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5: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的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储存技术对档案进行了有效保管,而且通过档案馆与馆之间的互借以及网络相互联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高速、及时,准确系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并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共享性。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档案资源因其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以下几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如:科技、实物、文书、声像、照片、财务和人事档案等。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价值较高的档案数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子存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看成是存储数字信息的仓库。是计算机有序组织的、可处理的信息集合,它使用数字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组织,并能够存储大量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来方便高效地检索查询和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使用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对档案管理进行储存和访问。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将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重大挑战。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将信息数字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1)经济效益高。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庞大的信息量和落后的办公方式形成矛盾,之前一直使用的粗放型模式,造成了企业成本大量增加。即以增加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机读档案,不再是传统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这样不仅节省了占地面积,节省了保管费用。而且方便查阅,因此也避免了重复印刷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不必要的增加人员的费用。(2)办公效率高。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使信息资料能快速归档,并尽快使用。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由于管理对象的范围,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工人进厂,退休,流动性等,要想准确了解统计这些情况,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必须“归档”后才能进行查询。数字文件通过网络计算机管理,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情况。数据查询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变得十分简单,可以真正做到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数字文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边界文件,档案保管也形成了文件实体保管基地到信息控制中心的转变。(3)档案利用率高。由于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通常保管在档案馆、档案室,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找档案更加方便快捷,使用者可以准确地查询到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网络的实现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使用着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便利快捷。
三、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1)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服务意识。单位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颇高,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进一步落实加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强有力支持。同时还要在思想层次上支持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的主动意识,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及服务意识。(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单位档案管理者和部门应该提高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的技巧,应当鼓励档案管理者积极参加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档案管理者还应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引进网络信息数字技术精通的专业人才,并对在职员工定期培训,使之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坚强后盾。基于此,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技能,而且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真正实现要依靠档案馆之间、档案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档案室之间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个档案馆所能独立完成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真正实现,不仅要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各级档案管理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和更新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积极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现档案管理与时代和信息科技的同步发展。
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查询,其流动性也更快。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随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将彻底代替传统的档案给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姜亮,张宇阳.浅谈数字化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1)
作为服务型及高技术型的工作,文书档案管理不仅在各单位和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因为时代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保障档案质量,发挥其服务性能,就需要在安全、操作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其制度和规范,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一、文书档案管理概况
1.文书档案管理概念。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文书档案管理作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业务决策、企业发展上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文书档案管理表面上可以理解为对企业事业单位等历史资料的总结和保存,实际上还肩负着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业务开展以及宣传教育等多项职责,是企业和单位实现科学管理发展的基石。目前,文书档案的重要作用不断被人们发现,其通过收集和归档进行服务工作的价值也越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管理制度和方法,提升其技术水平与保密等级等,已成为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因此规范文书档案的保密管理、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不仅是时代潮流,也是一种必然的现实需求。
2.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文书档案由于资料繁杂,管理过程设计人员较多、标准化过程难以控制,因此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研究文书管理方法必须对现有问题进行充分认识,以实现深入的结构调整和改进。文书档案管理的概念产生已久,但部分人员对文书档案的管理意识还十分不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过于重视红头文件而忽视普通的编号文件,使得档案时间不连贯、准确性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低下,难以满足信息查找和处理工作的要求。其次,一些企业或单位档案意识淡薄,缺乏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流程,也缺少对文书档案保密管理原则、方式的设计和规定,无法保证文书档案归档率、完整性和准确性,使得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借鉴和指导,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此外,在很多企业当中,档案与文书分属不同的管理条块,两部分人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信息沟通和一致的管理规范,就极容易出现衔接方面的脱节与不顺畅,造成漏归、错归等现象的产生。
