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常规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常规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处理好学校大量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常规管理,首先就要明确“管理”的内涵。“管理”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管”与“理”是词中的两个语素,二者既有相同含义,又有一定的区别,组成一个词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从“管”和“理”两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经常看到,一方面,一味强调“管”,严格的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其结果是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干群之间缺少理解和信任,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当教师只把它作为一种存在而不信服的时候,各种规章制度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号召力。为此,学校管理者的首要职责不是管,即不是管制、命令和控制,而是理,即理顺规律、理顺层序、理顺制度、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教学常规管理应该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人更高效、更愉快、更明确、正确地做事,使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总之,对教学常规管理一定要“理”在前,“管”在后,“管”中带“理”,一旦“理”顺了,“管”也就在其中了。

二、处理好“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需要用规范性的要求进行约束,这与人性化管理之间并不矛盾。规范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所必需的。管理就是引领,好的制度就是要引领教师在遵循一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向着目标努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充满着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工作,充满着个性与灵性,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的要求,不利于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学校实际,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更新。如,以前我们要求教师编写教案非写具体完整不可。那种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编写的教案,不论其内容多么充实、形式多么完整、书写多么认真,其价值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样,那些僵化机械的备课管理制度,不论其多么具体明确、多么健全完备,只要有碍于教师扎扎实实地备课,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备课的实际功能,不仅没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教师的成长与教学的进步。为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其实,教案的撰写不仅是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而且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同时,检查教案时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我们提倡要写详案,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而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写轮廓式的简案,详简得当,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对于老教师的教案要求可以更灵活些,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练习题设计要求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拓展性,以便对所学新知巩固与应用。

三、处理好“创新与规范”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并不是凭空进行的活动,而是对原有管理的扬弃和对卓越管理的不断追求。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应该看到,创新作为对原有管理的扬弃,是辩证的而非简单的否定,其抛弃的是不合理的部分,保留的是合理的内容;以创新为名而否定一切是不正确的。同时要明确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创新与规范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必须以原有规范为基础,而创新活动总是体现为对现有规范的批判。如,以往对教师教案的检查,只数节数、查页数、评等级、计分数的简单做法,不考虑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学科的差异、内容的侧重,不顾教师班级的实际情况,追求统一的检查与评定,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教案形式上的“八股”,使本来很严肃、很有创意的编写变成抄写,丧失了预设教案的意义。而现在我们推行不定期随堂检查,具体办法是“一推四看”:“一推”即不定期推门进教室听课并检查该课的教案;“四看”即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教案相一致,二看教案的导学和训练部分是否突出重点、注意层次与拓展,三看教案是否在“母案”基础上修改与补充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四看教案中教学反思的质量。

另外,还可以从校园网上查阅:在数量检查方面,教导处只要打开中心校网站备课栏目,看教师上传的教学方案数量以及是否及时等情况;在质量检查方面,突出检查三点:一看上传的教学方案是否经过主备人的修改与整合,是否符合要求;二看同年段同学科教师在“评论栏”中的评论研讨情况;三看主备教师贴上的“母案”能否操作,流程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等。同时,教案还将进行如下尝试。语文科可以尝试把教案写在课本上,只需用符号标出来就行了,这样就能节省好多时间;把教案写在课本上,教学时不用既想着课本又想着教案本,只需拿着课本就行了,避免了分心。教师不拿教案本上课层次更高,学生会更加佩服。当然,学校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变检查教案本为检查课本。数学科可以尝试采取“下载网络优秀教案+自我修改”的办法,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案。预设数学教案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流程、环节清晰,设计练习、扎实有效,从而达到巩固新知、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的目的。随着班级多媒体逐渐普及,应把自制课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四、处理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篇(3)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1、备课 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集体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集体备课时,所有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

排好内容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内容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提供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篇(4)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坚决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导处将组织教研组成立教学常规评比小组,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和学生家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尤其要加强备课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组织优秀教案展。常规检查结果除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外,还将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开好成绩分析会。学校对各年级继续采用“月考”制度,对每次考试都要质量跟踪到每一个学生、学科、班级、年级。通过跟踪分析,查原因,促质量提高。学科教师小考每学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绩册,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中考的研究。2009年小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加大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力度。今年,六年级全体教师要吃透考纲,认真钻研近三年的小考考试说明,为我校2009年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常规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在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还将督导全体教师抓好每个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篇(5)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工作目标

1、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

1、备课 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集体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集体备课时,所有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

