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课堂教学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篇(1)

语文是小学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当前的小学教育系统而言,小学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学习均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整个学习生涯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对语文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研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讲台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教学的需求相适应,而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充分的表明,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且教学内容也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由于多媒体全面的结合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可以说是集形象、生动、直观于一身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可以强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更加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由心理学研究可知,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但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便会形成对知识的渴望及好奇心,就会更加执着、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精心设计,是语文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课程导语的设置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有助于找准教学的基调。比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在我国南海上,坐落着一片岛屿,它们既像一颗一颗的珍珠在碧波中漂浮,又像一朵一朵的星莲在水面上荡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美丽而又可爱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吗?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而又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然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并且设置这样的问题:西沙群岛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里?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进而积极的投身到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学习中。好的导语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抓住,能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三、强化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创新意识

就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体系而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通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就应当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其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往往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产生,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习方法提起应有的重视,要切实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其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习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最大限度的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相满足,以此推动教学的发展;其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的,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将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来,并且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性的加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篇(2)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动画、图像、文字、声音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从认知角度来说,学生更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生动的事物和知识。

2、教学课件的应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和“学”的互动环境,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可以真正做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实现人——机互动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3、利用教学课件,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和“研究性学习”意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这种教学形式不再是教师把归纳好的知识点抄到黑板上让学生记,因而学生为了能总结、归纳出准确的知识点,课前能认真地进行预习,一些学生还主动到图书馆查资料,有个别学生为了便于记忆,还把教学内容编成顺口溜。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4、教学课件的运用,为实行学分制提供了教学方式的支持。学分制式的弹性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展、竞争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经济条件,自主控制学习内容和进度。教学课件具有“开放式”和“互动”功能,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校园网上通过输入个人密码播放多媒体课件,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所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无需考虑重修科目、人数、便可进行开放式教学,因而,为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教学方式的支持。

二、师生对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反馈意见

第一,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直观,便于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看了课件后,普遍认为过去无法理解的内容,现在通过看动画、图片、听配音,首先能看懂内容了,对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的理解容易多了。第二,有利于启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课件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好的课件,必然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无疑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过去学生基础较差,专业技术课无法讲授的情况不存在了,而且,课堂“活”了,学生们“动”起来了;其次,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由于形象、直观,学生一下子便可理解,不需老师反复讲,可以节省大量课时,缩短理论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教学比率。

三、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为,就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它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所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经验都是我国教育几千年发展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实用性。假如我们过多的追求一些表面的奢华、大容量、新颖和现代化,结果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顾此失彼,更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还要比较客观的结合我国传统的教学因素,从而做到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把多媒体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和难点

在我国《中小学教学软件审查标准》中规定,从教学性要求、技术性要求和文档三个方面对课件进行审查,在三个方面中教学性要求占着主要地位,其包括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教学目标,提前设计教学内容。可以通过PowerPoint 的精心设计,从视觉、听觉与空间等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通过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传递教学内容,还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此过程中要避免只注重花俏的表现形式、大容量,课件中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修饰的动画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应该将课程教学的重点突出,还要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我们在充分考虑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感知规律以及注重规律和记忆的基础之上,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合理地处理好师生、教材以及媒体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广、更深和更多的知识。当前,课堂教学包含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要素,其中教师因素起主导作用,他们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但是他们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作为学生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教材而言,它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但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健全的一种认知工具,但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渐引入,要做到有效发挥多媒体的高效作用,就决定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调节的控制。我们知道,教学内容和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疑难点时,假如还仅仅使用多媒体进行机械地重复,做不到因人而异、深入浅出,就会大大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高。此时,如果能够穿插教师的讲解,做到随点随讲、随讲随映,就会让学生因教师的语速和语气的不同而大有新的收获。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5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现代教育研究者们对初中时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期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将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尽管初中在小、中、高等时期里占据重要地位,对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承前顾后”的作用。但初中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要与其它两个时期相互统一,这是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特点。

