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09: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产业发展概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88-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风电产业不断发展、收获巨大的30年。30年来,我国风电开发从小到大,厚积薄发,形成了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争相开发风电的竞争格局。30年来,风电设备容量从千瓦级到兆瓦级,从引进机组到大规模国产化,目前各地有数万台大小机组在迎风运转。风电产业进行入了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1 世界风电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风电技术的日趋成熟,依靠风力发电来增加能源供应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风电是当今世界在技术、装备、市场方面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产业。目前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涉足风电,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风电产业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年增速保持在25%以上。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2009年底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排名世界前10个国家如下表所示:
表1 截止2009年底世界前10名国家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9年底,世界风电装机达到15 789.9万k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约为1 300万kW,占当年世界总新增容量的34.7%,居世界首位;累计装机容量为2 510.4万kW,占世界累计装机容量的15.89%,位居世界第三。可见,中国在世界风电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国内风电发展规划
2.1《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该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其中,风电产业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如下:
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kW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kW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kW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kW。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kW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吉林白城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kW海上风电。
2.2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进展,国家发改委对“十一五”时期部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行了调整,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3亿t标准煤。其中,并网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1 000万kW,年产能量210亿kW・h,折算标煤735万t/年;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kW,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kW。
2.3 千万级风电基地规划
2008年新成立的国家能源局把发展风电作为改善电源结构的重要任务之一,分别在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和江苏等风能资源丰富地区,为2020年的发展目标开展了7个千万千万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全国7个千万千瓦基地的规划
其中,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已经完成,率先进入实施阶段。2008年8月结束了380万kW规模的风电设备招标工作,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加上原来已建和在建风电场项目,规模超过500万kW。内蒙古及河北地区四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25个风电场项目也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招标工作。其他地区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
3 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地形条件复杂,风能资源状况及分布特点随地形、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地区的风能储量差异很大。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3个地带:
一是北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风能资源丰富带,如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包头、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以及甘肃酒泉、新疆哈密、辽宁阜新和河北坝上等地区;
二是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带,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东部的近海海域,其次是广东西部、海南、广西北部湾、浙江北部和渤海海湾近海海域;
三是青藏高原腹地。另外,在内陆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风能也较丰富。
图1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3.1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风能丰富带
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盛行风向稳定,破坏性风速小,地势平坦、交通方便,工程地质条件好,无占用基本农田问题,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有利于大规模开发风电场,也是目前我国风电场的主要开发区域。但是,建设风电场时应注意低温和沙尘暴的影响,有的地方联网条件差,离负荷中心较远,应与电网统筹规划发展。
3.2 沿海陆上风能资源丰富带
该地区经济发达,风能资源丰富,没有低温的影响,可利用施工期长,风电接入系统方便,与水电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有利于加快风电发展。但风电场地形、交通、地址条件复杂,并有台风和盐雾腐蚀的影响。
3.3 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且受到高空强劲西风动量下传的影响,成为全国风速分布的高值区之一。其中藏北一线,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藏高原西部及祁连山的中、西段的青海芒崖、五道梁和沱沱河地区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东段,风能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上述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值区域以外,我国大部分内陆省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湖泊和特殊地形的影响,形成一些风能丰富点,适合建设零星的中小型风电场。
4 国内风电整机生产情况
风电技术的发展的几个特点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迅速取代失速功率调节方式、变速运行机组迅速取代恒速运行机组。目前多数风电机组开发制造商都开发制造了兆瓦级变桨距风电机组,1.5mW~2mW的机组成为当前主流机组。2008、2009年中国新增风机机组,90%以上都采用了1.5mW和2mW机组,3mW海上风电机组也已经投入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有近百家风电整机制造商,大致可分为4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在2007年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包括金风、华锐、东汽、运达和上海电气,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85%,新增总装机容量的64%,但是产品技术主要通过许可证生产方式引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梯队是在2007年已推出样机,2008年进入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的制造商,包括明阳、湘电、新誉和北重,占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的9%,新增总装机容量的7%,其中采用国内科技研发成果的有新誉;明阳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组。
第三梯队则是2008年内资与合资企业新增装机容量前十位以外,机组已安装到现场的制造商,有华创、、联合动力、惠德、华仪、远景、海装、银星、天威、兰州电机、南车时代和三一电气等。
第四梯队是许多企业正在准备从事、研制风电机组的整机制造的企业。
5 风电场建设情况
我国并网风电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初期风电规模小,建设速度较为缓慢,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建设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至2002年底,全国风电装机仅为45万kW,最大投运机组600kW。
