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的重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6 16:02: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基础护理的重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础护理的重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主要有电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和计算机辅助装置四种类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的飞速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特性及任务

(一)特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方面,甚至一些高端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而由于科技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不断更新完善,即使这样,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所以偶尔会发生故障,这就要用到了继电保护系统对电力自动化进行保护。继电保护技术之所以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电力系统中的问题,是因为继电保护技术中存在以下相关优秀特性。

1、选择性。与其他技术不同,继电保护系统可以选择较小范围内的故障元件,减少了无故障元件被连带误判的概率。当继电保护技术识别故障元件后,选择性特性立即发挥其优势,增强继电保护技术的科学性。

2、可靠性。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技术保护我国电力系统的基础。适中的可靠性可以保证故障元件不被漏检、不被误检,是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前提。

可靠性的基础是速动性,当检测到故障元件时,可靠性能使保护系统快速动作,发出警报,缩短了所需的维修时间。而可靠性的特性又类似于灵敏性,即可靠性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低会检测不到故障元件,使大面积的电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对其他元件带来损失。而可靠性过高有会发生误切事件,减少正常元件的使用寿命,对电力亦会造成损害。

3、灵敏性。灵敏性是继电保护技术合理化的基础,比其他保护装置更加适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只有继电保护灵敏的条件下,才能对故障元件进行快速判断,缩短相应发现时间,为维修人员的维修带来便利。

灵敏性有一部分是由灵敏系数体现出来的,并不是灵敏系数高的继电保护系统好,而是每套系统都对应其电力自动化系统,只有灵敏系数适中的系统才可以更好的保护相应电力系统。

4、速动性。顾名思义,速动性可以保证继电保护系统快速切除故障元件,保证无故障部分元件不受牵连,继续为居民或工业生产供电。减小停电范围,降低所需要检查故障元件的时间。

速动性与选择性二者相互独立工作,但是两者工作结合协调,使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元件,不仅如此,更可以缩小了停电范围,保证了非故障的电力系统的继续工作,减少对正常元件的使用量,有利于工业与人民用电的正常与稳定。

(二)任务

1、当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或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能及时采取措施,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如减负荷),避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反应不正常工作状态的继电保护,通常都不需要立即动作,可带一定的延时。

2、当被保护的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地向离故障设备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设备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无故障设备继续运行,并防止故障设备继续遭到破坏。

3、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可在输电线路发生瞬时性故障时,迅速恢复故障线路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三、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输配电线路进行接地保护

在配电线路中可以分为大电流的接地方式和小电流的接地方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其配电线路中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不同。大电流接地方式的保护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的时候,大电流接地系统会及时地进行跳闸,从而有效的切断发生故障的设备;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保护原理是:当配电线路中发生故障的时候,小电流接地系统不会立即切断故障线路,而是能够再持续的工作一段时间,与此同时发出警报提示信号。下面我们主要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如何进行接地保护进行阐述

在通常的情况下,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在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的时候,对于负荷供电不产生影响。小电流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接地保护方式:一是通过零序电压实施保护。在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没有零序电压,并且三相电压是对称的,各自的相电压分别通过电压表显示出来。当信号继电器发出警示信号的时候,就说明配电线路中发生了单相的接地短路事故,因此在系统的各处会出现零序电压。在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通过读取电压表的数值来进行判断,这时发生故障相的电压表的数值会降低,而没有发生故障相的电压表的数值则会升高。二是通过零序电流实施保护。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对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和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中零序电流要小。在安装了互感器的线路方面,人们大多应用这种方式进行保护。三是通过零序功率实施保护。有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发生故障的线路与没有发生故障的线路中零序电流的差别几乎很小,很难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区分保护,实现其对灵敏度的要求。

(二)电力变压器的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变压器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同时也能保证电力系统输送电力有一个很好的稳定性。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因线路故障而引起的经济损失,我们需要对变压器实施必要的继电保护措施。

1、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的工作原理是: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把配电线路中的中性点进行直接接地,从而起到对变压器的保护效用。对变压器进行接地保护时,主要是借助于两段式的电流来实现的。

2、对变压器进行瓦斯保护。对于大型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我们一般主要采用瓦斯气体进行保护。瓦斯保护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保护措施,并且具有很独特的保护优点。瓦斯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当变压器的油箱内部发生故障的时候,变压器油箱里的绝缘性材料和变压器油就会在故障电弧的推力下,进行分解并产生出瓦斯气体,瓦斯气体能够迅速而灵敏的将变压器中的开关断开,并发出报警的信号,从而实现对于变压器的

有效保护。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他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使微机保护装置具备一台PC的功能。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是一台高性能,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投资大,且使得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结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系统不仅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限制事故的影响和范围,而且还可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对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长,现在企业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的机器设备更是不断增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篇(2)

2008年筹建时,为了节约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半岛都市报呼叫中心并没有新上单独的电话交换机,而是利用报社大楼原有的电话交换机。2009年12月半岛都市报社的主电话交换机出现故障,导致电话无法正常接入和呼出。故障出现后,技术人员及时联系交换机售后服务人员,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查出故障根源,解决了问题,恢复了电话的正常使用。经查,造成此次故障的“罪魁祸首”是电压不稳致使交换机掉电。

交换机出现故障后,最简单迅捷的做法就是启用备用机――前提是要购置一台可备用的机器。另外,为避免类似事情的出现,技术人员平时的保养维护更是必不可少,及时了解电话交换机的运行情况,定期邀请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测和维护,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每遇到一个问题都用心回顾问题的根源所在及解决方法,以加快自己排除故障的速度,提高效率。

