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课堂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4: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精准课堂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精准课堂教学

篇(1)

“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婆婆?”

“孤苦伶仃的老婆婆。”

“‘孤苦伶仃’是什么意思?”

“没有邻居,一个人住。”

老师再三强调:“孤苦伶仃”就是没有邻居,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真是这样吗?相差甚远。

“孤苦伶仃”这个典故出自晋·李密《陈情表》:“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孤读音ɡū。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孤,无父也。——《说文》 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苦读音kǔ。(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苦,大苦苓也。——《说文》 伶读音línɡ。(形声。从人,令声。本义:古乐官名、相传黄帝时有伶伦,世掌乐官)仃读音dīnɡ。伶仃:孤独。[伶仃]也作“零丁”。

综上所述,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按照中国人民的传统思想,能为一个人所依所靠的也就是自己的嫡亲,所以说老婆婆孤苦伶仃,也就是老婆婆无儿无女,甚至于无远房亲戚,怎样扯,都不会扯到老婆婆无邻居。你说是不是相差很远。

再者,文中写道,老婆婆讲将“微笑”的礼物送给“伤心的人”“愤怒的人”“劳累的人”等等。如果老婆婆没邻居的话,又哪来这么些各式各样的人呢?

文章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写老婆婆是如何如何的贫穷,后半部分写老婆婆如何面对自己的贫穷。在两部分的衔接上,老师设问:“老婆婆在非常孤单、非常贫穷的生活面前是自甘堕落吗?”老师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隐隐发笑。如此语言环境,能用“自甘堕落”吗?值得商榷。

篇(2)

“精准医疗”与翻转课堂“精准医疗”:最早精准的概念来自精准武器,随后与许多行为领域、学科相联系,具有丰富的内涵。2006年,董家鸿教授首次提出“精准肝脏外科”的概念,在妇科、肿瘤放疗等医学领域应用,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认可。2011年,美国医学界首次提出“精准医学”的概念。精准医疗是对特定疾病类型、人群进行生物标记物的鉴定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精确分类疾病进程和轻重,对疾病的成因和治疗靶点进行精确定位,对患者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1]。精准医疗涵盖康复医学、卫生经济学、预防医学、临床诊断学、流行病学等多种学科,是对传统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的课堂和课外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传统课堂和课前的学习。翻转课堂最早是在2007年由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首先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由于学生交通不便导致的缺课问题。由此提出翻转课堂,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能够不错过内容,及时学习[2]。到2011年,教育界开始对翻转课堂十分关注,并且在教学中逐渐被广泛应用。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完全颠覆。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解惑答疑,与教师进行互动[3]。针对跟不上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后继续辅导。学生在课前,有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学习新知识。课堂上查漏补缺。课后复习。翻转课堂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翻转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中心,完成教学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课前主动学习,明确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制作微课程视频:教师需要根据肿瘤内科学教授的具体内容,在课前做好备课,制作微课程视频,以及相应的导学案。上课前3~5天,将微课程视频、导学案给学生。微课程视频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直接从网上选取优秀的课程视频[4]。利用QQ、微信等,及时向学生发送,使学生能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微视频时,需要注意掌握难易度,内容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学生容易掌握,课前就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时,可以直接解答疑问,进行探究性学习。微视频以精简为主,不超过十五分钟为宜,避免引起学生反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5]。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需要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结合导学案,反复观看微视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学习节奏。在预习中查漏补缺。一些学生基础比较差,随时反复观看微视频,随时停止微视频进行思考揣摩,尤其是一些知识点可能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并进行深入学习探讨。通常教师布置有一定的作业,学生学习完微视频后,可以进行练习。

课堂教学实施:肿瘤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已经学习了肿瘤内科教学计划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问,直接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难点以及不理解的知识。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或者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成果,共同探讨和解决疑问,理解和巩固知识。学生要形成良好的知识构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梳理和总结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从而有利于知识迁移。重视肿瘤内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进行验证并完善。

反思与反馈:授课结束后,需要对翻转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提升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在评价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生互动。评价可以设置问题解决能力评价、自我导向能力评价、理论考核、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等。引导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认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将反思在交流平台上,给教师科学的反馈,优化教学方案。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认知与知识领域:翻转课堂教学使用微课程视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学习。微课程视频时间短,并且是一种可携带的学习技术,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传统幻灯片中存在许多信息,容易使学生抓不住重点,不利于学生记忆。微课程视频是重点知识的浓缩,主题明确。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微课程视频中,都是重点与难点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点,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技能与能力领域: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如果学生课堂上不能消化吸收知识,或者没有按时上课,容易影响临床操作演示的理解,以及操作技能的规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对于没有消化的知识,可以课后反复观看。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临床操作技能。课前观看视频时,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不理解的问题,互相讨论,使学生充分思考。老师在课上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目的性的课前预习,了解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整体知识,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情感与态度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在精准医疗背景下,肿瘤内科学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讨论后,有充分的准备,能够应对课堂临床案例的分析,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学习中的锻炼,帮助学生更快适应临床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平台的互动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和友谊,在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将老师从单纯的教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和指导者,使教师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组织协调和引导学习的能力。课前充分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使老师的授课技巧灵活多样。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的应用挑战对教育者的挑战: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设计不同,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比如如何课前收集资料,如何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如何评价学生表现,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等。尤其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需要谨慎考虑。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课程掌控力、组织力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完成自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掌控好时间分配和内容导向。

