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与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管理与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管理与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F204;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015-03

1 新时期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 国际形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竞争,西方国家经济增长80%以上是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争取技术上的优势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主流。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国际竞争正演变为以创新为基础的区域竞争。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北京市作为首都,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北京圈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际科技竞争中,应发挥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竞争态势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国际经济竞争加剧,要求政府广泛参与推动决定国家竞争力的科技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的经验表明,科技管理就是生产力,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体现了一国的核心竞争力。

1.2 北京市自身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标志有三:一是北京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生产型城市向服务型城市的转变;二是北京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三是北京市正在从传统经济的区域经济中心向全国的新经济中心转变。这一切导致科技要素的作用被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上,也对科技环境、科技能力尤其是政府科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形势下,北京市科技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作为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的北京,如何面对技术创新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新的竞争态势重新审视首都作为国家科技核心的历史责任,进而推动北京市的发展,对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特点

北京市是全国文化、政治的中心,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科技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一些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和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战略性科技资源,都大量聚集在北京,使得北京的科技资源和科技发展呈现出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2.1 中央科技资源在北京占较大比例

由于北京的很多资源为中央所有,所以很多中央的科技资源和北京市自有的科技资源出现重叠。这部分的科技资源很难明确的区分是隶属于北京市还是归中央所有。有些地处北京的科技资源其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在北京范围内,可能会扩展到全国。中央的科技资源占北京科技资源的较大比例,中央经费大多用在北京的央属大院和科研所中。同时,中央院所代表国家技术的最高水平、代表科技最高水平的也多是央属企业。

2.2 北京区域科技的辐射性

北京的科技发展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区域科技资源的全国辐射性。作为全国科技的中心,北京地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些机构服务的物理位置虽然在北京,但是其服务范围却面向全国各地。同时,北京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在京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基地,其社会效用辐射到全国。所以,北京科技资源的战略意义从社会角度看是非常明显的。

2.3 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

现代经济中,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首都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科技资源与现代服务业的联系非常的紧密,很多新型现代服务业态的出现都是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的。

3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在国际竞争和北京市发展需要的背景下,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同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北京作为首都,也是全国的科技中心,其科技发展必须要有“大首都”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北京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科技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因此,北京政府科技管理的定位必须服从全国的科技中心发展和北京城市科技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使政府干预科技活动、进行科技管理更具有效率。

3.1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

根据公共物品理论,科技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市场机制下不能有效提供,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目标是政府科技管理定位的前提因素之一。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缺陷,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政府科技管理就是要提供科技活动中所需要的公共物品或者组织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培育创新环境,形成以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力量,为私人科技物品的提供创造条件。在公共科技产品、准公共科技产品、私人科技产品三个层次上分别确定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领域和手段。同时,结合北京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独特特点构建完善的北京政府科技管理体系。

3.2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

在探讨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定位之前有必要确定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北京市政府进行科技管理必须明确下述原则:政府干预科技活动并不是代替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是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在市场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科技领域,政府应该减少甚至取消干预,在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者市场效率低下的科技领域,政府应该加强干预。政府干预科技活动应该强调有限干预、理性干预,减少随意干预,避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干预科技活动的效率。

具体而言,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原则概括为:“重市场”、“重服务”、“重社会”、“重效率”、“重创新”。包括:

第一,“重市场”――为科技管理中的市场失灵提供“有限的科技管理”。在政府科技管理过程中既要弥补市场的不足,也要避免政府失灵的产生。培育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

第二,“重服务”――使科技管理真正服务于大众的科技需求,促使科技发展惠及民生。同时,还必须处理好北京与国家科技资源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在京科技部门和科技活动提供服务。

第三,“重社会”――从以往单纯关注科技对GDP的贡献,逐步转变为利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重效率”――不仅要加强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还要关注科技投入的效率,即是否真正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创新”――管理创新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创新型城市”及“科技北京”建设的内在要求。政府科技管理应该将创新精神贯穿始终,从过去的管理“惯性”中走出来。

4 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职能定位

一般而言,那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性质的科技领域是政府科技活动的基本范围。但是,由于科技发展阶段不同,纯公共科技和准公共科技领域所包含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政府介入科技活动的方式和程度也应有所不同。由于目前我国整体科技能力较差,各种类型科技领域中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性,供给机制没有健全,供给主体缺失,使得即便是私人领域的科技产品仅仅靠市场的力量也难以有效供给。因此,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准公共科技领域和私人科技领域都应有所介入,只是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 4.1 全面支持纯公共科技领域

纯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产品,其本质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包括:基础科学研究、科学普及,部分共性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国防、减灾、科技基础设施等。在上述纯公共科技领域,政府是科技需求、供给的枢纽。有时直接充当了需求决定者、消费者的角色;也有的情况,作为社会的代表,扮演着需求决定者、消费者乃至供给者的角色。因此,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对外部性的克服,其关键在于政府的作为。政府是各方利益关系的纽带,更是社会与公众的代表。因此,在纯公共科技领域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有效管理。

对于北京市现阶段来讲,有两个方面的科技活动需要政府全面支持:第一,知识创新领域。知识创新应该作为北京科技发展的首要目标,而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属于纯公共科技的范畴,在北京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属性,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第二,科技普及。“科技北京”理念要求政府进行科技普及,全面提高人的科学素养,科技普及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外部性特征。

4.2 深度扶持准公共科技领域

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具有部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其产品提供过程中具有外部性,会出现“搭便车”,致使市场中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动力去投资。政府有必要深度扶持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但是也不能完全由政府来组织和投资,准公共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私人赢利空间,应该引入多重投资方式与政府投资并存。

现阶段北京的准公共科技性质突出的领域有以下几类:第一,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领域。这些领域存在企业层面无力承担,而科研院所改制后存在供给缺位。第二,关系民生的公益性技术,如公共环境、公共卫生等。第三,具有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的公共服务:如技术扩散、专业技术服务等。上述许多科技领域由于具有较大外部性,又使得准公共科技的范围相对扩大。因此,政府在准公共科技领域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应该深度支持准公共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

4.3 适度干预私人科技领域

一般而言,私人科技领域的科技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私人科技领域的活动首先应该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企业作为私人科技产品的提供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科技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同样会影响某些私人科技领域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的提供。如目前北京大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任务较重。由于科技创新的风险性和外部性存在,使得中小企业提供私人科技产品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某些私人科技领域也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如设立大企业科研基金、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政策等。 5 结 论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化的科技竞争和我国科技发展以及北京市科技发展的要求,北京市要依靠自身的特点,明确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定位,结合北京科技发展和科技管理的特点构建北京市政府科技管理体系。由于目前我国和北京市的整体科技能力较差,各种类型科技领域中的科技活动和科技产品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性,供给机制没有健全,供给主体缺失,使得即便是私人领域的科技产品仅仅靠市场的力量也难以有效供给,因此,北京市政府的科技管理在纯公共科技领域、准公共科技领域和私人科技领域都应有所介入,只是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张耘,傅正华.“科技北京”的理念与内涵[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8-31.