从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五期特许权项目,以促进风电产业和国产风电机组的发展。随后,在2005年2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进一步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规划目标,特别是分别在2005年6月和2007年9月实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解决了上网及电价问题。所以,我国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2008年连续3年风电装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中国2000年以来的装机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2 中国2000年~2009年风电装机情况
截止2008年,中国共有24个省(区、市)有风电装机,其中装机超过100万kW的省份有内蒙古、辽宁、河北和吉林等4个省区。
表3 全国各省装机情况统计(单位:万kW)
根据中电联的统计,2009年中国风电全口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613万kW,基建新增装机容量为896.56万kW,年底在建项目为765.58万kW,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的总发电量为269.25亿kWh,比上一年增长105.86%,6 000kW及以上的风电场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达到1 861h。
6 结论
由于风能自身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使得风电具有不可控性和调节性差的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必将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冲击,给电网带来调峰、调频、调压和运行安全控制等带来安全隐患。2008年以前,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还不足以使这些问题凸现,2009年开始,部分地区风电容量超过了现有电网的可调容量,出现了电网建设速度滞后于风电发展的矛盾。
随着国家支持新能源建设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开发大规模风电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中国继续加大力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国家和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支持优惠政策;知识产业保护力度加强;交通、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企业自身素质、 服务质量、信誉与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虽然中国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还较小,但“中国服务”的快速发展已为世界所瞩目。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服务 外包业务比重不断增大,众多企业相继在中国以设立办事处、子公司、合资等形式扩展业务。
外商独资和民营企业为服务外包承接主体,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2008年,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中,非国有资本较为活跃,民营企业占12.4%,外商独资企业占30.5%,国有企业仅占4.9%.2008年,全年合同签 约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包括东软、海辉等知名企业,但中国外包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行业中仍缺少能与世界顶级企业规模相媲美的领军 型企业。
全球制造业设计研发环节逐渐向我国转移
中国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接近本地市场与生产是吸引跨国公司将设计研发向中国离岸转移的重要因素。中国将继续以发展嵌入式软件为契机,努力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与平台,发展自主创新优势,逐步向产业链上游的设计与产品研发进行拓展。
日本、美国为中国离岸外包的主要发包国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承接欧美市场的离岸业务的增速有所下降,但欧美业务总体规模的增长仍十分可观,发展潜力巨大,由于东北亚区域的文化、地域、语言的先 天优势,承接日本业务量稳定;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两地的市场份额在2008年达到14.2%,成为内地增长趋势明显的主要业务来源。
表 2008年中国离岸外包业务来源地(按合同执行金额排序)
序号
国别/地区
合同签约金额
(万美元)
比重(%)
合同执行金额(万美元)
比重(%)
1
日本
106926.0
18.3
98158.3
20.7
2
美国
107958.0
18.5
90934.5
19.4
3
中国香港
69835.4
12.0
51292.2
10.9
4
中国台湾
18036.7
3.1
15404.4
3.3
5
英国
14723.3
2.5
14856.9
3.2
6
德国
14607.1
2.5
14690.2
3.1
7
新加坡
9774.4
1.7
12982.5
2.8
8
韩国
12575.8
2.2
6819.1
1.5
9
荷兰
24038.0
4.1
5750.5
1.2
10
法国
3700.2
0.6
5136.2
1.1
资料来源:商务部外资司 赛迪顾问整理
发展特点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处于起步期,发展潜力较大
从市场规模看,2008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市场规模,达2159.52亿美元,在IT服务总体市场占最大份额,保持高增长速度,2008年增长率达到 9.3%.2008年全球业务流程外包市场达1150.7亿美元,增长率为11.7%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增速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19%的年复合增长率 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208亿美元,发展潜力巨大。中国ITO比重高,产业层次较低。中国IT服务外包市场是由硬件产品支 持服务发展起来的,逐步扩展到软件开发、支持服务和IT运营服务。BPO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为分散于不同行业领域的零散业务,总体规模不足10亿美 元。
服务外包内需市场庞大,增长性强
2008年,中国IT服务支出总量占GDP的比例仅为0.2%,而比较来看,印度为0.5%、韩国为1.3%、日本为1.8%、美国接近2%,英国甚至达 3%.按2008年中国的GDP大约为4.3万亿美元估算,如果中国达到美国的经济水平,规模能达到860亿美元,增长性极强。中国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 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过程以及产业的升级,中国的服务外包有着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这一点也决定了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不可能完全照搬印度模式,必须 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服务外包发展道路。
产业目标和路径选择体现城市特质
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制订了发展目标,并建立了各种服务外包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如大连根据自身条 件,以软件外包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形成鲜明特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成都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水平,把数字 内容和金融后台确定为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领域。武汉立足自身地理、交通、商业、人才及生活成本、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发展软件外包的同时,瞄准新兴的金 融后台服务业。上海市依托人才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力争成为长三角服务外包城市的领头羊,以ITO为主导,以高端服务外包为发展方向,争取往产业链高端发 展。
产业聚集初步形成,城市外包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国内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重点城市为核心的服务外包聚集地,其中华北以北京为核心,华东以上海为中心,东北以大连为中心,华南以深圳和广 州为中心的竞争格局。各个城市在服务外包市场开拓、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外包政策优惠、服务外包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建设下 了较多的功夫,随着服务外包发展环境的完善,不少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承接。(来源:赛迪网)
会议通知:“2010年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论坛”火热报名中!!
铅山红芽芋芋艿形如鹅卵,白肉红芽,支链淀粉和黏液蛋白含量比其他品种高,富含膳食纤维、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氟、钙、磷、铁、钾、镁、钠、硒、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矿物质。芋艿中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加之其口感细柔、绵甜糯香,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据《铅山志》记载,红芽芋中的淀粉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学家、道家、武术家、炼丹家、道教灵保派的创始人葛玄炼制丹药的主要原料之一。