对学生的挑战:在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参与其中。一些学生对翻转课堂并不满意,认为翻转课堂没有受益更多,反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有的学生对传统授课方式形成习惯,不愿意接纳新的方式。有的学生没有做好课堂活动的准备。也有认为翻转课堂增加了很多负担。受传统依赖型学习的影响,不能主动适应新模式。

对教育环境的挑战:翻转课堂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要求一定的硬件与软件支持,对教育环境也是新的挑战。与传统课堂的讨论环境不同,翻转课堂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翻转课堂鼓励变革与创新,采用多样性评价体系,推行新的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环境。

基于“精准医疗”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学教学的应用策略教师提高应用翻转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熟练应用信息化平台、制作微视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料。教学效果与教学资源直接相关。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科学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线下自发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需要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课前或课后的交流,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微课程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并根据学生的问题,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通过师生交流,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不管是微课程还是课堂活动,教师都要注重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的微课程学习虽然可以自由决定时间和地点,是个人的单独学习时间,但是根据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营造学习的氛围,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有效地调控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有效的对话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或诱导性的话语,激励学生参与交流,及时肯定学生,并倾听学生的意见,补充学生的回答,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针对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师要少用或巧用,不能滥用,避免影响课堂交流的深入和管理。

学生要主动适应:学生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要转向自主学习者角色,积极参与在线学习,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传统课堂中,学生以听课为主,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自觉做好课前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要积极探索在线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向学生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构建个性化与协作化的学习环境,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学校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满足翻转课堂的教学需求。比如提供录制场所和设备、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等等。在临床教学中,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例结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视频,提高教学效果。稳定、顺畅的网络平台和网络交流渠道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之一。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教学资料的制作与上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与监控、学生在线自学、自我检测、求助与交流等,都需要网络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支持。一般来说,每所高校都建立有校内网络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但肿瘤内科学教学课程实践性强,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外,也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与交流通道,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微信群,学生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学习小组群。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强大功能可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更方便地进行学习,也可让师生、学生间的交流更通畅及时。

总结总之,精准医疗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内科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引入团队合作,促进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传统肿瘤内科学教学也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尔西旦·那斯尔,郝洁,艾尼瓦尔·艾木都拉."精准医疗"基础下基于雨课堂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肿瘤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12):1654-1657.

[2]崔珍,汪朝歌,何泽来,等.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2):190-192.

篇(3)

引言

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想要使学生的预习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精准预习演练教学能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含义

在这里,“精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并且得到了有效的结果。精准预习演练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之下,在课下进行有效的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预习之后得出的问题与疑惑,在教学课堂中精准地进行讲解,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1]。精准预习演练教学归根结底是教师进行精准引导、学生进行精准预习、教师进行精准讲解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与学生的不重视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将预习当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使教师留下预习作业,也很少会重视。教师通常在布置完作业之后,会随口说一句“记得预习”。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翻看一遍教材,很少将教师的话放在心上。另外,有的教师也没有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的态度使学生认为,提前预习并不是重要的任务,因此,他们在完成作业之后,不会去预习。

(二)对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态度不佳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导致预习任务被搁置,而且学生会通过教师的态度来判断事情的重要性,由此导致预习得不到有效落实。有的学生认为,预习只是无用功,反正课堂上教师会教。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尤其在数学学习中,如果教师不给学生设置具体的预习任务,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学生不会进行自主预习,就会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进行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必要性

(一)在开始上课前对课堂内容进行基本了解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性的学科,如果学生无法理解与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预习,将知识串联起来,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完成知识的全面分析[2]。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主要听自己不会、不懂的知识,其他知识进行巩固性学习,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动脑去思考,然后仔细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完成学习、思考,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先想办法解决问题,发现数学的乐趣。通过长期的、有效的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发现知识的重难点初中数学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有重点和难点,学生预习的时候可以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抓住听课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会减小,学习难点也会得到突破。因为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就能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和重点,使学生学到所需要的知识。通过预习,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听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既学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提高了听课效率,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3]。

