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安全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安全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安全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71-01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最本质特征是应用型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近十多年来,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加大对实训基地投入的建设、采取校企合一、工学结合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技能的实践与提升得到了较大的满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但同时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在实习、顶岗期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更多的担心和忧虑。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确保学生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就成为在校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必要的、重要的课题。

学生入学教育初期,虽然有就业指导、现场参观、专题会议、图例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但职业安全教育只是泛泛而知,学生对此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概念。再有,安全意识、行为、习惯等安全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仅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由单纯学校教育转变到职业教育本身落差就大,更谈不上职业及职业安全概念的接受和深入了。再进一步讲,在实习时间和理论教学相差不多或实习时间相对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要使学生做到职业安全,了解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防范能力,为实习顶岗做好充要的准备比较困难。另外,加之企业急需用人,出现了预分配机制。学生在还未完全毕业就在实习阶段视同正式工人投入生产中去。而生产一线往往由于工作紧、条件差等多种因素致使安全教育不能很好地落实跟进。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数据调查显示:多数实训和新顶岗学生对于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并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危险,无知无畏,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达不到用人单位所期望的理想效果。这些都迫切需要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安全教育。那么,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如何想办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安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安全常识认知和提高其安全行为能力就成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先决环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首先,始终贯穿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尽可能将单纯的课堂知识展开并与专业紧密联系。例如,煤化工专业中氨性质的学习,要是仅仅靠文字的解释,学生很难结合专业深刻认识,更不要说在今后的专业实践中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了。但如果用氨泄漏事故视频引入学习内容。事故的标题、危害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透彻了解氨的刺激性、燃爆性等性质,事故的处置和分析、危险的排除、又能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今后专业实践和岗位实习的生产安全注意,积累和普及了他们未来职业活动的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篇(2)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是离不开安全这一根本前提。实施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所接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大多在生产、管理第一线,使其在工作之初成为了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特殊群体。

随着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笔者发现了由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导致很多知识点无法展开教学,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新问题。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将知识的普及传授迁移到了课外,课堂学习则用于更深层次的重点强化学习,进而加强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学习。针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现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展开探讨。

1高职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现状

根据从兄弟院校了解到的和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大纲基本上包括公共安全和职业安全两大部分。涉及有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实习实训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网络安全、饮食卫生与常见病防治、日常生活安全、旅游安全、求职安全、自然灾害应对、遵纪守法和意外事故紧急救助、参与职业活动安全等多项内容。但是,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知识点多、课时有限,上课学生人数多,学校大多采用讲座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关注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不高、预防和应对能力差,但又不屑于Π踩课程的重视和对教材的学习,更不用说自学。这样的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教育的需求,达到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学目的。

因此,结合当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安全知识的普及传授迁移到课外,让安全教育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综合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体现安全知识个性化学习,实现安全发展,值得探讨。

2翻转课堂应用于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翻转课堂的实施条件――移动设备

随着网络的发达,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这种新型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认同。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师生即可在网络平台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和交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和多样性,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2.2翻转课堂的必备教学资源――微视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技术和手段,是翻转课堂的必备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知识点单一,占用内存小,便于上传和下载,播放方便等特点。还具有可以重复播放、随时暂停、随意测试等特点,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能够较好地满足安全教育教学实时的需求。

2_3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上网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施依赖于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己成为生活和学习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利用网络交友、娱乐、阅读、购物,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有依赖心理,他们网上操作能力娴熟,对新鲜事物接受反映快。且大多学生具备查找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加工处理的能力。

以上,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高职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3.1课程基本信息

以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实习实训安全”教学部分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如下:(1)授课内容:实习实训安全;(2)学生来源:冶金专业二年级学生;(3)课程难点:校外实习的风险隐患识别与自我安全管理重点。

3.2课程模式设计

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课程模式设计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模式:

(1)高职学生有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两种,校外实习涉及到生活安全与工作安全两大内容。教师在课前可将这两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做成微课(如交通安全部分的标志识别、生产区域内的交通安全特殊规定、注意事项;冶金行业高温、高危作业特点及行业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特点等),然后设置相应测试题。

