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8: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沟通的案例分析

篇(1)

传统教学的过程通常是授课教师在台上授课,学生在台下记录课堂内容。这样的课堂缺少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教学需求。因此,多所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能够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开始出现[1]。翻转课堂指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将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时间与学生课后自学时间进行颠倒或翻转,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来进行更具吸引力的课程教学。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目前翻转课堂被广泛用于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较少[3-5]。因此探讨翻转课堂能否有效应用于护理学教学非常有必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校2017级护理11班、1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所在班级进行分组,将11班定为实验组,12班定为对照组,两组均40人。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以往考试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教师按课时准备课件,安排授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1)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由具有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将学生作为主体,加入情景模拟,培养其思维能力。(2)课程内容与课前预习。将护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授课教师安排每位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查看是否已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督促未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3)教学实施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成绩较好、成绩中等、成绩较差的学生依次分到各组,并从每组中选出一位学生作为小组代表,负责组织小组学生学习。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随时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由各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授课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出其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课后作业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授课教师在班级群里上传作业答案,小组成员互判作业。

1.3评价指标

1.3.1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内容为内科护理学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的重要知识,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5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思考题;案例分析考核内容为本学期所学知识,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0道题,每题10分。

1.3.2学习能力评估学习能力评估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护理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护理思维能力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学生临床工作技能水平的基础。沟通交流能力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临床护理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是个人在思维中把客观对象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能力。每个方面均由25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赋分值为1~4分,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整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习能力各项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比较

教学结束对两组实施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并记录考核成绩。两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其案例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2.2两组学习能力评估比较

教学结束对两组进行了学习能力评估问卷调查,统计了两组护理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的分数,见表2。两组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距,实验组护理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问题分析能力,加强其学习能力。

3讨论

3.1翻转课堂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能力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护理学生具备应对不断变化的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护理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护理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研究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创新教学策略对于护理教育至关重要[6]。本研究中,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翻转课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能有效提高其案例分析能力,与Long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著名学者Busari[8]指出翻转课堂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独立、自由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进行调整,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解除更多的疑惑,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9]。

篇(2)

        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专业的康复医生数量少,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康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康复医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复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学生12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龄在21~26岁之间,平均(22.81±1.64)岁。实验组学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2.22±1.7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学生均完成所有康复医学的教学课程,且缺课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工具由教师授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操作。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教学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及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案例[2]。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时等,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并注意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有详细的病史、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案例制定时,康复治疗过程主要为:康复对象情况分析、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治疗实施、康复效果评价。在授课开始时,首先引入案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王某,男性,年龄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佳入院就诊,病程4周,生命体征平稳,有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9年”。随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让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价,需要结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动、下肢活动、腕关节活动等。再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在重点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例如,王某这个案例,患者年龄为70岁,合并两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有遵嘱行为差、健忘等情况,而康复医生要针对此情况对患者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模拟患者,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检查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康复医学考试成绩和对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没什么兴趣和完全没兴趣。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对学习的兴趣更高(88.33%),考试成绩更高(85.96±4.68),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兴趣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成绩

感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完全没兴趣

兴趣度

实验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对照组

60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t=10.34,p<0.05;实验组兴趣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6.68,p<0.05

3讨论

  新世纪的康复医生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具有有效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协调能力[3.4]。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围绕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复医学的教学成绩,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从临床工作中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学生可以从特殊发展为一般,并通过分析形成规律。其次,案例具有情景性,包括了起因、人物、时间等各种信息,并有完整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6]。第三,案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深入地进行思考。第四,案例还具有连续性,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康复医学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兴趣度更高,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教学载体,再不断讨论;而案例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从浅到深,逐步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大学康复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伦,林辉.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61-62.

[2] 许莲芳.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1):65-66.

[3] 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94.

