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6 16:03:1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蒙氏教育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蒙氏教育概念

篇(1)

数学是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征的学科,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数学的高度抽象性特点和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水平构成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矛盾,这也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一定的难度和要求。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瑞设计教具,改变了传统的一味重视教师指导作用,而是更多地去关怀、观察和研究儿童本身。蒙台梭瑞教具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通过手的触摸、操作及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及事物间的关系,为接受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一、实物化的蒙氏数学教具:把抽象化的数概念简单化

蒙台梭瑞创造了一套数学教育的好方法,她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例如,金色珠是蒙氏数学高级班的一个教具,是用一个粒珠表示“1”,而将十个粒珠串在一起的一根串珠表示“10”,用十根串珠平铺成一个正方形的片珠表示“100”,用十块串珠垒成立方体块珠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块珠,3个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蒙氏数学教育又采取了将“1000”个小珠子连结起来,构成一条长长的珠链,让幼儿从“1”一直数到“1000”,幼儿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更加深他们对“千”这个概念的认识,因此,蒙氏数学教育内容与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相比较,更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例如:“邮票游戏”这个工作,深绿色的数字卡片上面写着“1”表示个位;蓝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表示十位:红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表示百位,浅绿色的数字卡片上写着“1000”表示千位。幼儿通过教具很直观的就能理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如要计算出“2350+3520=”,幼儿在操作教具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一点也不令人惊叹了。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南方贝贝蒙氏数学班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

二、蒙氏数学教育以感官为基础

感官教育在蒙台所瑞教育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台所瑞认为:“高层次的精神(智能的)活动的发展,必须以感觉的发展为基础,三至六岁的幼儿为身体的急速发展时期,也是感觉活动和认知活动相辅相成的时期,因此,这一年龄的幼儿必须发展各种感知觉。

1.通过感官教育发展幼儿各种感知觉能力。蒙台梭瑞使用一套能分等级,有组织性的引导孩子各种感官刺激的“感官教具”来进行感觉教育,这套教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自发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摸觉的协调发展,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它们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当幼儿很好的操作这一教具时,还能与其他教具混合练习,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视觉,触摸觉,同时,发展幼儿的辨别、观察、思考等能力,也为幼儿写字做好准备。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幼儿通过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同时,能体验到由迅速辨别同种事物属性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感官教育培养了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感官教育中,培养了幼儿接受数学教育所需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分析、综合。根据这两点,结合感官教育的三种基本操作:配对、序列、分类。作为对数概念的理解,它可以协助孩子对数学的逻辑思维(给孩子自由性),即在反复进行感觉器官刺激中培养孩子了解数量概念时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视觉教具中,幼儿进行长棒操作时,先感知最短的较短的……较长的、最长的,然后根据长短进行排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运用了比较、判断、排序等能力)。当幼儿熟练的掌握排序以后,又有进行与数学教具中数棒的配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运用比较感知、匹配等能力)。由此可见,在感光教育中,幼儿初步的逻辑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为接受数学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通过感官教育促进幼儿概念形成。蒙台梭瑞认为:“人类是由精神和身体构成的整体。”人们在进行高层次的智能活动之前,必须要先认识各种概念。人要形成重要的概念,必须通过所有的感觉,概念的形成是由一连串感觉运动所知觉的行为开始。蒙台所利认为三至六岁阶段是感觉形成期,以各种和智力有密切的关系。

三、蒙氏数学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1.蒙氏数学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衡量数学内容能否促进思维发展的标准是数学内容是否突出了数量关系。因为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内部的本质规律,幼儿掌握了规律,就可以提高迁移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传统数学教育内容,往往割裂了数学中的一些相互关系。蒙氏数学教育在内容上更突出了一些数量关系,帮助幼儿发现数学内在规律,如:认识十进位的结构,让幼儿理解10个“一”可以合成1个“十”,10个“十”,可以合成1个“百”,10个“百”可以合成1个“千”,从而揭示“个”、“十”、“百”、“千”之间内在联系。又如“二倍数”的教学内容,让幼儿理解1/2与2倍的数量关系。因此蒙氏数学教育内容与传统数学教育内容相比较,更有利于幼儿思维发展。

2.蒙氏独特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能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⑴自由选择原则。自由选择原则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了传统数学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幼儿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意愿、能力及水平,选择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教具,从而来获取知识,同时使思维能力也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自由选择的原则对于班内两端幼儿(能力强的与能力弱的)的思维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放慢学习进程,降低学习的难度,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加快学习进程,提高学习难度。避免了幼儿对学习数学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增强了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⑵独立操作学习。蒙氏数学教育是幼儿通过独立操作活动来获得体验。它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手脑得到并用,身心相互作用,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幼儿不断运用了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逻辑能力,从而使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增强。在蒙氏数学教具操作过程中,还必须遵循教具的操作规则。这些特有操作规则,又帮助幼儿建立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如:锤棒的操作规则,体现“10”以内数与量的关系。在分数小人的操作中,体现了整体与部分关系。在这些操作规则中所体现的各种关系,可以帮助幼儿进行思维活动,有利于幼儿发现数学内在规律。

