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4 16:48: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外贸易的分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7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99-02
1 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分为两个大类:有形壁垒和无形壁垒。有形壁垒包括关税和数量限制,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属于无形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制定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等苛刻标准以此来限制进口,这些苛刻标准涉及卫生、检疫、环保、安全、产品质量等诸多领域和环节。技术性壁垒由于其“技术性”而披上了合法外衣,使其具有隐蔽性和难对付等特点。技术性指标本身在设计之初可能并非有意设置的贸易壁垒,可能是出于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考虑,然而在现实的对外贸易中,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其技术上的优势,通过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商品检验及认证工作,限制其对商品的进口。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分为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技术壁垒的主要特点:
(1)范围上的广泛性。 从产成品到生产的全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这种限制还在逐步的扩大; 从生产过程看,它含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将会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2)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壁垒由于其“技术性”大多是通过国内外公开立法的形式而存在,而使其存在表现为合法性。由于国际上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由于科技发展水平高,往往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技术标准,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看似具有公平性,而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达到发达国家设置的高标准,只好加大投入,由此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4)法规上的严格性。为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市场,各国不断在标准和法规上下功夫,通过立法等形式使标准具有强制性,使产品标准日趋严格。
(5)标准上的争议性。WTO原则允许各国因地制宜,可以根据本国具体特性,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各国可以根据本国自身特点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但由于标准的不统一性,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协调的难度加大,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利用这一原则,制定苛刻标准,增加了其他国家的准入难度。
2 技术壁垒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市场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在不断地变化,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数量限制以及高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正在淡化,但是更具隐蔽性、灵活性的非传统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却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必须按照WTO规则和国际惯例行事。面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在世界贸易中保护我国的对外贸易利益呢?我想有必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原因进行分析。
(1)维护并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虽然为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在保持现状下逐步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出于对本国利益的保护,在逐步取消明显有违WTO精神的一些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又不断推出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其技术设置往往高于国际平均标准,而发展中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标准,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2)世界各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国际性和地区性环保组织的地位不断地提升,各国政府在实行有关政策措施时,不得不把他们的声音纳入到政策措施之列,在有关方面给与让步,增加贸易壁垒。由于近年来地球环境在不断地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环保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分机构,拥有众多的会员,进行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并极力反对各国政府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欧盟就曾在环保组织的压力下,多次提高环保标准要求,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3)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各国人民及政府为了可持续发展,也为了是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在逐步消除一些明显违反WTO精神的非关税壁垒的同时,竖起了可持续发展大旗,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卫生检疫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与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非关税壁垒。由于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广大民众的意愿(尤其在发达国家)。因此,各国实施起来是有恃无恐,而且标准越来越苛刻,种类越来越多。这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3 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 技术壁垒的消极影响
(1)技术壁垒提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增加了出口产品的成本。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在逐渐淡化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的同时,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制定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技术标准等手段,例如质量标准,使技术性壁垒门槛逐渐提高,而我国出口商为了使产品达到他们所规定的高标准不得不增加投入,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使我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技术壁垒造成各国贸易摩擦增多。贸易各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制定各种各样的技术壁垒,随着各种技术壁垒的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伴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各个国家为了限制对本国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进口,各种技术壁垒也在不断被各进口国逐渐细化,从而进一步引发各种国际贸易争端,这有悖于WTO的基本原则精神。
3.2 国际技术壁垒的积极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促进了技术贸易标准化。技术贸易标准化是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出于公平性而做出的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要求的统一标准。由于这一标准的存在,使得各国为了获得在贸易中的竞争力,必须按照这一标准生产产品,这有利于采用被各国广泛接受的技术方法进行标准化的生产,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另外技术贸易标准化,必然导致国际贸易中的质量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体系的认证的标准化,这样有利于我国质量、环境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以获得良好国际市场信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原则上讲,标准措施的制定、采纳和实施有利于市场交易与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
