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3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作为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都比较高的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建立与参保民众的缴费过程和后期待遇享受息息相关,这份档案既是统计和发放养老保险的重要依据,对于这份档案的有效管理也是一项为民利民的重要工作。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是否安全、真实与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党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政府的形象。因此,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在其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保障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探究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就近几年以来的情况来看,我国城乡中参与养老保险的居民与日俱增,这意味着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在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都在保障城乡居民利益、助推社会养老制度的的改革以及提高经办部门的办事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并不成熟,也存在着制度与内容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养老保险档案的建立进度和质量。因此,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在建立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不断规范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使之更加规范。[1]
1.1 与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一份社会养老保险从办理参保手续到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这过程中涉及诸多环节。在设立养老保险档案时,一定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审查和管理,以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切实受法律效力的保护,从而真正保障城乡每个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在为居民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采集个人信息并将其录入个人档案,在这之后还要进行各种费用的收取和划拨等。包括后期新老农保制度的衔接以及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都需要办理相关的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手续。因此,为了切实保障参保人的切身利益,个人档案作为今后支付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它的记载一定不能有丝毫马虎。
1.2 关系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
我们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在履行着社会保障的责任的同时,还承担着切实为60岁以上老人服务和提供热心帮助的责任。关于社会养老保险这个复杂又牵扯众多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不能保证每个人投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那么整个小区的社会养老保险部门的工作都将停滞不前,并对下一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造成严重的拖延。[2]
2 关于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与时俱进
在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实现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至关重要。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档案管理单位要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一步步实现档案编研的电子化。另一方面,还要严格按照现行档案管理的要求收集和整理资料,对档案进行及时的修订和立卷归档,在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将卷面卷内都排列的规范、美观。在这之后,便要充分将电脑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中,真正实现电脑输入代替手打,并转为由机器配送信件,由网页管理取代传统的布告,从而最大限度的解放人力并节约物力,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高。[3]
2.2 加强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
人才是档案管理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中心里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以能力和创新意识来不断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是不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此,还要定期邀请档案局相关业务骨干对各种档案的规范整理进行现场培训,牢固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继续推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档案利用效益,充分发挥档案在提供优质服务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严格按照经办中心应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行事,并将加强档案管理的教育与管理落实到在实际工作中,使档案工作有章可依,避免毫无章法导致工作的紊乱。[4]
2.3 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国不同城乡居民社保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同情况,切实加强每一地区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可以建造高标准的档案室,并设立独立的办公用房;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在密集架和档案柜等资源购入的资金,并为每个档案室配备温湿度计、灭火器等设施设备,真正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考虑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如何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一定要重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并极力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服务工作,真正为民务实,保障好每一个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而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固守残缺,而要与时俱进,改良和研究一套更加科学的工作机制,并不断规范我国城乡的社保档案管理流程,避免出现较大的纰漏对投保人员的利益造成伤害。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水平。城乡社保的档案建设关顾民生大计,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不遗余力的提高对于社保档案的管理水平,为促进城乡和谐l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翠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办法[J].档案工作,2016(17):119.