3.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幼儿要真正理解某一数学概念或关系,而不是靠机械记忆记住这些概念与关系。在蒙氏数学教育过程里,幼儿通过独立操作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它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教育的目的不是将一些经过选择的事实塞给孩子,而是培养幼儿自发的学习欲望。

蒙氏数学活动是通过幼儿探索活动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幼儿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当幼儿发现某一数学规律时,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愉快的兴奋感,这些良好的正面效果又成为幼儿下一步探索活动的动力,促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如在一次参观活动中,有一位小朋友玩分数小人时发现两个1/4就是一个1/2,他兴奋地叫教师去看,通过教师的引导,他发现两个1/2、三个1/3,四个1/4合起来是1,并发现1/2、1/4之间的大小关系,这样孩子对这个活动就充满了兴趣和再探索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篇(2)

当我们走进蒙氏工作室,首先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工作柜上所有形形的教具,当大家去浏览教具的时候,也不难发现数学区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板,有些人因为不了解这些教具所蕴含的意义而给它加上了“小学化”的标签。

一、蒙特梭利数学教具设计背景

我们所看到的是否是真实的,这还需要我们看看蒙特梭利博士与这套数学教具的渊源。蒙特梭利因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在十三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就读,而在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为了更好的学习数学,她在十六岁进入达文奇工科大学学习。这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在她一生的实践和讲学中,她整理和设计了很多教具,她设计的每一份教具都蕴含着深刻的涵义。这些教具涉及的领域是很广阔的。老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不断地制作新的教具。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她选择感官与数学这两个领域,制作了大量的教具,几乎世界通用。蒙特梭利博士把这个大多数人认为最难学、最难懂的学科变成了最有趣、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真正让人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是需要方法的,孩子的数学心智是可以激发的。”

二、对蒙特梭利数学教育产生“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当我们看到“加、减、乘、除”运算板时,因为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操作,会用我们成人的经历和自己的固有模式去看待这份教具,因为我们学习数学的经历就是死记公式,按部就班的执行运算方式,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这门学科是很枯燥和另人苦恼的,甚至有些人还因为数学学不好而受到过不同的“惩罚”。这些我们头脑里根深谛固的思想会影响我们对蒙氏数学教具的明确认识。

在大家的周围生活中,也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你发现孩子喜欢音乐、喜欢语言、喜欢绘画,惟独数学,无论那方面的书籍,除了走迷宫孩子喜欢,学认数、学加减孩子特别讨厌,其实这是孩子的通病。正如世界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大自然为孩子准备了学习知识的一切环境、语言、绘画、音乐等,(令成人最感到头疼的语言其实就是孩子由生活环境中不断吸收到别人的声音而学会的),但却没有展现数学的精密、准确和秩序,幼儿数学的倾向缺乏萌芽的机会,因而感到痛苦,并成为日后进步的障碍。”

三、数学教育背后的意义

世界伟大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博士认为数学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知识,用来生活的工具,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严密、精确的秩序心。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小开始,从小塑造。在孩子的心智定型前进行塑造和培养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要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是培养自律性、条理性、创造性及精确秩序心的一门学问。数学教育的学习使孩子们进入了深度思考的阶段,在这里,蒙特梭利博士告诉我们:“人与生俱来就有数学心智”。她认为秩序感是人的本能,只是由于环境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的各种差异。所以后天的教育环境对启发幼儿数学心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是简单的、机械地背诵识记数字,甚至背诵各种公式,而是在我们提供的环境中,幼儿自发的建构知识,能力的过程。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经验、不断地探索、发现、建构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将抽象的数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工作的方式和自由的操作探索形式,使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建立秩序感、专注性、建立数概念、开启幼儿原有的本能。从生活中,教具操作过程中,理解数概念,培养秩序性,进而达到内在秩序的发展。

通过有秩序的学习方式,发展孩子自发的思考,从而主动地探索教具本身的意义,喜欢去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教具的内涵,学会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从事了几年蒙氏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他们在操作中乐此不疲的自己研究和主动地学习,在蒙氏数学环境中,孩子们自己建构了思考的能力。这些学习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把1-100的数字进行排序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因为有了“一百板”这份教具,老师只是给孩子提供了这份材料,然而孩子自己经过对这份教具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序规律,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获得和理解的。

篇(3)

XX年3月24日,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到我园进行了一次《蒙氏数学》的培训。本次参与培训的人员有我园数学教研组的全部成员。

篇(4)

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观看。教师只注意到幼儿思维的集体形象性,而忽视了幼儿理解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呈直觉行动式的特点,将数概学念以教师重复讲解演示,幼儿反复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传授,传授的知识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幼儿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