排好内容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内容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提供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提倡教学以后将课堂上精彩的地方进行实录,以案例形式进行剖析。对于原教案中不合理的及时记录,结合课堂重新修改和设计,同年级教师可以共同反思、共同提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价值。数学教师每周反思不少于2 次,每学期要有1-2篇较高水平的反思或教学案例,及时在向校园网上,学校将及时进行评审。

篇(6)

教学常规是教学大纲精神和教育科学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和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完成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因此,每学年的开学伊始,笔者都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教学常规,尤其是对新教师更要求他们注重学习,让他们知晓教学常规内容,各学科的教与学必须遵守的规章与要求。在组织大家学习教学常规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还制定了《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针对教师教学实际拟订了《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印装成本,人手一册;发动学生制定包括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五方面的《学生学习常规》,使每个师生能经常学习对照教学常规和要求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因此,在教的方面教师能做到课前有准备、有计划,每节课的教案有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程序、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在学的方面学生也能自觉预习课文,用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检查督促,执行教学常规细则

师生是贯彻学校教学常规的主体。只有他们自觉地执行教学常规的细则,且养成良好的教与学的习惯,才能真正全面贯彻执行。怎样才能贯彻落实好呢?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经常深入了解师生执行教学常规的情况。笔者所在学校采取领导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下班辅导的情况,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此外,还发动教师进行自查与互相检查,鼓励、督促教师自觉遵守教学常规细则并持之以恒。

教风建设主要是督促教师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决定了教师教学质量优劣、教学效率的高低。学校始终狠抓教风建设,严把教学常规管理关,全力抓好教师常规教学工作。教案坚持“每一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加强课堂管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严抓课堂教学的考勤,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督察力度,杜绝教师缺课、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学校要求领导班子成员每周至少随堂听一节课,通过随堂听课、评课,对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对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倡导有效教学。专人负责检查教师坐班,保证教师将主要时间与精力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上。要求教师上课、自习课严禁接打手机,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学风建设狠抓学生早读、晚自习的自律性,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早读做到书声琅琅,晚自习则鸦雀无声,鼓励学生养成读书、自习的好习惯,积极营造勤学、好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三、考核评估,落实教学常规要求

篇(7)

123位专任教师中113位教师及时在3:00前上交;6位教师迟交(在晚自修检查时上交)(分别是:李先明、章显军、黄贤庆、金子蓬、梁孝达、项光亨等);未交者5人(分别是:杨道密、余松青、陈吉岳、胡细枢、陈克林)。

二、检查方式:

同一教研组内,不同年级备课组互换检查;主要检查备课态度。

检查指标要点:

要求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任务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设计、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的比例分别予以abcd等级,再予以综合评判abc等级作为学期教师考核的教案分,再在表格的优缺点栏对每位教师予以详细的优点及问题建议的描述。

三、检查结果:根据态度与教学环节的详细与完备评出a等 人。

四、总体情况(综合各备课组长的优缺点及问题描述建议的描述)

1、思想认识:

绝大部分教师在思想认同上都形成了共识,都高度认识到,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写教案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基本工作,备好课后,写教案也就是修正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案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课堂知识点的落实情况,最终关系到本学科的教学质量生命线。从检查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虽然好多年未落实此项常规检查,但本次的备课检查,引起了广大教师们高度重视。

2.情况反馈

(1)总体情况反馈:

绝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结构比较完整,内容详实,条理清楚。主要体现在能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渗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能把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体现和落实到自己的教案中,在加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上也动了脑筋。教学过程,层次清楚,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备课。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整个教案的设计过程能注重前后课堂知识点的衔接,对学生的主体活动也具备较明晰的教学设计过程。

但也有少数教师,由于认识上的问题,没有按照学校要求来备课,学校明确要求的各教学环节有严重缺漏,甚至有应付了事的痕迹。多数教师都缺漏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2)问题反馈与建议

①部分学科,部分教师的教案,仅仅体现课堂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设计要求和过程。比如备课组长提及,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很多教师的教案,只写例题的简略解题过程,而无具体方法分析过程、知识点落实过程、难点化解步骤以及知识点拓展深化的内容。

(教师的备课教案绝不仅仅是把书本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体现如何把知识点落实方法引导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学的方案)

②缺乏课堂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引入环节。

(“固而知新”,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是如此,更何况我校学生的基础较差;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入,将会使你的课事半功倍)

③有部分教师缺少教案的课题名称和相应的执教时间和课时。

(与规范要求不符;给管理部门常规检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④缺少课堂小结,教学后记,和对学生的下节课相应预习要求等环节。

(建议任课教师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各教学环节进行相关备课)

篇(8)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近两年来,教研室因势利导,广泛宣传现代教学理念,全市上下积极地呈现出整体推进课改的态势。在此课改过渡时期,新的教学观念势必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常规执行过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影响已有的教学常规条例的落实?学校该如何突破率由旧章的限制,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教育管理部门又该怎样根据新的课改精神调整、修订教学常规?

