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6:48: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骨折手术后如何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46
骨折为外力或病理等因素致使患者的骨质出现部分或完全断裂,患者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骨折处有局部的疼痛、肿胀、功能丧失等。严重骨折多应用手术治疗,对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骨折康复[1]。2011年6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80例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有针对性地实施手术治疗,并于术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80例骨折患者,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龄15~71岁,平均(37.2±3.3)岁。28例为开发性骨折,52例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39例为车祸,28例为高处坠落,13例为挤压伤。17例为股骨干骨折,35例为胫腓骨骨折,18例为桡骨骨折,5例为踝骨骨折,5例为跟骨骨折。所有患者均经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钢板、髓内针、克氏针内固定等。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优质护理措施
1.3.1 入院宣教 在入院第一时间迎接患者,送患者到病室,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科室的环境及各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呼叫铃的应用方法、需要进行的检查[2]。
1.3.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术区进行备皮,并告知患者手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教会患者如何在床上大小便,并进行练习。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手术治疗或多或少都会使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故应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让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3]。
1.3.3 术后护理措施 患者手术后送入病室,要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并和手术人员进行交接,遵医嘱给予各项护理措施,如有引流要保障其通畅,注意引流的颜色、量等。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并进行记录。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血流情况,注意其温度、伤口愈合情况等,如出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1)常规护理:注意病室的卫生清洁,定期更换床单及消毒,保持室内的温度,并进行通风,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让患者休息。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营养,但也不可过于油腻。(2)心理护理:关心和安慰患者,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有不良心理表现,应给予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患者术后会有疼痛的表现,可应用放轻松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4,5]。(3)疼痛护理: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疼痛,可适量给予止痛药物,避免患者因剧烈疼痛而出现不良并发症。保护患者的患侧肢体,换药时不可粗暴,动作应轻柔。(4)指导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并协助患者各项功能锻炼。患者手术后早期可进行床上功能锻炼,指导其进行肌肉、关节等被动锻炼,并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按摩。功能锻炼应适度,不可操之过急,应主要锻炼的量和力度。
1.3.4 出院宣教 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告知其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等。股骨干骨折患者不可过早下地。患者出院后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进行X线检查,以查看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骨折均恢复解剖复位。经优质护理服务后,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均在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畸形等情况发生。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3 讨论
本文所有患者经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病情稳定,疼痛明显缓解,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这表明术后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加强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张芬兰,陈丽君,杜宇.双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92-93.
[2] 代后珍.基础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7-18.
[3] 单春玲.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实际浅谈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43-44.
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治疗上以髌骨爪、克氏针内固定术为主,疗效肯定,已获得广大临床医生及患者认可。虽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但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术后的康复护理。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关节粘连、骨四头肌挛缩、关节囊挛缩导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精力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以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88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57.5岁。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手续,护理人员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般情况、管床医生及护士的详细信息和医护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减轻患者因为对手术时候的剧烈疼痛和不适感而产生的焦虑感,逐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手术前就手术过程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使患者尽量全面了解自己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的具体流程,针对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有疑虑的地方,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意义以及手术前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以消除患者对手术以及巨大伤痛的恐慌和对手术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需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家属情绪的波动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导家属与护理人员配合,积极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来,以亲情的力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促进其早日康复。
康复护理: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入院时进行健康宣教,术前反复强调进行功能锻炼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争取其积极配合,并且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出康复目标与计划。