(四)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在精准预习演练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了主置,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疑惑,并且分享自己所得到的观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此外,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精准预习演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主预习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既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让学生主动预习之前,教师需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例如,对数学定义进行预习时,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能走马观花。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内容有所理解,将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把这些问题作为课堂上重点听讲内容。另外,预习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些公式、定义不能死记硬背,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先尝试推导公式,再对比书本上的公式推导过程,检查自己有哪些不足。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后面的知识便无法有效学习。如果学生在预习时发现有不明白的内容,说明前面的知识学习有漏洞,要在上课前弄清楚。当学生预习完之后,可以做一做课后的小例题,再对照答案看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以此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4]。

(二)教师准确提出精准预习的目标为了使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数学预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因为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而进行课前预习,但是,学生如果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会使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进而让学生认为预习对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帮助,慢慢就会放弃预习这一项作业。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预习方法,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或理解。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章内容的学习目标:首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找出它的三个点、三条边,理解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其次,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自主学习课本上的例题。再次,让学生通过画图找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什么是三角形的重心、什么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并且能说出它们的定义;最后,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掌握所有例题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完成第八页的练习。经过这样的预习过程,学生就可以将所有的知识都学习一遍,并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实现预习的目的。

(三)教师精准掌握学生预习反馈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预习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交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和疑惑需要解决,以便在课堂上开展更加精准的教学。教师也可以主动找学生聊天,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本中的内容和学生的预习反馈,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展示在黑板上,与学生共同讨论[5]。例如,让学生预习了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后,笔者通过学生的作业以及与他们进行交流,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能很容易画出三角形,但不能准确画出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这说明学生对这两种三角形的定义没有真正理解,而且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索不够全面;有的学生可以画出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却找不到三角形的重心,说明他对三角形重心的定义没有真正理解;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并不具备稳定性特征。了解了这些情况,在课堂上,笔者就引导学生对他们在预习中产生的疑惑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的学习也更有针对性,这样就实现了精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4)

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很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教育和影响。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讲求效果,只是一种模糊的操作,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名无实。因此有必要从理念和操作方面谈一下。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改进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同时,由于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人们公认的难题。就此,笔者认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评价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论陈述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论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重要人文素养的培育,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归根到底,这实质上就是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具体表现”。

2、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高尚人格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生养育的圣殿。语文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应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具有了积极的鉴赏态度,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也会陶冶了性情,涵养了心灵……

3、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态、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于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操作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是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的最大失职,而作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完全改变这种局面。但不仅仅光有理念,还要更好地实施。

为了更好地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正好体现出在落实目标时的“过程与方法”问题,就笔者的教学感受来说有以下几点可尝试操作。

(一)着重朗读教学

古人常说“披文入情,缘情入理”,而朗读正好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何其芳的诗歌《秋》和梁衡的《夏感》,这个单元以自然四季为内容,以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在自然中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典雅的人文修养。

这个单元的朗读更尤为重要,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注重了朗读、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二)情景中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辅助手段,如音乐、图片、表演等手段来设计某种情景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作出态度、价值选择。如学习《羚羊木雕》时,可让学生表演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矛盾、小分歧,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处理家庭矛盾。

再比如,拿说明文这一类体裁来说,说明文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没有故事情节,似乎说明文就毫无情感可言。其实,有许多说明文字里行间渗透着情感美。如《中国石拱桥》,如果展示其中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一些图片,尤其是卢沟桥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见证的实况图片或电影,学生在这些营造出来的情景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多媒体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40-001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改进教师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教学评价一直倍受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由于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人们公认的难题。虽经过长期探索,评价中随意性大、针对性和科学性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况且,评价的标准不是恒久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只有与时俱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根据新课标关于教学评价的理念,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的较为规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2.以学生的发展评价教师的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应十分关注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是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教学实施的结果,因此,评价学生学习就是评教,即“以学论教”。

3.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目的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4.突出语文教学的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上具有重体验感悟熏陶感染的特点,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二、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教学行为的主体上来说,既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反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认知、情感活动。

4.可行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备要素涵义解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从五个要素去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语文课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

2.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的情感、审美的教育性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知识的讲解正确无误,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言语心理的形成规律。

3.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围绕目标与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紧密配合。

4.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注重单位时间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组织,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5.教师基本功: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课堂语言要洁净、明快、准确生动,充满激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陶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1.设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要选择业务水平高且客观公正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领导同行组成,一般五至八人组成,选出业务组长。

2.学习课程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评价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学习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深刻地理解评价的目的、理念、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指标的内涵。

篇(6)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管是针对语文课程,还是针对语文教材,人文精神都非常重要。所以新课标着重强调初中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知道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统一的,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所以语文课程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争取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塑造学生思维品质,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加强人文教育,使语文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拓展教学空间

