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7:43: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对于高液限土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在对于路基的填筑过程中,想要使得路基更加的稳定是许多技术人员一直研究的问题。由于高液限土具有特殊的性质,在物理力学中很难做到对于高液限土技术的控制,进行路基的填筑过程中很容易使得一些难以压实的路面出现坍塌,这些影响对路基是十分不利的。高液限土的工程特性表现为:透水性较差,干时坚硬不易挖掘,不易压实,并且有较大的可塑性、黏结性和膨胀性,毛细现象也很明显,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因而承载力较小,稳定性较差,若将其直接用于填筑路堤,会产生路基填土难以压实、翻浆、裂缝、滑坡、坍塌等一系列不良病害,因此难以满足公路工程的需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率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需要用时,必须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有效的措施去利用高液限土技术,只有拥有一套合理的使用方案才可以把高液限土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采用的是掺砂改良和掺“康耐”土壤稳定剂改良的方式进行施工,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以上两种技术进行推广。对于以上情况,通过对实验路段的实际考察,总结出了几种关于高液限土的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可行性经济研究分析。
1 施工工艺
1.1 掺“康耐”土壤稳定荆改良方案施工工艺
在填土之前要对场地进行平整,把下承层进行压实处理,通过测量放样对土层进行松铺系数的确定,假如每一个填土层的高度为250mm,那么铺平整理之后,开始进行“康耐”水溶液的喷洒,按照事先制定的松铺系数进行土层的铺设,即使一遍也是可以成形的。在对场地进行平整之后就可以进行压实、晒干处理了。在碾压的过程中要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之后再进行二次碾压,在碾压完成后要进行检测试验,一直到每一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为止。
1.2 掺砂改良方案施工工艺
在掺砂改良的施工方案中,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首先是掺量,其次是上料,再次是拌和,最后就是碾压。下面对于这四个重要的环节进行分析:
1.2.1 掺量。掺量是需要以掺砂之后的混合物中的颗粒和技术指标来规范的,一般情况下,掺量中大于0.074mm的颗粒要达到设计的要求,还要符合设计规范和国家要求。
1.2.2 上料。在以往的施工中,都是先土后砂的。松铺的土层厚度以及在拌和之后的厚度要在250mm左右,最厚也不要超过300mm。
1.2.3 拌和。将铺好的含有砂的土拌和,使得砂拌和均匀,最好是使得它可以和下层土有结合部位,便于粘结。
1.2.4 碾压。当拌和均匀后,混合料要在含水量适宜时进行碾压。
2 高液限土路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高液限土路基处理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是要涉及到材料费用,而且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相关的施工机具也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在进行高液限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经济分析中材料费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材料费也是和工程地区有着密切关系的。一般进行高液限土路基的技术经济分析是以道路的第一合同为背景的。其中涉及的某些相关费用也是依据交通部道路的工程预算编制定额以及工程的实际进行的。
2.1 挟用低液限好土
低液限土的取土费用对于进行高液限土路基处理技术的经济分析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据统计,目前可以很好利用的低液限好土的取土场数量是比较少的。所以,一般情况低液限好土的取土费用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讲进行低液限好土的运输费用单价都是在2元左右,进行的平均运输距离也就是在7b左右。进行高液限土的弃方费用也是影响比较大,高液限土的弃方费用所占比例也不小。
2.2 掺“康耐”土壤稳定剂处治高液限土
一是路拌法施工,一般来讲利用高液限土的平均运距都是在2km之内的,所以运输费用也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使用“康耐”土壤稳定剂的材料费用18元/m。“康耐”水溶液喷洒以及拌和费用中要使用洒水车,使用洒水车的费用大约就是800元/d,一般就是每天工作8h,在这8h内是可以洒水大约6000m2,当然这也是有着一定的喷洒费用,假如将拌和设备换为路拌机也是要有着一定的租赁费的。并且施工台班的费用大约在10.33元/m3。所以说“康耐”改良高液限土路拌法施工费用也是要在进行高液限土路基处理技术经济分析的考虑范围。
二是场拌法施工,一般进行场拌法在和路拌法进行比较时,可在拌和、不良天气以及节约工期上都是有着一定的优势的。所以在经过测算之后,场拌法相对于路拌法是可以大约节省33.47元/m2。
3 高液限土作为路堤填料的处治措施
假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真的把高液限土作为填筑路堤的一个主要材料,那么做出来的路面是无法压实的。与此同时,还会直接导致路面和边坡的坍塌。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由分析得知,高液限土在组成的颗粒形状、颗粒大小以及它的结构上都使得它的可塑性不高。但是,通过对高液限土的改良,把高液限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变化,以便于填筑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还需要对于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深度的设计和施工,保证路面的安
全性。
3.1 包边和包心的处治
所谓包边处治就是对于路基的两旁土壤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包裹,这种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路基的密实度。包心处治就是在路基的两旁通过包边把路基的底部用砂砾进行填埋,形成透水层,在透水层的上部采用掺合灰土的土壤进行封闭施工,高液限土就是把路堤通过包边或者包心的施工方法把土壤进行改良。与此同时,还可以把挖填结合采用挖掘出台阶的样式以及铺设土工格栅的施工方式,并结合适当的排水设施使得路基从整体性能上逐渐的完善,可以承受一定的强度并保持不被破坏的状态。采用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施工的效果也不错。高液限土在含水量适宜的土壤中可以充分压实,只要不被水长期浸泡,基本可以保持自身的强度和承载力,满足路基和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但是,工程处治这种方法还是有一些局限性的。一般情况下,高液限土有很高的含水量,在雨季之后,这种含水量还会不断地增加,高液限土是一种保水性能比较好的土质,想要把高液限土的含水量调整到最佳状态是很难实现的,由于工程中的工期和资金有限,不可能等到高液限土达到最佳含水量才继续施工,它还受到施工过程中的天气等影响,这就导致了施工后的高液限土没有设计中的强度高,并且在日照时间较长时还会使得水分散失掉,减小整体的强度。
