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6:03: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如何做好证券投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吉林省吉林地区的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12年吉林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15%,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增加,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5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收入在不断增多,其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以往的“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也日益被淡化。
而随着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在同步增强,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吉林省吉林地区工薪阶层证券投资面临的问题
1.工薪阶层收入来源单一、上涨过慢
对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而2012年联合国公布72个国家工薪阶层收入,人均月工资1518.48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9327元;中国人均月收入为702.31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134元,两者相差近一半,显示中国工薪阶层的人均收入不到世界的一半。这个结果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收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确实偏低。2012年吉林地区工薪阶层人均收入仅有3024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4134元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个影响吉林地区工薪阶层收入的因素就是工资上涨过慢。据调查在2003年-2012年之间,处在社会中间阶层的工薪阶层的薪水上涨速度最慢。
“从2006年开始,工资就再也没有涨过。”这是吉林市受访者张莹的话语。张莹在吉林市的一家大型国企工作了10年,从2003年-2006年,工资从4000元/月涨到6000元/月,但从2006年至2012,工资仅从6000元/月涨到了8000元/月。类似于张莹这样的情况在吉林地区比较普遍,工薪阶层工资涨速过小是个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物价的上涨,固定的工资收入中用于必要生活支出比例必将增大,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必将减少。
2.投资理念相对趋同
目前在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大部分处于20周岁到60周岁,其中25周岁到50周岁的人群比重最大,也就是处于家庭事业发展期和成熟区这两个人生阶段的人群比重最大。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所以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都是为了获取正常工资外的收益来满足生活所需或者对未来的保障。
3.选择投资对象比较困难
这两个人生阶段的工薪阶层正处于人生的旺盛期,无论是他们自身的年龄特点还是对社会的了解都使他们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
4.工薪阶层缺乏专业的证券投资知识,不会运用专业的方法解决投资问题
在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金融专业毕业,他们的专业各种各样,对证券市场的了解更是有限,更不用说一些专业的分析方法,投资方法了。他们对分散投资的报酬率,债券的价格变化,以及投资方向都缺乏一定的辨析能力。有一些工薪阶层还喜欢看一些投资理财书籍进行投资,但是市场上各类投资理财书刊汗牛充栋,真正有价值的、有实用操作且简单可行的方法几乎没有,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照本宣科会害死人,反而走进一个误区。
二、对吉林地区工薪阶层面临问题的解决建议
1.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根据资金实力进行投资选择
虽然同为吉林地区的工薪阶层,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
(1)低收入者一般应该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
(2)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相对传统,家庭的理财观念要求绝对稳健。所以他们应该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而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
(3)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而又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报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
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2.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把握各类证券的风险特征,设定合理的风险和收益目标
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在吉林地区,年龄较小的工薪阶层不畏惧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总体而言,在吉林地区大部分人都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
(1)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来说,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
(2)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在吉林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报道与评比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所以建议这部分人群首选作为投资工具。当然,随着吉林地区证券投资理念的深入,证券行业的发展,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
(3)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来说,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
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关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投资类课程,以培养我国急需的人才。作为金融学课程核心课程之一,《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是简单地了解证券知识和分析理论要点并不能顺畅的进行资本市场管理工作,学生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资本市场具体情况了解投资管理的环节,熟练应用投资实践方法和手段,进行风险控制。但是,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与现实中方兴未艾的资本市场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单一的教学内容组织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
一般《证券投资学》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理论是指导性的,但是具体到资本市场中应当如何开展工作,绝大部份教材中没有这部份内容。随着资本市场机制完善,各类金融市场联系愈加紧密,投资已经从股民单纯的个人行为变为机构的收益管理与风险控制,并向前延伸到决策制定,向后扩展到风险评估。显然,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紧跟市场。
1.2 教学过程过于呆板
首先,目前《证券投资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纯理论教学模式,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掌握住教材知识点,就算完成教学目标,即使应用案例,一般也缺乏实效性,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其次,即使有相应的配套实验,也是以证券分析软件和模拟炒股为主,教学方法上以运用教授法、演示法为主,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将证券分析软件给学生进行演示,教师仍居于主要地位,虽然能有助于学生跟随老师熟悉操作步骤,但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考评也是注重课堂表现和试卷分数,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
综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深化与创新,必然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不断改革。首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理解应用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优化的。具体到《证券投资学》课程而言,教学主体的更新更来源于资本市场实践的创新,当今开放中的中国,正处于投资管理的空前繁荣时期,必将推动微观金融领域的发展,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要把资本市场最新发展动态和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前沿介绍给学生。其次,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以及与相关课程衔接的需要。传统金融学体系内容上板块结构中投资组合理论、证券定价、有效市场理论等不断深化,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前提下处理好这些深化的知识,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课题;此外,如何做好与《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也是亟待解决的命题。因而,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2 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美国教育学家盖奇(Gage)指出:教育家应采用科学家剖析分子的方法来理解复杂的教育现象。因此,此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将建设目标定位在为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金融投资理财人才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基于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渐进式《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借用了研究性课程的要求和方法,采用基于问题学习(PBL)这样的建构主义思想,立体化、全方位规范课程的理念、资源、环节等教学要素,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三位一体,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结合,通过层次渐进教学,在验证层次(基础理论)、综合层次(专业理论)、创新层次(方法与工具)和研究层次(开放式探究)逐渐递进,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当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到教学改革的真实效果。因此,此次教学改革项目实施历经相关高校两版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以及四年以上教学实践的检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以理念为目标,合理化教学内容
在构思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理念是实施项目的核心,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核心和灵魂。
一方面,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必须不断审视这门与时俱进课程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期间,培养计划对课时数进行了压缩,学生有了较充裕的实践可以自行安排,学习的自主性更大,也需要我们按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及时增加了市场新的交易品种等新名词、新内容和新技术,同时也对证券分析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精简和更新。通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和试用,我们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出版,使其更加贴近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3.2 以内容为重点,调整课程结构