问题二:大楼网络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

2010年3月14日,半岛都市报社网络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大楼的网络短时间无法使用,呼叫中心的服务器因为网络的原因也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读者拨打96663不能接通。为了避免此类故障对呼叫中心工作的影响,通过和机房技术人员的沟通,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两套应急方案。

1、在呼叫中心CTI服务器上增加一块网卡,与原网卡进行绑定,并在主核心交换机和备用交换机上实行双备份,如果主核心交换机出现问题,自动使用备用交换机,保证呼叫中心CTI服务器的正常工作,避免热线电话无法接通的现象。

2、如果主核心交换机和备用交换机同时出现问题,大楼网络瘫痪,呼叫中心CTI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时,则手动将电话96663指向呼叫中心的座席电话,跳过CTI服务器,并将呼叫中心的座席电话进行连选设置,以保证96663电话的正常接听。这就要求座席人员平时就要在电话机旁放置好记录本和笔,当电话打来时,即可立刻手动记录主要事项。如不预先备妥纸笔,到时候措手不及,东抓西找,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问题三:呼叫中心电话中继线出现故障

96663这个号码目前是在单独的中继线上,为了避免因96663线路出现故障导致呼叫中心不能正常运行,我们建议在报社目前使用的另一条线路上保留一个号码作为96663的备用号码,一旦96663出现问题,可将电话转移到备用号码。

问题四:呼叫管理系统服务器出现故障

如果MediaCaUCenter呼叫管理系统服务器出现故障,会导致座席和用户无法登陆MedtaCaltCenter主页面,但96663电话可以正常接通。

MediaCaliCenter呼叫管理系统服务是通过IE浏览器实现的,一旦出现问题,只需将备用机器的lP地址改为服务器的地址,再用Windows自带的组件IIS重新站点程序即可。

问题五:呼叫中心的呼入电话量突然增多

报业呼叫中心为读者提供了7×24小时的服务,因此座席通常要分成早中晚三班轮流上班,每班人数相对固定,但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的情况,使呼叫中心的电话呼人量瞬间增加,且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影响新闻线索正常接听。这虽然不属于故障,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应对,就极易造成“话路”阻塞。

对于呼人量异常增长,可通过不同级别的支持帮助予以缓解。

篇(3)

1.过程描述太过于笼统

第十一章中,第一节的“实验探究―人造‘雨’”图11-5中,“……在加热过程中,冰变成了水,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能复原成水。”由于图中的白气配合,无意间强化了学生对水蒸气是白色的误解,而且对物态变化过程描述所用语言含糊不准确。可以在叙述中改为“……在加热过程中,冰融化成了水,水又汽化成看不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放热又能液化成白色的小水滴。”在水之旅第二段第二行“……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了云。”此处物态变化描述过于笼统,会使学生不明就里,可以改为“……在上升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了云。”

2.知识点表述欠准确

第十七章第一节的“发电机”中,标题是发电机,但整篇内容主要讲的却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还有更多种利用资源的发电方法。这样不如把标题“发电机”改为“发电方法”准确些。还有第二行,“……发电机也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应改为“……发电机是一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装置。”

3.不当使用常用单位

第十七章第三节的“电能的输送”中第二段第二行,“然而……都有几十万伏。”宜改为“然而……都有几百千伏。”这属于常用单位错误。第十九章第三节的“纳米材料”中第一行,“1~100nm相当于‘10~100个’原子……。”改为:“1~100nm相当于‘10~1000个’原子……。”此属于单位换算错误。

二、理论未能结合实际

1.实验图示不准确

第十六章第一节的“磁感线―― 一种描述磁场的方法”(图16-6)磁感线的分布中,磁感线是为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而假想、人为设定的曲线族,它并非真实存在,依惯例,作磁感线图时,应该画虚线,不画实线。这一点,在高中物理课本中也是这么做的。

2.对物理现象、事实描述语言欠准确

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温度与温度计”中第七行,“人的正常体温是37 ℃”也宜改为“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还有第十二章第二节的“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第十二行,“……,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J/(kg・℃)。”要改为“……,比热容的国际单位是J/(kg・K)。”

第十三章第一节的“两种电荷―交流与讨论”中,第一段第一行,“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宜改为“利用同种电荷间相互排斥的规律,可以制作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

第十四章第二节的“欧姆定律”中第八行,“在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要改为“在同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以示强调,便于学生掌握要点。

三、知识陈旧,未能适时更新

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家庭电路―观察家庭电路”图14-20中,图中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即使是在农村也很少能见到,明显过时了,应该换成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第十五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测算家庭电费”图15-2中,图中此型号的电能表无论结构还是计量、测算电能方式都与目前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脉冲式数

字计量电能表不一致,既无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难以从物理走向社会。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54

从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虽然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面前,继电保护还是会发生故障,而这些故障的产生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所以积极的进行故障的分析和问题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系统的分析继电保护故障的产生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便有了非常重的现实价值。

1 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

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故障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装置自身的老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材料有自身的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材料老化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装置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自身材料性能下降出现故障。第二是继电保护装置受到系统不稳定电压或者电流的影响出现故障。在某些特殊的时刻,电力系统的电压或者电流会发生暂时性的紊乱,由此会形成继电保护故障。第三是外力破坏导继电保护故障。因为自然力或者是人为力的破坏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异常,所以此异常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

2 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出现的问题

2.1 故障检测不到位

故障检测不到位是目前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在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的位置设备比较多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实现对线路系统和设备的安全保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设置比较繁多。在繁多的继电保护装置中,对故障装置进行有效的判断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故障解决的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工作中,这种故障检测不到位的情况十分的普遍,所以造成了问题解决的效率性下降。基于此,在故障解决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强化意义重大。