铅山红芽芋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1 3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铅山就种植红芽芋。明万历《铅书》记“斋菜有苋、茄、莴苣、芋、莲、姜、萝卜,皆能散秽去积”。《铅山县志》又载:“河口郊区农民早在清咸丰五年(1855年)就开始从事商品蔬菜生产,所产蔬菜通过水路远销弋阳、贵溪、九江、长江流域等地”。至20世纪90年代初,铅山县紫溪乡的红芽芋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受市民喜爱,当地农民开始逐年规模种植营销,红芽芋种植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6 666.7 hm2,如今铅山红芽芋已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长期走俏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常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
2 铅山红芽芋产业发展措施
近年来,铅山县把红芽芋作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提出了集约化布局、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总体思路和“打造中国红芽芋之乡”的奋斗目标。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面积逐年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2.1 加强组织领导
从20世纪80年代起,铅山县委、县政府即重视红芽芋产业发展。进入21世纪后,铅山县委、县政府更加重视红芽芋产业的发展,将红芽芋列入全县主导产业,重点扶持、重点打造。2015年铅山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大做强铅山红芽芋产业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水利、科技、扶贫移民办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产业发展重大事项的组织与落实,实施过程的协调管理、技术指导与服务等相关工作。同时,成立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协会,以加强对全县红芽芋产业各经营组织自身的监督、指导和协调服务,从而促进铅山红芽芋各类经营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达到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目前全县共有红芽芋种植合作社46家、红芽芋家庭农场5家、红芽芋加工企业2家、红芽芋种植专业户500余户。
2.2 加大科技支撑
加大红芽芋的科研力度是做大做强红芽芋产业的关键。铅山县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合作,先后同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共同研究解决红芽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自1997年起,铅山县就紧紧依靠科技,大力推广稻田地膜覆盖种植早熟红芽芋的新技术,不仅形成了红芽芋―晚稻生产新模式,而且效益大增,仅红芽芋一茬每667 m2产值就在3 500元以上,再加上晚稻667 m2产量达500 kg,效益更佳。2000年以来,铅山县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红芽芋绿色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不断探索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红芽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为解决红芽芋因多年无性繁殖而出现的品质退化、产量锐减、抗性降低等问题,2009年,铅山县积极扶持江西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农科院合作,共同开展脱毒红芽芋种苗繁育试验并获得成功。2012年10月经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与常规芋种相比,该脱毒芋种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且品质更优,抗性更强,更适宜规模化种植,现在全县80%芋田种上了脱毒红芽芋。为延长红芽芋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铅山红芽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江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举措,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开发红芽芋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着力开发红芽芋果蔬泥、红芽芋休闲食品和红芽芋饮料等产品,并投资2.8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4.7 hm2、建筑面积4万m2的年产5亿杯新食味膳食纤维果蔬泥生产线,项目预计2016年10月底前可建成投产,届时将实现年加工红芽芋
2万t、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的目标。
2.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①培育良种繁育体系 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实施红芽芋良种工程,逐步建立完善“研、选、育、繁、推”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支持各经营主体开展红芽芋良种繁育,繁育脱毒原原种种苗每667 m2奖励5 000元,繁育脱毒原种种苗每667 m2奖励1 000元,繁育脱毒一代种苗每667 m2奖励500元。
②加快基地建设步伐 按照“村有块,乡有片,县有带”的要求加快基地建设。a.整合项目建基地。整合全县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扶持铅山红芽芋产业基地建设。
b.土地流转建基地。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参与红芽芋种植基地建设。
c.股份合作建基地。鼓励以土地入股或投资合作等方式,组建铅山红芽芋股份合作总社或股份总公司建设种植基地,对连片规模种植3.3 hm2以上的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种植、经营主体,按照常规芋种200元/667 m2、脱毒芋种300元/667 m2的标准给予补助。
③推进标准化生产 a.大力实施红芽芋标准化种植工程。进一步完善修订《铅山红芽芋地方标准》,推广红芽芋标准化生产。
b.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推行“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营销,对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的标准箱(袋)给予补助支持。
c.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建立红芽芋优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对购买分拣机的给予购机补贴支持。
④构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a.鼓励各乡镇(中心)在农业综合站或各经营主体建立红芽芋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凡新建检测室的,按其检测设备购置价的30%给予财政补贴。
b.鼓励各种植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并给予建设成本30%的补助。
c.鼓励各经营主体对精深加工系列产品进行品牌申报认证,每新获得一个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奖励2万元,每新获得1个国家地理标志奖励5万元。
2.4 创新营销机制
为积极搭建联接芋农与市场的营销平台,2007年,铅山县与上海市江桥、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6 666.7 hm2红芽芋产销合作协议,使铅山红芽芋种植基地成为上海大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产销供应合作基地。2015年再次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进一步解决了铅山红芽芋营销的后顾之忧。同时还通过扶持红芽芋流通大户组建专业合作社和成立铅山县红芽芋产业协会,实行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等,抱“团”闯市场,组“军”抓商机,拓展了流通渠道,促进了芋农增收致富。另外,充分利用农村淘宝、互联网等电子商务营销载体,使铅山红芽芋通过网络新平台这个“信息高铁”销往各地市场。
2.5 着力品牌建设
前言
中国的煤层气产业,目前只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幼稚产业,因此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为切实保障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对煤层气产业的特点、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指导煤层气产业政策研究。
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与特点
1.1煤层气产业的构架体系煤层气产业是以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为目标的能源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庞大的产业系统。从产业层面看,煤层气产业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领域;
1)煤层气产业上游
煤层气产业上游以勘探、开发为主要任务,根据资源状态、开发条件和开发产品的不同.将煤层气开发分为两大类即:原始储层煤层气资源的地面开采和煤矿区煤层气资源的开采
2)煤层气产业中游
煤层气产业的中游主要是煤层气的管道输送和销售,是煤层气开发和利用的桥梁;中游的主要职责是建设长距离煤层气(天然气)输送管网,将煤层气从煤层气田通过长输管网输送到用户端,再将煤层气销售给每个用户。
3)煤层气产业下游
煤层气产业下游主要是从单煤层气加工和利用的行业,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发电、作化工原料、作工业用优质燃料等。