(二)复杂性。无论是有理数运算或者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均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很难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的运算技巧,这些复杂性特点对学生个人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而并非单独集中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前期是一个准备环节,注重数学课堂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熟悉教材。掌握数学教材的组成结构,熟悉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数学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书本教材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展开教学[1]。但是,对于一些潜在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书本且深入研究。如:有理数这一章节里,教师不仅要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内容,还应熟悉教材中对有理数符号的应用,在课堂上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前期组织好教学方案且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是很关键的,其关系到后续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结合此次课堂的授课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适当地规划编排,从而实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如: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有理数方面的素材,以此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流程的编排,从加、减、乘、除等方面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制作课件。教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开始普遍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辅助教师用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书本教材。新课标体系下,许多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师,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书本教材,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制作教学课件,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也易于学生对数字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堂过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理数教学里,可注重学生对数字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划分等知识,经过适当地引导便可取得教学成效[2]。但是,面对几何知识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如:“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我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等三个基本线形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讲解知识才能让学生领悟书本教材的内涵,掌握数字、图形等知识的规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应深入性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为例,除了在理论上对两种线形进行阐述外,还必须画出两种线图以作对比。可从“是否存在焦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把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内在区别。

(三)能力训练。数学能力主要是针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说,全面训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做题能力。如:分式方程教学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转换能力,通过适当地习题训练,使初中生对分子、分母的换算更加熟悉,简化分式结构再进行计算;勾股定理教学中,学生掌握两个直角边与一个斜边关系后,选定不同尺寸的直角三角形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运算训练,既锻炼了数字运算能力,也牢固地掌握了定理的本质内涵。

总之,数学学科在许多行业研究中均得到了推广使用,自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以来,数学就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学科内容,一直延续着其日常教学活动方案的执行。制定教学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应详细地了解初中数学的特殊性,以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篇(4)

“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说明了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音,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们都很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计。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令人看了有些“华而不实”之感。

片段一:

学区公开课上,王老师在教学现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二者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主题,但却相去甚远。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王老师第二次执教时对该片段的处理:上课铃声响之前,多媒体声像同步――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接着教师用刚刚学过的李商隐诗《无题》的对爱情的追求启发引入.再通过散读、多媒体配乐朗诵、最后借助诗歌的抒情思路领会诗人的爱情宣言,进一步深化主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为了“情境而情境”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这样追求“轰轰烈烈”的课堂效果,是一种课堂作秀,不是我们提倡的新课程教学,而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的假课堂,因此,在情境设计上,要注重自然延伸的有效性,真正设计出为教学服务的情境。

二、为创新而创新,阻碍学生的思维

在观摩课、竞赛课中不用多媒体辅助设施的教师几乎是没有的,因为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定位存在偏差,认为课件运用得越多越好,设计得越新颖越好。教师一味追求一帆风顺的课堂,课前话了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熟悉课件,并让学生参与进来,甚至还将个别题目答案透漏给学生。

片段三:

本校教师杨老师在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时,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了整个课堂,甚至连愚公移山这首歌,《愚公移山》的动画片等与《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再加上一些可爱的小动画、漂亮的花边,突如其来的众多新奇的花招,哗众取宠,学生课前还情绪高涨,而接近尾声却“跌入峡谷”,汇报学生人数寥寥无几。

经调查分析,课件穿插使用次数太多,其琳琅满目程序令人眼花缭乱、头昏目眩,学生无法进行知识从“同化”到“顺化”的编码;部分学生感觉到回答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缺乏成功感,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了许多东西,实则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因而更谈不上取反思创造了。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使课改走向极端。

三、用“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削弱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仅在“辅助”二字当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如一味的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片段四:

本校的张老师在上《桥之美》时,不是让学生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体会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欣赏桥美之所在,而是机械的展示十幅各具形态的桥,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欣赏她对本教学课件的处理,课件中的每一幅画都伴有教师动情地现场解说,精选的画面与教师动情的现场解说,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间相互感染,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突破了教学重点。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78-01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生物教师的最高追求。那么怎样才能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生物高效课堂的前提

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开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人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得有长流水,一点儿也不错。就如我们教生物的而言,有的知识会牵引到其它学科,你就要对其它学科知识懂得一些。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点拨,适时抛砖引玉,放得开收得拢,很好的驾驭课堂,学生才能真正尊重教师,重视这门课程,喜欢这门学科。