篇(3)

[作者简介]蒋晓云(1974- ),女,辽宁盖县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和民法。(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44-02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实用型物流人才为目标的,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物流法规”课应将案例分析法作为核心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案例分析法是“物流法规”课程核心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师对物流法规领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解释的教学方法。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代尔指出:“有效地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相对于单一被动消极的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在“物流法规”课程中是重要且有效的。

(一)选择案例分析法的原因

1.由“物流法规”教学目的决定的。“物流法规”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学生就业后能依法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重点,只有突出实用性,才能够真正体现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性,而案例分析法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

2.由“物流法规”教学内容决定的。“物流法规”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庞杂,既包括物流组织法律制度,也包括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物流争议救济程序法律制度等。内容多课时紧,若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量的教学信息,案例分析法是必然的选择。

3.由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决定的。高职高专学生录取分数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宽。大部分学生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自暴自弃的心理比较普遍,因此学生往往学习懈怠,动力不足。案例分析法针对性强、重点明晰、气氛热烈,学生更容易专注课堂并主动在课下进行延展性学习,更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使教学更具可行性、更富成效。

(二)实施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置于案例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会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相应的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的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一定性质的法律关系,找出案例中所包含的法律知识和处理这一案件的法律规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3.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案例分析法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重要手段,也为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展守法、护法教育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任何真实的案例都是法律主体行为的产物,而人的行为有合法与违法、善意与恶意之分。因此,教师在讲案例时,要发掘出案例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与思想教育。

4.案例分析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化思维。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参与度高,有助于学生逐渐提高系统性、辩证性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中法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案件做出职业化的判断,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寻找解答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保障案例分析法的要求

1.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做好案例的选择。由于课时限制,教师能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有限,这决定了“物流法规”课上的案例必须精选。案例遴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基础性原则。要选择理论基础性较强的问题,只有基础性强的问题,才能收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辐射效应。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解剖麻雀”,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二,典型性原则。选取的案例材料应具有典型性,力求知识点集中,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信息量适中,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第四,真实性原则。教师要选择真实的案例,案例来源应具有权威性。第五,时代性原则。要选择新案例,具有时代性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兴趣。

2.在案例分析教学中,课堂引导和讨论也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即时双向互动,反馈沟通,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理论前沿,熟练掌握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掌控课堂能力提出要求,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应当始终为学服务,教师的引导一方面不能压抑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要整体控制,确保讨论围绕理论焦点,实现教学目标。

二、讲授法是“物流法规”课程的基础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枯燥的概念及法律条文阐释清楚,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教学效率较高。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理论体系严密,通过教师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讲授,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理论,形成一定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案例分析和法律实践的基础。

因此,传统的讲授法始终是“物流法规”课程教学的基础方法。理论和实践必须彼此引导、丰富和修正。不可能存在无实践基础的理论或无理论基础的实践。高职高专“物流法规”课上的教学法首先是一种案例分析教学法,其次是在讲授法基础上的理论引导,更是低能耗、高收益的实践性教学模式。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综合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通过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师把相关法律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继而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

(二)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利用电脑对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图文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使传授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复杂的法律关系通过课件的展示,变得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网络教学法

高职高专学生的成长是由电子产品伴随的,他们了解社会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也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点对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究新事物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等上传到QQ空间,供学生学习;加入任教班级QQ群,课前将所需的案例发邮件给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预习;并通过QQ、微博、微信与学生互动,运用青年学生最熟悉的交流方式实现师生间的高效沟通。

(四)社会实践法

社会实践法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进而潜移默化,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获得法律知识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模拟法庭训练、组织学生旁听法庭、组织学生见习物流活动等。

篇(4)

一、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具有必要性,其一,这是经济法的学科特征所需。经济法科目是一门法律科目,这就意味着其动态变化的本质,因为经济法通常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修正、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为生活服务。这就需要中职经济法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采用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

 

其二,这是学生学习的现实所需。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应拥有一定的现代化气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添加现代元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使学生更加喜欢这门课。其三,这是传统教学的破境所需。当前的中职教学课堂仍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之经济法这门法律科目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气氛,创造全新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依托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兼具网络信息技术功能,能够为中职师生提供充实、丰富的资料信息。当前网上已经形成了大量关于经济法方面的教学资料、案例分析资料,这些资料信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料库系统,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资料库中的资料信息来开展教学,包括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方案设计、资料演示实验,等等,使学生接受最新的经济法知识,掌握最多的信息素材。学生也能够凭借这些资料信息在网上进行搜索、提问、模拟实验,等等,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经济法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搜索并展示这些资源,实现了教育教学同现代科技的有效组合与完美对接,达到了资源分享、信息互惠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的带动下,中职经济法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师主动教”向“学生主动学”的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教学同步、学教并重的目标。同时,在多媒体网络资源数据库的支持下,教学课堂也变得更加生动、活跃、丰富起来,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经济法的乐趣。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网络资源库为立信经济法网络教学资源库,这一资源库为学生开创了全新的探索机会与学习环境,学生依托这一资源库实现了积极查询、高效学习的方式。

