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司内部合同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司内部合同管理

篇(1)

一、统合管理:公司治理的一个新理念

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产权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郭道扬2004.2.会计研究)。在公司制企业中,产权结构多元化,不同产权主体都是在尊重产权的基础上形成契约关系,以追求其相应经济利益的,而且不同产权主体的财务目标取向并不完全一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更多的时候会表现为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相互利益冲突,从而对企业财务活动和信息披露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决定了要有相应的财务监控机制来保证不同产权主体在企业中的相关利益。从理论上讲,监控方式的确定与产权结构密切相关:股权相对集中的应加强内部监控,我国的公司制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就是上市公司也是“一股独大”,所以内部监控更为重要;从实务上看,公司自身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仅成本最低,而且可以弥补外部监控主体事后被动监控的缺陷,能在事中、事前主动监控,以全方位维护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如果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话,是既经济又有效的。然而,我国现行公司内部的财务监控主要由监事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机构来实施。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在公司内部同时并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使监控的效率最大化,避免“大家都能监控,却又没人监控”的现象发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大胆借用了一个目前在公司治理研究中尚未应用的新理念,即统合管理理念。用科学的统合管理思想对多重财务监控主体的组织体系、业务执行、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有序的规范管理,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财务竞争能力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否成功的关键。

所谓“统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将统合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其模式包括组织系统统合、业务执行统合、信息资源共享统合等。

“统合”一词,来源于计算机行业的统合伺服器。统合伺服器是组织用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以及达成更高可用性、延展性和价值的方法之一。microsoftwindows2000server家族和。netenterpriseservers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环境,可以达成伺服器统合作业,提供可靠性、延展性和降低整体成本。2003年9月3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厅决定将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各自拥有的通信、卫生、补给部队联合起来成立新的“统合部队”,这样做是为了使装备更加合理化、效率化。

将统合作业提供可靠性、延展性和降低整体成本以及使整体更加合理化、效率化的功能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应用于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设计中来,就会形成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的财务监控机制,即对公司内部不同的财务监控主体、权力、责任、职能、制度等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在组织系统、业务执行、信息资源等方面若能实现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纵横整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就会提高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整体效率。

二、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基本命题

(一)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概念的界定

监控不是简单的监督,也非一般的控制,而是在监督基础之上的控制。美国的安然、世通,中国的银广夏、蓝田,都是从辉煌走向暗淡,企业内部财务监控不力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会计审计理论界,似乎存在着看重监督而轻视控制、或愿提监督而回避控制这样一种思维倾向”(蔡春2001)。正是这种倾向的存在,使得公司内部实质上的监控活动只停留在监督层面,达不到控制的高度。

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指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不同主体对本公司的财务信息、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等内容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活动,其根本目标是建立一种内源性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监控主体、监控客体、授权或委托人。监控主体结构所要解决的是谁来进行内部财务监控的问题,具体地讲,就是确定一个组织机构能否充当内部财务监控主体,主要标准是看该机构是否从事内部财务监控活动;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组织所监控的对象为监控客体,终极授权监控或委托监控的应该是公司相关利益主体。在一个完整的内部财务监控关系中,应该具有监控主体、监控客体、监控委托人三方面关系人,这三方面关系人通过契约关系结合在一起,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二)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目标与功能定位

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体系的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监督并控制的手段有效地维护相关利益各方在委托关系中的经济利益,促进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协调和结构稳定。它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延伸委托人的监督深度和广度,使自己成为一种独立于委托人权利的确保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控制机制。不同监控主体可以从多个方位代表相关利益主体对人进行监督控制,这实际上是一种多元的财务监控制衡机制。

内部财务监控主体既要对各种财务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控制,又要对各种受托责任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行监督评价,其监控功能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但是,从本质上讲,内部财务监控的监督控制功能只是维持某种经济形态,而无法直接创造出社会财富,从这种意义上讲,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使公司内部财务系统有序运转的保证机制。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理论基础

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1.委托理论

财务监控始终处于复杂的委托关系中,是委托关系促成了财务监控机制(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审计)的产生和发展。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和经济组织的多级化,授权分级管理又使人内部出现了新的委托人和人,多层的委托关系形成了一条委托链。在这种情况下,本属于人范畴的新的委托人也需要财务监控,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其更需要内部财务监控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与公司利益相关、各方长期而稳定的责权关系。

2.会计寻租理论

在公司的财务信息处理中和公司经济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而在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不同的财务报告收益信息,足以改变不同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从而引起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以及财富在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非生产性转移,即会计寻租行为。这种资源配置结果和财富的转移往往是不公平的,由此需要一种来自公司自身的财务监控机制来防止这种会计寻租行为。同时,对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离不开对现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借鉴和发展,这又是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的。

三、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设计

将统合管理理念运用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中来,要遵循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的指导,即对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用整体联系、辩证的观点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统合管理的价值所在;要实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统合职能目标,还要考虑相关因素的协同作用,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互动互进的作用。协同理论认为:某一些要素在一个系统中发挥各自作用时,必须借助于其他条件,假若能得到其他因素的配合,则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则可能削弱其效能。

(一)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理念

1.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操作原则

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目标导向,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模式的操作原则应为:(1)效益性原则。实行公司内部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管理改革的效益主要是体现在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各项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监控队伍是否优化、监控质量是否提高等等。(2)互补性原则。在统合过程中,既不是简单地强调一方优势而排斥其他,也不是兼收并蓄,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主体,互相补充,有机结合,使监控质量不断提高。(3)和谐性有序性原则。一个动态过程如不能维持其动态和谐、平衡,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改革功能。在统合管理过程中,公司内部不同财务监控主体各部分要素之间要配合得当、和谐运转,要尊重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总目标,整合一致、统分结合地有序进行。

2.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中的主导力量

在我国现实的公司治理中,关于财务监控的规范很多,比如,《公司法》规定在股东大会下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1997年开始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会计法》规定有总会计师制度,国务院专门颁布了《总会计师条例》;同时还有《审计法》规定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这些规范大多站在监督而非监控的角度行使其职能;其次,这些规范使得我国目前公司治理中存在多重财务监控制度,而且各项财务监控制度都是本着最优制度的原则设计的。但是,系统论认为,局部最优不能保证系统最优。所以,为了保证监控职能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必要探讨公司内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的统合管理问题。因为统合监控主体资源的目的就是要使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相互配合和协调,使之达到整体最优,更好地发挥监控职能。