2.2 故障分析不足

故障分析不足也是目前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故障有明确的分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因为环境的不同以及接触因素的差异,整个故障的原因显得更加的复杂。这时候,为了更快的找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必须要对故障进行全面的分析,无论是系统层面的,还是细节层面的都不能放过。但是在目前的工作中,往往是在因素分析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措施的采取,因此会出现较多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2.3 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不强

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不强也是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解决中的一个显著问题。专业性不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在问题处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培养,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实践操作培养,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综合提升,故障解决才会具有专业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两方面都存在缺陷。第二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研究深入也不够,因此技术对于故障的针对性比较差,所以故障解决的专业性也很难获得有效的提升。

3 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有效措施

3.1 利用完善的监测系统为故障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

在继电保护的故障处理措施中,一项有效的策略就是利用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进行监测,这样既可以获取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消息,还可以在故障发生的时候获得及时的信息。而要进行完善的监测系统布置,则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是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通过位置分析可以判断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而这个范围可以为监测提供一定的区域参考。第二是在区域参考的基础上进行电子监测设备的安装。电力监测设备可以很好的将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控,这样,只要通过设备监控端便可以分析继电保护的运行,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异常也可以事先进行判断。

3.2 利用全面性的分析找出故障解决的针对性策略

利用全面性的分析找出故障解决的针对性策略是在继电保护故障处理中运用的另一项有效策略。从实际分析来看,造成继电保护故障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问题分析不具体的情况下,故障解决策略很难实现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分析故障便有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的故障分析来看,主要的措施有两个:第一是对故障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虽然说继电保护故障发生具有统一性,但是在具体结构表现方面存在着细致的差异,所以通过结构判断可以分析产生的原因。第二是对针对故障进行假设分析,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问题的可能性判断。故障解决注重的一个要素是时效,所以利用此方式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简言之,在可能性分析和结构判嗟幕础上,故障问题分析更加具体,所以措施采取也会更加的具体。

3.3 运用专业化的人员及手法进行故障问题的针对性解决

在电力系统变电故障解决的过程中,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专业化人员以及技术的利用,在此技术上实现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故障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而在专业人员和技术运用方面需要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进行专业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专业的人员队伍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具备专业理论的工作人员,因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所以具备了专业的理论可以让实践更加的具有目的性。其次是标准的操作。在理论指导下执行标准的操作,整个实践的效率和质量会提升,所以工作人员对于理论和执行操作方面要素缺一不可。第二是进行专业的技术分析。在故障类别划分研究的深入情况下,针对性的提升技术,故障问题解决的质量会更高。

4 结束语

虽然说电力系统的工作对继电保护较为重视,但是继电保护的故障确实不能避免,因此,详细的分析继电保护故障产生的原因,并讨论故障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故障消除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0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31

电力系统由电压变化系统、发电系统、配电系统、母线以及电气设备等部分组成,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是在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除故障点,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0.1s以内快速反应切除故障线路,对电力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

1.1 原理与类型

1.1.1 工作原理。继电保护装置有测量模块、逻辑模块以及执行模块三部分,继电器测量模块接收传入信号,并将测量值和定值比较,将比较结果传输给逻辑模块,继电器逻辑模块再根据接收装置发送来输出值的性质、次序、大小等相关参数计算获得逻辑值,根据逻辑值确定动作是否合理,再将激励动作或者静止动作信号传递给执行模块,执行模块接受到指令信号之后再做出对应的动作。

1.1.2 继电器类型。电力系统使用的继电器有多种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电磁型、静态型、感应型、整流型等,并且继电器有着多种不同的功能,具体可以细分为测量和辅助两类,测量继电器用于测量了解电气量变化,根据继电器测量电气量的种类不同,测量继电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测量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的功能是保护电力系统,有中间、事件和信号三种类别。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作用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电力系统中应用十分普遍的电力系统维护技术,电力系统规模大、跨度广,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长期运行中各种精密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如果不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可能进一步发展,导致线路上大量设备烧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正常供电。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能够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在事态进一步扩大之前迅速切除故障点和故障线路,确保系统无故障部分能够继续工作,缩小故障点导致的停电范围,并发出告警,使维修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故障点位置和故障类型,加快维修进度。与此同时,自动继电保护系统还具有监控功能,能够自动采集电力设备各项运行参数,了解电力设备的健康状态,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电力元件出现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将能够根据预设逻辑正确响应,及时跳闸消除线路浪涌。

2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从接地保护、变压器保护以及发电机组保护等方面,对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2.1 接地保护

电力系统不同线路有着不同的接地方式,主要有小电流接地、大电流接地两种,小电流接地保护以发出保护信号为主要功能,接入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电路在出现故障时,接地系统将发出告警信号,而线路在一定时间内将继续运行,而大电流接地系统则在线路故障时立即响应,切断线路,保护系统。其中大电流接地系统更多应用于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的执行系统,而小电流接地系统在逻辑层的应用更加广泛,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并没有零序电压,而且三相电压对称分布,接在三相上的电压表都可以独立显示电压,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某一相接地,电力系统就会显示出零序电压,小电流继电保护系统就会发出告警信息,观察电压表读数就能够判断是否出现了故障。零序电流是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零序电流,而系统出现故障时,零序电流值不再为零,继电保护装置将响应,切除故障电路。除此之外,还有零序功率保护。

2.2 变压器继电保护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核心设备,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有着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主要有接地保护、瓦斯保护、短路保护三类。

