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需求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6 16:03: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需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合同管理需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2-004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2.022

1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运用的优势

所谓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是运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对电力负荷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上线和运用是一种高节能、高环保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使监测的数据相当准确,对比人工监测的数据而言其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可以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一个高科技改良型的技术系统,不仅成本小,而且控制性以及时效性特别强大。接下来笔者从多个方面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运用优势进行层层的分析和探究:

1.1 操作方法简便、操作工人少、预测精准性高、经济效益提升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结合高科技进行有效改良型的一种管理系统,其属于全自动化的高效控制管理系统,在这套管理系统中的全部操作流程仅需要2~3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就此一点可以知道该管理系统能够对人工资源的浪费进行大大的节约。而且该管理系统对于检测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的能力相当强大,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于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也特别高。不仅如此,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还可以对现实企业的用电做到详尽的管理,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言是很大的提升。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都可以说是多方面的节能降耗且管理得当的系统。

1.2 数据监控的范围拓宽

现阶段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由两类组成:一类是较为普通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另一类是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包括了230m无线电以及gprs通信方法。所谓的普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预设电缆对用户的电荷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及分析,然而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则是使用无线电从而对用户的用电信息以及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检测。由于无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本身的优势,使得其比普通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这两类电力控制管理方式的控制范围都更加广泛,由此可见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广泛,可控范围也更加大。

1.3 危险事故少、维修更便捷

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如出现事故,维修时非常麻烦,因为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并没有使用全自动设备,所以需要使用的人力就更多,更因为如此其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更大。相较于传统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现代化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全自动设备进行操作和运转,可以将发生事故的原因控制在几个方面之内,这样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缩小了,就算发生了事故,维修起来也更加容易和快捷。

从上述的论点中可以知道,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拥有操作简单、维修便捷、控制范围广、精准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正因为其拥有这么多的优势,所以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使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而言是无法比拟的优胜者,不仅解决了很多传统电力控制系统无法避免的漏洞,还展现了自身卓越的优势,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收益,这一点就决定了其能够成为当今电力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优势

需求侧管理其实是一种相比较而言成本极小的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在国际上都属于一种相当先进的高效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的全称为需求性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于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的现代管理技术。其主要的操作模式是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来使得终端的用电率达到最大化的技术,这样可以使得资源做到最大的优化配置。该管理模式也拥有小成本的优势,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前进,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做到极致。但是事物均有两面性,该管理方式只能够解电力供求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求的难题。然而,目前没有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进行解决,所以需求侧管理是目前而言比较可行的管理方法,以下探讨了三种需求侧管理的作用:

2.1 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其实需求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将电力供求的平衡达到最大化,而且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

2.2 成本低、有效性好

其成本极低,由于提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不仅将资源进行了保护,还使得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

2.3 环境保护作用大

由于需求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大化,从而可以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极致,对于资源的使用进行降低,保护了环境的发展。

3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对于需求侧管理而言设备的支持是相当重要的,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也是这个支持的设备。从可持续发展方向来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以及将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了最优化,这一项就已经非常适合需求侧管理的实际要求。

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需求侧管理本身的目的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可以保护环境。因此,需求侧管理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目标都是保护环境。

4 结语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和需求侧管理已经在实际的社会中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其使用的结果非常好,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可小觑的成就,可以说这便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得到完美展现的极致时刻,其对我国电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摒弃了传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弊端,完成了一个质与量的升华。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4-0957-02

1 项目概况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无纸化办公、透明化办公、规范化办公,提高政府部门之间办事效率,起到信息上传下达作用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笔者所在公司实施过多个政府部门的协同办公系统,该文以某一个地级市政府的协同办公系统(以下简称“本项目”)为例,该市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建设,由市政府秘书处负责总牵头,数字办负责具体的平台项目的承建,自2011年4月份开始进行招投标工作,2011年6月份正式中标,项目最终要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功能包括办公门户、收发文件、政务公开、事务协办、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管理、短信发送、手机办公(Android和iOS两个手机操作系统版本)等功能模块组成。

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协同系统实施项目不一样,其具有操作人员多层级不同、行业特性强、业务流程和协同要求复杂度高等特点,在本项目研发和实施过程中,项目范围和具体的业务实现需求变更频繁。同时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实施没有标准规范,业务需求经常因人而异、因部门而异,因此业主(最终客户)与系统集成商之间的沟通有时会出现偏差。

根据目前国内已实施的许多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的建设情况来看,无论是在项目规划、合同签订过程还是在具体的研发执行过程,对项目范围大都没有很非常明确和精准的圈定,经常是一句话需求,因此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往往会叠加超乎合同范围的需求,同时也会经常因某些要求或事件需要临时增加需求进而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范围界定,因此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最终交付的成果往往是一个“四不像”,且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复杂度高、周期长、成本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使用人员的更换需求和项目范围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控制好需求和项目范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2 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范围管理对于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成功实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管理体系中,项目范围与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相互牵制和相互影响,项目范围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计划,也将致使整个项目的时间管理出现大范围波动、项目范围的不清晰将致使项目质量无法得到直接的控制最终导致项目交付成果与项目预期不一样、项目范围的经常变动对于项目研发和工程实施团队而言可能致使类似返工等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入因而使得项目的成本管理处于不可控状态。