在公司内部多重财务监控主体中,监事会的监控与董事会等的监控不同,它是负有特定任务之监控机关,置身于主营业务执行机构之外客观地对其进行监控,能够对业务执行进行客观的判断,能够克服董事会自我监督的“短视”效果,改变董事会“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于一身”的状况。应该说,如果发挥正常的话,监事会的监控效果是董事会内部的自我监控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独立董事与总会计师的监控力量存在着非专职性、非常设性、非独立性、监督成本高等自身难以回避的弱点,只有监事会是一种独立于董事会的、足以与董事会行政权力抗衡的专职监督力量。所以,对公司内部现有财务监控机制不同主体之间进行统合与突破,建立一套以监事会为主导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做到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等其他监控主体之间应相互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是完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根本之道。

(二)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设计的前提假设

1.独立性假设

所谓独立性假设,就是财务监控主体中的监事会独立于被监控对象,能够排除干扰和个人利害关系,客观公正地实施监控并提出监控报告。监控者的独立性假设要求监督者与被监控对象的活动没有利害关系,因为有利害关系的人显然是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被监控对象的。该项假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体现了监事会内部财务监控独立性的特征,并成为内部财务监控主体监控行为的基本依据

2.正当怀疑与可确认假设

正当怀疑是指由于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信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中的受托人的责任履行过程是全面有效的,没有充分的理由完全确信受托人提供的说明其责任履行状况的财务会计信息都是真实、公允和可信的,就有必要对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其表达的信息的可靠性进行监控;可确认是指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及其表达的信息的可靠性可以通过收集评价相关证据、验证相关信息而得到确认。该项假设明确了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直接原因,为监控标准的制定和监控程序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3.监控有效假设

所谓监控有效假设,是指假设监控主体与被监控的对象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利害冲突,即使有时存在,也可以避免或不至于妨害内部财务监控行为的有效实施。该假设是实施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的基础。

4.不同监控目标的区别与功能差异

在现实生活中,监事会、独立董事以及总会计师等内部财务监控主体的监控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行使的财务监控功能也存在差异。独立董事以及总会计师的财务监控职能是寓于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监控,而监事会是公司内部专门行使监控职能的组织,比较而言,在所有的公司内部财务监控主体中,只有监事会最能站在独立的立场上进行监控。从功能上看,独立董事大多具有专业特长和丰富的商业经验,能够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有助于实现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因而独立董事并不囿于监控功能,还具有一定的战略功能。比较而言,监事会的功能则限于单一的监控功能。独立董事是董事会的内部控制机制,其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中,这是一种事前的监控;而监事会则是董事会之外、与董事会并行的公司监督机构,主要是一种事后监控,因为监事虽然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但其对董事会决议没有表决权,不可能事前否定董事会决议。所以,该项假设为监事会应该是公司内部财务监控的主导力量这一论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合管理型财务监控机制要素安排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公司内部不同财务监控主体之间需要进行相互促进与制衡的协作与分工。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由监事会领导,可以考虑将其划分为三个职能部门,分别行使财务信息监控(财务审计)、经营风险监控(经营审计)、财务决策监控(管理审计)。独立董事的监控是寓于管理之中的监控,其独立性次于监事会,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下成立财务监控委员会,取代原来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应该侧重于公司财务决策监控。cfo(包括内部会计人员)的监控内容主要是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中心。

四、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急需解决的其他问题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表现为缺少相关统计数据来支持结论,相关论点尚未通过实践检验,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受到一些未可预知因素的限制。

相对于公司治理体系中的其他组成部分而言,目前国内对于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评价指标研究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尽管国际上一些著名公司如标准普尔、戴米诺、里昂证券等都已推出自身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但均未单独涉及到公司内部财务监控机制的评价问题。我国国内一些机构在对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过程中,对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评价几乎没有涉及。对于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运行状况评价研究的欠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元略。上市公司财务监控机制的困惑[j].审计研究,2004,(2)。

[2]王春平等。强化监事会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j].山东煤炭科技,2003,(3)。

[3]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3,(1)。

[4]唐跃军,肖国忠。独立董事制度的移植及其本土化[j].财经研究,2004,(2)。

[5]刘长翠。公司股东委托监督机制:监事审计的广角透视与思考[j].审计研究,2002,(4)。

[6]张兆国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财权安排[j].会计研究,2004,(2)。

[7]冯均科。不同产权结构下内部控制效率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8)。

[8]郭道扬。论产权会计观与产权会计变革[j].会计研究,2004,(2)。

[9]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辽宁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一、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常见的问题

(一)合同内容不严谨

当前,在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中,都有着较高的合同签订率,其注重的也往往是以经济交易为基础的合同,但是这其中却忽略了合同的严谨性,造成了一些不法行为有机可乘。一方面,合同中的条款不够完善,由于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进行明确的表述,对于违约的责任也表达的模糊不清;另一方面是合同的表述存在着一些错误。由于合同的文本没有使用规范性的格式,在表达的过程中,要么烦琐冗长,要么太过于间断,容易造成合同发生歧义,使房地产企业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缺乏对合同管理正确的认识

在很多企业中,都提高了对合同签订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合同签订之后在执行和控制方面的管理,比如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将合同交给相关的项目管理人员,但是却没有进行详细的交流,更没有经过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从而,造成了合同的签订与执行之间经常脱节的现象,使得其他人员对于合同的具体内容没有全面的了解。导致了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与合同不相符的现象和纠纷。

(三)合同执行过程中忽视监管

必要的监管能够保证合同顺利的执行,能够降低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很多企业忽略了对合同的有效监管,没有针对合同监管建立起相应的调整和控制体系,或者是由于管理的不够科学和规范,使得控制制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当看到,合同的管理不是一个部门或者是一个人员的责任,它需要企业中多个部门和岗位进行合作与协调共同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合同的有效执行,确保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规范房地产公司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房地产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作为根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合同进行全面的管理,制定合同的管理、审查等制度,并且对合同签订之前的准备工作、合同签订的过程以及合同执行的过程、执行后的评估等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确保每个环节之间实现有效的衔接。另外,在合同管理制度中,应当确保合同的内容符合规范,通过对合同的有效管理,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明确的权责和分工。