我国应对技术壁垒不利影响所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生产符合或者超过国际标准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冲破各国设置的技术障碍,自主开发研制含有高品质专利技术在内的产品。应尽快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建立有效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一方面加强我国国内企业的教育,使其深层次认识技术贸易壁垒,以此来应用国际标准改进产品质量,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在贸易中应对技术壁垒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
(2)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形式,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当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这是对付新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途径。
(3)熟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和目标市场国的有关规则和标准。
一、绿色壁垒及其产生的原因
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常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其本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境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日趋紧密,使得用经济手段限制乃至禁止对环境有害产品的贸易,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发展趋向和必然措施。二是采用绿色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国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因此,采用绿色壁垒成为很多国家的自然之举。
二、绿色壁垒的特征
一是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名义上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二是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壁垒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因此在形式上是有法可依的。三是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十分广泛,不仅关系到一系列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对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的工业品的生产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标准。四是灵活性和针对性强,由于产品质量和要求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和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特定的产品订立符合自身利益的绿色壁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五是具有隐蔽性,绿色壁垒以一系列立法为依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人们很难找到充足的理由来反对这类措施,从而增加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对出口市场的限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立法还不完善,环境保护标准较低,而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大多是发达国家,它们具有更高的环境标准,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定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从而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
第二,对国际贸易总量的影响。绿色壁垒具有保护内容广泛的特点,其涉及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众多产品门类以及产品从生产到包装等众多环节,而我国的产品质量标准发展较迟缓,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高质量要求,这样会丧失大量的出口份额,使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大大减少。
第三,对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一般以低价格取胜。我国的环境标准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建立,使得国内的厂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证等于续,对产品的外观、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以适应进口国的环境标准,而由此产生的大笔费用将增加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我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第四,影响对外贸易,增加贸易摩擦。由于绿色壁垒在本质上具有贸易保护主义的色彩,一国设置较高的环境标准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会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也是如此。
四、我国对外贸易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绿色思潮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不能逃避绿色壁垒,应坚持合理合法的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逐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要善于利用绿色壁垒来保护自己,采取正当的途径来解决贸易中的争端和摩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绿色壁垒。
第一,加快完善环保立法,严格环境执法。我国应加快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并早日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接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大破坏环境的代价,从而减少污染环境行为的发生。
第二,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一种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保护的一种消费方式,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积极作用。
第三,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环保时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应积极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第四,借鉴先进经验,积极与发达国家合作。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力度,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和设备,积极寻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五,严禁其他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严禁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和商品进入我国,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提高其进入我国国内的环境标准,对进口企业和商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审查,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和商品对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1.程慧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效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5F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07-0024-04
一、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它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所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内容。
目前随着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贸易壁垒影响的日趋缩小,形式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等特点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限制进出口贸易的障碍,我国产品的出口也深受其害。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科技部2003年对天津、山东、江苏沿海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2002年有81.2%的企业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其中38.2%的企业出口直接减少,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1]2005年5月10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我国2/3的企业、2/5的出口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损失约200亿美元。[2]在此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外直接投资能在多大程度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本文认为,在不同情况下,其跨越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当进口国实行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现象可能会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这一壁垒的难度。所以,企业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程度,从而提高其跨越这一壁垒的能力。