在按要求对于课堂教学课时压缩的同时,我们调整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学时结构。例如,原有的证券市场基本面分析部分,详细的介绍各种分析工具,使总学时膨胀,增加了学生负担,而有些知识实际上是重复学习,学生也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够对证券市场一些共同规律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重新制订了教学目标:以证券和证券市场知识为基础,以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和套利定价理论为理论架构,以证券定价、证券市场的宏、中、微观分析为能力架构,使学生符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并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为配合课程结构的改革,我们还重新编写了课程教案、调整了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构建了坚实的新的课程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取上让学生有层次的递进,强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3.3 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彻底转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观念。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在课程中,课前主讲教师将每章的重点、难点和自学要求事先告诉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和参考书目。此深化学生的感性外,重点在证券分析和证券实务环节,我们逐步加强了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在理论环节,我们与相关的衔接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等一道,相互配合进行教学改革,逐步强化研究性教学思想,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获取与证券投资有关的实际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中掌握所学知识,基本形成知识上无拘无束、气氛活跃、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过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积极思索,大胆发表意见,在师生共同讨论先进手段的运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了多媒体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形象、生动、真实的展示,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以应用能力重点,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在《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还尤其注重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注重实务与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实验课程的理论部分,要求学生运用Wind 数据库配合SPSS、EViews等工具软件将科研成果与教学相配合进行学习,将比较抽象的图像显示出来,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课程所涉及的大量复杂的公式和图表,改变了以往大量繁琐无味的计算让学生望而却步的情景,这一做法,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实践环节,教师积极联系证券公司等,开辟实习基地,确保实践课程效果和质量,例如,邀请现场工作人员来课堂讲述开户环节,并让学生在基地实践客户经理岗位,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学生、教师和现场指导老师质疑与答疑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答疑,并根据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组织讨论,出现了相互提问的生动局面,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一人满堂灌的状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5 以考核为抓手,强化课程效果
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如前所述,目前以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虽然客观,但学生可能花较多时间记忆而忽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因此,这与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众多的课程掌握情况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教科书上的相关理论很简单,技术指标机械性的记忆也可以做到,但具体应用时学生们却很难活学活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此次改革对考试内容与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除了出勤、课堂讨论发言、课后作业、笔试外,增加了三次平时测验以及独立完成一份内容非常综合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和《实验报告》,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已达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的实践考核机制,邀请现场指导教师对实验、实践环节进行考评。
第三,鼓励学生学完基础知识后,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3.6 以兴趣为先导,探索衍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值会计
“市值会计研究报告”是经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来的,其中就涉及到对市值会计的相关阐述。们可以把“市值会计”定义为:下公允价值计量下,要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某部分资产和负债的变动纳入相关的损益,从当前的情况看来,市值会计的运用范围也比较广,譬如说,证券投资和金融衍生工具、工作等等方面。
我们可以从定义和金融资产计量实务等两方面对“市值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分析。我们从两者的计量项目价值变动处理上可以发现,“市值会计”只是考虑将价值变动纳入到损益内;而“公允价值会计”则可以细分为算入损益或者权益上的两种情况来分析。金融资产作为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其在实务的处理上也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证券投资变动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 “计入损益”和“计入权益”等两种类型,为当前部分金融机构操纵利润开通了新的“隧道”。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实际工作经验,笔者发现采用“市值会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以及影响权益公允价值计量证券投资区分,便于制定更加及时和精确的解决方案。基本这种视角下考虑,“市值会计”可以被认为是为金融机构而服务的,并非仅仅是为了投资者。
二、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
笔者经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36号《资产减值》中有提到,一旦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小于其账面金额,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其视为减值,在实务上要进行减值损失的确认。
关于如何做好金融资产减值的规范化工作,就IFRSs和美国GAAP来说,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也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就是在贷款减值发生的时候,应该通过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结合实际利率计算贴现而得到现值计量;而通过摊余成本来对证券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非暂时性减值问题,其核算工作上要把其账面金额调到公允价值。
夏大慰等(2005)在IFRSs和美国GAAP关于资产减值规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指出: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未来可回收金额或者价值低于账面金额时,减计资产的会计处理。客观性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重点内容,能够全面反映出企业在拥有资产所发生的价值波动和影响,属于一种双向的反映。会计学领域中所说的稳健性思想也能够通过资产减值会计体现出来,也是单纯地能够反映出企业在拥有资产的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导致可回收金额减少的影响,是一种单方向的反映。“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目标和理念等两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两者会计计量的逻辑基础不同
站在谁的角度来分析计量的价值,是当前会计计量逻辑的基础,也就是说某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否因为报告主体而有所差异。
(一)市场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逻辑基础。在SFAS157的相关政策下,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所发生的有序交易中,资产被出售所回收回来的资金或者是负债发生转让是所支付出去的价钱;而在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则中公允价值则被定义成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所发生的出售一项资产所得或者一项负债转移所支付的价格。两者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表面上来看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公允价值是在市场角度下进行计量的,而不是出于特定主体来考虑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逻辑基础进行更深入的认识:(1)公允价值不能脱离市场价值,属于市场价值的一部分;(2)公允价值需要依靠市场中的有序交易才能够实现;(3)市场参与者是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的假设主体。
四、结束语
“公允价值会计”必须要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条件下提出来,也就是当企业处于计量日或者报告日,需要对真实市场交易的发生的资产销售、负债清偿等进行模拟,进而推出企业当前的市场价值。“公允价值会计”的目的就是把企业与市场进行对接,让财务报告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对企业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动的情况有所了解。“公允价值会计”包含了“市值会计”,从这一点就能够说明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处理上,是算入损益类还是算入权益类,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在运用公允价值过程中对财务报告造成的影响是处于其遭遇抵制的重要原因。“公允价值会计”与“资产减值会计”在目标和理念上都有所不同,“资产减值会计”仅仅基于某些特定条件下运用公允价值,只能从单方面来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变动,不能涵盖在“公允价值会计”的范围内。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法》中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现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会计法》应明确指出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地位,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等内容,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渊源及地位。