(二)设立规范的组织机构

作为房地产公司,要以全面管理和全员参与作为基本原则,对合同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首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统一,提高管理者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且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选用具备熟练的业务以及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人员,将他们分配到合同管理的各个岗位中,使合同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合同管理部门要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准,对企业合同管理的具体模式和内容进行确定,并且将具体的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合同的签订与监督等制度进行确立,对合同管理部门的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整体上提高合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

(三)加强对合同管理的监督

房地产企业需要加强对合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工作。事前指的是合同签订之前的准备阶段,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防范工作。事中则主要指的是合同的执行过程,防止出现违约的情况。房地产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当深入到部门的具体工作中,对合同记录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确保合同双方的权利不受侵犯,也能够对合同双方都产生一个约束作用,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义务。事后则主要是对合同执行情况的反馈,通过分析,加强对合同的管理。

三、结束语

在房地产企业中,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则主要分析了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当前房地产企业合同管理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不断增强房地产公司合同管理的效率,提高房地产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锐,陶学禹,李若仁.合同管理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4(11).

篇(3)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5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内异症,患内异症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30~50%[1]。目前对内异症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手术和药物治疗。近期的研究表明: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比单纯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好。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有效的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本院对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术后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因不孕症入本院行腹腔镜诊治的患者共198例,其中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内异症的患者68例,临床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修正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年龄23~41岁,平均(32.7±5.6)岁,术后分期Ⅰ、Ⅱ期20例,Ⅲ期6例,Ⅳ期4例,不孕年限1.2~9年,平均(3.6±1.1)年,有症状者17例;B组(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组)38例,年龄22~40岁,平均(33.2±5.9)岁,术后分期Ⅰ、Ⅱ期24例,Ⅲ期8例,Ⅳ期6例,不孕年限1.3~8.8年,平均(3.5±1.2)年,有症状者22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产次、不孕年限、手术方式和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月经规则,有正常排卵周期(周期为24~35 d,基础体温双相型或经前血浆孕酮水平≥9.1 nmol /L)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1年未能受孕,丈夫检查在正常范围,术前6个月均未服用过任何治疗内异症的药物,肝、肾功能正常。

1.2 手术方法

月经干净后前半周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临床分期的同时,应用激光烧灼、电凝、电切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异位囊肿,分解盆腔粘连,基本恢复盆腔解剖结构,清除腹腔液,并常规在腹腔镜下行美蓝通液。B组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

1.3 疗效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在门诊复查。内容包括能否受孕及有症状者的四项自觉症状:痛经、不规则腹痛、痛、月经紊乱。四项自觉症状中全部消失或改善为有效;仅有1~2项指标消失或2~3项指标改善为基本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输卵管通畅情况

15例输卵管不通,占22.1%,其分期(RASF法)与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关系见表1。

2.2 自觉症状及妊娠情况

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95.6%,失访3例(A组1例,B组2例)。A组随访的29例中, 9例术后3~12个月受孕;17例有症状者中,8例术后第1个月恢复月经,痛经消失,痛部分减轻或消失,5例术后6个月偶尔出现痛经,但较前减轻,有不规则腹痛,4例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B组:36例均于服药开始即出现闭经,无痛经,痛部分减轻或消失。16例停药后2~9个月受孕;22例有症状者中,停药后2~3个月有15例恢复正常月经,无痛经及痛,4例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经加大剂量(加服12.5 mg)后阴道流血停止,痛及腹痛减轻,3例服药后症状无改善。A、B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不孕的为34.3%,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相似[1]。在内异症不孕中,由输卵管因素造成的不孕占20.2%,表明内异症引起不孕的机理是复杂的。另外,盆腔内异症所产生的炎性反应及其所诱发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均可导致盆腔广泛致密粘连,使盆腔内器官的解剖功能异常,输卵管变硬僵直,影响输卵管蠕动,从而影响卵子的排出、捡拾和精卵的输送,如周围组织病变严重,还导致输卵管伞端闭锁[1]。

内异症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1年内妊娠率为31.0%,与Godinjak Z等[2]的报导基本相符。腹腔镜通过激光烧灼、电凝、电切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解粘连,行输卵管开窗或造口等,重新恢复盆腔内环境,使术后妊娠率升高。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易为患者接受。内异症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服用米非司酮者较未服用者自觉症状改善率及妊娠率均明显升高。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常用药物作为术后的巩固治疗。米非司酮是人工合成的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抗孕激素作用,治疗内异症的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疼痛缓解。

本组临床观察说明内异症患者的治疗首选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米非司酮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其近期疗效明显,副反应较少,费用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篇(4)

笔者所在的公司实施总法律顾问制度,由公司一位高管担任总法律顾问,下设法律事务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公司逐步实行综合归口与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合同管理体制。例如在公司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科技部等有合同业务的部门,设立了兼职合同管理人员,分类专项管理其本部门的合同,逐步对公司的合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化网络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公司的合同管理涵盖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合同审查、合同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档案管理、合同考核、合同兼职管理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2.深入分析,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优化流程,强化合同管理职责分工。

法律顾问首先从合同管理建章立制开始,对原有的合用管理办法在实施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修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梳理了合同管理核心流程,对合同的订立、签订权限和职责审查、合同履行与评估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对公司合同管理制度的修订,即是对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旨在达成《内部控制指引》的目标要求,即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解除等过程合法有效,印章保管、使用合理规范,防止未经授权的经济行为,降低运营风险,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3.充分注重事前防范,做好合同条款法律审核、示范文本推广。

有效的事前防范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所在公司的合同审查,由项目责任部门、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法律部等各个专业部门各司其职对合同进行把关,有效地将合同订立纳入公司的各项管理之中,有效地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事前防范。法律顾问一年中审查各类合同逾两千份,都逐字逐句严格审查,重大项目则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谈判和论证,把好“事前防范”这一关。合同示范文本有利于规范公司某一类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这一环节进行法律风险的防控。法律顾问坚持开展了相关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行工作,根据公司合同种类合同业务量特点,相继制定了《采购合同》、《加工承揽合同》、《设备维修合同》及《技术开发合同》等示范文本。法律顾问首先查阅了以往大量的合同,进行归类整理;然后提炼总结完成合同示范文本草案,再与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讨论,最终修改定稿。以技术合同为例,示范文本不仅明确合同内容,还从法律专业的角度对签订和履行环节、技术项目进度、履行期限和方式、双方权利义务、验收标准和方式、价款支付以及在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内容上做出相应说明,包括合同签订内容表述指引和法律风险说明及提示。从管理的角度上,实现在合同内控管理流程与管理、研发的具体结合,提高合同签订的水平和效率。

