把握教学方式。具体而言,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然后选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如教学议论文时,讲授法是常用教学方法,但对于具有探究意义的知识,教师则需整合讲解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认知体验。其次,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教师还需注意教学内容本身特性与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三国历史有了一定了解,也学习了苏轼的词,因此对于赤壁之战以及苏轼并不陌生。同时,学生理解能力较高,但不喜欢呆板、僵硬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可将情境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入境入情,加深文本理解。

二.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方式有不同教学效果,即便是同一教学方式,因不同教师运用,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最佳效果,需要根据自身教学水平与风格来优选教学方法,以有效驾驭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的完美统一。如有些语文教师能说会道,则可充分利用讲授法开展教学,以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有的语文教师善绘善书,则可充分利用图表、板书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归纳知识要点,使其把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如教学《祝福》一文时,教师可绘图板书,将社会环境(封建礼教)精心设计为一座大坟墓,祥林嫂处在最下层,中间依次为其他人物:鲁四、柳妈、四婶、婆婆,“封建礼教”处在最上面,以揭示当时社会环境(封建礼教)对祥林嫂以及鲁镇人的扼杀与残害,深化主题。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教师板书,自下而上地深入分析祥林嫂之死的内因与外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分析主人公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思考:对于祥林嫂的死,谁应该承担责任呢,然后引导学生依次分析鲁四老爷、婆婆、柳妈、四婶等人需承担的责任,并认识到封建礼教是真凶,是导致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封建思想终将走向衰亡、毁灭,走进坟墓,劳苦大众终将成为其掘墓之人。

三.注意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篇(4)

(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不主动

意识对于实践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安排好一切,并且监督执行,不用学生自己操心,所以学生的学多是被动的。同时,现在的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本来就不强。而且,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对自己的将来进行职业规划。没有目标的船,在大海上航行,当然方向不明,就只能是随风飘了。因此,在大学课堂上经常会看见学生来教室上课,要么什么都不带,要么只带手机、随身听、PM3、闲书、杂志等,想听就了听,不想听就干别的,较少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课堂教学知识量小、方法传统

大学的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改变了中学一直以来的由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式。但实际情况是,许多课程基本上仍然为“满堂灌”。以至于许多学生感慨,跟中学学习没什么两样。甚至很多大学教师还是很乐于自己讲的多么好,这仅仅体现了传授知识的职责,而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怎么样就很难说了。或许,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有新的认识了。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课程相比较而言也缺乏难度,许多知识,学生通过看书学习也能够掌握,所以传统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考核学生的方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很多还处于“一考定结局”的层面,具体表现就是: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较为单调,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应用能力、思考能力无法得到真正的检验。来上课的跟不来上课的差不多,个别学生突击能力比较强就期末考试时突击一下,就能比一直来上课的学生考得还要好。虽然许多学校或老师都有结构考核但落实环节又大打折扣。因而无论从考核的方式还是内容都应该进行调整。

二、课堂激活机制研究

(一)激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7]。本科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逐步增加,在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具有明显的成人化的学习特点。因此,应该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明确在大学四年中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将来进行一番规划,把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业的导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激活课堂教学的内容

在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由教材、教辅资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完整体系,而且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围绕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以满足学生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引入现实案例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分析时,把学生置身于“一次即将出行的旅游者做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激活机制研究———以中国旅游地理为例决策”的情境中,再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把知识点逐一地结合起来讲解。另外,还可以把一堂课的教学分成三个阶段:课前5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我魅力的展示,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最后5分钟,给学生提供消化、吸收、反思本次课程知识的时间;中间时段根据具体的主体、章节内容组织教学内容。

(三)丰富课堂激活方式

关于课堂激活的方式,“参与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所谓“参与式教学”,是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学习者能够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8]。相对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案,“参与式教学”方案将传统方法和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有效结合起来,完成教学大纲对教学任务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比如,对于中国的分区旅游地理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研究,课堂中讨论和辩论,分组完成作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和层次,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次课便向学生公布了教师自己的手机、电子邮箱、QQ、微博、微信等联系方式,以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与学生共享学习资源。运用讨论、现场调查互动、学生模拟讲解、模拟教学等方法实现激活课堂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包括课程专题讨论的知识的预习、资料的搜集,对学生的回答不是非此即彼的武断结论,而是通过意见交流、总结、问题的延伸和课后的网上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信服教师的结论。

