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9: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思想政治素养
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负责纪律管理、组织规范等,所以要确保行政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作风,做到以身作则,进而促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具有育人功能,行政管理人员也肩负着教育管理的责任,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良好的师德情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二)知识结构素养
高等院校会聚集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在高等院校中进行行政管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了解高等教育规律,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进而从容的面对各项工作内容,使高中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所保障、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教改方向、管理规律等。
(三)业务能力素养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也随之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都进行了改革和深化,随之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合格的行政管理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强大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管理协调的能力、表达执行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办法的教育政策,发现行政管理中存在的规律,并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同时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配合,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这样才能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精神心理素养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不仅仅对内部,更要与外部交流并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在职场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繁多且时间紧张,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和耐心。还有一些学校对行政管理不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收入较低,在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正视困难,做好心态的调整,加强自己的精神心理素养,使自己能够不断克服困难
二、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团队专业性不高
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行政管理团队,但由于团队中成员专业不同、学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无法满足学校的管理需求或者无法配合团队工作,进而造成行政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力和工作能力被拉低。不仅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培训方案和规划,行政管理人员在入职之后就很少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速度较慢,进而造成管理团队整体进步速度较慢[1]。许多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团队不仅缺少专业的管理素质,还对学校的教育目标、发展方向等缺少认识,管理工作普遍处于比较片面、低端的层次中,没有真正发挥出行政管理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
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科研三项工作的进步,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为这三项工作提供服务,所以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服务定位。然而,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在日常工作时往往将自己放在管理者、领导者的位置,造成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学生不仅过度约束,且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由于管理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所以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影响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会影响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
(三)管理人员缺少开拓精神
从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能力,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度不高,进而导致学校比较器重科研人员,忽略了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所以,行政管理人员的各种福利待遇比较落后,工作强度往往和薪资待遇不成比例,造成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对称,且没有明确的岗位制度,造成管理人员往往只负责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会进行任务业务延伸和拓展。不仅如此,由于行政管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会出现敷衍、消极、搪塞的工作态度,进而严重影响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育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采用产学研究合作、工学结合等培养模式[2]。不仅如此,高职院校在不断加深学校与当地经济的联系性,并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改进。首先,要梳理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适合本校的管理体制。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同时了解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根据发展需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各项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时间、财产、物资、人才等。其次,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和规范。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为其提供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学校可以采用因事设岗、按岗聘任、能上能下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调动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和灵活、
(二)正确认识行政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也应该深入研究自己的工作内容,应该认同自己的职业,并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低下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应该深入了解其出现这种工作状态的原因,并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采取合理的关怀政策和制度引导。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多关注行政管理人员内心需求,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可以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作为职业资格评定标准,以此来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培养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在高职院校之中,不仅要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还要明确行政管理体系的定位。应该将“服务”作为体系的核心,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确保师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日常工作和学习。为此,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做到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围绕教师和学生开展日常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积极完成手中的工作任务,并且不断开拓和创新。此外,行政管理人员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人”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尊重人、关心人、了解人[3]。高职院校也应该为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好的待遇政策,使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降低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四)强化管理人员自身修养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服务”的重要性,要将“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重点,并围绕这个核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心得知识。一方面要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要有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将自己作为学生和教师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化背景下,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可以培养各种专业型、技术型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在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要发挥高职院校的功能,就要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为此要培养更多行政管理人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一、国家版权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联合的《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是规范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部门规章,各常驻代表机构在其申请设立及实际工作中,要严格依照该管理办法执行。
二、根据《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常驻代表机构应当接受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监督检查,并于每年3月1日前向国家版权局提交上一年度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同时还应提交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三、《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常驻代表机构只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与著作权认证有关的联络活动,不得从事其他业务活动。各常驻代表机构应严格遵守该规定,除常驻代表机构自身的事务外,不得从事超出此业务范围的活动。
四、各常驻代表机构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侵权纠纷投诉,应以其代表的协会的名义,不得以该常驻代表机构本身名义进行。
五、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及其会员协会在中国单独举办与版权有关的活动,以及与地方版权局或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与版权有关的活动,如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组织人员互访等,应事先报告国家版权局。
六、国外著作权认证机构及其会员协会基于认证而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例如出具侵权物品鉴定、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应以著作权认证机构的名义,而不是以常驻代表机构名义,并应将相关文件送国家版权局备案。
初中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应树立甘为“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崇高信仰,乐于为师,爱岗敬业。在人格特征上,要宽容,要善解人意,要有自信心。要善于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的无知和莽撞;要善于体验学生体验到的情感,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要学会期待,对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富有信心,才能博取学生的信任,才愿意与你交往。
同时,由于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中的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强、好奇心大、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而针对这些特点,班主任在对初中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模仿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满意。只有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的做到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配合;而得到家长的满意,才会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配合和支持,从而实现对班级的全面管理。
2、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生用心沟通
在做好自身表率带头作用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具备一份关爱学生的爱心,加强感情上的投入,同时还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对待学生上需要在感情上亲近,用心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心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
