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诗歌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5: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名家经典诗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名家经典诗歌

篇(1)

第二,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要根据国际国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趋势,着力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吸收、运用现代科技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体到我们谷城县,重点抓好车桥公司、东银公司、银纺公司、石纺公司和骆蓄公司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要以石花镇"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车桥公司"国家级星火技术区域性支柱产业承担单位"两块"国牌"为龙头,用足用活有关政策,重点支持铝合金系列材料规模生产、抓好皂素新技术应用、双密度聚氨酯泡沫垫材专利产品开发、无污染再生铅技术开发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建设。

二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集团化的趋势,积极引导企业走联合、集聚的道路。鼓励那些分散、零星的企业向"工业产业园区"集聚,鼓励他们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县内中小企业向县外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协作配套、松散联合、加盟重组都可以。具体到我县,今后主要是以资本联合、市场联合、生产联合、技术联合为纽带,积极推进以车桥、骆蓄两大集团为核心的兼并重组和协作配套,扩张新和公司规模,抓紧组建南河流域水电集团、纺织工业集团、纸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能力。

三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区域化特点,进一步巩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县域农业必须打破封闭型结构调整和有限开放型结构调整的陈旧思维,大胆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积极探索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的新流程。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增加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储备、环境保护、扶贫济困等方面的补帖。要增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理念,力争在"入世"过渡期内,把我县建成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抓住"入世"有利于畜禽水产品出口的机遇,发展以牛羊、肉鸡、特种水产为重点的养殖业。

四要根据国际国内文化消费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区域文化消费产业。要真正把文化特别是旅游、服务等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来抓,使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我们谷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要尽快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强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这是我们今后主抓的工作重心,创建全省旅游先进县。

第三,以城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加入WTO后,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更加突出。要保证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经营强镇。用经营城镇理念来指导和推进城镇建设,把城镇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彻底改变城镇建设政府投入、无偿使用的旧模式,实施以城建城、以城养城。县级可组建城镇开发总公司,选择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出让土地使用权、项目建设经营权、户外广告标牌、冠名权和产权,走经营城镇之路。二是产业兴镇。有业才有镇。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抓住已经和正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业为主,多业驱动,使小城镇建设得到有力的经济支撑。三是人气旺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的束缚和阻碍问题。实行城乡内外平等择业,允许进镇农民依法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土地承包权。

篇(2)

问题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又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吗?

解答:你一定会说,这是什么烂问题,谁那么笨,花钱买罪受啊?可同样的情况换个场合,自己或许就做类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经抱怨过他们的情人或另一半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明知道在一起没什么太好的结局,恨已经比爱还多,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和他搅和下去,分不了手。说穿了,只是为了不甘,为了习惯,这不也和光临餐厅一样?

问题二

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解答:这又是一个超级蠢问题。可是,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死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藉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不也一样无聊?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伤心,而且一伤心就是好几年,还要借酒浇愁,形销骨立。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损失更多。

问题三

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

解答:当然不会,这叫因噎废食。然而,有不少人却曾说:看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外遇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不也是类似的反应?所谓乐观,就是得相信:虽然道路多艰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

问题四

你想信成功是很没头脑的,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解答:过分乐观是一种愚行。但据观察,有人总是在听完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建议(比如说,多读书,多练习)之后,问了另一个问题?那不是很难?我们都想在3分钟内学好英文,在5分钟内解决所有难题,难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改变当然是难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难,所以才能出类拔萃。

有一次坐在计程车上,听见计程车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兀自感叹:“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这么难赚”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有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笑了笑,答不出来,过了半晌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深究起来,成功者没有人没费过工夫。我们实在不该抱怨困难。

问题五

你认为完全没有打过篮球的人,可以当很好的篮球教练吗?

解答:当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领导内行。可是,有许多人,对某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只听到那个行业好赚钱,就马上开起业来了。我看过对穿着没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着的人,梦想却是开间服装店;从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的人,就想在电子股上赚钱,结果道听途说,却不反省自己是否专业能力不足,只抱怨时不我与。

问题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问题:你是否认为,篮球教练不上篮球场,闭着眼睛也可以主导一场完美的胜利?

解答:当然也不可能。可是却有不少朋友,完全没时间管,却也努力投资开咖啡馆,开餐厅,开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急着把闲钱花掉,当合伙人。亏的总比赚的多,却也觉得自己只是运气不好,不是想法不对。

问题七

你宁可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是否能扭转危机?