1.2传统数学教学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以同一标准塑造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很难,于是就越俎代庖,忽略了幼儿主体的作用。其实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更应该让幼儿借助对物体的操作,大量积累感性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蒙氏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蒙特梭利数学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和蒙氏教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专心、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蒙式数学课题研究,采用蒙氏数学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到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玩教具时就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利用操作材料成功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在操作中认知,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读、写、算。因为蒙氏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弥补传统数学的不足,蒙氏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蒙氏数学里有趣又多样的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学习操作过程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是老师强迫孩子学,孩子也不要背口诀,而是在游戏中、操作过程中学会的,孩子在剪、拼、贴、画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带动大脑思维,它能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味地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蒙氏数学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在操作中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观察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孩子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假若再亲自操作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让他听。蒙氏数学课程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早期的数学学习都是建立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蒙氏的学具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遵循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为孩子提供的材料具备多样的形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幼儿在操作活动有利于学会按顺序、全面地观察事物,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特点。结合幼儿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排序时,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小熊的一家》学具,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前期,我们先训练幼儿掌握良好的规则,即有序地取放操作材料,在每次操作进行之前,要求幼儿把学具拿出来,一一摆放在工作盘上还结合儿歌“学具拿出来,桌上摆一摆,小手顶一顶,全部都摆开,轻轻拿,轻轻放,我们的学具,我最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验,幼儿养成操作的全面观察习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材料的暗示图形,帮助幼儿独立地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小班第2册《学习高矮》这个活动提供的学具“会变的小丑”总共有三个小丑,每个小丑分头、上身、下身三个部分,幼儿在组合“会变的小丑”时,经常会重组错误,如果老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幼儿很快发现在学具的右边都有星星、圆圈、雪花的暗示语,根据暗示语马上就能把图形恢复原样。表象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反过来又促进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的概念,使幼儿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大提高。

3.2运用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如果组织不好,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源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利用学具《小熊的一家》学习配对时,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哎呀,不好了,小熊兄弟被大灰狼捉走了我们趁天黑去把它救出来吧”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玩救小熊的游戏了,大家准备好了。”利用帮助小熊兄弟具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3.3实施过程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蒙氏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如学具的收放常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自己整理学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幼儿在操作整理中学会了分类,在教室的区角里体现最明显,没有上蒙氏课时,我们经常多次重复他们玩好玩具,要分类收拾,但是孩子总是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开展蒙氏活动后,孩子进步特别大,现在的玩具分类很清楚,幼儿都能整齐有序地收拾摆放。教师还可以利用工作毯帮助幼儿管理好自己的学具:要求幼儿摆放学具时应始终都在工作毯上进行,养成了认真做事、细致、有主动性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操作,不会将学具丢失或与同伴的混在一起。

3.4操作活动重视合作,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操作活动虽然每人一套学具,常以独立的形式进行,但不意味缺乏合作,在操作前,或操作中,老师经常发现,在一些相对较高层次的材料或相对复杂有难度的材料前,因为幼儿发展能力不一样,能力差的幼儿往往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往往需要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操作,共同讨论中,相互启发,解决问题,加深认知。合作促进幼儿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活动室里建立“展示台”。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里面贴上幼儿的作业,幼儿在课间非常关注这一栏,他们争着在课间围过来,找自己或是同伴的作业,互相评比,看谁得的星星数多,让老师倍感欣慰的是,以前最让我们头疼的课间,现在变得很井然有序,改变了幼儿爱闹哄哄,打打闹闹的局面。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创造性也得以发挥,在向别人介绍自己作业情况的同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也得到培养。

3.5注重实际的运用,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孩子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放一把牙刷,一个小朋友用一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没有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况;进餐时,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排队取走一杯牛奶和一个蛋糕来感知对应的方法。再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站队时,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体现;相反,大量的生活经验做基础,也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篇(5)

支持方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儿童在自由与爱的环境中自发地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导的教育,更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反对方

中国的“蒙氏班”大都是“蒙事班”;蒙氏教育法来源于对残障儿童的训练,对正常儿童并不合适;蒙氏教育法提倡给孩子自由,会培养出任性的孩子;上蒙氏幼儿园以后上学有困难。

专家访谈

于春林

婴幼儿早期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内知名早教品牌“爱尔贝早期教育中心”创始人,多家育儿媒体专栏撰稿人。

请简单介绍一下蒙氏教育法的主要特点。

蒙氏教育提倡自由原则,主张教育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以孩子自由活动和自主发展为主导。认为无论老师或家长,对孩子都不可发号施令,也不必施以奖惩,而是在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套理论,蒙台梭利创立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预备好的环境”、“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和“蒙氏教具”。孩子们在为他们特设的适合他们成长和活动的环境中,通过自己操作蒙氏教具进行学习,而“精神预备好的老师”,并不主动干预孩子的活动,仅作为观察者、示范者,在必要时对孩子提供帮助,以协助儿童自然地成长。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蒙氏幼儿园的争论很多,甚至有人称蒙氏幼儿园为“蒙事园”,您怎么看待这种争论?