[2]颜振军.中国地方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8(12):67-76.

[3]常林朝,郭洁莹.我国政府科技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2-84.

[4]赵俊杰.国外科技管理与决策机构的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4(3):124-125.

篇(2)

中图分类号:F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83-04

为发挥区域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带动效果和提高区域创新产出效率,应从其源头出发,通过科学预算管理来实现。科技经费预算是保障科技经费有效使用的前提条件,目前关于科技经费预算的研究多从科研单位视角分析其预算机制、预算组织权限、预算存在问题等,而对政府部门科技经费预算方法研究较少,各区域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缺乏决策依据、预算不尽合理、科技经费利用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也一直存在。为了提升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在总结与提炼相关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方法基础上,明晰科技经费预算应当遵循的原则、依据、方法和经费预算中如何保障意见征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等。只有明晰上述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工作。

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就是指区域政府部门(重点指中国省级行政区,其他县级行政区可做参考)用以支持科技活动的相关资金,财政科技经费通常也被称为财政科技拨款,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基本与国家一致,主要包含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以及科技专项费用等,对其预算进行管理就是使经费投入更加科学、产出效果更加优化。

一、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

(一)美国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美国主要的科技经费有三种形式,不同形式的科技经费分配方法下具有不同的科技预算方法。

1.竞争性优势经费预算是根据政府部门提供提出的各种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和重点资助项目情况,政府部门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所需资源的情况,为规划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经费支持。这种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根据提出战略目标的情况提供的对应匹配的经费。不同的科研单位在国家提出具体战略目标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有效的、具体的、自主的、能够完成战略目标任务的有关项目设计方法,科研单位则根据内部各个项目的可行性、预期完成情况以及科研单位与项目以及政府战略目标的匹配性、设计方案的先进性与完整性等进行综合的项目评判,在众多项目中进行优先性排序并确定评估项目结果。政府部门并不参与项目的评价,科研单位自身组织评价活动,选择出自身认为最为有效的项目,因为科研院所在该方面具有长期研究优势,能够把握领域发展前沿与动态,能够掌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选择合适并与国家战略规划匹配的项目。政府部门则对科研院所自身选择的最优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提供相关资源,这种资助反映了科研机构必须对达成政府所设定的目标负责,同时科研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契约而不是拨款。

2同行评议的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内容、科学性、重要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贡献与功能,据此作为其分配经费的依据。项目申请者需要根据项目的内容、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以及劳务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财务预算。评审人员需要对内容与经费的匹配性和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定,通过引入专家评议提升了项目申请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与科学程度,避免经费直接拨付科研院所产生内部预算失真与低效利用现象的出现。

3.经济一财务模型的预算方法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经济收益情况、成本情况或者基于投入一产出,成本一收益等进行了系列评估与分析得出项目预算额度。这种方法受到项目不确定性的影响,难以对项目未来的经济预期产生精确的判断,因此,应用受到限制,但是作为一种预算方法,可以综合其他预算方法共同使用,提供辅参考。

(二)日本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1.运营费交付金的经费预算。该类经费拨付通常是对具有独立行政法人资质的部门开展的。政府部门要向法人机构提出3-5年内达到的中期目标,包含经费申请额度、支出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独立行政法人代表将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以及具体要求,拟定3-5年的中期计划并编制业务经费预算,政府部门根据法人机构提供的经费预算编制报告以及具体的规划内容等进行评估,通过评审后将拨付经费给予支持。

2.竞争性经费的分配方式(类似项目类的经费分配)。对于竞争性研发项目经费的分配,除大规模项目和特殊重点项目由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评价专门调查会进行评审外,日本各主管省厅对本部门的经费分配都建立了制度化工作机制。政府部门将科技经费委托给专门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管理。行政法人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组织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专家,主动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项目申报指南,并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申报项目的集中评选。项目的评选与论证结果需要向外界公布,在接受公众与国民监督与检查的同时,需要将项目评审立项清单与结果提交政府负责与管理部门以及资源调配部门,在提交的项目结论中需要将公示后大众意见纳入进去,以便在评价时充分反映社会意见。

(三)上海市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上海市的科技经费预算通过“科研计划项目预算评估子系统”开展项目经费预算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并进一步结合会议评议,确定经费分配情况。项目申请单位在开展项目预算计划前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提高项目预算经费填写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评估机构对各个项目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有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共同开展论证与评估,最终确定项目经费分配情况。上海的经费预算重点在提高预算申笥肷蠛吮憬菪浴⑾钅可瓯ㄕ咴に憧蒲性与正确定以及专家组构成合理性、评审过程公正性与全面性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提升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应当根据国家、区域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经费预算,并引入同行评议等方式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如何确定预算额度以及具体预算方法等,还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方法

(一)预算编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与引导效果,设计应按照系统工程开发思想,全面考虑配置系统目标、功能、结构和要素及其作用关系,以及系统外部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

2.集成性原则。由于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科技计划、战略管理、综合评价等相关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科技经费配置有关规律、管理知识和经验等,因此,理论设计必须有效集成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筛选、提炼、加工、整合和再创新,赋予理论新的思想与内涵。

3.动态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与发展之中,设计的理论不仅要适应配置系统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应根据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与丰富理论的思想c内涵。

4.指导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理论思想设计应结合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其理论思想和方法应具有切实操作性,符合配置系统结构与功演化规律,可为区域科技计划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预算编制依据

为了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应当首先明晰预算依据。偏离目标,在科学的预算方法也是徒劳。因此,为选择客观、准确的依据,需首先确定科技经费预算的服务对象与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科技经费通过直接支持、间接引导,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纳更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活动主体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愿投入研发资金、时间精力以及研发力量等,以实现政府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科技经费预算最终还是服务于政府科技部门的,是为实现政府科技战略目标而开展的,因此,科技经费预算的首要依据就是政府制定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通常体现为区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年度科技计划与指南等。通过对各种规划与战略的研究,明确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当前尚未完成的战略任务,在预算中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区域科技发展现状与区域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作为反映科技创新基础与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科技经费预算时应当重点考察的内容。因此,需将区域科技发展的过去――当前一未来三个维度情况,作为科技经费预算方案的编制依据,即不仅考虑战略目标,还需要考虑过去的基础,当前的研究状态等,综合未来目标进行经费预算。