2.2.1 接地保护。直接接地保护变压器采用零序电流保护方案,变压器接地线上安装零序保护装置,不接地保护的电压器可改用零序电压保护。

2.2.2 瓦斯保护。变压器油箱出现故障时,绝缘油和绝缘材料可能会在电弧作用下发生分解而产生易燃易爆的危险气体,因此瓦斯保护成为了电压器保护的重点,油箱出现闪络电弧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立即切除变压器电源,并发出告警信息。

2.2.3 短路保护。变压器短路保护分为过电流保护和阻抗保护两种,过电流保护在变压器电源两侧和时间元件上安装过电路继电保护装置,电流元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将会切断电源。阻抗继电保护则使用接入电阻器代替切断电源来保护线路设备,阻抗元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将会跳闸断路。

2.3 发电机组继电保护

发电机组是电力系统的电能来源,做好发电机组的继电保护工作同样十分重要。

2.3.1 重点保护。发电机可能存在失磁故障,可以结合发电机相位、电流以及中性点,对发电机形成纵联差动保护,而发电机单相接地电流超过整定值,可以在发电机组上安装接地保护装置。发电机组定子绕组匝间短路会使发电机故障位置温度升高,破坏绝缘层,威胁发电机运行安全,因此定子绕组内需要安装匝间保护装置。

2.3.2 备用保护。发电机定子绕组负荷过低,保护装置将会响应,跳闸切除电源并告警,发电机组外部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切除,避免对机组造成影响,而过电压保护主要目的是避免发电机低负荷情况下绝缘击穿。

3 结语

从接地保护、变压器保护以及发电机组保护三方面,对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能够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电力设备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响应,切除故障点,避免故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董雪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广域保护通信系

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 陈吉.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与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

[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 王翰,严进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

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3).

[4] 陈立.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J].科技传播,2013,(5).

篇(6)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98-02

继电保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可监测电网的运行,并记录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性质,从而为故障的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电网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并分析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中的重要性。

1 继电保护的组成和特点

1.1 继电保护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的时候,继电保护装置能自动、有选择性地将发生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掉来保证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使故障元件避免继续遭到损害,以减少停电的范围;如果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及时反应,发出信号、减少负荷或跳闸动作指令。

1.2 两个特点

1.2.1 装置可靠性高

通过实践证明,继电设备有非常高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机继电设备元件的稳定性高。设备运行过程中,元件特性不随温度波动、使用年限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设备运行趋向自动化,可以自动对设备元件的工作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提高继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同时,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电保护装置向一体化、智能化发展,使其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1.2.2 兼容性比较强

为了满足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微机继电系统的过程中,注重系统的兼容性设计。通过减少设备的盘数,到达减小设备体积的目的。同时,注重增加设备的辅助功能,扩大其使用范围,满足不同继电系统运行的需要。

2 继电保护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分析

2.1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

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作为继电保护运行的重要设备,其故障将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二次回路中的薄弱环节。由于PT二次电压回路上的故障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保护误动或拒动。据运行经验,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二次中性点多点接地或未接地,二次未接地(虚接)除了变电站接地网的原因,更多是由接线工艺引起的。这将造成各相电压的不平衡,引起阻抗元件和方向元件拒动或误动,在平时运行中较难排查,因而应在投运验收中;②PT开口三角电压回路断线,将造成零序保护的据动;③PT二次失压;开断设备性能和二次回路不完善引起的二次失压也是常见故障。

2.2 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

目前,各变电站中主要应用的仍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其饱和问题仍是影响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系统中,短路问题是造成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的主要原因。电流互感器饱和时一次电流全部变为励磁电流,使其二次电流无法线性传变,导致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系统越级跳闸等问题。

2.3 电源故障

电源是继电设备正常运行的保证。微机继电设备工作过程中,电源输出功率较小,输出电压也随之降低,严重时将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无法正确工作,出口继电器、重动继电器无法正确动作。

2.4 干扰和绝缘问题

继电对系统进行检测时,主要根据线路电路来判断线路故障。然而,在实际检测中容易受到手机、对讲机等现代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微机继电元件的误动。同时,微机继电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线路密集的特点,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电路表面产生的静电会吸附大量的灰尘,并在电路原有的连接点上出现新的导电通道,导致继电微机系统检测故障。而因现场运行环境、施工工艺等原因造成的二次电缆绝缘降低问题也是继电保护正确运行的重大隐患。

3 继电常见故障的处理措施

3.1 记录故障原因

由于继电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常见故障,工作人员因对这些故障产生原因、故障表现形式、后果等方面做详细记录,为后期的故障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故障信息的详细程度是顺利解决运行故障的重要因素,检查过程中,如果一次系统故障未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该故障则不属于微机继电的常见故障。相反,如果对微机继电保护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应先对故障情况作详细记录,故障处理完后再开展其他工作,减少对故障修复的影响。

3.2 元件的参照替换

继电保护系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元件老化和故障容易对整个继电保护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工作人员也可以采用以下两个方面处理微机继电故障:第一,替换法。替换法是处理微机继电元件故障的主要方式,即当设备元件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新的元件对故障元件进行更换,保证继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参照法。所谓参照法,即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对比故障发生前后设备运行的参数,及时找出设备故障的原因。参照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不仅能使用于接线错误二出现的测试值偏差,还对处理回路改造后二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具有良好的效果。

3.3 提高设备抗干扰性

由于继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各种通讯设备的影响,造成继电保护故障。目前常见的干扰系统主要有两种:即共模T-扰干扰和筹模干扰。共模T-扰干扰对电路导线的干扰极大,严重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信号的接收;筹模干扰容易导致设备的二次回路出现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针对两种干扰形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设备的干扰:第一,硬件抗干扰。通过改变保护柜制作材料,可以有效加强硬件设备抗干扰的能力。例如:用铁质材料做保护柜,可以达到屏蔽电场和磁场的效果。这种屏蔽既可以信号干扰,又可以保证测控装置与现场信号间的联系。第二,软件抗干扰。保证板布线中信号电路间的距离,减少零件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可以通过降低设备屏蔽层对信号的阻抗值,加强二次回路的抗干扰能力。