这首先是因为家长对蒙氏教育还不太理解,其次是一部分办蒙氏教育的人,做得不够正规,再就是师资达不到要求。据我了解的国外的情况,对蒙台梭利的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经过2个月的蒙台梭利理论学习,9个月的实习,方能取得蒙台梭利教师资格证书。而国内很多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老师接受蒙台梭利教育的培训时间很短,一般就是一周、10天,最多15天,这对一些知识面窄和理解能力有限的人来说是不够的。另外,蒙台梭利教育非常依赖于老师的爱心,而当今社会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正在让部分老师的爱心越来越少。

蒙氏教育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已操作教具学习,老师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再去协助。但一些家长质疑:一些老师好像对孩子根本不管不问,只让孩子自己玩,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现在的确有一些人,包括蒙氏幼儿园的经营者,都把蒙台梭利教育理解成了自由教育。自由在蒙台梭利里面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自由一定是以规则为前提的。蒙台梭利教师的任务,第一条就是帮孩子建立常规,并不是任由孩子玩,教师也不是不管不问,盲目地放纵。孩子很快会知道,只有当他遵守规则后才能获得自由。

您说到蒙台梭利教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建立规则,那么,孩子在上蒙台梭利幼儿园的过程中会学到哪些规则?

根据不同的班别,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的不同,制定的规则也不太一样。一个班上建立的规则不会太多,因为,规则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容易从规则里面体验到自由。

不过,这样的一些规则是必须建立的:

“别人工作的时候,不能打扰。打扰别人必须经过别人的同意。”这条规则能让孩子形成一个概念:我不打扰别人,我就获得了我工作时别人也不能打扰的自由。

“绝不可以有粗野的行为。”

“不是自己的就一定是别人的。是别人的就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你要工作,就必须在工作台上,否则你不可以工作。”

“一次只能选择一个玩具。”

这样的一些规则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马上能体验到自由。越是最初进来的孩子,建立的规则越简单。

蒙台梭利教育不提倡批评和惩罚,孩子怎么能形成高度的自律?

蒙台梭利有个原则,叫错误控制原则。就是你必须按这个做,不按这个做就做不下去了,教具具有自动纠错功能,这是蒙台梭利教具设计的特点。

在其他日常生活里也体现这个原则。比如分区教学,不同的教具摆放在不同的区域,要使用玩具就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大孩子和小孩子选择的教具或玩具不一样,所以大孩子和小孩子也就自然地分开了,教学环境有序,孩子互相之间就互不干扰了,无需老师组织教学。这其实是让环境来控制人。环境有序,孩子的行为自然就有序了。行为有序,导致精神有序,高度的自律也就形成了。

蒙台梭利教育跟国内传统的幼儿教育是很不相同的教育体系,有没有一个国际的机构或国内的相关机构来进行管理,比如说必须到这个机构拿证才可以办这个学校?

现在没有。蒙台梭利国际协会在荷兰,美国也有蒙台梭利协会。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在北京,主要负责人是梁志焱。这个协会也开发一些产品,也做一些培训,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质量控制机构。

有些家长担心,年龄大的孩子和年龄小的孩子一块上课,年龄小的孩子会不会处于弱势,得不到相应的学习机会,而年龄大的孩子有可能会欺负年龄小的孩子?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第一,我们教育孩子,就是为了未来面对社会。孩子未来面对的社会本来就是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老有少的各色人群,并不都是同龄人,在学校里面对类似未来社会的各年龄层人群,将来会更容易适应。

第二,大小孩子一起学习交流,各自都会获益良多。年龄大的孩子会把最合适的方法教给年龄小的孩子,不但让年龄小的孩子学会了,而且自己也能深化认识。

有人认为蒙氏教育以感官教育为主,主要适合1~4岁的孩子,5~6岁的孩子不太适合,是不是这样呢?

不是。我认为,蒙氏教育更适合的应该是学前教育的3~6岁的孩子。蒙氏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涉及九大领域。我们说感官教育,是指这些教育在手段上的特点,即孩子们一定是通过活动,通过与环境接触,才能成长。与环境进行接触的前提必须是感官的参与。基本上所有幼儿教育的学者都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感官的教育。

另外,蒙氏为0~6岁的孩子都提供了适合的教具。

有家长认为,蒙氏园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独立操作、学习,会导致孩子之间互动少,使得孩子性格内向、缺乏交往能力,您认为对不对?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传统幼儿园组织教学要讲纪律,上课两个人是不能说话的。相比之下,蒙氏自由宽松的环境里随时可以与人交流,孩子交流的机会更多。蒙氏教育并没有说一定要一个人做,比如一个孩子在操作,另一个孩子也想做,那他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这就是一个交流。还有,蒙氏幼儿园会设计很多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中有很多锻炼孩子交流的机会。

蒙台梭利教育最初是针对智障儿童的,用于正常儿童是不是不合适?

