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4: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教学实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教学实践

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是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提高觉悟的活动。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成败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

一、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掌握教学规律。

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预习提纲,要求学生用心预习,为上课做好必要的物质与思想上的准备。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学细节的精心预设,细节预设是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所作的一系列展望。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体验过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做数学不是指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是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与自我创造,是一种有效的数学体验活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包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帮助学生分析错因,科学而理性地加以解决。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例如在《质数和合数》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教学中,我着眼于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概念,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研讨解决,让学生相互商讨,共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和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制定一个最佳教学方案,然后灵活地执行这个方案,以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转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学转化为我要学的具体工作。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素质上狠下工夫。必须根据教学新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2)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颇值得基础教育工作者反省,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教师课堂教学重学而轻道

诚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容忽视,如期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也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值得每位教师反省的敏感话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让学生明白的是“道”,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最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表面上的事情且都是小事,但却反映出我们老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在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

二、教学方法难以起到应有效果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学习需要一种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明显突出它的外化作用。本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说得很好,会算不等于会说。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当然,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却是得不偿失的。特别是因此而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意识,这就更不应该了。要知道,有多少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是从那枯燥的没完没了的说理开始的。而学生说理的能力要它对问题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慢慢地形成。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想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思维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才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亟需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和目标

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每位数学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身的责任。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这样,教师就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了。如果有了这种新的教育观,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而发脾气;就不会非得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设计课堂教学;就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教师服务;就不会只是为了答好试卷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发展

篇(3)

一、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抽离出数学问题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旅游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情趣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探索精神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戒备心,不会受到苛求和责备。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不必有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能够比较自由地进行思维表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舒畅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从而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的氛围。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严重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对学生倾注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馈,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三、强化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的需要。过去的高中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要求偏高,知识面窄,必学内容中除集合思想有所变化外,其他的基本上是17世纪以前的代数和几何内容,现在发达国家的高中数学教授概率、微积分初步,以及有广泛应用的向量和初级统计学内容,因此国内数学教育需要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时代,数学出现了技术化的大发展,它的全方位渗透,正日益转化为人们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发展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需要学生予以重视。

篇(4)

教师教授目标的达成,学生身心发展的实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首先要关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渴求,以尊重学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是宽容学生,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因而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过错,对学生的不足和过错给予春风拂面般的宽容,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波澜,从而敬佩教师、信服教师,并以努力学习来回报教师。再次,与学生民主的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看待,与学生平等交流和对话,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所想所学与所得,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二、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自从人文主义哲学家培根喊出那句改变世界面貌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后,知识的力量确实无与能比。近代以降,知识正以魔力般的力量改变着世界,让世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当今时代被冠以“知识经济时代”,可见知识的巨大威力。知识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对个体,尤其对中学生来说,那是决定其未来命运的法宝,无论怎样强调甚至夸大知识对中学生的作用都不会过分。但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懂得社会是一个多维结构体,人是知、情、意、行的复杂生物体,人没有知识是不行的,但仅有知识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人除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情感世界、坚定的意志品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人是注定要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虽然知识对人的情感形成、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又需要情感来引领,行为需要价值观来控制和调节。如果在教学中“片面发展知识,没有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跟进,学生可能会成为知识的怪兽”,造成人生的悲剧。和谐教育思想要求不以知识的发展损害学生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与学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要相互和谐。

三、教与学的节奏和谐统一

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规律性、反复性、间歇性等特征是世间万物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世间万物的固有属性。 教态节奏指教与学双方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间节奏、语言节奏、教法节奏、进度节奏等方面的个性和风格特征,它是具体的、个别的。教与学的节奏具有个性特点,因而教与学双方的节奏时常表现出矛盾、对立的一面。教与学节奏相适应,和谐共进,教与学双方主体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教的节奏主体的教师会觉得课讲得生动有趣,得心应手;作为学的节奏主体的学生会感到听老师上课如沐春风,知识内化快,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生成上会有质的飞跃。反之,如果教的节奏不与学的节奏和谐,则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双方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师生双方甚至产生对立、淡漠甚或产生麻木的情感,这是非常危险的。