(三)科技经费预算的方法

1.增量法就是根据历年获得科技经费数量的增长率预测下一年度未发生重大变故情况下的经费预算额度,可采用的计算方法有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等,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2.百分比法就是根据各个地区历年获得科技经费预算额度占科技经费预算总额的比例,预测下一年度科技经费分配比例。当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管理部门获得下一年度科技经费总额时,只需根据预测得到的各地区经费分配比例进行配置即可,省去了再次调整的麻烦。该计算方法仅是以各地区所占百分比为依据,其他预测过程与增量法相似。采用百分比法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仍然存在问题,这种分配方式容易打破地区经费调整规律,如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研发活动正在积极开展与进行中,经费应当逐年递增,按照增量法,下一年度的经费仍需增加,以通过追加经费实现该地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与深入发展。然而,按照百分法,当下年度的经费预算总量减少或者增幅较小时,该地区分配到的经费百分比虽然适度,但获得的经费数量可能减少或改变原有增长势态、变得异常缓慢,这样不仅会延误地区技术创新与发展时机,影响快速成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导致经费的低效率使用。

3.多因素法就是在综合考虑影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额度因及确定其对科技经费分配额度产生影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显著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变动情况,预测下一年度各地区应当分得的科技经费数量。影响因素通常包含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创新水平提升情况以及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三个维度。一般通过科技投入与产出反映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如投入的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以及产出的高新技术产值、拥有发明专利数与发表科技论文数等。同时,采用这些指标的增长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情况,采用投入与产出效率反映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重要性可通过主成分分析中方差贡献率等定量方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定性方法确定。通过多因素法确定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思路,对于指标体系设计方法(鱼骨图、价值树、关键绩效指标等)、权重确定方法以及综合得分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与设计不再开展系统研究。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政府科技经费的地区配置结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的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客观性,更加符合地区科技创新的实际要求。

总结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具体参照标准、优点与缺点,如表1所示。

因为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可结合百分比法、多因素法与增量法,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应当分配的预算额度,进而编制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方案,如确定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分配额度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等。

(四)预算方案意见征集

依据过去历年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与部门等获得的科技经费分配额度等历史资料,当前各部门提供的经费预算方案以及规划、计划、指南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引导,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组合,由科技经费预算编制部门对下一年度的科技经费内部分配开展预算,经过多轮调整编制初步的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后,组织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相关处室的业务专家与行政管理人员,政府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企业集团、高校、行业协会等非政府部门有关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开展全面的意见征集活动,提升科技经费预算合理性。征集对象选择情况如下。

1.科技管理部门内部各业务处室。第一,各业务处室对本领域科技发展与未来规划情况掌握比较全面,可为预算提供更为客观与详尽的意见。第二,在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各业务处室参与预算征集也可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各业务处室的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第三,各个业务处室之间也可借此机会更加深人了解其他处室的科技工作与战略任务,促进各处室协同发展的同时,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2.财务、审计部门以及投融资机构。在论证实现项目任务目标所需经费合理性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参与意见征集,了解财政科技经费重点支持产业技术领域,掌握项目的动态前沿,为后续投资、担保等业务在科技创新活动领域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3.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科技经费预算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提出是否存在重复支持、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等。这样不仅利于避免科技经费重复使用的问题,也可为各部门之间的后续有效协作提供保障。

4.非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参与意见征集的对象主要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其提供建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技术人员主要是对自身领域内技术研发项目所需经费额度以及经费购买技术资料与设备等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等提出建议,保证领域技术研发经费预算可以满足项目要求。管理人员主要针对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编制思路以及预算战略性与分配比例均衡性等提供有效意见,提升预算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篇(3)

一、高校科技人员工作机制的基本特征

(一)性质创造性

高校知识与科技创新当中的中坚力量就是广大高校科技人员,其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创造性,而创造性也是知识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客观要求。从项目申报到攻克技术难题、从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到培养创新人才等方方面面均需要高校科技人员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而具备创新精神与能力正是高校科技人员必备的一大基本素质。

(二)时间自主性

鉴于高校科技人员从事的工作对创造性要求极高,因此固定的工作时间与地点等对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因此高校需要为科技人员制定具有一定弹性的工作制度,在工作时间与空间上基于其较大的自主性,使得科技人员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以及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每天的工作时间,进而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三)内容多元性

除了譬如申报项目、研究课题等常规的科研工作之外,部分具备较强能力和旺盛精力的高校科技人员往往还需要凭借其出众的知识与技术优势从事多种多样的工作任务,如教育教学、文化传播、行政管理等“第二职业”,这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形式多样性

高校科技人员的工作形式可分为个体与团队两种。在个体形式当中,由科技人员个人独自完成科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并结合自身形成的思维、研究框架等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而有时为了能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与研究,研究领域相同的科技人员会聚在一起集中探讨某一问题,在学科相互交叉、融合趋势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团队意识等也将逐渐加强。

(五)需求多层性

高校科技人员在工作当中除了对衣食住行等有着基本的物质需要,同时还对于创造、传播和应用科学知识与技术等方面有着强烈的精神需求,高校科技人员希望能蚧竦贸浞值睦斫狻⒆鹬赜胄湃危并能够获得深造机会以便早日实现理想。另外,高校科技人员还在日常人际交往、社交活动等方面有着社会需要。

(六)氛围和谐性

绝大多数高校科技人员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好奇心,不愿与世俗同流,不甘心墨守成规,科技人员渴望利用其丰富的科学知识、创造性的思维,秉持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完成对知识、技术的创新以及其他科研工作。因此和谐的工作氛围对其顺利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创新资源利用能力

创新资源利用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基础或应用等研究项目的资源获取与利用、对通过银行贷款、民间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得到的研究经费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对高校内部具备高素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能力①。但当前部分高校在创新资源利用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对于校内现有的各项人力、资金等资源无法进行充分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二)创新成果产出能力

创新成果产出能力主要集中在论文、专著、专利等科研成果的实际数量与具体质量,现阶段仍然有部分高校虽然有着数量可观的论文专著和鉴定结果等科研成果,但实际上其质量比较低,无法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长久的时间考验。

(三)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主要体现在科技服务、试验发展、专利出售、技术转让等项目的实际数量与由此获得的收入水平高低。而目前我国高校当中普遍缺乏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能够用于转让和出售的专利技术等少之又少。

(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纵观我国高校虽然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但实际上学生的质量却并未与其数量成正比,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贡献的毕业生人数更是寥寥无几。

三、制约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研发经费投入偏少

当前高校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主要是从政府拨款、自主筹资以及社会资助等渠道获取②。当前政府对高校科研的拨款力度明显不足,不仅数额比较少而且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和漫长的等待之后才能真正下发到高校手中。另外高校自身也并未开拓出顺畅、多样的筹资渠道,加之社会资助比较少,也使得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存在研发经费投入偏少的问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部分高校的人文陶冶比较弱,鲜少能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在专业教育方面也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并且为了方便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往往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共性约束要求。特别是受到社会“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人才培养当中有部分高校存在功利导向过重的情况,只注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科学研究,纯粹的学术研究则受到忽视。