不是。蒙台梭利最初的教具设计是借鉴了耶塔和赛共两位医生对弱智孩子的研究,但这些教具并非是后来用于训练正常孩子的教具。她在发现弱智孩子操作这些教具后智力有所改善后,想到世界上还是正常的孩子多,假如给正常的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的话,是不是会更聪明,于是重新在大学里学习了6年之后才制造出现在使用的这些教具的。

篇(6)

两年前,我在一所幼儿园接触到了“蒙氏”,两年里这所幼儿园已经开办了好几个蒙班。园长和教师一说到“蒙氏”,似乎都很兴奋,举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巨变的例子。

亲历蒙班一堂课

走进位于北园春附近的博望蒙台梭利双语幼儿园,在进班之前,园长宋华特意嘱咐:“蒙氏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意志力。孩子做工作的时候,非常专注,切忌成人或外在环境的打扰。所以,你只能静静地在一旁看,孩子没有向你发出求助信号的时候,你不可以随便的介入,这是对孩子最充分的尊重……”

孩子们陆陆续续被家长送进了幼儿园,蒙二班的两位老师早已经站在教室门口笑盈盈地迎着孩子。每一个孩子见到老师后都很快乐地跑过来,老师们就蹲下来向他们张开怀抱,双方亲切欢快地招呼着,_二天的快乐和谐就从此展开。

按照“蒙氏”教育中混龄编班的原则,这个班是由2岁到5岁的25个孩子组成。2岁的珍珍叠大衣的时候有困难,4岁的欢欢就主动上前去帮助她。

进到教室的孩子,都走到标有“益智区”的活动区里挑选玩具。蒙班的教室有一块开阔的空地,地上有一个用黄线贴出的长方形线圈――蒙氏线,这条线的作用很大呢!它既可以帮助孩子在走线时协调身体和步伐,集中注意力,又可以调整安抚孩子工作前的情绪,同时它还是孩子们谈天说地的公共交流区域。

整个蒙氏教室由生活、感官、数学、科学文化等几大块“工作区域”组成,工作区的陈列架里面摆放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益智教具,孩子们的很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就是通过这些教具得到的。

吃完饭、如厕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围坐在了“蒙氏”线上。按照常规,第一项议程是“读日历”的工作,老师和孩子们共同阅读日历,了解和当天日子有关的一些常识和事物;第二项工作是“点名”,因为这里实行的是汉英双语教学。所以,老师点的是每个小朋友的英文名字。点完名后,有的小朋友向大家讲述自己头天晚上有趣的事和大家分享。时不时的,老师会用英语提问,也要求小朋友用英语表述,然后有意地提出一两个新的单词,让孩子们“顺便”记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走线”。教室里响起了舒缓悠扬的音乐,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都自觉地站在线上排成一队,然后像走在平衡木上那样,伴随着音乐节奏,安静、轻柔、脚尖顶脚跟地走着。小乐乐走得又轻又稳,老师拿了一个小毽子放在她的头上,小乐乐的表情很自豪,其他孩子也更认真地走,一个个小毽子像小鸟一样飞落在了走得又轻又稳的孩子的头上,孩子们的情绪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安静了下来……

“蒙氏”进疆迟来的爱

蒙台梭利博士有这么一段话让从事此项教育的人们津津乐道:我听到了,我就忘记了;我看到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在传统的概念里,6岁前的孩子正是大吵大嚷的年龄,而这些孩子所呈现给我们的却是反常规的状态。这是不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呢?老师说:这种安静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没有人强迫。因为孩子选择的是他自己喜欢的工作,受兴趣驱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哪里还有时间吵闹呢?原来如此!

博望蒙台梭利双语幼儿园园长宋华女士是新疆早期引进“蒙氏”教育的实践者之一。宋华园长说“我从事幼儿教育15年,教育过程中有时会有许多困惑。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蒙氏”教育理念的时候,顿觉眼前一亮。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茅塞顿开,很多困惑迎刃而解。特别是当我亲聆了美国、日本和台湾的蒙台梭利教育专家的讲课之后,更是被“蒙氏”教育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蒙氏”教育历经百年而不衰是因为它的科学性,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来源于蒙台梭利博士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几十年如一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教育方法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先进的、科学的、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我们就应该借鉴。”

21世纪之初,伶俐幼儿园等几个民办幼儿园成为吃螃蟹者,他们勇敢而艰难地把“蒙氏”引进了乌鲁木齐,走过了一段崎岖的刨业之路。2004年9月,宋华园长开办的第一个蒙班在卡子湾中心幼儿园开班了。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另几家较大的幼儿园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蒙氏”这个“新事物”,他们顶着资金、家长、社会质疑、舆论等多方面的压力,边学习、边探索。而这距离内地发达城市开办蒙班已有近10年之差,距台湾更是有20年的差距。

宋华园长说:“当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人们不知道蒙氏教育是什么。因为人们没有参照物可比较,我们手头也没有成功的案例来说服家长。最早愿把孩子送进蒙班的家长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有文化知识、素质比较高、见多识广的入,还有一种就是经济条件比较好,舍得为孩子投入的。”

因为对“蒙氏”教育的宣传力度小,大部分家长不愿接受“蒙氏”。很多家长甚至以为不过是幼儿园又搞了一个新花样,开了个什么特长班、兴趣班而已,学费却要高出许多,认为这是幼儿园打着“蒙氏”旗子在创收。同时,“开展‘蒙氏’教育就是崇洋、就是推崇贵族化幼教”的议论也跟着出来了,人们对“蒙氏”教育是否适合中国提出质疑。

“蒙氏”本土化的探索

“蒙氏”教育真的就这么完美无缺吗?