解答:恐怕没有人会说:“对,我就是这样的孬种”吧。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为了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以华裔花样滑冰高手关颖珊在赢得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时的精彩表现为例:她一心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错。在4分钟的长曲中,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她可能败得很难看,但是她成功了。她的名言是:“因为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有潜力没发挥。”就因为这样的韧性,在2001年里,她又打破记者们说她“单数年不会赢”的预言,再次赢得冠军杯。

问题八

篇(3)

在诗歌教学中,顺利地导入课堂是很重要的,由于诗歌描绘的内容大多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教师如果在课堂的开始,直接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将自身代入其中,自然也无法很好的把握诗歌的原意。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学生依然保留部分下课的放松状态,此时不宜直接进入强思维活动的状态,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微课视频,通过微课视频,为学生营造与诗歌相关的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中,逐渐将思维过渡到诗歌方面,然后再进行诗歌教学,就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致橡树》这篇诗歌时,可以为学生播放这样的微课视频视频主题为诗歌中描绘爱情的经典词句,以轻缓柔和的《梁祝》作为视频的背景音乐,然后随着词句的变化,展现出一幅幅描绘爱情故事的画面,唯美的音乐、画面、诗句相互映衬,能够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意境,从而带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二、运用微课教学,进行诗歌赏析

在诗歌教学中,对诗歌词句的赏析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加强对诗歌赏析的教学。首先,赏析诗歌的第一步,需要学生熟悉诗歌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教授学生诗歌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每一个字的发音,掌握诗歌的节奏、重音等。这一过程需要占据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很难每节课都腾出时间用来诵读教学。对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指导下,欣赏名家的诵读作品,并不断学习,在早读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诵读的技巧,预习课上所要学习的诗歌。例如,在教学诗歌《再别康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视频中讲解了诵读时的要点和技巧,并附加名家诵读的配音。学生可以在了解诵读要点和技巧后,先尝试自己诵读几遍,然后再听名家的诵读作品,逐渐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第二,应用微课视频,教授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歌,其赏析都是从意境、情感、文学技巧以及语言四个方面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而透彻地赏析。例如,在教学现代诗歌那一部分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制作诗歌赏析方法的微课视频。视频中,以比较经典的《天净沙・秋思》为例,通过赏析其中意境的营造、感情的抒发、用词的技巧以及描述的手法,依此进行延伸,拓展到现代诗歌的赏析中,让学生明确诗歌赏析的共通之处,进而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与技巧。在诗歌赏析中,对于意象的品味与赏析是一个重点,是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与感情的最佳方式。教师要在微课视频中,着重突出这一部分。例如,在教学《致橡树》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和诵读,将诗歌中涉及的意象总结出来。然后,教师再播放微课视频,向学生解释其中“蜡烛”、“月亮”等比较常见的意象的象征意义,并让学生代入到诗歌中,确定意象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又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单独赏析并没有深入的象征意义,但结合来看,就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面,从而营造出唯美的意境。

篇(4)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学生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指导学生表演戏剧,在角色中体验人生。鉴赏戏剧《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长亭送别》等戏剧作品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分组比赛,赛后展评。学生参与热情高,既获得阅读体验,又获得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2.诵读经典诗歌,感受诗歌魅力。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其适合吟咏诵读的特点,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取更多风格和题材的诗歌配乐朗诵,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有声书,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经典。选用一些名家朗诵或是介绍名家及其作品的视频使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经典的魅力,在音画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中体验美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的兴趣。

4.阅读名著和观赏电影相结合。学生平时上学期间很难拿出大量的时间阅读大部头的世界名著,我们在假期为学生推荐世界名著阅读书目,建议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名著。引导学生去欣赏世界经典名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开学后组织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有何不同。

5.分享阅读体验,适时表扬。分享经典作品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有些学生因为不会阅读,或是不会表达,就会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厌恶阅读。因此,我坚持与学生一起读书,分享阅读体验,适时表扬肯定学生特别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的阅读成果,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深度阅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人生思考与体验

高中时期是学生正处于思想快速发展与成熟的时期,是人生观形成的极其重要的时期,所以信息和观点的注入与融合将会决定其人生的发展方向。浅层次的阅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更需要的是深度阅读,深度思考。