(三)科研管理机制不良

高校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科研管理机制,对科研处室没有明确划分其应有职责,使其在工作中常常出现责任不清等混乱情况,而在配置科研资源方面也缺乏合理性,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资源绰绰有余而部分项目存在资源紧缺问题。另外在评价和转化科研成果方面也存在透明度低、及时性不足等问题。

(四)人事分配制度失衡

目前高校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针对性偏弱,尤其是在选拔人才方面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往往只看重选拔人才的科研成果数量,却并未充分重视其研究质量。而在利益分配方面也存在合理性不佳的问题,科研带头人与参与科学研究的普通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五)合作交流程度偏低

高校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科研团队,科研人员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科研人员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密切的合作交流也使得高校科研工作困难重重。另外我国高校的科研与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之间等合作交流程度均比较低;加之自身的产学研结合不紧、科学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与集成性不足等原因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六)创新文化氛围不佳

虽然我国高校在近几年逐渐加大了支持科研人员的力度,但就整体而言其科研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不仅许多科研人员缺乏将科学研究做大做强的雄心壮志,一旦在研究中遇到困难便容易心生退意,同时高校自身也缺乏浓厚的创新氛围,并未给高校科研人员创造民主良好的研究氛围。

四、构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合理机制

(一)研发经费筹措机制

在筹措研发经费方面,政府拨款仍然是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在尽可能增加拨款数额的同时优化审批流程,使得研发经费能够早日落实到位。另外高校还需要积极拓宽筹措渠道,在积极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导其投入资金的基础上,依靠传统的银行贷款作为支撑,并积极吸纳各类社会资金作为补充,从而切实解决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

(二)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性,坚持科研与教学“两手抓”,尽力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同时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科研方面需要不断对现代化的科研方向及其发展进行探讨以持续创新科研思路,而科研人员除了需要对自身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科交叉,有意识、有计划地学习和研究整个教育和科研领域中的知识内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以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三)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高校应努力建立健全科研管理\行机制,为科研工作及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首先高校需要充分发挥科研处室的应有功能,为基层管理人员赋予一定的决策和处理权利,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另外还需建立以科研团队、课题组为核心的课题制管理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科研资源,并有效监控课题研究与科研行为。

(四)人事分配激励机制

高校需要尽快建立起能进能出的、具有灵活性的人才流动机制,积极鼓励教师围绕优势学科自由组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实力和深入研究前沿领域能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同时积极吸收广大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在选拔科技人才的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公平合理,积极邀请广大师生进行监督力求能够选拔出既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又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优质人才。

(五)合作交流凝聚机制

高校应当尽快建立能够共享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在坚持产学研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创造与国际科研成果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以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的空间。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专门的科研信息门户网站,同于负责完成科研活动信息的与相互交流,同时开发出管理科研信息的系统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分类存储各种科研信息与科研资源,以便为其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创新文化建设机制

高校科研人员需要坚定自身的理想追求和人生信仰,树立将科研项目做大做强的信念,在科研活动当中能够秉持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拒绝科研造假、学术造假等不正之风。而高校自身也应当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对科研工作抱以宽容的态度,积极使用各项鼓励和支持政策推动科技与知识的创新。

(七)创新成果评价机制

高校需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在对科研成果以及创新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既重视数量也重视质量,将科研经费、奖金待遇等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被引用率等相挂钩,以便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积极邀请同行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师生参与对创新成果的评价,利用此种社会化的手段以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客观性。

通过从多方面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了解到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具体制约因素,进而站在高校建设者、科技管理者和文化倡导者的角度,提出研发经费筹措机制、创新人才培育价值、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分配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机制建设,希望能够有效帮助我国高校尽快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篇(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2-0148-03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得作为科技创新重要载体的科研项目数量快速增加。承担科研项目的企业、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如人力、设备、资金、原料等都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内要完成多个项目,资源利用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大都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权责清晰,但是对于部门间信息共享、沟通协调却加大了难度。有限的资源、弱化的协调管理,导致科研项目实施效率不高。要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需要对科研项目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门由一系列简单逻辑和步骤组合而成的管理科学。若要将这些逻辑和步骤正确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形成科技成果,实现科研活动的目标,绝非简单的管理方法所能达到的。将工业工程的管理思想运用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可以有效配置并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对科研项目进行运筹管理、计划控制,来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最终更加有效地实现科研

目标。

2 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与技术

在《工业工程术语》标准(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rminology,ANSI Z94,198z)中,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NSI)是这样定义工业工程的:“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同时,ANSI强调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还包括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它是一门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的交叉性学科。

作为一门新型学科综合体,工业工程囊括了各类专业的方法与技术,图1展示了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依靠此技术体系,工业工程师才能将人、设备、物料、信息等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改善,实现更有效率的运行,为管理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最终达到系统效益与生产率的优化提高。

图1 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示意图

台湾清华大学陈茂生教授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图2):专业工程技术(A)和工业工程(B)是 “生产力水桶(D)”上的两个提耳,C是管理。离开工业工程,生产力的潜力和效率都得不到有效开发和

提高。

图2 工业工程、专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三者间的关系

3 工业工程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系统化的思想

所谓系统,是“对客观或抽象的多个对象的性质进行研究,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门学问”。系统化的思想不仅要求对系统内部的静态对象和动态规律进行考察,更强调对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进行分析。系统化地思考问题是工业工程的一个特点,有利于在开发、改造和管理大规模复杂系统时,对其整体行为进行分析和控制。

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三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个科研项目在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后并没有结束,后续还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事后评价和管理。因此,根据工业工程的观点,可以将科研项目的管理看做一个开放式系统,如图3所示。这个系统包含了五个子系统,即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事后评价及成果管理。

图3 科研项目管理体系

这五个子系统同时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经济形势、技术发展等。这些外部因素决定着投资战略,所以在立项阶段,决策者和规划者要充分考虑外部因素,体现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中。在实施过程中,执行者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科研计划和目标。比如,在研发一种新型材料时,某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了,就需要及时找替代料;若市场对在研项目有更高需求时,项目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变化调整技术指标,研发人员就应考虑是否对产品进行改性或改进工艺,以提升产品性能。在验收和事后评价阶段,外部环境会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产生的效益引起波动,因此评价标准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最后,在成果管理阶段,成果的鉴定、登记、报奖以及专利申请和保护等工作都要遵循行政审批流程。在项目结题完成后,企业在后续项目规划中,根据外部环境因素,来制定新的投资战略。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不仅要整体考虑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应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科研项目管理体系之中。

3.2 科学的分析与决策

工业工程在决策与分析技术方面包括了可靠性研究、工程经济学、市场分析与预测等技术。这些技术在项目可靠性分析、经费预算、论证分析、成果验收、成果应用效益分析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研及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以项目立项阶段为例,由图3可知,该阶段由四个关键步骤组成,包括评审项目建议、可行性论证、商务谈判及签订。这四个步骤是对整个科研项目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技术指标、进度计划、经济效益分析、风险分析以及项目经费预算等内容的反复论证分析,直至合同签订并实施。