3.未来文书档案管理特点及发展趋势。文书档案具有稳定的传承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数据来源,同时作为行政管理中的后台基础工作,又决定着企业的各项事务能否顺利开展。在各种文书档案中,一些重要的档案承载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因此具有极强的保密性。不同企业对此采取了不同的保密方法,但保密原则基本相同。文书档案管理的保密原则主要包括全过程标准化控制、分级管理两个方面。前者通过对文书档案实行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的保密管理,在收集、鉴定、分类等多个环节实行标准化控制,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性。后者则采用划分保密等级的形式,将责任落实落实到具体个人,从而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除了传承性和保密性,信息化逐渐成为现今文书档案管理的新趋势。传统的方法采用纸质档案和人工填写,对环境和人员有较高的要求,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出现一定的问题和弊端。现阶段企业电子文档虽然普及,但部分企业和单位仅仅局限于将手写内容转化为电子文本,并未完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文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还未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
二、新形势下文书档案管理改进方向
1.健全文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为了实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需进一步细化档案收集保管流程,明确档案管理职责,同时根据企业或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关键问题如归档期限等进行规范和管理。各单位在制定文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时,应对突况做出充分考虑,避免由于管理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相关领导档案管理意识不强,资金和人员投入较少,导致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及薪资待遇普遍低于其他员工,造成其管理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因此,适当加大档案管理支持力度 ,制定文书档案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将促进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弱化,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和系统管理应具备完整的防御能力,能够有效地对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做出保证。建立这一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就要充分考虑其保密性,做到总体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全信息管理,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书档案收集及保密需求。
2.强化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了能否应对档案的分类整理立卷等工作,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则决定了其是否具有资料的安全保密意识以及责任感。企业或单位在招聘档案管理人员时,从人才引进的角度,应甄选优秀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加入企业,提升专业化人才当量。而在日常培训时,可以通过培养管理人员对资料的敏感性树立其管理理念,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来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聘请相关学校的老师现场讲解、开展团队竞赛活动等,通过加深学习体验达到强化专业知识的目的。此外,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文化宣传来提高企业或单位内部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了解,从而将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文书档案收集及归档工作效率及质量,多维度的培训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自我提升,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文书档案的最大价值。
3.搭建信息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传统文书档案收集及归档工作存在过于被动且资源遗漏严重等问题。为此,企业或单位应对传统文书档案收集模式进行改进,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搭建新的信息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在平台的研究和建立过程中,除了科技投入,还可以引进信息收集、保管的技术方法,例如图像、声音与文本的转换方法,以此加深对资料的连续性和历史性的了解。在信息保密制度下,通过相关的保密级别,对信息进行数据化处理,加强数据化档案的安全性。最后,企业在选择合适的管理软件时应慎重,目前已较为成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为企业或单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数据录入等更为简洁,选择管理软件时应对其操作难易程度、后期维护以及保密性能作出充分考量,建设与时俱进同时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文书档案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文书档案的服务性质。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代替人工,在工作效率、失误频率上都有了显著地提升,但不可避免的存在众多安全隐患,只有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的软硬件设备维护,完善信息应急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Y语
文书档案是企业发展过程的记录者,也是核心技术和数据的承载者。明确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充分意识其价值,是各单位及企业不可缺少的任务之一。未来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将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其保密性和传承性也将不断被强化。完善文书档案收集和归档等工作,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平台不仅是个体需要,也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医院档案,是医院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历史记录,是反映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管理,党务管理等活动的重要凭证,涵盖着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统计资料,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基建项目、通告、通知等内容,医院档案对医院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其管理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
医院档案涉及领域宽、种类多、综合性强,基本反映了医院各项工作及活动情况,其具有不同于其他专业档案的特点:
1.1 医院档案管理具有综合性
医院档案几乎都是通过医院办公室内设机构即医院综合档案室进行管理,从档案的类型来看,它统管了诸如人事、基建、科研、财务、医务、总务、设备以及党务等各种载体材料;从文件的来源看,除了有来自上级印发或本院制定的各种规定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业务性文件外,还涉及到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其他部门或单位的往来文件或编史修志的材料。
1.2 医院档案具有内容上的专业性
医院是以医疗工作为主体,在医疗工作中产生和形成的文书档案,是这种“主体”的真实反映。因此,它所记述的内容无疑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医院发展计划、业务诊疗和技能操作常规和制度,医疗科学研究以及院务管理等等,这些在档案管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性。
1.3 医院档案管理具有相对的保密性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而医院档案具有业务性强,相对保密性等特点,开放程度不高,主要利用者局限于本院的工作人员,未能提供更深层次服务。
1.4 医院档案管理具有阶段性
医院行政管理科室多,产生的文件资料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为确保医院在某一短时间内某项工作(如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优质护理活动等)所产生的文件材料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目前,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以半年或一年为整理周期。
2 医院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随着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医院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已为医院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尤其重要,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是衡量医院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2.1 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做好开发利用的手段
