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4: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稻种植规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稻种植规划

篇(1)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lanning of river regulation definition, type, basic principles, main contents and design standard.

[ Key words ]: river regulation; planning; type; principle; content

一、河道整治规划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指: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二、规划类型

2.1按河道自然条件,分为山区河道整治规划、平原河道整治规划和河口整治规划

①山区河道的两岸多为基岩,河床多由基岩或粗沙、卵石组成,河床坡度陡、流速大、水位涨落快,但河床变形强度较小。山区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航运、工农业取水等,规划中应根据要求对渠化、治导等工程措施作出全面安排。②平原河道两岸多为冲积土壤,由于河道水沙作用和河岸土质的差异,形成微弯、蜿蜒、分叉和游荡等4种基本河型。平原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城市建设等,规划要根据不同河型和整治目标提出工程措施。③河口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影响,河床演变复杂。整治的主要目标是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和滩地利用等。规划可研究采用固滩护岸、堵汊并流、疏浚导流等工程措施。

2.2按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分为库区河段整治规划、坝区河段整治规划和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

①库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有天然河道和水库的两重特性。汛期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发生累积性泥沙淤积,使原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减弱,局部河段河势发生变化,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方向发展,航道、港口码头和取水口的条件将有所改善;某些港口码头和取水口可能因泥沙淤积而受到影响。规划中可以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疏浚等工程措施。②坝区河段整治规划是配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研究枢纽上下游局部河段的整治措施,控制枢纽上游近坝段的河势,保证泄水建筑物、电站的正常运行和通航建筑物引航道的畅通,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防洪、航运和发电等效益。这项规划对于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径流式枢纽或航运枢纽尤为重要。③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针对建坝引起的下游河道变化所采取的整治措施。由于建坝后水沙条件的改变,坝下游河道一般发生冲刷,水位下降,河势也有变化,这些对下游河段的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港口码头建设都可能带来影响。规划中要对上述变化作出预测,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措施。

2.3按整治程序,分为河势控制规划和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对于整治工程量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河道,特别是大江大河,整治工程只能分阶段实施。河势控制规划是通过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研究促成和稳定有利河势的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护岸工程,辅以其他措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是在有利河势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研究对局部河段进一步整治的方案,以满足防洪、航运、工农业取水以及港口码头建设的要求。

2.4按各部门的要求,分为航道整治规划、桥渡河段整治规划、取水口河段整治规划、堤防护岸工程规划等。这些以某一部门要求为主的河道整治规划,也需兼顾其他部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统筹考虑各方面要求,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重点,兼顾一般,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本河段的特性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总结本河段已往整治的经验教训,提出适合本河段的整治工程措施。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规划中需包括整治的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四、主要内容

4.1河道基本特性及演变趋势分析包括对河道自然地理概况,来水、来沙特性,河岸土质、河床形态、历史演变、近期演变等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以及对河道演变趋势的预测。对拟建水利枢纽的河道上下游,还要尽量就可能引起的变化作出定量估计。这项工作一般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河道两岸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情况调查分析包括对沿岸城镇、工农业生产、堤防、航运等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的了解与分析。

4.3河道整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通过对已建整治工程现状的调查,探讨其实施过程、工程效果与主要的经验教训。

4.4河道整治任务与整治措施的确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要求,结合河道特点,确定本河段整治的基本任务,并拟定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4.5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包括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论证防洪经济效益;Sk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运输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论证航运经济效益。此外,还应分析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

4.6规划实施程序的安排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具有很强的时机性。应在分析治河有利时机的基础上,对整个实施程序作出轮廓安排,以减少整治难度,节约投资。

五、设计标准

篇(2)

对水利规划中的河道进行详细的治理是为了满足水利建设的要求,从而能够治理和更好的完成水利项目施工建设。对于河道来说,其自身的状态一直处于变化之中,河道的整治规划工作通常要在动态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整治。在河道治理和开发过程中,某些水利工程的施工会改变河道水文形势的发展和发生,对河道上下游以及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1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内涵

所谓水利规划中的河道整治工作是为了满足河道演变规律和两岸群众的生命安全而必须对水利河道进行整治和规划工作的全称。水利河道整治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部分,其良好的规划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河道整治工作的前提。

2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类型

2.1 根据河道自然条件进行划分

根据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我们将河道划分为山地河道、平原河道以及河口河道。其中第一种类型河道两侧大多有山体岩石组成,河床主要有基岩或者粗砂石构成,河底通常比较陡峭,落差高度大,水流较为明显,对其进行整治的主要标准是航运和工业取水位,施工时应该将具体的方案在规划中得到体现。第二种河道类型主要是由水冲击土壤而形成的,河道内部的砂石和泥沙的比例不稳定,差异性较高,河流蜿蜒崎岖,形成很多小的水系,主要以防洪、航运和城市建设为整治标准,按照不同河道的类型,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弯曲度较大的河道通过整治可以形成微弯河道或者形成稳定的岔道河道。第三种河道的类型主要是由于水流和潮流对河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形成的,该种类型的河道整治的标准为防洪、航运和滩地为主,并采取固滩护岸、疏浚等措施对其进行整治。