二、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途径
面对蔓延迅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措施。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满足壁垒要求,具体包括充分了解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国内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申请国际技术标准认证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标准认证等;(2)规避或绕开壁垒,包括利用WTO规则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内贸易壁垒预警机制,调整出口市场,转攻第三国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代替产品的出口等;(3)采取寻租活动,通过贿赂等方法获取进入国外市场的资格。[3]在这其中,有一些工作是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去执行的,出口生产企业真正可以选择的措施就是技术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和贿赂。
综合起来,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出口生产企业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之一。理由有:其一,认为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所遭遇到的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进行规避,即可以通过资本、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输出等形式来规避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二,主要是从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角度解释:认为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几乎从未考虑过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由于贸易使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在没有外部经济、贸易障碍和信息成本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唯一最好方式”。只有国际贸易出现了摩擦和障碍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出现。[4]对此问题,海默在其著名的博士论文中也曾作过分析:为了逾越当时的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两个贸易集团对外设置的贸易壁垒,美国一些具有所有权特定优势的企业大量进行直接投资。[5]
三、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途径分析
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也就是说,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究竟为何?本文认为,进口国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是否执行歧视政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所选择的途径也会有区别,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进口国实行歧视性技术贸易壁垒。包括两种形态:(1)国民歧视,即只要求进口产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而不要求国内同类产品执行;(2)国别歧视,即只要求来自于某些国家的进口产品执行规定的技术标准而对另外的国家则不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是比较高的。
针对国民歧视,出口企业可以通过直接进入进口国进行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进入市场,从而可以规避技术标准的管制。当然,这种结果的出现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是:出口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虽然低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但不低于进口国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否则出口企业即使投资进入进口国,也无法占领市场。针对国别歧视,出口企业可以考虑到没有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第三国国家投资生产,然后以该国产品的名义进入原来的市场,从而间接跨越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技术标准限制。这种方式比较多地表现为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零部件,然后组装成成品向进口国出口的简单加工贸易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原产地标准、运输距离和成本以及第三国与进口国、出口国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若是进口国对进口产品的原产地标准要求比较高,出口企业就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贸易,而必须实实在在地在第三国投资生产,实现从零部件到成品的“实质性变更”。
2.进口国实行非歧视贸易壁垒。即进口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和统一的合格评定方法、程序等,不歧视任何国家,也不歧视任何企业。这种状况更多地使技术标准回归到其本身的含义,而不是贸易壁垒层面的含义。在此情况下,出口企业必须决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以达到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因为若是简单地进入进口国投资生产而没有技术创新,则即使能获得进口国国内企业和产品的身份,也不能达到在技术上超越的目标。所以,其对外直接投资跨越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是否进行技术创新。这时,出口企业存在以下几种选择:
(1)不进行技术创新,也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消极的策略,在这个策略下,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完全放弃原进口国的市场。不过,出口企业还是可以通过转移市场,即放弃原来的出口市场,寻找新的出口市场;或者通过国际商业贿赂等方式来维持甚至扩大出口市场,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和商业贿赂的不经济性,使得这种策略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加强,采取这种选择的出口企业最终将会被挤出国际市场,甚至在国内市场也无法生存。
(2)不进行技术创新,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严格来讲,这种策略要求出口企业只是在国内不进行技术创新,在国外还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它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也就没有任何跨越的能力。所以这种策略更多出现于这样一些出口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而又不愿意白白丢失原有的市场,所以到进口国投资设厂,目的在于向当地厂商学习,及时掌握和提高生产技术,以达到进口国的要求。事实上,通过这种边投资边学习边进步的方式获得成功的跨国企业已经很多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并认为这是跨国企业在寻觅能够补充或增强自己核心优势时的资产。[6]
(3)实现技术创新,但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这种策略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对外投资实力但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对那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它没有对外投资和经营的风险,又能在技术上达到和超过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要求。这不仅能维持原来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扩大出口。但是,这种策略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上,要求企业不但能够及时地跟踪、获取国外的技术动态,而且要准确地掌握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情况。