4 结 语

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运行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因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必需具备继电保护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应根据运行实践经验总结常见的装置和二次故障及其排查方法、改进措施。熟悉电力系统基础知识、掌握事故分析方法、总结缺陷查找步骤、严格执行反事故措施、提升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完善保护逻辑是提升继电保护常见故障排查效率和提高继电保护稳定性、正确性的有力措施。同时,继电保护技术日益呈现出向微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继电保护发展新的特点,对常见的运行故障加以分析,总结处理故障的经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朕,朱琳,温渤婴.基于PSCAD的继电保护电压电流发生器的研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8).

篇(7)

1 反渗透技术简介

反渗透,是60年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反渗透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

反渗透(RO)、超过滤(UF)、微孔膜过滤(MF)和电渗析(EDI)技术都属于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现今反渗透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及东南沿海电厂被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的核心是反渗透膜。了解认识反渗透系统对我们以后的运行维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 反渗透基本原理

反渗透装置的核心是反渗透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反渗透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由于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仅为10A左右),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去除率高达97%-98%)。它的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几百的有机物。其原理图如下:

如图一所示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置于反渗透膜的两侧,纯水侧的水将从纯水的一侧向盐水的一侧移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渗透,当盐水侧的液位达到一定高度时,盐水侧与纯水侧的压力平衡,此时盐水侧与脓水侧形成的液位差称之为渗透压。如图二所示。

当我们在盐水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盐水侧的水将会向纯水侧流动,如图三所示,这种现象就是反渗透。

3 反渗透装置在我厂的应用

我厂用水采用丰镇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经过电厂深度处理后作为电厂工业水补给水源。丰镇市巨宝庄水库地表水作为电厂锅炉补充水水源。城市地下水作为电厂锅炉补给水备用水源。厂内设置中水处理站,采用的是MBR处理工艺。

3.1 系统连接与运行方式 首先进入化学水处理装置的水我们称之为原水,原水通过生水泵进入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然后经由保安过滤器,出水通过高压泵进入反渗透膜组,通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水称为淡水。我厂反渗透装置包括两台保安过滤器、两台高压泵,为串联运行。一般情况下为一用一备状态。备用的反渗透需要每日进行冲洗。如图四。

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要求:SiO2

μs/cm。

3.2 反渗透系统组成 反渗透系统由两套5μm保安过滤器、高压泵、RO膜组、两套阻垢剂投加设备、一套清洗装置组成。

3.2.1 保安过滤器 5μm保安过滤器设置在RO本体之前,目的是防止水中的大颗粒物进入反渗透膜,损坏反渗透膜,确保RO正常运行。保安过滤器是立式柱状设备,内装57支长40英寸的均孔PP喷熔滤芯,过滤精度为5μm。

3.2.2 高压泵 反渗透的原理是在压力的作用下,纯水克服渗透压,才能透过反渗透膜进入产水侧。高压泵就是为反渗透装置提供足够的进水压力,使纯水能够透过反渗透膜,达到设计的产水量。

3.2.3 反渗透膜组 高压泵的出水进入反渗透膜组后,称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淡水,另外一部分是浓水,由浓水调节阀控制产水和浓水的比例,及回收率。一般要求反渗透的回收率达到75%以上。而反渗透的脱盐率=(进水浓度-渗透液浓度)/进水浓度,反渗透的脱盐率需要达到98%以上。

3.2.4 阻垢剂投加系统 阻垢剂投加系统在RO进水中加入阻垢剂,防止反渗透浓水中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钙等难溶盐浓缩后析出结垢,堵塞反渗透膜。阻垢剂的配比需要根据具体水质情况而定,并且需要根据水质化验结果调节加药量。一般情况下只要启动反渗透系统,必须投加阻垢剂。

3.2.5 清洗装置 反渗透膜应该定期清洗,一般半年清洗一次,反渗透膜的清洗最好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出力以及膜上主要污染物质确定清洗方案。

4 反渗透预处理的必要性

在反渗透过程中,进水的体积在减少,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物质的浓度在增加。悬浮颗粒会沉积在膜上,堵塞进水流道、增加摩擦阻力(压力降)。难溶盐在超过其饱和极限时,会从浓水中沉淀出来,在膜表面上行成结垢,降低RO膜的通量,增加运行压力和压力降,并导致产水水质下降。这种在膜表面上形成沉积层的现象叫做膜污染,膜污染的结果是系统性能的劣化。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在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进行预处理,去除可能对反渗透膜造成污染的悬浮物、溶解性有机物和过量难溶盐组成,降低膜污染倾向。对水进行预处理的目的是改善进水水质,使RO膜获得可靠的运行保证。国内电厂RO应用事故中70%以上与预处理有关。

以我厂为例,我厂在投产初期使用地下水,没有考虑系统设计为使用地表水和中水的情况,继续在多介质过滤器的入口添加聚合氯化铝,导致保安过滤器滤芯表面粘附大量氢氧化铝胶体,保安过滤器运行压差上升速度快寿命下降,由于及时发现没有导致反渗透膜的污染,停止加药后保安过滤器运行恢复正常。