(2)课中,首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和测试情况反馈,教师着重讲解相应重点安全知识(如冶金行业高温、中毒、高坠等事故的预防,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烫伤等现场急救常识)。其次,结合学校针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要求及学生个人的安全职责等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巩固讲解和强调。最后,布置综合案例(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分组或自行完成)。要求学生既要能分析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又要能够找出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3)课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重新观看视频以强化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

篇(3)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案例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知识产权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课堂上实施的或者试点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就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同行交流。

一、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步骤

1.课堂讨论前的准备。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关于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及时反映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动态,紧密联系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司法解释,注重其现实指导意义。二,案例真实,贴近生活。真实的案例更能反映实际,也更具有说服力。三是,案例具有可辩性。适当引用有争论性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法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辩论能力,也可以增强案例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挥。

另外,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还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将案例事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找法律依据,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将班级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要求每小组集中讨论案例,相互提问、交流和讨论,并确定本小组的代表性结论,形成本小组讨论书面报告,同时推选本小组发言代表。第三,在课堂上组织每组发言代表就自己小组的观点发表意见,同时接受其他小組同学和授课教师的提问,本组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和回答。第四,教师对每小组的案例分析说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观点之中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第五,根据每一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小组代表发言和回答提问,以及本组同学的提问情况,确定每一案例讨论小组的成绩以及每位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该成绩占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一定比例。

二、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意义——以具体案例为例

我们首先通过在课堂上的一个知识产权案例的讨论,来说明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对于学生准去掌握和理解知识产权法理论的帮助意义。

案例:歌星毛某经乔某许可在演唱会上演唱了乔某创作的一首歌曲。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征得乔某和毛某的许可后,将毛某的演唱录制下来并制成CD出版。浪漫夜总会在市场上购得该正版CD后未经乔某、毛某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的许可,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即在营业时间予以播放。请问:该夜总会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犯了谁的权利?

对此案例,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知识产权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问题。初学知识产权的同学经常会回答浪漫夜总会的行为不构成侵权。在他们看来,播放的CD是该夜总会花钱买的,夜总会对该CD的享有所有权,歌曲的著作权人无权限制夜总会对CD的正常使用。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些同学往往是以日常生活中对“物”的“经验”来考虑问题的,他们把知识产品等同于知识产品的载体。无法理解为什么播放合法购买的正版唱片还需要支付费用的原因。

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学生意识到:第一,我们学习任何东西,尽量避免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去应对知识产权问题,既要看到知识产权法和民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必须重视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才不会被已有的知识所混淆,才能更准确地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内容。

第二,尽量避免以直觉思维的方式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们意识到,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分析思维的方式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机械表演是指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公开播送播放被记录下来的表演形式(如借助唱片、录像带或者电影胶片等再现已录制的表演)。据此,首先可以确定浪漫夜总会播放CD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属于机械表演,只有表演权这一专有权利能够对其加以控制。其次,分析词曲作者乔某(著作权人)、毛某(表演者)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录音制品制作者)中,谁享有表演权。最终确定只有词曲作者乔某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表演权,而毛某对自己的演唱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对自己录制的CD(录音制品)都不享有表演权。因此,浪漫夜总会未经许可进行的机械表演仅仅侵犯词曲作者乔某的表演权。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法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衔接相对紧密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知识产权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同时,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在教学中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一些建议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式教学的第一步,具有基础地位。另外,由于教学活动是围绕案例来展开的,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具有核心作用。案例不管从何种途径获得,必须来自生活、工作的真实,符合客观实际。案例选择要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因此案例难易程度适当非常重要。总之,选择法律案例时,既要考虑案例的质量,更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2.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案例课堂讨论教学,要改变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第二,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第三,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甚至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课堂案例研讨应该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通过巧妙的分组、讨论程序的设计,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

3.学校教学管理规章的调整。

篇(4)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27-03[作者简介]温丽萍(1978―),女,本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教师,中学一级。

提到“安全”,人们可能更多地想到人身安全。“安全”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基本语词,在各种现代汉语辞书有着基本相同的解释,即“没有危险;不受威胁;没有损失”。可见,安全也同时涵盖了心理层面的一种无威胁的感受,一种无危险的状态。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获取知识的引领者。因此,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和有归属感的安全情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习效果也是高效的。