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将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因势利导、心平气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的策略和具备足够的耐心,尤其是一些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不能指望仅仅依靠一次两次的教育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的提高,而要有持久战的耐心和决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发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4、培养优秀班干部,建立平等的生生关系
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还应选拔、培养几位优秀的班干部,选出的班干部应具有工作能力强、心地善良、胸怀开阔、头脑聪明、思维敏捷等优秀品质。同时,要做好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应做发挥自身能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一是要在班集体活动中培养班干部的热情和能力,无论是主题活动、文体活动、评比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去组织、去设计,让他们在“台前”亮相,班主任在“后台”指导;二是教育他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学习,对一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干部,应联系科任教师给以个别辅导,是他们逐步撞过学习上的难关,坚定当干部的信心;三要注意保护班干部的积极性,创设良好氛围,为顺利工作创造条件,全体同学之间应团结信任、应由集体主义依荣誉感,服从干部的指挥安排,如有意见应采取恰当方式途径提出,但原则上应先执行,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班干部工作方法却有不当,经全班同学讨论后改正,必要时班主任出面承担责任。总之,对学生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小心扶持;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张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
5、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建立班级目标
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文化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有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初中班主任应负起责任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根据2009年数据,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规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举措。[1]而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劣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教育方针所规定的教育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种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更有效地完成学校培养职业人才任务的过程。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学生心理咨询、后勤服务、学生资助、毕业生就业指导、健康教育等。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中专学校纷纷升格为高职院校。学校升格后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高职院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把中专时期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方法应用到高等教育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存在着重事务管理,轻教育、引导与服务,重形式轻效果,方法单一、粗糙、指令性强等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撑,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凭经验”、“凭感觉”的传统做法,随意性大。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管理秩序,一般只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维持性管理,专业研究甚少。[2]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过于肤浅,往往从自身的视角出发,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主观性和随机性强,规范性、针对性差。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背离现今我国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二)学生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机构一般在校一级设立党委学生工作部及共青团委员会,负责部署、指导、协调全校学生工作的开展运行。院系一级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或工作组),负责本院系学生工作的开展,在业务上接受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在年级、班级设有专、兼职辅导员开展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形成了由学校党委集中领导,院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学生工作运作方式,具有较强的行政功能。这种管理结构权力集中、责任分明、上传下达、便于管理,但其直线型层级组织模式单一,受行政监管和影响较大,信息沟通不畅,组织设置混乱、不齐全或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等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机构设置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最后全部压在了基层辅导员的身上。基层辅导员不得不整天埋头于日常事务及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没有进修学习、自我发展及思考创新的时间与空间,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最终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停步不前、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三)学生工作制度不规范
学生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对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条例、规定和办法等规范性的文件的总称。[3]由此可见,学生管理制度是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前提。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程序、步骤和规章制度。如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健全包括学籍管理、思想品德考核、宿舍管理、班级管理、奖惩等制度,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的空白点,出现了有些事务性工作多个部门干预、有些事务性工作“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产生了“管理真空”。学生管理模式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模式,只停留在解决局部问题和完成单向任务,存在着被动性,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尽管有的高职院校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看似“无懈可击”,但是操作起来成效甚微,无法达到规范学生行为、行使有效管理的目的。
(四)学生管理工作者专业化水平不高
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者时,没有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技能作特别的要求。因此,无论是选拔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或免推研究生从事学生工作,还是从学校其他部门转岗做学生工作,相当一部分学生工作者都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应专业背景。[4]参加工作后,由于学校没有健全的培训体系,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管理者整天忙着细琐的学生事务,忽视了对自身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方法的必要性,导致管理者专业化水平未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效率低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群体,仍然采用陈旧、单调的常规方法,对学生说教多、训斥多,关心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弱,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甚至互相不理解,埋怨增多,在这样的关系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5]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全球一体化,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世界先进的学生管理工作接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转变管理理念;高校实行扩招后,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激增,学生质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较大,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问题;高职院校体制改革,就业方式转换、学分制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步伐加快,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学生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这一系列的因素促使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在所难免。探究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其中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准确的定位是主要原因。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史,而封建社会在中国的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封建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制,在学校教育方面则表现为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为上生为下、师为尊、生为卑,学生无论如何都要尊重老师,老师甚至可以行使家长的权力。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发言权,强调学生绝对服从老师,无条件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处于被动的地位。尽管进入了发达的现代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影响着当今的教育。在机构设置上,当前高职院校形成的由学校党委集中领导,院系、年级、班级逐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学生管理工作运行模式,权力高度集中在上,基层管理者在条条框框的制约下,无法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理念上,学生管理工作以管理者为中心展开,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威,管理者与学生是管与被管的关系。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单纯的行政管理和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如“管、控、压”的方式对待学生。
高职院校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普通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区别。它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为特定的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办学,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法都紧紧围绕就业展开,更加侧重的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管理定位不准确。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狭窄,没有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有的人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门科学,它是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将其游离于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之外。因此,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依然存在。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只是一种服务性、临时性的工作,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打杂工作而已。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一般高职院校规定专职辅导员的任期只为4―5年,这种短期化的政策,使不少人不会把学生工作作为终生事业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造成学生工作队伍不稳定、专业化不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成熟,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及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而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观念的转变、思路的调整、制度的创新,最终建立起科学、高效、实用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芸,张岚,罗雄荣.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演进与反思[J].中国地质教育,2008,(1).
[2]吴素云.探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文教资料,2009,02.