档案信息化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化可以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显得更为重要。HIS、PACS、LIS、OA等系统已渗透在医院各个领域,电子病历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已迫在眉睫。医院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不仅能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医、教、研、学提供丰富、翔实的信息资源,而且也能为医院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完整、可靠的原始数据,而档案信息化在充分发挥档案的这些功能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实现档案信息化,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改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化也是顺应医疗业务工作需要和时展的必然要求。
2.2 规范管理制度是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提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目前虽然已有一些标准规范出台,但还不能满足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的发展,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2.3 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开发利用的条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大大增加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纸质载体的文件一般只能记录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信息。这样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开发利用速度快,具有直观性、选择性、易操作性。长期以来,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往往偏重于病案档案的管理,而对文书档案未予以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统一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对纳入档案管理的文书范围没有明确的要求和统一的管理标准,各医院大多数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致使各医院档案的整理、收集等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形式多样,室藏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档案储藏的质量。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拓宽有价值的档案归档范围,优化室藏档案种类、数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确保收集和储藏的档案完整、有价值、可利用性。同时,档案集中统一管理,配置信息系统管理设备,把档案资源建设成为综合的信息库,是医院档案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规范制度,做到归档有范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保密有条例,库房管理有措施,开发利用有目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为档案的提供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开发利用的保证
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的业务,由于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的局限,多数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由医院办公室人员兼职,且平时档案业务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档案管理的需要,缺乏创新和活力,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尤其对于医院来说更是关键,必须要有大局之眼,细致之心,对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不断创新举措,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归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管理,变死材料为活材料, 使有限的档案材料发挥无限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档案管锺工作保持特色和活力,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医院发展建设提供坚实的凭证和依据。
参考文献
电算化会计档案指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会计数据是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和计算公式)等数据,以及会计软件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程序和其他会计资料。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和保证按要求生成各种档案,保证各种会计档案的安全与保密,保证各种会计档案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安全保存。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
与传统的会计档案相比,电算化会计档案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电算化会计档案比传统会计档案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它除了包括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外,主要是指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所有系统软件、会计软件程序及其全套文档资料。
二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有更多的存储形式且对存放条件要求更高。它一方面以打印输出的纸质账簿、报表、凭证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主要以磁性介质或光盘的形式存在,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系统正在使用的档案资料和存储在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上作为备份使用的档案资料。后者受存储介质质量、存放环境和存储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很大,如果保存不当容易遭到破坏。
三是电算化会计档案较传统会计档案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
四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和会计软件的版本密切相关。
五是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环境才能再现在使用者的面前,且使用时方便、快捷、直观,容易产生一些分析结果,可以对管理和决策提供较好的支持。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包含的内容
(一)机制会计档案
包括从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纸介质档案,也包括应当依法保存的会计档案移交、保管、销毁清册等其他类档案。
(二)机读会计档案
包括以计算机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或光盘等其他介质存储的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的会计数据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包括报表格式与计算公式)等数据和会计数据库。
(三)计算机系统档案
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型号、存储空间和外部设备类型及其增减变化;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网络操作系统型号;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名称、版本号,与之配套的安装光盘、磁盘、用户服务卡以及用户手册等全套文档资料。
三、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一)机制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1.机制会计凭证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向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记账凭证前,首先应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编制记账凭证时做到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审核记账员(由复核人员兼任)应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对系统内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进行审核,不能等到期末使用“成批审核”功能集中审核;同时,复核机制记账凭证并签章。二者同步完成后,系统内审核后的记账凭证方可用来登记账簿。而机制记账凭证除由制单人员、复核人员签章外,还应由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兼任会计电算化主管)签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及领款人签章,方可作为有效的会计档案保管。