3.3 控制与管理

控制管理是工业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包括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这些控制管理思想融入到科研项目管理中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1 立项论证。严格把关项目立项工作。在立项阶段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对拟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从前面的内容可知,组织专业人员对整个项目的反复讨论、质疑和分析体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态度,是对研发项目立项的严格控制与管理。

3.3.2 实施过程控制。对项目执行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就如图3中所示,项目管理不仅仅是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而是要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规划和技术指标管控各个关键节点。项目管理者可以结合组织专家检查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进度推进、中期验收、结题验收等。除此以外,项目过程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根据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调整项目目标,只有把握项目目标的先进性,才能保证项目成果的实现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通过严格的项目检查与验收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可以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从而有效地实现科研目标。

3.3.3 项目成本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规划不足、花钱大手大脚是经常出现的两个问题。为避免这两种情况出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要强化成本预算过程和成本控制过程,即对项目实施全额预算管理。首先,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进行科研成本预算,预算要详细、充分、准确。然后,由项目管理部会同财务部,亦可邀请同行业专家一起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核。这样制定出的资金计划可以避免在未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经费误差。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专款专用,每次费用报销有专人对经费的用途、金额、票据进行审核把关,防止经费滥用等违纪行为。

3.3.4 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结题验收并不代表整个项目周期的终点,项目的成果管理才是科研项目的最终目标。只有完成成果的转化,才能体现该项目的真正价值,实现投资者和研发者的利益。因此,科研单位要重视科研成果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在整个项目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对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管控,实行专利及登记审查制度,必须完成“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部-单位负责人”传签流程,才能进行专利申请或。

3.4 重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工业工程将每一个任务、项目、企业看作一个系统,每个系统所包含的资源可以分为“人、机、料、法、环”五个种类。“人”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人”不仅仅是可利用的资源,更是所有资源的使用者、管理者。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人”的智慧、能力与技术。团队建设对于项目的成功实现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系统思想,可以设计出团队建设模型,如图4所示。团队建设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人员的选择、所必须的专业培训、合理科学的岗位部署以及人员的安全、健康保障等。相同的目标、合理的分工和必要的技术是团队建设的三要素,因此团队建设过程的输入条件有项目目标与计划、技术及管理需求以及分工和纪律。最终形成的项目团队即是一个组织合理、技术过硬的队伍。

图4 团队建设模型

4 结语

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改进。工业工程思想的引入为科研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与工作方法。作者在多个科研项目的管理中,运用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开展工作。系统优化了项目的组织体系,促进了信息均衡与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的管控监督机制与科学的团队建设模式,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与成果转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囊括了各类专业的方法与技术,本文是对作者在工作中运用的一部分工业工程知识的总结,将更多的工业工程方法与技术融入日常工作中,一定能持续不断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升科研成果品质,加快科技创新,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春晖,蒙有为.科研事业单位多项目环境下科

研项目管理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1,

(23):180-183.

[2] 陈颖姣,何贤.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理论 提升科

研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管理研究,2010,

(24):208-210.

[3] 李松,唐林兵.多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

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47):26-27.

[4] 李凝.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

技术企业,2009,(3):174-176.

[5] 汪应洛,袁治平.工业工程导论[M].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7.

[6] 齐二石,汪应洛.中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趋

势[J].工业工程,1999,2(1):1-4.

[7] 钟永光.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0-11.

[8] 穆荣平,连燕华.重大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研究

[J] .科研管理,1997,18(4):68-74.

篇(5)

2 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善路径

2.1 树立新型的科技档案观

做好科技档案工作的前提就是增强档案意识,国家与各部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加强宣传教育,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同时还要将科技档案归入到实际日程中,让各部门与员工共同进步,真正从行动上重视科技档案工作。在过去,人们提到档案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凭证,该凭证是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的,由于不同的档案应用的场合不同所以应该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科技档案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是国家相关部门最重要的资产。我国科技领域以及档案领域正在努力树立起档案资产观念,将此档案纳入到国家资源管理中便于以后档案的登记、查找等。科技档案可以通过开发来实现其价值,而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科技生产、管理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用户为中心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技档案的开发中,充分满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程度,也使科技档案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已经将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率作为科技成果评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对电子档案的信任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信息的易变性与识读性,电子档案也可以与纸质档案一样作为证据被保存下来,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修改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验收其成果。

2.2 健全档案工作制度体系

为了配合我国科技档案法律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国家档案局以及相关部门,例如教育部、卫生部、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等,共同联合起来制定或修改各专业领域的规章制度。科技档案是科技管理的重要产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管理的基础工作,应该将其纳入到科技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按照专业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例如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由建设部门直接管理,国家档案局也应该根据档案法来实施相应的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改?橛晒?务院进行监督主管之后,国家还有职责与权利来管理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接受国家档案局的指示与检查,积极配合档案局的工作共同促进本专业系统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的纳入机制

首先应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将各类科技资源、科技文献以及科学数据等条件平台建设,同时加快健全共享的服务管理模式,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与奖惩方法,构建起国家财政与资金配置方法,利用这些资金可以购置更多更好的科研仪器设备,防止出现重复购置以及闲置浪费的现象发生,对加快建立统一管理数据库与科技报告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科技档案列入到科技资源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科技档案的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21世纪是信息化、经济化的时代,信息与知识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各个行业都在加快推进信息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档案管理自完成以来经历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再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的相应过渡,将科技档案库逐渐打造成本单位的知识库与思想库。

2.4 建立科技档案资源共享机制

篇(6)

第二条科技研发资金为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包括转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其中用于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对象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团体。

第四条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五条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项目库,加强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

第六条科技研发资金是山西省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计划。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以解决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的基础性技术理论为主导,突出国家发展目标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

(三)科学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围绕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通过支持科技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与开发及相关培训等,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星火计划。主要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区域和城镇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培训。

火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主要用于支持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经济上具有一定效益,对产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建设。

(四)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研究,省内重大工程前期技术经济环境问题研究,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服务。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围绕解决山西省经济、社会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海外专家,开展国内外科技人员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基地,推进山西与国际的科技交流。

(六)其他。支持除上述科技计划之外,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确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计划或项目。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与权限:

(一)省财政厅

1.负责核批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及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

2.负责核批计划管理费预算;

3.会同省科技厅审定并下达项目年度经费预算;

4.参与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评估和评审。

5.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省科技厅

1.负责提出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建议和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建议;

2.负责组织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评估);

3.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

4.负责审核安排项目年度经费预算并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预算;

5.会同省财政厅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组织单位

1.负责对项目申报单位编报的项目任务书及预算进行初审;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按照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的要求汇总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4.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委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报项目任务书及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科技研发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四章开支范围

第八条科技研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九条项目费是指科技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的不得在资助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鉴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在资金性质、用途、操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可以采取入股和债权投资等资助方式支持企业,探索科技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