 

(二)依托多媒体,播放教学案例。中职教育本身就是以职业就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各科目、各个专业教学的主体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本领,经济法教学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从案例分析入手,培养学生利用经济法进行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体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意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经济法在现实生活、现实经济案件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本着法律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展开经济法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在网上搜索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案例视频,例如,企业间的经济纠纷案件、银行信贷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等等,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

 

随着视频中案件的进展与调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来解答,最终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件的律师专家分析结果,以及法律法庭处理方式。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资料,再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逐渐学会利用法律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依托多媒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身是一种有目标、有内容、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的指导下,任务驱动教学法会展示出更强的活力,进而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完成教学任务。中职经济法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任务驱动教学,让任务驱动教学课堂更富有活力,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功能和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在一堂经济法理论教学课程结束后,为不同小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案例,布置案例分析任务,将这些案例用多媒体显示屏呈现出来,同时,在一个界面向学生呈现本堂课所学的经济法相关理论知识。

 

各小组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任务,进行案例分析,鼓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这样,各个小组就分别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对案例的分析。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深化了对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高效教学的目标。

 

(四)依托多媒体,打造仿真课堂。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是灵活、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开拓创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使其尽可能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服务空间,这样才能获得全新的教学效果。经济法在实际职业就业中的应用体现为:法律咨询、法律出庭、对簿公堂、经济案件的法律分析,等等,为了提高经济法教学课堂的仿真度,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来营造一个仿真课堂,利用多媒体的图像全屏展示功能,为学生提供法院背景、律师事务所等大背景。

 

为学生拟造一个高仿真工作现场,教师扮演一名咨询员,针对具体的经济纠纷案件、经济矛盾问题等向学生咨询,学生则借助多媒体画面中的律师事务所大背景,提前进入模仿律师的身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现场模拟仿真的方法,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工作体验,能够利用这一机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沟通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依托多媒体,做好专业辐射服务。中职经济法科目并非独立存在,它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因为会计专业中涉及一些与经济法相关的知识,因此,中职经济法教学应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配合,实现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辅助支持作用。教师应善于借助多媒体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实现课程间的交流与渗透,达到跨专业引导的目的。例如,借助多媒体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经济法放在会计专业的角度去应用,利用经济法分析与财务会计相关的经济案件,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法教学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才能真正实现中职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和目标。

 

(六)依托多媒体,创建学习讨论网站。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因此,有必要创建一个经济法专题学习网站,鼓励全体学生加入这个网站。这样,学生能够通过网站分享经济法的学习心得,也可以借助这一网站来上传有关经济法的学习材料,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

 

或者通过开发专题项目来针对某一特定专题展开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网站的有效激励和带动下,更多的学生能够体会到经济法学习的快乐,也能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改革自身的学习方法,充实自身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指导、解答难题。

 

篇(5)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Case Teaching in Computer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Li 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264210,China)

Abstract:The case of teaching as a targeted,practical,strong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favored by practitioners who will introduce case teaching to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would be improved to increas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al operation,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is.

Keywords:Case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Network

一、前言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线输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一名合格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也是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不同之处。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学应有自己的特有的模式,以理论够用、操作能力扎实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传统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无关活动和无效资源多;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问题存在,使得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教学效果受到局限,从而影响高职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

高职计算机中使用的案例必须新颖,有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体验,过于老的案例会造成学生审美疲劳,影响课堂效果。案例的来源有多种多样,例如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对学生提出了问题及解决方案,由教师进行归纳、提炼,整理形成案例资源,存入案例库中。案例还可以是教师自己长期教学中的总结和体验,这些案例既凝聚了教师的教学心得,也贴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也被实际教学效果证明是有效的。另外,教师也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发动学生搜索、上交一些较好的案例,拿到课堂上师生一起讨论、分析、总结。教师还可以到网上一些课件网站或者百度文库或其他一些网络资源库中,搜集现成的案例,充实案例库,并且在网络案例教学时使用。总之,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案例的搜集与整理,都是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的阅读与思考

