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6:48: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道路污染防治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引言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合理分配,达到兴利除害目的而修建的综合性工程,它的建设将会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工程建设能够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各方面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的参建单位应该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切实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考虑。本文针对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施工造成水污染
施工期间的水污染主要是由施工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导致地面水产生污染,甚至污染到地下水而引起的。例如:施工设备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如果这部分含油废水不经过妥善处理甚至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将对河流水质产生质的影响。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坝体灌浆、骨料清理等工作处理不当,都会产生大量废物、污水,这些废物一旦流入河中,将会使河道中的水质产生变化。
2、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大气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中各种车辆行驶和机械作业过程所排放的大量尾气和产生的大量扬尘;施工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运输和石方爆破作业产生的尘灰,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车辆颠簸或以及由此产生抛洒及道路扬尘,由于施工过程中洒水工作不到位导致地面干燥由风力吹起的扬尘等,所有这些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都会对附近群众甚至附近田间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3、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固体物和粉尘污染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废弃大量的建筑材料垃圾和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土石粉粒、粉煤灰、水泥等粉状建筑材料在搬运中产生的悬浮物。若对此处理不当,由于扬尘和雨水冲淋等原因会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给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噪声污染
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主要是由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和施工作业的噪声。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例如:开挖作业机械在挖运石料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拌合设备发出的噪声、爆破所产生的噪声等。
三、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有效防治措施
1、水利工程施工对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根据国家水资源保护有关标准,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对砂石骨料加工清洗、混凝土养护、化学灌浆、机械废油、施工企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采取处理措施,防止直接排放污染水体,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施与农田,施工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喷洒道路及施工场地。
2、水利工程施工对大气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根据有关排放标准,采取措施消烟除尘,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量;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取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施工机械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各种燃油机械必须装置消烟除尘设备;砂石料加工及拌和工序必须采取防尘除尘措施;严禁在施工区焚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并加强施工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水利工程施工对固体物和粉尘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按照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结合造田、修路等利用弃 ,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废弃物中有毒有害成分污染水体;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工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实行袋装化,并及时清运至施工区周围较近的城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并做好人群健康保护工作。
4、水利工程施工对噪声污染的有效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采取减噪降振措施或选用低噪弱振设备和工艺,实行施工区与居住区分离,设置隔音设施,所有进场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外排噪声指标参数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尤其在靠近生活营地和居民区施工的单位,必须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配置,尽可能在白天进行施工,严禁晚上进行大规模施工活动,减少和避免噪声扰民,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5、水利工程施工的其他有效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按工程设计和合同要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多余的土方尽量就地用来整理坡面,当不得不外运时,应该运至无自然保护价值的规定场所,弃土不得破坏或掩埋地表植物;当堆砌高度较高时不应进行护面设计并应设挡土构造物以免将来发生坍塌;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工程施工期间不乱砍、滥伐林木,尽量不破坏草灌等植被,并选择适宜本地区栽植的植物,进行生态护岸、草皮护坡,保持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免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疾病流行防治措施:防治疾病流行,保护人群健康。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做好疾病调查和防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免流行性传染病、地方病、自然性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生命健康。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物料运输、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堆场等扬尘污染防治和监督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二、计划安排
(一)启动阶段(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建立扬尘污染环境管理与协调机制,开展扬尘污染排查,编制扬尘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宣传。
(二)整治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9月)。进一步健全扬尘污染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全面开展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植物栽种和养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等施工作业及泥地的扬尘污染防治,督促落实各类防尘措施。
(三)巩固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扬尘污染防治整改不到位的业主单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深化扬尘污染防治成果。
三、主要任务
(一)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城区所有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作业等施工作业在开工前必须按标准设置围栏,配备防尘设施,定期清洗物料运输车辆。各建筑施工项目要在开工一周内对场地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严禁在道路和人行道堆放建筑材料,不得现场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竣工后30日内,施工单位要平整施工工地,并清除积土、堆物等。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溢。闲置7日以上的道路与管线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道路和管线采取防尘措施。闲置6个月以上的房屋建设施工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其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建筑扬尘控制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严格按照市,进一步加大对建筑施工场地日常环境监管力度。从事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作业记录台帐,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
(二)道路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垃圾、粪便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用密闭或者全覆盖方式运输。不具备封闭化运输条件的,应当委托符合封闭化运输要求的单位或者个人承运。区城管与执法局每月至少开展两次道路运输扬尘污染专项整治,严查道路运输抛洒行为,对不采取密闭措施运输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或容易脱落、扬洒物品的车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运输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对运输工具密闭装置的维护和保洁,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车辆轮胎不得带泥行驶。