参保信息和被保险人个人信息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档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整个过程进行了真实的记录,其属于城乡居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一项重要凭据,而且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具有法律效应,可见,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我国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在内容方面非常广,而且档案通常存储周期相对较长,必须充分保障档案信息具备较高安全系数,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鉴于这种状况,需要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升,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鉴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整体规模庞大,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中要不断实现档案业务开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并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在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面已经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扫描仪、防紫外线窗帘、空调等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也基本上达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防火、防尘、防虫等基本要求。各地区基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在管理实践中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对纸质档案归档工作的完善处理。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在我国持续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过程中,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能正确认识,不少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过分注重参保缴费任务的完成,对于后续档案管理问题比较轻视。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经费投入和软硬件设施配备存在严重不到位的现象,甚至个别基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并未专门设置相应的档案室,档案管理设备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方面也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业务材料没有形成规范化收集,而且档案管理存放地址对于防火防盗、防潮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不能充分保证档案材料的安全性。
(二)档案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我国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动的过程中,虽然很多基层单位按照上级单位相关要求,开展了相应的档案管理业务,但是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涉及面比较广,而且档案材料存在较大的变动性,材料管理工作要求标准比较高。而从我国当前社会养老保险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层面来看,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材料归档、材料分级和分类管理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档案管理业务开展过程中没有可遵循的标准。
(三)档案管理缺乏技术先进性。目前很多基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单位档案管理业务量非常大,要想实现电子采集具有一定困难,很多基层单位在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采取的是传统人工模式,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方面仍然比较滞后,这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耗费大量时间、人力成本和资金,而且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相对较低。
(四)档案收集工作质量偏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的开展过程中,档案收集工作主要是由乡镇街道以及村级经办机构来实现,在具体采集信息过程中,首先由参保人填写完申请表之后,上交到居(村)委会协办员进行初步审核,居(村)委会审核通过并盖章后交由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针对所有业务材料进行审核之后,定期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递送材料完成后续审核,整个材料收集过程设计环节非常多,而且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或者产生延误后,会对整个档案收集整理业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层经办机构存在严重人手不足的现象,一些乡镇、街道经办机构仅仅设置一名经办人员,而且工作人员变动比较频繁,这种现象同样会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整理业务开展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此外,不少基层参保人员本身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甚至一些村协办员本身专业素质较低,在参保申请过程中不能给予参保人员正确指导,因此经常会出现参保人员申请表格填写不规范,身份信息不准确,缴费档次选项和申请事宜经常出现随意涂改现象,甚至在一些申请表中,经办人员、申请人员以及居(村)委会盖章也会出现遗漏,导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材料在规范性、精确性、严谨性等方面相对较差。
(五)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涉及面广、经办环节多、政策性和专业性强等一些特点,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必须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参保业务流程进行熟悉掌握,同时对于专业档案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全面了解。但是从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开展状况看,不少管理人员为兼职,在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以及档案科学管理技能方面相对比较欠缺,而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业务量大、业务开展类别复杂,因此很多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在短期内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措施
(一)扭转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能够决定人的行为,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想实现良好开展,首先要从观念上摒弃档案管理工作无关紧要、枯燥烦琐的错误观念,要正确认识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是参保人员参保缴费的唯一凭证,也是享受养老待遇的唯一凭证,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与参保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而且对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推进也有重要的意义。鉴于这种状况,要针对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以及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和载体,加强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要重点突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基层领导和经办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重参保缴费、轻业务档案管理的现象进行有效改变,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完善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时间跨度长、业务量大等特征,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因此,必须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有效规范,首先要充分结合我国城乡居民保险工作开展实际状况,针对档案整理、材料收集、保安保管等相关业务构建起科学管理制度,同时要严格制定档案管理目标。并根据实际状况严格制定奖惩激励制度,针对经办人员不断强化考核力度;与此同时,要充分结合《社会保险法》《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定出相应的分类大纲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针对不同分类档案采取差别化管理,通过构建各个分项管理体系,全面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操作,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三)构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大对新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是新时代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国基层法律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偏低的问题,要积极引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构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数据库,通过强大的搜索工具随时实现档案卷宗调用和检索,同时在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数据的高度共享,在此情况下,让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四)加大投入,提升档案管理效率。要针对乡镇、街道和村级档案经办机构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同时要配备专业档案管理经办人员,针对基层协办员合理提升待遇,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实现基层协办员工资福利待遇的同比增长,以此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要针对基层经办机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改善乡村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条件,进一步规范基层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充分保障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数据的精确性,并实现档案材料的高效率传递。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在对城乡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其中,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人们的实际生活,加强对这方面的档案管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在这项工作中,同时也关系着我国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对于实际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养老保险档案的有效管理也就成为我国当前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广大参保人的利益具有切身相关的联系,所以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今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1、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现状及问题