案例阅读部分主要功能是展示案例,以案例标题、关键字、知识点等检索方式向用户展示案例,作为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与思考,第一,阅读篇首的几段话,然后尽可能快地浏览一下其余内容,问一问自己:这个案例大致讲了些什么?我要分析的是什么类型的材料?第二,认真分析案例,针对重要性的关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这个案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第三,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性内容,然后再通读案例,分门别类地列出每一问题的重要材料。第四,通过你对案例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思考。

(三)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再好的案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对待,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最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进行意见交流与讨论,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有些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面前表露自己的想法,给案例教学的参与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这时作为教师就要树立学生的信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让他首先能在小组成员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他也就不会胆怯了。总之,小组讨论教学方式不仅给予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让其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靠,更关键的是,让其学会如何与他人相互配合、相互团结,共同开展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理论背景方面的准备,还要涉及案例的准备,小组内并不一定非要达成一致意见,求大同、存小异,有些争议性问题有待之后的教师点评以及学生自我实践摸索。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要撰写案例分析和报告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交流讨论中的表现等进行点评,并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行批评指正,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案例所反映的各知识点。

上述几个过程是个统一的整体,每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给介绍一个学生常见的、大众化的、而且比较优秀的网站―中关村在线,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网站的各个部分进行观察,对其前台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对画面特点进行描述;对此网站后台进行观察,观察其技术平台,用了哪些方法做此网站;讨论该网站的优点;此网站有哪些不足。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1.主要通过学生网上案例教学平台设计及实现来掌握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2.系统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3.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和一般学生用户,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后台数据库,一般用户用浏览方式查询。④页面设计合理美观,操作方便,要求有相关产品图片。最后教学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价和指正。

三、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做一个网站,而是让学生在案例呈现、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团结精神、学会分析问题、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这些素质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篇(6)

1. 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本院250名护士进行现况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护士分级:N0: 33名,N1:91名,N2:68名,N3:31名,N4:2名,护士长:25名。

1. 2研究方法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培训内容和方式,并对培训内容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5代表非常需要,4代表需要,3代表一般,2代表小需要,1代表非常小需要。问卷的总体信度Cronbach,系数为0.966,各部分的Cronbach,。系数为0.725-0.962。三部分的CVI值均在0.75以上,总问卷的CVI值为0.92。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 1新护士知识及价值观需求情况N1-N4级护士认为需求程度较高的内容有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危重患者的观察及抢救、医院感染知识、沟通技巧。另外,N0和N1级护士认为比较重要的有工作技巧、多脏器功能衰竭、创伤急救;N2, N3, N4级护理人员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规章制度、护理文书、工作压力及情绪的舒缓方法、护理投诉及不良事件的防范;护士长认为比较重要的有护理文书、规章制度、护士礼仪、护理投诉及小良事件的防范、交接班的内容和方法、工作程序、医嘱处理相关知识、护士执业态度。

2. 2新护士技能的需求情况心脏电除颤、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密闭式静脉输液、各种注射法、无菌技术、吸痰技术、心电监测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8项内容需求程度较高。

2. 3新护士培训方式的需求情况选择较多的方式有: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护理查房、情景模拟、示范教学、经验交流。

3讨论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中,理论知识以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工作技巧、法律法规和急救能力需求度较高。此外,低年资护士还渴望理论知识的培训,高年资护士则认为规章制度、工作方法及工作压力的舒缓方法需求程度高。理论知识是工作的基础,规章制度是工作的准绳,工作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高年资护士工作有压力,医院及各级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护士心理状况,为护士减压。除上述内容外,护士长认为工作流程、护士礼仪、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规范是培训的重点。工作流程是保证工作有序、规范完成的基础,护士礼仪是护患沟通的桥梁,护士的职业道德是护士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培训有其重要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166-02

案例式教学是公共管理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最初于1870年由当时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引入法学教育[1]。案例式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主要用于法学、医学和商业等学科的高等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式教学已日趋规范,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能力的培养。《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是食品药学教研室针对全校各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自由选修课,为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我们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教学中运用案例式教学法,对于案例式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研究,探讨了该教学方法在《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案例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体验、分析、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运用与课程相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提供了融入背景的学习,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案例教学过程

