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4:5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护理系毕业生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护理系xx届毕业实习由护理系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实施,并成立相应实习工作小组。
组长副组长实习指导教师二、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工作及要求
1.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参加实习动员大会,与负责具体指导的学生见面,确定联系方式。
2.指导和督促学生按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必须经过指导老师指导和批改。(可以邮件方式联系,但要保留相关记录)
4.在实习期间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岗位及变动情况。在实习期间至少安排三次对学生实习的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5.认真填写《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具体与学生的联系,指导和检查工作必须有记录,作为完成工作量的重要依据。
6.认真做好毕业实习调查报告综合成绩的评定。
7.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含就业协议书的签定)。
三、实习方式及具体时间安排
1.实习班级:09护理(1)
2.实习方式:为使实习与就业更好地结合,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应出具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纸张要求为a4纸),并将材料于5月14日前交到指导老师处。
3.实习时间:xx年5月10日至xx年5月30日。
四、实习期间的有关要求(注意事项)
1.实习是高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在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者,必须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
2.注意维护学校和自身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任何事情。
3.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必须在5月14日前向指导教师通报实习岗位和联系方式
4.实习岗位变动应及时通报指导教师,随时保持与老师和学校的联系。
5.不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和不通报实习岗位视为未完成实习任务。
6.认真填写《实习笔记》和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未提供《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者,不得给定实习成绩。
7. 需由实习单位在毕业生实习鉴定单上加盖公章,否则实习成绩不合格。
8. 按时完成实习期间的其它各项工作。
五、毕业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提高实习报告的质量,做到实习调查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进一步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一)内容要求(xx-3000)
实习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
1.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对自己实习内容的简单介绍。
3.实习中发现的涉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4.实习的收获。
(二)格式要求
1.纸张规格: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
2.版面规格:
页边距: 上,左,右的边距均为2.5厘米;下边距为2.0厘米。
排版:从左到右横排
装订线:左侧装订
3.字体规格:
文章题目:华文中宋小2号
一级标题:宋体3 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小3 号,加粗
三级标题号,宋体4 号,加粗
文章正文和参考文献部分:宋体小4号。
段落标题应分行拟写,标题后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4.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不 超过四层,层次序号应使用下列数字标识一级标题(第一层):一、二、三、……
二级标题(第二层):(一)(二)(三)……
三级标题(第三层):1.、2、3 ……
四级标题(第四层):(1)(2)(3)……
5.题目一般在一行内写完。如果论文题目带有副标题的,应当写明副标题,副标题写在标题的下一行,一般也要在一行内写完。
6.正文的写作要求
(a )对正文内容的要求。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文章结构要清晰明了,内容安排得当;对理论论述的深度把握恰当;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整投地或大量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b)正文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c)文章的每一部分用“一”、“二”等表示,每一部分的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
(d)正文需要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成文,每页28行,每行33个字。需提交论文一式两份。
7.参考文献的要求
(a)学生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后面列示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和利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b)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的来源依据。
(c)列示参考文献时应当写明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和资料来源。
8.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电子版给指导。
六、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由系具体组织,并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程序
1.确定答辩名单。名单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a、学生申请;b、指导教师确定(每个指导教师至少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公开答辩);c、建议成绩为优等。
2.答辩的学生在10-16分钟内向答辩小组进行自述。
3.答辩小组成员向学生提问。
4.学生回答提问。
5.答辩小组成员评议答辩成绩。
护理系XX届毕业实习由护理系负责具体组织落实和实施,并成立相应实习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实习指导教师:
二、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工作及要求
1.学习相关文件和材料,参加实习动员大会,与负责具体指导的学生见面,确定联系方式。
2.指导和督促学生按实习要求完成实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必须经过指导老师指导和批改。(可以邮件方式联系,但要保留相关记录)
4.在实习期间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岗位及变动情况。在实习期间至少安排三次对学生实习的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5.认真填写《实习指导工作记录》,具体与学生的联系,指导和检查工作必须有记录,作为完成工作量的重要依据。
6.认真做好毕业实习调查报告综合成绩的评定。
7.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含就业协议书的签定)。
三、实习方式及具体时间安排
1.实习班级:09护理(1)
2.实习方式:为使实习与就业更好地结合,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应出具三方签名的书面材料(个人申请书,家长同意书和实习单位接受实习的证明书,纸张要求为a4纸),并将材料于5月14日前交到指导老师处。
3.实习时间:XX年5月10日至XX年5月30日。
四、实习期间的有关要求(注意事项)
1.实习是高职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在校生,必须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者,必须遵守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
2.注意维护学校和自身形象,不做有损学校形象的任何事情。
3.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必须在5月14日前向指导教师通报实习岗位和联系方式
4.实习岗位变动应及时通报指导教师,随时保持与老师和学校的联系。
5.不与实习指导教师联系和不通报实习岗位视为未完成实习任务。
6.认真填写《实习笔记》和完成实习调查报告,未提供《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者,不得给定实习成绩。
7. 需由实习单位在毕业生实习鉴定单上加盖公章,否则实习成绩不合格。
8. 按时完成实习期间的其它各项工作。
五、毕业实习报告编写要求
提高实习报告的质量,做到实习调查报告在内容和格式上进一步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XX-3000)
实习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
1.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2.对自己实习内容的简单介绍。
3.实习中发现的涉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4.实习的收获。
(二)格式要求
1.纸张规格: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一式两份。
2.版面规格:
页边距: 上,左,右的边距均为2.5厘米;下边距为2.0厘米。
排版:从左到右横排
装订线:左侧装订
3.字体规格:
文章题目:华文中宋小2号
一级标题:宋体3 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小3 号,加粗
三级标题号,宋体4 号,加粗
文章正文和参考文献部分:宋体小4号。
段落标题应分行拟写,标题后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4.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不 超过四层,层次序号应使用下列数字标识:
一级标题(第一层):一、二、三、……
二级标题(第二层):(一)(二)(三)……
三级标题(第三层):1.、2、3 ……
四级标题(第四层):(1)(2)(3)……
5.题目一般在一行内写完。如果论文题目带有副标题的,应当写明副标题,副标题写在标题的下一行,一般也要在一行内写完。
6.正文的写作要求
(a )对正文内容的要求。要求文章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文章结构要清晰明了,内容安排得当;对理论论述的深度把握恰当;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整投地或大量引用参考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b)正文的字数不少于3000字。
(c)文章的每一部分用“一”、“二”等表示,每一部分的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
(d)正文需要用宋体小四号字a4纸打印成文,每页28行,每行33个字。需提交论文一式两份。
7.参考文献的要求
(a)学生应当在论文的正文后面列示本论文写作过程中查阅和利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b)列示的参考文献必须真实、可靠,有明确的来源依据。
(c)列示参考文献时应当写明文献资料的名称、作者和资料来源。
8.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必须提交电子版给指导。
六、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由系具体组织,并成立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程序如下:
1.确定答辩名单。名单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a、学生申请;b、指导教师确定(每个指导教师至少推荐一名学生参加公开答辩);c、建议成绩为优等。
2.答辩的学生在10-16分钟内向答辩小组进行自述。
3.答辩小组成员向学生提问。
4.学生回答提问。
5.答辩小组成员评议答辩成绩。
2014年4~6月,笔者有幸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期间参与了护理系的日常教学、学术会议、参访医院等活动。现将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护理教育的状况介绍如下,并与同行们共享研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台湾护理教育层次现状
台湾地区护理教育的院系设置、学历层级以及学分要求划分细致,目标明确。教育体系分高等教育体系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两大类。高等教育体系院校设大学护理系,以大学教育为导向,学制4年,要求修满128学分,获学士学位;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专科学校学制的“五专”和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学制的“二技”与“四技”,偏重技术教育与应用。“五专”招收初中毕业生,修满202~210学分,授予副学士学位。取得副学士的“五专”毕业生再接受2年制的技术教育即“二技”,修满76学分后授予学士学位;“四技”学生修满140学分获学士学位。硕士和博士采取弹性学制:硕士2~4年,最低需修满36学分(包括硕士论文6学分);博士4~8年,学位论文12学分,再至少修满36学分,才授予学位[1-2]。