1.引领学生拓展阅读的视野。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名篇内容或作者去联系课外的相关文章或书籍。例如,讲授苏轼的《赤壁赋》的时候,让学生去读他的《后赤壁赋》以及其他人写赤壁的诗文,搜集他的诗词及其生平资料。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向学生介绍他的作品及其风格。

2.有机联系课内与课外。课内的文章有时不一定给我们以全面的认识,利用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可以使我们的认识更全面。鲁迅主张痛打的“落水狗”――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读者往往因为她开除刘和珍而对她产生厌恶之感。但如果学生阅读了王开林的《女校长的刚烈》一文,便会对她的“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有所宽容。她在抗日期间为了保护女学生,正气凛然痛斥气焰万丈的日本兽兵,让我们感到她正义刚烈的一面,她晚节无亏,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值得我们敬佩。

3.阅读体验的分享与碰撞。学生的阅读需要深入的思考,思考之后要想做到深刻,就必须有交流。学生读完莫泊桑的《项链》,我组织学生分享阅读体验,在层层深入的交流与碰撞之后,我又提出新的问题,请把玛蒂尔德跟简爱两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比较。学生各抒己见,谈论和交流步步深入,受益颇多,在这样一次次的阅读体验的分享和观点交流碰撞中,学生的思想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4.个性化解读。有时候学生在阅读经典的时候会受别人思想的影响,从而对作品的主题或是对人物形象有传统或狭隘的理解。例如:莫泊桑的《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常常被看做是爱慕虚荣而不得不承担十年艰辛。然而让学生从人性的角度来进行个性化解读,全面分析课文,学生提出了另外的观点,发现了主人公可爱善良、真诚和坚强诚信的一面。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沿着经典诗文流淌的脉络,聆听历代先贤留下的永恒声音,触摸大师名家创造的优秀文化,感受古诗所包含的人性的至真至美。让孩子们阅读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为了推进经典诵读工程,进一步营造经典文化学习氛围,深化经典阅读活动的意义,笔者作了“诵读经典,浸染墨香”的方法初探,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分学期落实诵读内容

学生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不间断的实施这一活动。每个学期拟定具体的诵读内容和目标,由浅入深,由单一走向多元,分层推进,逐步落实。七上主要是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理解常用成语,七下是熟读短小文言文,《论语》《孟子》等;八上读朱自清,鲁迅,沈从文,琦君、林清玄、毕淑敏等名家散文,八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九上读中国古典诗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坡等名家的诗词,九下读戏剧,杂文,小品文以及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

二、分阶段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

与学校语文课程开发同步,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譬如举办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央视举办“电视散文”“百家讲坛”活动,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栏,作文竞赛,“美文共赏”活动,到青林寺谜语村采风等,将这些活动穿插在每个学期,保证每学期举办二至三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掀起了校园诵读经典的热潮,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诸多文学爱好者搭建了竞技和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集体撰稿编书,读写结合。

学生书读的多了,自然有相互交流和写作的冲动。为了把诵读活动深入化,在班内举办集体撰稿,合作编书活动。七年级每个同学写十篇童年生活的文章,自己修改,交换评改,筛选五篇美文,请同学写推荐语以及评语,将全班同学的习作荟萃在一起,命名为《我的童年》;八年级记录在初中生活的精彩片断,把在校园内发生的奇闻轶事,喜怒哀乐等写出来,择优录用,编订成集子,命名为《我的初中生活》;九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自我认识更充分,理想定位更为明朗,集体编订《我的梦》。三年成书三个集子,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学习的艰辛,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在追求中领略写作的乐趣,在书香中浸润人生。

篇(6)

从孔子的时代到20世纪30、40年代,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读书人通过诗歌抒怀言志。遭遇忧愁,他们以诗书愤,化解心中的块垒;春风得意,他们漫卷诗书,传递心中的喜悦。居庙堂之上,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

读诗是人格养成的方法,是对现在功利化教育的补偏救弊的良方。高一语文教材必修(二)中有《我国古代诗歌说略》一文,该文介绍了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但有人无诗,有题无文。我们深感像《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等诗篇的文化价值应该为学生熟知,于是根据《我国古代诗歌说略》编订了《古代诗歌读本》,人手一册,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诵读。

当我们清晨诵诗的时候,当我们跨年诵诗的时候,我们走进了诗歌优美的意境,我们走近了诗人深沉的心灵,我们看到了一种人文情怀在学生的心中悄悄地萌芽,学生的心灵如水一样温润灵动!