1.2煤层气产业的特点
资源属性(自生白储、以吸附态为主赋存形式、需要排水降压才能采气).
决定了煤层气产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煤层气是一种典型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2)煤储层是一种典型的多孔隙介质,与常规油气储层有着显著的差异
3)煤层气是以吸附态为主要赋存状态
4)煤层气具有独特的产出机理与开采生产工艺
2、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
2.1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无疑取决于其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美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15个含煤盆地,美国本土煤层气资源总量达(11―19)*1012m3(不包括阿拉斯加州的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落基山脉中―新生代含煤盆地中,其次是分布在东部阿巴拉契亚和中部石炭纪含煤盆地。
美国本土自1953年在圣胡安盆地试验第一口煤层气井[产量为(0.21―1.2)x104m3/d],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煤层气的开发一直没有明显进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采用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开采煤层气,并在阿拉巴马州的黑勇士盆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煤层气田。在科技进步、税收优惠政策和中小独立油气开发商参与的联合推动下,促进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煤层气产业在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吸引了一批大石油公司参与煤层气开发,进一步加快了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2.2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并发利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煤矿井下瓦斯抽放。当时出于对煤矿瓦斯的治理、1952年煤炭部首先在辽宁抚顺矿务局龙风煤矿进行了井下瓦斯抽放试验并获得成功,随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各高瓦斯矿区。到2000年底,全国已有184座国有大型煤矿建立了并下抽放系统和地面输配气系统,年抽放量(纯甲烷)达8.6*103m3,其中抚顺和阳泉矿区年抽放量均超过1*108m3,晋城矿区寺河煤矿将在近年突破1*l08m3。自1990年起,中国井下煤层气油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
3、蓬勃发展的世界煤层气产业
3.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煤层气勘探与外发最活跃的同家之一,澳大利亚的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昆上兰州的博温席地、劳拉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盆地等,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煤层气含量高,埋藏深度浅;
2)煤层厚度大;
3)煤层气气体组分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4)瓦斯爆炸事故频繁。
3.2英国
英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勘查程度较高,几乎全部经过勘探和评价、英国煤炭总可采储量为2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2%。
3.3俄罗斯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预测储量超过50000亿吨。
结语
开发利用煤层气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减少大气污染、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等方面都大有稗益。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32-01
咸宁遍布竹子,是远近闻名的“楠竹之乡”。上世纪80年代,咸宁便跃入全国九大竹产区之一。目前,全市以楠竹为主的竹林基地已发展到153.7万亩。楠竹基地主要分布于咸安、赤壁、通山、崇阳、通城五县(市、区)。现有楠竹总面积147万亩,立竹2.2亿株,年产竹2000万支。已建成千亩以上楠竹基地178个,万亩以上楠竹基地26个。通山县的黄沙、洪港、九宫山、闯王、厦铺,崇阳县的港口、桂花泉、天城、路口,通城县的黄龙等乡镇,楠竹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咸安区的汀泗桥镇、大幕乡,楠竹面积均在5万亩以上。赤壁市的官塘驿、陆水湖两镇(办),楠竹面积已突破10万亩。
咸宁竹类加工历史久远,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多为手工操作,规模小,品种少,粗加工多,精加工少,效益较低。进入80年代,全市造林绿化步伐加快,竹类资源大幅增加,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竹类加工增值,把竹类加工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世纪之交,我国林业定位发生变化,以竹代木势在必行。这一时期,全市不断壮大竹工业品,完善竹日用品,开发竹食用品,提升竹工艺品,引进竹高新技术品,竹类加工从传统型逐步转变为传统型与实用型、时代型、工艺型、科技型相结合,竹类加工技术不断翻新,加工产品日渐增多,达到10个系列600余个品种。竹胶板、竹地板等12个品牌荣获全国林(竹)业博会金奖,在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上,咸宁有8件展品获金奖。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利用竹蔸、竹枝、竹叶、竹屑等废杂物,试验栽培竹荪获得成功。市竹科所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型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竹汁饮料,并申请了专利。
同时,咸宁的竹产业发展至今,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制约发展的一些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业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咸宁地区竹产区的现有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竹木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且设施简陋,经营点分散。
第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咸宁地区现只有一所高等院校,但在专业设置上没有相关的专业配备,全市无一所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传统的技艺已面临失传。
第三,加工深度不够,与其他地区相比,产品的层次、种类偏少。产品深加工的程度影响甚至决定了产业的整体效益,低端的竹产品通常很难进入高端的消费市场,企业的利润空间也相对狭小。
第四,竹业科技推广体系有待不完善。先进的科技与发展理念始终是竹业发展的保障,完善的竹业科技推广体系能够大大提高人们的种竹、育竹和用竹水平,能很好地起到利用科技实现增效的作用。近年的乡镇改革,在撤消了“七站八所”以后,城乡基层的农技站也相应的被撤消,导致大量的人才外流。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为阻碍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政府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已阻碍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咸宁地区竹产业的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管理体制的问题。当前负责管理竹业的部门有政府、林业、税务、工商、财务等部门,各部门往往思路和管理模式、手段不一致。现行的竹材采伐管理制度仍采用木材采伐管理办法,没有考虑竹子生长和竹材加工的特殊性。
第六,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意识不强。任何产品要想进入消费市场并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不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走标准化、品牌化之路是目前各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咸宁地区的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的同类产品尚存差距。许多企业只注重眼前的短暂利益,不惜以降低质量来换取市场份额, 更不用说产品的品牌建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出发点,调整发展战略,走特色发展之路。
1.现代都市人群的环保理念越来越强,日常生活消费更注重健康和质量。竹制家具在设计理念上正好契合了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和心理愿望。
2.竹制家具作为一项产业,应立足民用家具的设计和开发。积极发展竹子深加工,提高竹产品附加值。无论是圆竹家具,还是竹集成材家具、竹重组材家具和竹材弯曲胶合家具,都要紧跟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3.依托湖北科技学院等地方高校强大的科研与设计力量,推动科研创新,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下功夫。同时,高校的专业设置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产品设计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不能一味的跟风,要立足本地特色,确立自己的专业特色。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
4.依托咸宁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推动竹工艺品的开发与制作,宣传鄂南地区悠久的竹文化,促进竹产业的全面发展。