2、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当今社会发展飞快,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注重教师的外在形象,更加严格强化师德的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只有表里如一才能建立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师与生在融洽的关系中愉快地合作交流学习。

3、教师要有扎实的其本功

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 2、板书 3、思维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以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产生浓厚兴趣。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生物高效课堂的保证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即备课,所课备课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备教材就要钻研教材,本节课需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有什么发展前景,这些都是老师提前要预想到的,也就是说老师要时时刻刻在学习。所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达到生物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

1、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问和期待。

2、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回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

3、精彩的学习过程――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更加关注学生学得多么主动。有效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三个基本特征: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及效果;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回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

篇(6)

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底码清楚,才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收获的目的。

1.1 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理解,建立起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每一章节、每一课时的具体知识点。

1.2 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准确把握本章节、课时的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应用要求,从而确定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这些知识点中再分析出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如何去突破它。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准确把握知识点的方法,要想使每一节课都做到知识点明确,并且紧紧围绕知识点设计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在攻克一个个知识点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学会学习,持之以恒,学习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2 教学设计中,可以兼容各学科特色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信息越及时、越全、越广,谁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在信息技术课越来越被重视,地位不次于数学、语文、英语这三门工具性学科。对各学科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综合等,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实施信息技术最优化教学,也即今所说的课程整合。整合就是一个系统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与其他系统或事物之间,根据之间的联系,整体协调,通过相互的兼容、渗透,使系统各要素都能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的整合可分为本学科内部的整合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种方式。

2.1 本学科内部的兼容。

2.1.1 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本学科教学。这种情况多为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对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接受学习任务,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1.2 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只对个别学生进行讲解、辅导,更多的是扮演一名教学组织者的角色。如在教授画图中的一些简单工具时,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热区功能来制作教学课件,当学生把鼠标指针放在一个工具上或在这个工具上单击鼠标时,工具的旁边就会出现这个工具的作用及用法等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看资料来自学这些工具。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非常有效,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使用。

2.1.3 利用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以网页的形式放在internet网上(也可以是局域网上)。由学习者点击相应的网页进行浏览,内容可以是文字、动画,也可以是交互功能很强的课件(flash就可以实现)。

2.2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兼容。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并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其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用”这个字上来。例如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给学生几篇短文,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去给这些文字归纳标题,并把标题用艺术字的形式表示出来,修饰短文。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归纳、总结、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例如数学课上经常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多方法解决问题,同样,信息技术也可以要求学生多方法、多途径去完成某一任务。如插入艺术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绘图工具栏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也可以利用插入一图片一艺术字来实现艺术字的插入。又如在教学多张幻灯片的插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来尝试,如在大纲视图中单击右键,实现新幻灯片的插入,或单击插入一新幻灯片……

信息技术课上的画图程序、金山画王等哪一个不是与美术学科息息相关的。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画图有关内容,在我们完成教学画图中的有关工具的使用之后,在讲到综合方面,我们可以将美术课上的一些教学内容利用过来。比如《缤纷花布》这是低年级美术教程中的一课,但也可以利用到计算机画图课程中。而且通过画花布的过程中,把画图中的所有工具都综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利用画图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教学设计实施中可以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的情感领域是丰富而复杂的,还会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坐立不安、睡觉等情况,自制力弱的学生还可能发出怪声、扮鬼脸或做其他调皮动作。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情感需要上去作考虑,则易于一味地责怪学生不听话,简单草率地认为他们是不守纪律的孩子。如果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他们乐此不疲,能够自发地进行行为调试,协商解决矛盾,想办法克服困难,活动结束时还恋恋不舍。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重视学生的积极情感教育。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精彩照片剪辑》时,我给学生好多张校园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缺陷的地方(如有些角落有垃圾、有些地方被小朋友画上了画等)让学生自己观察照片,需要裁剪哪些部位,然后提问为什么要裁掉这些地方,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教育学生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校园,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变得非常的美丽。这就对学生起到了爱护公物的情感教育。