2大仁科技大学的育人实践
大仁科技大学属于技术职业教育体系院校,招收“二技”与“四技”学制的学生。学校地处台湾南部,生源主要来自南部各县、市、乡。护理系学生未来的就业以面向基层医院、社区为主。
2.1教学资源
2.1.1硬件设施
①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室里设施完善,配备有电脑和高清投影仪,能实现实时上网。学校有专门的多媒体学习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可直接进入该平台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操作录像,学生也可以进入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还可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②实训中心配置:设备齐全先进,材料充足,整洁有序。人体模型功能齐全,如胃、膀胱等空腔脏器采用可卸装的塑料袋,根据教学需要盛放相应液体,学生在进行插胃管和导尿操作时有更直观的体验,可以训练和考查学生对胃排空异常、胃出血、尿液异常等病情观察判断的能力;气道异物模型可供学生练习并正确掌握气道异物急救技能;高仿真多功能模拟人可根据模拟病例设置各种情境:如通过声控可模拟不同患者的咳嗽、喘息、恶心等声音,通过监护系统可出现相应的异常数据变化等。学生练习用的耗材(手套、纱布、棉签、消毒液等)基本是全新用物。有些物品在不影响再次使用时(如纱布),会重新包装、喷印有效日期和封口,作为“合格”用物给学生实训练习。
2.1.2教材资料
观察学生所用的教材,可以归纳为:①版本各异,但都较新;②教材的编者以业界(临床护理)专家为多;③内容图文并茂,护理技术操作图解详细,多以临床的实景拍摄,也有模拟示教,但用物和方法都显示临床最新的现状。因临床护理不断进展,台湾地区对护理教材的更新普遍较快。大仁科技大学对学生教材的选用上,只是建议而没有统一或者指定哪个版本的要求,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购买、借用相应教材,或打印教师的上课讲义。学校同时很注重专业知识的完善和更新,要求任课教师及时将最新的护理知识、用具以及技能进展等带进课堂,并提供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教材给学生。
2.1.3师资力量
大仁科技大学很重视护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招聘新的护理教师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必须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教师分临床带教教师和校内教师。临床带教教师在各家医院或社区负责本校学生的实习带教工作,无带教任务时到学校协助学生实训课的教学和系里一些行政工作;校内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任务及行政工作,每年还须完成6~9周的临床带教任务。另外还常态化地聘请临床护理督导、主任和专科护理师参与校内授课。
2.2教学特点
2.2.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很像朋友。学生对教师用“名字+老师”的格式称呼,显得尊重而亲近。课堂上师生显得平等轻松、互动频繁,学生会随时举手发表自己就讲授内容的疑问和见解,实训课会不时和教师讨论操作方法、技巧等;课后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学校无专门的教职工食堂,所以师生经常会共同进餐、运动;教师办公室也是全天对学生开放,学生有需要随时可以找到教师。
2.2.2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自由灵活,理论课期间允许吃早饭、喝饮料,虽然无具体限制,但几乎没有因香味或声音等让人感觉到有学生在教室里进食。实训课学生穿系服上课,听课和练习时学生可以席地而坐,但听课和练习都很认真,很少有私下说话讨论跟课堂无关的话题以及玩手机等现象。
2.2.3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给学生的作业任务清晰,授课过程轻松活泼、注重互动,上课期间会不时问学生“这样可不可以?有没什么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全人照护”这个人文理念的灌输和言行引导。教学中大多采用临床情境模拟教学和客观结构式临床测验(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处置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等。实训课1名教师一般带教4~8名学生,课前学生自己先观看教学视频,课间教师就关键处做提醒和示范,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为主,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中的差错缺点多予启发式的指导纠正,激发学生思考及正确运用知识。学生练习认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人文关怀方面做得非常好,与患者交流自然亲切。有些简单的操作项目或者学生掌握比较好了,教师就会随堂抽考学生,作为平时成绩之一。
2.3考试考核
采用学分制,要求清晰而严格,平时缺课、迟到、小考、期中、期末考试都会影响到学分。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共5学分,其中“学理”(大陆称为理论)2学分,“技术”3学分。“学理”考试有期中、期末考试,平时还有2~3次的小考,考试题型全部为客观题,总评合格才能拿到2学分;“技术”考核包括技能项目的适应证、注意事项、护理观察要点等相关知识笔试及仿真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内容,学习过的技能项目均在备考范围,学生随机抽取考试项目。考纪严明客观,考风良好,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周全细化,方式是按照临床护理流程进行,体现“产学”结合,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进入考场后,教师展示病例资料,学生快速做出分析并确定操作项目,核对医嘱并执行签名,核对患者并解释,用物准备,进行操作(中间会回答教师的一些提问或者对自己的操作无法体现的知识加以解释等),整理用物。教师根据表现逐项打分。期中、期末及平时抽考和相关知识笔试均合格才能拿到3学分。未通过的学生则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重修部分或全部,并需要交付不同数额的重修学费。
2.4学生实习
分基护实习、高护实习及“最后一哩”。学生在学完基础护理学后(大二暑假),会去医院进行为期3周的基护实习,即大陆的见习;高护实习即大陆的毕业实习,要求完成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精神卫生护理6站点,每站至少3周,学生根据实习要求和各家医院的特点专长进行选择,所以学生会到多家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期间主要由学校的临床教师带教,医院的护理人员(台湾学生统称学长、学姐)协助完成实习目标:包括病史采集、护理病历书写、医嘱处理、交接班、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由双方共同完成,分别占50%~60%、40%~50%;“最后一哩”又称专科选修实习,是学生自己选择就业的医院及科室,实习6周,由医院护理人员带教,相当于岗前培训和岗位适应。
2.5授帽仪式
有幸参加了护理系学生的5.12国际护士节授帽仪式,台湾称为“加冠典礼”,这是学生自己的盛会,全场由学生主持,隆重而活泼。最具特色的是:学校给在护理岗位取得一定成绩的校友颁发各类奖项,统称“大仁之星”,并由他们给学弟学妹加冠,这无疑是一种更加切实的身传言教式的勉励和影响。
3思考和启发
3.1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大陆和台湾相似也存在护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包括人力数额不足及临床实践经验不够)现象。很多护理教师在任教前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甚少或者没有,在职期间根据单位规定定期进行的临床实践,也常常由于各种原因只是临床护士的“跟班”或“助手”的角色,少有独立顶岗工作,以致难以深入掌握临床护理的实际工作情况。这些都容易造成教学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整合连接、教学内容跟不上临床进展、与临床实际脱节等现象,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整体教学质量。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护理教师的临床实践机会,拓展成长途径,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以更好地进行学校和行业的无缝对接。
3.2发展专科护理教育
台湾地区护理院校专业划分细致,课程设置针对性强,非常注意结合护理学自身的学科特点,重视专业的拓展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如针对妇产科的护理,大陆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一般仅开设妇产科护理学这门课程,而台北医学大学护理学院则开设了妇女健康照护、产科护理学、孕产期照护3门课程,使学生对该专业的知识、技能可以掌握得更加广泛和精深。部分院校除护理学专业外还设置麻醉护理学、重症监护护理学等专业方向[3]。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尝试在学制、课程和师资3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专科护理体系,扩大护理领域的专业面,以适应临床的发展及医院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
3.3重视慢性病护理能力的培养
台湾学者提出:教育应注重配合社会的变迁,护理课程应多元化、全民化及务实化、护理教育训练应本土化[4]。目前大陆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是临床常见病、急性病的观察护理及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疏于对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管理护理能力的培养。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因而增加慢性病的护理所需要的沟通协调能力(与患者、家属、社区或其他医疗团队人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健康教育、协助健康行为建立的技巧,提供连续性照护、护理质量改进、领导和管理能力等课程知识,会让护理教育的目标更符合社会及民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3.4避免护理知识的重复教育
当前大陆护理教育模式中的专升本都有课程或教学内容的重复现象,这造成资源浪费且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针对这些学生,是否可以将前期学习过的课程改为选修课,另外增加充实新知识、新进展、未来就业的准备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等各方面都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有机会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和发展。
3.5增加实习单位的选择范围
目前,大陆很多护理院校在学生实习单位的选择上相对比较固定,以附属医院或者二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为主,而随着社会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可以综合学生的文化生活背景,今后的就业区域、方向等,打破自始至终在一所医院实习的模式,有几家特点专长不同的单位让学生轮转,包括社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养老机构、特殊病种专科医院等。可以让学生对各个工作岗位的性质、特点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今后的工作环境,缩短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距离。
参考文献
[1]李金磊,颜美琼.台湾地区护理教育及认证制度概况[J].中华护理教育,2011,8(9):416.
[2]台湾大学护理学系暨研究所.课程安排[EB/OL].[2011-02-01].http://mc.ntu.edu.tw/department/nurse.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巳超过2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要超过青年人的2倍。面对这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式和来势迅猛的“银色浪潮”,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照顾,延长其生活自理年限,实现老年健康化,老年护理专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已成为关系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和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2013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的要求,为本文的研究和项目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从老年护理和老年护理学的角度,依托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医院的优势,构建以老年健康护理为目的养老方式(模式)所进行的研究尚且不多。很多学者仅仅停留在理论性的研究并宏观地进行分析,缺乏专门细致的研究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结合当地实情的具体养老对策和实施办法。正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缺,因此开展此论文的研究和实施,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存在问题