咸宁地区竹产业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充分挖掘这些潜力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惟有总结经验,面对问题,有计划、有目标地解决。进过努力,咸宁的竹制家具产业在鄂南地区,甚至在全国都将占有一席之地。
据iSuppli分析,在我国政府刺激政策的推动下,中国LED驱动器市场预计将在2009年继续增长,并在2013年以前以4.4%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
外商目前控制着中国的LED驱动器IC市场:200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进入LED驱动器市场,例如IDM(集成器件制造商)
杭州士兰和上海贝岭等。与此同时,台湾LED产量居全球之冠,产值仅次于日本,排名第二。
《电子产品世界》在今年4月曾报道了部分活跃在我国的外商。在最近,笔者又访问了部分LED驱动器供应商、LED制造商、LED显示屏和灯具制造商,请他们介绍了当今LED市场和技术潮流,以飨读者。
LED驱动器厂商的战略
LED市场主要在显示屏、背光和照明等领域
LED在单色屏、双色屏和全彩屏领域发展已非常成熟。从整个产业角度看,从显示屏制造-系统开发-LED芯片开发-LED封装-LED驱动IC开发等非常完整。LED驱动ICE经基本成为一种标准产品,其发展进入了平稳期。杭州士兰微屯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所副所长兼电源及功率驱动产品线总经理吴建兴阐述了上述观点。
吴总认为,LED背光在手机、数码相机、Power DVD等小尺寸屏上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近几年也不会有很高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LED光通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LED具有的绿色环保(CCFL冷阴极荧光灯背光含汞)、色域范围广、可进行局部调光等优势,符合我国目前对于LCD TV高清节能的发展需求。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中国市场,LED背光市场的增长点将集中在笔记本、液晶电视等中大尺寸屏上的应用。
台湾茂达电子营销处副处长古琼景给出了一组数字:在诸多报告及上半年的出货记录显示,当前照明市场对LED驱动的需求,从2009年到2011年,以笔记本电脑背光IC及室内照明的复合成长最高,分别是39%及35%,出货量以智能手机背光IC为最多。所以在未来三年,市场应该还是以这三个应用为主轴来发展。
LED驱动器的热点技术
士兰微的吴建兴说,散热和光的方向性在LED照明中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采用小电流的多个LED方案,可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同时改善LED照明中光的方向性问题。另外,目前小电流LED芯片的光效率要高于大功率LED芯片。高功率大电流驱动应用与小电流的驱动应用则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主要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市场去区分。
相对于低亮度LED驱动而言,高亮度LED驱动一般会更多应用在高压大电流状态,对于工艺制程及电路的可靠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必须更多考虑电路在各种状态下确保其安全性。而低亮度LED驱动产品如果应用在显示领域,需要更多考虑数据传输及恒流瞬态响应能力。
台湾茂达的古琼景处长则从高亮度LED和低亮度LED的区别谈起。他指出,高亮度LED驱动与低亮度LED驱动在技术上有许多不同的应用要求,主要是安全规范的差异和成本的要求。高亮度LED驱动要求安全性要高,不管隔离式或是非隔离式架构,都要符合安全规范,相对单价就可以拉高,驱动效率就可以相对做好一些。低亮度LED驱动因为要求低成本,所以会牺牲掉一些效率或是功能,只要符合基本需求即可。不过,二者技术上是没有太大差异,就是主要在安规和成本上取得一个平衡。
应对LED IC的挑战
“LED驱动市场目前有很多厂商进入,这说明大家都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但是并不是说进入这一领域就一定会分一杯羹。”士兰微的吴建兴提醒道,“目前市场上供货较多的还是一些有很强研发实力的公司,产品有创新力,性能优良,可靠性高,技术支持到位,并且有持续提高产品性能的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做到持续创新、压缩成本、提高品质,才会在众多的厂商中脱颖而出。”
茂达认为LED IC的挑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启动重置(POR)、软启动、过电流与过温保护,LED开路保护短路等,虽为挑战,却也是电源IC厂商所拥有的机会:
・需要弹性I/O电压,应用方便:
・符合环保意识,开发高能效产品,减少开发过程。
LED细分市场
LED照明
台湾茂达的古琼景说,在照明市场,尽管LED照明市场渗透率仍不到2%,然而LED照明已可望切入在营业场所的局部重点照明之应用市场。目前,影响LED照明寿命的决定因素在于电控及IC设计,例如LED路灯故障的原因中,有90%在于电控系统故障。
“照明市场对LED驱动的需求是可靠、高效(包括功率因素)、低成本、小体积,因此要求LED驱动设计针对特定的应用市场、如LED路灯、LED射灯、LED日光灯、LED灯泡等开发一系列的LED驱动产品,这是LED驱动在LED照明市场的发展趋势。”士兰微的吴建兴说,“相信随着LED照明价格的降低以及性能的提高,LED照明势必会全面进入潜力无限的家居照明。”
对于LED照明的整体设计,奥的亮中国总经理项威指出:“供电设计、热管理、光学方案、数字控制、机械设计等LED技术整合应用中的各种技术的发展,将使LED照明应用能轻松替代常规照明产品。”
关于中国LED照明产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半导体照明委员会主任、科锐(Cree)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唐国庆解释说,总的来看,中国LED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要进一步往高效节能的照明方向走,就必须要有功率型的芯片,这是核心部分。
目前国内的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其次,封装技术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就算有了芯片,封装水平提不上去也会存在很大问题。另外,中国LED行业还有一个较大的不足,就是缺乏高端顶尖人才。
室内照明亟待成长
目前,LED在室外照明工程中的示范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室内照明工程的应用却尚处在初级阶段。照明协会、Cree的唐国庆解释说,这一方面是因为流明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LED室内照明的产品种类还太少,照明设计人员苦于缺乏灵活的设计选择,这给室内照明产品的进一 步推广设置了障碍。而实际上,随着发光效率的不断提高,室内照明将是LED产业中增长最决的领域之一。
从产品上来看,业界会开发出更小封装、更大功率的LED照明产品。同时,随着半导体生产规模的扩大,LED产品的价格成本也会逐步下降,家居LED照明产品也将会得到普及。
LED显示屏和背光
凹凸(O2 Micro)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开发总监李胜泰从LED的源头娓娓道来: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LED如今已经由外部荧光涂层开发出白光LED,成为市场上极受瞩目的新兴光源。LED现阶段的发展着重于其发光效率(1m/W)的提升,期望未来能以较少颗数的LED达到同等亮度,从而逐步降低整体系统成本,并使此新光源得以普及。以现今市场上之42英寸LED TV为例,需要400~500颗LED。
影响发光效率两项关键因素为:内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Efficiency,IQE)以及取光效率(LightExtraction Efficiency,IEE)。IQE为LED组件本身的电光转换效率;LEE则为实际在组件外部可以测量到的光子数目。LED在电光转换的过程中,未转变成可见光的能量便以热的形式显现;因此,散热技术为当前LED发展需主要克服的难题。
现今的趋势,大尺寸背光应用多使用1~3W高亮度LED,此区块较受重视亦面临最多瓶颈,高电流的平衡及其效率。业界目前一般的应用以线性模式作电流平衡,此种方式在达成良好平衡时会使固定功率消耗在主动开关上,并随着整体输出的功率增加而上升;当LED大于1W时,线性电流平衡电路即显得不适用。
然而,在开关式平衡电路能有至少80%转换效率的表现下,其对大功率的应用便比线性模式仅70%左右的效率来得适合许多。例如,O2 Micro所提供的OZ9986,即是针对开关式平衡电路应用所推出的产品。
高清LED显示屏趋势
Lighthouse(兆光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吴志辉主要介绍了高清LED显示屏方面的趋势。
・高清是LED显示屏发展的主流。随着LED高清显示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高清方案将成为客户的首选。
・产品结构多样化。随着产品定制化的出现,LED显示屏的产品结构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公共交通、停车场、餐饮、医院等综合服务方面的信息显示屏需求量将有更大的提高。
・LED显示屏的标准化、规范化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LED显示屏市场前景的三个关键点一技术的成熟、市场的成熟,成本的控制。液晶技术有尺寸和成本的双重限制。背投、前投则无法媲美LED屏的显示效果以及寿命。随着LED产品价格的迅速下降,LED显示市场将会有一片越来越广阔的天空。
LED及驱动器企业及新产品展示
士兰微 士兰明芯是士兰微投资的开发LED芯片的公司,很早就开始关注LED驱动芯片的应用,已成功开发了应用于LED彩屏系列、MR16射灯LED驱动系列。目前重点开发方向是LCD监视器/TV背光驱动方案、与太阳能相关的LED照明方案及整体路灯解决方案。
士兰微LED驱动产品采用IDM模式,拥有处于国内技术领先的BICMOS和BCD的成熟工艺平台及设计模块,产品开发周期快;另外在AC-DC、DC-DC领域研发的积累是对类似技术领域的LED驱动的技术支持。
茂达电子 茂达的优势在于产业链较完整。旗下负责LED IC产品的绿达整合了LED照明事业,成立绿明科技,负责LED照明系统模块及灯具研发设计;另外,旗下异能科技也将进军LED照明电控市场,整合集团之力,争夺LED照明市场大饼。茂达旗下的绿明科技的专长在于散热技术、电控以及二次光学设计,可根据终端产品的需求,回馈给上游的兄弟公司――绿达及异能,而绿达及异能将可依据绿明之需求,设计出适合的电控及IC。
在具体产品方面,茂达在手机背光、笔记本电脑背光、室内照明以及户外照明等领域已经耕耘多年,茂达电子推出白光LED控制器解决方案,建议采用APW7128、APW7136、APW7137、APW7209、GK8210等电源管理IC,以上产品具有体积小、发热量低、耗电量小、寿命长、反应速度快、环保并可平面封装易开发成轻薄短小产品等优点,适用于掌上型装置解决方案。