拓展教学空间主要就是让学生回归“生活”。新课标的语文教材是可以很好地体现语文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当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更好地更新语文课堂概念,拉近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促进学生认识社会生活。这样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拓展教材的思想内容,打破以往语文教育教材中静止性、封闭性的局限性。

二、新课标中初中语文教育人文性可以更好地渗透时代特点

初中语文教学在渗透时代精神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语文教学内容中渗透时代精神意识。时代精神的关键就是呼唤人的人文主义精神,所以是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将二者结合,这就要求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体创造和主观能动性。目前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作品,其中有一些描写小动物的作品,我们可以借以培养学生的爱护动物和珍惜生命意识,而且对于一些文章还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其次就是在教学中要不但创新,在一些文言文中还要汲取精华,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利益观和人生价值观。所以针对初中语文人文精神的教育,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开放和充满思辨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学方式,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其健康成长为时代新人。

三、运用多种手段增强初中语文人文精神

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普遍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教学手段。所以语文教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教学活动中的多媒体是可以增加丰富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信息,增强信息的主体性及有效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载体积极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知识有效“衔接”。

积极促进学生阅读名著的活动。初中语文课本中是有很多名著节选,这样的文章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同时可以开发学生的心智,使得学生从中获取无尽智慧。尽管如此,但是并不够。所以初中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内容讲解和分析给学生。这样帮助学生先读一些字词优美、思想内涵丰富的作品,之后读一些人文价值较高的经典,这样通过阅读名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培养现代学生劳动与吃苦的教育。如果只是进行一帆风顺的教育,缺乏苦难的经历是一种贫穷,所以吃苦教育是必要的,苦难的记忆可以说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价值,更是一种历史的意识。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懂得珍惜幸福,懂得真情与爱意。

四、启发点拨,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中人文精神的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课文有深入理解,掌握重点,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重点培养,恰当的启发点拨非常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语文教学中所包含人文精神,加深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课文这一环节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通过学生对课文反复的阅读,充分认识到课文的内容和含义才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五、结语

语文教育是可以更好地弘扬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维品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教育需要加强人文教育,使语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语文教学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46-01

2015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贵州省首届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的观摩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州、市的20名青年教师通过板书设计、即兴演讲、说课、评课等环节将自己在教学中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整个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即兴演讲和说课两个环节,因这两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如何融入实际教学中进行展开的。如即兴演讲中各参赛选手围绕新课标中提出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等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阐述,说课环节每一位赛手的每一个说课环节都紧紧围绕着新课标提出的理念深入浅出地进行,将新《课标》在实际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体现得活灵活现。下面我就以本次活动的观摩感受,同时结合我个人在教学实际情况就"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实际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1.要转变教师思想方面的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新课程标准,并且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参与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践。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展的理念,在目标体系、内容结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可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这些好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师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没有深入的去理解和认识课标的精髓,没有理解就不能将课标中提出的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因此这就要求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特别农村教师的思想认识,除了加大培训力度,让大多数一线教师都能走出去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外,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教师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让全体教师自愿去学习,自觉地去学习,同时从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方面去学习。这样我们的老师都拥有专业化的理论和素养后,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去将《新课标》中提出的适应时展的新型理念和方法付诸实践,才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2.要转变教师角色方面的认识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思想要改变,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与实际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2.1 教师应改变为平等者的角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课堂中要"师生平等",教师在对学生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仰的基础上合作互动,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者的角色,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感染学生,只有平等的对侍,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启迪和理性的升华。为此,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经常深入学习小组的活动,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惑,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做到了,允许学生错,错了允许重答;答的不完整允许补充;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辩;教师错了允许提意见。教师把教学活动看成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以完全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从而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

2.2 教师应改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这里的引导与以往引导不同,以往引导主要是找出学生问题所在,然后通过解惑,解难,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和既定思路上来,说白了,就是老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

2.3 教师应改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角色。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还必须是研究者角色,教学的研究者与科学研究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任务。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研究: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争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疑点;如何教会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如何教会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如何教会学生设计问卷调查表、获取信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还要研究学生合作探究中的困难,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途径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同时还要研究本课程的基本流程和实施规律,探索指导学生的不同的课程教学模式等等。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切切实实的转变角色,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3.要转变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的认识

《新课标》别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作了强调,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做到正确客观地评价是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是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关注,是对学生生命的关爱。也是新课标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

3.1 教师的课堂评价要全面、客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

3.2 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

3.3 教师评价要注重主体。教学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我应为还应参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及时的鼓掌,使他们被重视的感觉。有时,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彻底更透彻,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想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来评价他人,或作自我评价,要将这三种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3.4 教师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相反,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就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每点的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评价标准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对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不是单方面处理一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问题。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全新的转变自己的思想,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使《新课程标准》与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更好的有机结合,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