(二)企业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
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一个会计法规部门规章,对企业有一个约束力。与此同时,《公司法》中有一章规定财务报告要按国家规定的有关会计制度执行,并进行分配;按新《企业会计准则》,有一部分会计计量要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虽然净资产有增减,但无实质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在此,企业利润如何分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的协调问题
我国早期会计利润基本等于税务利润,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采取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原则,与我国原相关税实施细则计算的税务利润的差距越来越大。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为报表使用者决策服务的,这与税收强制性的特点及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公共服务需要的目标不同。但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两者如何减少差异、减少会计与税收的协调成本值得研究。
二、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协调问题
我国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除此以外的大多数企业执行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从企业方面来讲,目前还有执行财政部的、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同企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两者怎样才具有可比性以及如何协调的问题值得研究。
三、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人才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事物、新业务层出不穷,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前提下,价值量的认定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现值,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企业会计更大的活动空间,这就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而且,有些职业判断往往是可操作利润或最有可能引发争议的地方,这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判断的难度,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日益成为突出问题。目前,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人,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持证人员有64.7万人,在岗人员有59.8万人。其中,无技术资格者361749人,初级资格182486人,中级资格73163人,高级资格4816人,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财政部近期的十年规划拟打造全国领军人才1000名,浙江省也在2006年开始启动了浙江省地方高级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目前,浙江省地方领军人才培养已29名,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也在加紧对当地骨干会计人才的发掘、培养工作,全省呈现出会计人才(特别中青年会计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浙江省不断完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评价标准,高层次会计应用人才资格进一步向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会计工作第一线人员的倾斜,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申报实务型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推进会计实务型应用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监管问题
面对9、10两月高位震荡的市场,广大散户不要过多地去抱怨市场,而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这一结果。有些散户看了以后也许会说:谁都会说,挣钱的都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市场,而那些在市场上涨使人不可思议的情况下,还没有挣到钱或者说没有挣到自己预期盈利目标的人就很难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市场,而多以抱怨和冲动出入市场。这些股民朋友的心态我能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地想一想,别人在同样的市场中能挣到钱,自己为什么挣不到钱?我认为在市场大涨时能挣到钱或在市场下跌时能少赔钱的股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股民都是肯于下功夫去分析和研究市场及个股,同时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出一些自己的投资方法。大多四、五十岁的人,也许都记得在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字叫《青松岭》。剧中有一个名叫“钱广”的人,这个人在电影中虽然是一反面人物,但是他对如何做好一件事所应具备的条件作了精辟的归纳,具体的过程在此不作叙述,他说的中心意思是“一是手艺巧,二是家什妙”。我一直记忆犹新。这里的“手艺”指的是做事要有一定的技术,“家什”指的是做事的工具。在你准备做一件事的时候,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技术或知识,再有一定工具的辅助,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通过电影中的这件事使我想到,我们炒股也是一样。炒股我们不仅要用功去研究市场而且还要具备一定方法,这样才能做好我们的股票投资。如果只用功而没有一定的方法同样达不到你的投资的目的。
9月4日有位朋友问我,你对今天0072江南重工和600150中国船舶两只股票的走势怎么看?我发现这两只股票今天的盘面变化非常典型并带有很好的普遍性。所以今天借此机会把我当时的看法说一下,目的是让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我对这两只股票当天的变化特点的分析是否有道理。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今天我只是想利用这种方式开阔一下大家的思路,同时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在此我并没有推荐这两只股票的意思,只是作为分析股票的一个例子而已。
9月4日两只股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大幅上涨。600072江南重工开盘不久立即涨停,600150中国船舶小幅一路攀升全天上涨达6.4%。江南重工涨停成交量是一极度萎缩的状态,而中国船舶虽然上涨只有6%但是成交量却是大幅同步上涨。成交量的变化是两股票的最大不同点,我们通过量的变化初步用以判定两股票近期的变化趋势。600072江南重工涨停无量,这说明持股者惜售,同时也反映出该股没有出现新资金大量的追捧,目前价位对所有持有者都是胜利者,持有者谁都不愿再次投入大量资金推动股价上涨,所以从根本缺乏再次上攻的基础资金或新的后继者,以此判断近期该股出现调整在所难免,建议转天加5%集合竞价卖出为宜。600150中国船舶当天虽然只上涨了6%,但是却伴有巨额的成交量,该股虽然价格很高却有大量资金介入,从接力的角度看它具有了再次冲高的后继者。因为,买股票谁都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赔钱,只要是有实力的资金在高位买入股票一定还会再次将股价推到一新的高度以获取他的投资收益。由此判断该股近期将会以窄幅震荡为主或小幅调整过一段时间定会继续推高股价,建议可继续持有等待。
以上只是对两只股票当天不同变化特点进行了直观的分析,大家可跟踪这两只股票9月份的变化,如果变化趋势接近于分析结果,大家可借鉴此法分析其他的股票。如果结果不一致也请广大的股民朋友给予纠正。
在此我再次强调一下我对10月市场趋势的判断,10月初市场出现下跌迹象的趋势有可能被黄金周的休市所躲过,随后进入弱势的震荡阶段。当前市场虽然有所反常只要我们根据不同阶段市场的变化特点,归纳总结不同时期的分析和操作方法定会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而且也受益匪浅。证券投资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的革命。
近期大家可重点关注000780ST平能,该股在15元以下可适量接入一点。该股是重组煤炭股,其内容有了质的变化,2007年上半年每股收益为0.省略,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炒股之旅中遇到的问题。
看盘知识
张 晶
BOLL布林线
BOLL指标称为布林线,它属于路径指标,该指标是股价运动过程中的轨迹指标。布林线在计算时是利用一定时间内价值的波动率转化而来,其参数通常按20取值。
1 布林线由上限、中线、下限组成带状通道,上限和中线之间为强势区,中线和下限之间为弱势区,观察布林线中股价的经常运行位置将有助于揭示市场的强弱。股价多数时间在上限与中线之间运行,表示股价处于强势区运行,市场有参与价值,股价有望不断走高;股价多数时间在下限与中线之间运行,表示股价处于弱势区运行,市场缺乏参与价值,股价有不断走低可能。
2 带状通道揭示了未来股价的波动范围。该带状通道具有变异性,带状通道的宽窄随股价波动幅度的大小而变化和调节。
3 布林线具有压力和支撑的作用。布林线的上限构成对股价的压力,布林线的下限构成对股价的支撑,布林线的中线是压力和支撑转换的敏感位景。看布林线可以帮助投资者形成逢低买入、逢高卖出的投资习惯。
4 布林线的收口和张口非常关键。当多空双方达到暂时平衡时,布林线的上限和下限靠近,术语称为布林线收口,一旦布林线的上限和下限靠得非常近,往往预示着股价的运行将变盘。而一旦市场上的多方(空方)力量聚集到―定程度后,多方(空方)将占据绝对优势时,多方(空方)把股价拉高(打低),布林线的上限和下限会被强行分开,这
一过程就表现为布林线在上升(下降)过程中的布林线放大张口。在上述位置投资者将面临买入、持有、卖出的重大决策。
利用布林线指标选股主要是观察布林线指标开口的大小,对那些开口逐渐变小的股票就要多加留意了。因为布林线指标开口逐渐变小代表股价的涨跌幅度逐渐变小,多空双方力量趋于一致,股价将会选择方向突破,而且开口越小,股价突破的力度就越大。
开口逐渐变小代表股价的涨跌幅度逐渐变小,多空双方力量趋于一致,股价将会选择方向突破,而且开口越小,股价突破的力度就越大。 在选定布林线指标开口较小的股票后,先不要急于买进,因为布林线指标只告诉我们这些股票随时会突破,但却没有告诉我们股价突破的方向,如果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股票向上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1)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要好,这样主力在拉抬时,才能吸引大量的跟风盘。
(2)在K线图上,股价最好站在250日、120日、60日、30日和10日均线上。
(3)要看当前股价所处的位置,最好选择股价在相对底部的股票,对那些在高位横盘或上升和下降途中横盘的股票要加倍小心。
布林线指标本身没有提供明确的卖出讯号,但本人经过观察,可以利用股价跌破布林线股价平均线作为卖出讯号。
警惕银行与地产阶段性风险集中释放
王建铭
上一期我们重点分析了通胀的形成。显然通胀既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不仅生活资料具备上涨动力,而且生产资料也具上涨动力。下一阶段,通胀将会产生的影响――
利率被迫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宏观调控一直排斥利率手段。不肯将利率恢复正常水平(提高利率),但是今年通胀的快速上升,打破宏观调控的格局。按照目前的态势,今、明两年的通胀有可能保持在4%以上,根据周小川行长讲话的精神,如果将实际利率恢复为正,则未来至少需要加息3次,而且考虑到连续、快速加息可能对宏观经济造成短期冲击,在加息的方式上,非对称加息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也就是说,未来存款利率的上升速度将明显决于贷款利率,再加上准备金的不断上升,银行的息差将进一步收窄。届时,银行的盈利能力将经受考验,银行业绩的上升速度在明年将显著放缓;不断的加息对房地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央行一直有意压制按揭利率的上升速度,但明年年初按揭利率依然会出现跳升,届时“次贷危机”,在中国局部上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因此投资者要警惕本轮牛市中,银行与地产阶段性风险的集中释放。
政策反思:被动加息与主动加息
案例一:
已过而立之年李女士老家在东北。目前在北京工作。她的父母在老家有两套合计50多万的房子。母亲已退休,每月有1200元养老保险,父亲还要6年后才能退休,目前每年自己交养老保险金近5000元。李女士每年给自己父母一部分钱。李女士的丈夫的老家在农村,母亲有农村基础社保,父亲已逝,他们每年也要寄生活费给母亲。李女士夫妻两人月收入近一万元,除了缴纳养老保险外,无其他商业保险。股市行情不好,李女士购买的股票、基金全部被套牢。准备要孩子的他们,又该如何筹谋?