需求开发指的是对客户提出来的初步需求或想法进行深入调研、沟通、了解并进行细化和设计的过程,目的是最终定义产品需求。需求管理则是为了确保参与需求相关干系方能够获得统一一致的需求理解,制定需求跟踪矩阵以对需求从产生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管理和跟踪,包括需求的变更和控制。范围管理则是一项管理性工作,目的在校验和检查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范围的各种动作是否得到执行、是否包含了全部的工作,范围管理包括为成功完成本项目所需的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共计五个过程。

本项目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得客户最终需要的产品需求,并以此作为基础制定本项目的项目范围,同时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则是对已获得批准的项目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需求管理定义、需求计划制定、需求管理流程、需求管理计划和需求实施建议等。对于项目的需求可以根据客户的紧急程度同时结合项目本身的特性等等情况分期或分步骤实现,而不管分多少期或分多少个阶段,一旦确定的需求则本期项目或本阶段项目的项目范围也就随之确定了。需求管理是针对已获得批准和确认的需求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变更控制,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的范围的变更。

3 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和、工具及实施效果

通过前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招投标等环节最终我司负责承建本项目。项目中标后签署合同时,大部分需求都比较笼统且泛泛而谈,双方在合同签订时对需求范围的界定缺乏严格的审核,在后面项目执行期间,用户总习惯于追求“大而全”的功能范围,以为“功能越多越好”。

例如,本项目中有一个功能模块叫“会议管理”,在需求中写明“乙方提供会议管理功能”就一句话,经过与市政府秘书处沟通确定该需求需要跟数字办进行调研和沟通,同时指定教育局作为试点单位提出项目建设需求,最终确定会议管理功能实现会议室名称管理、会议室使用管理两个大功能,其中会议室使用管理主要是会议使用者可以向会议管理中心申请并预占会议室,同时要求短信通知与会人员。但短信通知需要通信网络支持,合同签订时没有写明短信费用谁来出怎么出,最后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经过艰辛的沟通最终确定采用邮件和OA界面提醒的方式进行会议通知。因而一句话需求在合同签署时一定要确定具体功能。

没有对具体的需求进行细化,项目范围就无法确定。例如,在合同中约定“乙方提供协同办公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的建设”,同时经常在合同上附上一个功能模块清单但没有具体的业务流程、业务要素和业务要求,这些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调研后发现跟需求提出时的要求偏差很大。

综上,在该项目合同签订后的两个月内,我们需求人员负责对需求进行收集、分析和设计。本项目的使用部门涉及市政府、市委、人大、政协、市委下属部门(宣传部、纪委等)等单位和部门,根据不同单位和部门的需求,我们针对客户的实际工作时间和工作特性采用访谈、小组会议、问卷调查和原型法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收集。特别是访谈,我们采用了引导式的访谈模式来聚焦客户的需求,事先准备好提纲,采用开放式的沟通模式围绕提纲进行交流;而小组会议则也是以预先做好的界面原型为基础进行沟通,聚焦并细化需求,尽量避免模糊需求。需求收集完成之后,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需求跟踪矩阵同时制定需求管理计划。

收集各种需求后,项目组内部召集需求讨论会议进行细化,最终输出需求规格说明书,包括项目概述、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的具体需求、项目的接口和边界、项目可交付成果、可验证成果和验证标准等内容。

需求内容基本确定之后,考虑到本项目跨越多个部门,我们采用谁提需求谁确认的原则,对于每一个需求点均与需求提出者进行确认并获得相应的书面确认材料(邮件回复或纸质签字),最终提交给数字办进行统筹需求管理,对于数字办最终审阅的需求有所删减时,我们主动跟客户进行沟通,双方最终确定本项目的项目需求,当项目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双方采用需求变更申请流程,获准后才进行开发。对于因政策调整缘故发生的需求变更,也要求客户进行再次确认。

4 结束语

项目的需求对于整个项目的成功生死攸关,做好了项目需求就是项目好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跟客户进行需求沟通的时候,有些客户不是专业的IT人员,有的时候对于IT实现的产品需求搞不太清楚,但有些客户则对IT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需求设计和需求范围确认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人员特征实行不同的项目管理工具。而需求一旦确定则项目的范围也就随之确定。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109-03

2011年,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从年初3月开始由于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电煤供应不足等原因,全国电力供需形式日趋紧张,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电网均出现了较大的电力缺口,保守估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8月份以来,南方电网电力缺口达到15%。广西、贵州两省区己进入电力供应红色预警状态,电力缺口分别接近40%和35%。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电荒”。面对当前严峻的电力供需形势,必须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即将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用到需求侧管理中去,充分应用负荷控制系统这一技术手段实时掌握电力客户负荷变化、用电规律,更准确地进行负荷预测,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不断研究挖掘技术潜力,扩展完善功能,更有效地控制电力负荷,建立正常的有序用电秩序,确保安全经济用电。

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组成和T作原理

从上世纪中后期,我国开始了对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先后经历了音频、电力线载波及无线电控制3个阶段,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现有移动网络GPRS/CDMA数据传输技术的负荷控制技术的出现,无线负荷控制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较大提高。作为一种集中控制系统,通常电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图1)主要包括:一个主站、通信信道、几百个甚至上万的现场终端。因而,数量庞大、分部广泛的现场终端是系统的主要特点,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现场终端设备主要由主控单元、电参数采样单元、监控单元、通信单元、RS485接口、遥信输入、遥控输出单元组成,系统通过RS485线与客户多功能电子表或主进线电流、电压互感器连接,直接采集客户各相功率、电流、电压等实时数据资料。再通过GPRS/CDMA/局域网等数据传输通道,与后台主站进行通讯。客户数据资料可集中后台主站进行维护,系统使用者采用WEB进行数据提取和实现各管理功能。