读史――明智壮筋骨

读史是学校的传统,早在五年前,在何郁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带领学生用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史传文学的专题阅读探究。

如今,高二年级的教师把《史记》专题教学推向更深、更远之地。她们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了大量的篇章,欣赏《史记》独特的艺术风格;挖掘《史记》中蕴含的英雄豪杰的侠义精神、策士谋臣的远见卓识;探究司马迁寄托在文字里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强权面前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在困厄中不屈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心存民主和平等的意识……

谏文是经典中的经典,读中国古代谏文不仅可以学习古人的语言艺术,更可以了解古代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可以学习士大夫的智慧、勇气和不屈的精神品质。高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臧哀伯谏纳郜鼎》《颜咚灯胪酢返榷嗥古代经典谏文进行了专题阅读。

学生通过自读、翻译、质疑、测试、表演再现、写作、感悟交流等多种方式研读、探究,层层推进。学生了解了文本,了解了历史;了解了宫之奇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远见,了解了臧哀伯以礼治国、反对为官受贿的主张……在“感悟”中学生写道:“要做独立思考的、有良知的、积极入世的新公民。”在交流中,学生情绪激昂;在辩论中,学生据理力争……勇于担当的精神,独立刚健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滋长。

读鲁迅――觉民健脊梁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认为,要立国首先要立民,要立民先要医愚、医奴性,于是他鼓励先驱者呼唤昏睡者。

篇(7)

一、引言

如何正确传承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待国学经典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学专家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适度地、准确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是非常关键的。学生通过诵读不但可以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文学素养。学校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经典作品的诵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家长也觉得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然而,我们需要提醒教师和家长的是,不加x择、盲目地追捧国学经典,是达不到熏陶和感染学生的目的的,因为经典的传承需要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共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一)经典诵读提升文学素养

诵读经典可以提升学生记忆力和文学功底,在经典诗歌的潜移默化中,领略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诗词语句中的完美意蕴。赫钦斯说过:“一本古典著作是这样的书,在任何时代里都是属于当代的。”所以,经典诵读可以使儿童了解名家思想、体会大家风范,即使儿童当时不能完全理解经典诗词的深刻含义,但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以后的文学气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量长期的文学阅读,最终一定会使孩子受益匪浅。

(二)经典诵读是与时俱进的象征

主席在2013年的全国思想宣传会议上讲到,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沉淀在中华文化之中。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的传承人。在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区尤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经典诵读是顺应时代潮流,全民重视的活动。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

(一)塑造适合经典诵读的教学氛围

强化校园人文学习氛围,增强国学气息。学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塑造人文校园环境。其一,重新定义具有国学气息的校风、校训;其二,开展能调动学生诵读诗歌经典的国学文化宣讲活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跟踪考察,然后建立学生诵读学习档案。用来考察不同学生诵读效果的差异,或者不同时间段的诵读情况,再规定时间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到自己进行经典诵读的效果或是不足,而针对学生的不足教师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诵读的质量。

(二)经典诵读以教材为主

经过相关领域的专家严格审定编辑的教学素材是教学的基础。教材的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只有完成了基础的教材学习,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提高性训练。教材上的诗词往往是最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诵读和理解的经典。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仅仅四句,简单易懂,但寓意深远,经典名家名作,很值得学习。但是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如人教版、北师大版、粤教版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和本土文化的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讲授欲望。

(三)小学生经典诵读要突出一个“趣”字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经典诵读中,教师要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忌硬性要求布置任务让孩子死记硬背古代的经典。小学生经典诵读贵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贵在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诸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这些经典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虽然不理解其含义,但是若为他们创设语境,他们会在不经意之间背诵。而这种语境的创设可以分为在家和在校两个部分。在家可以让家长通过音像媒体设备播放经典,让孩子听、看音像媒体,接触、感悟经典,可以由家长给孩子朗读经典让孩子了解经典,也可让家长陪同孩子共同诵读经典,学习经典。在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使学生受到经典熏陶,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课间或早午读时间讲经典故事,让学生学习经典。这种有意无意的诵读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经典,受到经典的熏陶。