4.细化合同专用章管理,严格公司合同档案管理。

法律顾问的严谨与细致等优点,还应发挥在公司合同章及合同档案的管理工作环节之上。应明确合同专用章的用印审批相关要求,以及外带合同专用章的原则、申请程序、携带使用要求。合同文本明确记载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生效的合同文本应纳入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并分类保存并不可少。正由于此,对于审结用印的合同,笔者所在的公司以书面目录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建立了合同台帐,及时记录合同编号、承办部门、合同名称及对方当事人等信息,并要求各业务部门妥善保管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形成便于查找的电子信息和纸质合同档案,使合同自始至终都处于受控状态。事实证明,完整合同档案的建立,也便于总结合同履行情况,吸取经验和教训。

5.狠抓合同管理考核,加大公司内部合同管理检查的力度。

为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法律事务部门形成了对各一级建制单位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年度现场检查的贯例。检查内容主要涉及各单位内部的合同管理职责分工、合同审查、签订及履行情况、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台帐管理、合同评估、合同印章管理以及上年度合同检查整改等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和兼职合同管理员进行座谈交流。检查会形成《年度合同管理现场检查情况通报》,逐一分析各单位在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中尚存在的问题,评价相关部门合同管理工作,提出改进意见;重点是促进各业务单位对合同履行和合同评估、部门合同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和规范。对于不认真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和审查程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绩效考核负评价。合同考核和现场检查工作,能督促各单位执行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在合同履行中诚实守信和全面履行。合同经办部门逐步重视对合同执行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履约情况的跟踪处理,注意利用后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等合同履行原则,依法保障自身权益。

6.注重法律知识普及,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培训。

公司合同管理的每个环节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人员,人员的素质保证是合同管理的重点。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各单位设有兼职合同管理员30多人,法律顾问对合同兼职管理员和经办人员建立了培训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围绕“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题,结合实务、配合案例宣讲基础法律知识,剖析合同从签订到终结的全过程,针对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提示,还制作令人喜闻乐见的PPT、动画片在公司内部宣传媒介上播放,以强化学习效果,增强了法律意识。法律顾问对合同管理人员培训的加强和重视,一方面促使公司合规文化生根开花,另一方面使合同管理工作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从深层次地巩固了公司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

篇(5)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036-03

前言

当前企业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吸引客户的手段是非常多的,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经济活动可以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决策。本文主要讲述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对企业起到的效果。

一、加强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在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过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应收账款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述。企业应收账款就是指企业在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过程中,向有关单位购买货物或服务的一方收取的资金,其中包含企业收取的相关劳务费、包装费等等。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够帮助企业恢复一定的经济效益问题,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使用应收账款制度来帮助企业渡过一些危险时期,有的时候企业遇到一些金融危机等情况,采取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减少库存,保证企业增加一定的利润问题。但是同样的应收账款对企业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时期较长的话,很容易使企业无法收回应有的账款数额,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当前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数额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那么对企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首先,企业如果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的话,那么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实际的资金流量,因为企业的这部分应收账款相当于债务,是不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而只有资金到账之后才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现状,因此加强上市公司的相关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没有全面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来辅助企业的相关应收账款方式,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存在非常大的风险的。其次,目前企业在应收账款上的坏账现象也是非常常见,当前随着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和规模上的增加,企业的相关坏账数量也在呈上升趋势,而企业如果不制定相应的全面有效管理体系,那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束缚的影响。最后,企业在进行相关投资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而企业内部又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的话,那么对于企业的投资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的相关资金是无法进行有效投资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总的来说,企业加强一定的应收账款管理决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能够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最大化最快程度上收回是当前企业应当格外重视的。

二、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总额庞大

当前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数额和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相比于前几年的发展来看,企业的相关应收账款数额上升的非常大,因此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企业的何种发展形势,应收账款数额大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但是这种大数额的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使得企业的投资金额大大降低,而且导致企业的资金流的运转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坏账现象,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公司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首先,上市公司想要保证应收账款的效率问题,需要相关企业加强一定的信用管理制度,只有企业建立起全面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且实施一定的管理决策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有效性。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一方面在客户信用授予上,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而仅仅通过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凭借企业相关人士的主观评判,就直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一定的定级,而缺乏对相关客户的实际信用情况以及相关具体信息进行准确判断的机制。

其次,当前企业的相关客户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够完善。企业在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大量的客户信息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往往企业在进行客户的信息建立过程中,过于重视客户对企业创造的利益问题,而很少考虑到客户的相关信息数据,因此在这种片面的客户信息制度的情况之下,企业很容易在应收账款上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

第三,当前企业缺乏一个独立有效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内部的相关客户的信用问题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很多上市公司内部对企业的相关信用评价制度来说,大多数公司会将企业的相关信用管理制度划分为企业其他部门的一个下属部门,这样的管理方式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效率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总的来说,上市公司这种信用管理体系上的缺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

(三)公司合同管理存在缺陷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是与企业的合同挂钩的。因为合同具备较为完善的法律效益,而如果上市公司盲目的为了能够最大化企业的效益,而不对客户进行信用上的评级制度就与客户建立一定的合同关系,当产生了一定的应收账款之后,如果客户不按照相关合同行使责任,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坏账现象。而且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这种由于合同管理上的不合理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的现象非常频繁。企业对此应当予以重视。

(四)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内控制度不完善

上市公司内部的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不够完善,企业内部对于应收账款的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的相关应收账款频频出现问题。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立全面有效的信用评级审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的相关销售人员在进行应收账款的出示过程中,往往只是凭借简单意义上的主观思维方式,导致后期应收账款出现一定的坏账现象,而往往这种现象又难以追溯到合理的责任对象。因此企业建立一定的责任分配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授信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责任分配,这样当企业出现了一定的坏账或者应收账款出现较大问题时,企业能够根据责任制度来进行责任的追溯,从而保证企业的合理发展。