2.2 根据水利枢纽对河道的影响进行划分

按照这个标准可将河道划分为三种,即库区河段、坝区河段以及坝下游河段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河段主要研究的是水库回水的变化情况,水路的回水变化情况同时兼具了自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两方面的特点,对于河道内某些码头和港口的区域很容易产生泥沙堆积现象,弱化了河道对边界水域的控制作用,这时可将河道逐步的发展为单一的微弯河道,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航道码头以及取水口的自然条件。同时在规划中还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河道整治工作开展的措施,便于后期的整治工作。第二种河道类型的规划主要是配合水利工程设计,针对河流上游和下游部份河段进行了整治工作,控制河水的流量,确保河道运行的通畅以及满足防洪抗洪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第三种河道类型的河道规划研究主要是实现对河道的动态变换而采用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该种河道来说,堤坝改变了河道原来的流经方向,导致了下游河道的水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防洪和泄洪的能力,因此对于上述的变化可以进行严密的检测,并作出合理的预测,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其进行治理。

2.3 根据河道的整治程序进行划分

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划分为河势和局部河段两个类型,对于河道环境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河段来说,对河道进行分段整治是一项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河道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区段的河道运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是解决河道不良状况的最好措施。施工时采用的一般方案是结合其他整治方式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河段整治工作,主要根据水流量的稳定情况,对河道的局部区域进行合理的治理,实现防洪、抗洪、航运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

2.4 根据部门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换划分

根据这个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航道整治、桥渡河段治理以及取水河段质量三种规划方案,主要是根据水利部门的某一个具体的要求,同时兼顾各种施工情况,最大程度发挥出河道的整体效益和功能。

3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具体内容

3.1 河道特征以及变化情况

这项内容涉及到河道的区域环境情况,河岸的结构、河床的地质地貌以及河道的变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即将投入施工建设的河道和水域,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其可能发生的情况,采用的分析方法通常是实测资料预测分析方法、模型模拟分析、实验调查法等。

3.2 河道的综合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

该项内容主要涉及到河流两岸的城镇建设、堤岸的加固和防护以及抗洪、防洪的情况以及航运的实际情况,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探讨河道整治的整体效果和效益,不断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3 河道整治措施

将各河道整治过程中的全部要求并结合河道运行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详细的治理措施。

3.4 河道整治的效益分析

这项内容主要涉及到河道治理完成之后的各项效益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对河道两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资源利用等社会效益。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的、动态的工程,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合理的整治方案,达到节约资金,提高各项效益的目的。

4 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的标准

4.1 河道水流量以及水位的设计

在治理过程中,要密切结合河道两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出河道的流量大小,确定与河道防洪抗洪标准相当的水流量,采用造床测量或者平滩流量的方法对河道的流量和水位进行有效的测量。对于枯水期的河道水流量的设计标准应该满足通航续航的标准。

4.2 整治线

河道的整治线说的是河道治理方案实施之后能够满足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通常情况下,将其分为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以及枯水期河槽整治线,其中第二种的整治线对河道的河势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中水河槽整治线在设计图上通常呈现出一定曲率的连续曲线,曲线之间通过河势的直线进行连接,不能形成单一的河道和河槽。其弯曲半径和曲线间的长度一般参照的是附近河段的长度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河道宽的9倍左右。如果河道还要满足通航和续航的标准,在上述标准之上,结合航道的要求,根据稳定深槽或者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枯水河槽弯曲半径与曲线段间长度,可根据邻近河段确定,通常比中水河槽整治线数值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水利规划中的河道进行整治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河道的各方面因素,并将其综合起来,并结合河道整治工作根据河道流量的变化状态以及变化的因素,将河道周围的情况与上游下游以及河道两岸的城市和群众用水紧密结合起来。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的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将河道的整治规划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孙丽娜,刘晓敏,陈星.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0)46.

[2]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6(04)27.

[3]郭允霞.水利综合规划中河道整治的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9(04)255.