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终端集遥感,遥测,遥调,遥控功能为一体,能够遥测各类电气参数,实现终端抄表、交流采样、负荷控制、数据统计分析、主站通信、远程升级功能。同时监控计量柜、电表用电异常情况,具有声光电、短信等实时报警功能。后台主站支持终端主动上传,具有定时召测和人工召测功能,支持按功率自动控制、电信号控制等各种控制方式,设置多套负荷曲线对比功能,并对负控前后电量数据进行全程记录,自动进行用电分析。

这一系列的功能,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完成远程抄表、遥控操作、功率控制、电量控制、催费告警等工作,大大缩减了人工监控的时问及人力资源。在执行需求侧管理功能时,可按变电站、线路、大客户制定错峰计划,按周期或某一时段进行错峰效果分析,终端更可随时进行负荷远程控制。

三、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分析

(一)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

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引导电力用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地目的,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需求侧管理的内容和实施手段

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提高能效;(2)负荷管理;(3)能源替代、余能回收及新能源发电。其中负荷管理又称负荷整形,通过技术、经济措施及必要的行政引导激励用户调整其负荷曲线形状,有效地降低电力高峰需求或增加电力低谷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率,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供电可靠率。

负荷管理有三种基本类型。(1)削峰:在电网高峰负荷期减少用户的电力需求;通过削峰,降低电网的高峰负荷;(2)填谷,在电网低谷时段启用系统空闲的发电容量,增加用户的电力电量需求;(3)移峰填谷,将电网高峰负荷的用电需求推移到低谷负荷时段,同时起到削峰和填谷的双从作用。

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手段方面,主要包括:(1)技术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和高效设备来提高用电效率;本文正是详述的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这一有效技术手段进行需求侧管理达到负荷整形从而提高客户终端用电效益。(2)经济手段,指各种电价、直接经济激励和需求侧竞价等措施对电力负荷进行调节和引导用电需求。(3)引导手段,对用户进行消费引导的一种有效的、不可缺少的市场手段。(4)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法律、标准、政策、制度等规范电力消费和市场行为,推动节能增效、避免浪费、保护环境的管理活动。

(三)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应用在需求侧管理中的成效分析

近期云南电网公司已经全面整合各个供电局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低压抄表系统,关口电能量信息采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的应用,在省公司建立统一平台将各公司信息接入,形成1点连接多点的形式,实现对全省负荷的实时监测。

目前红河供电局己投运电力负荷控制终端有1350台,终端上线率为95%,上线终端在1140台左右,系统现在日监控负荷平均负荷在120~130万千瓦,已经达到红河州全州负荷的90%以上。变压器容量100kVA以上用户已经基本覆盖,2011年6月监测用电量月累计101980.97万千瓦时,数据完整率91.01%,低压集抄模块正在试用阶段,运行正常后开始正式收费使用。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使用,客户负荷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和掌握,红河供电局的有序用电工作成效显著。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59

1 前言

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各个行业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在逐渐的上升当中,由于我国电力资源的总量有限,需要对电力能源进行有效的节约和控制,逐步提升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是电力企业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控制系统,能对电力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护和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作。通过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逐渐提升电力系统的负荷控制效果,增强电力系统的用电效率,促进电网向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运作。

2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要使用了有线、无线和载波等通信方式,并在用户侧安置相应的信号采集控制装置,最终将所有的信号汇集到电力企业的控制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和控制。通常情况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包含主台软件、硬件设备、终端装置、数据资料的信号收发设备等方面。随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它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前进行电力负荷工作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对于电网系统的顺利运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从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具有的功能方面来看,它能够进行遥测、遥感和遥控,这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在远距离的情况下,对电力运行系统进行信号采集、终端抄表、负荷控制和信号分析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还能够对计量柜和电表的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故障,如果电网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该控制系统能自动的产生警报信号,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维修。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主台能对终端信息的上传工作进行有效的支持,这样它就能够发挥人工召测和定时召测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实现对电信号和功率的控制,对电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分析。

3 需求侧管理的相关情况

电力系统中需求侧管理主要是针对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节约和控制,通常包括电力用户在用电高峰时降低电网负荷或者将用电条件转移到低谷,再者是用户处于用电低谷时,通过提升负荷来增强电力低谷时的用电效果。总而言之,电力系统进行需求侧管理,主要是针对用电方式进行改变,从而对用电负荷进行改变,达到提升用电效率的重要目的。在进行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区电力调度系统、地区电力营销系统和负荷控制系统的共同作用。需求侧管理通常使用的数据,都是厂站实际收集来的,因而相关的参数、图形等参考数据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能保证需求侧管理工作和实际情况保持高度的一致。需求侧管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具体实施手段主要包含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多种手段的共同应用,能够促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增强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效果。

4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实施的优势和成效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应用和实施,具有的优势作用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显著提升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需求侧管理中积极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中的用户端能够和供应端保持均衡的状态,从而不断增强电力的利用优化效果,将电力能源的浪费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效果,能够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电力负荷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把握。第二,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检测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使用的管理成本也较为低廉。当前电网系统中常用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常规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形式和无线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形式,这两种系统控制形式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无线电控制的系统,能够更加广泛的检测电力使用信号和负荷情况,同时需要使用的成本也能够有所降低,因而在今后需求侧管理的应用中具有良好前景。第三,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降低维修成本。传统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够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维修工作较为困难,使用的工作人员较多,因而出现事故的可能性也就较大。当前电网系统的需求侧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优化,相应自动化程度也能够显著增强,这就为故障发生之后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减少了维修的成本。第四,电力负荷控制系统提高运转的效率。在需求侧管理中使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对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行保证,同时还能够对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5 结束语