理财师:吴新婷
第六届全国十佳理财师、国家理财规划师、经济师、证券投资顾问、投资者教育能手、惠州电视台《午间新闻》特派财经观察员。
《卓越理财》:对李女士而言,她面临的养老困境该如何解决?今后的养老该如何规划?
吴新婷:退休以后我们靠的是资产来生活,合理而有效的退休规划不但可以满足退休后漫长的生活支出,并且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活得自由、活得有质量,同时还会给我们足够的心情,去感知幸福、恣意享受生活,并付出我们的能力和爱。
一、收入:
李女士夫妻两人月收入近一万元:1万*12个月=120000元/年。
二、支出:
自己交养老保险金近5000元/年。
每年给李女士父母一部分钱(假设4000元/年);
每年寄生活费给李女士丈夫的母亲(假设8000元/年);
三、养老收支相抵后 120000元-5000元-8000元-4000元=103000元/年。
四、理财规划需求:现在准备要孩子。
首先,李女士夫妻每年要先拿出6000元至10000元购买意外、医疗、养老保险。把风险控制好。
其次,李女士夫妻的房子是租还是需要购房也要统一思想,做好计划,如果决定在北京长期租房子,提前准备好10万元的育儿存款就可以计划生孩子了,如果还有购房计划那还要推迟生孩子的计划先把房子首付付了,月供不能超过月收入的三分之一。
建议在35岁以前没有购买房子不建议先购车,如果35以前确定租房后已生孩子的等孩子到了7岁后有足够的养车资金准备后再考虑购买车子。
五、每年养老保险金近5000元,是不够养老的,需要每年提高10%来补充养老金。
养老金的核心:进行退休需求的分析和退休规划工具的选择。
其一,退休需求的分析:例假设前提条件相抵消(年通货膨胀率为3%年收益为3%),退休后每月基本生活费;6000元/月*12个月*30年=216万元。需要在55岁至60岁生日就要为自己准备好这一笔养老金。
其二、退休规划工具的选择。
养老金的来源有以下几种:1、社会养老保险;2、企业年金;3、商业养老保险;4、投资收益,如房租、股票、基金、信托收入;5、住房公积金提取;6、其他收入如稿费、推迟退休。
特别提示:如果李女士夫妻出现经济危机或养老金缺口,也可以她的父母在老家有两套合计50多万的房子,作为抵押、信贷、转让的形式来获得资金缺口。“以房养老”目前不太适合她,因为老家的房子租金收益较低,不过也可以用老家的房子或变卖后换一套北京的小房子,到老的时候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来准备养老金。
案例二:
辛先生在北京有一套近150多万的房子。他与妻子年收入30万元。每月花销2万元左右。目前与自己的父母、妻儿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父母已退休,每月共有3000左右的退休金。辛先生的女儿已上小学。随着女儿年龄日益增长,需要独立空间,辛先生有了换房的需求。面对日益高企的房价,辛先生很是发愁。他又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养老规划,以及协调孩子成长中的经济需求呢?
《卓越理财》:辛先生的面临养老问题,他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哪些理财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又该如何筹谋?
吴新婷:辛先生应从现在开始规划退休生活。退休规划具有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强制性等特征,现在提早为退休做规划是明智的选择。
根据辛先生家庭的养老需求,社会保障已经远远无法满足,
品质养老资金解决方案:
按平均寿命计算,为辛先生筹划年龄为75岁,辛太太为80岁,现年辛先生35岁,太太30岁,以后到达的退休的需求为计算,假设辛太太按正常55岁退休,假设退休后辛先生家庭每月支出约3万元,每年约36万元,退休时需要3万元/月*12 即退休时每年生活支出为36万元/年,即退休25年的生活支出为36万元/年*30= 900万元,退休时点共需900万退休养老金。
尽管辛先生家庭在北京有一套近150多万的房子,辛先生还需要购买基本社保,以减少缺口,可通过已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还有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资金压力。
关键词:股票市场 ; 证券公司;经营绩效;风险预防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0)12007307
中国自1985年9月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证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09年3月25日,中国已有107家证券公司。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所从事的是资本证券业务,但从所有的证券公司财务报告来看,有关股票发行承销、股票、股票自营买卖、股票投资咨询等业务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几次周期波动,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一直处于巨亏或巨盈的状态。例如, 1994年8月1日―2001年6月30日股票市场的股价指数持续攀升,从而使证券公司取得了巨额经营回报;而2001年7月―2005年12月由于股票市场的调整、震荡、股价指数下滑,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出现剧烈波动或持续下降,尤其是其自营投资大量亏损,导致4年中有19家证券公司倒闭或被接管。由此可以看出,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取决于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证券公司经营回报与股票市场行情具有某种黏合关联,而且此种关联在我国股票市场震荡剧烈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将利用2006年1月―2007年10月股票市场股价一路飙升和2007年11月―2008年11月股票市场股价又急速下跌这两个时段,分析股市行情与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关联性以及股市行情对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作用成因,并从风险防范角度提出消除股市波动对证券公司经营回报影响的建议。
一、 文献回顾
1.国外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与回报的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与回报并没有系统的研究,尤其是以股市环境变化为视角对证券公司的经营表现进行研究的文献尚未发现。在证券公司的经营行为方面,Dolvin特别强调上市公司的质量与证券公司经营的关系。他认为证券公司的发展以上市公司为依托,良好的上市公司群体无疑有利于证券公司的良好发展[1]。在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Santomero和Babbel分析了风险度量问题,强调公司要正常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风险控制系统[2]。此外,Cummins从另一角度论述了风险控制问题。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促进证券公司发展的最好武器,同时各种各样的创新也体现了这个行业的风险资产多的特征,因此如何做好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3]。总的来看,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特征是切入点窄、缺乏系统性,并且仅以专题形式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与回报的某个方面加以研究。
2.国内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与回报的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证券公司经营风险与回报问题的学者也不多。陈道江首先提出了我国券商的经营风险问题,并基于三个方面分析成因:(1)证券市场主体制度性缺陷。由于国有股和流通股的人为割裂,导致证券市场上集聚了很大的系统风险。(2)交易机制的缺失。券商目前的经营困境与我国当前市场交易机制的缺陷有关。我国目前还没有做空机制,是一个单边市场,赢利的方式只有低买高卖,跌则亏、涨则赢。(3)经营模式单一。当前中国券商主要局限于一级市场的承销、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和自营及委托理财四项业务,佣金收入占中国券商收入的1/2上,利润总额的90%以上主要集中在这几项传统业务上,而在企业并购重组服务、投资咨询、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交易等一些创新型和延伸型业务上则进展不大[4]。伍兵研究了我国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他认为,从2002―2005年我国证券公司出现全行业亏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原因之一是市场的结构性缺陷造成证券公司一条腿走路的局面。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严重失衡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安排上的另一重大缺陷。尽管我国的企业债券出现得比股票早,但其发展却相当缓慢。目前企业直接融资主要来源于股票市场,这样就使得证券公司的业务增长不得不极度依赖于股票市场的表现[5]。此外,马庆泉提出了为挽救证券公司而挽救股市的观点,即搁置股权分置问题、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抓好上市企业的诚信问题、优质企业国内上市、股市的单边性质问题以及处置高风险券商[6]。上述文献表明,国内学者大多从宏观角度研究股票市场运作对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也有学者从完善内控机制角度对证券公司的危机处理加以论述。