1.1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我国老年护理教学与培训起步晚,发展滞后。高职高专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我国护理教育的最高学历是硕士,但至今尚无一人获得老年护理方面的硕士学位。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大多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专业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在工作实践中他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和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是严重滞后,专业人才是严重短缺。相比之下,养老护理服务在国外目前已形成了中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1.2“医养结合”矛盾大难题多
经调查发现,我国养老机构中仅两成老人能自理,其他都需要医疗护理服务。而养老机构都因条件所限,无法设置医疗机构,而医院有限的医疗床位不可能用于长期养老护理服务。再加之养老机构和医院又分属于民政和卫生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职能、机制、政策及标准不同,导致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时,受阻于制度壁垒。特别是,医保政策瓶颈巳成为“医养结合”养老新摸式发展的最大阻碍:由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老人在医院住院产生的费用可以报销,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于是部分老人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还是选择长期在医院中“压床”不出院,不愿到养老院去。
1.3 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及床位数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约4.3万个,养老床位数达到493.7万,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4.4张。与前几年相比虽有较大增长,但按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50张测算,与发达国家每百人5-7张床位数相比较仍有巨大的差距和缺口。另外,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我国还需要10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员工也只有近30万人,其中取得老年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可以说,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是十分突出。
2.条件与优势
2.1 本论文作者所在单位,是一所面向全国统一招生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全国一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员工1000多人,专职教师800多人,正高职称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学院护理系护理专业始建于1931年中美合办的普爱高级护校,至今已有8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护理系作为学院现有近7000名护理专业在校学生的一个龙头大系,曾获得 “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国家示范性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湖南省护理‘双师’水平认证技能培训基地”、“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精品专业”等等荣誉称号。
2.2 本论文作者所在单位,占地面积3362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0亿元。馆藏图书200多万册,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和设施功能齐全,并有一所综合性的附属三级医院。特别是学院整体搬迁到新院本部办学后,原闲置的处在城市中心的老校区,紧邻附属医院,被用来改造为一个养老服务基地(中心),那将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2.3 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已是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加快完善社会化养老机制,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利用医学院校教学与人才优势,大力培养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创建一个养老服务产业基地(中心),将会得到国家和政府以及当地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湖南省下发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永州市政府为支持鼓励民办和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则是本论文项目研究的最大支持。
3.发展路径和对策
3.1 要把“养老专业”办成叫好又叫座的好专业。国家教育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特别是中高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老年康复、老年护理人员、老年营养、老年心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方面的研究,努力构建符合养老服务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引导和鼓励养老专业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产业中去就业和创业。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014-02
2004年2月,教育部先后在湖南永州、湖北武汉、江苏无锡召开了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经验交流会。这一方面表达了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进高职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意愿和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相研结合还有很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实践证明,“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企业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上海第二工大等等”[1]。所以周济部长说:“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以前,大家总觉得产学研结合是我们做好高职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般性措施,而是一条必由之路,根本之路。”[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与探索――“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
一、建立股份制、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从知识分类的规律来看,这类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即操作能力,包括技术、技能、技巧等;而怎么做的知识的掌握按知识的转移规律来讲主要是靠实践教学获得。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工学交替”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教与学[3]。因此学校应提供“工学交替”的教学载体,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方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围绕行业,紧联企业,市场机制,股份运作”新机制的要求,在部分专业进行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的探索,即在专业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采取股份制方式,引进社会、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智力、信息资源,同校内资源进行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公司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和研发的经济实体,师生既是教与学的主角,又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和研发人员,公司的技术人员既从事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和研发,又是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践证明,这一新机制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
二、股份制、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1.学院产业的概况
近三年来,按照“围绕行业,紧联企业,市场机制,股份运作”的要求,学院先后组建了九个股份制的产学研结合的公司(企业)。机电工程系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原孝感市四方模具厂成立孝感市鄂职四方模具有限公司,围绕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成立孝感鄂职汽车维修有限责任公司;人文艺术系围绕广告艺术设计与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引进原金艺柯达公司成立了孝感市富通广告有限公司,围绕印刷技术专业将原校办印刷厂改制为孝感市恒益印刷有限公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围绕计算机类专业成立了旭升计算机公司;医学院围绕医学类专业成立了惠济康复中心;护理系围绕高级护理专业成立了安琪尔美容美颜中心;科技开发总公司围绕数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临床医学等专业引进孝感市机床厂等企业组建了孝感市鄂职九州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孝感市亚光医用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这九个公司(企业)的注册资本近2 000万元,其中四家公司由学院控股,五家公司由校外企业法人控股。
2.管理体制
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管理体制概括来讲就是股份制和市场化。具体表现在:(1)专业实体化公司是主业,具有教学和生产双重功能,而非副业,以生产为主。(2)专业实体化公司按公司法进行组建、注册,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管理,按常规商业公司进行运作,自负盈亏,依股分红,按劳计酬,保持其经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减少了学院的负担,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3)资金按股份制方式进行筹集。如富通广告公司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进的合作企业出资,二是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所购买的设备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投入资金,三是吸引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出资。出资形式可为货币、实物、技术及其他无形资产。(4)专业实体化公司实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经理部负责公司经营、业务拓展、教学科研、实习培训等管理。经理部由企业方和教学系派代表共同组成。公司管理业务、技术员工主要从社会和校内教师中招聘,一律采取聘任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5)公司除了正常商业运作所需的业务部门外,增设一个实训、培训部,主要负责专业教学的实习实训安排与调度、校内外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课题探研、成果推广等。(6)在处理学院利益和公司其他股东利益时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和市场法则进行,学院的利益和公司各股东的利益在利润这一点上能得到统一[4]。公司生产追求利润,为教学服务也是获利的途径之一。学院和公司两个法人主体通过签订实习合同的方法平衡双方的利益。合同中要明确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和应支付的费用。
3.运作方式
各专业实体化公司运作方式各具特点,整体上看大同小异。其核心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生产规律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其关键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处理好教学和生产的关系,找准教学实习和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如机电工程系在构建数控人才培养模式时,认为关键是要解决学生上机床操作难和保证学生顶岗训练时间难两个问题。为此在有公司人员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根据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考虑劳动组织形式的时空特点,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架构任务驱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以数控技术应用为主线,按生产流程分层递进,设计课程模块,重构课程内容,并实施了“数控技术人才四阶段培养模式”[5]。