电力需求的逐渐上升,使得电网系统需要做好相应的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实施,能够显著提升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检测的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使用的管理成本也较为低廉,能够对事故发生概率进行有效的降低,从而降低维修成本,还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系统的运转效率。

篇(5)

关键词: 综合测评;系统;研究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system;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17-02

0 引言

学生综合测评,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果,更关系到国家是否获得了高质量的人才,因此显得极其重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学生信息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数据。如何科学的、准确的、高效的完成大学生综合测评这项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功能需求

该系统根据用户名称来划分功能需求,内容如下:

1.1 超级管理员

①分数查询:从学号和班级两个角度进行查询。

②所有用户管理:从对象名称、管理员姓名、帐号和密码几方面对班级和部门资料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修改管理员的帐号、密码及真实姓名。

③分数计算:查看班级部门分数的提交情况,对于没有提交的通知各负责人尽快提交(只有所有提交后才能进行得分的计算工作);可以重新分配班级的评测任务。计算所选择月份的综合测评分(操作应该在该月的个人申请分、部门评测分提交完成后执行)。添加学期特加分。计算被锁定学期的总的综合测评分(操作应该在学期所有的个人申请分、部门评测分、学期特加分提交完成后执行)。

④系统设定:评定规则的详细设定,包括得分流程和备注。系统参数的详细设定,包括录入状态的管理、月份权限设置、普通用户参数设置、班级审核员参数设置、部门负责人参数设置、所有部门得分总和最大值设置。系统当前代表的学期、月份设定。

⑤用户簿:发表、回复、删除留言。公告。填写备忘录。

⑥数据库基本操作:初始化数据库,包括将用户的各个月份的个人申请分、部门加减分总得分、月份总评设置为0分;将用户的各个月份的个人申请理由、部门加分理由、设置为空;将用户学期总评分、学期特加分设置为0,特加分理由设置为空;删除所有部门对用户评分的记录;删除所有留言(除上述列出的数据外其他数据一律不改变)。备份系统数据(需要FSO支持)。恢复系统数据(需要FSO支持)。压缩系统数据(需要FSO支持),正在使用中数据库不能压缩,默认为Access 2000数据库。批量处理数据,由SQL语句执行操作。

1.2 部门管理员

①分数管理:添加评分记录、评分查看修改、学号班级定位查询;

②辅助工具:任务管理、备忘录;

③修改帐号、密码和真实姓名;

④用户簿:发表、查看、回复和删除留言。

1.3 班级管理员

①分数管理:对学生的加分理由和申请分数进行查看、修改后提交审核。学号、班级定位查询;

②班级用户管理:对班级人员的添加、删除、重命名和对学生密码的修改;

③管理员帐号、密码和真实姓名的修改;

④公告,发表、查看、回复、删除留言;

⑤备忘录。

1.4 普通用户

①分数管理:填写申请分数和加法理由(其中最大申请分由系统参数设定管理,申请理由不得超过6条并以#隔开)。本人详细分数查询,包括个人申请分、部门评测分和学期特加分。

②分数查询:包括对好友分数的查询,和从学号、班级两方面进行查询。

③好友管理:添加和查询我的关注好友。

④我的密码修改。

⑤发表、查看和修改留言。

2 技术方案

2.1 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开发工具。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的环境,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比ASP即时解释程序速度上要快很多。而且它是可以用任何与.NET兼容的语言创作应用程序。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210-03

0引言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系统管理。

如图1所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实施的基础,其网络环境的搭建,硬件设施的配置选型即要满足公司业务应用,同时又要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日益扩展的企业应用功能的要求。

在技术基础设施之上需要有系统软件支持,以便各种类型的应用软件方便,安全的运行。

应用软件构建了企业系统应用的核心内容,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解决企业的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市场相应的速度,以及对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对系统管理问题的解决。面对不同应用的软件以及系统建设,如何规划企业IT战略,优化现有业务流程,贯彻先进的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加之适应新型竞争环境的组织结构建设是信息系统成功应用的必然保障。

1系统需求分析

1.1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物流企业规模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外延迅速扩大,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已难以支撑当前和未来的管理需求。随着企业管理外延的扩大,运输专线不断增加,带来管理监控的难度,冲突和矛盾也随之增多,这不仅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更直接降低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客户满意度下降,业务在膨胀扩展之后又迅速萎缩。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技术落后,缺乏扩展性

系统架构和业务需求不匹配。物流业务的特点是分散和集中,其近乎无限可能的物流渠道产生分散的信息,对这些分散信息快速、集中的反映和处理,体现着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之前的大部分C/S架构模式的系统维护成本大、适应性弱,对物流企业这种快速发展,业务变化快的企业很难适应。

2)数据安全性导致数据风险,产生使用顾虑,导致信息混乱

数据库服务器部署缺乏安全保障,而且是多家企业共用服务器等情况,在使用上给用户带来安全的忧患。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关乎着企业的命运,对于企业的关键数据和信息,如果被竞争对手掌握,将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物流企业在系统的使用上存在顾虑,不敢将关键数据和敏感数据输入系统,这就造成信息和数据的不完整,无法发挥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作用,更严重的后果是造成信息混乱,不但无法正向支撑业务管理,还对正常的管理活动造成破坏和消弱。技术实现和企业的经营思想不相符合,无法推动企业发展。