乌鲁木齐妇联幼儿园园长刘宾说:“新疆2000年的时候,已经有幼儿园尝试地去做“蒙氏”了,俚当时我们没有跟风,因为我也看到了“蒙氏”拿到我们本土来的一些不适应和缺憾,所以,我们很慎重,在观察在研究,觉得商业气息比较浓厚,对“蒙氏”本质的东西还只是处于比较表皮的了解,因为“蒙氏”发源于西方国度,它来到和其历史文化有极大差异的中国种植,就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反应,要想让它生根开花结果,就需要我们做幼教的同仁一起努力,对其进行本土化的科研,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刘宾园长例举了“蒙氏”与我国历史文化的差异,比如它的礼节要求和我国的礼节要求有区别,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还有就是“蒙氏”更强调的是孩子的个性发挥,而我国历来推崇团结合作的和谐关系,所以,侧重点不同。他认为,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对不同历史文化的认知,遗憾的是,离我们中国的传统历史背景太远。

篇(7)

每个幼儿伴随着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器官来认识这个世界,其中听觉器官发育得最早,而音乐与听觉器官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培养幼儿的音乐听觉是至关重要的。在“蒙式”幼儿园待一天的孩子们,在发生上厕所、上课、下课、吃饭、做游戏等等行为时,教师都会播放特定的音乐。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熟悉这些心里暗示信号,一听到某个音乐响起,就知道是该要做什么事情了。笔者走访“小蒙班”调查,看到所有小朋友随着音乐排着队有序地沿着地上画的线缓缓地行走,这种叫“走线运动”,这是他们每天早上来上幼儿园做的第一件事情。为什么要放音乐“走线”呢?如果此时突然把音乐暂停了,孩子们顿时就会慌张了,本来走得整齐有序,音乐一停,步调不一致了,有出线的、有推来推去的,甚至还有张牙舞爪的。

而在“蒙氏”教育诸多的教学理念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教具,它不同于一般教具,更不同于玩具,笔者归纳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动纠错性”,笔者在幼儿园接触了形形的教具:丰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不一样的“玩法” ……不懂的人以为是普通的儿童玩具,其实是“蒙式教具”,通过观察了小朋友们“游戏”的全过程,就完全明白了。有一次,张瑾煊小朋友的拿了一种教具在摆弄,这个教具的名称叫“带插座圆柱体”,10个圆柱体高相等,直径不等,底座上有相应的孔。他把每个圆柱体从插孔中拿出来后,不分直径大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摆放,然后再任意拿出一个圆柱体,?它找相应的插孔,这个小朋友非常认真的在做自己的“工作”。一组带插座圆柱体是由10个圆柱体和一个有10个孔的底座组成的,每一个粗细不等的圆柱体在底座上都对应一个相应的插孔,根据底面积不等、周长不等,就能很快将圆柱体插回插孔。当然,他只是一个3岁多的孩子,根本不懂这些概念,他随便拿了一个圆柱体,依次的试过了每一个插孔,直到找到并插入合适的位置上,经过多次的反复,他把10个圆柱体都插入了与之相对应的插孔里。不管这个“玩具”怎么玩,最终都会完全正确,过程中不需要指导,只需要反复实践,就从中感悟到了事物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静下心”、“坐得住”的好习惯。整个“游戏”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参与指导,完全是孩子们自主的选择和游戏。可见周长、直径、高、立体等概念在无形中使他都有了感性的认知。“秩序”感的教育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每次游戏孩子们都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游戏后,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所以,教具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对孩子们潜能、智力的开发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音乐也是如此,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到了快乐,获得了知识。

二、接受过蒙氏早教与一般学前儿童的乐感之对比

笔者平日里给一些小朋友辅导钢琴的时候发现,那些接受了系统的“蒙式教育”的孩子们与那些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孩子们相比,有三方面的明显区别。首先,他们在节奏感上明显优于他们的同龄人。简单的节奏模仿训练,幼儿们马上就能正确重复一遍。其次,他们的思维敏捷,身体反应很快。当我面对他们做一个动作时,这些小朋友能马上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一般大多数的孩子,经常会出现左右颠倒的情况。第三,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乐感很强。当老师教一个小曲子或是儿歌的时候,教一遍之后,连词带曲都已经“印入”他们的脑子里,从他们的表现上看出,他们已经历过“听懂”了音乐语言的那个过程。多数孩子为什么没有表现出这种能力呢,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受到拘束,二是他们缺少协调性。这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每天的磨合而达到的一种质变结果。可见,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孩子,更有利于今后对音乐方面的培养。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孩子有利于对音乐的学习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协助孩子获得自由,避免限制孩子自由性的活动受到压抑或干涉,孩子必须自由活动才能真正表现自己。”音乐活动是孩子自由表现、自由创造的最好方式,让儿童从小接受美好的音乐教育,在敏感期熏陶音乐,培养高情商的儿童。音乐教师是孩子们眼中的天使,教师的语言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应懂得,如何运用优美、智慧的语言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因此,在蒙氏班里笔者经常看到,老师将音乐贯穿到孩子的一日生活当中,早晨起来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随着优美的音乐做操,让孩子在活动身体的同时,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开饭时间到了,孩子听到舒缓的轻音乐能安静的进餐,入厕、喝水、午睡起床等都是在音乐的提示下完成活动。