计划管理费,是指科技研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和使用的,为组织科技计划和开展相关的全程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科技计划管理费的支出是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开展规划与指南、项目调研、信息收集、项目评审、评估、招标、合作交流、监督检查、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专家咨询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给有关评审专家的咨询费用。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出国及国外专家来晋考察、相互交流等支付的费用。

信息管理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书籍购买、资料印刷、文献检索、网络维护、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等支出的费用,以及各项管理信息建设所发生的费用。

评审评估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评审、评估、招标、重大专项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设备购置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用于计划管理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等购置费用。

能源材料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差旅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外出支付的住宿费和交通费。

会议费,指计划管理中直接组织的工作会、专题会和各类项目评审或评估会、招标会、验收会等以及参加的与计划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议所支付的费用。

劳务补助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支付的加班费、劳务费等。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之外发生的与计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计划管理费年度结余,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项目预算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科技局等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预算的初步审查,按统一要求汇总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或择优遴选有关科技评估机构,对申报的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进行评审或评估。需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其预算的,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根据评审或评估意见,综合平衡后,确定年度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后,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下达预算。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批。

第十五条科技研发资金根据项目类型、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

第十六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七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由省科技厅和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各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分年度执行的项目经费预算,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中期检查或评估结论作为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调整项目预算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科技研发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条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报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将剩余经费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并由省科技厅汇总报送省财政厅。

篇(7)

摘要:本文就在分析了我国科研经费筹措概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和部门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科研经费;经费管理;科研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3-01

1.我国科研经费筹措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不断改革,在相关事业单位中,科研资金按来源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资金来源,即是指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的部分,这部分资金是国家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在预算中让事业单位无偿使用的,在事业单位相关科研资金中是主体部分;另一方面是横向资金,这部分资金是指那些来自社会个人或者企业的投资资金,事业单位要和他们签订相关的技术协作合同,并对科研成果的使用做出具体的规定,以使投资主体能够收回相关的投资成本。这种以国家拨款为主体,个人和企业投资为重要补充的科研资金多元组成模式很好地缓和了我国科技事业进步所需的资金困境。

2.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以提升科研绩效的相关建议措施

2.1加强挣值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对科研项目管理做好明确的项目管理和计划。建立综合的项目基准线,将明确的责任非配到各个相关部门,将成本与进度预测,职能与项目的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其次,改变科研知识分子不重视科研项目管理的观念,重视成本会计记录。因为科研项目管理的良好进行,不仅可以控制科研项目的成本,而且有利于其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于合理配置科研资源,实现物质和科研的合理结合都有一定的好处。最后,科研人员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对于项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减少进度和成本的偏差有着重要的作用,科研知识分子本来就具有分析和应变能力的优势,在挣值管理中这又显得特别重要,所以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优势,掌握好科研项目管理的成本和进度以实现外部情况的变化。

2.2加强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之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管理

目前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其一,相关政府规定和新准则的要求存在差异。相关政府对于事业单位政府补助之课题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如有些项目要求列出的科目和名称,在政府颁布的规定和新准则对此的规定中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是因为在政府中卫事业单位划拨和分配科研经费的部门不一。其二,政府补助内容的不全面。政府在对事业单位的相关科研项目的资助中,相关的管理办法也陆续颁布,对于补助的内容也做了较为细致具体的分析,但是并且没有对花费最高的人力资源的劳动成本补偿问题没有做出补偿的规定。其三,未详细规定指出会计科目。政府来款方式在新会计准则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却没能详细规定支出会计科目,只是将相关支出纳入当期损益中。这种不明确的规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会计工作的处理带来难度,会计人员多是将其纳入“管理费用”或“科研支出”等项目中。其四,尚未统一的会计科目与核算科目。因为会计与核算科目在科研项目的支出并未统一,这就给后面会计人员的汇总和分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在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还要加强对政府补助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贴》在2008年的颁布和实施,为政府补助统一了会计处理方式,而相关事业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补贴进行会计审核,以防止国有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具体建议如下: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中政府补助值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中我们要严格遵循新准则的要求,统一和完善各项会计统计科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协调的工作,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统一的政策,实现政府政策和国家相关颁布的准则之间的协调不冲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执行方式。其次,完善相关补助列支。在事业单位政府补助的课题科研经费中有很多间接项目的费用并没有包含在资助列支内,其中有关于人力资源使用的补偿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针对不同的课题制定出相关的科研经费处理方式。第三,重视政府补助准则和其他准则的衔接如政府补助中非货币性资产的补助形式公允价值的确定准则,要与其他用来评估公允价值的金融工具的相关准则保持一致。这对于后续会计核算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事业单位科研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分散化缓解了它们科研资金紧张的困境,但也对科研经费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挣值管理的引入和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的严格执行能够加强对科研项目进程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促进科研绩效的提高,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46-02

一、科技查新的内涵

科技查新是我国现有的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意义是对委托人所提供资料进行查证,提供结论表述该资料科学技术的新颖性及实用性。最终目的是通过检索,进行综合分析及对照、比较、分析等,为委托人科研立项、科研成果等的新颖性提供文献查证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为建设公共信息服务提供重要的平台。

二、科技查新的作用

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专利申请等提供参考服务,其实际作用如下所述。

第一,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防止一题多报。多年以来,同一课题多次申报,低水平、简单重复的申报使我国的科研效率低下,远远低于国外同一行业的水平,使我们的科技发展陷入一个死循环的困境。因此,科研课题在正式申请、立项前,首要的工作是全面、准确、有效地掌握国内外的相关情报,防止重复申报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达40%,而另外60%中部分重复又在20%以上,同时与国外重复也约占3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国外已公开的技术,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只有做到少重复率才能高立项率,其中有效途径就是利用科技查新。

第二,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一份综合全面高质高水平的查新报告单与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鉴定结果,就能对科技成果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可靠性、权威性。

第三,科技查新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保证科技成果的公正、公平,给科技成果提供双重保险。科技查新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查新机构、查新咨询专家从事的具体查新、查新咨询活动不受任何行政部门控制,也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个人、查新委托人等的非法干预;查新咨询专家提供查新咨询意见时不受查新机构的非法干预。查新以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查找时,以机检为主、手检为辅,查新报告中的任何分析、结论,都以客观存在的文献为依据,并附有科技查新报告,查新人员不作任何的主观评价,为评审专家提供客观依据,有力地抑制了学术不端现象。

三、2012年我校科研项目状况

2012年我校教师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纵向项目1072项,比2011年增加24项,增幅2.3%。其中申报国家级项目340项、省部级项目544项、厅局级项目52项。最终我校共获得校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88项,比2011年增加120项,增幅为71.4%;获得科研资助经费共计2883.89万元,比2011年增加270.79万元,增幅为10.36%。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1493万元;省级项目立项7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671.2万元;厅级项目立项14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764万元;横向项目立项18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315.69万元。