术前多锻炼股四头肌,以及注意调整患者;手术后立即给予止痛,如静脉给予止痛剂氟比洛芬酯、氢溴酸高乌甲素等。手术当天安排专门护理人员每4 小时轻柔地给患者推挤按摩髌骨2~3次,目的是为了防止髌骨粘连,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手术后第1天:髌骨推挤按摩可由患者自己进行,每2小时1次。也可因人而异。术后第2天可采取半卧位,第3天可扶拐活动。如合并其他损伤则需卧床,患者应经常进行深呼吸、拍背、咳嗽等,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2]。情况允许时扶双拐下地活动,1周后改为单拐。出院后要注意勤锻炼,不可松懈,防止体重增加,以免加重膝盖负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无疼痛不适感觉;有效: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膝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有明显疼痛不适感觉。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小 结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关节,患者在髌骨遭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会有一定的退化,由于对于身体突然的变故没办法及时调整心态,常会出现焦虑及恐惧的心理,特别是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由于对手术的目不了解,对手术疗效也没把握,常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的状态中,担心自己不能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而焦虑的心理往往会使患者疗效较弱,康复质量低下,甚至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如何让患者减少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临床课题。因为只有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意义时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会全方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3]。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在术中答疑解惑,在术后安排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一方面可以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也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相关研究表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失用性萎缩、及时调整家属心理状态,是给予患者精神鼓励也是减少患者术后抑郁最为有利的方式。而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术前宣教及锻炼方法的示教不可缺少,而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髌骨推挤活动,可明显减轻关节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4]。早期负重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部位血循环及矿物质沉淀,对骨的重建及骨折愈合起着关键作用[5]。为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后应坚持指导随访。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同时配合围手术期及康复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例、11例、11例及75.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参考文 献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将被行以髋部手术的病患共3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护理,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在50至75岁,平均年龄是65.2±9.4岁。观察组行以强化护理干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是49至75岁,平均年龄是64.6±9.3岁。两种病患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合并的相关内科病症、疾病严重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而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行以常规性护理,以骨科手术之后的一般性护理为标准,进行相关护理。
1.2.2实验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之上,行以强化护理干预。具体即为:强化相关的宣传与教育。首先,在手术前,要分析与评估也许会造成病患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潜在因素,并要和病患进行良好交流,做好相关的科普教育,主要是指:使病患了解形成深静脉血栓的缘由、可能造成的危害、如何预防等,要加深病患对深静脉血栓的了解,以便于病患在手术后可以更好地配合护理,并且强化自主护理。
围术期对静脉的护理,要求在手术的操作过程里需极其认真严谨,在临近静脉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在手术过程里,要将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30°,这样可令静脉回流保持畅通,尽可能不在下肢的静脉穿刺,避免于同一处静脉进行反复的穿刺,应选取静脉套管针输液[2]。静脉穿刺输液要使其通道保持畅通,输液量充足,防止血液发生浓缩。
当病患在手术后,其麻醉效果全无之后的第一天,便可以对其行以常规功能的康复训练。注意将病患的患肢抬高20°至25°,以免压到患肢,再行以牵引固定于患肢之后,指导病患做相应运动,即为踝关节处的背屈、内翻、跖屈、外翻等动作,并教导病患做定时的抬臀运动,做好肱四头肌等方面的长收缩运动以及髋关节训练。此外,还要敦促病患多做有效的咳嗽练习以及多做深呼吸训练。以上所有的动作都是以30次为一组,每天训练三次,手术三天后便可以做早期的下床练习。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对于病患在饮食等方面的指导也是相当重要的,即为:针对病患的身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饮食食谱,应选用纤维素高、脂肪低、维生素高的膳食,叮嘱病患多饮水,禁忌辛辣以及胆固醇高的食物与饮品。还要使病患所处的环境是舒适并安静的,室温要控制并保持在25摄氏度上下。
对于药品的应用,在手术后,应该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应用抗凝药品,例如阿司匹林、低分子的肝素钙以及尿激酶等等[3]。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病患双侧下肢的皮肤温度以及颜色状态等等,便于对病患下肢的静脉循环状态进行了解与判断。此外,护理人员对于病患心理层面的指导与护理也是非常关键与重要的,具体即为:护理人员应该和病患多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病患的心理需求与心理状况,同时还要加强与病患亲属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共同做好对于病患在思想层面的工作,进而可有效加强病患对于手术后护理与治疗的顺从性。
1.3评价指标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的全部病患,都应用来自美国的Hopecity的医学科研中心研发制定的关于外科手术以及生活质量的评价表格来进行评估、打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于术后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的比较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在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的相较结果可详见表1,通过其显示的结果可知,参照组病患在深静脉血栓,下部肢体的疼痛以及肿胀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地高于观察组,且P小于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即为使用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明显比使用常规性护理的参照组效果要好。
表1 两组病患手术后其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和肺栓塞发生状况比较
2.2两组病患于术后其生活质量情况的评分比较
对于参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在手术后的生活质量相比较,其相较结果可详见表2,通过其显示的结果可知,参照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水平低于观察组病患,且P
表2 两组病患手术后其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疼痛和肺栓塞发生状况比较
3 讨论