再者,就如我们平常上计算机课时,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不能随便移动显示器,不能非法关机等;为了让计算机教室看上去整洁,离开之后要记得做什么事,如把键盘、鼠标归位,把凳子整齐的放好。

还有,我们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现在blog很流-行,学生也对此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教学生如何申请博客,如何利用博客来记录平时的一些生活感悟,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来浏览别人的博客,并进行发表评论或留言。这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品德的教育,不能在网络上中伤别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小网民。

篇(7)

“翻转课堂”译自“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这一教学模式由美国教学者提出并逐渐推广起来,最初教师以使用视频软件制作PPT教学课件并将其上传到网上的方式作为为缺课学生补课的教学材料,后逐渐进行了更具开创新的尝试,即通过利用教学视听材料等让学生在家进行自学,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就存在问题进行辅导。“翻转课堂”作为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及流程等,在这一模式中师生角色、课堂模式及管理方法等均发生了变革。

二、高职院校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条件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及教师辅助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推行需要具有几方面的必需条件:

(一)支持“教”与“学”的信息技术条件

翻转课堂作为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存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是其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在教学方面,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开展的特征要求院校在软、硬件设施方面需具备一定的基础,如稳定、流畅的校园网,无线、有线网络在办公区、宿舍区及教学区的全面覆盖等,从而为教学实施提供网络支持;在学习方面,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确保课内教学与课前自学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平台上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完整、全面、系统地展开。

(二)师资力量条件

由于翻转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教学能力:其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课程设计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再设计,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为依据,并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导向,对课内教学方法、过程等进行改革,从而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目标[2]。其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听材料等,同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等完成学习任务,且学习过程需要有效、全面的反馈予以支持,这整个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展,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视频课件制作能力等,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条件

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自身的能力条件是该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方面,学生应具备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在课前时间独立对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等进行思考和研究,具备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3]。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通常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组织能力等较强,也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能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促进自身学习,学生还应具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作科学合理的视频、音频资源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制作的视听课件等资源,对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前了解并奠定一定基础;其次,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针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设计适当的练习或测验题,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成果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促使自己能够达到更高学习水平。

(二)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8)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保证良好课堂效果的前提。同时,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奖赏和鼓励,从而感到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就能产生对语文课堂的乐趣。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还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交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敢于反驳别人乃至教师的意见,即使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如在一次单元评价后,我讲评试卷时,阅读题中有一个加标点符号的题,有关引号的三种用法。我班学习优秀的李莎莎同学首先回答的这个问题,其中有一处加错了,我问:“不同意她做法的同学请举手。”只见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人举手。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能看出有许多同学不同意,因为莎莎学习优秀,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着此情后,我说:“老师知道你们中一定有不同于莎莎的做法的对吗?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答案,你可能就是正确的,现在谁能说出自己的做法?”只见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并说着“老师,我的不同叫我说。”课堂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就能营造民主欢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究,体会课文。当然,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课文的不同情况常常变换教学方法,达到课课有新意,堂堂有趣味。

例如:孙友田的《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表现的是母亲在月光下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对他进行爱文学爱故乡的教育,使他终身受益。我教这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唱童谣,表演猜谜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深深的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感受到文中母亲对孩子的启蒙。这样,学生加强了情感体验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创造主动参与机会,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篇(9)

一、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是对高效性课堂或者高效型课堂的简称,也就是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能够达成较高目标的课堂。具体来说,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和任务,实现教学效率、效果、教育活动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有效课堂做基础。

相对于一般教学目标而言,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提高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等方面努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笔者主要结合九年级的实际情况,对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1.与时俱进,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个教师坚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也就决定了教学效果是否有效。初中数学教师要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的作用就是指导,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反思机会,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

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存在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及时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讲解第二十七章《相似》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似的含义,就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相似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相似的含义,更好地掌握相似这一知识点。

3.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通过教学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谐的学习氛围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还应该扮演成学生朋友的角色,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知识与感情的双边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4.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获得新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强,动手操作的欲望也比较强烈,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学生基本上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不能体验动手的乐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教师的讲解带给学生的是间接知识,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知识,相对于间接知识而言,学生对直接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掌握也更牢固。初中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这一章节时,教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亲身感受一下立体图形视图是怎样产生的,不同角度的视图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