机制记账凭证的编号应由计算机自动顺序产生,必须连续。编号间断时,应在断号后第一张凭证上说明断号原因,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现金、银行存款、转账凭证的分册科目汇总表每本凭证打印一张,连同该本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一起装订保管。
2.机制会计账簿类生成的管理控制。现金日记账每天在计算机内登账并打印输出后,由出纳人员核对现金库存,核对无误后由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簿上签章,按月连续编页码并装订成册,以防账页的散失或被抽换。年终再将各月现金日记账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封印,妥善保管。同样,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应每天登账并打印输出,绝不能等到期末集中登账和打印,其审核签章、装订、保管与现金日记账相同。此外,出纳人员每月月末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出纳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签章后,与银行对账单一起保管。
总账、其他明细账定期打印输出,连续编号,经审核后装订成册,同样应由记账人员、打印人员、装订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在账册封面上签章并加盖封印。一般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按年打印,但最迟至次年1月末应全部完成此项工作。当然,也要根据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
3.机制财务会计报告类生成的管理控制。企业的会计报表和部分财务分析结果由会计电算化系统产生,但要求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企业在有必要向有关各方同时提供书面形式以及电子数据的财务会计报告时,两者数据应当完全一致。此外,由会计电算化系统打印输出的会计资料发生缺损时,应补充打印,并同样需要有关会计人员签章。
(二)机读会计档案生成的管理控制
机读会计档案只能以电子数据状态保存,通过会计数据备份的方式生成。根据有关规定,会计档案的载体以纸介质为主,以磁、光电等其他介质为辅,但发展方向是以方便、可靠而经济的磁性或光电等介质取代纸介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已经允许在征得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企业采用磁性介质等存储会计数据,不再定期打印输出会计账簿(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外)。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12条也规定,“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目前,大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支持计算机硬盘及软盘备份。备份次数应视企业会计业务量大小而定,但每月不应少于两次。每次除在本机硬盘备份外,同时还应制作两份软盘,并使用两套软盘循环。比如,月中做一次(两份)备份,月末在记账后结账前做第二次备份时要启用一套空白软盘以防备份失败。
对使用中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修改、版本升级或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换时,为保证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也应事前制作软盘备份,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存有当期的会计数据,而且存有以前年度的历史会计数据,硬盘数据备份也保存在计算机内。系统管理员应在现场全程监督,事后还应核查确认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完整。升级前的旧版本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应删除,而应存储在计算机内。
尽管软盘在会计数据备份中广为使用,但是并非最佳选择。《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建议,“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现在很多企业使用存储量大、价格逐步下调的光盘备份会计数据,而一些大型企业则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备份与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实时备份,以确保会计数据不会丢失。会计数据备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按规定,会计资料经有关人员签章后才可存档,但在备份软盘或光盘标签上手工签章根本不能保证会计电子数据不被人为删改,也就不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善以及使用该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因此,采取加密码的“数字签名”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上述区别于传统会计档案的特点,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除了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对电算化会计档案中软件文档的管理
这些软件文档是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可以帮助理解别人的设计思路和编制的源程序代码,同时一个软件系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没有保存完整的软件文档,系统的维护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受质量、温度湿度、磁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易受破坏
在管理时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在选用保存会计档案的存储介质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存储介质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档案能否被使用,而纸张的质量只会影响到使用效果;二是对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应写好“保护”字样,存放在防潮、防热、防尘、防磁的场所;三是对存放往年会计档案的介质应定期复制,如每半年复制一次且最好复制双份存放在不同的地点,各种备份软盘均要标明类型、备份期间、备份时间和备份人员等有关标识,以便查找;四是对使用时间较长的存储介质应定期进行替换;五是对硬盘上的会计档案应定期备份到软盘或光盘上。系统管理员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应及时制作数据备份;六是需要对备份磁盘进行操作而又可能危及该磁盘的完整性时,应制作复制件,使用复制件进行操作。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全面普及的基础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当前我国财务工作已实现了无纸化,原来的手工记账凭证和档案已全面被电子凭证和数字档案所取代。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会计档案信息化的要求,所以需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新特点,来加快推动会计档案管理策略的改进。
[
关键词 ]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改进策略
一、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当前会计档案已实现了会计信息全面的数字化,这对于会计日常查询、统计分析和制作报表都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有利于会计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加快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整合的步伐,加快会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但数字化的会计档案信息,其容易被篡改、破坏和泄密。由于会计档案信息会存储在电脑硬盘或是其他专用介质上,这就增加了其感染病毒的机率,一旦感染上病毒,档案信息则会失去,计算机系统崩溃,会计档案数据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和破坏。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信息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这为不法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篡改提供了便利,而且篡改后的会计档案信息不会留下痕迹,数据很难恢复原状。所以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即有自身的优势,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会计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使其能够发挥出自身应用的价值。
二、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进一步对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制定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信息的沟通。进一步对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流程,确保会计信息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载体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会计档案仍然存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则利用磁性介质及光盘进行存储。由于电子档案信息与纸质档案在利用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存放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快会计档案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硬件设施和软件的配备,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目前,在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需要计算机、扫描仪和互联网设备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同时,还需要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及档案存放地点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档案管理的高效性和效率性。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算机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档案查询过程中,更离不开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这样财务人员才能够快速地对原始档案进行调取,确保会计档案利用率的提高。