四、优生与学困生各展其长和谐发展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小班教学对当下的教育来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是不可企及的乌托邦理想。目前大多数中学的班额都在60—80人之间,每班90—100个学生也是常有的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差异,这是规律。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个取舍问题,是照顾优生,还是学困生,抑或中等生?照顾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漠视甚至牺牲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不人道、不正义的,也是不可取的。和谐教育思想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不能以促进一部分学生的发展而牺牲其他学生的发展。因而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情况,使自己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发展不同层次学生之所长,补不同层次学生之所短。避免学困生的日益边缘化,更要对其作好心理调适,预防学生成人后出现去“社会化”、边缘化的生存心态。

篇(5)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将教学视频作为主要学习资源,在上课之前,便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师生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共同解答疑难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仅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还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初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围绕目标准备好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初中数学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了解翻转课堂的主要作用和实施步骤,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教学方案,以便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开展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教学,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课前便制作好关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视频,在制作PPT时可以适当加入讲解的音频,在利用编辑软件制作后,最终形成格式为WMV的教学视频.关于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事物图片,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然后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假如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那么剩余两个角均为60°,通过判断该类命题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认识和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为多媒体教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函数”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Flas,然后运用多媒体软件播放Flash,通过Flash将一个个不同的函数曲线图展示给学生,然后将不同种类的函数性质并列出来,呈现变化过程.在开始选择教学知识点时,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借助多媒体动态画面展示函数发展和推理过程,这样也自然而然将难点和重点呈现出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三、重视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影响其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后,在课后才能主动对数学知识开展研究和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归纳推理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清楚了解学生的归纳能力,然后开展针对性训练,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跟∠ACB的大小关系,并阐述原因.

解∠AED=∠ACB,原因如下:

由已知可得:∠1+∠2=180°:∠1+∠4=180°(平角定义),

∠2=∠4,

EF∥AB(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3=∠ADE(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3=∠B,

∠B=∠ADE(等量代换),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此便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四、开展合作教学,提高协作能力

当教师讲完课堂知识后,学生在练习课后习题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或者无法解答的问题,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还可能跟其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小组最好为5至6人,采用对话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一旁关注,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先由成绩优异的学生主动讲解,以此带动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这种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彼此的沟通,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网络教学视频,便会对函数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便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1)当a=()时,函数y=x3a-2是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1,5),跟y轴交于3,则k=(),b=().

学生通过课后的练习题,便能够发现自身在学习中存在困惑,然后跟其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每个学生将自己学习的难点和疑惑提出来,需求学生帮助,如此便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答数学能力.

五、重视交流展示,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了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之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自身在各个学习阶段中的收获汇集与整理成各种形式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在课堂中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对于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实现共同进步.另外,就评价方式来说,翻转课堂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评价方式(单一的纸笔测试),采用访谈、调查、学习档案袋、小论文等具有表现性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引导.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师自我的提升,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必然具备了较大的实用性.但是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处于探索尝试的初级阶段,还需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并干预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31-05

智慧课堂呼唤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不仅是教师专业特性的重要表现,更是当今教师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不但要努力发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自己的教学实践智慧,而且要善于将自己的这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智慧启迪、开发、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创造智慧。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理解教学本质、把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文本、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反思,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深刻理解教学文本、敏锐把握教学情境,灵活应对教学事件,自如驾驭教学课堂,始终彰显道德德性和生命意义的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其基本特征为:

1.实践性。教学实践智慧是一项很复杂的实践活动,它既不同于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也不同于实践技能,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系统训练形成,它必须依赖于课堂教学情境的不断建构,依托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即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智慧对话才能真正获得。如此看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必定是在实践中体现,必须是在实践中养成,必然是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动态性。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有赖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又是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实践智慧也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并适时调整教学环节和内容,从而让实践智慧得到充分而自然的生成。

3.真理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直觉认识”。[1]其真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和具体应用;第二,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教师运用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灵活而恰当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4.独创性。教学实践智慧最能体现教师的个体独创性。这是因为,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性别、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等因素的不同,他们对教学的感悟、对情景的敏感度就会存在着差异;再加上其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职业生涯的不同,必定会对相同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实践智慧。

5.缄默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个体面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它以行动为导向,综合体现了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点,是逻辑推理所不能解释的,也很难通过语言进行传递的。[2]这正与波兰尼所勾画的缄默性相吻合。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原则