以我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为例,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县拥有11万人参保,能够享受到养老待遇的人员有3.7万人次,可以保证100%的社会发放率,在我县启动养老待遇工作以后,十分重视对参保面的扩大,同时加强对档案归档整理的工作,加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信息录入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实现养老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同时,养老保险的档案管理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的系统管理,将电子档案所具有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档案管理的水平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相关工作者严格核对每一个信息,并且加强管理,随时进行查缺补漏的工作,以满足完整性以及正确性的需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真正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问题还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只有不断完善档案的管理,才能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养老档案的管理过程中,没有一个规范化以及统一化的章程,这样就无法在法律法规的依据下进行工作,从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尤其是在乡镇人社中心中,并没有将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得以落实,这样就会造成档案管理的环境相对较差,在很多方面存在出入,以至于不能更加真实的反映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政府的可信度随之下降。
其次,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与理想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出入,在当前的养老保险业务中,虽然设置了退管股,起到居民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作用,但是在实际场地以及经费等方面,并不能真正的将这项工作加以落实,在档案管理的环境中,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并且有些乡镇的人社中心也没有对档案室加以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无法真正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的。并且有些社区在基础设施上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造成居民保险档案的落实存在困难。
第三,对于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还应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在编制以及工作任务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下,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在综合素质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所以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
2、规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问题的建议
为了让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确保城乡居民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迅速制定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程序及注意事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制度,对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的范围、标准、质量、保管和利用要做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细化工作职责,简化操作流程,从制度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档案制度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各种档案制度有望年底出台。构建完善的、符合实情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是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期盼,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针对城乡居民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确保居保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财政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专门建立居保档案室。安装档案密集架或档案柜配备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窗帘等设施,设备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虫、防鼠,不断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从”经费上”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涉及参保人员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到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保管、鉴定、利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和高素质的档案人才管理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负责全县居保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目前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各乡镇人社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档案人员管理队伍急切需要专门教育、培训。可邀请档案局的专业人员对专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掌握如何分类、归档、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I务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干净整洁、统一规范、查找方便”的基本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3、结语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逐步完善并规范城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将好事办好?笔者结合本单位三年来的实践,对此作些思考。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居民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居民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居民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相关医学检查及接受卫生服务效果的数据比较,可发现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及疾病发展趋向等,能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及时发现、辨识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
(三)提供科研教学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收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还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素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全科医疗思维能力。
(四)满足健康决策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健康档案客观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四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四)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
(一)健康档案的管理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同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居民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人员编制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档案室,也可以根据机构实际情况确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由责任医务人员兼职管理。健康档案原则上应长期保存,对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档案,要及时更新有关资料,确保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三)健康档案的使用。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应为其填写和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告知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当已建档居民复诊或随访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由医护人员调取居民健康档案。入户服务或随访重点管理人群时,在确定入户服务或随访对象后,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当日交回健康档案存放室。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条件不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普遍比较薄弱。二是制度不健全。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的收集范围、管理业务、利用权限等还缺乏健全、配套的业务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三是信息采集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五、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应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健康档案工作提供人、财、物条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区各单位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发挥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与卫生部门既有分工又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三)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已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7月,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同年,《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到2011年,农村将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及其使用和管理制度。