(三)绿化及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栽植行道树,已开挖树穴在48小时内不能栽植的,树穴和栽种土应当采取覆盖等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行道树栽植后,应当当天完成余土及其他物料清运,不能完成清运的,应当进行遮盖;3000平方米以上的成片绿化建设,在绿化用地周围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密闭围挡,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绿化带、行道树下的泥地应当绿化或者铺装。区城管与执法局应加强对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不按规定进行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及泥地绿化、铺装行为。各责任主体应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泥地的绿化或者铺装,新增泥地的绿化或者铺装应当在形成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四)道路保洁扬尘专项整治。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应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除雨天或者最低气温在摄氏4度以下的天气外,城市主干道每日至少冲洗1次,气温高于摄氏30度时,每日冲洗不少于2次;对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市区黎明路、南浦三区)周边路段进行重点控制,增加冲洗频次。区城管与执法局、各街道(镇)应加大投入,科学实施道路保洁,减少城市保洁不当造成扬尘污染。
(五)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和露天仓库,应采用混凝土围墙或者天棚储库;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尘设施;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洁,并及时清洗;出口处应设置车辆清洗的专用场地,配备运输车辆冲洗保洁设施。区环保局加强对堆场和露天仓库扬尘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督促各业主单位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露天仓库的改造,新建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码头、停车场、堆场、露天仓库按规定在投用前落实扬尘污染各项防治措施。
四、责任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藤桥镇人民政府,轻工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重点开展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及道路保洁扬尘专项整治工作。
(二)区住建局负责对全区房屋建设、房屋拆除、道路与管线施工作业造成扬尘污染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区城管与执法局负责对全区道路运输、植物栽种和养护作业、泥地扬尘污染及道路保洁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区环保局负责对全区各类码头、停车场、堆场和露天仓库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全区的扬尘污染状况进行通报。
五、工作要求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相关部署,严格落实《安徽省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皖大气办﹝2021﹞3号),以及我厅会同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等工作要求,为全省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做出积极贡献,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继续强化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各地要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措施;县级以上主城区内施工现场严禁露天(或未密闭)搅拌混凝土、砂浆和灰土拌合;严控拆除过程中扬尘污染。实现规模以上建筑工地安装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属地相关部门联网。
(二)持续提升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质量。根据《安徽省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标准》要求,排查和解决标准落实不高、措施不严等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配合属地政府做好搅拌站布点规划和取缔无资质搅拌站工作;积极推进建设绿色搅拌站建设;实现搅拌站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
(三)持续推进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各地要加强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工作,采取有效的降尘及防尘措施,降低道路扬尘。大力推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持续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提高城市建成区和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二、主要任务
(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和主体责任
1.压实监管部门职责。按照省大气办《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有关工作的通知》(皖大气办〔2017〕27号)(简称27号文)要求,各市要落实市政道路(含轨道交通)、国有投资建筑工程、拆除工程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监管部门及层级监管责任。建立扬尘防治“三单制台账”(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实施清单管理。同时,市级监管部门要落实辖区内县(区、开发区)监管部门“三单制台账”全覆盖,按月更新“三单制台账”。
2.强化各方主体落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各地主管部门要督促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定期检查施工现场落实扬尘防治措施情况。严格检查建设单位落实扬尘防治工作方案和扬尘防治费支付情况,确保经费按时拨付,未落实扬尘防治措施的新开工项目要暂缓开工。
(二)强化扬尘防治薄弱环节监管全覆盖
加强对各类园区(含自贸区)的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加大对市政道路(含轨道交通)、政府投资建筑工程(含未批先建)和拆除工程(含未批先拆)巡查力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督查建设单位在开工和拆除前组织编制并上报扬尘防治专项工作方案实际落实情况;施工单位扬尘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监理单位扬尘防治监理责任落实情况。对扬尘防控措施不到位的项目,要加大监督整改力度;对屡改屡犯、消极整改、拒不整改等情节严重的责任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
(三)推进扬尘防治差别化管控
要结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重污染天气建筑扬尘防治应急预案》和本地实际,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生态环境部门协调联动,在属地大气办统一指挥下,互通工作信息,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分级分类管控,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时严禁“一刀切”。注重奖优罚劣,差异化管理,对扬尘治理成绩突出的工地,优先推荐申报文明示范工地、省市优质工程等。
(四)提高建筑施工扬尘防治信息水平
积极推动“智慧工地”建设,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扬尘防治技术和设备,发挥科技在扬尘防治中的作用,提升施工现场文明和智慧化施工、信息监管水平。按要求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鼓励市本级建立统一监管平台,实现超标预警,远程控制施工现场降尘设施联动自动降尘。建筑工地出入口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冲洗情况可进行核查,视频监控资料需保留1个月,供监管部门核查和倒查。
(五)持续提升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质量
一是对照《安徽省混凝土搅拌站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和《标准》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三单制台账”,对照台账问题,按期整改。解决好已建料场大棚规模不能满足产能需求,铲车作业区无抑尘措施,筒仓和搅拌主机收尘不符合强制性脉冲除尘设施要求,废水废渣管控不严等问题;指导企业健全内部各项环境管控制度。二是搅拌站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全覆盖,并与属地有关部门联网。三是推进绿色搅拌站建设,新建、迁建搅拌站鼓励按照绿色搅拌站要求建设,扶持有条件搅拌站改建为绿色搅拌站。各市应出台绿色搅拌站建设激励机制,引导和扶持绿色搅拌站健康发展。四是配合属地政府取缔无资质搅拌站,按照省大气办27号文要求,做好无资质搅拌站摸底排查上报工作。
(六) 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
持续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提高城市建成区和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城市重点区域全面实施道路湿扫、吸扫作业,城市主要道路机动车道每日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洒水降尘或者冲洗,提高城市道路保洁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污染。严格渣土运输处置监管执法,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作用,加强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
(七)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
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国家级装配式示范城市、基地建设指导和监督,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技术,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三、工作要求
(二)力争全区年第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0天以上。
(三)全区各类工地不发生被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督办单》,或被主要新闻媒体曝光的严重扬尘污染问题。