患者血液的血流滞缓、高凝状态以及静脉瓣的损伤等等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而在髋部手术的过程往往会会对病患的深静脉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髋部的骨折常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老年病患自身血管存在退行性变化,并且往往伴随着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病症,例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易致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这些情况会令老年病患在手术后更易形成深静脉血栓[4]。事实证明,深静脉血栓会使病患的生活质量水平大大降低,病情严重者将危及生命。故而应积极做好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笔者通过分析与研究了解到,观察组病患在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要明显好于参照组。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被行以髋部手术的病患来说,应用护理干预,也就是通过手术前的悉心评估、相应的静脉护理、功能性恢复训练、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强化干预护理,能够极大地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有助于病患手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可于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广红玲.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8-110.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手术伤口经久不愈、椎管内感染、脑脊液囊肿,可引起长期腰腿痛、头痛等症状[1、2]。对于如何处理脊柱术后脑脊液漏,历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人主张通过再次手术修补硬膜裂口,多数则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术后3 d拔除引流管,并及时更换切口敷料。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切口愈合时间较长,患者需长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且易合并硬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还可导致切口感染,引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3]。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尝试采用延长切口引流时间的方法处理脊柱手术后CSFL,取得了明显效果,本科15例脊柱手术并发术后脑脊液漏,全部经保守治疗获得治愈。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5月间,本院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00例,共发生脑脊液漏15例纳入本研究。本组病例男6例,女9例,年龄32~61岁,平均44岁,其中胸腰椎肿瘤前路手术1例,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1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4例,腰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6例,颈椎间盘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例,硬膜囊内神经鞘瘤1例。
2.2 医源性损伤硬脊膜的因素。医源性损伤是大部分脑脊液漏产生的主要原因。
3 如何及早判断脑脊液漏的征象
3.1 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手术后对可能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及时给予观察,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如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或出现引流量明显较多并呈淡血性,或切口有较多的淡血性液体渗出,应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可能。
3.2 通过对引流管引流液量和颜色的观察,可及时发现隐性脑脊液漏的征象。一般24h内引流液较多,但一般不超过300 ml,且为暗红色血性液。24h后引流液逐渐减少,少于50 ml/d可拔除引流管。如术后3 d引流液量仍大于100 ml,有的甚至多达400~500 ml,且颜色呈淡红色或清亮,则为脑脊液。
3.3 脑脊液的鉴别,将一滴引流液滴于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淡红色圆晕,即为脑脊液。
4 护理对策
4.1 术前做好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根据病情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做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4.2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护士要向手术医师询问术中手术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术中有无硬脊膜损伤及硬脊膜缝合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
4.3 避免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因素,术后患者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可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硬脊膜张力增加,导致硬脊膜出现裂痕而促发脑脊液漏。因此,术后要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加强饮食指导,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防治便秘。
4.4 护理
明确硬脊膜漏口的,根据硬脊膜破裂口的位置采取不同的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前方,宜采用仰卧位;如破裂口位于侧方,宜采用健侧卧位;如破裂口位于后方,宜采用俯卧位或俯侧卧位。这是因为破裂口下方的脊神经或马尾神经在脑脊液中处于漂浮状态,可自下方漂起,以达到自内侧堵塞破裂口的目的[4]。而且置硬脊膜漏口于上位,脑脊液因重力作用而积聚于硬脊膜健侧,以降低高位硬脊膜承受的压力,有利于硬脊膜的修复[5]。同时抬高床尾15~30°。采取俯侧卧位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患者头偏向一侧,双上肢自由放置,踝关节尽量保持在功能位,同时要注意避免胸部受压而影响呼吸。
4.5 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引流管不宜负压吸引,可接无菌引流袋进行常压引流。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切口的水平面,翻身时先夹管,待放置好引流袋后再打开,以防漏出的脑脊液回流造成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引流袋放置高度应离手术切口约20 cm,过低会使引流量过大,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症状;过高可引起脑脊液回流造成脑脊髓膜炎等严重感染。
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卧床时双下肢肌群活动减少。卧床时肌群活动对双下肢静脉回流至关重要,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之一[6],术后当日即予肌肉按摩(特别是腓肠肌由下至上向心性按摩),术后第1天即予主被动肢体屈伸、股四头肌等长舒缩锻炼及跖屈背伸的“踝泵运动”。
6 预防感染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敷料潮湿时应及时更换,注意无菌操作,并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病室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严防其他感染。
7 讨论
脑脊液漏是脊柱损伤和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脊柱手术硬脊膜损伤发生率0.6%~17.4%。有学者统计脊柱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2.31%~9.37%[7],本科统计一年半的脊柱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是1.25%。据文献报道,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可来源于三个方面:1.患者本身的因素。脊柱骨折尤其是爆裂骨折,骨折碎块可以直接损伤硬脊膜,手术减压后局部挤压因素解除致脑脊液随硬脊膜破口流出。还有肿瘤的破坏,摘除肿瘤时切除部分硬脊膜。2.医源性损伤硬脊膜的因素。医源性损伤是大部分脑脊液漏产生的主要原因[8]。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是手术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而脊柱许多疾病存在这一现象,常见的有:①部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块可与硬脊膜完全融合。②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硬脊膜与黄韧带可能严重粘连甚至硬脊膜骨化,术中切除黄韧带时极易损伤硬脊膜。③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术中可以发现硬脊膜变菲薄,分离粘连带时硬脊膜易撕裂。另外,医源性损伤还可出现在术者经验不足,手术操作不熟练、粗暴,或对术中困难估计不足等均可造成硬膜损伤,导致脑脊液漏。④术后腹压骤然升高的因素。术后由于咳嗽、喷嚏、排便困难、过早坐起站立,可使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瞬间增大,脑脊液撑破撕裂变薄的硬脊膜或硬脊膜裂口重新裂开,致使脑脊液外漏出现或加重[9]。治疗脑脊液漏的关键在于术中对硬脊膜损伤的及时处理。如果术中已经见到脑脊液涌出而不做任何处理的,术后必然发生脑脊液漏。就是术中对硬膜损伤进行了一定的修补处理,也不能绝对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本科15例并发脑脊液漏患者无感染发生,其中2例拔管后伤口有渗出,经过换药伤口痊愈。护理人员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手术后对可能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要及时给予观察,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考虑有脑脊液漏的可能的,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一旦确诊脑脊液漏,应依据术中发现的破裂口位置,采取相应的卧位,这对于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要认真观察、护理及时,处理得当,脑脊液漏是可以痊愈的。
参 考 文 献
[1] 郭晓山,郑进佑,张长松.脊柱骨折手术后脑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疗(附10例报告). 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2002,9:874876.