由于当前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当前工作人员也存在较大问题。由于企业的员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往往所收到的企业应收账款可能会贪污,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出现问题。而如果相关企业缺乏一定的信用管理制度,对此就很难发现,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损失。不仅如此,有的企业内部的员工甚至还会出现收回扣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来说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影响,有的应收账款明明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但是由于相关员工的这种违规操作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回收应收账款,对企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外部原因

首先,当前我国面临着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而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大量的上市公司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获取到最大的利益,就会与一些没有信用评级的相关客户签订一些合同,这样虽然保证了企业的库存获得了一定的减少,但是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与这种没有信用评级制度管理下的客户签订的合同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很容易导致企业受到较大损失。其次,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趋向完善,已经不再是前期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当前这种发展情况之下,企业在进行相关应收账款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放宽自身的管理制度,导致在进行合同签订过程中,所签订合同的客户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制度。最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缺乏有效的诚信机制,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市场经济体制中勾心斗角的现象非常常见。而在这种现象之下所出现的应收账款拖欠现象就非常常见,企业如果无法有效的按时收回应收账款,那么所造成的损失就是企业自身,对企业造成的资金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这部分主要是市场外部的原因对企业的应收账款所造成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内部原因

当前上市公司内部对于客户的信用评级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际的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使得企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长此以往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封闭性的特点,导致企业的相关信用评级制度缺乏有效信息的支持,而这种企业内部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应收账款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四、完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首先,企业在进行相关账户的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内部的相关账目明细分类,定期的对企业的相关账款进行核算审核,保证企业日常管理符合正常的标准和规范。企业应当重视企业的客户信息问题,加强对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将企业内部的客户信息进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加强,保证企业在进行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能够与具备一定信用基础的客户签订有效合同,从而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其次,企业对自身的应收账款的具体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将企业内部的所有应收账款进行记录,将坏账的应收账款以及即将到回收时间的应收账款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从而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后相关上市公司还应当建立全面有效的应收账款报告机制,对于收回的应收账款进行记录,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予以管理,建立相关的信用部门,将逾期的相关应收账款的相关客户进行信用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在后续的合同签订过程中避免与这种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进行经济活动,从而最大化的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管理

上市公司在进行相关客户信用评级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价制度,对企业相关客户建立一定的信用政策,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大大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坏账比例。如果相关上市公司建立了全面有效的信用评价指标那么能够使与企业建立合同的客户符合一定的标准,使企业的信用标准符合企业的标准,在进行信用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相关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实际客户的相关品质以及能力和条件资本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判,对客户的这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审核,能够保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收回效率问题。而且尽可能的将客户信用评级进行有效评判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问题,保证企业的发展。

(三)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非常坚实的保护。相关上市公司建立全面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使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企业应当重视企业的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的相关合同签订内容进行审核,对于合同内部的相关内容定期的进行完善,对于不符合规范以及合同内容不确切的合同进行改善。企业完善相关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加强客户与企业双方之间建立合理有效的信用和信誉,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双方对象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自身独立的信用评价制度。对于企业来说相关信用评价不应当依附于其他的生产部门,信用评价部门的建立能够使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得到一定的保障,建立一定的信用评价制度,定期的对企业内部客户信息进行更新,对于所产生坏账现象的应收账款的客户予以警告并进行记录,从而降低企业的坏账现象。在进行核算方式上,采取有效结算方式,对于信用良好的人员可以借助于商业承兑汇票的方式来实现应收账款的回收,而对于一些信用差的客户来说则采用其他方式的承兑汇票,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效率。

五、结束语

综合全文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市场竞争效率如此激烈的情况之下,企业加强一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因此不仅企业内部应当加强一定的管理力度,外部市场以及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市场竞争的合理有序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6)

一、法律风险概念及管理内容概述

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由于公司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或者公司及其利益相关方的作为或者不作为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法律风险管理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具体的实施流程结合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后,分为法律风险识别、风险量化测评、风险分析评价、制订控制计划并实施、监督与检查,法律风险管理采取闭环管理,每一年为一个更新周期。

二、内部审计在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实践

本文以W飞机制造公司的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例,来具体分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进而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实践做法。

(一)背景分析

1.填报专业法律法规及法律风险事件,形成公司法律风险事件库

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包括19个类别,一级法律风险类别51项,二级法律风险类别82项。依据公司“法律风险分类框架”,法律风险管理办公室最终辩识了562个风险事件,形成了公司的法律风险清单,公司法律风险事件较多的类别是采购生产(76项)、人力资源(74项)、工程建设(68项)、**产品项目(64项)以及财务管理(55项)。

公司重点关注法律风险领域6类,分别为客服管理法律风险、规章制度法律风险、商业秘密法律风险、合同解除及违约法律风险、产品管理法律风险和廉政管理法律风险,涉及35个法律行为。针对这35个法律风险行为,组织责任单位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并分阶段进行跟踪、考核。

2.以内部审计强化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

在建立风险事件库的基础上,公司管理层始终强调要强化内部审计对法律风险管理的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管理活动,对公司防范法律风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要深入主业保驾护航,在每年实施一系列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等监督工作的基础上,积累审计工作经验。

(二)主要做法

公司内部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计检查评价公司内部各种业务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并对审计过程中所发F的重大问题进行法律风险防控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评估业务法律风险,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在开展对公司各业务领域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具备充足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却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应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了解与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为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保持敏感的法律风险嗅觉奠定基础。

(1)初步了解七项法律体系,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根据内部审计业务范围,初步确定法律法规依据,基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①会计审计类41项规定;②经济法、民商法类129项规定;③税法参考法规类190项规定。

(3)公司审计部门加强“审前调查”,查找关键业务法律风险领域:一是搜集查看重要业务资料,摸清公司关键业务领域、规模及其涉及的重要法律风险;二是访谈关键人员,与法律风控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公司重大风险领域及风险管控情况等信息,与具体业务操作人员交流,了解重要业务交易方式、主要业务流程、关键岗位职责等信息;三是审计组根据查看资料和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及时讨论审议,评估关键业务法律风险、寻找审计切入点、确定重点审计领域,探讨审计方法。

2.联合专业力量,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

为了有效弥补审计人员法律知识不足的缺陷,联合公司法律风控专业人员组成审计组,为审计人员在公司重点业务类型、重点法律风险领域、风险管控特点、易出现管控缺陷的环节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与审计人员一起共同拟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商讨具体的审计方法,并全程参与审计过程。联合审计组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确定审计关键环节为审计重点,具体表现如下。