O2科技 O2 Micro的控制IC皆以将转换效率优化的架构为发展宗旨。LED在背光方面的应用,复合式的串并联为主要设计方式,在此应用上,无论是升压或降压架构,O2 Micro的产品皆提供平衡性达2%以内的设计,使每串电流近于一致。此外,一般监视器屏幕或笔记本电脑用户多在较低亮度的情况下操作,而O2 Micro的控制IC无论在高或低亮度皆能有高效能的表现,确实达到在实际使用上能延长电池寿命。
现行的LED背光多由一稳定DC输入至升压或降压架构,进而产生LED所需的驱动电压。然而,此种可称为“二极转换”的方式。尽管每一级皆达80%效率的水平,整体系统的输出亦只有80%×80%=64%的效能:因此,O2 Micro提供新式“一极转换”的结构,由OZ9987(PWM控制IC)输出适当电压至O29984(电流平衡控制IC)以稳定控制各串LED电流,并减少在多层级转换上造成的效能损失。
Cree Cree拥有一系列室内照明产品,例如LR6-230V输出光通为6501m,输入功率为12W,显色指数为95,在光照效果不变的情况下,较传统照明灯具可以节省超过80%的电能。
在发光效率上:LED发光效率较低,大部分电能转换成了热能,光强和亮度不够。最近Cree基于最新的创新型芯片技术同步推出了业界领先的XLamp XP-E全彩封装产品和XP-G白光产品。其中,XLamp XP-G LED是目前业内较高效的产品,光通量为139lm@350mA,并且当驱动电流在350mA时,光效可达1321m/W;当驱动电流为1A时,光通量可达3451m,其亮度与效率分别比最亮的XR-ELED高出37%和53%。另外,XLamp XP-E彩色LED不仅可提供比Cree同类产品的光通量更高,封装尺寸更小。
奥的亮 奥的亮使得LED不再仅仅是一种特殊产品,而且是较好的通用功能性照明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2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012-02
商业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餐饮、零售、娱乐休闲、健身等经营用途的开发。商业地产的发展由传统的门店开始,经历了百货商店、购物中心、步行街、一站体验式购物中心等发展阶段,如下图所示。
1 昆明市商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1)大众商业的竞争激烈。常规的大众商业主要有超市、品牌专卖店以及综合的百货商场等。这些商业的业态,满足一些单一的购物需求,赢利模式依赖于成本与销售额的差价,由此,竞争相当激烈。
(2)高档百货趋于成熟,竞争开始激烈。昆明高档百货原有金龙百货1家,而后分为金龙百货和金格百货2家,之后又出现金鹰百货等一批外来的高端百货,由此竞争也开始激烈。
(3)郊区商圈的不断出现,开始分流市中心核心商圈客源。南北两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业中心――世纪金源和北辰财富中心,郊区商圈的不断出现,打破了市中心商圈对商业购物的垄断,也分流了一部分客源,由此,竞争也逐渐走向激烈。
2 昆明市大型商业建筑的典型代表
(1)昆明老街――商业步行街典型代表。昆明老街东起正义路,西至市府东街,南起景星街,北到人民中路,街区还包括文明街、府甬道、文庙直街等街巷。建筑面积有17m2,分三期开发,一期正义坊有5层立体商业街,由北馆和南馆2座单体建筑组成,面积约10×104m2,分为地下2层,地面5层,商铺层高4.8m,街宽6~8m,1.8×104m2的地下停车库,400个泊车位。一期则以购物、餐饮、娱乐为主。
整个商业步行街属于内廓型建筑组合,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共有6个中庭,每个中庭有一组上下扶梯,共计40余部电梯,11部观景电梯,一层临街商铺则采用骑楼形式,在街道转角,出入口部位,都进驻了最具人气以及品牌号召力的商家店铺,拉动大量人流进入商街内部,街宽6~8m,最适合步行逛街的尺度,整个体系使人体验到“逛街”的感觉。
(2)百大新天地――购物中心典型代表。百大新天地位于东风路和正义路的交会处,坐落在昆明最繁华的商圈三市街核心位置。总面积4000m2之多,共分11层,含地下2层。1~4层采用了敞开的店中店形式,为品牌专卖店,地下1层和5~9层为主题商场,地下一层会聚了30多种运动品牌,6层为休闲餐饮,7层为永华影城。餐饮娱乐的业态占45%,以服饰品牌为主体,并引进定向电影院,购物主体与娱乐休闲相交融,如下表所示。
百大新天地通过零售娱乐中心的业态和面向年轻一族的客群定位,与南屏街等商业区出现了竞争,它的品牌组合与业态组合逐渐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此外,在顺城的开业后,则改变了三市街消费群相对老化的现状,使百大新天地的定位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3)顺城――一站式购物中心的典型代表。顺城位于东风西路与三市街交会处,占地面积为54003 m2,住宅5栋,写字楼2栋,底部5层为商业。总建筑面积地上为245000m2,地下则为120000m2,停车泊位2000个,顺城街地处昆明三市街商圈的核心区位,是传统商业发展核心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商业发展与历史文化较好结合的典型地区。顺城商业24小时营业,业态丰富多样,涵盖中心主力百货店、品牌名店、创意精品、中西特色餐饮、主题酒吧、咖啡厅、DISCO、SPA、影院、KTV娱乐场、上流社交舞会及精品酒店等。
在商业形态上,它是商业步行街与购物中心的融合。顺城商业街区既提供居住,又提供了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购物配套。将街区与国际化、居住、休闲、娱乐、商务等组合在一起,规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居住和生活模式,体现了居住与环境的结合关系,把人们从传统的封闭围合式居家中引导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新型居住的需要。依托三市街日均30万人的人流量,昆明顺城王府井购物中心可辐射整个昆明600万人口,同时商业步行街以王府井百货为主力,引进IMAX 3D立体巨幕影院、香港百老汇影院以及数百家零售商业、娱乐设施和餐饮服务商家的入驻。
3 昆明市商业发展的轨迹
(1)传统零售百货业向一站式购物中心发展。顺城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BLOCK街区,BLOCK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B-Business商业,L-Liefallow休闲,O-Open开发性,C-Crowd人潮,K-Kind亲和),简单概括,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顺城商业从业态、业种的比例分配上,与购物中心和商业步行街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本质差异,顺城商业将更注重引导消费者去体验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精神享受和追求,而购物中心则更注重于消费者基本的实际性购物需求。
(2)从市中心商业向郊区逐步扩展。昆明市中心多个主要的休闲商业集中区,主要由“吃,玩,购”3种业态组成,由笔者调研,如下图所示,休闲商业已经逐渐拓展至在新增的北市区、滇池路、广福路等多个休闲商业集中区。
(3)旅游商业与休闲商业的过渡。云南是旅游大省,昆明则是全省唯一的旅游聚散地,是对外交通的主要枢纽点。在全省各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程度的旅游商业,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楚雄彝人古镇等,这些都是旅游集中商业区,他们的业态也是由餐饮、购物、娱乐组成,但是主
昆明市各区含商业项目建筑面积对比图要是旅游商品,而不是生活日用品,与此同时,昆明则缺乏一个集中的专门的旅游商业集中区,使得上千万人次的海内外客流需求市场白白流失。
4 结 论
严格来说,昆明市商业地产正处于一个摸索阶段,顺城是第一个自持商业物业的大型商业项目,引领着新的商业模式,在非成熟地区的商业地产开发中,需要这样的休闲娱乐商业模式的带动。
参考文献:
[1]王晓.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23-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已走进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当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创意产业和创意文化在各大中城市孕育而生,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更是遍地开花。从设计教育者的视角,分析创意产业的内涵,探寻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广西柳州的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后,提出了要重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集群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设计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一、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
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创意产业开始席卷全球,并全面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创意指的是“源于个体创意、技能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就业机会的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绘画、艺术及古董市场、设计、电影、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网络等行业。其主要特征具有创造性、集群化、强融合性、高附加值、强辐射力、可持续性等。与我国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创意源头的作用,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意义,更加注重文化对经济的整合、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创意产业集群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创新设计教育一直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棘手问题。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作为高校教师应更多的去关注教育阶段性的特征,真正把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意义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健康发展。