原水进入反渗透装置之前的预处理需要通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以及保安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以及活性炭过滤器中滤料对于悬浮物,有机物起到了很好的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有机物、余氯等有害于膜元件的杂质。但是活性炭在正常运行中必须防止因活性炭过滤器失效过头导致水质的二次污染。若是活性炭过滤器运行欠佳,活性炭出水COD反而会增大。同时保安过滤器主要目的是为保证RO进水不损坏膜组件,可以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因此运行中水头损失增长较慢,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保证了RO入口水符合要求。保安过滤器按运行方式可分为反洗型和不可反洗型。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保安过滤器多为可反洗型,操作上复杂些。如果预处理效果不好,需要每天反洗一次,并且还需要定期超声。不可反洗型过滤器为一次性滤元,运行费用高,但是效果好。如果对于复合膜,不允许含余氯。保安过滤器则成为系统中细菌滋生及污物沉积的主要隐患。因此,滤元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建议采用l5t/(h,1TI)滤元过滤面积,以便减少更换周期。这样,每次更换滤元的数量少,同时降低投资,防止了细菌滋生等隐患。

RO系统加酸凋节入口水PH值,其剂量不仅要保证防止CaCO3垢,还要考虑膜元件的最佳运行PH值。对于CA膜其最佳运行PH值在5.5左右,对于TFC膜则在6~7左右(不同公司的膜的最佳运行PH值范围有所差别)。对于RO用户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调整。

反渗透加药也是反渗透预处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具体需要根据各厂实际水质情况而定,预处理加药的目的是通过加入各种混凝剂以除去水中悬浮物,胶体等杂质。但如果不根据水源实情,一味地添加,不仅改善不了水质,相反会因药剂本身或药剂中所含杂质,而使水中带入对RO膜元件有害的物质。国内电厂RO事故中以此为因的不乏其例。轻则减短膜元件寿命,重则使部分膜元件报废。同时药剂之间的兼容性也不容忽视。如:使用六偏或聚丙烯酸为阻垢剂时,则混凝过程中不应使用阳离子型聚电解质作助凝剂。

5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

反渗透膜对入口水质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对反渗透膜具有较大危害的物质有:水中的悬浮物以及颗粒物质、有机物、细菌、余氯、钙盐等等。

如果RO运行正常,每年只须化学清洗一两次。至于有些电厂由于运行不好而频繁清洗RO,把清洗改为固定管路,应属例外。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清洗配方,清洗液多采用柠檬酸为主要成分,也有用盐酸和十二烷基磺酸钠。针对已严重污堵膜元件的清洗,应以试验为依据,或者采取离线清洗的方法。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反渗透技术的发展及运行维护中需注意的问题。反渗透装置因具有特殊的优越性而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反渗透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连续出水,耗能低,运行监督方便等优点。但是反渗透的运行维护问题必须受到重视,因为对其不重视已使许多企业用户受到了严重损失,所以要做好平时的运行维护工作,避免出现严重问题。还有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8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终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常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1 护理评估

1.1 术前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职业和病人对运动的喜好等。

2)外伤史:评估病人有无急性腰扭伤或外伤史。

3)既往史:评估病人以往有无类似外伤病史、长期腰部劳损史和成年女病人的腰痛与妊娠史等。

4)服药史:病人是否饮酒、用兴奋剂、麻醉性止痛剂、激素及肌松弛剂。

(2)身体状况

1)局部:病人腰痛或放射性疼痛的部位和范围,腰部活动情况。

2)全身:病人的生命体征、下肢感觉和运动反射情况;病人的行走姿势、步态;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程度。病人的大小便情况。

3)辅助检查:X线、CT、MRI检查有无阳性结果发现。

(3)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1.2 术后评估

(1)生命体征: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2)手术及引流情况:了解手术范围和术中病人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出,渗出量及色泽;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泽和量;切口部位有无肿胀。

(3)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与对侧及术前相比有无差异。

(4)括约肌功能:评估病人有无排尿困难和尿滞留,有无便秘。

2 护理要点

2.1 减轻疼痛

(1)休息:急性期病人绝对卧硬板床休息,3周后若病情允许,可下床活动。

(2):病人仰卧位,床头抬搞高30度,屈膝,告知病人在翻身时避免弯曲脊柱。

(3)骨盆牵引:做好牵引护理,保持有效牵引。

(4)心理护理: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的方法。

(5)理疗:中药封包、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各种电疗、小针刀、子午流注开穴法等,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作用。

(6)注意腰部保暖,避风寒。

2.2 预防便秘

(1)排便训练: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指导病人使用便盆。

(2)饮食和饮水:给予病人富含膳食纤维但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减轻粪便干结。

(3)药物通便:严重便秘者,按医嘱予通便药物。

(4)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5)指导患者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

2.3 功能锻炼

(1)缓解肌痉挛:对因疼痛引起的活动受限,可按上述予缓解疼痛,并予热敷治疗。

(2)术后病人: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和缝线张力最小的,多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每两小时予轴线翻身一次。

(3)功能锻炼

1)四肢肌肉、关节的功能练习:卧床期间坚持定时作四肢关节的活动,以防关节僵硬。

2)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和直腿抬高练习,每分钟2次,抬放时间相等;逐渐增加抬腿幅度,以防止神经根粘连。

3)腰背肌锻炼:根据术式及医嘱指导患者锻炼腰背肌,以增加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萎缩和增强脊柱稳定性。一般手术后7天开始。先用飞燕式,然后用五点支撑法,1~2周后改为三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50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次数。但腰椎有破坏性改变、感染性疾患、内固定物植入、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障碍病人不宜进行腰背肌锻炼。

4)行走训练:制定活动计划,指导病人按时下床活动,坐起前,先佩带腰围,先抬高床头,再将病人两腿放到床边,使其上身竖直;行走时,有人在旁,直至病人无眩晕和感觉体力可承受后,方可独立行走并注意安全。下床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性低血压。