基于以上思考,围绕我局今年"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这一工作重点,我室小学组三位同志深入各所小学进行调查,了解各小学常规教学执行情况。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先后前往集里、荷花、赤马、淮川、太平桥、镇头、关口、永安等八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听课,所到的十多所学校中既有城区的(黄泥湾学校)、也有边远山区的(赤马学校)、既有中心完小(田坪学校)、也有片完小(升田学校)、村小(罗直学校)。由于时间、人手的限制,这次调查以了解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状况为重点,同时对常规教学中备课与作业批改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走访、听课、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得了许多一手的材料。

二、现状调查分析

1、关于上课

按照“争创素质教育示范县”的要求,课堂教学质量与否是衡量当地素质教育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本次调查活动共听课118节,包括部分乡镇组织的课堂教学赛课36节,随机抽查常规课76节,教学研讨课6节,涵盖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社会、自然等多个科目。依照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新理念中的发展性评价观点,我们听课评价后统计出以下数据:优秀课22节,优秀率为19.5%;合格课83节,合格率为69.2%;不合格课13节,不合格率占11.3%;有突出教学改革意识的创新课12节,占10.2%,能充分使用电教手段(含录音机、幻灯、电脑课件等)且有教好效果的电教课37节,占32%;此外,有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的课11节,占9.8%,出现知识传授错误课8节,占6.9%。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目前我市小学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少有训斥、批评、挫伤学生的现象,老师们正努力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⑵、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能自觉地进行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一些创新课上,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⑶、绝大多数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案设计能体现学情与教情。老师们能依据自己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根据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容量和进度,突出重点。

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使用的各科教材每年均按新的课程标准作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删减、增补,这给我们这些尚未进入课改实验区的教师教学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乡镇学校还没有组织教师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有的教师根本没见过任教学科的《课标》,见过的也理解不深,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现行的教材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造空间,但农村学校教师课业负担重,对教材钻研不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教材的处理和知能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出现了不了解教学要求,把不准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的现象。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

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⑷、部分教师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美术、音乐、自然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5)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很努力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本次调查活动中,荷花、集里等办事处的课堂教学评比课,有80%以上教师自制电脑课件、利用音像材料,投影灯片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常规课堂中的现代化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教师反映学校没有现代教学设备,或没有投入使用,或有质量问题。加上使用极复杂,教师的操作能力不强,有了设备,使用率也很低。

2、关于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重视学情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讲究科学性、实效性。各学校对教案编写的考查管理均比较明确,很多学校明确规定:“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从抽查情况分析,95%以上的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约有60%的教案有教学后记的记载。根据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熟悉程度的不同,出现了详案、简案、摘要式编写等多种形式的教案。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师,灵活采用了备好“主科”,简写“副科”的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写教案负担,又达到了备好课的目的。

备课不是抄教案。虽然老师们均有此共识,但我们仍在赤马、镇头、荷花等不同地区看到了同一学科同一课时的完全相同的教案。虽然《常规》中对教案编写有了科学合理的要求,但仍没有改变备课就是抄教案的现实状况。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从教案抽查中不难看出,教参仍是教师放之四海皆准的备课法宝。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把大量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抄教案上。虽然有些好的教案编写得很科学,但操作过程中受条件制约,执教者本身素质限制,教案也很难执行。

3.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工作在我市小学阶段已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通过座谈,走访,查阅材料,我们了解到目前各小学作业批改情况良好。体现在:

①作业量适当。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课外家庭作业量不多,练习本大都能在课内完成。

②作业形式灵性多样。过去的那种机械性重复抄写作业减少了,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性、开放性作业增多。

③作业批改认真负责。大部分学校坚持进行每期两次的常规检查,很好地保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85%的教师每天都给学生批改作业。尽管老师们感到每天批改作业工作量大,但大部分老师认为每天的批改是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多数教师良好的敬业精神。此外,作业批改形式逐渐体现出新的教学思想,作业批改中描述性评价增多,有的学校(如镇头田坪完小)还出现了分层批改、发展评价等真正促进学校发展新形式。