(1)财务专项审计关键业务环节。财务业务循环主要包括以下5个: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除了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以外,这5个业务循环对应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所有其他会计科目。

(2)内部控制审计关键业务环节。根据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8项内部控制指引均为关键业务环节,其中属于公司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19项关键业务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指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指引、战略规划内部控制指引、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指引等。

3.实施对公司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有效控制法律风险

(1)财务专项审计。以下以抽取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3个关键业务循环为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大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年度财务专项审计任务是每年度的审计计划之一,在2014年度对某集团公司以上三个业务循环的财务专项审计中,审计组确认了以下六个重大法律风险,其中第①项属于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内容,第②和③项属于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内容,第④、⑤和⑥项属于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内容。

这6个重大法律风险和整改情况分别如下:①部分职工未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C公司与D公司属于不同的法人主体,无股权控制关系,而法人代表、经理人员等同一套班子成员,两个公司共计5100人,均与C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有850人实际是D公司的人员。审计报告提出后,850人与D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原合同终止;②其他应收款长期挂账2,400.00万元未清理,存在款项回收的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制订了清理计划,并协同法律部门实施了清欠工作,收回长期挂账的款项共2,200.00万元,剩余200万元于下年度收回;③公司房产税存在重大涉税法律风险。公司没有就房产税免税事宜在景德镇地方税局进行审批或备案,没有取得地方税务局关于军品生产经营用房免税的相关手续。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补办了相关手续,为2014年免交房产税约400万元实施了有效防控;④投资管控存在重大管控风险,对15家投资企业年均投资收益率为3.29%,审计报告提出后,公司组织了内部审计部门对被投资单位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审计问题20条并实施了整改,有效实施了对投资法律风险的管控;⑤公司历年来向已无产权关系的经营业绩非常差的A企业提供了经营借款共计700多万元,并签订了借款协议,款项回收存在重大法律风险。审计报告提出后,立即对A企业的经营借款终止,有效地将借款风险转移给了A企业的母公司B公司;⑥截至2014年末,公司共有**项科研费研制项目超垫支,累计垫支1亿多资金。审计报告提出后,针对科研费垫支数额较大情况,公司及时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汇报,将未到位的资金尽快到位,有效降低了公司科研费筹资风险和缓解了资金压力。

(2)内部控制审计。以下抽取对“存货管理”和“合同管理”两个内部控制的审计举例,说明在审计过程中关注的重要法律风险点并如何实施管控。

第一,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加强非正常存货管理,有效防范非正常存货的法律风险,2015年6月,审计部门实施了对公司非正常存货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2014年11月公司年度财产清查填报的非正常存货基础上,审计组进行了整理筛选,通过公司信息平台下发审计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填报非正常存货形成原因、拟处理建议等,结果如下:积压呆滞2700万元,残损变质640万元,技术淘汰320万元,盘亏29万元,合计3689万元。

此次非正常存货专项审计发现以下三项重要法律风险点:①2014年及以前年度公司财务部门没有对存货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②对因停产、技术淘汰等原因造成的积压存货处理不及时;③对单位内部可调剂使用的积压存货调剂态度不积极。

资产使用与监督部门有效实施了对这三项风险的跟踪监督管控:①2015年12月31日,公司财务部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00万元;②某型号标准件、成附件1310万元按需调剂给E公司,该积压存货均为进口件,质量较好,公司所属子公司E公司业务范围中包括对该标准件、成附件使用或销售,以此盘活资产,减少资金积压。

第二,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为了进一步夯实合同管理基础,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公司规划部、财务部和纪检监察与审计部组成联合审计组,每半年对公司合同管理进行审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及解除情况,合同对方资质审核管理情况,纸质合同归档情况,合同台账及档案管理情况,合同发票管理情况,合同信息化系统中合同编制规范性和合同支撑材料上传规范性等,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合同档案管理、履行、变更、解除管理现场检查(80分),第二部分是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检查(20分),第三部分各职能部门会签审核合同及时性。

2015年下半年针对20个业务单位合同管理审计考核结果,确认了4个重要法律风险:合同台账信息要素不全;合同发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合同付款凭证和资料报送不及时;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各有关单位针对以上风险实施了以下整改,起到了良好的合同法律风险防控效果:统一了合同台账模本,增加了合同到货、报账、付款等合同履行信息要素;建立了本单位合同发票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报送合同付款计划和资料;严格执行先签订合同后履行义务。

(三)取得的实效

1.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一是公司从上到下法律风险防控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推动了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体系的完善。

2.内部审计自身价值得到提升

将法律风险防控渗透到财务专项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各个关键业务环节,打破了对内部审计只会查查账、看看表的固有认识,拓宽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是对传统内部审计概念的大胆创新和突破,是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提升了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进而提升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价值。

三、内部审计参与法律风险控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法律风险防控为切入点,将内部审计工作全方位并准确渗入到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

法律风险只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个系统过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职能只要体现在对风险管理的再监控活动中,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充实内部审计人员队伍

篇(7)

一、目前公司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对合同管理流程进行了专门、详细的规定。旨在帮助企业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经营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控交易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本文拟从实际出发,浅谈合同管理在我公司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市场调查不足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合同比较繁杂,涉及的事项也各种各样,但在合同订立前,普遍存在市场调查不足的现象。这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合同当事双方不了解,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资质或民事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或者是真实权问题。实际造成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资质虚假、转包、非法等现象的发生,给合同执行带来很大风险和隐患。

解决这类问题,也非常简单,那就是“现场了解”,但在实际过程中出于成本费用考虑,往往做得很不到位,道听途说、网上询查、或者仅限于电话沟通等。这样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对公司对当事人的真实情况和能力的误判。

从我集团各分公司的工程招标和采购过程来看,在这方面我们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非主要材料及促销物料的采购中,过多的依赖一般性的了解和网络信息,往往忽视实质性的调查,以致部分采购物料存在资料问题。设备采购过程中个别存在的厂家业务人员私自承接业务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业务沟通过程中不够细致所致,没有通过正常业务联系渠道进行业务沟通,结果可能导致我们在售后服务方面不能得到厂家的支持。

(二)合同谈判环节把握不足

初步确定合同谈判对象后,承办部门应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当让步;二是权利义务等条款过于宽泛不够细致;三是违约责任不明确,随意示好。