为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与医疗机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将健康档案的建档质量同医疗机构的业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在健康档案工作中的重要职责。
(四)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档案管理的约束性制度,将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纳入与之相关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监督、考核办法,形成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方便使用和安全保管。二是制定档案管理业务制度,主要明确健康档案的内容构成、归档范围、分类整理方法、保管利用要求等,用以满足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需求。
(五)完善存储,保障安全。应当加快建设网络技术平台,建立分级存储结构,实现自动归档和海量存储。为了实现健康档案便于医疗机构间信息交换的优势,需要制订标准,统一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将信息标准的交换格式通过网络传输或存入可移动载体。
此外,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除法律规定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今年,我国开始从城乡制度分别建设的阶段,进入到打破公共服务城乡二元制度、推进制度并轨的新阶段。城乡居民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将为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城乡一体化打下基础,有利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也有助于城镇化的加速。近几年来,山东省临朐县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为契机,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基层社保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通过“一个规划、三个建设、五个落实”,强力推进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管理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构建流程统一、操作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到位的经办管理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明确目标抓“规划”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临朐县实际,制定了《创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实施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任务目标和示范点建设内容及标准,建立完善了创建工作机制,确定了2个示范镇(街),同时,要求每个镇(街)必须确定4个以上示范村(居),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县80%以上的镇(街)和村(居)达到示范镇(街)和村(居)水平,使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形成基金安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全、队伍成熟、服务优良的新局面。
二、做好创建抓“基本”
1.加强基本制度建设。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临朐县以山东省《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鲁社保发[2012]6号)为依据,制定了符合省、市上级部门要求和全县实际情况的《临朐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临社保发[2012]10号),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县、镇、村三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的具体内容、标准,使全县示范点创建工作有规可循。在具体业务经办操作过程中,临朐县制定了《临朐县新农保举报奖励制度》、《临朐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计划》、《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临朐县社保中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临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对账制度》等,从制度上对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2.强化基本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队伍是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县里要求各镇(街道、产业园)要合理配置镇村两级工作人员,镇(街道、产业园)社保服务中心新聘用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公益性岗位等运作模式,适时选拔一批高素质大学生到经办服务机构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业务经办工作人员整体水平。通过三支一扶、设置公益性岗位、大学生村官等人力资源的整合,逐步提高社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企业、部门、个人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办公设备、办公经费等资助,统筹全社会力量健全完善全县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体系。到目前在全县十二个镇(街道、产业园)成立了基层社保服务中心,每个镇街3—5名经办人员,每村1—2名协办员。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并安装了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和身份证读卡系统,初步形成了“镇街有机构、村居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经办服务网络,参保人员足不出村就能办理缴费并查询参保信息,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信息系统化管理“村村通”。 定期不定期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队伍达到专、精;定期分片召开协调会,通报交流工作开展情况。
3.规范基本场所建设。临朐县社保中心、各镇(街道、产业园)根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管理服务要求,配备了固定的业务办理服务大厅、办公室、档案室,统一了服务标示和服务规范,实现了制度上墙,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LED电子屏、读卡器、扫描仪等设备齐全。
三、具体工作抓“落实”
1.落实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临朐县在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中,严格按照《临朐县待遇资格认证制度》中月死亡零报告制度要求,扎实开展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利用今年的集中缴费期,采取到龄待遇领取人员实名签字按手印和张榜公示的方法,对待遇领取人员生存状况进行待遇资格认证,认证中要求结果由待遇领取人员本人签字按手印、镇村盖章确认,利用1个半月时间完成了全县12.3万老人的生存认证工作。
2.落实个人账户权益公示制度。由县社保中心制定统一的个人账户权益公示明细表,各镇(街道、产业园)利用今年的续保缴费的时机,打印出各村的个人账户情况,在续保缴费的同时与参保人员进行账户核对,并将核对结果进行公示,使参保群众能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个人账户情况。
3.落实待遇领取人员待遇领取申报制度。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由村协办员统计花名册,并向镇街社保服务中心上报,镇街社保服务中心审核通过后报送县社保中心复核,通过村级上报、镇街审核、社保中心复核,层层把关,确保待遇领取人员符合待遇领取资格。
4.落实日常舆论宣传。做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是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关键所在。在宣传发动工作中,通过县新闻专题频道、报刊专刊、广播、宣传单、宣传车等形式,按照常年宣传不间断、重点人群专人管、典型事例来引导、创新方式求实效的要求,不断完善宣传发动机制,突出做好去年未参保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年人等重点群体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城乡居民参保续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参保率,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参保续保人员逐步提高缴费档次。
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的记录,首先由美国Weed等于1968年提出,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试行。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病例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及个人、家庭一般情况记录,是医疗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的规范记录,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就我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患者情况及居民健康档案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0~70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有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2例,无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8例。
1.2方法 依照当时急诊记录情况随机抽取病例,其中30例患者调阅过健康档案,随机抽取30例无调阅健康档案记录的患者作为对照。
2结果
30例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中患慢性疾病患者12例,其中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6例、心脏病3例,由于调阅居民健康档案,诊断及时准确,无1例误诊,无死亡病例出现;30例未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当时未能及时作出准确诊断9例,误诊2例,转诊3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为全科医生提供比较详细的信息,其意义重大深远。居民健康档案不仅是临床治疗的参考,还能对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1]。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个人的病历信息,可为医生提供患者详细的既往病史资料,因而在患者就诊时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缩短诊断时间,争取到更大的救治机会。居民健康档案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尤为突出和重要[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体现,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必然成为今后医疗发展的一种思路和趋势。
参考资料:
[1]周一帆,画宝勇,田庆丰.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21-124.