一、我国课堂安全学习环境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小学阶段和中学的低年级段,学生们都习惯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学生们也很喜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到了高年级,学生很少主动回应老师的提问,甚至对于容易回答的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回答,或者回答问题的音量小。结果就是课堂上教师不得不陷入自问自答或不停追问的僵局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更注重来自他人的评价,注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害怕自己的回答错误或者不完美而引起他人的嘲笑,造成学生公开回答问题时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等情绪反应。

(二)师生关系的原因

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曾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伤害过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造成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和不信任,引起师生关系紧张,也会造成学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难以融入该教师的课堂。

(三)课程内容的问题

学习内容较难、较枯燥,或者学习内容本身不能吸引学生等原因也容易让学生出现抵触情绪。

(四)教学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教师代劳的部分太多,也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依赖性强、主动性弱,课堂上惯于被动接受。

然而,我们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进行考察时,发现课堂里面都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这个明显的不同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如果我们对上述四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度的挖掘,实际上不难发现高年级课堂中出现的“沉默、参与度不高”归根结底是在课堂、学校这个学习环境中没有营造出一种安全的、无压力的学习文化氛围。下面,笔者结合在加拿大B.C.省列治文市中小学参观考察的体会,谈谈如何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倾听、发言、合作等学习行为的积极性。

二、安全教学环境的营造策略

(一)营造舒适宜学的课室文化氛围

走进列治文市的中小学教室,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以生为本。在小学的教室中,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个橱窗都以集体的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Daphny老师告诉我们:这种集体展示的行为是受家庭环境氛围的启发,因为在大量的全班性展示过程中,能不断地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点:“我们是一体的,我们是一家人,教室就是我们的家,同学和老师都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所以,家是安全的,家是放松的,家是没有压力的。学生在这样放松的环境中,都愿意通过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发言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我们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课室中的某一个角落总摆放着一些糖果和饼干(坚果除外),学生和老师在课间可以随意取用。低年级课室的前面部分区域会铺一块大地毯,这块地毯的用途很丰富,老师可以和学生坐在地毯上学习、做手工、画画,学生学习累了也可以在上面躺一下,甚至打个滚儿。置身于这样人性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室环境中,学生和老师的心情也是放松的,其创造力也会得到激发。

(二)打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加拿大的课堂教学原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不同的学生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如果长时间地用同一种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必定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加拿大的课堂教学相对比较注重开放式的思维、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的作业。对此,Bruce总监的分析鞭辟入里:最糟糕和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问是:“美国的首都在哪儿?”“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因为这种课堂提问方式是封闭式,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这种问题最不需要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而学生的回答往往也是迎合标准答案、迎合教师的期望值。因此,但当学生面临此类问题时,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时刻戴着思维的镣铐,缺乏进一步思考的内驱力和安全保障。此外,加拿大的开放式课堂还体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开放等几个方面。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感到安全,能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自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上的碰撞与融合。

(三)缔造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积极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关键,是学生安全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相信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师生共同的利益,那么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会更加活跃和充满期待。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渊博更重要。因此,加拿大的学校非常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是笔者在列治文市中小学课堂内外发现的一些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小技巧。

1.小学全科教师每天在课室门口欢迎学生,中学走班制教师也会在自己的教室门口迎接学生;

2.开学时调查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掌握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注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课间休息时教师与学生在走廊交谈,中午和学生共进午餐;

4.善于用幽默的语言和有感染力的表情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看法;

5.注重倾听的技巧,和学生交谈时强调“eye to eye”,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四)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

列治文市主要的课堂学习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Group Work)。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本不是什么特别新颖的学习形式。但走进课堂后,笔者才发现加拿大的老师在操作上非常注重三点:1.创设小组文化。不同的小组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思想,有代表自己小组的标志或颜色,这些都是引领小组团队文化的精神象征,当学生感受到自己和小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真正融入小组,进而融入班级。2.教师只提供有限的帮助。加拿大的课堂很少看到老师作为一个示范者教学生应该怎么做,反而是作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加入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当我问起这个做法的意图时,一位正在上课的女教师对我说:“我的参与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示范,学生会从我的身上看到如何用准确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合作。” 3.同学间的交流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respect),学生从安静地倾听他人发言、有礼貌地发言、鼓励性地表扬他人、表达赞成和不赞成意见时的措辞等方面学习尊重他人的做法。

倡导相互尊重的生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了来自学习伙伴的安全感,得到了被包容和被接受的满足感。这既提高了自身素质,也减轻了心理负担。

三、结语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告诉我们,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上一种正常的、自然的心理需求。只有教师带着富有创意的设想和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学生带着努力创新的愿望,才能共同营造安全的、无负担的课堂,才能共同步入海阔天空的教学天地!