(三)建立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
需要加快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操作习惯相符合,而且还要保证档案的立体性、可视性、动态性、安全性和完整性。通过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单据可视性和连贯性的传递,合理进行权限分配,而且会计档案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同时全部采用电子单据,减少了纸质单据的利用,为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通过设置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在计算机硬件环节防止不安全隐患,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流程、文件信息以及信息保管方式的管理,确保会计信息安全运转。通常系统管理员负责流程的监控管理,这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系统产生的会计电子档案的真实原始性、齐全完整性的重要保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流程管理的科学性。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更多的是梳理、提炼出机构文件处理流程,将档案处理过程的具体工作环节、内容,纳入工作流程,并对产生的档案信息统一管理,所以,必须建立会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立电子档案数据中心、建立完整的权限体系,采取内网外网物理隔离、双机热备份等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同时配备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管理。
(五)引入会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限于内部进行一些调整,还必须向前端的会计文件工作扩张,这就使得实现文档一体化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档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然而在网络环境下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入会计档案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针对某一个或若干个机构的会计电子文件,从会计电子文件的生成开始,到电子文件的运转处理,到一部分电子文件转化为会计电子档案,到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与提供利用,到对会计电子档案进行迁移或销毁为止,能够通过网络对会计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相应控制与有效管理。
三、结束语
信息化会计档案是会计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加强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在当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快对会计档案管理方法地发挥会计档案的潜在价值,使其更好的为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一)核心。档案管理的核心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记录。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工程前期。在该阶段主要包括水文水利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地社会经济及效益调查报告、工程设计图、环评报告、设计委托书以及审批记录等相关资料。二是工程审批。这就包括了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计划请示文件、经批准的移民方案以及建设用地批件等。三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开工报告、施工图、施工合同书、建筑材料化验单、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机电设备合格证、试验报告、质量检查、施工记录、评定和事故处理记录、施工单位法人、施工单位资质、监理报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各施工阶段结论报告以及监理文件等。四是竣工验收。该阶段主要是指各单元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所产生的验收报告和会议原始资料等。
(二)档案应用。1、施工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期间,施工的关键在于批复与立项;而施工的依据则主要是图纸、设计、规范和标准;而合同和文件则主要起明确施工责任和分配施工任务的作用。2、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根据水利部门所颁发的《关于印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水办【2005】480号)中第二十四条规定要求:未经过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够通过或进行工程验收。由此可知,水利工程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水利工程档案还可作为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验收依据。3、运行与维护依据。水利工程档案在维修养护以及调度运行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可对水利工程的防洪能力以及设计标准等方面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信息,便于对工程的抗旱输水和防洪调度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实施;同时,档案还能提供技术参数、设备工程安装以及操作手册等相关信息,是工程设备使用的必备资料。4、改建、扩建依据。由于各种原因需对水利工程进行扩建或改建时,首先应对原工程的设计、地基情况以及设计标准等各方面进行初步的评估,通过查阅档案资料,不仅能使改建或扩建设计与原工程更加贴合,还可大大提高工程的耐用性和安全性。5、事故处理依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较为特殊的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其波及范围非常广,且损失数额也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对责任方进行追究,为其他项自工程的实施拉起警戒线。在对工程事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理清责任非常关键,而档案中白纸黑字留下的信息在此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证据。
二、“三个工程”
档案管理,以时间为纵向主线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记录;横向上则对应实物水利工程。笔者认为档案工作应分为三大工程,分别是财务工程、文字工程(包括了合同、文件、图纸以及审批等资料)以及影像工程。
(一)财务工程。财务工程主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档案资料,而财务也是制约工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查阅可清楚地掌握工程的进度及花费量。这里所说的财务工程主要是对预算、概算、各类保证金、决算、月支付清单以及备用金等相关信息的统指。
(二)文字工程。档案管理的主体就是文字工程,无论是水利工程的初步拟定、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工程,可使水利工程各环节更加准确、全面、翔实地展现。
(三)影像工程。影像工程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影机和照相机等设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重要事件通过图像的形式进行记录。截至目前为止,影像技术主要用于领导检查、工程重大会议、完工后工程实景等。通过影像技术对工程进行记录,使工程记录信息更加真实、直观。目前,不少隐蔽工程纷纷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记录和拍摄工程概况,使隐蔽工程验收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在影像的基础上辅以文字说明,大大增强了工程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形象性。隐蔽工程主要是指钢筋、地基、设备安装以及电气管线等需要掩盖和覆盖的工程。一旦隐蔽工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可直接导致工程返工,延长工程时间。为此,要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工,就必须确保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才可继续施工。
三、事件的时间对应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主要从工程建设与档案的同步性、工程建设流程的对应性来体现。无论是何种水利工程,在立项时。首先需要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次,设计、勘测、监理以及施工等相关协议,均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信息,此外,这些环节对档案的份数、质量以及移交工作均有明确要求,这就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进一步指示;在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以及了解施工进度时,需同时对工程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没有档案的参与无法准确掌握施工的全过程。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若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则必须以施工图纸为基础;监理单位批复、施工单位申请以及业主单位同意,一定要保证时间的先后顺序。