篇(8)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是学校用来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全程自动或半自动录制的专用场所。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由三部分组成:教室环境建设、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和课堂教学网络传播平台(环境、硬件和软件)。

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如下:

1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录制优质的课堂教学,作为优质资源存储和共享、交流。

2 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建设:教师自主录制课堂教学,作为个人课堂教学的资源建设与个人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研讨、评估评价的参考。

3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研活动,可利用“录播”系统直播到每一个教师桌面,也可录制后作为样本在网上进行“微格式”分析研讨。

4 开展课堂教学绩效管理:学校可用本专用教室进行教学管理与绩效考核。(1)学校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录制一定数量的课,并且自选最好的课,开展好课评比;(2)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均可在网上进行,形成教研活动数据库;(3)学校优选优质课,组成学校精品资源,可对外交流、可供学生家长课后浏览阅读、可作为示范课示范他人等。(4)开展好课或优质课评比活动。

5 小型演播室功能:学校召开家长会或视频会议用。

6 互动录播:两个录播教室之间,能够展开校际互动,实现两个教室同上一堂课,有力地推动教育均衡。

二、教室基础环境建设标准

1 教室位置选择

选择位置相对安静的教室或专用教室(最好不要临街或靠近操场、音乐教室等),教室靠近走廊一面建议要有相应的隔音措施。

2 教室结构布局

教室面积:大于或等于标准教室或专用教室(90平米以上),高度为3.5米左右;

空间分割: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录播教室分为教学区、观摩区、控制区;

学生桌椅排布:秧田式排列与分组排列均能实现,可符合分组讨论需要自由组合的需要。

3 教室环境技术指标

温度:25℃以内;

噪场级:40dB(A);

混响时间:0.5~0.7秒/100平米。

4 教室环境装修建议

(1)建议教室吊顶使用有吸声孔的矿棉板,或其他吸音装饰;

(2)建议窗户加装中空玻璃窗体、增强密闭性:

(3)建议地面使用PVC材质的静音塑胶;

(4)建议四周墙体采用浅色吸音材料,教室与观摩室间的隔墙装饰,采用吸声板,内填吸声材料。窗帘等尽量选择色淡遮光的,教室内的布局尽量简洁。走廊一侧侧墙如人流量较大,可采用加强吸音隔音措施;

(5)观摩室与主体教室(录制区域)相邻墙壁建议采用双层夹胶隔音防爆单向可视玻璃,玻璃安装时要有一定的下倾角度,防止声音的反射混响,并注意隔音设计;

(6)室内建议安装五匹静音空调,有条件的安装换气扇;

(7)室内需按一般教室的两倍照度安装日光灯,建议使用三基色灯管;

(8)因教室耗电较大,建议供电系统从大楼主配电箱拉专线,切勿沿用原教室电路,还应确保电源接地良好。

三、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技术标准

1 课前准备模块需求

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与学校数字化校园资源平台对接,整合学校数字图书馆、数字成品资源库,学校、教师可以自建视频资源、自建课件、教案,并上传校内动态资源库。能按照学校实际情况和要求建立资源分类并能对现有资源进行导入。

2 录播模块技术需求与标准

系统先进可靠、操作简单,满足教学过程常态化(不改变原有的授课习惯),教学互动和管理方便的要求。

(1)录制模式:录制采用主流流媒体格式,录制结果能形成一个视频文件,也能选择多路视频分别形成单个文件的存储方式。生成的视频文件在Windows下能做到不使用特定播放器正常播放。

支持单屏全过程自动录制,能输出显示一个最符合用户要求的画面,同时系统可实现全景模式、电影模式、资源模式3种现场录播策略。

①支持多屏录制,按用户需求可选择至少3路视频(教师、学生、板书)和1路VCA信号进行全程录制,并能进行后期编辑。多屏叠加录制时对视频采样分辨率可调。

②系统支持至少N+2路视频信号输入。视频输入设备采样分辨率要求:不低于720×576,其中电脑VGA信号能达到1024×768标准,录播帧率能以25帧/秒录制,码流可调。

③支持导播录制模式,专业人员能利用云台控制器手动定位并进行画面切换。并能在自动跟踪模式下随时切换到导播模式。要具有简单的现场同步编辑功能。

④系统在录制的同时能进行校园网络直播,支持公网直播。直播时声画必须同步,尽量减少传输延时(延时越短越好)。

⑤必须有一键上下课功能。必须有暂停功能,恢复后从原停止位继续录播,不另外生成文件。

(2)全自动多场景录制:系统能全过程自动录制,可实现教师、学生、黑板和多媒体设备等多个场景之间,依据动作、声音或其他特征因素应用智能化策略进行自动切换,全过程自动录制和自动编辑,场景转换画面切换要平滑有过渡效果。支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场景的录制,多学生互动场景录制应采用全场景。多场景全自动录播应避免场景切换中出现无效劣质画面,如镜头抖动引起的画面模糊等。