二、实证分析
1.变量设计
目前衡量公司经营回报的指标有很多,如净利润、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等等。本文将选取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作为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评价指标。所谓营业收入是指证券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日常各项证券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净利润是证券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的差值。每股收益是反映每股价值的基础性指标,计算方法为净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每股收益有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之分。基本每股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而得出的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定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并通过计算而得出的每股收益。净资产利润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率,它反映证券公司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该指标值愈高,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越大。净资产利润率有全面摊薄的净资产利润率与加权平均的净资产利润率之分。全面摊薄的净资产利润率等于报告期净利润除以期末净资产。该指标强调期末状况,是一个静态指标,反映期末单位净资产对经营净利润的分享状况。加权平均的净资产利润率等于报告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平均净资产。该指标强调经营期间净资产赚取利润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反映公司净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
2.研究假设
在深沪股市1 60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家证券公司。本文以这8家证券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其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的财务报告中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这四项指标的三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深沪8家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数据列示单位:亿元
通过数据比较,笔者发现8家证券公司中至少有7家2007年的数据均高于2006年与2008年。由此可以认为,8家证券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等四项指标数据的总体均值分别高于2006年与2008年,而且它们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本文将采取构造密度函数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将2007年营业收入等四项指标的总体数据界定为样本组,2006年与2008年营业收入等四项指标总体数据界定为2007年样本组下相应的控制组,并对表3与表4的X与Y两个总体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营业收入明显高于2006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2: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营业收入明显高于2008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3: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净利润明显高于2006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4: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净利润明显高于2008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5: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明显高于2006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6: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净资产利润率明显高于2008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7: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每股收益明显高于2006年度的控制组。
假设8:证券公司2007年度的每股收益明显高于2008年度的控制组。
3.数据处理
4.原因分析
通过对深沪8家证券公司近3年数据处理可以看出,与2006年比较,2007年证券业上市公司经营回报涨幅明显;与2007年比较,2008年证券业上市公司经营回报跌幅显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股票市场行情变化是促成我国证券公司经营回报频繁波动的本质因素。这是因为,与股票投资相比,债券投资的收益率显著偏低。尽管2006―2008年间,银行多次调整利息,但投资者仍对投资股票感兴趣,缺乏对债券的投资热情,进而不会深度影响债券的供求关系以及债券的价格。然而,2007年与2008年是我国股票市场剧烈震荡的两年,股价的波动影响着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的预期,股指的涨与跌与投资者经营股票的投资热情以及投资行为紧密相关。证券公司的数据显示,证券公司证券买卖的佣金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来源,2007年,8家证券公司的股票买卖费与自营投资收益总计占到营业收入的72%以上。由此可知,股市行情决定股指走向,股指变动影响股民的投资热情,股票的投资行为改变着证券公司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从而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表5深沪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主要组成的年度数据比较分析单位:亿元
(1)2007年股市行情攀升导致证券公司经营回报激增
图1和图2显示了2006―2008年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的股价走势图。从两走势图看,2006年股价波动很小,股价增长缓慢[7],2006年1月4日,上证指数开盘价为1 163.88,深证成指为2 873.53;2006年12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价为2 675.47,深证成指为6 647.14。然而,2007年股票市场的表现超越了投资者的想象力,勇夺全球主流资本市场涨幅的桂冠。其中,2007年10月10日上证指数涨幅达6 124.04,深证成指涨幅达19 600.03,两市同时创下股票市场建立以来的最高点。从图1与图2的走势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前10个月股指陡峭攀升,加速了场外资金的入市,股票与基金投资者纷纷通过证券公司开户赚钱,证券公司也格外重视自有资金的自营业务。笔者认为,2007年不断刷新的指数高位与成交水平归因于两点:一是羊群效应[8]。大量理论研究发现,2007年的股票投资者具有高度的“羊群效应”的倾向。所谓“羊群效应”是指由于对信息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众行为。2007年前10个月在证券公司开户炒股的投资者与日激增,众多投资者处于疯狂的群体非理性状态。二是正反馈交易策略[9],即利用反馈机制制定交易策略。通俗地说,是指在价格升高时买进股票,价格下跌时卖出股票。2007年股价指数由年初开始连续10个月走高,这种行情恰好迎合了股民的兴趣。这段时间急于入市或放大交易的股票投资者都有使用正反馈交易策略的倾向,部分股票投资者会采用“盲从”或“跟风”等正反馈行为,追随股票市场的潮流,蜂拥购买各类上涨的股票。羊群效应与正反馈交易策略的有机叠加,促成了几乎全民炒股,全民致力于赚钱的疯狂。从表5来看,2007年8家证券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费净收入比2006年大幅增加,其中增幅最小的是长江证券,达3.4倍之多,增幅最大的是宏源证券,有7.2倍之多;借2007年股价大涨之际,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投资成果丰硕,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均有攀升,这些都可以从表4数据比较中得到印证。
(2)2008年股市行情暴跌导致证券公司经营回报下滑