3)简单的功能,松散的业务逻辑,产生致命的硬伤

4)技术缺陷,导致服务的丧失

先天性的技术不足,无法满足用户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没有技术的支撑,良好的服务必然成为空谈。

目前,国内外对物流配送信息平台的研究侧重在这些方面:一是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研究,以期获得优化的配送运输线路规划方法;二是研究GP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和具体信息平台的建设;三是智能分拣系统的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配送企业选择应用GPS技术.以期达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目的。但很多企业仅仅是为达到监控配送车辆的行进轨迹而应用GPS,很少把GPS和物流配送的其他环节,如绩效管理、配送运输线路的规划等结合起来。而将3G技术和GPS技术融合起来进行路径优化的更是没有。

1.2 Multi-Agent 技术

Multi-Agent系统(MAS)是多个Agent组成的集合,其多个Agent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服务,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它的目标是将大而复杂的系统建设成小的、彼此互相通信和协调的,易于管理的系统。

MAS的关键问题是该系统中每个Agent功能的确定以及各Agent之间的协作,协商,交流。单个Agent的功能即该Agent的自主性,即该Agent所能完成的功能;Agent之间的协作即某个Agent将要完成的任务分配给其他Agent然后综合各Agent的结果将最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的过程;协商即Agent之间解决冲突并最后达到一致的过程

1.3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意义

本系统的研究基于多智体技术设计,各独立的子系统(Agent),通过某种特定的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系统的方案,其中各Agent通过相互协商与合作来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通过智能体之间的通讯,开发新的规划或求解方法,用以处理不完全、不确定的信息;通过智能体之问的协作,改善每个智能体的基本能力,并从智能体的交互中进一步理解环境影响与社会行为;用模块化风格来组织系统,发挥多智体系统自主性、分布性、协调性的优势,使系统性能与管理目标得到进一步优化。

本方案还将条码系统和短信系统结合起来可以自动向客户发送送货信息,大幅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实现零损耗和零投诉的管理目标。并建立一种长效的绩效管理系统.使系统业务能力向企业智能转变,依据庞大而严谨的基础数据,从经营分析,提升到市场计划、企业规划、绩效评估和盈利预测的智能系统。并全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服务,同时充分挖掘潜在客户.这样可以帮助企业节约资源、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并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帮助企业实现商品全程监控、可视化管理,降低牛鞭效应,增强企业的反映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方案利用3G技术将线路规划和GPS结合起来,对货运线路进行优化,使得公司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客户也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自己货物的人和信息,送货员只需要一个手机即可完成货物配送,而电子签名机制的实现,又进一步保障了货物签收的安全性。

2系统设计与实现

2.1系统部署

系统采用B/S模式智能体的系统架构,以服务器为核心,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基本上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使用浏览器进行事务处理。具有易于升级,便于维护,客户端使用难度低、可移植性强等特点。系统使用ASP.ENT技术、MMS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Ajax技术实现,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合在一起,提供最优的性价比。

2.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分三阶段实施,从基本业务平台,到高级业务平台,最终实现智能业务平台的建设。基本业务平台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关注于物流业务的流程优化;高级业务平台将通过系统的内涵深入和外延扩展,加强企业对客户的服务功能;智能业务平台为物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基本业务平台实现目标

依据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理论,建立完整、完善和顺畅的信息流;通过对企业信息流的全面管理和监控,达到对物流、资金流的掌控和管理。

系统包括客户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专线管理、信用管理、财务管理,办公自动化、员工管理、客户自助平台、运营监控,以及经营分析等主要业务模块。涵盖物流企业当前所有业务。

系统满足物流企业不断拓展,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

完善的权限管理和系统级的数据安全保障。

2)高级业务平台实现目标

进一步挖掘系统内涵和扩展外延,通过系统的完善,充分体现“经营企业、经营市场、经营客户”的物流企业三位一体的经营思想。

条码系统和GPS定位追踪系统的建立,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实现零损耗和零投诉的管理目标。

自动分拣系统使企业迈入国际现代化超大型物流企业的行列。

3)智能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目标

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系统业务能力向企业智能转变,依据庞大而严谨的基础数据,从经营分析,提升到市场计划、企业规划、绩效评估和盈利预测的智能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的全面实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服务,同时充分挖掘潜在客户。

门户网站建立,企业形象、客户服务、业务管理融为一体,为物流企业品牌的建立、宣传和巩固奠定坚实的核心支撑。

3 结论

本研究方案对当前的物流管理现状进行透彻的剖析,突出了基于3G和Multi-Agent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及开发的必要性。

另外,在系统规划中,还将尝试运用很多新的物流管理方案:

采用智能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系统不仅仅是企业业务的支撑,同时在智能化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计划、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把GPS和物流配送的其他环节,如绩效管理、配送运输线路的规划等结合起来。将模糊核聚类(KFCM)技术应用于基于3G和GPS的车辆行驶路线进行规划中。

条码系统和基于条码的手机短信自动发送信息。

3G手机电子签名的使用。

无线系统和有线系统的融合。

基于3G和手机摄像的条码识别货物配送业务。

参考文献

篇(7)

建筑市场环境内,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占有重要的比重,招投标是成本管理中的首要阶段,能够在整体上调控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利用自身的真实性,控制招投标与建筑造价分配,体现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要规范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满足建筑工程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把控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预防经济与施工风险。