(3)拍摄自动跟踪定位模式:跟踪定位设备的电磁指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对人体无伤害。为满足教学互动的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实现常态下的教学互动自动录播跟踪模式均可。跟踪无盲区,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无须摄像人员控制,教师能够在教室内自由走动,摄像机自动连续跟踪拍摄,其跟踪拍摄的活动范围不局限于讲台;自动策略需支持学生随机分组合作型授课模式,根据学生座位调整实际情况,确保拍摄主体在图像中央。

(4)手动录制模式:需要专业人员参与,利用云台控制器对教师手动定位并应用专业切换台进行画面切换。并能在自动跟踪模式下随时切换到手动模式。要具有简单的现场同步编辑功能。

(5)音频采集:音频子系统需实现教师讲课、学生答问及课件音频的采集和混音,并将信号输出到录播服务器与扩音系统。拾音方式要能满足常态(包括互动分组)的教学需求。对主讲人要有识别措施,只拾取主讲人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同时保证录制声音清晰。对学校的特殊需要可以增加混音策略,或使用智能音频控制设备来完成音频智能管理和自动混音功能。

(6)录制人性化措施:

①设置片头片尾:开始录制或直播前,系统应可根据教师个人喜好自动或手动设置、选择合适的片头、片尾图片及文字信息,系统自带丰富的素材和模板供用户选择。

②支持L(E0,索引。

③支持切换效果。

④配套工具软件必须齐备,特别是编辑软件、播放器。

⑤支持自动添加课名和校标:开始录制或直播前,系统应可输入授课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校标或者课标,在直播或录制过程中自动添加到输出画面中,给观

众必要的信息提示。

⑥支持一键开关机、一键录制和停止。

⑦支持索引(打点)。

(7)支持电子文档和电脑软件:系统必须能够支持各种格式电子文件和常用电脑软件,如PDF,Office,各种图片,CAD,Flash等,在教师讲课时根据需要同步录制。对主流视频格式和播放器提供支持。

(8)录播节目播放:要求为主流流媒体格式,可通过多种网络浏览器和通用的流媒体播放器播放。播出画面质量可达到1024×768分辨率或更高分辨率。如有多画面录制下来节目可以使用提供播放器软件进行浏览,但同时生成的单流节目(含单流多画面)可以在任意计算机上通过浏览器播放录制的资源,无需专用播放器。

(9)现场观摩区设施:作为全自动跟踪录课教室,可根据策略将室内每位成员均作为跟踪拍摄的对象,如果室内坐有大量听课教师将会严重影响拍摄效果,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单辟观摩区,既实现现场听课也不影响常态录课。

四、课堂教学录播系统资源管理模块、

1 平台建设:(1)平台建设要求。要有完善的平台,并提供向上级平台上传的接口,为今后区级或市级平台的搭建做准备。同时要能对其他厂商的平台接入和兼容预留接口。该平台能支持对视频、课件、教案、评论及其他相关素材以及用户、功能版块的管理,提供用户注册、上传发表评论搜索等功能。(2)系统技术列表见表1。

2 和存储:全自动录播课堂教学后,能结合录制软件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并进行,实现点播和直播;同时对资源能按照学科、年级等需求进行自动分类。考虑到有学校可能有两套以上的录播教室,同时直播时专家和教师能在平台界面上自由选择观看。支持主流存储方式,对外网和对内网能自动生成高码流和低码流2种流量。

3 用户管理:支持多级管理,任课教师、教研组、学校领导有不同的权限进行资源的管理、审核和。教师可以在资源平台上自主申请上课时间,领导批准后。录播教室开机后,录播软件能自动到资源平台比对课表,所有信息能自动生成。大大节约管理成本和提高办公效率。

4 与资源平台对接:本节视频课程中出现的教案、课件等资源能够提供给用户下载。考虑到教师的著作辛苦可以加设权限,校内用户可以免费下载。另外,资源平台能单独增加课件、教案、常用小软件等教学资源下载栏目。真正做到一个平台多种资源共享。

5 数字微格教研评估:能实时或点播时进行评估、评分汇总,实现在线评估,微格评测,打点标注、技能训练,教学研究,支持IE实时在线评估。领导或专家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观察教师上课情形,并对课程关键点进行点评,做好标记,方便回放时的快速定位。

6 网络应用,资源共享:作为网络教学的音视频采集前端,通过网络在校园内直播授课过程。作为视频教学内容数据,在校园内供学生观看和下载,增加校园网站的教学手段,同时通过校园网进行资源共享,增加网络教学的增值空间。也有利于网络评课。可通过Internet访问,随时点播相关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实现补漏拾遗和实现“课堂再现”式复习。