从总体上讲,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选择恰当的案例、拟订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1.案例设计。案例式教学法,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要具备知识性、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一个内容完整、情节具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案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与案例相关的重要知识、原理和方法等,加深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借以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现象本质联系的认识。

针对教学课题“违禁物的添加”,选用生活实例、热点事件,选编的案例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事件起源于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在呈现案例时,可以充实、丰富与案例有关的图文资料,以冲击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应确保学生准确完整地了解事件背景等信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案例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有效习得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需要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参与到事件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看待问题,参与决策,从而获得探究知识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围绕案例基本素材展开分析,讨论交流,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对于不够清晰的案例背景、技术标准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等资源进行查阅,获得由于蛋白质检测方法产生问题奶粉的缘由、三聚氰胺的最新检测方法等相关信息,以补充、印证自己的观点,直到形成结论。

3.交流案例。交流案例,包含代表发言、相互质疑、达成共识三项内容。案例交流是学生参与表达,澄清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交流过程中,台下学生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

交流是相互传播,思想火花的碰撞;交流是师生间、生生间取得共识,解决问题,实现发展的纽带。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学生各自的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间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更深层的理解,使每个个体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学生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解释表达给老师听,表达给学生听,实现共同提高。

三、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课前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案例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举例,案例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等特点,还要精心备课,收集相关图片,做好课件。

要合理设问,把握案例的指导性。每个案例所引出的问题都要紧紧围绕若干知识点,激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并且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应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讨论意见不同时,教师则应围绕本次课的中心内容予以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案例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贴近社会实际、学生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高效率地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此,学生既解释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懂得了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83-185.

[2]张磊,王少清,周鹏,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医学院报,2010,5(1):91-92.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51-02

[作者简介]孙艳春(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个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诸多方法解决具体的经济和财务事项。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财务管理理论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除了课下的实习和实训,课堂上也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教与学“双赢”的有效途径

从学生角度来讲,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检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独立阅读相关案例,并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转换自身角色,并要广泛搜集教学案例,分析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这些环节的实施,不但可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而且还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两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 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 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促使学生寻找理论与实践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摸式。通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学生参与案例的收集和分析,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可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对财务问题的关注,而且,案例教学法并不重视得出答案, 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倡导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因而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断向学生“ 加压”的学习机制, 学生扮演着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角色, 课前必须仔细阅读财务管理案例, 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 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 提出对策, 写出发言提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倡全体学生高度参与,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其观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辩论, 达到取长补短和不断进步的目的,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分析报告,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影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教师

教师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主角,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目前 ,我国高等院校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本身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教师注重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理论概念的灌输,而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案例教学法的知识结构让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通常只需讲授理论知识,内容容易把握,而案例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牢固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收集案例,提出问题,这对忙于搞科研、进行理论研究的教师来讲无疑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方法,这给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真正有效实施带来困难。

因此,教师在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分析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是总设计者,需要在上课之前制定一套详细、周密的教案,包括案例类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的时间、案例讨论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可尝试多种角色,可作为观众、教练员和课堂上的核心人物等,根据案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假设角色转换,最后,教师要对案例讨论做总结和评述。

(二)学生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参与,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前,第一步,要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第二步,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第三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学生要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最后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

(三)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是案例内容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实际; 二是尽量选择直接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 反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案例。三是案例内容要尽可能反映当今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题材要新颖, 叙述要有趣味, 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且篇幅不要过长,否则学生就没有兴趣阅读完整,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

案例分析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刚接触案例分析的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加强启发、诱导、修正和约束。为便于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可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讨论题或思考题。但要留给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从新、宽、高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案例。让学生组成案例分析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题研究。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讨论,集思广益,联合攻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师生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

三、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建议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很有成效。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法,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虽然重要,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因为传统的理论教学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不扎实,在分析案例时就会没有理论依据,财务管理教学要提倡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除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外,辅助与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参观访问和测试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它们之间应相辅相成,综合利用。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在案例教学中,如能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根据案例教学内容的不同,突出重点、难点,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教师可将提出的问题置于多媒体课件中,学生以此为载体与教师进行互动,扩大信息量,提高效率。