(四)全区每月降尘、道路扬尘监测值达到或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时间安排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决定成立年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同志担任,成员单位为区四城联创办、区监察局、区综合考核办、环保分局等区级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四城联创办,办公室主任由区四城联创办常务副主任同志兼任。
四、任务分工
(一)各街道办事处
1.负责监督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2.负责监督辖区内各类道路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3.负责及时清理辖区内的无主渣土和建筑垃圾,对暂时无法清理的,必须及时落实围档、覆盖、简易绿化等防尘措施。
4.负责对辖区内燃煤锅炉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管,配合环保分局对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燃煤设施冒黑烟问题进行查处。
5.配合环保分局依法取缔限期治理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6.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二)区市容园林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出土工地的出入口硬化、自动冲洗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对路、朱宏路、明光路、太华路等主干道沿线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
2.负责组织实施建筑垃圾清运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各类出土工地和渣土车的扬尘污染问题。
3.负责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除雨天或低温天气外,对区内主要道路每日清扫不少于4次,重点加强对路、明光路、朱宏路、石化大道、北辰大道、龙钢大道、北二环等主干道及两侧绿化带、人行道的清扫保洁,并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做好农村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按照市上要求,及时增加道路清扫、洒水和冲洗频次,协调、组织开展区内一、二类道路及重点区域大冲洗活动。
4.负责组织落实全区园林绿化施工和环卫基础设施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5.负责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及时清理辖区内无主渣土和建筑建筑,认真落实各项防尘抑尘措施。
6.负责加强对保洁人员的教育管理,改进清扫技术,避免二次扬尘污染,杜绝露天焚烧垃圾、树叶问题。
(三)区城管执法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施工工地围档设置、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采取湿法作业的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对二府庄、方新村、肖家村、三家庄、徐家堡、青西村、联合村、先锋村、红光村等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
2.负责依法查处渣土车沿途抛洒、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问题。
3.负责依法查处驶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储煤场所、大型停车场的车辆污染路面问题。
4.负责对全区饮食烧烤采用清洁能源和无烟环保烤炉情况进行监管。
(四)环保分局
1.负责对全区各类施工工地、堆场和露天仓库的防尘覆盖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对全区工业粉尘、燃煤烟尘、二氧化硫排放企业进行监管,确保除尘、脱硫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依法对全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燃煤设施冒黑烟问题进行查处。
3.负责对全区工业用煤单位的用煤煤质情况进行监管。
4.负责监督高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工作,依法取缔限期治理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5.负责每月对全区降尘、道路扬尘进行监测,并及时通报监测结果。
6.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杆禁烧现场检查和执法工作。
(五)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1.负责对全区建筑施工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重点加强盛龙广场、百花家园、安盛花苑、阳光北郡等较大规模建筑工地的监管工作。
2.负责对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六)区城改办
1.负责对所属城改项目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在所属城改项目开工前,与项目拆迁、施工单位签订《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责任书》,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防尘业务培训,并及时向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等相关部门通报备案。
(七)区经贸局
1.负责对全区储煤场出入口硬化、冲洗设备使用情况,以及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防尘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2.负责加强全区废旧物资回收站管理工作,配合环保分局查处焚烧废旧物资问题。
(八)区农工局
负责组织实施秋季秸杆综合利用工作,配合环保分局做好秸杆禁烧工作。
(九)区大兴路改造办
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湖管委会
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一)北客站管委会
1.负责对辖区内各类工地内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2.负责对辖区内道路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管。
(十二)工商分局
负责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排污企业,配合环保分局依法取缔限期整治无效的高污染企业。
(十三)区监察局
负责成立专项督查组,对本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对因工作不力、监管不到位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四)区财政局
负责年季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经费保障工作。
五、工作措施
(一)实行每周巡查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城改、监察等相关部门参与,以区内实施拆迁、出土、内部倒土作业的工地和较大规模建筑工地为重点,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执法检查,督促各工地严格落实防尘措施,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通报情况。
(二)实行通报移交制度
区四城联创办、区扬尘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环保分局)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下发提醒单或进行书面移交。接到提醒单或移交函的部门、街道办事处应迅速查处并督促整改,在2日内(不含节假日)以书面形式回复查处或整改情况。对造成严重大气污染的违法违规企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及整改情况,由监管单位依法给予限期整改并处罚款、停工整改并高限处罚、进行“绿色信贷”制约等处罚措施。
(三)实行联合检查验收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组织区市容、城管、环保、建设、城改、监察等相关部门,对被市、区两级提醒、督办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验收。重点加强对拆迁、出土工地的监管,对具备出土、清运建筑垃圾条件的,由区市容园林局发放《渣土清运证》,渣土清运单位持证在区四城联创办、区城管执法局、环保分局备案后,方能实施土方清运作业;对防尘措施落实不到位、擅自进行土方清运作业、造成扬尘污染的施工单位,由区市容园林局吊销其清运车辆资质,区城管执法局查扣清运车辆,环保分局停止办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环保手续。
(四)实行联席会议制度
由区四城联创办牵头,定期组织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有关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实行信息周报制度
区级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安排专人负责报送工作信息。自即日起至年3月31日,于每周五上午12时前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报送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上报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后,于当日下午16时前报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区四城联创办。
六、应急保障措施
(一)一般预警应急制度
区政府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预警单》后,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立即安排专人进行全面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API指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上升。
(二)橙色预警应急制度
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橙色预警并报请市政府启动二级应急措施后,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1.除应急抢险作业外,全区所有拆迁、出土工地及内部倒土工地,一律停止施工。所有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2.全区主干道及主要次干道实施不间断保洁,除低温天气外,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
3.拉运散装物料(煤、焦、渣、沙石、土方和建筑垃圾等)的运输车辆必须100%密封覆盖到位。
4.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未入库堆放的各类易产生扬尘的物料100%覆盖到位,并保持场区清洁。
5.全区储煤场未入库堆放的煤炭100%覆盖到位或采取不间断喷淋,并停止煤炭筛选作业。
在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解除应急通知后,各有关单位自行停止上述应急工作。
(三)红色预警应急制度
在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红色预警并报请市政府启动一级应急措施后,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1.除应急抢险作业外,全区各类工地一律停止施工。
2.进一步加大道路冲洗频次,立即组织开展一、二类道路及重点区域大冲洗活动。
3.全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预制砂浆企业一律暂停生产作业。