篇(5)

(二)无处不在的网络触角与监管控制的乏力始终存在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更加智能、更加便捷工具的使用,互联网升级3G网络、4G网络的出现,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覆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有人生动地形容网络化趋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人类社会将被一网打尽。微信、微博、手机网络、社交网站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微时代”已经来临。截至2013年12月止,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全国2000万大学生都是手机网民,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开发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个人化。目前的高校是以校园网为主要阵地的网络集群,而在校园网之外,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3G、4G网络,也深受大学生喜爱。而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校园网主要在选课、学费缴纳、学分查询等方面。对大学生喜爱的电影下载、网页浏览、社交平台、游戏等,校园网的网速较慢,而且管制较多。加之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时尚,手机上网涉及个人隐私和权限设置,这种涉及到个人隐私的监控管理很难实现,这两种情况决定了校园网络监控的乏力。

(三)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与高校网络安全知识平台创建的滞后作为一种新工具,互联网承载着最大、最广的信息传输功能。按照舆论学的相关理论,信息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失真的过程。有些信息在开始传播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问题,而有些信息,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无限放大。由于“沉默螺旋效应”的存在,使得虚假信息的危害性进一步升级。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间谍等,已经成为频频出现的问题。美国学者詹姆斯•博特(JamsPotter)在他的《大众传播学导论》中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历着信息疲劳而浑然不觉。新闻娱乐化、信息碎片化,使人们失去了理解信息的语境,对信息的理解和思考变得浅易,而媒体也给受众造成假象———我们很富有知识。”而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往往容易使得学生深陷其中,尤其是网络游戏。大学生正处在各种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而一旦进入“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无主体网络社会,其原有需要加固的道德纪律和舆论、感情防线极易崩溃,传统道德基础将被逐步消解。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扩散的无序性、多样化,高校建立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平台,开设网络安全知识教育课,培养学生鉴别信息、提高防诈骗、侵害的能力很有必要。而目前,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平台的构建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网络犯罪、被网络侵害、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等问题的产生。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管理模式构建

(一)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理念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是一个集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知识、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培训、网络技术操作为一体的学习平台。构建这样的平台有利于将网络技术教育与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性的服务性载体。

(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需要有平台支撑,核心在于构建一个以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数据库。数据库的支撑平台需要建设专门的网站,结合高校校园网建设普及的实际,可以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站,构建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平台,深入推广。打造全新独立的教育资源平台,借助校园网的基础地位,深入推进平台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将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教育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平台,可以在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增设安全教育栏目,也可以重新打造独立的教育板块,在进行计算机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中,融入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学习,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的普及。

2.实现融合,道器相衡。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要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课堂教育相融合,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鉴别、抵制不良信息、错误信息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美学教育等不谋而合。通过打造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教育等融入其中,在提升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上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电子课程,进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和在线评估是丰富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数据库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着力点。

3.强化专业,凸显特色。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利用平台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素质和能力,打造专业化队伍。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资源平台,最终将成为高校德育讲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工作、管理工作的平台。因此,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更好地为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网络安全知识技能服务。德育讲师通过平台开展教育,要对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特点进行学习,通过平台开展教育与课堂教育完全不同,平台教育更加立体化、更加需要有鉴别意识和相应的操作能力,组织德育讲师进行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技术管理人员也是平台的直接管理者、维护者,技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从网络操作、信息维护、数据库管理等方面进行,让学生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对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信息黑洞”等有确切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认知。