在高校生活中,公寓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阵地,也是教育学生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场所。原来的管理模式受到冲击,打破了班级管理的旧体制,如何最大发挥公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变成了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做出应对之策。
1.建立专职公寓辅导员制度
在国内,现在的学生管理都是实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的方式,以便进行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沟通和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因为这些住楼的辅导员大多是学校的辅导员,他们白天要负责所在院系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晚上才有时间去公寓办公楼值班。这就使得许多住楼的辅导员不能做到专职专责,导致工作不能做到完善和全面。
针对这一问题,急需解决的是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公寓辅导员队伍,来专职管理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聘用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来专职做这一项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文化素养高,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性高,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他们与学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可以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方便工作的开展。此外,要加强对专职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这些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技能,让他们掌握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树立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信心。
2.在学生公寓内部建立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
要针对学生公寓的管理特点,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机制。
第一是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学生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以成立专职的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公寓老师带头工作,各公寓楼设学生楼长,各楼层设层长,各寝室设寝室长,参与学生宿舍管理。这些领导干部会很好的协助公寓老师做好公寓内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是使党团组织更好地参与到公寓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党团组织团结人、凝聚人和引导人的作用;同时也把学生在公寓的日常表现作为学生学期德育考评的重要指标,这个结果也是学生能否评优、评奖和入党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在专职公寓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公寓委员会要负责好本公寓内学生的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同时,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和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每栋学生公寓可以设立勤工俭学队伍,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日常工作,像在传达室值班、图书室值班、学校治安巡逻、文明督导等;同时还要负责学生寝室卫生和内务的检查工作,学生房间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定时定点的存放垃圾。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公寓卫生整洁,秩序井然,而且能够长久的持续下去。
3.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学生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公寓里,尤其是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除去上课和活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寓渡过的,同学间的联系沟通、相互影响和教育也都发生在公寓。在这里,学生也最能放松身心,展现自我,更好的展示个人能力和文化道德素养,所以公寓也是学生群或者个人传播信息的主要源头,做好公寓的文化建设工作就是做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服务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以客观事情为依据来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关系最密切的实际问题,时时刻刻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应把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管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树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和人格形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方式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魏国良.学校班级教育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4]曹长德.当代班级管理引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关键词:班级组织文化
key word: Class and grade OrganizationCultural
作者简介:徐林峰(1990-),男,汉族,浙江平湖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一、大学班级组织管理机构
(一)班委会。班委会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基本机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机构。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组成。班委会通过采取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班级纪律;讨论拟定班级计划等措施,组织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二)团支部。团支部是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团的最基层一级组织,班级团支部是班级组织管理的常设机构。团支部通常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成,具体负责班级党团建设、组织发展、思想政治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
(三)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领导者,被称为是“最小的主任”。大学班主任通常根据自己的教育以及管理理念指导班级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并就班委和团支部组织开展的活动进行点评并给予意见。同时,大学班主任的组织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服务性、宽松性等特点。
二、大学班级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制度的扭曲化。大部分大学生视制度为约束自己行为的捆绳,控制自己思想发展的工具。因此,大学班级的管理制度通常被忽视,绝大多数大学班级没有形成系统的班级组织管理的成文制度,更多的是口头上的约定,也就是非成文制度。这来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传统观念中,制度经常被利用,经常扮演着管制性的角色,这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存在巨大的矛盾。
(二)竞争和合作氛围不和谐。班级作为一种群体组成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群体成员之间的竞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最优秀的往往只有一个,而大多数班级成员都希望成为优秀,优秀者所获得的荣誉会影响以后就业发展,因此,班级成员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竞争。良好的竞争氛围是组织进步的催化剂,但恶性竞争则会影响人际关系,破坏群体和谐。不少大学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由不良竞争而导致的合作不利也会大大降低班级综合竞争能力。
三、班级文化对班级组织管理的作用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即班级群体文化,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同拥有的信念、态度、价值观等的复合体。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体体现在班级的组织管理制度、班级凝聚力、班级人际关系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
(二)新时期班级文化的建设任务
1.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提升就业竞争实力。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的形成需要发挥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班级学习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成绩落后同学的奋斗意识。班级可以通过组建学习小组;建立奖励制度等以带动刺激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2.形成以人为本的自我管理模式。大学班级组织管理应该注重的是充分挖掘大学生自身的各项潜力。班级管理模式需要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班级各类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征求班级学生的意见,采取集体决策。班委、团支部成员不应该有权力意识,应该强调的是服务意识,应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而非领导者。