[2] Black P.Cerebrospinal fluid leaks following spinal fossa surgery:use of fat grafts for prevention and repair.Technical note.J Neurosurg,2002,1:250252.
[3] 孙兆忠,刘涛,房清敏,等.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423424.
[4] 梅昆三,王笔峰. 脊柱骨折术后脑脊液漏8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80498050.
[5] 杨玉燕.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报,2009.16(4B):4344.
[6] 王素云,王丽华,王红显.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1.
【摘 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89 例,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和准确的康复训练,有70 例患者已经基本上恢复,有2 例患者在手术后因股内收肌紧张,无法忍受疼痛感,放弃康复训练。结论:在患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术后康复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痛,但是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和康复训练也十分的重要。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术后的康复训练,缓解患者的疼痛。随机选取某医院2014 年1月-2014 年12 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月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9 例,其中男性患者37 例,女性患者52 例,年龄在35-90 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3.5)岁。其中有53 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2 例病中股骨头缺血坏死,33 例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14 例病理性股骨头颈骨折。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护理
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负担重。所以,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的时候要热情,用微笑对到患者,积极主动的向患者介绍病房内的情况、医院的制度及医生和护士的情况,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感。在平时的沟通中向患者介绍手术的优点、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结合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进行相关的讨论,制定一个合理的手术计划,并告知患者手术的具体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
1.2.2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术前的准备,在手术前练习直腿抬高,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能力。让患者平卧在床上,下肢伸直,慢慢抬高,保持15s,然后缓慢放下,每次练习3-5 分钟,为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手术前训练在床上大小便,方便手术后适应床上大小便。在手术前进行常规的无菌备皮和皮试,做好常规的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药物,手术前4 小时禁止喝水,手术前12 小时禁食,手术前1 小时留置无菌尿管,避免手术后发生尿潴留。
1.2.3 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1)密切观察患者手术的情况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异常的现象,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患者没有苏醒前,只需要进行常规的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观察患者的伤口是否有出血和渗液的现象。如果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可以适当的应用止疼药物。
(2)手术后的护理
①术后要安置负压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折叠、受压,每隔一个小时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畅通,避免患者的切口处出现积血和血肿的情况,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颜色、性质,如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②患者在手术后要仰卧,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将三角形枕固定在患者两腿之间,膝关节屈曲5°,防止患者髋关节发生脱位。
③在患者移动或者使用便盆的时候,要把患者的整个骨盆和患肢平抬托起,不要有屈髋的动作,防止髋关节脱位。
(3)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①在手术后的6-12 小时,患者可以开始练习下肢肌肉的舒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双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舒缩训练,同时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
②手术后2-3 天,拔掉引流管,可以抬高患者病床的前半部分,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还要进行足上钩和下踩的动作练习,按摩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手术后的三天内患者可以适当的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平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伸直膝关节,将膝关节用力的向床的方向压,保持5-10s,放松5s 后继续,连续做十次。
③在手术后4-7 天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被动屈伸练习,把毛巾叠成圆卷,挡在患者的膝关节下方,让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保持这个状态30 分钟,每天做3 次。
④手术后的7-14 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髋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如何抬高腿部,每天两次,每次20-30 分钟。
⑤患者在出院后也要根据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患处的康复情况,及时的发现患处的问题并解决。
2 结果
本次选取的患者平均出院时间是24天,在手术后的21-25 天都可以拄拐行走,疼痛明显减轻。在住院期间都没有发生并发症和关节脱位的情况。通过术后随访了解到,患者在术后都可以独立或扶手杖行走。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疾病,这种治疗方式比较安全,而且治愈率较高。髋关节置换术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特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因此在护理中有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108-02
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症成为骨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4~6 h后术中麻醉镇痛作用消失,又因伤口血液循环不畅以及炎性反应等,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症状,常常导致患者因术后疼痛而失眠,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睡眠质量,非常不利于术后患者伤口的良好康复,甚至影响骨折患者手术效果[1-2]。因此,骨折术后及时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失眠症状,对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本文笔者对其所在医院138例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症患者进行专业性、针对性干预护理,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138例骨折术后疼痛失眠患者均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患者,其中男103例,女35例;年龄12~80岁,平均(43.5±2.6)岁;其中股骨干骨折38例,上肢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49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28例,手外伤7例,髌骨骨折5例。138例患者骨折术后24 h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症,接受临床专业干预护理。