3.2 掺砂或砂性土等粗粘土处治
这样的工程处治方式就是把土壤中的粗粒含量增加,通过改变配比去改善土壤组成,使得粗粒在土壤的组成中起到骨架的作用,把土质中的空间结构进行再次排列,以便达到改良土质性质的作用。这种处治方式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处治方案,在工程进度上也要少于上一种方案。但是,这种方案是需要调节掺配料的成本的。由于搅拌过程中也比较困难,需要很多人参与搅拌,否则就会搅拌不均匀,导致了工作效率下降。
参考文献
交通部李盛霖部长所指出,“在信息时代,交通信息化要跟上发展形势,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的需要,是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提高交通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行业的需要”。
1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到2030年,国家将斥资2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万公里。与此同时,地方为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将大力建设配套连接线,由此延伸带来的主辅高速公路线的总长度将达到13万公里。此外,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将实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加大高速公路网建设,10至20年,国家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将维持较高的增长。高速公路信息化是高速公路发展趋势,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增长,为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快速发展的机会。其市场份额必将产生同步增长。
2 存量高速公路市场规模庞大
我国现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规模庞大,到2008年底已经达到6.03万公里。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投资一般在60-80万元/公里。以信息化建设投资60万元/公里计算,全国信息系统设备存量固定资产总额高达360亿元,而且还将逐年递增,如此规模庞大的存量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仅仅依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自行承担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迫切需要第三方服务商能够为其提供日常技术维护和升级、硬件设备养护和维修等专业化运行提供外包服务。
独特优势铸就行业领先地位
皖通科技作为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行业拥有资质最全面的企业之一,是安徽省唯一一家拥有“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通信、监控、收费综合系统工程资质”以及首批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二级资质”的公司,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先期业已形成的品牌效应,均将构成公司未来持续行业领先的绝对优势。
技术优势
皖通科技始终站在行业技术前沿,紧跟行业发展潮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和实用并重”,完成了多项高速公路系统技术规范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公司从创立之初就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公司近年来先后承担了近20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如:拥有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皖通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系统”;“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平台”等等。
品牌优势
皖通科技从1999年就开始专业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产品技术含量高、总体规划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是国内拥有自主核心软件技术、通过资质认证最多、业务链最为完整的系统集成企业之一,在全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今天皖通科技的产品拥有“全、新、实”三大特点:
全:公司拥有在该领域内最齐全的技术链,实现对高速公路信息化每一个环节的全部覆盖。
新:公司最先提出综合信息系统和面向大服务的解决方案,最先提出并建设了专业化运行维护平台,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颁发的“全国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技术创新奖”。
实:公司的产品及科研成果全部应用到客户的业务当中,用信息化手段为高速公路管理者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凭借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丰富的项目经验,所有由皖通科技承建的高速公路信息化工程,均达到了优质项目目标,成为行业优秀企业的典范。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涵盖了诸多子系统,比如通风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及监控系统等[1]。由于高速公路隧道极易发生安全故事,因此做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就现状而言,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标准规范及软硬件等方面。鉴于此,本课题对“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现状及维护管理”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现状