解决学生生产顶岗训练时间难的核心就是强化约束机制,把学生作为工人来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相对延长了工作时间,也不影响工作进度,更重要的是学生上机操作时间有保证了,独立工作能力也随之加强。为此公司经过研究有针对性地解聘了多名职工。现在的格局是一个师傅负责5台机床,指导15名学生,先期成为熟练工的学生也协助师傅带后进来的学生,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的训练时间有保证了,技能提高也加快了,公司也达到了生产的目的并降低了产品成本,真正实现了“双赢”。
三、实行股份制、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效果
1.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训练,就业率明显提高
学生是“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最大收益者。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每届毕业生都能全部就业,其中03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已达1 500元。其他采用该模式的毕业生就业率也都达到95%以上。2004年8月学院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组队参加了湖北省首届数控技术大赛,获得骄人的成绩。有5名学生分别获得车床技术的第一、第二、第七名和铣床技术的第三、第八名,学院代表队取得全省大中专学生组总分第一名,同时荣获团体一等奖。其中,肖仁、范锦蜂同学入选湖北省代表队参加了全国比赛。
2.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
首先,学院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专业实体化公司顶岗训练,指导生产实习,促进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教学能力,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其次,通过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如教师为鄂职四方模具公司设计了七套模具,解决了生产的需要,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再如生物组织脱水机系列是学院教师和公司技术人员联合攻关的成果。其中ZT-12生物组织脱水机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湖北省确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3.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专业实体化发展得好的专业其专业建设与改革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同类专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如在专业建设方面,高级护理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电子印刷技术专业是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广告创意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学、网页设计、数控编程技术、诊断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面,机电工程系有数控人才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护理系有“一个平台,多个方向,两个系列,三个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文艺术系有“校企同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
4.新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通过“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专业实体化模式的运作,抢抓机遇,建成了国家级数控和护理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并于2004年4月29日和华中数控共同承办全国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学院就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经验交流,并被确定为参观现场。2005年4月29日在数控基地的落成典礼期间,建设“活”的数控基地的思路和做法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同行的高度评价。《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21日第一版发表了《基地建得好,职教快步走》的文章,介绍了学院的基地建设经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9期发表了专题报道《依托专业办产业,兴办产业促专业》介绍了学院专业实体化情况[6]。这一切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5.学院、企业双赢
就学院而言除上述四点外,还增加了办学经费的来源渠道,产业收入改善了学院办学经费的结构,有利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如2005年学院各类产业总收入为3 600万元,实现利税640万元。就企业而言,公司的业务也得到扩张,如模具公司的主导产品丁基胶塞模具行销江苏、湖南、浙江、山东和湖北等省,产品供不应求;亚光医用电子有限公司被湖北省授予高新技术企业,其主导产品脱水机已占全国市场的70%。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职教育走向[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三次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炼.论高职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2004(4):9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特别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教育不仅要符合护士专业培养的需要,更要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
1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护理大都来源于综合性大学、医科大学护理系毕业生和医院临床护士等,虽然她们在医疗及护理知识方面能胜任工作,但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不够完善,因此,掌握护理工作方法,懂得搞好护理日常工作是其基本条件。按照实际情况和经验方面所揭示的病人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具体实践,不断提高个人护理能力和水平。对新分配的护理医生进行高等医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培训;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级或国家级护理教师教育培训;组织青年教师观摹老教师授课,并对授课情况进行讲评,使其在讲评中不断吸取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1.1 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培养护理具有从事护理专业的真才实学,就必须精通该领域的知识,此外,还必须有较广博的文化修养,即了解相关学科和一般科学知识,如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有进行社会调查、文献检索、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技能。采取的方法是:护理不脱离临床,每年利用工作间隙深入临床,时间3个月,了解临床最新护理进展,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为培养出色的护理打下基础;鼓励青年护理自学,并积极为其提供时间上的保证。
1.2 加强外语学习一定的外语水平是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进行国际交流的首要条件。定期安排护理到外语学院进修学习,但主要还是鼓励自学,并要求应达到的水平。我院对全体护理进行专门的外语培训并进行考试,与图书馆联系增订原版国外护理杂志。
2 提高护理个人能力
护理工作是一种很艰苦的劳动,它没有什么现成模式,而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还要有独自的研究能力,学习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护理方式,提高个人素养。应鼓励并安排护理参加全国性的医学经验交流会,以获得最新信息并吸收他人的先进方法,多些文章到杂志刊登或参加全国性学术论文交流,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使其充分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不仅需要实际经验,还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研究。
3 忠诚护理事业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等教育适学人口减少,教育培养成本加大,高等院校增设、升格等导致竞争加剧,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院校已经由规模扩张为主转向以内涵发展为主,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决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关键,已成为社会、家长、学生选校、选专业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昆医海源学院为例,探讨提升高等医学“精英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些路径。
一、竭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富达发展实业集团及海源学院董事会的领导、支持、帮助下,海源学院依托昆医的品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党政管理,得益富达集团的大力建设,已走过了12年的办学历程。
海源学院现拥有昆明市嵩明“杨林校区”和高新开发区“高新校区”两个校区(“一院两区”),“杨林校区”为主校区。两校区已投入使用的办学用地698.2亩,建筑面积29万多平方米;拥有图书馆大楼、科技实验大楼、容纳5000余人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和校园网、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100多间多媒体教室、两块塑胶田径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院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院、系(专业)、室(教研室、实验室)教学组织系统。设有一馆(图书馆)、两部(人文社科部、基础医学教学部)、八系十四专业(临床一系、临床二系、临床三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公卫系、文理系等),拥有13个公共课教研室、13个基础医学教研室、11个专业综合教研室,17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40万元,生均5250元;共享昆明医科大学16个专业、10所附属医院、4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拥有海源学院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健教所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设有十四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医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5个学科。其中,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口腔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7363人。
二、突出营造浓厚的“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办学工作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办学及其教育价值的导向、熏陶、凝聚、激励、认识整合等功能,对学生成长成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海源学院建院以来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尊师重教、热爱学生,倡导“公道、正派、正气、务实、敬业、勤奋、追求卓越”的作风,努力让师生员工在主流社会价值导向和舒畅愉快的人员“生态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11年来,学院通过“制式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并加强《海源学院简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和各类宣传橱窗、视觉标识系统的建设,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政治理论讲座、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塑造“海纳百川,博极医源”的校园精神,营造浓厚的高等医学院校文化氛围。
文化建设中尤其注重尊师重教文化的点滴具体养成。学院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起就不断教导学生尊师长、有礼貌,“要从见到老师就主动喊老师好!从上课排山倒海般地喊老师好,下课整齐地喊老师再见”做起;不断培育“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喜爱学生”的优良师生关系。
全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倡导党政工团学各部门学习教学、研究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经常强调“不为教学操心的院、系领导,不能算好领导!”日常工作中叫响:教学工作是“推上坡车”,“不推即滑”!旨在不断地“推”教师,“推”学生!