(三)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

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要的问题是缺乏优秀的教学案例。课堂上使用的案例应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和启发性。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案例多是篇幅较长,内容不突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从长远考虑,应建立共享的财务管理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编写或者是各高校教师间进行合作,也可以根据国内外企业的实际资料设计,还可到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考察获取。并且要适时更新,将企业发生的最新财务管理案例展示给学生。

[参考文献]

篇(9)

二、改革“消费心理学”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一)增加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的实质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它依据教学内容选定主题,设定模拟情景,再安排学生扮演某些角色。例如,在讲授消费者气质与购买行为时,学生对气质类型这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牢固,对自身气质也有所认知,但对消费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还比较陌生。因而,在讲授时笔者做法是:5人一组,学生分小组自主设计售卖的商品和销售情景,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分别扮演不同气质类型的营销人员和购买者,探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设计沟通场景、具体语言表述。这样学生就在销售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主动探索不同消费气质角色的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并找出应对的技巧。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探索所扮演角色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案例分析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获得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特别是针对较为抽象的概念如“消费心理的差别阈限”时,设计某个企业成本上涨,急需降低成本的情景,通过集体讨论获得缩减产品大小的程度应控制在消费者可觉察的范围(即差别阈限)之内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案例选取取决以下条件:一是案例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如在讲解消费者的需要动机时,可选取“大学生对游戏的沉迷”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到分析消费者情感时,在教室开展一次活动,名为“讲出你的品牌故事”,加深学生对消费者情感这一心理活动要素的理解。二是突出本地性。这样学生能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提高讨论兴趣和热情。三是案例选择要有新颖性和时效性。尽量选取最近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比如将近来滴滴打车软件和快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冲突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分析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在消费时的购买心理。四是案例选择要突出品牌性。诸如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策略,日本本田和丰田的汽车召回事件等,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将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消费领域的具体案例充分联系,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营销和销售实践中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达到方法能力目标。

(二)改变教学场所实地观察

消费心理发生的地点是在经营活动场所,因此学习的最佳地点也应该是在经营活动场所中。观察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资料。因为动机是假设性的构建———它们无法被看到或触摸、听到,无法从消费者行为中很容易地被推断出来,识别和“测量”消费者动机的有效方法———观察与推断。所以在学习消费者购买动机这部分内容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北京华联、亨特国际、星力购物观察、国贸、永辉超市等,任意选择两个购物区,有针对性地跟踪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并和营业人员交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不同的购物动机和购买表现。考察结束后各小组成员通过结合PPT展示,畅谈考察体会。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在现场调查、考察能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市场调查。其具有客观、高效的优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中某一主题下的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将实地观察与市场调查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了解经营者和消费者行为表现下的真实动机。

(三)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1.增强科研训练。由于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天天时时与消费行为和消费者打交道。消费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大量消费理论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生动的例子,生活也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消费现象或问题,学生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就地取材。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游戏训练、实地观察与调查等,让学生就生产经营的产品自主选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修正。通过这些训练,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在教授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心理学、市场运营、经济、营销技巧等的了解,还可以为将来就业与创业做好良好基础知识储备。例如,笔者在第一节课上,就将学生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创立一个实体企业。然后结合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丰富实体企业的内容,讨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如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营销策划、广告等的各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就业、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而且也降低了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时遇到困难的风险。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展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培养一名高素质的从业者奠定基础。四、课程考核的改革———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过去一贯以结果性方式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单纯的考核制度已不能满足对学生实践能力衡量的要求。笔者强调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且缩减结果性评价所占的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例如,过程性评价占70%,结果性评价占30%。在过程性评价中,强调课程参与情况,即课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观察、调研等的参与情况。

篇(10)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听,课下再做作业,学生的学习现状总体不太乐观。刚刚学过《基础会计学》,也就是一些会计学原理方面的知识,马上学习具体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普遍感觉听不懂。这样就造成了老师是声嘶力竭地讲解知识,但学生真正听懂的不多,真正听懂且能举一反三的更是凤毛麟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别提把老师的讲解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课下的作业也是各做各的,渐渐流于形式。老师与学生没有有效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也没有相应的互动,长此以往,老师与学生渐行渐远,双方都事倍功半,这样下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我们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就会下降。