广西柳州地处西南重工业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广西处于绝对的优势。北部湾经济区是西南钢铁及东盟自贸区物流的大通道。可见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而且是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作前沿性基地。这些都给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该市创意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跟不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影响到优秀设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侧面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设计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情况。其次需要通过对区域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对最新的知识和讯息进行交流和分享,来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使教育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随时代变化的更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后,大力加强对设计教育软硬件的投入。
二、完善设计教育体制建议
(一)注重人、产品、机器、社会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下,地方学校对设计学科进行改革,但是在真正的意义上讲还只是学科领域界限的划分清楚,由领域细分到融合的重复改良和重组构建。柳州市在2013年已相继开通城市BRT城市快速公交、柳州到区内、全国的动车组,广西已进入信息化和高铁时代。城市功能划分越来越显现,如何提高城市文化质量的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注重人、产品、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对于未来设计人才的需求,柳州市则不断巩固和提高原有汽车工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增强创意文化创新成分。
(二)课程进行科学理性的划分
学校要按照社会需求对于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专业课、实践课、专业公共课等进行科学理性的划分,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实现对未来工作需要某方面知识的提前涉猎学习。以柳州汽车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博物馆等为实践基地,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课时,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提升。
(三)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文化教育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其中设计教育尤为重要,设计教育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部分。柳州市的工业发展史要求我们要创新发展,必须改革设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也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三、建构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
在柳州市,从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一样重要,设计教育为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师打好基础,反过来,优秀的设计师可以从设计实践中得出很好的经验反哺设计教育者,为教育者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来源。夯实其设计理论依据,为设计教育发展产生良好的互动和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对柳州创意产业中既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产业,分析得出:
(1)以柳钢、柳州汽车城等经济机会作为主要的创业驱动,创意产业为辅。
(2)创新导向和价值导向作为目标,联系各院校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增长,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建设、广西1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等等的发展,都可以整合利用共同的资源,使共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又使群体问相互组成一个个有效的结构体。柳州已经形成了钢铁、丝质等产业集群。
创意机会的出现往往与创新增长点联系在一起。对于柳州的创意产业,政府应着力理顺产业体制和加强创意成果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形成积极的文化创意氛围以及加紧形成设计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城市。
四、总结
在未来的发展中,柳州市则不断巩固和提高原有的工业优势,增强文化创新创造力,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充分利用东盟自贸区和博览会对外开放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及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实现文化艺术知识的继承和传播发扬。力争打造广西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作为设计教育者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推动良好的设计教育教学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据海关统计,2004年烟花爆竹共出口至9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 3.48 亿美元。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分别增长 10.33% 和10.1%。出口市场仍依赖欧盟、北美及亚洲部分地区市场。
烟花爆竹产品自生产到消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安全问题,包括生产、仓储、运输、流通、燃放等各个环节,因操作不慎,发生的安全事故不仅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伤害,也直接危害到整个烟花爆竹产业。20世纪90年代,因安全事故导致的我烟花爆竹东南亚市场萎缩、某些产品美、欧市场的终结,就是有力的明证。
作为高危产业,安全是其生命线,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是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实现人、物、环境相互协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所属的危险化学品检验司负责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为从源头加强管理,2004年以来,安监总局及相关地方局在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有效规范了我国烟花爆竹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良好操作。
根据联合国危险品运输管理委员会对于烟花爆竹安全运输方面的规定,我质检总局及交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烟花爆竹分类定级和国际互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我国有悠久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国民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国内各大赛事、庆典等活动的不断增加,都孕育了我国巨大的烟花爆竹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随着近期相关法规的调整,一些原本实行烟花爆竹禁放的城市已经开始逐步解禁。截至 2005 年春节,已有 106 个城市“改禁为限”,占原禁放城市总数的 37.59%。可预测,北京地区的法规修改,将在全国各城市产生连锁效应,潜在消费群被激活所导致的内需增加将会刺激国内需求及生产量的增加。预计我国烟花爆竹内销将随着政策的放宽同比增长15%左右。
欧洲、北美、亚洲是我烟花爆竹产品传统出口市场,对上述地区的销售占我出口总额的90%以上。据权威经济预测,各主要进口国的经济形势在近年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多数国家经济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水生蔬菜保鲜加工作为水生蔬菜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对加速水生蔬菜产业的提档升级、增加水生蔬菜的效益、促进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北省作为我国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大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研究和产业发展也走在前列。湖北省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先后对特色水生蔬菜研究开发进行了立项。项目紧紧围绕湖北省水生蔬菜产后减损和精深加工增值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及产业化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对保鲜剂的开发,绿色保鲜技术集成、精深加工先进技术集成与高品质产品研发,实现水生蔬菜绿色安全贮运、水生蔬菜加工产品多元化和传统制品生产现代化、水生蔬菜联产高效综合利用以及加工专用装备研发,解决水生蔬菜绿色贮藏及加工过程中制约产业发展的部分技术难题,团结和培养了一批从事水生蔬菜保鲜加工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和技术人员,主要包括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等。同时,培植了一批水生蔬菜保鲜加工的龙头企业,如湖北华贵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强农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农鑫农产品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等,实现了湖北水生蔬菜保鲜加工技术、人才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①基础研究进展