三、“推教师”:以教师为办学第一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凸现教学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
院校教育中,教师承担着组织教学、培育人品、教授知识、带训技能等不可替代的重任。所以,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师资建设、提升师资水平。
三本院校的教师多是“爷爷奶奶带着一群孙子孙女”,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急需提升、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如海源学院有专职专任教师222人,占全院专职专任教职工数的55%。其中20~30岁的154人,占69.4%;31~40岁的42人,占18.9%(40岁以下的占88.3%);41~50岁的7人,占3.2%;51~60岁的6人,占2.7%;60岁以上的13人,占5.9%。
根据学院的特点和实际,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退休的赶快请来!年轻的抓紧招来!社会的主动聘来!
(一)积极遴选优质教师。学院积极面向社会招聘专职专任教师,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同时,面向合作办学单位聘任了1300多兼职专任教师。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分两批组织专职专任青年教师试讲,一般是7名及以上专家评委,2/3评委通过者才可以上课。
(二)切实开展师资培养。学院建立了青年教师三年师资培养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讲课(实验技能)比赛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设立了师培、科研、进修学习、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专项经费(在职获得硕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2万元,在职获得博士学位一次性补助学费3.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师培和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坚持开展集体教研教改活动。学院每两年各组织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课堂教学比赛”“实验技能比赛”1次。教学及教研教改的成绩与分配、表彰奖励、晋升挂钩。各教学部、系(专业)、教研室、实验室,按学院要求,每月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和方法,经常备课、说课、试讲等,并根据专家、领导、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地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过程监管
我们坚信:只有过程的高质量,才会有成果的高质量。
1.抓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长期坚持了教研室、系、院三级领导、教指委专家教授听课制度和每月学生评教制度,制作了规范、统一的听课表。听课意见、建议和学生的意见,原汁原味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
2.实行了课后基本作业量制度。为保持一定的学业压力,“拉动”低年级学生课后上自习,学院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各门课程,每月至少各布置两次课后作业,教师必须认真批阅并计入“教学基本工作量”,既有效促进了学生上晚自习,又促进教师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
3.有量、有质的要求,抓好实验课、见习、毕业实习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对各实验课编写了实验教学大纲,完善了基本实验内容(教学实验项目设置及次数)的设计,对各实验室课有了基本的内容、次数和质量要求;对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专门安排时间,提前安排学生到医院、药厂、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医保机构、医药研发销售企业单位等参观、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超前增强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并撰写见习报告,计入学分;毕业实习有专门的“毕业实习规程”,如要求每位医学专业学生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操作”次数,严格各科目实习轮转和出科考试(政治思想、理论、技能操作等),定期组织大小讲课、讲座、教学查房、病案分析,并经常组织专家教授到各医院巡查、指导等。
(五)严格考试,认真分析考试成绩,查找“教与学”的问题
1.坚持期中考。一些高校早已不进行期中考了,我们认为针对“三本学生”,坚持期中考,“敲打”一下,促进学生“经常抱佛脚”,总比“从来不烧香”好的多。所以,海源学院一直坚持期中考试。考后,组织专家教师对学生考试情况质量分析,及时组织召开全院师生座谈会,师生面对面交流,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很有利增进师生了解,促进教学相长。
2.坚持期末考试后教学分析制度。各课程期末考试后,均认真组织专家教授和教师对期末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向教务部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写出分析报告。
四、“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学风建设为基点,突出“自觉、刻苦、坚韧、诚实”学习习惯的“教育和养成”
办学,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与学”是教学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相辅相成,必须“两手都要硬”;只有教师的热心,没有学生的用心,何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毋庸讳言,三本医学生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个差距不仅是表现在“高考”分数少几十分至百多分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一种“自觉、刻苦、坚韧”的学习习惯的较大差距。因此,我院一直强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功夫,首先要体现在学生学风上;要围绕学风,抓教育、抓管理、抓良好学习习惯的点滴养成。
针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90后三本医学生的实际,我院着重:
抓教育:促进学生认识、醒悟学习的意义,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景。
养习惯:创建集体学习行为和规章纪律约束的外界影响和压力。
行措施:学习表现、成绩与助困、评优、入党、提干、入选社团、就业推荐挂钩,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评选优秀学生;各学习阶段筛选进入。
(一)抓三早(早起、早操、早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多年来,院学生工作部和团委、各系学办和党、团总支、值班辅导员,按学院要求每天检查“三早”情况,促进学生养成早起、早操、早读的好习惯,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二)查上课、查晚自习。海源学院建立了教务部、学工部、系学办每月至少两次随机抽查学生上课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晚抽查学生上晚自习的制度,并把抽查书面记录全院传阅,对旷课学生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对到课率低的班主任进行“约谈”,促进了各系、各专业、各班主任加强学生管理,督促广大学生养成按时上课、上自习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刻苦上进
家长最关心孩子,学生也最听家长的话。学院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规定班主任(辅导员)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学期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各科成绩、思想表现和政治进步等,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增进学生家长对学院的认同、理解和情感,促其关心和督促学生学习。新生报到时,邀请新生家长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参观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环境;邀请家长参加表彰大会和毕业典礼。对于成绩较差或者严重违纪的学生,由班主任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寻找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法;学生延长学制、毕业实习等大事注意听取家长意见等,构建了“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四)维护高等医学“精英教育”声誉,学籍管理中严格实行“各学习阶段筛选制”
1.择优转专业。通过高考招生进校后,不少学生及家长“热衷转专业”。学院因势利导,努力把学生转专业的希望转化成刻苦学习的动力。在省教育厅帮助下,学院实行,新生入校就读一年后,考试成绩平均在85分及以上者,可申请转专业。
2.公共课、基础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学院主校区迁杨林后,高新校区用作临床及专业教学,学院据此实行了两段式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各专业在杨林校区学习公共课、基础课2学年左右后,再到高新校区学习、见习和毕业实习。学院就势规定: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高新校区学习,留在杨林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高新校区学习。
3.临床暨专业课补考后“挂科太多”,不能进入毕业实习。临床暨专业课,期末考及补考后,仍有3科及以上不及格者,暂不进入毕业实习,留在高新校区重新学习。挂科降至2科及以下,才可以进入毕业实习。
4.毕业实习、毕业考、毕业论文不合格者,暂不能毕业。
五、取得的初步成效
很多学识和技艺的成就取得,多不在于有多少“高新”的举措,更在于对教育规律中重要基本点的坚守、平凡地不断重复与改进、持之以恒地努力!