4.全区储煤场一律暂停生产作业。
在接到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降低应急等级或解除应急通知后,各有关单位按照要求开展相应工作或自行停止上述应急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079-02
1引言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步伐的加快,如何协调高速公路建设与沿线环境的关系、改善公路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2]。
高速公路工程具有距离长、占地多的特点,其施工期可能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噪声和扬尘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废污水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等;在营运期可能的环境影响主要为车辆行驶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服务设施的废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等[3]。根据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对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从社会环境、生态环境、水、气、声以及固体废弃物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从而减少或避免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大的益处[4]。
2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
2.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设计施工阶段社会环境保护重点应放在路线方案如何布设才能最大限度的少占地、少拆迁、少干扰、少污染,如何才能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景区规划合理衔接配合,如何才能方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如何才能积极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5]。
施工前应先咨询当地土地规划部门,尽可能的少占基本农田。针对沿线各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开发复垦、土地整理与保护规划,补充耕地面积,保持基本农田动态平衡。涉及到移民拆迁方面要积极征询沿线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群众等各方意见,制定合理的拆迁安置政策,施工前完成项目征地工作。对沿线涉及的道路、供电、通信、给排水及其它有关地下管线应进行详细调查,以确保社会生活的正常状态。
2.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是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因素之一。为减缓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
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应始终贯彻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理念。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预防水土流失的政策、工程所占耕地的表层土剥离临时堆放方案、临时用地进行土地农业复垦、林地恢复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工程中路基填筑,应尽量利用本工程的弃土、弃渣,避免大填大挖,合理减少占地[6]。
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满足公路线形要求的前提下,工程设计中应尽量避绕森林,如若不能避绕林地的地区应尽量采用隧道和高架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发现的珍稀野生植物应立即报地方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移植等保护措施。施工前应制定工程占用林地的补偿方案,在公路沿线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林地异地移植补偿。
2.3地表水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中应充分重视保护地表水水质,加强施工材料、施工废料的运输及堆放的管理。物料应集中堆放,远离水体,以免随降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质污染。隧道及辅助坑道防排水设计应本着“防堵结合,以堵为主”的原则,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减少对含水层的破坏。施工排水设计采取清污分流制,清洁的涌水直接排放,施工废水采用自然沉降法进行处理,达标后用于施工工序或是灌溉周围林地。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要经过统一处理,禁止直接排放污染地表水。在敏感区一定范围内禁止设立施工营地、沥青搅拌站、建筑材料堆放场等。在敏感河流路段,应对桥面径流排水收集系统进行专项设计,保证桥面径流不排入河流。
2.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设计期为减少空气污染,路面底基层石灰土禁止采用路拌,全部采用场拌设计,拌和场地选择远离居民区。路面沥青拌和推广添加温拌剂,温拌混合料一般比常规热拌可降低拌和、摊铺、压实温度30~60℃,节能环保、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左右,减少沥青烟等有毒气体排放80%以上;混凝土集中预制,降低施工场地扬尘污染;为减少施工现场和运输路线的烟尘,对粉尘性材料的运输、装卸和临时堆放,均应采取遮盖、洒水和防风遮挡措施,必要时采用湿法运输,减少沿途抛洒及扬尘产生量[5]。运输材料的道路、施工现场,要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加装尾气净化装置,确保其尾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内严禁运输车辆高速行驶,运输过程中洒落于地面的洒落物应有专人负责清除,以减少扬尘量。
2.5噪声影响防治措施
进一步优化路线工程设计方案,使线路选择远离声环境敏感点,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不宜采取避让措施时,在公路设计时应制定减噪措施。施工单位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夜间休息施工,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如设置可移动的隔声屏障等。
2.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得随地乱丢,应集中处理。对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竣工后,施工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沿线工地的剩余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理干净,将施工场地平整美化或绿化。
3运营期环保措施
3.1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运营后公路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公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公路主体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城建部门应加强道路两侧用地的规划工作,使沿线城镇建设规划与拟建公路景观相协调。
3.2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公路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实施公路的绿化工程。绿化工程应当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认真研究线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高速公路建设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特点,确定绿化现象[7]。营运期应加强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成活率,确保公路绿化工程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对于施工过程中被破坏的地方,例如边坡、取土场、施工便道、隧道口等,应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对施工期临时占用的农田,在公路修建完成后应及时复垦。为保证公路两侧的水系通畅,公路沿线过水涵洞应及时清淤,降低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割裂影响。对过往车辆司机、行人等加强宣传和教育,尽量减少过往车辆人员往车外扔垃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8]。
3.3地表水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排水系统会因路基边坡或道路上尘砂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及全线的边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上路运行,以防止公路散失货物造成沿线水体污染。按设计要求,对服务区、管理处、收费站及停车场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对污水处理设施定期维护、管养,保证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3.4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其采取加盖蓬布等封闭运输措施,充分发挥公路收费站的作用,使其同时具有监督功能,禁止没有防护措施的车辆上路。环保部门应加强车辆尾气检查制度,禁止尾气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上路行驶[9]。对服务区、管理处的餐厅加装油烟过滤装置,并保持排烟系统密封完好,排放废气的管道应有一定的高度,以利于废气扩散;要求烹饪热源使用天然气,不使用木柴木炭等热源。冬季采用电采暖,不使用燃煤或燃气锅炉。
3.5噪声影响防治措施
公路建设项目噪声环境保护工程措施主要有利用弃方降噪、设置建筑物隔声措施、构筑隔声屏障、栽植绿化降噪林带、建筑物功能置换及环保搬迁等。高速公路主线噪声防治措施以隔声墙或混合型吸声式声屏障措施为主,距高速公路主线较远的敏感点以安装双层隔声窗为主;辅道及连接线不封闭,不适于采取隔声墙及声屏障方案,且辅道及连接线各敏感点超标情况较少,多采取安装双层隔声窗措施为主;辅道及连接线沿线距路线较近敏感点及幼儿园敏感点建议采取环保搬迁措施[10]。
3.6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通过宣传法规,禁止公路使用者在高速公路上乱丢垃圾,以保证行车安全和公路两侧的清洁卫生。服务区、收费站等生活垃圾定期清运,集中处理,禁止随意堆放或丢弃。
4结语
对于我国来说,环境保护问题可谓是一项永恒的话题。高速公路为百年工程,对项目沿线的环境影响是长久的、持续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达到公路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协调发展的目的[4],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注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做到防治结合[7],尽量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避免对沿线自然资源的破坏[5]。
参考文献:
[1]FARINAA.Principlesandmethodinecology[M].London:ChapmanandHall,1998.