2008年是股市暴跌的一年。上证指数2008年1月2日的开盘价为5 265.00点,在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1 820.81,其中在10月28日经历了最低点1 664.93点;深证成指2008年1月2日的开盘价为17 856.15点,在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6 485.51点,其中在10月28日经历了最低点5 577.23点。图1与图2也显示了深沪两市2008年的股价走势。截至2008年年末,有85%以上股市的投资者处于亏损与严重亏损状态,深沪两市股指持续走低销蚀了我国数以万计投资者的资产。2008年股市急速下挫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小非”解禁[10]。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 245.97亿股“大小非”解禁,其中股改“大小非”942.73亿股,新老划断后IPO“大小非”303.14亿股。 “大小非”解禁使得上市公司的原始股东将发行价位极低的大小非流通股带入股市,按照现实高额股价的标准套取现金。由于 “大小非”解禁,股市大额资金流向了少数“大小非”的持有者,造成其他投资者全面亏损,严重挫伤了众多投资者的信心与投资热情。二是金融危机对股票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也波及中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2008年下半年,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额锐减,数十万家企业倒闭,就业与择业矛盾异常突出。在社会需求收缩的背景下,绝大多数股票投资者对经济晴雨表――中国股市的预期缺乏乐观。“大小非”解禁与金融危机相互叠加,再加上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态,使得股票投资者对2008年的投资极为谨慎,尽可能放低股票交易量,做到“优中选优”。从表5可以看出,与2007年相比,2008年8家证券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费净收入急速下滑,跌幅均在30%―50%之间;在证券公司自身投资方面,8家证券公司中有7家出现亏损,其中有4家净收益降幅超过了60%。此外, 2008年8家证券公司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全部为负值。
三、 结论与建议
2006―2008年我国证券公司经营回报波动明显,且波动规律与股市行情波动基本吻合。本文分析的结论是:第一,股票市场行情攀升,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良好。第二,股票市场行情惨淡,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也明显下挫。第三,合理预测股票市场行情和实施风险管理,将会提高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总体水平。基于此,证券公司有必要从以下方面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1.重视对股票市场风险的预测
证券公司的证券买卖业务、自营投资业务以及所属金融资产的公允计价均与股票市场的价格行情密切相关,因此,证券公司有必要搜集各种有效信息,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走向,科学预测与评价股票市场的短期发展方向与长期运行规律[11],并通过构建股票市场风险防范体系规划公司的各项证券业务。
证券公司需要关注的股票市场风险主要有:第一,经济循环风险。经济现象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循环现象。经济繁荣、经济衰退、经济萧条、经济复苏是经济循环的四个阶段。在经济循环的每一个阶段,股市的风险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往往是股市最牛阶段,但其风险也将增大。随着经济的衰退直至进入萧条时期,股市也从不断走低直到极度低迷。当经济进入复苏早期,股市也会先知先觉,走在经济复苏的前面。第二,币值及利率变动风险。人民币币值是否稳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市。如果币值贬值比率高于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者就会退出股市,选择收益率比贬值率高的投资项目进行保值。同样,利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它的变动对股市的影响更直接,利率的提高和降低会影响股市资金的供应量。在利率不断走低的前提下,股市会逐渐走高;利率呈上调趋势时,股市则会呈下降走势。第三,政策法规风险。政策法规的制订、实施及变更不仅影响整个经济,而且对股市的影响也意义深远。比如国有企业的国有股及法人股的处理以及2009年意欲重启IPO等。尤其是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新法规的出台实施或现有法规的重大修改都会对股市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政府根据股市的冷热程度出台一些鼓励投资或扼制投机的政策也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
结合上述风险考虑,证券公司必须对币值及利率的变动、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政策法规有全面的预测与辨析能力,积极地对各项风险加以预防与化解,努力降低证券买卖收益的波动幅度,合理确定证券自营投资方向。
2.加强对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
证券自营买卖主要指证券公司开设证券账户买卖有价证券并获取收益的行为。证券自营买卖的操作情况影响着证券公司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两项数据的变化。表5中近三年证券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这两项数字的显著差异及每项数字在相应年度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说明证券自营买卖也是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重要来源。因此,证券公司对自身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与预防不可小觑。笔者认为,证券公司作为股票投资者,需要从如下方面管理投资操作风险[12]:第一,股票的选择。股票市场的股票并非都有操作价值。证券公司在选择股票时要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行业范围。公司选择个股时要考虑到行业因素的影响,尽量选择高成长行业的个股,避免选择夕阳行业的个股。第二步,分析所选定行业内各家公司的财务报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股市也是如此。公司需要分析行业范围内各家公司的经营情况、管理情况、市盈率等众多财务指标、未来发展前景、利润预测、已存在或潜在的重大问题,确定各家公司股票的合理价格,进而通过比较市场价位与合理定价的差别来进一步压缩股票选择范围。第三步,运用技术分析方法。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证券公司需要运用一定的技术分析方法,结合所确定范围的各家股票的周期性波动图表,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选择超跌个股。第二,时机的选择。股市并非每日都有盈利机会,行情有明朗与不明朗之分,操作就有可做和不可做之别。从总体上讲,股市操作就是在上升的趋势中逢低买进,在下跌的趋势中逢高抛出。证券公司在股市具体操作中需要更多地借鉴技术分析方法,可参考的方法有置位操作与破位操作等。置位操作的原理是在股价上升的趋势中,等待股价回调到重要的支撑位上买进;在股价下跌的趋势中等待股价反弹到重要的压力位上抛出。破位操作的原理是当股价涨破一个重要的压力位时顺势买进,而当股价跌破一个重要的支撑位时则顺势抛空。其实,证券公司的投资操作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本文仅为证券公司提供投资操作风险管理的理论思路,期盼证券公司借股票市场行情之势创造更多的投资回报。
参考文献:
[1] Dolvin, S.D. Market Structure,Changing Incentives,and underwriter Certific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05,28(3):403-419.
[2] Santomero,A.M.,Babbel,D.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by Insurers:An Analysis of the Proces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7,64(2):231-270.
[3] Cummins, D.J.Convergence in Wholesale Financial Services:Reinsurance and Investment Banking[J].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2005,30(2):187-222.
[4] 陈道江.我国券商危机的现实分析与对策思考[J]. 学术论坛, 2005,(10):66-73.
[5] 伍兵.我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的外部制度与内部治理缺陷[J].求索, 2005,(4):23-25.
[6] 马庆泉.面临市场化与国际化竞争的中国证券业[J].中国金融, 2004,(15):55-56.
[7] 王德河.股票价格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7,(6):71-76.
[8] 崔显林. 论当前股票市场中“羊群效应”的危害与对策[J]. 经济理论研究, 2009,(4):49-51.