经学院长期坚持从“教与学”两大方面各关键环节上,重过程,抓具体的一系列认真管理,加之学院多年来不懈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教育质量和水平,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图书馆阶段性采访统计凸显文献建设和利用的不平衡。笔者首先统计了图书馆2007—2012年这一时期的到书分类外借情况,选取了合校后图书馆重点建设的3个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和经济,连同我馆读者借阅量较大的医学、英语、文学等类作为统计对象,在医学生中已普遍形成专业+外语+计算机的阅读倾向。图书馆的中文图书实行现采为主、书目订购为辅的采购模式,尽管新建学科文献增长迅速,但是到书最多的还是医学类、文学类、语言类和计算机类等,采访复本率有降低的趋势。外借比例体现文献利用情况,是评价采访质量的重要指标。法律类和医学类图书外借比率较低。以医学为例,文献入藏1年内零借阅比例占30%,统计6年综合外借比例仍为68%。尽管医学类文献存在馆藏量大、增长迅速的特点,但不是高比例零借阅存在的原因,需要从相关统计分析研究。
1.2采访质量评价内容和分析统计方法
医学文献采访工作如何建立与读者需求利用信息间的紧密联系至关重要。医学图书馆阶段性采访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专业文献借阅比例不高、各类目文献建设和需求不平衡等。笔者通过阶段性文献建设和文献需求的分析研究,将流通统计与采访统计结合、手工统计与系统统计结合、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结合,来探讨医学馆向综合馆转型过程中医学文献信息保障问题。医学院图书馆是以医学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学科分馆,馆藏医学资源丰富,读者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含附院医生)、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4类读者人数(2007—2012年)累计占比分别为6.5%、5%、88%、0.5%,本科生是图书馆主要读者对象。多类型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存在内容和层次上的差异。借阅统计分析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系统统计实现,例如有研究从阅读量分析,得出读者借阅最多的图书是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和语言类图书。研究特点是针对医学院2012届毕业生完整借阅情况作统计分析,数据源于笔者参与的图书卡清退注销工作,需要从图书馆管理系统做大量数据和内容统计工作。
2通过统计分析反映医学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
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在校期间总平均借阅量分别为113册、46册、16册,医学文献平均借阅量为36册、28册和16册,约占总平均数的1/3、1/2和1,说明本科生专业外阅读比研究生广泛,而研究生读者更专注于专业学习。值得关注的是,留学生5年学习期间只借阅了少量医学文献,因此,应加强留学生文献建设。另外,医学院的学生性别借阅差异方面,本科男生、硕士女生医学相对专业借阅量大,女生阅读文学图书较多。
2.1本科医学生R类和H类及I类文献借阅不平衡
笔者利用本科生的信息进一步做了系别平均借阅统计。中医系本科生人数和借阅量都是最多的,专业借阅与研究生比例相当,护理系学生专业借阅量最少。RHI占比表示医学、英语、文学类图书占学生总借阅量的比重,各专业都很高,预防医学甚至达到91%,说明医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阅读面窄,主要是英语和文学。这一倾向在本科生中普遍存在,在研究生和教师群体中不明显。图书馆需要反思资源建设是否平衡。笔者通过系统统计2012年资源建设状况,英语、文学、医学3类图书分别占图书采购总量的12%、18%和52%,合计82%,略低于流通借阅占比,说明除了借阅制度等原因,文献采访工作是形成借阅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在图书馆现的采访工作中,采访人员会形成固定的思维和工作模式,遵循一定的采购次序:医学、小学科专业、英语、文学、计算机及其他类目文献,馆藏建设比例容易失衡。今后需要加强采访质量控制,完善馆藏体系,引导学生读者综合借阅,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2医学生专业借阅内容分析与采访工作重点
主要是医学生借阅的数量统计,而借阅内容分析应更深入读者的专业信息需求。我馆医学文献建设经费占经费比例的一半,客观细致的文献需求分析可以提高文献采访质量。鉴于本科生数量庞大,笔者只对医学文献借阅量总和大于50册的254名本科生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生和留学生全员分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类R1至R9共有17个二级类目,分散的类目统计过于庞杂,而R1~R4、R5~R9的两分法可以粗略划分出学科需求,体现读者在基础医学和临床专科医学文献借阅需求上的差异,不同读者类型在借阅区间对比明显。集中度是指不同读者按种借阅量大于3册的文献占总借阅文献量的比例,反映文献需求的共性。本科生在基础医学文献的借阅量较大,借阅集中度高;研究生学习目的性和方向性较强,对临床专科医学文献需求较多,集中度低;留学生主要利用图书馆的基础性双语教材和英文医学图书,借阅集中度最高。学科借阅排行从借阅量角度能更直接反映学生读者学科主题借阅情况。本科生和研究生借阅主题内容存在阅读层次上的差异,而本科生和留学生借阅学科内容有较大的相似性。通过系统统计教师的文献借阅排行(口腔科学、中医学、医学统计学、妇产科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生理学、病理学、外科学、流行病学),可以发现教师借阅内容既有独特性,又与其他读者借阅内容有关联,说明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对学科文献需求的统一性;进而可以推断,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的借阅内容更侧重于临床专科类文献,与研究生的专业文献需求有交叉,包括执业职称、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及科研论文等类。
3图书馆医学文献采访工作质量控制与改进
高校图书馆医学文献采访工作十分重要。医学文献采购是由图书出版发行因素、当年采访计划和读者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采购比例只有与不同读者类型需求比例相匹配,才能降低文献零借阅比例。图书馆基础医学文献占比高基本符合读者文献需求现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采购比例和重点有待进一步优化。文中的流通统计是一组典型性医学生借阅统计研究,与图书馆采访统计的结合对比充分展现了我馆近期馆藏建设和读者利用情况,形成针对医学生的文献采访质量评价,对统计中发现的借阅不平衡问题,需要图书馆认真审视和反思,在图书馆管理、流通、采编、参考咨询等各部门工作中调整改进,合力解决。对照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图书馆采编部需要对2013年度文献采购经费比例、采购方案和采购实践做出调整,并希望能促进今后一个时期采访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学科分馆在没有综合馆信息保障情况下,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和体系;医学类重点学科文献建设方面,要结合教师、本科生、研究生读者比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大学级或研究级藏书级别,采访工作要调动教师关注图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让这些专家学者真正参与到图书资源的建设中来,提高图书采访的质量。
二、各类型高等教育之间顺畅沟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和潘懋元教授的三分法理论[8],高等教育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普通高等教育(5A)和高等职业教育(5B)。其中,普通高等教育(5A)又细分为学术型高等教育(5A1)和应用型高等教育(5A2)。应用型高等教育(5A2)是介于学术型高等教育(5A1)和高等职业教育(5B)之间的第二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由于教育分类中相邻两类教育通常具有许多相同的特质,这为彼此的科学衔接与沟通提供了理论依据。应用型高等教育(5A2)与高等职业教育(5B)是类型不同且层次有别的教育,它们可以衔接的内在依据是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行业指向性,即它强调专业布局适应行业特征,人才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科技服务适应行业功能,采取行业指向性明显的需求驱动型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从这点看,应用型高等教育与旨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是两类教育衔接的内在可能性。高等职业教育通常是专科层次的应用型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则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专业性教育,二者层次不同,但内容相通且一脉相承,存在层次的内在递进性。应用型高等教育与学术型高等教育是侧重点不同且包含层次各异的高等教育,两者的培养目标同中存异: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运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工作的专业人才,可以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学术型高等教育强调理论学习,旨在培养从本科直达博士各层次的专门学术型人才。尽管如此,它们同属于普通高等教育,这是它们衔接的内在依据。
1.“应用型”与“职业型”高等教育的沟通