3.提升班级的竞争实力。大学往往会根据专业特点划分不同的班级,班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同时,不同专业也会存在竞争。在竞争中获胜,需要的是班级实力,这种实力的获得依赖于班级文化的强化建设。如何提升班级竞争实力,最重要的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活动中又能够充分使学生张扬个性,实现兼容并包的目标。
四、大学班级组织管理的创新意见
(一)转变班级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加强学院、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具体就是要要求学院建设把握好方向性,突出班主任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增强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模式最终要求的是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同时班级之间也应相互帮助。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级特点,不同的班级文化,不同的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经验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克服自身建设的困难。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密切班级同学的关系。基于大部分大学班级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直接交流,网络就成了同学间平时交流的重要渠道。班级应该拥有自己的QQ群、班级博客,主要学生干部应该建立自己的飞信。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实现班级资源的共享。
当代中国大学生肩上的责任无比艰巨,各种压力也接踵而至,大学生只有在大学班级中生活好、学习好,才能为将来踏上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陈平(1977-),男,江西宁都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理学;何本华(1970-),男,四川名山人,防灾科技学院校办主任,高级工程师,在职博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商法学。(河北廊坊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83-02
高校辅导员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自身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如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具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等。更为重要的是,高校辅导员要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于学生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中,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实践中,学生工作是个系统工作,亦是个“琐碎”工作,但最终目的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使其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良好环境。本文主要从法律视角分析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法律思考的正当性,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和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践行法治。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法律思考的正当性
(一)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和依法治班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高校作为社会企业事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辅导员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这是辅导员依法治班的第一个层面。
同时,高校学生完成学业就要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学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学校依法治校和依法治班的氛围熏陶,不断建立起法治观念,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这也是高校为社会培养出的“四有”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班有助于高校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这是辅导员依法治班的第二个层面。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在此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也必定会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二)平等和正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1.平等理论的内在要求。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称:“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笔者认为,形式平等理论与实质平等理论对辅导员学生工作最为重要。
第一,辅导员学生工作与形式平等理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秉承形式平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例如,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有其程序性,学生入党需要一定的资格。前几年公务员的报考条件很多要求是党员,为了能够参加考试,有些院校的学生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获得党员资格。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那些本身法律素养很高的学生来说,从心理上会抵触学校的管理,会降低党在其心里的位置。辅导员在学生工作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校规、班规执行,使其所带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得到形式平等的对待,对其健全的人格形成与健康心理的形成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二,辅导员学生工作与实质平等理论。实质平等原理,主要是指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形式上的平等所导致的不平等,从而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属性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各个人进行实质意义的平等保障。对于辅导员学生工作来说,实质平等是通过有差别保护来最大限度地保障弱势学生的权利。通过实质平等,建立弱势学生的信心,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成才和发展的机会。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既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还要考虑弱势学生的特殊情况,做到实质平等。如助学金的评定,如何做到使助学金真正用在家庭困难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同时辅导员也要关注那些家庭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帮助其找出原因,鼓励其不断进步提升自我。
2.正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正义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一个优良秩序的社会,在追求普遍正义的时候,也应当兼顾具体的正义。给予弱势学生群体以特殊的助学金、就业等方面的特殊援助,充分发挥这部分群体的作用,做其本性最相适应的事情,这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正义的体现。正义是一种公正的体制。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况且必将走向社会,对其基本权利和义务作出合适的分配也将必然涉及正义问题。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能够做到依法治班,使学生获得正义,对于形成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保护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行政法律关系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主要包括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这种管理关系,具有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教育管理。高校在教育管理中,高等学校经由国家授权,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强制性质的行政权力特征。
2.学生日常管理。该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来实施。在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有一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辅导员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校规收集整理处分材料,并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处理,以及提出处理意见,而往往高校作出的处分决定书主要是以辅导员的意见为主,因为他们最了解学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辅导员与学生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
(二)辅导员与学生的民事法律关系
大学生已具备完全民事责任能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我国《民法》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职工是高校的重要组成人员,其实行职务工作行为时,是学校实施,法律后果归属于学校。同时,高校辅导员与专职教师、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和后勤处相关部门和人员,作为学校人,共同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属于共同行为。他们与学生构成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当然,辅导员除职务工作行为外,还可以自然人身份与学生构成平等的民事关系。