由于天天都听着丰富的音乐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几年下来,接受过“蒙式”教育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乐感,而良好的乐感正是学习音乐的必备条件。乐感不是只凭逻辑就能来获得的,而是通过一定时期的感受与熏陶中获得的,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孩子们在心灵的感受上反响更大,相反,如果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对学习音乐来说就太可悲了。学习音乐的前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乐感,而且还要具备有专注力、有耐心、有表现的欲望等好习性,而这些“蒙式”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具备这些品质。

篇(8)

蒙台梭利潜心探索出一种幼儿数学教育好方法:将抽象数学概念具象化——“实物化”,为幼儿开发出一套实物教具. 实物教具为幼儿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对幼儿学习数学进行有效地帮助. 如:金色粒珠是高级班教具,一个金珠表示“1”,十个粒珠串连起来表示“10”;十根珠串平铺为一块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正方形垒成立方体表示“1000”,形象表示出各数字间的关系. 如让幼儿表示数目“2352”,就可拿出2个立方体块珠,3个正方形片珠,5个串珠,2个粒珠. 在如玩耍中感知数位与数量的关系,对一个五六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了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 许多人认为蒙氏目标太高,有的甚至是中小学学习的内容提前了,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幼儿都能够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些内容,令很多人为之惊叹不已,也许他们不能完全理解,但等到他们小学初中时就迎刃而解、豁然开朗了.

二、 注重以10为单位,让幼儿整体认知连续数

蒙氏数学的教育特点是,无论什么知识,开始都以10 为单位呈现. 一次给幼儿呈现一组连续数. 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让幼儿先认识“1”,再认识“2”,再认识“10”,而是将数棒1~10一次性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一组连续数. 幼儿摆弄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 再如塞根板是高级班的一个理解1~99数的连续性的教具,包括两组,第一组由9张写着“1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第二组有9张分别写着10~90的数字卡片和9张分别写着1~9的数字卡片组成. 幼儿通过第一组的操作了解11~1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后,再依次操作第二组了解21~29之间数的排列规律,最后达到了解11~99之间数的连续关系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注重“一般到个别”,引入十、百、千位的加法运算

蒙台梭利始终坚持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呈现教学内容,也按照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都将具象教具作为中介. 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教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借助教具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 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如在“邮票游戏”活动中,深绿色卡片上书写的“1”表示个位;蓝色卡片上书写的“10”表示十位:红色卡片上书写的“100”表示百位,浅绿色卡片书写的“1000”表示千位. 通过教具,孩子们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数位间的关系. 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用数字邮票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如要计算出“2350 + 3520 = ”,幼儿在教具操作中轻而易举地完成,也就不会令人惊叹了. 对于幼儿来说,他感觉到进行1000以内的、100以内的加法原来与进行10以的加法是一回事了.

四、注重排序、分类、对应等概念的学习,注重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基础是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强调事前准备是必须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中班有很多教具是用来完成这些目标的,如插座圆柱体、彩色圆柱体都是由四组不同的圆柱体组成,每组圆柱体的大小及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则变化. 第一组粗细不变高度递减;第二组高度不变,粗细递减,第三组粗细和高矮同时递减;第四组粗细递减而高度递增. 幼儿通过操作教具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与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从对“被具体化的抽象”的了解,而认识事物本质. 在对能迅速辨别同种属性的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 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教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在目标上强调生活环境与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的价值意义. 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教学中的情境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 教学的总目标和每个教学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 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名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篇(9)

中图分类号:G844 文献标识码:A

Montessori Education and the Confidence Building of Children

Abstract Confidence is the base and bridge of success. It is the inner power of advanc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confidence for the children, because childhood is the key stage of life. The basic content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is mainly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realize the change of physiology and mentality of human beings. It is based on the natural law of a growing human body. It can inspir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 of children.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rule and training aids of Montessori educ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confidence of children.

Key words self-confidence; Montessori education environment; Montessori education rules; Montessori education tools

自信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在心理学中它是这样定义的:“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①自信即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的桥梁,是人前进的内在动力。而对于人生发展关键阶段的幼儿来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更是显得至关重要。《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就明确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的目标。自信心既是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也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基本精神主要是依照人类成长的自然法则,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各个阶段的生理、心理成长变化的情景及其需要,从而给予适当的帮助,以启发或诱导儿童心理与体能的活动,让幼儿发展成为未来最有用、最有效率的和最幸福的人。②从这一基本精神中不难看出蒙台梭罗教育法有益于对幼儿自信心的保护与培养。现就以下几点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如何建立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