1.2 疼痛观察
首先,护理人员对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认真观察,如切口处疼痛、切口周围疼痛、切口远端疼痛、局部淤血胀痛或刺痛等,对这些部位疼痛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做好患者疼痛程度评估,0~10共十个等级,0为无痛,10为最痛。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绪变化及疼痛规律。如患者出现的面部痛苦状、情绪烦躁不安、不断改变等,这些不良情绪会加重疼痛;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规律。大多数患者入夜后,因灯光、噪音、恐惧心理等干扰,导致疼痛加剧,不能按时入睡[4]。部分患者会因疼痛的加重、持续性而不断改变,造成术后切口牵扯而剧烈疼痛,会因不断剧痛而痛醒,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对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表情及疼痛规律密切观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3 护理方法
1.3.1 病房环境护理 为了保障骨折术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护理人员要对病房内卫生、空气温湿度进行严格监测,保持病室内整洁、清新、温暖、安静,并且对出入病房人员要严格管理,禁止大声喧哗,脚步要轻,尤其是夜间护理时,坚持做到四轻原则,避免电话频繁,对自来水管及电铃发出的噪声要进行严格管理使用,避免突发噪声引发患者惊恐不安,不利于休养[5]。同时,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家属探视时间不要过长和太晚。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禁止,明确告知吸烟酗酒不利于骨折愈合及切口恢复,甚至会加重疼痛,严重影响术后休养。
1.3.2 骨折术后心理护理 骨折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准备宣教,客观、细致的告知骨折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疼痛或残端痛、行动不便等,使患者术前有充分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不良焦虑情绪。骨折手术结束后,随着手术麻醉镇痛药效渐渐消退,手术切口及周围开始出现疼痛,常常会引起患者痛苦而焦虑,心理压力增大,非常不利于术后休养。因此,护理人员术后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随着伤口的愈合,疼痛会很快好转,不必过于担心[6]。同时,要耐心与患者聊聊天,多加安慰,不断分散患者的精神注意力,从而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如果术后患者疼痛以忍受,心理护理效果不佳时,可根据个体情况给予止痛药进行干预疼痛,如安慰剂、止痛药。对于剧烈疼痛不能入睡,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遵医嘱可以给患者使用强痛定、安定类药物、杜冷丁等进行止痛。但是,不宜使用止痛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禁止给予止痛药,告知患者止痛药的成瘾性和不良副作用,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疼痛的意志和决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临床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3 术后营养护理 骨折患者术前需禁食,且手术后切口疼痛会导致食欲不振,这样常常会导致患者机体营养不良,身体出现虚弱状况,对术后切口的愈合非常不利。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根据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每天配给瘦肉、鱼、新鲜水果蔬菜等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确保患者机体营养供应。另外,给予患者提供热牛奶于睡前30 min内饮下,可助于患者睡眠。
1.3.4 康复训练和指导 每天指导骨折术后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叹气、打呵欠等放松练习,有利于机体充分放松,减少精神过度紧张[7]。同时,指导家属采用正规、专业手法适时进行局部按摩,可以促进切口附近肌肉、循经络的放松锻炼,有利于减轻疼痛,促进患者睡眠。切忌患者术后活动量不宜过大或者姿势不对,以免牵动伤口破裂而增加疼痛。耐心叮嘱患者睡前30 min~1 h,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看过于紧张的电视,避免服用如咖啡、浓茶等兴奋饮料,不吸烟,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适当放松,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小米粥,酸枣仁粥,莲子粉粥等。白天一定不要睡觉,把睡眠留在晚上睡。白天加强锻炼,不断增强免疫力,促进术后良好康复。
1.3.5 中医止痛护理 对于术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建议采用中医针炙止痛、穴位用药止痛,失眠患者可按压相关耳穴,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138例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经过上述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取得显著护理效果。其中有70例患者第一天主动入睡,失眠症状恢复正常;36例疼痛失眠状况明显改善,第二晚主动入睡;其余32患者失眠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经药物止痛后陆续恢复正常睡眠。
3 讨论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是临床上常见创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等症状[8]。骨折后最好的手术治疗时机取决于多种因素,根据个体情况可分为急症手术、限期手术和择期手术。骨折手术后,常常会因麻醉镇痛药效消失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较差,重新建立才能使骨痂快速形成,早期均有疼痛。白天疼痛相对较轻,特别是晚上迷走神经兴奋,夜间疼痛感觉比白天更敏感而加剧,因而极易导致患者难以入睡,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有的患者会因持续疼痛而不断变换,很容易引发伤口磕碰而加剧疼痛,出现失眠症状,非常不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机体功能恢复[9]。如何改善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提高其睡眠质量,给临床护理工作提出挑战,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成功康复。因此,骨折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疼痛,对患者的术后良好休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骨折术后疼痛失眠的护理,如果护理干预措施得当,就能够快速改善疼痛症状,为患者术后机体的迅速康复提供保证。临床上,骨折术后患者大多数在48 h内出现疼痛而失眠,使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归转[10]。本研究中,对笔者所在医院138例骨折术后因疼痛引起失眠的患者给予高质量、针对性护理,取得显著护理效果,使患者疼痛得以迅速纠正,提高了睡眠质量。研究中,观察到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术后疼痛的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恢复快速,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通过对患者病房的严格护理管理,大大减少噪声干扰,为患者提供温暖、整洁、安静的休养环境[11]。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措施,非常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通过科学、个性化术后饮食营养计划制定,保证了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另外,术后适时的康复训练和指导,为患者术后良好休养提供有利帮助[12]。中医特色护理,为骨折术后疼痛剧烈患者提供更多改善机会,助于缓解疼痛,对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功不可没。
总之,对于骨折术后疼痛性失眠进行整体、优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快捷改善疼痛,促进患者主动入睡,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的切口康复,具有广泛临床实践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2]陈楚如,陈伟真,吴金凤.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71-72.