解决这类问题,一要加强市场了解,特别是价格信息的了解,在目前同质化趋同的市场化环境下,价格的把握还是比较容易的;二要关注合同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涉及质量、技术标准等条款绝不能让步;三要加强纪律约束,防止泄密、舞弊等现象的发生,避免人情合同。

目前,我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还是一般性的交易合同方面,随便使用对方的格式合同,对一些技术性的条款没有充分表达己方意见,同时也存在着对质量标准的认识不清,进而造成保修、退换货等方面的障碍。

(三)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首先是合同传递不及时或部门的单方面留滞问题。

由于公司内部门协调问题,合同的签订、执行、监督部门往往不能第一手掌握合同材料,进而形成事后合同,造成内控失效,合同监管执行不到位的后果。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合同方面。在平时的签单过程中可以看到个别零星工程没有合同没有设计,工程结算时才匆匆做个合同去应付,事前没有合同作为支撑,对于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条款,5%的质保金根本解决不了质量损失造成的风险。这一点应从加强内部协调与监督机制入手予以解决。

其次,合同执行部门执行意识不足的问题。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双方各自的原因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执行部门应及时根据合同条款向对方发函督促履约,决不能以漠视的态度任事态发展,造成履约风险。

二、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内控建设

加强合同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执行部门与财务部门往往是各行其是,在合同的执行管理上协调沟通不够,特别是存在应付账款或保证金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篇(8)

一、职能发展

(一)、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2、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3、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4、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合同管理月总结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1、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财务总监姚总亲自给财务部员工作动员,会上针对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看问题、做事情缺少前瞻性,进行了一一剖析,同时提出财务部不是核算部,仅仅做好核算是不够的,管理上不去,核算的再细也没用,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所以,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提高管理意识,要求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如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在考虑核算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该项业务对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在管理上和税收政策上的影响问题,现在考虑不充分,以后出现纰漏就难以弥补。针对“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进行了工作布置。

2、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公司管理要求对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会计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梳理,并对明细科目作简要说明,目的,一是统一核算口径,保证数据归集及分析对比前后的一致性;二是为了便利各责任单元责任人了解财务各数据的内容。这项工作本月已完成,并经姚总审核。目前进入贯彻实施阶段。

3、配合目标责任制,对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再调整,目的,一是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是要满足责任单元责任人取值的要求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财务内部管理报表已经多次调整修改,建议集团公司对新调整的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一次认证,并于明确,作为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表式。

4、针对外地公司远离集团公司,财务又独立设立核算机构,为加强集团公司对外地公司的管理,保证核算的统一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出了与驻外地公司财务工作联系要求。9月份与宁波公司财务进行交流,将财务核算要求、信息传递、对外报表的审批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的报表都进行了明确。

5、对各公司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目的,是对各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为今后财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篇(9)

一、职能发展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修改完善了会计结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财务合同管理月总结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财务总监姚总亲自给财务部员工作动员,会上针对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看问题、做事情缺少前瞻性,进行了一一剖析,同时提出财务部不是核算部,仅仅做好核算是不够的,管理上不去,核算的再细也没用,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所以,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提高管理意识,要求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如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在考虑核算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该项业务对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在管理上和税收政策上的影响问题,现在考虑不充分,以后出现纰漏就难以弥补。针对“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进行了工作布置。

*、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结合公司管理要求对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会计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梳理,并对明细科目作简要说明,目的,一是统一核算口径,保证数据归集及分析对比前后的一致性;二是为了便利各责任单元责任人了解财务各数据的内容。这项工作本月已完成,并经姚总审核。目前进入贯彻实施阶段。

*、配合目标责任制,对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再调整,目的,一是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是要满足责任单元责任人取值的要求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财务内部管理报表已经多次调整修改,建议集团公司对新调整的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一次认证,并于明确,作为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表式。

*、针对外地公司远离集团公司,财务又独立设立核算机构,为加强集团公司对外地公司的管理,保证核算的统一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出了与驻外地公司财务工作联系要求。**月份与宁波公司财务进行交流,将财务核算要求、信息传递、对外报表的审批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的报表都进行了明确。

*、对各公司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目的,是对各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为今后财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篇(10)

加强公司财务管理,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潜力竞争力、抵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应在国家统一会计规范和有关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建立符合会计核算要求的内部会计制度。在公司内部怀集制度中:会计估计等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以指导公司会计实践;保证会计共组规范运行。适用范围专一、内容条理清晰、程序方法明确和实践造作方便等特点。有利于加强日常会计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二、加强资金管理

1、资金的预算管理

资金的预算管理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的收入最核心的内容是公司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通过公司有预见性的编制次月的资金预算计划。以及当月所接工程量所需投入的资金计划。针对具体单项工程所需投入资金的控制,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资金控制,节约公司的出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情况的发生。

2、资金的风险管理

公司的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无风险和或有风险,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公司对此类风险加强事先控制。

3、资金的日常管理

主要指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得审批管理、报表管理和跟踪管理。通过日常的报表了接全面情况,又通过专项检检查管理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得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合同应收账款日常开支支出账款、备用金使用账款。必须在首次借支备用金清帐完毕采矿再次支取备用金。以及其他应收账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

4、实际操作与建议

在加强预算管理方面,财务部门应在每个月钱编制下二个月的自己预算,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 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见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在同城业各中主要以“货证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资金的日常管理方面,公司应定期、不定期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工程款及时收回,用出去的钱每一分在刀刃上。把坏账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集中核算与控制

1、各分区、各班组在每月的二十五日应将各项开支经各主管负责人审核、确认,上报公司财务。财务部分每月应将公司签订的合同总价、每月已收回款项、个单项成本、开支、外部欠款等应打成表格给各相关负责人,协同监督各负责人同各相关单位、班组结算收款。

2、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在外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公司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贯穿、融汇于跨级制度与其他公司管理制度的各方面。公司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

3、实际操作方法与建议:内部控制制只要做到三点.①首先要确定公司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相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他们在外处理经济业务是所处的地位作用。②要明确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③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个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

总之,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规程,公司财务制度编制需从公司的实际出发,结合公司各项业务外理程序;体现成本挂历内部要求等。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一、财务要加强对资金、资产、现金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良好的运用,提高效益

二、银行账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本单位经营的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支、转账及套现。

三、银行账户的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对外泄露。

四、银行账户往来应笔笔登记入账。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抵支记账。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每笔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