现状下,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标准规范、软硬件设备三大方面。具体表现为:
1.1 设计方面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隧道机电系统在设计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设计技巧方面没有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合作交流。这些原因导致设计水平一时间很难有大的进步,从而使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设计质量饱受考虑。
1.2 标准规范方面
虽然我国部分高速公路隧道做出了一些规范及标准,并且能够为隧道机电的施工及日常运营提供保障依据,但是还是存在隧道标准、与规范不完善的特点,使得隧道施工及施工严格程度不高,随意设计现象屡屡存在,这样便极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软硬件设备方面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在软硬件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绝大多数都属于进口设备,例如火灾报警器、综合数字继电器及CO/VI等,均属于国外品牌[2]。由于国内没有优质的软硬件设备,国外的优质软硬件设备价格昂贵,并且在国内并无设立维修站,因此,导致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在配置方面需要一笔巨大的费用。
2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策略探究
针对现状下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维护管理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主要需从设备方面的管理及维护人员方面的管理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2.1 隧道机电系统设备方面的管理
(1)做好隧道机电系统设备的管理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需对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在设计方面,需要对设备的寿命周期加以考虑,做到融入成熟、先进、创新的设计思路,使设计得到全面优化。并且,对于设备的维修策略也需实现系统化。
(2)在设备维护方面,需遵循“预防为主,重点控制”的维护原则[3]。做好日常巡检工作,对于设备需进行定期维护,对于容易发生故障以及频繁发生故障的部位,需在查明原因之后采取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并避免此类故障的再次发生。重点控制指的是在实施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使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降低最小化。
(3)对于隧道机电设备,还需要实施可靠性管理。在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于主要设备及软件,均需要具备数量充足的冗余配置。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使系统保证正常运行。比如,对设备故障及时发现,并采取及时检修措施。对于突发性故障,需要有一套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以此为抢修工作的完善性提供保障依据。
(4)对于隧道机电设备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同样重要。高速公路隧道机电设备涵盖了诸多设备,比如监控设备、消防设备及通风设备等。对于这些设备均需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做好各个环节的巡检工作,一旦出现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策略。
2.2 隧道机电设备维护人员的管理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除了设备方面的维护管理之外,还需要做好维护人员方面的管理。因此,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维护人员便需要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强烈的责任心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全心投入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当中。具体管理策略如下:
(1)对技术培训工作进行强化。在设备生产厂家配置专业的维护人员,以此做好专项培训工作,并聘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座谈会,进行技术层面的交流,进一步使维护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2)做好日常维护总结工作。对于维护管理人员来说,在日常维护工作中,需要擅于总结,能够正确辨识故障,并对潜在故障有一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均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3)提高工作积极性,勇于创新。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维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具备高度的积极性[4]。提倡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对于表现优秀的维护工作人员给予合理的奖励,进一步提高维护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 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加大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因此,做好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实现统一管理、可靠性管理及精细化管理;又如做好隧道机电设备维护人员的管理,强化技术培训、提倡技术创新及管理创新。相信做好以上这些,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的维护管理将更具科学性与有效性,进一步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作的完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虎鸿恩,贾辰生.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现状及问题[J].河南科技,2013(7):123-200.