(三)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资源平台的管理

1.对系统本身的维护与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网站建立起来后,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必不可少。由于在校园系统的网络中,存在大量用户,各用户以不同的业务关系或其他关系相对独立地组成各局域网子系统,依靠其子系统的支撑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流。这种分布式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各子系统运行的独立性,从而相应提高了校园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但相对分散的处理方式使资源共享性和透明性受到抑制,各子系统外用户对非本部门的资源的利用较困难,同时由于教学行业工作特殊性限制,信息流量在局部范围内的突发传送相当频繁,将会导致某些信息通道的瓶颈,造成运行中断。除了资源的分散性和流量的不可预测性外,将来结构的多种化和分布式使网络整体维护工作相当困难。针对以上情况,网络管理系统应主要对网络资源的配置管理、过障管理、性能管理、记账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的维护管理,引入目前市场上流行最广的CISCOWORKS管理软件可以轻松实现信息的配置、过障管理。

2.教育者对平台的运用和管理高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学习平台的开发,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观,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运用能力。网站开发的最终落脚点在教育者身上,教育者如何运用和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1)借助平台优势,促进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实现面对面的教学,但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成效往往不是很理想。通过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平台,将德育工作融入安全教育、网络知识教育中,借助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迅捷化、可视化、生动化等特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书本、单调乏味的现状。开发德育电子课本、视频与网络安全知识融合,促进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德育和网络安全教育新局面。

篇(6)

2、开设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3、对教职工开展群众性安全知识竞赛、评比、娱乐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救灾和安全事故防治能力。

4、普及安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强化大众化的安全“三不伤害”的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篇(7)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篇(8)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79-03

当前学校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往严重危害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营养不良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基本得到控制,而伤害则已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某市按照学校类型分为普通小学、重点小学、普通初中、重点初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等6层,每层随机抽取2所学校,每所学校各年级按班级人数整群抽取100名左右学生。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小学仅调查四~六年级学生。全市共调查12所学校4 600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4 5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0%。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20岁,其中10~18岁之间的占97.7%。在家庭情况中,父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56.9%,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47.6%,家庭年总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为37.3%。

1.2 方法 采用“学生伤害与安全因素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社会学资料、安全行为、安全知识和技能、其他4个方面共62道题目,题型均为选择题。所有问卷调查均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协助下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匿名自填,当场独立完成,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剔除无效问卷后,统一使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录入方式输入并校对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安全知识

2.1.1 基本情况 安全知识调查包括急救知识、煤气中毒知识等日常生活方面和放射性事故、海啸等灾害方面的知识共16道题。在日常生活安全知识方面,学生对触电防护、煤气中毒、溺水抢救等知识掌握较好,选择“知道”的分别达到24.8%,24.1%和20.9%;而对于脊柱跌伤搬运和心脏病抢救的知识则了解不多,选择“知道”的仅有14.1%和14.2%。在灾害知识方面,地震和洪水的逃生知识掌握较好,选择“知道”的分别达到20.2%和19.5%;而化学物中毒、化学毒物泄露、放射性事故的知晓率则较低,分别为10.8%,11.0%和14.4%。

获得安全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39.9%)、报刊书籍(23.9%)和学校课堂(16.3%),68.3%的父亲和70.6%的母亲会经常主动告诉孩子一些安全知识,有4.6%的学生认为获得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家长介绍。

2.1.2 不同学段学生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知,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对于化学毒物泄露、心脏病抢救和脊柱跌伤搬运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其余各项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3 安全知识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赋值转换后定量分析,安全知识得分最低16分,最高64分,中位数为40分,均数为(39.84±10.36)分。将学生根据安全知识得分分为A,B组,安全知识得分

由表2可知,普通学校、父母不经常主动告知安全知识都是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的不利因素,而女生、高年级、父亲文化程度较高、家庭年总收入较高则是安全知识得分较高的有利因素,单项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安全技能 学生对触电防护、楼内失火逃生的技能掌握较好,正确回答率分别达到91.6%和88.0%;而在“是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一项,仅有29.2%的学生选择了“会”,该项技能掌握较差。

2.2.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学生安全技能得分比较 通过对各项安全技能的选项赋值转换,将学生对于安全技能的掌握情况定量化,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学生安全技能得分比较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和父母职业不同的学生安全技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学校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安全知识得分不同的学生安全技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2 安全技能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赋值转换后定量分析,安全技能得分最低9分,最高18分,中位数为14分,均数为(13.99±1.26)分。以学生安全技能得分为因变量,以学校类型、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家庭年收入、安全知识得分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和剔除自变量,找出对安全行为有影响的变量。α=0.05,β=0.10,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安全技能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F值为34.970,α