7 后期编辑:资源管理平台为B/S架构,系统应支持用户管理。系统在录播完成后,形成的文件能自动归类上传,且支持VOD点播,授课教师直接应用录播系统查看录像并导出录像文件或在统一录播网上管理平台调用录像文件。并支持前台在线编辑或后台非线性编辑,如果需要,教师还可以在后台非线性编辑机上重新编辑已录制好的课件。能根据学校定义课的类型决定录制下的节目是否能共享,必须有审核和全面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8 互动录播:互动录播有三种参与方式,一,主讲教室,每个互动有且只有一间主讲教室,是互动过程中讲课的教室;二,互动教室,由一个指定的辅导教师负责,每个互动可以有一到多间互动教室,互动教室的学生听主讲教室的课程,并能参与课堂过程的提问互动;三,观看客户端,观看互动的直播过程,包括主讲教室和互动教室的内容。互动录播需要保证画面、声音、延时、录制四方面的要求。一,画面,参与互动的主讲教室和互动教室能够看到主讲教室的教师图像、VGA画面和主讲、互动教室的学生画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画面切换;二,声音,互动录播必须能进行回音抑制,保证互动过程声音清晰;三,延时,单向互动延迟必须控制在300ms(不考虑由于网络增加的延迟),保证双方交互的顺畅进行;四,录制,互动形成的录像文件必须包含主讲教室和互动教室的录像,能点播能够观看互动的完整过程。

五、录播系统培训与服务

1 录播硬件免费保修时间为5年,录播软件前5年免费升级;在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周期内,报价单位应能保证使用方更换到原厂正宗的备件材料,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 服务时间的承诺:须明确响应供货的时间要求。

3 卖方所提供的货物开箱后,如使用方发现有任何问题(如外观有损伤),卖方必须立即以同样型号的设备在使用方商定的时间内更换,确保其使用。

篇(9)

一、语文本体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人类文化”,就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具体说,注重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知识能力的评价。语文有其特有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是语文课程自身的基本任务。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往往只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诸如理解字、词、句、内容等,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表达”。怎样知道“学习理解”透彻了,怎样才能把“理解”升华为 “运用”,主要看 “学习表达”,这就是“能力”。表现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等。因此,课堂教学评价要在“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两方面下功夫,即,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评价。

二是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主要看三个方面。一是看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二是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当代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态度、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主动学习语文的态度、敢于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负责的态度。三是看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指良好的性格和气质,良好的语文品质。健全的人格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

三是注重习惯与方法的评价。习惯指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读书看报、观察积累、阅读、质疑问难、使用工具书等习惯。方法是指通过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学生自己“悟”出的、带有明显个性特征的方法,是反映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真正掌握。

四是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评价。课堂教学中,主要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学生主体

适合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目的是保障每个学习者享有学习的基本权利,重视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具体说主要评价如下内容:

一是评价学生的群体参与。首先要看一堂课中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从人数上看,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两名或三五名优生不时举手发言,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两耳不闻他人事”,不动脑,不动笔,不张嘴,尤其是所谓的 “差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其次要看参与学习的质量。这里指得是,反对那种形式主义、表面热热闹闹的虚假主体性,反对那种在课文的表层徘徊、语言和思维水平低下的肤浅主体性。求得既参与学习,又能够实实在在学点东西的局面。

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索然无趣,(可以从语言、表情、动作上看)或者是“不是来自本身内在的兴趣,而是在教师的奖励下所获得的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这都不是确保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评价要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点,调动学生满怀兴趣深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教材内容固有的乐趣。

三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新 《课程标准》顺应时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途径。评价时首先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如果学生是在自主的学习,这无疑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看学生的合作,看学生愿不愿同他人合作,合作的效益怎样。其三要看学生的探究,看学生探究的欲望,看学生对教材是否能有创造性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的一种替代。

四是评价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急于成为学习的主人,急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要把自学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评价自学能力一要看学生自学机遇、时间和方法。学生能否在课堂上自学,前提是教师须提供恰当的自学机遇和时间。所谓的机遇,就是教师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一切能让学生自学得知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机会。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不走过场,真心实意放开手脚去自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按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二要看学生的自学效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小学语文讲,自学效益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尤其要看求异、发散、思维能力),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师主导

崔峦同志说过:强调学生的 “学”不是说教师的 “教”可有可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指导不得力,学生的活动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难以实现。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功能。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的政治课在教材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教师感觉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原有的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在现阶段已经行不通了。新课改让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采取更新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常常会有一些诸如新闻视频、小品之类的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课后不少政治教师会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些充分显示了政治教师为政治课的良性发展作了更充分更努力的准备。

余文森教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这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绝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精良、精准是指非常准确、精确,有一定的时间上的感念、位置上的准确。宋・洪迈《容斋四笔・用奈花事》:“其对偶精确如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文中有诗,则语句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打造精准的政治课堂更要求教师定位准确、语言精确、条理精晰、教学效果显著。那么,怎么用好教材教法,使政治课堂更精准呢?