[2]罗智强.宁武高速公路隧道群机电系统运营管理[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4(4):39-42.
Abstrac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the market pull and technology push for a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re indispensabl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science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definition of "sunset industry" and "new industries", to develop new technologies to address the energy issue. At present, in particular, to mor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a knowledge-based economy.
Key words: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ergy; knowledge-based economy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人们在分析“新兴”或“夕阳”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科技发展与市场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市场、两种制度。要发展我国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来看,人们历来在科技拉动和市场推动之间选择,事实上,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兹以一例来说明。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瑞士只是用国民生产总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国人自己觉得很浪费。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一有轻微的外伤(如脚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这是个很大的市场。CT断层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术产品,但在我们搞物理的人来看,还不算太高,那都是我们现代物理学早已解决了的问题。能不能与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物理界合作,把中国这方面的医疗器械搞起来?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产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而是因为我国劳动力(包括高技术劳动力)便宜,所以我们的总成本是便宜的。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大量的还是装配行业,装配要有一定的技术,而这些我们是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说,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为什么没有向现实转化呢?
在上一世纪和本世纪初,重大的发明、创新主要是由工厂之外的独立发明者、研究机构作出的。我们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属于哪一个工厂;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有过象电灯泡等重大发明,是一个独立实验室。然而,在现代,独立发明者和独立实验室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企业内部从事R&D活动的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经济三者的日益紧密联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科斯所认为“企业”代替“工厂”的趋势相关。企业代替工厂并不断发展,是要将许多原本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以减少交易成本。当然,企业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并不是企业越大,市场交易费用会越低,绩效会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受垄断与竞争之间的经济及法律关系的制约。
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并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亦要充分估计企业乃至整个市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并不仅仅在于上述分析之中)。这就是说,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就上一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创新而言,我们的“市场推动”机制仍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按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亦即实现技术、生产诸要素的创新性的“组合”,主要靠企业(家)来完成。在我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至少需要三个飞跃:一是从“工厂”向企业的飞跃(包括观念上);二是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飞跃,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人们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已有不少论述,我只从另一方面来谈,即现代企业应是行业技术的重要推进者,具体来说,企业应把管理目标不仅仅置于生产、营销策略方面,更应置于技术发展战略上面;三是我们应能具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即经营者不会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惠政策和体制漏洞上——这方面的机会越多,技术创新的热情就会越少。当然,上述三方面已在进行中。
二、“夕阳产业”与“新兴产业”
有些产业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夕阳产业”,而且,“夕阳产业”是可以向“新兴产业”转化的。以交通为例来说明。
当代交通正出现一个以高速铁路为骨干路、公路体系相配合的交通体系。在欧洲,铁路发展得比较早,美国的经济发展得比较晚,铁路和公路并行发展,但在美国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战胜了铁路,美国的交通运量的2/3是由高速公路担负的。有的人据此认为铁路是“夕阳工业”。在3年前,国家计委召开了一个交通问题讨论会,一些与会者根据美国的经验就说在中国铁路也是夕阳工业,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发表这些意见的是社会科学家,没有我们搞自然科学的人到场。他们看到的是历史资料,是公路战胜了铁路,因为汽车有方便之处,可以一家一户,而铁路是集中的。但是现代化的铁路已不是过去的面貌了,高速铁路开始兴起了:日本的新干线每小时280公里,法国的叫做TGV,每小时350公里,世界各国都在研究每小时500公里的铁路。美国的高速公路固然很发达,时速达到20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可谁敢这样开车?美国人现在的设想是,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形成网络,例如,把小汽车开到铁路火车上面,然后火车以每小时400到500公里的速度开,到站后小汽车下火车继续在公路上开。用现在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连结起来,速度也快,能源也省。这就是美国的部署。我们怎么办?这需要认真探讨。我认为,铁路不仅不是“夕阳西下”而且是旭日东升。现代化的高速铁路不仅把轨道接得很长,速度开得很快,而且正在出现一种新型的技术,叫磁浮列车。磁浮列车的速度已被证明至少500公里,而且有可能提高到700公里。现代化的磁浮列车技术已基本成熟,商业化运行为期不远了。我甚至可以说,我国现在就应关注这一技术。
的时候,过份关注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有时仅仅是行业)的区别,而不是以技术方向来对照,尽管人们可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决策所需的信息量如此巨大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意识仍有可能被遮蔽。市场自身能实现合理的选择吗?还是市场选择如何与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相结合?