3 辨证施护

非手术疗法患者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包括吃饭、大小便等均不起床,可减轻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基本消失,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3.1 外伤或慢性劳损:主证:有外伤史,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局限于腰骶附近(腰椎下段,棘突旁)深压痛,痛有定处,并沿患肢的后侧向下放射到小腿外侧、足跟或足背外侧。多为单侧下肢痛,严重者可见双侧疼痛;步行、弯腰、伸膝起坐、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胃纳差,便秘,舌质暗紫有瘀点,脉弦涩。

措施:(1)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良好治疗生活环境。护士应做到主动耐心细致,关心体贴患者,协助其生活所需,每天协助做好晨晚间护理。(2)了解腰痛的性质、部位、放射的范围,鼓励患者提高对疼痛的忍受能力。(3)卧硬板床,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也不宜作伸展、持重物、急转、猛蹲骤起等动作,注意劳逸结合。(4)若医嘱需用双柏散等活血祛瘀止痛类药粉蜜调外敷时,宜温敷患处。(5)饮食宜活血祛瘀健脾胃食物如:山斑鱼片粥、黑木耳、金针菜、田七煲田鸡、莲子茨实、沙参玉竹煲瘦肉、新鲜水果蔬菜等。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动火留邪之品。

3.2 外感风寒湿邪

主证:腰痛为冷痛重者,每逢阴雨寒冷天加剧。苔白腻,脉沉紧。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98-01

什么是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当前国际上普遍从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一是对于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人类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应当是中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当下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作用,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讲度来看,现行沪科版物理教材的编写缺乏对科学准确性、逻辑严密性的追求,损害了学生对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的理解,这使得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公民科学素养”这一目标成了空中楼阁。

比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32页练习第6题所画的4个图像,物态变化前与物态变化后两段代表物质温度变化的斜线画成了相互平行,这其实是错的。因为这两段斜线分别代表了同一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的过程,其斜率代表了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的比热容,将这两段斜线画成平行就意味着“物质处于固态时和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相同”,这显然是不对的。

再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课本35页《物体的内能》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所以,可以用物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其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句话容易令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物体温度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有变化;如果物体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它的内能也没有变化。”这显然是不对的!事实是:一个物体温度变化了,它的内能一定有变化;但物体温度没有变化,并不能确定它的内能有没有变化。

还有:沪科版八年级课本第105面《怎样描述力》一节中,有这么一句加粗的重点语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句话也是有问题的,在后面第8章学习压力时,就会谈到“受力面积大小”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怎么能说“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呢?所以建议改成这样表述:“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它们被称做力的三要素。”我们不必要求初中学生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但教材本身对于概念、规律的表述仍然要求要准确、严密;我们不要求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也不应该用这种明显会产生误导的语句来误导学生。这对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从增加“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这一角度讲,现行的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在一些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上也做得差强人意。比如在“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中,课本提出了5种猜想,分别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速度”、“接触面的压力”、“运动方向”。但对于现实中学生最合理也最有可能提出的一个猜想“物体的重量(质量)”则避而不谈,更不应该的是,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这一环节,只验证了将被证明有关的两个猜想,对另外三个将被证明无关的猜想却视而不见。这种做法使得许多一线教师在上其他课时也采取相同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错误猜想多不做回应,那将狠狠打击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很不利的。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三点是培养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能力。设计实验的前提是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知条件。沪科版物理教材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实验设计上更有本末倒置之嫌。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当两个力沿同一直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怎样求合力呢?”合理的猜想无非是两个力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进行计算。那么如何设计实验呢?合力的概念是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实验探究每一条力的合成法则时,都至少要做2次实验,第一次用两个力同时拉橡皮筋,第二次用一个力拉橡皮筋,且橡皮筋的形变效果要与前次相同,然后记下3个拉力的值,再努力去发现3个数值之间的运算法则,完成对本实验的探究。进行实验之前,对于“单独用一个多大的力去拉橡皮筋才能让它的形变效果与2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可不是预知的,所以这个实验最好还是用弹簧测力计来拉橡皮筋。课文设计的用钩码来拉橡皮筋,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实验前探究者不能确保3个钩码可以把橡皮筋拉到相同的形变效果,如果形变效果不同的话,这实验便失去了意义。所以课文设计的实验明显带有知道了结论再来凑实验数据的倾向。这即不符合科学史上的历史事实,也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或许有人会辩解说:我们本来就猜想同直线同方向时求合力符合加法法则,同直线反方向时求合力符合减法法则。但不要忘了一点,任何猜想都要通过多次实验来排除数据的偶然性,一个猜想被认为正确是因为多次实验的数据符合猜想的规律,而不是用符合猜想的数据做了很多次实验。

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易事,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物理新课程理念强调,物理教育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要加强学生实践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所以,物理新课程的设计应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 S97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合理的安装和使用、检查维修要及时

要做好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要严格的按照标准做好下面的每一步,从设备的安装到使用,再到检车和维护,都要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1)电气设备安装的标准化

在对设备进行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电缆的走向,要做到合理优化布置,特别是对于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一定要分开布线,对于通信电缆,一定要做好屏蔽工作,而对于那些受力的电缆或者是垂直的电缆,一定要固定好。这样做就能够预防电缆被无意破坏的可能性,同时能够保证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很难被动力电缆所干扰,垂直布置的电缆不会因为重力原因损坏插件部分插针。

(2)电气设备检查要仔细认真,不能漏项缺项

电气设备的维护要及时,不能超保漏保。由于检查维护不及时而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情况屡有发生。