篇(3)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A

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关系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水利的存在有其利弊,合理的对其进行分析及整治,是对人类生活最好的贡献。

一、有关河道整治的定义 

河道整治规划是根据河道的演变规律以及兴利除害的要求,为了治理和改造河道而进行的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对航道整治的规划。经过日月的推移,河道在携带泥沙的河水的冲击作用下,常常处于变化的状态;并且在流域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有些工程的实施也改变了河道的水文形势,并且影响水流的上下游以及左右岸。因此河道的整治规划常常要在做出水道流域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也成为了河道流域治理的一部分。 

二、河道整治的类型 

河道整治的类型因不同条件而分为不同类型:

1、按照河道的自然条件来分,将其分为对山区河道的整治规划、对河口的整治规划以及对平原河道的整治规划。

(1)在我国,许多山区内河道的两边大多为基岩,而且河床多数是由基岩或者卵石或者粗砂组成的,河床的坡度比较陡、河水的流速比较大、河水的水位涨落快,但是河床的变形强度比较小。山区内河道的整治规划主要是为航运以及工农业取水方便,在对河道进行规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渠化和治导等相关的工程措施作出较全面的安排。

(2)地处平原的河道两岸大多为冲积的土壤,由于河道中水沙冲击作用以及河岸中土质的差异,形成了微弯、分叉、蜿蜒以及游荡等4种最基本的河型。其中平原内河道的整治规划主要是为防洪、航运、以及工农业的取水加上城市建设等提供方便,对河道进行规划具体要根据河道内不同的河型和整治前所作出的整治目标来做出具体的工程措施。对于蜿蜒型的河道,要通过对其整治使其变成微弯的河道;对于十分弯曲的河段,可以考虑对其实施人工裁弯;对于分叉型的河道可以考虑并流,并将其整治成为单一的微弯的河道;对于游荡型的河道可以采取护滩定弯的方式,通过弯曲的河道引导河水向下流,稳定河道的河槽,同时可以控制河水的流势。

(3)由于河口段同时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河床演变日益复杂。所以整治的主要目标为防洪、工农业取水以及航运和滩地的利用等。对其进行规划可以研究其形式并采用固滩护岸或者堵汊并流以及疏浚导流等相关的工程措施。 

2、按照水利枢纽等建设对河道的影响来分,将其分为库区河段的整治规划和坝区河段的整治规划以及水坝下游的河段整治规划等。 

(1)库区中河段的整治规划是研究对水库中回水的变动区的整治。其中水库的回水变动区又具有天然的河道及其水库的双重特性。在汛期,由于受到回水的影响,河段时常发生累积性的泥沙淤积,使得原来河床的两边对水流的控制能力减弱,使河道中局部的河段河势发生了变化,使河道向着单一、顺序以及微弯的方向发展,最终船舶的航道和港口码头以及河水的取水口条件都将得到改善;但是其中也不排除存在着一些港口码头以及取水口因泥沙的淤积受到影响。在对河道进行规划时可采取整治建筑物,或者修建设施、进行疏浚等相应的工程措施。

(2)对水坝区河段的整治规划就是配合水利枢纽等工程的设计,并且研究水利枢纽的上下游的局部河段整治措施,控制其枢纽的上游河势,并保证水坝泄水的建筑物以及电站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对通航的建筑物确保引航道的畅通,使水利枢纽充分的发挥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效益。对水利规划及河道的改造对径流式枢纽和航运枢纽的综合利用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3)对于水坝下游的河段整治规划的研究,是针对于建造水坝所引起的河流下游的河道发生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整治措施。由于水坝建成后水沙的条件改变,水坝下游的河道通常发生大面积的冲刷,水位的下降,同时河势也有变化,对下游河段的航运、防洪以及工农业的取水和港口码头的建设都会带来影响。在对水利河道进行规划时要对上面所提到的变化作出相应的预测,并且针对问题提出整治的方案及其应对措施。 

3、按照整治的程序,可以分为对河势控制的规划以及对局部河段的整治规划。

对于整治的工程量较大、情况较为复杂的河道,尤其是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只能对其进行分阶段的实施。对河势控制的规划是通过对河段进行分析,分析河段的演变过程,探讨研究促成以及稳定有利于河水流势的工程措施。对此情形,通常采用的是保护河岸的工程,通常还有辅的其它措施。对于河道中局部河段的整治规划是基于有利河势的基本稳定稳定的情况下,研究对于局部的河段展开进一步整治的措施和方案,用于满足航运、防洪以及工农业取水和港口码头等建设的要求。 

4、按照各个部门的要求,常常分为对航道的整治规划、对渡河桥段的整治规划以及对取水口河段的整治规划和对河堤防护岸的工程规划等等。

三、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和综合利用

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就是统筹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妥善的处理河流上下游、两岸、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水利规划与河道整治的重点及要点,兼顾综合因素,综合利用所有条件,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2、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是指对河道中河段的特性以及河流的演变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其具体的发展趋势,并且综合历年本河段所出现的问题,对本河段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从而提出适用于本河段发展的的整治工程及措施。

3、远近结合与分期实施

远近结合和分期实施就是在规划中考虑到整治的近期目标以及通过整治所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分出主次目标与轻重缓急,从而有计划地进行。 转贴于 233网四、河道整治的主要内容 