由表4可知,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学校类型、性别、年级、安全知识和父母文化程度;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年级对学生安全技能得分的影响最大。

3 讨论

3.1 安全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青少年能否保障自身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安全知识得分在45分以上(相当于百分制的60分)的学生仅占29.7%。调查结果还显示, 在灾害逃生知识方面,学生自我报告对于地震、洪水知识知晓情况相对较好,而化学毒物泄露、放射性事故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在日常生活安全常识方面,学生对于脊柱跌伤搬运和心脏病抢救的知识掌握较差,而对触电防护、煤气中毒防护等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好。

学生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为广播电视,不同于张瑾等[2]的调查结果(学生主要知识来源为书本),可能与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不同有关。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积累的各种知识在不断增多,知识面不断扩展,学生并不满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因此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来获取安全知识。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安全知识积累有着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还显示, 当煤气中毒等情况出现时,女生往往能较好地处理;而在核武器防护等知识方面,男生知晓率较高。可能与男生对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相关书籍或影像资料接触较多有关。

重点学校学生安全知识得分高于普通中学,可能与学校教育内容有关,但也不排除因为受到学生自身性格和素质差异等混杂因素影响,外向型或混合型性格的学生安全知识得分高于性格内向者。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青少年获得的大部分安全知识可能来自于小学高年级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和家长对应试课程越来越重视,从而忽略了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

从影响学生安全知识的因素来看,除学校类型、性别、年级等因素外,父母是否经常主动告诉安全知识、父亲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总收入也被纳入回归模型,说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安全知识的掌握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牛静萍等[3]的研究也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以及父母职业为医生、科技人员、教师的青少年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3.2 安全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安全技能就是在可能有生命威胁的中运用各种技能和手段逃离危险,从而减少伤亡的方法[4]。我国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长期生活在较为稳定有序的校园里, 日常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在防火防盗、灾害逃生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9.2%的学生报告会使用灭火器,而完全不会的学生达到31.7%。青少年对触电防护和楼内失火逃生的技能掌握较好,正确回答率高于黄迎乒[4]对河南部分大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但仍有1.4%的学生在楼内失火时选择了跳楼,3.1%的学生在发现有人触电时选择了拉开触电者,如果这些学生真正遇到类似情况, 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可知,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学校类型都对学生的安全技能得分有着较大的影响。青少年缺乏生活经验,对是非、安危的辨别能力较差,自我约束力薄弱,常有冒险或侥幸心理,对突发事件缺乏预见性和应变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而安全教育不仅应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培养安全意识,更应教给学生发现险情、判断险情及安全逃生的技能。

4 参考文献

[1] 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2] 张瑾,朱士新,谢云龙.昆山市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49-950.

篇(9)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47-02

电力企业的职工是否具备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高低对企业能否实现持续性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逐步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但电力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电力企业提升安全培训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电力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以及管理工作,并在安全培训实践中建立有效培训和管理体系,促使电力企业职工提升安全意识,最终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发展目标。

1 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工作现状

企业中培训和管理工作属于人力资源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就电力企业角度分析,安全培训则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开展安全培训的活动、加强安全培中教材选择与方向指导,但目前的安全工作却出现不容乐观的现状,集中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1.1 安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者

由于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在加强安全培训方面却出现了专业指导者较为缺乏的情况。许多电力企业在培训方面缺乏专业指导,一方面是之前不重视对电力安全培训师的培养,从而导致了现在在安全培训方面缺乏指导者;另一方面是在安全知识培训的教材择用方面,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这就使得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中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此外,电力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时,较少外聘培训师,一般情况下是临时安排公司职工兼任[1],他们缺乏培训的经验与技能,再加上培训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编写,有的是临时在网上下载,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职工也没有有效掌握安全知识。

1.2 安全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采用课堂式,把电力中的安全理论知识模仿课堂形式传授给职工,这种方式较为枯燥,而且职工难以记住所有的安全知识,因此,在这种形式下,电力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第二种形式是把安全知识通过PPT形式进行简化处理,以提纲挈领的方式梳理安全知识结构,然后组织一定的考核,职工为了顺利通过考核,而采取“突击”式学习,尽管通过了安全知识考核,但是职工并没有真正掌握安全知识,这也没有真正实现电力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目的,同时也使培训工作变成了“走过场”。