篇(5)

教育学指出: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始终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理性的思考。通过:1、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3、注重多媒体的使用,4、关注课堂活动四方面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促进学生的课堂收益。

心理学表明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在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收益不佳,反而更容易引起疲劳。假如我们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就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停留在课间的有趣对象,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学生从课间中拉回来,去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接着,就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通过设问、图板、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与理解,加强有意注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于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高中数学某些抽象性知识,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演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地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提高课堂的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教学手段日益精巧、复杂。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使用实物、模型、图表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进行设计,受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展现y=sinx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画面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但是课件使用的适宜度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那种“秀课件”(即不顾学生实际,不顾教学内容,一节课用课件到底)是教师坚决所反对的。因为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该正确认识其辅助地位,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注重实效。

四、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篇(6)

上课开始,教师展示生活图片,跳高的支架,脚手架,以及道路交通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线八角的数学图形,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活图形数学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让我们走进生活,关注数学。请看投影幕跳高的支架,脚手架,以及道路交通图,这些图片中都存在着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生:观察图片。

师:那么,我们说,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l与两条直线a、b分别交于P、Q两点,这可以说成“直线l分别截直线a、b于点P、Q”,两直线被另一条直线所截,则可得八个角,那么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有我们学过的对顶角和邻补角。如∠1和∠3是对顶角,∠1是∠2是邻补角。

师:那么上面的4个角与下面的4个角之间是否是什么特殊位置关系的角呢,本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转变课堂学生的接受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

本堂课是一堂数学概念课,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根据相交线中的角的位置特征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对位置的探索而获取概念的过程。

创设情境(游戏)。

用三根木棒搭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基本图形,在上方四个角、下方四个角的位置按规则各放入一枚棋子,看谁放得既快又准。

游戏规则:放在竖棒的同一侧,两根横棒的同一方。

同位角:位于两直线的同一方,第三条直线同一侧的一对角.

∠1与∠5,还有∠2和∠6,∠3和∠7,∠4和∠8。

其他两种角同上设计,此处重在让学生参与游戏,体验相同颜色棋子所放的位置与三条直线的关系,进而引出三种不同的角的位置关系。

三、转变课堂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变式训练1:将如图整体旋转90度,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让学生自主寻找课堂所学的三种角,并能表达出来。

变式训练2:请同学们指出下列各图中∠1与∠2的关系。

这个训练先让学生分析出∠1与∠2的关系,然后探究出与这三种角类似的模型。

师:请同学们根据角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生:思考。

生:回答,交流自己判断的依据。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判断的结果,大家再观察这些角的位置特征,并用笔把两个角的边描出来,分别探究这些角具有怎样的模型。

生:探究得出,同位角的位置特征类似于字母“F”,内错角类似于“Z”,同旁内角类似于“U”。

师:肯定学生探究的成果。

四、转变课堂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作为数学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将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本课中接下来可以设计不同图形,让学生能正确运用上面探究的结果,进行辨认,同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及判断的依据,培养学生的交流辨认能力。

五、转变课堂学生的参与方式,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机会

汉字有方、正、秀、美的特点。许多汉字本身就可以看作一幅美丽的数学图形。让我们把这些汉字看成几何图形,找出今天所学到的角。

(1)请同学们分别找出下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对数。

(2)∠1的同位角_______,∠1的内错角_______,∠1的同旁内角______.

请你从“王”和“中”这两个汉字里找出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角,并与同伴交流。

此处的设计再次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反映数学的现实相关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汉字文化的特点,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化的积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篇(7)

新课程改革,是伴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改革要求。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成功的改革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的自身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开展和实施教学,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影响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热情的行程。”真实的高效课堂需要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善于设计有效问题,创造质疑机会,捕捉错误资源,从而促进有效生成和学生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给学生注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入手。有时教师虽全力引导,学生却启而不发。其根源是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现状出发,以自己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情感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开放、有趣、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探索中,学生很容易生成富有智慧性的新的东西。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大小的比较》时,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

师:(教师投影出示一张跳远成绩记录单)同学们,通过这张跳远成绩记录单你们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A、B分别跳了几米。

生2:我知道C跳了3米多。

生3: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师:这里C到底跳了几米还不知道,你怎么可以判断出B是第一名呢?(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生:因为A、C跳了3米多,而B跳了4米多。

师:这样看来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我们首先看什么?比什么?