对河道的整治内容包括对自然的环境、对河岸经济形态以及社会效益等的分析。

1、对河道的基本特性以及演变趋势的具体分析

其中包括对河道两岸的自然地理状况的分析,包括水的来向、沙子的特性以及对河岸的土质、河床的演变形态、历史和近期的演变和河道演变的趋势推测等等。对与想要在河道的上下游建设水利枢纽,要尽可能的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出现的问题作出提前评估,并且作出相应的对策。

2、对河道两岸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情况调查

其中分析包括对于沿岸的城镇发展、工农业生产和航运以及堤防等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的具体了解及分析。 

3、对河道整治的现状调查以及问题的分析

其中包括对已经建成的整治工程的现状调查,探索及讨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会有的工程效果以及从历年的发展中吸取的经验教训等。 

4、对河道整治的任务与整治的措施的确定

它是根据各个方面所提出的要求,综合河道的特点,确定出对本河段进行整治的根本任务及要求,并且拟定出整治规划的主要工程及措施。 

5、对在整治工程过程中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分析

它包括对整治后减少的淹没损失的分析、对于整治后所增加的航道以及港口的水深、整治后所改善的航运水流条件以及缩短了船舶的运输周期、所增加的拖载量和所提高的航行安全保证等许多方面。此外,还应该分析整治后对于取水和城市的建设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总之,对河道的规划及其实施程序等的安排,属于动态的工程,具有较强的时机性。在整治河道前,应该在对治河的有利时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整个实施程序进行安排,减少整治的难度,节约资金。 

【参考文献】

[1]胡静波,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年4月第七卷第二期

[2]朱丽向.对城市河道治理规划问题的探讨.[J].规划战略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年第二期

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机插秧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导技术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重点突破,通过政策扶持、行政推动、市场引导,全力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作业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目标任务

全区力争2014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插秧率达到70%以上),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新增8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5.6万亩。基本形成水稻种植“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三、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省、市农机化规划要求,我区要力争2014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各镇(涉农街道、园区)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项准备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从思想上消除顾虑,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方法路径,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习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对已进行机插秧的村要积极实施整村全面推进;对未进行示范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在各村普遍建立示范点,做到每村都进行机插秧。要充分调动村级的积极性,通过村干部、大户的带头示范,推动全村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专业化育供秧基地,培植壮大机插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全面加速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将成立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园区)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要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机插秧工作队伍,确保生产环节人员力量配备到位,把面积、育秧、插秧指导和维修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人。

篇(5)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19-1

0 前言

近几年来,黑龙江的水稻种植面积正在逐渐的扩大,2011年全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4851万亩,比上年增加389万亩,占了全省的粮食种植面积的23.7%;2012年今年黑龙江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5300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黑龙江省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水稻商品粮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实施水稻种植机械化能够增强水稻种植生产的能力,是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及技术手段。

1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中的缺陷

众所周知,水稻作为黑龙江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是粮食总产量的一半,而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水稻种植机械化对其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阐述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1.1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水稻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很重要,笔者认为要探讨该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实施策略,首先需要了解其现状。对于现状的了解,笔者分为三点来阐述。

突破中心环节的技术,使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系统能够初步的建立。黑龙江省经过了两个五年的计划,即“九五”和“十五”的攻关,其对于育秧的工艺与设备、种植的机械、植保的机械、水稻收获的机械以及产后的烘干机械设备的引进与研发方面,得到了突破,基本上解决了水稻机械化中的种植与收获两个中心技术的瓶颈问题。

由于市场的需求旺盛,使水稻种植机械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拉动下,农民购买与使用水稻种植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水稻种植机械化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的措施。此外,各级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更多良好的外部环境。

1.2 发展中的缺陷

虽然从现状来看,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其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笔者认为主要的缺陷有:

工厂化中的大中棚培苗技术仍需加强。只有提高了大中棚培苗技术的普及与推广的力度,搞好了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才能把苗培育好,与此同时,还需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推广以及应用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技术。

缺少专业化服务的组织机制。由于水稻种植机械化投资会比较大,因此稻农不能够独自解决全部的种植机械化,所以如今缺乏一种需要国家认同、农民入股、协作经营的组织,即专业化服务的组织机制。

落后的稻田基础建设。稻田的基础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其一,稻田的平整度较差。方、条田的达标程度比较低。其二,由于不配套输水工程,导致水资源不能够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输送给稻田的水源不够。

2 实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策略

为了推广与应用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部门需要团结合作,增强配合力度,坚持探索和发现发展机械化的新门路、新策略、新技术以及新的运营机制。笔者认为,实施水稻种植机械化有以下几点策略。

2.1 加大对稻农的技术培训力度,整体提高稻农们的技术水平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对稻农们进行生产、操作以及保养修理的技术培训,努力的提高培苗作业的质量,降低各种作业的成本。