[2]鲁玲.健康档案对慢性病防控的作用[J].档案管理,2011,05:18-19.
[3]李新伟,黄薇,郭珉江.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10).
[4]王新才,陈划生.东莞市农村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4).
[5]张静,刘晓丹,彭宇阁,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11(17).
[6]邓宝瑚.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死档现象思考[J].兰台世界,2011(04).
[7]谢素菊.档案人员要重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6).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2).
[9]张进,王月强.电子健康档案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0(01).
[10]李晓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08).
[11]张家齐,李琳,姜斌,等.某大型企业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
2、争项争资任务完成情况:2013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指标任务为6200元,截止6月,我县中央基础养老金补助收入4837万元,省级个人缴费补助收入834万元,完成争项争资任务共计567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91.5%。
二、主要工作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将落实规定与统一思想认识相结合,通过内部工作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形式,集中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贯彻落实规定,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将改进工作作风与提高服务质量密切结合起来,促进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2、认真完成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是全省“金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级经办机构的共同努力,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全方位地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进行宣传,使越来越多处于观望的群众解除了顾虑,让他们自觉续保,我县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36.63万人,目前已完成基金征缴工作和参保人员缴费的票据信息与系统信息比对工作,下一步对参保人员的信息录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3、切实做好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做好待遇领取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是维护参保人切身利益,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常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政策性强、面广量大,工作要求高,必须切实抓紧抓好。为此,我局派出2个副局长带队组成的核查小组,从全县23个乡镇中抽选出30个行政村的所有待遇领取对象共7840人,对他们的生存年审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按照“人人过点,全部见面”的要求,所有领取对象均需带有效身份证到村委会集中与核查组工作人员见面核查;对少数行动不便的领取对象由村干部带核查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认证;对在县城附近居住的领取对象,可直接到县农保局进行认证,在外地居住的领取对象可采用QQ视频的方式进行生存认证。此次核查,共查出死亡漏报的有199人,退休教师(原民办教师)冒领新农保养老金1人。对确认的死亡人员和退休教师共200人已做终止发放,对尚未认证人员已做暂停发放,直至认证后恢复。此外,我们通过老龄办和民政局殡葬改革执法队提供的死亡人员,对全县漏报死亡人员进行排查,共查出漏报死亡人员142人;通过社保局提供的领取人员对重复领取养老金人员进行排查,共查出62人重复领取养老金。
4、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社会保障卡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广大城乡居民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也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的重要载体。发行社会保障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惠民、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发行和使用社会保障卡将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为城乡参保人员个人业务办理提供便捷、有效服务的重要方式。我县作为全省首批社会保障卡发行县,在动员缴纳2013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的同时,率先向参保人员免费发放省社会保障卡。为做好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印发了宣传资料、进行了集中培训,并派出工作人员到一线对社会保障卡发放和使用进行指导。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切实做好了我县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工作,确保了全县40万城乡居民按时领到了社会保障卡。
5、全力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新购置60000余个档案盒用于对全县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收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参保人员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归档和上架。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妥善保管参保档案,确保全部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准确,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证每位参保人员档案资料的安全,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6、规范基金管理,确保运行安全。养老保险基金是参保群众的养老活命钱,加强基金财务管理很关键,为保证待遇按期兑现,必须做好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按国家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地保值、增殖,进一步防止基金被挤占和挪用。