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景而生成的一种教育智慧,它体现了教师灵动的教学机智和随机应变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的经验智慧。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1.立足整体原则。教学实践智慧体现在教师进行着的、真正发生的教学过程中,能比较全面、动态地体现教师的教学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45分钟的师生对话,还要把教学视角向前延伸到前置课堂(准确解读教材、准确判断学情、有效教学设计等),向后拓展到后置课堂(主动的教学反思、学习效果的客观分析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其实践智慧。

2.理论积淀原则。先进的教育理论是人们对教学现象的能动反映,对教学实践活动理性思考的产物,对教学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夯实提升教学实践智慧的底蕴。

3.合作共享原则。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行为方式,它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兀兀穷年的探索和追求,还需要依靠团队的互助合作,汇聚集体的智慧结晶,才能渐次形成。学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组建具有较强团队意识的教师共同体,让全体教师学会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体验研究收获,分享成功喜悦,逐步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4.持续关注原则。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在教师个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和和谐发展。鉴于此,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自觉地把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谐融通起来,使自身的教学实践知识、经验,和教育的知性、理性、情感等有效嫁接、整合、融化,才能升华为教学实践智慧。

三、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策略

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彰显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致力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发现、积淀和生成。

(一)科学设计,绘制智慧蓝图

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需要精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行为。”这就充分说明,科学地、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是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基石。

1.智慧解读文本,把握教学核心。谈到课堂教学的原点,一般老师都认为是教学设计;其实不然,课堂教学的真正原点是文本解读。这是因为,教者只有认真阅读教材,深刻解读文本,才能理解文本的内涵和要义,才能对文本价值进行二度开发,把文本的“原生价值”转换、生成为“教学价值”,实现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对接。也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实践智慧的“显山露水”搭建好平台。

第一,品读文本,敏感感知。在解读文本时,教者要读出文本的韵味,读出属于自己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感悟,也就是说要具有一种对文本的敏感,一种初进文本时所特有的感觉: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灵光一现、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一脸茫然、敏感于初读文本时的深刻印记……从而由表及里,诠释出隐藏于敏感背后的东西——极为珍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价值。第二,吸纳精华,弥补不足。仅仅依靠自身的原始阅读,难以把握文本的深度;依托教学参考用书这个“拐杖”,也往往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就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弥补个体阅读的不足,使文本解读得更深刻更到位。第三,扬长避短,批判吸收。文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虽然凝聚了作者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方面出现瑕疵。这样,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带着批判的目光,深入研读,发现文本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并加以灵动“处理”,将其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凸显课堂教学实践智慧。

2.智慧设计蓝图,彰显实践智慧。教师之文本解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智慧设计和智慧教学。因此,教师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这一核心设计“教学蓝图”,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及各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地进行。

第一,设计起点,凸现学生的“学”。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紧紧突出“主动学习”的教育目标,努力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设计,为赋予学习以学生的意义而设计,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为建立学习共同体而设计,为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而设计,为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设计……

第二,设计理念,围绕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是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在设计价值取向上,要从追求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基本学科素养的设计价值取向;在设计思路上,要从尊重教材文本逻辑,转向尊重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逻辑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主体上,要从教师作为既定教学设计的被动执行者,转向教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

第三,设计要素,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需要考虑诸多要素(如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问题设计等),但学生之“学”是核心要素,必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情;编制教学问题时,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特点;设计课堂观察和评价时,要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尊重关爱学生,启发诱导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之学”为根本,统领其他诸要素,让他们以快乐的心态,自主地学习,享受课堂学习的乐趣。

(二)有效教学,收获智慧硕果

具有智慧性的教学设计,只有置身于教学实践之中,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气息和活力,才能彰显其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智慧。

1.智慧理答,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教师要能让课堂平静的思想荡起无数的涟漪,在与学生一次次的对话中不断地抚平和掀起,使整个课堂的各个因素充满着相互间的引力,从而不断扩张课堂的张力,使教学产生理想的效果。理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形式,正是彰显课堂张力的智慧快车。[3]

第一,激励性理答,点燃学生激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爱、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激励性理答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鼓励方式,但它不是简单的表扬,而是善意的、恰到好处的激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有效回答,迅速捕捉、找准极具激励性的支点、亮点和美点,用富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话语加以表扬和鞭策,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点燃起他们心中的求知火花,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正能量。