[3]卫建平.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J].实用骨科杂志,2001,4(2):159-160.
[4]博爱凤,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手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604.
[5]沈曲,李峥,Gwen S,等.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6]傅爱风,黄日妹.护理干预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8):603.
[7]李金霞.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2.
[8]孙桂琴.骨科病人术后失眠的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9):86-87.
[9]高敏英,吴胜其.癌症病人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2,17(7):590-592.
[9]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10]周雪琼,林丽芬,陈伟珊.刨伤骨科患者疼痫的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07,13(11):1363-1364.
髋关节周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我院1996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500例70岁以上高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0例,股骨颈骨折1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25例。男152例,女348例,平均年龄79.3岁。受伤原因为平地跌倒431例;新鲜452例,陈旧性48例。股骨颈骨折GardenⅠ型21例,Garden Ⅱ型39例,Garden Ⅲ型48例,Garden Ⅳ型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Ⅰ型51例,EvansⅡ型93例,Evans ⅢA型147例,Evans ⅢB型34例。合并高血压389例,心电图有改变293例,其中,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7例,快速房颤35例,心房纤颤11例,心功能Ⅱ级135例,心功能Ⅲ级17例,糖尿病142例,脑梗死病史89例,肝功能异常72例,肾功能异常19例,贫血57例,支气管哮喘2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6例。
1.2方法
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8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65例(生物型45例,水泥型21例),全髋关节关节置换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243例,Gamma钉内固定59例,PFNA内因固定23例。平均手术时间93 min,平均手术出血250 ml,平均住院日21 d。
2结果
术后并发症:脂肪栓塞2例(暴发型脑型),脑干梗死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脱位3例,术后出血1例,翻修2例,肺部感染29例,压疮7例,深静脉栓塞2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健康状况的评估及原发病的治疗由于患者高龄,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因此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情况,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进行全面地评估,本组病例中,患有高血压病389例,术前控制血压在140~150 mm Hg/90~95 mm Hg,合并糖尿病142例,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合并贫血57例,术前输浓缩红细胞4~6 U,对合并支气管哮喘23例,进行控制肺部感染止咳平喘治疗,在肺部感染控制后手术,对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在内科麻醉科会诊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手术。对32例全身情况极差,家属坚决要求手术的病例,在与患者家属取得充分的知情同意后,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全院通力合作开展手术。所有病例均常规内科会诊,在内科指导下进行原发基础疾病的治疗。所有病例均在术前反复告知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预后,在患者家属的支持下开展手术,因此术后1例因脑干梗塞死亡,2例因肾功能衰竭死亡,都未引出医患纠纷。
3.1.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高龄,加之创伤后引起,患者大多数无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手术恐惧,担心手术的风险及效果,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性格及对疾病的认识不同,采用口头讲解、图片及身边成功手术的病例等形式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案、手术材料的选择、并发症及预后,特别介绍本科室开展该手术的特色、优势,介绍手术医生的水平、成功病例,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告知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价格、优势,尊重其知情权。本组病例中,术前惧怕手术,与医护人员详细的沟通后,手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的出现。
3.1.3术前康复训练的指导及健康教育住院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指导,告知如何在床上使用便盆,如何学会在床上移动身体,如何进行翻身及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如何进行下肢肌肉的舒缩功能锻炼,如何在手术后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并告知术前康复训练的意义。告知患者和家属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及合理营养对手术的重要性,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解释围手术期各项检查操作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要求患者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术后的管理及康复训练麻醉后回房平卧6~8 h,患肢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术后第一天半卧位,髋关节屈曲不超过70°,避免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动作。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术后1周左右再助行器下床活动,患肢部分负重渐渐完全负重。内固定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如患者身体状况许可可以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不负重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骨折端愈合完全进行功能锻炼[2]。
3.2.2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原发病的治疗术毕回房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及引流量,同时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保护性治疗,术后2例出现脂肪栓塞症状经积极治疗后恢复,19例出现脑梗死症状,2例脑干梗死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经治疗后未留后遗症,29例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死亡。
3.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3.1髋关节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麻醉后由于肌肉的松弛,回病房后正确搬放,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动作,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功能康复训练时髋关节避免屈曲超过70°,翻身时健肢在下,下肢保持外展位,双下肢之间垫枕。并同时反复告知的重要性,避免脱位的发生,本组病例中,脱位1例,为翻身时不当管理,1例为术后出现精神症状所致,2例均采用闭合复位成功,不留有后遗症状。
3.3.2深静脉栓塞深静脉栓塞高发时间是术后1~7 d,17~24 d后很少发生[3]。术后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绀或潮红、皮肤温度略高,应警惕下肢深静脉栓塞,麻醉消失后即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功能康复训练,术后12~24 h使用低分子肝素,连续使用10 d。本组无一例肺梗死的发生。
3.3.3各种感染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故护理应注意:①观察体温的变化及伤口有无肿胀。②严格的无菌操作,如及时更换引流管及敷料等。③加强会阴护理,保持会清洁,指导多饮水,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开管,并及早拨除。④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遵医嘱雾化吸入治疗,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3.3.4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屑,使用便盆时动作轻柔,防止擦伤皮肤,定时按摩皮肤受压处,促时局部血液循环。
4讨论