为确保基金安全完整,不断建立健全完善了基金内控制度,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控,有效控制基金管理风险,确保全县养老金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7、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种类多、办事人群量大的特点,进一步深挖服务潜力、强化服务职能,采取了多项便民利民举措:一是专门设立咨询电话、办公QQ和生存认证QQ,每天安排相关股室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咨询,宣传和解释政策,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二是拓展政务公开新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参保人员最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及时参保、及时缴费;三是进一步理顺县、乡职能分工,按照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调整经办权限,前移服务窗口,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8、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素质。我局坚持把党员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党支部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有力抓手,把经常性教育作为提高党员思想素质的主要手段,坚持干部职工教育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把政治教育、业务学习、个人修养贯穿于党员教育活动中,激发了党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风气,充分调动了全体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动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坚定了干部职工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筑牢干部职工反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9、认真贯彻落实“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工作。2013年,我局共派出18名干部参与“三送”工作,做到全体干部职工一同参与,并组织得力干部作为常驻“三送”队员,按要求在罗江乡上溪村、苏坑村开展“三送”工作,并按要求和群众进行结对帮扶,经常进行走访,认真对贫困户脱贫进行指导。同时,对新农村建设挂点帮扶、对口支援民族村组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维稳等各项工作也采取了有力的工作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半年来,未发生一例计划外生育现象,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未出现任何违法乱纪现象。
10、精心安排,攻坚克难,认真开展新区房屋征收工作。房屋征收工作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绕不过,躲不开的一道难题,集政策性、法规性、群众性于一体,必须慎重对待、一丝不苟。我局通过召开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征收工作组围绕“依法、规范、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进一步加强了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由主要领导带队的“会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房屋征收队伍,并将房屋征收任务分工落实到工作组及责任人,明确了推进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形成人人挑重担,个个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下半年,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抓好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一是继续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八项规定的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使命意识和纪律意识;二是领导干部继续带头转变观念,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气象,继续带头付诸行动,带头强化监督,发扬民主、接受批评,执行好监督制度,加强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三是继续把把八项规定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广大群众算好经济账、实惠账、明白账、长远账,把政策讲深、讲透、讲明白,让参保群众充分认识到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惠,努力扩大参保覆盖面。
3、加强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综合知识和各项专业知识的培训班,特别是对乡(镇)劳保所工作人员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录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经办能力。
4、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卡宣传、和发放工作。目前尚有3个乡镇未制卡,在发放过程中,确保任务有专人负责,措施有专人落实,问题有专人解决,确保人卡对应无差错。
5、进一步加强稽核工作。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稽核,把好基金支出关口,切实推进、稽核、收缴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领取对象生存认证工作,杜绝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发生,确保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2012年8月30日,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允许利用基本医保结余基金,招标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建立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该文件明确,大病保险的保障对象为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人。政府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由商业保险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同时国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承办好大病保险业务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保险产品。这种大病保险模式实质上是“社会保险的再保险模式”,即将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以再保险的方式委托给商业人身险公司管理。
一、承办大病保险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的机遇