四、科技查新与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关系

科技项目管理是我校科研处重要工作之一,我校科研处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就是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立项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评估、收取成果鉴定、项目结题、成果申报、评奖、档案管理入卷的全程进行系统的管理。因此,我校科研项目管理的任务就是要按照要求,对全校教职工的科研进行管理,在科研管理的全过程,科技查新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五、我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业务的必要性

目前,图书馆正处于由传统文献收藏及借书、还书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机构,逐渐向现代文献信息情报中心转变,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也顺应潮流,转变职能,寻求自我完善发展,充分发挥其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作用,增强其优势力量,为学校的科研及各项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和有价值的情报,充分发挥其信息情报的职能。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79年4月,当时工作人员仅有6人,馆藏主要以原新疆师资培训部图书、期刊资料为主,业务工作仅限于图书采购和初步加工,仅有少量读者借阅工作。在历届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20多年来图书馆经历了创建(1979-1982)、发展(1983-1993)、提高(1994-2010)的历程,成为新疆师范大学精神文明的窗口、教学科研的园地。

图书馆校本部总面积11199.55平方米、文光校区分馆面积1717.20平方米,各学院资料室的面积1743.73平方米,合计总面积14660.48平方米。经过28年的发展,到2007年12月,图书馆纸本资源为96.3万册,各学院资料室藏书为20万册,全校藏书合计为116.3万册。数字资源主要有自建的汉文书目数据库和引进的CNKI中国知网中的六个子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万方博硕论文、外文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InfoTrac)等数据库。其中电子期刊1万余种,学位论文30.4万篇,电子图书6.5万种。全馆设办公室、采编部、期刊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文光校区分馆六个部室。

图书馆于1995年实现汉文图书编目、流通借阅的自动化管理,2004年9月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成立,有200多台计算机供读者访问图书馆等数字资源。2005年6月电子文献检索室成立,参考咨询服务正式启动。2009年4月起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从ILasII系统升级成金盘图书馆NET集成管理系统,并与学校校园卡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了读者使用校园卡就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图书借还、上机、打印复录等服务。

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具有师范性、学术性、地方性等特点。以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教育资料、科研所需报纸及相关工具书为收藏重点。主要为读者提供图书外借、书刊阅览、文献检索、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用户教育、复录复制等服务。本部和分馆已实现两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

(一)科技查新为教师的科研选题和立项提供依据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点。只有选题具有价值、新颖性和创新性才有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的可能性。然而,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信息如潮水般涌现,如何在如潮水般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文献显得极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可以为教师在科研选题、申报前提供查新服务,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科研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从而克服科研课题立项选题的盲目性,提高科研立项的成功率。

(二)科技查新为学校学科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目前,我校正在拆分学院进行博士点的申报,增加专业学科,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可以为学校学科分化、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齐全、完备的信息资料和准确详尽的对比分析,以科学为依据来决定某些专业学科的去留,为学校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准确客观的查新结论,还可以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倾斜,提供决策的科学化和公正性。

(三)科技查新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把掌握目前最新的科研动态、传播和推广最新的科技成果、提供文献信息检索服务功能作为己任,不仅可以拓宽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充分发挥其信息情报职能,改变图书馆简单重复的“借借还还”的服务形象,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以开展科技查新作为切入点,支持和鼓励馆员多走出去向先进的图书馆学习,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图书馆科技查新队伍,促进图书馆由传统文献收藏库向现代文献信息中心的转变。

[ 参 考 文 献 ]

[1] 周静,金涛,张柏秋.发挥高校在科技查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40-41.

[2] 张薇,陈骏.对科技查新工作的思考[J].情报杂志,2003 (8):85-87.

篇(9)

一、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1.客户关系管理概念。客户关系管理所提倡的关注客户需求、赢得客户忠诚的思想正顺应了当今市场的潮流。它延续了市场营销中关系营销的核心思想,并在营销思想的基础上对营销过程和营销方式进行整合。客户关系管理更强调对现有客户关系的保持与提升,从而达到长期的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那么客户关系管理到底是什么?到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还没明确的定义,但从使用者角度来看可分为三类:

(1)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解为一种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将企业的客户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是其核心思想。通过全面的客户认识、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需要,培养客户的忠诚,最大程度的维持和发展客户与本企业的关系,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2)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解为一种战略、策略。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相关的领域,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和客户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

(3)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解为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具体来说,指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包括判断、选择、争取、发展和保持客户所需实施的全部商业过程;是企业以客户关系为重点,优化企业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企业效率和利润水平;也是企业在不断改进与客户关系相关的全部业务流程,并最终实现电子化、自动化运营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使用的先进的信息技术、软硬件和优化的管理方法、解决方案的总和。

2.客户价值的概念。客户价值是顾客实现的价值与顾客付出的代价之差。顾客实现的价值是顾客对得到的产品或劳务的性能、质量、品牌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满足程度的综合体现,其数量是用以上诸因素效用函数值加权平均数为基础的顾客期望值。顾客付出的代价是指顾客付出的买价与顾客发生的附加成本。客户价值越高,产品或劳务市场越大,其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经营业绩越好。客户价值最大化意味着使获得与付出的差异最大化。

二、客户价值的模型分析

1.客户价值模型分析。一种产品或服务给顾客带来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是相互关联的,但这三个方面反映了消费者需要的三个不同侧面,消费者从中获得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假定这三者之间是非线性相关的。基于这一假定,我们可建立一个以经济价值为X轴,以功能价值为Y轴,以心理价值为Z轴的三位价值空间,客户价值是该空间中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假定某一时刻企业处于价值空间中的一点A(x,y,z),则客户价值CV为:

式中:;;;

分量x,y和z分别表示客户家之中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因此,如果知道顾客的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心理价值,也就确定了客户价值的大小和方向。

2.客户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整套指标体系来对客户价值进行评价,采用的只是粗略的将企业的客户界分为高端客户和低端客户。所谓的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往往是企业根据产品成本―收益率的高低来估计的。近几年,这种衡量方式在评价客户质量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且在衡量客户收益时多数局限于财务方面,没能将市场、管理目标和公司的成长等考虑在内。为能够全面而更准确的反映客户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本文结合客户所处生命周期的因素,构建一个全面而又适合客户价值评价的多层次基于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的体系构架,笔者认为应从财务、市场、管理、学习成长四个维度来评价一个客户的价值。

三、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关系实证分析

1.客户价值的评价与分析。某公司针对公司对客户价值的理解和需求,设计出具体的建模过程和分析步骤,构建满足分析者需求的客户价值分析评估模型,然后使用IT技术在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中,实现企业对客户价值评估的要求,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赢利能力,构建企业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基于客户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为更好的对公司客户进行管理,在识别了客户价值以后,该公司通过建立客户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创造更多客户价值。为应对激烈的竞争,该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竞争对手的信息管理非常全面,把从各种渠道得到的竞争对手信息加以整理分析,并将本企业产品、服务与产品线和品牌的关系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对比,生成相应的分析图表,从而使企业的市场销售和服务人员都能全面了解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对比,从而做到知己知彼。