莲藕、藕带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分离获得莲藕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筛选出最佳酶抑制剂(L-抗坏血酸-2-三聚磷酸酯)。采用现代分离技术提取并纯化藕带多酚氧化酶,对其酶学性质、化学修饰和结构作了初步研究:对藕带的保鲜进行了试验,利用计算模拟技术分析(3D-OSAR)作用机理和作用靶向位点。
天然活性抗褐变剂研究。利用植物源乳酸菌发酵豌豆浆获得高效抗褐变剂,分离纯化鉴定抗褐变物质4-(4-羟基-苯基)-丁-2-烯酸,为开发新型生物抗褐变剂提供了思路。
莲藕粉、脆质地形成机理研究。从淀粉和细胞壁果胶角度研究莲藕粉、脆质地形成机理。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粉藕、脆藕为对象,研究了其感官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并进一步对影响其质地的淀粉进行了形态学和流变学研究:研究了加热处理对其感官、成分及细胞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另外,还研究了莲藕不同采收期淀粉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对12月采收的老熟莲藕的淀粉显微结构和糊化、凝胶差异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果胶组成差异是莲藕粉、脆质地形成的基础,并且推算出用于区别粉、脆的临界参数值。
莲籽β-葡萄糖苷酶特性及其对荷叶饮料增香作用研究。首次对莲籽中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活性分析条件以及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做了初步研究,并尝试将莲籽β-葡萄糖苷酶应用于荷叶饮料中,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荷叶饮料的香气成分及莲籽β-葡萄糖苷酶对其增香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酶处理过后的荷叶饮料总香气成分增加了约12%,其中醛类、酮类、醇类这3类主要成分在总香气中的相对含量变为17.18%、16.54%、8.82%。此外,酶处理对香气中酯类物质含量影响很大,经过酶处理后其在总香气中的相对含量由3.21%上升至7.64%。由于这些香味物质的增加,经过酶处理后的荷叶饮料香气更浓,气味更加柔和。
莲原花青素绿色提取和活性分析研究。以莲的成熟花托(莲房)为原料,采用酶辅助提取提高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将其应用于油脂中,研究其对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脂肪氧合酶等的氧化抑制作用。并将其添加在火腿中,研究莲原花青素在食品中的抗氧化作用,利用动物和细胞模型研究了其抗衰老、调节血脂等活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莲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关。
莲藕淀粉特性研究。以莲藕淀粉为原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动态流变仪、旋转粘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过滤色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莲藕淀粉及其级分的颗粒特性、糊化和老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莲藕淀粉的糊化和老化机理。并以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为原料,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莲藕淀粉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并对颗粒特性、精细结构、物化特性及消化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水分子运动性对莲藕淀粉的影响。莲藕淀粉老化的本质是淀粉玻璃化温度上升、淀粉分子凝聚(淀粉糊)和分子刚性增加,微弱重结晶促进了淀粉的老化。
菱角淀粉特性研究。以菱角淀粉为原料,采用动态流变仪、快速粘度测定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菱角淀粉的颗粒性质、流变性质研究以及糊化和老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菱角淀粉粉丝的加工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冻结温度是影响粉丝品质的最关键因素。
莲藕排骨汤中风味物质研究。为提供方便快捷的排骨藕汤,缩短排骨藕汤制作时间,研究了主要原料用量、关键工艺对排骨藕汤品质的影响和排骨藕汤基本滋味特征、热处理对排骨水溶性鲜昧物质及莲藕质地和色泽的影响,确定了排骨藕汤原料的用量和加工关键工艺,建立了排骨藕汤基本滋味的研究方法,期望为排骨藕汤产品的规模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天然抗菌剂研究。从可食用植物材料中分离出天然抗菌活性成分石竹烯,可以抑制导致莲藕腐烂的霉菌。
藕带非酶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方法研究。以莲藕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加工工艺和储藏条件对水煮藕片后褐变的影响、导致水煮藕片后褐变的可能原因及常用保鲜剂对水煮藕片后褐变的影响。还进行了还原糖和氨基酸美拉德反应以及酚类化学聚合的模拟试验。最后还对水煮藕片中褐变黑色素进行了提取纯化和初步的结构鉴定。结果表明,水煮莲藕贮藏期褐变可能与莲藕多酚自身氧化有关。
加工藕带风味调控和固化调理技术研究。采用包装后入昧和风味固化包埋技术实现风味的延香化,结合脱氧和隔光、栅栏技术杀菌、交联增脆等手段,保持了藕带的白、脆。
莲藕藕节鞣质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对莲藕藕节中鞣质的提取、纯化和鉴定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莲藕多酚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空气放电对莲藕采后腐败菌抑制机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莲藕采后腐败菌进行了鉴定,确认出三种莲藕采后主要腐败菌,分别为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采用空气放电生成气对三线镰刀菌进行抑菌处理,通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呼吸代谢等方面系统研究空气放电对莲藕采后腐败菌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放电生成气能够有效抑制三线镰刀菌生长代谢,并揭示空气放电对三线镰刀菌的抑制机理。
莲藕膳食纤维改性、提取及功能活性研究。采用超微粉碎改性方法,经过超微粉碎后的粉末,白度增加,整体色泽变浅,具有良好的感官性能。同时,藕节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得到改善,持水性、持油性、溶胀性都不同程度得到优化,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性增加。利用超声波辅助碱酶法、酸法、酸酶法三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改性后藕节粉中IDF、SDF、TDF进行提取。通过比较其提取率及纯度,确定酸酶法为最佳提取方法。利用提取后的IDF、SDF、TDF进行小鼠动物试验,研究其对营养性肥胖小鼠预防肥胖及减肥功能。综合评定改性藕节粉总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预防肥胖及减肥的效果。
②技术开发进展
保鲜技术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分离获得植物源乳酸菌,以此为发酵剂,研发出水生蔬菜新型绿色安全生物保鲜剂4-(4-羟基-苯基)-T-2-烯酸复合物。以传统化学保鲜剂为基础,复配保鲜剂LB保鲜剂。从可食性植物分离筛选出绿色天然防腐剂石竹烯复合物。微气体环境调控保鲜技术得到应用。应用新型保鲜剂使鲜藕在0~5%的冷藏条件下,保鲜期达60天以上,藕带保鲜期达30天以上,并达到超市和出口要求。切分藕(鲜切藕)保鲜期达14天,适合于超市销售:青鲜莲籽保鲜期达到2月以上。
加工技术研发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泡藕带、酥脆油炸藕片、酥脆藕条、荷塘三宝、酥脆莲籽、保鲜青鲜莲籽、卤藕片、莲籽汁饮料和马蹄爽饮料等加工技术都取得突破,并应用于生产,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达50亿元。
③产业化发展
产业化是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突出特色,以技术为先导,实现技术、人才、管理和市场的有机科学融合,达到水生蔬菜加工工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确保水生蔬菜加工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湖北水生蔬菜中以莲藕最为闻名,鲜莲藕的外销和出口占据全国市场总量的80%左右。另外藕粉、藕片占据一定的市场。由于湖北莲藕质地原因,加工的藕片质量低于江苏宝应藕片,但其产量与江苏持平,约30万t。随着技术发展,湖北莲藕加工业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湖北也是莲籽生产大省,莲籽产量占全国60%以上,约5万t。但是湖北莲籽加工企业凝聚力不强,莲籽加工起步慢,产业分工不够细致,莲籽加工销售主要在湖南。藕粉作为传统莲藕制品,其消费群体一直较为稳定,目前全国藕粉产量在3600 t,60%产量来自湖北,目前藕粉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单一,深加工产品缺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近年来水生蔬菜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泡藕带、荷叶茶、莲籽汁、马蹄爽饮料、莲原花青素胶囊、莲藕面条、荷塘三宝、鲜切莲藕和青鲜莲籽已经进入市场,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仅藕带加工一项,产值超过40亿元,100余家生产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水生蔬菜产业化新模式,促进了产业链科学发展。