[9] 何剑,姚益清. 基于正反馈交易理论的中美股市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09,(2):10-13.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00万,加上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大衰退,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实体经济疲软,直接造成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严峻形势,首当其冲的是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此时正值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会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多大的影响,还难以预测,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断,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和外包公司业务萎缩,会减少用人数量及其冻结招聘;其次国内为国外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会受到影响,而这些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业。而受影响较大的专业则是财经类专业,因为企业业务萎缩,首先减少的是财经类管理人员的需求,其次是技术人员的需求,再次是建筑、能源、机械、IT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造成:一是企业招聘人数下降带来的就业率下降;二是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就业人数较多导致薪资下降。据麦可思与腾讯教育频道共同策划推出的“2009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3月底,高职学生签约率为33%,签约薪资为1750元/月。怎样做好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所工作的大专院校出发,重点谈谈目前怎样做好高职的就业工作。
一、大力推进工学结合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可以给学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收益:(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2)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查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4)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5)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我院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从2006年开始工学结合的尝试,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4个批次学生的工学结合工作。工学结合使该专业的学生开拓了专业视野,突出体现在专业设备和最新工艺技术认识方面,并在就业过程中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我院除电子电路设计与工艺专业外,还有计算机控制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表面组装技术等专业都相继开展了工学结合。工学结合虽给校方和学生带来了诸多益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校方在企业是否实行了无缝隙管理制度,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等问题,都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规
范。
二、推行“订单式”培养机制
所谓“订单式”培养也叫“人才定做”,就是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招生,设立独立的专业或班级,定做单位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毕业后就进入该单位工作。我院目前有:(1)“宏图三胞”班,即在招生阶段根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和班级,单独进行招生;(2)“三和国际”班,即在学生二年级时,根据企业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比例在不同专业招收学生进入该班级,学生毕业实习时可以优先被企业录用并可获得企业的奖助学金。通过这样一种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招生,而且对就业工作是一种推动。
三、以校友会为平台,大力拓展就业市场
校友都是学校精挑细选出来的,基本都是企业单位资深的经理人或者已是成功创业人士。我院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学校就业工作的特点,适时成立校友办公室,积极联系校友,广泛收集就业信息。这些“老板校友”是学生们的楷模,也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人脉”优势,可以开创毕业生就业的又一片新天地。
四、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开展自主创业,“以创带就”,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已有一批高校毕业生积极适应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用信心和能力找到了就业门路,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实现了自我价值,还给别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岗位。
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就是盛景网联商业模式突围的路径。 培训是入口
彭志强早年是清华紫光最年轻的高管,曾参与清华紫光上市全过程,他2007年离开清华紫光,创立盛景网联。
在他看来,任何时候,成长型企业的培训和咨询都是刚需。如果把培训咨询业务看作一个金字塔,处于基础位置的是互联网服务平台,包括企业网络大学、多层次资本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商业交易平台。 在彭志强看来,一个国家创新发展是由母基金、与母基金类似的机构出资人组成:把资金给一线管理人、天使、VC、PE们,再给创业者,最好的创业者上市了,再把钱交给基金和母基金,让他们管理,形成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往上一层,是高层培训。国内的中小企业主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遍布大江南北,身处各个行业,在盛景网联的学员里,有来自新疆、从事高新农业开发的企业主,也有北京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些中小企业主有一些共性的需求,比如挖掘客户、借助资本的力量扩张,等等,彭志强针对这些可以标准化的问题,设置课程,包括:如何深入洞察客户隐形需求?如何从隐性核心需求出发,用创新的方法从同质化竞争中胜出?如何进行专业的股权激励?如何以投资者眼光审视和重塑企业?
培训课程除了针对共性需求,还需要顺应时势。近来股市火热,众多企业纷纷考虑上市,盛景网联便推出“新三板新商业模式”迈向卓越总裁研习班课程。三四线城市的中小企业主对新三板的认知,往往是道听途说,对这类企业主的辅导,要从基础开始,比如:新三板带来的巨大机会和价值是什么?如何做好市值管理,借新三板提升市值?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破局?传统企业如何和互联网融合?
在盛景的整体培训体系里,这是最基础的体验性课程,企业家们体验之后,再决定是否更为深入地学习一整套的创新方法论。
培训之后,接下来是金字塔尖的定制化服务:咨询,根据企业的实力、发展需求和阶段,匹配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新三板的挂牌培训是标准化的,如果企业希望定向增发、提升市值、需要商业模式创新、做股权激励的规划,就需要个性化咨询服务。
早年的培训业务,容易受市场影响。2008年经济危机前几个月,彭志强已经预测到危机:中小企业经营得不好,企业家们都不参加培训了。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彭志强成了“空中飞人”,一年飞了80多次,出差企业家讲课,业务做得艰辛,他开始考虑转型。
“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咨询是入口,增值服务是挂牌、定增、做市。”彭志强介绍:在他的平台上,企业家和券商、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免费路演会的方式进行对接,同时,将企业家们的闲散资金汇集到母基金,母基金成为投资平台。
从2007年创业至今,盛景网联积累了超过1万家学员企业,300多家学员企业挂牌新三板。这些学员成为盛景网联最重要的资源,而彭志强也找到了开发这些资源最佳的方式。 进入资本圈
从培训、咨询进入资本市场,盛景网联转变的背后,是国内政策、经济形势变化的大环境。
“房地产、高利贷火爆时,谈创新,没有人有兴趣。2013年IPO停闸,大量公司上不了创业板,我们跟企业主们谈上新三板,他们觉得新三板是垃圾场,甚至有人说我们是骗子。”彭志强遇到过很多质疑,这些质疑在当时看来都是有理的。
“从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可以看到:一带一路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注册制改革、新三板解决中小企业创新活力释放的问题。”彭志强认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条件已基本成熟了。
哪种商业模式可以大规模复制,并且对人的依赖更少?在过去的几年里,彭志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培训仅仅能做到标准化生产内容,咨询的定制化特性没法复制资产。
盛景网联2010年开始做VC和天使,这几年投了四五个亿规模的天使和VC,在投资的过程中,彭志强发现,私募股权母基金在中国是一个相对空白、规模巨大的市场。 盛景嘉成母基金,第一年完成近20亿母基金投资,2015年4月,了国内首只新三板母基金,据称规模为10亿元,5月底,成立了海外VIE架构回归母基金,宣称首期规模为20 亿。
母基金是一种专门投资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私募股权母基金就是投各个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一般都是中型规模,客户有机构,也有高净值人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针对PE的母基金规模至少在2000亿~3000亿,大部分母基金都是近几年成立的,预计2017、2018年到期。
最近两年国内企业IPO的节奏加快,已经有10多家运行了两三年的母基金,因为一些参投项目退出而获得了收益,包括元禾控股设立的国创母基金、诺亚财富旗下的歌斐资产,歌斐资产旗下一款专注PE份额转让的母基金运营一年多,已经实现5%的现金回流。
母基金被认为是资本母市场的创造者,这个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
盛景网联也是其中之一,作为资本圈的新人,规模比不上先天有大客户背景的母基金,它的优势在于:8年来积累的1万多名中小企业家学员,这些企业家把资金汇集起来,成为母基金的主要来源。
另一个优势,就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常年从事新三板挂牌咨询辅导业务,彭志强对新三板了如指掌,今年以来新三板的火热,为其做母基金提供了机会。盛景嘉成母基金4月了国内首只“新三板母基金”,据称规模是10亿元。针对拆解VIE架构回国上市的公司,5月推出“中国龙腾回归母基金”,计划首期投资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在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其占比不超过20%,如此一来,可以带动100亿以上人民币基金。彭志强希望,这笔母基金未来达到100亿~200亿规模,参与1000亿规模的回归基金。 专注母基金
在彭志强眼里,母基金的意义巨大。
第一是实现规模化投资。
“我们在VC上只算小试牛刀,而母基金实现了可以放量、规模化的投资。”彭志强记得:以前房地产火爆的时候,和人谈股权投资,会被笑掉大牙,现在高利贷的泡沫破了,大量社会资金需要寻找出口,母基金成为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投资渠道,帮助实业企业进入创新领域。
此前,很多美元一线基金不太愿意把人民币基金规模做大,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的退出机制不成熟,这类情况会随着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成熟而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以前合格的机构化人民币出资人很少。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股权投资类母基金的管理规模在5000亿美元左右,主流VC资金40%以上来源于专业母基金,剩余的来自公共养老、大学捐赠基金等,但在中国,这些组织的资金都不够规模化。
这意味着母基金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是非常巨大的,属于市场的刚性需求,可以迅速规模化。