另外公司的系统针对渠道成员进行实时的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找出最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渠道,并加以重点扶植。系统同时通过企业互联网门户的方式为所有渠道成员提供一个公共的、集中的信息交换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的渠道管理方式实现对渠道客户的信誉级别、资金状况、区域市场覆盖等参数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销量、不同的时期,产品价格也理当不同。公司的提供客户定价、销量定价、回款周期定价和季节性促销定价,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

3.公司客户价值评估。在公司的战略服务评价方面,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准确把握,采用相应的战略,至少可获取以下价值: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获取服务价值;对项目实行实时的过程管理与控制,获取项目价值;采用各种灵活的战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和经销商的忠诚度,增加营业额和利润,提高企业知名度。

公司过去经常出现服务责任划分不清、服务人员相互推诿的情况,造成客户的严重不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让公司为每位客户指定专门的服务代表,做到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关系型服务。

在提升公司服务水平方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公司建立标准的服务知识库,帮助所有服务人员及时共享服务经验,迅速提升服务水准。从员工主动性方面来看,服务人员主动从系统的知识库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客户反馈角度来看,客户反馈的信息与客户满意度评估促使服务人员提高水平。

在提升公司的客户关怀管理方面,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关怀管理包括客户销售、服务等过程中的关怀;客户销售过程将实现从潜在客户到最终成为成交客户整个过程的关怀,服务过程则对客户在售后到产品更新的整个使用周期内的关怀。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置关怀的类型,如事前关怀、事后关怀等,同时企业还可制定相应的其他关怀政策。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回顾和理论探讨,指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基于客户价值的战略和策略。通过分析客户价值的概念、理论模型、客户价值评价模型,指出客户价值应包含财务目标、市场目标、管理目标和成长目标四个维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某公司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证分析,论证了按照客户价值与客户关系管理所建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等技术逐渐被引入到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用于分析客户的需求和偏好,支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决策。因此,构建的基于客户绩效的企业决策模型、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模型及客户价值驱动的有效性评价模型,都是基于客户价值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广宁:客户关系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

[2]韩婷婷: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及其机遇.管理世界,2001年4月

[3]翁亮:企业实施CRM的若干问题探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8月

[4]孟良庆:客户价值驱动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2001年

[5]王永贵董大海: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现状、不足和未来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6月

[6]肖红:CRM的理论及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篇(10)

项目评审的输入、步骤以及它的输出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评分类型。不同的评分类型,它的输入、输出、过程、步骤都是不同的。在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里,通常需要有多个项目评审。本文对网络评审平台主要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项目网络评审平台采用基于Java的Struts+Hibernate框架,能够兼容多种数据库。技术成熟。目前,项目网络评审平台已在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和部门的项目网络评审中实施和运行,并取得客户的广泛好评。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平台功能,促进信息化办公,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一、网络评审奖励系统概述

项目网络评审平台是一种规划项目计划 (project)的管理技术,管理者由此极为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是提前还是滞后,亦或正常进行,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通过项目网络评审平台的实施,实现了全省包括科技支撑、应用基础研究和重点基础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际合作、软科学、农业成果转化在内的六大类共计数千条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家网上评审,促进了评审工作的严谨、科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立项科学公正,很好地实现了“竞争择优、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项目决策机制”这一目标。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科技管理单位在科技计划中实施过程中,单位或个人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项目评审是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科技咨询专家对科技项目的评审意见是科技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项目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科技财政经费的投入方向与绩效。

二、网络评审奖励系统功能分析

评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评审项目专家,项目主管部门首先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和考察,提出推荐项目和评审专家范围清单,进入备选。接下来由计算机根据项目和专家所属学科、领域进行自动分组和专家分配。同时按照制定的规避原则进行筛查,保证评审专家和项目没有直接关联。接下来自动发送短信、邮件通知参评专家并发送网上评审的登录密码。参评专家的选择是网络评审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的关键,评审争家库建设、专家征集也是评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这里不再详述。参评专家收到密码后,登录网络评审平台,通过查看项目信息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意见并提交评审结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评平台,随时查看网评进度,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送督促短信,对部分无法完成评审的及时做出调整,直到所有项目都达到要求的有效评审人数。评审结束后,计算机自动汇总专家评审意见,并按照项目分组对项目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生成多种word、excel格式的评审结果报表,提交有关管理部门。根据专家评审记录和结果,平台自动生成专家信誉等级评价,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专家的评分,对打分偏离度大,不按要求操作或有举报投诉经查属实的专家记入灰色档案,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性。综上所述,项目网络评审平台主要由评审准备、网上评审、评审结果处理三大部分,以及信用体系、统计分析、用户权限、安全平台等辅助功能构成。

三、网络评审奖励系统的设计优势

项目评审工作就是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未来计划的新情况做一个评审,同时对项目的财务状况及其它情况做一个总结。传统的项目评审多采用会议、函审等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往往无法避免,比如:会议评审受时间、地点制约较大,组织评审会议时间长则费用较高,时间短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外地评审专家则需要长途奔波,大量时间浪费在路上,时间成本也很高;采用人工判断规避,不容易做到组织单位、专家和受审单位在评审中的完全回避,公正性不易保证;采用函审则往往造成评审周期过长,资料邮寄、沟通、调整都存在不便,且人工劳动强度很大。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网络评审平台,由计算机平台替代人工劳动,旨在提高评审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规范评审过程。本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有:功能丰富,平台集成短信、邮件功能模块,根据需要能够自动发送短信、邮件通知。与传统的信件方式向相比大幅度提高项目评审周期;定制服务,可按用户要求生成多种Word、Excel格式的统计、汇总报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扩展能力强,能够满足多种类型的网络评审需要网络评审平台实现了管理者与项目申请人不见面、项目申请人与专家不见面、专家与管理者不见面,通过必要的信息屏蔽,保证了评审的公平、公正。

四、结束语

计划评审技术是用来安排大型、复杂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法。是一种规划项目计划 (project)的管理技术,它利用作业网(net-work)的方式,标示出整个计划中每一作业 (activity)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利用数学方法,精确估算出每一作业所需要耗用的时间、经费、人力水平及资源分配。项目网络评审系统作为一个项目评审平台,可适用于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验收、奖励评定等阶段,能够完成评审项目专家准备,专家外登录评审,评审进度实时查看、督促,评审结果汇总排序等评审全过程管理。平台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分配评审专家,自动发送短信通知和密码,自动处理短信回复结果,自动统计汇总网评结果,自动生成网评费用表,利用计算机平台来替代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一篇: 道路工程基本知识概述 下一篇: 多元化战略公司案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