从制度建设来看,俄罗斯应用型高等教育(5A2)———文凭专家教育主要由专业学院(Institu-te)承担,也有少量由综合大学和专业大学提供。专业学院早在苏联时期就已存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急剧扩张,原因在于新设的大量非国立高等学校绝大多数属于专业学院。专业学院包括建筑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及其他各种按专业命名的单科性工业学院,以及师范、农林、医药、财经、政法、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种专门学院。据统计,2005年,全俄罗斯专业学院达804所,占全俄罗斯高等学校总数1378所的57.97%。[9]专业学院的任务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等一系列领域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为一定职业活动领域培养高级工作人员,并为其组织再培训和进修,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其重点在于实施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计划。专业学院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期限一般为4-5年,少数为6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或专家文凭。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承担机构是高等专科学校(Col-lege),是在那些物质技术基础较发达、整体师资水平较高的中等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等专科教育性质,是从事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学制比以不完全中学教育为基础的中专学制要长,相当于大专人才,与欧美的社区学院相近[10],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的规定,它提供的是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5B)。[11]例如,莫斯科文艺学院、企业学院(在莫斯科)、莫斯科铁路运输学院等均为高等专科学校。据统计,至2012-2013学年度,俄罗斯高等专科学校达679所。[12]在制度层面,实施职业型高等教育的高等专科学校与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专业学院有着天然的联系,它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附属于专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并通过国家最终认证后,便可获得相应文凭。持有文凭的毕业生既可直接参加工作,也可到专业学院继续深造。学生可不经考试直接进入专业学院同种专业的第三年级继续学习,并按速成教学大纲继续接受教育,学制可缩短1-2年。就课程设置而言,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计划除开设中等技术学校教育的所有课程外,即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包括经济和数学,职业学科、专业学科及实践训练等,还包括1年以上更深刻的理论学习和专业训练以及更深入的实践培训。高等专科学校可招收完全中等教育毕业生(11年级)和普通基础教育毕业生(9年级),学习期限分别为3.5-4年和4-4.5年。其中,普通基础教育毕业生(9年级)进入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深造时,还要学习完全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课程。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每年的学习时间是45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时间各一半;每周学习54小时,包括上课和独立研究。专业学院是按照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实施的,基础职业教育大纲规定了必修课的内容,即包括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一般学科,以及职业学科、专业学科和实习等。从两类院校开设的课程看,两类教育的基本课程相同。事实上,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相当于专业学院一、二年级的课程,包括本专业的及信息工艺学、商业活动知识、技能等,属于不完全高等教育层次。[13]可见,高等专科学校也是按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实施教育的,只不过高等专科学校是根据不低于高等教育前两年教学量的部分基础职业教育大纲进行的。由于基础职业教育大纲规定了课程内容的最低要求,使得职业型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沟通自然而顺畅。
2.“应用型”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沟通
从制度建设看,实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专业学院与实施学术型高等教育的综合大学或专业大学形成阶梯式交叠,即综合大学或专业大学与专业学院前四年教育是相通的,达到基础高等教育层次后,专业学院再向上延伸到文凭专家教育层次,而综合大学或专业大学则再向上延伸至硕士、副博士甚至是科学博士教育层次。事实上,专业学院与综合大学或专业大学密不可分,它既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也可以是附属于综合大学或专业大学,从事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活动。就课程设置而言,应用型和学术型高等教育的沟通情况可分别从文凭专家教育与科学硕士教育课程设置的共通性,及文凭专家教育与副博士教育课程设置的递进性两方面加以分析。从共通性看,培养目标方面,文凭专家教育和科学硕士教育都属于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三层次教育,而第三层次教育是在第二层次教育基础上以“培养能独立从事创造性职业活动的专家为目的”[14],通过“文凭专家”和“科学硕士”两种方式进行培养,文凭专家教育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带有职业性;科学硕士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带有学术性。显然,两类教育培养目标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即培养“创造性职业活动的专家”,只不过前者侧重于应用型,后者则偏向理论型。在基本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及其必修课最低要求等具体教育标准上,《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第三层次分为硕士和文凭专家培养两种。硕士基本教学大纲由相应方向的学士教学大纲和第三级硕士教学大纲构成,课程内容除学士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包括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一般科学性质的学科,也包括具有职业用途的一般职业学科、专业学科和实习”等内容外,还包括“实习、毕业生的科研和(或)科学-教育学活动”等专业培养内容;文凭专家则按现行的分专业培养“文凭专门人才”的教学大纲实施,包括“一般人文、社会-经济的、自然科学的学科、一般职业学科,还有毕业生各种职业活动所规定的专业及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培养”。显然,两类教育大部分科目相同或相似。不仅如此,《高教标准》还规定,“高等职业教育”中每一层次教育的必修内容是由国家教育标准的联邦因素决定的,而文凭专家和科学硕士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三层次教育,均以第二层次教育为基础,这不仅意味着两类教育前四年课程是共通的,也表明后1-2年课程中两类教育存在相通之处。由此而观,文凭专家教育与科学硕士教育的主干课程是相同的。以文凭专家和科学硕士示范教学计划为例(如表1所示)。从课程结构看,五年制文凭专家教育与六年制硕士教育的教学总学时数不同,文凭专家教育的教学总学时数为8262学时(通常维持在8800学时左右),硕士培养的教学总学时数为11232学时。但两类教育必修课程相同,只是总学时数有所差别,即公共人文和社会经济课程均为1800学时;培养方向的公共职业课程均为2561学时;普通数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文凭专家教育为1853学时,硕士教育为1921学时;专业课程、专业化课程文凭专家教育为1598学时,硕士教育为2691学时。从表1可以看出,文凭专家教育的专业课一般保持在20%左右,专业实习时间较多,这其中结合了高级基础培训(自然科学和普通工程的)和专业培训以及对职业的创造性培养[15];硕士培养因年限长,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更多,还增加了1854学时的科研工作,这反映了硕士在学士基础上更加注重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16]尽管两类教育相差1161必修学时(占文凭专家教育必修课总学时的14.9%),但必修课内容却大部分相同。可见,文凭专家教育和科学硕士教育不仅培养目标的主导精神相同,课程设置的主体部分也相同,共通性大,渗透性强。从递进性看,培养目标方面,前已述及,“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完全)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的加深和提高教育程度,培养专门人才;大学后职业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基础上提高公民教育程度学术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显然,这两级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而文凭专家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第三层次教育的一种类型,与副博士教育作为大学后职业教育的第一层次教育,尽管侧重点不同(即前者侧重应用型,后者偏向理论型),但不可否认,同为普通高等教育,两类教育的培养目标息息相关,存在内在的层次递进性。