第二,母基金的最大价值是分散风险。
“一般的机构和个人拿不到顶尖的投资标的,对方不给你,即使给你了,门槛也很高,出资额很大,对任何个人出资人的压力太大。”彭志强给转型做投资的实业企业家建议:与其投一个项目,不如投一只基金,与其投一只基金,不如投母基金,间接投到多只基金以革命性分散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母基金能分散风险,提供相对稳健的较高投资回报。传统顶尖基金对投资人资金的要求是2000万起,彭志强把标准设定为300万起,面向更多中小企业家。
第三,母基金可以引导一个价值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风投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创新产业、经济的活跃,不断引领和放大,最终形成“类BAT闭环模式”。
“BAT敢于投资,百度去年投资了七八十亿,腾讯150亿,阿里投400亿,就是源自于其左手投资、右手收购的闭环模式。我们母基金进行了覆盖天使投资、VC、PE、并购基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全价值链投资,借助开放式平台形成了左边投资、右边收购的投资模式,投资安全度大大提高。”彭志强介绍,天使和VC投的项目,就是后面上市公司定增、并购基金要收购的优质项目,他们可以在盛景嘉成母基金所出资的天使投资、VC、PE的项目池里找,自产自销,通过不断疏通、加速环节流转可有效提高投资成功率。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创新发展是由母基金、与母基金类似的机构出资人组成:把资金给一线管理人、天使、VC、PE们,再给创业者,最好的创业者上市了,再把钱交给基金和母基金,让他们管理,形成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10-02
1 金融危机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指的是企业以各项财务活动、财务关系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说,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大致上会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筹集资金,二是高效的运营资金,三是利润的分配管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都脱离不了这三个步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计划经济时代比较简单,严格的按照各种计划进行生产,所有的经营盈利工作都在掌控范围内,企业财务工作需要面临的风险比较小。在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也进行了体制改革,虽然在企业性质上仍然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其经营运转也必须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市场经济环境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2008年以美国为首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众多的民营企业产生了影响,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上的变化,都会直接的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这次金融危机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金融危机使企业的资金运转产生困难。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资金都是维持企业运转最基本的源动力,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顺利的流转。国有企业从其发展历程以及行业属性上来看,往往具有融资方面的优势。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风投资金,在过去都很愿意对国企进行各种资金支持。所以资金运转对国有企业来说,在过去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比,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波及到了国企的融资。这种对国有企业资金上的冲击表现在多方面:金融危机造成了股市持续低迷、外国资本开始纷纷撤出中国市场、本土资本市场紧缩、商业银行信贷收缩等,这些都对国有企业的资金链产生了冲击,资金运转产生困难,直接导致企业的各个运转环节受到干扰和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应对这些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
第二,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的资金运营产生困难。金融危机的到来,除了影响资金筹集环节外,对营运环节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资金运营,通常包括对现金的管理、对金融资产的管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存货的管理等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之前已经确定的订单被取消、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内通货膨胀又使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运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的存货增加,销路不畅,已经销售货物的账款迟迟收不回来,三角债现象日益突出,坏账比例增加,现金流运转出现困难,企业陷入经营性困难。
第三,金融危机使得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对一些国有企业来说,企业除了基本的经营业务外,还有一些投资项目,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也是国企经营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国企投资方式很多,包括直接的资金投资,债券购买或则联营等方式。既然是投资就会面临着风险,这是市场经济的性质所决定的。但是在正常情况下,企业进行投资的风险往往是可控的,一旦发生了金融危机,就会使之前预测的经营风险加剧。例如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股市的低迷,就使得一些进行证券投资的企业在短期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除此以外,由于国内外经济局势的震荡,使得市场环境出现波动,企业在此时要想进行投资就会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一些投资机会会受到损失,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在投资市场上的收益损失。
2 金融危机下国企财务风险应对的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市场的开放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生存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影响,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早已经快速扩展到世界各地。这表明一国国内的金融危机会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面对危机的这种不确定性和广泛性,国有企业如何做好风险应对工作就变得极为重要,要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资金对于企业运转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即便是大规模企业也难以持续经营。面对金融危机,谁更加重视企业的资金管理谁就拥有主动权。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全面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是应对危机、持续经营、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加强对资金的控制管理,措施如下,首先,保持现金流的顺畅。国有企业中,往往有一些长期闲置的资产,为了加强现金流的完善,企业可以将这些资产进行变现,并尽可能的要求以先进的方式进行结算。其次,加强对现金的使用规划与控制管理。在现金流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控制管理提高现金的收益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同样重要,一旦出现了金融危机,就需要将之前已经确定的现金预算进行调整,根据现实环境重新的制定现金流向规划,减少现金收益的风险。同时,企业应改革资金管理制度,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采取集中管理资金模式,并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现金流的动态监控。
第二,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工作。账款回收困难是许多企业在资金运转中面临的难题,一些企业正是由于长期坏账的积累导致了企业经营运行困难,国有企业虽然有着资金来源的优势,但是账款回收工作同样需要重视和加强。如果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没有重视账款的回收,那么在危机爆发以后当负债对象纷纷出现经营困难时,恶性循环也会导致企业自身陷入困境。要做好账款回收工作,有以下途径:首先,制定完善的账款催收制度,包括待回收账款的定期清理以及账款的催收方式等,催收方式应该灵活确定,一些信用比较好的对象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较为柔和的方式进行,一些长期拖欠款项巨大的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催收。其次,灵活的还款方式。很多企业拖欠款项并不是出于恶意,很多是由于企业内部出现了经营困难,对这种企业进行催收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允许抵押或者代位清偿、债权债务转移等方式。再次,将占款回收与具体负责工作人员的绩效结合起来,减少盲目出货造成的不良债务的出现,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工作人员对账款回收工作开展的力度。
第三,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企业能够从外部获得的各种资源有限,在开源这项工作陷入困境以后,节流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危机爆发以后,我国从形式上来看有限的控制了危机的扩大化影响,但是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此时就显得极为必要。企业成本控制,需要从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方面着手。首先,在采购方面,国有企业之前一直有财大气粗的习惯,采购工作往往不加以严格的控制。要应对危机,就要求企业进行采购时,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保证购买价格合理,也可以适当加大海外采购力度,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其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是许多企业经营生产中的重要开支,它包括库存和运输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存货进行经济批量管理,合理选择库存方式。运输上选择科学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再次,人工成本的控制。精简机构和人员,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整,对业务流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人工成本。
第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预先核定成本限额,并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奖励制度。将企业的预算分成若干分级的详细预算单位,详细核算成本开支,按照计划采购,层层把关控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对主要产品详细进行成本构成预算,为生产部门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点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制定与企业组织机构相适应的预算安排,并对预算编制、执行和评价情况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吴赛群.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金焱敏.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税金融,200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