五、根据已获批准签订的合同付款,不得改变支付方式扣用途,非收款单位书面正式委托并经总经理批准,不准改变收款单位或人。

六、严格现金收支管理,除报零星日常开支外,其余投资、工程支出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直接兑付现金。

七、领用空白支票必须注明限额、日期、用途及使用期限,并报总经理批准。所有空白支票及作废支票必须放保险柜内,严禁空白支票在使用前先盖上印章。

八、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限额,不得以白纸条抵作现金。现金收支做到日清月清。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月与实际库存额相符。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符,现金、银行日记账数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库存数额相符。

九、因公出差,经总经理批准借支公款,应在回单位后其他内交清,不得拖欠。非因公事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人不得借支公款。

十、日常开支。必须有发票,印章齐全、经手人、部分负责人签名。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报销付款。

十一、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手续。会计人员对一切审批手续不完备的资金使用事项都有权且必须拒接办理,否则按违章论处并对该资金的损失过滞赔偿责任。

十二、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及时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

十三、几级参与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通过资金的筹措活动尽量使合同应付资金的回收率。

十四、配合公司业务部分和工程施工班组对项目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进行监督管理

合同管理

为了加强合同管理,避免失误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合同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一律适用本制度。

二、合同管理是正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合同管理,对于公司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都存在极重要的意义。各级管理人员、法人委托人级其他相关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各相关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

三、合同谈判须有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与相关负责人共同参加,不得一个人直接与对方谈判合同

四、签订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对外签订合同,除去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必须对本企业负责。

五、签订人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接对方当时人的情况,如是个人直接不是单位签订合同,必须有签订人的身份证号码。

六、合同对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

七、合同签订应注意事项。

1、部首部分。要注意写明双方全称、签约时间及地点。

2、正文部分。报管工程的范围、施工工期、大小、孔数、单价、材质,工程造价,技术资料的交付,材料的供应,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及工程量的确认文件,违约责任,风险承担。

3、结尾部分。注意双方都必须使用合同用章,原则为不用公章,严禁使用财务章或业务章。注明合同有限期。

八、任何人对外签订合同,都必须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宗旨;绝不允许在签订合同时假公济私、损公胞私,谋取私利,违者依法严惩。

九、合同的可行性包括:当事人双方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条件。预计取得的经济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合同非正常履行式可能收到的经济损失。

十、合同签订后,既其有法律约束力。一切与合同有关的部门及人员都必须本着“重合同、守信誉”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时间履行或全面履行。

十一、合同履行完毕的标准,应以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为准。没有合同条款或法律规定的,一百应以物资交清,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价款结清、无遗留手续为准。

十二、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门及有关负责人应及时了解、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否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十三、本公司对合同实行二级管理,专业归口制度,法人委托制度及班组管理制度。

十四、公司总经理总负责,归口管理部分为财务部副总经理。

十五、公司所有合同均由财务统一登记、编号、经办人签名后按审批权限由总经理或其书面授权人签署。

十六、财务部合同有关部门做好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如下:

1、建立合同档案。

2、建立合同管理台账。

3、填写“合同情况月报表”。

4、做好单项合同的成本核算。

人员生活费的管理

一、本公司规定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元的标准,计入工资内,生活费由班组长经主管经理签字在账支取该班组生活费,安排班组内专人掌管并计餐数,每月结算餐数级支出生活费相符,领取下月生活费。余额在下月领取时扣减。

二、夜宵费按加班的时间次数每人按元补贴。由二人以上证明人签字,财务发放到人。不再财务报销。

差旅费管理制度

结合本公司时间情况,本着既勤俭、节约开支又抱着出差人员工作与生活需要的原则,制订本制度。

一、出差旅费分交通费,住宿费及特别费三项;

1、交通费是指:汽车、火车、飞机。

2、膳宿费是指:膳食及住宿。

3、特别费是指:因公支付邮电费或招待费。

二、员工因公出差,应事先填明员工出差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出差,如因事情紧急而未及时填表,须事先由部门负责人口头报至总经理,等返回公司后应立即补办手续。员工出差报支表的外理程序如下:

1、出差前依单填明单位、姓名、出差事由、搭乘交通工具、出差日期、预支金额,经部门审核后呈报总经理批准。

2、出差人凭批准的预支金额填写借款单;向财务部预支差旅费。

3、出差人返回后七日内应填写差旅费报销单,注明时间出差日期、起始底单、工作内容、报支项目、金额等,由所属部门和财务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由财务部在报销是对冲销预支数。

三、差旅费按业务需要分成如下几个包干:

1、业务洽谈,宿费上限元/月

2、主要负责人在施工所在地宿费元/月

3、其他人员因工作需要宿费元/月

4、主要负责人的生活费标准元/月

5、公司人员出差期间确因工作需要宴请是,须报总经理核准,依票据据实报销。

设备、机具的管理

根据时间工作需要,公司按每台钻机配齐所需工具。由库房管理人员统一登记领取。由班组长签字统一保管,如因班组管理不善丢失,将从班组每个人工资中扣除。如因损坏须重新购置,必须将损坏后的旧件或工具交仓库领取新的配件或工具。否则不予报销。

班组长承包的办法

为了公司的发展,调整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从参与公司的管理特制制定如下办法:

一、经济责任承包

1、班长拿基本工资,年薪加纯利润按提成。

2、每班人员工资公司负责基本工资,班组长利润提成中给予不同岗位及工作技术性好,工作态度好、能吃苦耐劳的工人的奖励及加薪,所有费用由班组承包人自己负责。班组承包人对工人工资的发放不得低于公司制定的工资标准。年终由承包人造表,公司发到每个人的工资。

二、设备、机具的管理

1、每台设备由公司在设备运行正常时交付给承包人,由承包人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检查,对设备造作人员进行培训技术交底,由承包人操作不当,不定期保养、维护,开机前不检查,对设备的故障没有预测所造成设备的损坏,所有费用由承包人负责。

2、所有工具及各种器材及公司的一切公司材料,承包人管理部善造成丢失及损坏由承包人负责赔偿。

三、材料的节约、保管

1、公司负责主材及辅材的供应

①主材的量不得低于每个单位工程的从甲方结算的量度,如不符从承包人工资及提成中扣除。

上一篇: 公路预防性养护 下一篇: 教师职业规划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