一、精准课堂要甩掉“大而空”,让学生“动起来”。

2015年江苏省的政治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题是这样一种类型: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这显示了一种信息:政治教学已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读记背了,也不能仅是为了气氛而营造所谓的活跃气氛,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关心、参与身边的社会生活,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好的课堂、精准的课堂。

精准课堂并不一定是学术型老师进行灌输性授课。中学生上课的主战场在教室,教师所要传达的许多内容和信息一般都在课堂完成。但是,如果一成不变的只是学习理论,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学生完全是敷衍了事,学得也很累,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必须经常转变教学形式,时常给学生一种惊喜,更让学生期待下一个惊喜。时常有惊喜的课堂必定是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引导得当,就可以称之为精准的课堂。例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可行性,可以适当改变教室的座位,甚至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营造一种宽松而有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课有所值、课有所得。

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显著区别就是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如《经济生活》约110多个,第一个框题就有7个)。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只要给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路径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分组、各种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如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学习型社会”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藏书多的人家中参观、学习、采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爱看书、爱学习、爱研究的观念。这样的课堂必定很受学生的欢迎,是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的课堂。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一味注重灌输式的教学而讲的,并不是只有用了探究式才体现新课程理念。一般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使用传统的方式就可以了,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实现最低学习学习目标,更有必要用传统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需的基础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练功”,“炼制”更适合学生的精准课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但我们应该优选资源,创造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教师只有比学生更深入钻研政治课本,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①。因此,教师应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走在高考的前面,关注时事。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还不能脱离高考,因此,教师不得不按照高考的指挥棒进行教学。敬业的教师会不断分析研究高考卷,从高考卷中揣摩高考的重点,甚至猜题、压题,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然而,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不可能猜到所有高考的题目,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应该被高考牵扯着鼻子走,而应该走在高考的前面。从高考反映的情况来看,政治教学更侧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三观”,更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创新意识,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并把它引入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2.教师应该依靠集体的力量,主动积极参与“组内大备课”,集集体的智慧,分工合作到每一个环节,打造一个精准的政治课堂。例如每逢学校对外公开课或者外出赛课,一般都是学校里同教研组的教师通力合作、集体备课,这样的课通常比较出彩。

3.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材料(包括导学案、课件、复习资料、试题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寻找一些适合的背景材料。例如主席的“中国梦”和总理的“城镇化”等,都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新颖时政材料,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思辨的能力。

4.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保证自己所说的话精准、生动、深入浅出。有的教师是个“话唠”,总以为自己说的学生不能记住,经常要重复;有的教师话出口很随意,口头语言较多,很不规范;有的教师语言不带感彩,呆板僵硬,不苟言笑……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唠叨、无趣、没有吸引力。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包括语言也要生动精确,令人回味无穷。

三、向“快乐”要“效益”,使精准课堂落到实处。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②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使他的教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园地呢?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才是自由快乐的。精准课堂并不是很严肃很沉闷的课堂,不是灌输填鸭式课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③

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设置一些值得探究的有效问题,张弛有致,注意节奏,难易适中,注意“愤”启“悱”发,呈现梯度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又不至于令学生因感到太难而失去求知的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样东西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珍惜;而得到的越困难,一旦取得,就越感到珍贵无比,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如此。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④因此,课堂上,教师提问不能随意性,备课时就要预先做好精心的准备,提出的问题要精准,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甚至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并一同钻研,获取答案。例如《经济生活》中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也没有切身体会。此时可以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如“双十一”引起网上购物狂潮,有很多学生也曾参与其中。此时可以利用马云的成长经历,从他从事的不同职业来分析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例如可以设问:马云大学毕业后担任英语老师的收入为什么比其他同事多一点?是通过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马云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的1000元奖金怎么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为什么阿里巴巴盈利后马云的收入比别人高?……这部分内容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比较熟悉。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不同,从而明显地强化了教学效果。

一个高效精准的课堂不仅仅是一节课,还包括“课外课”。老师在一节课后还可以留点悬念,设点问题,或者安排些任务,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格。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才是高效精准的,才是被学生期待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这样写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⑤因此,教师如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兴趣、能力的提高、未来的发展及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将会发现课堂教学如此富有魅力、充满创造性和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必将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也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注释:

①苏惠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使用教材[J].课程教育研究所案例研究,2007-10-20.

②赵国忠,主编.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第1版).

③赵国忠,主编.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第1版).

④高志明.运用新课程理念实现政治课堂的全面和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5).

⑤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基因工程伦理论文 下一篇: 大学生课堂教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