第二,发展性理答,提升思维品质。建构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发展性理答的基本特点,它包括追问、转问、探问、反问四种理答行为。追问,就是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教师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故意来个“回马枪”,其目的不是让学生措手不及,而是让学生由“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探问,就是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智慧地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进而让学生透彻理解,真正掌握。转问,与探问同中有异。当学生回答卡壳或回答不正确时,教师把问题抛向其他学生(或学生自己把问题转问同伴),其目的是让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形式,实际上表达肯定的意思。用反问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能穿透语言文字的表面形象,探索文本的核心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彰显学生的学习智慧。

第三,再组织理答,升华学生智慧。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对学生的回答重新加以组织或概括。此时的理答,充满睿智和精妙,或归纳总结,提高学生认识的精度和清度;或推波助澜,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或理性提升,催生学生情感的浓度和厚度。简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智慧理答,收获到的是学生更有深度和宽度的回答,回报的是学生更为精彩、更为精辟的回答。

2.智慧生成,让课堂教学更灵动。如果说预设是教学实践智慧的孵化器,那么,生成就是教学实践智慧的成果库。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合作等活动,产生交互影响,让“生成”之花在课堂绽放,让凝聚着智慧的火花熊熊燃烧起来。

生成,分为两类:精心预设的生成,未曾预设的生成。课堂教学,不仅要“精雕细琢”,重视预设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更有实效;还要“高瞻远瞩”动态的课堂生成,不断地捕捉、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资源(如错误、疑问、创见等),把其中有价值的新问题、新信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巧妙地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播撒智慧的火种;同时,对没有价值的“节外生枝”,也要恰当处理,使之同预设的轨道“无缝对接”,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生成教学实践智慧的殿堂。

3.智慧过渡,让课堂教学更自如。无论是传统课堂的线性教学,还是现代课堂的块状教学,其内部结构都是有几个相对独立的知识(能力)系统组合而成的。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借助睿智的过渡语,激活、、衔接各个子系统,才能建构一个完善的认知系统。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过渡语,讲究过渡语的起承转合,让过渡语随教学自然催生,随学习灵活生成。

第一,饱蘸情感,拨动学生心弦。用充满感情、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之中。主要方法有:一是以情动人。根据文本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场景,用富有变化的情感语言作为过渡语,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激昂时,高亢激越,令人肃然;悲壮时,慷慨陈情,为之动容;委婉时,细雨霏霏,使人感怀;凄凉时,悲哀宛转,让人揪心……二是悬念诱惑。创设一个悬而待解、富有诱惑力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去主动解开诱惑力极强的疑团。三是幽默风趣。用适宜的幽默语作为过渡语,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情绪进入下面环节的学习。四是智慧点评。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给予积极鼓励、友情提醒或善意纠错,自然引起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二,设问质疑,点燃思维火花。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其显著特点就是把教学内容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块”,然后组织对话教学。那么,如何把这些“各自为政”的板块有机地衔接起来呢?通过巧妙设问和睿智质疑来过渡,就能架起板块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贯通并深入发展,自然地从前一个教学板块“”到后一个教学板块的学习。主要方法有:行文并行,并列句过渡;逐层推进,递进句过渡;前后对照,对比句过渡;花开两支,转折句过渡;事理抽象,比喻句过渡……

第三,总结示范,提升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离不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归纳,教师如能用过渡语加以总结和示范,并导入到后续学习之中,不失为一种良策。这种过渡语,既带有总结性,对学习方法有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使学生对所学方法有整体的把握;又凸现示范性,对学生的指导、借鉴和运用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为下一环节的展开起到铺垫和引领作用。如此过渡,融总结和示范为一体,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好,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智慧板书,让课堂教学更精美。充满智慧的板书设计,不仅是教师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重点的呈现,教法和学法的一种指导,更是教师对文本细读后的概括,对文本咀嚼后的提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务必精巧设计板书,让课堂教学因板书设计而彰显智慧——主题鲜明,闪耀思想美;目标明确,彰显点睛美;内容紧凑,凸显简约美;精巧安排,展现格式美;图文并茂,体验和谐美……