[2]杨东,田娜,焦金鱼.甘肃省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5):102~107.
[3]张华君,胡江东.高速公路竣工环保验收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2009(6):157~159.
[4]赵勇,孙中党,吴明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3):27~30.
[5]陈光.对高速公路建设中环保措施的反思[J].交通安全与环保,2016,10(4):150~151.
[6]程水源,崔建升.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7]李响.高速公路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194):148.
[8]陆书玉,朱坦.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10]史宝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1]史静.浅议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公路环保[J].公路环保,2007(1):40~43.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的因素
1.1 施工噪声与振动污染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都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对沿线和附近的居民聚集区、学校、医院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危害。施工噪声与振动污染危害主要表现为:损伤听力,干扰睡眠,干扰交谈、工作、思考,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影响,对动物影响;振动对人、建筑物、仪器设备都会带来直接的危害。
1.2 施工废水污染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排放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3 空气环境污染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阶段,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以及路面铺筑沥青的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其一,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和粉尘。其二,露天堆场和场地的风力扬尘。其三,混合料拌和扬尘和粉尘,如灰土拌和、混凝土拌和加工。
1.4 固体废物污染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生产废物和生活废物。其危害表现为侵占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以及影响环境卫生。
1.5 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城镇道路工程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征地拆迁、基础设施、人员交往的阻隔、文物保护、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环境保护及防治措施
2.1 施工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措施
在居民聚居区或其他噪声敏感的建筑物附近施工时,当噪声超过规定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的干扰。
2.1.1合理选址,加强环境敏感点附近施工防治措施 施工人员生活区、大型施工场地以及石灰土拌和厂、水泥混凝土拌和场、沥青拌和场、碎石厂在选址时应合理,应尽可能远离居民聚居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最好在200m 以上。
2.1.2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工艺 例如选用钻孔灌注柱或静压桩代替冲击桩等。
2.1.3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维修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和运输车辆,应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应合理安排设备位置。
2.2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前,制定相应的预防水土污染和水土流失措施,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不得随意丢弃生产及生活垃圾,垃圾的掩埋或处理按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排放含油废水及生活污水。使用工业废渣填筑路基,当废渣中含有可溶性有害物质,可能造成土质、水污染时,应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及风景名胜区进行施工时,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2.2.1生活污水处理 城镇道路建设总施工营地应尽量选择有污水排放系统的地点,使生活污水进入城镇排污系统内。营地生活污水无法进入城镇排污系统内的,应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依据污水的出路或受纳水体的要求及环境特征、经济技术状况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方法或处理工艺。实际使用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是好氧生物处理法、干厕、粪池和稳定塘。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用来浇花、冲洗地面等。
2.2.2机械设备冲洗、施工车辆的冲洗和机修产生的污水 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汽车维修站及施工设备维修站的废水,通常采用隔油池进行处理。
2.2.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表层装修与冲洗,砂石加工与冲洗污水 上述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另外洗车场废水除含有石油类外,还含有大量泥沙颗粒物。这就要求,洗车废水处理除油外,还要与沉淀、过滤工艺相组合,以达到节约用水、循环使用的目的。
2.3空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3.1车辆运输扬尘的防治施工中汽车行驶会产生道路扬尘污染;运输过程中会撒落粉末、灰、土等材料,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应采取下列措施加以减轻或避免:其一,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按规定车速行驶。其二,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不得使用空气压缩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清理车辆、设备和物料的尘埃。其三,施工单位应采用密闭化车辆运输,并且加强对车辆机械密闭装置的维护,确保设备正常使用,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运输途中的物料不得沿途泄漏、散落或者飞扬。其四,科学选择运输路线,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
2.3.2沥青混凝土拌和、水泥混凝土拌和、灰土拌和 为了减轻沥青烟气对环境空气、操作人员健康、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也为了施工管理的方便,提出下列措施:其一,合理安排沥青混凝土拌和场集中拌和。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气净化和排放设施。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拌和场不得选在环境敏感点上风向,与其距离应在300m 以上。其二,拌和场作业人员应佩戴劳动保护用品,现场应采取防扬尘措施。其三,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应使用厂拌灰土,不得使用路拌石灰土。
2.3.3 道路材料的堆场和临时性的废弃物堆场城镇道路施工用堆场中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一般指煤炭、砂石、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这些物料如遇大风、雨、雪天气也会造成污染,应采用下列措施:其一,堆场应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100m 以上。其二,遇恶劣天气加篷覆盖。其三,注意合理安排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堆存地点及保护措施,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必要时设围挡(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防尘网,并定时洒水防止风蚀起尘。
2.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2.4.1 生活办公区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食堂产生的剩菜剩饭、餐厨垃圾,应综合利用,卫生填埋。办公室的废日光灯管、墨盒、晒鼓应收集统一处理,回收利用废纸张。宿舍区产生的粪便,应设置化粪池等处理设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
2.4.2 路基工程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对地表清理构筑物拆除产生的树木、杂草、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利用,运至弃土(渣)场。对路基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合理堆放,尽可能综合利用。同时对路基填筑中土石方运输沿路撒落,应当采取密闭运输,打扫清理。