1关联性分析

(1)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是指在建筑市场的竞争状态下,规划好工程工程承包与发包的形式。招投标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其可要求发包方,提供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招标因素,包括价格、期限等,邀请施工单位进行投标操作,各项招投标的内容,均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经过秘密报价后,实行公开、公正的竞争,发包方会自主选择比较优质的合作单位。招投标的过程中,涉及到多项实践项目,要规划好招投标的过程,完善招投标的操作。(2)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是指承包与发包双方,在建筑项目建设之前,通过合同的形式,规划好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调并商议好相关的事宜[1]。建筑工程合同具备法律效应,而合同管理能够确保合同条款的有效实施,建筑合同管理的内容有:①评估承包与发包双方的主体资格,审核文件中的各项条款;②监督好合同文本,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承包与发包双方均要履行合同的内容;③定期检查建筑工程是否履行合同条款,及时解决建筑工程现场出现的合同纠纷问题,利用合同指导参建单位的各项行为。(3)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机构,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监督招投标的过程中,规范合同管理的过程。首先建筑招投标的过程,也是施工合同谈判与签订的过程,承包与发包双方,按照商议当事人的提议,在协商的过程中,确定出合同的内容;然后在建筑市场的交易角度上分析,招投标属于交易的范畴,交易双方并没有构建合法的交易关系,所以招投标的过程对合同管理有很大的需求,利用合同管理的法律形式,规范双方的关系,促使招投标的过程能够处于法律保护的状态下;最后是合同管理能够检查招投标的内容,提高招投标的成功率,而且招投标文件内,包含了合同管理中的基本条款,合同内容需依照招投标拟定条款项目,表明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不可分割的联系。

2合同管理在招投标中的实践运用

(1)审查招标文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法,可以审查交易活动中的招标文件,配合招投标中的各项审查工作[2]。招标文件审查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国家与行业的相关规定,利用合同管理的途径,发挥招标文件审查的基本职责,避免影响招标文件的真实性。合同管理在招标文件审查工作上,起到规范与约束的作用,能在监督的状态下,确保招标文件的公平、公正,杜绝潜在经济风险,表明合同管理对招标文件的控制作用。(2)监督招标过程。合同管理参与了招标的全部过程,在招标全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要求合同管理配合招标活动,尤其是大型的开标、勘察工作内。投标企业要掌握投标书的内容,由发包方宣布标价信息,这些内容中,大多反馈了后期合同的内容,也是招投标参与方信息的真实表达[3]。合同管理人员监督招标过程时,会积极参与到现场监督内,由此才能掌握招投标的真实资料,便于审查合同的内容,保证合同管理行为合法、真实。例如:招标活动的现场勘察行为,需要了解活动现场的情况,要求合同中的很多条款,都要符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要在招标活动现场总结条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合同管理人员需在第一时间掌握招标全过程的所有信息,积极了解招标过程内,参与方的意见,协调后制定合同管理的内容。(3)参与后期管理。合同管理部门,会参与到招投标的后期管理过程内,积极配合招投标的运用,还要在后期安排回访工作,专门了解承包与发包方对合同管理及政府职能的意见,以便要求参建双方能够遵守合同管理的内容,履行合同义务,确保招投标后期工作的稳定性。回访是合同管理后期的工作,按照招标、投标等资料,也要检查合同中的内容,构建出考核制度,调节并处理合同管理期间出现的纠纷问题。合同管理在参与招投标后期管理时,主动树立合同管理的意识,加强内部管理与约束,提升合同管理的效率和水平[4]。例如:建筑招投标后期管理中,实行合同检查,专门利用合同管理中的考核制度,保障参建方能够履行合同中的内容,提高履约率,合同管理部门跟踪招投标的实际管理,促使招投标后期管理与合同管理均能顺利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评估招投标的活动,要求参建方遵循合同管理中的条例。

3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完善措施

例举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完善措施,如:①完善合同管理的组织,依照招投标的需求,组织合同管理的内容,积极培训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内容,落实责任制度,以免影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业务项目;②完善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促使建筑工程的交易活动中,参建方均能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运营,降低外部环境条件对建筑工程招投标或合同管理的影响,维护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关联性。

4结束语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均具体较高的实践价值,规范了建筑施工的市场状态,加强管理与监督的控制力度,保障建筑工程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在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方面,落实完善的措施,确保建筑成本管理及造价控制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和效益水平。

作者:杨自华 单位:云南云岭高速公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海晓.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关系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24-225.

篇(8)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正向着市场化的方向推进,加上劳动法的出台,劳动合同管理逐步完善,这也对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要尽快把劳动合同管理作为切入点解决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从而更好地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劳动合同管理概述

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建立的劳动关系书面证明,劳动合同一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管理就是企业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相关规定,依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对劳动合同及时的变更、续签和终止等管理的过程,劳动合同的管理包含合同的制定、续订、变更和续订等基本内容。有效地减轻企业的用工风险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劳动合同管理对企业重要的两个方面。

三、劳动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合同管理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呈现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不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企业的逐渐规范和劳动者对维权意识的觉醒,企业和劳动者间的劳动分歧不断增加,比如一些企业和劳动者建立了劳动关系,但是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还有的劳动合同过期但是没有延续签订等等,这些问题由于企业对劳动关系的疏忽给企业带来许多的劳动争议,这也给不注重劳动合同管理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二)劳动合同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不规范、不健全,这种不规范、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组织和制度两个方面。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对劳动合同不重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企业这样做导致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不规范、职责不清,劳动合同的管理在各个部门出现相互推脱的事情常常发生。在制度上,一些企业没有专门对劳动合同管理制定完善的制度,这导致了企业对劳动合同在管理上处于无序的状态。