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合并各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术前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尽快对患者状况做出全面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争取尽快手术。但是,由于高龄手术,多合并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创伤相对大,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状况评定,进行心理生理准备,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4-6]。因此,积极做好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骨折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减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vans EW. 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e fracture of the femur[J]. J Bone Joint Surg(Br),1949,31:190.
[2]陈诚.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68,75.
[3]查振刚,臧学慧,姚平,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11-512.
[4]彭少军.老年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06,12(8):809-810.
doi:10.14033/ki.cfmr.2016.34.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097-02
从临床实践来看,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一类比较常见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的骨折类型,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老年人口比重的急剧上升,近几年来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当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方法,并且治疗效果显著;此外,从过往的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得出,患者在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进行术后康复能够将治疗效果最大化,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就将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对比的方式探讨其作用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32例患者包括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4±2.2)岁,所有入选研究的对象在受伤前均具备正常的基本生活能力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1];通过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分组对比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为:(1)心理康复护理,从临床实践来看,老年患者由于各方面身体机能的下降,再受到股骨颈骨折的影响,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再加上治疗后对于治疗效果的担忧等因素的影响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这也会给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就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并简要向患者介绍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以让患者能够更好的认同,提高治疗依从性;再者可通过治疗成功案例讲解的方式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护理,在患者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调整至常规平卧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个人习惯将床头予以相应的调整,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调高的幅度不得>30°[2];另外,为了防止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3)早期功能训练,手术后完成后1 d可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相应的按摩,以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有效的避免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3 d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张力训练,并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抬臀及被动关节活动等强度较低的被动康复锻炼;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及患者身体状态的好转,可适当的指Щ颊呓行患肢抬高的训练,并逐渐由平卧位训练调整至坐位训练;手术完成后2~3周,在患者各方面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指导患者进行无负重站立训练,并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步将无负重站立调整为负重站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冒进,必须严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如果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感染的情况,则应根据医嘱指导其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其次,康复过程中患者的饮食必须严格遵循高钙、高蛋白的原则[3];最后在患者康复后,告知患者复查的具体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四个维度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治疗效果划分如下:(1)差,四项综合评分85分。另采用Harris评分标准[4],对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段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12例、良3例、差1例,治疗优良率为93.75%(15/16);对照组评分结果提示为优9例、良4例、差3例,治疗优良率为81.25%(13/1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1429,P=0.007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
随访结果提示,在手术完成后的3个月、6个月及1年三个时间段观察组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资料的总结来看,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递增,再加上该类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及其他慢性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的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外科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有效的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就是当下临床上使用率最高的治疗术式,虽然临床效果显著,但据已有的科学资料来看,患者如果在手术过后长时间制动则有可能出现各类严重的并发症[5],进而影响其功能恢复;早期康复护理则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6],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的16例患者使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即在手术完成后的不同时间段,予以相应的指导,从心理干预到运动康复指导及饮食干预,保证了护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值得提到的一点是,关于在哪个时间段采取何种康复指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定,也就是说康复护理必须严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可盲目冒进,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康复护理的效果,还能保障患者的安全。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及不同时间段Harris评分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患者有针对性的使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静.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100-103.
[2]王筱.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4-235.
[3]马文娅.如何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13-214.
[4]周亚.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51-252.