2.2 重视以及增强稻田的基建

对于稻田的平整以及方、条田的基础建设,政府部门应当进行中、长期的规划,使其达到建设的标准与技术的规范。此外,也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条例,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机械化作业的正常工作。

2.3 重视与发挥政策的向导作用

政策是有一定的向导作用,只有正确的去运用,才能事半功倍。对于水稻种植的政策主要有:其一,对于稻农进行土地平整与建设达标的农田给予出工的补助,对于稻农购买的各种水稻种植设备给予补贴或贷款;其二,增加引进进口机型,提高对其消化与吸收的力度,努力的研制出价格低廉,性能可靠,适应能力强,操作简便的机型。这些政策激发了稻农购机的积极性。

2.4 加大对水稻种植机械的研制与开发

对于水稻种植急需的关键机械,政府部门应当组织多个部门的科技人才团结合作来攻关,达到改变当前的科技力量的分散、研制与开发进步的缓慢等状况的目的。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技术的合作与自行创新,才能促进该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

3 结语

机械化是提高水稻生产率的必经之路,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加大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只有把每一个水稻种植的环节做好了,全部达标了,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最终带动黑龙江省整个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庆双.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0,(12):31-32.

篇(6)

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栽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我国种植区域广阔,是我国农业的一项重头戏,水稻栽培技术的高低和优劣关乎水稻种植户的直接经济利益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不同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例,说明了根据水稻种植地区的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地区差异

地域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的着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应该充分尊重地区差异,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让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由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适用和推广有很强的地域性,本文试以研究川东北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样本,有针对性地对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提供一个样本,以更好地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一类研究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水稻栽培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稻农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川东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和地理条件复杂,主要有丘陵、山地、河谷平坝,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也复杂多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多在沿河谷两岸和浅秋地带。由于丘陵地区种植面积的限制,水稻种植的田块就比平原地区更小且较为分散,水稻种植的区域呈片状分布,加之受丘陵地区地形特点的影响,每一块水稻种植区田块的海拔和水源条件、土壤肥力和光照以及道路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水稻种植作业增加了难度,因难以实行机械化操作而加大了水稻种植的工作量,因此,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的种植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仍以人工为主,多以手工移栽的方法来种植。

2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平的必要性

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当地农业的发展有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稻农的生活质量,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当地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整个国家来说,提高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能够保证我国水稻的供给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减少对外国水稻进口的依赖,这对于保证我国内地水稻市场的正常供应和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够改善当地稻农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实现农村地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推广

对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可以分为2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即从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自身这两个方面出发来探讨如何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要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传统做法,进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做好推广前期的规划和引导,以发挥当地农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当地农户服务。水稻种植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都对是否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于水稻种植中的每个环节(如品种选择、育苗、整田、播种、栽植和施肥等)都要做好指导和技术推广。在川东北地区,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时要推广农民易于接受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再对水稻种植户的田间管理进行指导。由于川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因而在水稻生产中要特别注意早春要预防“倒春寒”、夏季防“夏旱”和“伏旱”,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时早播种,一般以选择寒尾时机为宜,要对农户在耕作中遇到的烂种、稻苗枯死、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问题进行技术培训,以促进水稻种植户水稻种植水平的提高。

其次,提高农户自身的水稻栽培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水稻高产技术的推广受农户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较大,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往往更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栽培和种植效益,从而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农户的经济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川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和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户的文化水平和水稻栽培技术的掌握程度。为此,应努力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有接受农业科技知识的意愿,这样就能够有利于水稻栽培高产技术的全面推广,从而促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有效和顺利施行。

4 结语

总而言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种植户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重视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根据地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差异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为此,需要当地的农业管理部门和水稻种植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做好水稻的具体种植,以促进当地水稻产量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07102

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水稻不仅是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的食粮,更出口到全世界,给我国财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几千年的水稻种植经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稻的种植技术和产量都有质的飞跃。水稻培植技术的优劣决定了我国的水稻产量高低,所以要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对先进技术进行推广与应用,让我国的水稻产量越来越高。

2 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插秧密度过小

“杂交水稻”技术面世后,我国水稻的品种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大范围种植杂交水稻为矮秆水稻,育苗的技术也从水育发展到旱育。品种的优化让水稻生存能力不断提高,其产量与营养质量也不断提升。目前我们国内各种稻类的种植都出现了插秧密度过小的问题,种植的秧苗数量过少,导致产量较低。

2.2 肥料使用问题

过去我们的传统水稻种植一般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现在我们的化学、生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根据稻米生长需求元素分析后专门制作推出了一些有机、无机肥料,富含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元素。