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部分家长为教师不布置或少布置、不批改或少批改学生作业有看法,担心孩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因此质疑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可否认,有些老师借作业改革之机放松懈怠,没有真正落实好常规教学。许多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只布置不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增强责任感

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常规工作是为了应付检查,是处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地,甚至还有7.9%的教师说如果不要检查教案可能不会备课。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有些教师虽然检查时有教案可查,但同样没有备课,其教案是来自于教学参考资料或教案集中,没有经过自己的比较分析、深思熟虑、全盘照抄,以致于进教室后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持这种不负责任的常规教学观的教师必将受到淘汰。教师必定要走出封闭、狭隘的视野,在新课程环境下重视塑造自己。新课程将会让教师们认识到:认真执行教学常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教学重在如何促进学生“学”的重心转换,将使得教师在常规工作中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二)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对教学常规的内容和要求作新的调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一次根本性变革。新的课改观念中将渗透到我们教学常规的每个细小环节中。我市现行使用的《常规》是经过1997年和2001年两次重新修订颁发的。在过去的实践中,《常规》对规范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新的教学需要新的常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所以新的教学常规制定一定要指向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新的常规量化指标和管理条例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教育和管理部门准确把握课改精神,深入了解教学现状,综合课改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科学制定,以保证《常规》条款的正确有效。

我们本次调查只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前的一次“小分队行动”,针对目前教学常规执行状况作以下建议:

⑴、备课

首先要坚持“不备课不得上课”的原则,任何人是任何课都得备课才能进教室授课。其次,要正确理解,处理备课与编写教案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备课的内容。备课中心任务应是钻研教材和撰写教学过程,主要精力应放在明确教学目的,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是教师个性智慧的结晶。不要机械使用固定教案模式,而要设计符合学科特点、渗透新教学理念、体现个性的教案。要废除假教案,力求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⑵、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地,是学校工作重点。在执行教学常规中,全体教师要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几个转变:重视讲授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记住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单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科间和知识之间的综合贯通;由重视统一要求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

⑶关于作业布置和批改。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的设计既突出学科特点,又注意学科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合作、创新意识。作业要求要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实行分层练习、分层作业。作业批改与评价注意过程评价,习惯养成,促进学生的发展。批改形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参与,师评、立评、自评相结合。分数量化与描述性评语相结合。

(三)、改革教学常规管理督查的方式方法

常规工作的管理以学校为主。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学校要实现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一方面要重视常规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促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在常规教学管理上形成特色。要充分尊重教师,对敢于打破常规,有教强改革意识并注意实效的教师,实行免检、奖励。总之,要用有创造性的管理机制保证教学常规活动的生命活力。

篇(9)

1、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重

(1)制度的制定要具备三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抓好教学常规,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三性”:首先,是目的性。学校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促进日常教学、教研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寓服务于管理,变检查为指导,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其次,是校本性。制度是各项工作按相关要求执行,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2)制度的完善要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常规总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

2、落实与反馈并重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增加教师的负担,而是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教学更加优化。因此,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落实要持之以恒。“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对待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应一抓到底,绝不动摇。首先,严格制定各种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进行。如严格落实教学常规随时检查制度,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行“即查即结”,奖优罚劣。落实各项常规活动评比制度,定期举行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学生作业展评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当然,只靠领导去管还是不行的。 (2)结果反馈要一针见血。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旨在更为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管理的结果必须反馈到“教”与“学”,而且要快、要及时,要一针见血。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直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每次抽查、定时检查以及各种专题比赛和活动一结束,就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比赛、活动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这样,才能让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二、教师的发展要构建“三个平台”

1、引领平台

(1)领导引领。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的理论学习,增加渠道扩大教师的信息来源,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平时自学、学历进修、“自培自练”、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设各种机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2)专家引领。专家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校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定期邀请不同的专家到学校指导,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课堂教学诊断、课题论证等方式,参与和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展示平台

(1)自身展示平台。学校应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成长回放,如成长档案袋内放有鲜红的获奖证书,有精选的教育论文,有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有富有个性的教育心语,有学生给老师的饱含深情的来信,有校长的希望寄语,有难忘的教学困惑等。让教师在展示、品味中,互相学习、激励、交流。 (2)公平竞争平台。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创设有利于良性竞争的机制和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积极展开良性竞争,通过竞争实现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谐。竞争不在于区分孰优孰劣、孰胜孰负、孰强孰弱,而在于通过竞争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 教学质量的监控要把握“四个支点”