[5]甘春旭.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脑梗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5,36(7):1462-146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逐渐提升,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著。在骨科围手术的护理工作中,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担心骨科手术的效果以及预后,因此,注重人文精神,将人文关怀理念落实到骨科围手术的整个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骨科科室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一年多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22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28岁至73岁之间。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有7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有4例、胫排骨骨折患者有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2例。医护人员对本组22例患者进行了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
2 结果
本组22例骨科手术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伤口感染以及伤口愈合不良,有1例肱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严重,在骨科手术后的二个月内固定松动,入院进行再次内固定。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讨论
3.1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关心、理解以及信任。人文关怀在骨科围手术中的应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只有为患者提供尊重人格、关爱生命的护理服务,才能够让患者真切地体会到人文关怀,感受到骨科医护人员的诚意及对生命善意的抚慰。
3.2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
(1)人文关怀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骨科手术不仅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方面的应激,因此患者在骨科围手术的过程中多少会表现出焦虑等心理反应。患者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比如:对骨科手术的了解程度、医护人员的态度、骨科疾病带来的痛苦、家属的关心程度等等。而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就是能够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心理以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真正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首先,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有效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患者的异常情绪反应,做好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善于从患者的眼神以及表情中读懂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为患者解答疑惑,让患者尽可能地以平静的心态面对骨科手术。其次,可以细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骨科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作用,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采用真诚、热心的言行,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这些都是增强对治疗依从性的举措。
(2)人文关怀可以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机率
首先,医护人员在骨科手术前应该做好术前指导,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如何正确咳嗽及咳痰等,甚至可以邀请一些骨科手术成功的患者来病房给患者讲述体会与经验,让患者增强信心,尽可能克服骨科手术前的恐惧感,尤其明确告诉患者术前禁食的重要性。
其次,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比如:教会患者咳嗽咯痰的方法,劝导患者戒烟;帮助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对于精神紧张且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适量给予镇静态催眠药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术后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是不正确的。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说明足够的营养是康复的条件,患者应该多喝水,这样才能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泄,并减少泌尿系统的并发症。同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保证大便的通畅。
(3)人文关怀可以提供优质便民服务: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将方便留给患者,将各种服务带到患者身边。比如:可以开通绿色通道,对于车祸等造成严重骨伤的患者,可以先收治再进行入院手续的办理;患者行为不便时,可以尽量将检查、理疗以及手术事宜较为集中地进行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完成骨科手术前的一些科室联系工作,确定了再将患者进行护送;为患者提供一些轮椅及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医护人员在骨科围手术护理中应该做到“六个一”,也就是:“一张笑脸、一份信任、一份耐心、一片爱心、一页明账、一个目标”。总之,我院骨科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理念以来,骨科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一系列贴近式的零距离接触患者, 能够真正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我院将继续推行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促进融洽医患关系的形成,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的老年人口逐渐增加,加上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变,很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失调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各个器官衰竭,严重的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又因为很多老年人骨质疏松较为明显,容易发生骨折,特别是髋关节骨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一般情况下针对髋关节骨折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手术作为创伤性极大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的老年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伤害[1]。因此,通过改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极为重要,该研究通过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并取得确切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该次研究的100例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均为该院收治。依据奇偶数分配法将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3例,年龄范围在6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3.1)岁,平均体重为(54.5±1.5)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为(73.3±3.3)岁(年龄范围在63~79岁),平均体重为(56.2±1.4)kg。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00例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可行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术前简单的病房准备、术后用药护理、基本生命指标检测、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出院4大护理过程。
术前护理:给予患者一个通风良好、有舒适光照的病房环境,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立即劝解戒烟,降低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患者内心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并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病情,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会出现哪些并发症,让患者家属配合治疗辅助护理,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陪伴在老年患者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在手术前,控制好患者的血糖,适当的给予抗生素对并发症的发生采取预防措施。
术中护理[2]:由于糖尿病患者麻醉代谢情况较差,很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容易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并发症,不仅阻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检测患者的离子水平,防止患者体液流失,在手术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指导,预防细菌感染。
术后健康护理:①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定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现象:心悸、面色惨白、身体乏力、出汗严重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y定血糖,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5.5 mmol/L时,停止使用胰岛素,给予20 mL、50%的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如果患者出现无意识、恶性、呕吐、尿少、嗜睡等情况,立即告知医生。②患者病情有好转以后应督促患者适当的进床下运动,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进行呼吸,避免肺部感染,适当的进行走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定期的为其进行翻身,并鼓励其自行排痰,如果患者排痰不顺利,给予患者翻身、叩背等方法间接的刺激患者排痰[3]。出院护理: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监督,提倡清淡的饮食习惯,及时入院进行复诊,并定期的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复查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情况,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标准为:35分以下为心理健康,35~55分为轻度焦虑、55~65分为中度焦虑、大于65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为:53分以下为心理健康,53~62为轻度抑郁,62~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重度抑郁[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作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情况
观察组老年患者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老年患者中,共出现1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10.714 3 P=0.001 1),见表2。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指的是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在其手术前期、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包括出院等时间内,实施的一种全面、优质的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的护理模式[5]。近年来,合并糖尿病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例数在不断的升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髋部骨折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成为临床研究的一大课题。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