(四)要注意诵读时间和诵读内容安排的合理性

经典诵读要注意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和诵读的容量,切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都要注意容量和时间的控制。学习容量不易过大,时间不易过长,要在学生乐于接受的范围。经典诵读可以安排在早读、午读或课前时间,以集体诵读的形式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到校后有事可做,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诵读的氛围。学生在长期的诵读中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还可以积累大量的经典知识,且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若诵读时间安排不当,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反而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五)要注意重读轻讲

低年级经典诵读重在诵读的积累、情感的熏陶,切忌内容的讲授理解和思想的说教。经典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是以美丽的文字去熏陶人、感化人、激励人、启迪人。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感受人性的丰美,感受自然的雄奇,感受诗文、词曲的精妙,在诵读中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眼界视野得到开阔。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少不了教师对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和启迪。但是倘若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经典知识的讲解,对他们进行思想的说教,反倒达不到目标,只会违背经典诵读的初衷。经典著作就如窗子和镜子,诵读经典著作就如透过窗子和镜子,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之圣者畅谈,与古之贤者对话。思想智慧的火花在一次次的诵读中被点燃,情感的种子在一次次诵读中被播种。我们进行经典诵读的目的也在学生一次次自主的诵读中得以实现。总而言之,小学生重在环境的影响、习惯的培养、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熏陶,切忌在经典诵读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说教和内容讲解。能够养成诵读的习惯足已,所以要重朗读轻讲解。

(六)重视课题的有效带动,切实提升实效性

为了有效发挥国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小学阅读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收集,形成具有综合性的课程范本。同时,教师要重视开展和普及国学教育活动方式和手段,形成良好的文化方式和手段,只有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实现预见性,发挥创造性的功能。

四、结语

综上,强化国学经典阅读是时代的呼唤,正确地、合理地、准确地引导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正确的方法,传统的国学经典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篇(8)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篇(9)

小学教材里一共有五十首左右的诗歌。这些诗歌几乎都是唐宋著名诗人的名篇名作,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绝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的《咏柳》、朱熹的《春日》、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诗歌。那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在学习诗歌上,基本的要求就是能背诵能默写,简单地理解诗歌的意思。而在学诗歌过程中,我们经常要提及到的是诗歌的意境美,那么,小学生该如何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呢?

诗歌的意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境。诗境界美,就是说诗的意境很美,也有可能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说一首诗的意境美在哪里的意思。诗境的第一层境界是“景物的想象空间”。更进一层,可以想象的空间包括:时光、禅意、哲理、人性、运动、变化等等。这是“诗境”。

小学生处于年龄小、认知浅、想法纯的特点,他们对表面上的东西交易掌握,而对于深一层的东西则难于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觉得小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慢慢地掌握欣赏意境的方法。

一、初读诗歌,浅知意境美

我们拿到一首诗歌,首先就是要解决读的问题,把生字词解决,再顺利地朗读诗歌,使其朗朗上口。古典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中学阶段选用的古诗都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其道理就是这样。

1、学生自读。在诗歌教学之前,充分让学生自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后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诗歌教学的初始,就是让学生能自己利用解决生字词的前提下,自己能够把诗歌朗读通顺、流利,这为下面诗歌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杜甫的《绝句》教学中,学生对“黄鹂”的“鹂”字不是那么的熟悉,需要学生自己去解决生字或者由教师指导学生去解决。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朦朦胧胧地意识到诗歌的意境。

2、结合图读。学生初读诗词后,引导他们看插图,学生就能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感情。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的课文都配有插图,这对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能有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没有他们那么丰富的想象能力,不太能根据意思就能构想图画;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课文配有插图显得如此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插入与诗歌相关的插图,冲击学生的视觉,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图画或者课件的图画,再一次让学生边想象边读,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进一步知道诗歌所要传达的意境。

3、生生互读。在流利地朗读基础上,再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从自己的声音中表现出来,融入自己的感情,然后再读给其他的同学听。小学生很乐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其他人,好动性很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要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但要自己读,还要把自己对诗歌的读法读给自己的同学听。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关注诗歌的朗读,会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意境欣赏了。如学生朗读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时,就可以利用这个方式,让学生对着自己的同学,把自己对鹅这种家禽的认知融进到朗读中,让听的对方都能知道鹅这种动物。