1、支点一——备课与教案

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做好备课的管理与监控是上好课的前期保证。当前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备课做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度相统一;备课要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的监控管理。二是做好网上下载教案、共享教案的管理。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网上资源丰富,名师的教案、课堂实录确实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作用。学校应制定措施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和实际情况,对网上的教案和共享教案进行“二次开发”。

2、支点二——过程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要用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规范教学行为,教务处要加强“六认真”检查力度。要求每个教师自觉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悉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精心研究一个课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备课组长对计划执行情况、备课、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等进行检查,重在引导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期中、期末教务处应对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其次,学校应建立反思型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的课后反思(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形式),要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支点三——质量检测

篇(10)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胜利、新发展。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让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辅助好课堂教学,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教师学期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

3、作业: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坚决制止有布置不批改的做法;教导处将组织教研组成立教学常规评比小组,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随堂听课的同时检查和学生家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加大力度检查教师的教学常规,尤其要加强备课的检查,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时机成熟时我们将组织优秀教案展。常规检查结果除及时反馈到教师本人外,还将记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考核并予以公示。

4、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工作,进行教学质量跟踪,及时开好成绩分析会。学校对各年级继续采用“月考”制度,对每次考试都要质量跟踪到每一个学生、学科、班级、年级。通过跟踪分析,查原因,促质量提高。学科教师小考每学期不少于4次,用好成绩册,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中考的研究。2009年小考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加大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力度。今年,六年级全体教师要吃透考纲,认真钻研近三年的小考考试说明,为我校2009年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打好基础。

学生学习常规针对以往学生中出现的学习习惯不良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在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还将督导全体教师抓好每个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习常规,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上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基本要求:(1)及时预习。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提前预习新课。(2)认真预习。认真细致阅读分析教材,切忌马马虎虎看一遍书了事。(3)善于预习。依据知识基础、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等,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方法。要记录好新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和不懂的问题,以便上课时加以注意。

2.教师要指导并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培养健康情感的主要途径。听课的基本要求是:(1)要做好听课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2)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3)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要踊跃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5)要做好笔记。记住重点内容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教师要定期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及时进行指导。

共2页,当前第1页1

3.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指导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防止知识遗忘,提高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下一次新课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过程。复习的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复习。复习要及时,每天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一个单元、一个章节后,也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知识。(2)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抓住要点,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通过理解加深记忆。(3)复习要注意归纳总结,使知识更加条理化、层次化。

4.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当天的学习效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基本要求是:(1)要及时完成作业。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2)要独立完成作业。养成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的习惯。(3)要注意解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答题要有一定的速度。(4)要正确对待作业的评价。要及时订正,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要认真总结解题规律。各教研组按月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课后辅导记录,开展评教评学调查,并举行教案和作业展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语、作业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数、英作业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讲课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左右,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复习、整理。这样,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行大面积的听课措施,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研究,推动教学工作,使教师们的相互学习,我们在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全体教师的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即每名教师在本学期至少举行一节公开课,有的教师举行了两节公开课;其他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同组教师进行评课,教导主任和各任课中层领导率先上课。有利地促进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呈现教师中间出现人人争相上好公开课的局面。

(三)、教研工作

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改文件精神,用创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学大纲,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的质量意识,促进教学手段的科学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努力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各教研组建立组内听课制度,经常开展组内听课评课活动,通过组内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把参加教研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成为教师的常规工作,活动内容丰富,教研气氛浓。利用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资源库建设、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比赛和展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校本培训方面

1、以骨干带普通,着力进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研究实践。本学期我们将在全校范围通过给骨干教师搭配徒弟、在全校范围内上示范课等途径,充分发挥了骨干 “辐射、带动”作用,使学校特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进行扎实有效。我们将以骨干教师为先锋,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将举行骨干教师座谈会、示范研讨课、经验交流会等,骨干教师应以强烈的心和勇于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其他教师受到启发,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学校特色的发展。

2、强化多媒体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为了使进入教室的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好务,除了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基本使用及操作培训外,本学期,我们还将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目的有二:一是让每位教师能熟练使用操作多媒体。二加深教师对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理解、整合的能力,促使教师们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

(六)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丰富师生竞赛活动。

上一篇: 档案管理的特点 下一篇: 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