(4)既进行技术创新,又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能力、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情况和国际市场状况,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对外投资和海外经营,又有技术创新。这个策略起因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时候却超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决定到进口国国内还是到第三国进行投资和经营的时候,将更多地取决于国际市场状况以及进口国和第三国之间的关系。这个策略能将跨国经营和技术创新的优势合并,形成出口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更强劲的力量,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程度也是最高的。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性”加大了跨越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否会保持不变还是会继续发展?这个问题可以扩展成两个方面:一是对外直接投资所规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是否会变化发展?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其他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将会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难度。
根据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还是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过程,技术性贸易壁垒都会有很大的发展,并且表现为类似于传染性疾病的扩散特征,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现象,即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更多种和更大范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具体表现为:
1.从对一种(类)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对多种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2.从一个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到多个国家设置同样的壁垒,也就是指其他国家效仿第一个设立该种技术壁垒而跟进设置类似技术壁垒。
3.对同一种(类)产品设置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到设置多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规定个别限量指标到名目繁多的限制或禁止指标体系。
4.壁垒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以及服务领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
5.壁垒从独立使用扩展到与关税、一般非关税壁垒一体化使用。[7]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既有可能源于产品生产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可能源于其作为贸易限制措施的特点,或者进口国不断衍生新的标准或者程度更深的标准或者范围更广的检测要求,或者其它国家基于担心第一个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将出口国的产品挤入其国内市场而跟进设置类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直接投资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传染性的发展会产生一种强化效应,一方面,会进一步扩大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大出口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
五、对外直接投资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跨越贸易壁垒是很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之一,但当对外直接投资被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主要途径时,其跨越的有效程度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其跨越的有效途径。
1.有选择性地对外直接投资。当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国民歧视或国别歧视的特点时,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能力比较强。所以,出口生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该更多地选择这些领域的产品,以进口国国内产品的身份获得这些歧视政策的保护。同时,政府应该优先支持这些产品的对外直接投资。
2.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当进口国实行非歧视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对外直接投资只有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最有效地跨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事实上,技术创新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越强,应对贸易壁垒的能力就越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跨越有效程度就越高。
3.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传染特征会加大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难度,降低其跨越的有效性,所以,预防传染或降低其传染程度是提高跨越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依据传染的特点作好预警工作;制定对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体系,形成牵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传染的“制动阀”等。
参考资料:
[1] 江小涓等.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魏建国.中国货遭遇大面积技术壁垒[EB/OL].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511/150453289.shtml,2005-05-11.
[3] 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刘易斯・威尔斯.第三世界跨国企业[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彰显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因此对外贸易成为国家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组织也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蓬勃壮大起来,国贸组织的重要功能是扩大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探求国贸组织参与度与对外贸易发展力之间的关系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分析
要分析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不能仅仅依靠进出口情况来进行判断,因为进出口包含了更多的复杂指标,不能比较独立地反映国家的对外贸易情况,因此需要对诸多指标进行提炼,找出能够独立完整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首先,定位合适的研究对象,以中国和2005年与中国贸易总量最高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美国、印度。然后,利用聚类分析法,选取四个指标(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对外贸易总额作为研究的核心指标,其他三个指标作为剔除额外影响因素的指标,即最终采用相对指标来对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来进行聚类统计分析。根据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水平上的聚类结果,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对指标进行综合分类排序,可以得到2005年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聚类结果。
第一类: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中国,泰国,印尼,印度;
第二类: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
第三类:新加坡
利用相同的方法对2012年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相同的结果,这说明了各个国家在对外贸易发生水平的发展轨迹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三种聚类结果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第一类代表对外贸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国家,第二类代表对外贸易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第三类代表对外贸易水平相当完善的国家[1]。
二、国贸组织参与度情况分析
从上述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知道,考虑到新加坡对外发展水平的高度和特殊性,可以分析其他两类水平的国家,其分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类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多属于亚洲国家,第二类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多属于欧美国家。从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成员的构成情况来看,欧美国家国际贸易活动的参与度明显要高于亚洲国家的参与度,由此,我们可以假设国际贸易组织的高参与度对对外贸易的发展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可以进一步分析2012年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参与情况。