2.4.3 路面工程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对拌和场物料运输撒落,应采取密闭运输,打扫清理。对路面浇筑沥青废料、混凝土废料,应及时收集并运送至弃渣场。对机械设备维修废配件,进行回收利用。
2.5 社会环境产生影响的减缓措施
2.5.1节约用地严格按照城镇规划提供的位置、范围进行施工,尽量节约用地。
2.5.2 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工程车辆和施工便道对交通的影响有时非常显著,不但影响车辆通行,甚至有可能引起纠纷,因此要事先充分合理地编制交通疏导方案,修建社会交通便线,严格按政府和交通部门审批的方案实施,尽量减小道路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2.5.3 召开施工配合会 开工前在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的同时,要充分调查沿线地下原有管线、设施、构筑物的障碍现状,及时请求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召集施工中可能涉及到的有关单位(如自来水、排水、燃气、电信、电力、绿化、环保、环卫、公安交通、街道组织等)对地上、地下障碍物的处理及对交通疏导等问题商讨方案、统一部署、各负其责,签订协议,做出会议纪要,明确期限及执行人姓名(电话)。
3. 结语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大力兴建基础设施的今天,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所以国家在工程建设方面把环保工作提到一定高度,必须把环保工作等同于安全、质量、进度来抓。作为基础设施中重要组成之一的城镇道路工程,它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多方位影响。实践证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管理、优化施工工艺等综合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缓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好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按照县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和道路保洁工作安排部署,督导组主要加大督导力度,加强督导频率,严格按照县交通局农村公路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和道路保洁措施和建设工地七个到位、六个百分百进行检查、督导;对上级领导部门检查中检查中存在问题立即督导,并要求及时整改,及时汇报督导工作情况至县交通运输局。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意识,提高工作能力。扬尘治理和路面保洁工作是“治污减霾、保卫蓝天”的拳头部队,为确保该项工作开展有力,督导组经常性的开展自查,不间断的学习新的政策文件,以中央环境督查组的督查行动为契机,以帮带学,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为尘治和路面保洁督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业务培训。为扎实做好扬污染防治和道路保洁督导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督导组下发了《周至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关于做好国家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配合保障工作的通知》,局督导组、县公路站、祥瑞公司、兴周公司形成合力开展工作,为扬尘治理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个单位都能按照标准定期进行治污减霾业务知识培训,使全体人员清楚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及路面保洁,效果显著。
三是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开展督导工作。督导组严格按照局扬尘污染防治和路面保洁专项工作组要求开展督导工作,做到了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八月份以来,共计出动车辆14台次;向施工单位、养护单位发放“七个到位、六个百分百”传单24份,上报文件5份;转发整改通知单2份,上报整改回复2份,收到整改回复和工作周报16份;督导检查建设工地和县乡道沿线企业20次,路面保洁督导巡查1500余公里,基本做到了建设工地和列养道路全面督导。
四是严格督导,落实责任追究。为确保扬尘治理和路面保洁督导工作扎实开展,取得成效,督导组一方面加大重污染天气督导检查频次,严查建设工地和道路扬尘行为,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切实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检查中有问题的建设工地和保洁不到位的路段,第一时间通知责任单位,对督导组反馈问题不重视的单位移交问题督导单,按照情节进行处理。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近期砂石车辆违法违规超限运输,道路清扫设备落后,新添置道路保洁车辆操作处于学习阶段,人力清扫效率低,造成个别路段及限高、限宽处抛洒物未能及时清理,保洁不力。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摘要】讲述了桐柏县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对水库周边环境的影响,从多方面探讨环境保护措施,有必要对大坝工程建设的生态负效应进行有效补偿,利用大坝工程改善环境、补偿生态既现实又经济,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估;水环境;声环境;环境保护;大
1 环境影响评估
1.1环境空气影响
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包括大坝加固、坝体及坝基灌浆、溢洪道护砌、新建输水洞进口段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建材堆场的风力扬尘;(2)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交通道路扬尘;(3)黄沙、水泥等建筑材料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扬尘;(4)泥浆搅拌作业时产生的扬尘。
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时由于露天堆放的建材及裸露在施工区表层浮尘由于天气干燥及大风而产生;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建材的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重要。工程用施工机械及车辆,工作时其产生的噪声和燃油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扬尘,将对附近区域环境质量、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人身健康产生影响。
1.2声环境影响
施工作业场对周围声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本工程施工作业场与居民区较远,因此本工程的施工作业场的噪音对当地居民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另根据土石方及材料运输量预计车流量高峰期达到10辆/小时,平均车辆流量约5辆/小时。本工程施工期材料运输的交通噪音对交通道路沿线的居民影响不大。
1.3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时的泥浆污水和施工工人的生活污水。施工污水要专门建造污水池,就近处理。生活污水经估算,最高日排生活污水量为10.0t/d,对于施工人员临时食堂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
2环境保护设计
2.1环境空气保护
2.1.1污染源
施工期,工程影响环境空气的因素主要有装载与堆放物品产生的粉尘,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
2.1.2保护措施
1)装载与堆放物品粉尘防治措施
装载多尘物料时,对物料加盖帆布覆盖或适当加湿;在水泥装卸过程中,保护良好的密封状态;细骨料堆放设置简易棚,防止细骨料被风吹散;同时定期检测砂浆拌和系统收尘器的除尘效果,及时清理尘渣。
2)交通扬尘防治措施
进场公路和场内运输繁忙路段要经常进行管理、养护,场内道路每天洒水两次,同时,限制汽车车辆速度,场内车速控制在15km/h内。
3)汽车尾气防治措施
强化对运输车辆的排放性能检测,强制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维修保养,保证车辆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态,经常清洗运输车辆,要求使用零号柴油和无铅汽油。
2.2声环境保护
施工期间,工程产生的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车辆运输产生的交通噪声等。
2.2.1防治措施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减振降噪。振动大的设备要尽可能地远离噪声敏感区设置,在场地周围敏感人群较多时,尽可能将其靠近场地中央设置,并使用减振器。调整砼拌和系统施工时段,晚间22时至凌晨6时停止施工;施工区内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禁止鸣笛;对砼搅拌机、钻机等较强噪声源处工作的施工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发放防噪用具,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措施。
2.3水质保护
2.3.1污染源
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来自施工时泥浆污水和施工工人的生活污水。
2.3.2防治措施
施工污水要专门建造污水池,就近处理。生活污水经估算,最高日排生活污水量为8.0t/d,对于施工人员临时食堂的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和生活污水中的粪便污水集中外运处理。
2.4充填灌浆环境保护
大坝充填灌浆工程应注意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做好废水、废浆的处理或回收。
2.5运行期环境保护
2.5.1保护目标