(三)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

企业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的缺乏,这是很多企业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劳动合同管理不是技术很高的工作,所以,企业在人员的招聘和对人员的配置方面没有考虑岗位的要求,这是导致大部分企业缺乏专业性人才的主要问题。很多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往往没有劳动合同管理专业知识,导致了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处于粗放的管理阶段,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非常小。

四、加强企业劳动合同的对策

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必须要及时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

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劳动合同的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面对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合同认识不是很高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劳动合同管理的重视。

(二)建立科学的薪酬福利制度来促进劳动合同的管理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第一,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中包括对住宿和温饱的需求,当这类需求满足之后才会考虑其他的需求。随着目前物价的不断提高,个人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求职者的薪酬待遇也应该有所提高。就业机会和薪酬水平低从而对求职者的就业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注重求职者的诉求,在提高工资水平和增强对求职者吸引力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关心职工的吃、住和行等问题,提供给职工一些福利待遇,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劳动合同方面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

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影响着各个环节和内容,这就需要企业对劳动合同的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一个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体系影响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组织方面。企业要设立专门的劳动合同管理小组,要注重对小组成员的选拔,小组成员要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担任,小组成员要对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负全责,这样可以保证劳动合同管理的责任落实好。第二,制度方面,劳动合同的管理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要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完善的制度下有序运转,从而避免了认为原因造成的差错。

(四)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目前,大部分企业缺乏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一问题,企业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对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点培训,保证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对相关问题了如指掌,从而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能够更好地工作。

五、总结

劳动合同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对劳动合同管理的作用,企业要给予劳动合同管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企业要在人才配备和管理体系两个方面,为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保证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成为企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促进因素。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47-02

1 合同管理系统需求与功能分析

1.1 系统需求

面向大型制造企业,该系统应满足如下要求:①用户众多,应尽量满足各方需要,用户界面应尽量直观、美观,操作应尽量简单;②应方便扩展,企业建立信息化系统因时而异,应需求而变,为节省企业开发成本,降低实施难度,应考虑异构系统的集成;③面对大量数据,其响应速度应该比较快,执行效率应该高;④由于企业产品性质,系统安全性必须保证。

1.2 功能需求

合同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对审批、签订后的合同,收集其基本信息并长期保存,提高查询效率,便于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提供预警催交项目。因而合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合同基本信息录入、合同执行、合同查询与统计、合同预警和催交等四个部分。

在合同到货之后还需对货物进行待验,经过检验的货物才能执行退货、入库操作,因而也是合同执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对于一个系统而言,需要提供系统维护和数据接入以及系统扩展的接口,这样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使该系统可以很好的扩展或被扩展,会降低开发成本。

1.3 功能模块

根据以上分析,该合同管理系统由合同基本信息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合同查询统计管理、合同预警催交管理、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等六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实现录入合同头信息、录入合同明细信息、合同发票付款处理、合同预付款处理、合同退货处理、合同基本与综合信息查询和统计、合同到期预警、供应商信息与系统权限设置等功能,实现供应保障部门信息录入的信息化、科学化。

各模块功能说明:

①合同基本信息管理。该模块数据是合同管理系统中的静态信息之一,自合同签订审批开始,合同基本信息就固定不变,是合同其他管理模块的根本。合同基本信息细化成合同头与合同明细信息,是为了便于管理,节省数据空间。一旦合同基本信息确定,基本信息管理也就被冻结,只能进行查询不能进行修改。

②合同执行管理。该模块是合同管理中的核心,是合同管理系统中动态信息的集合。合同执行是对资金的掌控,供应商供货之后就要进行付款,视情况进行发票付款与预付款操作。

③合同查询统计管理。主要针对各种查询统计,用来评估供应部门的绩效,为计划部门提供反馈信息,方便计划部门对后续任务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④合同预警催交管理。针对到期合同未完成交货任务的进行提前预警,一来通知供应商尽快交货,二来提醒生产部门以及计划部门针对不可预知的问题做出对策,以免影响企业的生产。

⑤供应商信息管理。该模块数据也是合同管理系统中的静态信息之一,主要是保存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并且根据供应商的历史交货记录进行定级评估,方便后续定货时对供应商的选择,更好的完成企业生产计划中的物资保障。

⑥系统管理。其中系统权限管理负责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身份进行验证并规定其操作权限,系统基本信息维护用来对系统整体安全性已经稳定性进行的一系列管理。

2 合同管理系统数据流程

业务流程见图2。

3 合同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3.1 体系结构

根据系统需求,我们采用基于CORBA的三层C/S体系结构。

人机交互层就是客户端,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户通过此接口与系统进行交互。在身份验证机制下,用户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密码登陆,或者扫描自己的编码直接登陆此系统,在权限的严格控制下,进行查询、录入、管理、系统维护等等工作,最大程度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程序服务器层实则由多层组成:执行层、业务逻辑层和层,它们共同构成了应用服务器层,是该系统的核心。一层是提供了与客户端的接口,二层是整个系统中的业务逻辑中枢,三层是数据库的连接接口,三者的统一构成了该系统的通信中枢。执行层主要是利用连接池技术来管理数据库的连接与断开,用连接池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和使用情况等,减少了数据库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查询等操作效率。业务逻辑层主要用来承载系统功能的业务逻辑,该层有各种操作函数,作为客户端的操作基础,方便对数据库的存取。最后一层为层,考虑系统异构与扩展、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降低软件的维护升级成本,在该层提供了各种接口,使用CORBA的组件VisiBroker Agent来提高对数据的存取速度,达到在本地存取的效果。