(3)作好电气设备及元件的散热工作

电气设备要避免过热,保证散热良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就电气设备,保证电控房空调工作正常,控制柜内风机正常,电机风机正常。设备进排风口不能被遮盖应保持畅通,水冷电磁刹车保证使用时不停水,风冷电磁刹车不停风。避免其它设备排出的热气直吹电气设备。夏天如电气设备温度过高可搭遮阳棚,加风机强制散热。

二、处理故障三思而后行

加强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但不能杜绝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当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盲目维修,要弄清楚,想明白再修理,不然会将故障扩大化,为后期修理带来了不便。

现在电气设备进入数字化时代,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机界面和操作窗口,但由于自动化系统都使用PLC,由于PLC采用通讯和内部处理各种逻辑与模拟信号,没有接触器和模拟电路时那么直观,出现问题时往往让人无从下手,致使现场人员通过该变参数、改变设置来解决问题,从而使问题复杂化。其实自动化设备上提供的人机界面对于终端用户来说是用来观察设备运转情况和设备状态的,此类电气设备在设备出厂之前各种参数都已经调试好了,若非特殊情况不需改变参数。如某钻井队ABB变频器不报故障也启动不了,现场人员以为参数或程序有问题,于是改来改去也未解决问题,后来才发现钻台急停按钮被按下。

三、故障诊断知识及获取与管理

一般的设备故障诊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故障树方法:这种方法是借助于系统内的设备故障逻辑信息结构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利用错误的信息输出找到可能发生的错误的内容,在相对简单的生产装置系统内,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第二种是专家系统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建立装置设备系统故障的知识库与推理机,计算机借助现场采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然后利用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分析,找出可能产生故障的原因。专家系统的学习功能还可以根据推理的结果修改知识库,改善专家系统的性能。这种方法比较的适用于系统结构复杂的大型现代化的工业系统。石化企业由于采用的是系统结构复杂的大型工业系统,因此在故障诊断时使用专家系统。

(1)故障诊断知识的获取

电气设备故障知识获取的基本任务先是由专家系统获取该电气设备故障知识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知识库来满足电气故障诊断问题的需要的知识内容。知识内容的获取的任务见以下几个步骤:知识内容的提取、知识内容的转换输入以及知识内容的检查验证。

存储的知识内容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的显性知识为人们可以直接接受的知识内容,如书本中的知识,看到的图形等都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隐藏知识在大脑中的,它表现为专家的经验和直觉,其中有些可以通过与专家对话的总结,有的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故障诊断的知识也可以从几个角度进行分类,明确知识,我们主要通过机器的运作,技术文件和其他信息提取;隐形知识通过对话解决故障诊断专家知识表示;为隐性知识,通过机器的故障维修记录进行总结,同时我们可以模拟不明确的隐性知识。通过这些手段,传播知识的内容提取活动。对不同类型的知识提取知识。

对于技术文档资料、专家交谈的记录、维修记录生成的规则进行整理,如果的部分可以整理出故障的原因,进而获得对现场电气设备的监测点;部分则总结出电气设备产生的故障类型。这样可以将每条信息记录表示成向量信息(X1、X2,..、Xn,Y:j),Xn 表示第 n 项检测指标达到的值或对应的状态(用 O,1 表示状态是否满足要求),Yj 则表示此时对应的故障。由此产生的向量集可以被用来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通过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其转移到网络组织。同时神经网络本身有不同的规则和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诊断后,有一些模糊的指导,它可以获得部分隐性知识表达不清楚的经验。通过这样的转换方式,将生产装置现场、专家的知识用神经网络加以表示和描述。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知识提取的工作后,需要一个交互性良好的知识输入界面,由专门的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人员来进行知识内容的输入。同时知识在录入时需要进行验证,验证其正确性、一致性。在这里将前面工作中采集到的知识内容准确无误的输入知识库系统中。一致性是指没有明显的逻辑中产生的错误和逻辑冲突,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获取的知识本身有误,或者知识转换时出现差错。正确性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输入界面设计确认对话框,要求员工对每个输入知识确认避免输入错误。对于第二种类型的错误,对知识规则和遵守规则进行了分析,问题的系统提示输入,进入知识的确认。

(2)故障采集和及时性

PLC 可与工业计算机连接进行通信,工业计算机参与编程并对 PLC 进行现场控制和管理这样使用起来就更加的方便。我们需要把经过监测得到的电气故障信息传递到控制室中的工业计算机中,然后由工业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的依据是根据故障诊断系统数据库参数来判断的,以确定电气设备故障的具置和产生原因,我们通过上位机与下位机通信能力,可以使上位计算机随时了解系统的工作信息,当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时经过数据的采集在电脑显示器显示出相关的故障信息。所以我们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必须解决它与下位机通信信息传递的问题。上位工业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是通过相对应的串行接口与 PLC 的接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部的数据传输的网络。这个形成的小型的局部数据传输网络该小型数据传输局部网络的信息内容在传输的过程点是:前面的上位工业专用计算机是主动性的而 PLC 是被动的,通讯时由工业计算机给 PLC 发出指令,当 PLC 接到该指令后进行执行。信息通讯的目的是把上位计算机作为操作控制台,把 PLC 从现场监测到的输入输出的实时下的状态、收集后输送录入到该寄存器中并进行保存,再这过程完成之后就把之前得到的信息内容送到下位的工业计算机中来进行信息处理的工作内容,这样作就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数据内容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还能够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监控,装置中现场的工艺流程情况的实时状态也能够显示打印出来。

结语:本文通过对电气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做了介绍,并对如何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做了研究,最后如何及时有效的消除故障做了探讨,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上一篇: 文学类论文 下一篇: 农村保险市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