2.3 水稻品种选择不当

种植水稻的主要人群还是以农民为主,因为知识储备不多,文化水平不够,对于水稻种植一般都依靠历来的传统的经验传承,因为水稻的品种不断增加,对于水稻的选种很混乱,像华坪县属于亚热带气候,海拔1100 m,年均温度19.6℃。华坪县主导品种D优527,这是由四川农业大学的水稻研究选育出来的品种,其茎秆很粗壮,苗期的繁茂性非常好,且分蘖力很强,穗型算是中等,且是长粒型,后期的转色好。播种期在3月上旬,每亩秧田播种10~15 kg。但是如果整个县都只种植统一品种的籼稻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容易导致大范围水稻受到水稻病虫的侵害,所以我们需要对水稻品种选择和种植进行规划后合理安排种植。水稻的品种选择需要根据种植地的土壤特性、地理海拔、气候、气温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根据水稻生长周期来搭配种植不同品种水稻,保证水稻的产量能够稳定并提高,使其抗病、抗害能力也能有所提高。

2.4 水稻育秧技术不当

稻农一般只重视插秧后的水稻管理,对于育秧过程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很大比例的秧苗在育苗过程中没有受到好的照顾从而影响水稻后期生长。常见问题有育秧过程过久、插秧太深、秧苗培育密度过大等。

2.5 水稻播种时间不当

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气候、湿度的要求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据水稻的特性来制定播种时间,可避免出现过早播种或推迟播种。

3 水稻栽培全过程技术分析和改善对策

3.1 选择品种分析

根据种植地的海拔、气候、平均温度、湿度、土壤特性来选择。目前同一品种的水稻分为抗病类和高产类。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大范围只种植一种类型品种的水稻,这非常容易造成成片的水稻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合理的进行搭配,比如华坪县就会在每块田地里搭配种植抗病类和高产类的籼稻。

3.2 播种时间分析

华坪县属于一季中稻区,水稻播种期主要受前作收获时间影响,播种过早、秧龄过长、秧苗分蘖不足、播种过晚、后期阴雨天气都会影响授粉结实,增加病虫害。最佳播种期以秧龄50 d为宜,前作西瓜以3月15日左右播种,前作小麦以3月1日左右播种为宜。

3.3 水稻用肥分析

我们水稻使用的肥料从以往的以农家肥为主慢慢变成以合成肥(添加氮、磷、钾元素)为主,杂交水稻的产量非常高,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这就归功于杂交水稻有发达的根系,根系对于土壤里的养分吸收能力很强。表1为华坪县2013年水稻推荐施肥配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3年全县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3万亩,亩均增产16.3 kg,增2.56%,亩减不合理施肥(纯量)0.46 kg,增收节支33.3元。

3.4 水稻灌溉分析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的滋养。水稻是需水较多的作物,长期以来,农户都是采用淹水灌溉。实践证明,这种灌溉方式会加重病虫害发生,造成植株徒长,增加倒伏风险,除移栽后需要保持水层保证秧苗成活外,水稻的整个中后期都不需要深水灌溉,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既能满足水稻对水分的要求,又能够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虫害发生。因此华坪县干热河谷区水稻灌溉方法是寸水活棵、浅水分蘖、干湿交替、湿润灌溉。

3.5 水稻的后期管理

田地施肥、水稻育苗、插秧等工作完成后进入了水稻的后期管理流程。我们不仅要注意土壤的水分是否充足,土地够不够肥沃,还要经常去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对稻田进行人工处理,比如有一些伏倒的水稻需要我们用一些支撑物将其支撑起来,防止因为伏倒导致水稻腐烂,使水稻的产量降低。在管理当中,我们还要注意水稻的种植是否太过密集,稻田的通风情况好不好,保证每株水稻都能处在充足日晒且空气流通的环境,这也能提高水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让水稻能更好的生长,让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

3.6 控苗与控病技术

水稻的品种是否优良决定了水稻的稻谷质量高低,需要采用控苗技术,控苗技术也是水稻繁殖中“优生优育”技术。比如说我们过去水稻种植会产生较多无效分蘖,这些无效分蘖会吸收养分,但又不会产生稻谷,反而妨碍了正常水稻的生长,还容易引发病虫害问题,会对水稻的群体效应进行结构性的破坏,导致水稻伏倒,产生非常多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要采用控苗技术对无效分蘖的数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我们的水稻能正常的生产,保证其不受到无效分蘖的不良影响,实现水稻的稻谷高产量。对低氮肥的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用量和次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其他肥料也一样要进行控制。控病技术就要有目的的增加我们水稻茎的粗细,减少水稻间的基部节间距、增加水稻中上部节间距,以确保能在保证增产的条件下不断减少倒伏水稻的数量。例如:2013年华坪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0.8万亩、稻螟虫4.26万亩,稻飞虱3.5万亩,粘虫2万亩,稻曲病1.6万亩。水稻病虫害防治面积9.67万亩次,挽回损失0.65万t,占总产量的25.8%。

4 结语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都是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我国的农村与国外的自动化农场式管理方式不同,还是保持着小农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模式。精耕细作的家庭合作种植能在种植细节上处理的非常好,在各个环节都使用精细化管理,更强调人力对于水稻产量的增幅效果。我国的国土辽阔,各省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很大,这就需要让种植者更了解水稻种植技术,才能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采用合适的技术进行种植,让水稻的产量不断增加,保证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和经济出口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明,罗 丹,陈 洁,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水平与生产成本――基于1552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5(3):4~17,43.