三、学生管理工作中践行法治的具体措施
高校在配备辅导员时,招聘具有法学专业知识背景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热爱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无法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可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完善其知识结构,主要学习宪法、民法、行政法和刑法的知识。辅导员自身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立好班规、执好法,进而影响和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成为合格或优秀的四有人才。
第一,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校规校纪,同时领导要依法治校。(1)要有良好的调整高校与教师或辅导员关系的制度。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针对专职教师,还是针对辅导员的规章制度,都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否则,其一,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消极怠工,进而形成高校与教职工的对立矛盾,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其二,影响学生的成才与发展,若教职工在不良的规章制度下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健康成长会有不良的影响,更谈不上对他们的成才与发展有促进作用。(2)各级领导依法治校。只有中高级领导都严格依法办事,做好表率,才能形成依法治校的氛围。
第二,建立和健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班干部遴选制度。主要包括参选对象、权利。其中,参选对象要有成绩规定、任期、职责、换届时间等;权利包括班干部在奖学金评比中赋予不同的分数增加值。(2)建立健全班级请假制度。原则是必须学生本人请假,特殊情况可委托负责考勤班干部代请。目的是随时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为学生的安全负责,督促学生学习,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责任是无故不请假者,根据相应规定予以纪律处分。(3)建立健全班级应急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应急预案和学校应急预案,制定包括适用范围、工作方针和原则、组织结构和职责、基本工作流程以及奖惩。(4)主题班会制度。通过建立班级QQ群、飞信、博客等形式,增加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科学性和便捷性。主题班会制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例如,大一新生的主题班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活从学会自我管理开始”“校园安全教育”和“端正学风诚信考试”等;大二的主题班会“如何看待大学中的恋爱问题——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大学时期必读的五本书”和“各类考证比拼”等;大三的主题班会“考研、就业和公务员”等。
第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校规、班规。(1)班干部遴选依法进行。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辅导员应当根据学生自荐和学生档案记载指定班上临时负责人。入学一个月后,参照我国《选举法》进行班干部的遴选,给大学生留下形式平等和民主的深刻印象。每位同学均应按照《选举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投票权。投票过程中,按照规定,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投票结束后,由没有参加竞选的同学推举出监票、计票和唱票人员,结果当场公布,并形成班干部选举会议记录,与会同学在记录上签字。(2)学生奖助学金依校规进行。按照高校制定的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学生奖助金制度进行。在每班评选过程中,严格程序正义,同时保证一定的结果公正,要把奖助学金给予应当给予之人。主要是班干部在日程管理中,对违纪,对班上、系、学院或学校贡献等应该给予扣分或加分的同学有清晰的登记,以便在评选中为辅导员提供比较的合法依据。(3)严格按照学校组织部的要求,做好学生入党工作。学生党员的重要性不言而知,他们应当是精英中的精英,必须是宁缺毋滥,不能为了暂时的各种原因的出现,而把不具备入党条件的同学硬推上去。辅导员要在所带班级的学生入党问题上,严格按照党的文件进行,保证程序正义。否则,其一,影响党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其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其三,影响不具备条件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法律思考是必要的,且是必需的。依法治校、治班对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形成公民意识,成为合格的21世纪“四有人才”。同时,学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从道德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角度,系统考虑,给予学生工作的全方位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克剑.论语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杏根.孟子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高校班级作为行政决定型学生组织和基层学生组织,在学生自治和参与学校管理、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班级的管理都是基于辅导员―班长的“一条龙服务”制度,班级管理呈现高级标准安排、中级水平运作、低级质量落实的现状。基层学院学生工作的师生比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辅导员也困于学生琐碎的基础性事务工作中,很难抽身去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也无法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朝着更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通过探究和实施“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核心班委团将班上学生进行分块服务和管理,重点打造班委的个性化服务,提升班级的管理力度和班级凝聚力;核心班委团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与班级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定期召开班委团会议,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班上各个层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重点地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确立不同的目标,这对改善班级班风、学风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很大意义。
一、基于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
基于核心班委团的班级自治模式的实施有三个关键点:一是核心班委的选择,核心班委团人员的选择务必要覆盖班上各个层次的学生,比如,成绩拔尖、成绩中等、成绩末尾的学生等;二是核心班委团成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意愿从事班级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三是核心班委团成员依据个人的特长进行学生事务性及部分思想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分工,根据笔者所在基层学院2015级学生教学计划和学生工作的安排,将班级事务性工作和核心班委团工作内容进行分块,如图1。
核心班委团的建立及成员的选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直到核心班委团成员和分工均稳定下来。
核心班委团由约4名班委组成,可以根据班上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增加或者减少一名班委,同时根据班委不同的特长进行工作任务的分块安排和分配。核心班委团可参考的职位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
其中,班长是核心班委团的核心人员,需要统筹协调班上事务,做到每项任务落实到位。主要内容:一是班长负责与辅导员的沟通与对接工作,每周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不良班风学风现象和严重违纪的学生;二是素质拓展学分,协助班导师完成素质拓展学分的统计和汇,定时汇报班上学生的完成情况,班长可以指导同学在最容易得分的方面获得素质拓展学分,比如,考证和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等;三是每学期初的学业警示和班级成绩分析,此点非常重要,是班级管理和学风整治的重要抓手,通过学业警示和班级成绩分析,班长可掌握班上各层次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联合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开展一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工作。比如,让成绩好的学生参考学科竞赛信息;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参与评奖评优活动;针对学习成绩差、需要补考或重考的学生,可以推送补考报名时间、考前答疑等信息。
副班长、学习委员和团支书需要单独负责某些模块工作,还要协助和配合班长完成自己模块内的工作,同时,核心班委团要定期开内部会,总结并向辅导员反馈班级近期的动态。
副班长的工作内容有:一是知识竞赛,定期推送学科知识竞赛报名时间表,并且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更多学术知识竞赛及其各项活动,让同学在比赛中积累学习技能和经验;二是创新创业,响应国家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班上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并且推送有关各创新创业讲座的时间表,同时积极组织同学组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比赛,如挑战杯、全志杯、三创杯等,有利于学生沉淀更多知识,为创新创业做准备。