4、听录音读。几乎每一首古诗,都有富于感情的朗读范例。学生在进行了自读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听名家的朗读,听名家是如何停顿、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如何在朗读中进入到意境的欣赏过程中。这朗读为学生浅知意境,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如何欣赏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歌的意境呢?学生就得听读录音,在录音的朗读中,了解到作者对汪伦的深深感情,对于离别的的惋惜之情,那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悟就进一步加深了。

读诗,是学生掌握诗歌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位后来的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能往下一步来走进诗歌的意境美。

二、了解背景,走进意境美

诗歌的背景是欣赏意境美的一个关键因素。诗歌的背景包括作者的背景、写作的背景、体裁的背景等方面。相关方面的了解,对于欣赏诗歌的意境,具有独到之处。

1、作者背景。作者介绍是欣赏诗歌的重要因素,众多诗歌,学生可以从了解作者的背景知道诗歌的意境。例如,相当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杜甫的人生经历。他,一生当中经历了盛唐的繁华昌盛,也经历了晚唐的屈辱衰败;仕途也经历了相对安定的日子,也饱尝了漂流多病的残年,渴望出仕、建功立业的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跟他苦苦相依。所以,杜甫的诗歌里面,学生会经常看到一个凄惨的影子,表达的感情也较哀伤,意境也较凄美婉转。

篇(10)

医乃仁术、贵在“仁心”,渐已成为一种共识。大家都不会怀疑对于医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而言,“仁”是最核心的内涵和命题。何为“仁”?中国文化具体到汉字都博大精深,从解字上看二人一体乃为“仁”,“仁”就是他者与我合为一体的一体观,他痛亦我痛、他乐亦我乐,彼此时时体谅、处处尊重,因此而生发一种慈悲的大爱。在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到这种情怀的重要性,也常会去思考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这份“仁心”。

教师当然可以借助案例、文本的阐述,启发学生的大爱情怀,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仁”这种高尚的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养成是有次第的,它的根基便是我们往往因为太过日常而不会特别关注的“孝心”。“仁”这一博大爱的情怀,正是从家庭最天然、最基本的“父子亲爱”开始的,试想一个对父母都不能真正做到爱心、爱行的人,如何能对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人生出真正的爱。正如古训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1]

因此,生发医学生的“仁心”,如果绕开了对“孝心”的培养和关注,那便是一种没有根的嫁接,背离了自然规律,也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预期。可能我们用了很多的事实和方法在某一刻打动了学生,却不能很成功有效地使之内化为本心的自觉。古典诗词赏析对医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也要特别注意这点。古诗词当中确实有很多启发“爱”的名篇,但是我们要在这种种美好的“爱”中――爱亲与友、爱家与国、爱自然及万物,找到关乎“爱”的原点――“孝爱”的篇章,着重深化和升华,如此才能更好地纵横延伸,培育“仁”的大爱境界。

古典诗词里启发“孝爱”之心的诗,有的是医学生在大学以前学习过的,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对于这种自小了熟于心的亲情诗,大学里再赏析虽重复,也未必不可,但必须另辟新径,更多地引向实践的新层面。比如考虑到大学生大都开始尝到别亲离乡的滋味,教师可以引领他们回忆分别、关注每一次的分别,甚至亲自体验穿针引线、密密缝的感觉等,以实践来生发新意、升华情感。

更重要的是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从来就不缺乏启发医学生“孝爱”之心的经典作品,教师完全可以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去遴选佳作,给医学生带来崭新的体验和深刻的启示。

关乎孝亲之爱的古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诗经》,如《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3]便细腻展现了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的抚育,字里行间淌满作者深切的忆念和不能终养的沉痛。

到了诗词最繁荣的唐宋时期,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孝亲”诗,许多名家都从不同角度,妙笔诠释着人间的“孝爱”。比如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4]

这首诗通过对慈乌鸟丧母后种种行为的细腻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慈乌对母恩的深切感念,最后笔锋一转指向现实中的某些人,对比之下其心尚不如禽,禽中的慈乌则堪与孔门中以孝行著称的曾参作比。这首诗对慈乌之孝刻画得精妙而传情,完全可代入读者的情感细细体会,所有的描绘最后铺垫出“人或不如鸟、而鸟胜人”的慨叹,题旨引人深思。