此外,对市场前景的分析要和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不仅是学科意义上,而且是决策机制上:在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制定上,要有科技人员和管理、决策人员相结合的机制。制定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方向,也是如此。
三、能源问题及相关科学技术
我国秦岭以北煤的资源蕴藏量占全国90%以上,从长远计,北煤南运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长期不可避免。为什么我国铁路交通的压力特别大,这跟北煤南运有很大关系,北煤南运约占了运输量的40%。中国煤的蕴藏量10倍于中东的石油(就热量而言)。中国组织一定数量的煤出口,是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运不出去。从大秦线能运多少煤呢?2000万吨,而仅日本就期望我们每年供应1亿吨。从交通、环境及当前相关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煤最好不要铁路运输,而是把它磨成粉,再用水掺搅制成水煤浆,然后用管道运输。现在大同到秦皇岛的车皮是2000万吨煤,回来有2000万吨的物资吗?没有。这样一来就放空车了。我了解到,现在国家想从山西铺一根水煤浆管道到山东然后出口。象这样的能源问题也涉及到交通问题,而如果用管道运输,效益比火车更高。这些都有好多新技术。但从总体来讲,我赞成逐渐压缩煤耗减少污染,同时应该发展一些更为干净一点的能源,主要是原子能和水能。
人们容易从原子能想到切尔诺贝利事故。但是,现在设计的核反应堆都是安全型的,而且是比较干净的,没有其它废料,当然放射性要控制起来。世界曾经掀起过一个反核运动,有一个绿党尤其反对核。现在绿党开始改变态度,认识到不发展原子能就要烧煤,煤的污染比原子能更大。但美国的反核势力仍然很大。美国的一些搞核电站的公司在美国就是卖不出去,什么地方要搞核电站,什么地方的老百姓就反对。所以美国就愿意卖给我们,因为中国没有反核运动。中国最好不出现这样的反核运动。
更重要的,我认为应多搞水电。水是可再生的能源,每年水都从大江大河流掉,不发电,太可惜了。现在中国正在建设长江三峡水库。实际上,长江三峡搞起来以后,才利用了水资源的10%。水力资源的大头在哪?在西南横断山区。西南横断山区的水量没有长江干流那么大,但是落差大。从总体上说,其水能蕴藏量至少是全国的50%。为什么优先搞长江三峡而非西南?因为那些地方都处于深山穷谷。要修个水电站,首先要修盘山公路,它们高度都是2000到3000米,所以修盘山公路的投资很大。但是,这并非近期不可以解决。运输的问题可以用飞艇来解决,飞艇的运输量可达200至300吨,是卡车的6倍左右。1932年齐伯林的飞艇事故,使世界飞艇业受重创,影响至今。但是,现代的技术已经不一样了,可以不用氢气而用氦气来代替。除了飞艇以外,还可搞索道运输,另外,在西南搞水电建设也不见得要大幅度的钢筋混凝土,因为可以在高山上就地取材,通过定向爆破获得石材。目前,高温超导技术也为高效的高压输电提供了可能性,否则,线路上损耗就可能达1/4,仅长江三峡的输电就可能损耗两个大亚湾的发电量。不过,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铺设1000公里是不现实的,但是,用超导输电线取代消耗较大的、由发电机到变压器那一段电缆在当前是可行的。
四、更理性地发展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要不要发展?要,而且要大力发展。当代生产的重大特点就是,精神生产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的信息产业占美国全部产业的65%。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价值量超过了物质生产量。这是现代化生产的特点。什么是精神生产力呢?它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各种信息产业,包括新闻出版、报纸、电影等等。人,并不光要吃和喝,还有许多精神消费。这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中图分类号:U41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69-01
在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较早,也已经有了成熟的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一方面高速公路越建越多,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尚不完备。沥青路面结构是现在高速公路的主要结构,现阶段我国主要技术部门也在加紧运用攻坚技术对高速公路路面进一步养护。
1 预防性养护的相关理念
预防性养护是发达国家对于沥青路面的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的一种新技术。经过实践证明,预防性养护在高速公路的养护中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养护方法。预防性养护是在高速公路发生病害的初期进行有效的预防养护,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高速公路的危害扼杀在刚刚出现的状态里,以维护高速公路的正常工作。除此之外,运用预防性养护的方法还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保证高速公路的完整性,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
2 针对沥青路面高速公路的养护
沥青是现在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材料,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使用沥青作为高速公路的路面不但成本小,而且沥青拥有很多好的性能适合做高速公路的路面。但是,沥青作为高速公路的路面也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一些养护技术进行弥补。