运行期,通过削减库区及库区上游的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入库污染负荷量,控制库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及其它水质污染问题,确保库区水质目标。
2.5.2保护措施
1)点污染源治理
据调查,目前库区没有工业污染源。库区上游无人口居住。
2)面污染治理
面污染源是指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冲刷作用下,大气、地面和地下的污染物进入水库而造成的污染。面污染源治理涉及面广,因素复杂,需要各部门协作治理,对面污染源进行治理,避免库区水质出现富营养化及其它水质污染问题,同时要执行国家制定的法规、条例。
3)管理措施
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对彭庄水库水体进行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上,按库区水质目标,以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工程管理部门应配备专人对水库水资源实行巡视管理。
2.6环境管理
2.6.1管理机构
彭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中应安排专人负责环境管理工作。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专业施工单位应配置专业环保人员,配合业主作好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2.6.2管理目标
1)防止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引起生态环境破坏;
2)防止施工环境污染,保护好水库及周边环境;
3)搞好水土保护,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
4)负责对水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事故的处理。
2.6.3管理任务
施工前期:落实生态补偿和污染防治的各项经费;部署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做好施工区环保工作的各项准备。
施工期:对工程施工中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做好施工期生态破坏和污染事故的预防工作,对突发性事故应有应急措施;组织实施施工期环境监测,定期编制施工区环境质量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在施工后期,组织好施工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工作,如施工迹地恢复、施工区绿化等;
运行期:重点做好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并根据水源水质保护办法,加强库区环境管理;组织实施水库运行期的水质、水文等监测工作;预防并处理水污染事故等。
工程的景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环境公路工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景观风貌造成的影响,对施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冲击,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公路工程的施工对景观环境的影响极可能是不可逆的。本文通过分析公路施工对景观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景观环境防治措施,为公路工程的景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以减少公路施工给景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 沿线环境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某一级公路工程位于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800~1500)m,最高海拔3556m。可利用草场46×103km2,主要为荒漠、半荒漠草原。沙漠面积34×103km2,主要是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以风沙大、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为主要特点。年降雨量(80~220)mm,年蒸发量(2900~3300)mm。日照时间3316h,年平均气温7.2℃,无霜期(120~180)天。
本项目在地理区域上属温带荒漠干旱区,由于受降水稀少、蒸发量大、风大沙多、土壤贫瘠、地上地下水源相对缺乏且分布不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植被具有显著的荒漠区域植被特点,表现为区系贫乏、种类稀少、结构简单、分布稀疏。形成了以旱生、超旱生、盐生和沙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随着气候干旱风沙频繁,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地表植被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脆弱。土壤盐渍化面积同趋扩大、加重。由于沙漠化面积的逐步扩大,而引发产生的沙尘暴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
3 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其主要出现在施工期和营运期。表现为建设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工程的开挖对水体、植被等生物环境的影响,以及由车辆行驶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汽车尾气、施工营地、工程现场形成的污染对沿线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根据拟建公路的工程、公路沿线地区的生态、噪声、空气等环境特点,对拟建公路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从而确定了严重影响、一般影响和影响较小因素,其结果见表1。
受拟建公路影响的环境因子筛选 表1
工程活动
环境因子 前期
工作 施工期 营运期
自然环境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空气质量
噪声
土壤质量
土地利用
地表水
社会环境 工业 + +
农、牧业 +
交通 +
社会经济 + +
公众健康
居民生活质量 +
拆迁
注:明显影响 一般影响 影响较小“+”表示有利影响
3.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公路工程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极小。
在道路施工期间,施工方投入大量物资和劳动力,人员较多,活动范围较大,对施工区周围植物资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施工方的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对动物的干扰,施工中对所经过的滩涂、草地挖方和填方将对两栖和爬行类,特别是对两栖类动物小生境的破坏等。工程建设用地将永久征收一定数量的灌草丛,使资源面积减少。道路施工时取弃土石方、人流和车流进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施工过程洒落的水泥,都会对周围植物的生长带来直接影响。该项目区处在荒漠区域,植被结构简单、分布稀疏,大量施工机械,人员的进入,如不加以防范会对已经脆弱的植被结构造成毁灭性的损害。
营运期也可能因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分割会对野生动物产生阻隔影响,主要表现为因生境碎化,可能使个别动物所需的生境面积缩小,或迁移它处,从而导致公路沿线周围环境的动物数量有所减少。
3.2对生态效能和景观风貌的影响
公路建设将使施工区域内草场资源减少,特别对于分布在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这些区域的草场资源可以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防风固沙、降低噪音、改善环境。工程建设一旦开始还会造成一定数量的生物量损失,造成地质结构、地表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势必会降低施工区域的生态环保效能。
公路工程的实施对景观风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阶段。西北地区公路建设沿线地植被主要以生态脆弱的人工种植林为主,施工期间,路基土石方开挖填筑、取弃土场开挖、施工便道修建及施工过程碾压、附属场地整平和基础的开挖等都将使得原地貌遭受扰动破坏,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材料堆场、施工营地和运输通道等临时工程在施工期间对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严重影响景观整体性。
3.3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道路施工期间和营运期间都会对项目区及周边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包括:空气环境、水环境、及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产生扬尘、粉尘等对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该项目区域;运营阶段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多环芳烃化合物等)会产生大气污染。
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间跨河桥梁施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运营期间机动车行驶产生一定量的污染物,公路沿线收费站的洗车废水和生活污,降雨时将随着雨水被冲刷至附近的沟渠,会对沿线水体造成不利影响。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工程土石方废弃物、拆迁垃圾等固体废弃物,若不妥善处置,不仅会影响景观、污染空气等,还会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4 公路工程景观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4.1公路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防治措施