数据服务层为Oracle数据库,是存储数据的永久场所,根据功能需求,在该服务器上主要包含了合同基本信息库、合同执行信息库、供应商信息库等多个数据库。

3.2 应用实例

按照上述所言,该合同管理系统的程序采用Delphi7.0进行开发编写,数据库是Oracle9.0i。该系统纳入了现代管理统计方法,将合同的各个阶段都包含了进去。如图4、图5分别是该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层的可视化界面和其中的发票付款界面。应用服务器层界面把在用的和空闲的连接池数清晰展示,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发票付款界面主要用来录入有发票的付款记录,同时根据合同规定和实际操作需要进行冲减预付款,这里不仅刷新了发票付款明细表,同时更新了预付款明细表,而这一操作是通过放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来完成的,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和财务的清晰,方便查询管理。

此外,为了实现统计功能的标准化、科学化,在对合同信息进行统计处理时,一些合同标准应用如下:

同样是考核供应商的重要标准,是对供应商品质进行评估的依据。

以上三项标准的量化,在很大程度上对系统进行了补充,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增色不少。

4 总结

本文针对某大型制造企业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合同管理系统的系统与功能需求,提出了合同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根据该系统架构及实现技术开发了某大型制造企业合同管理系统,建立了生产部门与供应保障部门的有机联系。该系统在某军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供应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资金投入加了道保险,明显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并为企业整体信息化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创新点在于将合同整个流程纳入到了管理系统之中,细化了各部门职责,跟踪合同执行,掌握合同入库数据及时反馈到计划生产部门,采用三层C/S体系,结合CORBA技术,便于扩展企业信息化系统。

篇(10)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企业通过推行合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规范合同管理流程,保证合同内容、条款的完整和严谨,防范法律风险。合同内部控制的目标具体体现在运营目标、财务目标和合规目标三个方面:

1.运营目标:根据经营业务需求,在满足时间、技术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完成合同约定事项,提高合同的可靠性和执行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2.财务目标:确保资金安全,在预算范围内控制成本,合理安排资金。

3.合规目标: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有关流程,防止合同签订和执行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梳理合同管理流程

在合同管理体系建立前,有必要对企业现有的合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既要分析合同管理流程每一个环节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又要理顺合同管理链与其他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合同管理流程上游衔接的流程有项目立项流程、招投标流程、预算审批流程等,下游与资金支付流程、验收流程等流程相连,在制定合同管理流程时,要注意做到与上下游无缝对接,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

合同管理流程可划分为合同签订流程和合同履行流程,合同签订流程包括合同准备、合同谈判、合同文本拟订、合同报批审核、合同签订和合同分发存档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需要有相应的责任部门实施控制,其中合同经办部门负责合同的准备、谈判组织、文本草拟,办理合同报批工作;审核部门负责对合同主体资格、财务事项、技术要求、法律风险的内容进行审核,为审批人把关;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承担最终审批责任。

合同签订后,需加强合同的跟踪,保证合同权利义务的有效执行,当因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双方无法完全按合同约定履行时,应及时进行协商,办理变更或解除合同,如协商不成,则进入仲裁或诉讼程序。上述合同管理过程称之为合同履行流程,该流程由合同跟踪履行、合同变更和补充、合同解除、合同纠纷处理和合同登记归档等控制活动组成。

三、风险分析

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导致合同风险的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环境因素,通过分析评估,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常情况下,外部环境因素如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律、自然灾害等因素,为不可控因素,企业在订立合同时,需合理预测这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式尽量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内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合同决策、管理水平、操作人员素质、财务状况、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等,导致的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按照影响结果可以划分为营运风险、财务风险和合规风险。

(一)营运风险

合同管理的营运风险,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由于合同管理某一环节的缺失,导致经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产生损失。合同管理的运营风险有:

1.因业务评价不正确、不完整,导致决策错误,主要体现在合同需求与业务目标不一致,合同主体资格审核不当,定价策略失误等;

2.因合同条款不严谨,对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表述不清楚,导致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

3.因缺乏充分的沟通,信息缺失带来风险;

4.违约风险:一方无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造成对方损失,或由于自身违约需承担赔偿责任。

(二)财务风险

企业在合同订立和执行过程中,由于合同条款和合同方商业信用等原因,合同履行最终结果和预期可能会发生偏差,导致收益的下降或遭受经济损失,其主要成因有:

1.预算制定不合理,未能有效控制成本。

2.合同的支付条件和付款进度不合理,令资金占用增加,产生资金损失。

3.合同各方权利义务的约定不清晰,可能产生额外的费用,造成成本增加。

4.税收风险:忽略可能产生的税费,没有约定由哪一方承担税款缴纳义务,导致费用增加和经济损失;采购合同没有要求供货商提供增值税发票,未进项税不能抵扣,增加了税收负担。

5.因合同纠纷产生资金损失。

(三)合规风险

因企业在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时,未能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行业规则、公司管理制度,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同管理的合规风险有:

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合同被确认无效并需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2.选择的合同主体不具备合同所要求的资质,不能保证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风险;

3.没有按流程审核或审核把关不严,致使公司利益受损;

4.违反公司有关制度、,侵吞公司利益带来的风险。

四、控制活动

上一篇: 农业农村经济管理 下一篇: 茶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