(三)理性反思,走进智慧殿堂

教师实践智慧的释放,是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需要,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要对精心编制的教学设计和用心经营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评判,加以理性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提高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使自己逐步拥有更丰富的、更睿智的教学实践智慧。

1.求真崇是,客观审视教学得失。面对精心设计后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师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诚理性解剖,实事求是,客观审视教学的优劣得失: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反思合作探究是否流于形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批判性反思,不仅直观具体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善于将教学经验系统化,使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拥有更丰硕的教学实践智慧。

2.向善崇德,努力完善自我人格。康德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之反思,不能仅仅满足于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合理性,还应该反思教学过程中“人”的主体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凸现,从而将教学实践智慧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第一,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反思。提升教学实践智慧,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智慧发展。所以,基于教学实践智慧的反思,就是要反思课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要求,并获得成功;反思课堂教学是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反思课程教学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是否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体验、困惑和疑难等因素……

第二,立足于教师对学生的服务自觉反思。教师是一名教育者,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同时,教师又是一名特殊服务者,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人员一样,“每个人都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尽力给他的顾客(学生)带来愉悦,这就要求教师以服务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动地对体验的内化、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精神的自主建构。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之教学反思,必须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如下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彰显其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其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其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励其发散思维;尊重学生的发展性,促进其多元发展。

3.唯美崇研,不断追求艺术境界。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4]反思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此看来,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优化教学环节、不断追求教学艺术、不断提升实践智慧的审美过程,就是积极探寻适合学生和自身实际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实现从“搬运工”向“研究者”角色转换的过程。简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艺术过程,不断攀登教学实践智慧这一神圣殿堂的过程。

教学实践智慧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是一方个性张扬的思维场,是一棵心心相印的思想树……教者只要浸润于课堂教学实践,致力于实践智慧的开发研究,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就会在智慧课堂的大熔炉里得到不断锻造、显扬和升华。

参考文献:

[1]张彦杰.教师的实践智慧及生成途径[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8(2).

篇(7)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角色意识以及互动关系

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研究以及合作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上,教师已不是从前喋喋不休的教授者,而是转变成了学生研究活动的指导者。而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课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一个很好的互动,加强了学习活跃气氛,从而把课堂推向,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学生是教育对象,课程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的一个和谐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而探究式教学大大的促进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一课堂教学中的案例首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的情景,从而促进了学生知识感知能力的提高,另外,这一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梯度式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其进行不断探索、分析以及交流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升,进一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酶的特性”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

(一)在课程开始前有目的的向学生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对酶的特性学习的这一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家吃过饭不久之后又会觉得肚子饿呢?是什么促使了食物的消化呢?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催化剂吗?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这堂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酶的特性。并简单的介绍一下酶并引入下一个问题:酶其实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自然而然就会具有化学催化剂的特点,那么,大家觉得出了催化作用之外,还会具有其它什么特点呢?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吃过早饭之后几个小时之内酶就能把食物分解?要是在一般的试管内借助其它催化剂来进行这些反应的话,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的就是酶的催化效率一定很高。生物体内的反应其实是很温和的,如果在体外的话直接就能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在体内却十分缓慢,甚至需要几十步来完成。并且能够进行的有条不紊,那么,我们是不是又可以猜测酶具有专一性呢?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正式进入课程: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来对酶的特性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酶的特性学习

1、酶是具有高效性

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酶的高效性是相对无机催化剂来说的,所以在设计师就要能把,酶和无机催化物进行比较。

学生对实验的预期以及结果进行讨论:如果上面的假设成立,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怎么来对实验结构进行检验呢?

激烈讨论过后教师给予肯定答案。

进行第二个提示:给大家动物肝脏、过氧化氢溶液以及氯化铁溶液怎么来设计实验?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进行讨论:既然预期的结果是实现了,那么那么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激烈讨论过后教师给予正确答案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和氯化铁的催化效率比起来要高很多。也就是酶是具有高效性这一特征的。

其实在这样的一个提示下并讨论下,学生得出的结论和正确结论也就相差不多了。

2、酶具有专一性

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来证明酶具有专一性?怎样设计实验?怎样进行对照试验的设计?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专一性就是说酶只对特定的反应物有催化作用,所以大家要考虑的是反应物是什么?如何选取?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一定时间后,教师提出第二个讨论问题:如果给定大家淀粉酶、淀粉以及蔗糖,大家觉得该怎么进行试验?