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恢复林缘景观,以减少公路营运对环境的污染。对林区边缘、隧道口和涵洞口采用加密绿化带,并尽可能的扩大绿化面积,以有效的防止灯光和噪音对野生动物不利的影响,并保障行车安全。在野生动物的重点分布区,尽量多设置以方便动物通过和迁徙的构筑物,公路两侧应建有效的保护设施。严格管理措施,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加强隧道口、涵洞口和桥下植被的自然景观恢复,以更有利于动物通行。加强对承包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有关法规、野生动植物的简易识别及保护方法。加强施工的生态监理,监督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措施和行为,防止捕猎和乱砍滥伐,加强动植物检疫和环境监测。
4.2公路工程对生态效能和景观风貌影响的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在荒漠化严重区域,开挖回填时应有监理人员现场监督。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取弃土(渣)场进行取弃料作业,不允许乱取土,不允许将工程废渣随处乱排乱放,更不允许排入河中。路基施工和弃土(渣)场施工前,应将占用地的表土层剥离,并在临时用地范围内适当位置进行集中堆放,并采取临时拦挡和覆盖措施,防止雨淋造成养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和土地复垦。对于坡面工程及时采取工程或植物防护措施加以防护。凡因公路施工破坏植被而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复植被或造田还耕。在沿线有野生保护动物分布的路段设置禁鸣标志。
4.3公路工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经常洒水可有效的控制扬尘。运送砂石料的运输车辆,用帆布、盖套等遮盖,以防物料飞扬,沿途撒漏。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应采用站拌方式,拌和站应离居民区和敏感点至少250米,另外拌和站须配备除尘设备。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集中厂拌方式,其拌和机应配备有除尘设备,拌和厂应离居民区和敏感点不少于1公里。公路中桥梁结构应多采用预制构件。
(2)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应远离地面水,并提供环行排水沟和渗水坑,以防意外溢出污染地面水。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建立临时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水体。修建道路排水工程时,应建造临时绕行渠道,以便继续使用灌溉渠和排水沟。有河沟的地方修建桥梁时,应注意避免施工钻桩的水或石渣直接污染水源。
(3)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施工人员居住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附近垃圾处理场处置。加强施工期现场管理,垃圾及时清理,妥善处置。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及时平整,清场要彻底,建筑垃圾用于场地回填,不可利用部分与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统一收集送附近垃圾处理场处置。营运期在服务区、停车区和收费站等区域设置垃圾收集桶和垃圾收集池收集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别送往临近的城镇现有垃圾处理场处置。
5 结语
在我国西北地区,生态一直比较脆弱,特别是荒漠化严重地区。公路的建设,施工周期长,动用大量重型机械,施工人员众多,对路线区域的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分析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对于工程建设过程认识、控制和保护当地脆弱的环境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1 茶树选种及茶园选址
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茶园,首先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适用性强的优质茶树作为种植品种。在茶园种植时要注意品种搭配,多品种搭配不仅可以丰富茶园生态结构、增加茶园的抵抗力,也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品质,提高茶园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
1.2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在茶园四周及道路等地方种植一些和茶树生长条件相适宜的数木,这样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树木可以种植在茶园的四周或道路两旁,也可以与茶树间作,使其形成一个坚固的防护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也可以对茶园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等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工业废气对茶园造成的污染。
2 农业防治
2.1 防治特点
农业防治主要是指茶园栽培管理方法,即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和技术等措施。农业防治是防治病害虫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对茶树修剪、中耕、除草和灌溉等茶园管理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作用。
2.2 防治措施
采摘可以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份,破坏害虫的繁殖场所。在采摘季节可进行分批多次采摘,为了防止害虫的传播应对含有害虫芽叶重点采摘;修剪可以通过改善茶园通风透光等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喜湿怕光害虫的生长繁殖;中耕,通过该方法可以促进土壤通风透气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增加抵抗力,还可以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其它茶园管理措施,如台刈、施肥、冬季深耕培土、灌溉、排水等管理方法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生物防治
3.1 防治特点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定生物与害虫之间的敌对关系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也包括使用激素使害虫不育、死亡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茶园病害虫无公害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无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保护天敌。在茶园周围及道路两旁种植杉、棕、苦楝等树木,形成防护林,为害虫天敌形成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在冬季可为害虫天敌准备适量的过冬粮食,帮助其生长繁殖。二是引种、释放害虫的天敌。主要是指引种对人体和茶树无害但对病虫有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其大量的生长繁殖扩散,感染害虫,从而杀死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主要为直接诱杀法,通过其诱杀雄性害虫,造成茶园中害虫雌雄比例失衡,从而预防病害虫。
4物理技术防治
4.1 防治特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群居性等生活习性,通过激素、光源、颜色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机械捕捉防治病虫害。目前,常采用诱虫灯进行病虫防治,诱虫灯不仅适用害虫种类广、杀伤力大,而对害虫天敌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效果快、明显。
4.2防治措施
一是灯光诱杀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趋光性强的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和黑光灯,结合茶园的面积和实际情况在害虫发生期安装适量的灭蛾灯可有效杀死害虫,防治病虫害。二是嗜杀法。主要根据害虫对颜色喜爱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可在茶园中放置适量的各种颜色的纸片,并对附着在纸片上的害虫及时杀死,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5 化学防治
5.1 防治特点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涂抹、包扎、喷施等手段,将农药等化学药品散布在茶园中,达到控制、消灭茶园中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但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有污染,且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等缺点,该方法只能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5.2 防治措施
原则上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但当茶园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时可使用该方法。化学防治在选择农药时,要以高效、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低等为参考标准选择农药品种;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中毒,在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