四、电子版与纸版
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成为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依靠,可大大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纸质版仍然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是,纸版档案材料是以实物形式存在,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不可替代性。二是电子档案可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在统计和查询上具有更强的优势,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尤其是异地查阅,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近两年来,国家制定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标志着电子档案在CAD光盘技术的推动下逐步朝着光盘库载体的模式快速推进,未来这就成为项目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向。三是纸版档案与电子版档案内容一致,无论是内容、时间还是结构,均必须保持一致。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档案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抗御自然灾害的成果,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是水利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它将为今后的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决策依据之一。
一、水利档案的特点
水利档案除与其它专业档案一样具有科学性、完整性、服务性等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
(一)内容综合性强
水利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供水保障、重要能源保障、生态保障,它牵涉到工业、农业、电力、通信、交通、市政、环保等各个方面,水利专业本身又与电力、机械、建筑、水文、地质、气象等紧密联系,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工作面广,内容繁杂。由此而形成的水利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很强的综合性,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信息反映,而且是以水利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综合。
(二)形成时机性强
水利工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一年四季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夏季防汛抗旱,冬春季节开展全面岁修工程建设等。在这些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大量档案,特别是汛期一日多变的水文、气象数据以及因防治洪涝灾害而抢做紧急工程的信息等都具有形成时间短、季节性强的特点。
(三)原始数据价值大
人们在同水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如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气
象资料等。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需要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需要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逐年延续,因此这些资料年代越长,价值越大,一旦遗失将无法再生。
(四)形成周期差异大
根据不同的工程效益、水文地质条件、河床演变情况、险情隐患以及其它因素所确定的水利建设工程,周期长短悬殊较大。一般的江河护坡工程以及农田水利工程通常仅需要几个月即可完成,而大型的河道工程、水库、闸坝建设则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周期长短不同,就必然使得相应工程建设中有关档案的形成周期产生很大差异。
二、水利档案的作用
水利档案源于人类的治水实践,也服务于人类的治水工程。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文档材料,有建设前期批文、施工过程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及维修保养记录等,这些文档材料全面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投产后的管理、运行、养护、维修、改建、扩建等技术工作的决策、设计起着重要的凭证和依据作用,对其他工程也起着借鉴与参考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也越来越高。因此,认真利用、管理好水利档案,使其在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水利事业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三、水利档案的管理
做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
领导重视是管理好档案的关键。水利部门各级领导要加强对水利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水利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发展计划,列入单位达标的内容进行考核,解决好水利档案工作的人员配备、经费、库房、设备等问题,使档案工作能真正发挥其职能和作用。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水利档案管理人员不但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档案学知识,还应对水利专业的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才能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如在繁杂的文件材料中分清性质类别,确保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及时收集材料,能变单向收集为双向收集,使各部门主动送交那些已经失去现行效用而转化为档案的文件与材料。主管部门应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学习有关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等;主管部门也应组织不定期的检查、交流活动来不断拓宽档案管理人员的视野。
(三)建立水利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水利档案管理网络就是把分散的档案进行整体管理,做好水利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建立网络的原则:一是覆盖范围要大,即相关业务部门均应有专人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尤其是临时机构及外部施工点更不能疏漏;二是人员要精干,职责要明确;三是专、兼职相结合,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管理。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后,可随时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或提取有关信息,并把本单位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
(四)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水利档案是水利部门在水利建设,管理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除与其它专业档案一样具有科学性、完整性、服务性等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
(一)内容综合性强
利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会牵涉到农业、工业、交通、电力、通讯、市政、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再加上水利专业本身又与电力、机械、建筑、水文、气象等专业联系紧密,由此而形成的水利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信息反映,而且是以水利产业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综合。
(二)形成时机性强
水利工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因此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一年四季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如夏季防汛,遇旱抗旱,冬春季节开展全面岁修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在这些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特别是汛期一日多变的水文、气象数据,以及因防治洪涝灾害而抢做紧急工程的信息等,都明显具有形成时间短、季节性强的特点。
(三)形成周期差异大
根据不同的工程效益、水文地质条件、河床演变情况、险情隐患以及其它因素所确定的水利建设工程,周期长短悬殊较大。一般的江河护坡工程以及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通常仅需要几个月即可完成,而大型的河道工程、水库、闸坝建设,则需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施工周期长短不同,就必然使得相应工程建设中有关档案的形成周期产生很大差异。
(四)文书与科技档案相互渗透