1 蒙氏教育环境有益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

蒙氏所指的环境就是儿童之家、幼儿园、培养幼儿的教育场所,是由成年人为幼儿特意准备的具有知识和富有感受性的,并且成年人也参与其中。

(1)从蒙氏教育环境的硬件上讲,其环境中的一切用品如桌子、椅子、厨子、水槽、马桶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尺寸定制的,它们能够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幼儿能够轻松操作(如小扫把、小马桶等),在这些设施物品的操作中幼儿会充满兴趣,在成人世界中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会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独立完成,这无疑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从软环境上讲,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提倡为幼儿创立一个“爱和自由”的环境,幼儿与教师在其中相互平等、互相尊重,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工作、生活的空间。蒙台梭利教育是以“儿童为中心”视幼儿为一个独立人以对待。幼儿是主体,是中心,幼儿可以自主、独立地在这一环境中自由活动,而教师则是这一环境的观察者、协助者,而不再像传统教育是环境的主宰者。这一环境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在自由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作为“主人”的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教师只是在幼儿需要帮助时介入,给予幼儿引导、帮助和建议,而不是评论和指责,这从很大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加大了幼儿工作过程中的成功率。

2 蒙台梭利五个教育法则的提出有益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提出了五个教育法则即:秩序法则、独立法则、自由法则、专心的法则、重复练习法则。③其中独立法则和重复练习法则的提出特别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1)幼儿在出生时生理的各项功能没有发育健全,心智也没有成熟,他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长大,随着幼儿的长大,他们渴望脱离成人的控制,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只有独立才能自由,独立是幼儿自由的先决条件。若不能独立,也就谈不上自由。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幼儿教育有效,那它就必须帮助幼儿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对于幼儿来讲首先是生活上的独立,即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蒙氏工作中生活教育部分有很多内容:如倒水、系扣子、缝、锤等生活技能。锻炼幼儿学会穿脱马甲、换鞋、叠衣服、独立进餐、收放玩具等。④通过这些活动,孩子的独立做事的能力逐渐增强,做事与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也随之提高。在生活技能基本独立之后,幼儿会把关注点放在其他更深更广的工作中去,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自信心也是一个不断增强的过程。

(2)幼儿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重复,如果是幼儿喜欢的,就会重复,当然这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强迫的。幼儿对于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从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自信心也会相应提高。

3 蒙氏教具的设置也有益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丰富而系统的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和其他教具不同,蒙氏教具是孩子用来工作的材料,而不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蒙台梭利教具的主要特点是:教具的设计可以使幼儿实现自我教育。⑤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根据儿童的内在生命即自发性智能让儿童自由自然地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命发展的自然程序表。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育。蒙台梭利每套教具材料及使用方法都是从简单变得复杂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幼儿在蒙氏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只有适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难以合适的工作,才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其欲望、使其专心投入工作。而大量教具的配备,幼儿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内在需要的教具去工作,再由教师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做出的不同的教具演示及延伸方法,使幼儿在稍有难度,但不至于无法到达的工作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这无疑极大地保护了幼儿的自信心。教具本身在设计上具有错误控制的功能,能够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错误,独立正确地完成工作。错误控制的出现可以让幼儿在没有成年人的帮助下,通过错误控制的提示,独立完成各项工作,这十分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与培养。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一种感情。8岁之前是儿童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让幼儿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建构独立、自信,这些将成为他们建筑人生大厦的基石。

注释

篇(10)

由于我园幼儿从未接触过蒙氏教育,所以活动时常规较差,动手能力有所欠缺,自理能力较弱,需要老师特别关爱和照顾。还有个别幼儿安全意识较差,要特别引导和关注。

二、工作要求

本学期以蒙氏教学为中心,结合《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实质,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三、幼儿发展目标

(一)体能健康

1、积极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基础动作发展协调、灵敏、姿势正确。

2、会正确使用铅笔、蜡笔书写和绘画,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活动。

3、有粗浅的卫生知识,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能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

4、会独立自穿戴整齐,整理床铺,桌椅,玩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5、能注意安全,有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蒙氏数学

1、兴趣广泛,能钻心地参加各项学习活动。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知道一些常见事物的关系和联系。

3、爱动脑筋,会发现问题,喜欢尝试,操作,寻找问题答案。

4、掌握10以内的点数,并能正确书写1-10以及进行10以内数的倒着数。

5、能根据物体的特征分类,会通过比较将物体按一定规律排序。

6、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如:区别上中下。

7、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半圆形、椭圆形、梯形。

(三)蒙氏阅读

1、学习独立的阅读方式,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2、能有顺序地一页一页翻书,用手指点读图画内容及文字。

3、能看懂并理解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运用较连贯语言进行大胆描述。

4、能在图书中读出自己认识的、简单的汉字。

5、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

6、能根据作品提供的线索,尝试仿编诗歌和散文等。

7、会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和讲述故事,并能复述、扮演完整的或部分的故事情节。

(四)洪恩幼儿英语

1、会说常见事物的有关单词。

2、学会英文字母Aa——Ll,以及它们的韵律儿歌。

3、会唱8首英文歌曲。

(五)艺术表现

1、积极参加唱歌,舞蹈,表演等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能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并能和同伴合作,协同表演。

3、每周学会一首歌曲,每两周学会一个舞蹈组合。

4、会用绘画、折叠等技能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某简单细节。

上一篇: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下一篇: 安全预防方针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