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包括了上述国家中的14个:中国、法国、马来西亚、美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泰国、韩国和印度;北美自由贸易区包含了上述的美国和加拿大;欧盟包括了上述国家中的法国和英国;亚太经合组织包括了上述国家中的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印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和美国;欧盟包括了上述国家中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东盟包括了上述国家中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针对2012奶奶上述国家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参与情况进行专家打分,最终得到,各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得分:加拿大和美国6.5分,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得分5.5分,英国、意大利、德国和法国得分5分,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和中国得分4.5分,印度3分,俄罗斯1.5分等。
三、国贸组织参与度对外贸易发展力的影响分析
根据上述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参与度的情况,利用对应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有一定的关系,即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越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也越好,反之亦然,国贸参与度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水平的发展,并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来看,这个结论是非常匹配的,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对外贸易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国贸组织参与度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我国应该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为对外贸易发展铺平道路[2]。
首先,完善已加入的国贸组织参与程度,国贸组织的参与程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国贸组织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功能,在上述的多个国际贸易组织中,中国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而世界贸易组织是至今为止成员国最多、发展最为完善的国贸组织,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区域性论坛,该组织所倡导的自由化贸易使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难以得到跨越性的发展,从而影响了中国在该组织中的外贸溢出。因此,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中国应该建议推进该组织建立一个更为强劲的市场,以促进成员国乃至更大范围内区域经济的发展[3]。
其次,积极参与到其他的国贸组织中去,中国仅仅参加了世界贸易组织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少数的国贸组织中,还有许多权威性的国贸组织中国没有参与到。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国际市场,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解决国际市场上中国所遭受到的诸多贸易壁垒,中国应积极参与到更多的国贸组织,还可通过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水平,获得更多的国际贸易收益。(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内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竞聘写作网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ofForeign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ofForeign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
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国有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6801
国有企业,即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我国国有企业通常分为特殊法人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等。相对于其它企业(私营等),国企规模多为大中型,且多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和建材等重要产业。
1我国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
(2)按交易商品的形式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
(3)按如何划分货物进出口的标准分:总贸易、专门贸易;
(4)按交易的方式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5)按贸易货物的运送方式分:陆路贸易、海路贸易、空路贸易、邮购贸易。
2国有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因素
2.1有利因素
(1)外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有利于企业进行进出口贸易。其次,世界经济环境不断开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平台。再次,人民币币值稳定且略有上升,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最后,我国在加工、制造等方面长期以来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有利于进行转口贸易。
(2)内部有利因素。
首先,国有企业涉及行业多为石油、化工、电力等垄断行业,在发展对外贸易时,竞争对手较少,压价、恶性竞争等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其次,国有企业相对有其他企业而言资金、人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再次,国有企业在进出口商品时,受到较少的贸易管制,因此更方便进行进出口贸易。最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有利于应对在复杂的国际市场。
2.2不利因素
(1)外部不利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仍存在众多风险,因此对外贸易风险相对较大。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再次过程中,如服装出口等行业的出口受到一定冲击。再次,人民币多次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另外,国际、区域间仍存在贸易壁垒,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继续升温,对外贸易在很多方面仍受到管制甚至禁止。最后,非经济因素干扰仍明显存在。
(2)内部不利因素。
首先,国企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还有许多其他职能,因此在进行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得不更多规避风险,也因此减少了盈利的机会。其次,某些国企自身存在“尾大不掉”的问题,不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最后,国企内部部门设置复杂、部门间相互制约,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快速便捷完成对外贸易中各项程序。
3国有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
3.1直观盈利及亏损状况
每吨LNG国内市场价约为5600元。6万吨LNG售价约达到33600万元。若6万吨LNG全部及时出,售价高昂。但中海油为公布进口价格及履行合同的附加费用,且多则信息指出,中海油LNG价格到多、南浔下游买家。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巨额进口为中海油带来直观盈利。
3.2收益周期长短
对外贸易中,从前期准备至最终旅行合同,往往耗时较长。此次中海油进口6万吨LNG,花费时间较长,因此,收益周期较长。
3.3对企业内部产业的影响
中海油以形成了LNG勘探开发、野花、贸易、接收站、也太分销、销气管网、燃气发电、车船加气、城市燃气、卫星站、冷能综合利用等完善的产业链,且为方便接收进口,还在沿海地区建立了LNG接收站。因此,长期、大规模进口LNG促使企业内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3.4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首先,进口LNG可以为陶瓷业、玻璃、钢铁及公交车、出租车、渔船、渔政船等提供清洁能源及绿色动力。其次,LNG的进口,使得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管网等需求量增大,带动相关产业例如钢铁、机械等的发展。第三,中国海油甚至运用数字管道系统、气量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在运用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其发展。
3.5对周边经济、环境等的影响
为方便进口LNG的接收,中海油在福建简称并投产了LNG接收站,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