身为一线教师,我一直迫切寻找改变这个诟病的方式。“对分课堂”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课堂改革新模式。“对分课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在教师讲授的前提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和“思”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的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强调先教后学,一定是教师讲授在先,而学生学习在后,注意隔堂讨论,学生与学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很多,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基本涵盖了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所有经济业务,各个学校安排课时比较多,有的学校安排两个学期,每周4节,我们学校安排了一个学期,每周6节。本课程是按照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编排的,账务处理程序繁多,法规条文比较艰涩难懂。这门课程的实践性也很强,学生只掌握单纯的会计准则对于今后的就业帮助不大,这就需要学生接触大量的案例分析,而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没有时间实现此目标。运用“对分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花费少量的时间精讲知识系统的主干及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整体框架,同时推荐课后案例分析的材料。这样课下学生必须要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去消化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并且融会贯通到案例分析中,在下次上课时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讨论,从而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对分课堂”通过对分的形式克服了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上课听课、下课自学、写作业、下次课再讨论作业等方式对知识进行主动性学习,增加教学中的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由此看出,“对分课堂”很适合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选取适合的案例分析教辅资料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仅仅学完而不知怎么实践到企业,显然是不行的。要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在教材外选取一至两本教辅资料,以具体的案例分析教辅为主,以备学生课下讨论学习。教师也可以深入企业基层,找寻第一手的实际案例资料,自行编写一套适合“对分课堂”的案例分析教辅资料。

2.上课方式的改革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通篇都是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学生不易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张将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教师讲授,另一半学生讨论,强调先教后学。一半的教师讲授中,教师必须要精简、高效地完成教材知识的框架结构、重点难点的讲授,然后下课前布置下次课的案例分析作业,是一次课的总体安排。因为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课下学习,所以学生至少要有一周的时间复习巩固前一次课程的内容,也就是教师要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堂讨论的案例实行生生讨论。另一半学生讨论,就是隔堂讨论。隔堂讨论的效果要比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讨论好得多,因为课堂讨论时,学生还没有消化掉知识,这样的课堂讨论往往流于形式,但是隔堂讨论显然可以规避这一弊端,经过至少一周的课下学习讨论,学生课下消化、吸收了老师讲的知R,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同时收集案例分析需要的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后,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学生隔堂讨论时必然可以思路清晰,言之凿凿,同事先划分的小组成员讨论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可能存在多种意见。小组讨论要注意记录过程,以便为平时成绩做准备。也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小组意见由选举的代表在班级上表达,全班同学集体讨论,此时老师也要适当参与进来,帮助学生进行仔细讲解直至最后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中的传统主导地位转化为辅助地位,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完美地达到了教学效果。

3.作业要求

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材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对分作业可以选取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应付债券、借款费用、收入、所得税、财务报告八个典型类型的案例分析提交一次作业,共计八次作业。每次作业评分包括个人作业分和小组作业分两部分,最后都计入期末考核的平时成绩。个人作业分是为了督促学生课下能够认真消化课堂上教师教授知识,积极准备案例分析资料。小组作业分是为了让学生经过一周的课下准备,在小组内实行讨论,更好地体现隔堂讨论的效果。

4.在教学中聘请企业会计人员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离开企业就变成了太理论性的课程。由于时间和经验的关系,任课老师远远不如企业第一线的会计人员更熟悉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在上这门课中间如果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到课堂上讲解实际的账务处理,那么必然极受学生的欢迎。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的实操性,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5.全新的考核方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所以决定了中级财务会计学的考核方式不应只是单纯的考试,而应该是平时成绩加闭卷考试相结合比较全面的考核,而且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不应过低。其中平时成绩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即平时出勤、个人作业、小组作业、上台做小组汇报等。我认为本课程应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中上课出勤占10%、个人作业或准备占40%、小组作业占10%,个人作业分的分值应当明显高于小组作业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身的课下努力程度;闭卷考试主要考核作业中的8个案例分析,这样才能与平时的作业挂钩,起到巩固的作业。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真正体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和重大意义,以此督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糅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创新性地把课堂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进行,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运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一定要在时间上错开,也就是“隔堂讨论”,让学生在课下可以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来消化吸收,之后进行有准备的讨论。只有这样这种教学模式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否则就和传统教学模式那种课堂讨论一样了。另外还需注意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的比重一定要高些,才能促成学生平时的隔堂讨论。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势必会强化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上一篇: 建筑企业概况 下一篇: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