如果说《慈乌夜啼》是从正面引领学生“孝爱”情感的佳作,那么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则以汲取教训为旨,负面展现了不孝的苦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细腻呈现父母对儿女泣血之爱付诸东流之后,戏剧性地指出此乃人生的复制,引出对“不孝”的警示。全诗如下:“叟有爱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时,亦尝如是。故作《燕诗》以谕之矣。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5]

这是白居易擅长的讽喻诗,因受现实中真实人事的触发而创作,不直写人事,而是以燕子的故事来启示当事者、警示读者。诗人用大量细致的笔墨描写了梁上双燕艰辛的育儿过程、浓浓的爱子之情以及子羽翼丰满后不再归来的思子之伤,却在末尾说道:“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看似对悲痛的燕子而说,实是点醒当事人,即诗序中的“叟”――儿子现在所做的不正是你当年所为?而你正在遭受的一切,不正是当年也让父母遭受过的吗?整首诗无论是对双燕育子之劳和育子之情的细绘,还是对思子之悲的刻画,亦或是最后点醒当事人的一番言语,都有很多演绎的空间引导医学生去品味和思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正如前面分析过的,如果说“爱”是人间的大道,医者的大道,那么孝爱恰恰就是这个大道的根本,而中国的古典诗词从来就不缺乏“孝爱”主题的作品。对于医学生的古典诗词赏析教育,教师要有意识地用心发现和关注以“孝爱”为内涵的经典,从一切“爱”的原点――孝亲之爱,去培养医学生的爱心,在“孝爱”情感的坚实基础上,提升其他爱的情感、孕育“仁爱”的高尚境界。

回观实践,在以古典诗词赏析来提高学生的情操方面,我们已经习惯并熟稔于用它来启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爱人民等情感,但对于最重要的一切爱的基点――孝亲之爱,却有所忽视,而这恰恰是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最重要的基石。

二、中华古典诗词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路径

古典诗词有着丰厚的人文内涵,但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而言,它却是一个无尽的富矿需要去开掘。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有一个共通的问题是:在古典诗词鉴赏时,我们往往不能回避一些已经被反复学习过的“大家”,因为如果刻意避开他们,就等于避开了文学中的经典,避开了古典诗词中最深刻的一些内涵。可是这些“大家”对于医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过于熟稔,而失去了鉴赏的兴味,尤其在从小学到高中以升学为主旨的教育中,对这些名家的解读常常会被概念化、类型化,冲击了学生的审美兴致。对于课程紧、学习压力较大的医学生而言,如果古典诗词赏析失却了独具的美感,不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舒缓,对作家作品第一眼便相看生倦,又何谈进一步引入深层次的内涵。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常常不仅有深刻性,更具有丰富性。我们在引导医学生赏析一些熟悉的名家时,如果用心、全面、立体地去观照赏析对象,则完全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角度、新的话题,打破约定俗成,避开“烂熟”,激发起学生崭新的解读热忱。

(一)在中国历史上,医学与古典诗词的名家名作常常联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些诗词名家因为个体的疾病经历或孝侍亲人的目的,对医学有特别的钻研,并常表于诗词。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的诗词名家都根植于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他们的学养源泉或儒或道或释,或兼而有之。而儒道释三家向来有兼修医学、行医救人的传统,道医、佛医、儒医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因此很多诗词名家同时也是医学和养生方面的达人。

比如上文提到的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就有大量与医药学相关的诗篇,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他呈现在诗歌中的医学体悟,很多都来自于自身疾病的治疗经验,从养生到医理到治病,都有论及,其中很多方法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关注和借鉴。《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6]这篇文章对此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

又如,以爱国、豪壮的特质为我们所熟悉的大家――陆游,他不仅是一位有很多养生心得、并在实践中获益、特别长寿的诗人,更时常行医出诊,救治过大量百姓的医生,所到之处颇受欢迎和拥戴。他的养生经验和行医事迹,也在诗歌中有较多的体现。比如颇为著名的扫地诗――《冬日斋中即事》,“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7]即着力推荐了实用易行的扫地养生方法,清晰介绍了这一养生法的多重好处和功用。又比如在《山村经行因施药》这首诗里,陆游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时常为乡间百姓治病、妙手仁心颇得百姓爱戴的情形。“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8]乡亲们看到陆游,都特别欣喜、夹道欢迎,都说“先生啊,您曾经救过我啊!”这个村的百姓甚至为了感念诗人的救治,为孩子取“陆”为姓,这在特别重视子嗣传承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多么隆重的感念!