生:首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师:那谁是第二名呢?

(师生接着围绕“假设C是第二名,C跳了几米?”展开讨论,当C跳3.99米时,引出比较3.99米和3.84米的大小……)

上述教学中,教师独具匠心地提供一张不完整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围绕学生熟悉的比赛排名这一现实情境展开教学,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现源于已知而又发展于已知的“新的东西”,使学生始终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展开有效的数学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师生在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时获得“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

二、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看似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学生能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教师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入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兴趣,才会进入学习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强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地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但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立即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为了有效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各地区教管中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借助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平堡教管中心也是如此,其在综合分析平堡小学、蒋滩小学、金峡小学、金园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本文就结合平堡教管中心所辖四所小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管中心的支持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探索下,小W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具体来说,新时期能够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境创设教学法,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层次性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借助任务引导不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提升自身学习探究能力;游戏教学法,即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适当地将部分教学内容以教学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法,即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实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等,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切实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导学案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而导学案教学法也是新时期提出的新教学方法,其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导学案教学方式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出示学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出示学案,并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并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小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出示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作为基本学习目标,将对学生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拓展性目标,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据案自学,要求学生完成对学案知识点的探究

在完成学案的布置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学案以及自身原有知识体系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性学习,独立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辅助。如,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准备工作;然后要求学生参与基础性练习,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答相关问题,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精讲总结,对学生知识体系加以完善

在学生结合学案完成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精讲,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设置层次性课后作业,加强巩固训练

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后巩固训练阶段,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设置有梯度的层次性作业,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多元教学方法的辅助下,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继续加强对教学方式的重视,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篇(9)

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课堂知识容量增大,部分学生不适应;管理上班主任变“蹲”为“带”,对学生来说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有点无所适从,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改变别人管着我到自己管好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小学阶段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六年级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做课堂笔记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乐于探究的习惯等等。

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从预习开始的,而预习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中学数学的学习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为此小学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我们现在的“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也正是从这点出发,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我们不妨从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不管是哪种预习方法,有了预习我们必须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第三,适当时要舍得“放一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课堂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的简洁、教学素材的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含量高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扶得过多,放得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要适当地“放一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尽力做到少讲、精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充当半个中学老师的角色。

篇(10)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它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根据以上的理论,学生的知识积累是来自他们的生活基础和实践,而并非是教师简单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同时,根据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实践理论实践,传统的教学只是注重理论实践的过程,而忽略了前一个重要的环节:实践理论,因此,学生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基础和实践出发,在他们动脑、动手和相互合作、协作的活动中自主的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知识,又将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所见的现象、事件等等,这符合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观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即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输出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将教材和教师头脑里的知识复制到学生的头脑中。

所以,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教师,并不是将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解决问题的方向,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是一个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当跟学生一起活动、学习,与学生有共同的焦虑和快乐,有意识的弱化、稚化自己,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在经历错误中进行学习,要不耻于向学生学习,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什么

1.应关注学生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以相关的经验为基础,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他们对问题的解释,这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假设。

因此,对学生的基础应当要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并加以合理地利用。

2.关注学生的困难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站初学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考虑学生在学习时什么事情会有困难,什么事情没有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方案。而不能从自我出发,满足于对科学概念和规律作简单演示活动,甚至是陈述,或者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关注学生的困难,也就是要正确地估价学生的能力,知道什么事情他们可能做得到,什么事情他们却很难做到。

3.关注学习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必须提供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探讨和解决问题,了解自己的特长,熟悉人际交往策略,掌握科研方法及自学手段等的机会。

因此,“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教学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在组织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可根据以下步骤付诸实施:

1.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采用能实现自我反馈的学习活动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

3.围绕选定的事实、事件或真实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等活动,通过查询各种信息(教师可根据进度事先布置学生收集)、逻辑推理、自制和已有的器材,对假设进行论证。

4.在论证实施过程中不断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认识,并且总结归纳知识(如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以板书的形式呈现)。

上一篇: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下一篇: 数据分析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