教师给学生提示:如果假设成立,那么,结果应该就是淀粉会被分解,而蔗糖不会被分解。

学生进行讨论:对教师提示的这一实验结果怎么才能来进行检验呢?是淀粉酶吗?那反应过后又会生成什么呢?

激烈讨论过后,教师给出答案:淀粉分解过后会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

学生对鉴定的结果做出分析并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出实验步骤。

在讲述完酶的特性后,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对这一该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该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印象,起到一个巩固消化的作用。并给学生提供下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酶的活性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让学生在该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并把问题带到课后进行思考。

结语:

通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实践来对酶的特性进行学习,不仅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强化,也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在一个激烈的讨论环境中进行学习,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变得异常活跃。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还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另外,因为这一学习过程需要分小组进行讨论,依靠的小组合作能力,因而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学生的帮助一定会是很大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需求。

篇(8)

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吸收了建构主义理论,并根据学生认特点及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方法也是人本主义的主要载体,该教学方法不仅是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从而给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简言之,体验式教学即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创设的契合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以此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分析

正如上文所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契合学生认知特点、情感特点的教学模式,其不仅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立足教学实践而言,该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式教学是结合了人本思想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并有效促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问题,从而建构起属于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②以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即在于其跳出了“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窠臼,并在教学中融入了大量实践体验活动,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③反思与体验相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盲目的跟从教师的节奏,而缺乏对学习经验的有效总结。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实践体验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相对较高,其对学习活动的认识也相对深刻,如此一来也有助于其结合体验情况进行反思活动。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

1.创设体验情景,精心设计活动情景模拟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形式之一,其主要实施措施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关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情景,并在体验过程中加强实践,并有效汲取知识、内化知识。具体到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创设出良好的体验情景,从而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并通过体验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应该深入的挖掘教材内涵,并根据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认知特点等因素,设计良好的教学情景。其次在开展体验式情景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情景之中,并促使其在体验实践过程中有效挖掘自身潜能。最后,为有效深化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或游戏活动,以营销比赛情景抑或营销游戏,全面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机动性及知识内化效率。2.通过案例分析,发展实践体验案例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其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是落实“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的有效策略。鉴此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施行体验式教学模式,就应该积极施行案例教学法,并以生活中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然而在采取案例教学法时,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的选取案例,而是因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是选取贴近生活的热门话题,以生活化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分析的欲望。譬如我们在讲解“竞争性定位战略”一课时,我们即可以选择生活钟热门的话题,如“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020营销之争,以及“滴滴打车”VS快的打车等竞争性定位战略的热门案例。其二,选择经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之所以典型则意味着其具有表达性及普遍性,因此研究分析典型案例则是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问题最佳途径之一。中职市场营销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的案例之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有效组织学生体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知识,深入了解知识,最终内化知识。譬如在“竞争性定位”战略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上述案例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实践探究。那么当援引完相关案例并进行适当分析后,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案例分析。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阿里巴巴与腾讯公司的相关资料,从而深入分析二者的竞争关系以及各自所采取的“竞争性地位战略”。在此过程中,教师则应该将案例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引导工作,在不干涉学生分析、讨论的情况下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帮助,从而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之教学目标。在案例分析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能通过分析有关案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效果。中职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讲解营销知识,是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践策略之一。所谓角色扮演法即是根据教学内容从而设定相应的教学情景,并让学生通过扮演有关角色,从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分析、理解知识。譬如在讲解“人员推销”一课时,我们即选定一种产品,然后让学生扮演推销员,模拟上门推销的情景,从而将推销知识(如二八理论、决胜边缘理论等)运用到角色扮演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推销技巧,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4.施行校外实训与创业大赛综合教学法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除上文提到的几种实践教学方式外,校外实训与创业大赛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鉴此,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为有效落实体验式教学策略,就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训及创业大赛。这即要求教师需要适当的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有效的组织、领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活动,以此助益学生了解企业营销运作模式,掌握市场发展模式与规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营销场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大赛也是为学生营造正是的营销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学校的组织下,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活动,并深入分析周边社区抑或校园内部的供给关系,从而选择小型的创业项目,如向同学推销工艺品、文化用品等。通过这样的额创业比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还能促使其在真实的营销比赛环境中,感受市场营销的真谛,充分拓宽知识面,锻炼职业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适合应用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专业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并使得整个市场营销教学课堂成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效课堂,推动着市场营销学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作者:邢文涛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郎群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