在基本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具体教育标准上,根据2000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后职业教育各学科国家教育标准模型》和2002年俄联邦政府批准的《大学后职业教育各学科基本教育大纲暂行规定》(见表2),副博士教育的基本教学大纲是由教育职业课程、选修课程、教育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等四部分组成。比较表1和表2不难发现,必修课程中,副博士教育阶段开设的“外语”、“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专业课程”等对应于文凭专家教育阶段开设的“外语”、“哲学”、“专业、专业化课程”等;选修课程中,副博士教育阶段开设的“高校教育和心理学”、“信息学”等对应于文凭专家教育阶段开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信息学”等,可见,副博士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与文凭专家教育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具有共通性和内在继承性与递进性。因此,两类教育得以顺利衔接。当然,文凭专家教育与科学硕士教育的培养规格、要求及目的不同,科学硕士培养侧重于造就科学、教育工作者,而文凭专家培养则侧重于发展和巩固应用职业技术,而且,硕士在入学前需经过2年学术训练,更容易适应副博士教育阶段的学习,而“文凭专家”由原来被定位在应用型培养转向接受学术型副博士教育,转轨跨度较大,学习显得困难些,但却并不因此影响学生升学。
三、高等教育“立交桥”构建的几点思考
1.国家教育标准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前提
早在前苏联时期就实行国家统一的标准教学计划和大纲,这曾使地方和学校毫无自主设置课程的权力。俄罗斯独立后,社会转型使得地方权力日益增大,同时也给教育和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客观上需要国家加以调控,进行必要的规范。因此,规划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共同教育空间一直是俄罗斯独立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在俄罗斯政府看来,伴随教育体系和教学机构类型的日益多样化,必须建立起稳定教育体系的调节机制[17],才能规范教育和课程的发展,这种调节机制就是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国家教育标准通过对“基本教学大纲的一般要求”、“基本教学大纲必修课的最低要求”、“学习期限”、“毕业生培养内容与水平的最低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保证了各类型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质量。由于国家教育标准对地区的特殊发展、多种类型学校的产生、可选择大纲的制定等均不作限制,而只是对保证教育质量的水平进行规范,给予各类型高校足够的自由空间。也就是说,各种类型高校在其教学计划中所制定的培养学生水平、学习内容广度和深度等可以不同于国家教育标准的规定,但必须不低于国家教育标准的水平。国家教育标准的制定有利于促进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由于教育标准保证了高校培养毕业生的基本质量,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之间可以横向交流,即学生可在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不同层级(或层次)高等教育之间也可纵向沟通,例如,把“硕士毕业考试结果作为研究生考试的成绩”,从而将“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正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横向沟通、纵向联结,自然构成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四通八达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这不仅使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灵活而富有弹性,也为俄罗斯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国家教育标准的制定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立交桥”构建的必要前提。
2.基本必修课程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基石
“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后职业教育构成了俄罗斯高等教育。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由不完全高等教育、基础高等教育和完全高等教育三级相互连续且逐级递进的教育组成。“职业型”高等教育由高等专科学校承担,属于不完全高等教育层次,是根据不低于学士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前两年教学量进行的,而学士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包括了人文、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一般科学性质的学科,以及具有职业用途的一般职业学科、专业学科和实习;“应用型”高等教育由专业学院承担,属于完全高等教育层次,是按文凭专家教育大纲实施教学的,该大纲包括“一般人文、社会-经济的、自然科学的学科、一般职业学科,还有毕业生各种职业活动所规定的专业及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培养”。根据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每一级的基础职业教育课程必修内容由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联邦因素确定。而基础职业教育课程规定学生应学习如下必修学科:(1)一般人文和社会-经济学科;(2)数学和一般自然科学学科;(3)一般职业学科(供该专业方向或专业培养用的)。(4)专业学科。《高教标准》还规定,联邦部分课程在普通人文-社会经济类课程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70%,在普通数学、自然科学类课程及专业基础课中应占80%,其余由地方和学校均分,而专业课则完全由学校设定。[18]显然,联邦政府确定的基础职业教育必修课程将“职业型”与“应用型”高等教育联系起来。而“学术型”高等教育在科学硕士及以下层次,与文凭专家教育都是按基础职业教育大纲实施教育的,因具有共同的基础职业教育必修课程而相互融通,而科学硕士教育与副博士教育作为学术型高等教育的不同层次,由于分别执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和《大学后职业教育各学科国家教育标准模型》,所开设课程内容具有内在联系性和递进性,得以顺利联结。概言之,“职业型”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大学前两年阶段的主体课程———公共基础课大部分相同且均为必修;“应用型”和“学术型”高等教育大学前四年课程相通,大学后1-2年基本必修课程相同;学术型科学硕士教育与副博士教育课程内容具有内在递进性,一脉相承。可见,俄联邦政府确定的基本必修课程是“职业型”、“应用型”和“学术型”高等教育得以顺利衔接和沟通的根本。
3.高等教育鉴定制度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的保障
俄罗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通过高等教育鉴定制度来实现的。前苏联解体后,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政局动荡、经济滑坡、教育经费短缺,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另一方面高校(尤其是非国立高校)及其分校的数量急剧增长,有些高校甚至自发更名,大学前、后的培训范围不断扩大等,对教育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为规范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俄联邦政府以《教育法》的法律形式确立了高等教育鉴定制度,该制度包括认可、评定与鉴定三个环节。对高等学校来说,认可是前提,即基本办学条件要达标;评定是核心,是高校接受第三个环节———国家鉴定的必要条件,否则,鉴定就无从谈起。评定的目的和内容是确认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水平和培养内容与《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相符程度。对高校进行评定的指标包括高校教育大纲的文件保证、培养内容、培养质量、高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体系,以及高校内部标准文件与教育标准条例和法律要求的相符程度。[19]通过评定的高校可以申请国家鉴定,通过鉴定后即可获得政府拨款。高校鉴定结果往往作为俄联邦政府进行高等教育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政府对高校财政资助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如果高校能证明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达到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就具备了获得政府资助的资格,政府就能为其提供必要的经济资助。正是运用了政府财政拨款的经济杠杆作用,高等教育鉴定制度通过评价和鉴定确保了俄罗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顺利衔接与沟通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