学习委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学业成绩,组织优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减少挂科率,同时也鼓励优生评优,并定期推送考证的相关信息;二是上课考勤,负责做好考勤工作,针对考勤问题制订应对措施,重点提醒旷课次数已在取消考试资格边缘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人数;三是将班上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与科任教师或班导师进行沟通。
团支书负责筹划组织及开展班级活动,同时也是党团工作的主要推动职务。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一是集体活动,筹划组织及开展班游、班聚及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二是爱心公益量,此为我校所特有,爱心公益量与优秀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解除处分等直接钩挂,积极在班上推送相关公益活动的通知,在进行评奖评优的基础上,让学生有一定的公益意识。
二、实践成效
笔者所在的基层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2015级车辆一班在实施核心班委团自治管理模式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效,特别是在上课考勤、学业成绩、素质拓展学分、创新创业等方面。
上课考勤方面:实行核心班委团自治后,班委以身作则,带动身边同学做到准时上课、不旷课,提高上课积极性与出勤率;带领全班同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班级出勤率由上学期的80%提升至95%。
成绩方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挂科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37.5%,由于挂科问题相当严重,在辅导员的协调下,找班上和本专业中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补考前的答疑交流,进行重要知识点的讲解、解题技巧的分析等,尽量帮助挂科学生通过补考。同时,班委会在学期初进行班级成绩分析,并召开班会向班上学生说明上学期的考试情况以及班级成绩在专业中的排名情况,自发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班上的学习氛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挂科人数由班级总人数的37.5%下降到19.6%。
素质拓展学分方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前,教师对班上学生素质拓展学分方面的问题毫无头绪,不知从何抓起,班委主动向辅导员和班导师汇报学院对素质拓展学分的要求,反映学生的意见,并与辅导员一起讨论如何从相对较为容易的方面入手去获得素质拓展学分,同时也将各个项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帮助班上学生努力奋斗。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后,班上33%的学生通过报考CAD考试、四六级考试、参加珠海航展志愿者等活动来获取素质拓展学分,获取素质拓展学分的途径和渠道都有较大提升。
创新创业方面:班上的颜一帆等同学组建的创业团队,多次参加创新创业比赛,荣获校级、市级、省级创业比赛多个项奖。
三、总结
核心班委团的自治模式在班级建设、班风学风、关注学生日常思想动态、学生个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实践初步证明这一班级自治模式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模式也可在其他班级进行推广,但是需要结合各个班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核心班委团自治模式的实施发挥班委在班级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重点突出了班委服务和管理班级的职责,也提升了班级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基于核心班委团的自治模式提升了班委处理学生事务工作的效率,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朝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我国高校班级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38-04
一、问题与现状
党的“十”提出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承担着学生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是在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教师群体。当前,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是时代对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对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引领准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为掌握学校班主任队伍现状,探究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江苏省扬州市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班主任群体开展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研究发现:
(一)青年班主任比重大,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班主任己经达到63.2%,显然班主任队伍较为年轻,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再者,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以下的占73.7%,表明班主任队伍整体上教龄短,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此外,绝大多数班主任都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理论上能够胜任工作并具备发展潜力。
(二)价值观取向不容乐观。问卷显示,担任班主任的主要动机选择“领导指派担任”的比例很大,班主任工作态度和投入度选择“一般”的也占绝大多数。可以推断,被调查对象被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对班主任工作缺乏热情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队伍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观偏差,在工作中若不注意引导,影响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重视自身发展却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被调查对象认为校本培训效果不佳的占10.5%,要求培训中增加师德教育的占36.8%,需要班级建设方面培训的占78.9%,提高自身素质途径中需要团队经验交流的占89.5%。上述数据说明,大部分班主任都重视自身发展,比较认真参与校本培训且有收获,但也有部分班主任在自身素质提高上存在重技能、轻理念等问题。
(四)工作压力大,渴求自身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欠缺。调查过程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教师待遇偏低,学校对教师激励作用不够,班主任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其付出与收获之间存在一定其自认不可接受的差距。数据显示班主任比较喜欢的激励方式有:奖惩考核84.2%、领导关怀68.4%、成果激励52.6%、成长活动52.6%。可见,班主任既需要物质层面的激励,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迫切渴望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同和肯定。在访谈中,我们还发现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之较少。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班主任自我认识及能力不足。首先在认识方面,大多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性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紧跟时代步伐的正确价值理念不够成熟,缺乏加强班主任素养的主观主动性。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是班主任加强自我素养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的品德修养是靠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传统习惯等力量来维持的,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缺乏内在动力,也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加之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极易把个人名利和实惠放在首要的位置,导致班主任队伍敬业精神缺失,专业素养难以提高等问题的产生。其次在能力方面,班主任需要拥有宽广的知识面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其工作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联系紧密。事实上,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部分班主任都是很年轻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经验不足,上岗前未参加专门培训,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及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极易手忙脚乱、束手无策。最后在心理需求方面,艺校班主任队伍作为一类特殊的教育者群体在寻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重视心理需要的满足。他们希望获得学生的爱戴、别人的尊重理解以及自我价值实现。
(二)班主任队伍管理制约。一是班主任配备缺乏合理性。班主任队伍的年轻化固然有助于管理,但欠缺配备的合理性。学校选聘班主任形式单一,主要依赖于行政指派,不利于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积极性。未注意中年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搭配,缺乏理念先进、业务水平高的老班主任进行指导帮助,不利于年轻班主任的专业素质的提升。二是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在艺校的日常班主任工作考核中,虽进行了常规工作、班级管理的考评,但反映出来的静态内容多,动态内容少,表面化的工作多,内涵性的工作少,还不能较为科学的反映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质量。三是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性。激励制度灵活性不够,对班主任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宣传的少,未能充分发挥制度本身应有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班主任的待遇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发展前途缺少更明确的保障,造成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致使教育特征不明显,教育效果打折扣。