(1)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有限。虽然沥青是现在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材料,但是沥青的使用时间有限,这就需要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养护,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时间。使用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养护可以充分加强高速公路的打磨空间,进一步强化其夯实的程度,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有效养护。
(2)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早期,高速公路的建设期向养护期的转化总是被动的转变,只有当高速公路出现毛病之后才会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利用预防性养护的方法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可以加强由建设期向养护期的主动转化。尽早把高速公路的建设期转化为养护期可以及早的发现高速公路的一些毛病,运用预防性养护的方法解决问题,增强高速公路的耐用性。
3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1)封层技术。使用预防性养护技术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高速公路进行封层,这步封层主要包括雾封层以及还原剂封层。首先将雾状的沥青或再生剂喷洒在需要养护的高速公路路面上,目的是软化已经发生氧化作用的沥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再生剂以及雾状的沥青喷洒要严格掌握好量,过多的喷洒会使路面变得过于光滑,这样会大大减小路面的摩擦力,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封层技术完成之后,要对路面进行一段时间的封闭,较长的时间之后才能开放通行。
(2)稀浆。在预防性养护技术中,稀浆是另一种封层技术,稀浆主要是用破碎的集料、乳化沥青、水、矿粉以及其他使用的添加剂混合而成,主要作用是与路面形成一种稳固的保护层。稀浆技术在预防性养护技术的难点是对于各种原料的配比工作,在混合各种混合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自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稀浆最大的效果。
(3)缝隙维修。对于高速公路出现的缝隙,一般采用灌缝的方法。灌缝的施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工灌缝,另一种是使用压力式灌缝机。两种不同的灌缝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灌缝操作简单,但是对于较深的缝隙来说,手工灌缝很难达到深度要求,因此,压力式灌缝机对于较深的缝隙路面使用较广。
所谓的缝隙维修对于缝隙的宽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当缝隙的宽度超出了要求后,就要进行开凿作业,进一步进行灌缝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原有的质量。
(4)沥青材料的循环利用。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既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高速公路在常年的使用过程中因为阳光照射、汽车轮压的因素使得沥青慢慢出现脆硬老化。根本原因是因为沥青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沥青是由胶纸、油分、沥青等多种成分组成,所以在诸多自然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出现化学反应,就会逐渐软化。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回收使用过的沥青,利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对沥青进行再加工,在加入一些化学原料,让沥青重新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还原原来的性能,重新投入使用。这种做法大大减少了高速公路的维修成本,也是对当地环境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沥青不重新投入使用,那么还需要进行对于废弃沥青的回收工作,同样是非常消耗物力、财力的行为。
4 结语
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工程,而预防性养护技术是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的科学方法。运用预防性养护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既是延长沥青使用寿命的科学方法,同时也是有利于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有利举措。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预防性养护技术还要考虑很多高速公路的实际因素,这需要我国的高速公路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以及进行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电养护工程是高速公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作为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多,近年来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然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高速公路交通环境,保证其可靠、有效的运营工作,高速公路机电养护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机电系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必要手段。