(一)提升企业形象和公信力
商业公司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确立了与社会保险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明确了政府医改政策的执行者身份。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借助政府惠民政策,搭乘基本医疗平台,服务城乡大众,将大大提高公众关注度、信任度,企业形象深入人心。由于深入而广泛地参与政府惠民项目,社会公信力会前所未有地提升。
(二)推动产品设计的进步
通过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社保/新农合经办机构的合作,可以充分深入地获取承办地区的群众基础健康数据,帮助商业保险公司设计、丰富新的健康险产品及其他保险产品。从长期来看,健康险将成为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险种。
(三)提高客户粘性,带动增量保费
通过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可获得庞大准客户群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大病理赔、量身定做地推销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不同保险需求的其他保险产品,极大地提高客户粘性,为销售商业保险公司的其他业务创造了准客户条件,推进整体业务的大发展。
(四)凸显风险管控的专业管理能力
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承办大病保险,可在政府授权下通过深入病房的医疗巡查、事前事中事后的医疗核查,监督医院的医疗行为,抑制医院的过度医疗,从而逐步积累起对医院的约束力,提升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效果。
二、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的困难挑战
(一)政策风险
无论是城镇居民医保,还是新农合,其政策和运行受政府干预多,变数多。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与之对应的大病保险业务也有很大的政策风险。承办的保险公司有可能要承担地方医保遗留问题的风险。
(二)支付风险
城乡居民医保的参合参保人员主要构成为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基本医保补偿金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大病理赔金支付,由于支付对象的原因不得不以现金支付,且以受益人委托领取方式为主。存在因支付不到位等情况引发的现金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基本医疗基础管理参差不齐影响大病保险服务品质
居民医保,特别是面向农民的新农合,基本以县区为管理核心。新农合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地区之间差异较大,个别地方尚存在基本医疗补偿手工操作的情况。这就给与之密切关联的大病保险的高效运营带来障碍,进而影响服务品质、企业形象和政府信誉。
三、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要点
(一)不遗余力地推进“一站式”服务
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强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服务的衔接,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根据城乡居民患病就医的分类和基本医疗补偿方式,大病保险“一站式”服务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在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即参保城乡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只需结算自负医疗费部分,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承担部分的医疗费暂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保险公司定期与医院结算。这种情况适合基本医疗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基本医疗已经实行即时结算的情况。第二个层级:在医保和农合办一次性受理大病理赔申请,审核后大病理赔金直接打入居民个人账户。参保人无需再到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理赔申请手续。这种情况适于参保人没有在基本医疗已经联网的定点医疗机构治疗,基本医疗补偿需要到经办机构手工处理的情况。因大病保险以基本医疗已经补偿为基础,故需兼顾此类情况提供差异化的“一站式”服务。第三个层级: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自身网络优势,对跨省、跨市救治、必须回原籍管辖医保/新农合申请补偿的参保人,商业保险公司可在医保/新农合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网络优势,为参合参保患者提供异地结算、异地受理等“一站式”服务。
(二)发挥专业和行业优势,与基本医疗联动,强化医疗核查,加强风险管控
大病保险的理赔给付风险和医疗核点是医疗费用发生的真实性、合理性。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优势,与基本医疗联动,进行事中、事后的医疗核查。通过进入医院的医疗信息或医疗档案管理部门、走访主治医生等方式核实医疗档案的真实性:核对姓名、病种、医疗费用、住院ID号码、医疗费金额、医疗费发票号码等信息,查证提供核查的信息与医院保存的信息是否一致,核实定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随意、私自添加药物、检查或诊疗服务项目,变换药物分类,放任患者挂床治疗同时收取各项费用等现象。
在具体医疗核查形式上,商业保险公司应区分两个方面开展风险管控工作:第一,对于在基本医保辖区内定点医疗单位救治的患者,应以借助医保核查平台为主。通过结合网上核查结果,对重点患者与医保稽查人员一道深入医院病房,开展事中走访、核查。第二,对于外转到医保辖区外救治的患者,医保的稽查鞭长莫及,商业保险公司应充分借助自身网络优势,协助医保/新农合完成核查工作,弥补基本医疗风险管控的短板。
(三)打造专业队伍,提高专业能力
凡事以人为本。尽管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大病保险参保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建立具有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服务人员队伍,提高业务的专业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是承保好大病保险的前提。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保障
商业保险公司应立足长远,加大信息资源的投入,立足基本医疗需求,改造和提升现有的基本医疗信息系统。协助政府搭建省级及其以上的技术支持平台。提高“一站式”服务中即时结算比例,探索异地结算网络建设,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方便、快捷、合理、准确的大病保障服务。同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和不合理基金支出,把政府的医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周钦,臧文斌,刘国恩.医疗保障水平与中国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J].保险研究,2013(7):95-107.