(三)班主任培训效果不佳。一方面培训内容落后。培训内容总体上理论层面的多于操作层面,大统的东西多于分类的东西,过时的内容多于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校外的内容多于校内身边的案例,对于培养班主任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利。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不够多样化,显得单一,总体上听得多,互动少,个体学习多,合作研究少,集中培训多,延拓性培训少,培训缺乏规划与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扬州地区文化艺术学校班主任群体有相对较好的师德修养和个人素质,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及对其对自身发展的要求等都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整体素质。加强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拨正理念,清楚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班主任聘任、考评和激励制度,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培训,科学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快乐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
(一)加强引领,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认识。首先要正理念,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理念指导行动,所以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也首先应在是理念上进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班主任是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教育工作对中职生个人人生的发展往往影响深远。因此,引领班主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现在的班主任,尤其是很多青年班主任来说是空白或不清晰的,而施教者自身出了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艺校当下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使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内心,内化成自己行为的准则,真正以新的正确的价值理念统领工作,才能使班主任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其次要促学习,引领班主任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班主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学习活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明确班主任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树立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职业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自身发展的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素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素养,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进步于在实践,提高于反思,最终得以走向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完善制度,有效促进班主任队伍成长。制度是行动的有效保障,工作能否有效进行依赖于制度的合理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上,理念和制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确立正确的理念,并形成理念指导下的有效制度,才能使班主任队伍专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首先要完善班主任聘任机制。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个班主任个体的素质高低,因此,在艺校班主任聘任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聘任机制。在选聘时可以采取个人申请和组织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鼓励符合选聘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班主任的应聘。确保整个聘任工作来源充足、素质保障、覆盖面大。同时在班主任选聘的制度方法上,需要从严要求,既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同时对应聘者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科学的考量,要兼顾年龄、性别、特长、专业(学科)、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等不同层面的教师组建班主任队伍,形成既具有共同工作目标又能协调、互补、共进的班主任合作共同体,从而整体提高艺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水平,促进艺校的长远发展。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可以很好的促进班主任队伍的发展。所以需要十分注重发挥考核评价的作用。可将一些工作的要点总结梳理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以使班主任着力于主要的工作点。一是加强考核的人文性,着重以考核促进教师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使部分考核项目得以个性化,除了由学校统一确定的大部分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外,留出部分项目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管理情况来确定操作的内容和办法,学校只是依据其确定的内容进行督促和检查,此类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的成长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二是加强班级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每学期组织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既要运用到对班主任的考核,又要及时反馈给他们进行自我诊断和工作改进。三是加强班主任的自我评价,考核上要先让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诸多工作点的进行反思自评,并把这个结果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引导班主任对自己工作的认知和评价,促进形成班主任工作的自觉性,催生工作动力。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2-0159-03
一 问题的提出
经济学领域中信息不对称指“在旧车交易市场,存在由于买卖双方掌控信息的不对等,导致将好车驱逐出市场,优汰劣胜”的现象。无独有偶,学籍学历管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政策制定者、管理实施者和学生本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掌握信息充分者,往往处于优势地位,掌握信息贫乏者,则处于劣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学生相关信息在各种资格审核前后发生不合理的事件:逆向选择与败德行为。所谓逆向选择,即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一方还是会利用另一方对某方面信息的无知或掌握不完全使得优品被次品所淘汰,获得额外收益;所谓败德行为,即在公开、透明的管理中,一方还是具有另一方难以监控的私人行为或难以获得的私人信息,具有私人行为或私人信息的一方,有可能采取有悖于管理规定的行为,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学籍学历管理信息不对称,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及败德行为,使假履历、假档案甚至假文凭现象发生。因此,分析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产生原因,能有效地预防和规避其负面影响,成为各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 学籍学历管理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学籍学历管理以记录个人学习经历为主线,贯穿于招生录取、入学资格复核、新生注册、学年注册、成绩记载、学籍异动(包括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生图像信息采集、离校(包括结业、肄业、毕业)、学历数据上报等关键环节。按照档案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招生入口为开始阶段,在读期间为积累阶段,毕业出口为完备阶段,三个阶段都可能由于高校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