[2]单文芳.采用技术优化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探索[J].中国农业信息,2015(8):113~115.

篇(8)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水稻具有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保持适度的水稻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农机、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机插稻生产技术体系,“五省一增”(省田、省种、省水、省药、省工和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机插秧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从事机插秧作业服务的合作组织已逐步发展壮大,装备实力得到加强,机具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各镇要高度重视,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宣传力度,把推广水稻机插秧摆上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发展突破口,加大推广力度,有力促进机插秧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

今年市下达我县的任务指标为:新增插秧机80台,机械化插秧面积5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48%,建设水稻机插秧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1000亩机插示范方2个、500亩机插秧示范方4个。为完成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目标任务,县政府把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各镇(详见附表)。各镇要按照县下达的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位,确保全面完成。

三、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水稻种植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按照县政府确定的任务指标,各尽其职,抓好落实。各镇要组织农机、农技业务人员制订本镇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计划,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任务分解到村、组,做到早宣传、早培训、早落实。

篇(9)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推广大棚育秧,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县“一江三河”和地下水资源优势,提高稻作科技含量,挖掘水稻种植潜力,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坚持“确保水源、群众自愿”的原则,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管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县2010年水田种植面积及工程配套现状,结合各乡镇水田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大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优良品种、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化插秧等新技术,在提高灌溉保证率的基础上,巩固老稻田,合理开发新稻田。水田面积在2010年25.12万亩的基础上,2011年新增水田5.12万亩,达到30.24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良种,扩大优质品种种植面积

根据我县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应选用生育期120—128天,主茎11—12片叶,有效活动积温在2350—2550℃左右,抗病、优质、高产并通过省级审定的二级以上品种作为生产用种(龙粳14、松粳10、龙粳29),杜绝盲目购种种植和品种混、乱、杂。在种植上以区域和乡镇为单位,按积温带提倡一村一品,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连片种植,形成规模。

(二)把握农时,适时育苗插秧

我县属寒地稻作区,水稻生产具有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漫,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迅速等特点,把握农时是保证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应抢抓积温,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做到3月20日—31日扣棚;4月15日—20日播种育秧;5月5日—15日泡田整地;5月15日—25日插秧。确保水稻6月末7月初进入幼穗分化,9月上、中旬气温降到13℃前安全成熟。

(三)推广大棚育秧

大棚育秧是寒区稻作的发展趋势,是争取农时、培育壮秧、稀植早插、夺取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要以标准化棚区建设为重点,引导农户采用大棚育秧,增加大棚育秧面积,大棚育秧比例达到80%以上。

(四)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

推广面积7000亩。其中县级示范区2处,面积3000亩(富海镇小泉子2000亩、绍文乡胜利村1000亩);其他乡镇各落实乡镇示范区1处,每处面积500亩。

(五)强化水田工程建设

江河自流、泵站提水的灌区和乡(镇)要以工程节水改造和维修建设为重点,易渴水地块要采取增打补水井的有效技术措施,提高灌溉保证率。井灌水稻要以水源井工程建设为重点,在5月1日前完成水源井工程建设任务,确保新增水田灌溉用水。

(六)减少旱改水地块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对富南灌区沿线和明、后年开发水田的地块,要减少对水稻危害大,高残留农药(普施特、广灭灵、豆黄隆等)的使用,为今后水田大面积发展创造条件。

(七)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电视讲座、办班培训等方式,培养种稻的行家里手和技术骨干,做到以点带面,推广水稻大棚育苗、旱育稀植、节水灌溉、机械化插秧等高产栽培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稻作技术水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稻办、农机中心要做好实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深入生产实际做好稻作技术指导。

(八)做好整地工作

要秋翻秋旋秋整地,坚持二年旋耕、一年翻耕的轮耕制度,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厘米以上,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做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扩大格田面积,提高平整标准,达到平、碎、软、深的要求。新增水田要结合田间工程建设,以旋耕为主,旋平结合,为减少水耙地阻力,旋耕不要过深,以15厘米为宜,秋整地标准达到待播状态。

四、考核及奖励办法

为保证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的全面完成,水稻生产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采取半年、年终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县水稻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考核组,在6月以前对各乡镇进行阶段考核;10月中旬以前进行年终考核。