1.3 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健全的体系

电力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中,由于没有十分健全与成熟的体系,使得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知识培训没有获得预期效果。因为电力企业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在其他方面,如加快拓展服务范围、架设户外输电工程等,所以在安全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不完善的现象,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过程中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2 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与管理中工作的策略

2.1 电力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培训工作

首先,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要把安全培训提上工作日程,并通过签发专门的安全培训指导文件促进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精心设计以及组织安全知识培训活动,坚决执行管理者在安全方面所做出的指导。其次,电力企业中的管理者还需要积极地构建安全培训与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促进安全培训工作能够在制度、体系中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升安全培训的效率[3]。最后,电力企业需要加快培养专业的安全培训者,从目前的电力企业中从事安全培训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对那些兼任培训工作的职工,要逐步提升他们的培训能力,如通过选派他们参与培训技能方面的知识学习,然后把自身所学技能用于职工的安全培训中,进而提升电力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能力,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在安全中生产与发展。

2.2 电力企业需要开发培训资源

第一,电力企业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较多,因此,企业在进行安全培训时,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而开发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培训资源,从而能有效地提升职工处理以及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职工,在安全培训时需要把重点放在户外安全问题常发生的方面,主要有:极端天气下带来的安全危害、维修户外输电设备等。通过安全知识培训,提升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开发电力企业中安全培训内容,这就需要从事培训工作的职工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企业合不同工作岗位中所出现或者是潜在的安全问题,然后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形成适合电力企业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管理的内容,并能够对职工带来有效指导。第三,电力企业可以组织工作人员编写安全知识的教材[4]。一方面便于企业职工能够随时阅读,进而掌握安全知识;另一方面促进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通过电力企业加强建设,形成如图1所示的安全培训和管理模式。

2.3 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电力企业可以结合职工工作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计划,从而保障职工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

因此,电力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时间以及内容,可以尽快帮助企业职工迅速掌握安全知识,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见表1)。

3 结语

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中,电力企业在经营方面逐步进入更大更宽广的领域,这对电力企业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泸州医学院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每一届随机抽取3个合班。

2方法

2.1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前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传播疾病认知程度、性观念现状以及学校开展性安全教育形式与必要性等,由经培训的调查员在同一时间内进入教室开展调查。2.2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性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主要由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回顾及重难点解析、性病的危害、常见性病的病原特性及安全套特性、怎样才能防止性传播疾病。2.3随机选择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个合班的学生调查他们在上完性传播疾病后对性知识及性安全知识的了解。对2009级临床专业学生在进行性传播疾病教学后安排4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次性安全教育课,课后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性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学效果。2.4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2008级共发放问卷348份,收回348份,回收率为100.00%。2009级共发放问卷345份,收回345份,回收率为100.00%,调查结果见表1(表12008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传播疾病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及2009级临床专业同学在学习性安全教育前后性病及性安全知识的调查情况)。从上表可以看出,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课程的前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558.96,P=0.00<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χ2=609.7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以后不会发生不洁、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2008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和2009级学生在上性传播疾病之后上性安全教育课程之前,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0.33,P=0.57>0.05)及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明显差异,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0.65,P=0.42>0.05)、是否有过(χ2=1.04,P=0.31>0.05)、是否有过不洁(χ2=1.34,P=0.25>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2.10,P=0.15>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0.54,P=0.46>0.05)在性传播疾病课堂教学前后也无差异。2009级学生在上性安全教育之后,对经典性病的了解(χ2=38.60,P=0.00<0.05)有明显差异但对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了解无区别。对于安全套能否完全防止性病(χ2=562.90,P=0.00<0.05)、以后不会发生不洁(χ2=72.98,P=0.00<0.05)、是否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或亲人性安全的知识(χ2=529.72,P=0.00<0.05)在性安全教育教学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是否有过、是否有过不洁在性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并无差异。在性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前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有开设性安全教育的必要。

上一篇: 合同管理重点 下一篇: 对证券投资的理解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