水利工作实施的是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因此而形成的业务性文书与科技档案联系紧密,甚至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水利事业大局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主要对象是水利工程。因此,作为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开发成果的水利档案,它有其自身的特性。许多文书不仅是档案的前期活动记录,而且明显具有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一体化的趋向。
二、水利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
(一)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一件新生事物的产生,领导重视起到关键作用。首先,要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管领导的建档意识。其次,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在日常工作活动过程中,要监督档案员肩负起资料收集的责任。再次,在基层水利单位档案升级活动中,要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升级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水利档案工作内容涉及到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多个环节,一些未从事过档案工作的水利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掌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最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
水利档案管理人员不但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档案学知识,还应对水利专业的相关知识有较多的了解,这样才能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
(三)建立水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网络
建立水利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就是把分散的档案进行整体管理,做好水利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建立网络的原则:一是覆盖范围要大,即相关业务部门均应有专人负责本部门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尤其是临时机构及外部施工点,更不能疏漏;二是人员要精干,职责要明确;三是专、兼职相结合,由行政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管理。
(四)实行文书、科技档案一体化管理
从水利档案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特点及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一个基层单位,文书档案及科技档案的严格划分似五十分必要,除纯属党政活动、干部人事文件单独立卷外,完全可以施行综合性一体化管理。
(五)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不只是简单地整理好文件、图表、声像等资料,还需要做好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档案文献的汇编以及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此外,我们还要把档案信息进行优化,使档案内容能从繁杂的资料中汇编成档案文献和档案参考资料,便于进行查阅利用。
(六)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
一、病历档案的概念
病历档案是关于临床医学科学的档案资料,它完整地记录了病人历次的检查、治疗和转归的全过程,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所有问题。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给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记录,是病人就医期间身体和心理情况的真实反映,是医院临床、教学、研究工作的宝贵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临床医学的法定文件。但当前从病历档案的全过程管理和自身的管理相对于临床医学发展和要求,以及传统病历档案管理转变为现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来衡量,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病历档案的组成
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历档案的内容包括门诊病历档案、住院病历档案、医疗事故档案、死亡档案等四个方面。一般的病历档案多含门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
(一)门诊病历档案
医院门诊是病人的首诊,也是形成病历档案最多的地方。门诊病历档案包括患者的病历本、门诊化验单、X光检查报告单、B超报告、心电图报告等记录以及医生诊断的结论、各种治疗处方,同时包括门诊中西处方的存根。
(二)住院病历档案
严重患者由门诊转入住院部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在此治疗过程中就形成了大量的病历档案,它包括门诊医生开出的住院证及其初诊的结论;住院部医生观察的各种记录、化验报告单、X光片、心电图、脑电图、B超、CT等检查记录材料及其诊断结论等;护理人员对病人的观察、治疗护理所做各项记录;需做手术的患者产生的诸如术前会诊结论、手术方案、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单、术中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案等文字材料。
(三)医疗事故档案
在治疗中有时产生医疗事故和意外事故,必须有档案的记载,以便查考。医疗事故档案包括病人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医治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以及事故发生后,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伤残等级评定证书,有些事故还含有法医进行尸体解剖形成的尸体勘验笔录。
(四)死亡档案
经过医院多方抢救无效而逝去的病人,必须建立死亡档案。死亡档案包括抢救病人的全部记录,以及写有死亡时间、地点等内容的通知单。
三、病历档案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单一
病历档案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病人和医务人员。
(二)病历档案提前形成
病人就诊之始,医院就要给病人办理立卷、登记、编号、建立姓名索引卡等手续。因为只有在医师诊治之前建立病历档案,医师所做的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报告文件才能按号归入该病人的病历档案。
(三)使用频繁
病历档案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它的使用频率,每一份病历档案在该病人每次来院就诊时都要使用。特别是某些慢性病或难于根治的疾病患者的病历档案则随着就诊次数的增加而多次使用。
四、病历档案的作用
(一)为医疗管理提供信息资源
病历档案是医院最宝贵、最有特色的档案财富。它是临床实践的原始记录,是患者的保健参考资料,是医务人员对疾病正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病历档案记载了每个患者的疾病情况、诊疗方法和效果,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发展史。因此,可以说病历档案是一个医院最宝贵的珍藏,也是最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财富。病历档案,特别是罕见病例档案具有重要的信息利用价值,对于类似病案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二)为医疗科研提供参考
病历档案对于医务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是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的重要资料。对于患者诊断的确立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都要参考病历档案。一个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指出通向正确诊断的途径,所以它是决定诊断的关键。通过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研究,就能提出各种有价值的资料,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研发新药品。
(三)为医疗保险双方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依据
如何使保险公司及被保险人双方利益均得到保证,病历档案便成为一个重要依据,病历档案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所有需要的真实信息,医院病案室为保险公司提供被保险人的病历档案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五、病历档案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病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病历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编目、统计、保管和利用等一系列的处置,以便保管好病历档案,并充分利用它来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一)制度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使病历档案的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病历档案必须集中统一管理。当前许多医院成立了病案室,集中统一管理和保管病历档案,监督、检查和指导病历档案工作。有些医院设立了“病历管理委员会”,加强对病历档案的领导,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病历档案工作有了可靠的w制保障。病历档案是由医疗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为了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准确、精练和系统,必须在病历档案材料形成过程中把好质量关,这也是搞好病历档案的前提。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和签署审批管理,做到病历书写内容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明了,记录及时,手续齐全,书写整洁。同时,当一个病人诊疗结束并取得相应的结果后,应及时地将记录诊疗全过程及其结果的材料整理归档,把有使用价值的医疗文件材料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下来。