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此款由县财政负责解决,奖给乡(镇)有关人员。

五、评分标准

水稻生产工作总分值为100分。

(一)水田面积:分值15分。以种植面积为基数,完成计划面积的得满分,每增加1000亩加0.5分,每减少1000亩扣0.5分,完不成种植面积不得评优。

(二)工程建设:分值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良好,能够完成年度运行,对水田生产没有影响的得15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较好,运行期间有简单维修的,对水田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得10分;通水前工程总体建设一般,运行期间出现重大的事故,不能保证种植灌溉面积,渴水期间不能正常补水,对水田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的不得分。

(三)统一水稻品种:分值15分。每个乡镇应按要求采用统一选购优质稻种。优质稻种1个得15分;优质稻种2个得10分;优质稻种3个以上得5分;优质稻种4个或4个以上不得分。

(四)推广节水控制灌溉面积:分值5分。完成推广面积的得满分,完成推广面积80%的得5分,低于80%的不得分。

(五)育秧和种植方式:分值35分。

(1)育秧:分值15分。按育秧时间要求,种植面积80%为大棚育秧得15分;种植面积6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10分;种植面积50%以上为大棚育秧得5分;大棚育秧面积低于50%的此项不得分。

(2)种植方式:分值5分。插秧面积(含抛秧)占总面积100%得5分;占总面积90%以上得3分;占总面积80%以上得2分;占总面积80%以下不得分。

(3)时间:分值15分。育秧时间不超过4月末,插秧时间不超过5月末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即不育五月苗,不插六月秧。

(六)秋整地:分值5分。及时收割,秋旋秋整地面积在80%以上的得5分;60%以上的得3分;60%以下的得2分。

(七)奖励得分:分值10分。水稻生产工作突出,列为市、县以上现场观摩交流典型的给予奖励评定加分。列为市级以上的得10分,列为县级的得5分。

篇(10)

天赐良源 风清水绿稻花香

水稻品质的优劣不但取决于水稻的品种,更重要的是它的生长环境。

通河县地处第三积温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61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487小时,无霜期年均120天。

通河土质肥沃,黑土层厚,是富饶的农业区。通河境内河流纵横,泡泽星罗棋布,松花江流经通河县域123公里,县境内有大小河27条,年均径流量15.2亿立方米。全县有大小沼泽275个,小型Ⅰ水库8座,小型Ⅱ水库4座,塘坝820个,加上可开采量1.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全县水资源总量达16.3亿立方米。

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奠定了通河水稻产业发展基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米品质不断改良。2013年,通河水稻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35万亩,平均单产为每亩550公斤,总产量达到14亿斤。其中,有机水稻种植取得认证面积2万亩,绿色水稻达90万亩。

水利命脉 蓄提并重做保障

自打2005年当地修建了依山灌区乌鸦泡提水站后,乌鸦泡镇依山村农民李义就再不愁水稻卖不出好价钱了――他家的几十亩水田用上了松花江水,不但自家稻田用水有了保障,还比原来井水灌溉提高了稻米质量。当地的依山村、五四村、岔林河农场等6万亩水田都用上了松花江水。

为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稻米品质,近年来,通河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依托松花江及大型水库,建提水泵站,修渡槽沟渠,引江河湖泊自然水资源灌溉水田,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了解,为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该县拟沿江建设6个提水泵站。目前,该县境内松花江沿岸已建成太阳谷、依山两处大型提水泵站。洪太、中兴、东部灌区的沿江提水泵站建设已纳入“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总投资1.6亿元的太阳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浓河镇提水泵站及灌区配套工程已经完工。负责此项工程的县水务局副局长孙为民介绍,太阳沟现代农业示范区工程采用现代化的控制管理设备,实现灌区科学配水调度,设计灌溉面积为5.12万亩,可改善现有2.1万亩水田灌溉条件,增加水田面积3.02万亩,示范区年可增加粮食产量940万公斤,增加效益2500万元。

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升稻米品质,通河县着力加大了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松花江沿岸太阳谷、依山两处大型提水泵站设计灌溉能力达15万亩,二甲沟水库中型水库已完成前期工作。另外,洪太、中兴、东部灌区的沿江提水泵站建设已纳入“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这些条件均为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水利保障,规划到2016年全县水稻种植将达到160万亩,比目前扩大25万亩。

智能工厂 浸种催芽育壮苗

望着稻田内齐刷刷的秧苗,三站乡一村残疾农民高东华心里乐开了花,水稻工厂刚育完秧苗,县残联包村干部付国辉、吴小燕就来到他家,帮着插了3天秧苗,让他家的20亩水稻没误了节气。

水稻智能化育苗园区建设是实现水稻增产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水稻生产,2010年以来,该县相继在通河镇、祥顺镇、富林乡、三站乡建成了4处高标准智能化水稻育苗园区。

上一篇: 水电工程档案 下一篇: 创新技术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