1.招生入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高考移民”现象,针对边疆民族省份高考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状况,部分考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迁移落户这些省份、更改籍贯和民族成分,编造小学及初中上学经历、伪造高中毕业学籍登记、开具家长工作的一系列虚假证明,顺利报名参加高考,这个现象反映的本质就是学生隐瞒了信息的真实性,而高校和录取行政管理部门不知道真实情况,引起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第二,地方县教育局、县招办、中学有关工作人员,在明知高考要公正、公平、公开录取的情况下,还为外省籍考生空挂学籍、办理高中会考、毕业登记;考生体检后显示其不宜报考特殊专业,却为其开具虚假证明。第三,招生考试录取过程中,高校不愿意浪费招生指标,采取“点招”方式录取;部分教师谎称跟教育部和高校领导有关系,或有“内部指标”,收取落榜考生钱物。第四,由于学籍学历和生均拨款是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高校有可能隐瞒学生退学等情况,造成各级学籍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套取生均拨款。处在信息劣势的主管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必然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2.在读期间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学籍学历档案管理永远滞后于真实的情况。每次进行档案信息核查时,都强调要求本人签名,由于学生档案意识淡薄,代签现象增多;在出生年月与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字段未对应;身份证号码由15位升为18位,甚至是姓名有错误的情况下,未及时修改就签名上报,导致学籍管理部门和学生真实身份信息不对称,到毕业时学信网上查询学历信息时,才发现错误。第二,当前,高校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管理模式不一致,如很多高校实行大类招生和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学过程是按照选课后的课程班级来管理,而学籍还是按自然班级管理模式,导致掌握的学生人数、学籍异动情况信息不对称,这为个别管理人员违规操作、徇私情提供了可乘之机。2008年就出现过高校负责学生评奖评优的管理人员,伪造高中毕业生学籍档案套取国家助学金的问题。第三,尽管学籍管理部门在新生入校时,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强调了学生在校期间需按教学计划完成规定学分数、按毕业资格需要审核的条件。但是《规定》经过层层交流传递之后,在制定方手中一目了然的内容,有需要的学生却没有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导致无法如期毕业。第四,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学籍管理内容和程序作了详细说明,但各高校在具体操作中仍有钻规定的空子、执行不力的情况。比如转学,学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不得转学,个别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于是先报考一个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先保证录取,入学报到后,便开始找关系,往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转,由此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第五,学生因为各种原因退学,直接离开学校,未办理相关手续,身边的同学认为既然已经退学,离开学校是正常的行为,而学校管理部门是根据手续办理情况来做异动处理,导致在毕业前审核时,才知道真实情况,但已联系不上本人及家长,“人档脱节”现象严重。第六,大三在读学生伪造学籍档案提前参加考研,导致逆向选择。第七,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遇到考试成绩不及格时,就想方设法对授课教师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攻关”,请求高抬贵手。
3.毕业出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表现
第一,由于成绩问题没有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学生轻信“学信公司”的电子邮件,这些公司甚至打着学历查询认证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的旗号,表示可以通过各种手段篡改、补登信息。
第二,曾经网络上还出现过公开叫卖高校毕业证编号的现象,出现网上欺诈、炒卖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信息不对称,学生不知道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由高校上传数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审核完成,而且学信网上有免费的查询功能,凭本人身份证号即可查询。
三 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1.法制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匮乏
社会变革转型过程中法制意识淡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不良风气,已蔓延到了校园。少数人为了达到目的不顾公平正义,将自己凌驾于法律和道德体系之上。逆选择和败德行为在学生及教师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学生为了升学和就业,伪造成绩和履历;管理的教师用领导指示代替制度、规定;或满足私欲,不择手段,篡改和违规审核,导致基本信息不对称,这些不良现象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形象,践踏了社会的诚信理念,加剧了社会的信用危机。
2.学生、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高校的招生录取、体检审核、成绩记录、奖惩评定和毕业就业等关键环节,由于业务分工不同,这些档案信息分散在生源地派出所、中小学校、高校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他们各自掌握了最真实的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只对本人基本信息和需由自己完成核对的具体操作更为了解,其他可能都知之甚少;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对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具体执行步骤和结果感兴趣,并对这些信息知道得很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籍学历具体规定和上报的内容知道得多些,其他方面较少一些。这样,就必然造成学生、高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三者之间的信息优势面和劣势面。三方存在关注维度的不同和信息获得的差异,导致了隐瞒和欺骗逆向选择的发生。
信息不对称优势面、劣势面分析
主体 信息优势面 信息劣势面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学籍学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学历具体规定的制定等 各高校学籍学历管理的具体执行过程,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对电子注册管理的了解及态度,学生基本信息查询的具体操作等
高校学籍学历管理部门 本校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具体执行:注册与学籍取得、考核与成绩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的执行情况等 学生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生源地、户籍、民族、政治面貌和中小学就读经历,成绩与奖惩等情况的真实性
学生 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生源地、户籍、民族、政治面貌等,中小学就读经历,成绩与奖惩情况的真实性,学校组织核对学籍信息通知具体情况等 学籍学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电子注册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学校对学生信息的管理与执行情况,学生基本信息更改和档案的关系,学籍学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档案与就业、档案与深造、档案与诚信的关系等
四 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预防对策
1.加强法制管理意识,开展诚信教育
从领导到广大师生应进一步学习《档案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推进依法治校的档案管理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各职能部门才会相互配合,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使学籍档案更加完整、准确,学生才会端正态度,克服模糊认识,认识到学籍学历档案其实是一个人的“影子”,不仅反映了学习经历的事实,还反映了个人诚信的本质。
2.学生学籍学历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高校学籍学历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存在又不可避免,因此,要根据学籍档案形成规律,制定档案从产生、收集归档到查询、利用、安全保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准确衔接各管理部门的“进出口”数据,造册存档做好痕迹管理,按照“全程公开、信息透明、接受监督”的原则保证档案形成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因程序漏洞产生的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
3.完善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2月5日下发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教学2001〔4〕号)的通知,特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暂行规定对证书的内容、规范、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技术指标。2002年开始,全国高等学历教育发放的毕业证书均需在教育部指定的http://.cn/(即学信网)平台上进行电子注册,同时对1991~2001年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发放进行了10年回登,2007年又实行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对取得学籍的学生实行学籍电子注册。2010年,毕业生学历实行即时注册制,学生拿到毕业证书的当天,即可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学历信息。这些措施都在逐步增加学籍学历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规范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了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学籍学历档案,是教育经历以及事业生涯转折点的重要凭证,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学籍学历档案成为学生寻求发展的“通行证”。一方面,无论考研升学、留学深造、职称评聘、求职审查,还是调动提拔,用人单位都会要求申请者提供学籍学历、新生录取名册和成绩单等档案,这种“倒逼”机制打击了假成绩、假履历、假档案和假文凭现象,有效地消除了逆向选择及败德行为,维护了国家学历制度的严肃性。另一方面,为了做好学籍学历档案管理工作,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各高校都要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为契机,建立了与教育部学信网平台相衔接的内部管理网络化平台,重视在学籍学历管理中信息的收集和公开,提高学籍学历管理的科学化程度,抑制各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使学校形成严肃认真、公平竞争的优良学风,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炳林、杨改学.教育传播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