简单的说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可分为收费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三大类,虽然机电系统不如土建工程的初期投人成本高,但是机电设备系统组成复杂、技术含量高,并且大量使用精密电子器械,成本较高,使用寿命有限。另外,机电设备运行状况也受自然环境和人为使用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省的高速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越来越重视,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关系着高速公路的收费、监控、通讯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如果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水平不高,不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加维护维修费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自身维修队伍的建设是很重要的。
我公司严格按照集团《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投资公司《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养护质量检验评定办法(暂行)》及我公司《机电养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机电系统展开全面监管,有效保障了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坚持长期的机电管理技术创新
2002年4月,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开通,我公司机电管理分为维护和电气两个组别,开展管理与养护的工作。2005年,笔者本人担任机电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亲自参与机电管理的技术创新。目前,这些自主创新的项目经过不断地升级,仍在本路段运行。
(1)维护组——开展机电维护的自主创新
1、《广东省公路路政管理巡查牌查询软件》是我公司系统维护组自主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之一,主要用于监控员对过往车辆公务车车牌的查询,监控员可直接对电脑进行操作,获取各种车辆的免费路段、免费时间和车辆特征等信息。至2013年5月,该系统经后续的技术升级,仍在稳定使用中。
2、《高速公路模拟收费系统》主要用于公司收费业务培训、竞赛工作等方面,使劳动竞赛实现了情景化,培训工作也变得更加直观、明了。该软件于2005年开发,2007年获省交通集团工会认可,在集团劳动竞赛中推广使用。目前,该系统经后续的技术升级,仍在使用中。
3、我公司自主研发的车道语音报警系统,它是一套实现收费站场车道脚踏报警开关与监控中心联动的装置,它的投入可以使监控中心对收费一线工作的情况更加了解,同时,它的监听和录音功能为稽查、案件核查等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该系统在本路段使用近十年,虽然经不断的技术升级,但该系统性能稳定,目前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2005年9月,根据省经贸委和专营公司的要求,由我公司技术人员自主开发的“粤通卡入口语音提示系统”在全线入口车道安装使用,为发卡员正确判断车辆的来往方向提供了有效地依据,为司乘人员监督发卡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大幅度地减少了粤通卡无入口信息的现象。该系统在后续的技术升级中得到不断完善,目前仍在使用中。
运营企业的维护队伍的建设在机电设备建设期、验收期就应及时跟进。建设期间技术员应对机电系统的施工线路、走向、防雷接地等基础工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而且熟知工程图纸的各部分,这对今后的系统维护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验收期间,技术员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合同、图纸、设备、标签等进行严格验收,确保技术员完全掌握了系统结构、设备特点及功能;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要有清晰的分析头脑。首先应判断故障产生原因,是线路问题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要敢于动手、多动脑,在系统缺陷责任期和设备保修期内应虚心向施工方技术人员学习、请教,做好工作日记,等下次相同问题出现时能够胆大心细、独立动手解决相关问题。
运营企业不仅要加强对本路段维护队伍的能力培养,还要培养各收费站设立的机电员对日常维护工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机电维护系统中的一份子,发挥其第一时间处理设备故障的重要作用,提高机电维护维修的工作效率。
(2)电气组——实现机电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无缝”衔接
1、我公司自主开发的“停电报警器”装置是用于收费系统的配电线路因市电停电或故障引起断电的报警器。停电报警器是电气组结合本公司实际自行研究开发的产品,它确保了收费系统的正常工作。当市电停电或故障而引起断电时,报警器启动声光报警。
2、电气组自主研发的“便携式流动报警灯”装置是用于一些远离生活区的收费广场,作为流动的安防警灯使用。报警灯由车用警灯改造组装而成,报警灯的电源为电池储电式,电池充满电后,可连续工作3小时以上。
二、具体分析机电系统养护的基本情况
提高机电系统实用性,满足运营管理的实际需求,努力实现机电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无缝”衔接。