(二)规范化管理
Key words: China highway engineering; archives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公路工程科技档案资料的内容 1.综合性文件资料 主要包括上级批准文件;计划任务书;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文件资料;征地、拆迁安置等文件资料;项目的方案及初步设计文件资料;规划、消防、环保、卫生等政府部门的审批文件资料;工程施工、监理中标文件及有关合同、协议书;工程竣工验收及质量鉴定文件资料;工程竣工结算及其审计报告等文件资料;工程有关的照片、录像、录音、光盘等。 2.公路工程及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文件资料 主要包括开/竣工报告;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交底记录等文件材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及工程例会纪要等;原材料抽检记录及各项试验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文件材料;工程质量事故记录及处理的文件材料;施工技术总结等。
二、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的特点分析 1.单一独立性。即一个单项工程竣工档案的整体性。这是工程档案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 2.真实性。工程科技档案是该项工程实体的一面镜子似的真实写照,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进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3.实用性。工程科技档案是该工程最原始的记录,通过档案,可以全面考核工程建设工作,检查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档案材料不完整。档案材料不完整是公路工程档案存在的主要问题。 2.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从科技档案管理机构上看,有的单位成立了专门的档案室,工程科技档案管理较好。有的单位则不然,工程档案由其他业务部门代管或由文书档案员兼管,形成的档案材料五花八门。 3.缺乏复合型档案管理人员。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既缺乏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严格公路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1.思想上要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的情况,到工程完工即将交工验收时,才开始应付整理,这给档案整理带来很大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公路工程科技档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2.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是做好公路工程科技档案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对公路工程建设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保证归档资料及图纸的准确、齐全、规范,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初期(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公路戒备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措施。同时要明确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投标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及档案人员在工程档案形成过程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保证工程自立项开始与档案跟踪管理同步。 3.严格把好竣工验收档案资料质量关 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要会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补缺补漏,务必使得竣工材料做到真实、完备、及时,归档范围符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有关条文,把好竣工验收关,把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移交合格工程档案的,由建设单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不按规定移交档案或移交的档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发给《建设工程档案合格证》,建设单位不结清尾款,以确保下程建设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五、加强公路科技档案收集力度 工程施工文件一般都是按阶段形成的。科技管理人员应围绕各个施工阶段的工作特点开展收集工作。 1.按施工阶段分期分批收集归档,对一些中小型工程,可在工程结束后一次收集归档;大型工程可按施工阶段分期分批进行收集归档。公路工程的施工一般要经过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最关键的是科技档案部门要了解施工项目,完成时间,计划安排,工作进度以及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情况等,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收集工作。 2.跟踪进行收集。为保证科技档案收集的完整性,档案管理人员要与各业务科室紧密配合,掌握各业务科室的任务。在一项科技项目结束或告一段落时,要及时催促该项目负责人和负责移交的科技人员进行交接工作。移交部门要根据规定,造册逐项登记,并由项目负责人检查是否遗漏,防止有些资料和数据留在个人手中,占为己有或认为无保留价值而随意弃之。
六、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公路科技档案的利用方式 1.业务指导要到位。首先可以从提高基层信息员的认识入手,站在时代的高度,增强信息员的历史责任感,培养信息员对历史责任的工作作风。其次,通过业务培训、专题讲座、传、帮、带等形式提高信息员的业务素质。以解决信息员能力偏低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检查评比等方法,激发科技档案信息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供阅览,便于科技档案的周转。科技档案部门在指定的场所接待用户阅览档案,阅后立即归还。阅览的方式对于科技档案室来说,可以分为本单位用户阅览和外单位用户阅览两种;有条件时,阅览室也应当分设。阅览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科技档案的安全和提高。科技档案的利用率,便于科技档案的周转,利用者调卷数量不受限制。在阅览室为利用者提供利用,是科技档案利用的最常见的方式;既安全、经济又划算,为建设公路维护、扩建、改建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3.利用科技档案为公路建设提供依据。高速公路建设飞跃发展,有很多新建的路段,也有很大部分是在原工程的基础上,维护、扩建、拓展、建设施工,而原始的数据、图纸、底图和隐蔽部位的详细记录就是重要的依据和基础。这种依据是真实的、可靠的、实用的、准确的,是其他因素无法代替的。
七、强化公路科技档案信息化进程 1.为了保证科技档案工作的质量,一是要切实加强科技档案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政策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科技档案工作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二是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不但要具备科技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信息技能,以应对数字时代信息量巨增的局面,更要掌握市场经济,法律,电子档案管理知识,从而适应社会对科技档案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三是要加强对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教育,开展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定向培训。不断提升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档案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公路科技档案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强化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一是加大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为全面推进公路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创造条件。二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积极开展公路科技专项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科技档案信息库,把科技档案资料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特别是对现场施工记录和后续维修记录,尽量做到直接录入计算机,对公路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为全面实现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奠定基础。加快实现科技档案资料的计算机存储和网格查询检索。三是建立健全公路档案资料数据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科技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
八、结束语 档案工作者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都要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这样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