除了较为突出的白居易、陆游外,把诗歌当成为医学养生等内涵表达载体的,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典诗词名家,比如苏轼、刘禹锡、杜甫等,他们在医学养生方面都有不少出人意料的事迹甚至贡献。

古典诗词赏析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内涵和兴趣,将这些诗词名家兼医学养生达人介绍给学生,并选择相关的优秀诗词进行赏析,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诗词名家的医学风采,体味古诗词中蕴含的医学理念,打开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新视野,更多地激发出他们赏鉴的热情。

(二)除了结合医学生特点,从他们备感亲切的专业内涵入手,引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还有很多其他的角度也可以尝试,让医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走近诗词大家。

综上所述,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其高度和广度往往是成正比的,温婉大气的李清照,也有过闺中的娇俏,以及不让须眉的气度;豪情万丈的苏轼、陆游等,也曾柔情似水。而这些灿若星辰的诗词大家,除了上文提到的,很多与医学有不解之缘外,还往往涉猎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等众多领域,并成就突出。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用心和耐心去发掘,就一定可以在看似过于熟悉、概念化了的大家及其作品背后,找到新突破口,给身处学业压力下的医学生带来崭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进而有可能在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中,让深刻的内涵随“细雨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被他们接纳吸收。

比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有两个熟悉的标签――豪放派和爱国,简单重复这种标签式赏析,无疑是兴味索然的。但是如果细心观照和发掘,就会发现这位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在这两个特熟的标签之外,其实还有许多丰富的立面,足以让我们找到激发医学生兴味的新视点。

仅就辛弃疾的创作来说,不仅有田园风十足的乡间诗词,可多重解读的经典情诗,还有在诗词名家中颇为罕见、喜感十足、打破一贯正统形象、以“戒酒”为主题的小品式词作――《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读者不妨一看:“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即来’。”[9]

整篇词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酒杯的狡黠、词人的无奈描写地情态淋漓。即使词人以摔碎而威胁,酒杯仍因为熟稔好酒之人的特点而胜券在握,退下时不仅毫无恐惧还大胆埋下撩逗词人的伏笔,让人忍俊不禁。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与词人一贯英雄形象的巨大反差,堂堂丈夫竟被大胆的小酒杯弄得颇是无奈,占不得上风,一番对话神情毕现、充满诙谐。英雄词人褪去了熟悉的高大上,变得特别接地气。如果我们能从这首颇为优秀却很别致的词切入对辛弃疾的赏析,让医学生们意外地看到英雄词人下里巴人式近于平常、又十分谐趣的另一面,让学生产生亲切而陌生的审美感,再逐渐升华到那些富有深刻内涵的经典作品,稍加提点,便可以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兴致,在充满新意的宽松情境中让一些必需的情操春风化雨、润入心田。

总之,对于医学生而言,在古典诗词赏析中,教师不仅应当把“仁爱”之心的培养作为重点,更要特别注意具体地将“仁爱”落地生根在“孝爱”的基础上,从古典诗词种种爱的内蕴中,精选与“孝爱”相关的内涵,用心考量、设计和引导赏鉴,从这一切爱的原点出发培养学生的爱心,才能“本立而道生”。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可以在古典诗词的丰富矿藏中,用心遴选有新意的“孝爱”作品。即使是学生已经熟稔的作品,也可以进入教育的视线,可以更多地引向实践层面生发新意。此外,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结合医学生专业学习内涵和兴趣,把这些诗词名家中的医学养生达人引荐给学生了解,把这些达人与医学相关的优秀诗词推荐给学生赏析,让学生因亲近而喜爱、因喜爱而热忱;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其他多个角度,以新奇为准则,以兴趣为导向,陌生化地引入对名家的欣赏,并将这种欣赏引向更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唐)李隆基注,[宋]刑爵梳.孝经注疏・圣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3]王云五著,马乘风(持盈)注译.诗经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4]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谢思炜.白居易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6]张英强.试论白居易的医药学思想[J].中医文献杂志,2001,(4).

[7](宋)陆游.陆游集(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6.

上一篇: 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 下一篇: 企业发展的方向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