从规范化管理入手,以突出优质服务为主旋律。首先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完善维护管理制度、维护标准和规程,通过狠抓机电设备的规范化使用、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及相关操作规程落实工作,促进机电系统各使用单位全面落实日常保洁和一级维护工作;根据系统设备、设施的运行特点,结合监控中心运行维修体制实际情况,按维护作业规定,规范为日、周、月、季和年等5个作业等级。公司加大随机抽查力度,同时将全年机电系统完好率和一、二级维护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项目,积极推广路段管理公司针对自身特点有创新的做法,逐步推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1、机电系统养护情况
(1)日常养护
2012年1至6月份,全线合计发生大小设备故障415次,其中收费系统故障为287次,占总故障 69%;监控系统故障为73次,占总故障17.6%;通信系统故障19次,占总故障4.58%,供配电系统故障为36次,占总故障8.67%。由于我公司加大对养护单位的监管,设备故障抢修迅速,有效保障了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根据设备工作状态,我公司监管部门制定了日常养护计划, 至2012年12月止,已完成了以下的一些日常养护工作:完成全线服务器保养以及数据备份工作21台次;完成车道自动栏杆机保养1次/季;完成外场监控设备养护1次/季;完成信号灯与费额显示器屏幕的清洁、保养1次/月;完成隧道监控设备养护1次/月;完成通信机房供电UPS养护1次/月。另外,全力做好了各重大节日期间车流高峰的保畅通工作。
(2)日常养护计量支付完成情况
2012年养护维修合同金额为458万元,至2012年12月为止,已完成458万元,占计划的100%。
2、机电养护专项工程
专项工程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好设备选型关、产品验收关、工程验收关、施工安全监管、施工监管,将各项工程施工计划、施工进度、及目标制成图表上墙,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并按照档案管理规范组卷各项专项工程的资料。因此,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维护和重大故障的应急抢修预案和备件器材准备工作。虽然关键设备及软件(数据)都应留有一定数量的冗余配置和自保护功能,但由于我公司采用联网收费且车流量不断增大,当发生系统瘫痪性故障时,即便时间很短,造成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有效地应对系统突发性的,造成系统瘫痪的重大故障,在人员、设备、备品备件应有事先准备,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抢修预案和器材储备,有一只技术过硬具有快速反应的维护队伍,以便随时进行应急性的抢修。抢修的主导思想是先保运行,后按原系统设计的要求全面恢复技术指标。
三、全面推进维护费预算管理,完善机电运营维护费监督和考核机制
(1)提高成本定额和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们的管理思路是:机电系统日常养护,由路段管理为主,公司年初批复计划,年末实施考核;对于大、中修项目,由各路段公司在年度预算中申报,上级公司只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批,实施过程按工程招投标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于机电的日常维护对象较多,有多种实施的手段;成本的控制一般是在管理进行中实施控制且贯穿于全过程,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成本控制还需要责、权、利相结合,因地制宜、相互协调。
(2)加强机电系统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维护水平
建立健全业务技能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检查分中心技术人员独立处理故障及紧急状况下的协调配合能力,组织开展了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考评,对考核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根据机电系统维护工作的需要,在技能考核的基础上组建由省中心和各分中心技术骨干参加的维护协作组,形成第三级维护的核心力量,并与社会上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关键设备厂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以获得实用、可靠的技术支持,共同解决建设与运行维护中的发生的重特大故障及疑难问题。
(3)注重提高分中心的监控管理职能
充分发挥已建各路段监控系统的作用,全面建立信息汇总、整理、、协调的综合平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管理,使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交换等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并对各种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努力实现监控信息传递的快速、合理、有效;提高机电系统运营管理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与协调指挥能力。实现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共享,促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总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与养护的目的就是使机电系统要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和实现最高的运行效率,提高系统完好率,服务于运营,实现高速公路最合理、最有效的整体运作能力,提升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