(一)重参保、轻档案,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居民保是一项惠民工程,各地政府将之列入绩效考评范畴,各级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对居民保的参保率十分重视,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但是对居民保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乡镇干部档案工作责任意识不强,造成未及时收集整理参保人员的参保材料,归档程序也不规范,有的业务档案没有及时上交县居民保中心,档案工作存在“散”、“乱”现象。
(二)业务档案量大,经办机构人员不足。自2010年7月启动新农保至今,布尔津县居民参保人数已达18877人,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材料,而乡(镇)居民保经办机构中,没有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各村仅有一名村代办员,人员不足。
(三)经费投入不足,档案收集、整理水平受制约。县、乡(镇)两级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有的乡(镇)未建立完善的档案室,有的村用废旧纸箱存放档案,或者干脆将业务档案直接放在地上,造成档案混乱、甚至丢失,特别是多雨季节,易出现纸质材料的霉变现象。
(四)经办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待提高。县级经办机构中,专职从事档案工作仅1人,目前乡(镇)没有档案机构和专门的档案人员,多为身兼数职人员,有的还是协理员。且经办人员队伍不够稳定,严重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收集、整理业务档案能力有待提高。如在填写参保表中,有的经办人员忘写日期、漏标缴费档次,没填经办人姓名,乡(镇)、村(居)委会申报意见盖章不清晰等问题都会导致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不规范。
(五)业务档案传递环节多,收集整理耗时长。居民保业务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参保群众――村委会――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县居民保中心,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者居多,人员流动性大,居民保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收集难度加大。再次,较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需要经办人员参保表,加大了经办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导致群众办理居民保业务等待时间变长。
2 居民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居民保档案工作是推广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鉴证,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参保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凭证。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充分提高对居民保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居民保档案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指定分管领导,做到“有领导管事”。
(二)健全机构,完善网络。居民保业务档案数量大,环节多,归档难,必须建立健全村――乡(镇)――县三级档案收集服务网络,明确各级责任,健全各级机构,确保“有队伍做事”。2010年以来,布尔津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调整充实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力量,至少配备专职人员2名,进行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各村委会依托村代办员,做好参保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加大投入,保证运转。要将居民保工作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投入,一方面需要投入经费购买档案工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协理员的待遇,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做到“有经费办事”。如布尔津县社保局专门安排一间库房,配置了密集柜、除湿机、电脑、档案盒、灭火器等安全保管设施设备,达到防火、防潮湿、防尘、防虫等“十防”要求,改善了硬件条件,为各乡镇配备了办公桌、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铁皮柜(存放业务档案材料),并将居民保经办过程中需要的业务表格及时、充足的送至各乡镇。
目前覆盖城乡的全民医保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城乡差距及医保制度差异仍存在于城乡医保制度体系中。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记录和反映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第一手材料,而且是研究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史料,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已成为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医疗保险档案的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是医保管理机构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体现着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医疗保险部门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医保档案管理的流程和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既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如何进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城乡困难人群,解决了部分人群医保缺失的不公平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存在较大差距。而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在医保保障范围、缴费标准、待遇水平、报销比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着制度交叉,不同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制度运行的低效率。同时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佳、软件应用相对薄弱、工作基础较差、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等导致医保档案管理十分繁杂,因此需不断加强医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一)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与时俱进地建立健全各种与医保档案发展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以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一系列有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档案信息资源暂行规定》、《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将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更加适应新形式的发展与挑战。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根据医保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着眼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充分重视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因为部分节点的障碍,都可能影响系统的畅通。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医保单位应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并把综合数据库与医院档案目录库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连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从而提高系统整体水平。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
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软件,因此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首先要做好硬件系统的维护。对新购买的设备要及时建立档案,不但要记录设备型号、采购时间和地点,还要建立原始配置记录、变更记录、故障档案记录、电池电压值记录等。
(四)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
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借助互联网实现传输,档案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使其有可能被窃取、篡改或伪造。因此,必须根据档案的内容、价值、密级等把档案划分为数个安全层次进行不同的管理。同时,设置系统管理员,监控敏感信息,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排除系统障碍。
(五)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考核
随着医保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搞好档案工作,首要问题是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实现各种形式的档案及有关资料的统一管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对完善社会保障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不能忽视新科技给医保档案信息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正逐渐深入的开展,在深入的过程中可能会种现各种问题,若能提出合理的对策现解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能让信息化建设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因此,加强信息化时代对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