网页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一项基础课程。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1.便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传统课堂“一对多”授课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全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学生实际水平而言,教学过程通常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效,存在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问题。而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初步学习安排在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能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掌握。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自主对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无“一言堂”“一刀切”等问题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氛围宽松,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预习,改变了传统预习过程的单调、呆板,生动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外,翻转课堂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信息,学生可利用平台获取课外延伸知识,拓展了视野。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初步学习阶段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进度、选取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学习实践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

教师应注重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分发诸如教学视频、学习手册等材料,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明确学习难点与疑点;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答疑解惑、师生共同探究等一系列互动活动,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动态网页设计为例。教师应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构建网络化的动态网页过程进行设计。一方面,对课程教学资源库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学生自学指导书、设计知识点图谱等内容。在知识点图谱中,要求各节点分别对应各个项目知识点、微课教学视频,以此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对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项目进行设计,要求其能使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书、微视频等自主解决,辅助其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前知识点自主学习、课中答疑与测试练习、课后评价等内容。

1.课前知识点自主学习。在上课前,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知识图谱,向大家布置相应的动态网页设计任务,指导大家到动态网页设计网络空间课堂,对所需要的自学指导资料、课程知识点图谱等进行下载,要求结合图谱找到相应的视频,辅助自我学习。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设计类似的练习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明确自己的疑点难点问题。

2.课中答疑与测试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明确知识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大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练习。同时,教师提出部分问题,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思考。

3.课后评价。课程结束后,需要对项目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检验其知识掌握情况,应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使学生自行选取一个网站主题,对动态网页进行设计;在课程结束之后,不同小组成员对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进行汇报、展示,并对作品加以评价。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可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将其分组,每组7~8人。结合学生情况,使其根据自我兴趣自由进行项目选择,通过制作班级网站,作为实训项目。各小组对网站所涉及的不同子主题网站进行设计,包括班级主页、文学、新闻、相册、留言等。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极具创造性、时代性。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全过程,提高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作者:金灿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丹青.项目教学法在动态网络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2):267-270.

篇(10)

一、重视情趣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情趣教育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应给予尊重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富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和持久。因此,我们在情趣教育的探索中,应十分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英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并保持其稳定性和持久性。为了解学生在英语课上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英语课的要求是教师授课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另外学生对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快速反应和竞赛评奖也很感兴趣。因此笔者利用一切机会去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来达到教学效果。

二、创造新奇情境,提高教学实效

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把知识材料放入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境中去。在宽松愉快的听、说、看以及表演的情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针对接受较快的学生,在完成大纲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既扩大了知识面,同时给学生增加了口头表达机会,激励学生乐学、善学、多学。

为了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笔者在上课时经常将竞争引入课堂。例如:分组组词,分组找出单词含有某个音素以及构词法,看谁找对,找得多;开展擂台赛,根据所教授的知识设计问题。除开展课本中提供的游戏外,可改编相似内容的游戏,让学生反复温习知识,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师在情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的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育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在不同的课程类型上充当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购物”表演前,教师应先作示范表演;在学生操练时,要做好指挥和讲解员,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保证全班能充分理解;在游戏环节中,一定要当好公正的裁判员。此外,教师还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会画、会唱、会表演的全能人才,以最佳的形象展示每节课的内容。教师必须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创设最佳的情境,多方位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英语课堂实施情趣教学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但多数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如何改变这种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通过实践证明,情趣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涨且持久。情趣教育带来了丰厚的教学成果,也带来了良好的辐射效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条件。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学生生活中缺乏适当的语言氛围,课堂教学是进行话语训练的主要途径,只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话语训练。同时,组织大班教学,每个学生口头练习的机会不多。只有在课堂上把所有学生调动起来,组织学生自主操练,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

五、精心设计英语课堂导入

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的新鲜、趣味,切忌“为法所缚”“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学习方法。

上一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 农业的技术创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