5.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手段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教师只能依靠黑板、粉笔和口头的讲解,很难将一些很抽象的数学问题描述到位,学生也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课堂效率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被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第二十三章《旋转》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图形旋转的变化,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物体旋转的过程和变化,更直观地显示出旋转给图形带来的改变,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旋转的规律。

篇(10)

【摘要】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课堂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课堂时间使用的误区,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唤醒教师对课堂时间的重视,引导教师掌握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 课堂时间;管理;教学效益

课堂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堂时间使用不当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课堂时间使用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一、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时间意识,在课堂时间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没有计划的上。备课时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使用不合理,讲到哪算哪,下课了主要内容还没有讲完,就拖堂,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课堂教学效率低。

2.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是时间老师基本上占用了,课堂变成了”讲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只是体力消耗,学生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很小。

3.简单肤浅地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得表面。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学生思维质量低下。二是问得随意。在教学中,老师提问随意、量大,教师在一节课中问了四五十个问题,学生一节课都在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

4.漫无目的地导。教师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在思考方向上产生偏差,以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

5.小题大做的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有的问题学生犯错人数多一些,有的人数少一些,人数的多与少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情况不同,老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往往因一两个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地把全班学生训得鸦雀无声,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责任,重视时间

我们要对四五十位学生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产生敬畏,要明确责任,重视与加强课堂时间管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与增值。

(二)加强备课,规划时间

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情、备教材,也要备时间安排,恰当地安排教学任务,对学生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有个预估,如:让学生阅读教材要用多长时间,做一道题要用多少时间,学生汇报要用多少时间等等,这样就能对课堂时间有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落实主体,还给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每位教师都能理解,但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却还是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是课堂主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间就要还给学生。有一项心理研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的比例关系,得出的结论参见表1。

可见,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效果越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占有的学习时间也相对的多。所以,只有限制教师”讲”的时间,才能保障学生”学”的时间。教师讲得少了,就会想办法做到讲得精、讲到点子上;教师讲得少,学生就能读得多,练得多、学得多。当然时间不仅要还给学生,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形式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及责任去学习。

(四)运用规律,用对时间

1.课堂上用对时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学生思维集中程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论述,上课后的第10分钟到第30分钟的20分钟区间,是一堂课效果最佳的时间;因为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第10分钟学生情绪开始稳定,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到第30分钟以后学生注意力又开始分散力。

小学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学生思维集中的时间约在上课后的第5分钟至25分钟之间,所以重点内容应放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教学。到了25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已在下降,如果老师还进行全面的讲解,收效是不大的。这时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这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集中的时间就会得以延长,学习效益就能得以提升。根据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对时间,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2.下课不占用时间

实践表明,利用下课的时间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及时下课,才能让学生在下课时间里放松情绪、调整一节课学习带来的疲劳,进而保证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

(五)统筹安排,巧用时间

统筹,即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教学也可以运用统筹的方法,对一些教学事件进行重组,巧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如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进行优化:

1.巧用时间呈现讲评材料

学生练习后,教师基本上都要对练习进行讲评反馈,一般的做法是全班学生整体做完之后,教师再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讲评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讲评,这当中有一个环节可以优化,当全班学生在做练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学生练习与个别学生板演同步进行,当全班学生做完了,黑板上也有了讲评的内容,就可以即讲评,经过优化,时间就节省了。

2.巧用时间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通常是放到课后进行,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后进生转化的最好时机在课堂,刚学完新知,后进生对新知初步的理解还存在他们思维中,他们对新知学习存在的问题也最清晰,这是进行辅导,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全班学生整体做练习的时间就是老师辅导后进生的最佳时间,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把后进生的缺漏尽可能补上,让后进生达到基本的要求。经过统筹安排,课堂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就有了,长此以往,便可减少或消除后进生课后辅导,既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上一篇: 对证券投资的理解 下一篇: 宏观经济与实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